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民风民俗的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民风民俗的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民风民俗的作文

第1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五十六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着不同的民风民俗,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将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侵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傣族的竹筒饭美味菜谱,将糯米放入竹筒里烤熟,融入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傣族是一个盛产竹子的民族,所以除了竹筒饭,就连他们住的房子都是竹楼。之所以用竹子,是因为竹子可以防酷热和湿气。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在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孔雀舞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在去与美的再创造中,集中凝集傣族儿女的审美旨趣。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的挥洒自己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如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第2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广告一定要结合一个国家的习俗、民情和习惯,更要照顾到民族情绪。我们前几年耳熟能详的一则广告:“孔府家酒,叫人想家。”这则广告之所以成功,自然和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习俗与民族心理有着重要的联系。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孔子似乎就代表了我们的正宗,我们的正根,因此喝了孔府家酒,就很自然地能想到家,而这个家也是泛指意义上的家,可以是一个国家,也可以是一个家庭,是指可以给我们心灵慰藉的地方。这样一则有人情味、有民俗感的广告,怎么会不受消费者欢迎呢?还有立邦漆的广告:一根柱子没有用他们的油漆,所以上面盘腾缠绕着一条巨龙,而另外一根柱子上用了他们的油漆,因此这条龙滑了下来,望着柱子而无可奈何。从广告本身的三个因素考虑,这个创意没有问题。但是,广告设计和者显然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广告与文化的联系。用龙做文章本没有什么不可,但是在中国人的潜意识中,传统的龙凤、石狮,长城、故宫都有其厚重的符号象征意义。上下数千年,龙已成为一种文化的凝聚和积淀,龙成了中国的象征、中华民族的象征、中国文化的象征。对炎黄子孙来说,龙的形象是一种符号、一种意蕴、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龙的文化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承外,还被远居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因而,“龙的传人”、“龙的国度”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这些文化禁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广告一旦忽略了与文化的联系,就会使受众感到不舒服甚至产生厌恶。因此这则广告的创意是失败的。

我们都知道,广告是对生活的一种戏剧化“讲述”,它通过一些符号的组合,启发受众进行联想,从而达到推销商品的目的。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吃象征着团圆的月饼是该节日的一个习俗。为月饼打广告自然离不开阖家团圆的感情诉求。诸如此类的还有端午节的粽子、元宵节的汤圆等,这些传统的民俗习惯传承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而有关这些传统美食的产品自然少不了在经济社会中谋求地位,这一切又为广告打下了生活的烙印。做广告不可能不考虑这些,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民俗的、传统的、本我的东西还是最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也最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我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有着不一样的习俗,因此在各地都有着属于自己特有的风俗习惯,少数民族更是如此。可以说民俗文化是一种无处不在的深厚传统,而民俗文化学在中国则是随着整个社会走向现代的历史进程而出现的。尽管它的许多方法和观点,特别是考察问题的视角来自西方,但其深厚根基则是在几千年的本土文化之中。因此一个产品的投放和推广都要考虑到不同的民俗风情。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文化的象征,不只是我们国家有,世界各国都有自己的民俗文化。我们涉足世界的广告市场,对于外国的习俗也要熟悉,这样广告才能找到正确的诉求点。记得2001年初,日本多家报纸相继报道了一条消息:印尼政府保健省指责日本味素公司印尼分公司的产品违反伊斯兰教徒信条,命其三周内收回所有上市产品。随后,该公司日方社长及日方数名人员被逮捕,工厂暂时停工。这就不得不提醒我们,去重新认识和开发异文化国度的经济市场和进行异文化交流时应注意当地的民俗。要使企业进入国际经济市场,不但需要掌握政治、经济、历史、社会等多方面的综合信息,文化氛围的异同也是不可忽略的要素,民族文化的禁忌、民间信仰、生活习俗的异同等也不容忽视。就是说“任何一个国家的企业仅仅带着经济目标和经济头脑进入另一国家或民族的异文化区域,而不是事先尽可能地理解那里的文化,则不仅无法顺利开展经济活动、获得经济利益,还会碰到异文化的厚重墙壁上,卷入源于文化的误解或纠纷之漩涡,最终招致经济损失甚至引起两种文化间的重大社会问题”。中国有句古话,要“入乡随俗”,而在当今社会,需要事先问其俗、知其俗,然后才能在“入乡”后顺利地“随俗”。例如,中国有“四平八稳”、“四六成双”之说,用具多以四个为一套。而日本忌其与“死”同音而极力避之。茶杯、水杯或饭碗都是五个为一套,块茎类青菜或水果遇到四至六这几个数时,也一般改为五个一盒或一袋。如果面向日本市场销售产品,4个一套的国内程式需要改变。

