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计调实习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计调实习工作自我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计调实习工作自我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计调实习工作自我总结

第1篇:计调实习工作自我总结范文

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教学从实习时间和地点的选取到实习教学内容的安排,每一个环节都是促成有效实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实习的时间和地点的选取来说,现在的教学实践大环境都致力于构建校内外立体实习基地网络,建设优质实习方案。罗清德(2003,2010),张景群(2003),(2012),常露(2012),张青、袁宇杰(2012)等分别从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建设措施、基地管理等方面论述实习基地的选址和管理等问题。就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教学内容的研究探索而言,涉及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教学项目的设计(朱琳、汪海,2012)、实习教学考核体系建设(董志文、董效臣,2005)、实习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建设(谌世龙、黄国良,2004)等方面的内容。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效果分析

除了探索实习改革、实习模式、教学设计等内容外,研究者开始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效果表示极大的兴趣,希望通过探索实习效果,从侧面反证专业实习的重要性和改革的必要性,并且找出实习改革的方向。如陈聪(2011)结合企业实践和教学进行本科实习生满意度调研,探究从企业和教学的角度对学生实习的实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专业实习效果的评估,大体可以从学生、高校、企业三方利益相关者的维度进行。其中,从学生角度进行专业实习效果评估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其他两方而言,相对较多,并且大都集中在满意度的研究上,如徐昌贵、王丽丽(2012),蔡洁(2012)等。包富华(2012)则侧重于研究学生在酒店实习的消极心理,并提出退避抵触、抑郁气馁、焦虑不安、失衡困惑、行业偏见等五种常见心理,探究实习消极心理对学生实习满意度的影响关联度。此外,王忠军(2010)从高校教学的角度构建实习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而沈宏洁、严艳(2012)等尝试性地从企业的角度对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市场的满意度进行调研。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利益相关者分析

(一)学生

1.专业兴趣缺失,专业认知存在偏差受到传统观念影响,社会上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普遍存在误解,人们认为酒店、旅行社等传统旅游行业大都提供的是“服务类”的岗位,尤其是对酒店、旅行社等基层工作存在较大的歧视心理,而学生往往就是在这些基层工作岗位上完成他们的实习教学安排。通过实习访谈得知,学生受到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双重压力,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存在认知偏差,认为经受本科教育后不应当只从事“端盘子”等繁重的体力劳动,从而对传统旅游行业所提供的实习工作表现兴趣缺失,在实习过程中带有退避和抵触的心理。另外,学生普遍缺少兴趣意识培养,在学习的过程中秉承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往往缺少对自身的反思和总结。职业意识不强结合个性认知的不足,加上社会经验和阅历的缺失,学生缺少对相关行业或职位职业发展过程和阶段的认知,导致学生在实习前后会陷入迷茫期。

2.对实习的认知缺乏深度,重视度不足一部分学生推崇“60分万岁”的侥幸心理,以“通过”来衡量大学中学习的课程。而一部分学生则把实习等同于平时课堂的授课,认为实习也是一门课程,寄希望和以往的课程一样,“应付通过”即可。因此在短短的实习期中,有部分学生找各种借口拖延和逃避实习,从而导致实习效率低下,效果不佳。学生并未能认识到实习是连接学校和社会的桥梁,不管是从专业技能还是综合素质上都是为未来的就业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进入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后,面对基层的工作环境差、实习单位规章制度严格、劳动强度和工作压力普遍增大的情况,一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工作形式枯燥、内容单一,并未能完全展现自身的综合素质,高强度的劳动投入与低报酬产出的工作性质使得学生易出现“水土不服”的症状。并且对工作的抵触心理使得学生,特别是在实习的后期,容易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缺乏对实习工作的反思。

3.学生认为实习单位类型和岗位单一,在工作中难以获得成就感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的单位和岗位都着眼于传统行业,涉及酒店、旅行社和景区,而新兴的旅游行业(如旅游电子商务等)则在其中占的比例不大。从以往的实习来看,几乎有98%以上的学生选择在酒店、旅行社和景区三大行业中实习,其中酒店和旅行社为重中之重。而其他实习的行业则分布在旅游局、旅游电子商务部门等,但比例极小。另外,从岗位选择来看,在酒店实习的学生普遍在前台、客房和餐饮三个酒店基层部门,在旅行社实习的学生则普遍分布在导游和计调两个岗位上,这些岗位通常是旅游企业劳动强度大且企业内经常性空缺的岗位。由于实习时间较短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求所限,很多企业无法给学生提供轮岗的实习工作机会,学生通常会定岗实习坚持到结束。而这些单一重复的工作给学生带来的成就感也是极为薄弱的,不利于实习工作的开展。

(二)高校

1.实习时段和长度安排不科学据了解发现,高校旅游专业实习时间普遍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这样安排的结果使得处在自我能力再提升阶段的学生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实习结束后学生马上面临着就业的竞争压力,此时留给学生总结提升自我的时间已经不多,不利于其调整职业规划和进行职业能力提升。且与此同时若其发现实习的企业类型不适合自身发展,让其积累经验的时间已经失去,对就业极为不利。同时实习时间不够充分,使学生对企业的了解只是蜻蜓点水,基本上只是针对一个岗位或部门有一定的了解,没能及时进行岗位轮换。

