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课题研究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题研究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题研究方案

第1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多年来,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结构严谨,语言精练,进度时间把握准确。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按照课前精心设计的教学程序,采用一连串的追问,牵着学生亦步亦趋地接受一个又一个的结论,不折不扣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却忽视了学生了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对话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忽视了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的教育和教学资源。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课堂教学不应当是一个封闭系统,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固定不变的程式。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分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要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扬弃原来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基础上,把课程视为一种动态的、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本身、师生的交流和对话产生的生成性资源,就应该和教材一样都是学生学习的资源。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资源,这种资源更注重学生的发散思维,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善于捕捉、利用、整合这些课堂生成性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掀起的“波澜”,对于构建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质量,促进初中思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课题内涵的界定 

    生成的教学,是从生命层面来关照课堂,关照师生的课堂生命历程与生命质量,是关照一个“整体的人”的发展。学生在这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中,不止是经历着认知的发展,他的整个身心、他的整个生命都在经历一次全新的发展。这种发展应该是一种主动的发展,是在思想与思想的对话、思维与思维的碰撞、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中生成的。 

    课堂生成是指在师生互动、生本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三维教学目标得以达成;同时,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得以为教学的继续互动和目标的再生服务。

    所谓“生成性资源”是相对于预设性教学资源而言的,是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文本对话等活动,在共同思考与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能够推动教学行进的各种教学条件和因素。如:学生课堂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学习方法与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与质量,发表的意见、建议、观点,提出的问题、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等。教师对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准确、及时地捕捉并对其加以合理利用,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思品课堂不断涌现精彩、鲜活的画卷。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课堂生成理论来自国内独创,最早是叶澜教授提出来的,目的是突破传统教学“特殊认识活动论”的框架。她在一系列的有关新基础教育论文中,对课堂生成理论做了深入的阐述。早在1997年,她在《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一文中指出,要“从更高的层次——生命的层次,用动态生成的观念,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观,它所期望的实践效应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在叶澜教授的倡导下,在新课程改革启动以后,“课堂生成”理论逐渐为广大教师所熟知,用理论指导课堂教学实践,并从最初接受新理论的激情逐渐回归理性,表现为从一开始的特别重视课堂的没有目标意识的即时生成,到重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重视课前的深入备课,重视实现教学目标的课堂生成。 

    生成性资源作为一种课堂动态教学师生真实体验过程中产生的课程资源,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教师要弹性设计教学计划,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为课堂生成性资源的生成留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同时要注意对课堂生成性资源的收集、整合和处理,在运用中加以升华,防止生成性资源流失。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初中思品政治课堂,着力通过挖掘、重组、提升、创新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探索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处理原则和处理策略,促进初中思品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1、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师在努力开发教育内部资源的同时,研究师生互动、对话中产生的情景、问题,捕捉、收集、归纳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并尝试探索这些生成性资源的分类、运用和处理策略。通过课题研究使学生在积极的师生互动学会探究,培养他们的创造性精神,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同时构建融洽民主的课堂教学气氛,提升师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合作质量,让思品课堂更具有生命的活力。 

    思想品德课是人文学科,理所当然要凸现和张扬人文精神的学科特质。因而与其他学科相比,关注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就显得尤其重要。另外,学生在学习政治的过程中,由于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所学的课程内容提出不同的看法,会有各种不同的反应。而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的各种状态和表现,都可以说是有现实价值或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因而具有开发与利用的必要性。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初中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分类的研究。在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中,课堂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对这些资源多角度研究进行分类,将有利于我们全面、科学地认识和处理课堂的“生成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2)初中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原则的研究。要使有价值的教学资源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掌握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利用原则。面对教学中出现的纷繁复杂的生成性资源,教师应用心捕捉、慧眼识别,通过甄别和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教师要善于对生成性资源进行“深加工”,避免对教学资源的表面化、形式化操作,防止其中蕴含的深层次价值被埋没或流失,使教学资源发挥最大的教学效能。

    (3)初中思品课堂生成性资源处理策略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生成性资源都是有效的,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足够的教学机智,掌握思想品德生成性资源的处理策略,凭借智慧去适时调整教学策略,保证课堂教学的有序、高效进行。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来搜集、整理和运用与生成性教学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我们将主要运用行动研究法研究“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处理策略”,在实际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寻找“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生成性资源利用原则”,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和应用有机地统一起来。

    3、经验总结法:我们将主要对教育实践经验进行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六、课题最终成果表现形式 

    1、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 

    2、课堂教学和其他教育形式的观摩活动。 

    3、展示研究成果的论文、教育随笔、教育叙事、教育案例分析等。 

    4、整理活动档案(主要包括研究过程中积累的文字、数据、图片和录像资料等)。 

    七、课题实施的步骤 

    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课题申报表、课题研究方案。 

    2、课题研究第一阶段:本阶段的研究内容及达成目标:

    宣传发动,成立课题组进行师资培训,学习相关理论,进行文献资料的搜集及相关调查。制订具体的研究计划,按方案组织实施、反馈修正方案。 

第2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烙烘小学 551700)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它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师生的校园生活质量。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其理由就在于:教育必须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唤醒、开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必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成长,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学生的独特需要,促进学生有特色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的形成,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研究在全国各地竞相展开,然而很多研究重“形”轻“神”,把“自主、合作、探究”固化为一种模式,每次开课汇报展示时,参与的学生只有三四十人。而现实是很多学校由于教学资源紧张,班额都在五六十人,有的甚至七八十人以上(我校班额现人均64人)。在大班额中如何应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成为很多学校困绕的难题。而据专家预测,我国这种大班额的教学现状由于受经济发展的制约和人口城镇化的影响,近三四十年很难有较大改变。鉴于此,我校决定开展《大班额中“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应用》课题研究。?

