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道德修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职业思想、职业品格和职业感情。这三个方面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职业思想是教师本人对自己的职业认识和总体看法。如果一位教师职业思想不明确,那就意味着他对教师的职责与任务不清楚,稀里糊涂,因而也就干不好、干不了教师这一行业。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家之一――韩愈在他的教师职责专著《师说》中,详细地阐述了教师的基本职责。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有三点:
第一、 传授以孔孟之道为主的政治伦理道德;
第二、 讲授以《诗》、《书》、《礼》、《易》、《乐》、等为主要的儒家经典著作,使学生掌握礼、乐、射、御、术、教等各项技能;
第三、 解答学生在学"道"习"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疑问;
即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意思。由此可见,他认为老师要以传道为主旨,以授业为效果,以解惑为手段,来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当然,我们现在的教师可以将其道、业的内涵改变一下,使之符合现代生活规范与要求,我想韩愈提出的这三点也就是当今要讲的社会主义道德,授之学生有利于社会、人类发展的知识,回答学生在做人与做学问时提出的各种问题。简而言之,就是教书育人,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思想上明确地认识到这一点。
教师的职业品格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表现在教师的言行中。
美国A・C・奥恩斯坦在《美国教育学基础》一书中曾提出:真正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培养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道德的完善比技术和职业训练更为重要。因而说要教育出道德高尚的学生,老师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老师的言传身教对涉世未深的学生来说极为重要。"身正为范、道高为师","上梁不正下梁歪"这是千古不变的一条真理。
为人师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也不可能在人格上没有缺陷,然而为人师表,在言行上起码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一身正气。只有有一身正气,才能走的正,行的端,才能具有正义感。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所以,身正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只有具有正义感的人,才能富于责任心,富于爱心和同情心,这样的教师才能对他的学生负责,才能爱他的学生,而且学生大都比较激进,在他们的感情世界里,最不能容忍的便是没有正义感的人。
二、 谦逊豁达。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善于听去学生的不同意见,不要将自己永远凌驾于学生之上。否则,师生之间的距离会日渐日远,甚至矛盾对立,这样在感情上也就无法沟通,教学脱节,而且只要谦虚大度的教师才能有着教学相长的原则,允许学生提意见,使自己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人格更为完善。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提高
如何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当下社会快速进步,经济迅猛发展的时代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实现中国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诚信友爱,推动社会建设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时刻,重提这个话题,已注入了他新的、更丰富的内涵:它不仅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业务技能,更要求有较高的政治觉悟和较高的会计职业道德修养。
会计所提供的财务信息是管理者、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改善经营管理、评价财务状况、作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高素质会计人员是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的修养。
一、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会计职业道德修养是指会计人员在会计职业活动中,按照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在自身道德品质方面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提高,从而达到一定的职业道德境界。其内容包括:
1.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会计人员要热爱和安心所从事的职业,以虔诚的、恭敬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岗位;以积极、健康、高效、求实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承担和履行本职业对社会、对他人的责任和义务。做老实人,办老实事、谨慎执业、信誉至上。讲信用、守诺言、守秘密,不弄虚作假,不为利益所诱惑,有职业道德。
2.熟悉法规,提高技能。熟悉法规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会计工作的专业性、政策性都很强,是一项既复杂又具体的实务性工作。会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业务知识,熟悉和掌握国家法律法规,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全面学习才能及时掌握新的知识,才能提高业务技能和专业胜任能力,才能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因此会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会计各项法规和业务技能。
3.客观公正、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是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会计人员应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才能实事求是,才能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也只有站到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才能做到问心无愧,这应该是会计人员所追求的一种境界。
二、会计职业道德修养的作用
1.由于职业道德是通过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来起作用的,而会计人员的行为影响着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因此要通过对会计人员行为意志的约束,从而在会计工作领域减少、杜绝舞弊行为,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保证经济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
