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土木工程中级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工程中级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工程中级论文

第1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施工安全;土木工程;管理原则

土木工程建筑施工管理是建筑企业结合企业自身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以及自身的贴特点,优化管理流程,合理配置企业资源,从而实现施工工程的合同要求,进而达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过程。同时,企业的安全管理是建筑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需要投入,安全也能带来效益,它不仅仅能带来经济效益,也能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例如职工身体的健康、家庭的安康、社会的安定等。本文提出了近年来土木工程安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措施,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土木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淡薄。随着建筑行业技术含量的提高和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进而对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时,应加强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上岗培训,坚持持证上岗。但是现在工地上的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认为不出大的安全事故即可,工地上的操作人员也有很多没有上岗证,对安全施工更是无从谈起,这给建筑施工企业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

2、建筑施工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目前,施工企业施工组织设计安全不达标,对安全管理的责任没有做到层层分解,安全管理的监督体系、网络缺乏。例如,对在安全检查中不符合规定的地方既没有提出限期整改的措施,也没有提出通报,对于对施工企业的处罚也是走走过场,没有真正落到实处。

3、安全措施的落实不到位。在工地上作业人员必须戴安全帽;不许在砌筑的墙顶上行走;架子必须达到一定的牢固性;吊装工程的作业人员必须经过身体检查,并按规定佩带劳动保护用品,在吊装前应对吊装设备施工现场进行认真检查等等。

4、安全管理的实施原则落实不够彻底。即管生产必须抓安全,安全管理融入日常生产中来,坚持安全管理与生产建设同步。在现阶段的安全管理过程中,还有很多新的管理需要探讨,安全管理的措施只是停留在表面上,管理原则没有真正贯彻。

5、安全管理措施不严密。加强工程项目的安全管理,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有我们在工作中善于发现新的问题,并努力解决,就一定能使土木工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落实。它是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对生产过程施工中的管理问题形成一套好的解决办法施工管理项目工程。

二、土建施工安全对策与措施

1、加强土建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切实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对企业的成功与否影响极大。为了土建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土建企业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安全管理目标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一致性,首先,企业必须树立“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牢固树立“管理必须管安全”的思想,深入贯彻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安全法律法则。积极倡导安全价值观,定期对管理人员加强思想教育,对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坚持持证上岗。对安全管理法规的学习不走形式,不走过场,建立一整套完善的企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其次要加强安全奖励体制建设,对在施工过程中,安全落实到位的单位和个人,加强奖励,达到鞭策后进的目的。

2、建立一套安全管理模式,使安全管理常态化。安全生产现场管理的人、物、地方三者之间的关系,科学分析,使之达到最佳结合的科学的管理模式的状态。它以完备信息系统为媒介,实现人和事的有效结合为目的,通过对现场管理,整顿,把生产中不需要的货物清理,需要的货物放在规定在位置上,使项目一应俱全,促进生产现场管理的科学化、达到高效生产和标准化生产。定置管理包括土木工程安全分析、设计、组织、实施、检查等。分析施工安全的民事基本家政管理工作,也使家政管理更科学化、合理的关键性工作,深入施工现场,对工业工程应用的方法、生产工艺、设备、工具、人、物、场所相结合的状态,信息的流动状态等进一步研究。在了解施工现场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施工现场的系统实施定置的调整和完善,加强施工过程与效果的检测与评价。

3、组织合理的施工设计。根据工程的特点和具体条件,来分析影响质量的环境因素,采取有效措施严加控制,特别是施工现场,应建立文明建设和文明的生产环境、保持工件材料堆放有序,道路通畅,为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

4、加强落实安全管理措施。所谓的土建工程建设安全管理的措施,就是在施工过程中,合理的安全生产组织的所有活动,通过对生产要素的具体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减少或消除,不会导致事故发生,确保建设项目的正常运转。制定安全管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制定出确实可行的建设项目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是非常重要的。它是管理方法和手段,对生产要素状况的监测和控制生产,根据施工特点、安全管理也具有明显的特点。落实安全责任,实施责任管理、加强安全教育和日常的安全检查。

5、采取减少故障发生的措施。选择合理的安全系数。安全系数是土建设计或施工中应考虑的因素。它能保障工程设计或施工必须考虑的一个因素,它能保证建筑或建筑机械配件所需要强大的因素,保证设备正常操作,操作过程的安全有效。在土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技术方案中要坚持既安全可靠又节约的原则。从安全与效益两个方面系统分析,合理地选择安全系数,提高可靠性。改进建筑、施工设备及配件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性能,具体有较低的评分、冗余设计、选用高质量的材料,维护和定期更换等。安全监督和控制。既对工程建设监理,又要控制技术参数,使其达到安全水平,从而避免事故的发生。

第2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 土木工程 地方本科院校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扩大高能力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规模,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包括本科和高职在内的高等学校。教育部于2010年6月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纲要”中“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内容。

“卓越计划”己经明确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特点、具体措施、培养模式和教学方式,这给试点专业在遵守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前提下制定各校该专业培养标准留下了创新空间—包括校企合作、课堂教学等实现培养目标的规定方式之外的创新。

