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口腔专业技术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口腔专业技术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口腔专业技术总结

第1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摘 要 目的:探讨牙列游离缺损可摘局部义齿佩戴疼痛的原因。方法:通过患者主诉及临床检查,对82例牙列游离缺损患者佩戴可摘局部义齿出现疼痛的部位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牙列游离缺损患者的口腔解剖特点和心理因素,可摘局部义齿义齿设计或制作缺陷都会引起佩戴疼痛。结论:在修复牙列游离缺损时,要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减轻或避免佩戴可摘局部义齿后出现疼痛。

关键词 游离端 可摘局部义齿 疼痛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02.121

牙列末端游离缺损是临床最常见的缺牙方式,如不及时修复,对患者的咀嚼、生活和全身健康会造成不同程度负面影响。由于全身状况、余留牙的健康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可摘局部义齿(RPD)目前仍是主要的修复手段。此类义齿临床常出现远中基牙或牙槽嵴黏膜压痛,严重影响了义齿的使用。本文统计82例游离端RPD使用中出现疼痛的部位特点,分析原因,指导临床工作,提高修复质量。

资料与方法

2009年收治牙列末端游离缺失患者82例,初诊要求修复治疗的53例,旧义齿因疼痛无法继续使用的29例。其中男37例,女45例,上颌34例,下颌48例。年龄61~83岁,平均69岁。缺失牙数2~15颗,平均缺失9颗(第3磨牙除外)。肯氏Ⅰ类49例,肯氏Ⅱ类33例。全部患者身体健康情况良好,与医生交流顺利。

检查方法:试戴义齿,检查并记录口腔出现疼痛的部位。针对不同原因分别调改后,使义齿达到良好的固位、稳定,患者感觉舒适,自然,能正常进食。嘱患者1周后复诊,如出现不良情况及时来诊。

结 果

旧义齿出现疼痛的情况:在29例因旧义齿出现疼痛而无法继续使用的老年患者中,弯制卡环、塑料基托义齿25例,铸造支架RPD4例。检查疼痛发生的部位,见表1。

试戴及使用新义齿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情况:试戴53例游离端RPD,其中38例在试戴过程中出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疼痛。经过对义齿调磨、缓冲和调颌,疼痛现象全部消失。平均复诊1.8次检查,解决相关问题,见表2。

表1 旧义齿出现疼痛的情况

表2 试戴及使用新义齿过程中出现疼痛的情况

注:副义齿戴用时会出现处以上的疼痛。

讨 论

戴用游离端RPD出现疼痛原因众多。一方面由患者口腔组织解剖特点引起。如缺牙区牙槽嵴有尖锐的骨尖、骨突;口内存在过突的上颌结节、下颌舌隆突或过高的上颌硬区;牙槽嵴吸收低平,承托区黏膜萎缩变薄弱,戴用义齿后均会出现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颊黏膜松弛,突向口腔,义齿戴入后易被咬伤引起疼痛。另一方面由义齿设计或制作缺陷引起疼痛。义齿设计时垂直距离过高;咬颌力过大;颌位关系不正确,或颌位关系正确但个别牙有早接触;固位、支持、稳定不良分别会导致患者颊部肌肉酸痛、牙槽嵴区疼痛或颌力作用时基托下沉,压迫软组织,卡环臂压伤牙龈造成疼痛。义齿制作过程中印模、模型不准,基托变形与黏膜不密合;模型上软硬组织倒凹区充填不足,造成过长过锐的基托边缘进入组织倒凹区;义齿的基托组织面有塑料小瘤或存在残余的石膏未清理干净,都会导致义齿戴入后黏膜压痛。戴用义齿后出现基牙疼痛多是因为口腔卫生差引起基牙龋坏或卡环、基托与基牙接触过紧,义齿翘动、摆动,咬颌过高、颌力过大导致咬颌创伤。此外,患者心理因素也可导致戴用义齿时感觉不适和疼痛,常出现在首次使用RPD的患者。因此医生在修复之前,应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充分解释RP的特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诊疗前心理干预,提高其义齿修复的满意度【sup】[1]【/sup】。

牙列游离缺失,由于基牙条件差及不利的杠杆作用修复困难。在修复中应尽量利用所有余留牙联合作基牙,使颌力分散。有条件可使用纯钛支架【sup】[2]【/sup】,采用附着体作位固位体【sup】[3]【/sup】,在游离端行种植手术增加基牙,提高义齿修复效果,更好地满足患者需求。

参考文献

1 乔纪兰,刘曼,曲娟,等.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佩戴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满意度的影响.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9,7(6):348.

2 李荣,王凌成,宋宏杰.纯钛铸造支架可摘局部义齿在肯氏Ⅰ类牙列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6(3):153.

3 牟雁东,张红梅,杨小民.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患者主观评价的调查研究论.四川医学,2009,30(6):791.

第2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 口腔医学技术学生 正畸学

中图分类号:R7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c)-0198-02

集中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遗传、环境因素所致牙齿、颌骨、颅面畸形形成原因、诊断、治疗、预防的口腔正畸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与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正畸学教育侧重点差异显著,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大专生正畸学教育的侧重点。结合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与正畸学教育现状,改进正畸学教学方法,深化教学改革,力争让更多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熟练掌握正畸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学生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1 口腔正畸学教学特点

医学、分子生物学、机械力学、生物力学、人类学等多学科知识口腔正畸学均有涉足,充分体现口腔正畸学知识面涉及范围宽泛这一显著特点。错牙合畸形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中涉及的颅面骨骼生长发育与生物机械原理等理论知识是口腔正畸学中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加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学生对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本来就相对薄弱,传统课堂教授教学方法下学生难免觉得枯燥乏味,学习兴致不高[1]。

拥有复杂内部结构的正畸矫治器实物讲解难度大。对于临床表现不尽相同的错牙合畸形患者临床矫治方法也各有不同,有时针对一位患者可能运用多种矫治方法,并且不同矫治方法适应证与操作步骤也各不相同,学生完全掌握确实需要花费一定时间。

2 口腔正畸学教学方法

以多媒体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学方法要求教授者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教学者只有将自身专业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活动。但教学现状是充分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教师非常少,明显限制了多媒体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的开展与应用。基于此,建议教师在课件制作时尽量将复杂知识点应用简洁易懂的语言概述出来,条理化清晰。其次合理控制幻灯片字符数,不同版块的文字编辑设置不同字体颜色、字号、字体,缓解学生的视觉疲劳,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形象生动地展示正畸治疗效果,教学者在制作幻灯片课件时插入相应的动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牙齿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正畸学产生浓厚兴趣。

兼顾考虑当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现状与学生自身特点对实验课教材编写作予以调整,使其更好适应当前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发展。为更好地促进课堂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的有机结合,在实验操作开始前先进行小课讲解,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完整接诊程序的学习与技能操作并重是口腔正畸教学需要秉持的一个重要原则。通过示教操作、椅旁巡视、点评学生作品的途径实现对学生课程学习的指导。

将临床常见病例介绍给学生,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组内各小组成员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讨论得出确定结论,推选一名成员作总结性发言。带教老师对各组讨论结果予以点评与指正。

