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小微企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微企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微企业论文

第1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小微企业”是一个相对概念,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家庭作坊、个体工商户等经济体的统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的相关规定,中小企业可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因此,根据上述规定,笔者认为,小微企业可作如下定义:小微企业是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在一定标准以下且未达到中型及以上企业相关标准的经济组织,具有从业人员较少、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相对较少、经营管理权利相对集中的特点。

二、小微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较之相对规范的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一)企业所有权、经营权、财务管理权等权利严重混同,实际由企业主一人独享。

小微企业的企业主普遍不能将自身与企业法人的法律身份区分开来,没有企业财产的法律概念,导致业主既是业务管理人员,又是实际的财务管理和决策人员,享有随便处置企业财产、随便支配、命令财务人员按照企业主个人的意思从事财务工作的种种特权,业主集权现象非常严重。此外,企业主凭借亲情关系、人脉纽带等在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招募和设置财务人员,财务人员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业主也经常将自己定位于企业的“家长”,对财务人员的设置、财务工作的处置享有随时、随便支配的特权,从而无视财务人员的真正职能,把财务人员当成单纯的“记账人员”而不能发挥其他任何职能。

(二)企业主经营理念落后,对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和地位不能正确对待。

财务管理人员在思想上也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企业主言听计从,财务管理岗位形同虚设。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发现,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小微型企业是由个体工商户、自然人经营实体等转型而来,企业主也想当然的认为企业就是自己个人的企业,对企业资产的支配就是对自己个人财产的支配,如何支配老板一个人说了算,业主即使雇佣了专职财务管理人员,也只是应付工商、税务等需求,实际真正的财会人员就是企业主自己,财务人员的工作完全制约和服从于老板,形同虚设,不能充分发挥甚至完全不能发挥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职能。

(三)小微企业普遍不设置专职财务人员,习惯于“账务外包”,即使设置有专职财务人员,该财务人员业务水平也普遍较低。

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未接受过系统化的专业训练,企业财务人员对《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和财务管理专业知识掌握不多,依法理财的观念淡漠,整体素质不高,工作方式基本停留在账表处理等日常业务上,不能掌握财务核算工作,不能发挥财务人员的参谋、监督作用,而真正的财务专业人员也大多不愿到小微企业工作,从而造成小微企业财务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的现状。

三、小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导致财务人员的法律风险

鉴于小微企业普遍存在权利基本集中在企业主一人手中、财务人员由于主观和客观原因导致不能发挥参谋监督等职能、业务水平普遍较低等问题,从而产生了一系列的行政甚至刑事法律风险,其中较为突出的风险可归纳为外因引起的风险和内因引起的风险。

(一)外因引起的风险,可通俗地表述为“老板交代”酿风险。

外因引起的风险,是小微企业财务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的多数情形,小微企业的财务工作安排,一般是“老板个人直接联系财务个人”的模式,没有中间的任何监督环节,老板一个电话或者一句话交代,财务人员马上照老板的意思不折不扣地遵照执行,在此仅仅充当了老板的提款员或者记账员的角色。由于企业主对财务人员的工作完全拥有领导权和决策权,如果财务人员坚持原则,往往会因企业主的一个不满从而丢掉饭碗,而往往财务人员在企业主的交代、授意、要求下做了假账、提供了虚假财务报告而被问责时,企业主又会以“账是会计做的,我不懂财务管理,我也不知道……”等为由推脱责任,此时,财务人员苦于没有证据,相应的法律风险将因“老板交代”很大程度地转嫁给财务管理人员。

(二)内因引起的风险,可通俗地表述为“无能、无意”酿风险。

所谓内因引起的风险,是指外部没人强迫,财务人员本身也并非故意为之,但却招来了麻烦,这实质上是由于财务人员专业知识或经验不足等无意行为导致的。目前,我国小微企业主出于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以及正规财务人员对自身发展、自身利益方面的考虑等原因,导致小微企业不能吸收到素质过硬的财务管理人员,有的小微企业即使设置了财务人员,但并没有将之放到应有的财务管理位置,从而使得该人员不能真正地发挥职能,不能更新、提高业务水平,对财务管理知识、国家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从而在处理财务业务时犯了无意识的错误,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

