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青蛙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活动目标:
1、了解自己正在长大,能做越来越多的事情。
2、能完整的说一句话,鼓励幼儿想说、多说、大胆说、会说,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勇敢面对成长路上的各种困难,感受想快快长大的情感。
活动准备:婴儿的衣服、鞋、袜、奶瓶;动物的图片;DVD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完整地、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
难点:感受自己想快快长大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婴儿的婴儿的衣服、鞋、袜,引起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孙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大家熟悉的东西,大家想看吗?
从袋子里一一拿出婴儿的衣服、鞋、袜、奶瓶。让幼儿来认认这些物品。
师:你们穿过这些东西吗?用过奶瓶吗?什么时候用过呢?那现在还用吗?为什么不能穿(用)了?
二、讲述故事。
1、有几个朋友他们也想长大,我们先来看看他们都是谁呢?(鼓励幼儿学学小动物的形象)一起来听听他们想长大的故事吧。
2、讲述故事第一句,“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天天盼着自己长大”,他们想出了什么好办法呢?听了故事你们就明白了。(按故事顺序出示动物图片)
3、教师完整讲述故事。提问:
(1)小老鼠想了什么办法让自己马上长大?小猴子和小青蛙呢?(小老鼠拼命吃东西,小猴子穿爸爸的衣服、裤子、鞋子,小青蛙每天练跳高)(2)结果它们长大了吗?
4、小结:长大不是一下子的事情!得慢慢来、耐心的等待!
三、谈话
1、小老鼠、小猴子和小青蛙都想长大,小朋友们想长大吗?那你的愿望是长大了当什么呢?
(幼儿自主发言)
2、大家有想当老师的,有想当医生的,在成长的路上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困难,你们会害怕吗?有勇气战胜困难吗?
教学方案是实施教学的依据,制定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所以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以免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教与学,进一步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在钻研教材和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设计教案,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难点,克服教学中的主观盲目性,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如在“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的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思考为什么要先通分再比较大小,学生会提出“能不能化成同分子来比较分数的大小”这个问题,教师就可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只要指导学生对问题多作思考,学生就能创造性地提出更深刻的问题。所以在备课的时候要做到,既让学生容易接受,又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
2.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创设形象、直观的教学情境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可以借助计算机平台,创新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制作成形象的动画片断,制作优质的数学课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被动、接受式的数学教学转变为全员参与、全程思考的主动探究式的课堂教学,切实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一课,教师可以设计课件,将小数0.8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青蛙,通过小青蛙向左向右跳来变换小数点的位置。当青蛙向右跳时,0.8变成8、80、800……当青蛙向左跳时,0.8变成0.08、0.008、0.0008……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一直集中在小青蛙身上,就在小青蛙有趣的跳跃中,渐渐领会小数点的意义,掌握小数点位的变化对小数大小的影响,无形中完成本节知识点的教学任务。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实现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形象,符合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认知特点,降低知识理解的难度,实现短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创设操作情境,培养学生的数感
儿童的认知规律正是从直观的动作思维到具体的形象思维,最后达到抽象的逻辑思维的,可以说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础和起点,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极重要的教学方法。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完11―20各数后,又创设了“排一排”“猜一猜”等操作情境:①排一排,初步认读数,培养数感。问题链:能帮它们排排队吗?说说你是怎么排的?还有其他排法吗?②猜一猜,逐步感悟数序,培养数感。问题链:15前面1个数是几?15和17中间是几?从左数15排第几?这些数中最大的数是几?
4.适时点拨,引导合作
教师的精心点拨引导,会使学生的合作学习更围绕中心、突出主体、精彩纷呈。例如在教学小学数学“搭配的规律”时,我引导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从而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首先让学生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衣服的图片摆搭配,另一人在纸上记录搭配的情况,通过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让学生初次感受搭配的规律。接着提出问题:“如果我没有给大家准备这些衣服的图片,你们打算如何找出所有的搭配方法呢?”使学生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想到可以用画符号的方法找到所有的搭配方案。最后问学生:“那如果有5件上衣和8条裤子,一共又有多少种不同的搭配方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给组内的同学听,学生在交流中明确了算式5×8的含义,从而顺利找到搭配的规律。
5.作业设计要具有趣味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者
作业题型要做到“活”一点、“新”一点、“趣”一点、“奇”一点,通过多种渠道,把丰富的知识与创造性思维寓于趣味之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让生动有趣的作业内容取代重复呆板的机械练习,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使之产生一种内部需求,自觉、主动地完成作业。趣味浓厚的作业,不是靠多题量或复杂计算训练学生计算能力的,而是把知识点融入情景之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知识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富含趣味的作业不仅能达到训练的目的,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智力潜能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更好地促使学生接受知识并进行再创造。如“行程问题”作业设计:乌龟很不满意小汽车,因为乌龟和小汽车的外形都差不多,为什么小汽车在人类眼里就是比自己跑得快?所以,它们决定进行一场50米赛跑.已知乌龟每秒跑0.5米,小汽车每秒跑5米,起跑5秒后,小汽车不幸爆胎,经过3分钟的修理,小汽车再次起跑。请你猜猜谁会得冠军?为什么?