在校园开展错牙合畸形检查活动,了解错牙合畸形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分布情况,通过接触真实病例,掌握错牙合畸形临床表现,认识其危害性。在幼儿园、社区、小学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向老师及家长普及错牙合畸形知识,提高家长与老师对错牙合畸形的重视,知晓错牙合畸形的危害性,认识到早期矫治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加深W生对错牙合畸形的进一步认识与了解,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正畸学的兴趣。

3 加强口腔正畸学美学教育

教材建设作为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广泛辐射作用。结合口腔正畸学学科定位、专业特色与专业培养目标编撰具有明确美学教学指导思想与具体教学目标的美学教材。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打造一支综合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优秀教师队伍,加强口腔正畸学医学美学培训,丰富教师美学修养,积累美学经验。通过开展审美创造,使教师能更好地将医学美学理论与口腔正畸实践融会贯通。鼓励教师多与兄弟学校开展经验交流洽谈,踊跃参加全国性口腔医美容医学年会与学术交流会。改革口腔医学美学教学方法,突破口腔医学美学教育仅停留在课本内容与课堂讲授的局限,培养学生发现美、思考美、创造美的自主意识。教学者在培养学生美学修养时应将美学知识与口腔正畸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向学生系统性地介绍不同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以美学眼光看待正畸学理论。美学教育过程中指导学生开展创造美的实践活动,将所学美学知识及规律应用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身临其境地体验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提升学生对美的深入理解,真正领悟美的真谛。医学美学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利用多媒体技术文字功能与影像功能将美学教学中所用到的相关图片、动画及矫正治疗前后患者牙齿、颜面改变资料直观展示出来。在实际教学中开展“以问题为基础”、自学讨论为主体的探究性教学方法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的PBL教学法探究应用实践,在教学内容上不断丰富,教学形式上开拓创新,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热情[2]。

4 结语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物质生活水平渐次提高,大众审美标准随之提高,对美的追求欲望也越发强烈。临床存在正畸矫正需求的病例逐年增多,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口腔正畸学地位的提高。站在口腔正畸学专业教学者的角度来讲,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口腔正畸人才是其主要任务。

参考文献

第3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随着人们对美观要求越来越高,口腔正畸以及口腔修复治疗的社会关注度日益增长,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临床医师与工艺技师的单向发展,而是旨在培养具有一定口腔基础知识和口腔技工工艺制作能力,能制作各种外观、功能均良好的高质量工艺的应用型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医院或企业的口腔技术加工中心,并从事各类有关口腔矫治器和修复体制作工作[2]。

2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的要求

近年来口腔正畸临床医学的巨大发展也给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提供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当今的口腔正畸技工不是机械的生产线作业工人,而是要求有一定理论知识基础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对错合畸形的发病因素、临床症状以及治疗设计等学习理解的基础上着眼于实践课培养操作技能,对各类矫治器的设计原理、制作要点以及功能和美观要求熟练掌握,不仅如此,当今培养的口腔正畸工艺专业人才要求具备在实践中学结并能不断创新的能力。我院在连续开展了几年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后,课程总体评价良好,但仍发现实践课在现有的教学模式下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1)理论与实践教学衔接不当[3];(2)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不高;(3)教学质量不理想等。

3教学模式探讨

3.1教师教学认识的提高

要想开展好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实验课,师生需共同努力,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对于实验课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的认知,该门课来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它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学习相关口腔正畸工艺技术理论知识的同时,强调实验课上专业技能的锻炼,这将对其学习和今后工作产生不容忽视的作用。作为教师,不应受任何不良因素的影响,而应全心投入到实践课教学活动中去,以教学大纲为基准,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保障实践课的高校开展。

3.2课程设置的调整

当前对于口腔技工专业学生在大三开设《口腔正畸学》,并于大四开设《口腔正畸技工工艺学》课程,前者主要是理论课程,而后者共62学时,课堂讲授6学时,实践课56学时,采用的是先理论后实践的传统理实分开的授课模式,非常不便于学生对抽象的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实践课上会普遍存在遗忘理论知识的现象[4]。比如,我们在口腔正畸学理论课中详细学习了上颌合垫式矫治器的适应证、矫治原理、基本结构和功能,在时隔一学期后,6学时理论课的简单回顾下,在技工工艺学实验课上制作上颌合垫式矫治器时,很少有学生能系统回忆起矫治器的设计原理及作用,只是机械性的跟着老师学习弯制,学习死板,不利于灵活掌握这类矫治器的设计,结果还要重新讲授理论内容,这样既影响实验又占用学时,使教学过程延长。基于此,我们拟采用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课程模式,使《口腔正畸学》和《口腔正畸技工工艺学》两门课程“同步走”,帮助学生理实结合,并在后面的课上及时总结实践经验,使课程质量和进度均有效提高。

3.3实验课与见习相结合的新模式

口腔正畸矫治器的设计是基于生物力学基础从而产生矫治力来矫治错合畸形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十分抽象,学生常因难于理解逐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畏惧害怕,产生厌学情绪。针对这类情况,我们拟将临床见习穿插于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再采用传统的理论及实验课程结束后直接实习,而是采用实验教学与见习相结合的新模式,课堂所学与见习所见相互启发,互为导向引领学生深入理解与学习,让其主动构建知识结构,脱离以往全靠教师督促,灌输知识的教学模式。

3.4基于实例的教学(CBL教学)

CBL教学法是在临床实践应用中提取合适的病例,并以此入手,以启发性教学方法建立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5]。应用于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实践课中,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的应用能力。案例教学法着重是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挑选合适病例,偏重于口腔正畸矫治器的设计与制作方法上,从具体培养目标出发,强调设计的综合与实用,同时鼓励有创新的新工艺技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CBL教学的核心内容:案例+问题+思考+讨论式教学,打破传统实验课单一地“做”的模式,而是思考、制作与创新相结合的新方式。如在讲肌激动器的制作时给学生设计一个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设计具体制作方法,经小组讨论等方式,归纳总结出设计原则及一些注意事项,最后再由教师分析、纠正和评价,然后再开始实际操作,注重对其思维方式的培养,提高学习积极性。

3.5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PBL教学)

为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先教后学的灌输式教学状态,PBL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带学,在问题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目前,在口腔正畸的工艺技术实践课中应用较少[6]。PBL教学是基于问题的学习,因此,教师对于问题的精心设计十分重要,还要联想到学生可能的回应,这样将课堂脉络梳理清楚,如在介绍扩弓矫治器时,首先提出问题:“什么装置的活动矫治器能治疗牙弓狭窄?”以此带动学生的求知欲,自然而然地引入接下来的学习,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分组讨论等不断探究,最终在老师的帮助下加以验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而不仅是告知学生如何做,从而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3.6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基础,通过让学生完成一个实际任务,达到一定知识或能力训练目的的教学模式[7]。将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到正畸工艺技术实践课中,比如在记存模型的制取与修整的学习中,先由教师进行必要的演示和相关理论知识与注意事项的讲解,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上下颌记存模型的制取任务,可能会出现脱模、系带不清、有气泡等问题,教师可就这些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材料调拌时水粉比例不对,没有进行边缘整塑等。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模式可找到自身操作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有利于提高知识掌握的长效性。

