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素质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素质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是素质教育的传达者。要将素质教育全面落实,首先要提高教师的素质。陶西平曾经说过“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高素质的教师所实施的教育。”因此,只有教师素质高了,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出高素质的人才。教师要以身作则,让学生通过教师的行为举止,真正理解高素质的含义,通过对教师人格学识的肯定,使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是学生的楷模,教师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二、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流失。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似乎任何动机都与金钱挂钩。令人遗憾的是,教育也抵抗不住金钱的诱惑。在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下,优秀教师被高薪聘请到少数几个重点学校中从教,这些所谓的重点学校只不过是拥有优秀的教师及生源,师生为了高分这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因此在学习氛围上形成了良性循环。不论是刚毕业的优秀教师还是有多年教育经验的老教师,这些业务素质相对较高的教育人才,从四面八方流入各个重点学校,直接导致原有学校的师资队伍缺少带头人。
(二)人才分布不均。农村教师资源分配不公。环境相对优越的地区由于国家政策吸引大量教师,教师人满为患。环境相对艰苦的地区及时国家政策扶持也很难有教师来教学,学校教师主要以当地人为主,教师素质不高,眼界不宽阔,无法指导当地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教师稀缺,基本的教学任务都难以保证。教学任务重,很难保证教学质量。教学是基本前提,如果连教学任务都难以完成,就不用提素质教育的实施了。
(三)教师素质普遍偏低。教师素质偏低是广域性的问题,不是农村或偏远地区的个别问题。对于农村或偏远地区,业务素质不足是教师素质偏低的主要原因。而对于城市中的教育工作者,素质低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低这一层面。对于幼儿教师,道德沦丧体现在为幼儿园孩子集体吃药等事件中。打骂孩子已经不是家长最担心的问题,用幼儿园的孩子当药物的实验品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对于小学初中教师体现在歧视潜能生的问题,好学生总是被宠的对象,成绩较差的学生总是不能再班级立足。这样歧视单一在学习上落后的学生,还有什么素质教育可言呢?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存在的问题是工作不负责,将学习的任务推向家长和学生自己。
三、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的策略
(一)提高教师队伍的政治素质。较高的政治素质能够保证我国培养出的高素质人才不外流到国外。众所周知,每年中国培养出的高才生毕业或在校期间都选择了出国深造,而出国深造的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回国,得到发达国家的绿卡成了每个学子的追求。应从教师的爱国主义教育入手,将爱国主义教育深入民心。像建国初期一样,将学有所成的海外学子引进国内,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将爱岗敬业、爱国奉献的精神贯彻于心。较高政治觉悟的教师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为学生树立良好的爱国敬业榜样。一个民族的人民连自己的国家都不热爱是不会被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个人尊敬的。一个热爱自己祖国的民族必然会得到全世界的尊重,必然会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作为人民教师的基本素质,不论是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老教师都应该及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参加学校或全国召开的教育会议、观看高级特级教师的优秀课堂、订阅教育教学期刊杂志,都可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必须熟练掌握课堂教学及管理方法,及时将国外及国内优秀期刊杂志中的教学方法运用于实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小组内交流。
1.1教学的反思能力
教师要有经常反思的习惯,这样就可以重视教育教学的实践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和自身的教学经验中,多视角和多层次地分析和反思。反思能力可通过课后备课、写反思日记、观察与分析教学等方式进行培养。
1.2教学监控能力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成功教学,使教学目标收到预期的效果,积极主动地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检查、评价和控制调节,是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高级形式,是其他的教学能力的调节中枢。培养教学监控能力的实质是培养教师的自觉意识;,培养教师自我评估教学活动的能力;培养教师修正和控对自己教学过程的方法和技能;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敏感程度。
1.3教学探究能力
是指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带着的问题进行授谭,在理论指导下,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找到解决的方法,指导教学的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不仅体现教师思想的灵活性和深度,来反映教师独立思维的创造性。
可通过教学实践和课后学生的疑问中进行培养。
1.4良好的科研素养
教师的强烈科研意识可以使其掌握科研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掌握科研的能力和解决问题题的能力。教师之间要有相互合作及时沟通的能力,集体背课,扬长补短,资源共享,一起研究共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提升教师专业素质的途径
2.1提高文化素质
教师的文化素质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不仅包括数理化和文史地的知识,还包括着人生观和价值观等的观念。教师除了要掌握所教学科基础的理论,还要掌握文、史、哲等学科的知识。要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道德观,每个教师义不容辞。只有教师具有文化修养、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真正地达到“言传身教”的效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学生。