6.在认识数的概念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数概念难以理解,认识数学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但是数又是抽象的,在教学中往往借助简单的图形或示意图帮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抽象的数,建立起数的概念,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在认数时更要借助数形结合帮助理解数的意义。如教学“认识分数”时,可以创设学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情景图:“一位老师把准备好的点心4粒苹果,2瓶矿泉水,一块蛋糕分给的两个参赛运动员,怎么分呢?”先把4粒苹果与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位学生,平均每人分到多少?分完之后引出“平均分”这个概念,然后把“一块蛋糕平均分给2位学生,又该怎么分呢?”自然引出“一人一半”,并利用电脑随机显示平均分一块蛋糕的画面,教师问:“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应分到多少呢?”让学生先猜一猜,再用电脑显示1/2。在这一环节中充分直观地把数形结合在一起,为学生的认知架起桥梁,顺利地从“整数”过渡到“分数”。
我班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与同伴相处的机会较少,孩子的自我意识较强,结合我们园本特色课程(情绪智力)的目标,我们注重借助学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幼儿分享、合作和关心他人的情感。本学期孩子进入了中班,语言、认知、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能力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但幼儿交往技能仍需进一步的培养。针对这一现象,我设计了这一集体学习活动《好朋友》,目的就是引导幼儿在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和表达朋友合作玩的方法的过程中,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帮助的快乐。
在活动中,我通过与好朋友打电话、骑自行车、帮助小鸡过河和相互帮助摘樱桃等情节,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对于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了引导,如:联系朋友的方法;遇到困难如何设法解决;当一个朋友遇到困难时,朋友之间又应该如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等等。同时,图片的呈现是层层递进的,图片的设计也从如何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的角度做了思考,如借助图片中出现的木头、荷叶等物品,想象帮助小鸡过河的好办法等等。整个活动让幼儿在观察、想象、猜测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想象与朋友交往合作的各种方法,提高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将我们的情绪课程通过自制图书的形式延伸到了每个家庭之中,既满足了每个孩子想象与表达的愿望,又让幼儿通过和父母的互动,共同达成了教育目标,进一步提高了孩子的交往技能。
目标:
1、仔细观察画面,大胆想象和表达朋友合作玩的方法。
2、感受好朋友在一起相互帮助的快乐。
准备:
课件《好朋友》、自制图书一本。
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师:今天我带来了一本图书,看看是什么呀?《好朋友》,看见了“好朋友”,你会想到什么事?
2、小结:好朋友在一起真快乐。
二、观察想象。
1、欣赏课件第一张——图书封面。
提问:这本书中的好朋友是谁呢?(小青蛙、小鸭和小公鸡)
2、课件第二张——早晨起床。
提问:天气这么好,小公鸡起床了,猜一猜,小公鸡会干什么呢?
小鸡会用什么方法找到好朋友呢?(打电话、事先约定等)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打电话、到朋友家去邀请各种各样的办法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和好朋友联系的方法真多呀!
3、课件第三张——一打电话。
提问:听,小鸡用了什么办法找到了它的好朋友?(电话铃声)
如果你是小鸡,你会怎么邀请你的好朋友呢?
小结:原来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有礼貌的话邀请自己的好朋友。
4、课件第四张——一辆自行车。
提问:一辆自行车,三个好朋友,你觉得可以怎么骑?
5、课件第五张——三个好朋友一起骑车。
(1)师:青蛙小小的坐在了最前面的车篮里,大一点的动物就不适合,我们小朋友更不合适,为什么呢?(安全提示)原来每个小动物都找到了最合适自己的位置,它们三个好朋友骑上了一辆自行车,一起出去真开心。
(2)提问:你知道它们现在的心情会怎么样?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小结:三个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不过三个好朋友一起骑车可要注意安全哦。
6、课件第六张——小鸡不会过河。
(1)提问:第5页上说了一件什么事?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帮助小鸡呢?
