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教学改革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的娱乐生活日益丰富,足球作为一项全球人类普遍喜爱的运动,也逐渐进入了高校课堂,从而成为了诸多大学生喜爱的课程内容之一,也成为了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在我国当前的体育足球课程的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瑕疵,使得当前的高校足球教学过于片面化。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足球课堂相对重视学生足球知识的掌握。这就使得在该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相对重理论、轻运动。在素质教育逐渐深入化的今天,传统的足球教学模式已经失去了其实用性。在新的教育形势下,必须要对高校足球教学现状进行正确的认识,并且对改革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为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足球的教学质量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足球教学;问题;对策
足球在我国具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其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然后,经过一定的传播,发展成为当前的足球。然而,我国自身在足球方面的发展,却相对较为落后。尤其是21世纪前,我国相对重视应试教育,在教育中相对重视一些理论性知识,因此,在各种实践性的体育教学上,重视度严重缺乏,从而使得国民相关素质整体偏低。自进入素质教育以来,我国各个院校中的高校足球教育重视度有所改善,并且,适当地根据自身的院校教学状况,对其教学加以改革。然而,长期的限制下,我国足球教学的改革工作相对艰难,成效较低。
1高校足球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
在素质教育的深入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当前,教学重心已经从理论逐渐偏向能力。无论是理论性学科教学还是实践性学科教学,其都希望能够提高学生本身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综合能力提高。在这个背景下,对于各个学科的教学要求也做出了对应的调整。高校足球教学也必须要遵循这个基本原则。因此,高校足球改革的目的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改革具有必然性。
1.2传统足球教学方式的滞后性
不同的时间段,人们对于学科的要求相对不同。而在不同要求的背景下,足球的教学模式实用性也有所改变。传统的足球教学,过于重视学生对于某部分技巧或者其整体理论的教学,从而使得学生的理论能力明显优于实际运动能力。在课程的设定上,也会将其轻视,这就使得我国多数学生的足球运动能力不强。长此以往,其兴趣将会被逐渐磨灭,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在现代娱乐生活不断推动的背景下,这种教学方式,根本无法适应,因此必须要对其进行改革。
2高校足球教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解析
2.1教学起步晚
通常来说,高校也就是指高等院校。在这个阶段的学生,年龄介于20~25岁。从足球运动的培训来说,已经失去了最好的学习以及培养技能的时期。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足球教学,实际上难以激发起学生对于足球的喜爱,这就会导致整个教学中,学生层次分明,也就是喜欢与不喜欢对立,引导难度较大。
2.2教学氛围低沉
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下,我国足球教学课堂也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讲授式教学。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一个被动学习的状态,而被动学习会让学生觉得自身的主体权利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从而对足球学习产生一定的反感,在反感存在的状态下,其对于足球的喜好自然也就会逐渐降低。
2.3教学目标模糊
在当前高校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不知道足球教学开展的意义,而是纯粹地将高校足球教学作为一种教学要求。也就是说,因为教育文件中涉及足球教学,所以才开展足球教学,至于需要达到何种目标,许多高校都没有这个意识。这就导致其教学设定上存在严重的不足。
2.4教学方式过于片面
教师注重学生对于某种教学技巧或者教学理论的掌握度,从而对其进行被动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尤其是,在学生本身就对足球兴趣不高的状态下。素质教育的提出,使得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一定的提高,如果不对其加以重视,会严重忽视学生的感受。
3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改革的具体策略
3.1实施新型的足球教学模式
就当前来说,高校足球运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十分单一,教师对于学生的重视度严重缺乏。因此,在进行足球改革时,首先就需要对其足球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目前,高校足球改革是以理论性的讲授教学为主,或者是以技巧性教学为主。然而,这些教学都是以言传来进行,这就使得我国高校足球教学现状较差。笔者认为,对于我国当前足球教学内容,可以以视频观摩或者以实践模拟为教学方式。无论是视频观摩或者是实践模拟,都会让学生更加实际地了解到足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足球的兴趣。
3.2高校足球教学课程的设定
就当前来说,我国高校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实用能力以及学生理论知识的巩固,而这些都是在其相关专业的基础上。在这个过程中,高校教学规划中,会不自觉地将其足球教学课程给缩减。从其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课时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调整。因此,在教学改革时,需要针对其教学资源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足球教学地位不断提高的基础上,可适当增加其课时,从而提高学生的运动机会。
3.3注重足球教学的趣味性与锻炼身体的作用
足球本身是一项团队体育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竞技体育的不断发展,当前,其已经成为一项赛事。而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对该项赛事感兴趣,自然也就会相对重视足球教学活动。我国足球本身发展相对较弱,因此,教学的科学性缺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教学的趣味性。面对该种状况,对其教学加以改革,必须要注重其趣味性的发散,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足球,学习足球。笔者认为,其趣味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活动来进行表达。比如,适当组织竞技性的足球比赛,从而让一些学生参与其中,在比赛的过程中,其将会逐渐体会到比赛的乐趣。而观赛的同学,也会因为身边的同学在赛场,从而提高其观看的注意度,从而发现其趣味。锻炼身体则要求足球教学的适度性。足球运动本身的强度相对较大,需要绝对的身体素质,才能完成。因此,对于没有良好培训经验的学生来说,教学更加要注重强度的掌握。
3.4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是整个教学开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当前足球教育状况不佳的背景下,有一大部分都是教师素质的原因。很多教师本身对于足球的认知就相对缺乏,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缺乏对应的教学演练。因此,其无法给予学生良好的教学引导。在进行足球教学改革时,必须要对其素质加以提高。
4结语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我国高校足球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了教育发展的重点问题之一。该文针对高校足球教学现状加以解析,并且就其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应的改革措施。在整个过程中,必须要重视高校足球改革的必要性,从而加强教学主体对其的认可度与重视度。唯有在对其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的基础上,才能提高其教学质量,从而使得足球事业的发展更加顺畅。
作者:千布拉格 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体育部
参考文献
[1]周凯.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及对策[J].才智,2014(32):210.
[2]纪磊,于天博.探讨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及对策[J].体育时空,2015(8):21.
[3]郭强.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的改革及对策[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5(2):140.
