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地理信息范文

地理信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地理信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地理信息

第1篇:地理信息范文

某零售企业很想知道:高价值顾客愿意驱车多远去兑换折扣优惠券?

某家银行很想知道:应该在哪里开设新的营业网点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最具盈利性的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

某保险公司很想知道:哪些客户住在灾难多发区?它对保险公司的理赔风险有何影响?

这些对于企业经营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该从哪里找到答案?那就是数据仓库。整合了地理空间数据和客户数据的数据仓库可以帮助您快速解决上述问题。5月28日,一年一度的Teradata数据仓库峰会在三亚举行,本次峰会的主题是“极速洞力”,来自全国各地的金融、电信、制造、物流等行业的百余位用户代表出席了此次会议。

敏捷性制胜

今年是数据仓库峰会连续举办的第十个年头,十年的努力耕耘换回了Teradata不断增长的业绩。在2010年第一季度,Teradata总收入达到4.2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7%;营业收入达8600万美元,同比增长43.3%。

越是在艰难的时期,企业决策层越需要一种强大的决策力和洞察力,来帮助企业做出决策。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企业领导层深刻体会到,企业对于市场环境变化的反应速度和敏捷性是非常重要的。以前企业使用数据集市的时候,需要花上14天甚至28天的时间来抽取数据,而Teradata的方案可以把最原始的数据导入系统中,将数据抽取时间压缩到24小时。性能带动了速度的推进,确保企业能够抓住稍纵即逝的商业机会。

“企业需要更好、更快地运用数据仓库与商业智能从海量信息中获取洞察力,以更敏捷的反应在竞争中取胜。”今年4月上任的Teradata大中华区总裁辛儿伦表示,“未来的工作重点除现有客户扩容外,将放眼新的行业,譬如国有企业。”

四大亮点

在产品与技术方面,地理空间解决方案、云计算、Teradata客户关系管理系统(TRM)以及新一代动态数据仓库平台是此次数据仓库峰会的亮点。

地理信息惹人爱,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整合地理空间数据和客户数据的好处。某运输企业在收到客户发货请求后,需要确定公司能够以多快的速度定位包裹位置并重新改道投递;某通信企业想知道,哪些地区的电话接收信号最差,进而造成了顾客流失。诸如此类的问题全都与地理信息相关。

据Teradata首席技术官宝立明介绍,因互动而产生的数据已进入Zetta byte(1021)时代,过去三年产生的数据比以往四万年产生的数据还要多,而几乎所有数据都有一个位置参数,地点已成为数据的一个重要维度。遗憾的是,多数企业尚未能有效地利用这些位置数据来解决业务问题。Teradata能为客户提供广泛的地理空间数据整合咨询服务,从而帮助客户部署和优化地理空间环境,利用地理空间数据来丰富业务分析应用。

第2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应用开发;数字城市

中图分类号:C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一种采集、 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和应用地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也称为空间数据的管理系统。它通过对空间和时间数据信息的组织管理和处理分析,可以满足使用者对研究对象的分析、评价和决策是集计算机科学、测绘学、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

1 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

地理信息系统起源于 20 世纪 60 年代加拿大和美国学者的在土地和交通方面的地理信息研究。1962年加拿大测量学者 R.F.Tomlinson 提出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地籍数据并建议加拿大联邦地质调查局研发地理信息系统;1963 年由 R.F.Tomlinson 组织研究开发的计算机地理分析系统研发成功,正式命名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anad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 CGIS)。而几乎在同一时期, 美国西北大学的DuaneF.Marble 在研究城市交通过程中,也提出了建立地理信息系统的思想。作为一种建立在空间信息采集、模拟、处理、检索、分析和表征基础上的决策支持系统。而数字地球、地球信息科学(Geo-Information Science)等概念的提出和理论上的探讨,更是将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数字地球概念的正式提出源于美国前副总统戈尔 1998 年 1 月 31 日在加利福尼亚科学中心的一次讲演, 在该讲演中戈尔正式提出数字地球的概念。 戈尔在其讲话中提到的数字地球指的是一个内嵌海量地理信息、三维、多分辨率的地球的数字表示(“Amulti-resolution,three 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planet, intowhich we can embed vastquantities of geo-referenced data”) 。

2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开发的一般方式

2.1 基础开发

在开发过程中,开发者不依赖于任何 GIS 工具软件, 而是利用程序设计语言对空间数据进行采集、编辑和处理分析,采用相关的算法进行独立设计。 该方式的好处是无须依赖任何商业 GIS 工具软件,可减少开发成本。 缺点是设计和实现比较复杂,需要大量人力和财力,并且很难在功能上与商业化 GIS 工具软件相比。

2.2 借助 GIS 工具进行二次开发

目前大多数的 GIS 软件商都向开发者提供了利用自己的 GIS 软件进一步开发的宏语言。 例如,MapInfo 公 司 的 Maplnfo Professional 有 MapBasic 语言,ESRI 公司的 AreView 提供有 Avenue 语言,Intergraph 公司的 Geomedia 等。 用户利用这些宏语言可以方便地进行二次应用, 但是由于宏语言功能极其有限, 不利于将信息管理系统的面向对象方法引入 GIS应用中。

2.3 集成二次开发

集成二次开发是指利用专业的 GIS 工具软件(如Maplnfo,ArcView 等 ),实现 GIS 的基本功能,利用可视化开发工具,如 Delphi,Visual C++,Visual BasicPower Builder 等为开发平台,进行二者的集成开发,目前主要有如下两种方式:

1)采用 OLE/DDE 技术。采用OLE(ObjectLinking and Embedding,对象链接与嵌入)自动化技术或利用 DDE(Dynamic Data Exchang,动态数据交换)技术,用软件开发工具开发前台可执行应用程序,以OLE 自动化方式或 DDE 方式启动 GIS 工具软件在后台执行,利用回调(Callback)技术动态获取其返回信息,实现应用程序中的地理信息处理功能。

