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酒店管理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酒店管理相关知识

第1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一、影响高职酒管专业实习实效的实习酒店因素分析

(一)酒店经营管理的状况

1.酒店的定位、星级与客源。当询问“酒店的定位、星级与客源情况对你实习效果有何影响”时,一部分实习生认同酒店的自身条件对实习的最终效果有作用。学生普遍认为跟素质较高的客人接触对提高自身的素质有好处,例如,通过跟高端商务客人接触,可以开阔眼界和见识,外国客人较多的酒店可以有效提升外语水平。

2.酒店经营状况和规范管理程度。多数实习生认同酒店管理规范、经营状况良好,可以帮助其在实习期间吸收实用、先进的工作经验,对自身从事酒店行业的工作有较大的帮助。酒店自身的经营状况决定了实习生是否有机会接触多样的工作情境和较为高端的服务技能,实习经历的丰富程度对提高实习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产生影响。

(二)酒店对实习生的管理

1.酒店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酒管专业的学生接受过较为系统的酒店理论知识和技能培训,很容易适应酒店的工作。而部分实习单位却将其视为廉价劳动力,让其从事技能简单的一线岗位,一味地希望实习生能安心于基层的机械操作,只关注其能否保质保量完成岗位工作,而对实习生的生活情况和心理需求不太关心,对实习生的职业成长也没有投入相应的关心,使得实习生很难真正融入酒店,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2.酒店培训制度。由于实习时间有限,加之实习生有一定的从业基础,许多酒店不愿投入太多的资源对实习生进行诸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岗位操作规范等系统的培训,导致很多实习生初上岗位时全凭自我感知和体会进行实习,通常初期开展艰难,实习生丧失对酒店行业的认同感。Saks研究发现,新员工(实习生)获得培训的数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绩效、组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

3.实习生帮带计划。出于各方面考虑,酒店很难为实习生指派合适的帮带师傅对其进行全过程培养。帮带师傅的主要职责是对实习生的日常实习进行辅导和考核,帮助实习生在酒店内部建立人际关系等。此外,实习生可以向帮带师傅学习酒店的工作习惯和本行业职业生涯发展等多方面的信息,从而为他们择业决策和职业素养等问题提供参考。

4.酒店对实习岗位的安排情况。很多酒店在实习岗位的分配上表现出较明显的功利性和随意性。在分岗的过程中,较侧重于根据学生的大致性格和外表分配岗位,忽视学生的特长和内涵,在校表现优异的学生因其普通的外貌而被安排在边缘岗位,而那些外表比较出色的学生则被安排在较为核心的岗位,造成学生“学习无用论”的想法;要不就是哪个岗位缺人往哪儿派,使学生认为酒店的工作不是累、乱、脏的机械劳动,就是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这些会对其后续的学习造成较大的困扰。部分实习生在掌握了所在岗位的技能之后,有意调换到其他的岗位,便于体验多方面的工作环境。而酒店方出于便于管理和节省成本的考虑,不愿为其调整岗位,更无意让表现较优异的实习生承担一些辅助管理工作,这样,实习生难以得到全面的锻炼。

5.实习期间的相关激励措施。很多实习生在较短时间内就能承担老员工的岗位工作,质量和数量均不比老员工差,但随后发现自己的薪酬福利与老员工相差甚远,导致到了中后期开始丧失工作热情。

(三)酒店对实习生的培养

研究表明工作任务的性质对实习生的实习效果会产生较大影响。Feldman等发现那些给实习生较多主动权的任务能较好地促进实习生适应工作。Dixon等研究发现,如果实习任务的挑战性较高,则实习生会对实习企业产生较高的情感性组织承诺。很多实习单位认为实习生来单位实习就是随意给他们安排一些简单的工作,并未对实习任务进行针对性地设计,这成为影响实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1.实习任务的挑战性。大多数实习生都是怀着锻炼自我、体验行业的心态来参与实习的,如果实习任务有挑战性、多元化、有价值,便会得到他们的积极应对。事实证明许多成功的实习计划都是采用项目制的形式,让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参与几个小型项目。然而出于利益的考虑,酒店通常不愿意做出此类调整与安排,致使专业酒店实习的挑战性一直徘徊在低等层次上。

2.实习内容的全面性。实习生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都渴望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各方面的运营情况。一些临时性工作或短期岗位调换能够使实习生了解不同部门的运作情况,体验到各种工作层次和不同的岗位要求,能提升实习生个人技能和职业视野,还能增进实习生对酒店组织文化、人际关系、工作流程和战略目标等方面的认识,为将来进入行业打下基础。然而在访谈中,很多实习生抱怨在实习结束后对酒店的整体运营情况依然谈不上了解。

二、提升酒管专业实习实效的建议

(一)做好入职培训

入职培训对实习生来讲意义重大。对酒店发展史、服务理念和企业文化的讲述,有助于实习生培养行业自豪感和集体荣誉感,从心理上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使其能顺利完成角色转换,适应全新的环境。

(二)日常培训和关注

酒店应在日常管理中提供更为科学的管理方式,根据实习生自身特点酌情安排其工作内容。很多实习生都是首次接触真实的工作环境,对他们的实习安排无论是在操作难度还是工作量上都应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实习生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的,酒店和实习生双方应相互尊重,酒店不能以简单生硬的罚款等规章制度来代替日常教育,而应多从实习生的心理入手,对其多鼓励,加强沟通。酒店还应意识到,与其他员工不同的是,实习生更注重整个实习全程的收获,所以在职培训不能放松,力求做到持续性、系统化和规范化。除必需的业务培训外,潜力开发也不可忽视。实习生特殊的身份使其能从半内部员工半旁观者的角度,对酒店的内部管理情况和顾客满意程度等问题给予较为客观甚至是新颖的见解和看法。酒店方可适当召开座谈会与实习生沟通,鼓励实习生给酒店找问题、提建议;可以了解实习生的工作情况,掌握其心理动态;还可以从中发现可造之材,为酒店的人才储备打下基础。如果条件允许,酒店还可以让实习生尝试轮岗实习,以增加不同的体验。酒店应精心挑选优秀的员工以帮带师傅的身份对实习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其缩短融入工作的时间,尽快掌握岗位所需的技能和养成综合素质。由于实习生多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帮带师傅的任务艰巨,因而帮带师傅的选拔和激励机制就显得更为重要。酒店应多向优秀员工宣传成为帮带师傅工作的意义,承诺给予相应的补贴,并对表现优异者给予奖励,在晋升和年终考核时予以侧重。

(三)关注薪酬制度

酒管专业实习生薪酬低是较普遍的现象,实习生不享受酒店相关的福利待遇成为很多酒店不成文的规定。据资料显示,实习生的薪酬除实习合同中所规定的外,其他的还是一片空白。酒店对实习生的薪酬可以适度调整,比如对表现突出的实习生给予相应的奖励。

(四)职务见习,储备人才

第2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质量问题;控制

1.电力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质量管理的重要作用

电力建设工程项目范围涉及得比较广泛,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周期长、复杂程度高的工程中,影响因素繁多,如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质量、技术措施、管理系统等。在这些因素中不管是其中的任何一项出现问题,都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进度。相比较于其他的工程,电力工程的施工不会像其他普通工程那样,当发生质量问题时可以通过各种手段进行弥补,但电力工程施工过程只有两种结果:成功或是失败,如果质量管理失控,可能导致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特征

2.1工程质量的多变性

由于影响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复杂多样,从而使得对工程质量的分析、辨别、解决产生了很多的变化。而有些问题还会随着时间的不断增长而发生相应的改变,进而引发其他方面的质量问题。所以,当工程发生质量问题时,施工企业应该及时地根据相应的问题采取解决措施,进而避免质量事故的扩大和蔓延。