[4]郑欣.基于新形势下高校足球教学改革与方法[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5(14):120,126.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中国 上海 201620)
【摘 要】实践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高校实践教学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了实践教学的发展。主要研究分析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实践教学;现状;问题;对策建议
0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实践教学在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被重视。实践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不仅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而且对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第五条明文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教育部2007年的《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要求高校加强本科教学改革,重视实践教学工作。2004年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提出:“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对于大学生成长至为关键。要培养高素质人才,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环节。”教育部2011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高等学校要强化实践育人的意识,区别不同学科对实践教学的要求,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现阶段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相关知识的训练主要是依靠实践教学来保证的。目前我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正在由传统的知识灌输模式向知识和能力并重的素质教育模式过渡。在此过程中实践教学成为各高校关注的重点。
但由于各种原因,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教育思想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还比较大,传统的教育理念重视书本知识的传授不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不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在教学中比较容易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长期是我国高校的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和不足,这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高等教育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本文主要研究分析高校实践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高校实践教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1 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和问题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学改革工作不断深化,取得较大的成绩,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得到教师和学生广泛和充分的认同,但实践教学改革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目前我国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主要有课程的实践教学(实验、课程设计等)和集中实践教学(社会调查、各类实习、设计等)两种。实践教学基本上都依据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来组织教学工作,一般都是结合理论课程开设的,实践教学仅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和补充。实验课也只是在教学大纲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实践教学体系还没有完善,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不能反映学术前沿的最新知识和动态,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各高校实践教学的课时普遍偏少,而且多数学校把实践课程列入考查课,核定学分较少,造成教师和学生不够重视,直接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对理论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各高校基本都有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作保障,但实践教学管理比较松散,考核评价制度还不健全,对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必要的监督和严格管理。实践教学在很多高校还处于粗放型阶段,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实践教学的教学形式普遍比较简单,一般都是由教师先讲,学生在记住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教师的要求或者教科书上规定的操作方法与步骤,按部就班,亦步亦趋重复完成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强调规范性,要求实验过程和内容与教科书保持一致,结果只能是唯一。学生只是被动重复实验,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会,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有被激发出来。这种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有一定作用,但是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创新潜能没有发挥的机会。实践能力是被当作技能和传授书本知识同样的方式传授。
课程设计一般是结合某门理论课程而开设,设计内容陈旧,更新比较慢,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课程设计普遍时间较短,场地和经费都受一定限制。教师为了便于评分对课程设计要求规范、统一。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走马观花,按照老师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完成设计报告,缺乏创造性和创新性。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地位非常重要,各高校把毕业实习一般都安排在第四学年下学期,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分散实习的居多,对教师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的效果有一定影响。由于毕业实习时间正是学生就职活动关键时期,学生忙于参加各种招聘会、面试、签约等各种就职活动,不能集中精力实习、写毕业论文导致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质量都受到影响。
实践教学教师队伍的建设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一支稳定的专业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大多数高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毕业之后直接上讲台,实际经验不足。从企业或生产一线进入高校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比例不高。教师普遍缺乏实践教学相关训练、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实践动手能力较弱,指导学生实践有一定困难。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存在着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的倾向,普遍认为实践教学仅仅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践教学对于教师并没有成为主要教学任务,面对实践教学新的教学任务,准备的不充分。实践教学的主力军专职实践教学教师和其他教师相比,培训、进修机会较少。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和标准,实践教学的教师缺乏激励机制,并且学校并没有在职称、薪资和补助等方面资源向实践教学倾斜,影响了实践教学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实践基地数量少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基地建设对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具有重大意义,高校扩招与经费不足导致对实践基地投入少,实践教学经费得不到保障。由于经费短缺,实践教学的各种配套设施设备难以到位,实践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不能保证学生必要的实践时间和实践机会,致使学生的实践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训,实践教学水平难以提高。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学生校外实践活动没有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很多学校的学生校外实践活动处于放羊状态缺乏教师的指导。
目前的高校实践教学现状完全不能满足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不能适应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高校必须更进一步重视实践教学,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构建结构合理、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 加强实践教学的对策建议
2.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实践教学是社会发展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的客观要求,是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与深层次改革的内在要求,更是高校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彻底转变高校实践教学无关紧要、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的观念。树立忧患意识,深刻认识实践教学重要性。认真学习教育部有关文件,深入领会党的教育路线方针和政策,更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激发积极性和创造性,结合本学科的实际,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实践教学涉及的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场地分散、设备众多,是一项长期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蹴而就。高校各级领导和教师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2.2 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完整和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对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合理设计。实践教学的目标、实施、考核、保障等必须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定位、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相符合。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要具有层次性、渐进性和可操作性。
首先,要调整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在“厚基础、宽专业”的基础上,适当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增加实践教学课时,实践教学的比例要求达到30%~50%。其次,大量增加实践教学的环节。实践教学要尽可能采用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企业践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校内外科技活动、各类学科竞赛、挂职锻炼、毕业实习等。第三,要制订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设计各学年的实践教学项目环节,统筹安排,并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用制度保障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地位相同、平行又相互协调、相辅相成,结构和功能达到最优化。
实践教学内容应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理解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积极鼓励实践教学的教师主动根据社会发展形势、政府政策的变化和学科前沿的发展状况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相关的更新和补充。使教学内容不但具备学科领域最核心的基础知识,还能反映学科进展的最新动态,并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还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变化及时调整和拓展实践教学内容。
2.3 加强教师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一支高素质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是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的根本保证。过去,高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没有明确的要求,部分教师并不具备丰富的实践教学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必须具备的业务能力。
各高校要大力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把实践教师队伍建设纳入到学校整个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中,通过内培外引、充分借用社会资源等有效措施和管理上的激励机制,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实践教学业务能力,保证学校实践教学工作的稳定健康发展。对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积极主动为教师提供各种进修培训的机会;有组织有计划的派遣教师到相关部门、企业挂职锻炼,努力为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供条件,加强校企合作,聘请公司、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学生实践指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学校在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奖金分配等方面向实践教学教师倾斜,吸引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教学,鼓励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研究,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专业不同实践教学的特点也存在差异,专业相同实践教学形式也会因教师而异存在差别,高校不但要建立专业实践教学的教师队伍,还要建立跨专业的实践教学教师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才能把实践教学推向深入。
实践教学基地是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学效果和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实践教学设施的优劣。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必须加大投入,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设施建设。学校应该广泛开发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教学资源,加强与企业社会的广泛联系,走产学研的道路。利用高校的技术、人才、科技成果等资源优势,加强与社会、企业和政府的多种形式合作,主动为社会、企业提供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积极为政府开展各类应用性课题研究,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学校与政府及其他社会组织协作等形式,建立充足和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同时要加大对校内实践基地的投入,努力提高实践设备的利用率,避免资源闲置和浪费。
2.4 改革实践教学方式
改革实践教学的形式和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实践教学中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取得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放手让学生独立进行教学实践活动,尊重学生个性特点,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在实践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指导和启发学生,积极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设立学生实践创新基金,在校内积极主办各学科竞赛活动,成立大学生实践创业园,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在校外重视学生实践创业,鼓励学生实践创新。
在实践教学中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坚持师生互动,努力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积极主动发言讨论,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力的发挥。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2.5 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
树立牢固的质量意识和现代质量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实验教学质量和效果评价标准、实习质量评价标准、毕业论文质量评价标准、专业技能评价标准和社会实践质量评价标准等整套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必须体现和突出体现实践教学的特点,反映实践教学评价的内在规律。即要重视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也要重视实践教学效果的评价,既重视理论知识考查,又重视实践能力考核,把实践能力考核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同等对待。
学生、专家、教师同行、教学管理人员及用人单位都参与实践教学考核,重视实践过程的评价。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兴趣小组活动、社会调查研究、科普宣传活动、课外科研活动、校内科研活动都纳入考核评价对象,根据工作量和质量高低给予相应的学分。可采取多样化例如口试、操作、演示、答辩、综合性研究、项目策划设计现等考核方法加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核。根据实践教学的性质和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个人教学效果评价标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健康发展具有经济的推动作用。
3 结束语
实践教学是巩固加深理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高校的实践教学应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调整办学思想,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杜惠平,王桂林.知识观转型与高校实践教学变革[J].江苏高教,2010(4):61-63.
