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带水的成语范文

带水的成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带水的成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带水的成语

第1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一、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一)水利工程的建设改变河流的自然分布

通俗地讲,水利工程就是建立在对自然水系进行人工干涉的施工过程。可以说水利工程的建设本质就是通过人力实践和各种设施动力来改造河流使之符合人类需要,而在这个过程中自然水系往往会渠道化,主要有这些表现:河道横断面几何规则化,即把自然河流的复杂形状变成梯形、矩形及弧形等规则几何断面;平面布置上的河流形态直线化,也可以说是水利工程将婉蜒曲折的天然河流改造成直线或折线型的人工河流;河床和边坡材料的硬质化,即渠道的边坡及河床采用混凝土、砌石等硬质材料。而这些改变都会影响到河流的自然更新和自然景观。

(二)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河流生态系统趋于单一和静止

基本上修建于天然河道上的水利工程自然会直接影响到河流长期演化成的生态系统和环境,表现为河流局部形态的非连续化和静态化,最终造成了河流生态环境的多样性被瓦解和消除。首先,水利工程建设要影响水质。自然水系的流速会因为水利工程建设而减慢,从而使得水、气界面交换的速率降低,继而弱化了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降低了水质的自我净化能力,使得水质重金属污染现象频发且愈演愈烈。其次,水利工程建设改变了天然河道的水温和水质,这一点在水库的建设方面尤为明显。基于水库自身的一些特性,加之外界太阳的辐射效应因而具备了某种特殊的水温结构。这样就在太阳辐射下水面热量辐射值被增大了,蓄水后的坝前水温也因此超过天然河道的温度,这一复杂效应严重影响了鱼类的繁殖。最后是对水系所在的地质和气候的影响。水库的建设会导致蒸发量将比水库建成前明显增大,导致该区域的降水增多,最终使得原来的气候被改变。

另外,水利工程易造成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是由河流两岸建设的防洪堤造成的。侧向水流的非连续性的危害是:堤防妨碍了汛期主流与岔流之间的沟通,阻止了水流的横向扩展。鱼类、无脊椎动物等会减少,导致滩区和洪泛区的生态功能退化。其次,堤防把干流与滩地和洪泛区隔离,使岸边地带和洪泛区的栖息地发生改变。原来可能扩散到滩地和洪泛区的水、泥沙和营养物质,被限制在堤防以内的河道内,植被面积明显减少。鱼类无法进入滩地产卵和觅食,也失去了避难所[陈中海,生态水利工程初探[j].青年科学,2009(8)]。当然,水利工程还造成了水系所在陆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对植被的破坏。水利工程由于自身的占地而必然要破坏大量的植被,进而破坏了陆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从而破坏了完整的生态系统。水利工程还会排出很多废水和污水流入河道,引起河水水质变化,从而直接威胁到陆地生活的生存。

二、生态水利工程——生态视野下水利工程创新模式

生态水利工程是基于水利工程所造成了一系列生态问题而进行的自觉的反思和改进,从技术上、规划上革除工程建设中由于粗放式建设方式和技术不到位等原因造成的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重大发展战略思维的指导下,水利工程与生态工程进行了创造性结合,并在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从生态建设技术和水利工程管理方式改进出发,树立正确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规划目标和战略系统。

(一)强化生态水利工程对河流多样性的保护

河流的多样性构成了河流周边陆地水系系统的生态系统性,因此保护河流的多样性是生态水利工程立项和建设的首要任务。为了保护河流的生态多样性,在确定河流生态修复目标以后,就应该对于河流地貌历史和现状进行勘查和评估。包括河流与相关湿地、水下地形勘测、湖泊的形状与构成、河流平面弯曲度、水位变化幅度、急流与深潭比例、河流横断面形状及河床材料、河床的稳定性及淤积及侵蚀状况等,从而促进河流地貌数据库建设。河流生物调查,包括植物、鱼类、鸟类、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等的物种分布地图以及规模和存量,建立生物资源数据库。并结合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作为河流地貌、水文和生物调查的特定技术设备。

(二)减少工程占地,保护河道净宽

要尽量采用直立式护岸改造河道,目的在于保护河道净宽,减少工程用地,增加土地有效使用面积,两岸占地相对较少,从而降低城市建设占地拆迁成本。因为斜坡式护岸要满足过流,相对河面宽度加大,再加上两岸河道占地面积较大,在城市部分繁华地带难以实现。也正因此,这种河道设计能够有效地保护河道宽度,制约违章建筑侵占。而直立式护岸最大的缺点就是河岸河床材料的硬化,影响河道的自然生态与城市景观和绿化生态不协调,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复式断面。

(三)着力整体性地修复已被水利工程破坏的河道

一条河流的广义水文系统包括从发源地直到河1:3的上中下游地带的地下水与地表水系统,流域中由河流串联起来的湖泊、湿地、水塘、沼泽和洪泛区。水域生态系统作为一个大系统,其子系统包括生物系统、广义水文系统和人造工程设施系统。广义水文系统与生物系统交织在一起,形成自然河流生态系统。而人类活动和工程设施作为生境的组成部分,对于水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如果仅仅考虑河道本身的生态修复问题,显然是把复杂系统简单割裂开了。水域生态系统受到胁迫时,需要对于各种胁迫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整体研究。因此,在进行生态水利工程设计时,充分掌握生态系统各个要素问的相互作用,不是仅仅考虑河道水文系统的修复问题,也不仅仅是修复单一动物或修复河岸植被,而应考虑整个水域的生态系统修复,提出修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整体、综合的系统方法。

(四)重视河床岸坡的防护建设

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从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要求出发,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种多样。因为在河流整治工程中,对生态系统冲击最大的因素是水陆交错带的岸坡防护结构。在典型的岸坡防护结构中,可尽量使用具有良好反滤和垫层结构的堆石,多孔混凝土构件和自然材质制成的柔性结构,尽可能避免使用硬质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浆砌块石等,为植物生长,及鱼类、两栖类动物和昆虫的栖息与繁殖创造条件。水陆交错带是水域中植物繁茂发育地,为动物的栖息、觅食、产卵之避难所,也是陆生、水生动植物的生活迁移区,至关重要。

(五)在防洪建设规划中融入生态建设

第2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建立和健全完善的教育管理系统是保证管理有序、高质、高效的前提。根据《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说明,我们应该建立和健全较为完整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学生管理系统、教师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学生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入学管理和学籍管理,通过学生管理系统能轻松地管理学生的报道注册、学习考试、毕业等重要环节。教师管理系统包括档案管理、任课和授课管理、考核和评价管理,通过此系统能全面了解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反馈情况,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务管理系统包括专业设置和教学计划管理、课程设计和课程计划管理。教务管理系统是提供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完成选课和学习的重要平台。远程考试和评价系统提供了网络考试功能和成绩评价功能,是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手段,这种方式的运用使得考试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

二、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教学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检验教学效果的试金石。在现代远程教育中加强教学全过程的监控管理不仅能及时掌握教学中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和实施过程,还能有效掌握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作业完成情况和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特别是要加大对常规教学的管理。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不但得到了提高,还促使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在有效的教学全过程监控管理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得到必要地支持,从而查漏补缺,及时反馈,将未能理解的知识和问题逐步化解。此外,在教学全过程监控管理中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环节就是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全过程监控管理不能只关注学生的到课率,还要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就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消化吸收情况,这基本上靠作业的反馈。远程教育单位可以建立一套作业系统,让学生每次课后随机进行作业考核,这样就能有效避免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完成每一次作业,并通过及时评价系统记录成绩。