2.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使会计人员自觉提供客观、公允的会计报告。同时,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平必然会使目前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等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并使会计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三、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1.勤于学习。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是不断学习。会计人员应该加强三个方面的学习,一是加强政治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觉悟,正确理解会计职业道德的深刻含义,增加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讲求对事业的献身精神,维护会计职业的尊严。二是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增强会计人员道德修养,主动调整自己的会计行为。三是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会计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名称职的会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操守,还要有较强的业务技能,及不断更新的会计专业知识。
2.健全法规制度。利用行政管理优势,强化多层次的会计职业道德监督管理机制,对会计职业道德情况实施必要地监管,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检查与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管理及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评相结合。
2、职业道德修养,要从培养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
3、要学习先进人物的示例,不断激励自己。
4、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5、经常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己的自律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职业道德;修养
在现代企业的用人标准中,就业者的道德素质被列为招聘和考核的内容之一。在职业教育中,如果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足或存在缺失,则会使职业学校的人才与市场需求相脱节,无法满足现代化企业对于职业道德人才的需求。为此,职业教育要重视对学生职业道德修养的培育,采用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和素质。
一、职业道德教育概述
职业学校中,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要培养学生基本的道德规范和准则,并与职业的实践活动相连接,约束从业人员的职业行为,充分发挥从业人员的潜能和创造性,使之成为具有稳定收入的、专业的劳动者。职业道德教育要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和职业道德态度,教导学生遵守社会规则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对职业问题的甄别能力。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如下具体特征:(1)内容的特殊性。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需求,充分体现行业特征,实现对学生的分类职业道德教育。(2)形式的多元化。在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和措施,使学生不自觉地融入职业道德教育中,在主动学习的前提下,更好地生成职业道德素养,如,参与车间工作、实训室学习、企业见习等。
二、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的职业教育路径探索
(一)完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在强化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之中,首先,要更新职业道德课程设置理念,使其与社会焦点、热点内容相链接,具有现实性价值和意义,并使之具有行业性。其次,还要注重对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开发和配合,要合理计划和安排学科课程、核心课程、综合课程的教学比例,使学生达到规定的教学标准和要求。并注重在显性教育中融合隐性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开放性教育,采用心理辅助、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二)引入丰富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职业学校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具体的教育手段包括:(1)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整合生活中真实的案例作为职业道德教育素材,组织学生参与讨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职业道德规范。(2)主题演讲法。这是一种极其感性的教育方法,通过口头语言、肢体语言等,围绕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主题,阐释某一观点或看法,可以较好地对学生产生感染力和浸透力,成为一种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将其践行于自己的行动中。(三)优化职业道德教育考评体系。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要建构和优化科学的考评机制和体系,不能单纯采用笔试的方式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应当结合口试、谈话、观察、调查等方法,实现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全面考查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能力,更好地提升和拓展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四)强化职业道德教育师资配备。职业学校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之中,要充分重视和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使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品德、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还要具备相应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思想政治学等理论知识,学校要为职业道德教育者提供培训的机会,还可以聘用企业名家、社会学者、社会名流等进入校园,通过他们的切身经验和体会,向学生讲解最新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实际工作中的案例事件,使学生沉浸于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中,这些鲜活的职业道德教育教材,对于学生而言具有极其强大的刺激作用,可以较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甄别和选择能力。(五)强化职业道德价值观教育。在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知耻教育,围绕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耻辱观,还要加强对学生的传统道德教育,用优秀的文化资源滋润学生的身心,培养学生以德修身的高尚情操。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这是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感,要培养学生勇于承担责任的意识和精神,形成社会历史责任感和人文素养,成为高素质的社会专业人才。
综上所述,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过程中,学校要采用灵活多样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氛围和环境,使学生感知和沉浸于良好的职业道德情境之下,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和精神,成为较高职业道德素养的劳动者。
作者:罗新程 单位:广东省东莞市轻工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刚.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
[2]廖杰.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与岗位意识培养[D].复旦大学,2011.
