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调研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从“××*”问鼎“中国驰名商标”引发的思考
“××*”出名了!成了“中国驰名商标”!这个消息传来,作为××人,我们为之自豪、为之鼓舞。但欢愉过后,内心不免有些许失落:××为什么没有名牌,什么时候有啊!这种企盼、这种焦虑,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有吧。这个美好的愿望也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难以散去,而且愈久愈强烈,一种写作的冲动,令我欲罢不能,于是扶案提笔,写下了下面这段话。
为什么会是××*?
不知道“××*”家底的人,都暗暗称奇,××这么多企业,为什么偏偏是“××*”夺得“桂冠”,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多年的磨砺,“××*”自有独到的“生意经”。
发展:大踏步迈向前。“××*”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家产”已有两个多亿,销售收入突破四个亿,在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产品覆盖大半个中国。面对如此“骄人”的成绩,他们丝毫没有满足和停步,在南京投资8000万元的新厂即将投产,同时计划在青县再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新厂。
质量:让市场来说话。多年来,“××*”以良好的质量,赢得了社会一致赞誉。除一套严格的检验制度外,他们还非常重视市场反馈,每当新产品投放市场,总是先让小学生、出租车司机品尝。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98年以来,“××*”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获得河北省第六届“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产品:创新才能致胜。在产品研发上,“××*”投入了相当大的精力。最近,推出的鲜果奶“透明看得见”系列包装,这在全国“独一份儿”,而当时专家认为材料不过关,不能作为外包装。但他们不信这个邪,硬是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现在,“××*”又在研制一种早餐新产品,力求贴近消费者,更适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不久将投放市场。
宣传:走入千家万户。“××*”看准了宣传的巨大“威力”,斥巨资投入宣传,在国家和各级媒体上“轮番轰炸”,仅今年广告投入已达3000万元。巨额的宣传,自然获得了颇丰的回报,“××*”不但在消费者面前混了个“脸熟”,更为企业的不断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定位:把一行干到极致。“××*”目前的销量,已超过“乐百氏”,直逼“娃哈哈”。当这些“巨头”热衷于“全面开花”时,“××*”却坚持做一种产品,用他们的话说“要做就做最好”,把产品做到极致、把成本降到最低,在业内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感悟:“××*”的成功,告诉我们一个理儿:事在人为,路在脚下。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不管什么事儿,只要真想做,并付出十分的努力,甚至碰得头破血流,到最后不成功的还真不多见。一个人需要有自己的定位,企业也是一样,也要有自己的目标,只要围绕定位去拼搏、围绕目标去奋斗,终有一天,我们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勇于问鼎,惟旗是夺,是精神、更是毅力,这样做了、坚持了,胜利就在我们手中,成功就在我们脚下。
我们反思什么
“××*”就象一个名医,替我们“把脉问诊”,为我们开出了一剂良方,让我们清醒,让我们反思,更让我们理性。人不怕有缺点,就怕知道缺点而不去改正。一个企业、产业也是一样,要勇于面对问题,这就是进步、就是收获。
好产品,养在“深闺”人未识。时代不同了,“好酒也怕巷子深”,这个时代,是靠品牌赚钱的时代。谈及我们的特色产业,人们一般都能想到,无非就是××、××、××,还有××,但再深究一步,这些产业有哪些知名企业,又有哪些叫得响的品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有好的产品,却没有知名品牌,这是一件让人非常痛心的事。比如,我们的××,外界都有很高的评价,的确在北方独树一帜,但是从来没有听说有什么牌子,搞专业的人恐怕也不知道。还有,我们的××××*上了国宴,这应该是大书特书的一件事,但总让人提不起精神来,没有牌子自己也觉着不硬气。我市品牌的这种“尴尬”,揭示了企业在发展上的“矛盾”心理。
搞“代工”,为他人做“嫁衣”。“代工”这个词,时下非常时髦。中国的服装、鞋子、电子产品,好多都在为国外大厂“代工”。当然,这在一定时期,确实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比如,深圳、东莞,以至江苏的昆山、吴江等地,无一不是靠外资,靠“代工”发展起来的,创造了经济奇迹。但这种经济模式的弊端,也慢慢暴露出来,没有知识产权,没有核心技术,授人以柄,丝毫不能越雷池一步。说得不客气一点,就是人家的“高级打工仔”。同全国一样,我们也受到品牌的困扰。以××为例,做什么,什么规格,由商下订单,按要求供货,然后贴上人家的牌子,我们只赚取少得可怜的“加工费”,根本见不到“买家”,与市场更是“无缘”。这样的事实,只能是看人家脸色行事,人家一感冒,我们就得跟着吃药。今年××行业原材料不断波动,对我市一些无牌企业的产品造成很大冲击,而一些有品牌的企业则相对要好得多,这也再次提醒我们,企业发展的主动权要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就必须拥有生产自,就必须有自己的品牌。
空有“招牌”,却束之高阁。拿××来讲,“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是我们多少年的心血换来的。我们应该掂得出它的份量头,国家级的牌子,可不是人人都可以得到的,××、××等地,都在争夺“正宗”,他们虽虎视眈眈,但没有办法,我们已捷足先登,主动权在我们手里。另外,这两块牌子的价值,还在于历史、文化、品质,这也是无法估量的,花多少钱也办不到。但事实是,政府和部门的努力,在企业层面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各家在宣传上,各打各的牌子,各亮各的招数,使这两块招牌成了事实上的“摆设”。这种情况,我们非常不愿意看到,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必须尽快予以解决。标准、商标、宣传口径的不统一,不单单是××一个产业遇到的问题,这也是我市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共性问题。
差距:与“××*”相比,我们的企业存有一种坐井观天的短视,面对品牌的“冲击”不为所动,有牌、无牌一个样儿,以销定量,靠数量赚得利润,以卖出去论英雄,产品多少年没有变化。更值得深思的是,我们与“××*”同龄的企业,有的已迈上发展的快车道,有的则一蹶不振,甚至有的已是“销声匿迹”,这种反差让人痛心。我们的企业,已处在十字路口,是以“××*”为榜样,还是依旧故我,只在一念之间。
我们怎么办
古语讲,“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同样,我们的创牌之路,也不是坦途,需要付出艰辛,仅靠羡慕不行,还要有勇于“结网”的能力,更要有“出海”的魄力,打破禁锢,路就在脚下。
抓住关键打造名牌。在创“名牌”这个问题上,应明确一个重点,不能东一个、西一个,如果都是重点,那就没有重点而言。综合分析,我们的××最有潜力、最有希望冲击“名牌”。应围绕“原产地域保护”、“××××证明商标”两块牌子,重点打好历史和文化牌。这两块牌子,全市要统一使用,由相关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只要是外销的××,都要冠以“××××”的牌子,虽然这样难度很大,但是推行开来,对企业也好,对农民也好,都有巨大的现实利益,而且对整个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同时,在宣传上也要创新,把工作做足,舍得“下本钱”,付出一分的努力,换来十倍的回报。另外,其他一些品牌也小有名气,比如“*”字牌滑车、××家具、××专用汽车、××*等商标,还有××城的整体品牌,只要用心培育,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些品牌第一步要争取省著名商标,通过扩大自身影响,不断向“中国驰名商标”发起冲击。不管是××,还是其它产业,我们最大的愿望是,当人们提到某种牌子时,就会想到××,当提及××时,也会自然想到我们的产品。到那时,我们的品牌真正做大做强就为期不远了。