三、强化教育质量的管理

教育质量的管理是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最为核心的一环,也是检验教育成效的有效途径之一,它突出地反映在对学生的考核和检测上。在考试或考核中,我们一定要“严”字把关,严格执行现代远程教育“宽进严出”的政策,坚持不懈地抓好考风考纪管理,从而确保远程教育的办学质量。当然,这里的“严”也并不是无据无度的严格,而是严而有据、严而有度、严而有理、严而可行。因此,我们必须完善远程教育的考试机制,加强考试管理。首先,需要对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要更加突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突出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查,要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摆在首位。其次,需要对考试形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我们要改变“一考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可以采取多种手段,综合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可以将平时作业成绩、期中测试成绩、课程结业成绩综合起来折算,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3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水处理实验技术”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必修课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实践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现代教育技术与水处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整合成为可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机移动教学以及虚拟实验教学,不仅能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还能够解决因实验条件限制带来的种种问题,极大地提高水处理实验教学效果,更好地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水处理实验;整合

“水处理实验技术”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主要实验课程之一,是“水质工程学”理论的深化与补充[1]。但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实验条件的限制,实验指导教师只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讲解实验步骤+现场指导,仅限于完成实验而未能真正发挥老师和学生的能动性,不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广泛运用,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摆脱实验条件的限制,提高水处理实验技术的实验教学水平,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水处理实验教学的有机整合,是现代化教学改革中摆在实验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实验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学思维方式,努力做好现代教育技术与实验教学资源的整合,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实验教学,才能真正促进学生自主创新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

1现代教育技术在水处理实验课程的应用现状

过去,教师进行水处理实验课程教学一般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导学生预习实验,第二部分才是动手做实验。在传统的水处理教学基础上,王伟等人在“《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中提到,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辅助传统课堂讲授教学,在实验方案设计、检测设备的认知和使用方法等方面能够发挥其直观性、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等优势,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引入已经不再让《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的课堂教学只是枯燥的实验方案列举和公式推导等,而是让学生能够更为生动地了解到各种水处理实验的操作流程和要求、检测设备的使用和实验模拟等内容[2]。制作多媒体课件是目前现代教育与实验教学的主要形式[3]。随着手机4G网络的广泛应用和虚拟实验室的快速发展,为实现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助教”与“助学”功能,手机移动教学和虚拟实验室的应用将是水处理实验与现代教育技术整合的发展趋势。

2现代教育技术与水处理实验的有机整合

2.1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的学生在实验课之前都不会认真预习课本或实验指导书,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是毫无准备就进入实验室,然后等待老师给他们讲解实验步骤,最后看着少数几位同学动手操作,自己只负责抄写数据,应付完成实验报告就算完成实验了。整个实验过程,大部分同学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实验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广大实验教师深入研究的课题之一。笔者通过录制操作视频,如混凝沉淀实验,把投药量的计算,取样的要点,搅拌程序的设定以及混凝、沉淀过程现象观察的要点等边操作边讲解,操作视频于在上课前1周发放到学生微信/QQ群里,要求学生自己下载观看预习,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90%以上的同学均能上课之前完成预习,对实验步骤、实验装置的操作等有了较深刻的了解。同时,在实验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课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地观察实验现象、记录与分析数据。利用视频、课件等多媒体教育技术,使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预习习惯,做到实验前胸有成竹,更好地应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高效地完成实验教学,确实提高了水处理实验教学效果。

2.2利用手机互动平台实现移动教学实验

随着4G手机的广泛应用,手机在教育领域,从师生之间的语音通话、短信互动,到图书馆信息管理,“一卡通”服务等,手机辅助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的前沿研究领域[4]。笔者尝试建立一个水处理实验的公众号,在公众号里面定时发送实验操作视频、实验室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课件、最新的水处理技术、水处理实际案例等相关信息,正是适应了目前学生“离不开手机”的现状,将大量的水处理实验信息传递给学生,从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关于手机移动教学的研究,仍有待于实验教师进一步开发和利用。

2.3利用虚拟实验教学,弥补实验设备不足

近年来,由于大学的扩招,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跟不上步伐,实验室的设备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学生的教学要求,往往多个学生共用一台设备,甚至有些学校一个班共用一台设备,设备的严重不足导致实验教学变成了教师的实验演示,学生连动手的机会都没有,这样的实验教学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无法满足社会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虚拟实验具有虚拟性、实践性、灵活性、多样性、开放性特征,虚拟实验教学可以解决我国当前传统实验教学设备和资金不足、缺乏创新、存在危险等等问题[5]。若能将虚拟实验应用在水处理实验教学中,实验教学效果会大大提高。我国对虚拟实验的研究比较晚,近十年发展很快,呈上升趋势。但在水处理实验这一块,仍无虚拟实验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实例,虚拟实验教学模式和设计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结语

现代教育技术的直观性,虽然是传统实验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但是也无法完全代替真正的实验操作。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实验方法的有效整合,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王祝来.“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模式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3(7):168.

[2]王伟,王科,苏馈,等.《水处理工程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实验[J].科学与技术,2014,12(3):118-119.

第4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现代化;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02-0107-01

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对各个行业的发展需求,为了提高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质量,必须树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意识,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下面对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的概念以及可行性进行阐述,并提出具体改革途径。

1 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精细化概念与内涵

就水利工程工作的开展情况来看,其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需求量的不断突出,进行水利工程管理优化势在必行,而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成为关键。下面就其内涵以及概念、可行性等进行分析。

1.1 现代化概念及可行性

想要构建水利工程服务体系,前提是对传统水利工程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与优化处理,这也是经济发展的需求、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指代内容较多,例如管理系统的数据化以及信息化等,所以不但要进行软件的现代化更换,更要进行内部整改,实现水利工程动态体质改革。

1.2 精细化概念及内涵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其精细化是保证工程顺利开展的前提,可以涉及到运营过程以及产品调配等多个方面,而精细化管理的实施,可以确保流程以及管理的规范。“精”即掌握工作重点,“细”即强化流程的监督管理,最终成功推动水利事业的发展。

2 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精细化策略

水利工程想要实现管理的现代化以及精细化,需要从意识观念强化方面、体制制度完善方面、监控体系建立方面、人员培训方面、多个部门联合管理方面加以研究。详细策略汇报如下。

2.1 进行意识观念强化

随着水利工程地位的提出以及发展,我们在结自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也开始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以及管理的理念。但是从总体接受水平上来看,我们仍旧存在着意识水平落后的明显局面,很多管理人员不愿意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尤其表现在老年干部身上,影响到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的发展。很显然,我们想要更好的落实管理工作中的精细化和现代化,就必须进行意识和观念的强化,打破人们长期保留的固有思想。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将具体的工作责任和内容落实到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身上,强化工作人员责任意识,调动员工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以及可行性。

2.2 完善体制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工作而言同样如此,管理人员必须结合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进行体制的改革与完善。从用人方面、配套制度方面推陈出新,借鉴西方经验的同时融合我国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让工作有序进行的同时,保证每一步工作的开展都具有标准化。