通过以上阐述,可以看得出来民俗根植于社会生活,广告在社会生活中发展,民俗风情与广告在社会中彼此存在又联系着。只有把二者有机地融为一体,才能最终实现商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李建立:《广告文化学》,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2.胡川妮:《广告创意表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卫军英:《广告策划创意》,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3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笔者发现写作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课改的一个瓶颈,突出表现在材料老套、语言贫乏、缺乏情感等方面。笔者认为,相对于生活在城市的学生而言,农村学生或许接触的写作题材要窄一些。但是农村作文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乡土性。农村教师在作文教学上应始终把握这一点,引领学生还原生活,开创一片“真”、“实”、“活”、“新”的写作教学新天地。

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描摹农村的特色风貌

炊烟袅袅、小桥流水、古道苔痕、疾风劲草……这一切构成了农村广阔、自然、原色的天地。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擦亮眼睛,细心留意房前屋后、田垄沟坎、村落原野……方寸天地间,风光无限。

如,广西百色中考优秀作文《乡村的黄昏》中就写出了特有的乡土气息:

太阳已经接近山顶,满山满坡白晃晃的阳光渐渐变成微黄的颜色,但空气还是热烘烘的,夹杂着稻谷、干草和泥土的气息,像一条毛茸茸的大毛巾将人裹住,好不痛快好不舒服。

二、积累蕴涵丰富的语言

农村有许多散发着泥土气息的语言,简朴中透出生活哲理,诙谐中蕴涵着生活思想。在田间、在村头、在巷尾,这样的语言无处不在。

在习作中,要指导学生摒弃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积累运用农村特色语言,我们的作文会因此而少一份做作的浮华,多一份生活的质感。

如,高考作文《怀想天空》有考生写下这样的语言:

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考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

三、追溯原色的生活记忆

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没有源头,泉就流不起来;没有生活,文章就写不出来。可见,充实的生活是写作成功的必要条件。

农村孩子的生活虽然没有城市孩子的丰富多彩,但却有城市孩子鲜能感受的田园乐趣。采桑葚,钓土蜂,爬树掏蛋,扯藤摘瓜……我们有自己的天地,自己的快乐。此外,我们的记忆中还有身边的人们曾经的容颜,爱自己的画面等等。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对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但是,由于我们观察事物、洞察生活的能力还不强,对自己的经历和周围的人和事不太留心,好端端的材料往往从眼皮底下溜走。教师应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回味,重温旧梦,以抒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如,学生习作《忘不了烤薯的味儿》中写下这样的源于生活的真实细节:

我把准备好的干柴往砖头搭成的灶膛里塞,红红的火苗伸出舌头,贪婪地舔着紫薯,紫薯的颜色由粉红慢慢变成淡黄,接着变成了焦黄。突然,一阵风袭来,灶膛里腾起滚滚浓烟,呛得我几乎喘不过气来,我赶紧用广玉兰叶子不停地扇风。

四、叙述古朴的民俗风情

农村的不同地域有着趣味盎然、生动丰富的民风民俗以及民间艺人轶事。在教材中有不少课文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了范例。如,鲁迅的《社戏》、沈从文的《端午日》、刘绍棠的《本命年的回想》等等。这些文章从不同角度介绍了各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反映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民间采风,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感受这些独具魅力的民俗风情的古朴丰富的内涵。