2) 利用 GIS 组件技术。主流 GIS 软件公司都提供有建立在OCX技术基础上的GIS 功能组件(如Mapinfo 公司的 MapX、ESRI 的 MapObjects 等),开发者可以利用自己所熟悉的常用编程工具,直接将 GIS功能嵌入其中,可以实现地理信息系统的各种功能。该方法可以将面向对象方法应用于 GIS 开发过程中来,从而实现功能更为完善的综合性的 GIS 应用系统。

3 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

人类的信息中有 80%与地理位置和空间分布有关,所以 GIS 具有非常广泛地应用。 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GIS 已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空间数据处理技术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城市规划建设、土地管理、农作物调查、交通、能源、通讯、地图测绘、林业、房地产开发、自然灾害的监测与评估、金融、保险、石油与天然气、军事、犯罪分析、运输与导航、“110”报警系统、公共汽车调度等方面展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这些领域将是 GIS 产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实际上,GIS 的应用将加速度地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地理信息在人类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GIS 在未来的几十年中将保持高速发展的势头,成为 IT 高科技领域的核心技术。

3.1 GIS 与数字城市

GIS、RS(Remote Sensing,遥感)和 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技术构成了空间信息技术的主要部分,即通常所说的 3S 技术, 其中GIS 技术是核心技术。 城市是人类活动最活跃的环节,GIS 技术的应用集中体现在城市应用中。 近 2 年来,数字城市已经成为国内信息化的热点问题,而且还有持续升温趋势。 而以 GIS 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是数字城市的核心应用技术,它与无线通信、宽带网络和无线网络日趋融合在一起, 为城市生活和商务提供了一种立体的,多层面的信息服务体系。 数字城市建设包括 4部分内容,即基础设施、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及公众信息服务。而 GIS 应用贯穿上述 4 个部分和各个层面,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到政府空间数据共享、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以及基于网络的公众地理信息服务,GIS都发挥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从具体的应用来说,GIS 已经广泛应用于构成数字城市的众多行业,如城市规划、城市地下管网、电力、电信、公安、消防、急救等方面。

3.2 GIS 与企业信息化

GIS 技术在企业整个商务过程中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以 GIS 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技术可以无缝集成到企业信息化的整体业务平台中,与企业的财务系统、销售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融合,并且在底层数据库层面上实现数据的相互调用。 当建立在网络架构上时则可以实现远程和分布式计算。

3.3 GIS 与人们的生活

近几年来, 随着 GSM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GIS的应用范围迅速扩展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集成 GIS、GPS、GSM 的技术已开始广泛应用于车辆安全防范系统和调度系统,为人们提供车辆反劫防盗、报警、道路指引、医疗救护以及在此系统平台基础上扩展各种电子商务增值服务。 以医疗救护为例, 当患者向监控中心请求急救时, 监控中心可以从 GIS 电子地图上查看到患者的具置,并同时搜索最近的急救车辆,让最近的车辆前去接患者。 患者进入救护车后, 监控中心可以通过双向通话功能, 指导救护车上的医生实施救护治疗,同时通过 GIS 的最优路径功能,给救护车指引道路, 使其以最快的速度到达医院或急救中心。 而在救护车行进的过程中,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互联网立即上网查询救护车的行进位置及患者的状态信息。通过 GIS,并结合 GPS 和 GSM 无线通信及网络,使患者、家属、救护车及医生之间建立了无缝沟通体系,最终使患者能得到快速、及时的治疗。

如果在车辆移动目标、家居固定点目标、重点保护单位甚至路灯上都安装了 GPS、GSM 或其他无线通信设备,那么我们在城市生活中,无论是开车、行走或者是在单位、在家里,都可以通过由 GIS、GPS、互联网以及无线通信技术构成的综合服务系统获得急救、 报警和各种商务服务,真正使我们处于立体的、全方位的数字化生活中,体验数字空间高科技价值。

参考文献

第3篇:地理信息范文

2013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明确要求考生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

历年的高考试题多以“提供图文材料紧扣问题的要求审题并从图文中提取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作出判断或组织答案或在提取的信息和调用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过程和原因解决现实生活、生产中的问题”的方式呈现。其中,“获取和解读信息”是解题的基础,也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考核目标与要求,有必要精选试题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审题”训练,在审题训练中提高“提取、解读地理信息” 的能力。

所谓地理信息,即地理试卷中的文字资料、图表、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过程,包含发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

如何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可从三个方面理解:

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

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所以,审题时要特别关注以下5个方面:

1.图文中的时间信息和空间信息(时空分布、时空联系)

2.设问中的行为动词(明确答题语言组织要求)

3.设问中的指向(限定词,设问中已给定答题的角度)

4.图表名称、图例;统计图的单位、刻度;地图中事物、位置、对比信息;表中对比;统计图中“量”及其变化的 解读;统计图中曲线形态变化,分段对比的节点等

5.新概念含义的解读(考查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

二.地理信息的类型

1.根据显示方式不同,地理试题中信息包括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

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方法

(一)咬文嚼字

(2012正卷)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对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春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是正确的?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丁:“春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 B.甲、丙 C.乙、丁 D.丙、丁

又如:“人家半凿山腰住,车马多从头顶过”是我国哪一地区居住景观的写照

A.内蒙古高原B.黄土高原C.云贵高原D.青藏高原

题中信息:“车马”,显示为北方地区,排除C、D;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与“山腰住”不符;得出黄土高原,事实上是黄土高原的窑洞。

(二)细看地图

常见地图中的信息有等高线、 等温线 、 等降雪天数线 、地球自转线速度等值线、河流水系图、交通线走向、车速的变化、湖泊轮廓的变化、降水的突变等。

(三)文表、图文结合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_____。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的原因。______。

(2)乙地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

(3)该地区大多数城镇分布在沿海的原因有_______。

(4)影响该地区陆路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

显性信息:经纬度位置;根据等高线数值大小判断出西北部地势高、尼罗河谷地的地势最低;石油等矿产资源与城镇的分布概况;公路与铁路的延展走势;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的月分配数值等。

第4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SOA;CAD;共享;WebService;ServiceGIS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4-0926-02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Design Material

PENG Chuan-fan

(Shengli Engineering & Consulting Co., Ltd., Dongying 25702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need of oilfield's planning and design, achieve the update and reuse of design material by combining the management of ground engineering design material with the sharing of geographic information.