2.2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电力工程的质量问题可大可小,情节轻的可能只是影响工期,增加投资方的投资费用。严重的就会对整个工程产生深远的影响,影响以后的安全使用,从而产生无法预知的安全事故,对整个社会及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损失。

2.3工程施工的独特性

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工程质量问题都是一些经常容易发生的,对待这些问题应该做到不断地根据以往的经验进行总结,采取预防的方法。而有的问题是在人们不经意间发生的,尤其是在电力施工这种特殊的施工中,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施工人员对特殊工程的了解不够,对一些因质量问题产生的严重后果认识不足。针对此类问题,需要广大的技术人员不断地深入到施工现场进行必要的研究与管理,从而减少或杜绝问题的发生。

3.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

在很多的项目中管理人员以及技术人员,达不到工程管理的要求。技术人员编制的作业指导书质量低劣,普遍没有针对性,未真正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专业工地及职能部门的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责任心有待加强。也没有做好针对性的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工作不够扎实细致;施工过程的检查以及二、三级验收力度也不够。项目上配备的技术管理人员数量也较少,有些项目施工队伍存在技术员、施工员、质检员为 “三合一”现象。

3.2电力工程项目施工标段较多

几乎每个电力工程项目一般都要划分3个以上施工标段,多者达10个以上施工标段。某一工程项目主体工程及工程的建筑、安装施工承包单位较多。

市场经济条件下,标段划分得愈细,业主对工程的直接控制权愈大,并且在大多数的情况下,业主可以通过对价格竞争最大化的手段更经济地发包工程。然而各个标段工程间的协调难度加大,管理环节增多,不利于施工管理,同时,加大了质量风险。同时,承包商的责任相对愈难以确定,所以标段细分比较容易取得相对经济的发包价格,但不易取得工程建设的高效率;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标段划分方法则较容易取得工程建设的高效率,但价格较高。所谓标段划分中的经济高效原则,就是指的要根据工程特点的自身条件平衡经济与高效的关系,找到一个最佳的标段划分方案,以合理地确定施工标段,实现效率与经济的统一。

3.3施工质量不容乐观

近几年来,虽然很多机组工程都按期移交投产了,但是,有些工程中留下了不少质量隐患,尤其是工艺质量方面的质量通病。屋面、楼面渗(漏)水等质量通病已经直接影响到了机组的安全运行,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本来施工承包商就面临着空前的进度压力,在工程施工阶段,业主在合同工期基础上还要再压缩工期,而且不管过程当中的前期准备不充分、图纸交付不及时、设备供应滞后等所有影响因素,最后,施工单位却没有了“精雕细琢”抓工艺的时间。

3.4施工安全管理薄弱

施工安全管理中难以做到统筹兼顾,其中的漏洞以及薄弱环节层出不穷。例如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策划监督不力,事故时有发生。这些安全隐患,现阶段集中反映在工程施工安全上,投产后将会引发电力设备运行不稳定和可靠性差等问题。所以,电力工程建设安全工作要长抓不懈,要加快监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要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

4.电力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

4.1落实领导责任制度

在当前的电力工程施工质量要求下,建立一套相应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地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更加全面地将生产责任落实到相应的负责人身上,从而使得各级领导、项目负责人、技术人员不断加强自身的监察力度。

4.2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及综合素质

在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人是第一要素,相关人员的素质对电力工程的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素质包括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相关人员素质的提高是整个电力工程质量提高的基础,应该在各类电力工程施工过程中都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国内,更要放眼世界,抓住一切机会培养人才,更应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培训相结合的方式。

4.3确立施工质量目标

施工质量目标制定,应结合工程项目本身的需要和满足合同文件的要求,市场因素以及质量经济因素,综合考虑质量和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确立项目的质量目标。其中质量通病应是最重要的质量控制目标之一;质量目标的实现是对目标进行细化、分解以及目标中心环节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应检查目标实施情况,并及时纠正或改进,以达到最终的质量目标。

4.4控制材料设备质量

施工材料的采购与管理通俗意义上讲就是物资的供应和管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直接关系着工程质量和施工成本。尤其是在项目工程的前期阶段,材料的采购管理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工期。所以,应该加强对材料采购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4.5推动质量管理水平

作为工程人员,应该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增强自己对工程质量控制的责任意识,利用各种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工程管理的有效性。坚持用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引导企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求真务实,按客观规律办事,使科技进步和创新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结语

综上述而言,我们要加强学习探索,总结自身经验使自身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并借鉴国外先进管理技术,只有了解了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及特点,才能解决当前电力工程施工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方能使我国的电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科]

【参考文献】

[1]邱江涛.试论电力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之经验总结[J].科技资讯,2010.

第3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核电 DCS 项目管理 组织

中图分类号:TM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50-02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特别是随着电子科技的迅速发展,传统的组装式仪表掌控方式逐渐的被数字化掌控技术所取代。数字化仪控系统(DCS操作系统)在很多电站中都获得了广泛使用,随着DCS系统的不断应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功能缺陷的促使下,其性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尤其在安全性、可行性以及经济性方面都获得了很好提升,从而给DCS技术在核电站更加广泛的应用打下了相当坚实的发展基础。

虽然DCS在核电站中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与使用,但是在之前的发展经历上来看,在使用过程中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存在着较大的延误性,这些问题都会对具体的使用造成一定影响,有时甚至对其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的影响。在整体形势如此严峻的局面下,其中不乏在技术方面取得显著突破的实例,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DCS项目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证,该电站在这方面有了很大改善,开创了国内首个无延误项目。之后红沿河等项目在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DCS项目无延误的基础之上,采取了适当的微调和改善措施,让DCS系统获得了进一步的有效推进,言至此处,就连带出一个存在具相当研究性的话题:如何在核电项目管理工作中进行有效的项目管理?该文针对这个话题展开详细的论述。

1 核电DCS项目实施过程和项目管理

DCS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一般能够划分成3个阶段:需求提出阶段、DCS工厂实现阶段和DCS现场实施阶段。依据各个阶段的实际特点,对项目管理所涵盖的内容进行详细研究。

1.1 需求提出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

和一般的DCS有所不同,核电DCS对电站的需求等都是在签署以后才能够提供给供应厂家,在具体实行中,要依据设计机构上交的核电站设计信息,才可以对其进行一些具体的操作,这些信息涵盖了系统需求规范书、系统逻辑图/模拟图等。电站设计工作者必须要能够清楚地表达设计需求,@样才可以保障项目顺利开展。以下就需求阶段中所需要开展的项目管理内容进行全面分析。

(1)创建联合小组。专门就不同的电站项目与DCS供应商特点,每个项目在进行实施以前,都需要创建一个联合小组(DCS项目管理团队等),让整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可以对核电站需求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并依据设备供应商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适当修改。在这个时期项目各个主体都必须要进行进一步探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后续工作。

(2)创建筹资计划给控制、管理带来重要的资金保障,要依据整个项目的开展进程,DCS项目管理小组必须要调节各个主体创建DCS设计输入,上交对应的项目进度计划与接口控制手册,并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整个项目的提资工作。

(3)预审查设计文件。依据接口控制手册中的有关要求,为掌控、管理上游设计水平,DCS项目管理团队必须要在设计成稿出来以前,对这些设计文件进行一些适当的审查,并对文件上交监督进行实时追踪,预防拖稿的事件发生。在预审以前,还需要对参加审核的工作者进行训练,提升他们的自身工作能力,以便为后续工作带来重要保障。