提升实力是当务之急。创名牌,归根结底要靠实力说话。我们看,搞宣传、开发产品、建销售网络等等,哪一样也离不开钱,所以壮大实力,是摆在第一位的。没有实力,何言名牌。目前最紧要的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一些优势产品的品质。产品标准不统一,品质参差不齐,是我们创名牌的一大障碍,必须要解决这个问题。拿××产业来说,鲜*要尽快解决以次充好、青摘青贮、外地*当本地*卖的问题;脆*的外观要改善,解决形状不一、外观不美的问题,这些解决不好,就会砸了××××的牌子。围绕主导产品,纵向拉长、横向拓展,逐步把链条做起来,把“网”织起来。这个问题应提起高度关注,比如××产业,卖鲜*涉及到保鲜、运输和销售渠道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脆*除了制造工艺外,还有一个降低成本的问题。除了这些产品,我们还能否开发其它的,比如果汁、饮料等深加工食品,总之,围绕这个链条,把*文章做足、做透、做深。产业的发展,还需要一批“龙头”带动,如果没有一个产值几亿甚至十几亿的大企业,我们的产业很难发展起来,始终小打小闹,很难形成气候。可通过引进外资,或通过政策、资金的扶持,优先培育“重量级”企业发展,可发展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也可在每个流通环节上培育一批“小巨人”企业,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找准产品定位,是我们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的××产品,应面向市场主动出击,不能坐门等客,要以市场为导向,多开发一些异型产品,围绕重点领域“使劲”,把追求科技含量高、配套能力强作为产品的终极目标,尽快与汽车、电子、工程机械等领域对接。还有××,不能仅盯高消费市场,应把重心转向一般消费群体,××××只有进入平民百姓家,才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产品,也不能仅在钉丝网上打转,要在线路板、三车配件、球化线材下游产品等带动能力强、有自主生产权的领域有所动作,提升产业层次。总之,要力求在产业、企业发展上,争取突破,打牢创名牌的基础。
培育企业家是关键之举。企业怎么走,往哪儿发展,企业是成功、还是失败,往往取决于企业家个人。“××*”正是靠着企业家个人的胆识和魄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今天。而与“××*”相比,我们的企业,缺少的不是资金、更不是机遇,而是企业家战略的眼光,我们需要学的东西很多,需要借鉴的也很多。突出的问题是,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企业家自己还能管理,但规模稍大就有点儿力不从心了。而且,好多企业家都已年近六十,什么事都亲历亲为,还面临着一个“接班人”的问题。这些问题,除了教育外,更重要的还是引导,比如可通过培树典型、外出参观等形式,让企业家切切实实得到触动,用真心来培育品牌、珍惜品牌、发展品牌,靠品牌来换取企业的长远生存和发展。还可借助××××××*学院这个载体,对企业家定期轮训,也可引进职业经理人,比如金海、中联公司的做法很值得借鉴,这都是对企业家发展的好办法。另外,建议我们的企业家,多学学“××××*精神”,多学学“××速度”,多学学“××*经验”,这既是××的财富,也是我们进一步发展的基石。一句话,只要我们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企业家,企业的发展就会水涨船高,名牌的培育也会水到渠成。
一、职工基本情况
现有职工共人,其中正式员工人,非正式员工人。
(一)年龄结构:35周岁以下的人,36-40周岁的人,41-45周岁的人,46-50周岁以上人,50周岁以上的人。
(二)学历结构:硕士研究生人;大学本科人;大学专科人,;中专及以下人。其中,第一学历为硕士人;大学本科人;大学专科的人;中专的人。
队伍中,按现工作岗位统计,岗位共人。其中岗位人,本科人,大专人,中专人;管理岗位人,硕士人,本科人,大专人,中专人,中专及以下人;岗位人,本科人,大专人,中专人。
二、职工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组织者担心职工文化活动难登大雅之堂。当下电视节目及各种音像制品的普及,已大大提升了群众的欣赏水平,而职工文化活动水平参差不齐,组织者顾虑难保质量,难成特色,因而不愿筹划此类活动。
(二)职工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甚其高。由于职工文化活动水平参差不齐,不少职工失去了参与兴趣。再加上当今娱乐方式丰富多元,人们选择趋于多样性,简单化的文化活动已吸引不来较多的参与人众。
从深层次讲,影响职工文化建设的根源,其实还是组织者思想解放不够,创新勇气与能力不足,推进文化建设的使命感欠强。
三、改进措施
(一)提高认识,完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机制。职工文化建设的过程,是用先进的理念教育职工、用崇高的精神激励职工、用明确的目标鼓舞职工、用规范的制度约束职工、用榜样的力量感召职工、用领先的科技武装职工的过程。是推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于制的根本之举,是实现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迫切需要。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关系到增强文化软实力,关系到保持和发展职工的先进性。职工文化建设是党政工的共同职责,要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把职工文化建设作为构建和谐的重要内容来抓。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党政工齐抓共管的职工文化建设领导体制,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工会推动、各方配合的工作格局,将职工文化建设纳入文化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共同设计、共同实施,创造出更多具有时代特征和丰富内涵的活动载体与活动形式。
(二)科学管理,健全职工文化建设运行机制。要建立职工文化目标管理考评体系、持续改进体系等日常工作评价运行机制,形成职工文化建设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有评价的工作格局。要加大职工文化建设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媒体阵地作用,营造浓厚的职工文化氛围。还要总结推广职工文化建设经验,及时发现、培育、宣传和推广职工文化建设的优秀典型。特别是要做好重要发展阶段的职工文化融合工作,以共同的愿景凝聚职工、以共同的价值观激励职工,建立起职工文化建设的融合机制,将职工的前途命运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要做好职工文化阵地的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内容。
(三)以人为本,建立职工文化建设创新机制。实践证明,只有体现以人为本,才能充分调动全体职工参与的积极性,进而推动职工文化建设的持续创新。要在职工文化建设中体现先进性、把握时代性、富于创造性,营造职工文化创新氛围,创新职工文化建设的方法和载体。一要不断深化传统文化活动品牌,不断推陈出新,吸引更多职工广泛参与;二要加强工会建设和兴趣小组建设,推动职工文体活动向全员化、自主化、业余化、多元化、小型化方向发展;三要依托工会,加强职工业余文艺团队建设,提高团队专业水平,努力打造职工文化体育活动新的品牌;四要抓好文化阵地建设针对职工需求,不断为提高职工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创造条件。五要深化“创建学习型班组,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大力推进“职工书屋”、“职工讲堂”、“职工论坛”、“金阳光”健康计划等活动的开展,使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切实分享到职工文化发展的成果。
(三)着眼实际,推动职工文化建设见到实效。要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在增强职工文化素养、职业技能和工会履职能力上下功夫,求实效。一要着眼于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职工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群体环境,具有潜移默化地影响人、教育人、塑造人和改造人的作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能够有效陶冶职工情操、营造先进文化氛围、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造活力,提升职工精神文化素质。实践证明,将提升职工队伍的精神文化素质作为职工文化建设的立足点,就能更大限度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他们的智慧凝聚到为发展建功立业上来。二要着眼于提高职工队伍的职业技能素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提高职工队伍职业技能素质,关系到增强竞争力,是促进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职工培训、职工技术运动会、职工自主管理、职工自学成才和“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等活动,加快培养知识技能型、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引导职工干在岗位、学在岗位、练在岗位、奉献在岗位、成才在岗位,推动职工队伍知识化、技能化进程。
一、基本概况
小河镇地处大药山东麓,牛栏江西岸,距县城143公里,北接红山乡,西北倚东坪乡,西南连药山镇,东南邻新店乡,东隔牛栏江与鲁甸县乐红乡、梭山乡相望;地处两县六乡镇腹心地带,国土面积191.3平方公里···略去部分 境内山高谷深,沟壑纵横,最高海拔3950米,最低海拔701米,相对高差3249米,典型的立体气候,独特的地形地貌,独特的自然条件,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人文景观,独特的历史积淀,形成了小河镇特有的历史文化。
二、发展优势
一是竹山“狗鼻子”当年大军生与死的剿匪精神历代传诵;现存拖车的龙氏碉堡体现着中国“龙文化”的精髓;著名治癌专家黄传贵展示着小河人的风采。小河镇发展历程中积淀的历史文化,丰富了小河思想文化发展、繁荣的内涵。
