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单位实习意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xx同志谦虚谨慎,勤奋好学。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表现出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
2.该生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实习期间,她主动要求到各部门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她先后去了财务管理科招标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法律事务部设备管理科法制办公室等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部室人员的交流,她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3.积极主动,态度端正。实习期间,她主动要求到各部门了解学习,努力从多方面开拓自己的眼界。她先后去了财务管理科招标办公室计划财务部人力资源部办公室法律事务部设备管理科法制办公室等主要业务部门。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部室人员的交流,她比较全面地了解了我单位科室的主要职能和重点工作,还协助完成了一些她力所能及的行政事务工作。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各科室人员的一致好评。
4.该生踏实肯干,吃苦耐劳。有创造性建设性地独立开展工作的思维;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工程计算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敬业,工作责任心强,工作效率高,执行公司指令坚决。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
5.该同学在我单位实习期间,遵守单位规章制度,学习认真,勤于思考,勤于实践,能灵活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给本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
6.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虚心好学。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7.该学生实习期间工作认真,勤奋好学,踏实肯干,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能够虚心向富有经验的前辈请教,善于思考,能够举一反三。对于别人提出的工作建议,可以虚心听取。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加时加班完成任务。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去,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该学生严格遵守我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实习期间,未曾出现过无故缺勤,迟到早退现象,并能与公司同事和睦相处,与其一同工作的员工都对该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
8.该生综合素质较好,爱岗敬业,工作能力强,有一定的工作组织能力,能和同事友好相处,短短实习工作期间,是个出色的教学能手,相信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取的出色的成绩。
9.xx同学在我部实习期间,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我部“重庆热线”实习时能创造性建设性地并能独立开展工作;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注重团队合作,善于取长补短,虚心好学,具有一定的开拓和创新精神,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在计算机通讯领域不断地探索,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10.XXX同志主动与人接触交流,与局内人员相处融洽,她虚心好学的向上精神和刻苦踏实的工作态度得到了不少人的一致称赞和肯定。
11.XXX同志于XXXX年XX月XX日起在我单位实习,实习期为一个月。XX同志工作积极主动高效,学习认真,待人诚恳,能够做到服从指挥认真听取老同志的指导,不怕苦不怕累,表现有较强的求知欲,积极观察体验思考,并能够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她的突出表现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好评。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是“金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系统实现了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动态化管理及管理业务的规范化、流程化和网络化,提高资产管理工作透明度。
二、总体目标:
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是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有效手段。这一系统主要是在财政部门、主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之间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网络,对行政事业资产从配置、使用、处置(收益)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实现资产从静态管理到动态管理、从分散管理到统筹管理的转变,做到资产管理与预算和财务管理、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结合。系统建设有利于实现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层次化和集中化管理,简化资产管理工作流程,提高资产管理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区财政局成立“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总会计师任副组长,统一领导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信息化建设工作,并组织开展区级信息系统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区财政局国有资产管理科,办公室主任由同志担任,具体负责指导区级部门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实施工作和各镇办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办公室成员由财政局各相关科室组成。
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含地税系统)及各镇办要认真作好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制定计划,落实得力人员,安排好时间进度,确保按期圆满完成任务。
2、保障设施建设。区财政局国资科和信息管理科完成信息系统建设所需的软硬件环境配备以及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
3、加强协调配合。区财政部门负责区本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系统的软件安装及培训工作,同时协调指导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施的准备、运行及总结工作。各实施单位要密切配合,及时填制并上传本部门资产情况,确保信息系统建设如期完成。
4、严肃工作纪律。区级各行政事业(含地税系统)及各镇办单位要坚持实事求事的原则,如实反映资产现状和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得弄虚作假、虚报瞒报。对未按期完成上报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对违纪违法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四、实施范围及时间:
全区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含地税系统)及各镇办在7月30日前完成资产数据的上报工作。
五、工作安排
1、准备阶段
(1)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
(2)针对我区网络及硬件环境确定方案;
(3)数据整理准备;
(4)对全区行政事业单位(含地税系统)及各镇办进行信息系统软件集中培训。
2、实施阶段
(1)各行政事业单位(含地税系统)及各镇办对本单位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并与年底决算数据进行核对后完成数据卡片的输入、审核、上报等工作。
(2)网络软硬件的安装、调试等工作。
(3)补充完善资产相关信息。
3验收阶段
(1)对区级各行政事业单位(含地税系统)及各镇办进行验收。
(2)审核、上报全区数据。
(3)上报总结报告。
4调试运行
调试运行国有资产在线上报数据和业务管理工作,对国有资产管理业务规范化。
一、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种类
(一)财务预算管理风险
针对事业单位而言,财务管理的关键内容就是预算管理,假设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编制内容缺少完备性,就是使得预算执行不规范,造成有关数据或者政策不具备精准性,资金应用和支出缺乏规划,给资金应用效率带来了影响,导致财务风险的出现。财务预算管理风险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当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没有对其进行监督管理,预算编制内容缺少严谨性,使得专项资金的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存在闲置现象。第二,预算资金管理缺少规范性。针对预算资金来说,其操作尺度以及定额标准如果缺少合理性,使得在进行资金预算编制的过程中,随意性比较高。即使资金具备了配备基础,但是其和实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内部配置缺少均衡性。
(二)财务内部控制管理风险
一些事业单位因为没有建立完备的财务内部控制就自己,使得做假账、挪公款的现象频频出现,给财务内部管理增添了风险。另外,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用国家收费准许的空间实现应收款,以权谋私,造成财务管理控制自身作用无法得到全面的发挥,给事业单位以及个人的合法权益带来了损害[1]。
(三)财务收支风险
通常情况下,财务收支风险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财务支出风险。一些事业单位由于没有制定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不能准确对项目支出以及基本支出界定有全面了解,无法实现专款专用。并且,经费管理严重匮乏,使得公费游玩以及公费就餐的现象普遍存在。第二,运用风险。因为事业单位在实践设备以及基础设施的配备方面,资金投放力度比较大,造成对外投资资金严重短缺,造成财务风险的出现。事业单位无能准确掌握商务信息,造成信息精准性、真实性等方面无法正确评判,引发支付风险。除此之外,事业单位运营收入主要分为多种方式,其中包含了现金收入以及转账收入。在实际账款回收的过程中,不能对其进行合理定位,给财务工作的全面开展带来了阻碍。
二、事业单位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没有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机制
因为深受传统管理机制的约制,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其进行规范,使得财务管理工作过于杂乱无章。财务管理中资金收支都没有构建明确的项目标准,导致各项费用在应用的过程中,无法得到全面的落实,并且也找不到相应的负责人。事业单位管理阶层没有构建专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考核机制,无法对财务工作进行监管和控制。由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机制的不完备,使得财务风险的发生机率逐渐增大,进而导致事业单位面临财务漏洞以及收支失衡等问题。
(二)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和认识不够
近几年来,事业单位实施了多次财务改革,这给财务工作人员以及预算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因为受到环境因素的约制,财务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综合素养无法得到快速提升。事业单位管理对财务工作人员的思想教育不全面,没有定期对其开展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培训工作,财务工作人员认识水平偏低,造成财务工作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现代化的管理知识,并将其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使得预算和实际情况之间存在明显差异[2]。
(三)事业单位财务所处的环境因素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社会经济也得到了稳定增长,国家政策和环境在不断改变的状况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发生改变。例如,随着我国加入到国际贸易组织以后,我国开始加大了对进出口贸易的高度关注,并将一些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融合到实际生产工作中,进而促进了我国现代化生产的发展步伐。因此,事业单位财务活动将面临着频繁的变动,所产生的不确定因素将逐渐增多,从而给财务风险变化带来直接影响。
三、防范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出现的有效策略
(一)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要想不被社会所淘汰,就要通过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的方式,让其立足在社会之中。所以,事业单位在构建财政管理机制时,需要提升管理阶层以及有关工作人员的财务风险意识,构建高效的财务管理机制,并将其落实到个人身上,明确自己的职责。尤其是财务管理工作人员,需要开展去专业技术和综合素养考核工作,提升财务部门的专业素养。只有在提升其风险意识和构建完备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才能提升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发生记录,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实现防控的效果。
(二)监控明确严格贯彻落实
财务监管作为一项具备较强责任性的工作,需要对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财务工作进行全面监管,从而才能有效提升财务部门工作效率,将支出自身的经济效益进行全面发挥。事业单位需要将财务监管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并且安排专业的监管工作人员对财务收支情况实施监管和整理,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同时和各个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从而保证事业单位正常运营[3]。所以,做好财务监管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起到防范的作用。
(三)加强风险防范水平
随着科技时代的来临,事业单位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也可以将现代化技术运用到其中,例如,对风险检测,或者运用其他方式制定检测时间或者内容等,构建完善的财务风险预测机制和防控措施。只有在加大预测力度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对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合理把控和防范。
(四)强化对财务人员的培训