(2)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画面,交流过河的办法。
7、课件第七张——4种过河的方法。
(1)提问:在这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方法呢?说说你的理由。
(2)师:你们知道这三个小动物最喜欢哪一种过河的方法吗?(播放录音)。
(3)小结:是呀,三个朋友通过相互帮助,一起过了河,朋友在一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真快乐!
8、课件第八张——高高的樱桃树和矮矮的小动物。
(1)提问:它们蹦呀跳呀,怎么也够不着,怎么办呢?我们一起帮它们想想办法好吗?
小结:这些不同的动物都用它们不同的本领摘到樱桃,它们都来帮助三个好朋友,相互帮助真快乐!
(3)进一步思考:可是如果没有这些朋友来帮忙,三个好朋友可以想什么办法摘到樱桃呢?
小结:小鸭最结实,站在了最下面,小青蛙小小的,站在了小鸡的头顶上,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特点,叠的高高的,它们相互帮助终于摘到了甜甜的樱桃。
9、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三、延伸活动。
1、提问:它们还会到哪里去呢?(个别幼儿讲述)
【关键词】幼儿多媒体课件开发
多媒体课件是帮助幼儿系统地建构知识及幼儿主动探索学习的桥梁与工具。我园注重开发适合幼儿的多媒体课件。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分为:体验性课件、选择性课件、探究性课件、模拟性课件,使课件具有趣味性、递进性、交互性、集成性特点,多媒体课件中采用的评价方式有点击式、拖拽式、闯关式、积分式等等,使幼儿可即时检测。为了优化教学结构,充分发挥多媒体功能先进、信息多样的作用,我们在运用方式上也作了一定的研究,采用了个别辅导式、讨论学习式、探索学习式、协作学习式,使幼儿在数学习活动中,通过人机互动,逐步掌握数概念,发展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这一学期来,我园更是把多媒体教学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以此来提高教育质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培养幼儿的多种思维能力,提高各学科的整合性。
一、探索有关的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的规律,促进幼儿的发展
开展多媒体教学,关键的因素在于教师,在于教育观念的更新,如果没有教育观念的更新与转变,再现代化的技术也难以产生好的效果。因此,我们积极探索幼儿园多媒体教学规律,深入研究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用好用足多媒体。
1、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突出事物特征与规律
对于现有的教学课件,如:小小建筑师、蚂蚁吃豆、配对等,我们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内涵,如:小小建筑师,我们在设计活动时,把重点放在了让幼儿理解符号所表达的含义,自己来设计理想中的城市,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环保意识得到了增强,将思维训练与环保教育整合在了一起。
2、以游戏引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为发挥电脑人机互动、及时反馈的优势,我们在多媒体教学中注意采用游戏的方法,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如:我们在引导幼儿将思维的过程表现出来时,就利用了狼羊圈心菜的游戏课件,点击鼠标,将这三样物体安全运送到河对岸。在游戏当中,孩子们的逻辑判断能力以及思维的有序性得到了提高。
3、突出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我们在尝试开发和制作一些课件的过程中,把立足点放在发挥幼儿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这一基点上。如“小白兔运南瓜”,我们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帮助小白兔运南瓜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乐趣。
4、拓宽有益于发掘求异思维潜能的空间,提高求异的广阔性