西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于2010年启动“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计划,并于2012年获得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立项。本专业经过三年的摸索与建设,逐步建立了系统的土木“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并培养了一批经过坚实的工程实践训练,并且能够胜任本专业项目策划、工程设计、施工技术、项目管理与研发等工作的具备优秀基本技能的后备工程师。

二、准确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

卓越工程师培养分为应用型工程师、设计型工程师、研究型工程师三类[1]。应用型工程师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运行、维护的工程师,主要在本科阶段培养;设计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工程项目的设计与开发的工程师,主要在硕士阶段培养;研究型工程师,主要指从事复杂或大型工程项目的研究开发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的工程技术人才,主要在博士阶段培养。

西南科技大学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具有“共建与区域产学研”联合办学的鲜明办学特色,“土木工程”专业是四川省特色建设专业,也是四川省“土木工程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在校本科生3000余名。近年来,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领域70%以上是施工企业,岗位以技术员、技术负责人或主任工程师、项目经理为主。

本校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班”培养目标定位于应用型工程师,培养基于基础理论教育,具有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宽厚的专业知识与良好的综合素质,拥有较强的土木工程意识、工程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与拼搏精神,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与组织管理能力、继续学习能力,以及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专业高素质人才。

三、探索合理的培养模式

教育部新近推出了“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明确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提出了采取“3+1”模式实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所谓“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指学生在校内按照教学进程三年内完成以理论教学为主、专业实践教学为辅的课程学习后,第四学年在企业进行为期一年的以工程技术与实践能力为主、专业理论为辅的实践训练的一种新的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西南科技大学结合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群对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对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能力结构进行了细化和量化,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本专业基于“3+1”模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在“3+1”模式基础上,按照“2+1+1”方式进行培养。大一、大二,卓越工程班学生与一般本科生一起进行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基本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基本工具性知识,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进步成长。大三,卓越工程班学生进行专门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其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扎实的、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大四,进行 校企联合培养,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掌握企业专项工程技术知识,达到培养工程实际工作能力及综合设计、研究能力的要求。

校内培养阶段。校内学习阶段的培养要求和培养模式,由土木工程专业指导组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本专业的培养标准、培养要求、培养模式、培养计划、教学方式,并由专家组审定。校内专业知识培养采用引导式教学方式,实行个性化培养,因材施教,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企业学习阶段。安排累计1年以上时间在企业学习、实习和做毕业设计(论文)。由专业指导组与卓越工程师的企业导师,共同制定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培养目标、培养标准和相应的培养体系,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先进企业文化。企业学习阶段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组织协调与管理能力。

四、几个创新点

(1)卓越工程师师资队伍。土木工程专业从学历、职称、企业挂职、科研能力等方面遴选专任教师,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同时具有较高学历和在企业、设计院、研究所工作经历以及中级职称。专业课程专任教师应具有到相关生产单位实习锻炼的经历。企业实习指导教师要求以生产一线的高级工程师为主。

(2)导师制培养模式。卓越工程师班实行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指导的1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课程和研究方向,逐步进入导师的科研工作,强化科研能力与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

(3)校内培养按照通识、大类、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设立课程体系,体现厚基础、宽口径、交叉复合的特点,实施厚基础、宽口径的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了解更多专业背景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专业培养。

(4)遴选优秀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确保实习实训效果。按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要求以及毕业生就业方向,择优遴选适合本专业实训的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以保证学生能得到系统的、良好的工程实训,学生在实习期间就能顶岗工作,毕业后,企业优先选择优秀人才留用。

五、结束语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事司副巡视员赵琦表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研究制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为“卓越计划”培养提供依据。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刘桔指出,省属院校的积极参与将会有力地推动“卓越计划”的实施,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西南科技大学按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探索定位土木工程卓越工程师特色目标,建构卓越工程师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复合标准,推广实践锻炼,探索新的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逐步完善,成为卓越工程师培养研究与实践的一个小分支。

参考文献:

[1]陈金陵,梁桥,彭利英.教学型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74-180.

[2]张厚先.地方本科院校卓越土建工程师培养标准的若干问题[J].高等建筑教育,2011,20(6):15-18.

第3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一、思想政治方面

能够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水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积极协助系主任做好教学工作,顾全大局,团结同事,爱护、关心学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工作实际,查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为建工系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认真学习贯彻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文件,深刻领会精神;加强廉洁自律建设,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二、组织领导能力方面

在完成上级有关部门和学校党委、行政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与系领导班子一起,带领全系师生,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处理好各种关系,化解各种矛盾,充分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三、工作作风方面

深入到教学第一线,了解目前教学基本条件与利用的情况,掌握实验室、实习基地状况,向学校提出切实可行的配置计划,使得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和附属用房面积以及其它相关校舍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积极协助系主任加强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做好教学检查工作,平时检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听课和座谈相结合;重点帮助青年教师上好课,站好讲台,落实了传帮带工作;注重课堂效果,教学方法的检查,顺利完成了本系学生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及毕业答辩任务的管理工作。