Key words: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SOA; CAD; share; webservice; serviceGIS

胜利油田从1961年发现油田起至今,油气生产设施建设已达相当规模,1998年开始对油气生产设施地理信息进行采集并动态维护,建成地面建设信息系统。而胜利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在三十多年的发展中,承担了胜利油田地面建设工程以及相关市政工程和环境工程的勘察、设计、规划、监理工作,通过自身数据中心和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积累了大量设计资料。在地理信息采集过程中,设计资料是油气生产设施地理信息的重要来源。同时,在新建、改扩建工程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地理信息和设计资料的集成应用也成为重要一环。

1 集成应用

地理信息和设计资料本来就是密不可分、互为源头的。在纸图数字化时期,数字线划地形图基本上是通过对八、九十年代的纸介质影像图(个别地区是纸介质测绘图)数字化得来的。进入精细处理时期后,有了电子影像图数据源,具备了将影像图与线划图匹配使用的条件。油气生产设施数据在初期只有井口具备准确坐标,于是将设计图纸或竣工图纸和井口、地形进行匹配,并将得到的相对位置、形状和走向录入到地图中去。随着规划设计、生产指挥等工作对地图精度要求的提高,胜利油田开始对地面生产设施进行普查测量工作,即在现有油田站库、生产管线等设施现状查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实地探测作业,查清站库、生产管线现状,测绘出各种站库、生产管线管网图。结合新建、改扩建地面工程竣工测量工作,胜利油田站库、生产管线等生产设施逐步获得了准确的坐标信息。设计院在胜利油田规划设计工作中,不仅要查阅相关设计资料,还要结合电子地图进行现场调研。地理信息和设计资料的集成应用的实现,一方面需要合适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另一方面也需要敏捷的信息集成方式。

1.1 地理信息共享

油田规划设计需要底图时,以往会要求GIS(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人员复制相应范围的地理数据,按需要处理好,以电子文件形式提交过去。这种模式适合已选定的小范围的资料交接,不适应设计期间的反复比对工作,尤其不适应大范围海量地理空间数据的使用。然而,无论在数据采集阶段的油田数据入库、上传、汇总,还是在应用阶段的跨部门复用,空间数据库能够使人们获得可控的版本一致的最新资源。已建成的胜利油田地面工程地理信息空间数据库,成为日常设计工作中地图共享的主要来源。但空间数据库的数据传输对网络的压力以及安全考虑,还有难于实现异构GIS平台集成应用的特点,限制了同源应用系统的实施范围,这就造成地理信息无法和包括规划设计在内的众多基层专业信息顺利集成,遇到信息复用瓶颈。

地理数据共享方式在经历了面向文件共享时期、面向空间数据库共享时期之后,进入面向服务共享时期。随着SOA(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技术的成熟,服务式GIS (Service GIS)把GIS全部功能封装成WebService(Web服务),可被多种客户端跨平台、跨网络、跨语言地调用,并可通过服务聚合能力将其他服务器的GIS服务集成过来。在OGC(开放地理信息系统协会)提出的OWS(OGC-WebServices)服务体系中,地图服务是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返回结果通常是矢量图形或栅格图形。由此开创的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模式,具有带宽要求低、系统更安全、集成敏捷等特点,使得地理信息和设计资料的集成应用有了崭新的开始。

为了建成胜利油田基础地理数据存储中心、数据管理中心、数据交换中心,完善地面建设信息的标准规范体系、数据采集处理体系、数据存储体系、维护体系、共享体系、应用体系,地面建设信息系统提供了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基础地形、地面建设地图服务,设施属性及连接关系查询服务,按照油田相应规范规定的数据结构组织地面建设信息,提供地图、属性、设施连接关系数据的调用方式。

地图服务采用ArcGIS平台,的基础地形地图服务包括影像图、线划图,的地面建设地图服务包括油田汇总地图和各采油厂、油公司、专业公司、社区等单位的分区域地图。从空间库中选择需要的数据源加以渲染配置,制成ArcMap的mxd格式的文件,然后使用ArcGIS Server将其成服务,再进行比例尺级别、图片格式设置,创建地图缓存。地图服务通过设置缓存地图和服务优化技术提高地图访问速度,从而为海量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快速绘制和高效访问提供了可能。高精度影像图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应用到日常规划设计工作中去。所有地图服务使用最新处理的、稳定的数据版本,反映当前数据更新情况。在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质量有了保证的前提下,将地图服务融合到专业应用系统中,不仅提供地图缩放、漫游等GIS通用查询分析、地面工程数据查询等基本功能,还要提供与油田生产密切相关的具有专业特色的地理信息应用功能。

设施属性及连接关系查询服务采用WebService形式,提供数据字典、设施范围、单项设施集成信息列表以及单项信息的数据接口。能够对名称等内容进行模糊查询,筛选条件匹配的设施列表。可以仅返回设施名称列表,用于搜索框键入内容时的敏感匹配。也可返回设施的名称、属性索引项、定位索引项组合列表,用于设施查询结果分页列表。定位索引项作为进一步在操控地图上定位渲染设施位置的输入条件,属性索引项作为进一步查询单一设施属性信息项列表的输入条件,组合起来作为单一设施下步操作的起点。单项设施集成信息列表中的信息项和基于位置的功能项可排序,集成了设施基本信息和外部关联信息,关联的信息包括和本设施相关的油田数据中心数据、管网技术检测数据等。集成信息列表一般用作地图上单点显示框的内容项,列出链接、不详细显示,只有优先项的具体内容才在显示框内提前显示,必需的基于位置的功能项也在显示框中列出。设施基本信息和外部关联信息的单项信息可新开一页显示,基本信息既有设施的记录标识、技术参数、设计施工信息、坐标、几何属性也有设施连接关系描述。设施连接关系采用链状描述,可判定设施所属的设施链,也可获得阀组等操作节点所在的设施和设施链。所有信息即可按照使用方式组合查询,也支持单独查询。提供数据字典查询,实现设施信息项关键字的转换,实现规则库的调用接口。