加大对财务工作人员的培训利用,落实新实施的财务准则以及有关法律机制,及时更新财物知识,并组织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学习,让财务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能力得到显著提升[4]。此外,还要对财务工作人员开展职业道德教育,使其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端正其工作态度,进而提升其整体素养。
关键词: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财政政策
公益性事业单位在中国社会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社会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社会组织,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是由中国的国家机关或者相关组织利用国有资产组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就是承担社会公益性事业,因此,推进中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在改革的过程中必须根据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点以及工作职责等,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发展,充分发挥其社会作用。
一、公益事业单位财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财政的投入结构不合理
财政投入结构不合理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中国大部分的国家财政经费都用在了养人的过程中,有些事业单位中的人头费用,占比非常大,因此,导致在其他事业的推行中缺乏资金。其次,中国城乡的财政资源分配不合理。主要是城市当中的财政资金投^比例相比农村要高出很多。在一些需要重点扶持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单位中,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比皎低,例如,中国的卫生事业和养老问题等。
(二)事业单位中财政的投入力度较小
首先是事业单位中的财政预算经费较少。财政中的投入资金来源主要是由基层政府获得的。同时由于各级地方政府在财政收入中也存在不足的问题,因此,根本无力负担改革中需要的经费。同时财政资金的筹集渠道还比较单一。各级政府在公益性事业当中通常实施了“设机构、养人头以及政府包办”的形式,由政府直接进行公共产品的生产与分配,同时利用贷款贴息和项目补贴等形式来吸纳社会资金,这样就制约了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致使公益服务的总体供给量不足。
(三)财政在公益服务中的供给率较低
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目标就是为公众提供优质的公益服务,然而由于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体制相对比较落后,公益的总体效率较低,同时还存在着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结构松散,缺乏完善的绩效预算制度和激励机制等,因此,进一步制约了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改革。
(四)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制度落后
公益性事业单位中的预算编制方式还比较落后,在一些地方还沿用着传统的基数加增长法,这种计算方式中得到的预算编制结果比较粗略,与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翻例如,当预算太小时,就会由于资金缺乏而导致公益事业无法顺利开展,而预算过大化就又可能引发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腐败现象滋生等。
(五)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公益性事业单位当中的资产管理制度落后,就会使国有资产出现流失现象。首先是一些事业单位在进行资产产权登记的过程中比较混乱,对于资产的权属还没有理清,存在责任不明确的状况。其次是在资产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没有建立起责权利统一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严重缺乏约束,资产的浪费现象比较严重。
(六)应该加强财务人员的考核
根据相关规定公益性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人员要接受该单位领导的管理,而在财务业务上要接受财务部门单位领导的管理,而这种领导行为和业务管理严重脱节的现象就严重地影响着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问题。由于缺乏完善有效的财务人员考核制度,因此,部分财务人员缺乏责任心,可能造成资产的流失。
二、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强化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能够推动公益性事业的不断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通过单位内部改革,也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通过提升内需推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改革的优化策略
(一)建立健全与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责相关的财政政策
在公益性事业单位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分类指导的总体原则,根据不同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类型以及单位的总体特点等,不断的改革和优化财政政策的支持方式。首先应该明确好公益性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针对不同职能的事业单位采取不同的财政管理与支持办法,严格杜绝采取“一刀切”的方式。针对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应该积极给予其财政保证和资金支持。针对二类公益事业单位,就应该给予其经费补助。而针对三类公益事业单位,可以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进行帮助和支持。同时还要优化好财政资金的总体投入方式,提升财政资金运用中的有效性与导向性。
(二)建立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
构建完善的财政政策体系,可以通过不断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政投入机制以及运行机制入手。在财政投入机制方面,可以通过构建竞争性质的财政拨款制度,调动事业单位的积极性。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构建针对公共事业的财政补贴制度,为公益性事业单位提供公共物品以及相关服务等。对于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收入运行机制完善中,首先是针对其财政支出的方式进行改革,针对纯公益性质的单位,可以推行全额保障。而针对无能力承担的,必须由政府支持的非竞争性质的公共性产品,可以针对性的对其提供基本保障支出。
(三)建立健全与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管理体制相关的财政政策
首先应进行预算中的管理改革、政府采购的改革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中的改革,不断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通过加强财务规范,强化单位的财务管理,构建新型预算管理模式。针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特点,创新其资产配置的标准化体系,不断推动资产管理以及预算管理两者相结合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机制,实现单位资产管理同预算管理相结合。同时还要推动公益性事业单位中政府采购环节中的预算管理以及预算执行,不断完善和规范政府采购行为中的操作执行力度。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强化国有资产的管理,通过强化对财务的控制与管理,进一步加强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基于运行机制的财政政策