四、工作实绩方面

1、进一步完善完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实验室管理等教学文件的修订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暑期期间积极和有关单位联系,为假期实习的学生解决定岗实习问题,并亲自到工地指导,并积极准备完善升本科的相关资料。

2、加强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实施了建筑行业9大员与中级工种的培训工作,整理规范了相关的培训材料。

3、教学工作方面,讲授了《结构力学》、《砌体结构》等课程,指导土木工程专业和建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毕业答辩,指导土木工程专业的认识实习和建工技术专业的顶岗实习任务等。

4、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认真贯彻教务处开展的提高教学质量的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组织了系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组织了课件大赛和教案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各专业中分别开展学术讲座。加强教学质量检查;开展听课活动、青年教师讲课辅导、检查教案和作业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召开教师和学生座谈会,了解教学中的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

5、科研工作。在协助主任搞好教学管理的同时,不忘科研。我深深地知道:教师光教书,不搞科研,讲课只会是照本宣科。科研是教学的源头活水。一年多来,本人还积极投入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2篇,主编出版教材2部;主持了校级精品课程《结构力学》,并积极申报省级精品课程;加入了省发改委的专家库,多次参加省内大型工程项目的评标活动,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知识。

五、存在的问题

1、政治理论学习不够系统,创新意识有待增强。业务学习和知识更新有待提高,学习不够主动。

2、管理能力和工作方法以及建工系制度建设尚需加强。

第4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下属运行保障部、读者服务部、资源建设部三个部门,现有纸质藏书70余万册,正式员工12人,劳务员工30余人,是川内规模较大的高职院校图书馆。2011年,通过广泛调研,在吸取其他高校图书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图书馆灵活吸取现有学科馆员制度的精华,从本馆实际出发,建立了以二级情报联系人制度为主导的适合自身特色的学科馆员制度。所谓二级情报联系人,是指能在图书馆与相关单位建立联系的人员,通过主动性的工作,架起图书馆与相关单位的沟通桥梁,有针对性地收集用户需求、提供文献信息服务。联系人应由具备相关专业学历的图书馆馆员和教学系部人员担任,他们对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信息资源较为熟悉,而且对其服务的教学系部的文献信息资源需求也比较了解,他们可以根据对口教学系部的专业设置和教学科研的需求,为文献信息资料(包括纸质的、电子的)采购提出合理的建议,使图书馆的馆藏文献资源更为合理,使新的文献信息及时得到宣传和利用。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图书馆以学院两个重点大系土木工程系、工程管理系为试点,试行二级情报联系人制度。为了规范该制度,还制订了《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二级情报联系人工作制度》和《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二级情报联系人工作职责》等,进一步明确了二级情报联系人的工作职责和考核办法,为成功实施该制度提供了组织和制度上的保障。在二级情报联系人制度之外,四川建院图书馆团队还做了以下工作,推进学科馆员制度。第一,通过开设信息教育课程,增强学生的信息利用、文献利用能力。传统的学科馆员制度,工作重心仍旧在图书馆,没有主动深入到所服务学院的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工作大都流于表面。四川建院图书馆团队通过开设《信息检索》、《文献检索与利用》等公共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利用信息技能获取利用信息的魅力。第二,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扩大图书馆在学生中的影响。图书馆团队很注重做好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工作。自2009年以来,每年都会针对新生举办一次新生入馆培训,增加对图书馆的了解。定期利用QQ、微博进行信息、网页更新、新书推介,定期向学生发放《读者调查表》、《图书推荐表》,了解学生对图书馆的愿景以及他们的阅读倾向。

二、二级情报联系人的主要工作

简而言之,以二级情报联系人为中心的学科馆员制度主要围绕“一个中心、一个核心、一个桥梁”开展工作。“一个中心”即以学科服务为中心。学科馆员的工作坚持以学科服务为中心,从文献资源的建设到用户服务,处处体现以学科为中心的思想和理念。在日常的具体工作中,无论是开展参考资源、文献信息检索、用户培训、数字资源推介、文献资源整合等工作,都结合自身所联系的学科或院系来进行,这样,有利于学科馆员的服务工作更加深入,效果更加明显。“一个核心”即以文献资源建设为核心。文献资源建设是学科馆员的核心职责。学科馆员开展学科服务的基础就是馆藏文献资源,没有资源,则无法开展服务。学科馆员每月向所负责系部推广一次本月相关专业新进图书,发送图书目录;每月搜集一次本月发表的期刊网内相关专业的论文,发送文章目录;对系部联系人进行数据库、图书馆资源利用的培训。系部二级情报联系人负责收集系部教师最新文献需求(包括:专业图书、教参、期刊等),及时反馈给学科馆员;接收并向系部教师通报图书馆联系人发送的图书馆每月与系部专业相关的更新信息,包括新书目、电子资源更新信息、新标准等。“一个窗口”即建设图书馆与院系甚至校外相关机构的窗口。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每时每刻都要关注市场信息以及与社会相关行业联系紧密。学科馆员制度可以成为一座桥梁,沟通学校、图书馆和校外相关机构。学科馆员在为对口院系提供深度资讯的基础上,为校外对口行业的专家和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服务,可以扩大资源的利用率,扩大本馆、本校的社会影响力。与此同时,来自社会、企业用户、行业一线的宝贵信息,既丰富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又可以极大地促进对口院系及专业的教学和科研。例如,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是西南地区唯一的建筑大学,在很多土木建筑类文献资源上也很有优势,图书馆也自建了建筑类数据库,收集了数据5000余条,这是很多建筑企业需要的资源。可以设想将这些文献资料与行业共享,还可以成立建筑行业信息检索中心,为校内及建筑行业内相关企业、单位提供文献检索、查新等服务,扩大学校与行业间的联系,促进双方沟通。