2.2加深专业理论知识
所谓专业理论知识就是指教师在从事本专业工作时,所需相互联系的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知识构成。如教师专业知识不精深,会影响到授课内容的深度、广度和可理解度,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爱好和信念。学生随着知识的加深,求知欲望也不断地增强。如教师吃老本,是远远跟不上发展的。所以,必须对专业知识不断地更新和加强,在职进行学习,加深理论知识,提高专业能力。
2.3参加培训
教师培训的形式,具有多样化和层次化,选择有效地培训方式,才能真正地实现培训的目的。例如:在某次教师的培训课上,主讲是一位资深的中学语文教师,他首先给大家提出了一个与教师日常教学密切相关的教学案例,然后结合案例提出问题,请大家和他一起讨论。随着窃窃私语到互相交流,现场气氛渐渐活跃起来,不时有人站起来发言。他的准备很丰富,有影视节选,还有动画设计,所用的图片也很漂亮,而解释则点到为止,没有滔滔不绝地讲解。讨论完案例后他只问了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谁来评价一下,你喜欢我在这里长篇大论而你们昏昏欲睡呢,还是喜欢刚才大家一起参与讨论?”他的问题引发了大家的笑声。接着,他总结了一句话:“我们刚才共同经历的就是新课程。”其实,培训模式之所以效果好,就在于它是走向教师教学实践的培训模式,充分尊重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不把教师当作局外人,以平等、民主和对话的原则,引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吸引大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让教师从案例里发现自己的存在。总之,案例培训模式是事与理有机结合的模式,适合教师的职业的特点——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需要结合一定的理论进行反思,因此,自然也就受到受训教师的普遍欢迎。当然,教师培训的方式和途径还有很多,例如校本培训方式、教师通过读书自我培训方式,此外,还有网络培训、外出学习培训、课题培训等等,这里,参与培训的教师只要结合自己的受训感受,强调案例模式的好处即有效性,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培训活动持续进行下去。
新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需求也是与时俱进的。中学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知识更新意识,在课程改革中努力与时俱进,及时了解和学习语言学、文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努力将这些成果转化为可供利用的教学资源。要时刻掌握语文课程改革方面的新动向,熟悉语文教育理论方面的新发展,努力用这些新的知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语文课程改革的要求。
二、扎实创新的专业能力
语文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学带来了很大变化,面对新的教学要求,很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自己专业能力的不足和对课改的不适应。具备怎样的专业能力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呢?一方面是扎实的专业能力,另一方面是创新的专业能力。扎实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从事语文教学需要具备的基本能力,主要包括理解教材、驾驭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等语文备课能力;组织教学、运用教具、教学应变等语文施教能力;对学生成绩进行考核和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等语文考评能力。创新的专业能力,是指教师要始终以创新精神对待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在语文教学的方法、内容、过程等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
三、以科研促教学的专业发展意识
在长期重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对教学心生厌倦,导致自我思考意识的钝化、自我发展意识的萎缩,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到最后还会产生对自我价值的怀疑和职业危机感。怎样才能打破这种不良循环呢?最好的办法是“边教学,边研究;边研究,边教学”。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要做“研究型教师”“专家型教师”。但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教学反思和科研的意识欠缺,惧怕变革,不重视教学经验总结,不会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更不知道如何从教学反思与科研中获得实践性知识充实、发展自己。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的角色意识还没有完全转变,没有意识到教师其实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研究者和创造者,也没有意识到教师可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思考和研究,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合作、沟通、对话的教育教学态度
新生带着满腔的热情走进校园,对于学校的一切,他们都充满好奇,一方面他们渴望了解学校,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尽快融入学校。对于新生来说,参观校史馆,这是他们进入校园的第一课堂。通过原始、客观、真实的资料、图片等素材,校史馆将学校悠久的办学历史、文化积淀、办学特色、杰出的校友群体,以及辉煌的成就等,在一定程度上生动形象地展现在新生面前,进而对刚入校的新生进行直观、现实的教育,其教育效果是一般的说教难以比拟的。校史馆通过优秀的人物事迹、典型事例等,在潜移默化帮助新生形成和发展理想、道德、人格等,为学校组织开展素质教育工作起到“以史育人”的作用,通过对新生进行引导,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利于提高新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爱国爱校情怀。新生从心里认同学校,充满自豪感和激情,能更好地去学习、去融入学校、去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以文育人”,丰富新生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指学校独特的价值观念、社会心理、审美情趣、思维模式、行为方式以及与此相关的校风、学风,是师生共同创造的,它包含了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而校史馆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总结了学校办学经验和成果,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和独特的精神内涵。“以文育人”,让新生感受到校史馆蕴含的学术文化底蕴。利用校史馆的平台,进行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校史学习,如开展以校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知识竞赛、摄影大赛;选出优秀的学生,学习校史,担任校史讲解工作;在不同时期举行校史图片展、校史影视展;开展校史文化宣传、参观校史馆感受征文等,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丰富新生文化生活。新生有丰富的文化生活,生活丰富多彩,人际交往顺畅,心理更加阳光快乐,综合素质更强。