不断创新公益性事业单位的经费监管机制,完善服务提供形式,实现公益性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和充分发挥,确保公众能够享受到公益性事I单位的服务。首先应该不断完善其财政经费的总体投入结构,推进事业单位在主体服务与服务方式中的多元化,在公益性事业的举办过程中可以积极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其次要推动财政资金的总体投入模式,提升其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服务职能运转中的匹配度。再次就是要不断的完善公益性事业单位的财政资金支出当中的相关监管机制,构建完善的经费考评制度,提升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五)强化公益性工程项目的资金预算执行管理
为了进一步强化资金预算执行管理,应该在单位中成立以个专门负责的预算管理小组,可由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人员构成,针对公益性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进行监督,同时实施定期通报,并分析预算管理当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进一步提升公益性事业单位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
(六)建立健全基于问责考评机制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建议
中图分类号:F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21-0076-02
绩效考核作为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对员工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考核,获得真实的绩效考核反馈信息,为事业单位管理者的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进而促进了组织目标可以顺利实现。目前,事业单位通常是每年进行一次绩效考核,考核也只是走走过场、流于形式而已,没有科学合理的运用激励制度,已经根本不存在任何的考核意义。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完善和加强绩效考核的制度,充分地挖掘出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的潜能,使每一名员工可以在公平环境下积极的投入到工作中,提高工作的效率。因此,如何提高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制度方式,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测评和评议流于形式
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不够公开化、清晰化,绩效考核总是带有一层神秘的面纱,无法听取广大职工和群众们的意见。在对绩效考核进行评议的过程中,听到的全部是好话,在述职时也经常是只报喜不报优,过于夸大好的成绩,刻意避免谈起缺点,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只是敷衍了事罢了。
(二)领导重视程度不够
通常情况下事业单位领导的工作重点,都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财务和业务工作上,即便是事业单位已经设有考核制度,但是也没有被严格的落实,不重视日常的考核,也没有积累资料,不建立账或卡,导致年终的绩效考核工作与日常考核工作严重脱节,没有任何依据可供其查询。在年终时临时抱佛脚东拼西凑,只是走过场而已,严重地影响了事业单位绩效考核的质量。
(三)考核标准不严谨
考核标准需要按照员工的工作职能设定,而并不是按照员工的职位来设定的。如果考核标准没有明确的界定清楚,考核项目设置有一定的缺陷,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会纵容绩效考核的随意性。没有一个明确的评价标准,无法使员工信服。带有缺陷的考核内容,定性指标没有通过定量方式表选出来,考核条件过于笼统和简单,严重缺乏一定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
(四)不重视考核总结
在绩效考核工作完成之后,没有及时向被考核对象反馈具体的考核意见,不重视与考核对象的沟通,考核结果没有被充分的转化和利用,没有充分发挥出考核的效果。绩效考核过程中出现问题,一方面严重地影响了考核的公正性和真实性,不利于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使绩效考核工作缺乏一定的因素性,其考核工作只是走过场,使事业单位领导无法真实地了解员工的真实情况。
二、提高事业单位绩效考核方式的建议
(一)加强民主测评和评议工作
被考核对象与所在部门的全部职工长期、生活、学习和工作在一起,职工对被考核对象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遵纪守法和思想素质等情况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绩效考核时可以通过召开职工座谈会的形式,找相关人员面谈等一些有效的民主评议的形式,大量收集广大群众的意见,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主观主义和以偏概全的现象发生。绩效考核的结果必须透明化、公开化,这不仅仅是民主化绩效考核工作的反映,同时也是科学化客观管理的实际要求。
(二)强化绩效考核的认识
绩效考核工作与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其他职能部门相比较,绩效考核应该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基础工作。需要通过大力的宣传,加强事业单位领导和职工对绩效考核工作的重视程度,将绩效考核工作作为单位中的其他重要工作一样来抓,对其进行检查、监督和安排。应设置专管绩效考核工作的部门。不允许将绩效考核工作视为单位的临时工作,随便拉人拼凑一个班子,敷衍了事。应由单位中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其进行统一管理,作为单位重点工作来抓,由专人负责这项工作,建立职工考核的档案或台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绩效考核者的作用。
(三)明确考核标准
在绩效考核之前,应明确考核的具体内容,增加绩效考核的操作性。从实际情况出发来确定绩效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廉、勤、德、绩、能。在实际操作时,应根据事业单位的人员结构、自身特点,对绩效考核要素进行量化、细化制定出详细合理的量化打分、硬化指标和细化标准。
(四)将考核工作总结做好
强化绩效考核结束之后的反馈环节。首先,在绩效考核工作过结束后,应及时并认真地总结出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不健全的地方等,便于提高今后的绩效考核工作,同时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认真分析出职工队伍目前的真实情况,分类进行排队,并找出其中的不足,提出有建设性的整改意见。其次,加强绩效考核的反馈结果,在绩效考核评价结果做出后,应对被考核对象进行考核面谈,由上级领导对下级进行考核面谈,将考核的真实结果反馈给职工,使职工可以清楚了解自己目前的业绩情况,同样管理者通过与职工面谈也更了解下级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样创造了一个双向的良好沟通环境,使考核对象了解自身现状与组织期望值间的差距,进而通过绩效考核对考核对象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绩效考核对于事业单位管理来讲是特别重要的,事业单位应逐渐地完善绩效考核工作,并应在工作中执行与之相关的政策,在事业单位中实现绩效考核工作的真正目的,促进员工的工作质量和作风的提高,使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在事业单位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洁.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问题及相关对策[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3):6-8.