二是小河镇是多民族聚居乡镇,民族特色文化种类多、内容广,少数民族服饰、语言、原生态音乐、舞蹈等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民族传统节日如彝族“火把节”、苗族“四月八”、“姊妹节”、“芦笙节”、“赶秋节”、“鼓藏节”等。苗族能歌善舞,古歌、飞歌、情歌,芦笙舞、古瓢舞、木鼓舞、板凳舞,尽展苗族风情。苗族人口主要聚居马安村、竹山村、山堡村,依然保留着独具本民族特色的衣着打扮、服饰制作工艺、语言、节日等民族风俗。苗族服饰有“穿在身上的史书”之称。一年一度的苗族花山节,既诠释了苗族历史和“穿在身上的史书”,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延续和拓展了民族民间文化,形成独具一格的地方文化。
小河镇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文艺事业成绩斐然。····小河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广场舞为载体的集镇文化活动繁荣,小河镇广场舞曾被昭通电视台选播,全民健身运动气氛较好。
一是通过不懈努力,集镇新区建设和老区改造完成投资XX万元,老区砖混房屋立面改造已全部完成,两座高架桥、两座人行石拱桥已全面竣工,展现了青瓦白墙、深具“水乡古韵”的新小河。二是全镇14个村远程教育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完成,镇党委督促村两委干部定期组织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农业科学技术和各种文化艺术宣传片,使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得以提升、文化生活不断丰富、科学种养水平逐步提高。三是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镇文化站、文化活动广场改扩建等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为小河镇思想文化发展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重视不够、保障不强。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一些先进思想大量涌入,人们在盲目追求“西化”的进程中,逐渐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发展,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对群众文化、民族文化发展繁荣的重视、支持力度较弱,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总量偏少,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化建设氛围不浓,社会力量参与仍然缺位。部分村级干部对农村文化建设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认为文化建设是上级部门的事,是“城里人”的事,农村文化建设可有可无,而上级主管部门对农村文化建设投入较少,导致部分村级文化活动场所常年没有或只有很少活动经费,农村文化活动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乡镇文化活动经费无保障,文化设施简陋,无法起到宣传教化、休闲娱乐的作用。
(二)是投入不足、设施滞后。各项建设任务增多、资金投入增多,使得投入到文化发展的资金极为有限,从而制约了文化的发展繁荣。小河镇马鞍、竹山、山堡等3个苗族彝族村,距离集镇较远,而当地没有民族文化广场,许多活动无法正常开展,民族文化潜力无法得到全面挖掘、民族精神无法完全得以体现。投入不足,设施滞后,成为小河镇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
(三)是人才缺乏、力量薄弱。小河镇文化站技术人员配备严重不足,目前只有2个人,而且都不是专业的文化工作者,加之长期得不到培训学习,整体素质亟待提高,而且大多数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没有文化管理员,农村文化工作缺乏专业技术人员的正确引导,文化工作没有“脚”,难以站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外出务工,农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妇女、儿童,使得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文化工作质量不高,各项文化活动难以正常开展,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四)是挖掘不深、推介不力。小河镇由于地处偏远,山高路陡,在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民族文化研究方面都相对滞后。一方面缺乏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和民族民俗文化研究者,对小河镇人文地理优势、历史事件、民间传说、民族文化、名人轶事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和推介,缺少有深度的研究论文和成果,阻碍了小河民族文化“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的实施。另一方面由于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使传统手工艺、民族民间文化和土特产资源开发、推介力度不大,没有形成规模,未能创造经济效益反哺文化经济的增长,从而制约了小河镇思想文化的发展繁荣。
(五)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小河镇虽然历史文化积淀厚重,但与发达地方和其他乡镇相比,思想文化建设水平还比较滞后,思想观念保守陈旧,羁绊和束缚了小河镇文化的发展繁荣,在有形无形之中妨碍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机制创新,阻碍文化市场体系构建和文化人才培育引进,影响文化资源开发和文化创新等等,这是需要我们引起注意并着力转变的一个思想困境。
四、对策措施
推进小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潜力在小河特有人文历史的挖掘和拓展,核心在小河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具体的举措就是要做到战略化
规划、工程化建设、目标化管理、责任化落实、特色化挖掘、历史化整理、市场化推介。(一)着力抓好发展规划。城镇是文化的载体,可以说,集镇建设就是一项工程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化建设。小河镇作为全市40个重点集镇之一,集镇的建设给小河历史文化的展现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因此要强化文化意识,树立发展文化就是发展经济社会的理念,从小河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文化发展纳入经济社会总体规划,切实把文化理念贯穿到集镇规划、建设与管理全过程,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着力抓好组织领导。建立和完善文化发展的组织机构,加强对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层层明确职责,形成有人抓、有人管的格局。建立和健全目标考核机制,制定文化投入保障、文化设施改善、文化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质量、阶段目标实现、文化活动创建等相关考评体系,量化指标到镇文化中心、村进行考核。同时,把文化建设与文明集镇、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村组等文明创建活动有机结合,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起检查和考核,提高镇文化中心、村组对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调动他们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
(三)着力抓好设施改善。文化设施是开展群众文化、传播先进文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主平台。积极呼吁和争取投入,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改善文化基础设施,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接受文化产品、享受文化服务、开展文化活动的设施。抓好文化共享资源工程建设,抓紧建设镇文化中心,切实加强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村广播室建设,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提高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帮助农村改善文化设施条件,深入开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整治工作,净化和优化文化市场。以镇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农民自办文化户为基础,不断改善文化设施,扩展文化阵地。
