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视频教学设计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传统教学 AutoCAD;手绘效果图
一、前言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翻转课堂”则是学生在课余完成知识的学习,而课堂变成了老师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微课”则是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全过程。为使学习者自主学习获得最佳效果,经过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它的形式是自主学习,目的是最佳效果,设计是精心的信息化教学设计,形式是流媒体,内容是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时间是简短的,本质是完整的教学活动。
本文旨在将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国家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课程中的尝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课程分析
《国家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课程,是技工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必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本课程由AutoCAD制图、手绘效果图和理论测试三部分组成。其中AutoCAD制图和手绘透视图属于实操课程,考试时间为6小时,要求根据答题要求和平面附件图,结合自己的设计创意绘制平面图、天花图、主要立面施工图、主要材质说明等,自定比例。此外,还要根据绘制的AutoCAD图纸,使用A4纸绘制一张透视效果图表现出自己的设计创意并写出不超过200字的简要设计说明。理论测试主要由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三大类型构成。单选题50题每题1分总50分;多选题15体每题2分总3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总20分。
结合考证要求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共安排了320个教学学时,其中AutoCAD制图总课时为12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AutoCAD软件基础、制图基础知识和考证专题训练;手绘效果图表现总课时为160学时,教学内容包括手绘基础知识和专题训练;理论课时为40学时。
三、学生现状分析
笔者所带的两个班分别为室内设计专业1337班和1338班。两个班合班上课,总人数共84人。@两个班的学生60%来自高考落榜生,40%来自走出社会多年的社会青年,其中女生占总人数的30%。
这两个班的学生没有什么美术基础,理解和接受能力一般,之前没有接触过CAD软件,对这门课程很陌生,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认为该课程很难掌握,通过考证希望不太大。
四、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在《室内设计员》考证教学中的教学实践
在接到上这门课程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也就无法保证考证通过率。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利用假期通过网络、听讲座等多种途径了解了微课和翻转课堂特点,收集了相关教学资源,准备了教学设计。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检验了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两个班的《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中,实操通过率达到了100%,理论通过率达到了95.2%。
(一)课程的准备
1.收集资料,分析知识点
《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不仅仅要求考生熟练掌握AutoCAD软件,而更重要的是在熟练掌握AutoCAD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设计制图知识、设计要求及进行自我创意,设计一套完整的设计图纸,此外,还要将设计创意通过手绘效果图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写出2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其中设计创意占实操的50%。通过对课程的分析、教学资源的收集、分类和整理得出在考证过程中主要用到如下知识点。
AutoCAD主要用到的知识点如下:
(1)二维绘制命令的综合应用,主要命令有20个,用来绘制各种图纸基本线条。
(2)二维编辑命令,主要命令有18个,用来对绘制的基本线条进行编辑。
(3)图层操作命令和界面设置相关命令,主要用在设置工作环境和绘图需要的各种图层的创建、编辑和管理。
(4)图纸尺寸标注,主要用来对绘制的图纸进行各种尺寸标注。
(5)室内设计制图的相关知识,包括平面图、天花图、各主要立面、剖面图、大样图的绘制原理及识图相关知识。
(6)平面图、天花图、主要立面施工图的绘制和尺寸标注。
(7)绘图比例的设置和图样输出。
(8)简要创意设计说明。
(9)商场咖啡厅、卧室、书房、客房、时装精品店和多功能会议室五个专题的设计。
手绘考证用到的知识点如下:
(1)室内家具手绘效果表现。
(2)室内布局手绘效果图表现。
(3)一点透视、两点透视或微角透视绘图原理的表现,在考试中使用其中一种即可。
(4)根据AutoCAD图纸利用透视原理绘制透视效果图。
(5)根据设计要求和创意书写200字以内的设计说明。
理论考证用到的知识点:
理论考试题按单选、多选和判断三者之间的25:7:10的比例出100道题,组合成一套理论试题。单选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多选题15题,每题2分共30分;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2.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准备
根据上面收集的资料,结合微课特征和学生实际,对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进行准备和整合。
AutoCAD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的准备。
AutoCAD软件与其它软件的最大区别是绘图精准、命令多、命令参数化设置繁琐,这对技校生来说较难掌握。针对此情况,将AutoCAD每一个知识点的理论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并将其录制成微视频,每一个微视频解决一个小知识点,完成一个小任务。例如:Polygon(绘制多边形)命令的使用,主要任务是:使用Polygon命令绘制各种多边形、熟悉Polygon命令的各个参数设置并完成一把简单的公园椅的绘制。将该任务涉及到的知识点和实际操作录制成时长为5分钟的视频。《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教程中,笔者录制的AutoCAD基础教学微视频总计170段,总计时长1600分,最长10钟左右,最短在5分钟左右。
《三级室内设计员》的考证有5个专题,分别是商场咖啡厅、卧室、书房、客房、时装精品店和多功能会议室。在教学准备中,笔者每一个专题都设计了2套方案,并将每一套设计方案的设计说明、平面图、天花图、主要立面图以及室内装饰陈设的绘制分别录制成微视频。视频长度控制在10分钟之内,共160段视频,总时长1500分钟。
手绘效果图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料的准备。
手绘效果表现要求结合CAD图纸将设计创意以透视效果图的形式绘制在A4纸上。笔者准备了10个设计方案,绘制了10张手绘效果图,录制了165段微视频。其中的家具单体的表现占120个微视频,每个视频在10钟以内。整体布局效果图的表现共录制了45个视频,考虑到效果表现的完整性,视频时长相对较长,约在20分钟左右。
理论考试教学设计和资料准备。
笔者从网络以及兄弟院校历年的考试题目,收集整理了2247道题目,其中单选题目1149题,多选499题,判断题599题。这些试题知识面广,包括了艺术、技术、软件等与室内设计有关的知识。
(二)课程的实践过程
充分的准备,是实行微课、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的前提和保障。主要实践过程如下。
在第一堂课中,对学生进行摸底,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介绍考证要求和主要知识点,分配学习任务。第一堂课的教学目的就是了解考证的意义,整个课程需要达到的目标,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模式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消除学生的畏难心理。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必须在课前将学习任务目标书和教学微视频通过QQ群或移动存储设备分发给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目标书和教学微视频进行课前预习。利用上课前的15分钟,老师提问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回答学生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根据提问和回答的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再决定是否对该知识点进行传统方式的教学。如果需要采用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演示,此过程一般控制在15分钟以内。讲解和演示完毕之后,留时间给学生练习,老师进行巡回指导,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辅导学生。此过程需要特别关注基础差的学生,要做好帮扶工作,同时也要留意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这需要进行统一讲解和分析。最后留30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并分发下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目标书和教学微视频。如果点评时间不够的话可以将点评以文字的形式上传到班级QQ共享文件中,让学生自行查看。对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通过QQ聊天和在线视频进行交流与辅导。