(4)组织技术澄清会。在前期工作里,虽然会出现一些工作小组的澄清沟通、文件审核等,但是由于仪控设计参与主体比较多,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在上交的文件中依旧是会出现一些质量不合格的情况。专门就这些问题,DCS项目管理团队对各个方面进行适当的技术澄清是十分必要的,对细节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获取解决办法,一直到设计图稿能够获得有效实施为止,否则由于设计机构等主体因为自身利益,出现问题隐瞒或互相推诿的事情,导致问题无法获得解决,使文件质量较低,最后对整个项目的进度造成影响。

(5)跟踪提资情况。DCS项目管理小组必须加强文件上交的进度和质量监督工作,并进行长期有效的追踪工作,注重其中的一些细节工作,通过对过程中一些微小问题的调整和改善,能够使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得以及时暴露,进而可以及时地给出一些解决办法。

以上所述的微调等措施,不仅可以对上游提资水平与进度做一个全面掌控,还可以对DCS项目实施情况达到很好的全局掌控效果,这样就能够有效削减后期工厂测试、出厂验收等工作的修改量,间接减少了变更成本。

1.2 DCS工厂实现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

虽然各个供应商在DCS实现方式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但是就整体而言,硬件制造要相对简单一点,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整套仪控平台的供应厂家而言,其在生产与制造上都是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正规性的。就机柜装配而言,其在装配上较为复杂,对技术的要求也比较大,还需要消耗很多时间与精力,但对于技术熟练的操作工作者而言这方面的问题就没有那么突出,就那些较为熟练的操作人员来说,其装配上的困难并非是装配工作本身,而是在机柜设计、组装以及接线文件是不是可以获得及时出版上,这些都和之前的设计工作能否及时实现有着很大关系。

1.3 DCS现场实施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

当整个DCS系统中各个分项设备自不同的生产厂家汇集至电站厂后,至整个系统设备能够正常使用,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段,因为设备的调试是一个比较繁杂的事情。进行调试时,由于设计的改变、工厂自身条件的缺乏或者是调试中出现的新问题等,都需要DCS对其进行不断的修正。而在修正过程中,是需要受到严格管制的,所以在进行修正时,都必须要做好一些记录以后,才能够开展修正工作,保证实现可追溯性。

为了能够对安装调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发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改善,改善措施获得较好的落实度,必须要在现场创建一个DCS办公室(DSO),该工作室要涵盖供应厂家、设计机构、安装调试等机构的工作人员,让DSO能够对项目进行统一管理,实现决策的统一设定,并能够让整个项目可以获得高效运转,从而解决安装与调试过程中出现的所有DCS问题。

2 核电DCS项目管理组织建议与实践

在进行核电DCS项目管理工作指挥部的建立之前,依据DCS项目在开展中的一些工作内容上的差异,DCS项目管理需从专业的项目管理团队去掌控上游设计到下游实施工作,确保整个项目在技术、商务等方面都能够获得全面、有效的掌控,只有将项目管理当作是整个项目的核心,才可以让项目做到满足项目关联者对项目的整体需求与期望的程度。

3 结语

岭澳核电站二期DCS项目的成功开展,整个项目管理中具有专业的DCS管理团队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该团队参加了整个项目的设计、规划、制造等过程,在这个项目里,它有着最高权威,让项目始终处于一个可控状态。但是由于核电站创建的形式、DCS签署形式以及企业职责划分上等出现了一定的差异,造成每个项目开展的DCS管理均有所不同,管理组织也是会有所不同,但是透过形式观其内在的联系和效果,不同形式的DCS项目管理团队又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相似之处就是其开展管理工作并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该文专门就项目管理的一些重要工作和项目管理组织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期可以给那些从事DCS项目管理的人员或组织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 房韬.浅谈EPC模式在我国火电脱硫工程中应用的必要性[J].科技展望,2016(29):144.

第4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生物电 活立木 无线传感器网络 木质部 土壤pH值

中图分类号:O61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009-03

近几年研究显示,一棵树与它周围土壤之间有持续的电势差和电流,但其生物电的作用机制一直存在争议[1]。活立木生物电势能的应用,对于在森林中向低功率器件供电[2],尤其是在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无法为其提供持续电源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我们有很大必要探索活立木生物电势能的特点及其产生机制。目前,科学家们已经提出了许多假设和实验方案[3-5],因为生物电已在树上的不同部分被检测到[6]。

活立木生物电势能的输出功率大小可由一些显著的物理参数来反映,例如电压和电流。为了找到在树木与其周围的环境参数的生物电的更全面的关系,实验在不同的区域和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在实验中,将会对所选择的树木木质部的pH值,以及对环境的参数的输出功率进行测定,包含环境参数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土壤湿度和土壤pH值。

1 研究方法

1.1 实验地区和树种

我们选择了四个城市的四个实验区,其中银川、大兴安岭、柳州和北京具有不同种类的土壤和气候。实验被分成两个子实验,分别命名为E1和E2。E1是在夏季的银川,大兴安岭和柳州,历时10d。银川市是中国西部,有碱性土壤和气候干燥的夏季。杭州位于中国的东部,夏季是中性土壤湿润气候。柳州是中国的南部,有酸性土壤,夏天有非常潮湿的气候。子实验在设在上述三个区域是为了获得在不同的生长条件下进行研究的全面数据。E2是在北京的夏天,历时20d。北京是中国的东北部,有弱碱性的土壤和高温多雨的夏天。在每个实验区,我们随机选择了几棵健康的树木作为代表。

1.2 电源

在每个选定的树的不同高度(50cm,100cm,130cm)的木质部插入三铁电极(直径5mm),另一个电极植入相邻的土壤(15cm的地底下),用固定长度的电线连接到电极。一个负载电阻连接成树中的电极,并通过导线连接接地电极形成电路。负载电阻的电压和电流同时通过同一万用表(福禄克17B,福禄克,美国)进行测定。电源是每次测量后计算出来的。

在E1中,在土壤中用电极来代替万用表的接地端,其直接连接到土壤中的相应深度的负端子,该终端是铜做的。在E2中,使用相同的铁电极。其目的是为了观察电极材料与试验的影响。

1.3 木质部的pH

木质部样品从每个选择的树收集并储存在塑料袋中数天。木质部测定pH根据标准GB/T6043-1999。

2 结果与分析

2.1 电源分布

在E1得到35组数据,并在E2得到1026组数据。

图1显示的是在E1和E2中得到的功率值的分布。X轴是紧密间隔的功率范围。Y轴是功率在每个范围中的频率。在图A中,银川、杭州、柳州,获得夏季35组数据。在图B中,测定初冬北京1026组数据,在高峰期从0nW到200nW范围下跌。

很明显,在E1的功率值均高于E2,这表明活立木生物电的大小可能受电极所在土壤条件的变化影响较大。为了排除季节性影响的可能性,在E2中做了排除实验。得出的结果是季节变化可能是另一个影响因素,但在我们的实验中没有显著的体现。

2.2 不同的高度

根据文献,我们了解到木质部和土壤之间生物电压差不会改变[3]。然而,在我们的实验中功率受电极高度的影响较大,但暂时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确切的关系。

在我们的实验中每棵树选定三种高度(50cm,100cm,和130cm),相同的电极分别插入不同高度的木质部。三个功率值是在不同的高度得到。通过滚差比对数据,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130cm的高度处的电势差较大。

2.3 环境参数

我们发现,木质部的pH值几乎不会变化,而那些土壤pH值的变化与实验区电势差的变化相对应。虽然木质部pH值在各实验区有波动,平均值均约为6(图2)。土壤pH值曲线(菱形)表明,银川、杭州、柳州测量土壤样品分别为碱性,近似中性和酸性。但木质部pH值的平均值曲线(正方形)在所有的实验区均约为6。相同的值已经在克里斯托弗的盆栽垂叶榕树的木质部实验中获得过[1]。生物电强度与木质部和土壤之间的pH差值之间的确切关系已被观察到。在我们的实验中,假设木质部pH值的是一致的,类似的假说是:生物电强度和土壤pH值之间具有显著关系。

