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描写泰山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⑴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不敢髙声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我劝天公重抖擞,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空山不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吹草低见牛羊。
⑹孤舟蓑笠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渭城朝雨浥轻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世事洞明皆学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⑼篱落疏疏一径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⑽日照香炉生紫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及汪伦送我情。
⑿孤帆远影碧空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⒁春种一粒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⒂ ,忙趁东风放纸鸢。
⒃牧童骑黄牛, 。
⒄知有儿童挑促织, 。
⒅窗含西岭千秋雪, 。
⒆在课内课外,你一定学了不少古诗词,请你用积累的古诗句来表达下面的各种感情。
①写春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夏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秋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冬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属于汉乐府的是( )
A.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B.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3.下列词人,属于豪放派的是( )
A.辛弃疾 B.柳永 C.秦观 D.晏殊
4.《天净沙o秋思》是一首小令,作者是元代的( )
A.张养浩 B.马致远 C.元好问
5.李白的《望天门山》中"两岸青山相对出"下句是( )
A.轻舟已过万重山 B.孤帆一片日边来 C.似曾相识燕归来
6.下面哪一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中的名句?( )
A.春潮带雨晚来急 B.春江水暖鸭先知
C.春来江水绿如蓝 D.春风不度玉门关
7."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蛾眉共比髙。"这里的"三父子"指的( )
A.苏洵、苏轼、苏辙 B.曹操、曹丕、曹植 C.班彪、班固、挺超
8.龚自珍《己亥杂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中,"红"是( )
A.红色 B.花 C.树叶 D.树枝
9.下列写月的诗词中,写中秋"月"的一句是( )
A.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B.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C.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D.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10.下面诗句属于劝人珍惜时间的一项是( )
A.策马前途须努力,莫学龙钟虚叹息。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11.下面对诗句描写的季节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
A.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夏)
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冬)
C.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
D.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
12.司马迁说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中的"于"是"比"的意思,唐代诗人杜牧 《 》中"__________"(诗句)中"于"字,也是"比"的意思。
1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的作者于借对__________的吟咏,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道德追求。
14."水光激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写的是西湖的______________;最后两句则把西湖比作"____________"。这首诗诗题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朱熹在《 》一诗中以"活水"为喻,告诉我们要想使知识愈来愈渊博,就需要不断吸取新知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有源头活水来。"
16."随风潜人夜,润物细无声"中的"潜"的意思是_____,"润物"的意思是______。这两句诗写出了春雨______的特点。
17.当人们说起一个人年纪轻轻就才华出众、引人注目的时候,往往引用杨万里《小池》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开发大西北,我们实现了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绿色战略,可以料想,不久的将来,古人吟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良好生态环境必将在大西北重现。(用《敕勒川》中的诗句填写)
19.《望岳》中最能表现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如果有人浪费粮食,我们可以用_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来劝导他。
21.当我们在外地过节时,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_______,_______"这两句古诗。
22.当我们即将远行,念及母亲的深恩,又觉得难以报答时,常会很自然地吟诵起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 ____的《 》。
23.俗话说:*者迷,旁观者清。宋代诗人____________的《题西林壁》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4.现在人们常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 " , "来表达对离别好友的祝愿。
25.小明成天心思不在学习上,请你用学过的诗句劝说他: 。
26.写出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及诗歌题目。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季节 诗歌题目《 》
(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季节 诗歌题目《 》
(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季节 诗歌题目《 》
(4)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季节 诗歌题目《 》
(5)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季节 诗歌题目《 》
27.结合注释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岳
唐o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②青未了。
造化③钟④神秀,阴阳⑤割⑥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⑦入归鸟。
会当⑧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注释】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山,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②齐鲁: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国名,这里泛指山东一带。③造化:指天地、大自然。④钟:聚集。⑤阴阳:阴指山北,阳指 山南。⑥割:分割。⑦决眦:形容极力张大眼睛远望,眼眶像要裂开了。眦,眼角。⑧会当:一定要。