地图服务的调用毕竟还依赖GIS软件或开发技术。规划设计人员可以直接使用ArcExplorer、ArcDesktop等软件使用地图服务,叠合CAD文件进行分析。而开发人员则使用ArcEngine、ArcGISServer技术或第三方技术,调用地图服务,开发专业应用。此外,为了进一步简化使用方法,还可以通过地理服务嵌入控件的开发或者地图页面参数调用的方式,在无法部署GIS软件的应用服务器上,在完全脱离GIS底层技术的情况下,为专业应用提供胜利油田地图服务访问能力。

地面建设信息系统针对胜利油田地理服务,提供了封装服务的专用控件。专用控件支持flash等页面表现形式,底层采用ArcGIS技术访问地理服务,封装成页面控件,通过脚本调用嵌入应用页面,既具有包括地图缩放、平移等基本功能,也具有将用户参数传递给API接口,从而控制应用页面中的地图地域显示范围、地面设施突出显示样式,以及定位指定名称设施、定位单位管理范围、渲染指定设施等控制功能,还具有地面设施属性及连接关系的查询功能。前台的地理服务嵌入控件和后台的胜利油田地理信息服务结合起来,就达到了进一步降低地理信息服务使用难度的目的。

1.2 信息集成

地理信息和专业信息的生产维护单位不同,但通过SOA的方式得到了共享,理顺了地理数据采集、应用关系,增强了专业信息系统的空间分析能力。地面建设信息系统将地面工程地理信息库通过WebService向各单位,从而使规划设计单位可以直接通过访问这些WebService,使用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实现与本单位的规划设计专业数据叠加集成,关联设计资料和地理信息,开发集成应用系统。设计资料同样采用SOA技术,基于设计资料数据库设计资料WebService。对现有的设计资料管理系统的改造,主要集中在设计资料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调用两方面。

设计院已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将项目管理、设计支持、档案、技术质量、财务资产、市场开发、经营管理、科研管理、设备资产、HSE(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人力资源、图书文献、办公等信息,采集进中心数据库,并进行动态维护。其中,标准规范、设备材料、典型文件、单元组件、电子图档、设计模版等设计资料,成为设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的必查资料。将设计资料,特别是胜利油田地面工程的设计资料信息,成WebService,提供设计信息查询和电子图档下载,同时提供现场调研图文资料、设计便签、外部链接和其他附件等数据查询。

设计资料按照地面工程所在地域和所含设施进行归类。通过建设单位和项目名称可以定位大体设计范围,通过查阅设计资料中的坐标数据和范围尺寸,就能找到设计资料对应的精确地理位置。通过设计资料的总体说明,分解出所含设施名称。如此,我们就可以把设计资料和地理信息服务中的设施、地理位置关联起来,当然需要经过必要的处理步骤。在设计资料服务和地理信息服务中,双方的设施名称、单位名称需要比对,局部的规划坐标系和大范围的地理服务坐标系可能具有不同的分度带和中央子午线,需要坐标转换。信息关联后,设计人员就可以在设计资料管理系统中,根据规划设计条件,在地图上找到相应地理位置和已建设施,进一步通过嵌入的专用控件,调用所封装的胜利油田地理服务,定位有关设施,查询设施属性及连接关系,导出地图和属性文档,对比设计资料,展开规划设计工作。

2 结束语

目前,地理信息价值正日益渗透到国民生产建设的方方面面,而使用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共享方式能有效拓宽地理信息应用空间,将地理信息和设计资料通过SOA技术集成起来,有助于设计院更好地开展胜利油田规划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 谢海辉.基于Web Service的GIS数据共享技术研究[J].科技广场,2008(12):80-82.

[2] 宋关福.Service GIS引发地理信息服务共享与聚合革命[J].地理信息世界,2008(6):82-85.

[3] 李石头.基于ServiceGIS的省级环境空间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初探[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09(10):72-74.

第5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群体性事件 社会基础 发生特征

不同产权主体的地理信息在进入地理信息空间时所需提供的数据内容、提供方式、采用的服务模式是影响地理信息有效供给的重要因素,因此本文就着重对此进行了思考,以期对这方面的研究有所帮助。

一、 公共信息空间构建及其对地理信息的需求

信息空间是信息存在或发生的地点,可以指某个相关领域的信息的总和。而公共信息是指政府部门宏观调控下有效传播的社会信息资源。地理信息也是一种重要的公共信息,对于地理公共信息空间构建的相关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不同产权性质的地理信息进入公共信息空间的机会

依据地理信息资源产权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和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

(1)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资源。此类地理信息资源按照地理信息资源本身的特征又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国家专控地理信息资源、基础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商业性地理信息资源。

对国家专控地理信息资源,实行保密政策,这是满足国家安全的需要。此类地理信息资源不宜对普通公众以及企业开放。对于基础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而言,无论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产生的基础测绘数据或有关国土、水利、林业、气象、等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还是高校与科研单位承担的国家课题取得的地理信息资源,其产权均属国家所有。我国商业性地理信息资源,基本上是在基础性、公益性地理信息资源基础上进行加工增值产生的。必须执行行政管理与企业经营活动相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政策。

(2)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国家并不是地理信息唯一的产权主体,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均可作为地理信息资源所有权主体。此类地理信息资源只有商业性地理信息资源一种,实行商业化运作政策。