摘要: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需求,但是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性质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经验,是一个大的难题。本文就事业单位职工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谈几点粗浅认识。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考核 问题 建议
绩效考核是指考核主体对照工作目标和和绩效标准,采用科学的考核方法,评定员工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员工的工作职责履行程度和员工的发展情况,并且将评定结果反馈给员工的过程。事业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工作是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深化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总体需求,加强绩效管理,是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科学、准确地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实绩和履行职责的情况,发挥考核工作对员工的激励约束作用,从而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员工的职务变更、薪资调整、岗位调动、培训学习等提供依据。
一、事业单位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事业单位在绩效考核工作的实践中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制度,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方面发展,特别是在职工的奖惩、任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和不容忽视的问题,从实际的效果看,与改革的目标还有着较大差距,主要有以下几点。
1.没有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科学的、完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事业单位与企业的性质不同,不能完全照搬企业的经验,事业单位的劳动成果不像企业那样,特别是不像工业企业那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型劳动成果,可以直接进行量化考核。企业通过市场为社会提供商品和服务,其特点是物质化或有形化,在企业经营中,可以直接用经济指标来衡量绩效。企业职工可以用最直观的计件和计时的办法,公司职员则可以将业务绩效折算成现金来量化。但是,事业单位则不同,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主要指标体系是“德、能、勤、绩、廉”,非常笼统。首先没有针对性,对不同类别和职级的人员,采用相同的考核指标;其次是考核内容量化不够,各等次确定的考核标准、考核条件过于简单和笼统,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仍有按印象打分的现象。而科学、规范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是将绩效考核目标和内容具体化,是全面检查和科学评估被考核者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重要依据,这就要求绩效指标能够量化的必须量化,不能量化的应该行为化。如果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有漏洞,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对事业单位中的人际关系是一剂腐蚀剂。
2.考核方法单一,考核工具简单
目前绝大度多数事业单位绩效考核采用这种方法:个人填写年度工作考核表,全体职工对每个人选择优秀、合格、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分数段进行打分,然后统计每个职工的分数多少来确定最终考核结果。这种方法看似民主,但考核结果很不真实。首先缺少合格的考核者,不同部门的职工并不能真实地了解其它部门职工的工作状况,投票时完全凭个人关系或印象;其次没有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被考核者进行综合测评;再次这种方法缺少关键事件记录,平时的考核没有资料的积累,账、卡不健全,使年终考核与平时工作脱钩,无据可查,所以对被考核者做出的评价很难客观公正。
3.绩效考核管理过程中缺乏沟通和反馈
在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过程中看到的普遍现象是,考核时匆匆忙忙,考核后结果迟迟得不到反馈。事实上如果职工不知道他们的工作绩效与预期绩效的差距,不找到改进绩效的方法,他们的绩效是很难得到提高的。可以说,没有沟通和反馈,绩效考核就失去了灵魂。绩效考核过程中通过管理者和职工的沟通既能实现考核的目标,又能帮助职工提升能力和素质。可以说绩效考核的关键是沟通,并且贯穿在整个过程中。绩效标准的确定、考核过程中的辅导、绩效指标的调整、绩效结果的反馈及运用都离不开管理者和职工之间的沟通。
4.绩效考核结果没有有效利用
绩效考核的根本目标就是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其工作效率,从而实现组织目标。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绩效考核结果,把考核结果应用到薪酬的升降、职位的变动、培训等方面,满足职工不同层次的需要,从而调动其积极性。但是在事业单位实际工作中,考核结果没有得到应用,或者没有充分应用到这些方面,这就打击了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实现绩效考核的目的。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是使考核工作缺乏严肃性,流于形式,单位领导难以真实地摸清职工队伍情况,容易造成用人决策失误;二是使考核结果缺乏真实性和公正性,难以形成有效激励,难以促进职工工作作风的转变和工作质量的提高,从而难以高效率地完成组织目标。
二、改进绩效考核工作的措施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建立绩效导向型的组织文化
首先事业单位的领导应高度重视绩效考核,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建立规范化的考核制度,树立正确的绩效考核导向。其次,要鼓励职工树立实事求是的绩效考核理念,作为考核对象或考核主体,直接影响考核结果的公平、公正,要让职工认识到真实的考核结果不但能树立正气而且能提升单位整体效益。只有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组织文化,绩效考核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才能不再流于形式。
2.做好绩效考核前的基础工作
(1)科学地设置岗位和确定等级。根据本单位的职能定位,全面梳理所有工作流程,通过分析把流程中的所有环节及所需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活动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形成工作职责,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工作岗位及每个岗位所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只有做好岗位分析,才能将组织职能和目标科学合理地分解到每个岗位上,绩效考核才能具有针对性,才能增强绩效考核的可靠性与准确性。
(2)设立科学的绩效指标和考核标准。在科学设置岗位的基础上,确定绩效考核的具体内容,设立绩效指标。指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第一,科学客观的原则。绩效指标体系应依据职工的岗位职责构建,能够反映职工绩效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第二,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事业单位职工的绩效,既有可量化的指标,也有难以量化的指标,为了客观地反映职工的绩效,必须将定性和定量指标相结合。可以量化的指标要明确其考核的标准,在提取指标时尽可能量化、细化;不能量化的指标要尽可能地行为化,对工作过程进行详细描述。第三,指标动态原则。绩效指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单位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目标和每个岗位的不同需求来确定绩效指标。
(3)制定绩效计划。绩效计划是职工与上级领导通过双向沟通就工作任务及其有效完成的标准确定绩效目标的过程。在制定绩效计划时,应该鼓励职工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议,参与制定,使绩效计划更加符合实际,同时应该对自己参与制定的绩效计划进行承诺。激励理论认为,人们对某种计划的执行情况取决于他是否参与制定计划和公开承诺。如果参与并公开承诺了,他将会全力以赴地执行该计划。
3.高度重视绩效结果的反馈
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在于改进绩效,管理者要切实重视绩效沟通和绩效面谈,帮助职工查找原因,其中流程回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从一件事的处理流程上回顾,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哪个节点出了问题,一起回顾,一起找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把绩效改进做到实处的。也只有这样,上级和下级才能真的心平气和的坐下来,为改进绩效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有伦,曹明华.实施绩效管理中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5(4)
[2]吴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J].资质文摘,2009(2)
[3]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建议