此次研究的目的有:?

1、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变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为“主动学习”,变“个体竞争学习”为“小组合作,组间竞争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究学习”。?

2、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由教学的主宰者变为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3、用“自主、合作、探究”之“神”兼蓄其他教育教学方式的成功因素,在大班额中构建高效的充满生机活力的教学课堂。?

4、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素质和科研能力。?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内涵和联系。?

2、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合作学习的意识,探究学习的兴趣;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技能。?

3、大班额教学给“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带来哪些挑战。?

4、如何在大班额中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尽量削减大班额带来的不利影响。?

5、“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兼蓄其他教学方式(如快乐教育,创新教育、目标教学、尝试教学、研究式教学等)的成功因素。?

本课题下设两个子课题:?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大班额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在大班额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现状,预计有哪些突破:?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于20世纪初兴起于美国,50-60年代,它们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合理性变得越来越明确了。在杜威、施瓦布、布鲁纳、和皮亚杰等人的研究影响下,70年代在美俄等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80年代初传入我国。?

合作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JohnDeway和HerbortThelan等人研究下,于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进展,成为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也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在,关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我国新课程标准中得到了大力提倡。近几年来,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研究在全国各地竞相展开,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理论方面最有影响力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肖川教授。然而这种研究许多都是在直接或间接地照搬美国的教育研究成果。可是,我国和美国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有着不同的国情--美国是小班教学,我国多数是大班教学。如何利用有限的教育资源达到大面积高效的教育成果,始终是摆在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

本课题研究预计有如下突破:?

1、探出一条既适应大班额教学又适合“自主、合作、探究”精神的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新路。?

2、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与其他有效教学方式的有机交融。?

四、本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者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他1983年出版的著作《智力的结构》一书中认为,就智力的本质来说,智力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面临的真正难题和生产及创造出社会所需的有效产品的能力”;就智力的结构来说,智力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平等的7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和交往--交流智力(1995年又将自然观察智力增加为第八种智力)。加德纳教授关于智力本质和智力结构的新理论对传统的智力理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破:第一,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数理智力或以逻辑--数理智力为核心的智力,而是我们今天的素质教育所强调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第二,智力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可以跨时空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的某种特质,而是随着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的为特定文化所珍视的能力;第三,智力不是一种能力或以某一种能力为中心的能力,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多种智力。?

十几年的研究之后,加德纳教授在他的另一著作《智力的重构:21世纪的智力》一书中对智力进行了更为精确的定义。他说,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个体处理信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可以被文化环境激活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上述加德纳关于智力定义的变化并不仅仅是词语方面的变化,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至少可以从加德纳关于智力的新定义中体会到原来的智力定义不曾涉及的两个方面内涵:第一,智力并不是可以用肉眼看到或可以用某种特定标准计量的东西,而是潜能,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潜在发展能力;第二,智力这种中枢神经系统的潜能可能会被激活,也可能不会被激活--而这种潜能能否被激活有赖于特定文化下的环境和教育。而“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方式则是激活多元智力潜能的最佳学习方式。?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也译作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建构主义理论一个重要概念是图式,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它看作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是认知结构的起点和核心,或者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认知发展受三个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同化是指学习个体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过程。也就是说个体在感受刺激时,把它们纳入头脑中原有的图式之内,使其成为自身的一部分。?

顺应是指学习者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情境的过程。当学习者遇到不能用原有图式来同化新的刺激时,便要对原有图式加以修改或重建,以适应环境。?

平衡是指学习者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机制使认知发展从一个平衡状态向另一个平衡状态过渡的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这正是两种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最根本的分歧点,由此而发展出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n第一,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接受外在信息,而是主动地根据先前认知结构注意和有选择性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n第二,这种建构过程是双向的:一方面,通过使用先前的知识,学习者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以超越所给的信息;另一方面,被利用的先前知识不是从记忆中原封不动地提取,而是本身也要根据具体实例的变异性而受到重新建构。由于要进行这种双向建构,学习者必须积极参与学习,必须时刻保持认知的灵活性。?

n第三,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由于事物存在复杂多样性,学习情境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及个人的先前经验存在独特性,每个学习者对事物意义的建构是不同的。?

3、教育民主化

儿童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权是儿童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儿童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教育机会均等”,“保证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有效地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良好教育”成为一种社会需求,教育民主化的问题作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被提了出来。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的社会生活、社会意识的变化以及对教育提出的挑战,使得作为终身教育之基础的基础教育得到了社会的空前关注,基础教育的民主化问题也随之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促进基础教育的民主化可以说是各国制定基础教育政策和发展方针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

教育机会均等是教育民主化的基本内容。当前,国际对教育机会均等概念的理解呈现出多层次性:由最初的入学机会均等,扩展到教育选择的自由、“资源分配的公平”,再延伸到教育过程的平等,师生关系的民主,重视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以及其他受社会教育机会的均等等。“大班额”教学现象是在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实现教育民主化必然产物;而“自主、合作、探究”之学习方式则是实现教育民主化的一项重要途径。?

五、本课题实验的原则:?

