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业技术经济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是北京地区唯一独立设置的从事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的综合性院校,隶属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领导。
学院现有园艺、畜牧兽医、经济管理、财会金融、文秘法律、信息技术、社区管理、水利与建筑工程和基础部共九个系部及北苑、清河两个分院 。
学院同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的职业院校进行了广泛的教育合作与交流,开设园艺、会计等合作办学专业,引进先进的教育理念,并为学生继续深造提供有利条件。
(来源:文章屋网 )
目前农村所处的教育环境的信息化将要成为必然趋势,面对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覆盖化面积逐渐扩大,既给农村教师带来的发展,也是极大地挑战。[1]
一、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有学者认为:“目前最欠缺的已经不是没有网络教学环境,不是没有优质教学资源,而是缺乏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资源的教师”。
1.数学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
(1)网络研修平台形式化
如果网络研修平台能被重视并且很好的利用,会减少地域差别给教师带来的不便。但是农村教师没有充分使用这个平台,把它当做任务,把自己单独化,使得研修平台形式化。网络平台上,有很多专家、数学名家的视频,数学教师没有认真的看与交流,错过可以直接与专家“零距离”接触的机会。[2]
(2)教师缺乏计算机应用知识及其实践
数学教师没有把数学知识与网络衔接起来,尤其是复杂难懂的几何版块,农村的年轻教师较少,中年及以上年龄比列占得较多。他们大多缺乏计算机相关知识,实践较少,忽略了图文声茂,没有把数学的抽象知识应用到计算机网络上。很多农村教师不熟悉计算机使用软件,尤其是数学老师,电脑制作几何图形难度较大。
(3)教学资源忽视信息化来源
数学信息的搜集,大多来自教案或者课本配套书籍。在农村,不如在城市,网络资源,信息交流网络,交流信息都差很多。教师很少亲自动手去网上查找资料,只是凭借经验解决问题或者请教老教师。[3]
2.学校未构建信息化环境
(1)没有及时组建数学网络学习共同体
农村的学校一般是建立了简单的数学研究小组,特点是范围小,成本小,传播知识渠道狭窄,教师之间的交流范围有限,无法进行更好的交流。只限于学校内的同级部或者学校内同学科的交流,讨论学习的时间、地点都受到限制。学校没有为教师建立一个学习共同体,实行真正的知识“走出去,融进来”,数学教师无法尽快的从外界获取关于数学知识的更新,只能“啃老本”,知识交流更新缓慢。
(2)信息化教学资源不充足
他们仅靠学校为其开放的图书馆,查找的资源有限,甚至有些书本早已更换掉。对于站在讲台上的教师不方便,不能尽快查找自己所需的内容。学校忽视了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忽视这一渠道来源,错过了最新的知识更新。学校没有通过网络与其他学校联合,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其教师提供有效的知识信息。
二、促进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
促进教师专业化,教师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关注学生,了解不同阶段的学生有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学习计算机知识,与时俱进,树立终身学子的理念。与此同时,学校还应该为其构建全方位的教师学习环境。
1.数学教师加强自身的发展
(1)重视网络研修平台,多交流、多反思
多听一下数学相关专家、名家的视频,和语录,模仿他们的授课方法,慢慢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授课方式,与其他教师多交流,总结经验,不断地反思自己,改进自己的方法,听取他人的意见,以及认真分析来自学生的不同反馈。充分利用数学教师博客群,积极地参与其交流,汲取新的知识,头脑中搭建逻辑框架。
(2)加强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实践
作为数学教师,更加熟练掌握基本的office操作软件,熟练地运用,多接触网络学习平台。通过网络向自己的学生展示出图文声茂的知识。教师不应该把计算机的学习当做是负担,老师们应该积极报名进修计算机课程,不应该害怕又要完成一些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教育指标。
(3)多渠道搜寻数学资源
网络博客,网络图书馆,各大论文库,研修平台,现存图书馆等资源渠道,教师应该多渠道搜寻,避免单一渠道搜索,多资源整合,整理出自己所需的知识。人们能根据不同的外部教育环境,不断地、自主有效地选取相应的学习资源,为教育社会化、终身化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学校构建信息化的教师学习环境
(1)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
学校为其教师在网络上搭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例如数学教师博客群,微信群,公众号,有利于教师可以把自己的知识、经验、想法,与其他教师交流。在信息交流的基础上,数学教师之间无形中会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和相互合作的关系,最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达到有意义学习的目的。
(2)拓宽信息化教学资源渠道
学校多提供一些数学教师可以学习的网络,可以免费下载相关的数学知识。学校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保障网络运行更加畅通、稳定和安全。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力度,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海量存储及共建共享,为学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提供技术服务促进教师个体发展。
三、总结
通过该论文分析了在信息化教学资源的环境下,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教师个人和学校两方面进行阐述,针对目前农村数学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提出的策略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不断地提升教师个体各方面的素质,使其从成熟型教师转化为专家型教师或者研究型教师。
作者简介:
关键词:实验农场;牛布病;结核病;净化措施
0 引言
牛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接触性传染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传染性极强,但死亡率不高,危害最大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一。牛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传染病,本病的病原为结核分枝杆菌。上述两种疫病如不能有效净化,必将对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制定切实有效的净化措施势在必行[2]。
1 诊断方法
1.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①取一长方形洁净玻璃板,用玻璃铅笔划成几个4cm2方格,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被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血清0.03ml。②在受检血清旁滴加抗原0.03ml。③用牙签或火柴杆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混合。④每次试验用两个格分别滴加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各0.03ml,分别加抗原0.03ml,用来做阳性血清和阴性血清对照。⑤在对照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反应正常的前提下,被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片或小的颗粒状物,若液体透明判为阳性(+),若无任何凝集物,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1.2 结核检测。①注射部位及术前处理。将牛只编号登记后,在颈中部上1/3处剪毛(3个月以内的犊牛在肩胛部进行),直径约10cm,用卡尺测量术部中央皮皱厚度,作好记录。②注射剂量。无论牛只大小一律皮内注射提纯结核菌素0.1ml(含2000IU)。操作时先将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稀释成20000IU/ml。冻干菌素稀释后应当天用完。③注射方法。保定好牛只,以75%酒精棉消毒术部。一手提捏起术部中央皱皮,另一手持皮内注射器向皮内注射定量的结核菌素。正确注射后局部应出现小包。如注射有疑问时,可另选15cm以外的部位或对侧重作。④注射次数和观察反应。于注射后72h观察注射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等炎性反应,并以卡尺测量术部皮皱厚度。详细作好记录。对疑似反应的牛应立即在另一侧以同一批结核菌素同一剂量进行第二回皮内注射,经72h观察反应结果。对阴性反应和可疑反应的牛在注射后96h和120h再分别观察一次,以防个别牛出现较晚的迟发型变态反应[3]。
2 结果判定
2.1 阳性反应。局部有明显的炎性反应,皮厚差大于或等于4.0mm以上;
2.2 疑似反应。局部炎性反应不明显,皮厚差大于或等于2.0mm、小于4.0mm;
2.3 阴性反应。无炎性反应,皮厚差在2.0mm以下[4]。
3 污染牛群的处理
3.1 牛群进行反复监测,布鲁氏菌病污染牛群间隔2个月检测一次,结核病污染牛群间隔3个月检测一次。一旦发现上述两种病牛或检测阳性牛要及时扑杀,在扑杀无害化处理前应在隔离牛舍内饲养。对发现的疑似“两病”病牛、检测疑似“两病”阳性牛,须在隔离牛舍内复检。
3.2 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政策,一旦发现的“两病”病牛或检测阳性牛,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两病”病牛、检测阳性牛扑杀无害化处理前生产的乳,“两病”可疑牛隔离饲养期间生产的乳均需经高温等无害化处理。布鲁氏菌病病牛及检测阳性牛的胎儿、胎衣、排泄物均需深埋等无害化处理,防止人畜感染发病。
3.3 奶牛群中检出病牛、阳性牛后,对病牛、阳性牛、可疑牛的牛床及其食槽等每天进行一次消毒,饲养工具使用后及时消毒,粪便等排泄物应单独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整个牛舍、饲养工具每天进行一次消毒,直至病牛、阳性牛、可疑牛无害化处理完毕;对运动场地要彻底清污并连续消毒3-5天,每天彻底消毒一次。奶牛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饲槽、饲养工具、牛栏、天棚、舍内地面、墙壁、粪尿沟、分娩室等,可用2%烧碱、5%来苏儿或氯制剂等有效消毒药消毒;运动场地清扫后可用20%石灰乳消毒;饲养场的饲料、垫料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粪便可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或深埋处理[5]。
4 讨论与结论
应用本检测和净化方法,操作简便,容易掌握和判断,适用于普查筛选和场区内牛的净化。筛选出的阳性反应血清,再做试管凝集试验,以试管凝集的结果为被检血清的最终判定依据,可为后续净化工作的有效开展创造条件。经扑杀病牛及阳性牛后的牛群为假定健康牛群。凡连续两次以上监测结果均为阴性者,可认为是健康牛群。
