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互动教学模式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互动式”教学的教学方式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一.互动教学的含义及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环境中,教师“教”和学生“学”相互作用的一个整体性动态过程。具体表现为:教师施教和学生认知的课堂活动过程,学生与课程资源间的互动过程,学生间的互动过程,学生与大教学环境间的互动过程。与传统的单向传输知识的教学法不同的是,互动式教学将教师和学生同时纳入多维互动情境之中,以教学问题为基本教育媒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使学生自觉主动、创造性地学习。强化人与环境的影响,以产生教学共振,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法。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活动若以学习者为中心,他们就会更有兴趣和动机,通过与外界互动作用和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读新的信息。同时被利用的原有知识也要根据具体事例的改变而重新构建。该理论给使我们认识到:知识的建构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无法将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只能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索去发现,学生只具备主体地位,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才会在以往知识基础上形成新的构建;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多边教学环境的创建者,指导学生自发完成自我建构。
布鲁纳德的认知学习理论。提出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这与建构主义的理论是相吻合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主要是学生的活动,教师处于从旁指导的地位。规则、原理不应是由教师灌输,而应是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通过对所学对象的观察、分析、归纳等逻辑思维活动自己去发现,即发现学习。发现学习能激发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理论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强调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关系。是指即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在小组和团队中按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学习。基于责任和信赖的合作学习能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改善交际能力。
二.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形式
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多维度的,有多种媒介参与、多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1课堂教学互动模式
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最常采用的一种互动方式。良好的师生互动能够避免任课教师的“一言堂”,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还有助于师生之问培养深厚的感情,学生从情感上接受任课教师,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问法和任务导入法是师生互动最常利用的方式。
生生互动,就是指学生之间的互动。常用的互动方法有分组讨论、模拟场景、学生讲座、短剧表演等。它能提升学生的整体参与性,激发英语学习的兴趣。为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多开口,教师要设计学习任务,并提前分配给学习小组,使学生能够有所准备,以增加课堂参与互动的人数。课前设计的内容一定要与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小组学习分工具体明确,引导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还要具有掌控全局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能够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英语基础积极地进行劝导、鼓励,才能收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人机互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效手段之一。常见的课堂表现形式有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网络聊天室、BBS、在线答疑、网络课堂、E―mail、电子书等等。这种互动方法有其突出的优点,比如知识量大、查找方便、节省时间、更新及时、生动直观、图文并茂、引人人胜等。人机互动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场景。
2.2 课堂外互动
教师之间的互动,是教师课前备课和课后总结交流的有效方式。教师集体备课活动,应加入教学流程,而且师师互动应制度化、规范化。教师可以就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把成功的教学方法统一化以促进整体教学目标的实现。师师互动的形式是多样的,说课比赛;或就课程安排、教学设计、教学心得在教研活动中进行沟交流;课堂设计展示;随堂听课;观摩教学等等。与学生一样,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教学水平等方面有很大的差异,这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在互动教学模式中,是不能缺少的。教师之间的互动,可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实现思维、智慧的碰撞,使原有的教学观念得到更新和完善,以达到更高的教学目标。
尽管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组织学生互动,但课堂的时间总是有限的。学生真正发展英语综合能力的实践应该在课外,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课内与课外之间的互动,是以课内学习为铺垫、以课外学习为能力发展的补充方式。自主学习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课外英语学习的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兴趣、爱好及将来的就业趋向有目的地进行听、说、读、写、译等各项技能的学习和操练。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上机时间和完成任务的情况纳入学生的评价体系。
此外,学校的第二课堂也课外互动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英语角, 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内容多样的英语广播或者学生自编自演的英语表演, 既丰富了校园文化, 又锻炼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还可进行口语、演讲、歌曲大赛, 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等等。这些活动, 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的能力无疑是有益的。教师要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就学生的实际问题进行指导, 给以客观分析和研究, 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 运用在第一课堂, 长此以往, 这种“互动”也能使英语教学水平得到切实的提高。
三.教师在互动教学模式中应具备的素质和遵循的原则
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要成功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也就是语言表达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决策能力。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反应敏捷,能及时处理讨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善于与学生沟通思想,把握好讨论的话题、时间和方式等能力是决定互动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多层次、多元化交互式的互动模式中,教师要参与到各互动环节之中,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地设计和组织教学环节,要有足够的激情。教师的激情往往会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能他们够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愿意成为长期互动的主角。
由于摒弃了过去全盘准备,课堂上照搬教案的老方式,教师为了进行优质的互动式教学模式要做大量的准备,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使学生既能够充分掌握知识,又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站在一个全新的视角对既往的教学模式进行重新设计。
为了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还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传授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改变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适当的教学内容;要关注每位学生的点滴进步,及时做出表扬,学生遇到困难和出现错误时,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引导学生顺利地越过障碍。此外,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人格,不放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在不断互动中,增强信心,提高责任感和学习的自主性。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12.12-2014. 6) 大学英语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研究 项目编号:L12DYY024]
参考文献:
1.马武林,张晓鹏. 大学英语混合学习模式研究与实践[J] 外语电话教学,2011(5).