1、基础性与发展性原则。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上的,它是以浓厚的求知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的情感态度、顽强的意志品格等为基础条件的。因此,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注重兴趣、习惯、情感、态度、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建立扎实的应用基础。?

“自主、合作、探究”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谐发展、有特色的发展、可持续的发展。?

2、主体性与开放性原则。

所谓主体性原则是指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和主动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所谓开放性原则是指实现教学全过程的开放性,课堂教学要向课外延伸,社会延伸。因为只有在教学开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全体性与对症性原则。

全体性即面向全体,提出适当的要求,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自主、合作、探究”,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对症性即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症引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健康发展。?

4、导向性与驱动性原则。

导向性即目标引导,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制定明确、具体、恰当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驱动性,一是指任务驱动,二是指反馈激励驱动。只有当学生有了强劲的内驱动力时,“自主、合作、探究”才能顺利推进。?

5、兼蓄性与灵活性原则,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既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又可以相互融合,还可以借鉴其他有效的学习方式,做到兼收并蓄,灵活运用。?

6、可行性与实效性原则。

我们的研究不是为了编造理论,而是为了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研究的宗旨,因此,我们采用的任何一种方案、措施,都要注意研究其可行性及实效性。要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班额”情况下的应用环境。?

六、本课题研究的科研手段:?

(1)、科研方法,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实践总结经验再实践再总结经验…形成新的理论。?

(2)、本课题既注重定量分析,也注重质性分析,将结合学习结果数据(如测查结果)与学习过程数据(如课堂表现、作业、访谈等),来解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大班额教学下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3)、为了有效收集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方面的数据,本课题还将综合采用其他研究手段,如采用问卷法调查学生对这种学习方式的情感态度、有关自主、合作和探究的知识;采用分析法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采用观察法考察学生的合作能力;采用访谈法和口语报告法分析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等。?

(4)、为了有效控制实验条件、记录被试的学习过程,本课题还将采用一些现代化手段来辅助(如教学录像、录音、计算机等)实施观察法、访谈法以及数据处理和管理。?

(5)、创办课题研究会刊,便于学习交流;建立课题研究网站,寻求同盟者加入研究实验。?

七、本课题研究的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

荀况在《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任何实践,离开科学理论的指导,都只能是盲目的。因此,作为课题组成员必须加强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要学习:⑴、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⑵国内外关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经验;⑶相关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只有加强学习,才能提升教师的“真功夫”。只有不断提升教师的“真功夫”,才能确保课题实验的成功实施。?

2、精心实践。

理论学习是为了指导实践,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

⑴、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深入研究学生、课标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教学设计应围绕“学”去设计,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

⑵、与学生平等、和谐相处,充分信任和热爱学生,努力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⑶、课堂总是处于流变的状态,教学应把学生置于出发点和核心地位,应生而动,应境而变。教师应善于动态把握教学,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合作学习的技巧,探究学习的方法。?

3、勤于交流。

交流其实是一种更现实意义的学习--向别人学习成功的经验、汲取失败的教训。作为课题组成员,不仅要积极在校内交流学习心得、实验体会,加强同伴互助;还应通过报刊、网络等加强校外交流,了解教科研的最新动态。?

第3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 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课题设计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近几十年来,国外学者对阅读理论的研究给予极大关注。他们从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各个不同角度,对阅读作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然而,诸多研究者以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现状作了调查和分析表明:阅读尚未成为大多数中小学教师实现专业维持的教学方式。此外,纵观国内对初中阅读素养的研究,都只局限于某个具体学科的阅读素养研究,未见从整体上对初中生“阅读综合素养”的研究的报道。因此,本课题提出了在对不同学科阅读素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纵向、大跨度思维,从整体上深入研究培养学生综合阅读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依据上述背景,抚顺十九中学聚集了本校语文、英语、数学、史地生等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参与到本课题的研究中,根据不同学科对阅读素养培养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分别对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培养的关键问题进行理论和实验研究,找出不同学科的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一般规律和有效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纵向、大跨度思维,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改进本学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进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课题的含义

阅读素养是指阅读的动机、情趣和阅读技能、阅读习惯等阅读心理的构成和培养。学生对各种学科知识的学习都离不开阅读,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接收知识、培养能力。因此,本课题中涉及的“阅读素养”实际上是指“阅读综合素养”,涵盖了初中语文、英语、数学、史地生等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的培养。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的培养既有紧密联系,又具有各自的不同特点,因此,对于初中生不同学科阅读素养的培养策略和方法,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不能以偏概全,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课题的研究内容

本部分研究力求从纵向、深层次探索出培养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的有效方法和策略,进而有针对性的指导各学科教师在培养本学科学生阅读素养的研究中有所突破和创新,探索出更加有效的阅读素养培养模式。

四、本课题的创新点

1、紧贴我校的学生资源现状(学生群体的阅读基础均较为薄弱),以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根据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有针对性开展各学科的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新策略和新方法研究。

2、进行纵向、大跨度思维,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提升和改进本学科学生阅读素养培养的策略和方法,进而从整体上全面提升初中生阅读素养的综合能力培养,构建省时、高效的阅读教学模式。

五、课题的研究方法

1、本研究首先利用文献分析法,查阅文献资料,整理国内外阅读理论及阅读教学研究现状,分析其研究成果与不足之处,确立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利用个案研究法、通过对部分学生和老师交流、听课,在平时状态下搜集、研究第一手资料,分析目前初中生不同学科阅读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初中阅读教学模式的具体改进方法。