参考文献
[1]姜学.奶牛布氏杆菌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0,9:57.
[2]彭宏刚,徐建平.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及防控措施[J].湖北畜牧兽医,2008(4):21.
[3]刘颖,刘冬光,廖娟红,等.梅花鹿γ干扰素克隆表达及抗病毒活性测定[J].动物医学进展,2009,30(11):1-5.
关键词 C-D生产函数;回归模型;特征
一、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概述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简称C-D生产函数。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柯布(C.W.Cobb)和道格拉斯(P.H.Douglas)在1928年提出的,其表达式为:
α +β =1 (1)
式中:Y为产出量;L为劳动投入量;K为资本投入量; α、β为劳动、资本参数(又称规模因子),A为转换系数(又称技术进步因子)。
后来,英国学者D.杜兰勒在1937年提出α +β 不必等于1,它既可以大于1,也可以小于1。这种改进得到了大多数数学家和经济学家的赞同。α +β1,表示规模递增。
从美国学者R.M.索洛1957年提出引入时间变量的C-D函数,至上世纪七十年代初,C-D函数已扩展到多个变量,并在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中得到应用。其一般形式可写成:
(2)
式中:Y为产出量;Xi 为第I种生产要素投入量;βi 是第i种生产要素的参数(亦称规模因子);σ为年科技进步率;A为转换系数。
经典的C-D生产函数 Y=AL aKb是一个非线性方法,无法直接用OLS方法进行估计,但经过变换可得到对数线性形式:
LnY=LnA+αLnL+βLnK(3)
对于一般形式的C-D生产函数也可以经过变换得到以下对数线性形式:
(4)
二、我国农业C-D生产模型的建立
依据统计资料,选取比较有代表意义的2000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截面数据,资料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年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调查数据(数据附在文后)。由于农业生产受多种因素影响,有些因素无法进行精确的计量。在本模型中我们从农业劳动投入、土地投入和资金投入方面考虑选取劳动力数、耕地面积、生产费用支出、耕地虚拟变量等四个比较合理的外生变量,农业总产值作为内生变量。依据C-D生产函数,我们建立我国农业C-D生产模型:
(5)
其中,Y表示2000年各地区农业总产值(亿元),X1 表示各地区乡村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数(万人), X2表示1996年农业普查各地区耕地面积(千公顷), X3表示各地区农民家庭生产费用现金支出(包括经营费用和购买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元/人), X4为各地区的耕地虚拟变量。
由于农用土地的地理位置、开发程度、肥力水平的不同,各地区土地的质量差别较大,所以在用各地区的统计数据建立回归方程时,引进耕地虚拟变量,以反映土地质量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耕地虚拟变量是根据各地区的地理位置、土地质量、复种指数、产出水平等因素的综合考虑而确定的。另外,由于取的是截面数据就不考虑国家政策和气候的影响了。
把我国农业C-D生产模型(5)式进行对数变换,转化成线性函数:
(6)
利用计量经济学应用软件Eviews3.1,估计模型中参数得回归方程估计式为:
(7)
(-3.6) (3.12) (1.13) (3.6) (2.51)
R2=0.91 R2=0.9DW = 2.05 F = 63.3
(7)式中,括号内的数字为相应参数估计量的t-统计量值。由回归方程可知, 该模型拟合优良,误差项不存在一阶序列相关,DW落在确定域内,除第二个耕地面积变量的回归系数外,其余的变量的t检验值都较高。利用Eviews提供的怀特(White)的一般异方差检验功能检验出在1%在显著性水平下不存在异方差。
为了便于评价此模型,将上述回归方程转换成C-D生产函数一般的形式,便得到我国农业C-D生产模型如下:
(8)
(8)式显示我国农业生产的技术进步因子A的值为0.0158,即我国农业生产中的科技进步因素的比重仅为1.58%。在模型中四个外生变量中,生产费用对农业总产值的弹性最高为0.697,其次为劳动力数的弹性为0.57和耕地面积的弹性为0.214,耕地虚拟变量的弹性最低为0.198。各个变量的弹性系数之和为1.68,这个值大于1,说明我国的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
三、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由估计所得的C-D生产模型可以分析出我国农业生产函数的三个显著特征:我国农业生产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加大农业资金投入是提高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我国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而我国在新世纪中农业发展也面临新的问题:农民的收入增长幅度明显下降;农民来自农业的纯收入绝对额开始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消费差距很大。
1.加大农业科技和推广方面的支出
农业科技的发展对农业增长是至关重要的。农业科技和推广方面的预算支出近年来虽然有所增长,但其增长只能用来弥补工资支出增长造成的预算缺口,实际能够用于研究或推广工作的经费并没有增长,如果受通货膨胀因素问题就更严重。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表明,我国的农民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比重高达90%,农村迫切需要农业技术的推广。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农业推广队伍在近年来却出现萎缩。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总数曾经高峰时期的150万人到流失一半,近年来虽有所恢复,也只有100万人左右。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逐年减少。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人均年活动经费从1986年的1167元减少到1995年的894元。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在农业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也由1987年的0.33%下降到1995年的0.23%。
2.鼓励农民在农业生产上投资
从农民投资行为的变化可以看出他们对投资收益的预期。随着农业生产收益的下降,农户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数量从80年代中期开始减少。到1992年,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仅占农业总投资的7%,其余投资几乎全部用于住房。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的减少也反过来影响了农业生产的收益。近几年,由于农产品市场需求疲软,农民收入增加受阻。1997年农民收入增长4.6%,增速比上年下降4.4个百分点,1998年增长4.3%,增速又下降了0.3个百分点,1999年增长4.8%,增幅再次下降,2000年增长2.1%,跌到历史最低点。农业比较效益下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加上各种过重的负担,从而使农户家庭对农业的投入信心不足。1993年、1994年和1995年,农户家庭用于农业生产费用支出,下年比上年分别增长15.2%、38%和35.6%,但1997年却比1996年下降了0.9%,出现90年代以来的第一次负增长,1998年再次出现投入减少。目前,农民无能力或不愿投资已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3.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
我国农户处于半自给半商业化阶段,其生产投入既受自身生活需求及资源限制,又受社会经济、市场环境及政府政策的影响。农业是农户生活需求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户家庭资源的配置在满足生活消费和国家任务之后,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出现投资非农化的变化趋势。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依然处于规模递增阶段,加大农业投入会带来规模经济。我国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各级政府应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发、设计和生产适合农民需要的不同档次的适销对路的消费品和农机具,重点开发专门针对农村消费需求和生产需求设计的产品,农村的消费品重点应在经济实惠、使用方便方面上下工夫;农业生产用具应在质优价廉、方便耐用等方面下工夫。对这类企业,国家应在税收、信贷及贴息贷款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 张晓峒.计量经济分析[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9
[2] 袁飞.农业技术经济学[M].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10
[3] 朱宪辰.支出预测:对消费行为影响的估计[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6.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Excel;经管类
专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等特点[1]。该课程目前的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讲解。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求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分析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技术方案经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方案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生产实践问题。由于该课程涉及许多定量分析,对于经管类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单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引进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Excel软件的应用解决课程中的应用难题,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一、经管类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课程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的内在要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开设这项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预测、经济评估指标分析均涉及相当多复杂的手工计算,投资者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对于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结论的验证也相当费时,因此如何解决理论知识的应用问题便成了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难题。