2.董明.大学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模式初探[J] 外语与外与教学,2004(5).
关键词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 互动 能动 能力
1 以课程内容改革促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既有其普遍性,也有其特殊性。从其普遍性而言,一个好的教学方法,几乎对所有的教学工作实践都具有指导作用。从其特殊性来看,教学方法受教学内容所制约,不同内容的教学应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改革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实现两者的互动,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既是一门理论性较强,更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更为重要的是,它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迁,不断反映新时代公共部门决策实践发展的新成果,在教学中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近年的教学中,我们根据当今世界与我国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不断发展,对教学内容做了不断的调整,大胆吸收当今世界与我国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新成果,使教学内容对实践状况做出及时的、真实的反映。
在教学内容方面,比较重要的调整主要有:一是更新实践案例,将一些及时反映时代特征的案例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由于“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为强化学生对公共部门决策问题和决策实践的理解,需要运用大量的实践案例,通过案例分析来加深学生对决策理论的理解及其应用。尽管由本人编写的本课程教材已被入选教育部组织的21世纪高等教育的国家级教材系列,并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在该教材中每章均附有决策案例。但教材的出版是有周期的,几年才更新一次,而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则年年都有新进展,所以仅仅依靠教材已有的案例进行教学是不行的,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随时收集新的案例,更新用于教学的案例内容,将一些及时反映时代特征的案例运用于教学过程之中。
二是更新部分教学内容,将一些新的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及时纳入教学内容之中。决策理论从总体上而言,还是一门经验科学,其基本内容是人类决策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公共部门的决策实践是在不断发展的,因此,关于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内容也应不断更新。例如,在以前的公共部门决策课程教学中,主要着眼于常规状态下的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近年来,突发公共事件已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政府在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时如何决策?显然政府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决策与常规状态下的决策是不同的,近年来我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了这方面的内容。当然,这只是其中之一,事实上在每次教学中教师结合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发展和理论研究进展,往往需要调整很多内容。
随着教学内容改革的推进,也促进了教学方法不断有新的探索。从近几年教学的实践而言,教学方法改革的进展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进一步深化案例教学,由课程内扩展到课堂外,由教师讲授案例分析为主发展到学生自找案例并分析为主。“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的教学将案例教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这是一个传统,并广受好评。但在以往的案例教学中,往往教师拿出教学案例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学生更多是扮演着对已给出的案例提问和发表意见的角色。尽管这种案例教学模式已为大多数人肯定,实践表明它对于提高学生对管理类课程内容的理解也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但对于发挥学生对教学过程的主动参与有一定的局限性。针对这一局限性,本人在教学实践中,要求学生通过调查和阅读有关新闻,亲手收集有关公共部门决策的现实性很强的案例,并要求在已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分析,让学生上讲台讲授他们所做的案例分析,并由其他同学参与提问和讨论,这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和研究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引入并完善情境模拟教学方法,探索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新途径。情境模拟是近年来很多地方和部门在公务员考试的面试环节中采用的测试学生能力的一种方法,如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将几个(一般10个左右)人置于一种无领导小组的讨论中,考官通过被试者参与讨论时所发挥的作用来测试被试者的组织才能、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我们将这种方法加以改进,但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创造出一种适合于培养提升学生组织与决策能力的情境模拟方法。一般是由若干学生组成一个决策小组,由他们自行拟定一个他们所熟悉的的公共决策问题,由这个小组中的成员扮演在决策中的不同角色,召开决策会议并最终做出决策。通过这种情境模拟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组织决策能力。
总之,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是互动的。教学实践的经验告诉我们: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是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在教学实践中,很难找到一种脱离教学内容的所谓教学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教学方法为教学内容所决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与改革必须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因此,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同样,教学方法的改革,应该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一致。如同上面所述,在“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课程教学的改革实践中,我们始终是这样做的,实践证明,能够把最新的相关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取得了良好效果。
2 以互动教学促能动学习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但坚持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改革的互动,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可称为“互动促能动”的教学模式。这种“互动促能动”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通过师生互动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学习的能动性。教学不应该简单地理解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特别是对于大学本科高年级的教学而言,更不应该是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而应该是孔子所说的“教学相长”的过程,甚至是一个“互教互学”的过程。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标,我们的具体做法是:在教师讲授某一内容前后,向学生布置一个任务,就是准备与讲授内容相关的案例,下一堂课在教师讲授新课前,由学生上讲台讲述他们准备的案例,并进行分析。在上讲台的学生进行案例分析时,其他学生可以向讲台上的学生提问,教师也可以向他们提问,并对他们的分析予以点评。从而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在这种互动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学习该门课程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