四、小微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法律风险防范

小微企业的财务人员面临的法律风险该如何防范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主应当转变观念,为财务管理人员创造坚持原则的外部环境,免除财务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

小微企业主应当转变“公司即是我家、老板即是家长”的传统观念,确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让制度约束包括企业主在内的所有人员,设置真正的财务管理岗位,任命真正的财务管理人员,“简政放权”,真正做到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行其能、司其职”,免除其后顾之忧,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人员的参谋、监督职能。

(二)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应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端正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坚持财务从业人员的基本准则,恪守财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

上文提到,小微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整体业务水平不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不能坚持原则等普遍问题,从而导致诸多的法律风险,因此财务管理人员应当加强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端正财务管理工作的态度,强化财务会计的参谋和监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合格的财务人员要时刻牢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抵御法律风险的能力,要及时获知并掌握国家的各项财经法规、方针、政策,严格贯彻和执行会计法、税法、经济法、审计法、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修养,还应掌握企业管理知识、财政税务知识、电子工具操作知识等相关知识。只有综合掌握各方面的法律法规,才能把握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才能有效防范形形的法律风险。

五、结语

第2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一)内源性融资是首选融资方式

小微企业内源融资是我国小微企业融资最显著的特点之一,由于其成本低、灵活性高,所以我国小微企业业主们对内源融资有着不可改变的依赖性,有的企业即使是步入了发展期和成熟期,内源融资仍然是其首选的融资方式。内源性融资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集资、亲戚朋友借贷和业主自身积累,与外源融资相比,虽然可以减小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危机,但是由于内源融资资金有限,难以继续融资,企业还要承担除金融还贷压力外的巨大的道德压力,并且在以后的经营过程中企业受内源融资的影响和限制下,通常会选择十分保守的发展战略,而这种发展模式可能会降低企业的经济收益,最后制约企业发展。

(二)银行体系是小微企业外源融资的主要渠道

我国小微企业除了自身积累外,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间接融资来满足资金需求。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陆续出台鼓励深化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政策。2003年,银监会成立后将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作为工作重点,各银行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如建立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开发小微企业信贷产品创新等改进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在多方努力下,银行体系服务中心企业的能力已得到一定提高。

(三)多层次的股票市场体系对小微企业的服务相当有限

我国在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进行股权融资方面积极努力,2006年和2009年深证证券交易所先后推出了中小板、创业板市场和中关村代办系统股份报价转让试点,这些都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渠道。2011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市场融资总额超过5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多层次的股票市场建立较晚,市场体制不够完善,再加上大部分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从资产规模、销售收入、财务管理等方面很难达到上市条件,所以真正能达到上市条件的小微企业少之又少。

(四)创投等私募股权投资是小微企业股权资本的重要来源

我国从1995出台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创业资本基金管理办法》,外资力量就快速发展成为我国专业化的投资体力量,2010年前三季度,外资创业投资企业金额就达到14.86亿美元,占各类创业投资机构总额的50%。另外,由成功企业家组成的天使投资队伍,如中关村园区设立的“中关村企业家天使投资者联盟”,专门为发展相对成熟的中小企业进行私募投资,而由大企业设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大部分是具有高成长潜力的创业企业。2009年2月至2011年10月22日间,在中小企业板上市的320家企业中,有131家有风险投资或私募支持占比例40.9%,而创业板占54.6%。

(五)小微企业一定程度上依赖非正规借贷渠道

由于信息相对封闭、资产抵押能力相对较弱等局限,小微企业很难从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融资。因此,民间金融无疑成为小微企业重要融资渠道之一。根据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的处理办法:民间借贷的利率略高于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的贷款利率,最多不超过利率的4倍,但实际上,民间借贷利率基本都在央行同期利率的4倍以上。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民间通常借贷的年利率是30%~50%,有的甚至高达60%以上,这往往取决于当地民间借贷的市场情况以及资金需求的紧迫程度,这是民间金融市场上对于还贷风险的信息不对称分布的一种反映。尽管民间借贷的利率较高,但民间借贷过程简便迅速,能更好地适应小微企业经营灵活的需求。