Abstract: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is the unit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andard unit of economic activity and social economic order the important means. Strengthen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improving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level, not only to the finance fund's safe and effective and providing an effective guarantee, and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 econom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the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of the financial management analysis, in view of the existing problems, improve out some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Keywords: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blem; suggest
中图分类号:D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与事业的发展相适应,良好的财务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也逐步趋于完善,各单位的财务管理也随之逐步加强。但在现实的会计工作中还有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其内部财务管理上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因此,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是进一步规范完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必要措施。
一、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基础工作较为薄弱 。 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无法满足财务管理的基本要求。有些单位财务人员不懂财务制度,不懂会计账目,他们不仅对本单位基本的财务情况不甚了解,就连基本的账账、账表之间的勾稽关系也弄不懂。原始凭证审核不严,经常出现不合规、不合法的票据。
(二)、财政支出计划执行不严,随意改变专项支出的用途 。一些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财经法规观念淡漠。他们认为只要是自已单位的钱就能随心所欲地花,可以不受财政的监督,不受财经法规的约束。经常出现人为随意变动支出项目、挪用专项资金的情况。 (三)、有私设小金库现象 。有的单位领导为了方便其不合理、不合法票据的报销,或部门利益在单位多发补助或福利,坐收坐支,私自将单位的某些收入不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坐收坐支,形成了严重违规的“小金库”。 (四)、预算管理缺乏力度。在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一般都存在着预算管理的某种漏洞,这些漏洞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编制过程中,也或许是存在于预算的执行过程中,而在更多的情况下是兼而有之。例如,在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往往只有本单位财务部门的参与,而其他部门的参与却较少,这就使得所编制的预算往往与各部门的实际情况有偏差;而在另一方面,各部门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又缺乏必要的管理和规范,时常出现挪用预算、少报补报、多报多用的现象,从而又加剧了所编制预算与实际情况的偏差,给本单位的预算管理造成了较大的混乱。
(五)、内控制度不够完善。一些单位内部管理体制和制度不够完善,部分单位内部未设专门的财务管理机构,作为一个部门的一部分职能,由一人或多人。部分单位内部未实行统一的财务管理。会计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不够合理,业务交叉过杂,人员兼职过多,职责不明确。 (六)、实物资产核算和内部管理普遍薄弱,实物盘点不能定期进行。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着对存货和材料等实物资产的核算和管理不够规范,从账面上不能真实反映实物资产的存耗等情况。会计核算中心人少事多,对各单位的实物资产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部分单位实物短少又不能及时向核算中心报账,导致账实不符,会计账务失去了监督牵制作用,容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七)、往来款项不能及时清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对各单位情况了解较少,加之部分单位又不能及时报账,有的往来款项长期挂账,年复日久变成了呆账死账,最终予以核销,从而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八)、财务分析缺乏。行政事业单位普遍缺乏适合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财务人员往往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编报说明来代替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参与单位管理的机会少、意识不强,对单位的业务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缺乏了解,财务人员在做财务分析时,只能根据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从单纯的会计核算角度进行分析,不能从全局角度看待财务收支的合理性,因而做出的财务分析具有很大的主观性和片面性,找不准问题的要害,导致了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全面了解单位财务运行状况。
二、加强机关财务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加大预算的约束力,加强非税收入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健全预算编制、申报、审查程序。单位预算的编制应当符合法定规章制度和单位事业的发展计划,应当坚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有保有压、收支平衡”的原则。单位对各项支出是否真实可靠,各项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有无漏编、重编,预算是否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执行,有无随意调整预算或变更项目等行为事项进行监督。
要进一步加大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税收入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力度,根据中央关于规范公务员津补贴精神,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禁各单位私设小金库、滞留资金或变相发放钱、物,从根本上铲除收益不公和产生腐败的土壤。
(二)、严格经费支出管理,合理安排项目经费。首先确保人员经费开支,保证机构正常运转,其次保证必要的办公经费需要,然后再按照轻重缓急安排其他项目的开支。资金管理要开源节流,严格经费支出,减少不必要的开支,杜绝铺张浪费,防止前紧后松,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要建立严格的经费开支审批制度,制定严格的经费开支报销程序。
(三)、强化国有资产管理。首先要确定合理的固定资产核算方法,使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其实际价值;其次要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强化出租、出让和报废处置环节的管理和审批,在出租出让等相关环节引入公开竞标等市场化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提高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在重大国有资产的购置环节设置国有资产管理审批制度,减少盲目、重复购置资产。
(四)、强化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充分发挥会计结算中心在财务管理中的作用,运用核算与监督方法,控制费用支出、平衡各部门经费支出。制定单位用款计划,核算系统实行会计和部门预算两维核算。对各单位报来的发票要进行认真审核,注重其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会计核算中心人员要对核算单位的业务有所了解,熟悉核算单位的收支项目,防止部分单位报销虚假发票或部分收入体外循环。
(五)、加强内部监督和控制。一是要建立、健全内部会计制度,保证部门、单位内部会计工作有序进行,如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度、账务处理程序制度、内部牵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等。二是建立、健全内部审计监督制度,促使会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保证会计核算真实反映活动内容。
(六)、完善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财务分析必须按照《会计法》及《行政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客观、真实的财务分析报告,不但能够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防止日常工作中的漏洞、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起到积极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主要侧重于财政资金的使用分析上,采用的财务分析指标,可以使用预算完成率、预算拨款增长率、公用支出增长率、人员支出比率、专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经费结余率等财务指标,来评价行政单位的财务开支及预算执行情况。
(七)、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第一,要及时组织学习培训国家新颁布的财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并加强有关法律法规的落实,尤其单位领导;第二,要注意加强财务管理方面专业知识的学习培训,加强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增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业务素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第三,要积极引导财务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第四,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 .赵秋梅等.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财会研究,2007.(9).