二是通过课堂内与课堂外互动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理解的能动性。对于大学生来说,学好一门课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提问或回答问题固然十分重要,但课程外的学习和思考更加重要,尤其是要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没有课堂外的功夫是不行的。正因为如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课堂外对本门课程的学习和思考。主要做法是:如前所述,课程内容讲授前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先温习并准备问题,上课时把这些问题带到课堂上讨论;课程内容讲授后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再复习并准备案例,包括从有关文献中收集案例和自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收集案例,上课时在课堂上讲述并分析这些案例。这样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互动,把课堂内与课堂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理解的能动性。
三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本门课程知识学习交流的能动性。这种互动主要表现在我们前面所谈到的情境模拟教学中,通过情境模拟教学中同学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动地进行思想交流和智慧上的碰撞。在情境模拟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定一些他们所熟悉的决策问题,并在就这个问题进行模拟决策的过程中,由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模拟一个相对完整的决策过程,让他们围绕这个决策问题展开讨论,甚至是激烈的争论,在这个讨论或争论过程中进行思想充分的交流,智慧不断地碰撞,从而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使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得到了一次能动地交流学习经验和学习效果的机会。
师生互动、课程内与课堂外的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对知识的学习、理解和交流的能动性。能动即是主动,要达到有效的“互动”,教师不仅仅要求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关键在于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角色为主动角色。我们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通过以上“互动”,能够比较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
3 以能动学习促能力培养
如前所述,迄今为止,管理学还是一门经验科学。“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与方法”作为公共管理学科的分支之一,同样是一门经验科学。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其中的一些原则、原理固然是人们过去经验的总结,同时对现在人们的行动具有指导作用。因此,对于行政管理学专业的学生来说,学习这一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要让他们在未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公共管理者,仅仅了解这些原则、原理是非常不够的,关键是要提高他们的行政管理能力,其中决策能力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本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学生潜在的决策能力。
如何提高他们的决策能力?我们认为,一般说来,无非两条途径:一是通过学习,二是通过实践。对于大学本科生来说,由于他们现在还没有进入公共部门工作,现在更不可能在负有决策责任的重要岗位上工作,因此他们现在还不可能有通过参与决策实践来提高公共决策能力的机会。从长期来看,一个人的公共决策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实践的过程,但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我们主要只能从教学的角度也就是通过使学生学习决策知识或前人的经验的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决策能力。前面我们已经谈到,通过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改革的互动,能够把最新的相关知识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师生互动、课程内与课堂外的互动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动,能够比较有效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能动性。所有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一个最根本的目标服务的,这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决策能力。从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而言,我们上述做法实质上始终贯串着三个“置于重要地位”:
一是在教学理念上要把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置于重要地位。决策科学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质上是一门应用科学。教授这样一门科学,如果只是教会学生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对学生来说,还是没有用处的。关键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应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自己的管理决策能力。对于一个教授决策科学的教师来说,应该把这作为教学的基本理念,贯串于教学的全过程。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的主动参与置于重要地位。如何提高学生的决策能力?其中重要的一点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把学生仅仅作为被动接收知识的对象,而应该创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这个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不但主动地学习相关知识,更重要的是主动应用所学到的相关知识去试图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并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来提高自己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来提高自己实际的决策能力。
一、运用“交流—互动”教学模式,进行英语课堂教学
“交流—互动”教学的基本模式结构为:教师启动—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练习评定。
1、.教师启动 ——“ 交流 — 互动 ” 的前提
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动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
2、.学生自学 ——“ 交流 — 互动 ” 的基础
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 ,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
3、.小组讨论 ——“ 交流 — 互动 ” 的主体
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 4 人(优等生 1 人,中等生 2 人,差生 1 人)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每隔一段时间,小组要重新组成,永远保持 “ 同 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学习程度。在课堂上,小组汇报自学情况,一般控制在 15 分钟左右。 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 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笔者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4、.组际交流 ——“ 交流 — 互动”的关键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 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 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5、练习评定 ——“交流——互动” 的检测
在组际交流后,教师按一定的评价标准对各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评价 . 而课内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环节,也是检测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教师及时运用预先 设计好的练习题,从知识的不同层次、不同侧面让学生练习测试。在学生自练的基础上,让其互评、互议、互批、互改,通过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等手段来解决。“交流—互动”教学采用当堂检测 教学效果的方法,反馈迅速,校正有效,有利于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如, 我用课文的一句话: She did all she could to help him .让学生进行句型转换练习。他们积极思维,大胆思考,很快能把这句转换成如下几个句子:
1 ) She did her best to help him .
2 ) She tried her best to help him .
3 ) She did what she could to help him .
4 ) She did everything ( that ) she could to help him .
5 )She tried everything ( that ) she could to help him .
6 ) She thought of all kinds of ways to help him .