3、采用案例研究和经验总结等方法进行不同学科的阅读素养培养的理论基础性研究。主要侧重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有效方法和策略融入到阅读中的教学设计研究。

4、本研究采用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对不同年级的平行班进行对比实验教学研究。实验班采用以阅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比班采用以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定量采集实验教学前后的考试成绩和分布情况等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法分析学生实验前后阅读能力和阅读综合运用能力的变化,以验证以新的教学模式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并通过教学实验修改、充实、完善课题研究方案,不断提升实验教师的阅读教学水平。

六、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本课题属于基础研究,研究周期为3年,实验教师具有较为充足的理论研究时间和实验实施时间。此外,学校具有充足的研究资料、研究经费和研究技术设备,可以保证课题的顺利实施。

2、本校具有优良的教学改革氛围和创新意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大力支持和倡导具有创新方思维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学校后勤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经费落实到位,能够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我校与省内众多中学有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通过邀请不同学校的英语学科的专家和骨干教师进行讲学和交流,可以及时调整和修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案,能够保证本课题始终具有正确的研究方向和实施方法。

4、目前,课题组成员已经开展了本课题的部分研究工作,并取得了一定得研究进展,相关研究成果即将发表在国内教育期刊《新课程》和《读写算》,基本上建立了本课题的研究雏形。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提交体现“培养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研究”创新教学思想的教学案例设计;

2、提交“培养初中生综合阅读素养研究”的课题研究报告;

3、提交省级以上教育期刊发表的有关本课题成果论文3篇以上。

参考文献

1 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M].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1.

2 邢娜.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0年第2期 。

第4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数据库实践类课程;比对式教学法;实训基地;上机考试;学科竞赛

作者简介:车蕾(1979-),女,河南洛阳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讲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博士研究生;崔巍(1958-),男,上海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北京 100192)

基金项目:本文系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2年教学改革立项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2JGYB39)、北京信息科技大学2011年教学改革立项重点项目(项目编号:2011JGZD0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54-02

一、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笔者所在信息管理学院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是以“数据库系统基础”课程为核心的实践课程体系,囊括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主要包括“数据库系统基础”、“数据库课程设计”、“Oracle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DB2 302A)”、“DB2 Family Fundamentals(DB2 730)”、“DBA for Linux UNIX and Windows(DB2 731)”、“数据库高级开发”等课程,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通过教学工作和教学调研发现,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中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冗余,教学方法单一。从市场就业需求和继续学习、继续研究的科研领域的需求来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至少需要熟练掌握2~3个主流数据库的应用。为此学院专门开设了多门主流数据库相关课程,如“SQL Server”、“Oracle”、“DB2”。但各课程之间缺乏衔接,彼此独立,导致学生学完每一门课程后,很容易和别的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混淆甚至出现学一门忘一门的情况。第二,考核方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考核形式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提交形式和笔试两种。其中,实验报告提交形式可能会存在学生抄袭的问题,考核结果不够准确;笔试形式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不能很好地实现这类课程的培养目标。第三,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问题,课程组研究并尝试了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中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考试模式、实训形式等方面的优化方案,对优化课程体系、建立有效课程衔接点、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改善考核体制、培养应用型人才等方面都具有推进作用和实践价值。此研究也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重要研究之一。

二、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优化方案

1.教学方法的优化——比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教学方法上,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分别采取了比对式、任务驱动教学法。

(1)比对式教学法。比对就是运用对照的手段确定事物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的方法。比对教学法就是在教学中将一些具有某种联系和区别的教学内容放在一起进行比对分析,找出其相同和不同之处,使学生在明确了一个内容之后能够自然地联想到另一个内容,并能自行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1]将“比对式”教学方法应用于主流数据库课程教学实践中,可以把学生从枯燥、独立的教学模式“拔”出来,避免知识冗余,用已有知识去刺激新知识的学习,用最快捷、最清晰、最全面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主流数据库的应用。将比对教学法应用于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课程中,教师需要深入研究各主流数据库,分析异同点,研究比对教学方法及其相关教学方法,以“比对”为中心,设计主流数据库类的课程结构,以“比对”为中心,设计教学思路。

在运用比对教学法时还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要善于发现被比较对象之间的联系,选择合适的比较对象并确定相应的比较点。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拿来进行比较分析,也不是所有的异同点都值得比较。二是在采用比对教学法的过程中,不能浅尝辄止,而应不断深入。如果仅仅进行简单的比对分析,将知识体系建立在表层,这些知识将很快被遗忘。[1]主流数据库的比对重点应放在各DBMS体系结构比对、SQL语法比对、异构数据库/迁移、安全控制策略和备份恢复方面。

(2)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方法是指知识及技能的传授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有利于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该教学法是将总任务自上而下逐步分解、细化成为多个简单可行的子任务,并一一执行子任务的过程。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适用于“数据库高级开发”课程等开发类课程。在此类课程的授课过程中,选用一个“教学管理系统”作为任务对象,整门课程的教学安排都是以此任务为主线而开展的。教师要根据课程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原则制定出切实可行并符合实际需要的任务。“教学管理系统”案例贯穿全部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充分体现了任务驱动的思想。