3“以精神育人”,激励新生勇于进取的精神
新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运用校史馆,为新生展现了学校不平凡的历史,“以精神育人”,激励学生勇于进取的精神。在学校发展的道路上,不全是平坦大道,常常会面临艰难险阻。这时要依靠勇于进取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坚定地前行。校史馆凝聚着学校所有人的汗水与智慧,集结了优秀校友的风采,总结出学校的办学经验与成果,体现学校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过程。校史馆可以定期邀请学校领导、老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等进行校史、校情专题讲座,邀请知名校友结合自己在大学期间的学习体会和走向社会后的成长历程,开展专题讲座。新生看到学校艰苦蓬勃的发展、优秀校友的成功事迹、老师的辛勤成果,从学校、校友、老师身上,学到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勇于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为新生的素质教育提供了精神支柱,为新生成长成才提供了精神支持。
4“以创新育人”,提高新生科研意识创新能力
利用校史馆,向新生展示教师和学生的创新科研成果,学生和教师在科技竞赛中取得的成绩,对新生开展专业和科技创新教育,激发新生学习兴趣,培养新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科研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校史馆为了进一步增强新生对自己专业的了解,帮助新生培养专业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并且对今后的规划方向、学习目标等进行明确,展出各专业的发展历程,专业特点和就业前景,并且展示教师、学生所获得的科研成果。另外,通过与团委进行合作,展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创业团队的事迹,以及科技支持社会实践活动等,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新生的创新热情,不断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学生根据校史馆提供的信息,一方面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另一方面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科研创新意识,使得自身的各项潜能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激发。比如校史馆中的各种知识,可以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科技类的知识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创造力;设计精美的布局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5“以网络育人”,拓展素质教育阵地
关键词: 中学语文教材 人教版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近几年越来越热的话题,也是我国教育的长期追求。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复杂的工程,包含方方面面的问题。教学和学习的主要材料、教学绩效考核的依据、学生课外活动基础都是教材。因此,教材是教学过程必不可少的工具,素质教育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素质教育要求教材必须适应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其次,必须有一套优秀的教科书。教学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是素质教育开展的主渠道。因此,教材不仅是教学工具,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工具。目前使用的人教版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本,无论是全书的主旨、教材结构体系,还是内容程度和练习设计都具有相当新的思路和特点,适合开展语文教学。这并不意味着有了优质的语文课本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关键在于是否探索了有利于推行素质教育的因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教科书的特点,突出了其优势,全面提高了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堂教学要利用教材的弹性面向所有学生。
推行语文素质教育是面向所有中学生的,人教版语文教材内容设计张弛有度,具有相当好的弹性,课文内容包括教读、自读、练习、选作练习等,给教师针对不同学生实施课堂教学提供了选择性。教育水平较高的学校可将自读课文甚至选作练习拿到课堂上处理,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而教学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特点,制订适合自己学校和学生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大部分学生,争取顾及每一个学生。并不是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完全根据大纲要求学习,对能力较高的学生可以根据其特点适当安排教学计划,尽量实现因材施教,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二、教师要深入发掘教材的潜在内容,全面提高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