由上述内容可知,除国家专控的地理信息实行保密政策,无法进入公共领域以外,其他地理信息包括国家所有的基础公益性地理信息、商业性地理信息和企业所有的地理信息都可以进入共享利用的范围。

三、地理信息进入公共信息空间的政策设计

(一)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的相关政策探讨。

笔者进一步研究了国有地理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空间构建的路径和内容,并从数据内容、提供方式和和服务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1、从数据内容来看,宜以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地理信息数据为主。应该包括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专业空间信息、非空间信息这三个方面。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是在同一区域内,使用频率最高、最公共、最基础、具有权威性空间数据资源,我国的框架数据主要包括交通、水系、政府机关、公共服务、文化教育等实体所在的位置及名称。

专业空间信息是相对于框架地理空间信息而言的,是由专业部门获取的、局限于本专业或少数行业使用的空间信息,包括土地、房产、地下管网、市政设施等专业信息。

非空间信息主要包括:基本属性信息,即专业测绘部门制作的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上的各种地名、注记和描述性信息;政府信息化部门的公共信息以及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综合性信息。

2、从提供方式来看,宜根据不同的使用单位和使用目的分别采用无偿提供,价格优惠和有偿提供的不同方式。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中,就根据地理信息数据的使用单位和使用目的的不同,对提供方式进行了区分。其中,对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用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地理信息实行无偿提供的政策;对非企业单位、个人为教学或者科学研究、规划管理等目的在本单位内部或者个人使用,或者将研究成果向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政府等部门提供于宏观决策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地理信息给予价格优惠;对企业单位、或者非企业单位用于商业目的、营利或者直接为建设工程项目服务的地理信息实行有偿使用的政策。

3、从服务方式来看,宜提供能满足共性需求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以及二次开发接口。笔者借鉴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类型,总结了地理公共信息空间宜提供的服务方式:①查询、下载、订制地理信息产品以及通过网络获得空间数据服务。②地理目标的浏览查询③空间分析④移动定位⑤信息⑥二次开发接口。具体包括2维地图服务、三维地图服务、空间数据服务、地理编码服务、数据应用分析服务等五类标准接口。专业用户可通过调用二次开发接口,快速构建业务应用。

(二)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的相关政策探讨

民营企业与公司制企业所拥有的地理信息资源的公共信息空间的构建不宜采用同样的路径和政策,无论是提供的数据内容、提供方式还是服务方式都应有差异。

1、从数据内容来看,宜以个性化、增值地理信息数据为主。

2、从提供方式来看,应按照市场方式进行商业化运作。

3、从服务方式来看,应提供能满足个性需求的高技术含量的服务。

国家所有的地理信息更需注重基础性、公益性地理信息内容和服务的提供,并注意为企业的增值开发创造良好的环境。而企业所有的地理信息则需要在基础性、公益性地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面向市场的个性化增值开发。本文尚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希望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第6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学;地位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一种高技术系统,能够提供地理研究和预测、规划的服务,能够对空间信息进行获取和处理。虽然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仅几十年的时间,但已经取得了迅猛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地理信息系统,并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的地位。

1、地理信息系统

1.1地理信息系统的含义和产生

所谓的地理信息系统又称为又称为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地理数据系统、空间信息系统、土地信息系统等,是通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支持,综合运用信息科学和系统工程理论,对具有空间内涵的地理数据进行分析综合与科学管理,从而服务于地理决策、规划、预测和研究等领域的技术[1]。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在于其能够进行空间分析,综合分析多种信息,分析空间实体间的关系,对区域内的各种过程和现象进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尤其擅长对空间信息进行处理。

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萌发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学者R.F.Tomlinson等人使用计算机统计森林的分类,并取得了成功。加拿大农业部对其进行了全面的支持,最终将地理数据分析系统研制了出来,并最终命名为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1968年,地理信息系统正式成为了一个科学术语[2]。

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定义目前尚无定论,各国科学家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综合各家的观点,所有的观点都认为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数据的处理能力。空间数据指的是行星地球表面以及附近被记录的所有地理现象,其具有明显的地理位置特征。空间数据可以用地图来表示,例如一个公共场所,其作为一个占据一定空间的地域,具有特有的地理坐标,其特性可以通过属性指标反应出来。地理信息系统具有空间型的特定性质,这是其与其他统计型信息系统的最大区别。地理信息系统的每个数据的编码的依据都是地理坐标,先对其进行明确的定位,再完成定量的属性和分类。地理信息系统的独特标志就是强调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当然,这也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技术难点[3]。

1.2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

根据美国联邦数字地图协调委员(DBMS)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地理信息系统的概念框架由五大部分组成,分别为产品显示和输出、空间分析和操作、数据库的产生和数据输入、数据库和系统的管理、用户界面[4]。

地理信息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主要功能是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版块、数据库与应用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其软件功能主要是对系统和用户之间的关系进行组织和简化,包括图形显示、帮助显示和菜单等。

数据库和系统的管理是一种手段,实现对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的数据控制。与普通数据库(DBMS)相较,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更为复杂,具有布尔运算、删除和增加等功能。这就意味着其不仅能够对文字数字数据进行处理,还能够对图形数据进行处理。地理信息系统专家M. F. Goodchild就提出,地理信息系统应该能为各种地理要素的查询提供服务。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要能够联接起地理实体的变量和属性与地理坐标信息。

要建立地理信息系统,产生数据库,其基本操作就是输入数据,输入数据本身比较复杂。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费用远远少于数据的输入、预处理和采集的费用。不仅如此,在输入数据时还要对其进行编码,将变量和拓扑结构之间的联接建立起来。

作为空间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地理信息系统及其模块和子系统都要具备各种工具,例如布尔运算、拓扑分析、空间数据查询。自动化制图、图像处理系统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功能,但却不如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复杂和全面。地理信息系统的工具箱能力还将受到模糊数学、人工智能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发展的影响,不断走向智能化。