2.3 建立程监控、监测体系

水利工程管理工作想要实现精细化与现代化,建立先进的监测、监控硬件设施是其最为基础的前提条件。其中涉及到当下各个行业都比较适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让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了解情况发生的全部信息,避免出现单一片面看问题的情况,为科学决策的提出和实施作为参考依据。除此之外,现代化监控体系的完善,不但提高了工作的决策效率,更加彰显了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和精细化水平。

2.4 培训高素质管理队伍人才

人才是一切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所以水利工程想要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就必须建立相关培训机构,并根据管理工作开展的需要引进专业人才,于企业内部不定期的开展行业交流大会。但是,单单就企业工作而言,存在部分管理人员依靠亲属任职的情况,所以水利企业要引以为戒,保证水利工程管理工作人员都是凭借自身实力开展工作的,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进行净化。除此之外,企业要安排管理人员到其他企业学习并出国深造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度学习以及扩展,保证管理人员自身管理水平提高的基础上更好的处理企业内容工作。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深入到群众中去,了解普通工作人员的工作实际以及思想负担、工作负担等,合理解决员工所需,保证工作能够无负担的开展工作,还可以成功拉近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好感度以及信任度。

2.5 实施联合管理

当前,水利工程管理面临许多问题,而问题所涉及到的领域和学科较多,所以想要更好的进行管理工作,可以进行跨领域合作管理。例如,前期规划工作中,规划部门结合现代化水利的理念进行工作。保证任何一个环节工作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实现预期制定的目标。另外,我们可以将整个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看成一个系统化的项目,从系统的角度出发进行问题的设定与解决预案的设定,实现各个环节的配合和管理。

3 结语

结合本文研究内容来看,当前时代的发展,水利工程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管理工作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开展,所以必须加以注意。但是,当前水利工程的管理工作存在诸多不足,新时期背景下必须实现管理工作的精细化以及现代化。文章从精细化、现代化的概念和内涵方面着手开始分析,并提出了人员专业培训、制度完善、联合管理、监控体系设立等相关的管理改革策略,以强化水利工程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晖.水利工程管理的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究[J].水利技术监督,2013,21(6):24-26.

[2]姚冬梅.搞好达标建设促进水利工程管理规范化[J].东方企业文化,2014,(4):248-248.

[3]侯昊华,倪大银,马云霞等.水利工程管理现代化与精细化建设探讨[J].水利发展研究,2011,11(6):60-63.

第5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洪水灾害;水文预报技术;城市防洪;有效方法

1 现代水文预报技术概述

在科技水平日趋成熟的当今,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现代水文预报技术发展和进步的必然要求。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水文预报技术中的应用,能够直接有效地推动水文预报技术的发展,实现水文预报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信息接收处理

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应用有效实现了水文预报中信息的接收和处理的自动化。在水文预报中的信息接受处理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取原始信息,并且将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分类、解析、处理,最后将处理后的信息保存到信息库中,以保证水文预报信息的精确性和实效性。

1.2 计算机信息检索、查询

在水文预报工作过程中,计算机信息的检索查询能够为掌握水情变化情况、实时的防洪信息提供有效的保证,并且能够对比分析历史数据。计算机信息检索、查询利用容错处理机制来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且在服务器程序端使用了透明处理,有利于在用户维护时查找问题,因此计算机信息检索、查询的界面人性化的要求较高。

计算机信息检索、查询以数据处理为中心,包括查询系统、图形系统、报表系统、数据处理模块以及系统监视等,共同组成了数据处理方式结构,具体见图1。计算机信息检索、查询通过采用电子地图,能够将地图的数据信息和水情信息相联系,通过水文预报中心将实际情况如实反映出来,有利于城市防洪抢险工作的展开。

图1 水文信息检索、查询系统总体结构图

1.3 预报服务系统

预报服务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将实时水情和防洪信息及时、有效的传递于城市的防洪抢险工作中,能够有效减少城市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

水文预报中的预报服务系统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洪水预报信息能够通过互联网、计算机网络、语音自动查询、拨号网络以及计算机网络等来实现信息的及时传递。

预报服务系统的开发利用改变了以往水文预报信息传递时主要通过电话、传真中繁琐和被动的不足,使水文预报中心能利用计算机检索、查询、保存以及打印水文预报的信息,实现了数据信息共享,其具有先进性和时效性,为城市防洪抢险工作的有序展开提供有力保障。

1.4 水文预报系统

水文预报系统的开发利用有效减轻了预报员的工作量,并且能有效实现水文预报技术的自动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水文预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水文预报系统可将GIS技术、网络技术等软件技术综合利用起来,并且有效利用Visual Studio、Delphi等开发平台进行开发,通过预报数学模型、分析方法及其运行界面实行规范的组件化处理,使用户二次开发所需的各种公共资源规范化。

2 现代水文预报技术在城市防洪中的应用

2.1 城市防洪的具体形势

某城市主要由暴雨中心形成的洪水在该地区的遭遇形成洪水灾害,还遭受该地区河流等影响,因此城市的公共设施不能够在较差的环境中建设和完善,防洪任务繁重,所采取的防洪策略为“洪水涨就往高处撤退。洪水退就回到低处。”若该地区连降暴雨、遭遇洪水灾害时,就会给工业、农业以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的损失。

现代水文预报技术在城市防洪抢险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防洪的非工程措施之一,由于防洪部门以及沿江的航运、供水等相关部门能够及时接收到水文预报所传递的信息,能及时组织防洪抢险,水文预报技术在城市防洪抢险工作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最大限度的降低洪灾给工业、农业以及人民群众生活所带来的损失。

2.2 现代水文预报技术在城市防洪中的作用

自该城市发生大洪水后,政府将该地区的大江大河的洪水监测与预报任务纳入政府管理职能中,并且逐步成立了区域洪水预报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区域内的洪水监测与预报工作,其他小流域的洪水监测与预报由当地负责。并且建立了水文气象与洪水预报中心,隶属城市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部的水利管理部门,聚集了气象和水文领域的专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支撑地方洪水预报服务,为山洪爆发流域提供昼夜连续的洪水监测信息,在24h以前向各地方政府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并以每日洪水警示地图的方式,向公众提供洪水信息。

洪水预报一般提前2~3d,预警准确度高,由省、市、镇逐级向下通知到人,信息渠道主要是电视、网络、报纸,也可通过电话进行查询。对于特别严重的洪水,水文预报中心的工作人员采用ORSEC手段,并且到现场进行24h观察,一些危险地带动用直升飞机等进行全程监视,需要救援时,首先是对人施救。在洪水预报服务的支持下,首先是对当前水文事件提出扼要观点,并公布洪水警示地图。

地图采用颜色代码表现水文地理网络,标注出监测河流的洪水预报危险程度,并用附加注解描述洪水的发展情况。洪水警示地图可以从因特网上获取。为了公布洪水警示地图,水文预报中心工作人员必须每日监视洪水。并且根据气象警示地图(橙色警报标准)和水位测量法的标准,发出警报。水文预报通过将水利、气象、卫生等部门在防洪中的作用进行整合统一,有效实现了气象和洪水预报资源的无缝对接,并且在水文预报的过程中发挥信息接收处理、计算机信息检索、查询、预报服务系统、水文预报系统等先进技术在洪水信息监测、传输、分析和洪灾施救中的应用,提高该城市的防洪应急能力。