思维方法的求异性是与创造性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对某问题的认识持独特见解,才能构成创造性思维质的内涵。我们在选择课件时把握辐射的中心点——问题的本身,从中心点入手,展开发散性的求异思维活动,并集思广益,产生一题多解、一问多思、一法多变等有别于他人的观点和方法。充分利用了课件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拓宽有益于发掘求异思维潜能的空间。以益智游戏“青蛙高跳”为例,传统的下棋方法是将棋下到旁边的空格中,而现在的玩法是只有棋子旁边有其它棋子时才可跳过去,被跳过的棋子拿走,最后只剩下最后一颗棋子。我们利用课件创设求异教学情境。教师按动鼠标,“小青蛙智力跳远游戏”便在孩子们充满好奇的活动氛围中开始,认知目标由“小青蛙怎样跳”转向“你怎样跳?”屏中出现的醒目求异指向目标——你怎样跳?点燃了孩子们创新的火花。根据规律,他们自信地推出独创的跳法,一个个跳出了“新招”。当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后,教师再把他们引向更自主的求异学习情境中。让他们在6人小组里动手、动脑、动口,对照课件出示的求异目标,在自己特殊的棋盘上有规则地做“小纸人跳远游戏”,并记录过程、尝试讨论分析数据的特点和规律,结合进行猜想,看谁跳的方法既新又灵。随着评价机制的介入,孩子们求异心理更为迫切,获取与众不同的学习成果成为他们求异的动力和目标。
二、积极开发多媒体课件,提高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由于目前幼儿园的多媒体教育仅仅停留在现成课件的运用上,而且幼儿园多媒体课件比较少,面也比较窄,缺乏与教育相适应的多媒体课件。因此,我们有必要尝试幼儿园多媒体课件的开发与制作,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提高教师掌握和运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
开展多媒体教学,有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关键在于有一支掌握现代化技术,具备现代化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它关系到教师的后继学习与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为了解决教师对多媒体技术掌握的问题,我园克服资金少、条件差等困难,鼓励教师参加计算机技术培训,学习photoshop 、flash 等一些多媒体软件运用技术,具备了一定的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能力。
2、尝试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发挥每一位教师的潜能。
对于一部分的教师,可以通过实物展台或投影仪来进行。一部分 教师运用幻灯片来进行。还有一部分教师通过设计教案,运用相应的课件制作软件来进行。
为了实施“乐学”法,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第一,掌握汉字的构字规律和方法。教师应深刻全面地理解和掌握形声、指事、会意这些基本的构字方法。这样便于给学生讲解字的音、形、义。
第二,教师须研究汉字演变发展的历史,了解汉字演变过程的一些规律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搞好识字教学。
第三,精心设计识字教案,把多种教学方法贯通于识字教学之中,使学生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
一、想方法,让学生喜欢学。
1.做游戏
在教学汉字时,通过填字、组字、变字等方式带着学生进行智力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识字,巩固学过的字……如:
(1)摘苹果
每四人小组上讲台拿一个篮子,上面写着一个偏旁部首,让代表队到果树上摘下写着与篮子上相同偏旁的字放进篮子里,如篮子上是草字头,就把“草、菊、花、苗”字摘下。
(2)添笔画游戏
学习汉字的过程一般是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过程,是有规可循的。给某个字加一笔,减一笔,都会出现不同的字。搞好这个游戏,能增强学生分析生字,拆分生字的能力。例如:给“日”字加一笔可以变成以下几个字“目、旦、白、旧、由、甲、田、申、电”等。
2.编儿歌
(1)青青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孩子,他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喜欢青青的山、青青的草,喜欢可爱的小青蛙。“青”字家族的字可多了,我给这些字编了一首儿歌:目青目青,眼睛的睛;日青日青,天气放晴;清水清水,青加三点水;心情心情,竖心伴青;言请言请,礼貌伴你行。
(2)有的小学生分不清“辩”“辨”“辫”“瓣”这四个字,有人给这四个字编了一首儿歌:辛辛俩人种树丫,种了点撇分清它(辨);辛辛俩人在说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辩);辛辛俩人在种瓜,种了西瓜先开花(瓣);辛辛两个小姑娘,都用丝线扎头发(辫)。
(3)有个小儿子,左边拿一点和一提,右边拿一撇和一点,组成了一个“兆”字。兆字家族的字也不少,我们再来编一首儿歌吧:“兆字加提手,挑三拣四挑不够;兆和足字旁,跳来跳去真快活;走之伴兆字,赶快逃走藏起来;木和兆字做朋友,鲜果结在树枝头。
3.编故事
每个小朋友都喜欢幻想,教师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小小的生字的每一个笔画当作人,当作物来看待,让它们活起来、动起来,走进自己编的小故事中。如:生字“迎”,一个“硬耳刀”来到“走之”家串门,“走之”敞开大门欢迎它。走之的大门可真奇怪,是一个“撇”连着“竖提”形的。有的同学爱把这个大门的右边加上一“撇”,那不就是把大门关上了吗?关上门还怎么欢迎人家呀?