(一)信息竞争
现在的事业单位面对的市场竞争就是信息的竞争,精确有效的信息不只能够推动事业单位的发展,还能够让事业单位做出准确无误的决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不只能够高效的整合单位内部的资源,还能够高效的处理各个部门的财务信息,给决策者提供准确无误的信息。
(二)财务的协同
及时的了解了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够使部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得到改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能够让提供的消息更加的准确,也能够增强单位管理的资金安全,避免事业单位资金的流失。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一)对管理概念的认识不全
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拨款的,所以对于财务管理的信息化认识不全,忽视了信息化的建设,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化落后。很多财务人员对学习先进的计算机知识的意识不强,导致信息化的发展收到阻碍。
(二)事业单位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使用方面的忽视
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开展上投入了很多的资源,然而忽视了网路系统的开发,部门之间更是缺少沟通,导致了不能及时的整理事业单位内部的信息。很多的事业单位还是运用以前的方法来管理单位的财务,对于统计数据和核算工作方面采用的还是以前的办法,让单位的浪费更加的多。很多的事业单位虽然重视了财务管理信息的使用,却忽视了对于信息系统的维护。
(三)缺少管理意识
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中小型的事业单位比较多,这些单位对于管理的意识都很薄弱,财务管理机构不够完善,为财务管理实施增加了困难。
(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素质不够高
伴随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代化,财务管理部门的作用就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跟财务人员的水平和能力有关,现在很多的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根本不熟悉网络,对于财务的办公软件操作也不是很娴熟,这样就不利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更好的进行。
三、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建议
随着社会的改革不断的深入,对事业单位的改革也有着很大的深入,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也是事业单位发展的必然需求。但是我国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基础太弱,还没有足够好的理论,因此在实现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事业单位中这样的问题格外的突出。所以对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下面这些建议。
(一)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信息化要有足够的重视
只有事业单位能够足够的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这样才能够把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提升到正常的道路上。所以我们要正确的认识到财务管理信息化对于事业单位的重要性。在信息时代中,谁能够快速的获得有用的信心并且做出正确的对策,谁就能够在竞争中掌握主动。这样就需要事业单位重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改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加快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
(二)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
事业单位对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完善,这样才能够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联,能够及时的掌握事业单位进步的最新动态,从而做出准确有效的决策。
(三)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的高端人才培养
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都缺乏有效的竞争,财务人员的素质相对比较差,对新的时候接受能力也差,所以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国家应该提供相应的法律来支持软件行业的发展,并且培养高端性软件开发的人才,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不只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的记录,还应该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分析和控制,我们应该对于这样的人才进行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事业单位拥有现金的软件和硬件,让事业单位有这更好的进步和发展,提高他们的素质。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的支持
在事业单位中要建立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思想,对于财务管理信息化技术要提供支持。将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方案。要加快事业单位的发展,就需要树立控制资金的相关理念。在事业单位的管理过程中,控制好财务管理,加强对于资金的控制,这样才能够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加强对于财务管理和资金的监管,这样不仅仅可以防范资金的危险,还可以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防止财务信息缺少真实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 精细化预算管理 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管理环境的变化,传统的预算管理办法已经不能适应事业单位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引入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也就显得异常的有意义。而精细化预算管理,主要指的是在确保单位内部会计工作规范与标准的基础上,运用专业化与制度化办法来加强财务资金的预算管理,实现预算管理过程的精细化处理。但是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利于我国事业单位更好的强化财务管理工作。由此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如何从现状问题出发,加强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的合理运用也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一、事业单位精细化管理的现状
(一)对精细化管理办法的认识不够深度