1、在天街上往下望,爬山的人们就像一只只小蚂蚁。我终于看到泰山的所有的景色,白云就在我的脚下,泰山真美啊!我仿佛自己就像一个美丽的仙女飞舞于白云之间,真是令人引起无限遐想,心旷神怡!
2、在泰山顶上看晚霞夕照更是变化多端。当雨过天晴,天高气爽,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的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灿的亮边,闪烁着奇珍异宝般的光辉。
3、丝丝缕缕的光线透过树缝,地面上有无数光斑在摇曳,周围绿意盎然。晶莹的汗珠在青丝间悄然滑落,沉重的脚步终于迈过了最后一级石阶,“南天门”三个大字在眼前印刻,已经偏过几十度角的太阳微笑地望着胜利的我。
4、登上几十段石阶小路。小路的左侧是山石,山石上刻着一些古人的诗句。字体工整有力,真值得我学习。一些松树在山石间长出来,它们的生命力真顽强啊!小路右侧是一些千年古树。松树下面还有一条小溪从山上流下来。叮叮咚咚的向下流淌。它就像一个小姑娘,唱着欢快的曲子,向山下跑去。
5、古朴典雅的古代建筑一个接一个,随时进入你的眼帘。从岱宗坊向上便是王母池、红日、万仙楼,再向上是中天门、玉皇顶等名胜古迹,数不胜数。爱好书法的文人看到历代骚人墨客留下的佳句,更是留恋不舍。
6、盘旋曲折的山路像一架云梯展现在面前,特别是十八盘直下,几乎是90度。上面的人像站在头上,下面的人踩在脚下,路旁有野花万紫千红,各具特色,散发出醉人的芳香。
7、在玉皇顶上空,我看见一片瀑布,飞流直下,像一条条银色的巨龙。可是一会儿就不见了。爸爸告诉我说:“那是海市蜃楼。你看,那云海,白茫茫一片,再配上一半黄昏,显得更加壮观,更加美丽了。”
8、在泰山顶上观云海玉盘简直是一奇特仙境。夏天,雨后初晴,大量水蒸气蒸发上升,加之夏季从海上吹来的暖温空气被高压气流控制在海拔1500米左右的高度时,如果无风,在顶上就会看见白云平铺万里,犹如一个巨大的玉盘悬浮在天地之间。远处的群山全被云雾吞没,只有几座山头露出云端;近处游人踏云驾雾,仿佛来到了天外。微风吹来,云海浮波,诸峰时隐时现,像不可捉摸的仙岛,风大了,玉盘便化为巨龙,上下飞腾,倒海翻江。
9、泰山脚下有无数座名桥,如泰山西路、黑龙潭上面的瀑布之颠,峭壁峡谷之间有一座桥叫长寿桥,长60多米,宽10米左右。山间淙淙溪水从大桥洞流过。每当雨讯到来,山洪暴发的时候,水倾泻而下,从悬崖跌入潭内,形成瀑布,远远望去真是青山结碧水,白银连彩虹。河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瀑布溅起的水花如烟、如雾、如尘。真像李白诗中描画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0、果然,一个金黄的亮点从群霞中倏地跳跃出来,燃亮了云端,与朝霞融在一起,仿佛它就是从那霞光中衍生的,那般轮廓分明,金光熠熠,黯淡了一切事物,透彻着亘古的气概,燃人之雄心壮志。从前只是听闻泰山日出的宏丽,不想真正见到后,还是被震慑住。它耀武扬威般地踩着云霞缓缓攀登,与天齐肩,当真是荣耀秋菊,华茂春松。
11、在泰山顶上看黄河金带更是一道奇观。黄河金带--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它波光鳞鳞,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对黄河金带描写生动而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12、在泰山顶上看日出真是壮观而动人心弦,随着旭日发出的第一缕曙光撕破黎明前的黑暗,从而使东方天幕由漆黑而逐渐转为鱼肚白、红色,直至耀眼的金黄,喷射出万道霞光,最后,一轮火球跃出水面,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象一个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在瞬息间变幻出千万种多姿多彩的画面,令人叹为观止。
13、天已泛出白色,恍若有淡红的朝霞徐徐升起,像滴在淡蓝色布匹上的红颜料,由浓渐淡,温润的晕散开来,像毛笔浓墨重彩的粗粗勾勒,又细腻柔美似仙女飘浮的轻纱水袖,漫洒在层层云海之上,瑰丽而随意地向天空射出万丈红光,染红了我们爬过的座座山岭,奇雄华美,天下独绝。
14、太阳的光芒照在我们的脸上、身上,顿时全身暖和起来。现在我看清了,太阳是从山的顶上跳出来的。太阳离开山顶慢慢上升,顿时霞光万道,好像天空也被燃烧起来了,真漂亮!白云在山间飘荡,远处群山的峰顶在云间时隐时现,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而我们所在的山峰和大地都穿上金色的大衣,一切清新亮丽。
15、十八盘是泰山最险的一条山路,共有石阶1600余级,两山崖壁如削,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泰山之奇观,尽在泰山顶。我们登上泰山顶,举目远眺,只见山外有山,景外有景,无限风光,摄人心魄。
16、回首望我们走过的路,还真是挺长,晚上未细看,现在回首仰瞻,葱茏草木掩于山间,悬崖峭壁,像是被劈出来的,透着粗犷与危耸。现在的游人大多是下山的了,表妹指着远处,冲我狡黠地眨眨眼睛,远方的最高一岭上,有游龙一般蜿蜒曲折的陡路盘着。
17、在山顶,四处一望,一切尽在眼底。山下的水库像一面镜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树木像小草,人群像甲虫,房屋像鸟笼,就连宽阔的马路也像条银白色的带子。在山顶上,风云升至足下,看山里,山风呼啸,浓雾弥漫,好似坠入混沌世界,像处于仙境一般,能看到云海奇景。晴天时,还能看到黄河金带,晚霞夕照。当然要看到这四大奇观必须在泰山上多住几日或勤来泰山游览。
18、泰山那继而天空的云朵,赤紫交辉,瞬息万变,有的象万马奔驰,有的象神牛角斗,有的象凤凰展翅,有的象孔雀开屏……但见满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云霞雾霭相映,岚光宝气闪烁。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起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像一个飘荡着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
19、走在台阶的两边,看着参天大树,密密麻麻的丛林,碧绿而又嫩绿的小草铺满了大地,五颜六色的花儿长在草地上给草地加上了漂亮的衣服。当我们爬上山顶的时候,放眼望去真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一览众山小啊!
20、天空云缠雾绕灰蒙蒙的一片,可惜那天是阴天看不到日出,只能看到缕缕红霞朦朦胧胧的。我们怀着遗憾的心情下山,到了半山腰抬头看也是雾,低头看下面也是雾感觉置身于仙境之中都看不清泰山的真面目了。使我不禁想到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1、在泰山山脚下向上望,只见它连绵起伏,气势雄伟。泰山树木长得郁郁葱葱。雪白的云朵围绕着山顶,像是给泰山戴上了雪白的丝巾。
因此,我认为:正是由于诗歌的凝练性、抒情性、音乐性、时代性等特点,决定了教师应该运用特有的教学方式,在积极引导的过程中,尽最大能力与学生一起去感受美、品味美、挖掘美、创造美。
一、感受音乐美
诗歌大多讲究押韵,富有节奏,读来琅琅上口、余味无穷,具有韵律和谐的音乐美。要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必须反复朗读,在缓歌慢唱中把握诗的韵律、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婉转。这样,才能心神合一,忘乎所以,自我沉醉,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给他们以音乐般地享受。其实,最早的诗歌不就是老百姓在劳动中“唱”出来的吗?如《关雌》:“关关雌鸡,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述……”此诗四字一句,语句整齐,采用双声叠韵连绵词,韵律音调和谐,琅琅上口,具有强烈的节奏美和音律美。
难怪古人会配上乐曲,在劳动中,在小河边,在节日里,或浅吟,或低唱,或于动情处放声高歌呢?作为教师,在课堂上何不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顺应诗歌本身的特点,来一次语文课堂的创新呢?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体验了诗之韵味,又何尝不可呢?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或是在悠悠的音乐声中,甚至在款款的舞蹈之中,感受到“亲射虎,看孙郎”之豪迈;“八百里分摩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之雄壮;‘旧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之磅礴;“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之落寞;“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散淡;“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之凄凉·一感受到诗人或悲或喜或怨或怒的情感,让学生自然愉悦地获得与诗人情感上的共鸣,岂不快哉?