Office软件是办公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中Excel是其重要成员,是一个强大的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软件。借助Excel各种编辑操作、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函数和图标等高级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和较难的数学推导情况下,就可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量化问题。因此,开设本实验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Excel进行函数模型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计算,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理论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形式生动地重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更具说服力。技术经济学中技术经济方案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设备更新等理论对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许多理论问题包含在实验当中,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不仅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而且还能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3]。(3)实验教学有助于推动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经济学相关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加以体现,实验所创造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抽象理论方法产生真实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又可以激发教师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研究热情。从目前来看,实验教学正是学科发展这个木桶的短板,一旦突破,必极大推动学科发展[4]。
二、基于Excel的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特征
Excel是一种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的软件工具,使用它可以避开数学和统计学中较难的部分,使许多以前用手工计算很复杂的程序大大简化。实验项目以Excel为基本工具,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了Excel的表格计算能力、图表显示功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中遇到的问题,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中的关系进行量化,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工具来求得结果,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建模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5]。我们根据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应用Excel软件设计了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产折旧计算、量本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应用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的应用,尤其是财务函数。财务函数主要可分为四类,即投资计算函数、折旧计算函数、偿还率计算函数、债券及其他金融函数。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1.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本实验的开设可以面向经管类本专科学生,专业方向为财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等。实验环境为微机室,软件环境需要安装MicrosoftOfficeExcel2003/2007,为保证Excel中的很多扩展功能可以使用,MicrosoftOffice需要完全安装,这样可以使加载宏功能可用。同时,教师机需要安装传输文件的软件如飞鸽传书,每次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实验要求发送给学生。
2.基于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1)正确性。要求根据案例背景在模型中输入正确的公式或调用正确的函数,公式能够正确反映各要素间的数学关系;函数的函数名与调用的参数符合语法,函数的逻辑关系清晰。(2)动态性。使用单元格地址表示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当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发生变化时,通过控件控制单元格地址,使模型能动态灵活地随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实现在不同情况下,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结论。(3)简约性。在使用函数和公式时,尽量选择简约的表达方式,减少烦琐的、难以理解的公式。(4)易维护性。模型分布区域化,在建模过程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方便改善模型,同时,正确使用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易维护性[4]。
3.实验内容
根据经管类技术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实验主要包括7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移动平均分析和指数平滑分析;(2)回归分析;(3)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4)折旧计算;(5)量本利分析;(6)投资决策模型;(7)项目风险模拟决策。
四、实验教学组织实施
(1)划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技术经济学教学实验采用小组形式,由5~6人组成,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同时,通过小组间的激励措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监督与管理。(2)示范讲解。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示范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在示范时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教师进行软件操作示范要正确、熟练,讲解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确保讲解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保证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正确规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具体的讲解方法。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努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学效果。(3)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是主体,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应让学生的智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指导过程中要及时正确地找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实验中的新结果,启发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相联系。有些实验结果是验证了结论,有些实验结果可能与学过的知识相违背,这就要求学生不断领悟知识,拓展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承认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差别,对不同对象要因材施教。同时顾全大局,鼓励进步,帮助后进,调动全体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6]。
五、考核
实验以Excel工作簿和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7],其中:(1)工作簿命名正确占10%。工作簿的命名规则为学号+姓名,例如:00088110李四.xls。(2)模型正确性占70%。使用正确的公式、函数、图,控件参数设置正确,数据分析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正确。(3)模型的格式清晰美观占10%。模型在工作表中分布合理,图表具有标题。(4)实验结果按时上交占10%。(5)五级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综合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决策模拟等多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科学组织与管理实验过程,规范实验考核。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科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实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扩展,不断丰富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尽量广泛涉及宏观的和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通过Excel这个功能强大的表格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模型,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作者:王慧 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参考文献:
[1]侯琳琳.“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思考———基于《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4):34—37.
