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六年级册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六年级《科学》下册共由“人类祖先的足迹”、“绿色社区调查”、“养好小金鱼”和“雨具的改进”四个单元组成,分别涉及新课程标准的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部分。教材设计了多个探究活动、专题研究,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二、指导思想:
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的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习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实施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三、教学目标:
(一) 科学探究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实验中的观察能力、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培养学生利用书籍、网络、报刊等查阅资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发展学生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数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2、培养学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的意识,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识,敢于争辩的胆识,同时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合理的表达自己的见解。
(三) 科学知识
1、注重学到的知识学以致用,并强调应用于日常生活。
2、观察和研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并设计和制造自己的“桥梁”,体验科学与技术结合的乐趣。
3、研究人体与细胞的关系及其原因,并能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分析和阐述。
4、了解有序的生态环境从小世界看大科学。
四、学生情况分析:
1、通过过去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2、不足之处:上学期由于活动材料和场地限制的原因,有一部分教学内容只是匆忙的走过场,有些探究活动甚至根本就没有开展,导致学生的知识面受到限制,影响了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形成。还有,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大多数学生学习习惯还应特别注意培养,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
五、基本措施:
1、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的特点,因势利导。
2、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3、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4、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5、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6、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7、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科技小制作活动。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时间
内 容
课时
备注
1
2.9-2.13
开学报名、准备开课
2
2.16-2.20
1.1向人类的祖先“提问”
1.2追寻人类祖先的足迹
3
3
2.23-2.27
1.3探寻人类祖先的奥秘
1.4展现人类祖先的生活画卷
3
4
3.2-3.6
第一单元复习
3
5
3.9-3.13
2.1我们心目中的绿色社区
2.2我们的调查研究计划
3
6
3.16-3.20
2.3调查小组在行动
2.4我们的绿色社区建议
3
7
3.23-3.27
第二单元复习
3
8
3.30-4.3
3.1小金鱼之死 3.2制订侦破方案
3
9
4.6-4.10
3.3做好侦破准备 3.4揭开金鱼死亡之谜
3
10
4.13-4.17
3.5给金鱼安个舒适的家
3
11
4.20-4.24
第三单元复习
3
12
4.27-5.1
4.1寻找雨具的缺点 4.2我们的改进设计
3
13
5.4-5.8
4.3智慧就在我们手中 4.4金点子行动
3
14
5.11-5.15
4.5成果展示会
3
15
5.18-5.22
第四单元复习
3
16
5.25-5.29
期末复习
3
17
6.1-6.7
期末复习
3
18
年级
六
学科
科学
课型
新授课
授课教师
花门二中
赵磊
总课时
1
授课
时间
2017
4.12
学习内容
我们身边的物质
学习目标
1.学生用举例、分析、综合、概括的方法,对物质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分类。
2.学生在自己设计的实验中体验物质的变化。
学习重点
能通过具体的实验,体验物质的变化。
学习难点
间接感受抽象物质的存在性以及物质的变化。
学习准备
师:塑料袋、易拉罐、水结冰图片
生:蜡烛、火柴、铁绣钉、纸
集体备课
二度备课
导学过程
设问导读
1、观察我们的周围,教室里有哪些物体?这些物体分别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
2、学生自由发言,(预计大多为可视性的具体物体)教师指出:我们能直接观察到的物体都可以叫做物质。
合作探究
1、我们的教室其实不仅存在这些可以看
的见摸的着的物质,还有我们不能直接感触到的空气、火、声音、电、光,它们是物质么?
2、建议作出讨论,要求学生列出证据和理由。
3、教师介入抽象物质的界定:对学生见解适当点评,必要情况下以空气做示例,塑料袋实验证明。引申教室以外的世界物质构成。
以教室为例,教室里同学们所列举的物质都是一成不变,没有任何变化的么?
学生会列举许多变化,教师给予肯定。
1、师引入演示:在我们的教室里还有老师带来的两种物质——易拉罐和水结冰的图片。
导学过程
讨论:捏扁易拉罐和水结冰也同样是物质发生了变化,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点呢?(改变了物体的形态,实质没有改变)
我们生活里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
(一杯水蒸发
掰弯铁钉)
2、分组实验发现:实验盒里有火柴和铁钉,它们会发生变化么?它们的变化又会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呢?
实验讨论:火柴燃烧过以后变成了什么物质?和之前一样么?铁和铁锈是同一种物质么?(实质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新的东西。)
我们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么?
3、比较前后两种实验:这两组实验有什么相同和异同点?
(前者没有产生新的物体,后者产生新的物体)
4、小组合作实验:
试一试用不同的方法让纸和蜡烛发生变化。
把变化的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单上。
提示:实验中要合理分工,合理使用各种实验材料,注意安全!
5、学生动手操作,完成实验请表现优秀的小组汇报。(将其优秀作品放展台展示)
课题拓展:
世界上有不变的物质吗?
岩石、房屋、马路,它们也在变化
吗?