三、以二级情报联系人为主的学科馆员制度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5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关键词 :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实践创新能力

2012年4月,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中提出了要“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制定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办法”、“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实验、实习实训、实践和毕业论文质量”①等要求。而毕业论文是地方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项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客观地剖析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措施,对地方院校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一、当前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剖析

毕业论文过程主要包括选题、开题、过程研究或设计、过程指导、撰写、答辩资格审查、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相比其他教学环节,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流程较多,教学时间安排较长,对师生的要求也较高。但当前地方院校在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较大地制约着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及毕业论文质量。现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剖析如下:

1.部分师生对毕业论文重视不足

根据教与学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四年制本科生的毕业论文教学环节普遍安排在第七或第八学期开始,并于第八学期的中后期完成。而第八学期不但是学生毕业实习的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找工作就业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第八学期学生肩负着毕业实习、就业、毕业论文三座大山,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因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无法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又因多年来高校的扩招,师资紧张,指导教师同时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有部分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已多达10个甚至更多,同时还要承担其他教学任务或工作,从而导致部分指导教师无法高度重视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即不能对每个学生毕业论文的每个环节进行细心认真的指导②。因此,部分师生由于时间、精力问题而对毕业论文各环节重视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

2.毕业论文过程管理不够严格规范,质量难提升

毕业论文全过程的各个环节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如学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松懈,都会影响到毕业论文的质量。但在现实中,往往就是因为毕业论文过程环节多,管理流程长,且有些环节的管理制度不完善等因素而造成对有些环节的管理不够严格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进程和质量。如有的学生对选题不够重视,研究到中途才发现该选题无法继续研究下去,而不得不更换其他选题再作研究,这样不但造成人力、物力、时间和资金的浪费,更严重的是有的学生因此而不够时间完成新选题内容的研究;又如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不够严格,导致有些上进心不强的学生对毕业论文过程滋生随便应付心理,产生松懈怠慢现象,从而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毕业论文质量的提高。

3.毕业论文的过程质量监控难推进

由于毕业论文的过程环节较多,有些过程环节的质量标准不够完善,相关管理人员不够重视,监控人力不足以及长期以来“轻过程,重结果"监控习惯的影响,导致当前有些院校对毕业论文中的选题、开题、研究进展、过程指导、答辩资格审查、答辩等环节的监控存在不及时、难到位、不全面的现象,从而促成有些责任心不强的师生在做毕业论文过程中态度马虎、应付了事,最终影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提高和毕业论文质量。

4.毕业论文经费不足

俗话说:“钱不是万能,没钱万万不能”。因此,学生做毕业论文还需要一笔专项足额经费支持才能顺利高质完成。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当前的物价已飞速上涨,而有的院校却受学校扩招,教学经费紧张等因素影响③,当前仍以多年前制定的经费标准继续下拨学生的毕业论文经费,导致下拨的专项经费难以满足毕业论文过程的实际支出需要,影响毕业论文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新时期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对策探讨

新时期,为了有效提高地方院校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各院校应充分结合本校实际积极探索严抓毕业论文管理的对策。现结合我校近年来在毕业论文教学环节进行的管理改革与实践,进一步探讨严抓地方院校毕业论文过程管理的有效对策。

1.要求相关师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思想是一切行动的指挥棒,正确思想是正确行动的前提。而毕业论文是一项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教学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教学手段。其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校、院、系级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学生等人员的思想重视程度密切相关。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首先必须要求校、院、系主管领导、教学管理人员、指导教师和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毕业论文的各个教学环节。

2.切实认真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引导工作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的开端,选题是否合适将会大大影响学生毕业论文的完成质量。因此,学生选题应充分考虑学生本人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能力、完成该选题研究所需的软硬件环境、经费等因素。现以我校为例,探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情况。多年来,我校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主要分为: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自行设计课题三大类别。据统计,我校2013届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15%;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0%;选择自行设计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约占45%。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我校学生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及选择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的学生人数比例之和仅占55%。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应用价值,还必须进一步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更多地选择教师已立项的纵向或横向科研课题和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的课题④,尤其是结合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课题,通过学生的认真研究和教师的正确指导,其研究结果可以直接解决企业与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3.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切实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作用