[2]安嘉清.《技术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0,(6):257—258.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述评
中图分类号:F3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02-0015-0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1978年城乡收入比为2.57∶1,2004年扩大到3.21∶1,相应地,城乡消费支出比从2.68∶1扩大到3.29∶1,城乡消费水平比由2.9∶1扩大到3.47∶1[1]。高彦彦(2010)则认为,改革初期,城乡居民真实收入差距为2.57。之后,由于农村经济改革的成功,198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1.508。然而,随着改革的重心转向城市和非农部门,城市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超过农民,城乡收入差距又开始扩大,2007年,城乡收入差距增大至2.633,超过改革开放初期水平。因而,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先缩小而后不断扩大的过程[2]。总之,尽管不同学者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可能有所不同,但对于城乡差距的扩大趋势还是形成了共识[3]。李实(2003)认为,如果将实物性收入和补贴都算作个人收入的一部分,那么中国的城乡收入差距可为全球第一[4]。而从各国历史来看,城乡收入的系统差距最终是由于劳动力流动而消失的[5]。
1 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就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来说,大部分学者都持肯定观点。Jian et al(1996)分析中国1952~1993年的人均实际收入发现,以经济增长为中心的改革加剧了收入不平等,而劳动力和其他资源要素的流动却弱化了不平等[6]。赵人伟和李实(1997)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时间序列资料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对1988年和1995年城乡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所做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影响城乡间收入差距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可以较明显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而改善劳动力流动政策,就是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一个前提——机会均等[7]。李实和赵人伟(1999)进一步研究了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的效应,认为农村劳动力流动,特别是流向城镇可以赚取更多的收入,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停留在农村的其他劳动力的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并缩小城乡收入差距[8]。Justin Y. Lin et al(2004)对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镇的迁移进行了研究,认为劳动力迁移即使在短期内也会缩小收入不平等,而20世纪90年代大量的劳动力迁移却没有缩小区域收入差距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迁移的持续抑制[9]。蔡昉(2005)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过程中,劳动力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通常会产生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降低或抑制非农产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和报酬水平的效果,从而缩小农村和城市之间的收入差距。然而,在中国的改革过程中,却出现了劳动力流动和城乡收入差距同时扩大的现象。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城市劳动力市场歧视,所以应深化户籍制度改革[10]。许秀川和王钊(2008)以系统动力学模型和Vensim软件为分析工具,对重庆市的城市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进行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表明,加快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有效手段[11]。郑彩祥(2008)利用1978~2005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有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城市导向的财政政策不利于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12]。但也有学者持不同看法,朱云章(2009)使用1983~2006年我国时间序列数据计量分析发现,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两者之间只存在由收入差距到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单向因果关系,而不存在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反馈作用[13]。朱长存等(2009)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除了一般性人力资本溢出外,还存在着更为广泛的人力资本外溢性:一是与城市人力资本投入相比,农村人力资本投入具有更强的私人性;二是由于城市劳动力市场存在着广泛的歧视,农村人力资本并不能获得与其边际贡献相应的报酬。因而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存在着农村向城市的庞大价值转移。实证分析表明,超过四成的城乡收入差距是由此形成的[14]。
2 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研究
就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影响来说,大部分学者也都持肯定意见。朱农(2002)利用1991年湖北省的一次人口迁移和经济发展的问卷调查数据,使用probit模型的结构方程,证实了城乡收入差距在中国农村向城市的迁移过程中的正向作用:无论对于男性还是女性,收入差距越大,迁移概率越强[15]。李强(2003)使用其在四川、北京等地组织的一些问卷访谈数据,认为中国的推拉模式与国际相比的主要差异在于户籍制度,由此修正推拉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农民工流动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城乡之间巨大的经济差异和收入差异是人口向城市流动的最主要原因;户籍制度导致的阻力不仅对一般推力与拉力发生影响,而且使得推拉失去效力,从而使流动人口不再遵循一般的推拉规律[16]。吴红宇(2008)引入“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解释框架,利用对广东韶关市乐昌县廊田镇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数据,得出Stark的新劳动力迁移经济学对中国现实情况也有一定的解释力,绝对收入差距也是迁移决策行为的动因之一[17]。李培(2009)以推拉模型为理论依据,利用1992~2005年省级人口城乡迁移面板数据,构建了中国人口城乡迁移的计量模型,得出: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人口城乡迁移存在倒U型关系;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城镇就业岗位的增加、农村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以及乡镇企业就业岗位的相对减少都明显促进了城乡人口的迁移,而实际迁移距离和“无形”迁移距离制约着城乡人口的迁移。[18]但也有学者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卢向虎等(2006)以托达罗模型为理论基础,用时间趋势来反映制度因素对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影响,并利用1979~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到以下结论:中国城乡实际收入差距扩大已显著地阻碍了农村人口向城镇的长期迁移;城乡人口迁移规模的扩大并不是导致城镇失业增加的原因,而城镇失业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人口的城乡迁移;制度因素对农村人口城乡迁移规模的影响是复杂的,城乡人口迁移规模随着制度约束的减弱而逐年增加[19]。梁明等(2007)将GDP与农村人均耕地面积两个变量引入托达罗模型,利用1992~2004年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劳动力城乡迁移进行计量分析,发现:经济增长、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对劳动力城乡迁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人均耕地面积减少是城乡迁移比较重要的推动力量,而城镇失业率和城乡收入差距作用不显著[20]。
3 总结性评论及启示
总之,无论是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还是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尽管学者们得出的结论并不完全一致,但大多数还是持肯定意见。而对于农业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是否存在双向互动,暂时未见有人研究,这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116-125.
[2] 高彦彦.城市偏向、城乡收入差距与中国农业增长[J].中国农村观察,2010,(5):2-13.
[3] 蔡昉,万广华.中国转轨时期收入差距与贫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 李实.中国个人收入分配研究回顾与展望[J].经济学,2003,2(2):379-404.
[5] 蔡昉,王美艳.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学动态,2009,(8):4-10.
[6] Jian T,Sachs JD.Warner AM.Trends in regional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1996,7(1):1-21.
[7] 赵人伟,李实.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其原因[J].经济研究,1997,(9):19-28.
[8] 李实,赵人伟.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再研究[J].经济研究,1999,(4):3-17.
[9] Justin Y. Lin,Wang G,Zhao Y.Regional Inequality and Labor Transfers in China[J].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2004,52(3):587-603.
[10] 蔡昉.为什么劳动力流动没有缩小城乡收入差距?[J].理论前沿,2005,(20):18-20.
[11] 许秀川,王钊.重庆市城市化、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08, (1):91-97.
[12] 郑彩祥.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2008,(12):51-52.