(四)着力抓好活动创建。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坚持不懈抓好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及活动的开展,进一步抓好文明集镇、文明单位、文明村组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统筹镇村发展,认真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紧密结合农民脱贫致富需求,倡导其学文化、学知识、学技术。切实开展好“三下乡”活动,抓好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等惠民工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开展季节性和阶段性文艺活动,以普遍性、经常性的群众文化活动,促成节庆活动上规模、上档次。尤其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小河苗族、彝族文化资源,不断提高花山节、火把节等活动质量,彰显地方特色,充分发挥特色民族文化的特殊效应。
摘要:
校园是师生学习、工作的空间,校园文化体现在学校内部则形成其独特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它是这一时空存在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校园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学校德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政治说教,更应充分发挥德育工作的育人内涵,努力做到教书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校园环境建设对改善校园学习风气,提升老师和学生的精神生活,起到举足轻重的地步。
关键词 :
校园文化;诚信体系;校风建设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校园文化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比拟的。健康、向上、丰富的校园文化对学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道德素养,拓宽同学们的视野,培养跨世纪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2.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极大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说过:“对学生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他周围的环境”。学校的校容校貌,表现出一个学校整体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因此,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学校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构筑全员共建的校园文化体系。要树立校园文化全员共建意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师生员工都要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在高校实现培养目标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决定着它不是单靠学校内部某一部门努力就能收到应有效果,它与学校各方面工作都有关系。
3.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学校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总之,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路径
为进一步加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对学生的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我们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
育人离不开环境,优美的校园环境,如诗如画的校园风光,风格各异、错落有致的校园建筑,鸟语花香的校园小景,宽敞明洁的校园道路,万紫千红的绿化景观,明亮宽敞的教室、图书馆,这些都能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学习、生活,增进了他们热爱学校、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怀,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绿化、美化校园,应有重点地搞好校园主要景点的建设,办好宣传橱窗、阅报栏、标语牌等,让校园的每一个景点都发挥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使他们形成自律,优美的校园环境使学生的行为操守更加规范。
(二)、加强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诚信价值观
加强诚信教育,既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等生动直观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诚实守信的意义和价值,更要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优势,聘请企业老总现身说法,说明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发挥教职员工的表率作用
开展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学校首先要规范自身的办学行为,教职员工也要做好“诚信”的表率,为学生树立诚信的榜样。教职员工在道德品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诚信品质,对学生树立诚信道德意识、确立诚信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与学校领导相比,广大教职员工与学生的接触更为密切、更为频繁,教职员工的品质和形象是一种强大的潜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学生产生价值认同而自觉地接受和仿效。这种选择是单靠任何外力的灌输和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为此,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过程中,广大教职员工要努力加强诚信文化修养,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怀坦白;在学术上要做到勤奋刻苦,严谨创新,自觉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诚老实,不贪不欺;在与他人相处上,要诚实为人、诚恳待人、诚心感人、诚意服人,以良好的诚信道德形象取信于学生,感染学生,激励学生,做学生的表率。
(四)、建立学生个人诚信电子档案
学生诚信档案内容可涵盖校内外,分两大类摘要:讲诚信言行和不诚信言行。具体可包括诚实记录、信用记录、特别记录,具体内容如诚信承诺书、个人资料、品行说明、助人为乐及学习效果、经济状况等。诚信档案的记录时间始于学生进校,止于学生毕业,并于每学年结束时通知学生本人和家长。到毕业时,还可为用人单位提供该学生在校的诚信记录,供其参考。诚信内容的输入坚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由学生管理部门负责,并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诚信档案内容上网,接受全体师生员工的监督。学生只要输入自己的学号,教师输入教工编号即可进入网站查询、浏览,并可对诚信内容的真假发表看法或提供相关信息。
当然,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的同时,还需制定相关的诚信制度与之配合。如把“是否诚信”作为学生入党、评优的一项必要条件,也可制定学生个人和团体在诚信方面表现突出,为学校争光方面的奖励制度,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学生诚信档案功能的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
在建设诚信校园文化中,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诚信制度十分必要。这里,我们不妨把引导诚信称为“疏”,把建立诚信制
度称之“堵”,“疏”与“堵”两者是相互依赖、紧密联系的,疏与堵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推动诚信校园文化建设。因为,有堵没有疏,就不能从源头上有效抑制不诚信行为的产生;有疏没有堵,诚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诚信者受不到处罚,学生的诚信价值观就难以树立,校园诚信文化氛围也难以形成。为此,在疏的同时,还得在建立和完善诚信制度上下工夫。学校要按照诚信文化建设的需要,修订完善与诚信相关的校纪校规,建立和完善与诚信相关的奖励、约束、处罚机制,公开公正地接受师生与社会的监督,真正使诚信者受到鼓舞和奖励,使不诚信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六)、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和校风