通过观察发现,木质部测得的功率和周围的土壤(表1)的pH值之间有相关性。此外,空气的相对湿度和土壤温度对功率具有显著影响,不过相关系数均较小。符号**表示相关性在0.01的显著水平(2尾)。符号*表示相关性在0.05显著水平(2尾)。

表2显示出了功率基于土壤pH,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结果的回归分析。因变量是动力,自变量是土壤pH值,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线性回归的方程为:

P是功率,Sp是土壤pH值,St是土壤温度,Arh是空气相对湿度,R2为0.861

3 结语

国内外的科学家们早已开始对活立木与土壤之间的电势差进行测定,并用来分析树木的生物电机理。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对每棵活立木在负载电阻上的电压和电路中的电流同时进行测量。在相关的生物电所有分析中使用功率参数,但是功率的测量需要一个闭路,这就产生了功耗。为了减少在电线上的损耗以便测出更加精确的电流,我们选用12kΩ负载电阻。

我们已经明确的发现,木质部和土壤之间的电压会随pH差值而改变,紧随Nernst方程[1]之间的明确关系。在我们的实验中我们发现了木质部pH值的一致值。因此,在我们的分析中木质部和土壤的pH值差异近似的被土壤pH值所取代。结果表明,木质部测得的功率值与土壤pH值之间的关系与Christopher J. Love、光和Andreas Mershin[1]的假说具有显著相关性。此外,在我们的实验中可以看出土壤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也与功率大小有关系。功率和土壤温度之间的正相关表明土壤温度上升会导致功率增加。适宜的温度可以促进土壤和土壤中的电极之间的电荷交换。功率和空气的相对湿度之间的负相关,可能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会抑制电荷的输送。在我们的实验中同样发现电源和电极高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但在高度130cm处显示出更大的稳定性。在这一点上我们还需做更详细的实验才能找到能获得更多电能的最佳位置。

参考文献

[1] Christopher J.Love,Shuguang Zhang, Andreas Mershin. Source of sustained voltag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xylem of a potted Ficus benjamina tree and its soil[J].PLoS ONE,2008,3(8):e2963.

[2] Carlton Himes,Eric Carlson, Ryan J. Ricchiuti,et al.Using plants for directly powering nanoelectronic circuits[J]. Nanotechnology Perceptions,2010(6):29-40.

[3] Dominique Gibert,Jean-Louis Le Mouel, Luc Lambs,et al.Sap Flow and Daily Electrical Potential Variations in a Tree Trunk[J].Plant Science,2006(171):572-584.

[4] AH DeBoer,V Volkov.Logistics of water and salt transport through the plant: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of the xylem[J].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2003(26):87-101.

第5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随着我国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升,酒店行业表现出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社会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逐渐上升,而与之相对应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却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造成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是,实际的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却表现出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形成了一种酒店管理人才供需的悖论怪圈,文章基于此分析了这种怪圈现象的形成,并探索了这种怪圈现象下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悖论怪圈;酒店管理;人才供需;培养模式

0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酒店管理高职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体系日趋完整。但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我国酒店业发展迅速,企业急需人才;而另一方面,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率低,人才培养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形成了一种人才供需的悖论怪圈,因此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文章主要研究如何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

1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悖论怪圈的形成

据相关资料显示,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悖论怪圈的主要原因就是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与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相脱节。这一问题在学生参加酒店实习时表现的十分显著,学生明显对酒店工作岗位职能存在诸多问题和不适应,而造成这种现象的直接原因就是受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学生缺乏实践经验、职业忠诚度低等。酒店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其对人才的需求是随着客户的要求而逐渐变化的,而当今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物质水平、精神境界、思想觉悟等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就要求酒店管理人才的各项素质也随之提升,而传统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导致学生无论是在专业技能还是在思想意识、文明素养等方面都与酒店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学生若想很好的适应当前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就要经过一段漫长时间的转变,但是在实现了这种转变之后,部分人才又出现了跳槽的情况,造成该专业人才较高的流动率,最终形成大学生就业难与企业招人难的悖论怪圈。

2 怪圈现象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由诸多相关要素构成的完整体系,具体来讲,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而采取的培养过程的某种标准构造样式和运行方式,具有系统性与典型性的特征,它是一种实现多种教学要素相结合的完整体系。实际上,在我国高职教学人才培养中,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就是解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么样培养”的问题,接下来文章就从以下六方面探究了怪圈现象下告知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

2.1 培养学生就业意识

培养学生就业意识,提升其敬业精神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位置。酒店培养一个高级管理人员,一般都会安排其从基层做起,擦地板、铺床、叠被子等这些最基层的工作必须要经历。但是,现在的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毕业之后去星级酒店工作,要求他们从服务员做起,不少学生都不能接受。无论是多么高级的人才,在实际的酒店管理岗位中,既要求他们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又要求他们具有丰富的经验。要做好高层酒店管理者,就要具备丰富的基层经理、服务员的经验,没有基层实践经验就无法进行有效的基层管理。在国外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高级管理人才通常需要具备五至十年的基层服务经验,但是我国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却几乎上没有这种基层意识。因此,高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应当注重学生就业意识,根据就业实际需要,加强基层工作意识与能力。对于学校的教学管理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渗透基层工作思想,提倡艰苦创业;二是激发学生的工作与生活的热情;三是磨练学生勇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

2.2 创新学生管理机制

科学有效的管理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为了能够更快的实现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向真正的酒店管理人员的转变,就需要创新学生管理机制,模拟酒店的实际管理方式,培养学生酒店管理岗位意识。那么如何实现具体的管理,我们从各项制度的制定、班级机制的改进,及早操制度的建设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建立科学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首先,为了能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未来职业要求,制定与酒店管理经营相关的卫生制度、寝室、内务的管理制度、奖罚制度,及文明行为规范等,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与执行。

其次,根据酒店管理方式,改进班级机制。将原来班级中设置的班长、班委、组长等职务名称,更改为经理、主管、领班等名称,并根据其职位的不同佩戴相应的职务标志,明确其各自的岗位职责。

最后,实行早操制度。早晨组织学生出操锻炼,培养学生具备组织纪律性,形成健康体魄。并在训练中规范学生的言行,培养学生规范的处事风格,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作用,将管理制度与生动多样酒店管理方式结合起来,为其以后在酒店工作奠定基础。

2.3 强化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是转变学生角色的另一重要策略,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酒店管理人员,就要通过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真正的将书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践能力。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求该专业学生在大一、大二、大三进行不同程度与不同层次的酒店实习,其中,大一主要是了解基本的酒店操作流程与具体要求,让学生能够从宏观上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内容及酒店各部门设置与职能安排等;大二实习主要锻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要在熟练掌握与操作酒店各项事务的基础上,在管理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较为清楚的定位自己在酒店管理的能力与不足;大三进入正式的实习期,经过两次的实习经验,学生已经能够更好的操作酒店业务,减少了酒店对学生的培训时间,学生能够更加轻松的适应与胜任酒店岗位,酒店也大大节约了人才培养时间与成本,有效解决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供需的悖论怪圈。

另外,实践性教学还有助于教学有效性的提升。通过实习,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映的问题及时更正教学方式,并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与处理,从而提升教学有效性。因此,重视实践教学,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及学生管理具有双重意义,是实现学生角色转变的重要环节。