3.7形象化教学法

形象化教学法又称立体化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配合使用图片、投影、幻灯、视频和模型教具等,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变得形象具体,教学过程活泼生动,感性与理性循环往复,抓住其注意力,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记忆深刻,实现高质量教学模式。

3.8“教-学-做一体化”

教学模式以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在实践课课堂上,师生间教、学、做同步进行,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动手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模式。也就是可以将CBL、PBL、任务驱动等多种教学模式综合起来灵活运用,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会学习。在口腔正畸工艺技术实践课中运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可能会由于课程时间紧张以及学科灵活性强等特点,遭遇重重困难,比如,由于学生积极性提高,提出问题多种多样,教师对教学进度以及深度把控难度增大等,所以要求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改进,才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8]。

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热门学科,顺应时代要求而不断发展,实践课作为这门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更是要与时俱进,与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相比,新的教学模式其实是对各类教学的一种灵活的综合应用,更加突出对学生操作能力、团队精神、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缩短学校实验室与工作岗位之间的距离,培养出合格的口腔正畸工艺技术专业人才。

作者:张疆弢 张思诗 黄瑾 梅梅 单位:遵义医学院口腔学院口腔正畸学教研室

参考文献

[1]姜瑞中.中职口腔修复工艺专业实践课教学模式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1,29(20):69-71.

[2]蒋菁,王莹,吴佩玉,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教学改革初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8(18):166-167.

[3]黄优,周红,周超苏,等.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口腔正畸技工学教学改革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8):61-62.

[4]徐晶心,陈凤贞.口腔正畸工艺技术课程学生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6):122-123.

[5]吕锡旌,焦海霞,陈敏.CBL教学法在中职口腔正畸工艺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农垦医学,2015,37(3):240-241.

[6]边专,樊明文,台保军,等.PBL教学在口腔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口腔医学教育,2006,22(4):448-450.

第4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3月-2016年5月60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经过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连贯性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关干预措施,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全部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提高医护人员专业技术水平,对预防食管癌围手术期护理风险,降低术后并发症起着积极作用。

【关键词】 食管癌; 围手术期; 护理风险; 应对策略

【Abstract】 Objective: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risks and strategies for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in the perioperative period.Method:60 esophagus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were selected and analyz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5 to May 2016.Result:After taking the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and nursing of coherence in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according to a series of nursing risk in the nursing process,taken positive and effective intervention measures,60 cases of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after operation recovered without complications.Conclusion:Enhance nursing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abilities of medical staffs,plays a very active part of preventing nursing risks of esophagus cancer patients in perioperative period and reducing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Esophageal cancer; Perioperative; Nursing risk; Coping strategi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engzhou,Pengzhou 61193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1.021

食管癌是一N常见的消化道癌肿,我国是世界上食管癌高发地区之一,在我国食管癌发病率占各部位癌肿死亡的第二位,男性多于女性,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目前食管癌的治疗方法以手术治疗为主,术前患者一些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抽烟、酗酒,由于疾病原因伴有进食困难,不同程度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手术又进一步增加分解代谢及下调免疫功能,以及术后伤口疼痛,留置各种管道导致围手术期护理风险明显增高,常见风险为肺部感染、管道脱落、低蛋白血症[1]。因此加强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潜在护理风险采取相关应对策略,对患者术后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为提高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作者回顾了本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对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了分析总结,将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了本院胸外科2015年

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资料,本组共60例,其中男45例,女15例,年龄50~80岁。男性患者中45例吸烟患者,其中20例男性患者既吸烟又饮酒,8例患者有吸烟既往史。

1.2 方法 对60例食管癌患者临床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总结,针对围手术期潜在护理风险,采取相应有效的应对策略,在治疗护理过程对特殊问题,特殊病例采取医护之间积极协调配合,查阅大量文献资料,提出相应解决措施,取得明显效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食管癌根治术,术前有肺部感染者积极采取抗感染,雾化吸入,指导有效咳嗽咳痰锻炼,术后均留置尿管、胃管、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

2 结果

经过对食管癌患者采取连贯性的围手术期治疗和护理,针对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护理风险,采取积极有效的相关干预措施,本院胸外科2015年3月-2016年5月60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全部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通过总结分析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临床资料,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现将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风险因素及应对策略具体分析总结如下。

3.1 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潜在风险因素分析

3.1.1 患者自身因素 由于大多数患者均有长期吸烟史(超过15年的有27例),吸烟可以引起肺部的病理改变从而大大增加了肺部感染的概率,食管癌术后出现肺部感染严重影响到患者术后康复。食管癌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有:年龄,术前基础疾病,是否有吸烟史(尤其长期吸烟史),术前通气功能障碍[2-3]。有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0岁,开胸术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高达71.7%,因此对吸烟患者术前应该戒烟2周以上,同时应该协助积极有效的排痰,及预防性的抗生素处理,以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术后采取相应镇痛措施以利于患者排痰。

3.1.2 家属因素 家属是患者的支持系统,家属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癌症患者心理表现特别敏感脆弱,若家属情绪低落,就会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是患者与家属间接沟通的桥梁,患者家属往往对食管癌及手术知识了解比较片面或存在很多误区[4]。

3.1.3 围手术期常见肺部并发症 目前相关报道显示,随着治疗手术方式的改变,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已降低到1.0%~3.0%的情况下,食管癌术后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已经超过吻合口瘘达到20%~75%,死亡率30%~50%,具体包括:肺不张、肺水肿、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痉挛、呼吸衰竭甚至ARDS,基础慢性肺疾患加重等[5]。

3.1.4 患者相关危险因素 吸烟、总体健康状况不良、基础肺部疾病(COPD、哮喘)、年龄、肥胖、长期卧床。

3.1.5 手术相关危险因素 手术部位和类型、麻醉类型、物的选择、麻醉侵入操作、手术操作、手术持续时间、体液平衡、镇痛。

3.1.6 镇痛不完善 疼痛影响患者睡眠休息,导致疲劳和体力下降,疼痛影响深呼吸、咳嗽,排痰不畅、肺不张。镇痛过度患者嗜睡,呼吸道敏感性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发生呕吐时容易发生误吸[6]。

3.1.7 护理人员因素 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专科性较强,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工作复杂。在护理上稍有疏忽,不及时发现处理,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而且术后康复属于循序渐进,有连贯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细心责任心,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7]。

3.1.8 体液过多或体液不足 手术导致组织灌注量改变(肾、脑、心肺、胃肠或周围血管)影响的循环系统,补液过快容易导致心功能衰竭,体液过多;补液过慢又会造成,体液不足,心输出量减少,有体液不足的危险。

3.1.9 营养失调,低蛋白血症 食管癌患者体质进行性下降,可能经历较长时间的进食困难,疾病消耗等因素,手术应激,食管切除后短期不能进食等,往往存在营养不良,甚至低蛋白血症,影响患者术后康复,处理不好往往会导致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机体处于应激状态,分解代谢尤其是蛋白质的消耗增多,多数患者处于负氮平衡状态,术后早期的营养支持可有效预防营养不良,提供好免疫功能,改善患者预后[8]。