3 水文预报技术在城市防洪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认真做好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在城市防洪工作中应用水文预报技术应当及早部署,落实各项汛前准备工作,对汛前准备和汛期测报工作进行周密安排和部署,并且按照思想认识到位、测报措施到位、应急预案到位、维修保护到位、技术力量到位、安全生产到位的总体要求,认真布置和安排汛前各方面准备工作。

3.2 提高水文预报技术的水平

针对新编码和新数据库,更新和完善水文预报系统、软件设备及预报方案,对现有报汛设备进行挖潜、整合,确保主要报汛站报汛线路畅通;修改完善收转报软件,确保水情信息的时效性;完善和更新水情查询系统、雨量等值线分析系统、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和防汛抗旱指挥决策系统,提高雨水情分析、预测和会商能力。

通过这些系统开发和利用,提高了水文预报丁作的效率,为更好地为城市防洪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水情及预报信息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总之,现代水文预报技术为城市的防洪抢险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能够有效减少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因此,我们要提高水文预报的丁作质量和服务水平,使其为城市的防洪工作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第6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水利施工;生态环保;堤防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 A

1、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

生态包含了不同的系统,河流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人类的生存有着巨大的影响,因而河流生态健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人类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相关水利工程建设,而水工建设想要发挥其预想作用就必须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人类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进步,而这些新型的活动会对河流生态产生不同的影响,而随着影响的加大,河流生态系统中一些不良的影响开始反作用于人类社会,因而人们开始意识到河流生态保护的重要性。水利工程必然会对自然河流的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首先人工渠道化是较为明显的影响,其主要影响有河道的直线化以及河床的硬质化,且人工渠道会将河流的河道截面进行几何化改造。其次是河流联通性破坏,堤坝的建筑使得河流被阻挡,侧向水流的联通性被破坏。因此在进行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此类负面影响,采取积极的措施避免河流生态被破坏,或者对破坏予以相应的补偿,确保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

我国在近年来不断的开展河流整治以及防洪建设工程,并且通过引进新型技术材料努力建设生态水利工程,诸如生态护坡技术的应用,绿化提防措施的实施。但是在认识上仍旧存在片面、模糊以及浅薄的问题,对于河流生态保护型水利工程的建设没有相对完善的技术指导、理论支持,而施工建设中也没有实施和设计的指标依据。因此我国函需一个完整规范的科学体系用以对河流整治工程的建设予以指导、规范。

2、堤防建设中存在的生态问题分析

2.1、护岸硬化破坏了生态环境

堤防建设中的岸坡是小环境进行生物和自然界进行能量和物质流动的通道,对整个河流生态系统生物链的发展起到流通的作用。在堤防的建设中通常是使用浆、干砌石和混凝土,虽然是对岸坡的保护但同时也导致了整个坡面的硬化,不利于岸边植物的生长和岸边生物的发展。建设中通过硬化画面会导致周围的植物死亡,同时对周围动物的栖息、产卵等造成严重的影响。

2.2、规则的堤防体型与岸坡破坏了生态环境

堤防的建设中建设者往往设计的堤防的形状是大同小异的,在建设施工中为了更好确保堤防受保护面,将堤防的体型设计为整齐划一的斜面或者是整齐的直立面,并且堤防中的浅滩、河床也被建设的平整、平直,整齐划一的堤防的造成除了会对周围生物造成一定影响,还会影响河流发展中自然的美感。

2.3、规则的河道破坏了生态环境

“裁弯取直”的方法在河流堤防建设中经常会用到,这样可以加快施工的进度,但是将自然的河道修整成笔直的河道会阻碍河流的自然的发展和流动,在洪水来临时也不利于河流水分的流动,原本弯曲分叉的河流有助于河流内动植物的生长和繁衍,虽然笔直的河道有利于工程的施工但是对河道内的动植物有着很大的破坏性,会破坏动物自然发张的规律,并且地方建设中用的水泥、混凝土不利于动植物养分的吸收。

2.4、片面追求保护面积的最大化

堤防的建设追求最大化面积原则,这种做法既浪费了资源,还对岸坡周围的环境造成了破坏。施工者在进行堤防建设时无论是针对浅滩还是深潭都采取先填平然后设计出规则的梯形、矩形,这种设计将堤防的面积扩大很多,一是浪费了资源;二是将破坏的面积扩大,另外将天然河道的形状也破坏了。此外,施工者在施工之后对废弃料处理不当,对废弃的石料和渣滓处理过于简单;施工之后对周围的土壤的剩余利用没有恢复到之前的状态;岸坡边的植物没有保护好为今后施工地段发生水土流失埋下了严重的隐患。

3、强化现代堤防工程的生态化施工建设措施探讨

3.1、优化提防规划

在规划提防工程时,不但要对工程的经济和环境效益予以系统分析,还要全面的衡量二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需要进行生态效益以及经济效益评估,这种规划方式区别于以往的单一技术指标;规划过程中,应当清楚流域的生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的生物群落系统,包括了上游、下游,以及两岸的所有生物群落。在规划时需要根据相应的生态廊道范围予以规划设计;工程勘察应当全面,不但要对地质水文进行常规勘察,同时还应当调查水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尤其是生物环境的现状。

3.2、优化提防设计

布置提防应当最大限度的保留水域原有形态,河流的蜿蜒性以及散乱状态是自然造就,有效保证原有地貌特征能够保护水域生态,诸如水域中湿地的恢复、河流浅滩、河湾的保留恢复等;按照相关原则规定确定提防间距,保证水工能够协调生态保护和行洪之间的矛盾,确保土地开发利用与水资源利用之间的关系平衡,不但要保证河道行洪能够满足相关要求,同时还应当预留一定的浅滩跨度以及植被生长空间,这是保护河流生物系统的基础,也能够有效的保留河流自洁能力;渗透稳定以及滑动稳定是堤型选择的基本安全原则之一,除此之外,生态保护以及生态恢复也是堤坝选型的基本要求,本地材料的选择以及缓坡结构的使用能够提供良好的植被生长空间,使得河流侧向联通性能良好;河流断面设计时,应按照自然河道纵、横断面的多样性变化特征,尽量避免河床的平坦化,采用非规则断面,浅滩与深潭相间,有助于增加与生物的亲和力及与自然风景相协调;岸坡防护工程的设计应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采用与周围自然景观协调的结构形式,在满足工程安全的前提下,确保生态和景观的护岸形式多样性;在城市水域整治的景观建设中,应强调保留江河湖泊天然的美学价值,应更多注重生物栖息地建设,避免将水流置于过多的亭台楼阁等混凝土与砌石形成的人工环境之中;为降低施工环境对生态系统的冲击,保障工程效果的实现,并延长生态工程的寿命,应加强生态工程的前期养护和后期管理,包括维护、监测和评估,并积累数据和经验。

3.3、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动态监测

施工企业在水利堤防施工中,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生态环境监测指标,建立健全生态工程系统结构,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在施工计划与政策方针的指导下,对于生态工程施工中的水、土等资源进行严格的计划与使用,避免造成生态破坏。同时在施工中,还应当避免施工对环境造成污染,例如能源与废液的排放要注意环保,并且做好污水及废弃物的处理工作,要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水利工程施工的每一道工序,深入把握施工项目的每一个细节,同时更新以及配备专用的生态环境监测设备设施,及时收集、梳理、分析监测数据信息,完善生态环境治理措施,增强施工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监测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使施工现场和周边的生态环境得到科学、合理地保护。