根据设计要求,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将各种文字、图表和地图信息提供出来,特别是提供新信息。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叠加各种要素,例如水资源、土地和人口,并向用户提供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具有综合性的新信息。

作为决策支持系统和管理工具,地理信息系统带动了地理科技的革命,是一种无形的软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已经跳出了单纯的技术范畴,成为了跨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综合性技术。其能够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显示、模拟、分析、操作、管理和采集,从而满足复杂的管理和规划需要。

2、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理学中的重要地位

地理信息系统是地理学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使用计算机技术对地理问题进行处理,属于地理学科中的一门边缘学科。地理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当前社会出现的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都对地理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就是结合新技术,从而产生边缘性应用学科,例如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等。现代地理学可以分为三个分支:技术地理学、实验地理学和理论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属于技术地理学。

在地理学的发展中,地理信息系统是一次巨大的飞跃,是地理学中新技术手段和思想的应用,突破了原有的地理学研究方法。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也离不开地理学这个理论依托,二者相互依存。如果没有地理背景或地理学,计算机对空间数据的处理就毫无意义;如果没有地理学模型,地理信息系统也难以建立。

地图作为一种传统的空间信息载体,很多因素都会对地图的地理信息造成限制。首先,通过人工来提取地图数据,在图形要素的计量和量算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限制。其次,每一张地图都只能记载和描述有限的地理信息。人对于地图信息的记忆能力也是有限的。传统的图层叠加具有加大的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统与遥感密不可分,包括了空间信息和地理 要素,能够将定量、定性和定位的数据提供出来。地理信息系统还可以为遥感提供辅助数据,对其最高分辨力和信息量进行最大程度的利用。从野外考察中获得的遥感数据、原始资料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使遥感图像具有更高的解译和处理精度。而系统中数据的精度和适时性也会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起到了支持作用。

地理学受到了地理信息系统的巨大影响,地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现代化的地理技术工具,推动了地理学的定性描述向定量分析的转变,使地理学的单系统发展成为复杂系统。对于地理学而言,地理信息系统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能够有效的推动地理学的发展,提高了信息评价、处理和采集的能力。

结 语:虽然,地理信息系统只是一种工具和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却给地理学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当前地理信息系统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地理信息系统在未来必然会发挥更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空间分析技术的发展较为滞后,对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这也是未来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董廷旭. 《地理信息系统》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4(02)

第7篇:地理信息范文

关键词: 地理信息 地理信息共享 法律关系 法理学

一、我国地理信息共享法学问题的提出

1.1从实践维度提出我国地理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地理信息信息的共享可以把地理信息放在一个开放的平台上供需要者来使用,这样地理信息获得形式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重复。如林业部编写一份国家深林自愿统计资料,需要耗资近亿元,历时10年才能完成[1]。如果可以将这些地理信息的调研成果放在共享的平台上供需要者检索那么会使地理信息需求者可以在对短的时间内用最节约的方法获得最有效的地理信息。

由于我国没有可以依据的相关法律制度,各部门在数据生产过程中缺乏行业标准化的界定与法律保障的手段,对地理信息共享的改造和集成工作增加了许多难度;对权威部门权威数据的认识不够,数据的重复和不完整现象时常发生,这给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增添了很多困难;参加共享的大部分是原始数据,缺乏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所需要的指标数据 [2]。现有各部委 (门) 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个部门仅顾及各自目的的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数据库.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和分类的体系这些地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问题影响着国家宏观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最大限度的实现地理信息数据共享是十分必要的。

1.2从理论维度提出我国地理信息共享存在的问题

法律作为一种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的模式,指引人们进行可以、必须或不得为的某种行为,在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的实现上正是缺少这种用以针对调整地理信息共享主体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的法律,才使得我国地理信息共享上存在无法统一,杂乱无章的实践问题。

笔者认为法律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属于哲学中的意识范畴,法学认为法的本质最终体现在法的物质制约性,也就是说法的内容受到社会存在这个因素的制约,其最终也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条件所决定的,经济基础的发展与上层建筑的构建是一个平衡统一的整体。那么将地理信息共享作为一种信息社会的物质商品在进行共享时,这个物也应该具有物质制约性的特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并没有关于地理信息共享为内容的相关法律。这是不符合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保持平衡这一理论的。故而用什么样的法律规范使其地理信息共享具体化,地理信息共享主体应享有哪些的权利,履行何种的义务就成为了我国地理信息共享中存在的首要问题。

二、对我国地理信息共享法理学分析

2.1从理论维度对我国地理信息共享进行分析

2.1.1从地理信息的特征进行法理分析

共享性:地理信息的一个最本质特征就是其共享性,这种本质的固有的属性便决定了地理信息可以重复使用,并且不会因使用的频繁而受到损耗,这种使用可以做到使用者互不妨碍。这种共享性的互不妨碍使得地理信息的所有者和使用者之间在对地理信心的持有和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给予地理信息的共享而产生的法律关系,这种法律关系的内容便是由于共享主体地位的不同而产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扩充性:人们在对地理信息的初步认识后,思维必然会出现一个更加深化的过程,在共享了上条地理信息的基础之上必然会得到更为先进的、全面的新的地理信息,那么如果利用原始地理信息数据作为基础资料进行二次或多元次开发生产出来的新的地理信息数据成功,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时空统一性:在对地理信息的扩充性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地理信息与其他信息的根本区别在于地理信息具有时空统一性的特点,这种统一性说明任何的一个地理信息都是在特定的时空观念中产生的一个统一的标准,而对于这个时空的划分,以及在每个时空内该条信息的所有人都应该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从而规定该条地理信息的所有权的归属。