3.2 针对以上潜在护理风险总结出下面一系列防范及应对策略

3.2.1 加强患者的管理 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食管癌患者往往对进行性加重的进食困难,日渐减轻的体重感到焦虑,对所患疾病有部分或者较全面的认识,求生欲望很强烈,迫切希望早日康复,但对手术能否彻底治愈疾病、担心麻醉和手术意外害怕、术后并发症而表现出非常紧张和恐惧的心理。术前护士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实施耐心的心理疏导,加强与患者沟通,帮助其了解手术相关知识[9]。讲解手术和各种治疗与护理的意义、方法、大致过程、配合与注意事项,营造舒适的环境,促进睡眠,尽可能消除其不良心理反应。呼吸道准备:有研究发现年龄大于60岁,开胸术后有长期吸烟史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高达71.7%[10],因此对吸烟患者,术前应指导严格戒烟至少两周,并训练患者有效咳痰和教会患者进行腹式深呼吸,先用鼻吸气,吸气时将腹部向外膨起,屏气1~2 s,然后让气体从口中慢慢呼出,每天练习数次,有利于术后减轻伤口疼痛,主动排痰,达到增强肺部通气量,改善肺部缺氧,预防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11]。对于痰多、咳嗽无力的患者出现呼吸浅快、发绀、呼吸音减弱时,立即行鼻导管深部吸痰,必要时给予支气管镜吸痰或气管切开吸痰。严密监测生命体征:正常体温36~37 ℃,低于35℃多见于休克及衰竭的患者,体温突然升高多见于急性感染,体温持续不升、持续的高热均提示病情的严重,手术后的吸收热一般不超过38 ℃,高于38.5 ℃或者术后3~6 d持续的发热提示存在感染,查找原因,对症处理。正常脉搏:60~100次/min,有力脉搏140次/min,出现间隙脉,脉搏短闼得鞑∏橛斜浠,如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

3.2.2 各种管道的护理 本组病例术后都留置尿管、胃管、营养管、胸腔闭式引流管,保持各管道通畅,妥善固定作好插入长度标示,防止滑脱,严密观察引流量,性状,并准确记录[12]。(1)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保持管道密封,搬动患者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夹闭引流管,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术后3 h内胸腔引流液引流量大于100 mL/h,呈鲜红色并伴有较多血凝块,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应考虑活动性出血,若引流液中有食物残渣,提示食管吻合口瘘。若引流液量多,由清亮转浑浊,则提示乳糜胸,应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13]。(2)胃管护理:术前置入胃管时进入梗阻部位不能强行进入,以免穿破食管,可置入梗阻部位上端,待手术中直视下再置入胃里。术后3~4 d内持续胃肠减压,术后6~12 h内可从胃管吸出少量血性液或咖啡色液,以后颜色逐渐变浅。若引流出大量鲜血或血性液,患者出现烦躁,血压下降,脉搏增快,尿量减少,应考虑吻合口出血,经常挤压胃管,防止管腔堵塞。若胃管不慎滑脱,应严密观察病情,勿盲目插入,以免戳穿吻合口,造成吻合口瘘[14]。(3)营养管护理:保持营养管通畅,滴注期间定时冲洗,防止堵塞,滴注营养液前后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40 mL的乜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以保持通畅。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以免与营养液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堵塞管腔,保持营养管清洁,预防营养液污染[15]。

3.2.3 伤口护理 术前教会患者进行深而慢的腹式呼吸,吸气后屏气3~5 s,用力从肺部深处咳嗽,用两次短而有力的咳嗽将痰液咳出,有效地排痰可以防止肺部感染发生,但咳痰时患者往往出现伤口疼痛难忍,护理人员可用双手轻轻按住伤口,在深吸气末做有效的咳嗽。若患者咳嗽频繁,可在患者胸部绷上胸带,适当约束伤口,避免伤口频繁震动,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止痛药物进行止痛[16],告知患者合理使用镇痛药不仅可以缓解伤口疼痛带来的痛苦,还能促进患者有效咳出痰液,防止发生肺部感染,以解除患者后顾之忧。

3.2.4 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期间不可下咽唾液,以免感染导致食管吻合口瘘,停止胃肠减压24 h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时可开始进食,先试饮少量水,后给予清流质饮食。术后3周若无特殊不适可进普食,但仍应注意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防止进食过多,速度过快[12]。食管癌喷门癌切除术后胃液易反流,瞩患者进食后2 h内勿平卧,睡眠时将床头抬高。食管-胃吻合术后出现胸闷、进食后呼吸困难,建议患者少食多餐,1~2个月后,症状多可缓解[17]。

3.2.5 营养支持 术前评估患者的饮食习惯,有无长期饮烈性酒,进食过快,食物过硬等情况,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无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指导患者术前合理进食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不能进食者,静脉给予高营养或空肠造瘘,拟行结肠代食管的患者,术前3 d口服抗生素,术前晚进行清洁灌肠,术日晨留置胃管。术后应禁食,待排气,胃肠减压引流量减少后,拔除胃管,停止胃肠减压24 h后若无呼吸困难、胸内剧痛、患侧呼吸音减弱及高热等吻合口瘘的症状方可进食。先予全清流质,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无不良反应后方可进普食,指导注意少食多餐,进食量不宜过多,速度不宜过快,避免进食生、冷、硬食物。协助口腔护理,2~4次/d,可用漱口液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黏膜糜烂,增加食欲。

3.2.6 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术水平 病情观察是对患者病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以便协助医生确诊,给予及时的治疗及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要求护士具备广博的知识,严谨的工作作风,高度的责任心,训练有素的观察力。做到五勤: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由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经过专科的综合培训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其他护士辅助完成。食管癌围手术期的专科性较强,手术复杂,术后并发症多,护理工作复杂,在护理上稍有疏忽,不及时发现处理,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结果。而且术后康复属于循序渐进,有连贯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有敏锐的洞察能力,细心责任心和很强的专业技术能力。要求责任护士具有很强的职业道德和业务技术水平,需要极端负责的工作精神,要求护士反应敏捷应,变能力强,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和经过专科的综合培训的护士[18],需具备正确判断和协助医生及时处理病情变化的能力。直接观察法:视诊听诊触诊叩诊嗅觉询问思考;间接观察法:医生,家属交流,交接班病历,检验报告,仪器:心电监护,血糖仪等。

3.2.7 鼓励家属参与围手术期护理 家属是患者的支持系统,家属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着患者,癌症患者心理表现特别敏感脆弱,家属情绪低落往往会增加患者的思想负担,不利于治疗和康复。医护人员是患者与家属间接沟通的桥梁,患者家属往往对食管癌及手术知识了解比较片面或存在很多误区[19]。护士应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仔细了解家属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争取亲属在心理和经济方面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术后患者大多数依赖性增强,不愿活动,家属由于对术后康复的不了解而盲目顺从,产生抵制心理。护士应告知术后早期下床可以增加肺通气,利于分泌物排出,减少肺部感染;促使肠蠕动早期恢复,减少腹胀,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肢静脉栓塞,术侧肩关节运动可预防关节强直,取得家属积极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0]。

3.2.8 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使用镇痛药 保持呼吸道通畅,强力祛痰:遵医嘱使用氨溴索(沐舒坦)可以预防术后肺不张、急性肺损伤、低氧血症、ARDS等,作用有量效关系。尽早开始雾化吸入,遵医嘱使用支气管扩张剂+祛痰剂:利于痰液排出,解除水肿和支气管痉挛。预防粘液栓、防止术后肺不张主要手段还包括:鼓励主动咳嗽、拍击胸壁,引流[17]。