课文是教材的基本组成部分,人教版教材不仅包含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而且收纳了大量具有当今时代气息的文章,内容健康、寓意深邃、格调活泼,具有典型的教育性。课文还包含当下社会精神文明教育的新形势,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同时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一切文化艺术形式都源于生活,生活是每个学生学习的最好题材。语文教材在内容编排时要充分考虑课文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认识、理解、感受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材的内容安排是经过专家研究讨论的结果,其知识结构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学生轻松高效学习提供保障。总之,教材富含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潜藏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深入发掘教材的潜在内容,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标。
三、教师要按照教学计划要求提高教学效率
培养出只会考试的学生是失败的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课堂是培养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只有做到教学任务当堂完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给予学生充足的课余时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发展,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提高教学效率的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充分利用好教材。人教版教材内容活泼有序、结构编排合理、练习清晰灵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且灵活多变。然而,目前的课堂教学趋于程式化,每篇课文学习都采用分段落、概括段落主题和中心思想等形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普及。因此,教师在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要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四、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后练习,尽量减轻学生的负担。
减轻学生的负担是近来一直提倡的话题,只有降低学生的学习负担,才能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要适度布置课后作业,全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后练习。人教版教材课后练习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并且在题目设计上融入了开放式和封闭式题目并存、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同步进行等理念,旨在全面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的课后练习,不仅能巩固课上学习内容,而且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既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又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
五、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特点着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点。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工具,教师在课堂教学前必须先全面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行文特点,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的思想贯穿于一切课堂行为的始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教材为依据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教会学生学习方法,一切教学活动都为学生服务,坚决杜绝“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后练习一定要指导学生利用课上学习的阅读方法独立完成,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提高综合素质。
六、根据教材安排全面开展课外活动。
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必不可少的环节。人教版教材安排了丰富的课外活动,教师在完成教学计划的前提下,应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课外活动,在课外活动实践中提高综合素质。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将课文学习内容融入活动中,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课文知识。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参加课外活动,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课外活动的意图和重要性,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其次,要把握学生渴望被认同被赞美的心理,及时进行物质和精神表扬,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最后,要适度安排课外活动,不要把活动变成学生的一种负担,适得其反。
七、依据教材内容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
素质教育就是要求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考试作为学习效果考核的必然形式,存在许多弊端,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对现行的考试方法和内容进行改革。第一,要注重考查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不是死记硬背的能力;第二,作为语言类学习的语文课程要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不只是读写;第三,素质教学考核应由只考查课文内容变为全面考查社会实践;第四,增加对学生参加课外活动的考查,提高学生对课外活动的重视度;第五,变以往只是书面考查为增加面试答辩的考查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第六,考试成绩汇总应更注重学生整个学期的平时综合表现。
参考文献:
[1]秦绍芳.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8(03).
[2]卿平海.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学习中学语文新大纲的体会[J].四川教育,2001(01).
[3]程红兵.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语文素质教育[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0(11).