学生毕业论文完成质量的好坏与指导教师是否悉心细致的指导密切相关。正常情况下,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主要包括:指导学生如何做好选题中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步骤等开题工作,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实施研究方案、正确处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如何规范撰写毕业论文,认真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及做好学生答辩技巧指导等工作。因此,我校要求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均应由具有讲师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教师担任,或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且责任心较强的工程师担任。尤其是近三年来,学校还要求指导教师对所指导的学生认真做好毕业论文初期、中期、末期的过程指导记录工作。实践证明,通过严明指导教师资格和进一步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过程的指导规定,较大地提高了指导教师的责任心,加强了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的规范性及其质量。

4.答辩前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工作

我校学生毕业论文答辩资格审查主要包括毕业论文的撰写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查两大方面。撰写格式审查主要由指导教师按该学科或专业的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进行审查,审查不合格的学生不能参加答辩。而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由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审查学生撰写的毕业论文内容是否有抄袭他人研究成果的行为,若发现有抄袭行为的,也不能参加答辩。但由于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对毕业论文内容审查通常是通过阅读目测审查,往往较难发现学生的抄袭行为及其抄袭程度,所以其审查的威慑力不大。为此,为了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的审查力度,在答辩前利用“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切实做好学生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无疑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手段,也是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但因毕业论文内容相似性检测工作是一项开展难度较大的工作,真正操作实施在师生中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为了保证相似性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一是在学生开始做毕业论文前,将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具体要求,尤其是相似性比例规定要明确告知各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让二级学院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相关学生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二是由学校统一指定“论文相似性检测系统”和明确规定检测费用的支付问题;三是学校要明确规定相似性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的具体处理方法。2013年,我校为了让指导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毕业论文工作,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及毕业论文质量,在2013年1月份就开始布署对2013届学生进行毕业论文随机抽测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相似性超过30%(不含30%)的检测结果为不通过,并对检测结果不通过的毕业论文作了明确的处理要求。根据要求,答辩前学校组织了13个二级学院按10%的抽测比例随机抽测学生毕业论文共413篇。经专业人员检测,初次检测相似性结果超过30%的仅有16 篇,占总抽测论文总数的3.9%。从毕业论文相似性抽测的过程和结果来看,已达到预期的目的:即通过抽测不但提高了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责任感,增加了对抄袭行为的威慑力,减少了毕业论文抄袭现象,改善了教风、学风等,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毕业论文质量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在今后的毕业论文内容审查中,建议进一步加大毕业论文相似性检测的比例或进行全面检测,以减少学生的侥幸心理,促进全体学生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和毕业论文质量。

5.切实组织好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毕业论文答辩是完成毕业论文的关键环节,也是重要环节之一。因为答辩环节是锻炼学生的文字组织能力、口头表述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重要平台。为保证答辩工作的公正性和突显答辩工作的严肃性,我校在组织学生答辩工作中主要要求如下:一是要求各二级学院、各系在答辩前按相关文件要求成立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且在答辩小组成员分组时,指导教师必须与所指导的学生分开;二是要求科学合理安排答辩时间,规范答辩程序,并于答辩前一周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安排教学督导到现场督查;三是要求在答辩现场详细做好每个学生的答辩记录,且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要有4个问题的答辩记录等。

6.综合客观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

毕业论文成绩是衡量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和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在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时,应从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定。因此,我校为了客观公正地评定毕业论文成绩,明确规定毕业论文成绩必须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指导教师评分、评阅教师评分和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评分。为了体现学科或专业特点,各部分评分占总成绩的比例以及相应的评分标准均由专业所在二级学院统一规定,如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5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30%;有的二级学院规定指导教师评分占40%、评阅教师评分占20%、答辩小组评分占40%等。同时要求严格控制优秀毕业论文的评选比例不能超过15%,严格规定不能人为地将内容未达优秀标准的毕业论文评为优秀,宁缺勿滥。如2013届我校评出的全部优秀毕业论文所占比例仅为8.9%。而对毕业论文被评为优秀的学生和指导教师学校将及时地在全校公开发文表扬,以鼓励学生和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发扬学生和教师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优良品质;至于毕业论文总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只能按结业处理,并在毕业后一年内给予学生一次重做毕业论文的机会。

7.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系列管理制度

为了使毕业论文各环节的操作及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地方院校必须紧紧围绕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过程指导、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成绩评定等环节进一步完善其相应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或方法等,以期进一步提高相关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管理人员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和管理的规范性。为此,我校近三年来进一步完善了毕业论文的过程指导规定,创新性地按学科大类或专业特点完善了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评分标准、答辩要求等管理制度。并于2013年制定了《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办法》,因该处理办法明确规定了哪些行为属于作假行为以及各种作假行为相应的处理办法,因此,该处理办法出台后,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尤其是对那些责任心不强、有侥幸心理、马虎应对毕业论文的师生起到了重要的警醒作用。同时对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程度,树立严谨求实的教风、学风等均起到重要的作用。

8.与时俱进地投入毕业论文经费

毕业论文经费是保证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研究的重要经济保障,尤其是需要通过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等过程才能完成的毕业论文更需要有足够的经费支持才能顺利完成。因此,学校应及时掌握市场经济情况,充分结合当地的物价水平,力克因扩招导致教学经费紧张的困境,多渠道筹集资金,与时俱进地调整毕业论文经费标准,保证所拨专项经费能够满足学生毕业论文需要,以此保证毕业论文的顺利开展。

总之,在新时期,地方院校要进一步严抓毕业论文过程管理,需要校、院、系主管领导、指导教师和学生、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督导等人员的协同努力和配合,需要学校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并要求相关师生在各环节中严格实施相关管理制度,才能切实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

引文注释

①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OL].教高〔2012〕4号文件,2012-3-16.

baike.baidu.com/view/8415734.htm#1.②薛彩霞.本科毕业论文存在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 高教论坛,2011(11):56-58.