如,当代散文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汪曾祺在《端午的鸭蛋》中写道: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己去挑一个,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

五、塑造淳朴本色的人物

战天斗地的农民、勤劳敦厚的乡邻、爱真情挚的亲人、默默奉献的教师、摸爬滚打的伙伴……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笔下活生生的创作原型。

在写作中,要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农村人物独具特色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等,细微而真实地刻画他们的本色形象。

2006年江苏省高考满分作文《人与路》中描摹出农村女孩子、皮孩子、大人们各自个性鲜明的形象:

第4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家乡文化 作文教学 隐性资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综合训练的主要方式。为了更好地完成“母语教育”的任务,笔者积极发掘地方文化资源,使作文教学朝着“民族化”、“特色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引导学生发扬古代圣贤勇于创造的优良传统,发挥“地方特色”作文独特的育人功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土壤”。

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可以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物品和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它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和文化底蕴,都值得广大学生去了解和探索。这种了解和探索有利于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并增强其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有利于他们由热爱自己的家乡到热爱自己的祖国,并将这种真情实感自觉地在自己的习作流露出来。

临沂不仅是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中国革命红色文化重要根据地,更是现代化经济腾飞的鲁南新星。我校所在地古称琅琊古城,山水隽永,民风淳朴。在这种古朴的琅琊文化的影响下,这里原始遗风千姿百态,民俗事象多姿多彩,极富研究价值和可利用价值。

(一)一路走来一路歌――彰显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了解家乡的秀美,充分利用家乡的旅游资源,我们开展了“亲近家乡的山和水”的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利用春游、假期去蒙山、天然地下画廊等地旅游,并用摄像、图画、习作等表达对美好家乡的热爱。沂水县城西南20公里院东头乡留虎峪村,那里的留虎洞洞外有崖壁石林,有板栗园、果园近百亩,林木茂密,生态环境优美。洞内各种溶蚀形态,琳琅满目,有的如大肚弥勒佛,憨态可掬;有的如观音菩萨,形象逼真;有的如群象迁徙,栩栩如生;有的如群龟入海,惟妙惟肖,极具观赏价值。溶洞顶壁上淅出的石花、乳珊瑚,团团簇簇,晶莹剔透,令人目不暇接。学生在此心旷神怡,赞叹不已;去诸葛亮故里、王羲之故居与历代名士神交,让学生知道他们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从而为自己是临沂人而感到骄傲,立志努力学习,为家乡、为祖国增辉;参观孟良崮战役遗址,参观华东革命烈士幕,凭吊家乡的革命战斗遗址,聆听发生在家乡的革命战斗故事,使学生懂得:正是因为有了这无数的烈士,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决心继承遗志、发奋学习,做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总之,在轻松、愉快的参观、旅游过程中,学生亲身领略了旖旎的风光和浓郁的乡情,亲眼目睹了家乡的历史变革和灿烂文化,对家乡的挚爱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增强,流露于自己的习作当中。

第5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关键词】乡土文化 优化 作文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衡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尺度,它关系到整个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然而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不少学生作文内容陈旧老套、无病、面目可憎。学生腹中空泛,笔头枯涩,作文内容贫乏单薄。作文教学成了困扰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如果我们能有效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写作情感,不仅能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更能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一、培养情感,熏陶意识