理论辅导课时我校设置了40个课时,收集到的试题共2247道。如果对每一道题目进行讲解是不太可能的。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开发了一个理论考试系统,将所有收集到的题目录入考证系统,这样可以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并进行自我测试。系统会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随机抽题。在测试过程中会给学生提示,答对了给鼓励,答错了给出警示并给出答错的原因,最终给出测评成绩。
在平时的理论课中,主要针对学生较难理解和有疑问的题目进行讲解分析,将判断题中错误的地方指出并分析错误的原因。
五、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教学中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获得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点:
第一,采用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教师来说工作量提高了好几倍。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以及教学设计和微课视频的录制等工作中。一般准备一堂课的微视频资料需要消耗三堂课的时间,如果没有提前准备的话,采用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是很难实现的。
第二,在实施过程中的时间掌控比较难,课堂教学环节的实施对教师素质的要求高。例如,学生是否进行了课前预习,对该知识点是否感兴趣,理解程度以及是否全力配合等情况,这些都需要老师考虑到并想出相应对策,否则无法实施下去,也难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三,学生是否具备条件,老师是否愿意坚持花费自己的业余时间在QQ上与学生进行交流等等。
六、对微课、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在《三级室内设计员》考证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决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奖采取如下措施:
第一,将所有微视频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制作成两个多媒体课件,即《AutoCAD室内设计考证多媒视频教学课件》和《室内设计考证手绘效果图表现多媒体视频教学课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通过多媒体导航S时浏览教学视频。
第二,将所有考试内容编写成教材,拟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教材名称为《AutoCAD2014室内设计案例教程》。该教程包括整个AutoCAD所有基础知识以及室内设计整个绘图流程,一套完整的家装设计绘图过程,同时还提供两套完整的室内设计家装方案图纸和10套考证专题的源文件以及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视频。
第三,对收集的理论题目进一步进行完善,增加题目的解答分析过程文件。如果学生有理解的地方,可以浏览题目解答分析文件。
第四,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预习情况,通过手机QQ随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通过上面的改进,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两套设计方案能增强了学生的实战能力,确保考证通过率。
【参考文献】
[1]张日晶,刘昌丽.详解AutoCAD2014室内设计.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2]胡海燕.建筑室内设计――思维、设计与制图.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李国生.室内设计制图习题集.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2
關键词:经济法学;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00X(2020)25-0010-06
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是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等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新型教学方式。
作为金融法学、经济法学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主持者或者主要建设者,一直在经济法学课程中推行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三课混合教学法,现在将这些年的混合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付梓成文,希冀对同类法学课程的教学会有所启发。
一、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一)经济法学的微课
经济法学的微课,又称微视频课堂,是指综合运用摄录、信息、软件、图像编辑等技术,将经济法学内容碎片化、微型化、结构化、体系化的视频课堂,也就是经济法学教师以视频为载体围绕经济法学某个知识点进行的教学活动过程。微课可以在网络线上调用,也可以在传统课堂使用。
(二)经济法学的慕课
慕课的英文简称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就是经济法学的网络在线开放课程。经济法学的慕课,是线上课程,可以集聚经济法学教学的所有必要资源,在网络上展示开放,有兴趣者均可以选用。
(三)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
美欧国家的“FlippedClassroom”、“InvertedClassroom”,我国翻译为“颠倒课堂”或者“翻转课堂”。经济法学的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利用微课或者慕课来学习经济法学的基本知识,线下课堂则是老师用来开展针对性答疑、解决课程重点难点的理解、实务操作训练、案例剖析、未来趋势分析、理念提升、思想升华等教学活动。
(四)经济法学的混合教学法
混合教学法,就是将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结合起来进行经济法学课程教学。
经济法学课程组,先将经济法学的教学进行规划,将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策划,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形成全面的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再将经济法学的知识点全部制作成为微视频课堂,所有的微视频课程形成一门完整的视频课程。而后将经济法学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和资料传送到网络平台,形成慕课。然后引导学生使用微课堂和慕课进行知识学习,教师施行翻转课堂教学。
经济法学的微课、慕课和翻转课堂三位一体的混合式教学,实现经济法学课程的线下和线上混合教育,通过互联网+教学的方式,将经济法学课堂变成网络课堂与传统课堂融合性课堂。
二、经济法学课程的设计与教学资源准备
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网络课堂,课程的设计和准备是经济法学课程成功的前提。重过程,轻设计,课程要成功很难。重设计,重过程,重反馈,重修改,环环相扣,课程成功机会才大。
(一)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的原则
经济法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以学生为中心,便利教师教学;理论精深,案例新鲜,以案说法;以内容取胜,注重形式,形神合一;微课精致,慕课完备,线下实践,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2.课程的十化
经济法学课堂将实现十化:内容主题化;载体问题化;视频微型化;资源网络化;体系完整化;任务多维化;帮助多元化;交流社区化;绩效能力化;互动及时化。
内容主题化,就是将经济法学知识细化为一个一个主题,每一次微课讲授一两个主题,主题突出,内容精细。
载体问题化,就是每次课程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以问题为导向,讲解问题的解决之道,务求问题切实解决,学生掌握解决问题方法。
视频微型化,就是每个微课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者技能点,时间在五至十五分钟,视频大小在几个MB,节省空间有利于流媒体播放。
资源网络化,就是将所有的教学资源均传送至网络平台,在网络传播,感兴趣者均可以选用经济法学网络课程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体系完整化,是指所有的主题、问题、视频、教学资源等内容都上传至网络课堂,形成一门体系完整、结构合理、科学严谨的慕课。
任务多维化,就是学生学习的任务不仅限于视频观看,还包括案例分析、论文书写、测验考试、实验实务操作、口才辩论、模拟法庭等,改变过去看书做题的教学法。
帮助多元化,是指教师帮助学生的渠道和方法多元化,教师既可以通过面对面方式帮助,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讨论区答疑、直播、视频、网络会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帮助。也可以是同学与同学在慕课讨论区互相答疑解惑,懂的同学在线帮助不懂的同学。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线上和线下帮助结合,帮助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受空间限制。
交流社区化,一般指在网络慕课平台建立专门的如讨论区等交流社区,或者建立钉钉群、QQ群、微信群,学生成为这些虚拟社区的成员,在社区里进行交流,人天各一方,却能集中互动。