校园文化反映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体现了校园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一个学校良好的校风,体现在自由的学术氛围、多学科交汇的氛围、宽容失败的氛围、个性得以充分发展的氛围等几个方面。校园文化的最大特点在于它在潜移默化地、有意无意中影响、同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人们都在自觉与不自觉地经受着这种文化的熏陶。在校园文化的作用下,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图变成一种精神化的形式溶于文化氛围中,出神入化的对学生进行教育,这是一种高超的德育教育艺术。
(七)、加强社团文化建设
学校要开展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机地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学校要加强社团组织的管理和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群众性、广泛性、参与性的特点,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各项活动。校园文化经常是以学校或班级为单位开展活动,很多活动都需要学生集体参与,需要有相互协作的精神。每个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构建一种友好互助的群体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了师生的心理环境,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校园文化为学生追求个性的发展,追求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适应了学生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塑造学生形成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空间。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以自身物质因素为基础,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精神生活的整体。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环渐进,将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之互相促进,真正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1、体现发展的理念,建立创新、竞争为理念的校园文化
建设校园文化,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题,以“人文、协作、创新、实践”的学校精神为指导进行。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承载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使命,必将体现一定的时代特征,从而培养并输送出能适应时展,能参与社会竞争与合作,能积极推进、引导社会发展的学生个体。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将会用他们的品质影响社会风尚,用他们的人格影响未来的社会道德,使他们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2、坚持创新的观点,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
要以全新的观念、方法去创建新型一流的校园文化,树立终身教育、创新教育理念,使校园文化传递融为一体。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提供创新思维平台,引导学生把梦想变为现实,激发热情,张扬个性,启发创造,
让每一位学生经过多种实践活动,展示特长,体现自我价值,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活动的开展,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学习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3、建立校园网络文化,传递先进思想和时代最强音
网络作为“第四媒体”进入校园,对传统教育提出了挑战,校园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和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学生,特别是对学生的认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网络文化并非一方净土,如何进行引导和实施有效的监管,正成为学校德育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要抢占网络思想文化阵地,弘扬主旋律,突出网络政治性、思想性、导向性、理论性、亲和性、多样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强研究,努力构建健康文明、艺术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环境,使学生在这种文化环境中既获得信息素养和审美能力,又具有正确的信息价值观和道德观。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突出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就要注重“四育人”(教书、管理、服务、文化)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既要传授学生知识、又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更要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务上提倡“博爱”,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严谨规范的运行轨道中,充分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环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环境条件的建设,更加突出“软”环境的培植,在学习创新、技能实践、文体竞技、团队精神、思想导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营造出良好成长环境。
三、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性原则
一、__镇庙会文化活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得以迅速恢复和弘扬,特别是农村庙会文化活动。据调查统计,目前该镇建有庙宇48座、祠堂26座,遍及全镇21个村社,其中在活动中有抬菩萨出巡的45处、搭台演社戏的45处。活动时间大多在农历八月至来年正月,也有在农历五月。
传统的庙会文化活动主要表现为拜神祭祀(给村社所供养菩萨过生日)、抬菩萨出巡等活动,带有部分宗族和封建迷信色彩;广大群众热衷于拜神祭祀,肆意操办酒席,宴请亲朋好友,造成铺张浪费,影响社会治安。近年来,在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管理引导下,庙会文化活动有了新的变化,在拜神祭祀过程中进行移风易俗,逐步改革封建礼仪,举行舞龙弄狮、大鼓凉伞、手持火灯(耍社火)等民间艺术表演,举办芗剧、木偶、电影等演出,组织文化、科技、卫生、法律等咨询服务,使之形成一种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增进了人们情感交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二、以往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虽然农村庙会文化活动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必竞带有一定的宗族和封建迷信色彩,如果不加强管理与引导,势必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经过全面调查,发现该镇以往的庙会文化活动存在着如下问题:
1、领导意识不强,认识不足。基层领导对庙会文化活动缺乏理性认识,认为庙会只是农村一种群众性自娱自乐的活动,没有认识到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没有意识到政府在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把它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任其自发、自由活动。
2、管理制度松散,力度不强。虽然各庙宇都有制定相关管理制度,但由于管理人员少,文化水平低,组织能力差,加上镇村两级管理机构不健全,政策宣传不到位,寺庙未批先建现象时有发生,庙会文化活动仍有不文明庸俗低趣的形式出现,宗族派系争端尚未完全消除,成为社会治安隐患。
3、审美取向含糊,品位不高。普遍村社认为,庙会如同村民逢年过节一样,拜神祭祀,操办酒席,请来剧团演戏,宴请亲朋好友。把活动传承下来的文化精华部份忽视掉,致使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如曾闻名闽南一带的古县南音唱腔消失了,明代传承至今的大鼓凉伞表演服装道具也变样了。反之,名为活跃氛围而公开放映格调低下的录相片等等。这种不良现象的产生,使庙会文化活动品位明显下降。