[13]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检验[J].农业经济, 2009, (01):53-55.
[14] 朱长存,王俊祥,马敬芝.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本溢出与城乡收入差距[J].宁夏社会科学,2009,(3):65-70.
[15] 朱农.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2,(5):10-17.
[16] 李强.影响中国城乡流动人口的推力与拉力因素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3, (1):125-136.
[17] 吴红宇.农民收入与迁移动机的计量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8,(2):72-79.
[18] 李培.中国城乡人口迁移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09,(1):50-57.
有关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一: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设计论文
摘要:本文以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经济管理(以下简称经管)类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界定了以Excel为载体的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特征,并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和课程的重点难点设计了7个实验项目、具体考核方法和实验教学的组织流程,以期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Excel;经管类
专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应用理论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研究技术领域经济问题和经济规律、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是研究技术领域内资源的最佳配置,寻找技术与经济的最佳结合以求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实用性、定量性和综合性等特点[1]。该课程目前的教学多以课堂讲授为主,偏重于整个理论体系的讲解。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不但要求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知识,还应具备经济分析方面的综合素质,需要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应用中,解决经济管理中常见的技术方案经济评价、项目可行性研究、设备更新、方案选择、技术创新、价值工程等生产实践问题。由于该课程涉及许多定量分析,对于经管类学生学习难度较大,因此单纯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尝试引进实验教学的方式,通过Excel软件的应用解决课程中的应用难题,以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果[2]。
一、经管类专业设置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意义
(1)课程定量分析方法教学的内在要求。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有效运用课堂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我们开设这项实验教学的主要目的。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中对投资项目的市场预测、经济评估指标分析均涉及相当多复杂的手工计算,投资者以外的其他经济主体对于投资项目的经济分析结论的验证也相当费时,因此如何解决理论知识的应用问题便成了本课程亟待解决的难题。Office软件是办公中最常使用的工具,其中Excel是其重要成员,是一个强大的表格制作和数据处理软件。借助Excel各种编辑操作、财务数据分析方法、函数和图标等高级工具的综合应用,学生在不需要掌握复杂的编程和较难的数学推导情况下,就可以处理学习中遇到的常见的数据分析问题,并能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大部分量化问题。因此,开设本实验的意义在于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用Excel进行函数模型及技术经济分析的计算,以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课程理论教学效果。通过实验可以把抽象的理论通过具体的形式生动地重现出来,不仅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学生的记忆,更重要的是使得知识的传授过程变得具体、形象、易于理解,而且更具说服力。技术经济学中技术经济方案评价、资金时间价值、设备更新等理论对初学者很难理解。教师通过精心设计把许多理论问题包含在实验当中,通过具体的实验和应用,不仅使理论知识易于理解,而且还能通过实验发现新问题[3]。(3)实验教学有助于推动技术经济学的学科发展。科学研究、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学科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密切联系、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技术经济学相关科研成果,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加以体现,实验所创造的情境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产生共鸣,使学生对抽象理论方法产生真实感,对教学内容产生认同感,愿意进一步深入学习,同时又可以激发教师以及学生对该学科的研究热情。从目前来看,实验教学正是学科发展这个木桶的短板,一旦突破,必极大推动学科发展[4]。
二、基于Excel的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的特征
Excel是一种能够使财务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高效的软件工具,使用它可以避开数学和统计学中较难的部分,使许多以前用手工计算很复杂的程序大大简化。实验项目以Excel为基本工具,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利用了Excel的表格计算能力、图表显示功能、数据分析能力以及丰富强大的函数与数据处理功能,从实际案例出发,让学生了解技术经济分析中遇到的问题,理清问题结构,对问题中的关系进行量化,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运用计算机工具来求得结果,帮助学生获得和提高动手能力、独立建模能力、综合应用理论知识能力[5]。我们根据课程的难点与重点,在技术经济学的教学中主要应用Excel软件设计了资金时间价值计算、资产折旧计算、量本利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为复杂的技术经济分析带来极大的便利。应用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核心是函数的应用,尤其是财务函数。财务函数主要可分为四类,即投资计算函数、折旧计算函数、偿还率计算函数、债券及其他金融函数。
三、实验教学内容的确定
1.实验对象和实验环境
本实验的开设可以面向经管类本专科学生,专业方向为财务、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物流、工业工程、电子商务等。实验环境为微机室,软件环境需要安装MicrosoftOfficeExcel2003/2007,为保证Excel中的很多扩展功能可以使用,MicrosoftOffice需要完全安装,这样可以使加载宏功能可用。同时,教师机需要安装传输文件的软件如飞鸽传书,每次实验前由实验指导教师将实验所需要的数据、实验要求发送给学生。
2.基于Excel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原则
(1)正确性。要求根据案例背景在模型中输入正确的公式或调用正确的函数,公式能够正确反映各要素间的数学关系;函数的函数名与调用的参数符合语法,函数的逻辑关系清晰。(2)动态性。使用单元格地址表示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当模型中的变量参数发生变化时,通过控件控制单元格地址,使模型能动态灵活地随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实现在不同情况下,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分析结论。(3)简约性。在使用函数和公式时,尽量选择简约的表达方式,减少烦琐的、难以理解的公式。(4)易维护性。模型分布区域化,在建模过程易于查找错误和修改,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可以方便改善模型,同时,正确使用变量可以提高模型的易维护性[4]。
3.实验内容
根据经管类技术经济学课程设置的内容,实验主要包括7个项目,具体内容如下。(1)移动平均分析和指数平滑分析;(2)回归分析;(3)投资项目经济评估指标分析;(4)折旧计算;(5)量本利分析;(6)投资决策模型;(7)项目风险模拟决策。
四、实验教学组织实施
(1)划分小组。小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技术经济学教学实验采用小组形式,由5~6人组成,每组选出一个小组长,小组长负责小组内部的分工协调。小组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迪。同时,通过小组间的激励措施,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的实验教学监督与管理。(2)示范讲解。教师每次示范都应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示范目的,即要解决的问题,示范什么,如何示范,在示范时提示学生要观察什么。教师进行软件操作示范要正确、熟练,讲解要做到目的明确,有的放矢,确保讲解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给学生一个正确的模仿对象。这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备课,保证每一步操作都做到正确规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及差异性,确定讲解内容的深度、广度及具体的讲解方法。讲解要富有启发性和引导性,努力使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提高教学效果。(3)指导学生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实验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学生是主体,处于积极主动地位,应让学生的智慧、才能充分表现出来。指导过程中要及时正确地找出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发现实验中的新结果,启发学生将实验结果和理论相联系。有些实验结果是验证了结论,有些实验结果可能与学过的知识相违背,这就要求学生不断领悟知识,拓展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技术经济学相关理论知识。要承认学生的水平与能力有差别,对不同对象要因材施教。同时顾全大局,鼓励进步,帮助后进,调动全体学生做好实验的积极性[6]。
五、考核
实验以Excel工作簿和实验报告的形式提交[7],其中:(1)工作簿命名正确占10%。工作簿的命名规则为学号+姓名,例如:00088110李四.xls。(2)模型正确性占70%。使用正确的公式、函数、图,控件参数设置正确,数据分析和规划求解参数设置正确。(3)模型的格式清晰美观占10%。模型在工作表中分布合理,图表具有标题。(4)实验结果按时上交占10%。(5)五级记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综合了经济学、计算机科学、决策模拟等多门学科,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精心准备实验内容,充分利用现有的软、硬件设备,科学组织与管理实验过程,规范实验考核。根据经管类学生的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思维,使学生能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形成科研、理论教学、实验教学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科的长远发展。同时,实验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扩展,不断丰富实验项目、实验案例,尽量广泛涉及宏观的和微观的技术经济问题,通过Excel这个功能强大的表格数据管理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建立正确的模型,解决经济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侯琳琳.四位一体教学方法的实施与思考基于《技术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教育与现代化,2010,(4):3437.