2.4 充分发挥教师教育与管理的重要作用

为了保障能够更好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与教育,教师也应当积极参加相应的职业培训,到酒店中进行挂职锻炼,一方面丰富自己的酒店管理经验,另一方面学习与吸收新的酒店管理思想与管理方式,以便更好的应用于教学当中。为培养出一批具有高水平专业技能,高综合素质的符合型酒店管理高级人才奠定基础。另外,需要强调的是教师不仅要做好教育学生的任务,还要以身作则,管理好学生。比如,教师在教学中要时时保持较高的酒店管理意识,注意讲台卫生,不将废纸屑等丢弃在讲台上,发现教室的垃圾,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处理,并以楷模的形象为学生树立榜样,引导学生养成注意卫生等各种酒店管理人才需要注意的细节。

除酒店管理专业的任课教师要做好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之外,辅导员也要具备一定的酒店管理知识与修养,要能够从酒店管理专业未来就业与发展的角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思想,从心理上安慰与鼓励学生,避免某些学生因为理论知识难懂而放弃学习的情况。

2.5 营造酒店环境氛围

人是环境的产物,环境对人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如果学生在校园里知识单纯的学习酒店管理理论知识,而不能真实的感受酒店环境,就很难让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认识酒店管理专业的实际需求,很难树立“酒店意识”,进而对其未来就业及职业角色的转换形成障碍。因此,学校在开展实际教学时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与酒店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定期到酒店中进行实习,或者是在校园中建设一定规模的模拟酒店环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近乎真实的酒店环境,比如要求师生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再如要求学生讲究礼仪,使用姓氏称呼他人,以示对他人的尊重和关注等,这样逐渐培养学生在这种环境中认识“酒店文化”,从而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吸收与应用,同时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的职业需求。

2.6 开展有专业特色的活动,培养学生团队精神

班级内部或者是学生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可以有目的的开展一些具有专业特色的活动,比如制作果盘大赛、铺床技能比赛、调酒大比拼、开展专题讲座等,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学习气氛,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对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3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酒店行业的快速发展,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多,而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特征不能满足酒店管理的实际需求,造成企业招不上人,学生就业难的现象。因此,我们从六方面提出了解决这种酒店管理人才供需悖论怪圈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宋宏.基于我国酒店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3-09

[2]梁章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方论刊.2011-04

[3]游富相.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供需错位与规避路径[J].职教论坛.2010-03

第6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知识管理 电子化学习 信息共享空间 大学图书馆

[分类号]G250

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是一种集服务、设施、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于一体,能够促进用户学习、交流、教育、研究、协作的服务模式与工作空间。本文探讨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e-learn-ing)融合的可行性、障碍及其融合模型。

1 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知识管理是通过对知识的审计、获取、创造、共享、应用、保护和评价等活动的系统管理以达到提高个人或组织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的一种管理方法。电子化学习是利用电子数字技术通过不同方式(如互联网、内部网、外联网、卫星广播、录音及录像带、交互式电视及光盘等)来传递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方式。虽然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分别属于不同领域,但是两者紧密相关,因为电子化学习需要恰当的知识管理帮助学习者尽可能获取所需的内容与正确的信息。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具有相关性与互补性,而且IC为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1.1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相关性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在目标与技术上存在共同点。一般说来,组织知识管理的总目标是建立“组织大脑”或组织记忆系统,知识管理把知识作为组织的重要资产,关注组织行为中知识的作用,旨在促进和管理知识创造、转化、应用等流程来创造价值,并鼓励个人通过创建知识资产或参与论坛使个人知识显性化。知识管理不仅强调组织学习的重要性,把建设学习型组织作为知识管理最终目标之一,而且可以把组织学习与知识管理过程(如知识创造、知识连接、知识更新、知识存取、知识应用)整合起来,构成一个无缝连接的知识学习循环(learning with knowledge cycle),并利用知识管理技术支持有效组织学习所需的知识活动,包括学习者知识构建与合作学习。

电子化学习集中于个人新知识的获取和支持这一过程的技术方法。电子化学习可以利用各种电子数字技术,帮助个人大脑构建与获取有教育意义的知识。电子化学习在开始阶段,可被认为是维持学习者和教育者可利用的电子资源库的过程,这与知识获取与知识组织有共同点。学习结果与其说是知道某些事实,不如说是掌握某些实际技能和开发某领域能力,即进行了知识开发。因此,电子化学习可作为知识管理的一种工具。波兰图书馆员协会利用电子化学习平台一-BIBWEB能够获取如下领域的新知识与新技能:①开发远程学习课程的方法;②电子化学习技术;③内容管理;④国际项目管理;⑤新技术项目协调;⑥图书馆员专业社群需求分析;⑦大学生课程与证书的有效性分析;⑧与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1.2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互补性

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两者具有互补性。从知识管理观点来看,学习者需要经历知识协作、交流、共享、获取、创造、分发、存储等个性化过程以便获取知识。知识管理工具可以帮助学习者在无处不在的学习环境中学习:①知识协作与交流工具,如群件、工作流系统、电子邮件通讯、聊天室、工作区、论坛和电子公告板,可以帮助学习者寻找领域专家或相关知识,或通过知识协作与共享创建知识;②社会性软件,如社会网络分析、主题图、网络日志、简单内容聚合、播客(podcast)、照片分享、人际网络、虚拟现实、博弈和共同编辑,可以帮助学习者一对一或一对多分发、传播、交流和分享各种多媒体信息;③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包括搜索引擎和分类工具)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信息检索、信息分类与索引、内容管理、知识制图,也可帮助学习者存储与吸收新知识、实现知识的个性化管理;④通过收集所有学习者的共享信息,可以建立一个虚拟的、分布式、个性化知识资源库,从而加速学习者学习进程与提高学习效率。

从知识转化的SECI模型(社会化、外化、综合、内化)来看,电子化学习有助于改进知识管理五个阶段(社会化、外化、组合化、内化、认知)效果,并增加反馈阶段:①在知识社会化阶段,能力与技能测试有助于鉴别组织内具有专门兴趣、技能和知识的人员;②在知识外化阶段,通过给人们传授知识的教学系统,知识可以被人们掌握,并改进知识获取过程;③在知识组合化阶段,有关产品和流程知识可以被组织起来,同时运用教育技术使学习知识更有效率;④在内化阶段,能力和技能测试能用来发现那些缺少完成工作所需知识的人员,为他们提供在线培训,并利用评估和学习方法确保他们学到所需的知识;⑤在认知阶段,当人们需要某种知识以完成某项任务时,电子化学习可以利用培训为他们提供支持;⑥在反馈阶段,评估可以提供有关人们如何学习以及他们如何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工作任务的反馈,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3 IC为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IC可以突破图书馆物理场所的限制,以图书馆为中心整合学校相关机构(如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研究所等)和资源,在校园范围内为学习者和知识管理者提供一种协作与交流的虚拟社区。

1.3.1 IC可以为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融合提供技术支撑例如:①提供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共用的网络与数字设备,包括无线存取、互联网连接端口;②提供知识交流工具,如在线讨论小组、合作论坛等,在知识提供者与需求方之间建立便捷的交流渠道;③提供知识表示语言,如可扩展标记语言(XML),为学习内容标注详细的信息并同时完成知识描述;④提供对学习对象的内容管理来定制电子化学习内容,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并同时达到知识管理的目的。

1.3.2 IC可以为电子化学习和知识管理的融合提供资源保障 IC集成了多种信息资源,既包括传统印刷型文献,也包括大量电子文献、网络文献、数字音频和视频资料。这些信息资源不一定非要集中在大学图书馆,也可以分布在Ic中的某个地方,如学校计算机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这样,大学图书馆就可利用过去无法利用的合作单位的数字资源,在Ic内更好地进行知识组织、文献传递、参考咨询、专题服务、教学辅导、在线学习、学术研讨等多种活动。这种信息资源整合及其相关活动既可以更高效利用学校整体信息资源,减少图书馆与学院(或系)之间可能存在的资源重复