课堂小结:
物质总是在不断地变化,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
板书设计
物质的变化
我们身边的物质
1.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2.有新的物体产生。
一、教材分析
《有趣的食物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科学第四单元第三课内容。本节从具体的食物关系引入食物链的概念,展现生物间复杂的食物联系,再由此启发学生思考食物关系断裂后会造成连锁反应,思考人类破坏自然界食物关系的严重后果。并为下一课“生态平衡”的学习打基础。
教学重点:知道生物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食物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找、画食物链。
教学准备:动物卡片、挂图、PPT课件等。
二、教学设想
本课我先用猜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之后我又通过视频、挂图继续强化动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探究食物链遭受破坏的影响的问题时,我让学生先展开小组讨论等一系列的活动,并交流想法,让学生切身感受到食物链上的每个生物都是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和食物网,知道食物链的营养来自于绿色植物。
过程与方法:
能依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简单的食物链。会辨识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从小增强保护生态平衡。
教学过程与设计意图
(一)初步了解食物链
1.谜语导入:首先请同学们先来猜两个小谜语。﹝出示谜语: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名称)然后来了一群狼
(打一水果名称)﹞
2.学生回答,揭示谜底:草莓
杨梅。
谈话:谜语是说谁把谁吃了(生:羊把草吃了,狼把羊吃了。),
怎样用箭头表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学生贴卡片,并用箭头表示出来。
教师根据板书:草羊狼,提问:
这三种生物是因为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呢?(生:因为食物。)谁是谁的食物?(生:草是羊的食物,羊是狼的食物。)
讲述:它们这三种生物是因为食物而联系在一起,生物学家把这种像链条一样的食物联系称之为食物链。(板书课题:有趣食物链)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有趣的食物链。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以前就知道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对食物链有所了解,用谜语导入引起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很快地进入到本课情境中来。】
(二)认识食物链的构成
1.大家听说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吗?谁能简要介绍一下这个成语说的是什么?这个故事中出现了这样几种生物——(板书:蝉
螳螂
黄雀)
这三种生物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结合学生汇报,师板书箭头)
那谁又知道蝉吃什么?黄雀会被什么吃呢?蛇呢?
结合学生回答,完整板书:树叶蝉螳螂黄雀老鹰
现在,这个食物链就比较完整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让学生了解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是普遍存在的。】
2.小结:在大自然中,像蝉、螳螂、黄雀一样,各种不同的生物之间都是通过食物关系产生联系,形成食物链的。像这样的食物链还存在好多条,看看你能写出多少条。(出示挂图)
小组同学边研究边写。指名板演
3、谈话:老师看同学们写出了好多条食物链,看看黑板有没有什么问题?(生:观察改正)观察一下我们写的这些食物链,看看你能发现什么?(师提示:一条一条地看,再竖着看)每一条食物链的源头都是自然界的哪一类生物?终点又是些什么动物?(生回答,师补充:每一条食物链都是从植物开始,到凶猛的动物结束。﹝
结合回答,出示食物链的特点﹞
4.生物学家还给食物链上的这些不同生物分了类,各起了名字呢。你看(指板书)位于食物链源头的这些绿色植物就是属于生产者,其他的都是消费者。﹝出示生产者、消费者视频﹞
5.位于食物链源头的绿色植物的营养是从哪里来的,谁知道?那么土壤中的腐殖质是怎样形成的?生回答后师补充:大自然中除了生产者、消费者,还有一种生物的存在,叫分解者。
这类生物专门吃动植物的残骸或排泄物,同时留下可以被植物重新利用的物质,在自然界中像屎壳郎、蚯蚓、霉菌、蘑菇等都属于分解者。﹝出示分解者的视频﹞
6.现在老师又找来一种小生物,再请你看看,它们分别属于哪一类?说说你的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食物链的源头在植物,终点在凶猛的食肉动物。并且懂得食物链上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其作用。】
8、观察所写的食物链,和老鹰相连的有几条,这些食物链纵横交错交叉在一起,你们觉得像什么?﹝出示食物网概念﹞
(三)了解食物链破坏所带来的后果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动植物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食物联系,但它们之间的联系到底有多紧密?其中一种生物对食物链上的其他生物影响有多大呢?
2.谈话:在这个食物网中,如果有一条食物链断了,会发生什么情况?现在我们还是以“草羊狼”这条食物链为例进行分析一下,我在羊的身上打了一个X,表示生物圈中的羊全部消失,那么我们试想,这样会带来什么后果呢?(生:小草就会疯狂的生长,那么狼肯定会被饿死。)
3.提问:这种影响仅仅体现在这条食物链上吗?其他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又会是怎样的?你说食物链断了,食物网还存在吗?
4.谈话:再想想看,如果我们向地里喷洒了过多的农药,会给生活在那里的生物带来怎样的后果呢?(生:像蚯蚓等就会死掉,没有了分解者,植物缺少营养就会枯萎、死亡,就会影响到以植物为食的动物。破坏食物链,破坏食物网,甚至会影响到人类的生存。)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5、谈话:因此,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各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好我们周围环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好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完整。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
【设计意图:知道食物链被破坏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增强保护生态平衡的自觉意识。】
(四)总结拓展
1、总结。今天我们一起探讨了什么内容?你们有哪些收获?