[2]安嘉清.《技术经济学》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中外企业家,2010,(6):257258.
[3][4][6]占纪文.农业技术经济学实验教学探索[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9):8486.
[5][7]傅佳琳,索琪.基于Excel的经济管理预测与决策实验体系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13(20):9092.
有关技术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造价管理中技术经济与运用
摘要:技术经济分析就是技术分析结合经济分析,在确保工程技术保持在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工程造价管理的各阶段都少不了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阶段的技术经济分析成为以前工程造价管理的重点,而忽视施工阶段等过程的技术经济分析,从而使得技术经济分析具有的保障性作用没有得以发挥,即确保技术可行性和成本控制。本文从技术经济分析概述、技术经济分析的作用、技术经济分析应用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提供可借鉴的建议。
关键词:工程造价管理;技术经济应用;设计技术
经济分析是个较为综合化、系统化的概念。伴随建筑业的快速发展,现在越来越重视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性,技术经济分析有助于经济性目标的实现,可以更好适应降低工程设计方案与施工组织等环节成本的要求。
1技术经济分析概述
工程技术经济分析是指计算、判断分析、对比及评价各类经济分析与管理手法,如:技术策略、技术设计方案与方法,从而挑选出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化的技术方案,以完成项目造价。工程造价是指建设工程所使用的全部费用总和,涉及工程筹建、工程施工,工程竣工验收。控制造价就是把工程项目建设造价限制在预定限额范围内。这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相关人员来说,都十分重要。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手段,挑选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可以较好把控工程的造价。
2技术经济分析的作用
技术经济分析是技术与经济分析相结合的产物,应用技术对比、经济分析与效果评价等手段,将两者有机结合,以确保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化。技术经济分析的重点就是探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找寻最优组合方案,使得开发出的技术与产品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技术经济分析涉及到工程项目的各个环节:勘测考察、设计规划、施工阶段。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方法包含效果分析、系统综合、方案论证等,也就是系统性综合评估技术研发应用情况,运用经济指标体系分析对比不同技术方案,评价不同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推动建筑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工程招投标中标的基本规定就是合理化低价。在确保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前提下,承包商需要运用内部成本控制的手段来深挖项目的盈利潜能,科学合理地把控工程成本。工程项目成本是有限的,难以通过无限制的压低成本的手法以增大利润空间。施工中工程质量与工期务必要保证。因此,只有运用高效低成本的先进技术去降低项目造价,才能实现工程造价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3技术经济分析应用
3.1项目设计
项目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是技术经济分析。设计阶段它会对工程造价管理效果产生重大影响。设计费用占整个费用的比例不高,但在项目决策正确的前提下,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可以达到70%以上,甚至于更高。在设计阶段,把通过编制审核的工程概算作为项目限额依据,运用技术经济分析法分析各设计方向,如:工艺设计、设备选取、土地利用率等。在此阶段中,造价人员要与设计人员紧密配合,共同完成技术经济分析,处理技术与经济的矛盾与问题,实现先进技术与合理化经济的和谐统一。
3.2施工过程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的重要参考依据就是技术经济分析。施工阶段是工程开工建设的阶段,会高度集中投入大量资金。施工过程中,会有许多无法预测的因素存在,需要借用技术经济分析手段确定科学的施工方案与详细措施,及时高效解决工程变更与索赔之类的问题,让工程造价管理水平上一个台阶。在施工过程中,技术经济分析覆盖了全部施工过程,涉及范围从施工方案的制定到节点的具体作业方法。譬如:对外墙进行保温施工时,可以应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不同施工方法的好坏,最后选定最为经济、最能保障工程质量与工期的工艺方法。除了节省费用外,还可以高效保证施工进度与工程质量,减少工程造价。
3.3竣工验收
技术经济分析法在竣工验收阶段的主要作用是考核工程造价与投资效果。需要编制竣工决算,分析竣工决算与概预算,评估控制投资成效。从而为未来工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技术经济资料,积累相关经验。
4案例分析
4.1工程概况
本工程属于地安门220kV送电工程支线隧道。以新建地安门22k0V变电站为起点,横穿南方的护城河及北二环路,并到达北二环南红线北侧,连接待建的桃园22k0v输变电工程北二环电力隧道。本工程需要设计施工2座竖井,完工后用作永久性的检查井。位于北二环南侧绿地南侧竖井是盾构接收井。位于护城河北侧空地的北侧竖井属于盾构始发井。盾构始发井净空12.5m*15.6m,深长26.1m左右,内径3.0m的盾构位于南方。位于始发井北侧的三条矿山法隧道施工标准如下:2.2m*2.4暗挖隧道22.5m,13.2m、2.5m*3.0m暗挖隧道21.2m。此三条隧道需要衔接已建的地安门地下变电站。
4.2对比施工方案
结合现场实际,分析研究高压线问题,得出以下两种方案:方案1对现有高压线进行改移。改移后,高压线所处位置符合吊车及打桩机的操作安全距离标准。现有高压线带负荷,待另建架构后方可停电改移。改移完成后,才可施工。此方案所花时间长,存在相对较短的停电时间。预计停电时间为5天,预计造价增加大约60万。方案2变更始发井的位置,改移后的始发井的位置达到吊车在运转过程始终与高压线的距离大于最小安全距离的规定。此方案不需要停电,不会影响工程进度。但需要调整项目整体格局。预计造价增加大约20万。最后,经专家认定方案2能最大限度符合施工过程的功能需求,还可大大减少成本,方案2为最优方案。
4.3分析工程价值
对比方案成本系数及价值系数,发现方案2为最佳施工方案。见下表。结束语工程造价管理中十分重要的方法就是技术经济分析。整个工程建设都少不了它的参与,它会涉及到工程的各个环节。因此,要重视技术经济分析的应用,最大程度上提升工程造价管理的效果。
参考文献
【摘要】 目的 对应城市部分水稻生产方式进行食品安全危害因素风险评估,以了解水稻生产的主要危害因素,促进水稻的安全生产。 方法 调查确定危害因素,提出控制措施,采集对照组样品和实验组样品进行相关项目的检测,比较得出评价结论的方法。 结果 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水稻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的检出率均明显降低。有机氯、铅和镉污染残留在两组中的检出或超标率均为零。经济效益方面,控制后的水稻经济效益明显增加,社会效益和环境生态效益方面的作用同样显著。 结论 对水稻生产中的传统生产方式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切实可行,且效益显著,应加大推广种植面积。
【关键词】 水稻;危害因素;效益评估
【Abstract】 Objectve To promote paddy rice planting safely, the risk of rice production in a part of Yingcheng rural area was carried out. Methods First,the survey was used to determine risk factors, and then the control measure was carried out, finally the samples were tested, compared, appraised. Resul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and the no-control rice, organophosphorus pesticide residues in the detection rat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organic chlorine, lead and cadmium residues exceeding the rate of detection is zero. The benefit of the control for rice was markedly increased.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benefits were equ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The ways of rice production in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to take practical and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 were testified to be practicable and the way should be popularized in country.