3.4、有效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很多水利堤防工程施工项目都具有比较大的规模,在这些大规模的建筑现场施工过程中,施工企业应当研究制定施工规划方案,尤其要注意在制定施工计划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尽量避免或杜绝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施工,以及对生态破坏严重的方案,对于环境产生影响的施工,要及时的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或提出改进措施。现场监理人员要加强监督力度,促进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有效地对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环节进行科学管理,提高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控制好对废弃物、污水、垃圾的排放,控制好对施工材料和生产设备的随意堆放,同时注意有效控制噪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加强对施工现场和周边环境土地、水流等资源的集约利用和有效控制,实现水流工程项目施工与生态环保保护齐抓共管、齐头并进,确保水利工程项目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3.5、资源的循环利用

在施工过程中,对于各种资源的利用率,要尽可能的发挥其最大的效能价值,充分的利用各种材料与物品,可以实现在施工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降低对生态环境的污染,由于资源的循环利用,避免了开发新资源造成的污染的同时,还降低了资源的使用率,在获得最大的经济价值的同时,也间接的创造了社会效益。

总言之,我国水利工程生态化建设,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未来水利工程生态化发展将是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必然选择。生态环保是现代提防工程的突出特点,也是我国提防工程目前面临的新型挑战,而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反哺自然是现代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发展得以持续的基础。因此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特别重视水利工程的生态化施工建设。

参考文献

[1]刘海波.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5:185.

[2]张静,丁少青.水利施工中生态环保对于现代堤防工程的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9:167.

[3]宁忠新.基于生态角度探讨水利工程施工优化技术[J].信息系统工程,2014,06:105.

第7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青绿色彩 继承 转换

山水画形成伊始,就以青绿色彩为主形成表现自然的装饰性的审美情感,其中并不带有强烈的哲学色彩。而自五代、宋以降,水墨山水画以其文人审美观念与理想的介入,成为后世近千年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主流。我们绕过传统文人色彩的表现状态,回到青绿表现时期,以青绿色彩改造文人色彩,使色彩发挥其自身的优势,对传统进行主观性的重新建构,把传统之中的笔墨与色彩的精华加以提炼、结合,形成既有水墨的写意表现又有色彩自由情感抒发的具有现代观念的山水新样式。因此,要通过继承传统青绿山水的色彩表现来促进当代山水画的发展。

一、青绿山水画色彩的表现特征

1.青绿色彩的装饰性

青绿山水常运用石青、石绿、朱砂、金等矿物色彩。这些石质粉末颜色具有很强的覆盖性,色彩艳丽明快、浓烈奔放,产生出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唐宋之际青绿山水在勾线之后以色平涂为主,熟绢的材质性能和纸相比,无法实现色彩的迅速晕染,更适于色的平涂,这也增强了画面的份量感。材料的性质与施色方法等使青绿山水画具有了非常强烈的装饰效果。

2.青绿色彩的写意性

元以来,大青绿的表现减少,由于文人水墨的兴盛,青绿式微,虽各朝也有做青绿山水者,但多与水墨相依存,以水墨为主。在水墨渲染的基础之上,施以青绿色彩,多数山水画家为求笔墨的保留,用青绿色彩时适可而止。宣纸的运用让青绿色彩失去了平涂的条件,它对色彩同样产生了晕染渗化的效果。色彩的表现融入到水墨的表达之中,色彩随水墨渗化达到了画面的统一,因此色彩也产生了与笔墨相同的写意性。

二、青绿色彩的装饰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传统青绿色彩因色彩的性质、材料的特点,使其在山水的表现中具有装饰性的视觉效果。装饰性的效果使色彩呈现平面厚重的状态。当代画家在继承这种青绿色彩装饰性的同时,把它与笔墨相结合,实现了色彩的当代转换,创新了山水画的表现。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卓鹤君:把传统笔墨线条的曲折游动变为直线的错落交织而成山川图像,缩减线条曲度带来的纵深感,增强直线线条笔墨组合而成的黑白灰大的墨块。这种表现将山川形象更加整体化、概括化,并趋向一种视觉图式的装饰平面感。借用传统大青绿、石绿、金等色彩的浓烈厚重来填充平面化的线型笔墨空间,形成水墨气韵的流a动舒展与色彩的聚集。画家通过色彩的平面几何型表现增强画面的现代感,色彩要想从水墨中突出出来,与水墨形成对比,必须采用厚涂色的方式,厚涂青绿色彩使色彩不会发生浓淡变化,进而形成色彩的平面化状态。色的平面依靠水墨为底使色彩不艳俗浮躁,色彩达到饱和、沉稳、润泽的状态。水墨的气韵流动与浓郁的青绿色彩块面最终在画面中达到和谐统一,把传统文人水墨引向了新的高度。

画家许俊:许俊的青绿山水继承了传统大青绿的设色方法,并结合笔墨语言形成具有现代特点的新青绿表现。画家采用有色宣纸为底,山川楼阁以浓墨勾勒其型,改变早期大青绿空勾无皴方式,增加皴、擦、点、染的笔墨技巧,以粗放厚重、方直劲挺的线条和饱满润泽的皴染为主,表现空间与质感,使山石层次丰富、线条灵动。在此基础上施青绿重色,做平面涂染,这改变了传统水墨山水的淡着色产生的色彩空间从属地位,色彩从局部走向整个画面,这样必然产生色的平面状态,形成色彩的装饰性。在色彩平面化的同时,笔墨语言加强,山石结构层次的强调让景物的空间感加深,近处山石通过涂色前的笔墨造型和涂色后的笔墨层次表现,使山川产生空间感。同时,近处山石的石绿重色与远山的稍淡的蓝色,形成远近、厚薄的对比,这样运用平面色块的对比就产生了空间变化,由此,新的山水图式产生了。画家从传统青绿山水中提取色彩的平面表现,从传统水墨中借鉴笔墨的形式语言,让两者相结合,这样笔墨在色彩的范围内有了丰富的层次表现,色彩在笔墨的造型空间中被充分放大。画家采取了笔墨与色彩并行发展的创作理念,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三、青绿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相结合的当代画家作品分析

当代山水画家卢禹舜等一批艺术家运用传统青绿色彩写意性融合水墨,创造了山水画表现的新形式。

卢禹舜在传统笔墨与色彩表现方式上都是非常独到的。画家从传统大青绿的重彩施色中得到启示,他的作品充分做到了色彩的写意性与水墨的结合,既继承了传统的笔墨情趣又提升了色彩的精神内涵,使色彩融于水墨氤氲的意境中,并幻化为视觉的主体。在山水画的表现上改变笔墨与造型的对立状态,使笔墨造型融合在一起,增强水墨形象的整体感。采用勾和染的方式减少对山石空间深度的表现,让色彩进入画面的主体空间中,与笔墨造型形成对比统一的视觉关系。画面中山石的空间深度的表现被弱化,服从于笔墨的整体表达,通过近处山石的勾画与远处浓重水墨的晕染,形成山水空间的关系与强烈的对比,只勾出山体轮廓,不在山石的细节上做空间表现,由此,色彩就进入山石的结构中,形成色彩的平面表现。一幅画不仅要有对比,更要有统一,画家把青绿色彩的写意性表现加强,让色彩走出山石结构的范围,主动与墨相连接、相渗透,形成色彩的气韵流动,青绿色彩产生了与水墨一样的渲染效果,也形成了色的浓淡干湿的变化,因此色彩就获得了表现的主动性。色彩对形体的超越产生的色彩写意性与装饰性,最终与水墨实现完美的融合,既体现了传统文人的高尚文雅,又表达了现代色彩的精神情感与意蕴。