2、延伸。
试画出包括人在内的食物网。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与实际生活,达到教学的真正目的。】
板书设计:
有趣的食物链
草羊狼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及责任感,并培养他们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态度以及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美术可以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通过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熟悉美术的媒材和形式,理解和运用视觉语言,更多地介入信息交流,共享人类社会的文化资源。美术可以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美术可以形成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技术意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和善于实践的心理品质,这样将会对他们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美术还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 教学目标
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造型、表现)
2、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材料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设计、应用)
3、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欣赏、评述)
4、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综合、探索)
三、 教学内容
[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1、用自然物或人造物的不同肌理,通过拓印或剪贴,制作各种图形。
2、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
3、学习简单的绘画构图方法、简单的透视知识和结构比例知识。
4、结合传统艺术中的色彩运用方法,学习对比、调和等色彩知识。
5、学习漫画和卡通的表现方法,进行绘画实践。
6、学习泥塑、纸雕等方法,制作作品。
7、初步学习计算机辅助绘画的方法。
[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1、学习简单的图案基础知识,并进行装饰应用。
2、用塑料瓶、废旧材料等进行玩偶、生活实用品、交通工具模型等的设计制作。
3、与同学合作,进行风筝的扎、糊、绘全过程的制作,并进行放飞活动。
4、用计算机或其他手段进行书籍封面、文体活动海报的设计。
5、学习陶艺的制作方法。
[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1、以讨论、比较等方式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领略不同的艺术风格。
2、介绍一件优秀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验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3、鼓励学生从课本中选一件最喜欢的作品,通过查阅资料,向同学介绍欣赏作品的心得。
4、通过观看录像、图片等,欣赏雕塑和现代工业产品,感受不同材质的美。
5、介绍一位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6、欣赏我国的石窟艺术。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
1、结合传统节日及学校的班队会等活动,设计、制作、展示平面或立体的美术作品。
2、编写自己喜爱的剧本,设计、制作相应的布景或道具,进行表演。
3、运用平衡、运动、光、电等科学常识,用生活中的废旧材料,设计、制作出简单而有创意的立体造型或生活用品。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4、利用计算机等手段进行美术创作或展示活动。
四、 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审美性原则
把审美教育作为主线贯串教学全过程,通过对自然美、生活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表现,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2、思想性原则
发掘教材内在的思想性,在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中有机地融进思想品德教育。
3、量力性原则
教学内容和方法应适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浅显易学,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
4、创造性原则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启发、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5、实践性原则
联系学生的实际,理论讲述与操作训练相结合,充分使学生眼、手、脑协调并用。
6、趣味性原则
选择富有儿童情趣的教学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7、因材施教原则
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生间个性的差异,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考虑个别超常学生与后进学生的情况,采取一般教育与个别知道相结合的方法。
五、教学进度
周次
课时
课题
重难点
1
1
画画自己的手
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2
1
人物速写
绘画技能训练
3
1
劳动中的人物动态
动态表现
4
1
我熟悉的人
刻画人物的体形特征
5
1
桌子、椅子设计
动手能力培养
6
1
泥塑彩罐
培养学生的创美能力
7
1
彩塑鸟
塑出具有浮雕效果的鸟类图
8
1
彩色纸筒人
人物脸部的刻画
9
1
邮票设计
设计一枚纪念邮票
10
1
古诗配画
培养再造想象
11
1
美好的童年
六年级第十二册美术课程教学计划 主题确定
12
1
板报设计
学习板报设计知识
13
1
电脑美术设计
对电脑美术设计作品的认识
14
1
实用美术作品欣赏
认识实用美术
15
1
中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6
1
外国雕塑作品欣赏
认识雕塑作品
17
1
测试
18
一、指导思想
从这一个学期开始,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所以我“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先从兴趣着手,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三、具体的安排如下:
1、 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
第一章 测量
本章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测量工具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
1. 让学生知道国际单位、长度的单位;
2.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3. 体积大单位和换算;
4. 体积的测量方法。
第二章 电的初步知识
本章讲了静电现象和简单电路
1. 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自然界存在的两种电荷及它们的相互作用;
2. 知道使小灯泡发光的必要条件;
3. 知道一些电路符号,会画简单电路图;
4. 理解电路的连接方法:串、并联电路
5. 理解两种电路的特点。
第三章 电和磁
本章介绍了磁的现象
1. 知道磁体的感念和两种磁极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2. 知道磁场现象的存在和两种磁体的磁场情况;
3. 知道电流的磁效应;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右手螺旋定则。
第四章 热和冷
本章介绍生活中的温度现象
1. 知道温度的概念和划分方法及测量工具;
2. 学会温度计的使用并实际操作;
3. 知道热胀冷缩的现象;
4. 知道热膨胀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五章 物态变化
本章介绍的是物质的三种变化
1. 知道物质的三种状态
2. 理解物质从固态到液态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3. 理解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变化过程和特点;
4. 理解相反的变化过程:液化、升华和凝华的过程和特点
第六章 简单光现象
本章介绍光的基本特性
1.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2. 知道光的反射现象,理解光的反射规律;
3. 知道平面镜成像,理解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4. 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理解光发生折射的特点