2.教学形式的优化——企业合作

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的优化不仅需要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还需要加强与IT领头企业的合作,使学生不仅在四年学习期间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更要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一种高质量的就业技能。基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驱动,加大了与IBM和Oracle等IT巨头企业的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合作切实提高改革力度,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质量。已开展的典型合作形式:一是建立IBM联合人才培养基地;二是IBM和Oracle为数据课程组的教师提供了相应的课程与认证培训,以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水平;三是将IBM或Oracle的认证考试融入培养计划中,这种含金量极高的证书对学生就业是很好的敲门砖;四是将就业目标定位于IBM或Oracle及其合作伙伴,以此为驱动在大三设置就业方向明确的课程模块即“Database and Application Fundamentals(DB2 302A)”、“DB2 Family Fundamentals(DB2 730)”、“DBA for Linux UNIX and Windows(DB2 731)”。以此加强实践和实训,使学生达到直接上岗的能力和水平。

以上措施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从教学形式上优化了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同时可以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办成掷地有声的特色专业和强势专业。

3.考试方案的优化——上机考试

之前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中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报告提交形式和笔试两种。此考核方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目前,“数据库高级开发”、“数据库系统基础”、“主流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采用机房授课方式,效果较好。因此,尝试上机考试方案是与机房授课方式很好的呼应,对提高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解决此问题。具体上机考试方案如下:

(1)考试环境。考试环境为C/S模式,每位学生一台考试机。考试前,由教师将考试环境和所用数据部署到每一台考试机上。为方便学生阅读,可以发放纸质试卷,学生按照试卷上的内容直接在电脑上操作。

(2)机考形式。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上机考试形式:一是数据库类课程。让学生在相应的DBMS下直接按要求操作,例如:创建数据库、创建表、创建索引、导入数据、查询表信息、进行安全设置等操作。二是开发类课程。学生按照试卷要求,在相应的IDE环境下进行程序编写、编译和部署,并将项目存放在指定位置上。[3]

(3)判卷方案。目前大多数自动判卷系统基本都是通过比较结果来给分,不考虑中间步骤的得分,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适合数据库实践类课程的上机考试情况。[4]根据课程性质的不同,采取了不同的判卷方案:一是数据库类课程。由于这类考试的结果与各考试机上的DBMS相关,因此教师必须在每台计算机上进行判卷,当然为了方便起见,教师可以远程登录到每台考试机上进行判卷。二是开发类课程。考试结束后,机房管理员直接将各考试机上的答题内容回传到一台服务器上,以供教师下载后判卷。

在开展上机考试的同时,还要注重实施相应的作弊防范策略。通过在期中或期末考试中实施上机考试方案发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大大提高,理论知识的认识层次也有所深化,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4.实训形式优化——学科竞赛

自2009年起,信息管理学院就引入学科竞赛作为数据库实践类课程学生实训任务的重要形式之一。以学科竞赛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推进高校教学内容及课程体系改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现个性化培养的重要途径。与企业合作,分别开展了“2009Sybase数据库应用大赛”、“2010Oracl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2011北京信息科技大学Oracl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2012北京信息科技大学Oracle杯数据库应用竞赛”。[5]

竞赛选题方式为开放选题,可以是任何与数据库应用相关的主题,如数据库设计、数据库应用开发(C/S或B/S结构)、移动数据库应用开发、桌面数据库应用开发、数据库应用解决方案等。[5]每年的数据库竞赛都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数据库系统基础”和“数据库高级开发”课程安排在同一学期,同步进行。真正做到了与教学实践相辅相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意识。此竞赛不仅强化了学生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应用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编程水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大三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少开发语言,但是之前由于未系统开发过项目,很多编程方面的知识在他们脑海中都是支离破碎的。很多学生为了能够在竞赛和课程设计中取得好成绩,从一开学就开始恶补编程,一学期下来,编程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学生们将学过的数据库、数据库高级开发、Web开发等知识综合运用进作品,作品质量大大超过教师的期望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连续四届通过选拔推荐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大赛,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尤其是2012年获得了1个一等奖和2个二等奖,使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丰硕成果。

三、结束语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数据库实践类课程体系优化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课程教学内容存在冗余、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案不能准确地反映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等问题,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其创新点和主要特色是:突出知识差异性、避免教学重复性;重视教师主导性、强调学生主体性;挖掘体系连贯性、提高教学高效性;强调课程实践性,加强考核实效性。专业建设和改革工作一直没有停止,要努力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从而在人才培养上达到更高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叶新荣,等.“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中对比教学法应用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3,(1).

[2]车蕾,赵庆聪.“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实验教学方案的研究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09,(15).

[3]车蕾,崔巍,杨孔雨,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改初探[A].2008年第二届“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学科及核心课程建设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

第5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方案;现状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169-02

通过对我国40所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执行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现状调查得知,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脱离实际、脱离社会的现象,办学前景和人才培养质量令人堪忧,值得教育行政部门和地方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反思。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利用全国高校体育教师教育研讨会之机,对40所地方高校体育院系专家、学者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采访。采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结果与分析

1.培养目标不准。对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统计得知,有28所地方高校是按照教育部《方案》培养目标制定的,即能胜任学校体育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见表1。“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占统计总数的70%,而其他三种类型只占30%,说明“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地方高校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地方高校体育院系招收的学生在专业技术、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方面都与全国重点部属体育院校招收的学生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近几年体育考生是在高中期间“临时抱佛脚”,专业基础差,专业思想也不牢固,进入大学后需要花大部分时间进行体育基础的“补课”,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再投入到其他项目的学习中,所以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学生很难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2.课程结构老化。