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教学时间/实际教学时间×100%
这表明,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值越大,教学效率越高;比值越小,教学效率就越低。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提高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的比值。语文教学效率包括知识的数量、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的效果等。决定教学效率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学生因素、教材因素、教法因素等,但教师因素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因为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一、人格与效率
人格即指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特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质的体现。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曾说:“人生有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人境界。”当今社会中处在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最多,进入道德境界的人少一些,进入天人境界的更少。我觉得合格的教师至少应该是道德境界中的人。试想一下,一个思想道德低劣,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上级面前卑躬屈膝,在有权势的家长面前唯唯诺诺,在出身低微的家长面前颐指气使,能不引起学生的反感么?教师没有事业心,不注意尊重学生,即使他的业务水平再高,学生也会对他产生一种排斥力,不愿意上他的语文课。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效率从何谈起?正如美国教育家林格伦在《课堂教育心理学》中所说:“当他的老师对待所教的学科马虎了事,毫无热情并且没有生气,那么他的学生也很少和很不会积极热情学习这门学科。”相反,如果一个教师在邪恶面前不怯懦、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正直善良,同情弱者,扶持落后者,关心上进者;永远拥有一颗火热、诚挚的童心,永远保有一双公正、诚实的眼睛;永远操有健康的心口如一的语言;永远想着带给学生新鲜圣洁的思想。那么学生就会对你产生信赖感、亲切感,深深地被你的魅力所吸引,学生就会对你所教的语文感兴趣。我国古代有“亲其师,方能信其道”之说,用人格力量征服学生,我们称之为“人格效应”。有了“人格效应”,教学效率肯定会提高。
教师的人格美还表现在教师的服饰穿戴一举一动上,因为教师的服饰也是他的生活观、审美能力人格化的体现。不修边幅,拖沓粗俗,或摆阔显富,珠光宝气,都不能让学生赏心悦目,自然影响教学效率。
那么,一个语文教师的高尚人格从哪里来的?它来自教师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热爱,来自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崇高的思想境界,来自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理解,来自对真善美的执著追求和对假恶丑的切齿痛恨,来自深刻的人道主义思想和宽阔博大的胸怀,来自对教材透彻而正确的认识,来自和学生共同奋斗的内在需要。
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必须注意教师的人格作用。教师的人格就是教师的一切。由此可见,加强修养,提高人格力量是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一着。
二、思想与效率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人文学科是反映社会生活和文化艺术的科学,它“除了能给人以知识、能力和智力外,还具有思想教育、情感熏陶、道德感染、培养性格、意志和审美观念等功能”。(引自黄品泉《试论钱梦龙的“人格总体论”及语文教学观》一文。见1990年第6期《语文教学论坛》)同时,语文学科又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这些性质与特征,便“决定了语文教学目标的多元化,不仅有知识、能力、智力方面的目标,而且还有认识、教育、非智力因素方面的目标。”(出处同上)这就是说,语文教育的整体目标,不仅在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知识素养,而且还在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要想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水平。
教师的思想魅力来自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时也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经常学习哲学,关心时事,思想敏锐,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具有深邃的哲理。当一名教师摆脱了“匠人”的呆气,愿意向学生说心里话,愿意与学生交流思想,当学生发现了教师的实事求是的精神,体会到老师的思想活力,教师的点拨弥补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识的缺陷时,他就会不由自主地由迷恋教师的讲课而喜欢上这门课,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事实上,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感染力强,容易吸引学生,为什么学生还会感到语文课枯燥无味呢?有些小说,为什么学生课下初读时兴味盎然,而在课堂上经老师讲解后反而兴味索然呢?除了与教师陈旧的教学模式有关外,还有一点,就是某些教师的思想观点过于保守,照搬教学参考书,人云亦云,没有主见。如学习《故乡》,在分析了闰土的种种不幸之后,一定要冠以这“正是揭示了的不彻底性,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弊端”的中心(人教版教参云),将一个活生生的闰土贴上历史标签。其实,在文中,作者又何尝没有对“我”与闰土之间的隔膜的悲哀情感呢?由此可见,教师缺乏思想的深度,唯上唯书,怎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提高教学效率呢?