二、“交流—互动”教学效果——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1.着眼于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交流—互动”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突出学生自学、小组讨论、组际交流的教学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 英语新教材,从数量和内容等方面加强和丰富了各种类型的训练。在学会使用某个知识点后,可以练习一些演变题。通过演变这些练习题,可以对所学的知识及时迁移,使认识的范围更广,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深,从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突出以自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
“交流—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个人自学为基础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首先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阅读教材,然后去思考问题,探求知识,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并形成 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阅读素质,让学生学会学习。
3.强调团结互助,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
英语教学有极强的实践性、交际性,它同样具备创造性教学模式的如下特征 即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完美性。以学生作为创造活动的主体,在教师的 诱导下形成交际能力是该学科的目的。因此教师与学生必须处 理好互动关系、 即导演与演员的关系。教师创设情景,学生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教师画龙点睛, 学生举一反三 。在实践中学生不断获取语言技能、发展智力和能力,特别是创 造力,这便是形成"互动"教学模式的意图。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要求,应 用天津教科院创造学模式的教学方式,本着在情景中掌握匀型结构,启发学生 在 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进而在情景中探究解疑,培养言语交际能力 和发展创造力,我在平时的 教学中尝试了如下教学五环节:
激 趣创 景启 发探 求交 际
一、课堂教学模式过程
Ⅰ. 激趣
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 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 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 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 学生兴趣,使学 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1. 新奇引趣法
1.1 以唱歌形式使学生顺利通过英语入门阶段。
如在教学第一册第四十三课时,教学的重点是名词的词性物主代词的使用。 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是学生对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掌握必须准确熟练,才能区 分开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词性物主代词的异同点。首先我 将事先准备好的 代词再现在学生面前,利用问、答、译、比等方式的交际原则,使学生明白了各 类代词的正确 使用,然后用旧词填新曲的方式将代词表格编成一首歌,两分钟 内,背诵表格人人过关,接着我走下讲台随手 拿来各种衣物进行师生间的对话。 最后将对话编成歌,对名词性物主代词进行小结:
T——This ruler is my ruler.
S1——This ruler is mine.
T——That ruler is your ruler.
S2——That ruler is yours.
T——Whose ruler are there?
S3——They are his and hers.
T——Whose are there rulers?
S4——They are ours and thiers.
1.2 利用口诀简化难点,使学生顺利攻克难关。 当学生对可数名词的记忆 及使用以及some,any的使用望 而生畏时,在师生的交际练习完成后,我要求学 生利用口诀四人一组小结不可数名词及some,any的用法,于是 出现了: 不可 数名词这样记, 一日三餐要调剂, 早餐面包泡茶水, 午餐纸包鱼肉鸡, 晚餐 米饭加奶汁, 饭后再做作业题。 以上名词不可数, 要数别忘加量词。 some 用于肯定词, 肯定回答也用此。 any用于疑否句, 不可数名词this is。
1.3 利用简笔画、图表、设问引答,鼓励学生开口说话。
1.4 借助游戏解除学生的畏惧心理。
转贴于 2. 竞赛激励法
实践证明,将带有竞赛性质的练习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不但对学生产生一种 教学魅力,把他们牢牢吸引在 教学磁场里,更重要的是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 欲望及喜欢竞赛的心理,还训练了他们听、说、读、写的综合 能力。
2.1 差异训练。如平时测验根据学生的现状,我总是印2~3 套题,一套面 向全班,好学生做题速度快, 再发给他们难度稍大的第二、三套题,这样做, 不同程度的学生既有统一的学习内容,根据个人的差异又有不 同的奋斗目标。 既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兴趣,又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好风气。
2.2 小组比赛。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加机会,而 且还能为学生创造一个独立自 信的交流场所,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小组赛。如 学了情态动词can,启发学生用can造出六个句子。然后三大组 参赛,其余的 组评判。粉笔如同小小的接力棒从后到前,比赛内容是将句子变成否定句、一般 问句、选择问句 、特殊问句,大家对此兴趣盎然,课堂上个个跃跃欲试。
2.3 男女比赛。通过男女比赛方式进行一个单元和综合复习。 首先布置复 习范围,为了取胜,好生主动 帮助各自的差生,课堂上有问有答有争论,比赛 包括情景对话、听力抢答、自由问答等。他们彼此互抓弱点, 千方百计不使自 己丢分,使复习达到一种欲罢不能的境地。
Ⅱ. 创景
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 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 观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变换各种人物角色, 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做到可见、可触 、可尝、可闻, 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
例如:为了创设情景,学会句型Is watching TV too much bador good for your health?铃声过后, 教师一边捂着肚子一边吃面包,满脸痛苦的样子,走 上讲台自言自语道"Is eating too much bador goo d for my health? I thinsk it's bad. "然后我提出了"Whatis good (bad) for your health?"四人一组 的讨论开始了,很快答案产生了。
Doing morning exercises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Keeping the classroom clean is good for your health. Watching TV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eyes. Playing games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study……
接着教师在动词下面划了线,问"为什么?"立刻有人回答,动词加了ing 才能充当主语。交际的目的达 到了,语言难点突破了。
又如,第二册第45课是有关月份的内容。师生以问答方式引出了对话。(带 方括号的词表示写在黑板上)
T——Which is your [favourite] month, do you think?
S——I think October is the [best].
T——And the worst?
S——December.
T——No.1 think January is the [worst] than December.
教师建议学生编一个相似的对话,要利用黑板上的划线词。他们很快编出了 ——
S1——Which is your favourite food?
S2——I think meat is the best.
S1——Why.
S2——Because it's the most delicious of all.
S1——Which is the worst?
S2——noodles.