除了以上教学内容外,还有:
2、 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
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教学目标:1.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试图以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变换角度、变换方法去研究冷水和热水有什么不同。
2.引领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有关物体的冷热的事实材料,整理、研究这些材料。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引导学生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有关冷热的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经历用触摸的方法按冷热程度把水分为烫、热、温、凉、冷的过程,经历
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研究冷水与热水的过程。
材料准备:每组只烧杯(无条件的可用矿泉水瓶剪成杯子)、水槽、热水、冷水、小塑料袋(每组两个)、皮筋或线绳、天平或自制小秤。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一.冷热不同的水二.冷水和热水还有什么不同.教学内容三.研究热水上浮的原因.四.小结教学媒体一壶热水,一壶冷水,几只杯子.小塑料袋,红墨水,冷水和热水教学媒体气球皮,试管,小秤,皮筋或线绳.教师行为.引入:今天感觉教室外边冷还是热?.准备.好热水与冷水.给热水分类4.整理平时发生烫伤的场合,怎样避免烫伤?1.冷水和热水除了冷热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能换一种方法来教师行为研究吗?.提出目标.: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水在变热过程中体积是否发生变化?我们在这节课中发现了什么?学生行为1.学生到教室外体验一下.2.请一位同学上讲台先猜后摸摸两种水.3.用一瓶热水和一壶冷水倒出版商杯冷热不同的水.描述和触摸4杯水的感受,联系课本开水和冰水的插图给水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学生互相说说,.反馈.1.在冷水和热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看看有什么发现?把装冷水学生行为的小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把装有热水的小塑料袋放入冷水中,又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以上现象?提出自己的假设..观察水在变热过程中重量是否发生变化,.自己互相讨论,.实验..把装满冷水的试管用气球皮蒙上,.并用皮筋扎紧,.放入热水中.发现了什么?放到热水中,.又发现了什么?教学思路1.初步感受冷热的变化.2.强调冷热是用触觉感受..具体感受惹热水热的的程度和冷水冷的程度.4.应用到实际..用不同.的方法去研究冷水与热水的其他不同.教学思路点.对水的体积的变化的观察,认识到热水上浮的原因。学生互相说说。
教学反思
热胀冷缩(第一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观察认识多种液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理解体积的变化可反应出物体的冷热。知道一些水的热胀冷缩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水等多种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胶塞、红墨水(或用插细塑料管的青霉素瓶代)小水槽、暖瓶(内装热水)另备水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
演示实验:试管、水、酒精灯、铁架台、气球皮,橡皮筋、插管饮料纸盒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热胀冷缩的现象。⒈酒精灯加热试管中的水。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想法或问题?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重在争论增减和水面、体积等变化)观察思考讨论:水为什么没开就溢出来了?提供感知,产生认知失衡,激发思维、争论。培养探求欲望。
⒉举证:试管装水用橡皮蒙紧,放入冷水或热水中。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看清了吗?能想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吗?初步观察感知热胀冷缩的现象,讨论思考如何改进实验。给学生空间,尝试进行探究思考、学习。
二、实验观察水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加红水?想一想:用一根细玻璃管有什么好处?
⒉提供热水,进行水的热胀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热水。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提供冷水,进行水的冷缩实验⒈每个组来一人,领一杯冷水。
⒉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⒊说说装水的平底烧瓶放进冷热水中有什么不同的?填空:水有____的性质。什么条件下水体积膨胀?什么条件下水体积缩小?进行实验总结。体验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水的体积变化反应水的温度变化。趣味问答:(有条件可以配图)⒈由于太忙,⒉老师做好实验,⒊平底烧瓶放在实验室讲台上好几天没动有位同⒋学天天来看发现细玻璃管中的红色水柱早晨下降,⒌中午又上升了,⒍天天如此。这位同⒎学想了好久才明白。你知道吗?⒏二个好朋友相约一起放风筝,⒐各带了满满的一瓶开水,⒑口渴时打开一看,⒈一瓶是满满的,⒉一瓶少了很多,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⒋小明家来了很多客人,⒌可高兴了,⒍忙放了满满一壶自来水,⒎准备⒏烧水给客人泡茶,⒐可妈妈要小明倒掉一些水,、小明纳闷了,⒈这又是为什么学生思考相互讨论,深入理解水的热胀冷缩与生活实践相系。让学生体会: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四、其它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提供酒精、食油、醋、等易分辨的液体,利用水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验证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⒈水能热胀冷缩,⒉酒精、食油、醋、等液体,⒊也能热胀冷缩吗其它液体呢?⒋小组讨论,⒌你们准备⒍选择什么液体进行验证?⒎分领材料,⒏分组实验。学生讨论、猜想、实验验证。尽量让学生自己经历一个猜想验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
五、总结。说说你今天提出了什么问题,解决了什么问题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固体、气体也会热胀冷缩吗?)
热胀冷缩(第二教时)
天凝镇中心小学俞再华
教学目标:
继探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之后,观察探究气体固体在受热受冷时的体积变化现象培养探索自然科学奥秘的兴趣。知道一些气体固体热胀冷缩在生活中相关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认识空气和铜等气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难点:启发寻找探究方法。
材料准备:
分组实验:平底烧瓶(建议使用以上)、橡胶塞红墨水细玻璃管(或用口径相当的小气球封口代)小水槽;
自制固体教具(参阅未尾自制方法)和酒精灯、火柴。
演示实验:固体线胀仪、酒精灯、火柴、小水槽。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一、引入新课。出示空平底烧瓶等。上节课我们用它做了什么实验?知道了什么?复习回顾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以旧引新,为知识正向迁移准备,也为学生探究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方法上奠定基础。
现在空瓶里装着什么?你有什么想法?能想个法让大家每个人看清楚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回忆液体热胀冷缩实验方法,尝试改进实验。
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做?需要解决几个新问题?空气会向四下里流动,流走怎么了办?无色无味看不见怎么办?
二、实验观察空气在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⒈提供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插入橡胶塞、红墨水滴瓶。(或平底烧瓶和小气球)进行空气的热胀冷缩实验。⒈认识器材,说说你准备怎样用老师的器材做实验?明确实验要求,正确组装实验器材。自主探究掌握空气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⒉为什么要用小气球封住平底烧瓶的中?