关键词:图书馆 职业道德 修养
一、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
1.道德修养的含义。所谓“修”,是指陶冶、锻炼、学习和提高:所谓“养”,是指培育、滋养和熏陶。古人所说的“修犹切磋琢磨,养如涵育熏陶”就是这个意思。“修养”是一个内涵丰富,使用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在接受外在教育的同时,通过自我学习和锻炼,使自己达到一定的能力和境界并逐步完善和提高。道德修养是修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道德的重要形式。道德修养是指人们按照一定社会和阶段的道德要求,在道德情感、道德意志等方面,为磨练自身、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进行的“求外”与“省内”相结合的活动。
2.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含义。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主要是指馆员在道德意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方面,自觉地按照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改造和自我提高等行为活动,以及经过努力所达到的馆员道德境界。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自我修养过程;一是通过修养活动所达到的道德境界。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规范形态的外在的馆员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馆员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馆员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确定崇高的道德理想,追求高尚的道德境界,在从业活动中作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成为符合社会期望的优秀馆员。馆员职业道德,是馆员应有的道德行为规范,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读者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从实践的角度看,具有高尚情操、渊博学识和人格魅力的馆员,会对读者产生一辈子的影响。
二、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
1.提高馆员职业道德认识。馆员职业道德认识是馆员对道德知识及馆员职业道德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认识是行为的先导,馆员要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掌握基本道德知识、理论和馆员职业道德知识,了解、认同并接受馆员职业道德原则、规范和范畴,形成对馆员职业道德的正确认识和理解,把社会的、外在的道德规范、准则逐步内化为馆员从事教育事业的行为准则。没有一定的馆员职业道德认识,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馆员职业道德品质。这就要求馆员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优秀馆员”,增强对馆员职业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作为馆员意识到自己的言谈举止对读者产生的影响。馆员职业道德的魅力通过读者的“向师性”、“模仿性”影响着读者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和最崇拜的人,教师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行为习惯等,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
2.磨练馆员职业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作出道德抉择的力量和坚定精神。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同志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由此可见,道德意志在道德素质的形成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当馆员把馆员职业道德意识变成个人的行动原则,并时时处处坚持他的正确性和正义性的时候,就形成了馆员职业道德意志。
3.树立馆员职业道德理想。在馆员职业道德修养中,道德理想对馆员的整个服务活动,乃至对馆员的整个人生态度和生活方式,都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馆员要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理想,必须明确道德修养的长期目标和近期目标。长期目标是馆员道德修养的终极目标,是馆员最高的道德理想,需要馆员终身为之奋斗;近期目标是馆员在一定时期内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目标,近期目标是长期目标的具体化和量化。近期目标服从和服务于长期目标,但又是达到长期目标的基础。
4.坚定馆员职业道德信念。道德信念是馆员对道德理想、道德人格、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坚定不移的信仰,是由一个人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所铸成的比较稳固的“合金”,是人们把道德认识转变为道德行为的中间媒介和内驱力,并使道德行为表现出明确性和一贯性。
5.培养馆员爱岗敬业的精神。爱岗,是指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在我国《礼记•学记》中就以“敬业乐群”,明确提出来了。宋朝朱熹说,“敬业”就是“专心致志以事其业”,即:用一种恭谦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精益求精。爱岗就是要有务实精神,敬业就是要有奉献精神。
三、当前图书馆馆员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
1.热爱读者。馆员对读者的爱可以启动读者的心灵,消除馆员与读者间的隔阂和误会,增强读者的学习动力,热爱读者还是影响读者情感和个性发展的重要因素。
2.提高馆员的职业素养与学术素养。职业素养主要体现在接待读者的过程中的种种表现:如语言表述是否清晰,语气是否礼貌,态度是否冷漠,控制个人情感是否得当等等。不端正的职业态度很容易在馆员与读者之间形成隔阂,阻碍读者与馆员之间的交流。
图书馆员要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作为服务工作的宗旨,要把读者的根本利益和需要作为行动准则,想读者之想,急读者之所急,供读者所需,把为读者服务看成是最大的乐趣,把读者在自己的服务中受益看成是最大的欣慰和幸福。