建设,也可以更好地发挥数字图书馆的辅助作用,促进更多的知识交流与学习互动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创新。学生也不必非去图书馆或计算机中心,而是可以在某个知识节点咨询问题,然后接收来自于图书馆员工和其他老师或同学的帮助。教育与学习中心作为Ic合作伙伴也可以帮助教职员工开设新课程或改进教学方法。

2 信息共享空间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障碍

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尽管是可行的,但会遇到来自于观念、技术、功能、内容、交互性等方面的障碍。

2.1 观念障碍

尽管知识管理、电子化学习、IC三个概念并非今日才出现,但是许多人对三者的整合心存疑虑。比如,也许有人认为大学图书馆是一个收藏并提供文献资料借阅的物理场所,不可能变成一个虚拟的IC、学习空间或知识空间;也许有人认为大学图书馆可以组织与提供文献资料,但是不可以进行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更不用说实现两者的融合。这些认知缺失将会阻碍一些人利用Ic来进行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以及把知识管理概念模型与学习活动连接起来。

2.2 技术障碍

由于Ic实质上是一种工作空间、学习空间与知识空间,已经完全不同于传统图书馆,涉及校园内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与支持,因此,要实现Ic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开发新的系统或集成平台,如专门的桌面应用系统、电子化学习平台以及知识管理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本身的内容结构,从而使系统的集成更加复杂,由此会遇到许多技术上的障碍。

2.3 功能障碍

知识管理多半把学习作为知识共享过程的一部分,关注一些专门的非正式学习(如实践社区中的学习)和致力于知识获取、存储、检索与应用等活动,却不能清楚地解释电子化学习与能力开发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对于那些没有经验的个人进行电子化学习只能提供少量指导,甚至不能提供任何指导。然而,许多电子化学习系统提供太多的课程指导以至于阻碍学习者进行自我学习,在知识组织与利用上并不灵活。因此,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存在功能障碍,影响了两者的融合。

2.4 内容组织与注释障碍

理想情况下,综合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也就意味着把组织内所有可利用的知识(如文献、人员、经验、操作方式、流程描述等)作为学习资料加以使用。这会引发一些问题,因为与知识管理相比,电子化学习更加重视传递个性化内容和利用学习资料中现有的各种关系、关联和参照。这就要求对零散的学习资料进行结构化处理,使之组合成为更好利用的对象。除此之外,所有零散的和组合起来的学习资料都必须利用适当的元数据进行注释以提供所有与其他对象、技术条件和显示方式等相关的信息。然而,这种工作只有很少一部分可以自动进行,大多数必须由人工处理,且需大量时间,从而引发内容组织与注释障碍。

2.5 交互性与动态适应

电子化学习利用知识管理的一个障碍是知识管理系统中的各种信息常常不是用于学习指导,且缺少交互性与动态适应性。为了在学习中有效利用这些信息,它们必须嵌入交互式学习活动之中,或者根据学习者个人需求与偏好定制学习内容与教学方案。然而,传统电子化学习系统常常不能对学习资料进行动态选择与排序,也不能识别日常工作中的各种相互关系或个人从事的主题,从而产生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交互性与动态适应。

3 基于信息共享空间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模型

要克服Ic中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的障碍,大学图书馆除了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印发学习资料、设立专题咨询等方式提高学生和教职员工对知识管理、电子化学习、Ic三者的认识,从而克服观念障碍以外,更重要的是利用信息技术与设施建立基于Ic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系统。近几年来,面向的电子化学习系统引起许多人的关注。例如,克里斯蒂和冈本(Cristea and Okamoto)研究了用于大学英语教学的面向的web远距离教学系统。吉扎蒂(Guizzardi)等人分析了支持课堂外学生和老师交互的、面向的对等帮助桌面系统。本文把多系统应用于Ic以构建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融合模型。

3.1 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框架

多系统(multi-agent systems,MAS)是指由行为像的多个自治构件组成的系统。技术和多系统提供了一种新方式来设计与实施开放分布式复杂系统,包括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在图1所示的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框架中,学生、老师和信息提供者是主要的用户,作为学生和老师个人助理的两个与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一起构成了框架的基本部分。另外3个构件(MAS、知识管理系统(KMS)、电子化学习系统)被用来提供网上学习与教学所需的服务。在学习过程中,这些构件为学生传递所需的资料、学习活动、支持与系统活动。系统活动不是学习活动的一部分,但是系统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如用户文档更新、用户身份验证。学生与学习过程之间的有助于过滤无用的信息,并处理所有系统活动,从而减少学生学习工作量。对于老师来说,的作用是不同的。当学生提出的问题送到多系统,而多系统不能回答这些问题时,它就会把此问题传递给老师。学生的反馈、意见与建议以及老师的教学知识在知识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将得到获取与存储,并经过滤与加工,可以成为提高系统效力的知识。

3.2 面向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模型

基于多知识管理支持型电子化学习系统框架,可以设计面向的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融合模型(见图2)。它分为4个层次:用户层、层、KMS与电子化学习系统层、基础设施层,各层之间可通过有线网或无线网实现内容交互。在用户层,学生、老师和其他信息提供者利用客户端机如个人电脑,经内联网或局域无线网访问该融合系统。在层,提供了知识管理和电子化学习的多种,主要包括学习如学生1、学生2、学生N;教学如老师1、老师2、老师N;设施,帮助,检索,身份管理等。在KMS与电子化学习系统层,主要包括:①进行知识管理的各种管理器,如门户管理器、工作流管理器、知识流程管理器、内容管理器、查验管理器、网络爬行管理器;②与知识管理相应的管理对象,如门户文档、知识库、多媒体、课程资料等;③进行电子化学习的多种管理器,如资料管理器、考试管理器、学习过程管理器、图书馆管理器;④与电子化学习相应的管理对象,如学生记录、考试或评估、数字图书馆等。在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大学图书馆以及经校园网连接在一起的教育技术中心、计算机中心、院系研究所与资料室以及其他相关机构等,它们共同构成了支持知识管理与电子化学习的基础设施与协作平台,并与用户、各种、KMS和电子化学习系统共存于同一个Ic中。在这个Ic中的用户,通过互联网与校园外的教育机构、信息提供者或其他相关人员可取得进一步联系与交流。

这个融合模型把学生、老师和其他信息提供者聚集在Ic中,不仅有助于用户进行知识管理,如从不同信息源(如大学图书馆、院系资料室等)获取相关知识、进行工作流控制、促进学生和老师的知识分享与知识创造,而且可以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一种协作交互学习环境以及广泛的用户服务,如在线学习、课程指导、论文写作、项目合作、个人助理、技术帮助、人际交流等,从而提高人们的学习效率与学习能力。

第7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新的研究表明,不仅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是重要的,而且财务管理能力也逐渐成为必要技能。Kay与Moncarz在2004年为酒店业管理者所需KSAs建模,包含了4大方面: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知识,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相关技能。综合KSAs相关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归纳成功酒店管理人才所需具备的KSAs包含以下6方面:领导力、人际交往能力、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信息技术与人力资源。高等院校的目的是培养市场需要的合格人才,酒店管理人才KSAs研究结果无疑为酒店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提供了思路。西方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中充分考虑了如何培养学生技能。作为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模式的典范,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它独特的教学模式驰誉世界,成为国际公认的“洛桑模式”。