4、文化内涵不够,缺乏开发。庙会既是传统民间集市的一种形式,又是汇集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每个庙会文化活动都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挖掘发挥其文化内涵,必将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该镇的白云岩寺庙,是宋绍煦年间朱熹讲学处,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在闽南一带有较大的影响,如果能把该庙会举办成集文化交流、旅游观光、经贸洽谈的大型活动,那么将吸引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投资建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由于对庙会文化活动没有很好地管理与引导,庙会文化内涵没有得到挖掘,其价值未能开发利用。
三、对农村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与引导
如何传承和发展农村庙会文化,使之形成一种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值得基层领导探讨的问题。对此,__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提出了“加强对农村民俗文化活动的管理,正确引导民间传统文化活动;加强宗教活动的依法管理,发挥基层民间组织的积极作用”等要求,设立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相应措施。主要体现如下:
1、广泛宣传,增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正确认识。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收集提供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的政策法规以及庙宇活动管理等文字图片资料,通过镇、村召开的各种会议进行传达贯彻,利用有线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在节庆期间组织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咨询服务活动。以多种形式开展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使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庙会文化活动的要求规范和目的意义。
2、加强管理,规范对庙会文化活动的行为。镇党委、政府明确提出,把庙会文化活动纳入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行分工管理责任制,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把庙会文化活动作为年终镇村挂钩分管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每年重大庙会文化活动之前,邀请文化、宗教、法律等专家举办庙会文化知识讲座,组织全镇各村社负责活动的村民理事会成员参加,使他们统一思想,增强认识,文明有序地组织庙会文化活动。由政府牵头,协调文化、宗教、公安、工商等相关部门,加强对庙会文化活动的管理,抵制和摒弃一些低级、庸俗、鄙陋的活动内容,有效地避免火灾和消除治安隐患,使庙会成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明科学、健康向上的民俗文化活动。
3、因势利导,开辟农村宣传文化阵地。不断完善和发展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倡导将村社庙宇(祠堂)改建成文化活动中心,增加新的活动形式,渗透先进文化内容。结合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下乡活动,举办各种文体比赛,组织法制图片展览,赠送农业、科技书刊资料,营造“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文秘站
-!体育活动中心,该社的民间武术南太祖拳术及弄狮已成为群众体育健身活动项目,多次派队参加__市、龙文、__等地举办的民间地方拳术比赛,屡获南狮表演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街道地处**中心城区,以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军事家王**先生的名字而命名.其历史文脉源远流长,既有风景秀丽的龙泉山等自然山水文化,又有底蕴深厚的王**等历史人文文化,是**市的经济文化中心.近年来,**街道党委、办事处依托区域文化资源优势,推动文化与经济加速融合,增强文化发展"软实力",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星火燎原的良好势头,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概况.目前,**街道有文化机构9家,其中影剧院2个,博物馆2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 个,群艺馆2个,专业文化艺术表演团体2个;各类文化生产经营服务单位265家,其中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32家,歌舞娱乐场所22 家,国有书店及个体零售书店15家,书报亭26 家,文化用品生产销售和印刷企业170家.20xx年,文化产业社会性总投资达4500万元,主要有**188文化创意园、奥斯卡影院、歌库量贩式ktv、维多利亚娱乐会所等.现有文化相关行业直接从业人员4000余人.20xx年,**街道文化相关行业产值约7亿元,约占街道工业总产值的4%.
2.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优势.一是文化产业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分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个层次.**街道文化产业层次全、门类齐,三大层级体系基本建立.有以奥斯卡影院、龙山剧院、**博物馆、名人馆、王**故居等为代表的"核心层",以**188文化创意园、**书城、颐高数码等为代表的"外围层",以大丰影视、舜康玩具等为代表的"相关层",三个层次中都有行业标杆企业,起了很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二是文化产品市场日益繁荣.经过多年的市场开发、培育和管理,形成了多格局、多体制、多种类的文化市场经营网络和以图书、音像、电影发行、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为主的文化产品市场;尤其是在阳**路、胜**路,文化企业密度不断上升,文化娱乐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开张的企业投入大,档次高.三是文化产业发展后劲强大.随着政府相关部门对文化产业的重视和社会资金对文化产业投入的加大,街道文化产业加速发展.特别是**188文化创意园的建成,王**故居、**博物馆、名人馆的相继开放,还有奥斯卡影城的引进,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推动产业化、规模化提供了强大后劲.
3.文化产业发展的价值贡献.一是培育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产业不仅能够创造较高的经济附加值,同时也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而且让经济发展更加充满活力.目前我们街道的三产增幅高达23.1%,文化产业正逐步成为**街道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随着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辖区内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文化项目和层次不断更新,为街道居民群众提供了更多可选择的文化休闲娱乐场所.三是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味.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新思维、新技术及最新的信息、知识和理念,这在一定程度上逐步改变了城乡群众的旧观念,提高了人们的文化素质.同时,胜**路、阳**路等主要街路两侧的文化产业发展,不但改善了街景设施,而且极大地提升了街道文化服务的规模和档次,让城市品味和形象显著提升.
二、**街道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举措
1.制定规划,制度创新强保障.当前,在经济发展面临土地、能源、环保等多重制约的情况下,街道党委、办事处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潜力与机遇,拓展思路,积极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一是传承和发扬辖区文化优势,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188文化创意园"建设,打造智慧经济,为推动"**制造"向"**创造"转变提供智力保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二是打造胜**路、阳**路文化休闲特色街区,结合街道商贸政策,扶持发展文化娱乐产业,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基础条件;三是用足用好各级扶持政策,大力发展音像、图书、印刷、文化用品制造产业,扶持企业品牌建设,争取上规模、出效益,成为行业龙头企业;四是大力发展群众性公益文化事业,做大做强"西北之声"文化品牌,不断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以此来带动文化服务相关产业发展.