⒈你准备怎样让空气受热受冷进行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⒉你现在能独立做实验,来观察空气会不会热胀冷缩了?
⒊说说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⒉提供空气热胀冷缩的生活实例与应用。⒈夏天,停在太阳下的摩托车轮胎突然爆裂,这是为什么?⒉冬天,打足气的篮球,为什么第二天又瘪了?⒊乒乓球踩扁了,你有什么办法?认识思考生活中空气热胀冷缩的现象。发展学生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观察固体受热受冷的体积变化。趣味过度:(有条件可以配图)年,英国铺设的第一条铁路钢轨,是一根连一根的焊接在一起的。结果,到了炎热的夏天就变得七歪八扭,左右弯曲,甚至还会朝上拱起;而到了寒冷的冬天,钢轨竟冻裂成几段。说说你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猜想?根据相关信息思考猜想:钢轨会不什么热胀冷缩?培养学生利用现有知识,对周围信息作出正确判断,获取知识的意识。
你能证明吗?
用线胀仪演示,铜球会热胀冷缩。说说到了什么?说明什么?进行固体实验探究、交流、小结
想不想自己也来试一试?演示自制教具,说明要点与酒精灯的用法,分组实验。
想一想:水泥中面为什么要用切割机切成一段段的?为什么新拉的电线很松很松
五、总结,说说哪些物质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你又有什么猜想?准备怎样去研究?
自制教具:(原文转录)
自制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向被列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以下现象:①由于铜球体积较大,所以在铜球加热时所需时间较长,②在铜球加热的过程中学生不能主动参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制约了学生探究心理的发展。为此我们改进了实验的装置,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制作方法如下:
用直径为长为的护套线,剥去一端塑料护套,长约,把铜丝按玻璃弹子大小围成一个圆,扎紧固定,圆与塑料护套距离。学生做实验时可先用铜环套一套玻璃弹珠(通不过),在洒精灯上加热铜铜环受热膨胀铜环再套一下玻璃弹珠(通过),这样的实验装置教师制作方便,学生能做到人人参与,学习兴趣高,缩短的实验所需的时间,实验效果好。
浙江省嘉善县教育局教研室
朱卫东
××年月日
温度和温度计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认识温度计、使用温度计的过程。
⒉通过细心的观察和同学的研讨发现温度计的构造,尝试与同学交流和合作。
⒊通过比较发现温度计的设计原理。
⒋在比较中发现正确读、写摄氏温度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摄氏温度的读和写。
难点:选择正确角度观察温度计上的读数。
三、材料准备
一杯热水、一杯冷水、红色煤油温度计、水银温度计、干湿温度计、最高最低温度计、热胀冷缩实验装置、温度计模型。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师行为学生行为教学思路
⒈引入。⒉观察几种温度计。⒊了解温度计的原理。⒋认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⒌摄氏温度的读和写。⒍课外延伸。实物实物投影片或课件出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先让学生猜测哪杯冷哪杯热?再让学生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想。提出问题:热水比冷水热多少?引出课题:要研究热水比冷水热多少,我们需要借助一个仪器来测量热水和冷水的温度,这个仪器叫什么呢?出示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我们要正确使用温度计,首先必须要认识这个温度计,了解它有哪几个部分构成。分发一种温度计,提示学生:先想一想你准备怎样观察温度计,然后仔细观察。小组内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大家的观察结果是否一样,有什么不同意见?可以通过再一次仔细观察来解决你们的不同意见。出示“使用温度计前需要看清楚的问题(教材上的个)”,提示学生:这个问题你都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再观察一次。用手捂住温度计的玻璃泡,观察温度计产生的变化。放开手等一会儿再观察。讨论:温度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分发几种不同的温度计,观察:它们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出个题目考考你:“℃”,你会读吗?广播、电视中的天气预报员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呢?“摄氏度”怎么写?“零下摄氏度”怎么写?观察温度计上的液面,每人各自记下自己观察到的读数。交流一下:结果是否一样?为什么会不同呢?出示三种从不同角度看温度计的图片让学生选择认为正确的一种并说说理由。小组讨论概括正确认读温度计的方法。回家找个温度计,尝试测量一杯热水和一杯冷水的温度,并记录下来,下次上课带来交流。猜测。思考,验证。猜想。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测。学生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刻度、标记、数字等内容。学生交流。通过再次观察解决小组内的不同意见。学生对照问题,检查自己是否都解决了。再观察。学生实验,观察。学生讨论。学生观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试读。学生回忆。写一写。读一读。学生观察,记录。学生思考,交流。学生选择,说理由。学生讨论概括。学生课外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活动。通过猜测冷热和验证活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回忆。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对学生正确使用温度计作一次强化训练。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温度计的兴趣。重视学生对温度的读写感受。引发学生对不同认读结果的思考。及时给予必要的材料辅助。将活动引向课外,为下一次活动作准备。
测量物体的温度
嘉善县大云镇中心学校吴斌杰
一、教学目标
⒈经历测量液体(水)、气体(空气)、固体(沙子)的温度的过程。
⒉在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的习惯。
⒊尝试在小组活动中进行分工和合作,尝试小组内相互评价。
⒋通过阅读引起学生对温度测量的深度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测量水的温度。
难点:测量空气时的耐心等待。开水的测量。
三、材料准备
选择供学生练习测定气温的场地。
小组用:温度计只、开水、热水、温水、冷水,各种装水的器皿。
四、教学过程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填空。
(19分)
1.一个小数的整数部分是最大的两位数,小数部分的千分位上是4,百分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十分位上是0,这个小数是(
),用“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值是(
)。
2.(
)÷20=(
)5=0.4=(
)∶25=(
)%
3.从邢台到北京去时用了5小时,回来时用了4小时,返回时的时间减少了(
)%,速度增加了(
)%。
4.一个梯形的上底是3厘米,下底是5厘米,高比下底少1厘米,它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另一个梯形的上底是2厘米,下底是上底的3倍,高是上底的一半,面积是(
)平方厘米。
5.在一幅比例尺是1∶150000的地图上,量得张庄到沙县的图上距离为12厘米,张庄到沙县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6.一个圆柱,它的底面直径是4厘米,高是3厘米,这个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厘米,侧面积是(
)平方厘米,体积是(
)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7.刘林做早操时的位置是(2,4),李莉在刘林的后面,李莉的位置是( , )。
8.