生字“声”:一个大力士用力把“尾巴”的巴的“竖弯钩”拉直,弄成一个“撇”,然后自己跑到了变形的尾巴的上面,他看这这条尾巴,再也不让它朝右边弯去,大力士在上面发出各种声音,庆祝自己的胜利。
二、解剖字,让学生灵活学
有的字笔画多,字型复杂,难记难写,可以采用“拆字法”进行教学。例如:“攀”字,教师可以这样告诉学生:“攀”是一只大手抓住山崖上的树木、荆棘往上爬,这样既揭示了字义,又帮助学生记住了字形。
三、形象直观,让学生轻松学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语言、动作进行教学。如鸟字,撇是嘴,横折钩是头,点是眼睛,竖折折钩是身体,最后一横是脚,这样,学生很容易掌握“鸟”字的音、形、义。又如:“刃”为刀上的锋利处,“旦”为太阳升起地平线,“众”为很多人在一起,“忍”为刀最锋利处搁在心上。至于“山、田”这些象形字,更是生动形象,教师一讲,学生在乐趣中就掌握了这些字。教师只有把“象形”“会意”“指事”等构字方法灵活地运用在教学中,才能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汉字的音、形、义。
四、授方法,让学生自己学
一、动静结合,随处是教育
要想教好幼儿就要懂得幼儿,教师要多钻研幼儿的心理,要把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上去思想、去备课、去施教,走进童心世界,和孩子们一起成长,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在课堂上不能集中太多时间的精力,教师要善于动静交替地组织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积极引导、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同时还要注重对幼儿的随机教育,利用课间谈话、一起进餐、餐后散步、户外郊游等日常活动向幼儿进行爱护环境、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尊师敬长等思想行为的教育与引导。
二、表扬是幼儿成长的催化剂
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施以恰到好处的表扬,这样才能调动起幼儿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1.旁敲侧击式的表扬
这是一种迂回的批评艺术,是通过批评或表扬此人而警戒、激励彼人的教育方式。一次,在放学时我发现有的孩子主动帮老师摞椅子,见此情景,我说:孩子们,你们看我班xx帮老师摞椅子呢,真是好孩子。话音刚落,小朋友们都把自己的椅子摞到了黑板前,小孩子都好表现,渴望得到别人的赞扬。可见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奖励后,这种行为将得到巩固与强化。
2.形式多样的表扬
直接式表扬:用热情的具有鼓励性的话语来表扬幼儿,这种表扬具有直接性,对性格外向的孩子作用很大。我班有个能说会道的男孩子却很调皮,课堂上我常常抓住时机表扬他,恰到好处地批评他,他的调皮劲渐渐地收敛了,坏习惯逐渐改正了。
闲谈式表扬:“闲谈”非“闲聊”,而是有目的的谈话。“闲谈”的技巧在于自然、恰当、巧妙。老师走下课堂放下架子,走进幼儿中间与幼儿“闲谈”,在生动活泼的交谈中,纠正他们的错误,鼓励他们的闪光点,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亲近你、信任你,你说的话才会真正起作用。让孩子参与制作小礼物:与孩子讨论近期感兴趣的物体或卡通形象,与孩子一起收集这些资料,然后动手用多种方法制作小礼物,如:绘画、剪贴等,对做得好的、有创新思维的,及时予以表扬,进而激发他们更大的创新热情。
“物质”奖励:采用“奖星星”“奖花朵”“奖贴片”等奖励形式,以获奖的多少作为表扬的依据,激励孩子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活动中。
在表扬的艺术上,教师要细致观察孩子,从孩子感兴趣的方面入手,为他们提供充足的环境、材料,想出更多有效的方法,促使孩子更积极、投入地参与活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当一种形式或方法失去原来的效果时,教师要及时修改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奖励方式,这样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播撒爱的种子,用妈妈的眼神看待每名学生
一位教育家说过:教育的技巧在于教师如何释放对孩子的爱。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要当好一名幼儿教师,更要热爱孩子,这样才能和谐施教。付出终有回报,孩子们也对我微笑了。原来他们是那样的天真可爱,即使孩子们故意和我调皮,我也不像以前那样生气了,我会耐心地蹲下来和他们讲道理,通过讲故事让孩子分清是非,明白自己该怎样做。渐渐地孩子们喜欢到我跟前拉拉我的衣襟,摸摸我的手,跟我说说他家里的一些事……
通过对幼儿心理的研究,加上多年的实践经验,渐渐地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次上课我不但要带好教案、教材,还带着准备好的微笑与信心走进课堂,无论之前发生过多少不愉快的事,在见到我的孩子们的那一刻,立即烟消云散了,我要把烦恼留给自己,把微笑留给孩子。活动中我和孩子们融为一体,或变成翩翩起舞的小蝴蝶和小朋友们一起跳舞;或变成小青蛙和小朋友们做蹦跳练习;……有的小朋友对我说:“老师,我最喜欢上你的课了!”“老师,我最喜欢你了!”“老师,你真漂亮!”看着孩子们笑盈盈的小脸,听着他们质朴的语言,我真是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一、从仅关注故事内容到内容材料并重
以往我们挑选幼儿阅读教材时,往往比较关注故事内容。但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仅从这一点出发是远远不够的。适合孩子的教材不仅要有幼儿感兴趣的故事情节也要有激起幼儿阅读兴趣的画面。那么,如何挑选幼儿阅读教材呢?