①重公共课轻专业课。见表2,我国40所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所设置的公共课与专业课平均比值为3.2∶6.8,与《方案》所规定的2.6∶7.4相比,有过之而不及,有少数地方高校甚至达到了4∶6以上。这一现象是契合《方案》“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广适应和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重公共课轻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体系客观上造成了知识结构的错位和学生思想的混乱,最终导致培养的学生是“既不专,也不通”。②重理论轻技术。《方案》中规定理论与术科之比为6.57∶3.43,而统计的地方高校平均比值为6.88∶3.12,很显然,地方高校更重视理论教学。这种现象的产生有两个原因:其一,受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影响;其二,受到西方国家的影响,欧美国家理论与术科之比达到了7∶3以上。欧美国家学生在中学期间普遍都有较高较强的运动能力,进入大学以后,可以不需要花更多时间来学习技能,而中国的学生则恰恰相反。由于大多数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学生都是入学前突击专业技术训练,所以专业运动技术普遍较差。实践结果表明,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重理轻技”的课程设置,失去了体育教育专业的根本特性,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胜任基层体育教学工作。③重必修轻选修。通过对40所地方高校的调查统计表明,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普遍偏高,见表2,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是7.35∶2.65,远高于《方案》中5.6∶4.4的规定,有少数学校必修课与选修课之比甚至达到了9∶1。很显然地方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提高,但专业选修课偏少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及个性发展。

3.实践形式单一。表2中的《方案》规定实践环节总课时不能少于10~12周,而地方高校实践环节平均课时为16~18周,表明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提高。但在实践形式上比较单一,绝大多数学校仍然把常规的集中实习作为重点,而且实习时间都安排在最后一年。实践活动太过经验化、单一化。

三、对策与建议

1.确定正确的培养目标。现阶段我国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把学生培养成为“复合型”的“通才”目标是不太切实际的。因此,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定位应该是培养基层第一线的“精专业,强能力,创业型”的体育工作者。学生毕业无论是当中小学体育教师,在健身房、社区、体育产业和自主创业等工作岗位,都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和水平、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2.围绕目标调整课程结构。由于地方高校的实际情况特殊,所以课程结构不能照搬欧美国家“重理论,轻技术”的模式,应根据社会发展和需求及学生实际,走“加强理论与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的发展道路。

3.全面加大实践环节力度。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关键。在体育专业课中融入创业教育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时间内必须狠抓的一项工作和任务,加大实践环节的力度,在重视集中见习和实习的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增加实践的机会,包括在体育专业术科中增加实践锻炼和培养创业能力等。

参考文献:

[1]杨万林,徐云霞.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异位于回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5):460.

[2]赵激扬,邹小二等.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现行课程方案调查[J].吉首大学学报,2008,(1):111-112.

第6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摘 要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院越发壮大,而陈旧的课程似乎拖了院系发展的后腿,本文主要通过研究体育系研究生课程改革的具体方案,试图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研究生自身素质,从而带动体育系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系 研究生 课程改革 发展

郑州大学体育系从2005年一次招3个研究生到2013年招生69人,可谓是火箭般的增长速度,可是招生这么多人我们的课程更新却不能同日而语,陈旧的课程设置严重影响了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的培养,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面对的压力与日俱增,但是我们学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我们在这个社会立足的能力也越来越缺失。课程改革刻不容缓,优化课程改革是推动体育系研究生自身发展的基石,同时也是推动院系发展的根基。

一、体育系研究生开设课程现状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12级共开设了体育教育训练、运动训练、体育人文、民族传统体育四个大的专业,这四个专业中又包括各种各样小的方向,同时还包括专业硕士和学位硕士,但是我们所开的课程却大同小异,不同的仅仅是一些对我们大的方向无关痛痒的选修课。最令人不解的是没有实践课,运动技能的提高就全靠自觉,但是郑州大学稀缺的运动场地在某些方面极大的限制了研究生从事体育运动的积极性。研究生接收这样的课程就像工厂生产线上的商品一样,被注入了同样的东西。可想而知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存在弊端的,正确的课程设置应该是因人而异、具体谨慎、对研究生的培养是全面的。

二、影响研究生课程开设不合理的因素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课程的开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合理的因素诸多,下面就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体育系研究生招生人数逐年增加

体育系研究生13年的招生已经完成,除去12年4个大的专业之外又增加了人体科学专业,收取了两个学生还是通过调剂录取的,本科并不是人体科学专业的,众所周知北京体育大学人体科学本科的招生可是按照一本的成绩招生的,要求相当严格,若这样的招生是为了扩大体育系的规模,应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逐年增加的生源进入,面对的却是几乎一成不变的课程设置,这样的培养方式我想并不是研究生培养的初衷。

(二)课程陈旧,缺少变化

郑州大学体育系已经毕业了很多届研究生了,但是我们的课程相比几年前几乎是一成不变的,课程选择单一,各个专业、各个方向的研究生几乎是上同样的课,几乎和本科的课程是一样的,多的几乎只有在课程的前面“高级”两个字,不可否认的是大班授课的效果远远逊于小班授课,但是我们几乎是不存在这样的小班授课,有的是有体育哲学和生理生化这两个大多研究生敬而远之的选修课。

(三)研究生培养定性不明确

四个大专业、几十个纷杂的方向,除了专业名字不一样之外几乎看不出我们课程的区别,这种一锅端的培养的方式显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

(四)研究生导师资源缺口较大

研究生导师的不足同样是影响课程开设的主要因素,郑州大学体育系的研究生导师资源相当匮乏,许多导师一个人一届需要带八九名研究生,三个年级下来几乎赶上一个小班的人数了,同时还在体育系担任着许多重要的职务,工作相当繁重,这样对研究生的培养肯定是大打折扣的,一个导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带两三名研究生是比较合理的。