法最为社会控制的手段,必须规定这种利益的分配。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又是法还是各种不同利益的相互平衡与妥协的产物。" [3] 法律是最低限度的道德保障是统治阶级对于利益的一种规定行的分配原则。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利益的法定化就是权利,责任的分配化就是义务。法律的价值冲突解决办法中的比例原则便在在对各种利益作出全面考察,在经历了"博弈""妥协"后让每个利益的主体都感觉到公平,使他们所获得的利于不低于他们能够容忍的底线,正如上文所述,地理信息的共享性、扩散性、时空统一性这些鲜明的特征。这使得地理信息这个"物"与民法中的"物"是不同的。民法中的物是一种具有可消耗性和排他行的物质材料资源,而地理信息这个"物"不仅不存在消耗,而且还存在着无限的可延伸性的特征,它的共享更加使其能够具有增值性, 所以,这个信息共享的主体不能按照民法上的物来进行生搬硬套,而必须从个案平衡的法律价值位阶上重新划分信息法律关系中的利益分配,为地理信息共享中法律关系的调整"量体裁衣"。

2.2从实践维度对我国地理信息共享进行分析

2.2.1地理信息法律关系具有多层次性

在实现中地理信息共享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由于没有成文的法律规范,围绕着离地信息共享而展开的各种法律关系也日益复杂化。在这些关系中不仅包括地理信息行政管理关系,也包括地理信息民事法律关系。地理信息共享的市场化使得地理信息生产、投资主体要求在地理信息共享这个市场中公平竞争。那么在具体的市场时间中产权的确立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产权确立以后,地理信息数据的共享的方式又同样值得商榷。如果说地理信息共享是一种公益性的行为,那么对这种共享的有偿性与无偿性的界定需要有明确的法律划分。一旦出现的侵权、责任纠纷的情况处理方式都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些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需要法律予以明确的规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对我国地理信息共享的法理完善应该在准确定位地理信息法律关系结构的前提下对地理信息的无偿共享与有偿共享进行法律界定,从而保护好地理信息共享过程中国家的安全和个人的隐私以及对错误的地理信息的责任承担。

参考文献:

[1]何建邦, 闾国年, 吴平生.地理信息共享的原理与方法[M].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3

[2]毛锋.地理信息的数据保护研究[J].遥感技术与应用,1999,14(1):49-53

第8篇:地理信息范文

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一种特殊的管理系统,它以空间数据为基础,可进行空间数据及属性数据叠加分析,方便快速提取用户关心的信息,通过地面模型自动生成功能及三维空间处理模块,可实现虚拟三维现实的直观演示和各种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一种方便快捷的分析方法和信息支持。作为支持空间定位信息数字化获取,管理和应用的技术体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空间技术和现代信息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在经济信息化进程中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特别是当今“数字地球”概念的提出,使得人们对GIS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地了解,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水利行业是一个信息密集型行业,古今中外的水利工作,都十分重视信息的收集、整编和利用信息。水利部十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建设水利信息系统时,要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框架。”“利用水利信息化推动水利现代化”。汪恕诚部长在今年全国水利厅局长会议上明确指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在水利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大力推进水利信息化进程。”“要充分利用科学技术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坚持用高新技术对水利传统行业进行技术改造,特别要注意采用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现代通信技术、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及自动化技术等,实现水利信息化。”部领导还提出:“创新是科技发展的动力,对于水利系统的科技人员,当务之急不但要迅速掌握GIS这种新技术,还要不断追踪GIS的新发展,高质量地为水利各项业务服务。同时,GIS在水利的应用也需要国际国内各方面的技术合作。”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广泛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和遥感技术(即"3S"技术),建立了完善的防灾减灾网络,对洪水演进进行预测预报,对洪涝灾害和滞洪方案进行风险评估等等,水利信息化已成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前提。由于我们国家政策上的引导,并且国内水利用户技术储备和技术需求都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同时又借助世界上最先进和成熟的GIS技术,所以GIS技术在国内水利行业的应用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发展势头迅猛,速度很快。长江流域、海河流域、淮河流域正在开展数字流域的研究工作。

3地理信息系统在治黄实践中应用的构想

3.1建设数字黄河是大势所趋

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数字化地球以及治黄信息化的趋势,都强烈要求我们尽快开展数字黄河的建设,数字黄河就是把黄河流域内各种与水相关信息通过各种先进的手段,按照统一的数据规则,集成到统一的地理信息平台上。从而实现黄河流域内与水相关的各种信息的统一管理,数字黄河数字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信息的数字管理和数字应用。通过数字黄河的建设,可以把黄河上所有研究的问题通过地理信息系统集成到一起,对各种问题可以进行综合分析集成研究。数字黄河的建设将为流域水管理、信息监察,提供一个先进的、多方位的信息平台,基于此我们可以结合各种可能的新技术对我们黄河流域可能出现的各种危机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管理的集成性,只有把各种信息通过一个统一的平台组织在一起才能实现这一功能,而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它可以把不同类型的数据,通过地理信息把他们联系在一起,为综合管理和科学决策提供了可能和依据。

数字黄河的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包括水情预报系统、信息系统、虚拟现实可视化和分析系统、调度管理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后评价及动态维护系统等子系统组成。需黄委各单位通力合作、共同完成。尽快开展此项工作的建设研究已是当务之急。

3.2急需开展的具体工作

3.2.1下游滩区洪水演进模型及风险决策支持系统

利用GIS技术,建立流域地面数字模型,与流域雨量站相结合,通过产汇流模型的运算,快速预报不同河段洪水过程。以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模型相结合,开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黄河下游滩区洪水演进模型,通过建立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滩区路网、居民地、村台等组成的滩区撤退线路网络系统,根据洪水演进模型结果确定不同级别洪水条件下,人员的撤退顺序及撤退路线,模拟不同级别洪水可能的演进过程,直观显示不同滩区可能的淹没范围。分析不同级别洪水可能的淹没风险,为地方政府的迁安救护提供科学、具体的意见,为滩区防洪决策提供快速调度予案;并可根据不同河段防洪大堤信息情况、防洪物资储备点信息等,当黄河某大堤发生险情时,根据地理信息找出距离险情点最近的防洪物资储备点及最近距离、调度路线等,为防洪抢险提供决策支持。