再者,我们必须跟上时展的步伐,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我们所处的历史时期,新技术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旧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正受到猛烈的冲击,社会变革的范围之广泛,内容之深刻、速度之迅猛都是前所未有的;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科学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发展。我们若思想僵化,这必然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三、技艺与效率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一个教师的知识储备不足,教学中必然捉襟见肘。一个业务水平很高的教师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的,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偶像。这种崇拜可以变成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
语文教师必然具有较强的朗读能力,无论什么文体,语文教师读起来,应是字正腔圆,优美动听。
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词汇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相比,语文教师应该是一本“活字典”。
语文教师要有过硬的背功。语文教师的厚积,应包括背诵大量的文章。背诵课文令学生头疼,如果老师常常出口成章,名篇佳段不离口,学生除了佩服老师的文学功底外,主动背诵,欲与老师比高低,展示自己才华的心情就难以按捺了。教师若有学者的风范,学生就会如飞蝶恋花般地崇拜老师,崇拜知识。
语文教师必须能写一手好字,尤其是粉笔字。字要写得端庄大方,笔顺要正确,你要求学生有一个眉清目秀的作文本面,可自己的板书龙飞凤舞,杂乱无章,你哪里还有说服力呢?
语文教师还必须加强文学艺术修养。文学艺术修养体现在教学中,实际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文贵独创”,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言外之意,得到艺术的熏陶和教育。例如教《荷花月色》这篇课文,若逐段讲析,肢解课文,必然使学生感到枯燥,这就需要教者从艺术的角度去发掘。若注重朗读、设置情境,让学生去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那种“淡淡的哀愁与淡淡的喜悦”,从而深刻地理解情与景之间的关系,效果要好得多。
关键词:综合素质触动心灵和谐体育和谐师生
按照青少年发展规律,使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适应时代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且有健康个性的人,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我们在紧抓教学主渠道的同时,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体育教师作为一门很重要的学科掌门人,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自身应具备那些素质呢?
一、用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个人素质去触动学生的心灵,让你和学生之间成为真正的合作伙伴。
体育教师和其它学科的教师相比,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体育教师不仅要上体育理论、运动保健等理论课,而更多面对的是在运动场上的实践课。既是脑力劳动者,又是体力劳动者。除此之外,还要担任大量的课外运动辅导练习和大型运动会的其他工作。所以体育教师工作范围是多方位的,而且非常辛劳。由于升学压力、人们认知上的偏差等等原因造成对体育课的偏见,使得体育教师的付出和待遇不平衡。作为一名体育教师,只有热爱本职工作,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奉献精神,才可能出色完成素质教育这个艰巨的任务,这也是体育教师应具备的起码素质。
二、以身作则,用你的智慧、你的才情去激发学生热爱体育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你的感化下把体育运动作为自己终生的爱好,永不放弃。
作为体育教师,和学生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言行仪表、职业态度、自身素质、品德修养、人格品质等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留给学生的形象越美好,对学生产生的积极影响就越大,体育教学的效果就越好。所以体育教师要时时保持沉稳、大气的形象,要始终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具有健康的体格、健美的体魄,保持一种自信,沉稳潇洒的神态。因此,体育教师必须严于律已,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用自己高尚的人格、丰富的专业知识感染和影响学生,用行为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用人格的力量教育和感化学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三、用博精的知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身体力行影响学生,让学生在你的教育下有如浴春风般的感觉。
当今学校教育对体育学科提出了新的高要求,对学生的运动水平大幅度提高。面对思维灵敏、求知欲强烈的学生来讲,如何熟悉体育、参与运动,如何面对快节奏学习对身体的要求,需要体育老师的耐心的诱导、培养,更需要体育老师具备博而精的业务知识能力,作为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技术和技能外,更要把握大量的知识信息,并用语言生动地表达出来,同时还要身体力行示范给学生。当前“全民健身”、“娱乐体育”、“休闲体育”在各地蓬勃兴起,使得社会体育和学校体育生气勃勃,全民的体育意识在明显增强,高质量高标准生活状态组建走入百姓心中。为全面适应社会和学校的需要,这就要求体育老师成为“智能型”人才,必须努力拓宽专业领域,不断扩大知识面。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体育老师,必须是树立终身学习观念的人。超级秘书网
四、用自己的身心去教育学生,让和谐体育的阳光充满教育的每一个角落。
其实,体育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和教师心灵沟通的过程。学生对体育技能的形成、体质的增强、思维的开发都是在体育教学中师生融洽的心理状态下潜移默化地进行的。现在的学生好胜心强、自尊心强、知识面广,具有一定的独立分析新问题和判定新问题的能力,并且情感体验也日渐丰富,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保护、理解和平等对待,希望在一种和谐的气氛中来发展体质。因此作为一名体育教师,要想取得教学成功,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维情感行为方式,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学生的需要,转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保持对每个学生的尊重和公正。同时注重了解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情感心理变化的规律,把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情绪饱满、心情愉快。
五、不断加强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自己的人格魅力永葆青春.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信仰,抓好学生的思想品行是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要求,也是新时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完善“他律”,倡导“自律”