二、品味语言美
诗歌语言准确、生动,凝练、含蓄,具有表现力。贾岛尊奉韩愈为“一字之师”,杜甫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充分说明了诗歌语言需要千锤百炼。用最准确,最生动的词语表现尽可能丰富的内容。很多名家诗句读来如行云流水,好似诗人信手拈来,其实一字一句,无不是诗人呕心沥血之作。所以,在学习诗歌须认真精读、细细品味、反复推敲、含英咀华、以小见大,才能体会到作者炼字谴词之匠心,才能品味到诗歌语言之精华。
如:杜甫的《望岳》中的“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前一句是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另辟蹊径来写造物主对泰山的情有独钟。“钟”字有钟情,钟爱之意,此字将大自然对泰山的那份厚爱那份情义写得淋漓尽致。而后一句的“割”字,则生动地写出了泰山参天人云的雄伟气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诗人通过天才的想象和夸张,淋漓尽致地表现泰山的神奇,秀丽,高峻,阔大。多美地语言!多美的画面!我们只有通过精读细品才能体会得到泰山非凡的气势和作者对泰山的赞美。
三、想象画面美
古诗中许多描写山水风景的诗歌融合了绘画的特点,如:色彩,线条,背景等。我们只有细心默读,借助丰富的想象来补充或描绘画面的内容或色彩,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能受到美的感染,获得美的熏陶。
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中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是历代广为传诵的名句,具有永恒的魅力,被近代学者王国维称作“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一联由两个画面组成。一幅画面是茫茫大漠孤烟直上,另一幅画面是滚滚黄河边,鲜艳夺目的太阳斜斜的挂着,显得分外的圆。这不仅准确地写出大漠孤烟落日的雄浑壮丽的自然景观,而且把自己因受朝廷排挤而深人大漠的孤寂情绪不露痕迹地融人广阔的自然景象中,但又不给人哀愁悲伤的感觉。确实是意境雄奇,耐人寻味。不愧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啊。所以,我们不妨让学生根据诗歌展开想象,并鼓励他们画出心中的画面,往往能将自己投身于具体情境之中,获得艺术的美感和心灵的感知。就算是涂鸦之作,甚至不堪人眼,又有何损失呢?
四、领悟意境美
“诗贵言境,以境表情”,“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读诗歌时,我们以欣赏的角度去读,仔细感受作者所描写的景物,揣摩诗歌的意象,就能领悟到作者所创造的意境美。常见的意境有孤独凄凉、豪放旷达、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以寥寥20字,描绘了漫天的雪景,在广阔背景上点染的一叶小舟,一个渔翁,让人感觉色彩冷艳,意境凄清,充分显示作者孤寂的情怀,这是作者感情外化而成的意境。
诗歌往往“情景交融”,我们在教诗之时,紧扣情和景,让学生随意发表自己的感受,将自己的经历与诗人之经历相似处说一说,谈一谈,说对给予表扬,说错一笑而过,让学生感到诗人并不是遥不可及,诗歌更不只是鉴赏家的事。同时,用这种方式去靠近诗中之景,抓住诗人之情以达到领悟整体意境之目的。自己的独特感悟才是最珍贵的。
五、体味哲理美
很多古诗蕴含哲理美。哲理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包括人生的真谛、万物的奥秘、自然的规律等。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慢慢品读,善于联想思索,认真体会,才能感悟到诗歌的哲理美。
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诗句本写诗人在层峦叠嶂的山间漫步,清澈的泉水在曲折迂回的山中很快的流淌,山路错综复杂,诗人不知道哪条是去山西村的路。正在迷惘,焦急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红柳绿,几家农家茅舍在花木掩映之下若隐若现,诗人顿觉眼前一亮,不禁J惊喜交加。
中职旅游地理教学巧妙地利用文学素材,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主动掌握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要点,引发学生的探索学习,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文学;旅游地理;应用策略
地理素养是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企业管理者必备的前提条件。《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是中专旅游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明确旅游资源的地理实质,旅游客流与区位及交通条件的关系,为将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因此该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中国文化在五千年的不断积淀与发展过程中,留下了古代诗词、民歌民谣、神话传说等文学宝库。通过对这些诗词、民俗等的整理和探索,我们还会发现,它们包含着大量的地理知识,主要涉及地形地貌、气候天气等。诗词、歌赋中描绘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都是作者对自然的感叹,或是寄景抒情,感伤身世的坎坷。而如今这些自然和人文的景观都回归成中华大地上的旅游景点,正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延展,才使得这些旅游资源、旅游景点更加的迷人。笔者多年在中职旅游地理教学中巧妙地利用文学素材,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的过程,主动掌握旅游地理的相关知识要点,还引发他们的探索学习,从而在旅游地理的教学中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
一、文学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文学与旅游地理相辅相成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它是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媒介。正因如此,古今中外的文人、诗人、作家等特别重视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追求“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从而使大量的地理现象、地理事物、旅游景观等出现在文学作品里,并使这些地理事物带有浓烈的情感色彩和人文特征。
地理是文学的土壤,是文学的生命依托。旅游地理学所涉及的现象,如高山大川,名胜古迹等,自古就为善于观察的诗人、作家所瞩目,或成为讴歌的对象,或成为感情的载体。经过他们的描绘和渲染,许多现象竟成了人间喜怒哀乐的象征和标志,不知触动了多少人的志趣情怀,代代相传,不绝于耳。而这些正好为旅游地理教学中引用文学作品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和强化知识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文学提高导游人员的职业素养