[2]毛新.普通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制度的创新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4):93-96.
[3]常永胜.实践教学的重新认识与学习评价方法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11(9):67-70.
[4]许国动.我国高校实践教学影响因素与成效关系的实证研究[J].科学决策, 2011(1):76-84.
[5]朱东正.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07(1).
[6]戴发山.高校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论坛,2007(2).
[7]李建红.对高校实践教学现状的调查[J].湘潮,2012(2):118.
Abstract: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a way that must be taken to culture talented person and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s and society. Along with the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s advancement,profession such as agriculture,automobile,telecommunication,spinning and weaving,clothing will present significant adjustment and reorganization on product structure. In the entire educational system,the higher education is most sensitive to the economical response,and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response is fiercer and more obvious. This needs the important breakthrough on management system,school system,educational reform as well as on teachers troop construc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关键词: 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问题
Key words: higher education;educational reform;problems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5-0175-02
0引言
大学生的就业一直是个热门话题,现在市场竞争激烈,各单位都想要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各科的成绩固然重要,但用人单位更注重实际能力,那些高分低能的学生很难在这个社会有立足之地。现实要求高校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改变目前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大学教育不仅仅是教给学生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如何去获取有用的知识,以及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刚进大学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困难的,高中的学部分他们是被动的,现在要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的学习知识。这个时候,需要老师来慢慢引导他们如何去自学,如何独立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等老师来告诉他们。以下简单分析了大学教改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方案。
1当前大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1 课时安排差异大:其在各个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安排的授课学时各不相同,从50学时到90学时不等,差距达40学时。
1.2 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不同。各分院的各个专业的教学大纲中所安排的授课学时各不相同理论实践学时安排各异,授课计划版本。
1.3 课程的考核要求不同。各专业在大纲中对该课程有规定考查的,也有规定考试的,所以存在要求不统一。
1.4 教考时间脱离,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由于各专业各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课时、要求、考核方案各不相同,存在的责任不明确,必然会在实施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效果。
1.5 教学成本高,学生兴趣不高。
2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
2.1 教学方法改革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掌握必要的知识跟技术,我们从七个方面进行尝试性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大纲改革、考核方式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目标责任制。
2.1.1 教学计划的改革。教学计划是培养教育学生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条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的基本依据。教改前的首要任务就是完成教学计划的制定,召集各专业的负责人进行研讨,最终统一该课程的课时数48学时。同时由于专业人数多,采取分块分学期安排教学任务。且在每年的4月份、11月份中旬之前完成教学任务,由利于学生的学与考时间的统一,促进其学习积极性和通过率。
2.1.2 考核方式的改革。在教学计划中明确了某课程的性质为必修考试课,考试成绩以通过统一标准为准,且与学生毕业资格相挂钩,学院不在组织单独的考试,增加了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压力,触发了其学习动力。
2.1.3 教学大纲改革。重新审定大纲,在教学计划中统一各个专业课程的大前提下,根据实际教学要求,结合省一级考试大纲对原有课程教学大纲做一些调整,强化理论为辅,实践应用为主的教学思路。
2.1.4 教学内容改革。为了适应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修订变化,紧扣考试大纲的内容,协同有丰富经验的任课教师共同编写课程教学讲义。
2.1.5 教学手段改革。为了避免重复劳动,降低教师的劳动强度,对专业教师采用分模块分内容进行增量式的备课和电子课件的制作,最终实施资源共享。
2.1.6 教学方法改革。以“任务驱动”的项目式教学法,是倡导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中的一种方法之一,其可以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在教学初期将课程的基本理念以实例的形式向学生讲授,学生根据自身理解确定一个课题任务,教师引导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理清知识脉络。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但能够掌握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还能培养其分析解决问题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2.1.7 双重考核机制,即目标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相结合。将该课程成绩直接与毕业挂钩,有硬性制度来确保所有学生参加等级考试;为此,提出明确目标责任制,进一步完善该课程教学的双重绩效机制,不仅对老师,同时对学生均有考核要求。学院对各任课教师、班级确立80%通过率的教学达标指标,同时对每位教师、班级以超指标有相应的鼓励性的奖励。而针对学生,加强学生日常管理,结合考试,并进行等级分层和未通过者继续全程跟踪直至通过为止。通过这样的双重考核政策的确立,化教师的压力为教学动力,化学生的压力为学习动力,进一步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
2.2 教学创新改革一支粉笔、一本书和三尺讲台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现代高等教育要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体现学生主体、师生互动的教学思想,强化课堂和现场教学在学生职业技能和能力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保证教学质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1 教学对象分层化实施“分层次教学、分组学习”的探索,即学生进校时通过模底(考试、调查),根据成绩分班、分组组织教学。根据学生层次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考试方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新生开始行课后,各科任课教师通过第一个学月的教学观察,摸清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将一个班的学生分为若干学习小组,对不同组别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加强课内外教学辅导的针对性。