参考文献:
医院的一切工作以病人为中心。用文明的语言,热情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医务工作者的中心任务。有一位护理专家曾说:“护理,是科学、艺术和爱心的结合。”临床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无疑会对护生起到示范作用,带教教师在带教中表现出的强烈责任感,无疑会使护生从中受到感染与教育,从而提升道德认识,升华道德情感,强化道德意志,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实现人格、心理的全面发展。护理职业道德修养在医疗道德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护士对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认识,以及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和主观上的护理职业道德认识与客观上的护理职业道德行为的统一[3]。护士的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信念与道德品质,影响并决定着护士对待护理工作及病人的态度,影响和制约着护士的行为和护理质量。良好的护理职业道德是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社会地位的前提。而护生良好的道德一旦形成,就能学会换位思考,把病人当亲人,学会控制自己的个人情感,树立病人利益高于一切,医院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
2促进护生职业行为的养成
国内知名教育家杨叔子院士曾说:“先做人,后做事,再做学问。”在我国古代,先生对自己的弟子,除传授学问之外,常常授之以为人之道[1]。用今天的话说“,德艺双馨”才是衡量良师的重要标尺。带教教师只有以身示范、言传身教,才能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带教教师要掌握护理专业知识,领会教学大纲和护士的精神实质,熟谙各种教育方法、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有选择地引进有价值的案例教育和影响学生。带教教师较高的学识素养能促进学生实现他们的理想。带教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影响护生的精神状态与思想品质,也影响着护生的职业行为[4]。它能引导护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所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自主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以一种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在护理活动中造就护生的素质,教会他们如何去关心、爱护病人,而在此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则是一种无形的教育资源,为护生树立了行为榜样,规范了护士的日常行为,比说教更具说服力。
3促进护生人文素质的提高
临床带教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帮助护生“文以化人,德以修身”。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演变为“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因此,护士的人文知识和修养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人文素质表现为文化底蕴深厚、道德修养完美、个性人格健全、理想追求崇高、人际关系和谐。人文素质的提高是促进护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护士的全面发展单靠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靠文化素质来完善其职业素质。在我国现行护理教育体系中,护理人文教育滞后,各级各类护理院校对人文社科类课程的开设存在不同程度的随意性,且课时量少,学分比例小,师资力量薄弱。为了弥补这个“先天不足”,临床带教教师必须做到集专业知识教育与人文素质培养于一体,并使二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得益彰。人文素质的提高可以帮助护生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要求护生树立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的人生目标,要有为病人竭诚服务的思想道德修养,要有南丁格尔那样的人格魅力,要展现“白衣天使”的良好形象。只有这样,护患关系才能和谐。临床带教教师在带教过程中要帮助护生树立“以人为本,人性化服务”的理念,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尊重病人的知情权、隐私权,做到语言文明、动作轻柔,学会换位思考,多与病人及其家属交流,遇事不浮躁,度量要大,学会宽容,笑容要多一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白衣天使”。(本文来自于《卫生职业教育》杂志。《卫生职业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4促进护生职业心理素质的提高
护理工作很辛苦,而且充满挑战。它的技术性强,服务要求高,护士的倒班制,使其常感身心疲惫。有的病人因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感情和意志较脆弱,常会将疾病痛苦所造成的怨恨迁怒于护生。这时护生就需要用良好控制力来调节自身情绪,不能与病人发生正面冲突,应换位思考,以体贴关怀入手,耐心说服、劝导,以消除病人不良情绪。护士面对的是生命机体,每个生命都值得敬畏。病人是弱势人群,关爱生命,善待病人是医护人员的天职。因此,临床带教教师更要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与道德精神来要求自己,也要以此来塑造护生。
5促进护生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论文关键词 法官 职业道德修养 民事审判