(六)小微企业融资结构性矛盾突出

在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地区发展和行业发展方面也都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结构性矛盾。从信贷资金供给的期限结构看,短缺资金供给相对充裕,而中长期投资性资金供给严重不足。根据各家银行提供的小微金融产品看,也以短产品为主,特别是近年来各家银行力推的贸易融资、供应链金融、个人经营性贷款等小微企业融资产品。从小微企业地区发展看,在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各项制度相对健全、资金回报率高、小微企业管理水平好、效益好、融资相对容易;而在中西部地区内部管理不完善、信用不高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根据2010年中小企业统计来看,浙江、江苏、广东、上海、北京、山东、福建、辽宁、四川等地小微企业融资余额位居前列,而、青海、宁夏、甘肃、新疆、黑龙江、贵州等地居于后列。从小微企业行业发展和贷款存量看,小微企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水利、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管理业;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农、林、牧、渔,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行业的小微企业相对容易获得贷款,而采矿业、电力、燃气、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小微企业较难获得贷款。

二、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特殊成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自身障碍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平均寿命比较短,自身的经营和稳定性面临着极大的不确定性。小微企业的规模小、人员少、资产少的特点,使大多数小微企业都面临着企业经营管理活动高风险。在管理上,小微企业的典型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这种模式使领导集权、家族化管理、越权行事、监控不严等矛盾突出,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也给融资形成了一定障碍;财务方面,小微企业发展初期,财务制度不健全,账务信息混乱,财务状况的透明度很低,在融资时提供虚假财务报表隐瞒企业真实经营状态,这种不诚信行为导致了银行对小微企业的选择借贷行为;另外,小微企业资产规模小,缺少认可的抵押担保物,特别是在缺乏完善的担保体系下,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

(二)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情况广泛地存在各类融资活动中,借贷双方间的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投资风险的认识不对称,小微企业认为可行的项目,资金出资方认为回报率低风险高;盈利与亏损负担的不对称,小微企业可以借用财务杠杆为公司赚取更多的隐性财富,而一旦企业亏损,最后买单的很可能就是出资方;经营能力的不对称,出资方虽然可以多途径地了解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但是无法确切掌握。由于信息不对称,小微企业对自己生产经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等情况十分透彻,具有信息优势,而银行等资金供给者对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发展状况和发展前景等不甚了解,信息不对称可能诱发小微企业在交易中的欺诈行为。这样就导致了银行和各金融机构为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就会提高风险补偿,所以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又会增加,最终又会导致小微企业融资不畅,融资难。

(三)金融结构不平衡

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结构决定着融资效率的高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对小微企业融资是十分不利的,主要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资金青睐大中型企业,信贷资源的不平衡和我国银行经济体系发展相关,国有大型企业即使出现了经营困难,政府也会采取各种措施帮助,所以商业银行贷款承担风险相对较低。国内小微企业缺少可抵押资产与大型企业能给商业银行带来可观的票据、现金管理、存款等多种业务相比,多数商业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更愿意追逐大企业。在直接融资市场中,主板市场门槛太高,创业板市场作用有限。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很快,主板市场不断走向成熟,中小企业板、创业板相继推出。但主板市场对小微企业的门槛太高,作用不大,只能依靠中小企业板、创业板市场,而创业板市场是主要扶持高成长的创新公司,特别是技术密集型企业可以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的市场,大部分小微企业既不在高科技行业的范围,也很难满足相关上市条件,大部分急需融资的小微企业被排除在资本市场的边缘。