S1——Why.
S2——because I will be hungry soon.
以及你最喜欢颜色(运动、 城市、 动物、 学校、 老师等)。 其中because与Why的引入又为下一单元重点做了超 前学习。这样以旧引新,用新带旧,使对话变得更丰富、更 充足,再通过教师 的讲评,使学生对自己的首创精神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从而培养了学生扩散性思 维,帮助他 们掌握求知创新的技巧。
Ⅲ. 启发
实践证明无论记忆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 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 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 情景学语法,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 来学英语的原则。 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 认识规则的 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 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启发得出 规则的具体过程为:
积累材料——套用句型——点破规则——练习运用——系统归纳 如第二册第34课中难点与要点既多又集中,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采取分 散教学各个击破的方式。首先要 掌握need与had better的使用。教师可以用 桌上没有粉笔这一实际现象, 生气地说:"Who is onduty t oday? There is not any chalk in the box, What shall Iwrite with? I need some chack. Xixi, you'd better go andbring quickly."等Xixi取回粉笔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 这个句子,并在need与had better下面划了线,问答在师生之间展开了:
T——I need to write on the blackboard.
(一)教学方式多元化
随着远程教育的快速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模式和传统面授教育模式已不再是泾渭分明,而是呈相互融合的态势。在国际上,“E-Learning”正逐渐为“Blended-Learning”(混合式学习)所取代。这种远程教育与传统面授教育混合的教学模式兼具了远程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各自优势,扬长补短,更符合时展的需求。电大的教学模式正是这种混合教育模式的典型代表,具体表现为一半学时面授、一半学时上网自学的师生不完全分离的远程教育模式。广州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办学方针,由以教师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本人认为,广州电大的教学方式突出体现了多元互动的特点,其实施的具体方式表现为:
1.面授学习(集体学习)——课堂上的案例教学
本课程的面授学时为72个学时,如何在有限的面授时间内尽可能多的传授课程知识,并引导学生制定相关教学计划十分重要。由于电大的学生以成人为主,具有年龄大、工作压力大、时间较紧、实践经验丰富的特点,他们往往厌恶纯理论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更接受实践应用性较强的案例教学模式。因此,作为电大的教师在备课时往往更倾向于使用案例来说明理论,应用性更强。
2.协作学习(小组学习)——课堂及网上的案例讨论
由于电大的师生比差距较大,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广州电大的任课教师们在课前引导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的同时,还在课堂上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学习小组活动,引导学生之间互帮互助,即协作学习。广州电大的许多课程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同时展开课堂及网上案例讨论,并根据课程进度及内容适当组织学习小组展开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这种课堂上的案例讨论很受学生欢迎,既缩小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也缩小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达到了多元互动的目的。
3.网上学习(个体学习)——网上的教学
由于广州电大的开放教育本科学生以成人为主,许多学生由于工作关系无法参加所有的面授课程,为了帮助学生弥补所缺的课程并作为面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式,广州电大的许多课程均配备了丰富的网上教学资源,包括网上作业、教学辅导、历届试题、网上论坛、网上答疑等栏目。尤其是广州电大的网上论坛及网上答疑栏目在教师的网上教学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网上论坛,教师与学生进行非实时的交流,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了疑问可以随时上网在网上论坛中发帖子进行提问,由教师尽快进行回答。而网上答疑栏目为师生间的实时流,其设置效果更为明显,也更受学生的欢迎。在网上答疑进行的过程中,教师可确定每次讨论的主题,案例的长度及难度要适度,不要过长或过难,否则会出现师生交流上的困难。
(二)教学资源多元化
1.文本材料
文字材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依据,是教学资源的主要形式。广州电大课程的文本材料包括主教材、辅助教材、期末复习资料、平时作业等。作为课程形成性考核,学生必须完成4次以上的平时作业,中央电大集中安排的4次大作业将由中央电大杂志社统一下发。除此以外,广州电大的教师还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实际的教学进度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度安排了课堂及网上作业。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材料,可更好地理解授课内容,适时进行预习与复习,巩固学习效果。
2.录像材料及各类课件
录像教材及各类课件是电大的重要教学环节,具有深化和扩展文字教材的功能,是学生获得课程知识的辅助媒体,是学生自学的另一重要辅学方式。广州电大的许多课程除安排面授辅导课外,许多课程还制作了IP、CAI、DVD等课件,成为学生学习的良好辅资料。
3.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是电大学生自学的第三种重要途径。广州电大的大部分课程均针对学生需求,配置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源,主要内容包括课程说明、课程大纲、直播课堂、教学辅导、电子教案、课程论坛、疑难解答、网上作业、历届试题等。学生可以选择在家里上网,也可以选择到教学点上网,并根据自己的需要查阅并下载相关的教学资源。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有疑问时,也可以随时在课程答疑栏目上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不再受到时间与地点的限制。
二、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实施中所遇到的几个问题
(一)学生方面的问题
1.个别学生的网络知识不足,导致网络学习受阻
当前,计算机及网络知识在我国已基本普及,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于网络知识已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参与网络学习的技能及条件基本具备。然而,仍有个别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地区及年纪较大的学生没有计算机的相关技能,不懂网络知识,不懂如何下载网络资源,无法打开网络视频,无法参与网上的课程讨论。因此仅仅由任课教师在课堂上顺带培训计算机网络知识是远远不够的,电大学生需要更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
2.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根据中央电大关于开放教育“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的办学方针,电大学生尤其是电大本科生已由以教师面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化为以学生自学为主的远程开放教育模式。然而这种远程教育模式对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要求较高,要求学生能自主参与网络教学及教师组织的各种网上讨论活动,并积极思考,主动与教师及其他学习小组成员实施互动,方能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3.部分学生的被动学习习惯未能及时转变,网络学习及小组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虽然网上的答疑及课堂案例讨论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欢迎,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思维方式仍未能转变,仍停留在传统的教师对知识当面传授、学生被动学习的满堂灌教学模式上,对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开放教育模式未能很好的适应。