法官的职业道德是法官在行使审判权、履行审判职能的过程中或从事与之有关的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豍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虽然不能像诉讼法的规定那样明确,对法官的行为是否违法那么容易判断,但是对法官的形象,对案件判决是否公平的评价及对司法权威、国家法制尊严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我经常听到当事人来咨询时问我:“对方是不是托关系了,是不是给法官送礼了”。我反问他:“你怎么知道法官法官收礼了或有人托关系,有证据吗?”回答是:“我没有具体的证据,但是我跟法官接触中,觉得法官对我的态度特别恶劣,极其不耐烦,在庭审中不让我发言,老打断我的话,但对对方态度就很好”。可见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审理案件中对当事人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所以法官应该时刻注意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在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中,时刻约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不能只停留在把案件审理完毕了事的层次上。我国目前规范法官职业道德的法律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以下简称《基本准则》,该法从保障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保持清正廉洁、遵守司法礼仪、加强自身修养、约束业外活动五个方面对法官提出了全面要求。但实际上许多法官的行为并不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本文就常见的法官违反《基本准则》的行为做以下分析:
一、法官过多参与当事人的辩论
《基本准则》第11条规定:法官审理案件应该保持中立。在庭审中法官不能过多的参与当事人的辩论,不得通过言语、表情、或行为流露资金及对裁判结果的观点或态度,避免当事人或其他的诉讼参与人对其公正性产生合理的怀疑。法院的职责是以符合公平正义的方式解决社会各种争端和纠纷,要使每个当事人都能获得预期的公平正义,法官必须在发生争端的双方当事人之间严守中立,不直接介入双方的争议。法官只有保持这种中立的地位,才能在实质上和形式上实现真正的公平正义。有些法官对自己在审判中的地位认识不清,忘记了自己的中立者身份,参与到双方当事人的辩论中去了。程序公正不能只局限在按照法律规定程序按部就班的去进行,而且还体现在法官在整个庭审程序中是否保持中立地位,如果法官的态度有明显的偏向性就会让当事人产生审判不公的感觉,认为法官受贿了,对方托关系了,法官偏向对方,也许最后的判决客观上是公正的,但是在当事人的心里,会认为法官不公。这就是客观公正和主观公正的问题。
在民事审判中,应增加当事人和律师的参与度,随着法律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律师越来越多,公民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充分运用律师和当事人的力量,把证据的收集和庭审的准备交给当事人和律师,把法庭中质证交给当事人及他们的人,法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事实和证据的判断上,让法官回归本来的地位,居中主持庭审,公正作出裁判。如果说,当事人和他们的人所提出的证据和叙述的事实有不清楚的地方,法官当然可以进一步提问,以最终弄清事实和证据,但是法官在弄清事实和证据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语、表情或行为,明白自己的行为时为了弄清事实和证据,如果像现实中有的法官那样,直接代替一方当事人和另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甚至争的面红耳赤,这种情况下当事人肯定会感到受到不公平待遇了。这种情况带来的后果就是法官失去了他在审判中的公正和中立地位,给另一方当事人带来不满,认为法官有倾向性,认为法官偏向对方当事人,连带着对判决也会不满。
二、法官不充分听取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意见
《基本准则》第32条第1款规定:法官应当认真、耐心的听取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除非因维护法庭秩序和庭审的需要,开庭时不得随意打断或者或者制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发言。
我国法院法官一般在庭审之前就接触到了案件,并且对案件有了一定了解,会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所以有的法官认为你们说不说我都已经知道,所以在庭审时有的法官就装装样子,简单听一听;有的法官则不给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发表意见和陈述的机会;有的法官在庭审中盲目自傲,一味的认为当事人什么都不懂,随意打断当事人的陈述,这些情况中,法官本身并没有想偏向某一方当事人的意思,法官做出的判决可能是公正的,但是其表现会给当事人一种不公平的感觉,这反映了法官责任心不强,处理案件轻率。甚至有的法官偏向性一点也不隐藏,直接而露骨的表现出来,只让其中一方当事人陈述表达意见,不让另一方当事人发言,只要当事人一开口,法官就呵斥“你别说话”,整个庭审中就只有对方当事人和法官两人在演“双簧戏”,另一方当事人只有听得份,也不让当事人做最后陈述,法官就直接做出了决定的。像这种情况当事人肯定会对判决不服,对法官也会产生强烈的不满。“进行诉讼而遭致败诉的当事人经常对判决感到不满,但因为自己已经被给予了充分的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提出证据,并且有相信是公正无私的法官进行了慎重地审判,所以对结果的不满也就失去了客观的依据而只能接受。”竖如果不让当事人充分参与诉讼,就算最后做出判决,也只是解决了形式问题,在当事人的心理意义上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也就是“口服心不服”。这样一来,原来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不满继而转化为对法官的不满,最终会对国家的司法审判权产生怀疑和不满,表面上看,法官已经解决了一个案件,但积累下来更深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如果让当事人充分的发表意见,参与庭审活动,最后做出的判决就算对当事人不利,当事人的心理上也会接受。
另一方面,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充分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对防止法官做出误判也是很有帮助的。
三、法官不尊重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法律的公正不只是表现庭审的程序上,最后的判决的公正上,还体现在法官的行为和语言上。《基本准则》第32条第2款规定:法官应当使用规范、准确、文明的语言,不得对当事人或其他诉讼参与人有任何不公的训诫和不恰当的言辞。有的法官认为自己是法官,非常了不起,把人民给予的审判权当做自己骄傲的权杖,觉得当事人应该对自己服服帖帖,战战兢兢,在庭审中乱用训诫权,随意对当事人或诉讼参与人蔑视和呵斥,还有的法官在庭审中对当事人或律师进行人格的嘲讽和贬低,“你懂不懂法律吗?”,“就你这样,还能当律师啊”,大有不把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踩在脚下就不舒服的感觉。在法庭上是对事实和法律进行辩论,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这是当事人的权利,如果当事人的理解和说法不符合法律规定,法官可以对其进行解释,就算法官不愿意给予解释,也不应该讽刺当事人,这种做法虽然并不当然影响最后判决,但是影响法官的形象,连带就会影响公众对法律权威的影响。公众会说:“法官素质这么差,法律还能好哪去?”所以在庭审中法官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要想到自己是法律的代言人,自己的形象诠释着法律的形象。