绩效能力化,就是考核不是一张卷子定分数,考核的不仅是学习能力,还要考核实践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未来预测能力等,从知识考核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的综合考核和全面考核,以此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互动及时化,在网络时代能较好的实现。经济法学慕课建设好,社区形成后,学生可以随时提问,而教师即时就可以看到学生的问题,教师或者助教就可以及时作出解答,甚至可以实现远在天边答在眼前的效果,甚至于即问即答,实时互动,不必在同一空间,却可在同一时间心连心。线下课堂也是互动为主,改变灌鸭式教育,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教学规则、资料与资源的准备
1.教学规范
混合教学也要实现法治化,经济法学教学的各类规则要齐全,课程组要制定一系列规则,如混合教学实施方案、微课制作规范、慕课教学规范、考核评价方法、实践教学规则、法律诊所规则、法律实务操作规范等。教学规范,规范教学。
2.资料完整
经济法学教学资料准备,包括且不限于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材、参考期刊与书籍、电子教案、PPT课件、多媒体课件、视频素材、音频素材、图像素材、案例库、试卷库、习题库、思考题库、司法文书库、论文库等,教学资料是混合教学的原料,越充足越好。很多材料还要PDF化、媒体化,以便于传输和网络传播。
3.空間建设
混合教学的空间资源建设。混合教学要有物理空间资源,如多媒体教室、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会议室、集体活动场所、专门的录播教室、辩论室等。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和对教学的充分投入,这些空间的资源一般的大学都完全能满足混合教学需求。
4.网络资源
教学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引用。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政法委、监察委、公安部、检察院、法院、司法部及国务院各部委署办都建立了网站,法学会、学术组织、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出版社、期刊杂志社等都有自己的网站,MOOC平台也蓬勃发展。这些国内网络资源,加上世界各国的网络资源,为经济法学混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
5.实践基地
实践基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组与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法制办、司法部门、公司等单位建立了五十多个实习基地,为翻转课堂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方便。
6.技术支持
经济法课程组与一部分网络公司和科技、软件公司建立了联系,为本课程建设提供外部技术支持。浙江财经大学现代教学技术中心及其工作人员也为本课程提供平台和技术支持。课程组的负责人和成员也积极学习和了解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所需的基础技术知识,为顺利开展混合教学积累技术和技能。
三、经济法学微课的制作
微课资源建设一般要经过规划、课程团队组建、经费筹集、技术团队选择或者制作公司签约、技术培训、课程设计、视频拍摄录制、剪辑加工、微视频审核修改、课堂或网络、教师和学生应用、评价反馈等环节。
微课堂,重在原创,胜在创新。重在内容,案例教学。讲授流畅,理论系统,重点突出,形神兼备。场景美观,富有意境。
(一)课程知识的碎片化和系统性
经济法学的微课是由系列的微视频课堂构成的一门完整的课程,具有知识点的碎片化和系列微视频构成课程的完整性特点,即单个视频知识碎片化,系列视频则链接成体系化的课程。教材、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案、教学标准、教学设计方案是碎片化依据,也是系统性化的保证。
微观上,为便于网络媒体传播和学生学习,课程组把经济法学的知识点碎片化,形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或技能点。一个微视频课堂教学内容少,讲授一两个知识点或技能点。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中国的经济法律越来越多,中国的经济法学知识点也越来越多,将全部的知识点都讲授并不实际也不必要。课程组将经济法学最基本、最核心、最重要而又是体现经济法特色不可少的知识点或技能点解析出来,对每个知识点的内容、素材、案例、场景、情境等进行精心细致的设计,务求每个知识点都精致、对应的案例都经典、展示场景都美观、蕴含的情境都深刻。
从系统性看,一个个微视频课堂展示的一系列知识点,组成了一门全面完整的经济法学课程。经济法学微课结构,至少包括经济法学基本理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经济纠纷的解决等板块。经济法基本理论部分的内容涵盖经济法的定义、特征、调整对象、基本原则、法律关系、法律渊源等内容。市场规制法律主要为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广告法、房地产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等。宏观调控法律分为金融法律和财税法律,金融法律包括货币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金融公司法规、证券法、证券投资基金法、保险法、信托法、票据法等,财税法律则涵盖预算法、政府采购法、国债法、社会保险法、增值税法、消费税法、关税法、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车船税法、车辆购置税法、税收征管法等。
经济法学课程知识广泛丰富,受经费、视频容量、时间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都制作为视频,课程组仅能将经济法学课程主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制作成微课视频。微视频课堂是经济法学课程的骨骼框架、五脏六腑、大部分血肉组织、主要经络动脉,至于细枝末节则要慕课来完善补充了。
(二)微课的设计、制作、修改
微视频课堂成功,五成靠内容和案例的设计,三成靠授课视频讲授,两成靠制作与修改。没有内容的课程是没有灵魂的,有了内容讲授不好难以吸引学生,而制作精良的微课视频备受学生青睐。
1.微课的内容和形式设计
(1)内容取胜
微视频课靠内容取胜,没有内容的微视频课是没有生命力的。微视频内容要包含经济法学的主要知识点和技能点,也要包括案例、习题等内容,要将经济法学理论、经济法律知识、经济法律案例、经济法习题、幽默故事、法律趣话等提炼出来,要设计适合网络传播的网络语言、音频语言、视频语言、肢体动作等表达方式,这个事前设计过程的成功与否决定着微课视频的成功与否,微课的好坏则决定则慕课的成功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必须是课程设计师。
从这几年的改革来看,案例教学比纯粹讲理论的效果要好得多,如果能做到每个微视频课程讲一个小案例,与经济法学理论与知识结合起来,那么这种微视频是很受学生欢迎的。
(2)场景和意境
微视频的内容有了,微视频的形式,如场景、情境等,也是不可少的,好的形式对微视频课是锦上添花。同样的知识点、学识和教学技能相近的教师,在不同的场景和情境中,会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体验。设计和选择一个与课程相适宜的场景,营造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将会大大增加课程的体验度和吸引力。
经济法学课程的场景可以布置成法庭模式、律师事务所模式、法律顾问室模式等,在场景中可以增加国徽、独角兽、宝剑、天平、法官袍、法槌、律师袍、警徽等徽记或者标识,一般在场景中都会摆放一些书籍,增加课程书香气息。如果在场景里增加一些绿色植物,既美化,又增加轻松愉悦的意境,则在严肃中不失活泼。
2.微课的制作
(1)微课教师的选择
微课教师既要是经济法学的专家,又要是授课高手,还要熟谙视频讲课方法,语言如果幽默风趣,说不定就成为网红教师,带动一门课程的走红。
视频课程主讲教师首要对经济法学专业理论和法律知识有较深入的研究,对本课程的知识有系统的深刻认识和掌握,对教学的内容要手到捏来,口出成章,深入浅出,对度的把握恰到好处。
要想微视频课堂引人入胜,优选适应网络教学和有娴熟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进入教学团队将是微视频课堂成功与否的最关键一步。没有好教师,就没有好的微视频课堂。科研好的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好有的不尽如人意,同样的,科研好的教师如果网络教学技能不强的话,也难以胜任视频课程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也未必都能胜任网络视频教学,线下课堂教学有些技巧未必都能用于网络视频教学,如果这些教学技巧恰恰是线下课堂致胜法宝的那些教师,在网络视频教学时就会失望了,因为这些教学技能在网络视频教学中效果不明显甚或失效了。
选用有较厚实专业经济法法学理论和法律功底而又掌握了娴熟的网络视频教学技能的教师就显得非常重要了,网络视频教学教师选好了,视频课程也就成功了十分之三了。
(2)微视频课的讲授
如果一门课程,一种讲课套路到底,微视频课堂将会呆板化,学生很快会视觉疲劳,因为不是面对面,教师不会看到学生,也不会当场觉察到学生的这种疲劳,即便通過网络互动知道了学生的视觉疲劳和其他需求,也很难做出及时调整,视频授课讲师就需要把学生的视觉疲劳考虑在前,在拍摄视频过程中就要注意尽量避免学生的这种疲劳,以熟练的视频教学技能激发学生的课程兴趣是一门微视频课堂的生命力所在。
视频课程讲授技巧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传统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教师面对面,教师和学生都可以迅速观察到对方的神态和反应,并洞察对方的心理,教师可以即刻调整教学方法和讲授内容,马上适应学生微妙变化,掌控教学节奏,也可以讲些趣事和笑话,调节课堂气氛,因为人数少线下传播面窄,有些话讲得大胆些也无伤大雅,有时候教师讲错了,也可以当场及时纠正错误。
视频课程的非现场教学,一方面不容教学内容诸如教学知识点有任何错误,视频中显示的教学内容、文字表述、专业知识绝对不能出现任何差错,任何一点差错,眼光雪亮的成千上万人马上就会揪出错来,课程的严谨性、严肃性、正确性和权威性立刻就会被质疑,乃至于被弃选。另一方面,传统的课堂教学人少,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调整比较容易,而且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方法适应也比较快,但慕课选修人数众多且口味不同,学生的需求差异性对比于传统课堂教学可以用“十分巨大”形容并不为过,设计适用于一百人以内的教学内容和设计要适应千万人的课程内容,后者的难度显然更大,这不仅对教学内容设计老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也对视频教学老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对于百人以内的线下课堂讲课,视频授课无疑更难,视频主讲教师不仅要具备线下课堂教学的所有教学技能,还要掌握网络视频课程讲授的新技能,不仅要学会在镜头面前讲课,而且要熟练掌握镜头面前讲课技巧,甚至有必要进修下影视表演技能。