第5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1院党委高度重视疗养工作,时刻关注疗养首长身体健康

来院疗养首长不论年龄大小、职务高低、在职与否,他们都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作为军队疗养院为他们服好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院党委高度重视军队干部疗养保健工作,始终坚持“姓军为兵”的服务方向不动摇,牢固树立“保健康就是保战斗力”的思想。在全院人员心中树立起“疗养院不是宾馆饭店,而是医疗保健机构”的观念,激发大家主动钻研疗养医疗技术的热情,用先进的医疗保健知识为疗养首长服务。我们的目标是“让疗养首长高兴而来,满意而归”。能否实现这一目标,最关键的一点是对突发急诊能否及时正确处理,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人才的使用上。面对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缺编严重、人才断层的现状,不等不靠,千方百计想办法解决业务技术与急症处理要求的矛盾。一是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爱才惜才的氛围。制定了院业务建设发展中长期规划、学术科研成果奖惩暂行办法、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规定,全面加强人才培养、使用、引进与保留等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二是从严落实疗养医疗规章制度,科学合理调配人员岗位,精心制定急诊抢救预案,有急诊时院主要领导要深入临床一线组织、动员全院专家实施抢救,确保万无一失。

2广招贤才,解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缺编问题

2000―2009年,我院卫生专业技术干部缺编一直比较严重;长期在外读书、进修学习人员多,占总人数的5%~10%,主要是医生岗位缺编。人员结构不合理,高中级职称人员所占比例少,硕士以上高学历干部难留,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才队伍现状与疗养医疗的技术要求矛盾突出:一方面是医务人员长期在疗养科工作,接触的康复疗养和保健疗养人员多,长此以往对急症的处理就显得生疏,有点力不从心;另一方面是高职务、高龄病人多且易发急诊,对医务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同一般。不仅处理方法要科学,而且技术要娴熟。针对这些现状:一是返聘退休老专家,既解决人员少的问题,也发挥老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二是通过招聘广告、参加高等院校的人才招聘会,广招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目前,我院聘用医务人员(含非现役文职人员)占全院医务人员的46.96%。三是大力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走出“能者上,庸者下”和“想干的给机会,能干的给岗位,干好的给地位”的新路子[1]。积极为科技人员提供施展才华的舞台,打破论资排辈的传统,及时将优秀人才选拔到科主任、护士长等领导岗位上来;积极为医务人员排忧解难,努力解决住房、职称等实际问题,积极为员工子女入学入托和日常生活提供便利条件。努力增强疗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达到吸引人才的目的。让在院人员能安心本职,去院外深造进修人员愿回院工作。

在院人员能安心本职,去院外深造进修人员愿回院工作。

3搭建业务训练平台,促使人才快速成长,提高临床急救能力3.1选好学科带头人,实施重点培养,达到培养一个人带动一个科的目的作为临床一线科室,医疗急诊问题处理的好坏关键在科主任。科主任既是一线指挥员,也是学科带头人,还是技术带头人。无数事实证明,如果科主任素质很好,水平很高,这个科发展就很快;反之,这个科就很难发展[2]。我们将热爱疗养医疗事业、安心本职、勤奋好学的专业人员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培养成既懂管理,又懂疗养康复技术,能够熟练处理临床急难问题的行家里手。将思想作风好、技术精湛、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学科带头人及时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起到了以人带科,以科带院的作用。3.2搭建业务训练平台,不拘一格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专业技术水平,着力打造一个技术过硬的人才群体疗养疾病涉及多学科,受人员编制所限,要想在一个科每个专业都很强,是很难的。我们采取“人有专长、科有重点”的人才培养路子,努力使全院技术力量能涵盖疗养医学的各专业,尤其具有能够处理各类急诊的专业人员。一是送学深造。每年有计划地选送人员参加学历教育,2000―2009年有39人参加专科、本科学习,23人参加研究生学习(博士3人)。二是进修学习。2000―2009年选送了109人外出专科进修、培训学习。三是学术交流。院里积极鼓励医务人员外出参加学术交流,凡是国家、军队正规的学术会议,有大会论文交流或担任有专委会职务的都支持参会。有97人次参加院外学术会议,交流论文45篇。四是参观见学。我院每年在疗养淡季都要组织机关干部、科主任、护士长到兄弟疗养院参观学习,2000―2009年有84人次外出参观学习。五是举办院内学术讲座。平时每月有1次学术讲座,淡季每月有2~3次学术讲座。每年召开1次学术年会,进行学术交流和总结学术科研工作。2000―2009年举办学术讲座358次,10 530人次参加。六是邀请院外专家作学术讲座。为了加快我院的人才培养步伐,提高解决临床急难点问题的能力,我们与军区总医院建立了帮带关系,院里有计划地选派医务人员到军区总院进修学习,平时有问题可以随时请教,总院也派专家来院讲学辅导,促进业务水平的提高。我们也主动邀请来院疗养的医学专家给我院医务人员作学术讲座,共计45次。七是院内轮岗工作。我院非常重视重点学科建设,在人、财、物上给予重点倾斜。抓住口腔疾病治疗、理体疗康复、糖尿病诊治、老年病诊治、健康体检发展的良好势头,及时成立了口腔、理体疗康复、糖尿病诊治、老年病诊治、健康体检中心,拔尖学科带头人担任中心负责人。展开住院病床36张,主要接诊地方伤病员。疗养科医务人员与门诊部、住院病房医务人员定期轮岗,积累临床经验,提高临床技能。八是利用远程教学网进行业务学习,采取院科组织的方式进行。九是大力开展临床科研工作,用科研促进疗养医疗质量的提高。2000―2009年发表学术论文380篇,获军队科技进步(医疗成果)三、四等奖共7项。

4及时添置、更新急救设备,以适应急诊医疗需求

必需的急救器材是保证急救成功的重要设备。我们给疗养科、门诊部配备了心电监护除颤起搏仪、心电图机、急救包、抢救车、吸引器、洗胃机、吸氧装置等急救器材,平时有针对性地组织医务人员进行心肺脑复苏及急救演练训练,一旦有急诊,要求医务人员人人会操作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小兵,罗夫,常虹,等.实施创新发展工程,推动军区医院又好又快发展[J].医院管理杂志,2007,14(11):810-812.