2.2.2 教学形式现场化、方式互动化、功能实训化,突出职业技能养成坚持加大教学硬件建设,以保证实验、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养成的需要。突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填鸭式”的单调形式,拓展课堂的涵义,积极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和实训设施尝试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探索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教室、实验室、实训室、生产车间、企业工地等为课堂。鼓励教师借助多种媒体实施互动式的教学,采用“讲练结合”、“情境启发”、“课题探究”、“现场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教学形式和方法。特别是实践操作和技能性强的课程要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充分突出实用和会做,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2.2.3 人才培养个性化市场主体的多元化要求劳动力既具有专业针对性又具有广泛的职业适应性。高等院校的学生毕业后要参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因此,学生对学习应该有较大的自和选择权。也就是说,学生可以按学分制的要求,根据就业市场的变化及自己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所学的专业及课程,自主安排学习进程,具有更多的自我设计的意识和能力。为满足社会对技术人才多样化和多变性的需求和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迅速适应岗位转换的需要,实施个性化的教育。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2.2.3.1 允许学生第二次选择专业基础段教育段结束时,学生可以确定相应的专业方向,进行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种模式既可以体现学生个人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又缩短了学生确定专业到就业之间的时间,对市场需求情况的把握更准确,增强了专业的社会适应性。
2.2.3.2 实行弹性学制和主辅修制,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个性化的教育要为学生提供柔性的成长环境。以实施教学改革为契机,推行弹性学制和选修制度,允许学生提前或延后毕业。对于期望缩短学习期限(缩短期限不超过1年)的学生,可以在完成本专业本年级课程的同时,自修或选修本专业计划规定的高一年级的有关课程,修习课程通过考试合格,学校予以承认;对于要求延长学习期限(延长期限不超过2年)的学生,可以办理“暂离校手续”。学生在学好本专业的前提下,修读另一个专业,修完规定的全部课程,经考试合格者,由学院发给辅修专业写实性文凭。同时,允许学生按自己的知识基础、兴趣和爱好选择方向,鼓励学生在学完规定的专业必修课外,跨系、跨专业甚至跨院校选课,促进学科的横向联系。选修课程成绩合格,记载选修学分。这样,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技能水平,增强择业竞争力和工作适应性,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比如,鼓励师范专业的学生选修理工科的课程,增强其操作技能;鼓励理工文管类专业的学生选修《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培养教师素质和教师技能的课程,使他们既可以从事技术工种,又可作为职教师资。
2.2.3.3 建立成绩、学分互认制度学生参加高一学历的课程进修、自考或同类院校课程选修成绩合格,以及取得国家职业技能鉴定部门颁发的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或国家级、省级计算机、外语考级等,可以申请免修同类课程或实践环节,也可记为选修学分。
2.2.3.4 提供个性化的多种学习途径电子阅览室、计算机房、实验实训室课外开放;学院设有调频广播电台、教育电视台,开办教育节目;英语角、文学社和各种科技兴趣小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学习活动。
总之:面临21世纪知识经济的挑战,对高等教育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适时调整,建立起适应我国市场经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使我国高等教育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钟启泉. 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01).
[2]石中英.缄默知识与教学改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
[3]高志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我见[N].光明日报,2007.
[4]李松林.课程与教学――多维度助力推进新课程改革[N].中国教育报,2007.
学生的反馈是教育学教师改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良好的反馈机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目前高校教育学的信息反馈机制相当的不健全,教师只是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以及班干部那里获得反馈信息,与其他的学生几乎零交流,这样的手段获得反馈信息不仅不健全,而且也不真实。
2考核方式太过单一
高校教育学的考核方式太过单一,教师基本上只根据期末考试试卷的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这样的考核方式导致大多数学生只是在考试前把重点看一下来应付考试,对知识点的记忆也只是考试周的短期记忆,根本达不到教育学的教学目的,也失去了设置教育学的最初意义。
3高校教育学教学改革的措施
3.1明确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对教育学的兴趣,教师可以在入学的第一节课就用比较多的时间去向学生灌输教育学的重要性。教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都对教育学做一个详细的分析,以此来强调教育学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高校教师的责任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可以采取小班教学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专业调整教育学的教学方式以及重点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学习教育学的兴趣,还可以保证教育学的教学质量。
3.2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针对高校教育学仍采用传统填鸭式教学的现状,高校的教学老师应该从根本上做出改变。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际,合理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采用幻灯片、视频、互联网等方式丰富课堂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计算机远程教育的方式进行授课,打破时间、空间上的局限性。教师要适时的采用多媒体技术,将教育学的内容以丰富、形象、生动的多媒体形式传输给学生,培养他们分析和创新能力。
3.3提高信息反馈质量
对于教学信息的反馈问题,教师应该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来获得反馈信息,例如教师可以在课下与学生进行交流,也可以发问卷给学生等等。教师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与学生零距离的交流,从而在学生那里获得合理高效的反馈信息。在收集到信息后,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有目的的进行教学改革,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而达到提高教育学教学质量的目的。
3.4积极推进考试改革
在教育学的考试方面,教师应该以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既要重视过程也要重视结果。平时考核可以包括作业考核、课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考核、考勤考核、论文考核以及实践考核等等,加大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以此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期末考核,要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教育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将来的教育教学打下基础。
4结束语
关键词:足球运动;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影响
足球运动是高校中较为常见的一项运动,其本身具有的独特的魅力,深深吸引着众多大学生参与到这项运动中,并以其内在精神文化,潜移默化的对大学生产生积极作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相关概述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是大学生基于各项体育活动而产生的所有精神财富。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精神、体育知识、体育观念等[1]。这一文化的具体形式就是各类运动竞赛、体育报告会、学校体育节等能够反映大学生体育知识、精神等的精神文化形式。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具有全面教育性、娱乐性、渗透性、时代性、相对稳定性等多个特征。全面教育性就是指其在学生身心健康及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教育作用。娱乐性即其具有寓教于乐的特点,能够使学生获得身心的愉悦。而渗透性则是指大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时代性是指高校体育精神文化能够反映一定时期高校所处的文化环境、政治环境等,展现时代风貌。相对稳定性便是指这一精神文化一旦形成,便会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规范[2]。
2足球运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影响
2.1对体育观念方面的影响