线下课堂教学语言与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很大的差异。线下课堂教学语言口头化,相对可以随意些。网络视频教学语言既要有口头化又有偏书面性,同样一个笑话,在线下课堂就很有趣,在网络视频里可能就很突兀,不仅不好笑,甚至适得其反。同样一句话,线下课堂表述会很成功,在视频课堂教学同样表述可能会很失败,同样一个专业知识点,网络表述的技巧就与线下课堂的表述不同,视频主讲教师要适应网络视频教学的独特性,娴熟运用网路语言、视频语言和影视表演技能来授课。
用通俗的语言、网络化的语言、一定的表演技巧对着镜头来熟练表述讲授专业的经济法学知识,是考验教师功力的。从网络视野看,线下老教师碰到的是新问题和新技能,线下老教师的多年教学功力是线上教学的基础之一,学习和掌握线上教学技能,才能适应网络化教学要求。视频主讲教师不仅是个教师,而且是个演员,既要掌握教学技能,也要掌握一定的表演技能,这样的视频主讲教师才有可能讲授好微视频课堂,其主讲的课程相对就有吸引力。在知识点相对比较固定的情境下,授课教师的教学技能是维系和提振课程吸引力的关键因素,能熟练使用网络语言、视频语言和授课技能强的教师将是微视频课堂生动化、趣味化、可持续性的师资保障。
3.微课的制作、反馈、修改
微视频课程是慕课和翻转课堂的基础。内容是微视频课程的基础,设计是微视频课程成功的前提,讲授是微视频课堂的关键,场景是微视频课堂的形式要件,技术团队是微视频课堂的技术保障,应用和反馈是微视频课堂的质量提升过程。
微视频课程实际上就是个小电影,就是一集短电视剧。经济法学专业教师不懂摄像、摄影、后期制作等专业影视技术。经济法学课程组就花费巨资委托专门的视频课程制作公司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视频制作。这样的微课才会在视频质量上有保障。微课的设计、讲授固然重要,一个好的拍摄和制作技术团队则能保证视频的质量。
微视频课制作好了后,可以先让教师和学生进行使用。教师和学生使用后,会提出很多意见。课程组可以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约谈等形式征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教师和学生的应用、评价、反馈意见则有助于微课视频的优化,根据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对微课视频进行修改。七分拍出来,三分改出来。
四、经济法学慕课的建设和运营
(一)慕课平台的选择
慕课常见的问题有:登陆不了慕课,掉线,卡顿,做了测验没成绩,看视频没计分,发不出帖,抑或资料错乱,视频播放不了,缺乏互动,技术人员不见了,诸如此类。好的平台,运行平稳、流畅,技术支持及时。学生看得舒服,用得清爽,做得安心,投诉少,老师烦心事少。选择一个好的平台是慕课传播的前提。
近些年,慕课平台如雨后春笋出现。教育部门和社会组织成立的平台较知名的就有50多个。全国性平台有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超星尔雅、好大学在线、MOOC中国、智慧树、优课在线、学银在线等。有些省、直辖市、自治区或单独或联合建立了慕课平台,如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福建省高校在线教育联盟网络教学平台等。一些公司也建立了慕课平台,如腾讯课堂、网易云课堂等。
慕课平台的建设是渐入佳境,爱课程等慕课平台的资源不断丰富,技术支持越来越强。平台的资源、板块设计、各种软件、小程序等都与大学的在线教育相适应。慕课平台越来越成熟。
经济法学课程作为浙江省高校本科课程,课程组选择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课程共享平台建设经济法学课程慕课,浙江省平台还算比较平稳。经济法学中的金融法和财税法学部分的内容已经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上线。爱课程平台,无论从稳定性和技术支持,还是生源新引力上,都是个非常好的平台。
(二)慕课的建设
一门好慕课相当于一门课的百科全书,只要是经济法学的教学资料、教学资源都齐全、全面完整、新颖前沿、精深细致、案例丰富、习题充足。
经济法学慕课大致包括课程信息、教学计划、课程资料、班级管理、练习考试、讨论区、课程评价等板块。
经济法学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简介、课程概述、课程目录、教學团队、教学设置等内容。
经济法学课程教学计划和课程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电子教材、章节教学内容、微视频、教学案例、PPT课件、教学标准、教学安排、教学网站汇集、实验方案、实习规则等。
班级管理则是分班管理、名单导入、学生日常管理等内容。练习考试板块包括试卷库、网络练习题、复习思考题库等。讨论区是学生提问、教师答疑、教师发起专题讨论、学生之间交流的板块。课程评价板块则是对学生的慕课使用情况进行考核、统计成绩等。
课程组将已经准备好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资料上传至慕课平台,准备充分的话,花费一些时间,就可以完成经济法学课程的慕课建设。
(三)慕课的运行和维护
1.组建团队每天维护
课程组中专门设立慕课的运行和互动小组。课程负责人作组长,专业教师为骨干,研究生为助教。小组专门负责慕课的运行、维护和互动,做到每天有人值班,学生的问题不过夜,做到日事日毕。而使用课程的各个学校的教师则采用SPOC的方式来负责自己学生的管理、互动和考核。
2.课程内容及教学资料的持续更新
课程组根据社会发展、法律修订、法院新判例,更新教学内容,作出新的教学设计,及时制作新视频、编写新习题。网络慕课内容实时更新,及时将新理论、新法律、新案例、新视频、新课件、新习题、新资料更新上线。
3.良好的互动
课程组将优选多平台上线,分平台建立网课服务团队。制定服务管理办法,设值班人员,实时维护,在线维护,时时互动,在线答疑,及时解决学员学习中的问题与困难。
建立问题分层解决机制。慕课教学需要组建足够数量网络维护团队和互动人员,可以将一部分经济法学专业研究生吸收为团队成员,负责解答一部分网络论坛的问题,研究生可以对简单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对较难的问题则提交给教师回答,如果教师单人还不能回答的,则提交教学团队集体讨论后回答。问题回答得越及时,互动多互动强,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会越浓,学生的兴趣越浓就对课程的黏性越强,对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越多课程的传播面会越来越广,课程的可持续性就越好,课程的良性循环生态就越好,课程的生命力就越强。
五、经济法学翻转课堂的实施
翻转课堂的策略是,线上学知识、线下翻转课堂、课外学做法律人。
(一)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与习惯转变
教师是课堂设计者、团队组织者、关系协调者、答疑解惑者、思维引导者、意见倾听者、程序矫正者、课外活动联系者,教师切实成为学习资源的整合者和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促进者。
学生是知识自学者、能动者,提前观看视频,预习和学习微课视频,自主学习经济法律理论和知识。学生也是课堂主体参与者、提问者、实践者。
传统的线下课堂,学生在课堂听课,平时游戏玩乐,平时不学习或者少学习,不做或者少做作业、测验和考试,习惯于在期末考试月或者考试周拼命。翻转课堂教学后,慕课就是本课程的百科全书。教师要求学生做出严格的时间计划和完成进度表,关注学生进度,督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课外学习、平时学习、平时考试、时时学习、持续学习的习惯,进而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二)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教学安排
在教学组织上,根据学生人数,实施分班次、分组教学,推行小班教学、小班翻转或者大班教学、小班翻转三种教学班级组织方法。
在教学方式上,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发挥教师引导、启发作用,激发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和课堂教学的优势互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安排上,教师按照教学进度和固定周期,一般在学期初就将全部视频等教学资料在网络课堂上,并保证在整个课程教学周期内可供学生随时查看。学生课前根据教师安排进行知识点的预习。线下课堂上,教师组织针对特定知识单元或专题的教学研讨或实践教学。有针对视频知识点的深入剖析,也有扩展性、前沿性的介绍与引导。
(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1.线上学知识
学期初教师建立钉钉群、QQ群或者微信群,将学生加入群,将当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安排发给学生。老师每周布置下周视频观看任务和课外任务、发放本周实务案卷材料或者案件分析材料,学生在课外登录慕课平台学习各章节经济法学理论和经济法律知识,线上完成视频观看、测验考试、笔记发帖、专题讨论等任务。
时下,很多大学都在缩减课程的线下课堂授课课时量。教师无法在较少的时间内讲授海量的专业知识。慕课是百科全书式的课程,涵盖了经济法学的基本理论、法律知识、典型案例、习题考试等,应有尽有。学生认真学习经济法学慕课,可以系统完整学习选修课程的理论、知识,把握学科趋势,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专业理论和知识体系,逐渐掌握预测未来的能力。
2.线下翻转课堂
线下课堂,教师通过提问、测试方式,检查学生网络学习情况。在教室里,学生可以提问,将线上慕课没有搞懂的问题,面对面与老师交流,老师答疑解惑。线下课堂老师就可以讲解重点难点,针对性辅导。线下课堂,老师可以讲解最新的理论、知识、案例。
线下课堂,教师可以锻炼学生的技能,进行法律实务操作训练。课程组准备了法院、律师事务所和公司法务常碰到的60个案例材料,包括诉讼案件和非诉讼案件。每周课堂上进行案例经办实务训练。课堂组织学生分析、讨论、演讲、论辩、模拟庭审、证据质证等实务训练。学生通过翻转,分析能力、辩论技能、证据调取技能、法律实务技能、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能力都得到了很大提高。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到律师事务所交流、法院旁听、与检察院进行法庭对抗赛、公司见习法务,将各种实习基地利用起来,让实习基地的社会导师与学生多接触,开阔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线上学知识,线下做实务,两者结合,学生的知识面广了,眼界开阔了,理念提升了,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课外学做法律人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程制图;网络资源;开发与制作