(二)教师方面的问题
1.对教师素质的要求较高
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要求明显高于普通院校,既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的知识和普通面授的教学能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远程教学能力与课件的制作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电大的教师既需要不断进修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也需要不断参与各种计算机知识的培训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
2.教师工作负荷较重
在电大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既需要积极准备面授的相关资料及课件,同时也要及时进行网络资料的更新和补充,及时组织并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网上教学活动,同时面临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的双重压力,工作较为繁杂。这既需要电大的教师具备极强的工作责任感及足够的耐心,也需要学校及时给予足够的激励,否则网络教学将流于形式,行同虚设。
三、进一步完善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在实施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本人提出以下几点完善对策,以图进一步加强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
(一)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
为了保证远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支持服务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网络教学的效果。广州电大学习中心的设立为学生提供了参与网络教学的平台,学生可在学习中心上网,参与网上的教学活动,实现与教师及其他学习小组成员的互动,参与网上教学的硬件设施得到了一定保障。然而,仍需要针对个别网络知识不足的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提供更为完善的网络学习支持服务。
(二)进一步加强学生自主学习技能的培训
多元互动的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教学为辅”,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对学生“放羊”,由其自行摸索学习,相反应更加积极地引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并培养学生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广州市电大各教学部均制定了《关于引导电大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指引》,然而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培训仍嫌不足,培训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进一步加强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及效果的监控
针对电大的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参与网络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的现象,电大教师应不断加强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及效果的监控,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网上教学活动的内容与进度,同时对积极参与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表扬与激励,使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网上教学的参与度及参与效果直接挂钩。
(四)为减轻主讲教师的负担,可考虑适当配备导学教师参与网上教学的辅导
针对电大教师工作量较大,工作较为繁杂的特点,为减轻教师工作量,对于学生人数较多的课程应配以导学教师。主讲教师负责面授课程及课件的制作、网上资源的补充等主要教学工作,导学教师可帮助监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进度,及时回答学生网上的提问,并向主讲教师反馈学生的学习要求并提供网络教学的相关数据。
总之,广州电大多元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以学生为核心,只有在此前提下进行教学设计,以多种媒体教学手段为依托,才能使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导学相互融合,从而实现导中学、学中导,导学同步。要使该模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首先转变师生的学习观念,不断改进该教学模式,使之更适应时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奥托·彼德斯.数字化学习环境:开放无距离教育新的可能和机遇.开放教育研究,1998,(2).
[2]张文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角色的再定位[J].电化教育研究,1999,(4).
[3]黄清云.现代教育技术.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
关键词:中学化学 互助互动 素质教育
一、“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现代教育理论。学生学习化学的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同化新知、构建新知的过程。学生学习化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学生学习化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树立坚定的信心才可能是成功的;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主要靠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动参与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既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还关注学生人格的发展,更关注学生是否学会学习。
2.心理学理论。在智力、能力、个性等方面,由于所受的遗传、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不同而存在着差异,但每个智力正常的学生都蕴藏着一定的学习潜力。针对这些各自有着不同发展水平与特点,但又有着巨大潜力的学生,必须正确对待,努力提高他们的成就动机,这是教育成功的关键。
3.协同理论。协同效应是指复杂系统中各要素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当外界控制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要素间的相互关联代替其相对独立与竞争而居主导的地位,并产生较强的“相干”效应,从而使整体协调效应增强。把“协同效应”移植课堂教学,就会发现教学各要素之间的协同、和谐,也将产生1+1>2的效应。
4.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二、“互助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1.激趣引题
俗语说得好: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利用学生已有的化学知识、生活常识、有趣的问题、多媒体技术等,引出中心课题内容。它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产生强烈的探究未知和解决问题的要求。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能够迅速进入主动探究的学习过程。例如讲《二氧化碳》一课,我围绕着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制作相应的软件:在电影和电视中常见的云雾缭绕的幻景、用人工降雨把甘露撒向干枯的大地等现象,用动画说明这是二氧化碳的功劳。以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引出本节研究课题。实践证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积极快速进入状态。此环节时间虽短,但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2.设疑