语文学科的特点使乡土情感的培养成为可能。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录的一些课文,不仅语言优美,而且内容散发出浓厚的乡土气息,渗透了作者的乡土之情。鲁迅《故乡》中的“故乡情”,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的“山水情”, 体现出名家力透纸背的“乡土情感”。与此同时,学生对其中的人、事、景、情都耳熟能详,似乎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具有乡土情结的课文,有意识地将语文阅读与乡土教育巧妙自然地结合起来。同时阅读是最好的老师,增加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是有效弥补教材与农村学生融合差异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沈从文的小说《边城》,不仅可见到高山、激流、险滩行船的惊心动魄场面,而且更常见到的是:软风微醺的春日,月华如水的夏夜,清明气爽的秋色;深潭见底,游鱼可数;错落有致的平田屋舍,那渡船、碾坊、山寨、吊脚楼等等,湘西所特有自然风光尽收读者眼底。在作者笔下,山水云雾、草木虫鱼等形象组合成为一幅独具特色而又完整的湘西自然世界的风景画。那么,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让学生从这些名家的作品中受到启发、熏陶;让学生学会在作文时像大师们一样有“情感”投入,发现“好景身边也有”的道理,达到一石三鸟之效。

二、寻找美感,丰富写作题材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草木茂盛、田野广阔、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村落炊烟、花草野果,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农村中学作文素材注入了新鲜的源头活水,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入手,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我还专门设计了一些作文题目,如《我家门前的那条路》《家乡的田野》《山村风景独好》《家乡,我为你骄傲》等,这类的题目都能较好调动学生观察和思考,挖掘家乡的亮点,提高审美情趣,激发了写作的情感。平时还可出一些小题目,如 “从每次上学,看家乡的交通”“向你介绍一个有趣的老乡”“你会唱几首乡谣,能讲几个家乡的故事传说”等,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和训练中形成关注乡土的气氛,在写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山水美,激起对家乡的热爱,从而更愿意用手中的笔来赞美家乡,形成写作上的良性循环。因为做过细致的观察,有了真情实感,所以大多数学生写出的作文都较先前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了。

三、体验生活,感受真情

《走进新课程》中提到:“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素材。”这里明确提到了“课外实践活动”“生活经验”等,而这些对于农村中学学生来说,又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安排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

农村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很重,很少有机会参加劳动。许多学生写劳动,往往就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出真情实感。翻地、浇水、施肥、收割等都是农村常见的农活,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这些劳动,认认真真地干一番,哪怕是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自体察劳动的辛苦,是大有意义的。让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

四、感受民风民俗,抒出乡土情结

相对于城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而言,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生活更注重于对传统风俗习惯、古老文化的继承。所以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本土文化特质,寻找自己的优势所在。我们生长和生活的黄土高原,有着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有着无与伦比的民族遗存。虽然时代在进步,生活也日渐殷实,但一些古老的、传统的民风民俗在广大农村仍在延续,如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丧嫁娶、起居造屋庆贺、开业规矩、祭祖踏青、龙灯庙会等等,这些都是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在素材方面的情浓、趣浓的题材。它们有的表现了农家人纯朴、勤劳、善良,让学生观察、采访、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写些农家事,歌颂农家人,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如果将之作为作文教学中的一类素材,也不失为写作教学中的一大亮点。

第6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一切文学大师成功的秘诀,在于他们是真实的发现者,他的作品也是其个性和审美态度的产物。故乡是文学一个永恒的主题,通常也成为一个人灵魂永远的栖息地,在农村中学生的视野里,农村所独有的简单的景致:青山、绿树、小河、古井、黝黑的石板桥、风雨中的小楼阁、低矮的屋檐、老屋……不再是他们视觉上新鲜的形象,但只要通过老师的精心点拨,学生的细心观察,这些景致就会成为学生写作中可以撷取的素材,有时候也会成为他们情感归属的寄托。如在写作《启示》一文中,学生开始的思维模式固定在一些笼统而说教的事件中,我追问学生:在我们所处的环境中独有的触动心灵的东西有什么?我们身边的人、事、物对我们是否有所启示?学生把视野投到窗外,看到这般美的乡村,学生开始有了心灵的探究,有学生这样写道:“在上学途中,我看到一簇枯败的小草,已经布满灰尘,在这片草丛中有一抹黄色引人注目,那是一株小黄菊,她静穆着,在风中摇曳,一刹那,我愣住了,生命是如此的美好!原来,生活之美就蕴藏在平凡之中......”这样的习作来自学生的细心观察,来自于自身丰富的情感体验,教学生读懂自然更能让他们悟尽自我,在农村看似平凡的自然景致中能让学生获得心灵上的宁静。同样,农村丰富的生活画卷也在向学生打开,比如“赶集、庙会、祭祀”,内容以饮食、百货、游戏为主,有着浓厚的喜庆气氛。这些素材根植于生活的土壤里,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有着质朴无华的生动性,可是,也常与平庸、粗俗等因素混杂在一起。对于这些独特纷繁复杂的场景,就要求语文教师教会学生在写作时不仅选材要“严”,而且涵义要“深”,这样才能把这些独特的写作资源与个人内在感悟融会起来。