三、体育系研究生课程改革的措施

郑州大学体育系研究生的课程改革应该是刻不容缓的,下面就列举了一些具体的措施。

(一)控制招生、提高生源质量

我们的招生应该根据体育系自身所能培养学生的能力、研究生导师的数量而制定,而不是一味的扩招,一定要注重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同时严格的把好研究生质量关,增加复试所占的分值,重点观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理优化研究生培养方案

改进我们现有的研究生培养方案,针对我们各个方向的研究生,增加适合自己的课程教学,减少不必要的课程教学,增开实践课,加强我们的技术水平,同时也保证我们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同时给予充裕的课外时间,从事自己感兴趣的体育活动,保证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三)教材、教学内容选用一定要符合时展

教材和教学内容是我们获取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所以教材、教学内容的选取一定要符合时代的发展,符合研究生自身的需要,对研究生开阔眼界、打开思路有所帮助。

四、小结

郑州大学体育系属于一个朝阳院系,正在朝着目标飞速发展,研究生可以说是中坚力量,为体育系的长足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但是研究生的培养同时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课程设置陈旧是一个硬伤,课程设置的改革不可避免,而且越快越好,作为体育系12级的成员之一,可以说是感同身受,因此我就此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想出一些具体解决方法,当然作为一名学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但是总有可以参考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运动心理学[M].人民出版社.2006.

[2] 李正荣.武汉体育学院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

第7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教学方式方面:

(1)体现师生互动,实现有效对话教学。

(2)以学论教,改变课堂教学评价。

(3)灵动调整,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式。

学习方式方面:

(1)引导自主学习方式的构建,完成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

(2)引导合作学习方式的构建,让学生分享合作的喜悦。

(3)引导探究学习方式的构建,使学生乐于探求精彩的未知世界。

2、分专题研究、实验。

3、及时总结、撰课题研究论文。

(三)总结阶段(2005、10)完成课题的总结工作:形成研究报告。

七、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一份。

2、研究论文若干篇。

3、实验课教学设计若干份。

八、课题组织机构

第8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关键词:安全监控;可视化;群塔作业

中图分类号:X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8-0105-02

1.引言

塔机是建筑工地上最常用的一种起重设备又名“塔式起重机”,用来吊施工用的设备、设施、钢筋、木楞、混凝土、钢管等施工的原材料。塔吊是工地上一种必不可少的没备,同时塔机作业也存在着较高的作业风险。在施工现场安装安全监控系统及可视化吊装系统是塔式起重机安全防范技术体系的基础,CAP1400核电工程现场施工高峰期塔式起重机将达到近20台左右,形成三个塔机群(见图1),存在的风险之大,安全监控系统及可视化吊装系统相结合应用将可通过成熟的技术手段防范吊装安全事故的发生,降低安防风险。

2.塔机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传统塔机吊装作业效率低、精度低、安全系数低,人员投入大,在装有安全监控系统的情况下吊装,各项指数都能达到良好以上,防碰撞有所保证,但出现问题时无法进行调查取证,安全监控系统+可视化视频吊装系统相结合的吊装作业活动不但在效率、安全都得到了控制,同时也建立了完善的人防、物防与技防相结合的防范体系(表1)。

2.1单台塔机作业存在的安全隐患

(1)单台塔吊安全隐患:塔机超重隐患、塔机强风隐患、塔机倾斜/倒塌隐患。

(2)单台塔吊与其他物体的碰撞隐患:塔机吊绳与物体的碰撞、塔机吊钩与物体的碰撞、塔机吊绳/吊钩与高压线的碰撞、塔机吊物与公共区域的碰撞。

2.2塔机叉作业存在的互相碰撞隐患

塔机叉作业时会发生塔机吊臂与吊臂之间的碰撞、塔机吊臂与吊绳之间的碰撞、塔机吊钩与吊臂之间的碰撞、塔机吊臂与吊钩之间的碰撞等。

3.塔机群安全监控系统及可视化吊装系统工作达到的效果

3.1塔机群安全监控系统

塔机群作业暨多台(2台以上)塔机同时交义作业,如何对群塔的回转、变幅和整机运行区域进行防止碰撞的控制,需进行塔吊群的布置(塔基位置选择)、各建筑物上部结构进度控制(塔群高差调节),信号指挥协调(区域控制)措施、安全监控系统布置等措施来避免塔机之间、塔机与建筑物之间、塔机与危险区内物体的碰撞。塔机安全监控管理系统具有远程数据统计管理、显示记录报警(黑匣子)、空间限制(区域保护和防碰撞)、防倾翻、司机卡识别和风级检测等功能(图2),能够实现对现场塔机工作状态全过程监控(图3)。

同时监控系统具有功能模块化设计思路,在塔机上不同点安装不同传感器实现不同功能组合,满足施工现场现阶段及以后塔机相关功能要求不一致的需要,也为将来能够满足不同需求和设备功能升级拓展做了充分考虑。

3.2塔机可视化视频吊装系统

塔式起重机由于建筑物遮挡存在视觉盲区,只能依赖信号工的指挥,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且吊装效率低。塔机可视化视频吊装系统,通过视频摄像机采集实时工作视频,通过无线数字传输到驾驶室,实时显示,司机可以通过脚踏变焦控制器实现图像的缩放,更好的监控吊点/吊物(见图4)。塔机可视化视频吊装系统在不依赖他人的情况下清楚的查看到吊运货物具体情况,实现了塔机吊装无死角,有效增加吊装的安全性(见图5)。