③赵春.化学化工类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70-272.

④崔新壮,金青,董琳琳等.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现状调查与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9(1):105-108.

第6篇:土木工程中级论文范文

文章结合近期对工业工程专业“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的调研结果,分析了工业工程专业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能力结构和课程体系,以期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

【关键词】

新建本科;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工程是对由人员、物资、设备、能源和信息等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我国是制造业大国,有数十万具有一定规模的制造企业。要做强制造业,就需要大力推进工业工程研究与应用,培养一大批工业工程应用型人才。我国工业工程高等教育虽然只有十几年的历史,但发展迅速。从1992 年教育部批准西安交通大学和天津大学开办工业工程专业以来,到现在已有180 多所高等院校设置了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应该如何建设、如何办出特色、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一、工业工程专业调研概述

为了在办学中突出自己的特色,构建技术本科应用型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理论模型、设计新型课程体系框架结构、提出课程改革指导性意见、制定相关学科专业课程教学计划与核心课程标准打下良好的基础,2012年6月至2013年1月,我们开展了工业工程专业调研活动。调研整体上采取典型调研方法,主要选取思源学院往届毕业并正在从事工业工程相关工作的学生以及“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设立工业工工程部门的企业为调研对象,采取问卷调研、实地考查、资料检索、毕业学生座谈和企业访谈等形式开展调研活动。共发放调研问卷53份,召集毕业生13人次召开座谈会,实地考查企业3个,与相关企业有关负责人访谈4次,参考有关文献4篇,从课程知识调研、专业技术能力调研、个人基本能力调研、职业能力培养调研等四个方面展开调研活动。依据调研结果和人才培养现状,指出了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模式、课程建设和能力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工业工程专业教育的建议。

二、工业工程专业应用性人才需求与培养现状

1、工业工程岗位及专业知识需求现状

(1)企业重视程度不均衡。对相关企业的调研表明,企业对于工业工程重视程度有很大区别,台资企业一般均设有“工业工程部(IE部)”或“生产与工业工程部(PIE部)”,如菱茂光电、技嘉科技、晟铭电子等企业,工业工程专项工作开展比较深入,开展项目基本符合我们一般高校的培养的目标;国内企业除个别比较大的外向型企业设立工业工程部门外,大部分企业没有工业工程部门,这些企业虽然也进行了相关的工业工程活动,但是很不系统,其重视程度也很不够。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严重匮乏。通过对以上企业调研,大部分企业均表示需要工业工程人员,但是这些企业现有的工业工程技术人员大都来自基层作业人员(如晟铭电子)、机械电子技术人员转岗和行政人事人员转岗(如菱茂光电)等,来自工业工程科班出身的人员极少。这是由于1980年代初我国在引进推广现代管理时,忽视了工业工程的开发和应用,我国的IE专业迟迟未能开设。近几年来虽然全国有近百所高校开设了工业工程专业,但是毕业生大都转行,真正从事这一行业的人才极少,这才形成今天工业工程人才严重匮乏的局面。

(3)工业工程岗位需要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一是专业知识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统计学、项目管理、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质量管理与可靠性、运筹学、成本控制、工程经济、人机工程、物流系统设施规划、生产实习等需求比例较高。二是能力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专业技术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最为欠缺。

专业技术能力需求情况。根据调研结果,对于项目管理能力、生产现场管理优化能力、基本办公软件掌握使用能力、资源管理能力、统计分析能力、专业软件掌握使用能力等需求比例较高。

个人基本能力需求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对于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发现问题和表述问题、建模、提出解决方案等)、良好的态度和思想(包括坚持、多智、灵活、责任心、积极地传递意见、创造性及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和教育别人、时间和资源管理等)和系统思维能力(全方位思考问题,确定主次重点等)需求比例较高。

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根据调研结果,提高职业能力的方法主要方法是:进行广泛的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到对口单位进行实习,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提高专业技能。

2、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现状

(1)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清华大学为例:工业工程系招生的本科专业为工业工程专业,培养兼具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致力于提高工业与服务系统效率,改善人们的工作与生活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具有扎实的数理理论基础、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掌握宽广的工程、经济管理、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

(2)普通二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西安理工大学为例: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及机械电子类相关学科基本理论与技术,具备工程知识背景,熟悉系统科学、经济学、管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的理论与知识,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现代工业工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对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评价、控制和创新活动,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毕业生能在生产和服务领域从事项目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采购管理、设备管理、现场管理等方面的实务性和研究性工作。