一、引 言
《工程制图与CAD》是工科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能力。近年来,多媒体教学以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充分体现了现代化教学的优越性。但《工程制图与CAD》课堂教学的课时越来越少,多媒体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需求,必须对该门课程的学习进行补充。另外,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确定,固化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知识的呈现方式,束缚了教师的教学创新,也限制了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并且多媒体课件制作对教师的软件应用能力要求较高、工作量大,依靠教师个人制作难度大、成本高、效率低,容易造成资源的重复性建设[1]。
如何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是当务之急。如今网络学习的迅速发展给该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为了更好地发挥网络学习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的网络资源库。建设《工程制图与CAD》网络资源库正是为了支持该门课程网络学习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促进该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式。
基于上述原因,本院制作了《工程制图与CAD》教学网络资源库,旨在给学生提供更多自由使用的大量教学知识及信息素材。整个教学资源库具备开放性、共享性、易用性和规范性,方便学生在线学习。
二、课程网络资源的设计与制作
1.《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特色及主要内容
(1)优化整合课程体系,使教学内容更完善。通过深入研究、反复探讨制定教学大纲,按实用性重新组合适合高职特色的教学内容,将工程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突出课程的特色,突出实践教学;按照“必需、够用、实践”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将“强化技能培训”贯彻到教学之中[2]。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课堂板书教学、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现场参观、零部件测绘、计算机绘图上机实训、网络教学等,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自制动画课件,展示其独特的教学效果。
(3)把课程建设与学生思想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4)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资源组织教学。
(5)将课程教学与考证结合起来。《工程制图与CAD》主要教学内容:制图的基本知识、投影基础、立体投影、组合体视图、轴测图、机件常用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表达方法、零件图和装配图的识读与绘制、计算机绘图等。
2.课程网络资源的设置与介绍
课程网络资源需要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为了使课程资源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3],让名师的优秀教学资源、教学经验被更多的学生学习,课程网络资源要求将多媒体课件、授课录像等上网开放,根据教育部关于高校精品课程内容建设相关要求,经过成员组对该课程内容合理的分层分类处理,《工程制图与CAD》课程资源网站确定有11个模块内容:课程描述、课程负责人、教学团队、教学资源、视频教学、实践教学、建设规划、学生作品、习题练习、申报表以及在线答疑。
3.课程网络资源的制作
课程资源网站的制作与开发应该建立在深入了解课程教学对象的学习特点,并结合课程知识体系结构和该课程的教学大纲内容上。其开发与制作的主要环节可包括:确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确定网站设计方案;脚本编写;收集整理素材;课程网站设计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音视频、动画制作;教学活动设计;测试与运行;反馈及确定修改方案;更新维护网站资源。
三、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的主要技术手段
1.《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网站的开发
《工程制图与CAD》课程网站是运用ASP技术,在Windows环境下,基于B/S架构进行开发。另外,网站中不同的内容需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因为需要用不同相关软件进行处理,例如使用Macromedia Flash、Photoshop、Powerpoint等常用软件。
2.多媒体课件资源建设
多媒体课件资源包括网络版的课件和单机运行的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将图、文、声、像等媒体表现方式有机结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辅助教与学的过程,完成特定教学任务的教学软件[4]。
3.多媒体音像视频教学资源建设
网络音像视频教学资源是指用摄像机拍摄真实的情景后经过制作、转换成的数字流媒体资源。
4.网上互动平台的建设
网络教学互动的最终目标是完成对学习者的意义构建和能力的培养,所有思想都必须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进行。因此,构建网络教学互动系统的目标是: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提供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辅导及教学互动活动的最基本的多媒体环境、工具,通过建立网络虚拟空间意义上的个人空间与群体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协同学习情境,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系列网上教学活动。
5.课程网络资源的整合与在线管理
为了推动课程网络资源共享,提高网站可用性,必须进一步改善网络条件。高质量的课程网站同时也需要对课程内容及其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维护、更新及在线管理等。
课程内容及其资源的整合:教学内容要体现学科前沿。结合精品课程的网络建设,可以借鉴其他院校同类项目开发的经验,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该课程网络资源中能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丰富的资源链接,资源表现形式多样,并提供自带资源的检索,充分体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网站的更新与维护:网站的更新和维护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1)网站的更新,其包括对网站中的文字信息、教案讲义、音频、视频等教学资源的更新管理,不断吸纳最新的教学成果和研究成果,以此完成课程资源的滚动建设。(2)网站的维护,其包括对硬件与软件的维护两个方面管理。
四、网络资源库的特点
《工程制图与CAD》网络资源的建设依靠本院制作开发的全交互、全开放、全定制的网络课程与资源平台,本课程网络资源平台具有如下特点:
1.强大而完善的课程教学体系
本课程教学体系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基础的学生,分设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基本满足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把《工程制图与CAD》内容分为制图基础知识、专业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三大模块,再将三大模块细分为若干小模块,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学时提出不同教学要求,满足各层次的学习需求。
2.针对不同用户的多接口学习设置
针对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知识接口,加强教学内容的专业针对性。主要是在专业制图部分(零件图、装配图),根据不同专业选用不同的零件图、装配图,进行读图和绘图的训练。
3.灵活的自主学习体系
学生不仅可以方便地在线学习,还能通过观看模型演示、动画演示等选择性地强化学习某些特定知识点,比如物体的截交线、相贯线、装配体的拆装等难度较大的内容。
4.丰富的学习交流平台
课程网络资源库提供了课程内容学习、课程提问、辅导答疑、交流论坛等多种交流方式,使师生间的交流变得简单而方便,学生还可在浏览教程的同时直接针对教程内容提问;教师也可把某些共性问题编入专题教程和答疑,方便学生查看。
五、结束语
《工程制图与CAD》教学网络资源库根据课程要求制作整理出各类教学资源,以文本、图形、动画、视频等媒体介质集中统一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展示。任课教师进行课程教学时可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内容的组织方式等直接调用该库资源进行电子备课、布置作业、进行课堂讨论等,也可将教学内容直接到网上供学生课后复习、预习或自学使用。其优点在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创造力,使教师授课有更大的灵活性和丰富鲜明的个性,更好地促进创新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华红芳.《机械制图》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制作[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09,24(5):69-72.