……左起第30个图形是(
)。
9.记录糖尿病病人每天的血糖变化用(
)统计图比较好。
10.盒子里有红、黄、白三种颜色的球各3个,每次任意摸三个,会有(
)种情况。
二、判断。
(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12分)
1.
0是自然数,0是整数,0也是正数。
(
)
2.从三角形一个角的顶点向它对边所画的高一定比这个角的两条边都要短。
(
)
3.把若干个苹果按3∶4∶5分给甲、乙、丙,或按4∶5∶6分给甲、乙、丙。两种分法,乙分得的个数是相同的。
(
)
4.一个圆锥的底面积不变,如果高扩大到原来的3倍,则体积也扩大到原来的3倍。
(
)
5.914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
)
6.某数除以4,余数是3。若用这个数的3倍除以4,余数是2。
(
)
三、选择。
(把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括号里)(8分)
1.如果a和b成反比例,b和c成反比例,那么a和c(
)。(a、b、c均不为0)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2.花园里有和月季花共540棵,其中的棵数是月季花的2.5倍。月季花有多少棵?设月季花有x棵,列方程为(
)。
A.x+2.5x=540
B.2.5x=540
C.2.5x-x=540
3.用小棒搭房子,搭三间用了13根,如图,照这样搭503间房子要用(
)根小棒。
A.2011
B.2012
C.2013
4.用一个圆锥形的容器向与它等底的圆柱形容器里倒水,共倒了6次才倒满。已知圆柱形容器的高是12厘米,那么这个圆锥形容器的高是(
)厘米。
A.2
B.4
C.6
四、计算。
(18分)
1.直接写得数。(6分)
19.3-2.7=
544+456=
34+54=
134÷1.75=
19.7÷0.01=
47×5.6=
9.1-714=
58×245=
2.计算下面各题。(能简算的要简算)(6分)
24×25+75÷2.5+0.4
(0.75+0.2)÷0.25×250%
(58+227)×8+1127
3.解方程。(6分)
13∶16=25∶x
7×(x+5)=49
10x=0.84.5
五、将平行四边形绕点A顺时针旋转90°,将三角形绕点B逆时针旋转90°。
(8分)
六、解决问题。
(35分)
1.一块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草地(如图),在草地的两个角A、B上分别拴着一只羊,羊能吃到草的最远距离正好是4米。(9分)
(1)想象两只羊都能吃到的草的范围,在上图中画出来。(4分)
(2)计算两只羊都能吃到的草地的面积。(5分)
2.妈妈的茶杯放在桌上(如图)。(10分)
(1)这个茶杯最多能装多少毫升水?(杯子的厚度不计)(5分)
(2)茶杯中部的一圈装饰带宽5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5分)
3.四季水果店新进一批水果,各种水果的进货情况如图。已知橘子进了120千克,白梨和苹果各进了多少千克?(8分)
4.某运输队包运1万只瓷碗,每100只运费1.5元,如果损坏一只碗,不给运费,还要赔偿0.2元,完成包运任务后,这个队共得运费146.56元,运输中损坏了几只碗?(8分)
参考答案
一、1.
99.024 99.02
2.
8 2 10 40
3.
20 25
4.
16 4
5.
18
6.
12.56 37.68 37.68 12.56
7.
(2,5)
8.
9.
折线
10.
10
二、1.✕
2.
✕
3.
√
4.
√
5.
✕
6.
✕
三、1.
A
2.
A
3.
C
4.
C
四、1.
16.6 1000 2 1 1970
3.2 1.85 74
2.
24×25+75÷2.5+0.4
=24×25+75×25+25
=25×(24+75+1)
=25×100
=40
(0.75+0.2)÷0.25×250%
=(0.75+0.2)×4×2.5
=(0.75+0.2)×(4×2.5)
=0.95×10
=9.5
(58+227)×8+1127
=58×8+227×8+1127
=5+1627+1127
=6
3.
13∶16=25∶x
解:13x=16×25
13x=115
x=15
7×(x+5)=49
解:x+5=49÷7
x=7-5
x=2
10x=0.84.5
解:0.8x=45
x=56.25
五、六、1.(1)
(2)3.14×4×4÷2-4×4=9.12(平方米)
答:两只羊都能吃到的草地的面积是9.12平方米。
2.