二、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挖掘民间厚重的文化资源的习惯

农村深邃的民间文化资源,它蕴涵着广博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的民族精神,对于促进学生语文学习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并以此为基础构造自己的精神家园。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民俗文化单元,如何让学生对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有更深刻的领悟,在学习此单元时,开始就要让学生参与到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到民间去采风”,培养学生对身边民间文化的关注,从传统佳节到地方特有的节日,从祖辈口中听到的典故传说到幼年唱到的童谣等都在学生的调查和回顾中鲜活起来。例如传统节日:端午节,农村就有着独有的习俗,采艾叶、菖蒲,插在窗户上,据说能祛风辟邪。农历三月三,壮乡的节日,有地菜子煮鸡蛋的习俗,用地菜子、红枣、荔枝、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出来的鸡蛋,也包含了一份浓浓的亲情,母亲在村口吆喝孩子回家吃鸡蛋的情景,都会定格在学生的脑海中。只要教师多加引导,让学生对身边的民间民俗文化作深入发现和探讨,就会有不少学生了解到许多本土的典故和独具特色的习俗。

三、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第7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一、乡土题材开发有助于确立学生主体地位

虽然新课改要求学生处于教学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但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还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发散性思维。城镇学生接触的事物大多会通过网络及教师介绍,很多事物都需要教师详细讲解才能有所体会,农村学生则不同,他们有更多机会见识作文素材。比如,学生更能体会乡土地理、民风民俗、传统文化、生产和生活经验等。虽然农村缺少城镇的花天锦地,缺少街道的车水马龙,但学生们可以自由观赏广袤自然,体会风吹麦浪的美丽场景。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生活味更浓,对人与人间的情感有更加深刻的体会。再比如,农村生活注重对传统文化及传统习俗的继承,而善良、淳朴、热情、坦诚、率真的人性光辉在城镇中比较难找到。

学生只要抓住这些特点展开作文练习,不仅能够在写作文时占据主体地位,还能够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写情,农村学生更有机会体会到与周围人的冷暖交际;写景,农村学生有更多机会体验大自然情怀,体验不同季节的明显变化。

二、乡土题材开发为农村中学作文教学注入了活力

农村学生生活在自由广阔的环境中,因此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生活中田野风光、简朴民居等都是很好的作文素材。因此,在实际写作中,教师不必刻意准备教学资源,只需让学生熟悉生活、体验生活即可。

1.乡土题材开发有助于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事物,结合平常事物特性,自然会写出不平常的作品。例如,在写景作文中,以农村建筑为例写作文。只要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农村建筑有众多特色,首先是屋顶,有羽翼式、平顶式、半斜坡式,不同形状屋顶有不同作用。其次是梁的构成存在多种形式,每种组成形式都有其独特功效。由此可见,即使仅仅以农村建筑为题材即可写出多篇文章,关键在于用心发现。

2.乡土生活实践有助于提升学生作文别样情感表达。众所周知,写作过程中最能表达感情的是自己对某件事物深有体会。举例来说,农家技艺并非看到的那样简单,学生通过自己实践后便能有深刻体会,写出的作文也更具情感,而非强硬拼凑出来般毫无生机。