第6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牙髓病、根尖周病是口腔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治疗方法比较复杂,患者常常需复诊数次。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术者技术或选择治疗方式不当等原因,部分患者会出现术后疼痛。先就2009年07月~2010年06月在我院口腔门诊治疗的此类病例进行总结,分析其原因,并对其预防及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100例,男48例,女52例,年龄20~65岁,平均年龄46岁,经本院治疗后16例,外院转诊84例。

2 病因分析

2.1 专业理论不扎实,操作技术欠熟练 在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后疼痛患者中,以转诊为多。大多患者是在个体诊所治疗失败后到此就医。那些个体从医人员,并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没有按常规要求操作,造成治疗失败。

2.2选择治疗方法不当 对于根尖周病患者,特别是慢性根尖周病患者,牙髓往往已全部或大部分坏死,干髓治疗效果不佳。干髓治疗只对急性牙髓炎,或牙髓冠部坏死而根髓仍有活力的牙齿效果较好。临床上仅靠症状,很难明确适应症,而对于根管粗大患牙,塑化、干髓治疗效果都不佳,必须进行根管充填治疗。

3 预防

在很多医院,牙齿塑化或根管治疗已成为常规疗法,很少应用于干髓治疗,这就大大提高了治疗的成功率。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应该逐步缩小干髓治疗的适应症,而在塑化或根管充填治疗过程中,掌握专业技能、规范操作是关键。

4治疗

4.1治疗前的准备 对于牙髓病、根尖周病治疗后疼痛患者,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及治疗经过,有过治疗记录的应该带病历、参考X线片,和患者协商治疗方案。对无意保留者,可予拔除。

4.2治疗过程 首先去除牙合面充填料,领面充填料暂时保留,确定以前做过何种治疗。完全暴露髓腔,叩痛(一)者,可直接进行根管治疗;叩痛(+)者,应开放引流3天,并口服或静滴抗生素,待叩痛(一)后,再封入1次FC消毒棉球,3~5天后,若患者无主观症状,叩痛(一),再进行根管治疗。

4.3 根管治疗方法

4.3.1 若患者以前做过干髓,应尽可能去除干髓材料,探通根管,慎勿遗漏,然后做塑化治疗。根管粗大者,应做根管充填,对于上颌第一、恒磨牙,腭侧根粗大者,可颊侧根塑化,腭侧根充治疗。

4.3.2 若患者以前做过塑化,应检查有无残髓炎、塑化不全、遗漏根管的情况。找全根管,重新塑化,根管粗大者做根充治疗,这类患牙大多可以保留。

4.3.3若患者以前做过根充,应拍X线片确定根充质量,根尖部是否有囊肿或阴影。有囊肿直径超过2cm者,应手术治疗;有阴影者,应该重新开放引流,打通根管,待阴影消失后,重新根充。若囊肿较小,可予以观察、定期拍片,一般数月后能自行消失。

4.3.4 有的患者特别是有些老年患者,根管闭锁或缩窄,扩大针很难进入,此类患者可用塑化和干髓或根充和干髓治疗,若治疗效果仍不佳,再予以拔除。

5 病例分析

5.1我们所处理的病例中,以前做过干髓者54例,其中30例经重新塑化后痊愈;10例经塑化和根充后痊愈;6例经塑化和干髓后痊愈;8例失败。5例失败原因为根管未完全找到,塑化和干髓后效果不佳;3例因髓室底被破坏,钙维他垫底后仍有疼痛。

5.2 以前做过塑化者27例,15例是因塑化不全或找不到根管而治疗失败;7例是因根管孔粗大,选择塑化不当失败;5例是未找到明显原因。经开放引流,FC暂封观察无痛后重新做塑化治疗,根管粗大者作根充处理。经治疗后成功23例,4例失败,失败原因不明,考虑为根管细小或钙化、塑化不全引起。

第7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加强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局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局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县直医疗卫生单位负责人及局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医政股,具体负责全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督查、总结及信息报送等日常工作。制定了《县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1-2013年)》、《县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工作方案》、《县2011年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工程考核细则》,对工程任务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分工。各责任单位对照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制定年度工作方案,落实工作措施。

二、加强体系建设,提升服务能力。

(1)积极争取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国债、危改、慈善、红会等项目资金,认真组织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建设,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2)加大设备投入,提高服务能力。近三年来,全县卫生系统设备投入近2000万元。其中,2011年县人民医院购置了16排-双螺旋CT,增配了急救车等急救设备,县中医院添置了CR及高标准层流手术室等,疾控中心配备了功能齐全的检验设备,乡镇卫生院配备了电脑、X光机及B超、乳透仪、阴道镜等检测诊疗设备,车桥、丰林等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急救车,建立了全县120、920急救体系和绿色通道救治体系,运行畅通,有效提升了服务能力。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一是2008至2010年我县持续实施人才“绿色通道”,卫生系统共招聘医技人员99人,其中三支一扶41人,省招聘执业医师8人,引进研究生1人,到省外医学院招录本科以上毕业生7人,面向社会招聘42人,全部充实到医疗第一线;二是注重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三是储备基层医务后备人才。完成乡镇卫生院免费定向培养医学生14名。五是重视乡土人才培训、培养和使用。

三、加强业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1)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①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

一是注重疾控中心实验室能力建设。疾控中心已通过省质监局组织计量认证复审考核,达到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二是开展了绩效考核。2011年疾控中心绩效考核已完成部分自评,相关数据录入、资料汇总及整理将于2012年1月完成。三是开展疾控专业人员培训。主任积极参加县级疾控机构负责人职业化培训,安排2名检验人员参加省疾控中心业务进修,成绩优秀;26名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全部参加双卫网络培训考核,合格率100%。

②血吸虫防治机构能力建设。

对内积极参加上级血防专业人员技术培训,有效提升了血防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对外努力开展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培训中小学师资,讲授血防知识课,发放实用宣传品,较好地传播和普及了血防知识,提高了群众防病意识。

③卫生应急能力建设。

一是成立了组织。县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制定了应急预案,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并纳入财政预算;局成立卫生应急领导小组和处理专业队伍,设有应急办公室,挂靠疾控保健股,具体负责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县疾控中心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对照《县级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完善了应急处置药品、器械及防护装备,专人专帐管理。二是开展了培训。组织开展卫生应急二级培训,先对各医疗机构负责人及公共卫生工作人员50余人进行师资培训,再由各医疗机构对本单位人员进行培训,参训率均达90%以上。三是开展了应急演练。2011年6月22日组织开展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应急演练,并对应急演练情况进行综合点评,通过多措并举,大大提高了卫生应急水平。

④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

一是强化妇幼保健专业技术培训。县妇保所长参加了全省妇幼保健所长规范化培训;组织参加全市、全县产科急救技术培训县级30人次,乡级12人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县级30人次,乡级12人次,培训率达100%。

二是提升妇幼保健机构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为“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已通过达标验收;有产科的乡镇卫生院7个达到“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建设标准,达标率78%。县妇幼保健所儿童保健门诊规范化建设正在积极筹建,将按有关程序申报验收。积极争取国家妇幼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必需设备配备率达40%。

(2)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

①县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积极开展县级医疗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合格率95%;选派3名骨干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三级医院免费接受专业培训;加快医疗技术创新,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95%,急诊与住院患者中急危重症和疑难疾病诊疗比重达12%,住院病人外转率3%;县人民医院麻醉科、骨科、心血科内科、产科四科达到重点学科建设标准;急诊科已列入十二五规划作为重点学科优先安排。加强医院内部管理,改善医疗服务,5位正副院长都参加了上海交大、武汉华中科技大学EMBA培训,有效提升管理能力。《县人民医院能力建设项目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已制定,重点建设医院管理系统(HIS)、电子病历(EMR)、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和检验信息管理系统(LIS),目前已建立HIS管理系统。县人民医院通过“二甲”评审,县中医院正在迎接“二甲”复审。县人民医院还与南昌市第一医院、省人民医院、南大附属口腔医院、一、二附属医院等多家省级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请派专家来查房、会诊、讲课100余次,结成省县共建科室2个等,以此来提高服务能力。