(3)三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西安思源学院为例,本专业培养掌握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各类项目或企事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4)改进方向。通过对以上专业培养目标的分析不难发现,重点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除了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外,更强调具有国际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强调具有对复杂的生产和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综合专业能力。普通二本院校工业工程专业除了强调工程技术与管理技能以外,更强调大学基础知识背景和集专业技术知识和现代管理知识于一身的复合型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针对思源学院作为新建民办本科学院面临的实际生源问题和软硬件条件现实,学校工业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改进方向是: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教学环节,理论和实际的紧密联系,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改善创新意识等。

三、工业工程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工业工程专业名称的困局

“工业工程”这一专业名称是教育部高校专业目录规定的规范名称,这是根据工业工程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所决定的,它不是研究某一独立的工业领域,如“机械电子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工程”等,而是研究包含以上某种或某几种工程领域的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的设计、设置和改善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超越所有一般独立工程领域的“工业的工程”,所以“工业工程”的名称的命名是科学的,也是从事这一行业的规范的名称。但是这一名称在国内企业和社会中认知度不够,造成了工业工程专业名称的困局。其实这个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工业工程专业的起源地美国,以及我国的台湾香港等地,但是美国大部分院校和企业对这一专业名称改为了“工业与系统工程(I&SE)”,台湾、香港等地也做了一定的软性处理,如称为“工业工程与管理”、“工业工程与物流管理”等,我们内地也不妨做一软化处理,估计会使这一专业具有更高的认知度。

2、专业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的脱节

工业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企业实际案例,但是现有的工业工程专业教师大都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导致教学中出现“闭门造车出门不合辙”的现象。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很多,但是主要的原因是教师没有机会走出校园,或者是没有一种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活动。

四、应用型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1、一个基础,多个方向的“2+1+1”人才培养模式

(1)坚持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应该根据我院工业工程生源和师资的定位,培养掌握制造技术基础、系统工程和管理科学理论和方法,能够运用工业工程知识对各类项目或企事业的生产、服务、管理子系统进行评价、改善和优化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2)尝试多角度分方向的“2+1+1”人才培养模式。可试行“2+1+1”人才培养模式。“2+1+1”培养模式,是工业工程专业的学生第一、二学年学习公共课、专业基础课,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后,第三学年开展企业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并进行专业核心课程学习,在具备对企业的比较深入的了解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素质后,第四学年根据学生自身条件和职业定向,分职业方向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的培养模式。

采用这一模式可以彻底改变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工业工程人才需求脱节和高校专业教学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状,增强学生就业的针对性,形成全新的工业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三赢。特别是对于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发现自己在专业知识上的不足和今后的职业定位。

工业工程专业有以下八个职业定向可供学生选择:IE工程师(综合职业);制造工程师;质量工程师;生产管理工程师;系统分析师;操作分析师;企业资源规划师;项目管理师。

要想顺利实施工业工程人才“2+1+1”培养模式,就必须解决好以下四个关键问题:

一是建立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稳定的实习基地是实施“2+1+1”培养模式的必备条件。我们通过对企业的调研,了解许多企业尤其是加工制造型企业还是很欢迎在校大学生来公司长期、稳定的工作。此外,通过与企业签订共建实习基地的协议,形成一批比较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源。

二是解决教学计划的教学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问题。由于教学计划是按照四个学年安排的,学生到企业工作势必会影响到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获得学分的问题。对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解决:第三学年以后多数都是专业课程,这些课程可以采用考查形式,由授课教师布置题目,学生带着题目到企业实际工作中去研究,最后完成的成果以课程设计、课程论文或者策划方案的形式提交,也可进行必要的课程成果答辩。

三是做好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问题。以上规划必须取得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的许可,因此务必做好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工作。尤其是教学计划安排发生变更后,必须要与教务处做好衔接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运行。

四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问题。首先是第三年学年企业生产实习和实践训练环节中教师的培训,可安排教师与学生一起顶岗,提高教师的职业能力和素养,其次是第四学年分职业方向的学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的教师的培养,教师应该具备某一个或多个职业的中级以上的职业资格。

2、工业工程专业能力结构的三位一体设计

(1) 能力结构的总体设计。总体结构方案如图1所示。

①专业基础模块:由三个核心基础构成,即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制造工程技术基础和管理与经济学科基础。系统科学与信息技术基础:由高等数学、管理数学、系统工程与运筹学、计算机应用基础、Access数据库应用组成。制造工程技术基础:由大学物理、机械制图、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机械设计基础和现代制造系统组成。管理与经济学科基础:由企业管理概论、工业工程概论、成本管理、工程经济、管理经济学组成。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由三个核心能力和外延能力四部分组成。核心能力一:工作改善能力, 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 基础工业工程;辅助课程: 人机工程、现场管理。核心能力二:生产控制能力, 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生产运作与管理;辅助课程: ERP原理及应用、生产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核心能力三: 设施规划能力,课程群的构成如:核心课程: 设施规划与设计。课程群的构成如:辅助课程: 生产物流系统模拟与仿真、物流管理;外延能力:服务与其他管理能力,课程群主要有项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