二、以KSAs为导向的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本科课程设置的特点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享誉全球,它不仅是世界上第一所专门培养旅馆业管理人才的学校,而且重要的是自1893年创立一百多年来,它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成效突出,培养出了众多出色的具有国际水平的酒店经营管理人才。“洛桑模式”的成功体现在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教育模式的诸多方面。然而就本科课程设置方面而言,洞悉酒店业市场需求,并且能根据市场需求与变化及时更新课程设置,则是它最明显的特色,是它保持教学一直领先的根本保证,也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一贯做法。从洛桑酒店管理学院2013年更新的本科课程设置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酒店管理人才KSAs相关课程占比高、力度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本科课程当中,与酒店管理人才KSAs六大方面相关的课程共有28门,课时共计845学时,128学分,占总学分的74.4%。其中财务管理方面涉及6门课程,共计175学时,22.5学分;市场营销方面涉及7门课程,共计250学时,35学分;信息技术方面涉及2门课程,60学时,7学分;人力资源方面涉及2门课程,45学时,6学分;领导力方面涉及6门课程,245学时,36.5学分;人际关系能力方面5门课程,150学时,21学分。不管是在学时,还是在学分占比上,酒店管理人才KSAs相关课程都较高,几乎每一学期都有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际交往与领导力方面的课程,充分体现了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的力度。

课程安排循序渐进,具有连贯性。洛桑酒店管理学院KSAs相关的六类课程贯穿于大学三年,形成由浅到深的“知识链”。以市场营销类为例,课程从最基础的“营销基础”、“酒店业营销实操”到中级的“市场营销与收入管理”、“服务营销与管理”,再到高级的“市场表现”、“数字营销”、“营销情报”,可以看出,从大一到大三,课程层层递进,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大学三年里学生对于酒店业营销相关知识有了深入的了解。相比之下,我国国内高等院校在专业课程设置上则是突出厚基础,不仅“课程群”的设置相对偏少,而且各门课程之间往往缺乏由浅入深的连续性。课程与行业现状紧密联系,实操性与针对性较强。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紧紧围绕现代酒店管理人才KSAs所需,在课程设置上体现实操性与针对性。把所需掌握的KSAs具体化,例如课程内容包括如何识读与分析财务报表,如何实操酒店业营销手段,如何制作电子表格,如何进行商务沟通,如何维护人际关系等等,课程上所学的内容在随后的实习和实践中都可以运用。在人际关系能力培养方面,针对酒店餐饮与住宿部门的不同,学校专门设置了单独的两门课程,教授学生如何在特定背景下与顾客的交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而类似这样的课程,在我国的本科教育中则有所欠缺。除此之外,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突出时代性与创新性,如“数字营销”课程,培养学生在新兴媒体平台上进行酒店营销的能力。与其相比,国内高等院校宏观性概括性的课程较多,针对性具体性的课程较少;理论性课程较多,实践性课程是少之又少。课程与实习搭配得当。洛桑酒店管理学院课程结构与实习安排搭配有序。学院规定,从新生入学开始,每学完一个门类课程,就要进行6个月的实习。在课程安排上,实习之前的课程也是以实操性课程为主,如“营销基础”、“财务报表分析”、“职场行为表现”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攻克实习中遇到的各方面的困难,并让学生在实习中去体会加深;在学生拥有了实习经验之后,总结归纳实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与积累的经验,课程便提升了高度与理论性,如“营销情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与财务指标”等。尤其在大三时,课程重点放在了领导力的培养上,设置如“战略管理”、“酒店发展战略”、“创业与风险管理”、“创新管理”等课程。相比,我国国内有些院校的酒店实习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不少管理课程安排在学生酒店实习之前。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经历,很难对管理学的内容有深入理解,更无法与实际案例相结合灵活运用,教学效果不显著。注重培养学生软实力。除了技术性课程以外,洛桑酒店管理学院对于学生“软实力”的培养非常重视。仅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就设置了5门课程,从各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社交技巧与能力。

第8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当前市场环境下,服务行业发展比较快。酒店行业对管理人才的专业要求比较高。高?院校应依据酒店行业特点,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该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三课堂一体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在该专业教学中极具适用性。学校应改变以往课堂教学思路,对该人才培养方式加以尝试和应用,为星级酒店输送高素质人才。

1 “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内涵

第一课堂为学校课堂,学生通常在教室或多媒体教室上课。主要实施方法是教授学生酒店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并帮助其进行素质拓展,教学内容非常丰富;第二课堂即除却第一课堂之外的所有教学活动。例如,社团活动、班级活动、专业技能大赛等,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课堂是指以校企合作的方式,安排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在工作过程中,了解酒店管理方面相关知识,以该种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及职业能力。

第三课堂旨在以实习形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技能,以免专业教学受师资力量、技术、场地等方面的局限,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借助社会力量进行人才培养,缩小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差距。三个课堂之间互为关联。第一课堂虽倾向于理论教学,但兼顾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第二课堂将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作为重点,推动其全面发展。同时,以多种形式,对第一课堂教学效果予以评估。提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综合素质,有助于为第三课堂社会实践奠定良好基础,使其能够有序开展;第三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多引导学生进行实操训练。第三课堂的作用还在与检验和巩固第一课堂相关知识,使学生在实训中得到不断提升[1]。

三课堂一体化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基本教学追求,其在人才培养中,强调专业理论教育、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三项内容,真正实现学生理论、素质、技能的全面提升。该模式与酒店管理专业职业特性相吻合,有助于校企共赢。

2 酒店管理专业“三课堂一体化”人才培养探究

2.1注重专业理论教学及职业素质渗透

近年来,酒店行业朝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管理人员既要具备专业性,又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精细化。学校应将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日常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内容,使第一课堂课程体系更加完整,分别从公共、专业和拓展三个方面,对该专业进行细化,确保各教学模块的完整性和适用性。公共平台倾向于职业道德培养,专业平台则着重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拓展平台旨在对学生职业发展素质予以培养。同时,依据实际人才培养目标,对相关课程进行合理安排和设置。

第一课堂作为理论知识教学主阵地,为第三课堂提供理论基础。依据酒店管理工作要求,开展专业课程教学,实现课堂教学与职业资格的对接,使课堂更具开放性,并突出该专业的职业特征。同时,对案例分析、情境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同步应用,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参与度。教师应在实训环节予以创新,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工作中。采用常规教学方法的同时,定期开展各类讲座,并兼顾网络教学。

第一课堂不仅进行基础理论教学,也应注重职业素质理论教育,确保学生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兼备。结合该专业课程标准和目标,从多个方面对职业素质教育进行渗透,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职业习惯。

2.2 实现校企文化融合

校园文化建设主要在第二课堂完成。结合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将常态化职业素质养成训练工作落实到位,为学生制定一套职业标准,使其自觉参与到日常学习及实践过程中。

首先,将酒店管理机制应用到班级管理中,营造良好的酒店服务及管理氛围。以酒店人事编制方式,对班级成员进行管理,并定期召开班级会议,及时发表意见和看法,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依据酒店管理工作规范和星级酒店管理标准,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定期进行评估。开展职业技能大赛,参照酒店管理工作标准,进行优秀员工评定,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

其次,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礼仪培训,帮助其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为学生提供礼仪培训,安排他们进行实训演练,使其具备良好的礼仪规范,提升他们的服务技能。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注重仪态和着装,严格要求自己[2]。

2.3 兼顾职业技能培养,促进学生发展

第三课堂是对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综合。该环节以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为主。学生以实习的形式,参与到酒店管理工作中,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兼顾专业技能及创新能力的提升。

学校也应依据专业特点,建设实训教学基地,构建完整的三级实践教学平台,将认知实习、现场教学和顶岗实习三项工作内容落实到位,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的对接。同时,企业也要参与到专业教学中,与学校共同制订岗位实践培训计划和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及时对学生日常实习情况予以评估,以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教师也应指出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鼓励学生加以改进,掌握与人沟通的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及胜任能力。这对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及发展极为有利。