[2] 夏云周.高职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建设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
一、对信息化教学手段的理解
(一)教学手段
任何教学形式其教学过程无外乎包含教师、学生、教科书和媒体四个因素,这四个要素相互关联、
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结构形式。
任何教学手段,学生始终是教学中的主体;而教师是实施教学组织的重要载体,传统的教学形式中,教师始终是起主导作用,学生和教师是“学”和“教”的两面,教学组织上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一方,如同两个对立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是每一个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和“学”如何有效融通始终困扰着每一个教师。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教学应运而生,它将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抽象的文字丰富变为声、像、文并茂,借助三维视图等仿真模式,向学习者展示全新的、形象、生动的多媒体文本,给学习着带来全新的感觉方式。以此激发了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的情绪、兴趣与热情。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语言为媒介的基本内容传授过程变为借助于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和互联网的教学平台,充分利用多种信息技术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育的教学模式可描述为,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环境、情境、协作与对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习环境包括“情境”、“协作”、“会话”等要素。情境要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直观感知、形象化,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互动关系,正所谓教学相长,互相取长补短。 传统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信息化教学模式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
二、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体现形式
(一)教材的信息化
传统教材是属于纸质书,教材是用来纪录有关成就的工具,人们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非常大。例如日常的书本、报纸、杂志等以纸张为载体的出版物。
信息化教学的教材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一定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等信息, 通过数码方式记录在以光、电、磁为介质的设备中, 借助于特定的?O备来读取、复制、传输; 它在吸收传统教育技术精华的同时,采用多媒体技术扩展传统文字教材内涵,例如多媒体课件、实用教学软件等,构建教学内容的动态化、形象化表示模式;这些使其形式新颖、直观感知性强、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教学管理人性化
信息化教学手段互动性强,师生交流渠道畅通,师生教学过程中感情上互动多;并且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在网络进行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网上还可以进行考试与评分、教学问题师生互动变为现实,还可以建立教学档案并为教学评价提供相关的数据,体现教学过程的评价;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更加比较全面、客观。
(三)模拟教学场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构造的虚拟环境中成为可能,使学生们学习知识的渠道多样化,学生通过网上提供的模拟教学场所,直观认知知识对象。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超越现实,我们就可以借助虚拟技术实践真实世界无法或难以进行的活动,使学生扩展认知空间,延伸学习体验能力,做到培养终生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资源的共享
教学系统的开放,网上提供课程的教学文件;教师可以及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资源网上共享,真正体现出学生为真正的服务主体,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服务属性。
三、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体现
(一)教学内容
扩展教学内容,知识能力与时俱进;传统的教学模式传授的知识是书本知识的,传递的信息也是不连续的,课堂讲授的内容前后具有一定的连贯性时,板书记录的内容已经擦掉,学生靠回忆来联想,教学内容连贯性和教学效果都会受到影响。信息化辅助教学可以克服以上不足,信息技术可以循环演示教学内容,适时总结、强调、解释,强化学生的往复记忆,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增强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二)教学手段
师生互动性好,交流畅通,加深师生感情,可以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师课前将课程的教学设计方案、教案、教学课件、教学实践软件等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提供给给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享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知识载体,学生还将学习过程中的遇到的问题通过网络反馈给教师,教师可以随时进行答疑,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教学效果,还可以及时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各种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视、听感官的需求,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可以更好的活跃课堂教学气氛,这些都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所做不到的。
(三)教学效果
信息化教学可以从听觉、视觉、触觉上激发人的大脑潜能,学生逐步形成创造性思维方式,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的加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变的更容易,从而达到减轻学生学习负担,调动学习积极性,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了,眼界开阔了,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进而完善教学组织形式并丰富教学内容,一举两得;增进了师生的交流;教师以学习的心态进行课堂教学,师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沟通畅通,可以有效增进感情,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培。
四、学习信息化教学的体会
(一)有意识进行信息化教学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行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要亲身体验信息化教学的直观、互动、有趣,生动有趣的教学过程;对老师的教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时间和资源的有效分配,真正使教学资源得到高效的利用,通过新型的教学资形式,减轻老师的教学上和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负担。
(二)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
信息化技术代替了黑板和粉笔,解决传统教育无力解决的教学问题。大量的包括电子教案、视频播放、特技演示教育资源库等信息系统,对讲解过程进行知识的整合,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力,实现备课环节、视频制作、特技演示制作等各种教学功能,学生从听觉、视觉、触觉各个方面调动,增加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使学生有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同时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信息化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教学信息化的理解
现在网上课程的视频教学方法很多,但教学方法大多是沿用传统方式,无知识梳理,无点睛强调式的讲解。有实际操作,但靠自己琢磨和梳理;基本是知识片段的视频教学。要得到某一门全面系统的实用内容,需用大量时间搜寻。
视频教学按传统授课思路和内容组织顺序,没有按学生的认知逻辑,没体现人性化;按顺序和应用频度顺序编排内容,因而没有对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的研究或经验,在通俗化和应该强调的地方尤其缺乏,更是缺乏精炼化而冗长。
(四)教学观念的变革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面向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基础教学课程,其目的是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以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为将来应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解决自己本专业实际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适应当今计算机发展趋势,需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内容进行推陈出新,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改进。