体育观念是体育精神文化的本质和核心。能够引导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方向。体育观念也就是人们对体育价值的认知,据相关调查表明,大部分大学生都认为足球运动在提高身体素质、增加愉悦感、宣泄不良情绪、强化交际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身体所有器官都会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长此以往,会使学生的器官系统功能得到改善,达到提升身体素质的目的。足球运动具有娱乐性的特征,一些学生能够通过参与足球运动,能够将平日里的愤懑发泄出来,获得愉悦的感受,有助于心理健康。同时,足球运动也需要一定的战术,对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作用,且在运动过程中,大学生能够结识到更多的培养,实现了自身交际能力的提升。通过参与足球运动,大学生获得了多重效益,更加意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促进其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有重要作用。
2.2对体育知识方面的影响
学生所获取的体育文化知识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在参与足球运动后,学生对足球方面的体育知识十分渴求,据调查表明,有77%的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上获取足球方面知识,认为教师应将足球知识纳入到体育课程内容中。足球运动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知识的需求,并进一步促使教师增加对体育知识的传授,不断补充教学中的不足,完善学校体育文化体系。同时,很多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后,逐渐开始通过网络、广播等多种途径观看足球比赛,查询足球知识,参与足球俱乐部,不断补充自身足球基本知识,例如比赛规则、比赛战术,并学习与足球相关的体育知识,例如体育保健康复知识等,促进了体育知识在学校的应用和传播,实现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文化知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
2.3对体育精神方面的影响
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的体育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精神、竞争精神、协作精神、遵纪守法精神、顽强拼搏精神等。在足球运动中,这些体育精神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足球运动不仅是一项消耗体力的运动,同时也需要付出一定的脑力,运用不同的战术击败对手。在一般教学中,学生能够了解到基本的足球运动战术,但是在足球运动中,学生则可以切实运用这些技术,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转变战术,对足球运动技术和战术进行适当创新,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有重要作用。足球运动主要是以竞争的方式进行,在该运动中,所有学生都是平等的,所有人的目标都是成为获胜的一方。在人们的生活中,处处存在着竞争,在学校需要在学习成绩上竞争,毕业后要为了获得更好的工作而竞争,工作后还需要为了业绩而竞争,失去竞争精神,便意味着被社会所淘汰。足球运动的竞争方式,恰好为学生提供了演练竞争场景的机会,能够培养学生形成勇于进取、敢于奋斗的竞争精神,良好适应生活中面临的各类竞争。足球运动中的每支队伍都需要十一名队员,在运动过程中,这些队员需要密切合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比赛。要求队员之间必须具有一定的默契,每一名队员都要注重与其他队员的协作配合,在发挥自身优势、展现自身才能的基础上,实现良好的团队合作。这就使团结协作成为了所有大学生的目标,也使大学生在参与足球运动的过程中,逐渐实现了团队合作能力的提升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比赛有输有赢,在足球运动中,大学生不能因对方踢进了一个球而放弃比赛,而是需要通过不断的奋斗获得更多的分数,直至取得胜利。生活中也是如此,很多大学生面临着众多的挑战,一旦历经挫折便失去了自信,无法再次迎接挑战,足球运动能够培养学生顽强拼搏的精神,使学生以正确的态度面对失败和挫折,不断奋发向上,直至达到人生目标。通过足球运动,高校体育精神的到了进一步的发扬,对培养学生优秀体育精神、促进高校体育精神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对体育风尚方面的影响
体育风尚就是盛行的体育习惯和风气。体育风尚是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内容,能够直接影响学生和教师的心境和思想。大学生在参加足球运动后,平日的体育运动有所增加,据对某高校参与足球运动大学生的调查表明,有82%的学生每次参与足球运动的时间大于30分钟,其中,每周参与足球运动次数大于三次的学生占被调查学生总数的38%。在自主锻炼的调查中也发现,有83%的学生是自愿参与足球运动,由此可见,很多大学生在足球运动的影响下,已经被充分调动起运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基本养成了良好的体育习惯,也在高校中形成了良好的体育风尚,进一步促进了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发展。
4结论
足球运动是在大学生中较为普及的一项体育运动,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体育观念、优化高校体育文化知识体系、发扬高校体育精神、形成良好体育风尚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对高校体育精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还需高校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实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孙国宝,李大鹏.浅谈足球运动对高校体育文化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1,1(1):96-97
1.1是钢琴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
高校工作的核心任务在于教学,而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需要从素质与能力的双重角度实现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从这一教学目标角度分析,仅仅是表现为单一的知识灌输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从学习能力方突出对学生基本知识掌握技能的培养.因此,高校中钢琴教学的学法指导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做到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当前学法教育是对现有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需要从钢琴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等方面来突出教学环节设计的合理性,这对于高校钢琴教学质量是有效的保障.
1.2是对钢琴教学体系的完善
钢琴教学注重“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因此从高校钢琴教学的体系出发,学法指导从教材及课程实施等诸多方面实现了对现有教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而“学”作为教学体系的核心组成元素对于教学的推动作用不容忽视,这同时也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背景下对于学生素质综合培养的有效途径.
2现阶段钢琴教学学法指导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自主学习意识的缺乏.在应试教育弊端影响下,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长期的被动学习状态已然成为现阶段大学生群体面临的一大困境.认识不足以及制度缺陷是造成当期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缺乏的主要原因,薄弱的自主学习动机使得大学生群体的自我评估能力显得相对落后.据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部分大学生都缺少自主学习的意愿,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方法都受到惯性思维的影响,仅仅是将知识获得寄托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这一自主学习意识的缺乏正是依赖于教师对学生学法教育的有效开展.第二,教学过程缺少了必要的合作与交流.学法指导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协作学习心理环境的指引下借助教师的正确指导来对自我知识获得展开必要学习策略与方法整合的过程,这是获得教学成果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对于当前高校课程教学而言,合作教学的开展不仅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同时对于个人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是优化大学生心理品质和综合水平的有效途径.然而,当前不少高校却忽视了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的培养,整个教学过程缺少了必要的合作与交流,这不仅影响到了钢琴专业教学的知识讲授,同时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产生了一定弊端.
3钢琴教学改革中学法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学法指导在钢琴教学改革中的落实主要从自主练习和学习的方法指导方面提倡“教”与“学”的有效结合,是对学生专业水平的全面提升过程,学法指导的最终目的在于促进钢琴教学课堂效率的提升,践行钢琴教学改革中针对学法指导内容的有效开展.一定程度上,钢琴教学改革中的学法指导与教学效益密切相关,从学生学与练的过程来关注学生对于钢琴教学的知识吸收和运用状况,以此来提高学生的钢琴演奏能力.