四、对青绿色彩的继承与转换实现了当代山水画色彩表现的拓展

当代山水画家在借用青绿表现创新时,实现了青绿色彩的写意性改变,色彩的表现上升到与水墨同等的理论层次。新时代的画家们从传统中寻找开拓创新的基点,寻找到色彩的优势与不足,以色的优势补墨的不足,同时把水墨的精神情感赋予色彩,让色彩实现自身的超越,继承色彩的装饰性与写意性表达,并实现与水墨的融合转换。这样,色彩就超越了本身的物理属性,达到了情感的宣泄,最终使山水精神得以升华。

参考文献:

[1]许俊.新编青绿山水画[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关键词: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一、我国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现状

水资源形势紧张是我国发展的常态,特别是在建设环境友好型城市中,如果没有水资源的保障,那么一切都是妄谈,因此,城市对于水资源必须从两个方向去获得新支撑,一方面是继续开辟新的水资源,另一方面就是对现有水资源的重复利用和再开发。城市污水处理厂可以实现对水资源再开发和再利用的目标,特别在城市规模扩大、功能增多的背景下,更应该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策略,在降低城市对环境和生态破坏效果的同时,创造出满足城市发展的水资源,践行城市和经济节约和循环的发展方式。

就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事业来说,很多大城市已经开始着手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的规划和建设计划工作,但在广大中小城市还没有将污水处理建设纳入城市发展的议题,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没有专门的建设资金。目前,中小城市的污水排放量约占全国污水排放总量的一半以上,随着未来50年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量将会数倍、甚至十几倍的增加,势必加剧水环境的恶化。加上水系统的相通性,我国整体的水质也将受到影响。因此,要改善我国水环境被污染和继续恶化的状况,保护我国紧缺的水资源,当前应该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历史和现状进行全面掌握,对城市污水处理厂现存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探寻新时期做好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对策,形成新时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策略,更好地促进城市综合的进步和发展。

二、污水处理工程的质量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量比较大,处理技术落后,不管是政府还是企业对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一个问题一定不能忽视,那就是污水处理厂施工的质量控制。这直接影响到污水厂的运行及其对水资源的改善。接下来将分析制约污水厂施工质量的因素。

(一)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过高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运作还主要依靠政府性投入,这会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厂不能引用市场机制,出现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成本过高的实际问题。

(二)采用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往往基建费、运行费高,能耗大,管理较复杂,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工艺设备不能满足高效低耗的要求。

(三)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是污染水资源的主要物质,目前具有脱氮除磷功能的污水处理工艺是以活性污泥法为主,这种方法通过将厌氧和好氧反应池串联,形成多级反应池,来增加内循环来达到脱氮除磷的目的。这种方法主要缺点是建设的费用较高,并且能耗大,管理起来也比较复杂。

(四)所投入资金较少,投资力度不够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对于城市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它对防止水污染、提高城市的水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由于经济水平的影响,我国往往对城市污水处理投入较少,用于水污染治理的资金十分紧张,不可能通过建设大规模城市污水处理厂来改善水资源环境;与此同时,我国污水处理设备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据统计,现在的污水处理设备仅有三分之一运行正常,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转率仅有一半左右,尽管近年来,政府对污水处理工程开始逐渐重视,但远远不能满足要求,因此,我国应通过加强投资,从而加大对城市排水和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

三、污水处理工程施工质量控制的具体对策

污水处理工程是维系城市生活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是人们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其施工质量也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能源密集型的综合技术,污水处理的能耗与所处理的污水量、水质、采用的工艺方法、运行方式、处理程度及操作管理有关。想要有效地控制污水厂工程质量,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

(一)了解污水处理流程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多数是在消化池中安装紫外灯,并利用紫外光杀菌的原理进行污水处理,从而达到降低污水有机物含量的目的。但是这种处理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因此设计人员增加了P-SBR脱氮除磷工艺,利用活性泥的沉降性、吸附性、耐冲击性等特点,在曝气、缺氧以及厌氧等条件下进行氮磷等的去除工作,从而达到国家标准。

(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污水经过不同深度的处理后,成为人们的第一水资源。污水经过处理不能得到合理的使用,就会淡化了污水处理的意义。中国水资源的拥有量在世界排名第121位,说明我国淡水资源缺乏。实践证明来源较为可靠的再生水是第一水资源之一,但是人们对再生水的认识有偏见,认为再生水是由污水经过处理后获得的,归根还是污水,所以不能得到重用,因此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而对淡水资源的宝贵要求,人们重新认识再生水,把再生水利用的渠道拓宽,要因地制宜根据需要确定利用途径。例如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市政、园林用水、生活杂用水、城市1级河道景观用水、利用现有坑塘储存再生水、地下水回灌溉用水等。

(三)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要规模适度

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要立足实际情况,规模适度建设。规模过大,一次性资金需求过大,资金不能及时到位,工程建设周期长,有限的资金投人不能尽快产生效益;规模过小,既满足不了当地的污水处理需求,又形不成规模效益。因此,建设污水处理厂要在一个适度的规模水平上,这样才能运行成本最低,从而取得最佳效益规模。

(四)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功能

要提高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污水和污泥后的资源化程度,一般来讲,经过处理的生活污水达到一定的标准之后就成为了资源,如果直接排入水体而不进行有效利用就是一种浪费,尤其是干旱、半干旱的缺水地区。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建设分类供水系统,为实现中水回用建立基础,另一方面,要制定积极的政策措施,采取经济手段鼓励中水回用,防止浪费。同样,对于污泥也要采取积极的经济政策来鼓励和支持污泥回用,加大对污泥处理的研究力度,做到保证污泥得到有效处理,不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最大限度地利用污泥,变废为宝,实现污泥利用的资源化。

(五)大力发展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

要大力发展污水处理的科学技术,研究污水处理的新工艺、新设备,这是提高我国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的保证。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逐年增高,污水处理工程施工建设也越来越多,只有解决好这种压力才能促进经济进一步的发展。城市污水污染严重,污水处理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政策,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鲁强,陈一东,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管理探讨《中国电子商务》2012年12期

[2]王宗臣,污水处理及再生回用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性分析《科技致富向导》,2010,15

第9篇:带水的成语范文

关键词: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测度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76X(2008)03-0061-07

一、引 言

金融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是各国对外开放的核心内容。对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准确测定,对一国金融在对外开放过程中的正确决策与健康发展、风险管理与控制、金融稳定与安全等诸多方面都极为重要。

关于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Mattoo(1998,2000)[1-2]首先对一百多个发展中国家和加入WTO的所有西欧成员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进行了初步研究。类似于Mattoo(1998)的方法,Valckx(2002)[3]按照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对世界不同区域和不同收入群体国家的平均市场准入承诺水平进行了测量;Qian(2006)[4]研究了WTO成员国1995年和1997年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并与主要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Pontines(2002)[5]和Dobson(2002)则分别估计了APEC成员国和主要OECD国家在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和实践的真实水平。另外,为分析承诺原因,Harms、Mattoo 和Schuknecht(2003)[6]考察了世界各主要国家金融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承诺的决定因素,并利用实证方法检测了国内政治经济影响力、国际交易报酬和补充政策规定在市场准入承诺中的作用。以上方法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某几个金融行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但还难以直接用来准确、全面地衡量一国或地区的整体承诺水平,当然更不可能用来对中国目前的情况展开研究。另外,我国学者对与我国金融对外承诺有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金融对外承诺的监管、金融服务贸易的自由化以及我国金融对外承诺的法规制度建设等方面,而对于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定量测度方面尚未涉及。