1 阅读材料的画面要富有视觉美。由于孩子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只有优美的画面才能吸引幼儿,才能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材料的视觉美具体体现在构图、色彩等方面。画面要大、构图应夸张些,这样才能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色彩应给孩子视觉冲击,能给孩子带来美感。比如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色彩和谐柔美,人物的动态栩栩如生,母子情在精细的线条中表现无遗,这样的阅读材料就很适合孩子。
2 阅读材料的内容要富有趣味性。要做到这一点,阅读材料的故事内容既要贴近孩子又要高于孩子的生活。因此,我们给孩子选择材料的故事内容应从孩子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及兴趣爱好出发,而且还要有一些想像和变化,让孩子感觉熟悉而奇特,新颖而有趣。例如:这学期我在幼儿园组织了一节绘本《小真的长头发》的阅读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故事讲的是小真的头发能变得很长很长,她用长发帮助了很多人――天马行空般的想像激发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孩子开启了想像的大门。活动中小朋友表现之积极,想像之奇特令听课的老师赞叹不已。
3 阅读材料应进行筛选修改。上学期,我园教师观摩了我的一节阅读活动《彩虹的尽头》。当时,我觉得绘本画面精美,故事内容适合我班孩子的理解水平。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的设计――通过让孩子看看、猜猜、讲讲、画画、演演等多种手段让孩子感受故事及生活中温馨、快乐的气氛。活动中孩子们能大胆想象,并愿意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活动后,老师们的总体评价较好,但认为活动时间长,到最后孩子们稍显疲惫,原因就在于这个绘本画面太多(一共21页)。后来,我对绘本内容进行了筛选,从里面精选了14页又组织了一次活动,这次活动达到了理想的效果。所以,我们应根据幼儿的情况及教学需要对阅读材料进行筛选和修改。
二、从关注教师教法到关注儿童学法
以往我们教师观摩活动往往关注教学环节。也就是说关注教师的教法,很少关注孩子的学法。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我们的活动应更多的关注幼儿的学法。
那么,怎样从儿童学法来设计阅读活动呢?以阅读活动《快乐的蹦蹦床》为例,这个故事讲述了一群小动物玩蹦蹦床时,小刺猬不小心把蹦蹦床戳坏后发生的一系列事情。
活动目标:
1 组织幼儿仔细观察图片,引导幼儿学会前后连贯地欣赏、理解图片,并用清楚的语言连贯地讲述故事。
2 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和创造想像能力。
3 培养幼儿好奇、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活动过程:
活动一开始老师以“小朋友你们喜欢玩蹦蹦床吗?为什么?”引入话题;第二个环节请两个小朋友合看一张图片,请他们将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讨论讨论;第三个环节请小朋友将看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其他小朋友来解答;第四个环节教师提问:为什么小刺猬把蹦蹦床戳坏了,修好后还请它玩呢;第五个环节玩猜图片游戏,即:一个小朋友说一幅图的内容,其他小朋友猜是第几幅;第六个环节教师尽量用孩子们的想法将这个故事完整讲一遍。
分析:
1 孩子具有好奇好问的学习特点。传统的阅读活动往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提问的方式控制着幼儿,幼儿只能被动地围绕教师的提问来回答,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不高。而这个活动一反教师提问为主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孩子观察图片,自己提出问题,小朋友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2 孩子具有爱向同伴学习的特点。传统的阅读活动教师讲解多、示范多,而这个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创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语言环境――幼儿提问由同伴来解答,这样教师接过幼儿的球再抛给幼儿――为了解答同伴的提问,他们倾听同伴的发言特别认真。就这样在一问一答间孩子的思维碰出了火花。
3 孩子具有在游戏中学习的特点。孩子爱游戏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这个活动中教师遵循幼儿爱游戏这一特点组织教学,例如第五个环节一反传统阅读教学中幼儿轮流讲述的方法,而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大胆发挥创造,让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从关注个别幼儿到关注全体幼儿
有时观摩一些阅读活动就会发现看似热闹的课堂却存在着问题:教师提问幼儿回答得很精彩,教师按教案一步一步进行的似乎很顺利,但很多时候总是能力强的幼儿当主角,能力弱的幼儿很少得到锻炼。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一现状呢?