②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和实际需求,我县选拔两批农村卫生专业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共8名,签订协议免费培养定向医学本专科生11人,申报了10名省招聘执业医师需求计划,拟向社会公开招录医师6名,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覆盖率达72%;13所乡镇卫生院,其中4所中心卫生院有1所可提供口腔技术服务,配备了1名执业医生和口腔治疗椅等设备。有4所卫生院设置了中医科室,参合农民住院医药费用网上直报率达100%;推进乡镇卫生院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综合改革,成立了改革领导小组,制定了《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方案》,所有公共卫生单位和乡镇卫生院均按“绩效考核、优绩优酬”实施绩效工资管理。全县乡村医疗机构均配备了电脑,从本月起全部实行网上集中药品采购,基药实行零利率销售。

(3)城市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实施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卫生工作,省市共同选派5人,县级医院共同选派5人;二级综合医院医疗技术项目开展率达95%,医疗技术整体质量评价结果达85%,病人外转率3%,院长职业化培训率达80%,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病种数13个,入径管理病人占出院病人总数比例达2.2%,新农合病人即时结报率100%。

(4)卫生监督执法能力建设

卫生监督业务用房建设已全面启动,完成了用房建设的用地规划、环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批;通过选派省市培训和单位自主培训等形式,着力培养复合型业务骨干,提高执法能力,卫生许可案卷和卫生行政处罚案卷合格率达90%以上;配置卫生执法车一辆,配备了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醛、X(Y)线等快速检测仪器,各种仪器均处于功能状态,使用率达95%以上;2008年开始着手加强三级卫生监督网建设,对乡镇、学校聘用卫生监督员、对村聘用卫生监督协管员。

(5)卫生信息化能力建设。

第8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沟通;心理;患者;家属

【中图分类号】R7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8-162-01

俗语说:“医语如圣旨”,医生说话必须慎重、凝 练、简洁、真诚。由于缺乏专业的沟通训练,医务人员不经意的失言常常引起医患纠纷。

在医院的核心制度中就有医患沟通制度,可见医患沟通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制度的要求是医护人员与患者或家属沟通时在尊重对方、耐心倾听对方的倾诉、同情患者的病情的前提下掌握沟通技巧。比如要多听病人或家属说几句,尽量让病人或家属渲泄和倾诉[1]。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水平也不断提高,然而医患关系的信任度却在不断下降,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大幅上升。口腔医学有其特殊性,危及生命的疾病较少,社会重视度低,自费医疗项目较多等,导致口腔医疗中医患纠纷的发生率较其他临床科室高,口腔诊疗医疗纠纷约90%是患者不满意医护人员 的服务态度引起的,所以良好的医患沟通是口腔诊疗顺利开展的必要基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医患 沟通,建立相互信任,在口腔诊疗过程中尤为重要[2]。针对这种现况,我们采取了适当的、充分的医患交流融合到患者就诊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降低了医患纠纷的发生率。

1 临床资料

1.1 资料:2010-2012年间,随即抽取100例成人患者进行研究,其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病种分为急性牙髓炎20例,慢性牙髓炎20例,急性根尖周炎20例,慢性根尖周炎20例,拔牙20例。年龄18-76岁,平均47岁。

1.2 方法:随机将人选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医患交流组,常规治疗组60例,按医疗常规进行治疗;医患交流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做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分析,并给予时间配合图片模型立体的充分医患交流。

2 结果

常规治疗组发生患者不满意12例,发生率为 20%,医患交流组发生患者不满意3例,发生率为8%(x2=6.32,P

3 讨论

3.1 患者的心理分析:患者整个诊疗过程中都会比较紧张,易产生恐惧、焦虑心理,情绪容易激动。因口腔治疗有时需要多次复诊,随着疗程的延长,疾病的发展有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治疗的效果,又会产生失望、绝望、自卑的心理,不配合治疗,对医护人员产生不满,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拒绝治疗。稍有不如意则会制造矛盾,引发医患纠纷。

3.2 家属心理浅析:

治疗过程中家属和患者一样会紧张,因为对医学常识的不了解,给医护人员提出很多要求,无论要求是否合理,一旦达不到满足,则可能会发生纠纷。另外,当治疗效果欠佳、治疗费用增大时,往往产生不满情绪,将矛盾转向医院,导致医患纠纷发生。

3.3 医患交流的必要性:

本研究中,我们密切观察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变化及要求,发现问题及时找出适当时机与之做充分的、有针对性的交流,从医学、社会学、行为学、道德伦理学、心理学等不同的角度,耐心、仔细的沟通与交流,解除其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度,同时不断提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排除医患纠纷的隐患,使医患纠纷发生率有明显下降。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在医疗工作中患者复杂的心理变化是医患之间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治疗前要对患者恐惧心理进行疏导、抚慰,让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治疗。因此次未有儿童特别是儿童,在孩子接受治疗前,要根据孩子的合作程度进行安慰、鼓励或奖励,使孩子有效的配合医务人员治疗的开展。只有真正了解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需求,才能进行有效的医患交流。心理学研究已证明:及时了解患者的信息需求和偏好,将大大提高患者亲属和医护人员对医患交流的满意和医疗服务水平,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并能为顺利地执行有关政策法规提供帮助。

4 总结

沟通是一门艺术,在沟通过程中人们必须借助于各种媒介来传达信息,如语言、表情、动作、姿态和行为。沟通运用较多的是语言,但是沟通又不仅仅是说话那么简单[3]。医患沟通是现代医院医护人员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在医学科学不断进步的今天,尤其在医患双方医疗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服务是医疗市场竞争的重要筹码。医护人员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尊重、沟通就是影响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因素。建立良好的医患沟通制度可以缓解医患关系,增加医患间的信任、保证医患双方的利益,全面提高医疗质量,增加医院的综合竞争力。现代医学中,健康的概念包括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任何一方面有问题都是不健康的。这就要求医务人员,这就要在诊疗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沟通的重要性,不仅要有熟练的医疗技术,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心理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与患者交流的能力。只有将熟练的医疗技术与充分的医患交流结合起来,才能使患者躯体的病痛早日康复,心理的创伤尽快痊愈,使我们的急救工作有条有序,忙而不乱,也给患者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总之,医患交流是现代医疗尤其是急救医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陈英云,王艳萍,施,赵长久.加强医患沟通减少医患纠纷.中国医院管理,2006.