(四)信用体系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

第3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一)深度访谈

通过对企业家的深度访谈了解企业的创业过程,了解企业所拥有的社会资本及政府政策支持情况;大致掌握初创小微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财务状况及资金管理情况。针对初创小微企业所属的不同行业,本文选取了工业、信息业、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及其他类型产业中比较典型的1~2家企业进行了深度访谈。访谈结果初步表明,拥有良好社会资本和政府政策支持的企业目前的生存状况较稳定,资金管理绩效较好。

(二)变量测量

1.社会资本。企业社会资本研究从社会学中研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网络资源演化而来。Nahapiet等(1998)首次明确定义企业层面社会资本的概念,认为企业社会资本是在个人或企业单元关系网络中能获取的资源,其衡量标准包括结构、认知和关系三个维度。此后,国内外的许多学者以此为基础展开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研究,并丰富了这三个维度的内容。如韦影(2007)在研究中兼顾内外部视角,将企业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交叉综合,得到关于企业社会资本的矩阵式测量结构;陈爱娟等(2010)在上述三个维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企业社会资本三级指标。另一些学者考虑到所研究领域、区域的具体情况,对企业社会资本的内容重新进行了划分,如司公奇等(2008)在研究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成长关系时,将企业社会资本划分为内部社会资本和外部社会资本;石军伟等(2010)认为在经济转型的情境下,产生了结构、性质与功能大不相同的两类异质性社会资本:一是等级制社会资本,二是市场社会资本。初创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和业务量相对较小,其社会资本主要体现在与政府部门、税收单位、金融机构和科研类机构的关系中,以及与同业竞争对手、上下游合作伙伴和新闻媒体的关系中。本文的企业社会资本的测量主要参考了Acquaah(2007)、Peng&Luo(2000)和石军伟等(2010)的研究量表,共8个题项。

2.政策支持。政策制度通过制定一系列规则,并对制定的规则进行监督和强制执行来指导和约束组织与个人的行为(North,1990)[12]。政策支持主要是指行政性政策支持、资金政策支持、组织政策支持等。目前关于政策支持的研究多包涵在制度环境中,如周建等(2009)用政府支持程度和经济法律环境水平来描述制度环境变量;廖开容等(2011)将制度环境划分为市场和政府政策两个方面,包括民营经济市场竞争、知识产权保护、政府管制、政府服务和政府规范等。Busenitz、Gomez和Spencer(2000)在研究中将制度环境变量分为规则维度、规范维度和认知维度,其中,规则维度的测量包括政府部门支持个人创业行为的程度、政府与新创企业和小企业签订产品合同的意愿、政府为有意创业的个人提供特别的支持程度等,这些内容与初创小微企业所面临的政策支持环境相一致,因此,本文借鉴了Busenitz、Gomez和Spencer的研究量表进行测量,根据预调研情况和专家建议舍去一个题项后共4个题项。

3.资金管理绩效。资金管理绩效指企业通过筹资管理、投资管理、营运资金管理和收益分配管理等活动给企业带来的绩效。本文结合初创小微企业资金管理的特点,将资金管理绩效划分为资金筹集管管理绩效的计量方式可以分为以市场为依据来测量和以会计为依据来测量两种。前者的测量指标有股票市值、股票收益率等;后者的测量指标有盈利性、资本利用性和成长性等。杜建华等(2009)在研究中将创业企业资金管理绩效分为主观绩效和客观绩效两个维度[8]。本文的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主要根据企业的资金缺口率、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来衡量。资金运营管理绩效量表主要参照了以往Biggadike(1979)、Ciavarella等(2004)、Murphy等(1994)和杜建华等(2009)研究中对于创业企业财务绩效和成长绩效的的测量方法,根据专家建议和预调研情况最终选取了投资回报率、利润率和产品销售增长三个指标。