3.2河道水流演进和调度系统

国际上已有非常先进、完善的河流径流调度的GIS和MIS系统,为确保黄河河道不断流,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建设黄河下游水流演进和调度系统模型非常重要。目前的水量调度仍然缺乏足够的科技手段支持,演示不够明确和直观。通过黄河下游水流演进和调度系统模型的建设,可直观演示水流演进过程,包括流量、流向、流速等,演示每个闸门的开启度、引水量、到下一个闸门的传递时间等。

在确保黄河不断流的前提下,可模拟不同的水量调度方案,确定各闸门的开启次序、时间和引水量等具体指标。为调度管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可以由中央控制室进行统一调度和演示,实现李国英主任所说的水量科学调度与动态演示的理想。

第9篇:地理信息范文

镇江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信息化工程。使用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来管理空间和属性数据。对于空间数据,使用ArcSDE做为中间层服务管理空间数据,实现多源数据的无缝集成。通过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分别建立的基础地形数据库、数字影像数据库、测绘成果数据库、控制测量成果数据库、元数据库、系统维护管理数据库和其他专题数据库进行统一的管理。各种比例尺、各种类型的空间数据库的空间数据能够相互套合、相互叠加,形成集成化的空间数据库。在地形数据库中进行更新操作时,任何外部数据入库和数据库数据的修改都必须首先在工作库中进行,检查无误后才能从工作库更新到现势库,同时把更新对应的原始数据导入到历史库形成数据库数据更新历史库(如图2所示)。

2系统功能实现

1)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是帮助测绘成果数据管理人员灵活、方便、快捷地管理及使用测绘成果数据,通过统一的界面操作不仅能够实现对测绘成果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和提取等一般操作,还可以有效地查询和统计测绘成果库的数据信息。其管理的数据内容包括DLG,DEM,DOM,DRG(4D产品)等标准图幅数据,零星图、竣工图等非标准图幅数据,以及控制点测量数据。系统主要功能为数据的入库、更新、删除、检索、浏览、提取,以及实现相关表、参数的配置。测绘成果管理系统将测绘成果数据按测绘任务和数据类型进行建库管理,并提供方便、快捷、直观的数据检索提取功能,主要包括:测绘项目管理、测绘成果管理、测绘成果检索、成果管理配置、控制测量成果管理等(如图3所示)。图3测绘成果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Fig.3Mappingresultsmanagementsubsystemfunctionalblockdiagram2)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空间数据管理系统基于流行的GIS平台(ArcGIS)开发,是提供GIS数据浏览、数据检索、元数据检索、数据分析、制图打印、DEM数据浏览等功能的数据管理平台(如图4所示)。图4空间数据管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Fig.4Spatialdatamanagementsubsystemfunctionalblockdiagram空间数据管理系统是整个系统中最核心的部分。它以空间数据库为核心,实现数据质量检查、数据转换、数据入库、数据整合、数据更新、数据浏览(包括历史数据)、数据库管理等系列数据管理功能;对发生在诸如接收来自生产体系的数据源,向用户服务平台、产品开发平台提供成果数据,在数据库管理等事件过程中的所有数据流转和数据处理的操作进行统一管理;为前端用户服务平台的信息、数据分发、数据交换中的数据交接等环节提供数据保障和技术支持;为综合利用的产品开发平台提供数据资源,并支持对基础空间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层次开发应用;为数据生产体系提供原始数据的供应保障和成果数据的质量监理和入库管理;为不同来源、不同格式的数据提供数据转换功能。3)系统子系统数据系统通过ArcIMS构建GIS网络,提供元数据目录、目录搜索、GIS数据和元数据获取服务、地名词典服务以及网络制图服务。可以定制ArcIMS服务,从GIS库和测绘成果库中提取相应数据快照,生成ArcXML文件,与客户端进行交互,实现网络GIS的数据浏览与元数据功能(如图5所示)。4)系统配置子系统对于任何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来说,系统维护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用于整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日常维护管理,需具有特定权限的系统管理员才能登录和操作,整个系统包括用户功能权限管理、符号管理、数据树图管理、系统参数管理等。系统维护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正常而可靠地运行,并能使系统功能不断得到改善和提高。本子系统功能结构如图6所示。

3关键技术

3.1多源、多尺度数据的集成

地理空间数据具有不同比例尺、不同数据类型等特征,本系统通过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标准来约束并规范已有的各类地理信息系统以达到空间数据共享、降低数据维护成本,以及保证数据获取、更新、建库、产品制作、分发服务以及质量控制等过程的科学性和高效率。采用对象-关系数据库(如Oracle)结合空间数据引擎技术(SDE)对空间数据进行分类组织、分级存储,形成了一个空间数据的金字塔结构,并建立多源、多尺度空间数据之间的几何关联关系,实现空间数据的无缝拼接与漫游。

3.2元数据技术

元数据库是对基础地理信息资源的描述,是镇江市基础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库之间沟通的纽带,主要负责在数据流转的各个环节中对数据进行处理、整合等操作所产生的信息进行管理。结合建库的实际需求,本系统的元数据分为“标准元数据”(或者基本元数据)和“成长元数据”(或者扩展元数据)。元数据对海量数据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实现为满足社会各行业用户对各类空间地理数据的需求提供了高效、可靠的手段,同时为实现网络环境下空间数据共享提供了技术支持。

3.3数据更新与历史数据管理

数据更新是一个繁杂的过程,必须有效地处理好现势数据和历史数据之间的关系,以及数据更新时的并行和冲突问题。本系统建立了完善的数据更新机制,实现了图幅级和要素级两种数据更新模式。另外,采用数据库增量模式、版本技术和数据库迁移技术来管理多个时期的历史数据,保证了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的现势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