2.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平台.街道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平台,冲破体制机制障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鼓励民间资本投资文化产业.一是盘活原富巷皮件厂闲置厂房,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报道了这样一则消息:某复转军人大义灭亲,向司法机关检举揭发了具有犯罪嫌疑的父亲,结果其父因犯贪污、受贿罪而被判入狱。对此复转军人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的行为,社会本应予以褒扬才对。然而,事情的发展却颇富有戏剧性,结果该复转军人在此之后的求职中却屡遭拒绝。表面观之,这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然而这一平常事件的背后却蕴涵着深厚的刑法文化问题。
自古以来,中国社会就是一个注重伦理纲常的社会,对亲伦关系的保护在中国历朝的法律中都得到体现。如汉朝开始允许亲属间相互隐瞒罪行,唐律中设了“同居相隐不为罪”条文,及至明清,容隐制大体上与唐律相同,增加了妻之父母、女婿的相容隐的规定。在历朝的思想体系中是君重于亲、忠大于孝的,像偷窃这类一般性犯罪是可以互相隐瞒的,但如遇犯上作乱之类的大逆不道犯罪,那就绝对不能容许了,不但不能互隐,而且必须“大义灭亲”,不但可以告发,而且还可以杀了他。事实上,“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同是后世封建法典的重要原则和内容。
从国际的范围来看,法律对亲伦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的包容几乎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例如:日本刑法典和日本改正刑法草案基于人伦关系的考虑,对于近亲属为了犯人而犯“隐匿犯人罪”和“隐灭证据罪”,可以免除刑罚的规定。德国刑法也有明确规定,为使近亲属免于刑罚而实施窝藏、包庇行为的,不负刑事责任。法国刑法典规定,近亲属间、夫妻之间实施窝藏、包庇行为,不受刑罚处罚。韩国刑法典也有“亲亲相隐”之规定的。此外,瑞士、意大利、我国台湾地区等都有类似规定,以体现容隐的原则和精神。
关键词: 校园建设; 办学理念;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4-0145-01
我校历史悠久、文化根基深厚。自2009年以来,我校对校园文化建设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潜在性、规范性,扩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学校的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受到了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
一、合理规划校园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
关注校园校舍环境建设,艺术地塑造物质文化环境,是构建校园文化的前提。为了让学校精神内核得以体现,我们制定了建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氛围浓厚的新校园规划的总体目标,大力加强校区建设,以物质文化为基础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
1.是合理规划校区布局,加快校区建设
在资金筹备困难的情况下,我们合理规划,将校区建设分为三期工程,第一期完成教学楼、学生宿舍、学生餐厅、浴室、体育场地等工程;第二期完成学校各部室;第三期完成教师办公室。各工程的布局设置,邀请多家设计单位,反复进行调研论证,学校内部上下多次讨论,最后形成了方案。两年内,三期工程全部完成。现在看来,校区的建设总体来说,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教室宽敞明亮,学校宿舍整洁,校园环境优雅,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2.是进一步加大校园各场所的美化、绿化、硬化和净化工作力度
第一期工程结束后,与二期工程同步,我们就开始着手进行了校园内较高档次的美化、绿化工作。校园的环境设计考虑到初级中学学校特点,就是较好地体现科学性、欣赏性、趣味性,注重传统的传承和德育的渗透,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场地与场地的交界处,以及各个区域注重区、带、角、内庭等文化环境的打造,体现绿中求美,美中育人,使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受其影响,在幽静的环境中陶冶情操。
3.是在校舍建设与教室内装饰中充分体现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
整个校区的建设能较好地体现校园精神文化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校舍的建设、教室内的装饰,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体现创新、开拓的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我们在进行校园规划、校舍建设、景点设计、树木花草种植等方方面面,均考虑到了涵盖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心理环境、文化传统等多种文化物化的理念,能使校园成为朝气蓬勃、奋发图强,充满生机活力和希望的文化新校园。
二、强化校园文化精神内涵,张扬学校办学理念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渗透于教育教学工作和学校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而校园文化的实质是学校精神的塑造、内涵的建设。学校至2009年一月校园文化建设的提出,我们发动全校师生设计,经过反复讨论,根据学校的特点,确定了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学风等精神格言,它们分别是:
校风:合作 探究 务实 拼搏
校训:团结 勤奋 求实 创新
教风:严谨 敬业 博学 爱生
学风:勤思 善学 求是 笃行
办学宗旨:全面发展 突出个性 面向未来
同时,我们制定了代表学校形象的校徽、校歌、校树、校花,让这些精神食粮深入师生心灵深处,潜移默化陶冶师生情操。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1.文化活动凸显学校育人的亮点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学校中道德教育重要的问题,是关于知识和行为的关系。”同时,杜威再次指出:“所需的信仰不能硬灌进去,所需的态度不能粘贴上去。”灌输往往只是一种说教,只是把学生当作一种容器。“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是学校实施德育工作的重要手段和重要途径。学校一贯重视并加强学生课余活动主阵地建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活动遵循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的原则,成立多个课外活动小组,同时注重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的多样化。既有思想性的和知识性的,又有娱乐性的和实践性的,还有全校性的学校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田径运动会、科技节、国庆节、元旦文娱晚会等,鼓励师生一起参与。
2.课程文化拓宽育人的渠道
课程的本体功能是培养人,它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和选择文化。我们一直强调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正体现了课程培养人的功能。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则体现了课程对文化的传递和选择。而这两方面又是统一的,课程的实施既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又使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在强化德育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注重诸如思想政治课、班会课、晨会课等一些显性课程,其实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一样,同样对人具有全面的教育影响作用,特别是对人的情、意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如陶冶情操,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审美能力,具有审美价值;促进人的智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需要、意向、愿望和兴趣;健体功能,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等。
3.环境文化助推育人的成效
浓郁的文化氛围,优美的育人环境,体现一个学校的文化积淀和底蕴,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不仅仅是为了“看”,而是渗透到了每一堂课中,渗透到了课外活动中,渗透到了教育的方方面面,让师生在校园文化的熏陶中教育、学习、生活、工作。
现在当信步于岔中校园时,你时刻能感受到“奉献、进取、拼搏、合作、创新”的岔中精神,体会到“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教育理念,更能领悟到岔中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身和谐发展的文化品位。先进的校园建设理念使得岔中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每一细节不仅做得好,而且有文化品位。漫步岔中校园,处处是文化。学校的每一座楼,每一面墙,每一棵树,每一株草,每一朵花带给师生的都是美感。岔中就是通过这些多种不同方式,不断传达新理念,扩展视野,规范行为,激发广大师生的学习工作热情。