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已经实行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但是由于传统观念与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的制约,部分事业单位在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的认识还不够深入,由此也造成了部分单位员工的不认同。其中,在领导层面,虽然已经认识到精细化预算管理属于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实施,但是在具体的办法还缺乏有效的机制体系,在部分管理工作上,相关弊端与问题依然存在;而在普通职工上,由于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较为新颖,部分员工缺乏正确的认识与认同度较低,从而缺乏配合意识,自身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也不高。
(二)在制度层面存在部分缺漏
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具体操作工作上,由于制度建设明显滞后,因此相关问题较为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真正精细化预算管理不到位,目前我国部分事业单位在精细化预算管理上,只是简单的针对预算管理,如果相关预算在编制环节存在错误,那么真正精细化预算管理也就失去效用;二是在会计核算工作上,如果相关部门之间合作力度不足,那么相关财务数据与信息将严重缺乏真实性与及时性,到了账账核对与账务核对时,相关问题屡出不穷,即使进行排查也没有头绪,从而导致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难于落实与执行。
(三)在精细化预算管理执行工作上缺乏监管力度
在任何性质的管理工作上,有效监管力度是确保工作质量的前提,当然反映到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管理上同样如此。但从我国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现状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管力度还较为缺乏。一方面是由于内部审计工作不足,部分单位在人员与编制等层面存在问题,缺乏独立运作的监管单位,因此通过兼职岗位等办法完成监管职能,从而导致监管效果不能完全显现。 另一方面是由于外部审计工作的缺失,部分地方审计单位由于任务较重与工作人员不足,对其监管范围内的事业单位不能全方位实现监管工作,从而采用年终集中审计的办法,导致监管时效差与效率低下。
(四)精细化管理缺乏新技术的支持
1、信息化程度低
在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上,对于信息化建设与软件应用的缺失都会影响到预算管理工作的效率。而相关工作由于无法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面对繁杂的数据信息收集、整理以及归档等工作时,往往较为迟滞。
2、专业化程度低
部分事业单位在财务人员工作岗位的设定上,仅仅为了符合会计工作的要求,在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方式以及模式上不能够良好利用,从而不能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层提供决策信息参考。
3、系统化程度低
精细化预算管理属于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预算编制、执行、调整以及考核,关系到事业单位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但是部分事业单位却错误的认为精细化预算管理属于财务部门自身的业务工作,从而缺乏全局化的考虑,致使精细化预算管理整体性较弱。
二、加强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管理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精细化预算管理理念的认识力度
事业单位通过加强精细化预算管理认识力度后,将较为容易使整个单位内部对精细化预算管理的贯彻,强化内部人员认同力度,从而在日常工作上以正确的态度,积极参与到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上。特别是在单位管理层上,一定要做好以身作则的作用,从而为相关职工做好榜样的引导作用,提高整个单位对精细化预算管理的重视力度,使得单位内部上下一心,确保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的流畅性与有效性。
(二)为精细化预算管理制定定额标准
事业单位在执行精细化预算管理时,在编制工作上一定要有精细化的管理标准,从而为项目资金在支出层面上提供精确化标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变化,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在利用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时,相关具体工作一定要具备具体的标准与流程。例如,会议费、办公设备费以及培训费等,每一个项目费用都具有自身的费用标准与要求,切忌还是利用到以往模糊划分的办法,而在此基础上,还要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标准化、规范化以及流程化费用管理办法与参考体系。当然,在符合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的前提下,制定出办公设备优化配置的管理办法与标准体系同样重要。相对而言,在预算支出层面的定额标准体系上,由于其在工作上较为灵活有效,因此可以为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管理办法提供参考作用。
(三)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绩效评价
事业单位在预算的效率上想要得到提高, 就必须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体系,不断强化预算评价结果在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的引导应用。对评价结果比较好的项目,后续实施过程中的资金安排可以优先;对评价较差的项目,资金安排就需要做到调整,甚至停止所有的资金拨款支出方面的打算;对已经完成的项目的评价结果,在安排新增项目之前就需要优先考虑是否合理。在此同时,事业单位资产配置审核管理制度的健全也要加紧步伐,编制资产优化配置预算方案, 提高资产的最优化配置,对资产配置采取定编管理模式。
(四)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
构建财务预算管理信息化平台,将可以为事业单位的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提供技术层面的支持与保障,从根本上改变传统预算管理办法的单一职能,同时也是与传统预算管理办法的主要区别。与此同时,有利于把财务工作并入到预算管理系统中,做到实时分享数据,尽最大程度减少工作时间浪费, 为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五)预算编制时间的合理安排
在精细化的预算管理工作上,由于每一阶段的信息数据都会出现一些变化,因此在编制预算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时间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在进行编制工作时可以适度的延长编制周期。相对来说,编制时间对于基层预算单位来说较为重要,这是因为基层预算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明显需要大量的时间去获取精确数据,确保自身的编制工作科学有效。因此各个单位在进行各种预算编制工作时,一定要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不同级别的部门要制定不同的编制时间表。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在精细化预算管理工作上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更加为我国公益性事业提供动力支撑。但是,部分问题的存在我们依然要勇于承认与面对,从而本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不断提高我国事业单位精细化预算管理的工作水平,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于海燕.事业单位财务精细化管理研究[J].当代经济,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