之所以实践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法官职业道德修养不够,所以对法官要注意个人修养的培养和法律素质的提高,注意专业素养的培养。提高法官的职业道德修养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在法官的选任上要注意。法治发达国家的法官选任一般都是从业绩好的律师中选任,他们一般都是德高望重、有一定社会阅历和生活经验、对法律能够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人。我国的法官大部分都是从大学本科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法院工作,没有很多社会经验和生活阅历,再加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法官缺乏责任心和荣誉感,没有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没意识到维护法律的尊严就是维护自己的尊严。
二是注重法官庭审礼仪的培训和学习。在法官的职业生涯中会有多次的职业培训,希望不只是对法官职业能力的培训,对法官在庭审中的礼仪也应进行培训,包括语言表达,说话方式,说话内容,语言的逻辑。让法官在庭审中注意自己的形象,注意说话用正规语言,法言法语,说话不要太随意,说话方式要得体。
四、法官随意改变已送达判决
淮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枚乘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省淮安市 223003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健康医疗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但是当前我国的全科医疗体系中还存在着人力资源配置不足、医护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如何提升社区全科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就成为了当前社区医疗面临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社区医疗;全科医师;职业道德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改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逐步深入到群众身边,解决当前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全科医学是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基础,而全科医生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主体,对社区医疗的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社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必须加强卫生人才队伍的建设,使其适应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为群众的社会医疗健康提供保障。但是当前我国的社区医疗体系还不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不断提升社区全科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为社区居民的卫生健康保驾护航。
1 加强全科医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全科医疗是一种深入群众生活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主要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比较全面化、规范化的医疗保健服务。医疗行业的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就是尊重患者,关心病人,在我国的传统医疗发展中,就已经形成了善于专研、博学探究的医学理念,强调“以人为本,大医精诚,杏林春暖”的医疗道德,这些医学思想随着医疗体系的发展已经逐步得到了提炼升华,最终融汇于医疗行业的职业规范中。
作为全科医疗的主要服务人员,全科医师是与病人最先接触的基层医生,患者由于受到伤痛的刺激,特别容易在心理上产生焦虑感、无助感,这就需要全科医生在进行患者身体伤痛的救治时,还要关注患者心理上的恐惧,对患者进行心理以及精神上的关怀和疏导,是患者减轻对身体伤痛的焦虑感。通过全科医生的全面诊治和治疗,患者在受到医疗保健的同时,还将对医生产生感激之情,就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全科医疗的服务质量,达到社区居民的满意,并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2 提升社区全科医生的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
2.1 注重医疗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由于当前实行的社区医疗和医院就诊的双向医疗模式,在坚持“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护理念基础之上,不断增强全科医生的基本知识,为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治疗提供医疗保障。
2.2 掌握系统的内科知识
在医疗系统中,由于健康医疗的分科比较细,内科又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医疗部门,一般来说,内科的基本功包括对病人病史的查询、分析病人的心电图和相关化疗结果以及给出合理的额诊断判断等,在当前的医疗体系中,很多年轻的医师并不注重医疗诊断的基本环节,在患者还没描述完整病情的时候,医生就已经给出了自己推测的诊断结果。所以在改进医疗方案的过程中,必须严格要求医生的职业诊断,在具有扎实的医疗基本功的基础上,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重视医疗诊断中的视、触、叩、听,通过科学的检查以后在给出明确的诊断方案。如果全科医师的内功基本功不过关,就十分容易造成对病患诊断的误诊或者漏诊,甚至严重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2.3 掌握常见病以及多发病的诊断