1 教师要当好导演。记得一位幼教专家说过,教师要成为一个好导演,而不是一个好演员。活动中教师退后再退后,把广阔的舞台让给孩子尽情施展。例如:在漫画欣赏活动《父与子》中通过看哑剧表演、欣赏漫画、表演漫画等让幼儿在看看、演演、讲讲中不仅初步了解漫画的特点并提高了他们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同时使得活动动静交替,极大地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孩子们的兴趣非常浓,课堂上不时传来小朋友和观摩活动老师的阵阵笑声;又如大班阅读活动《彩虹的尽头》中老师运用开放性的提问:獾和狐狸又继续找宝贝,猜猜他们还会遇到谁?遇到这些新朋友又会把什么当做宝贝呢?通过这些提问引发孩子思考,再请小朋友画一画,贴到大书上来,通过让孩子讲讲、画画给孩子足够的时间思考、操作,让孩子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2 幼儿要学会倾听。《纲要》也将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作为语言活动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落到实处却不容易。以前,在阅读活动中,为了让更多的幼儿有表达的机会,除了请幼儿在集体面前发言还请他们俩俩交流。在这当中我发现大多数幼儿要么不说要么抢着说,很少有孩子能耐心地倾听同伴发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发现主要是缺少检查。后来我做了改进:先请他们俩俩交流,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好朋友刚才说了些什么。我发现这个办法还真管用,他们在俩俩交流时能特别耐心地倾听交流,而且在集体交流时连比较胆小的孩子也不再紧张。正因为孩子学会了倾听,才使各种形式的交流不再流于形式,才使得他们交流的机会增多,才使幼儿得到锻炼的机会。
3 幼儿要大胆讨论。这是看图活动《动物招聘会》活动实录中一个片段:
师:有人选别的动物吗?为什么选呢?
幼儿五:我选长颈鹿。鼠宝宝会爬到长颈鹿头顶上:
“呵,这下我们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了。”
师:还有谁选的和他一样?你为什么也这么选呢?
幼儿5:我也选长颈鹿。因为鼠宝宝想到河对岸去玩,长颈鹿往小河里一站,伸长脖子,鼠宝宝就从它身上走过去。
师:哦,我明白了,长颈鹿就像一座小桥。还有选其他的吗?
幼儿6:我选猴子。猴子会带鼠宝宝到森林里玩,它们有时荡秋千,有时捉迷藏,有时爬树。
幼儿6:我也选猴子。鼠宝宝肚子饿了,猴子就爬到树上,摘果子给它们吃。
幼儿7:我选袋鼠。因为袋鼠会带着鼠宝宝到草地上做游戏。
幼儿8:鼠宝宝玩累了,会钻进袋鼠的大口袋里睡觉。
幼儿9:我选小鸟,小鸟会带鼠宝宝到云朵上去玩。
幼儿10:我选青蛙。小青蛙会驮着鼠宝宝到小河里去玩。
幼儿11:我选小刺猬。
(小朋友听了哄堂大笑。)
“这怎么行呢?刺猬身上有刺会把鼠宝宝戳伤的。”
(几个小朋友不约而同地叫起来)
师:小朋友们别笑,听听他说说理由。
幼儿11(脸涨得通红):“鼠宝宝肚子饿了,小刺猬就到果园里背点果子给鼠宝宝吃。鼠宝宝身上痒了,他就用刺给他挠。鼠宝宝没意思了,他就把自己变成一个球滚来滚去。鼠宝宝看了会很开心的。
师:哇,这个小朋友的想法跟你们都不一样,他的想法是多么有意思,多么奇特呀!我们为他鼓鼓掌!