2.学校的实习基地建设尚不成熟一是实习基地不稳定。学校在实习基地建设上缺乏战略眼光和长效机制,未能与企业建立实质性、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不少实习基地只挂牌,不实习,造成专业实习“打游击”局面,“打一枪换个地方”。部分学生靠的是老师或者亲朋好友的人脉关系进入企业实习,分散的学生令学校难以对学生进行监督指导,造成学生实习效果的下降。二是实习基地选择不准确。有的学校在选择实习基地时,一味地考虑北京、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四星级、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甚至国外高端品牌酒店,尽管相对而言这些高级酒店的制度比较健全,培训机制比较完善,但企业未能考虑专业实习的实效性。一般而言,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非常集中,流动人口多、人力资源充足,对外省的高校实习生需求并不大,因此,这些地区的旅游企业常常处于优势地位,对高校及实习学生提出苛刻的实习要求和不合理的实习待遇。

(三)企业

1.部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不强一些企业把高校实习学生当成“高质低价”的劳动力,着眼点不是放在如何培养实习生而是放在如何用好实习生上。这明显地表现在部分酒店借口实习期太短,不足以进行实习轮岗,而把实习学生安排在劳动强度较大、技术含量低的基层工作岗位上,只是让他们进行简单重复的工作,很难学到新知识。还有一些企业压低实习工资,降低实习待遇,变相榨取实习学生的劳动果实。比如,在南宁,大部分酒店的实习工资都在800-1000元,远远低于广西最低工资标准1200元。

2.企业管理实习生的制度存在缺陷由于人性化管理和培养晋升制度的严重缺失,实习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导致企业往往将其定义为临时工,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与认可。企业只关心其创造效益的职能,缺少实践教学培训环节,学生在整个实习期一般都被企业安排在固定部门从事工作时间较长与劳动强度较大的一线服务工作,单调重复性的工作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基层管理人员又很少对其进行管理能力的培训与指导,学生感觉既学不到管理知识,又未能受到职业关怀。

四、高校改进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在进行旅游管理专业实习管理时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在学生实习前,高校应当首先引导和鼓励学生正确面对实习,培养专业意识,鼓励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积极思考,转变心态。实习对学生而言本来就是一个极好的适应社会、了解社会、思考社会的窗口,通过实习寻找自身的不足,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是学生在实习中应当思索并收获的宝贵财富。高校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做好实习笔记,把在实习过程中针对性强特征明显的案例以及对实习单位的实习思考记录下来,鼓励学生通过自我总结以及与同学、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培养发散性思维,把理论与实践工作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应当加强实习指导,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参加实习一方面是希望借机磨砺自身,提升自身的职业修养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对实习的行业和岗位有更直观的认知,以便将来进行职业选择时有较好的指导作用。因此高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中,应当鼓励学生把对职业和行业的认识由“书本”转向“现实”,结合专业实习本身,积极开展职业教育,让学生更清晰而准确地对旅游管理相关行业、职位有深入、透彻的了解。一方面可以减少由于社会偏见等带来的学生的职业认知误区,另一方面也能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兴趣、性格等方面,对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有效的思索,制定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高校应当根据人才培养规律,选择合适的实习时间实习时间的安排需谨慎,既能有助于学生检验和发现理论的不足,又能给学生缓冲的余地,达到实习的目的。笔者认为从教学培养的体系来看,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安排在大二下学期及大三上学期为宜,长度一般为4至6个月,实习时间太短,学生在岗位上所观、所感、所思略显不足,时间太长,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

(四)高校应当鼓励创新实习行业和岗位,以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在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行业深度的挖掘,旅游管理专业从传统的旅行社、酒店、景区已经扩展了众多新兴行业,如会展、游轮、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的行业需要大量的专业性人才,出现了一批新兴的职业,比如旅游体验师等。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进行实习教学安排时,应当充分考虑行业特点和行业发展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旅游管理行业中除了传统行业以外的新兴行业进行实习,一来既能从一定程度上消除传统社会观念对专业本身的轻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学生对旅游管理行业有更深刻和直观的认识,扩大学生的职业视界,为学生在更宽行业内就业提供更多的认知机会,使得实习教学安排能够与时俱进。

(五)高校应当和实习企业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至关重要的一步。从实习反馈来看,那些具有合作热情和愿望,对实习学生有自身的一套培训机制的旅游企业往往受到学生的青睐,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完善的培训、职业生涯发展教育以及更多的机会,而学生对在这些企业实习工作的经历满意度是最高的,实习实效性也是最强的。高校应当有针对性地筛选实习企业,为学生提供较好的实习机会,并根据学生的实习反馈,选择适宜的实习企业建立长期、稳固、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习教学安排的长久性和可持续性。

五、结语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