第9篇:酒店管理相关知识范文

关键词:高职;酒店管理;情景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指的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或创设某一特殊情境,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其进一步理解教材,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有效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深化理论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在那些理论性比较强的应用型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更好。

一、模拟职业环境、展开模拟情境教学

众所周知,专业课程作为专业教学中的主要课程,是学生掌握本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对引导学生逐步树立专业意识有着重要作用。新时期,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涵盖着众多应用型课程,如“餐饮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与“客房管理”等。这些课程均有着较强的应用性与操作性,可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拓宽自身的知识面,达到一专多能的效果。而且这些课程同考证有着密切关系,技能加证书,使学生的就业渠道得到了大大地拓展[1]。然而,在这些应用性与操作性较强的课程教学中,若依然采取传统教师口头传授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想必很难让学生较好地把握相应的专业技能。基于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具体结合教学内容,布置相应的课堂任务,通过模拟真实的职业环境,展开模拟情境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熟悉和把握相应的酒店管理、服务技能,并得到自我体验。如,以“前厅”内容为例,在“销售客房”这一块,笔者在向学生讲解了有关客房销售基础知识与预定、入住登记等相关知识后,就为学生布置了相应的任务。即以小组为单位,模拟完成客房推销、接受预定与办理入住的任务,并为学生创设相应的职业环境,引导学生把教师看成“星级酒店”,把讲台当作“酒店前台”,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完成“商务客人入住酒店商务套房”的情境,“新婚夫妇入住酒店度假观景套房”的情境,“名人明星入住酒店豪华套房”的情境。通过这样一系列情境设置,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较真实地感受到酒店的工作环境,进而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在人物布置方面也可以适当加深难度,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二、引导发现问题、展开问题情境教学

在酒店管理教学中,教师还应积极展开问题情境教学,引导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通过情境的创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唤醒学生的思维活动,激发其内在驱动力,主动参与到课堂实践活动中,把握知识,提高技能[2]。一是引入情境、发现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即紧扣各教学环节的衔接与转折,创设出能够引起学生注意力的情境,紧扣“问题解决”各个环节,创设能够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情境,紧扣教学内容,有效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具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出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情境。如,以“斟酒”内容为例,笔者就通过录像播放形式,让学生从影像画面中初步把握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即“斟酒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是设置情境、解决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出不同的问题情境,把握发问艺术,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掌握新知识。如“斟酒”一课中,学生在观看完录像之后,情绪得到了高涨。这时,笔者又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观看录像,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了初步把握。紧接着,笔者又“趁热打铁”,将知识串联在一起,一边讲解一边演示,让教学变得更加具有情境性,使学生更易把握知识。三是展现情境、强化问题。若仅仅是围绕理论知识讲解,显然无法适应高职教育“重技能、强技能”的需求,这时,教师还需要将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其对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如“斟酒”一课中,在动作示范完成后,笔者就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练习,互帮互学,强化教学目标,并采用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的形式,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四是开拓情境、深化问题。为逐步深化教学,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均得到提升,在指导练习的基础上,教师需紧扣文本的重点、难点,创设各种游戏情境,让学生在游戏与竞赛中深化知识[3]。如展开“你说我做”的游戏,一名同学用语言描述,另一名同学用动作展现,以此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与动作技能的把握程度。或是展开“情境操作”,引导学生在教室模拟餐厅场景,通过小品表演的形式,配以恰当的服务性语言来再现“斟酒”的服务流程,丰富“斟酒”服务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三、各类角色扮演、展开扮演情境教学

角色扮演情境指的就是引导学生扮演某一角色,在课堂或是实训室内展开现场表演,以此来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技能[4]。而在高职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中,角色扮演情境教学就可以通过以下两个环节来展开。一是角色分析,合理分配角色。如“迎宾员”承担着“酒店内部矛盾协调者与酒店对外形象的宣传者”的角色,其岗位职责就是将顾客迎入门、安排客人就座、送别客人[5]。而“餐饮服务员”是酒店员工中比例最多的一类,其主要职责就是在领班的带领下,根据酒店服务的标准与程度,为顾客提供相应的餐饮服务,收集顾客对本酒店与酒店产品的意见,并将其及时上报给上级领导。其他角色还有“客房服务员”“顾客”“餐厅领班”“游泳池服务员”等,对于不同角色有着不同的岗位职责,这必然会让学生了解每个角色的特点。二是创设情境,角色扮演。在进行角色分析之后,就需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情境表演了。一般可以进行分组表演,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表演中,进而在情境表演实践中把握各个角色的岗位职责,熟悉服务流程。而在角色扮演中,部分学生可能出现不好意思或害怕等情况,这时,教师就需要让学生意识到情境表演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而更好地投入表演当中,全面把握角色扮演的需求。如,在展开“酒店服务员推荐预定包间”情境扮演教学的时候,笔者就对学生在“做好班前准备、询问顾客预定要求、房间推荐”等环节提出了具体要求,让学生选择各自扮演的角色后,进行实景布置,展开模拟演练。同时需要注意,在情境表演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出引导者与参与者的作用,给予学生适时的鼓励,引领学生体会到表演的快乐与成就感。而对于学生在表演中存在的小失误,不能当场指出,而应在表演结束后,采取恰当的途径告知学生,让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另外,对于那些本次未参加表演的学生,需要求其认真观察表演,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现不足,从而在充分调动表演者表演热情的基础上,提升观看者的鉴赏能力。通过这样一种表演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把握理论知识,熟练服务流程,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四、合理划分项目、展开项目情境教学

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其最主要的项目,就是培养与提升学生酒店管理与酒店服务的具体应用与交际能力。为此,教师就需要结合这个主要项目,对其进行合理划分,如按照餐饮服务岗位,划分成订餐、迎客、点餐与结账、投诉等子项目,按照客房岗位,划分成客房预定服务、前台服务与房间服务等子项目,进而结合项目内容与教学任务,创设项目情境,展开项目情境教学[6]。同时,为确保项目情境教学的顺利实现,便于学生沟通与讨论,可将学生分成4—6人的小组。以“中餐宴会就餐服务”内容为例,笔者就从以下几个环节入手,展开了项目情境教学。一是项目介绍。笔者先将项目情境教学计划、任务与分组名单等事项告知学生,详细讲解与本次研究内容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规范流程等,让学生把握项目内容与需要达到的目标。二是布置任务。将“中餐宴会就餐服务”分成“餐前服务、酒水服务、菜肴服务、席间服务”多个子内容,引导学生就项目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三是制订计划。各个小组结合项目任务制定出对应的实施计划,明确分工,各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服务项目,并进行角色扮演。而且每个小组也需设立一位组长,负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工作,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四是项目实施。小组成员迅速进入项目角色,根据事先设计好的情境与角色分配,进行情境模拟。模拟出真实的“就餐环境”,完成各项服务任务。最后,在项目完成后,要求小组成员在规定时间内汇总资料,而笔者则适当给予学生引导,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在项目情境创设中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综上所述,情境教学法的展开,能够引导学生在一个相对真实、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直观的感性认识,并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该教学法在高职酒店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对提升对酒店管理相关理论知识与酒店服务的认识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模拟情境、问题情境与表演情境、项目情境的创设,更是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活跃了课堂氛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实践能力与自主探究能力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为其逐步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慧.情境教学法在酒店管理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探讨[J].机械职业教育,2012(10):60—61.

[2]李忠学,郭晴.情景模拟教学法在酒店管理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外资,2012(24):355.

[3]邓婷.情境教学法在中职酒店英语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5(05):110—111.

[4]孙丽姗.浅谈体验式教学法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21):94—96.

[5]付琳琳.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