4.问卷设计。原始问卷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背景信息,对企业以及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做初步了解。以往的研究表明,背景变量,如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企业的成立年数、所属行业、员工数量、营业收入等会对企业财务情况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将背景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处理。问卷第二到第五部分分别测量企业的社会资本、政策支持、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与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为了减少被调查者的主观偏向性,本文先将问卷中的题项打乱再进行测量。由于初创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完善,无法获得完整可靠的财务报表,被测试者针对所有提问均在数字1~5中选择一项。其中,企业利润率、投资回报率、资金缺口率、筹资成本利率和销售增长率5个问项中,其他所有构念均采用Likert

5级量表进行测量。需提出说明的是,资金筹集管理绩效测量题项数值越大,则表明情况越差,其他变量的题项数值越大,则表明情况越好。因此,若某一变量对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为显著负影响,则表明这一变量能使企业资金筹集的情况变得更好。

(三)调查样本

本研究在正式调研前进行了小规模预调研,预调研对象为长沙、株洲、湘潭的初创小微企业。根据预调研收集数据的分析结果和专家建议,对题项进行修改得到正式调研的问卷。正式的调研于2013年7~8月在湖南省内各地区展开,主要向创业园区、开发区、孵化器平台及有规模的集中市场内的企业发放问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72份,实际回收286份,回收率为77%,剔除不完整和不合格问卷,实际有效问卷229份,有效回收率为62%。在有效问卷中,所有企业的成立年数均在5年以下,即符合企业生命周期理论关于初创企业的要求。从所属行业来看,信息类企业占26%,且营业收入在10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工业企业占23%,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服务业占19%,且营业收入在2000万以下,从业人员在100人以下;批发零售业占14%,其他行业企业占18%,且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均符合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关于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的规定。此外,在229个样本中,被调查者几乎全部为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其中男性占82%,女性占18%,年龄在26-45岁的占总样本的59%。

二、数据分析及结果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检验量表的信度和效度,首先运用SPSS17.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了探索性因子分析(Exploratoryfactoranalysis,EFA)Bartlett值均为0.00,小于显著性水平,说明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KMO值分别为0.88、0.75、0.73、0.72,表明数据总体合适;α信度系数分别为0.92、0.78、0.88、0.85,表明四个潜在变量的信度较好。效度方面,本文中量表的题项均来自已有研究,根据预测试的实际情况和专家建议进行了修改,因此具有良好的内容效度和效标效度。四个变量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都只有一个,且每个变量的题项在该因子上的载荷全部大于0.7,被因子解释的方差全部大于0.6,表明数据的收敛效度指标达到要求。以上分析显示,变量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

(二)模型的整体拟合程度分析

验证性因子分析用来测试一个因子与相对应的测度项之间的关系是否符合研究者所设计的理论关系。在经过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后,为了对主要研究变量内部结构的理论构思进行进一步的验证,运用Amos17.0对数据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factoranalyses,CFA)分析。卡方自由度比率(χ2/df)、RMSEA、GFI、AGFI值是衡量模型绝对适配度的指标,结果理想;RMSEA值为0.06<0.1,结果很好;GFI、AGFI值131分别为0.90、0.87,达到或接近0.9,结果良好。NFI、RFI、IFI、TLI、CFI是衡量模型增值适配度的指标,其值均大于0.9,趋近于1,结果理想。验证性因子分析表明,变量间具有良好的区分效度,模型拟合度较优。

(三)描述性统计分析

各主要变量的平均值、标准差和相关系数。社会资本与资金筹集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向关系(r=-0.33,p<0.01),即良好的社会资本能使资金筹集各指标的值降低,低筹资风险、低筹资成本率、低资金缺口率即表明企业的资金筹集情况良好。社会资本与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r=0.29,p<0.01)。政策支持对资金筹集管理绩效虽显示出负向关系,但不显著(r=-0.13);社会资本对资金运营管理绩效虽显示出正向关系,但不显著(r=0.05)。这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政策并不能直接显著影响资金管理绩效。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支持这一变量的平均值只有2.91,说明企业感受到的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还较弱,这与我们在深度访谈中得到的信息相一致,究其原因则是政府仍对初创小微企业存在偏见,相关优惠政策还没有落到实处。为了验证假设3和假设4,本文首先将资金筹集管理(资金运营管理)绩效设为因变量,然后顺序加入控制变量、自变量(社会资本)和调节变量(政策支持),最后加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为了消除共线性,在构造自变量和调节变量的乘积项时,本文将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分别进行了标准化。社会资本与政策支持之间的交互会对资金筹集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M4,β=-0.22,p<0.01)。这表明,政策支持越好,社会资本与资金筹集之间的负向关系就越强,即有政策支持的企业比没有政策支持的企业资金筹集管理绩效更好,支持了假设3。社会资本与政策支持之间的交互会对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M8,β=0.17,p<0.01)。这表明,政策支持越好,社会资本与资金运营管理绩效之间的正向关系就越强,即有政策支持的企业比没有政策支持的企业资金运营管理绩效更好,支持了假设4。