旅游职业学校每年都向社会输送大量的导游从业人才。导游是文化的传播者,是“杂家”,需要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包括历史、地理、风俗民情、文学艺术、古建园林等诸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导游讲解的素材,是导游服务的“原料”,是导游人员的看家本领。所以,在旅游地理课堂上,巧妙地、适当地引导学生应用诗词、谚语、俗语等讲解地理景观知识,能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陶冶学生的情操,为即将成为导游从业人员储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二、文学在旅游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旅游地理课堂上,结合教材适时适当穿插诗词、歌诀、谚语、神话等文学知识,可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映衬历史地理景观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引用不当,会适得其反。
旅游地理课堂中,如何让文学知识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作者通过多年的旅游地理教学实践,得出以下经验:
1.引入适当的文学名句,起到“点睛”之效
在旅游地理课堂上,选用含旅游地理知识且能充分发挥“点晴”之效的文学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知识形象化、简单化、具体化,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也为学生以后在讲解导游词提供素材。但如果选用不当,既不能解决旅游地理问题,又会使学生产生厌恶感。所以,我们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必须结合课文和教法需要,精心选择文学内容及形式,巧妙地组织,方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介绍泰山为什么被誉为五岳之首,可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望岳》中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含义。古时泰山横亘在鲁国和齐国之间,即现在山东一带,周围多为海拔千米以下的低山、丘陵,而泰山则为一枝独秀的海拔1524米的中山, 故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诗句“齐鲁青未了”描写了泰山地势的巍峨高大,“造化钟神秀”描绘了泰山景色的神奇秀丽;所以备受各朝帝王重视,许多帝王到泰山进行封禅。泰山吸引历代文人骚客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的诗篇或题字或游记。熟悉诗词的引用和旅游地理角度的解释,加深了学生对泰山为何成为五岳独尊的理解。
讲福建的交通发展状况,要引用谚语“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山岭高,山路长”反映福建地形地势“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点,阐述福建过去由于受到地形地势、经济等影响而交通困难的现象,以此反衬福建现在交通的巨大变化。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谚语更能加深学生对福建地形、经济、交通间的相互联系。
在介绍福州概况时,引用MTV《福州,我的故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歌曲中“榕树、茉莉花、三山两塔、三坊七巷”分别是代表福州的什么。精美的画面,熟悉的场景,生动活泼的教学,使学生兴趣盎然,乐于探索福州的旅游资源,便于加深对旅游地理知识的记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又能使导游专业学生受到良好的爱国主义和国情国策的教育。
2.适时引入文学名句,起到“点睛”之效
在旅游地理课堂中,以提高教学效果为原则,诗词、歌诀、谚语等文学内容要结合教材、教法而选择时机引用。有的文学名句适合导入新课时用,有的适合理解知识时用,有的适合巩固知识时用。选择时机加以巧妙地应用,才能使文学真正发挥“四两拔千斤”的功效。
解释中国名山——江西庐山地形地势特征及形成原因,引用了坡的《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来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因地壳断裂抬升而形成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不大,但拔起于平地之上,显得特别峻秀。庐山崛起于长江南岸,鄱阳湖畔,水汽充足,主峰汉阳峰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引用脍炙人口的诗句解释庐山,加深学生对庐山地形地势特征的理解,也便于学生记忆。
《黄山》一课中,可以采用情景导入法,引用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的极高的评价导入新课,以此引申黄山是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著称于世,才让徐霞客等文人作出这样的赞叹。
3.语言运用,贵在精炼,起到“点睛”之效
文学内容选用要少而精。蕴涵旅游地理知识的诗词等虽然不少,但决不能信手拈来,一节课引用一两句诗词等能让学生提起兴趣,如果满口文绉绉的诗词,就会使旅游地理课堂变成文学课课堂,偏离了正常轨道。另外,如果过多地使用文学内容,可能会让学生思维散乱,注意力难以集中在所学知识上。因此文学在旅游地理课堂中的运用要精心挑选、设计,用量适中,要恰到好处。
我国锦山秀水触目皆是,几个名山大川则更是倍受青睐,自古至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之纵情泼墨。如长江流域,自古歌颂它的作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望天门山》,杜甫的《登高》、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这些诗词都是众所周知、耳熟能详的,但不能全部选用,要有所挑选,将最能体现长江流域教材内容的文学知识加以引用。在《长江》一课时,只选用李白的《望天门山》中“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解释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
一、让学生领略各地美妙的自然风光
诵读山水诗能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山河的热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挑一些语言清新、意境优美的山水诗歌给学生欣赏,让他们去品味、感受自然的美丽,进而热爱自然的美景。刘禹锡的《望洞庭湖》“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洞庭如银盘、君山似青螺,诗人的描写极尽洞庭湖光山色的风情;白居易写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可以想象,那些从未到过江南的学生们读了这样的情景并茂的诗句会有何等的心醉与神往。
情态各异的山水能开阔学生的胸襟。中华大地无山不秀,无水不美。“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读杜甫的《望岳》,我们见证了巍峨泰山的高峻;“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读他的《登高》《秋兴》我们感慨于浩渺长江的辽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轮台九月风乱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多读山水诗歌,我们的胸襟和气度也会如同群山般的壮阔、秋水般的深沉。
二、让优雅的田园丰润学生的心灵
田园诗歌带给人浓郁的生活气息。读一些田园诗感受浓浓的乡土风情,能给他们带来诗意的生活情趣,能给他们明快的生活积淀。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青山隐隐、绿树环合的乡村情调,谈农事、叙故情,还相约共赏秋菊的生活乐趣,令人愉悦。杜甫的《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读到这样的诗句,品味这样的风土人情,学生的生活体验怎能不增加,他们的心灵怎能不丰润?