3.乡土丰富语境有助于学生作文语言提升。农村中众多歇后语、俗语等都是丰富的写作素材,将这些素材有效运用就能使学生写作语言走向凝练与优美。

三、结语

第8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要想“吃”出好作文,步骤有三——

一、吃吃喝喝时要搜集素材

每个同学生活的社会环境中,都存在大量的美食,我们应该以“调查美食文化”的心态,关注那些曾经被我们忽视掉的地方美食,调查了解本地的美食特点,收集美食故事,感受美食文化。当然了,调查的主要方式不是“看”,而是“吃”和“做”。所谓“吃”,就是要实地品尝美食,用舌尖品味美食的酸甜辣,用肠胃接触美食的色香味。所谓“做”,是指吃过了之后,还要了解美食的来历,学习一下制作方法,做上一回,就容易把美食的“滋味”与“文化”融合在一起,让“吃”从一个人的生理需求,提升到文化体验的高度。如果你把当地的美食都“海吃一通”,就能获得非常丰富的美食作文素材了。有了这些材料,“吃”出好作文就有了物质基础。

二、细心品味时可确定主题

地方美食五花八门,数不胜数,接下来我们要从中选出一种美食,当作你写作的主题,这就是选材的过程。一般来说,我们选择材料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当然在喜欢的前提下,还要有“立意”方面的考虑。所谓立意方面的考虑,就是指你所写的美食,不能仅仅是表面上的“吃吃喝喝”,而是要通过“吃喝”体现出当地的文化特点,折射出当地的民风民俗,让作文成为表现乡情,品味文化的“感情”佳作。

三、抒发感受时就能成就美文

确定了美食作文的主题之后,就可以抒发自己的感受,动笔描述“好滋味”的美食了。写美食作文,首先要突出细节,把某个美食的特点刻画出来。让美食作文有细节感,就需要有细致的观察。先要把美食的静态特点观察好,描述好,即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色香味型”。还要把享用美食者的形态观察好,描述好,即是用人的形态反衬美食的特点。另外,要写好美食作文,关键一点是“真实”,把自己真实的体验写出来,不能造假说虚话,只有写出自己品味美食的真实感受,作文才会有身临其境的画面感,才会让作文成为情感释放的真实载体,继而打动阅读者。

有了上面的三个步骤,就能“吃”出好作文?是的,不信你读一位借用上面的方法写成的《家乡美食——猪头肉》:

猪头肉,是家乡人人都愿意享用的美食。过年时,家家都要煮猪头肉。

煮好的猪头肉,闷在锅里里,香气已经四溢了。忍不住揭开锅盖,一股浓浓的香气扑面而来,世上再无香气可闻。

你看那猪头肉,肥的如雪,瘦的如金,肥瘦混合处,雪金相间,份外动人。,

切一块放在盘子里,浇上酱色闪亮的卤水,诱人无比,我已经忍不住,满嘴里的口水已经“汹涌”起来了。

夹一块肉片放进嘴里,呵,肥的入口即化,满嘴生香,瘦的弹劲十足,香气缭绕。这是“神仙”才能享有的滋味,这滋味从舌尖立即荡漾开去,遍及周身,美好的感受又赛过神仙。

吃过了一块猪头肉,我咂咂嘴,问别人:“这猪头肉为什么这般好吃?”