三、结论

第4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一)对《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不力

要做好工会工作,一要靠政策推动引导,二要靠对《工会法》等法制法规的不断宣传,这也是每个工会干部的神圣职责。在宣传工作中,应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有些乡镇街道工会对于《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注重会上宣传,注重发一些宣传资料,忽略了宣传的多渠道、多种形式,忽略了宣传效果,从而使村以下企业主、职工对工会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给工会组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工会建不起来,自然独立建账、经费管理等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县、镇工会的依法审批把关不力

依法建立工会是一件严肃而认真的事。而在某些县、镇工会中,存在着重规模以上企业工会,轻村以下企业工会的做法,片面地认为这些家族式的小企业,业主文化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滞后,即使建了工会,工会主席端着老板的饭碗,看老板眼色行事,维权挺不起腰杆等等,所以简化了建会手续,放松了管理以及对这类企业工会的实际支持,放松了对此类企业建会的审批把关,使之成为名义上的“表格工会”“一纸工会(小组)”,给基层工会组建质量和日常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村工会的领导管理不力

村以下企业工会应置于村工会的领导下,而恰恰村工会主席由于普遍兼职多、工作忙不过来,放松了管理和监督,使一些小企业的老板以行政经费和工会经费都是自家的钱为由,拒绝独立建账;以开展工会活动会分散职工精力、影响生产为由,不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各类活动。由于村工会的管理协调、组织沟通不力,使一些已建的工会成为“空壳”和“摆设”。

二、加强村以下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管理的对策

如何收好、管好、用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经费,使这些小微企业职工的权益也同样依法得到有效维护,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全局意识,制定相应措施,建好一村一本账,收好管好用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经费。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抓组建、明归属、促平衡

根据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的基层工会组建要求,认真做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的村以下小微企业组建工作已迫在眉睫。调查发现,这部分小企业占建会总数的50%以上,不论企业大小、职工多少,都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用于工会开展活动,否则,这部分职工可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权益得不到合理维护。由于按村域划分,面广量大,组建工作繁重,应在县、镇工会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由村级工会制定规划、付诸实施。可采取组建与整顿、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建一个或整顿一个企业工会,工会经费就独立一个,通过一两年的不懈努力,逐步达到全覆盖,使整个工会工作朝着平衡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抓管理、抓培训、定规范

村以下企业工会财务工作做得如何,关键在于村工会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管理。如何管理和规范村以下企业工会的财务工作?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职责机制。村工会具有履行上一级工会和村以下工会工作的双重职责,并为村以下工会代行好部分维权职责,主要包括:工会组建、工资协商、学习培训、劳动争议、矛盾调解、劳动保护、会籍管理、工会财务管理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村工会要认真履职,每季可召开一次村以下工会主席例会,采取传达上级工会会议精神、工作交流、参观学习、以会代训等方法,协调研究财务经审等重点工作,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村工会应创新工作方法,每年召开一次考核表彰会,尤其对合理使用工会经费的企业工会及财务经审人员要重点表彰,成绩显著者,应将事迹材料向上级工会推荐予以表彰,这样做不仅可激励村以下工会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可以防微杜渐,更好地规范将工会经费用于工会活动,服务于职工。