为探究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具体水平及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中的位置,本文将首先在介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的基础上,给出了为何选择从金融服务角度去定量刻画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依据;然后,从金融服务角度构建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模型;其次,应用该模型对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国际比较;最后给出了本文的结论和启示。

二、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定量刻画

本节试图从金融服务的角度对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定量刻画,为此,我们需要从解析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表现形式、实现方式及其与金融服务之间关系的过程中寻找依据,具体阐述如下:

(一)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和实现方式

1. 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基本内容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金融服务协定》(FSA)以及WTO成员国的承诺,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具体内容如下:

(1)市场准入承诺。GATS第16条已对市场准入的具体规则做出了规定:首先,每一成员国在具体服务部门就市场准入做出承诺时,它给予任何其他成员国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不得低于承诺表规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赋予的待遇。也就是说,各成员国在承诺表中确定地承担市场准入义务的最低标准,代表着对其他成员国开放市场的最低限度,除非发生紧急经济情况或基于审慎管理;并且在以后谈判中,WTO的成员国只能在新的承诺中减少限制,而不能增加限制。其次,做出市场准入承诺的部门,必须明确“服务提供者的数量”、“服务交易或资产的总额”、“服务经营或服务产出的总量”、“具体服务部门的雇佣人员总数”、“服务提供者的经营形式”和“外国资本的最高份额”的限制条件。市场准入的承诺和实施确保了各成员国国内有关法规所具有的透明度和可预见性,并关系到外国服务提供者进入缔约国市场的有效性。

(2)国民待遇承诺。国民待遇是一条传统的自由贸易原则,它要求一国境内的非居民享有与居民同等的待遇,即对于一国领土管辖范围内的居民和非居民,国内法应平等适用。GATS将国民待遇规定为具体承诺的内容,各成员国应按其具体承诺表规定的范围、条件和限制给另一成员国国民待遇。另外,GATS所确定的国民待遇标准是事实上的而非法律上的,这也就是经济合作组织(OECD)各成员国在乌拉圭回合服务贸易谈判中针对国民待遇提出的所谓“竞争机会均等”的概念。

2. 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表现形式与实现方式

根据GATS的内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所涉及的金融业为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行业对于某些混业经营的金融机构,我们仍然依据本文所设定的标准对金融业进行行业划分,其具体资产的计算可以采用股权所占比例的方式进行处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通过上述金融服务业以具体的金融服务项目及其相关规定表现出来,这些金融服务项目主要包括银行业的存款、贷款、货币经纪业务,保险业的人寿保险、非人寿保险、再保险和保险中介业务,证券业的发行和承销、证券结算和资产管理业务,其他业务的金融信息的供应与付款和结算业务。

根据GATS、FSA及WTO成员国的金融实践,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所体现的上述金融服务项目是通过以下四种金融服务方式实现的:

(1)跨境交付(Cross-border supply),即从一成员方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提供服务,这也是国际贸易理论中所谓的“跨国界可贸易型服务”。如一国银行向另一国借款人提供贷款服务;一国保险公司向另一国投保人提供进口货物运输保险服务。

(2)境外消费(Consumption abroad),即在成员方境内向来自任何其他成员方的金融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如一国银行对外国人的旅行支票进行支付的服务。

(3)商业存在(Commercial presence),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这种跨国金融服务是目前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形式,为全球性金融机构拓展业务、进一步渗透的重要战略手段。

(4)自然人存在(Presence of Nature Persons),即一成员方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方境内的自然人提供的服务。这类金融服务多为与银行、保险和证券有关的辅金融服务,例如风险评估、顾问咨询、经纪等,是金融服务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总之,WTO成员国将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主要内容即市场准入承诺和国民待遇承诺,通过金融服务业落实到金融服务的具体项目及其相关规定中去,并通过以上四种金融服务方式去具体实现。

(二)从金融服务角度对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定量刻画的依据

根据前文论证,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都将通过金融服务业的具体服务项目及其相关规定体现出来,并通过金融服务的四种方式去实现。所以,对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测度,可以通过评判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为简便起见,我们将用以反映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所有金融服务项目及其相关规定的全体,称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的状况来完成。显然,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的状况,可通过对该体系中金融服务的项目数量、有关比率、项目结构、限制程度及其发展趋势等因素来测定,而上述因素都容易量化。因此,本文选择金融服务角度来定量刻画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

三、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测度模型的建立

根据上述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定量描述,下面将构建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模型,并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

(一)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测度指标结构的建立

根据前文第二节的分析和结论,我们将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指标分为四个层次: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和末级指标层,见图1。需要说明的是,在末级指标层的金融服务业务中,类似于Sorsa(1997)和Mattoo(1998)的处理方式,由于与“自然人存在”模式有关的金融服务项目在对外开放的金融服务项目体系中所占比例很小,影响也甚微,所以本文不予以考虑。

(二)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公式与计算

1.“末级指标”的计量

根据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测度指标的基本结构,末级指标的计算主要按照各金融业中“跨境支付”、“境外消费”和“商业存在”三种服务模式所涉及到的金融服务项目及其规定的指标来进行,而这些指标可根据Mattoo(2000)、Pontines(2002)和Valckx(2002)的六个等级 Mattoo(2000)、Pontines(2002)和Valckx(2002)根据具体服务项目的限制水平将对外开放各业务开放承诺水平划分为六个等级,并分别赋值为0、0.10、0.25、0.50、0.75和1.0。

划分和对应的赋值方法进行赋值,若某一项目的受限不止一个时,可取其平均值。具体赋值结果见表1。

2.指标权重的设定

根据Mattoo(2000)等对权重的设定方法,本文对末级指标的权重设定如表2所示表2是Mattoo对世界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金融业中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所作的研究,是对金融服务业务度量方法的基本概括和总结,因而对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对外开放承诺水平的测量是同样适用的。;“因素层”权重的设定为各具体项目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例如,银行业的存款权重=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贷款额),银行业的贷款权重=银行业贷款额/(银行业存款额+银行业贷款额);“准则层”权重为各行业资产在行业总资产中所占的比例,例如,银行业的权重=银行业资产额/(银行业资产额+保险业资产额+证券业资产额+其他行业资产额)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当衡量某一年(或几年)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时,取各行业的年资产额(或年资产平均值)。。

四、中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及国际比较分析

根据上述测度模型和方法,下面将对我国2001年12月11日―2007年9月30日之间金融业中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测度,并分别与世界各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比较本文所用数据主要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国际金融统计年鉴》、《中华人民共和国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有关银行、保险、证券的国内、外网站,IMF、WTO等国际金融组织的金融网站,等等。。根据现有数据,利用公式(2)―(4)即可求出我国及其他19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平均值(如表3、表4所示)在与世界主要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测度值进行比较时,这里同时列出了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业的市场准入承诺的测度值,而“其他行业”由于所占比例很低,在此不再进行比较。。