社区的居民人流量较大,并且从幼儿、年轻人到老年人,所以全科医师就必须要系统掌握多学科的疾病诊断,并熟悉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以便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全面的医疗诊断。据调查,当前的社区医疗主要以心血管疾病、软组织疾病、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以及皮肤病等常见病居多,并且老年人中的多发病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脑血管病为主,但是病情程度主要表现为轻中度。当前,大多数社区的全科医师在眼科、妇科等方面还需要加强医疗技术的学习,最重要的基本诊治技能仍有待提高。
3 具备高尚的医疗职业道德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师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正在不断的增加,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甚至出现医患纠纷的问题,为了及时解决这种问题,必须注重医疗中的以人为本,除了增加对疾病诊疗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提升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照料,这也需要患者更多的理解医师的工作,形成医患关系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另外,由于现代社区医疗模式的开启,也为医患关系的缓和提供了机会,在诊疗过程中,全科医师可以更加接近社区居民的生活,是重塑医师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需要全科医师把握当前的职业发展需要,以最真诚的服务意识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
4 强调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不断促进自我发展
由于社区医疗主要面对的是广大社区居民,所以全科医师的工作相对于医院来说就显得比较独立,缺乏与其他科室部门之间的医疗交流,容易导致全科医师的专业知识陈旧,无法 及时与当前最新的医疗技术接轨。所以当前的全科医师大多都存在知识结构老化、整体素质偏低以及临床诊疗经验不足的问题,这就需要社区全科医师不断拓展医疗知识范围,主动吸取新的医疗理念,更新自身知识结构体系,以求真务实的科研精神实现自我专业的突破,并不断促进自身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积极参加医疗培训或者争取进修金辉来实现自我职业的长期发展。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社区全科医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对我国当前社区医疗发展至关重要,可以通过工作中的知识更新和经验积累来实现医师职业的长期发展,并在社区医疗的管理模式下,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全科医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和谐的医患关系促进我国社区医疗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在从事高等教育职业劳动中,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根据教师道德的原则、规范、范畴的要求,在道德修养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提升和改造的活动,以及经过提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以及道德品质的集合。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在高等院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处理个人与学校组织、教师团队、学生团体以及社会教育事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和概括。
二、新时期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具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方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是培养合格教师的需要。人民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毫不夸张的说,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和学术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或地区未来的教育发展水平,而职业道德修养水平远比学术水平更加重要。高校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受到教师本人内心信念的制约。教师的内心信念是教育过程中评价行为善恶的内在力量,这种内在力量的心理机制来自教师的良心和教师的义务感。教师道德修养就是要培养和强化这种道德良心和道德义务,使教师自觉地按社会主义教师道德要求去做,完成教育的任务。
另一方面,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也是培养合格学生的需要。高等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一批经历过高考和基础知识学习的学生们,他们对世界、对社会以有一定的认识,在一些事情已有自己的主观判断,但他们由于不够成熟,对某些事物认识不够深刻,导致其容易被事物表象所迷惑,缺乏抵制诱惑的能力。高校教师身兼科研和教学两大任务,而实际上,如何启迪学生的心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应该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因此,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不仅对教师自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学生道德意识、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学生的优秀品质主要靠教师的高尚德行来熏陶,学生的理想要靠教师的崇高信念来启迪。