1 独立学院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分析
1.1 新形势发展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当今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一种重要的工具。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希望学到与实际应用相关的知识,而不只是会做选择题,以及制作文档、表格等。例如,学生希望能了解计算机性能指标,对计算机一些常见的故障能有初步的判断,应对简单的计算机硬件或软件问题等,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为了保持计算机教育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我们在计算机基础教学别注意教学内容的更新,积极紧跟计算机基础应用软件的发展。
1.2 不同地域和不同能力的生源差异与教学内容的关系
对于刚刚进入到大学的新生来说,由于地域条件、家庭条件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等情况的不同,使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该课程针对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基础、理解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往往不在同一层面上,这增加了教学难度。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要求,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对不同专业和不同基础的学生要有不同的知识侧重点,应从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两方面入手,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知识需求。
2 计算机基础教学理念的新思路
2.1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意识
从教学的角度而言,任何一门课程,要想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首先必须让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的主要差异是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方面,有的同学较为熟练,有的同学比较陌生,还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他们的共同之处是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薄弱。部分计算机操作基础好的学生,自认为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够了,对该课程的学习不够重视。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激发其学习兴趣,第一次课是至关重要的。任课教师必须在第一次课上结合当今社会计算机发展状况、发展趋势和计算机知识更新速度快等特点进行介绍,强调学习本门课程的重要性、实用性以及对课程的学习要求,从开始就打消部分学生满足现状的心理或不重视非专业课程的想法以及只注重实际不注重理论知识的观念。通过第一次课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2.2 多元化教学模式
为适应新形势发展,我们重新修订了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纲,在教学基本内容和要求上重点突出计算机知识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是选定侧重计算机知识应用的模块项目任务式的教材,之后以教学大纲为指导,结合全国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广西考区)一级考试大纲要求,在有限的理论课时条件下,精心选择授课内容,注重理论与实际案例相结合,通过各个任务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办公应用、网络应用等方面的技能,采用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通过理论、实践、网络、考核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
3 项目驱动式多元化教学的实施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教材的章节,逐步传授知识和技能,其特点是以教为主,学生被动的学习,这种灌输式的授课方法,往往会造成部分学生上课注意力难以持久,跟不上教学进度,对学习失去兴趣。项目驱动式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新型教学方式,其核心是把教学内容以分组的形式巧妙地融合在每个项目的任务中,设定问题情境来说明学习目的,通过问题分析来指明学习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新知识。
3.1 项目驱动式教学设计方案
结合模块化教学的内容,我们制定了项目驱动式教学的整体模块设计方案,从教学的课程模块出发,以项目驱动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设定问题情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通过完成任务来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并结合理论知识来制定计算机实践操作的训练内容,达到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教学设计方案如下。
项目1初识计算机
任务描述:任务1-组装一台计算机;任务2-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任务3-计算机安全。
实践技能:熟悉计算机各部件组成及工作原理;驱动程序及各类软件的安装。
项目2计算机小管家-Windows7操作系统
任务描述:任务1-设定个性化计算机;任务2-计算机文件管理;任务3-维护和管理计算机。
实践技能:熟悉操作系统的个性化设置;熟练掌握文件管理、磁盘管理、用户管理。
项目3多姿多彩的文档-文字处理软件Word 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制作聘任合同书;任务2-制作电子宣传报;任务3-制作个人简历表;任务4-制作产品说明书;任务5-邮件合并。
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文档编辑、美化;表格的制作;长文档样式与格式设定及目录生成;邮件合并。
项目4学生期末成绩评定表-电子表格Execl 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创建学生期末各科成绩表;任务2-美化工作表;任务3-工作表中数据的计算与处理;任务4-创建图表。
实践技能:熟练操作电子表格的编辑、美化;公式的运用;排序及筛选;数据分析处理;图表的创建。
项目5网络生活无限-网络基础知识
任务描述:任务1-如何上网;任务2-网上信息的浏览、搜索与下载;任务3-电子邮件;任务4-在局域网中实现资源共享。
实践技能:熟练操作查看IP地址,组成家庭局域网络;浏览及搜索网页信息;收发电子邮件。
项目6相约2008奥运会宣传文稿-PowerPoint 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建立宣传文稿的初稿;任务2-修饰与完善宣传文稿;任务3-形象生动的宣传文稿。
实践技能:熟练操作PPT制作、美化;幻灯片的动画设置;背景音乐、多媒体播放的设定;幻灯片的播放。
项目7图书信息管理系统-Access2010
任务描述:任务1-创建图书管理系统;任务2-创建图书信息表、读者信息表、借阅信息表;任务3-创建图书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借阅信息查询。
实践技能:熟练掌握数据库及数据表的创建;修改表的结构、创建表关系、编辑数据表信息;了解查询的种类;熟练掌握创建选择查询、参数查询。
项目8生日贺卡、录音机、播放音乐-多媒体技术应用
任务描述:任务1-制作生日贺卡;任务2-录制音乐;任务3-播放不同格式的媒体音乐。
实践技能:掌握画图软件的使用;掌握录音机程序的使用。
3.2 项目驱动式教学手段的实施
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对理工科专业和文科专业在教学内容上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没有进行分层教学,其原因有两点:一是从学院的整体教学来看,将原有的行政班按不同层次分开,不利于学院的整体教学分配;二是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部分同学虽然对计算机操作方面比较熟练,但对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得普遍偏低。而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理论教学的任务描述,采取了分层教学方式,精心制作实验教学大纲,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项目、关键点提示操作步骤等内容。对于基础较差的同学,要求完成基本的实验项目;对于基础较好的同学,我们增加和加深了实验项目数量及实验难度,解决了这部分同学在实验课上吃不饱问题。在每次实验课程的最后,都要求学生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写出本次实验的心得体会,指出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今后要注意的事项等内容,并将每次的实验报告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中,作为平时成绩的考核。通过实验教学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理论上的原理,结合自己的实践可以去研究探索并解决学习中没有遇到的问题。