3.1鼓励学生自主掌握学习过程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习方法和学习程序的正确引导,这同时也是当前动态教学模式展开的重要内容之一.钢琴教学在于从基本演奏技术以演奏技巧掌握等方面来提升钢琴教学的教学质量,因此学生自我对于知识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基于钢琴演奏理解能力发展基础之上的钢琴课程学法需要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着手,将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学内容有效联系,切实将自我学习理念融入钢琴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并通过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对钢琴作品形成更加细致深入的理解.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因此通过科学方法的指导来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是极其重要的,这同时对于钢琴演奏的处理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是实现学习能力有效迁移以及优化钢琴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3.2提高钢琴演奏的自我学习能力
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是当前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针对学法指导的重要环节之一.作为钢琴教学的根基,演奏知识的掌握以及演奏能力的发展对于学法优化而言至关重要,这同时对于学生思维意识的训练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在思维模式训练基础之下,教学过程应当与教学效益积极相关联,通过对思维方法的掌握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自我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深化对钢琴演奏的内容理解,促进自我演奏技能的不断提升.在现有钢琴教学练习方法之下,学生的专业能力很难实现正面迁移,而科学思维方法的疏导正是从自我学习能力培养方面突出了学法指导在钢琴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作用,并在此基础之上促进教学过程的效果迁移.由于高校钢琴教学的开展所面临的对象有着极其复杂与特殊的特性,因此针对钢琴教学课程的实施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个体的知识与能力发展情况,考虑到现阶段课程内容繁多而练习的时间则相对较少,因此全部完成高校钢琴教学内容讲授以及技艺灌输显然是很难实现的,因此教学过程的实施需要辅之以必要的学法指导,指引学生通过自我学习的过程来对课程教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自我学习,突出自学过程对于高校钢琴教学改革的重要促动作用.比如在实际演奏技法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觉选择的方法来对触键方式进行讲解,这对于体现不同音色之间的对比以及完善触键技巧都有积极的影响,是促进知识迁移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通过现有的知识或是经验来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发展也是极为有效的,类似演奏技巧教学或是课后演奏练习的完成都可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来得以实现.
3.3重视对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
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也是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学法指导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品质的培养来促进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是极为有效的学法指导与教育方式.高校钢琴教学改革中的每一首钢琴作品都是特定内容与情感相互结合的产物,通过声音艺术的方式来对其中的情感进行讲述,这一情感并非可视的形象,而是在想象空间中营造的一种音乐意象形式.钢琴教学中的学法指导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钢琴作品中的情感内涵,通过对其中情感内涵的梳理来实现情感与音乐的有效融合,并在此基础之上借助音乐这一形式来合理抒发内心的情感元素.合理的想象对于钢琴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尤为重要的,这一重要性不仅体现在作品的情感线条刻画方面,同时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的有效实施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是将钢琴学习上升至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一、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转型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产、学、研”的融合,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践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是,理论的地位和作用也应该在改革中得到保证。传统高校体育教学注重实践,实践在教学中比重相当大,因此,在改革中,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通过理论指导实践,然后在实践中分析总结,形成新的更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教学中实现“产、学、研”的融合。然后,再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调整个人动作和姿势,在调整中不断和所学理论知识比较,最终掌握一套更适合于自身的新的动作规范,同时,形成一套新的学习理论和心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升学生体育水平,还激发学生的学习和研究激情,最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又从实践到理论的研究过程。
二、利用自身优势,引进企业进驻高校
“产、学、研”融合的重要一环是产与学融合,这也是目前高校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高校教育都是在课堂和实验室进行的,完全和时间生产脱节,所以大学生毕业之后,需要几个月实践培训才能真正参与生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届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于是,要实现“产、学、研”融合的目标,把课堂搬进企业,需要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因为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形势下高校转型发展的需要。因此,各高校要改变校园现状,把企业引进高校,让校园变成企业,让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与企业生产。只要这样才能满足产学相融的改革目的。但是,如何把企业引入高校又成为高校进驻的一大难题。很多企业对生产规模、生产环境、企业效益等都有各种限制,这些条件直接制约校企合作深化。不过,高校体育教学以及体育行业自身的特点为企业进驻高校创造便利条件。健身房、瑜伽馆等体育类公司因为办公场地小、设备价格相对不高、消费群体广等特点,非常适合进驻高校校园,而且这些企业因为高校学生本身是他们的潜在客户,也普遍存在着进驻高校的意愿。企业进驻校园,为学生实践学习提供场所和设备,大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更好地融入企业中,参与企业经营与管理,成为生产的骨干力量。通过这样的模式,学校、企业和学生能达到一种三赢的良性循环模式,能实现校企合作的长久发展。也只有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实现和社会的无缝对接。
三、注重师生科研能力的提升,促进校企合作的深层次推进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创新;语文教学;改革分析
高校管理工作与语文工作是有着紧密的联系的,在高校语文管理的过程中,要将语文教学工作做好,在这一教学背景下,将高校的管理工作做好,将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工作做好,使得大学生的思维和人格有着一定的提升。高校教育挂活力要想取得一定的成功,就必须要充分的了解到教书育人和语文教学之间存在着的关系,这样才能够从整体上提升语文教学的水平。
1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
1.1管理观念的创新
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校逐渐的认识到了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些对象主要是高校的行政工作人员和高校的学生,主要有学术活动和教师的教学等相关内容,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的管理观念,与时俱进。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变革,逐渐的体现了创新性的教育管理理念,这与国家的人才培养策略有着紧密的联系,有许多的高校已经开始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估,主要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思想品德教育,将这两者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想法和理念,不断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学方法要符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才能够不断的进步。