通过视频辅助判断,准确定位,提高吊装效率1/3以上,并减少了重复操作的机率。同时还可以对突况作出及时反应,有效解决了司机视觉盲区的问题,减少由于误操作带来的生产安全事故。

4.合理规划安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完整的技防体系

“安全监控+可视化”技防系统在逻辑上采月{群塔安全监控系统与塔机可视化视频吊装系统集成的混合式应用,通过组件“可视化+安全监控”技术为主线实现了对CAP1400核电现场塔机作业及群塔作业的安全监控的深度挖掘,通过数据显示和数据收集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提供判断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状况的依据。系统具有高度的安全监测和可视化功能,突出本质安全理念,此系统技术的应用增强了技防的能力,也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完整的技防系统手段的建立应将人防、物防及技防措施有机结合,建立完整的人防体系配合技防设施(图6)。

第9篇: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摘 要: 本文以韩国国民大学与韩国社会企业的实际产学结合项目为研究对象,旨在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设计才能,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来帮助社会企业,使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并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笔者希望本文能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资料。

关键词: 社会企业;才能奉献;设计高校教育流程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笔者以韩国设计专门大学院对社会弱势群体(社会企业)进行“知识和才能”支援奉献的实际项目为研究背景,由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和社会企业支援部门(SESnet)一起携手完成对社会企业的帮助。与社会企业结合的项目是通过学生的创意才能,以社会奉献为基本出发点,与劳务为基础的一般产学结合项目是有区别的。设计成果可以提高社会企业的竞争力,并通过这样的过程将设计知识在弱势群体中得以广泛普及,提高社会各阶层对设计的认知。同时也是对新的教育方法论的摸索,向高等院校的设计专业出示一种新的设计教育方式,提高高等院校、教育机关的社会责任意识。

此文中记录并整理了社会企业“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形象设计开发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结果。最后笔者希望此论文能够在国内各高校设计教学和相关企业形象设计系统开发时作为有效的参考材料。

二、社会企业概况

通过对社会企业设计的支援,以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研究的核心,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简单的了解。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是从英国兴起的,目前并无统一的定义。概括而言,社会企业就是其投资主要用于企业本身或者社会。与一般其他私有企业不同的是,它不只是为了股东或者企业的拥有者谋取最大的利润而运作,在中国通常称“福利企业”,社会企业从事的是公益性事业,通过市场机制来调动社会的力量。

社会企业通过商业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所得到的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地域发展及社会企业的本身投资,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赢利。从这里也可以看出,社会企业是以“利润创出”和“社会目的”同时创收的企业。

1 韩国社会企业现状

社会企业在韩国法律上的定义为:“通过给社会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或就业机会,提升地域居民生活水平等社会目的,并实施财政以及服务的生产、销售等营业活动的企业”。现在在韩国对社会企业的认识还是相对较低,自然在创业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为了支持社会企业创业,韩国政府将推出一系列政策来支持社会企业创业。

2 与设计教育部门相联合的必要性

首先,社会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其主要原因在于如何开拓销售渠道和宣传问题上,这些将直接制约社会企业的发展、人员招聘、销售等。也就是说,如果对社会企业的认知不足,无论企业生产出多好的产品,有多好的服务,也将会制约社会企业的良好发展。其次,由于社会企业的性质和雇佣人员的关系,社会企业将缺少一些经验丰富的经营者和专业人士、技术。

从以上可以看出,韩国社会企业是需要大量的宣传和多样化的活动来提高社会认识的,这里设计将会起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很多社会企业刚起步的时候会面临很多财政和资金上的不足,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面对这样的社会问题,国民大学设计研究院作为专门教育机关本着社会意识帮助社会企业完善发展,提高宣传力度和企业竞争力。

三、设计活动的支持与运营方式(以社会企业“共同世界”为主要研究对象 )

“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开发研究进行了约4个月。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企业综合形象设计开发的采访和研究,实际提升企业的形象并以开发新的企业综合形象设计系统为目标。“共同工作的世界”通过SESnet的介绍,在金民教授的指导下,由1名博士、22名研究生组成的设计团队对本次项目进行了开发研究。通过对“共同工作的世界”清扫企业的调查总结出企业理念,通过对国内外同类型成功企业的调查,学习在设计宣传方面可以有效提高企业形象的方法和理念。之后展开创意和造型能力开发符合社会企业的综合形象设计。为了使完成度进一步提高,由SESnet的理事,国民大学TED专门设计大学院的11名研究人员和 Humming Company 的3名设计师组成的审查团,对最终结果提出意见并进行投票。

1 设计研究结果

最终在21个候补案中选取11个提

案。提案并不是到公司提交发表的形式,而是以展览的形式出现,邀请社会企业主要负责人前来选取适合自己企业的标志。通过此次展览企业负责人可以更主动地选取设计作品,并可以和设计师们近距离地沟通。

2 设计说明 〖HJ1.75mm〗

图3中,为了体现“共同世界”的〖LL〗企业文化和思想,以加号和除号为设计元素,把大家的努力和力量融合在一起,把爱分享,共同构建一个和谐温暖的社会。标志采用温暖的黄色和橘黄色,橘黄色圆形象征着太阳,用真诚和热情去给每一个消费者带来希望。

四、结论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