田园生活能带给人诗意的享受。诗人笔下的田园多是理想生活的描写,虽然和真实的生活存在距离,但更能带给人美的享受,能唤起人们对纯朴、恬淡的乡村生活的渴望。王维的《积雨辋川庄作》“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大片的水田、悠闲自得的白鹭,多么令人神往,让人俗虑尽消。刘禹锡的《竹枝词》“山上层层桃李花,云间烟火是人家。银钏金钗来负水,长刀短笠去烧畲。”桃李烂漫、炊烟袅袅,繁忙的农作生活中带给人更多的却是劳动的幸福和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三、让学生感受山水田园诗人脱俗的情怀
“草木含情,万物有态”,山水也有真性情。“孤峰不与众山俦,直入青天势未休。会得乾坤融结意,擎天一柱在南州。”张固的《独秀峰》,让人慨叹青山也有孤标凌云的傲态。在诗人的笔下,人和山水之间没有了界限,都具有生命的性情,因而可以相亲相游、相娱相乐。
诗人们归隐田园、沉浸山水的原因可能很多,但他们投身于自然,会心于山林泉石,优游于湖海风烟时,他们会超脱功利的羁绊,获得心灵的慰藉。(下转第69页)(上接第68页)他们的诗文都是空灵的,整个情怀都是超脱的。李白的《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作者率真开朗、逍遥自由、脱俗无羁的个性跃然纸上。王维的《终南别业》“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学生现在也许并不能完全理解诗人的情怀,但在他们今后的人生历程中,当挫折、失意、痛苦降临到他们身上时,这样恬淡的自然山水,这样浓郁的田园生活,这样潇洒超脱的情怀,必然会成为他们心中冉冉升起的一轮明月,让他们的人生不会太消沉。因为“美就是生活的最高准则”。
【专项品鉴】
文章描写了父亲在每次下雨时,冒着大雨去拦水灌水塘,储备雨水,以备天旱之际使用。父亲拦了一辈子水,即使浑身病痛也不曾后悔。作者巧用穿插,刻画了一个朴实厚道的父亲形象。
第一,穿插人物描写,突出文章主题。父亲是文章的主要人物,作者记叙了父亲三次拦水灌水塘的情景,记叙中穿插了父亲三次拦水的情景:第一次拦水的满足兴奋,第二次年轻时拦水的张扬活力,第三次不想拦水却又不能不去的尽职尽责。三次拦水,刻画了父亲的憨厚朴实,突出了父亲尽职尽责这个中心。文中还穿插了对母亲的三次描写,表现了母亲对父亲的支持和照顾。这些穿插描写,让整个故事更完整,情节更丰富,中心更为突出。
第二,穿插景物描写,烘托人物品质。文中多处描写大雨到来之急,渲染雨势之大,这些穿插其中的景物描写,都为突出父亲这个形象蓄势。无论雨多大,都不能阻止父亲拦水灌塘的脚步,雨势描写和雨中的父亲形成一幅对比鲜明的画面,更加烘托出父亲憨厚朴实、尽职尽责的性格品质。
第三,穿插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文中穿插了有关父亲的多处细节描写,极大地丰富了人物的形象。如父亲拦水回家“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呈现了一个好脾气的父亲。父亲年轻时去拦水前的甩斗笠的细节,呈现了一个年轻有活力的父亲。年老时满身病痛的父亲躺在床上,“‘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呈现了一个辛劳一生的父亲。
【借鉴指津】
记叙文中,记叙是主,其他是辅。在记叙之外,可以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穿插不同的内容,如描写、抒情、议论等。穿插的形式也可以多样,可以如线索贯穿全文,可以如蜻蜓点水点缀文间。无论如何穿插,都不能打乱行文的思路和结构。使用穿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穿插要有侧重点。有的文章以穿插抒情为主,有的以穿插议论为主,有的以穿插描写内容为主。无论如何不能为了穿插,而杂乱无章地加入各种内容。如果穿插内容过多,会打乱文章的结构,淹没文章的主题。如《父亲的雨》主要穿插了描写――父亲拦水的描写、大雨中的景物描写,这些描写丰富了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品质。
二、穿插要自然贴切。文中的抒情、议论、描写都是有感而发,都是建立在记叙的基础上,都是为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题、表达作者情感服务的,因此,所有的穿插内容都需要贴合文章,与文章自然融为一体。如文中穿插的各种描写,都是穿插于父亲拦水的事件中,紧紧围绕刻画父亲形象展开,整篇文章浑然一体。
三、穿插要灵活适度。穿插形式多种多样,行文可以根据中心表达的需要,灵活穿插, 可以在文中如野花开遍多处点缀,可以集中一两处凸显主旨。但不管如何穿插,记叙必须是主角,切不可本末倒置,让“穿插”占据大量篇幅,造成文章内容倾斜,中心偏离。
【范文指路】
父亲的雨
文/谢宗玉
有一个人总在来雨时走出家门,那是我父亲。
田是梯田,禾苗都是喝水长大的,但天雨常不遂人愿,所以在每一垄梯田的上坳总得有一口山塘。夏天热,禾苗需要同人一样拼命喝水,山塘没多大一会儿就被喝得见了底,村人就有些慌了。好在天再糊涂,也不会让村人处在恐慌中太久。雨说来就来,一堆乱云一聚,几声炸雷一响,还不等村人都从田地里跑回家,雨就下了。站在屋檐下,看雨中的庄稼欣欣向荣的样子,村人都一脸傻乐,乐得什么都忘记了。只有父亲还记得要往山塘补水,他是一个小小的村民组长。
父亲先也是站在屋檐下,傻头傻脑地看雨,突然就像记起了什么的样子叫一声,哦,要去拦水,说罢提把锄头就冲进雨幕。等母亲转身从灶背屋寻来蓑衣斗笠时,他已经不见人影了。为这,父亲回来没少挨骂。父亲并不在意,他湿淋淋地站在屋中央,垂着衣袖,笑着听母亲叨唠,仿佛挨骂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母亲一边念叨一边把准备好的热水提到灶屋。父亲洗澡时,母亲又从衣柜里把干净的衣服找出来。
父亲年轻时很结实的,他什么也不怕,再大的风雨也敢往里钻。风雨越大,父亲就一副越快乐的样子。有时,父亲叫一声要去拦水,就被母亲眼明手快地拉住了。虽然戴上母亲寻来的斗笠,但一出门,风就将它刮跑了。父亲跟着风跑,终于跑在风前面将斗笠拾起来,然后一甩手,斗笠旋转着从大门口飘进屋来,雨水像珠子一样从笠沿四射开来,溅了我们一身。待我们弹落身上的水珠,再看父亲时,父亲又消失在雨中不见了。父亲在雨中的身影像个谜,一闪一闪的。
在瓢泼似的雨中,道道水流从山上落下来,父亲全把它们往山塘里赶。山塘像个气球,一下子就给吹胀了。我想,面对一下子就水灵丰活的山塘,父亲内心应该有一种满足。
但我仍怀疑父亲是为了好玩,他在雨中那副兴奋得不得了的样子同小孩儿没什么区别。但小孩儿不能玩雨,小孩儿只能在大雨初来时,在稀稀朗朗的雨滴中,号着叫着钻来钻去,迅速返回屋檐下。所以我竟有些羡慕父亲。
一年夏天,天旱了很久,大伙以为再没雨下了,就挖开山塘拼命往自己田里放水,父亲左劝右劝要节约,但没有人听他的。后来再下雨时,父亲硬撑了两个小时没出门,但终于没忍住又冲了出去。只有母亲看着心疼,念叨就更勤了。
母亲的念叨并非多余,如今年老的父亲一身病痛,不打半点折扣。母亲给父亲煎药时,还在不停地念叨,而父亲,也再不能笑吟吟地听她念叨了。他躺在床上,配合母亲的念叨,“咝咝咝”地从牙缝里抽着凉气,他疼呢。父亲正在为他年轻时所经历的风雨支付代价。只不过,父亲的心里未必后悔。
(选自《青春美文》)
【我仿我秀】
“五岳之尊”泰山行
山东省高密市豪迈中学 杜筱涵
想登泰山已经很久了,但因为种种原因,一直没能如愿。“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和爸妈终于踏上了前往泰安的旅程,一睹五岳之尊的风采。
一到泰安,便发觉这个小城铺天盖地都是泰山文化,这一切更使我恨不得马上亲眼看看这座神奇的大山。终于,远远地望见了几座连绵的峰峦直冲云霄,重峦叠嶂,全身披满了绿袍,偶尔露出几块的岩石,显得愈发沧桑。