(1)3.14×(6÷2)2×15=423.9(立方厘米)
423.9立方厘米=423.9毫升
答:这个茶杯最多能装423.9毫升水。
(2)3.14×6×5=94.2(平方厘米)
答:它的面积是94.2平方厘米。
3.
120÷20%=600(千克)
白梨:600×30%=180(千克)
苹果:600×40%=240(千克)
答:白梨进了180千克,苹果进了240千克。
4.
解:设运输中损坏了x只碗。
1.5÷100×(10000-x)-0.2x=146.56
一、本单元的基本分析:
常见的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它在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此之前学生曾经学过几种平面直线图形有关知识。学生从学习平面直线图形到学习平面曲线图形,不仅会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空间观念,加深对周围事物的理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圆柱、圆锥等知识打下基础。
本单元安排的知识有: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和面积、轴对称图形和选学内容“扇形”。教学本单元的知识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多进行一些操作活动,比如画图,测量,折叠,等等。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形成图形的有关概念,培养空间观念,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本单元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培养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图。
2、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通过圆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4、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会用工具画图。认识其它的轴对称图形,会找出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5、在探索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介绍圆周率的史料等知识,向学生进行爱科学,爱祖国的教学。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让学生理解在圆中直径是最长的线段,并能根据直径或半径画圆。
2、认识圆周率的含义,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
3、让学生经历圆的面积的推导过程,理解并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4、半圆的周长、面积,环形的面积的计算。
5、掌握一些常见的规则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及找出其中图形的对称轴。
四、教具、学具的准备:
尺规、圆形物体(球)、剪刀、咭纸、多媒体课件
五、具体分析:
(一)关于“圆的认识”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圆和已经较系统地认识了平面上直线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本节宜充分引导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本节的知识及完成课本练习和补充一些课外练习,课时安排在1.5节至2节。
1、在导入新课和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应该从学生熟悉的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激发学习兴趣,开展教学活动。
2、本节教学过程中,无论是认识圆心、半径、直径,还是学习圆的画法,都安排了学生充分参与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猜测、讨论、交流、归纳、分析和整理的机会。
3、教学本节要注意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测量没有标出圆心的圆的直径,找出圆形物体的圆心,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等。
4、教学半径与直径时要突出半径的一头接圆心一头接圆的曲线上;直径是经过圆心两端分别接在圆上。每条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和分别都相等。直径是圆上最长的线段。
5、本节一个重点是理解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半径是直径的二分之一,直径是半径的2倍),注意让学生知道用圆规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半径。
6、注重学生记忆圆各要素的名称及其字母表示方法。
7、教学课本P88第6题宜供有余力的学生做,02年的区统测题就以本题为蓝本。这两个图是平分四等份。要画出规则的图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大、小圆的半径关系,无论那种画法都要先画出平均分布的直径。
(二)圆的周长:
本节通过让学生回忆什么是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及思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与什么有关系,来引出圆的周长,并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教学中,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积极参与,主动获取圆的周长的有关知识。教学新内容及完练习需要3课时。
1、圆的周长,教材从回顾正方形、长方形周长的含义入手,使学生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接着用线或纸条绕圆一周的方法,量得圆的周长。使学生既了解测量圆的周长的方法,又能认识到圆的周长是长度。
2、通过测量大小不同的圆的周长和直径,分别算出它们的比值,使学生发现"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点",从而得出圆周率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得出求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通过两个例题教学利用公式求周长或直径的方法。教材还介绍了有关圆周率的史料,特别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这方面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3、教学圆的周长,重点是使学生建立圆的周长的概念,理解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即圆周率的概念)。应联系已学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结合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教学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师可先指导学生操作,在计算、填表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和总结,得出圆周率的概念。至于圆周长的计算公式,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得出,教师不必多讲。
4、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圆周率是一个固定数值,不会因为圆变大变小而或大或小。3.14只是一个近似值,而非绝对值。
5、P93页练习题第14、15题,引导学生用割补法来弄清图形的结构。第14题它由一个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两条边构成;第15题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和发言后,老师可小结它其实就是一个圆的周长。
(三)圆的面积:
圆的面积,教材在给出概念后,提出如何把圆转换成已学的图形来计算面积的问题。让学生又一次用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来解决新的比较复杂的问题。教材采用实验的方法,把圆分割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然后由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时,教师可带着学生操作,引导学生概括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学本节内容,可安排3个课时;同时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突出以下几点:
1、复习习旧知识,为学生认识圆的面积的含义和采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推导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做必要的准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都是通过将它们经过切、拼的过程,转化在已经学过的图形而推导出来的。复习时要求学生找出“这些推导过程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就是为学生下一步“能不能想办法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和猜想怎样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做准备。(课本的例是把圆切拼成长方形,如果条件允许 的,可以向学生说明也能把圆切拼成三角形和梯形。)
2、本节重点是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教学中,在引导学生提出“将圆分割,然后再拼成学过的图形”的猜想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将圆分成16等分(也可以是32等份),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过程,使学生经过推理,认识“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并从中发现圆和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之间的关系,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参与这一知识形成的过程,不仅有利于他们理解和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一些数学方法,进一步发展了初步的空间观念。
3、教学例4时,教师要创设情境,通过无法直接测量圆形花坛的半径或直径,激发学生探究如何测量、测量什么,才能求出圆形花坛面积的求知欲望。进而让学生通过直接思考,议论,交流,然后形成共识——可以先测量圆形花坛的周长,然后根据周长求出半径,再计算面积。例4的教学进一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
4、例5的解答,要让学生对抗赛观察、操作等,经历图形变换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从一个大圆去掉圆心可以得到一个环形,并从而认识到环形的面积就是两个圆面积的差。
5、本节的课堂练习以学生独立完成为主。让学生独立完成,培养其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还要及时检查学生对新知识学习、掌握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随时补救。同时练习中要即时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性,树立学好数学信心,提高学习数学兴趣。课本P98第14题,教师可以换个情况问一问,如果是个长方形,切一个最大的圆,应以哪为直径?第15题提示学生这个风车图形是由边长为3厘米的正方形和半径为3厘米的圆组合而成。第16题让学生通过计算后得出圆的面积比正方形大,教师也可以进一步指出,同样周长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其面积大小是圆比正方形大,正方形比长方形大。
(四)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几幅实物图让学生观察、分析它们的共同特性,再做剪纸实验,以及折叠学过的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让学生认识这些图形的本质特征。教学时,要多让学生操作,并注意通过对比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对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性质,以及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一个轴对称图形等,都应借助实例,用直观的语言给予描述,不要要求过高。教学本节内容,用一个课时就可以。
另外,老师应该向学生指出一些常见图形的对称轴情况。如:平行四边形(不包括菱形)不是轴对称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半圆有一条对称轴……
(五)量一量,算一算:
这部分内容属于数学的实践活动,教师宜放手让学生通过自我能力来完成,让学生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体验团结协作的快乐。但第2题是具有开放性的,其答案不宜统一,但要符合实际情况。
六、三、教学中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圆是轴对称图形,直径所在的直线是圆的对称轴。
2、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1)如何测量圆形纸板的直径:(对折后,测量)
(2)如何测量易拉罐底面的直径?
3、引导学生善于观察,能够产生联想,从而建立图形间联系。
4、可以适当的为学生提供简易公式:
(1) 周长是直径的π倍,是半径的2π倍。
C/d=π C/r=2π
(2) 半圆周长 C=πr+2 r=(π+2)r
半圆周长是半径的约5.14倍(√)
圆周长的一半:C/2=2πr/2=πr
(3) S圆=πr2
S圆=πd2/4
S圆=C2/4π
已知r,d,C可以一步求面积
5、应让学生熟练掌握π的几倍数值:
1π≈3.14 6π≈18.84
2π≈6.28 7π≈21.98
3π≈9.42 8π≈25.12
4π≈12.56 9π≈28.26
5π≈15.7 10π≈31.4
会乘法分配律,以加代乘,会计算两位数π值的速算:
一、单选题
1.抛一枚硬币,抛30次,国徽面朝上的次数可能是(
)
A.3次
B.10次
C.15次
2.如图,随意摸一个球,摸到黑球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
B.
C.
D.
3.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这种现象是(
)的.
A.一定
B.可能
C.不可能
4.将分别标有数字1、2、3、4、5、6、7、8的8个同样的小球放在一个袋子里,从袋子里任意摸1个球,下面几种情况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是(
)
A.球上的数是奇数
B.球上的数是偶数
C.球上的数小于3
D.球上的数大于或等于4
5.一个城市的东区和西区一边下雨一边晴的可能性比两边都在下雨的可能性(
)
A.大
B.小
C.不可能
6.小明做抛硬币游戏,前9次中有5次正面朝上,有4次反面朝上,第10次抛,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
)
A.40%
B.50%
C.60%
D.100%
7.在一个小正方体的四个面上写“1”,一个面上写“2”,一个面上写“3”,把这个小正方体任意向上抛一次,落下后写有数字(
)的面朝上的可能性最大.
A.1
B.2
C.3
8.小亮和小明用写有2,3,4,5的四张数字卡片做游戏,规定:每次任意抽两张,组成两位数,这个两位数是单数小亮胜,是双数小明胜.这个游戏规则(
)
A.公平
B.不公平
C.无法确定
二、非选择题
9.一粒骰子的六个面上分别有1~6这六个数字,强强和明明玩游戏.如果掷到比3大的数明明赢;掷到比
3小的数强强赢,这个游戏规则公平.____.(判断对错)
10.在括号里填上“可能”“一定”或“不可能”.
太阳从东边升起.____.
明天是晴天.____.
在装满白球的盒子里摸出一个球,它是红色的.____.
地球绕着月球转.____.
抛一枚硬币,正面向上.____.
11.今天阴天,夜里一定会下雨.____(判断对错)
12.一个箱子里有5个红球,5个白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____.(判断对错)
13.有5张扑克牌,4张红桃,1张黑桃,抽到____的可能性小.
14.有一些装有球的盒子,3个小朋友每人摸了30次,并作了记录.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别摸的是哪个盒子里的球?用线连一连.
15.
16.在围棋比赛中,双方运动员用猜先的方法来决定谁执黑棋先行,你能利用围棋中的黑、白两色棋子,设计出一个对双方都公平的猜先方法吗?请你试试看.
17.将如图的扑克牌放在一起,混合后任意从中抽出一张.
①如果只按字母区分,有____种可能的结果.
②如果只按花色区分,有____种可能的结果.
18.判断下列现象的可能性.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表示.
今年会下雪.____
小明身高10米.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