教师展示或明确预先精心设计的具有诱惑性、目的性和指导性的问题,使学生达到欲答不能、欲放不忍的状态,从而产生渴知的心理,自发地投入到探索中去。
3.主动探究是此教学模式的核心
主动探究的基本过程如下。
(1)收集有关的资料(利用查阅课本、各种直观教具、网络资源、多媒体技术等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
(2)分析、研究、讨论、交流、归纳有关材料。
(3)通过验证或讨论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得出结论。
例如讲《二氧化碳》一课,学习物理性质时,我让学生阅读材料,归纳物性。将通过二氧化碳溶解性实验(学生做)、系列性质实验(学生完成实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到紫色石蕊溶液、氢氧化钙溶液),提出了一个又一个问题如: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有什么变化?是谁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发生了这样的变化?让学生去探究,发现规律性,归纳总结结论。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手做、用口说、用脑想、用心学。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积极状态,不断地探索知识奥秘,体会到了探索学习过程的艰辛,取得成就时的喜悦。这是素质教育灵魂之所在。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也指导了学生的学法:如探索法、归纳总结法、联想对比法、观察分析法,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思维品质。
4.归纳小结
这一环节是学生对本节所学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体现出知识内在联系,从而加深理解,便于记忆,灵活运用的过程。这一过程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小组讨论完成。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结构,为今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如在《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中,我让学生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性、化性、用途、二氧化碳的污染,形成了学习物质的科学方法。这一环节对本节课的教学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当前,我国许多高校的广告学课程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一些高校的广告课程仍以教师口述为主,学生被动听讲,缺乏与教师进行互动的积极性[4。因此,迫切需要更新广告学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整合教学资源,改进教学方式,创新广告学教学模式。互动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解决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说教、学生被动听记等问题,其作为激活广告学课堂教学气氛、提高学生广告专业技能的有力举措而备受关注。
基于此,本文探索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分析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和组织形式,最后提出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实施对策,既为高校广告学课程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也为其他课程的教学模式创新提供经验借鉴。
一、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观
注重实践、勤于观察、多维思考是现代广告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广告教学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广告、思考广告、分析广告、练习广告的习惯。
广告学教学与一般学科的教学存在明显差异,有较强的综合性、操作性和创新性,学习难度较大,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西方教学互动理论认为,互动是指人与人或者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环境产生交流与合作,并提高交往互动学习的效果。互动教学模式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情景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积极参与为前提进行的教与学的交流与融合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全方位、多层次交互作用和影响的创新教学模式。因此,广告学课程教师和学生的有效互动教学,是现代广告教学过程的基本特征和先进手段之一。
广告互动教学模式强调导入和谐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强化学生间、教师间、师生间的多维交互,完成“自学、导学、助学和督学”相互联系的教学过程0。通过开展互动教学,使广告理论与实践知识由传统的“填鸭式”单向传递向师生双向交流反馈转变,借助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手段,营造生动活泼的课题教学气氛,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广告学习和表达自我观点,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关键环节
心理学理论将学生学习概括为注意、兴趣、欲望和行动四个步骤。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应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过程的原理和规律,吸引学生对广告现象的关注,激发学生思考广告规律的兴趣,诱导学生对广告理论和实务的求知欲望,促成学生自主创新学习广告的行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吸引学生对广告现象的关注。吸引学生高度关注广告经营管理现象,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形成对广告学习内容的特征和相互关联的认知,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基础。在吸引学生关注的环节,可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广告作品欣赏、案例介绍、资料浏览等形式,帮助学生建立广告学的感知印象,加深学习记忆。吸引学生关注时要强调因材施教,针对学生对广告学习的兴趣和感受的个体差异,选择并组合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技术。
(二)激发学生思考广告规律的兴趣。激发学生思考广告规律的兴趣,通过游戏、角色扮演、演讲、企业参观、访谈和实习等形式,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在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应着重就学生所关注的广告领域热点现象,结合广告学基本概念、模型和理论进行具体讲授,使学生对广告学产生强烈学习兴趣并采取积极学习的态度。
(三)诱导学生对广告理论与实务的求知欲望。诱导学生对广告理论和实务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持续学习的动力,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按照逻辑顺序提出疑难问题、设计悬念、组织讨论辨析等方式,营造广告学课程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主动阅读、请教、思考和探索,学习广告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法则和操作技巧,寻求问题的答案。
(四)促成学生自主学习广告的行为。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养成自主学习广告学行为的习惯,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自主创新学习行为具体体现为主动观察广告现象和发现广告问题,积极探究广告学原理和规律;创造性思考广告经营管理中的疑难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坚持持续学习,与时俱进,综合运用广告学跨学科学习方法,拓展广告学研究内容,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三、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组织形式