到了山脚下,才发现,极目望去,除了秀丽的山色,还有望不尽的台阶。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艰难,便开始了我们的徒步登山之行。一边登山,一边赏景,我们从开始的轻松惬意,到后来逐渐变得缓慢吃力。特别是当气喘吁吁地迈下你认为的最后几步时,猛抬头,却发现现实总是太残酷,无数个台阶还在前面等候。当我们终于抵达中天门时,已经精疲力竭了。这时,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乘索道还是继续爬。我虽说已大汗淋漓,但仍不服输,总想坚持爬上泰山之巅,而爸妈也都与我有着相同的想法,于是,在一番休息之后,我们又开始攀登。就这样一路走走停停,又经历了近两个小时的漫长攀爬,“南天门”三个大字终于映入眼帘,而这段路程,最大的考验便要数十八盘了。
十八盘,以地势险要陡峭而闻名天下。明代的祁承濮曾写下这样的诗句:“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十八盘的台阶坡度已接近90度,其陡峭程度可想而知。一层又一层的台阶绵延不断,而那台阶的尽头,隐入了如牛奶般的雾中,不禁让人望而生畏。天上飘起了零星的雨点,而此时,我们的脸上也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只觉得怎么也擦不尽似的。所以,当爬到十八盘的尽头,那种喜悦之情便可想而知了。
过了十八盘,便直冲天街玉皇顶了,登上天街,全身就像水洗过似的,不仅有汗水,还有浓浓的雾气。整个天街被浓浓的白雾包围,倒有几分人间仙境的感觉。唯一可惜的是,由于雾气太重,领略不到“一览众山小”的神奇美景了,极目远眺,更有种腾云驾雾之感,仿佛脚踩着重重白云,屹立于团团云峰之上。“会当凌绝顶”,一观雾中泰山,也算是不虚此行了。
泰山,不愧为五岳之尊,果然名不虚传。而雾中登泰山,也算是一种别致的享受吧。
【针对点评】
作者记叙了“十一”登泰山的过程,游记式的写作,不仅仅是过程的记叙,登山途中的感受和感悟,让作文的主题更为深入。
孟浩然在盛唐诗人中可算是一个前辈。李白称他“孟夫子”,说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赠孟浩然》),可见他在人们心目中是一个高人、隐士。他的山水诗较多地带有隐士的恬淡与孤清。闻一多先生说:“孟浩然不是将诗紧紧的筑在一联或一句里,而是将它冲淡了,平均的分散在全篇中。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唐诗杂论》)他的代表作《宿建德江》整个儿地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寂寞与哀愁之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从这首诗可以看出,孟浩然写山水诗不堆砌词藻,语言自然,意境高远。孟浩然似乎不是在作诗,他的诗不过是情绪的自然流露,不须有意地加以安排,便自然而然地发为吟咏了。
孟浩然平生漫游的地方很多,巴蜀、吴越、湖南、江西和关中,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的心情随着山水的变化而变化,有时也能写出相当豪放的诗句。他最著名的一首诗《临洞庭》对洞庭湖的描写,雄浑磅礴,颇有盛唐气象,前四句曰:“八月潮水平,涵虚浑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王维是孟浩然的好朋友,也和孟浩然一样以山水诗见长。不过他的政治诗、边塞诗和写日常生活的小诗也相当精彩。他不仅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广泛的艺术修养,对于他的诗歌艺术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坡《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主要是指王维的山水诗和山水画而言。王维的山水诗不是错彩镂金,雕字琢句,而是力求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以总体的印象和感受。在他笔下,山水不是被肢解的,不是一个个细部的描摹,而是浑然一体的气象。诗人用这种方法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诗人从大处落笔,把汉江给予自己的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写山色,甚至不写它是青是紫,是浓是淡,只说它若有若无。真像一幅水墨画,把南国水乡空气的湿润和光线的柔和表现得恰到好处。
《终南山》是王维的山水诗中另一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前六句写终南山的高大雄伟,最后两句撇开山写人,用人衬托山,更显出山的崇峻与广袤。《山中》极其富有情趣:“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早行山中,忽然觉得衣裳湿了。以为下雨了,细看原来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岚依稀在目。它翠得太嫩了,太润了,仿佛沾湿了自己的衣裳。一首小诗只二十个字抵得上一幅秋山早行图。
如果说王维的山水诗是以情韵见长,那么李白的山水诗就是以气势取胜。李白一生游历了无数的名山大川,足迹几乎遍及中国。他的山水诗充分地表现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对世俗生活的厌弃,让人感到一种冲决束缚、追求个人自由解放的热情。“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李白的气魄就是这样豪放!《蜀道难》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历史,继而描写沿途风光,现出一幅又一幅奇险的画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句,在诗中三次出现,读之回肠荡气。诗的内容虽然是写蜀道的艰难,但使人读后感情激昂,想去迎接和征服这大自然的艰险。晚唐诗人皮日休说李白的诗“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刘枣强碑文》)《蜀道难》尤其有这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读李白的山水诗,我们常常会感到李白是大自然的主人,至少也和大自然具有同等的力量。李白因为有这样的气慨,所以描写山水时才会有一些出人意想之外的豪语。如《登太白峰》中间的几句:“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他想象太白金星和他谈话,为他打开天门,放他飞出云层,直到月亮的旁边。
李白的山水诗,论意境恐怕是最壮阔的。似乎他的视野比别人远,他的胸怀比别人宽,因而他的笔墨也比别人雄健有力。他的诗最能让人感到祖国山川的壮美,也最能开阔人的心胸。他的《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受到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读者的喜爱,绝不是偶然的。又如《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像这样宽阔的画面,这样明快的色调,这样雄伟的气象,在别人的诗里是不多见的。