就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而言,处于从“他律”到“自律”过渡的阶段,但大部分仍以“他律”为主,这就需要学校根据学生的行为表现,通过制定合理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对学生的行为加以约束,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还可以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如小红花、积分等,通过这一长期的奖赏机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还应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与总结,对精彩之处加以保留,对不足之处加以改进;此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并提倡其进行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向“自律”发展,将学习由外在动机转化为内在动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学习的主人。
(二)抓好细节,促成养成
有道是,细节决定人生、细节决定成败,所以要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就应该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学校应教育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让学生树立“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理念,提高学生的细节意识,学会从细节中感悟人生的大道理。例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学生中推广了“敬孝心、献爱心”实践作业活动,要求学生利用周末回家为父母、亲人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为社会中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一些帮助,通过实践、体验、反思的方式凸显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实践性、有效性。该校还利用德育大讲堂、每周一大讲、每日一小讲,让学生切实学会“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开设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一)多样化的主题班会
班会是学校常见的、也是最主要的班级活动,学校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当下的社会热点问题来创设班会的主题,如母亲节时可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劳动节时可开展“热爱劳动”活动。为了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每次班会学校要求各班设计好黑板板书,写清楚班会的主题,鼓励同学们踊跃发言,畅所欲言。与此同时,教师要对班会活动的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如果发现了新问题,就要及时改正。此外,学校还可以将各班班会召开的情况纳入班级量化考核之中,以促进主题班会的积极、良性、持续开展。目前,笔者所在学校的班会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已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充分认可。
(二)正能量的国旗下讲话
国旗下的讲话是庄严的、庄重的,其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坚持每一周的升旗制度,充分利用国旗下的讲话,每周安排一个班级选拔一名学生代表做主旨讲话,篇幅不宜过长,但应注重实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如集体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尊老爱幼教育、诚实守信教育等等。让这些正能量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现在,笔者所在学校举办的国旗下讲话活动,已成为学校德育教育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重要渠道。
(三)媒体下的文化氛围
随着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使用,学校在创建校园文化时应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如学校网站、校园广播、校报、微博、微信等媒体平台,最大化的发挥其宣传作用,为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供一定的保障。如,学校广播室每天可根据学生的不同兴趣在不同时段进行不同主题的广播;学生在制作海报、黑板报时也可根据近日学校热点、专题教育活动等设计多样化的主题,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等等,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气氛,而且增加了校园文化的渲染力,为校园文化创建提供了方便。
(四)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质量是学校的生命,德育文化则是学校的灵魂,笔者所在的学校始终坚持“德育为首、立德树人”的理念,由德育处、校团委牵头,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积极性。目前,学校现拥有“琴书艺苑”艺术培训社团、创办了“沃土”校报,成立了校舞蹈队、篮球队、合唱队、吉他班、葫芦丝班、沃土文学社、航模表演的多个缤纷社团组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及培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校基于这些社团的建设,开展了多个社团活动。总之,本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活动,不仅净化了校园文化,引导了校园文化积极向上发展,而且也丰富了学生的兴趣,推动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时效性,有利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众所周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应注重发挥榜样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如每年评选一次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尽管有些事例与我们联系甚远,但其蕴含的精神值得广大师生去学习。笔者所在学校,每年都会组织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事迹,通过深入学习榜样的精神,来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促使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同时,该校还非常注重发现校园师生自身的优点,并将此行为作为榜样进行大力宣传,以期使榜样精神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就学校层面而言,可在文化宣传栏中将国家级、省市级教学能手、优秀班主任等作为教师队伍的榜样,以促进教师的教学水平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就班级层面而言,可将各方面均优秀的学生作为模范标兵,在班会、开学典礼等活动上进行公开表彰,以提高榜样的力量。榜样随处可见,学校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学生要学会认真、虚心向榜样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更快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
四、结语
关键词:素质教育 小学语文教育
一、引言