【Key words】 rice; harmful factor;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孝感市所辖七个县市区,应城市为孝感辖区县级市,其农副产品丰富,特别是水稻种植面积广、总产量大,水稻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县域经济中农产品的出口和农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农业增效和农民的增收。孝感市是武汉城市圈核心层城市,在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践科学发展观中发挥积极作用,本研究以应城为选点城市,了解农业生产中水稻安全生产的状况,促进水稻生产品质的良性发展,应用HACCP[1~3]理论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了评估和控制,最终给出效益评价。
1 资料与方法
1.1 生产情况调查 在应城市5个乡镇30个行政村共发放污染调查表220份,实际收到180份,调查内容包括水稻生产中使用农药种类和用量、化肥使用种类和亩产用量、灌溉用水来源和土壤保护等情况。调查对象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设粮食示范生产基地为实验组;随意耕作的个体散户,设为对照组。
1.2 样品检测 依据国家标准GB/T5009-2003系列检测方法对水稻的最终产品—大米进行实验组和对照组样品的采集和相关危害因素的检测,检测过程中采取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1.3 危害因素的确立与控制 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和检测结果,确立水稻生产中主要可能危害其安全品质的因素,并根据危害因素的使用规律和作物生产规律对实验组的生产方式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1.4 效益评估 主要进行经济效益的量化评估,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收益。采用经济效益比较法[4~6],所用公式:单位土地面积净收益=(农产品产值-生产成本)/土地面积。总收益=单位土地面积净收益×总生产面积。评价过程中单位面积以每亩计,农业生产中劳动用工成本以每个工作日50元计。
2 结果
2.1 调查结果
2.1.1 化学物质的使用 通过对销售环节和不同类型使用者的180份调查结果显示,水稻生产中常见农药品种为:锐劲特、杀虫双、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氯氰菊酯、甲胺磷、三唑磷、克百威、异丙威、托布津。其中用得最多的是杀虫双(152/180)和锐劲特(148/180)。呋喃丹(84/180,又名克百威)和甲基托布津(82/180)在一季稻种植中常有见到。经常使用的除草剂有:野老、草甘膦、禾草灵、金克草仙、农达、甘草灵、盖草能。其中野老(110/180)和草甘膦(94/180)使用最多。详见表1。表1 常见农药的使用情况
常用的化肥有碳铵肥、尿素、复混肥、钾肥、磷肥等。水稻平均每亩用尿素10kg,碳铵肥50kg,复混肥25~50kg。
2.1.2 环境污染状况 调查显示农业灌溉用水均为地表水,无地下水使用情况。共调查和采集地表水样45份,发现有3份农业灌溉水源有工业污染或生活垃圾污染;空气污染与土壤肥力、污染状况等通过查找相关统计资料和文献资料得到,结果显示两者污染均较轻;土壤污染主要是有机氯残留含量在某些区域比较高,见表2。表2 水源及其环境污染状况
2.2 危害分析 水稻的生产过程:播种育秧移栽本田管理收获,基中本田管理又包括灌水、除草、施肥、防病、治虫环节。播种和育秧过程对水稻成品品质至关重要,劣质的种子或不正确的育秧方式对收获后水稻的产量和优质率有影响,但对成品稻谷的食用安全性影响小;移栽多半是手工过程,是前期过程的延续,无安全危害可言;水稻生产中危害安全品质的过程主要为本田管理环节。通过对种植过程分析、农户用药调查分析和后续的样品检测可得出影响水稻生产中安全品质的生产行为主要是本田管理过程中的农药滥用、化肥的过量使用和灌溉用水的污染,再加上部分土壤的有机氯残留污染。
2.3 确定关键控制点
2.3.1 农药使用的控制 首先进行农药安全使用知识宣传,进村入户宣传科学使用农药的原则、方式和方法;其次是指导业主科学使用农药[7,8],使农户按照国家颁布的《农药合理使用标准》中规定的方法用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久效磷等;三是要求农户尽量采用物理防治虫害的措施,设置防虫网、设置高压汞灯和频振式杀虫灯等杀虫技术;四是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农药,防止或延缓病虫抗药性的产生。
2.3.2 化肥使用的控制 一是要求农户严格按国家制定的《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来进行施肥,切实执行以农家肥、有机肥为主的原则,尽量减少化学肥的用量。施肥过程中还应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60%,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占总基肥量的80%;氮肥、磷肥、钾肥按合理比例施用,比例为1:0.5:1;另外水稻生产中控制好化学肥料的使用总量:每亩大田施肥总量:中粳控制在纯氮(N)15~16kg,磷7~8kg,钾15~16kg。
2.3.3 灌溉用水的控制和土壤保护 灌溉用水选择无工业污染和无严重生活污染的水源,灌溉取水之前进行采样做相关项目的检测,水质的评价结论应达到相关灌溉用水的国家标准要求。本研究对部分被调查的水稻生产基地和个体散户的灌溉用水做了大部分指标的检测,结果显示全部合格,说明应城市农村灌溉用水水质总体优良。同时合格的灌溉用水水源地还要加强保护,要尽量避免人为污染和生产过程中的输入性污染,不得向其中倾倒生活垃圾,不得将各种工业和农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污水引入。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根本,只有良好的土壤环境才能生长出优质的农产品,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合理取用农业灌溉用水的基础上,还应采取加强土壤的保护,以便使其能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要保护好土壤使其始终具有良好的生态品质,对已有污染的土壤,采用一定的物理手段、化学手段、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工程手段进行治理和生态修复。
2.4 样品检测结果 政府有规划地按科学方法种植的粮食生产基地为实验组,根据分析危害因素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大量随意而为的散户生产者为对照组。主要对水稻成品—大米进行有机磷农药、有机氯农药、铅、镉的残留量检测。有机磷农药检测包括12种品种;有机氯农药包括DDT和六六六;金属铅和镉以检出超标率来评价。化肥的滥用由于在大米样品中无特异性地检测评价指标[9,10],故不进行有关项目的检测。以下是产品的检测对比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有机氯、铅和镉在大米中的残留情况良好,无检出或超标情况出现。但有机磷农药的残留情况在控制前的检出严重,相比控制后的检出率明显要高(χ2=10.29,P
2.5 经济效益评价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经济效益进行量化评价,以最常见的中稻生产为例,控制前,即对照组,单产投入成本共890元,成本计算中的“其他”包括水电费、汽油费和机耕费等。单产总收益按产量乘价格得1020元,则净收益130元/亩。采取控制后,即实验组,由于单产投入化肥量、农药量和劳动用工等减少,成本降为600元,而稻谷出售时由于质优、量高和价格好等原因,总收益变为1274元,单产净收益为674元/亩。两者比较,水稻生产控制后的收益相比控制前的收益净增加544元/亩,见表4。表4 中稻生产控制前后效益比较