3.3 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改进教学,建立数字式教学平台,以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站的形式展现,为学生提供多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课件、实验课件、经典案例、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各类视频教学网站链接、历年全国计算机一级等级考试题库等广泛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自主学习,这样既可丰富学生的课本以外知识,进而又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4 改进考核方式
根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特点,考试采用的是笔试和机试相结合的形式,考核的办法是:笔试占总成绩的60%;机试占30%;平时考勤和实验课作业占10%。我们所建立的考试题库与广西区高校计算机级考试形式一致,并将历年的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真试题融入到题库中,在注重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等级考试的过级率。
4 结束语
项目驱动式教学提倡以教师教学为主导、以学生学习为主体、以明确目标为导向的教学活动。它要求学生用完成任务的学习方式来掌握真实、实用和有意义知识。通过丰富多彩的任务情景带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强调学生运用能力的培养,注重改进学生的学习策略,学生在课堂上是带着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学习知识,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员对培训目标不明确
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有不少学员并没有真正从观念上认识其重要意义,没有积极投身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甚至有不少人把教学能力的培训当作简单的信息技术的培训或认为就是计算机技术专业培训。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是完成每年的培训学习任务,拿到相应的培训学分。
(二)学员的能力、环境差异大
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城市、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大,良莠不齐。如有一些教师教学水平低、技术落伍,而有一些已经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和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些经济发达地区已建设城域网,而有些地区电力问题都无法解决;有些地区教学资源充足,但有些地区教学资源匮乏;有些地区统一的标准对加快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而有些地区统一的标准却制约了建设与应用;有些地区具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而有些地区管理体制不完善。现实情况复杂多样,而培训却采用一刀切的方法,在同一时间全部受训者接受相同的内容,理想化地认为所有受训者在同一起点上,忽视了个体间的差异。
(三)培训内容脱离教学实际,不能学以致用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偏离教师需求。中小学一线教师一般都承担着大量的教学任务,他们最迫切需要学习的就是日常教学实践中能够应用的理论和技术,而当前的培训内容与教学实践脱节,没有注重理论和技术的应用性。大多数教师参加培训之后,虽然掌握了教育教学的理论,但仍不能充分地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
(四)培训方式单一
培训方式仍采用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或以“机灌”代替“人灌”的方式。以前的教师培训大多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而现在上课期间也要培训,尤其是农村中小学,学校比较散,教师少,往往是一位老师去参加培训,就没有人上课,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
(五)培训中的功利主义色彩严重
受经济利益驱动,一些培训机构只关注培训的经济效益,忽视培训的社会效益。教学能力的培训不仅要有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技术支持,同时要求培训机构具有相应的计算机网络平台及相关资源,这是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条件。但当前的低水平重复培训、杂拼任课教师、随意设置教学内容、蜻蜓点水式教学方式、欠佳的培训环境,仅仅保证了培训组织单位的经济效益,却浪费了参训教师的时间与精力。
(六)后续跟踪指导和支持比较薄弱
参训教师数量多,培训周期长、任务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培训都是“一次终结式”培训,没有建立促进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和运用的长效机制,后续的跟踪指导和支持服务比较薄弱。
二、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
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提高认识,清醒地认识到除了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外,必须学习和掌握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论,这样才能指导课堂教学,肩负起推动教育改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历史重任。
(二)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培训环境有利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各级中小学校应进一步加强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硬件投入力度,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建立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库。要重点抓好校园网的建设和有效应用,并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自主学习,以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三)从实际出发,合理设置培训内容
信息技术培训应从教师队伍的实际出发,按需施教、学用结合,切实加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培训内容要符合教师的学习规律,包括受训者的基础知识、记忆能力,还要考虑教师的工作特点和年龄特点等循序渐进;要因地制宜,不必要求完全相同,应侧重适用性。
培训内容的确立应突出教学设计的核心地位。进行教学设计培训,首先要依据需求确定培训内容,比如是对一个单元的设计还是对一节课的设计,抑或是对一个主题活动的设计。然后进行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对象分析、教学方法选择、教学资源开发、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评价设计,最终形成完整的教学设计方案。
(四)多样化的培训方式
单一的讲授式培训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培训需求。为了达到更好的培训效果,培训机构应在教学硬件条件和受训教师的能力水平的基础上,选择多样化的培训方式,如远程培训、校本培训、课程进修、短期培训、自主研修等,努力实现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的有机结合。此外,对不同年龄和不同基础的教师要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训的目标和方法上要采用不同的教学设计,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得到提高。
(五)学以致用,做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
教师参加培训,只是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项目的开始,更重要的应该是教师接受培训后,把培训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真正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通过培训,回到教学实践中,要能担负起教学改革的实践者和推动者的重要角色,把教育教学能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
(六)加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训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参与社会竞争的重要能力,如果教师不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又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培训可以有意识地从课程设计、内容传递、课堂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性尝试,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打破固有课程、学时、课堂内外的界限,开展信息技术创新教学。
(七)培训的后续支持
提供培训后在实践中所遇到问题的支持,这种支持和帮助既来自于同事之间的合作与支持,也来自于专家的指导和帮助,来自于高校、教师培训机构的后续支持。这是巩固和延续教师教学能力建设项目成效的有效保障。不同地域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可以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提供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视频教学片段,让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