由表3和表4,通过对我国金融的各个行业及整个行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测度值并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比较可知:

(1)关于市场准入的情况:从各金融行业排名来看,我国银行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处于第16位,其测度值与第一名的日本相差很大(测度值相差0.165);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相对较高,处于第12位,但与第一名的美国相差也较大(测度值相差0.159);证券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处于第17位,与第一名的差值最大(测度值相差0.264)。从我国各金融行业自身比较来看,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最高,证券业次之,银行业最低。从总体排名来看,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处于第18位,仅高于巴西和俄罗斯;其测度值为0.658,与综合排名第一的日本相差0.187。

(2)关于国民待遇的情况:从各金融行业排名来看,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与美国等其他发达国家或地区同处于第一位;证券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处于第19位,与第一名相差0.073。从我国各金融行业自身比较来看,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均达到最高水平,而证券业最低。从总体排名来看,我国整个金融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处于第18位,高于巴西和俄罗斯;其测度值为0.978,与综合排名第一的国家或地区相差仅为0.028。

(3)从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与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相比情况来看,二者的承诺水平很不均衡,这与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比较高的国家或地区(例如表3和表4中排在前8位的国家或地区)形成鲜明的对比。尽管我国金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二者承诺水平的排名相差不大,都比较靠后,但二者的测度值与各自对应的第一名的差距差别较大:我国金融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第一名的日本相差0.165,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第一名的差距仅为0.028。而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表3和表4中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比较高的前8个国家或地区,不仅二者的排名未变,而且测度值的差距也很小,二者的承诺水平呈现出同步协调均衡的状态。

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还比较低的主要原因是,尽管我国已加入了WTO,但根据世界贸易规则及我国金融服务的相关承诺,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过渡期,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诸多限制仍然继续存在,特别是,在对于银行业的对外开放中,我国采取了更加谨慎的开放原则,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诸多项目管理较严。虽然保险业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较高,但在我国金融业中所占比例较低,而银行业所占比例非常大,从而导致我国金融业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不高。

至于我国金融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与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不均衡的情况,主要因为相对于国民待遇而言,我国对市场准入的限制更为严格:首先,我国加入WTO后,我国必须遵守WTO规定的、更侧重于国民待遇要求的金融服务贸易相关规定及其他附属条款。其次,是出于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和安全的战略考量而采取的国家策略,例如为吸引外资,我国对外资投资者在国民待遇方面一直采取较为优惠的政策,从而导致我国市场准入承诺水平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出现差异和不均衡的情况。

五、结论与启示

为探究我国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的具体水平及其在世界各主要国家中的位置,本文分别构建了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模型,给出具体的测度公式,并对我国与其他19个国家或地区近年来的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

第一,我国金融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为0.658,在20个国家和地区中仅高于巴西和俄罗斯,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就国内各金融行业的比较而言,保险业的市场准入承诺水平最高,证券业次之,银行业最低。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主要是根据世界贸易规则及我国金融服务的相关承诺,我国的金融业还处于过渡期,市场准入承诺的诸多限制仍然继续存在。

第二,我国金融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为0.978,在20个国家中排名第18位,但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其他发达国家的差距并不算大;就国内各金融行业的比较而言,银行业和保险业的国民待遇承诺水平均达到最高水平,而证券业最低。

第三,作为我国金融对外开放主要内容的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的承诺水平排名都比较靠后,但二者承诺水平的测度值与各自对应的的第一名的差距差别较大,说明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程度不高,而且市场准入与国民待遇二者的承诺水平很不均衡,这与较高水平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准入、国民待遇承诺水平的同步协调相比有显著不同。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相对于市场准入承诺,我国国民待遇承诺的限制较为宽松。

由此我们不难得到如下启示:

第一,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金融对外开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金融开放的力度仍然不够,金融开放的内容也很不均衡。在这一背景下,如何根据我国目前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承诺水平不高与不均衡的现状,通过对我国金融开放承诺水平的准确定位,找到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发现和改进不足,确定并实施适合我国金融未来稳步发展的对外开放路径,同时应注意及时调节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和速度,以防止开放过度或开放不足,是我国目前必须面对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第二,如何在我国金融基础还不牢固、金融市场监管措施和配套法律不健全、市场机制不成熟的前提下,既要保持金融开放的适度,又必须注意各种金融风险和金融冲击的防范与化解,以确保我国金融稳定与安全,保持我国的金融开放能稳健有序地进行,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 Mattto A.Financial Services and WTO: Liberalization in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es[R].Manuscript, Genev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1998.

[2] Dobson,Wendyand Pierre Jacquet.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in the WTO[R].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Washington D.C.,1998.

[3] Valckx N.WTO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Measurement, Choice and Impa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J].Research Memorandum,705, 2002.

[4] Ying Qian.Finani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and GATS-Analysis of the Commitments under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 an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J].ABA Journal, XXI, 2006.

[5] Pontines V.The Role of the General Agreement on Trade in Services (GATS)-Financial Services Agreement (FSA) in the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Efforts of APEC Economies[R].Philippine APEC Study Center Network (PASCN) Discussion Paper, 2002.

[6] Philipp Harms.Aaditya Mattoo and Ludger Schuknecht, Explaining Liberalization Commitmen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Trad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2003(3).

[7] Mattoo,A.National Treatment in the GATS: Corner Stone or Pandora's Box?[J].Journal of World Trade,1997:31.

[8] Mattoo A.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WTO: Liberalisation Commitments of the Developing and Transition Economics[J].The World Economy, 2000, 23 (3).

[9] Nadeen U. Haque, Kajal Lahiri and Peter J. Montiel, A macroeconometric model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R].IMF Staff Papers, 1990, 37(3).

[10] Sorsa P.The GATS Agreement on Financial services――A Modest Start to Multilateral Liberalization[R].IMF Working Paper,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97.

[11] Quinn D.,Inclán C.The origins of financial openness: A study of current and 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J].American of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1997,41(3).

[12] Wendy Dobson.Further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in the Doha Round?[J].Policy Brief,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2,(6).

[13]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Opening Markets in Financial Services and the Role of GATS Genev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R].1997.

[14] Nico Valckx,WTO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 Measurement, Choice and Impact on Financial Stability Research Memorandum[R].2002.705.

[15] 邓朗星,顾朔南,徐滇庆. 加拿大对外开放银行业的经验[J].国际金融研究,2005,(4):27-31.

[16] 方友林,冼国明. 市场准入交换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4,(2):83-88.

[17] 郭根龙,冯宗宪. WTO下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与国家经济安全[J].中国流通经济,2004,(3):15-18.

[18] 姜波克. 开放经济与经济发展[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9] 姜学军. 刍论改善金融服务与加强金融监管[J].财经问题研究,2003,(6):33-36.

[20] 李. 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度量与比较[J].经济研究,1998,(1):28-31.

[21] 李雁玲,程桂枝. 对金融服务贸易与资本项目关系的探讨[J].金融与经济,2005,(7):41-42.

[22] 李征. WTO下外资入股中资银行的准入制度[J].时代经贸,2006,(9):1-5.

[23] 邱润根,张志勋. 我国金融业的入世承诺与法律监管体制的调整[J].企业经济,2006,(4):185-187.

[24] 张金清,刘庆富. 中国银行业市场准入承诺水平的测度与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7,(2):40-46.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