总之,学校文化建设是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方面,学校要做强,必须在文化建设的创新上做文章,以此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我校在这方面的努力还仅仅是开始。今后,我们将在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关心支持下,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的内涵,努力构建和谐校园,以便推动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1、加强基地建设,实施集约生产。为解决龙头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供应不稳定,质量无保证等问题,古冶区积极引导协调龙头企业加强基地建设,通过合同、订单等形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不仅企业生产所需原材料有了保障,还解决了农民生产的后顾之忧,维护了农民的切身利益。鲜鲜食品有限公司在区内建立了甜玉米、辣椒、胡萝卜、青豆等万亩专用农产品种植基地,直接带动农户6000户,在周边县区建立基地5万亩,带动农户2万户,年拉动农民增收每亩可达500元。为进一步加强基地管理,该公司还准备实施向农民统一提供种子、化肥、农药、技术指导和统一收购的一体化集中管理模式,连片开发基地,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在本区和周边县区建立了30万只羊养殖基地,在张家口建立了稳定的肉羊供应基地,带动牛羊养殖户4000户,年拉动农民增收1000万元。在龙头企业带动下,全区共建立蔬菜、果品、花卉、专用农产品种植基地6万多亩,直接带动农户1.9万户,占全区农户总数的61.3%,基地农户比过去的分散种植每户年增收2000多元。
2、培育龙头企业,发展龙型经济。以农副产品加工企业为重点,培育壮大了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鲜鲜食品有限公司、*食品有限公司、*北方实业有限公司等1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伊家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穆斯林特色的清真肉制品屠宰加工企业,20*年羊、牛屠宰量分别达到30万只和6万头,进入全国前三名和前十名。产品畅销京津冀及东北、宁夏、河南、上海等地,并远销中东地区,连续两年向中东国家出口冷冻羊肉居全国第一位。被约旦国武装部队确定为冷鲜羊肉供应基地,20*年向其供应冷鲜羊肉6500吨,创汇800万美元。鲜鲜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果菜清洗、加工、速冻、冷藏、包装、外运等。投资1.6亿元建设的10000吨冷库项目,为华北地区规模最大,是河北省重点项目,唐山市十大标志性农业重点项目。一期工程已竣工投产,生产的30多种冷鲜农产品全部销往日本、韩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际市场,年可出口8万吨,创汇3000万美元。
3、发展特色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古冶区坚持以项目为载体,加大农业有效投入,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结合城郊型农业特点,20*年以来共实施农业重点项目1*项,累计投入资金2.5亿元,实现经济效益1.4亿多元。大力开展采煤塌陷土地复垦工程,落实国家专项复垦整理资金3500万元,整理土地14000亩,在复垦后的土地上建种养小区50个,形成了以养殖业为主导,蔬菜、果品为支柱,花卉、专用农产品为特色的五大产业格局。20*年,投资1137万元,复垦整理土地8721亩,新增耕地1344亩,采煤塌陷区景观再造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研究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闲置塌陷土地综合利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培育了“伊家”牌清真食品、“鲜鲜”牌冷鲜农产品、“紫魁”牌罐头饮料、“农魁”牌蔬菜、“新秋”牌黄瓜、“东方美格”牌优质瘦肉型猪等20多个品牌农副产品。20*年,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5%,蔬菜、果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38%,花卉和专用农产品种植面积超过5000亩,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二、实施工业化战略,开辟增收新空间
1、加强四大工业园建设。古冶区以四大工业园建设为平台,全力推进工业发展,工业经济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20*年以来,全区共建设工业项目217个,累计投资48.86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4个,1亿元至10亿元的项目8个,1000万元至1亿元的项目41个。以唐山不锈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开滦东方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唐山风帆宏文蓄电池有限公司三个立区项目为基本骨架,构建了新兴工业园;以荣义、永顺、汇丰三个大型焦化企业和国义、春兴特钢为基本骨架,构建了煤焦化工业园;以六九、京华、燕南等水泥企业为基本骨架,构建了新型建材工业园;以三鑫、利康、红星等制药企业为基本骨架,构建生化制药工业园。四大工业园的建设,有力带动了古冶区经济的发展,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延长产业链条的好项目纷纷入驻园区。20*年,全区城乡工业现价产值完成125.86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7.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2%和85%,工业经济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68.8%。
2、加速发展服务业。服务业的发育程度体现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还能增加就业。近年来,特别是区委七届五次全会做出了《关于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决定》后,古冶区坚持以扩大就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服务业,为农民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累计投资5亿多元,先后兴建和完善了唐山市驾驶员考试中心、冀东商贸城、宏源污水处理厂、古冶旧货市场、花卉交易市场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商贸流通、邮电通讯、餐饮娱乐等传统服务业水平明显提高。20*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达14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8.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5.8%和16%。总投资8.5亿元,总长40.39公里的城区外环路所经地区大部分为农村,已基本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将于今年春季开工建设。对此,古冶区超前谋划,确定了以外环路为依托,打造沿线经济隆起带的构想,为农村劳动力的加速转移提供又一个广阔空间,将成为一条引领农民致富的“金路”。
3、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促进农民增收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古冶区坚持技能性培训与引导性培训相结合,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两年来共培训农村劳动力2000多人。一是建立培训基地。依托区内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建立了4个培训基地。严把培训质量关,建立技能培训与转移就业互动制度,积极推进职业资格和劳动准入制度,由区就业服务局与之签订目标任务责任状,使农民工通过培训熟悉相关工作程序,适应企业用工需求。二是搭建信息平台。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组织、协调作用,在区劳动力交流大厅建立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资源和企业用工信息库,每周求职和用工信息,各乡、村都明确专人负责信息交流,按照用工单位要求开展定向式、订单式培训,解决培训与就业脱节的问题。三是成立维权机构。区就业服务局和社会保险局联合成立了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小组,负责检查拖欠工资、拒缴保险等损害农民工合法权益行为,有效保护了农民工利益。同时,加大引导性培训力度,重点对依法维权和安全生产等知识进行培训。20*年以来,每年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2500多人,在企业务工人员占农村劳动力的比例达到了51%。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快速增长,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4%。
三、实施城镇化战略,建设现代新农村城镇化是繁荣农村的有效形式。古冶区按照“突出重点、以线串点,以点带面,全面提升”的思路,大力加强精品城区、文明生态村和农村社会事业建设,推进乡村城镇化进程,全面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1、统筹城乡规划,建设精品城区。古冶依矿建区,城区建设分散,城乡混居现象明显,有31个村属于城乡混居村。因此,古冶区坚持以城带乡,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将村级建设纳入了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以31个城中村、城乡结合村为重点,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建设精品城市小区。大力实施农村平改楼工程,积极推行“村改居”管理机制,建设林、唐、古、赵、范城乡精品区,引导农村居民向城区集中,加快乡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进程。目前已有9个村完成了农转非,1个村完成了村改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