1.2制度上逐渐完善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管理的过程中,对于环境进行了改善,这主要是由于教育与管理的相关制度在逐渐的完善中,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学校有章可循,这样就能够将管理工作趋于规范化,避免了传统高校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弊端,使得管理方法更加的科学客观,从制度入手向着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和出发点前进,对于教学中的一些薄弱环节不断的进行完善,教育管理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创新,经过相关的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3结合现代化技术
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现代化的技术,相对于传统的教学管理手段来说,与现代化技术相结合,可以提升整个教学管理工作的精确度和效率,也可以将高校研究的一些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校中,有些学校已经不仅仅是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基础数据和档案的归类中,已经逐渐的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育管理平台,在这一平台中,学生可以在线上来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积极流,实现线上管理,并且利用相应的电子平台来对整个教学系统进行科学的评估,而且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一平台来获得学生的综合评价,主要包括综合测评和教学评估,上述这些都可以利用相应的教育平台来完成,目前有许多的高校都是在使用这一平台,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将现代科技与教育管理相融合这种方式就是高校教育管理中极大的创新,而且在高校教育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水平,使得教学管理变得更加的公平、科学。
2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措施
2.1研究型教学模式
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创新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僵化呆板,语文教学变得更加的灵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传统的僵化呆板式的语文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要,在对高校教学管理模式进行创新的过程中,语文教学必须要与教学管理在理念上是一致的,能够配合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不断的鼓励学生进行研究型的学习,要使得学生进行自主性的学习,充分的发挥激励机制,在教学的过程中,研究型的教学可以突破语文教学中的呆板性与枯燥性,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能够锻炼和表现的机会,从本质上来看,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要从语文教学的实际出发,使得学生能够自主性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于语文的教学就会更加的感兴趣。
2.2多渠道的师资力量
大部分高校在语文教学的具体执行和实施中主要通过校内教师资源进行,学生在长期的课堂教学中对语文学科的认识逐渐局限于作家、作品、时代背景分析等十分浅显的表层认识上,而对于语文教学的真正的人格培养和思维树立缺乏体验和关注。同时这样的单一师资教学也使得高校教育管理中对语文教学的管理限于理论知识的评估和教学安排上,缺乏灵活性和实用性。在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环境下,多渠道的师资力量成为了必要的教学创新尝试。虽然语文学科讲求的是以文学史为主要教学主线的作品研究,但同语文学科有关的行业事实上都成为了学生们应当了解的社会实践途径。
2.3紧密联系语文教学与网络平台
绝大部分高校的语文教学目前存在的重要问题是现代多媒体平台运用的欠缺。不少一线的教学者认为语文教育主要应当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介绍文学流派、作家作品等内容,在效果上表现为一种现场讲演的形式,学生一来在课后难有深刻的印象,二来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也是极为有限的。在创新型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模式下,语文教学应当和教学管理中的教学平台紧密联系,更加注重线上同步教学,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尽量辅助网络平台的同步建设。例如,在课后由主讲教师上传课件、文档课件或教学视频等有效的教学回顾资源,同时对于能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补充内容也可以通过统一的语文学科教学平台上传到教学网络平台中。其一是学生通过这样的平台可以获取更多课外的优秀资源链接和拓展,完善课堂内容;其二是对于一部分在课堂上接受较慢的学生来讲,同步的网络课堂和线上资源能够帮助这部分学生重温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作为一种知识的资源和学校特有的知识储存而存在。对于电子视频的上传或教学资源的拓宽链接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甚至可以建立网络讨论专区,对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和知识进行问答或区域性的讨论,甚至组织更专业的校内学术研究和竞赛等等。
3结论
语文教学同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是密不可分的,在新的高校教育管理创新体系下,对语文教学方式方法、考核方法等一系列的创新改革能够在促进高校语文教学进步的同时从总体上推动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使高校语文教学在高校教育管理的创新体系下完成创新性的升华和进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王蕊 单位:沈阳汽车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红艳,何泰伯.从创新教育看高校教育技术课程改革[J].考试周刊,2009(45).
关键词:高校教育;高校艺术;教学改革
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才竞争格局的变化,高等院校日益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艺术教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育优势及艺术熏陶感染价值非常突出,它可以说是引领带动学生形成不断积极进取精神的动力源泉。[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逐渐意识到了艺术教育的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策略,可是因为受到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这种改革还不是特别彻底,[2]因此,对福建省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进行持续深入的探索,未来很长时间内都是重要的工作。
一、重视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目标定位
重视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意义是任何一所高等院校,在进行艺术教学时,所需要达到的标准,它同时也是确保高校教学水平提升的前提,具体来说,其基本目标定位包括下述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应该满足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提出的相应评价要求,这是因为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相关教育规划,以及与之相关的内容、评价等,是经过审慎态度与精严方法产生的,评价的结论权威度很高,像“全国艺术教育发展规划”“高校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指标”等文件中提到的和素质教育有关的内容,和艺术教育实施联系紧密的条款等,皆应当引起高校的足够重视。[3]高校应将这些内容同本校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尽可能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开设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的课程,保证学生有更多精力投入到课外艺术活动中去,让校园充满艺术氛围,形成与时展相符的校园文化。其次,满足职业岗位给高校学生提出的高素质、综合性要求,是高校艺术教育教学的又一目标定位。这个定位准确了,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支持社会经济建设都是自然而然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艺术产业将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高校只有把艺术素养培养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才能让学生形成更全面的文化素养与审美品位,提高学生在未来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除此以外,如果从高校教育的角度来分析,这样的做法也是对本校办学特色与办学优势的支持,有助于学校办学竞争力的提高。最后,未来社会发展将更加注重信息化的应用,与此同时,工作效率也会普遍提高,就业环境可以说是非常复杂,因此高校需要从多个角度出发,为学生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使之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服务,学生不但可以掌握足够的本专业知识,同时还可以得到敬业精神、信息技术应用意识等多方面的素养培养。在这些方面,艺术教育同样也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艺术教育中的审美感受培养、形象思维培养等,无一不是从启迪智慧与陶冶情操的角度,帮助学生取得积极探索未来社会的素养,让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的氛围下,以文化艺术活动为形式,满足社会发展给自身提出的现实要求。[4]