第9篇:口腔专业技术总结范文

关键词:拓展 优质医疗资源 学科发展联合体

自我国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启动至今,医疗卫生领域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群众“看病难”和“看病贵”。其中“看病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需求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优质医疗资源提供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造成的。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求我们合理定位各级医疗机构的服务职能,引导患者合理就医;另一方面是要积极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途径和领域,扩大服务群众的覆盖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作为大学医院,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国际上口腔专科医疗服务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在解决群众看病难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断拓展服务的规模和渠道,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优质医疗资源

医疗资源是指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的综合,主要包括医疗场所、医疗设备、医疗技术、管理技术、护理技术等。优质医疗资源是指在整个医疗服务体系中质量较高的资源,包括高水平的医疗人才和技术、先进的仪器设备、高品质的服务设施、良好医学教育体系以及先进的医疗信息系统等[1]。依据资源的形态来看,优质医疗资源主要可以分为人力资源、医疗技术资源、设备资源、教育资源、科研资源、管理资源、信息资源。其中人力和医疗技术资源是核心,设备资源是保障,教育和科研资源是基础,管理资源是条件,信息资源是支撑。优质医疗资源的主要特点是医院技术好、服务好、管理规范、教育理念超前、科研基础雄厚、信息系统先进。

二、优质医疗资源重要组成部分—大学医院的特征[2]

大学医院作为大学的一部分,一方面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的重任,另一方面也担负着解决患者疾患,承担医疗科研任务的重任。

1.新技术开展、疑难疾病攻克中心

大学医院是医疗专家的汇聚之地,他们不仅在国内同行之间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是对外交流的先行者。他们是国内开展新技术、新疗法的践行者。也正因如此,一些重大疾病攻克的重任落在了大学医院,它们依靠先进的仪器设备,前沿的诊疗技术,成为了疑难杂症的攻克中心。

2.医学人才培养基地

大学首要的功能是育人。作为大学一部分的大学医院同样也具有育人的功能,大学医院往往是医疗、教学、科研的综合体,临床医生同时也是培养医学人才的师者。在这里除了要教授学生临床基础知识之外,还是指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用于临床治疗的场所,同时也是对医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场所。

3.临床科研中心

大学医院具有较好的临床诊疗技术,吸引了众多患者前来就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科研资料。这为开展临床科研提供了较好的条件,促进了大学医院临床科研的开展。一些重大的诊疗技术的创新、重要的临床科研成果往往出自大学医院,使之成为临床科研的中心。

三、我院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实践

北大口腔医院作为大学医院,承担着对内是示范,对外是窗口的重任。医院以其先进的治疗理念,先进的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患者前来就医。为使优质医疗资源更多的服务社会,医院因地制宜,对优质医疗资源的拓展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口腔疾病难的问题。

1.合理设置分支机构

合理设置分支机构可以十分有效的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面。医院在九十年代就开始考虑建立分支机构。1994年,在西城区西什库北大口腔医院旧址成立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第一门诊部,经过近20年的发展,第一门诊部已发展为年接诊患者18万多人次的医疗机构。第一门诊部的成立不仅方便了医院原有患者的就医,最为重要的是把优质的医疗服务留在了老城区。2001年,为缓解人民群众看口腔疾病难及配合北京市的申奥工作,医院在奥运村中心地区成立了第二门诊部。10多年来共诊疗60余万人次,日均门诊量400人次。医院于2003年成立了第三门诊部,并于2009年对其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其服务能力有了更大的提高,年门诊量7万多人次,把优质医疗资源有效辐射到了周边地区。近年来,医院积极响应国务院推动公立医院改革的号召,加快了拓展优质医疗资源的步伐。医院于2011年3月在朝阳区成立了第四门诊部。2011年12月成立第五门诊部。五个分支机构的成立,扩大了医院的接诊能力,有效拓展了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方便了周边群众的就医。

2.建立对口帮扶机制

随着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央和国务院文件要求将城市三级医院对口支援县医院作为重要举措,要求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长期稳定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关系,通过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我院早在2000年就与密云县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医院每年都会派出专家赴基层,为当地医疗机构提供技术支持,解决疑难病例。截止2011年,医院共派出医疗队48批次,共271人次的副高级、中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这不仅为密云县口腔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给予了很大帮助,而且为整体提升当地口腔科管理水平带来的新的理念。更为重要的是把北大口医院先进的治疗技术通过医疗队传送到了基层,切实服务了当地群众,满足他们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医院还积极深化拓展帮扶的渠道,成立了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密云会诊中心,举办“北大口腔密云学术论坛”、“口腔医学新进展提高班”,旨在提高当地口腔医疗工作者的业务能力和诊疗水平,同时也积极提高他们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水平。

3.构建学科发展联合体

学科发展联合体是指与基层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人才培养、管理等多领域进行全方位合作的一种模式,其目的是促进双方医院全方位的发展,共同服务于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近两年,医院加大了学科联合体建设的步伐,有力拓展了医院的优质资源。2012年5月北大口腔医院与大连市口腔医院签约,成立了“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大连市口腔医院学科发展联合体”,双方就科研教学、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展开合作,整体提高大连市口腔医院学科建设和管理水平,以高水平的医疗技术服务于大连市人民。双方自签约以来,北大口腔医院陆续派出了5批中青年医疗、护理骨干赴对方任职,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传授前沿治疗技术;开展临床技术培训班,培训大连市口腔医院及周边口腔医疗机构的医护人员,切实提高了受培训人员的业务技能。同时,对方也分批派管理人员到我院挂职,感受我院的医疗质量管理、行政管理、护理管理等全方位的工作。

2012年12月“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青岛市口腔医院学科发展联合体”签约,这是我院第二次以学科发展联合体的形式和基层医院合作,其目的是充分利用北大口腔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整体提高青岛市口腔医院学科建设、管理水平,最终服务于当地人民群众。

4.积极发展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信息技术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即应用远程通讯技术、交互式传递信息,开展远距离的医疗服务,是一种现代医学、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紧密结合的新型医疗服务模式[3]。远程医疗能够实现远距离医疗、保健、教学、医学信息传递等服务,它是医学发展史中的重大突破,是优质医疗资源拓展的必然路径。2012年10月我院联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大连市口腔医院、贵州遵义口腔医院和青岛市口腔医院等,开展了牙周疑难病例的首次远程会诊,这是我国首个口腔医院远程会诊平台启动。远程会诊平台是拓展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服务能力的一种现代手段,医院还将把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到学术交流、继续教育和科研合作等领域,并长期开展下去。我院还将进一步健全远程诊疗中心的相关设施,积极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展我院的医疗服务覆盖面,满足边远地区和基层医院对疑难病诊治和高水平医疗专家服务的需求。

5.推动公益活动的开展

积极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是我院践行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重要渠道,也是我们不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服务范围的有效途径。多年来,我院不断探索开展公益活动的新渠道,新方式,以更加优质的服务,奉献社会。为争取建立覆盖全国的牙病防治体系,我院作为牵头单位的口腔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隆重启动。为支持西部地区的口腔卫生事业的发展,医院还派出支援小分队,对当地开展设备捐赠、义诊培训和业务培训等活动。同时,全院上下一盘棋,形成了以科室、党团支部、志愿者协会为主体的服务模式,开展公益活动进社区、进高校、进边远地区、进军营、进小学的活动。极大普及了口腔健康知识,提高了民众的口腔疾病预防的认识。

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的过程中,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部门联合攻关、共同协调解决。而其中较为重要的是要合理配置优质医疗资源,逐步改变现行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状况,提高百姓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的公平性;逐步建立和完善合理的患者群体分级诊疗和救治体系,建立良好的转诊机制。另一面还需要逐步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面,拓展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渠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让优质的医疗资源覆盖更多的地区,满足百姓的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安艳芳. 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特点与改善策略.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1,18(5):110.

[2]朱九田. 新医改政策下大学医院改革应把握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中国医院,20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