杜甫也是一个热爱大自然的诗人,他的山水诗的数量十分可观。他早年的《望岳》既写出了泰山的雄姿,也抒发了自己宏伟的抱负,纯然是盛唐之音。他的山水诗以入蜀途中和飘泊西南期间所写者居多,这些诗沉郁顿挫,往往笼罩着一层阴郁凄凉的色彩和沉重悲怆的气氛。祖国的一山一水都随时勾起他的忧国忧民之情和个人迟暮飘零之感。如《白帝》:“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又如《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这两首诗都写长江秋晚,高江、急峡、古木、苍藤、猿啸、鸟飞回,这些富于启示性的意象集中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在战乱年代从祖国山水中所感受到的忧愤与酸辛。
除以上四家之外,盛唐还有不少优秀的山水诗。如王涣之的《登鹳雀楼》、崔颢的《行经华阴》、李颀的《少室雪晴送王宇》、祖咏的《终南望余雪》等等,都各有独到之处。
盛唐诗歌的繁荣,虽不以山水诗为其标志,但山水诗的高度成就的确为盛唐诗坛增添了许多光彩。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
一、理解诗歌的标题
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诗歌的灵魂。因此,作为赏析诗歌的第一步,也是基础,我们首先要通过分析标题了解这首诗歌写的是什么内容——即整体感知,否则我们就无法进行“修辞手法”“表现方式”“字词含义”等方面的赏析。对于一些不熟悉的诗词,我们应怎样赏析呢?其实,大部分诗歌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标题中所提供的信息来初步了解它的内容。比如赏析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标题“钱塘湖”和“春”这两个词,推断作者所描写的是钱塘湖春天的优美景色。
二、学会知人论世
所谓知人,就是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所谓论世,就是了解时代背景。我们指导学生读古诗、鉴赏古诗,还必须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及作品所处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诗人生平经历、诗歌风格,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抓住意境与意象
意象是浸染诗人感情的物象。鉴赏诗歌时必须先明确,诗人是要通过意象来表达内心情感的,所以读诗要读懂意象。另外,我们需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古诗词中出现的意象有它们固有的意义,如,松竹梅是岁寒三友,象征人高洁的品格,桃花象征美人,杨柳象征伤别怀远,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西风表现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的情怀,孤雁表达思乡、思亲,等等。
四、把握诗歌的关键词和关键句
如杜甫的《绝句两首(二)》“江碧鸟逾白,青山花欲燃。”这首诗的欣赏点是表现色彩的词。“碧”“白”,“青”“燃”,对比鲜明,“燃”字,形象地表现了山花烂漫、色彩鲜艳的特征,不着“红”字,但比“红”字更形象、生动、逼真,万绿丛中红花簇簇的美丽景象如在读者眼前。“欲”字写出了花开的过程,极具动态感,赋予静的花以动态的美。抓住这些关键词就不难把握整首诗的写景特色了。
诗歌中的关键性句子对于理解诗歌内容也同样有着重要作用,抓住它,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对诗歌整体内容的理解。如杜甫《望岳》中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诗歌的前面描绘了泰山神奇秀美、雄伟壮丽的景象,而这两句是言志:写出了作者想要登临顶峰的意愿,表现了他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豪迈情怀。读到这里我们就会明白诗歌前面所写的内容都是为这两句服务的。
五、了解表现手法和修辞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教师平时要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如烘托、抑扬、用典、虚实、象征、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等,有助于披文入情。另外,学生还必须掌握一些修辞方法及作用,如比喻更加生动形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夸张是为了强调突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拟人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对偶能增强诗的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可增强诗句的形式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如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结合诗的前两句,学生就可以认识到在这里诗人将辞官回家的自己比作“落红”,将“苦难深重的祖国”比作“花”,通过这组比喻表明了自己虽辞官回乡,但仍会一如既往地为祖国效力的思想感情。
1.对《雁门太守行》一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A.这是一首抒情浓郁的山水田园诗,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忠君爱国的真挚感情。
B.全诗一共八句,既有声音的描写,也有色彩的描写。
C.作者描写战争的惨烈场景,并没有进行具体的战争场面的刻画,而是从颜色入手。
D.诗人运用了“黑”、“红”、“金”、“紫”,“燕脂”等凝重色彩,烘托肃杀而悲壮的气氛。
(乐山卷)
2.下列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A.首联总写“山行”所见所感,先写所感再写所见,突出了诗人爱山的情趣。
B.颔联用一“改”字写山的千姿百态,用一“迷”字写诗人游兴之浓,两字十分传神。
C.颈联采用互文见义的写法,写“山行”所见的动景,可见诗人内心非常闲适。
D.最后写云外传来一声鸡鸣,告诉诗人有人家的地方很远很远,诗人内心陡生隐隐懊恼之情。
(江苏无锡卷)
3.对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A.诗的一、二句写出了洞庭湖八月水涨,水天浑然一体的景象。
B.诗的三、四句中的“蒸”字显示出洞庭湖丰厚的积蓄,仿佛广大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郁郁葱葱;“撼”字衬托出洞庭湖的澎湃激荡、气魄宏大。
C.诗的七、八句以“钓”为喻,表达了诗人因出仕无望而产生的归隐之意。
D.这首诗借景抒情,前半部分写景是为后半部分的抒情做准备的,目的是为了引出“欲济”“羡鱼”的比喻,委婉表达诗人的愿望。
(襄樊卷)
4.对《望岳》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诗人由实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广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沈阳卷)
综合题
5.赏析下面这首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诗中哪两个字写出了花的繁盛?