二、福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现状与问题
福建高等院校艺术教育教学在改革中面临下述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基础课程资源不够合理
一直以来,高校都没有充分重视的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性,这就直接导致了艺术教育教学课程资源的不够完善,在福建省很多地方,一些高等院校受到传统教育体制与教育思维的影响,更多关注实用性突出的研究人才和学术人才的培养,美育工作的培养相对滞后,未能注意到后者恰恰是前者有效造就支柱之一,[5]具体工作当中,突出表现为缺少必要讲座、社会实践等辅助手段,难以让师生的正常教学与课外艺术活动得到满足,在通过两年间对400名本地高校学生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有超过80%的学生认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在课程资源方面存在欠缺,而有60%以上的学生认为这对其后来的专业发展存在负面影响。
(二)课程设置和实施不够合理
现在有相当多的高等院校将艺术教育课程当作辅助课程来对待,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由此导致了课程设置和实施不够合理的问题。比如通过走访调查发现,有些院校明显存在艺术教育课程单一的问题,只设置美术、音乐几门常规课程,而且在教学方法上也非常陈旧,往往由教师做出照本宣科式的讲解即宣告结束等。通过实地走访福建省几所高校的实际教学情况,能够发现绝大多数高校在课程安排方面都过于落后,工笔画、书法、篆刻等学生感兴趣的课程寥寥无几。
(三)师生对教学不够重视
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一直没有转变过来,学生也在学习观念上落后于时代的改革需求,特别是对于一些涉及到实践应用方面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学生的自主性不强,创造潜能没能得到充分表现,这些都是需要引起注意的。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未能形成学生主体理念;二是师生均未能充分理解艺术教育教学的作用。
(四)艺术教育师资不足
在福建省的一些高等院校,特别是不以艺术见长的院校之中,往往存在艺术教师匮乏。一项来源于国家教育部门网站关于福建省高校艺术教育的调查结果显示,高校面向学生的艺术教育,专业教师仅占教师群体比重的45%,其余皆以其他专业的教师临时补充,教学水平不够高的问题,这极大地制约了艺术教育教学的健康发展,无法满足学生对于艺术知识与艺术技能的追求。
三、福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
(一)从课程资源角度完善教育基础
为了保证福建高校艺术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需要以学生发展为主体的理念,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而关于教学方法的创新,那种单纯局限于课堂之内的做法很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当充分发挥福建高校的资源与财力优势,做好辅助教育基础的完善工作。可供利用的方法有很多,其中两种比较突出的、易于发生效果的做法是艺术讲座与学生实践。首先,艺术讲座可谓高校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方法,它是基础教学的补充与拓展,因为所设置主题的不同,可以使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升自身艺术素养,更加开拓自身的艺术视野,充分了解到艺术所具有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并让自身学习过程和当代艺术发展相联系。[6]应该说,艺术讲座辅助手段的提出,是对教师综合能力的更严格要求,教师应当更加充分地利用所有教学资源,使之应用到讲座过程中来,同时还要考虑到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从而避免生搬硬套艺术内容,保证现代信息技术给讲座增添活力。其次,艺术实践能够让学生更加接近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基础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知识的积累,而艺术实践的过程则可以使学生从积累知识的层面,过渡到创新学习方式的层面,对于高校艺术实践辅助手段来说,其中包括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演出等多项内容,这些内容全面融合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对学生艺术才华的锤炼。为此,教师应该带领学生进入到这些实践活动当中去,使学生充分了解不同艺术所具有的特点,提升艺术表演和驾驭功力,积累舞台经验与实际操作经验。
(二)从结构视野角度调整教学课程内容
从当前福建省普遍存在的高校艺术教学情况来分析,知识内容的结构安排是否科学合理,对于教学效果乃至对于学生最后的接受情况,都将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按照高校艺术教学的实际情况,还应当给予进一步的规划与完善,以保证后续的教学工作可以突出重点、增强实效。一般来讲,可以将知识划分为若干个重点部位,按照其他学科的特点,以艺术知识适时、适度的加以调剂,彰显出艺术教育内容的特点。比如对于美术教学来讲,其在风景画方面的兴趣性,便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其他科目的见习增强艺术认知与领悟力,使学生尝试以艺术的思维去理解艺术、感悟生活。另外,教师应当意识到,调整艺术教学内容的结构,是符合艺术教学连贯性的必要做法,即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两个要素,它们应当在统一的关照下互相促进,而关照的方式中,结构的调整方法无疑是值得重视的,特别是教师需要侧重于知识和技能的引导,在合理把握教学节奏的努力下,使学生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体现出艺术教育教学的重要价值。[7]
(三)提高师生对新教育思维的重视程度
首先,要朝向学生主体的理念,对于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来讲,其中一项突出的转变标志在于学生是否真正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人,是否真正脱离了传统思维的制约而走向自主良性发展轨道。为了达到这样的效果,福建省高等院校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过程中,应当使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而非操控者,切实尊重学生的需要,提升艺术教学质量。另外,和其他学科比较起来,艺术教育教学的知识点较多、涉及范围较广泛,因此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在应用熟练之后,将更能带动学生在几乎近于无限的艺术领域中畅游,实际上也就是利用了教学关系调整思路,让学生用更为积极的态度参与到艺术教育教学改革中来。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有几个优势:一是高校学生心智已经处在相对成熟的状态,自主性的发挥有心理基础;二是福建省有着丰富的艺术生成土壤,可以使学生于不知不觉间将课堂和生活联系起来;三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整体趋势,也有利于艺术教学倾向于学生的自主应用。其次,师生均应当充分理解艺术教育教学的作用,在很多教育教学传统观念里面,艺术知识和艺术技能的传播往往被认为是辅助项目,虽然它可能给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带来重要影响,但是明显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根据当前福建省高校教学实际情况来看,艺术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创新应当引起关注,[6]尤其是此教学项目同学生发展、高校自身发展之间的关联,都应当让其从辅助地位上升到主体地位,以确保艺术教学的全面有效进行。这种深化的认知理解具体体现在下述几个方面:其一是知识的传授,要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认知,以期待学生对于艺术知识数量的积累;其二是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在应用艺术知识、感受艺术思维方面取得进步,使之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得到感情的内化培养;其三是兴趣的发展,要让学生借助艺术教育教学的过程,让学生对艺术原理及应用方法产生足够的兴趣;其四是教师自身素养的发展,以教师素养发展促进学生发展,亦应成为理解艺术教育教学作用的一个环节。
(四)弥补艺术教育师资不足
要致力于改善艺术教师的教学水平,福建省高等院校管理者需要留意致力于艺术教学工作的教师水平提升,以及相应的教学资源配置优化工作,在当地高校的艺术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得到贯彻,并按照教学实际需要,构建与之相呼应的软件及硬件设施。这可谓是必不可少的教学基础,基于这样的基础需要,教师素质提升与教学配置优化两项要务,也需要教师在实际操作中给予积极的配合,从而保证学生得到直接的知识传播与间接的艺术熏陶。通常情况下,应当使教师在下述几个方面得到改善:一是形成足够的教育精品意识,避免教学能力不足的情况出现;二是要积极引导高校内其他学科教师的观念走向科学与全面化,避免只认主课而不认艺术课的问题出现;三是要给艺术专业教师提供发展的平台,这种发展的平台既要体现在其能力培养方面,也要体现在其教学机会增加方面,使之有更多可能参加各类学术研讨会,并在高校教育中有更多的用武之地,能够使其学有所进、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不断创造更加理想的教学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