分析:
一、课题学校情况简述
1.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
该小学从“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着手,探讨合理运用卫星教学资源、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优势、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有效性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语文学科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向专业化方向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教师通过对课例深入分析、反思,找到了教师在运用卫星资源中存在的弊病:首先,教学目标把握不到位(目标过于笼统分散,应集中到点上);其次,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适时选取有效的教学资源;第三,资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后课题组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途径:分析与掌握教学目标+分析与处理卫星资源+分析与服从学生特征。通过对以上课例的研究分析,课题组教师达成共识:即在每一个课例中,重点解决一到两个问题,不求面面俱到,但求有所突破。在此原则的指导下,课题组教师重新制定了卫星教学资源应用的策略。余光宏老师在上《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课题组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仔细分析了卫星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以及实验对象,确定了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朗读水平。目标明确之后,教学设计很快完成了。余光宏老师在这堂课一开始时并不是急着播放课件,而是先用猜谜语导入新课,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动画课件。观看过程中一边学生看,一边让学生认真听:把学生引入生动的故事情节中,从而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欲。同时,把课件应用到教师对课文内容的分析讲解中,学生通过边看课件、边读课文、边听老师讲解,很容易理解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的生长过程,体会到小蝌蚪找妈妈的急切心情和心理变化,最后让学生朗读课文,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该校课题组基本采用以上的研究方式,通过循环的“教学计划——行动——观察——反思”,不断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索、改进,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螺旋上升,从而达到预期的课题研究目标。
2.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
该校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依托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开展情景教学,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的能力,最终形成运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资源,构建新型课堂教学的方法。在课题研究前期,课题组通过调查了解到许多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把光盘当电影看、全课件式上课等。针对这些问题,该校开展了多次教师培训,让教师们认识到远程教育资源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研究后期,该校教师对远程教育资源应用的认识和积极性明显提高,教师们感受到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好处,使用起来方便、轻松、高效。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该校教师参加了校内和校外17次培训。通过培训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教学观,提高了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能力,使教师在研究中学会研究,有效地促进语文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立了自己的资源库,广泛收集资源,认真“整理”资源,并提倡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然后把开发的资源存入资源库,让所有的教师共享。课题组通过举行课堂教学应用大赛,及时发现课堂中出现的优点及不足,通过研讨交流,完善应用方法理论。通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现已形成了符合该校实际的远程教育资源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法,教师们能较好地将远程教育资源和语文教学进行整合,有效指导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充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益。
二、分析比较课题学校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上两所学校的研究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利用农村中小学通过现代远程教育资源确实可以大大提高农村学校的教学水平,推进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农村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开阔学生眼界。下面比较分析以上两校开展课题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研究内容
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主要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该校将这一课题分解为三个子目标:l.卫星教学资源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卫星教学资源在引导学生用普通话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这样的划分有针对性,便于抓住问题的实质,从点上人手,降低了研究的难度,使研究工作具有可操作性。但是从该校的研究报告中并未完整、清晰地反映出这三个子目标的具体研究情况,使我们无法从清晰的研究过程中看到研究的实效,不失为一个缺憾。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开展的是“卫星教学资源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教学应用方法和案例研究”,内容涉及到整个语文学科,覆盖面大,难度也增大了。但是该校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注意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使得教师的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是,由于语丈学科涉及到许多内容,不仅有文化知识的教学,更有文学素养、人文品质的培育,因此在整个课题研究过程中,如果能将课题有针对性地分解成几个子项目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研究成果一定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也更强,也便于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在这一点上,两个学校都做得不够细致。
2.研究方法
在三年的研究过程中,两所学校基本上都主要采用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为辅,使研究更直观,更有针对性,效果也很明显。两校都在研究前期进行了调查研究,了解了本校教师在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运用对比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研讨法等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活动”,使研究具有较强针对性。但是在研究的过程中,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在课题前期准备工作中,在教师的培训工作方面做得更扎实、反映出的结果就是该校教师取得的教学成果、获得的奖励更多一些。同时在研究中两校教师都很好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全身心投入到教学过程中。
3.研究过程
在研究远程教育资源与课程整合结构的规律中,两校都经历了研究设计、具体实施、经验总结三个阶段,其中经验总结也穿插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但是在研究报告中,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只以余光宏老师的教学情况作为例子进行说明,对其三个子课题的研究情况、研究方法、研究成果没有进行翔实说明,使研究成果显得单薄了一些。贵阳市乌当区水田镇中心小学以颜丽老师的阅读教学为例进行阐述,内容翔实,但在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的研究情况说明的不够详细具体,无法使我们看到整个语文教学在课题研究的总体研究情况。这是该校在研究报告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4.研究成果
通过近三年研究,贵阳市乌当区羊昌镇中心小学经过课题研究,明晰了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二模式环境下,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总结出卫星教学资源运用的原则;探索出一条卫星教学资源应用途径;构建了卫星资源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式;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提高;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组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课题组成员及全校教师积极撰写论文,很多教师优秀论文获得各种奖项;建立了教学资源库,汇编了教学光盘、卫星接收教学资源、典型课例课件、优秀教案设计、教学反思等,为语文学科教师进行教学交流、为学生学习互动提供了良好平台;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上课的积极性、制作课件、设备操作的能力普遍提高;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探究意识;有效地培养和形成了一支新型的,有较强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探索并形成了适合该校学情的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激励教师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评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