(一)课堂提问互动。课堂提问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基础模式,由教师参考教材对广告概念、理论与模型进行系统讲解,设计有启发性的问题,由学生解答或讨论发表观点,教师进行课堂点评,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通过师生相互对话、讨论、交流等形式开展互动教学,教师根据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反馈问题重点施教,组织学生系统预习、学习和复习广告学基本知识点。
(二)演示欣赏互动。演示欣赏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特殊形式,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投影仪、扫描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对平面广告作品、户外广告图片、电视广告影片、企业广告策划书等多样化广告素材进行展示,充分发挥广告中色彩、图形、声音等要素对学生产生眼、耳、手、脑等多种器官刺激,增加学生对广告学内容的感性认识。在作品演示欣赏的过程中,教师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实现广告学课堂从学生被动听讲到学生主动学习的转变,使课堂教学保持新鲜感和活力。
(三)案例追踪互动。案例追踪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持续过程,教师将广告热点问题以个案形式建立数据资料库,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广告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围绕广告案例,让学生查找资料,向学生布置思考题目,组织小组讨论、主题辩论等互动形式,使广告学教学与广告经营管理实践紧密结合,在持续的案例分析中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
(四)情景模拟互动。情景模拟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创新体现。认知心理学研究显示,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交流讨论内容的70%,亲身体验内容的80%①。教师有目的地创造与广告学内容相关的生动场景,围绕广告经营、广告心理和广告创意等内容引导学生扮演相关角色,进行广告文案写作、主题演讲、辩论比赛、策划分析,促成学生产生深刻的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开展广告经营管理实务的综合能力。
(五)专题研讨互动。专题研讨是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结合广告市场动态对广告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优选广告学教材和行业实践资料汇编广告系列教学专题,引导学生用科学研究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专题研讨互动教学模式应以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采取设计问卷、实地调研、数据处理并撰写调研报告和专业论文等形式,围绕科研专题开展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互动,从而促进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科研能力。
四、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的实践对策
(一)转变育人观念,培育和谐互动教学氛围。实施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应做到观念先行,以人为本。立足广告学课程特色和广告行业发展对广告人才的客观要求,广告学课程教学应实现从教师满堂灌到师生双向交流的积极转变,营造和谐互动的教学氛围,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一方面,教师要转变育人观念,将激发学生观察广告、学习广告、研究广告作为教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广告理论分析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另一方面,学生应积极配合教师组织的提问、讨论和模拟等教学活动,进行认真思考并提出问题、反馈意见,与教师共同推进互动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教师互动教学技能。教师是互动教学模式的设计者和主导者,教师广告专业素质和教学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互动教学效果的好坏。为此,应通过国内外进修、学科建设研讨、教学技能培训、教学观摩比赛、教学经验交流、精品课程建设等方式,不断加强教师对教学心理原理、教学方法和技巧、广告前沿理论、广告行业发展动态等的学习。
(三)更新教学内容,编著特色互动的教材和课件。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应围绕广告学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目标系统展开。因此,广告学教材是互动教学模式的重要客体,其决定广告学互动教学的主题、重点和组织形式。以优秀广告教材为基础,结合图片、视频等广告素材,撰写广告精品案例,并融合数字媒体、移动媒体、博客、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汇编广告学新课件、新教材,确保广告互动教学特色鲜明、与时俱进。
(四)引进设施设备,建设信息互动教学环境。广告学课程互动教学模式对教学设施设备提出了特殊要求,应根据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客观情况,优化配置各类资源,运用先进设备与技术工具,建设广告学课堂信息化教学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具体而言,硬件环境包括校园网、计算机设备、多媒体教室及实验室、电子白板、网络课堂等,软件环境包括PPT、FlaSh等信息化教学软件、信息系统、课件资料库、课程档案等,两者结合从而保障动态演示、情景仿真、网络教学、软件实验、在线答疑等互动教学形式的正常开展。
一、结合学生兴趣,营造互动学习氛围
小学生年龄小,对一些未知事物感到好奇,对于知识的渴望程度也比较高。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互动学习氛围,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可将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喜欢的事物相结合,通过多媒体技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记忆力,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目的。如教师在上课前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找到与之相对应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教学内容,在形象生动的影像中产生如临其境之感,从而实现有效的生境互动。比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课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教师如果只是对诗歌内容进行口头翻译表述,会使课程过程变得枯燥乏味,没有新鲜感。对此,教师应当根据课文具体内容,利用影像和音乐资料将学生们的思绪都集中到对课文的思考上来,让学生仿佛感受到李白与孟浩然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通过情境化的创设,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释放了学生更大的学习潜能。
二、加强学生相互交流,促进生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讨论,使课堂形成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教师从主控者变为指导者,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因为小学生好奇心强,比较喜欢争辩和发问,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为学生营造讨论环境,如通过网络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找到问题的最佳答案,获取更多知识。教师还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产生不同观点的争论课题,比如在学习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恐龙》一课时,教师查找到有关恐龙的一些资料和图像,在给学生展示的过程中讲述恐龙的基本种类,并提出问题:“恐龙是在怎样的环境中生存?恐龙是如何灭绝的?为什么会灭绝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们的争论、交流,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到更多有关恐龙的知识,最后再由教师为学生们具体阐述恐龙灭绝的原因,提醒学生要爱护环境,由此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形成了互助合作的教学氛围。
三、不断改善师生关系,建立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