(2)第三句中“留连”改为“翻飞”好不好?为什么?
(浙江温州卷)
6.古诗阅读
题奉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拾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1)这首诗中哪一句话交代了诗人观景的立足点?
(2)诗人描写昏鸦时为什么用“点”而不用“只”?说说你的理解。
(浙江嘉兴卷)
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绝句两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山青花欲燃”这句诗中,“燃”字有何妙处?试结合本句诗作出分析。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山东潍坊卷)
8.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
(2)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
(南京卷)
9.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小池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这首诗清新活泼,情趣盎然。请你展开合理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一、二两句所表现的画面具体地描述出来。
(2)诗的三、四两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原因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南通卷)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连云港卷)
11.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解释下列词句。
①太清: ?
②端居耻圣明:?
(2)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A.诗的前四句写诗人登上岳阳楼所看到的波澜壮阔的洞庭湖。 ( )
B.“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写景雄浑壮阔,极富艺术感染力。 ( )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 )
(四川自贡卷)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徐州卷)
1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①深深夏席②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注释
①别院:正院旁侧的小院。
②席:竹席。
(1)这首诗写出了盛夏小院幽静的特点。诗中体现“幽静”的词语有 ()()。
(2)除了“幽静”之外,诗人笔下的夏日小院还有什么特点?
(浙江宁波卷)
1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江南春
杜 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结合诗题,展开合理想象,用优美流畅的语言,把诗前两句所呈现的画面具体描述出来。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南通海门卷)
15.阅读下面古词,回答问题。
鹧鸪天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①。
平岗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②。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①些:语气词。
②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江西卷)
16.选择下面一首诗作简要分析,并联系上文指出它写的是哪一种物侯现象。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塞下曲(节选)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南宁卷)
17.宜昌(古称夷陵)钟灵毓秀,人杰地灵。阅读下面古诗,然后答题。
独游玉泉寺
(唐) 白居易
云树玉泉寺,肩舁①半日程。
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
新叶千万影,残莺三两声。
闲游竟未足,春尽有余情。
①肩舁:即滑竿。
戏赠丁判官
(宋)欧阳修
西陵江口折寒梅,争劝行人把一杯。
须信春风无远近,维舟处处有花开。
(1)读《独游玉泉寺》,写出与诗题中的“独游”相照应的诗句。
(2)《戏赠丁判官》中“争劝行人把一杯”和一句脍炙人口的唐诗意思相近。写出这句唐诗。
(3)解释《戏赠丁判官》中加点的“维”的意思。
(湖北宜昌卷)
参考答案
1、A
2、D
3、C
4、C
5、(1)满、压 (2)不好,“翻飞”只写出了蝴蝶嬉戏花间的情状,而“留连”不仅写出蝴蝶留恋花间的情景.还流露出诗人对花的喜爱之情,做到情景交融。
6、(l)吟余小立阑干外。
(2)因为诗人写的是晚景,天色昏暗,加上距离较远,望过去,昏鸦自然更像“点”,用“点”比用“只”更形象。
7、(l)暗含了山花的颜色;在青翠欲滴的山岭衬托下,红色的花朵就像一团将要燃烧的火焰一样,画面感强烈,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2)一种漂泊在外的孤独和强烈的思乡之情。
8. (1)恬静(悠然、闲适、恬淡、愉悦)(意同即可)
(2)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所“见”,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意同即可)
9、(l)示例:清幽静谧的小池里,澄澈透明的水流从细小的泉眼中缓缓而出,轻轻悠悠,悄无声息;柔和煦暖的斜阳下,池边的绿树将自己的身影倒映在晶莹剔透的水面上,风姿绰约,媚态可掬。池水无声人有情,好一幅小巧精致、柔美和谐的宜人画面!
(2)示例:这两句诗选景角度巧妙自然,极富生活情趣。一个“才露”,一个“早立”,前后照应,逼真地描绘出蜻蜓与荷叶相依相偎的情景。
10、(1)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11、(l)①指天,天空。②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
(2).A√,B√,C×,D√。
12、(l)望高大雄伟
(2)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自己人生顶峰、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的雄心壮志。
13、(1)别院深深、树阴满地、时一声 (2)清凉
14、(l)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15、(l)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3)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
16、《大林寺桃花》:山下过了四月,各种花草的芳香都结束了,而大林寺的桃花才茂盛地开放。人们常常为春去无处寻找而遗憾万分,哪知春转入山中的大林寺来了。 大林寺地势高花开迟。高下差异。
《塞下曲》:五月的天山,只有刺骨寒冷,看不到些许鲜花。虽然听着笛子吹奏着折柳曲,却看不到一丝春色。天山到了五月仍没有花。高下差异或南北(纬度)差异。
17、(l)更无人作伴,只共酒同行。此题旨在考查学生“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理解词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