有人给我讲起——

明朝,将要过年时,官府要求百姓推荐拿出自家“美食”做贡品,就是给皇帝征集民间美味,要求一家献出一样。可是有一人家不富足,将要过年时家里只有一半猪头,再也找不到其他可以“上贡”的东西。别无他法,这家就将半个猪头放进锅里加了作料煮了。因为不舍得将自己家里这唯一的“年货”贡出去,所以这家人就让猪头“赖”在锅里用细火煮,一直煮了三天。官家耐不住,强行来掳——结果这猪头被三天细火煮成了奇香无比的猪头肉。

第9篇:民风民俗的作文范文

潮汕元宵节作文范文一岁逢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亦称“上元节”,源于我国西汉时期,相沿被潮汕人家认为是张灯结彩、欢庆大团圆的节日,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的美好良宵。上元是春回大地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夜、元夕,潮俗称“十五夜”。古代是一年之中最迷人最热闹最“放夜”的灯火通明时光。这天夜晚不但明月皎洁,而且千家万户灯火璀璨,闪闪烁烁,故又称“灯节”。清·同治元年(1862年),潮阳知县陈坤监生咏《潮州元宵》诗云:“上元灯火六街红,人影衣香处处同。一笑相逢无别讯,谁家灯虎制来工?”江南风流才子唐伯虎也留有盛赞元宵灯节脍炙人口的绝妙诗句:“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笙星歌赛社神;不展劳樽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诗文道出了红男绿女闹元宵的动人情景。

潮汕人闹元宵文化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千姿百态,富有特色,引人入胜。各地除传统的花灯外,还有燃放烟火、动物舞蹈、弄狮舞龙、扮涂戏、扭秧歌、广场戏、抽影戏、荡秋千、猜灯谜;还有蕴含着民风民俗趣闻的“坐大菜”、“推厕墙”、“抱大猪”、“求喜物”、“做丁桌”、“挂榕树枝、竹梢于门上(俗称榕竹插门)”、“赌糖狮”:,潮家祭祖还必备有甜粿、酵粿、菜头粿各笼,俗称“三甑齐”。尤其澄海樟林古港家家户户都要做鼠粕粿美食和馈送亲朋好友品尝,此粿桃最惹海外潮人乡思。元宵之夜,阖家团圆,举宴把盏吃“合家欢”,在盛馔佳肴的筵席上,蚶、蒜、鱼是必不可缺的美食,蚶壳古代是代表钱币的意思,吃蚶意味“有钱算”;食蒜象征诸年吉祥如意“会合算”;食鱼祈求家财富裕,年年有余等’祝愿。

原来潮汕元宵节也有也有这么多的习惯呀

潮汕元宵节作文范文二正月十五是普天同庆的元宵节,潮汕地区的庆祝活动尤其热闹,主要活动内容包括游花灯、猜灯谜、舞龙(狮)、吃汤圆等。潮汕人元宵游花灯的热闹在史料中早有记载:明嘉靖刻本潮剧《荔镜记》“睇灯”一折,就说“三街六巷好灯棚”;清嘉庆《澄海县志》说:“今俗元夜,各祠庙张灯结彩,竞为鳌山,人物台榭如绘……竞赛花灯。”

事实上,如今潮汕人闹元宵的时间已不拘泥于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活动(如庙会)往往贯穿前后。在村落多的乡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有德高望重的老人出来牵头,组织各个村落派出自己的舞龙(狮)队伍参加迎接神灵的集体游行,而游行队伍到达某个村落的那一天就是该村落“热闹”、拜祭神灵的日子。此外,一些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的比较好的乡镇还会在这段时间组织联谊篮球赛,既活跃气氛,又起到加强村(乡)之间的沟通的作用。

潮汕元宵节作文范文三元宵节又称上元节,这是因道教信奉三官神(天宫、地宫、人宫),以正月十五为天宫当令,称上元节,祈望天宫赐福。潮汕各地元宵风俗活动内容大都有吊花灯、游花灯、舞狮、猜灯谜、吃汤丸等。其主要内容在灯,故又称灯节。它有最浓厚的游乐色彩,故称闹元宵。

潮汕的元宵节,是仅次于春节的隆重节日。旧俗的游神赛会都集中在元宵前后进行,活动时间长、项目多,民俗文化色彩更为浓烈。改革开放之后,各地政府倡导在这段时间开展各种健康的迎春文化活动和对内对外的联谊活动,使这个节日更具时代色彩和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