(2)实验体系的设计。①核心能力一。核心实验:工艺程序分析、秒表时间研究、双手操作分析、模特法应用;辅助实验:环境噪声测量、注意分配实验、学习曲线实验、动作稳定性测定、疲劳度与疲劳测定。②核心能力二。核心实验:生产制造管理(ERP软件);辅助实验:ERP沙盘模拟。③核心能力三。核心实验:生产物流仿真(Witness);辅助实验:企业物流模拟(实操)。

(3)课程设计的设计。①专业基础模块。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金工实习)。②专业核心能力模块。核心能力一:人机工程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核心能力二:生产组织课程设计:2周+课外4周(主要结合生产实习与社会实践);核心能力三:设施规划课程设计:2周+课外2周(主要结合企业调研活动)。

(4)工业工程专业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三位一体的实现。为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能,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在实验室中开展相关实验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再到企业生产实际中开展相关课题研究,使学生熟练掌握工业工程的基本技能,完成从理论教学、实验室虚拟实验,再到企业生产实际的过渡,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完成从了解到熟悉再到熟练掌握的过程,保证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得到连续、渐进的训练。

在开展相关教学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如何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各项活动,是我们要考虑的主要问题。以下是开展实践教学过程的几种模式。

第一,利用开放实验室开展实验活动。收集企业相关数据资料后,可利用学校的开放实验室开展课题研究,如生产系统模拟与仿真、ERP、人机工程等可采用这种方式。

第二,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采用离散方式进入企业开展关活动。这种方式适用于与学校有长期、良好合作关系,且距离学校又比较近的企业。基础工业工程、现场管理的生产现场实验部分以及工业工程改善创意竞赛即可采用这种方式。

第三,利用寒暑假时间开展企业实践活动。寒暑假时间相对较长,学生可利用这一段时间到企业现场开展各种工业工程研究。如基础工业工程、生产运作与管理课程,在完成实验室实验、课程设计后,对工作改善和生产控制的技能有了较好掌握,再到企业去开展相关工作,为企业解决相关问题,深受企业欢迎。

3、课程学习的建议

(1)管理与工程知识要专精广博。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应把握每一个机会,加强充实自己的学识,无论在传统工业工程技术,如时间研究、动作研究、工厂布置等要精通,对现代工业工程技术如运筹学、线性规划、数理统计分析等更要努力钻研,做到专而精的程度。更由于将来的工作可能涉及机电、化工、机械、土木、计算机等范围,所以对这些知识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因为不广又不精,在寻找对策、解决问题时就会感到不得心应手。另外除了工业工程技术及各项工程知识外,对于最新的管理新知更要有所认识涉猎,尤其财务与成本会计方面更是不可忽视都要了解。工业工程人员在任何机构或工厂服务,是要解决整体性问题的,如果只求生产制造过程的合理化,而一般行政管理、销售管理、信息网络不能合理化,即使再勤奋也是枉然。

工业工程人员有了以上认知,也可促使上司、老板改变观念及接受建议,配合达成目标。工业工程的接触面很广,是一门既困难又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我们认为工业工程人员离开学校后,不但要全心全力做好本身的工作外,对工程及管理未来的趋势特别要随时留意探讨,因为未来的企业竞争是现实的、激烈的、是瞬息万变的,也是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所以光以在校所学已不足以应付现代企业的要求。

(2)加强人际关系的培养。工业工程人员想要达成任务目标,除了专精广博,需要创新力以外,对于人际关系要注意培养,应该具有高超的说服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积极向上的,而不是一味讨好。工业工程人员是为达到整体最高利益来替大家服务,是为了健全企业体质,为了长远利益,求得真正之整体性效果。依我们的经验,不论从事国有民营企业、政府行政工作或个人事业,一定要得民心,才能成功。因为今天你不能争取、获得你的上司、老板的信赖,纵然具有天大的本领,也只落得怀才不遇罢了。所以心理学、行为科学也是必要开设的课程。

(3)培养整体系统的理念。现代企业日趋庞大复杂,工业工程人员必须突破过去的观念,而经常以整体系统的理念,才能彻底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整体系统是由许多子系统所构成,子系统彼此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子系统的最佳对策,对整体系统并不一定是最有利的,正所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以前大家常强调要“把事情作对(do the things right) ”,今后我们应该特别强调“做对的事情(do the right things) ”。整体系统的观念是一个简单而重要的概念,例如一个涉及好几个单位、好几方面专业人员知识的整体性问题,就必须由工业工程人员幕僚群来参与,以整体系统的观念来寻求一个最佳的决策,去折冲、协调、拟定各方均可接受的方案,必然更为落实可行。

(4) 追求永无止境的合理化。企业要万年长青,需要不断成长发展,从根本改善体制着手,而工业工程人员的工作目标是坚持原则、追根究底,追求永无止境的合理化,也就是秉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因为今天所做的合理化,随着法律规定、政治因素、经济形势、社会环境、科技发展的变化,到了明天、后天也许就变成不太合理,甚至完全不合理了,而企业体制的好坏跟合理化的程度有密切的关系,这点工业工程人员应有深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周梓荣,龚存宇.工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探讨[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