伴随新课改不断推进与发展,素质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新型的教育模式,逐渐在我国各级学校中广泛应用。素质教育是一种符合当前社会发展要求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避免学生对课堂教学产生枯燥无味之感。小学教学较为特殊,由于小学生思维、智力等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注重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这也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与目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尽可能挖掘学生内在潜能,发展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作用,促进小学生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
为确保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学校和语文老师应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并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使其与语文教学环节有机结合,充分体现出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
1.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
小学语文学习涵盖了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主要目标之一,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一定的情绪,如学习难度大、无法认识自己的学习能力等。语文教学每个环节都与情感活动密切相关。在实际教育中,老师将工作重心偏向于认知过程,忽视了学生情感的表达与宣泄,容易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情感伤害,从而降低语文教学质量。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加强素质教育,重视对学生良好情感素质的培养,确保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语文教育强调语文知识的基础性和综合性,学校和老师应加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并非一朝一夕或者仅依靠考试来衡量的,需要学生基本语文能力与素质。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应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实现我国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目标。
三、加强小学语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是目前社会和学校重点关注的话题。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党的教育方针,不断提高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水平,积极推动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中的发展。
1.树立新的教育思想
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作为学校新型的教学思想与模式,以培养学生良好情感与学习能力为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和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对课堂产生枯燥之感。因此在素质教育发展背景下,老师应打破传统教学思想的弊端,树立起新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导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与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
2.以人为本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打破了传统以老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逐渐建立起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教学观念,使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老师作为课堂主体,为学生做好一切课堂安排,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产生依赖心理,加上学习压力,势必会加重其心理负担。因此老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思想观,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发言,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信心,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师生之间平等、信任。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有利于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还能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小学语文素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3.创新教学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发展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与内容已经难以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那么在小学语文课程设置上,老师应尽可能多引入一些生活实际案例,如通过语言描述家庭生活、我的小伙伴等,增强小学生语文学习的趣味性。同时打破传统“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教学模式,引入多媒体教学技术与设备,通过图片、音频以及视频等,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学习《》一课时,课前老师在网络上下载关于的电影、图片等,对课文内容进行情景在现,用立体的方式将课文内容展示出来,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确保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性。
4.加强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建设
在学校中,老师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对学生知识传授方面,老师的一言一行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老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课堂的组织者,必须不断完善自己,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的学习,从个人修养、语文教学素养等方面着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是一长期、系统的过程,需要学校和老师不断实践和总结,将教材、教学、训练等有机结合,明确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素质和学习能力。因此在小学语文素质教育中,老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创新教学观念,以人为本,改变教学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确保素质教育活动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 旦文姬.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12):3.
[2] 张汉祥.如何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小学语文教育之中[J].作文成功之路(中旬),2014,(4):16.
[3] 孙美玉.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实践[J].快乐阅读(中旬),2013,(10):1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