2.6 其他效益评价 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保护,也可以树立起人们对食品安全的信心。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是必然的,而且往往不易觉察和引起重视。正确地实施危害因素的有效控制对人体健康的益处不会马上看出成效,但其后续和潜在的隐性作用巨大。近年来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曾经引起许多人对整个食品生产系统安全的担心和怀疑,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切实加强对初级农产品生产的安全控制就可以明显减少人们对食品安全生产的担忧,很好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生态效益方面,必然会起到对环境保护的巨大作用,这一生产方式将会产生更少的环境污染、更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科学地使用各种农药、化肥和激素等等化学物质,有利于水源保护、土壤保护和环境大气保护。
3 结论
应城市水稻生产中可能对大米品质产生安全危害的因素很多,但主要的因素为农药、化肥和灌溉用水水源的污染。剧毒和高毒的农药如甲胺磷、甲拌磷和克百威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使用的情况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化肥的大量和无序使用也普遍存在,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化肥的安全用量15kg/亩[11],而应城市粮食生产中化肥的平均最低用量85kg/亩,远远高于这一标准,这必将造成化肥资源的极大浪费、农户生产成本投入的增加和环境污染压力的增大;水稻生产中个别取水水源受生活垃圾和工业排放污染严重,此时应考虑重新选择水源地取水或政府管理部门应加大对乡镇企业环保的监管力度、加强对农村居民环保的宣传力度等。合格的水源地也应加强有效的保护。
对不科学的生产方式进行教育和宣传,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对无公害食品的生产、生态环境品质的改善、增加农民收入意义重大。采取控制措施后农民的经济收入相比未采取控制措施前明显增加,单产可增加544元。如果将这一措施全部扩大推广到应城市五个乡镇,其共有水稻种植面积18.5万亩,则可为农民新增收入1.1亿元。
参考文献
1 HACCP系统及其应用准则.食品法典委员会(CAC),1999.
2 食品安全控制体系(HACCP)通用教程.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7.
3 李慧艳.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在液态乳生产企业的应用.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6,8(2):112-115.
4 农业技术经济学编写组.农业技术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0,12.
5 美J.P道尔,F.奥拉泽姆.生产经济学-理论与应用,第5版.北京:农业出版社,1983,11-37.
6 全国十三所综合性大学《中国农业经济学》编写组.中国农业经济学.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303-342.
7 李秋洪,袁泳.绿色食品产业与技术.武汉: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
8 章家恩.我国水稻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稻业论坛,2007,4:2.
9 王焕民.对改善我国除草剂品种结构状况的思考.农药,2003,42(9):1-5.
由于性别差异,妇女在资源和福利的获取上常处于不利地位,折射至贫困人口中,则呈现贫困女性化的特征,且
>> 基于MODIS数据的全球SST反演 基于SST的档案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基于战略目标集转化法(SST)的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模型研究 克里格插值在SST中的应用检验 新医改下SST零售连锁药店的经营战略的构建研究 SST89E516RD单片机掉电保护方案的设计 航嘉SST307与SST307-1 BNP、NT―proBNP及sST2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的农村贫困测度解读 基于灰色关联的贵州连片特困地区贫困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灾害学视角的中国农村水贫困测度 基于聚类分析法的县域均衡发展指数构建与测度应用研究 基于无风险清偿能力指数的商业银行风险测度实证研究 基于Theil指数的我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空间差异测度分析 基于泰尔指数的浙江省区域差异多指标测度分析 青岛附近海域SST长期变化趋势分析 改革以来中国贫困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基于DEA与ESDA的中国国家级贫困县发展效率的测度与时空演化研究 基于Malmquist指数的信托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收敛性研究 精准视角下贫困妇女脱贫对策探究:基于湘西州的调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张雪梅,李晶,李小云.妇女贫困:从农村到城乡,从收入贫困到多维贫困――2000年以来中国“妇女贫困”研究述评与展望[J].妇女研究论丛,2011,(5):99-105.
[3].促进妇女全面发展 共建共享美好世界――在全球妇女峰会上的讲话[J].中国妇运,2015,(11):4-5.
[4]吴宏洛,范佐来.农村妇女的贫困与反贫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121-125.
[5]段塔丽.论西部农村贫困妇女的生存环境及其网络资本[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33(2):64-68.
[6]马东平.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妇女贫困问题研究[J].甘肃理论学刊,2011,(5):79-84.
[7]徐静莉.离婚妇女贫困化的制度探讨[J].妇女研究论丛,2009,(3):37-42.
[8]World Bank. “Introduction to Poverty Analysis”[EB/OL].(2005-08-08)[2016-06-29]. http:///PGLP/Resources/PovertyManual.pdf.
[9]张建华,陈立中.总量贫困测度研究述评[J].经济学,2006,5(3):675-694.
[10]Sen・A.,“Poverty:An Ordinal Approach to Measurement”,Econometrica,1976,44,219-231.
[11]徐宽,Lars Osberg.关于森的贫困度量方法及该领域最近的研究进展[J].经济学,2001,1(1):151-170.
[12]Shorrocks・A.“Revisiting the Sen Poverty Index”[J].Econometrica,1995,(63):1225-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