教师本身具有高尚的道德、信念、情感、意志和行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和完善起着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综上所述,从培养合格高校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来说,提升自身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扩招,高等教育逐渐在社会普及,这不仅是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工作的重视,同时也是我国国民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创新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已经逐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传统的高等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新鲜事物的认知。因此,新时期的高等教育不仅对高校教师知识储备以及专业技能提出了新挑战,而且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也提出了高要求。在新时期,学生的素质普遍提高,知识面越来越丰富,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越来越强。加之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高科技的普及,都对新时期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还是在知识储备量方面,都要求高校教师要时刻充实和提高自己,不断与时俱进,强化自己的专业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此外,高科技的普及也对高校教师的教育实践活动表现起到了监督作用,若教师在教学中有言辞不当或表现不佳的地方,很可能会被学生录下视频传到互联网上,使得更多的人来关注,扩大事件的影响。当然,如果在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职业道德修养水平高而深受学生喜爱,学生也可能会将其录下视频当作正面素材传到互联网,与更多的人分享优秀资源和“正能量”。所以,新时期对高校教师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时期高校教师面对的群里,并不局限与本校教师与学生,而是整个社会,甚至全球,因此,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十分重要。近段时间,互联网曝光了几例中学教师在教师节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贿的案例,引起了社会的热议,大家纷纷对新时期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出了质疑。当然,这几个案例虽然不是发生在高等院校,但足以为我们高校教师敲响警钟。一旦有人不顾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作出违反法律法规、校规以及职业道德的行为,不仅会受到社会的谴责,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三、在教学实践中如何提升职业道德修养道德修养
来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并为社会实践服务。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动力来源于其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每时每刻都在与学生打交道,产生广泛的社会交往。在社会交往过程中,随时随地都会遇到道德上的是非、善恶问题。正是这些教师每天遇到的大量道德问题,促使他们感到有进行道德修养的必要。因此,在教育实践活动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才有意义,否则只能是空谈。既然在新时期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具有重要意义且面临着更高的要求,那么应该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笔者认为,主要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觉性。认识到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虽然是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必不可少的,但却不是其根本动因。高校教师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最关键的是要靠自觉。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高校教师一定要严于律己,要将提升职业道德修养作为发自内心的主观能动力量,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即便是在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队伍的监督之外,也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保持职业道德修养。只有做到这样,才会自觉地按照社会的师德要求,进行自我提升和改造。
(二)持久性。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此,要达到提升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必须保持持久性,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特别是在如今充满诱惑的时代和社会中,更要求教师抵制住诱惑,时刻铭记自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身份,以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
(三)学习性。高校教师要通过读书来获取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和理论知识水平,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正确的知识来充实自己。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理论知识,才能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此外,还应该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是孔子的治学名言。即在高校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仅要以优秀的职业道德修养来熏陶学生,将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传授给他们,同时,教师也需要向学生们学习当下流行的好的新鲜事物,做到教学相长,也正像孔子所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