(三)抓典型、建中心、重实效

第5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谈及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必先熟悉小微企业的概念。什么是小微企业?官方的定义是资产在3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用工在100人(其它企业80人)以下,年缴税在30万元以下。此标准中两项是经济指标,一项是用工人数指标。谈工会组织建设,当然只谈与人数有关的指标。如果按此标准中的上限认定,在扬州所谓的小微企业已经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了。规模大了设立工会组织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如果把80人以上的企业比喻成“篮球”,本文只研究“乒乓球”大的“袖珍型”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问题。列举一组数据,且看扬州小微企业中“袖珍型”主体究竟有多少、有多小。

1.小微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及占比。截至2015年2月底,扬州市共有在业企业(不含外资和个体工商户)81243户,从业总人数1293420人,具体分布情况是:个体工商户207195户,从业总人数389438人。这里,20人以下的企业有7.1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87.99%;人数40.85万人,占企业从业总人数的31.58%。10人以下的企业有20.56万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的99.28%;人数36.69万人,占个体工商户从业总人数的94.26%。

2.目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状况。经过各级专职工会组织的长期努力,结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数据估计,如果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企业、10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已基本建立了工会组织,扬州市仍然有7.15户企业、20.56万户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建立或参加基层工会联合会,有77.54万从业人员没有“工会之家”可归,在这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中,基本没有工会组织的概念,所涉及的面还是相当大的。

二、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

据调查,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规模太小、从业人数太少。有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是“夫妻档”、“父子档”,基本上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由于从人员太少,基本不具备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条件,也就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可能性。

2.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部分专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尚未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组建仍然是“等上门”多、“走进门”少,基本没有宣传发动,没有主动出击,长期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3.小微企业本身积极性不高。因为没有建立和参加工会组织,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感受到工会组织对生产、经营、发展带来的利好,有的业主甚至将工会组织视为对立面,认为工会组织是来“看管”业主的,造成外部没有压力、内部缺乏动力的状况。

4.设立或加入工会组织程序繁琐、渠道不畅。实事求是讲,党的十以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在大部分行政机关都做到了,在企业“立等”就能拿到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而这个企业如果要申请成立或加合工会组织,肯定不是“立等”的事,甚至连到哪里申请、怎么申请都搞不清。这说明工会机关的服务还做得不够。

三、加强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路径

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既是法律的刚性要求,也是小微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对各级工会组织来讲意义十分重大。针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工会组织既要有长期的规划,又要有短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要求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会取得成果。

1.建起来,就是要想方设法扩大工会组织在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前面我们分析过小微企业设立工会组织的关键难点是小微,对“袖珍型”小微企业如何设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给予了足够的法律支撑,其中第十条规定:不足25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产业工会。第十一条规定:基层工会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笔者以为,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最直接的应是贴近基层的专职工会工作者,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能及时掌握新的市场主体增加情况,一旦有新的市场主体诞生,能主动跟进,零距离对接,作出最合理的安排。最有效的手段是“联合”,除了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能够自己设立工会组织以外,大部分小微型企业还是要依靠联合来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几年来,扬州市依托基层工商所和个协分会建立“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及员工“无家可归”的问题。在试点中,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和联合工会组织的设立,除了坚持“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的底线之外,免去一切繁文缛节,把申请、批复、选举、批准、登记等所有反映工会组织设立的信息登记在一张表上,企业完成选举后任意时间报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立等可取,“一章审批、一纸搞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试点和探索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截至2013年底,市直直属的4000余家公司自主设立和参加联合工会组织的达95%,基本实现了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2.转起来,就是建立一支有激情的小微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起来以后,仅仅是解决了工会组织有无的问题。有了健全的组织以后,工会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人的问题成了关键。为此,扬州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十分注重小微企业工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注重小微企业工会和联合工会从事工会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一定要热爱工会工作,要有把工作做好的“激情”。其次是适时进行工会工作的业务指导,起码的常识要知道,通过适时适当的培训,提高小微企业工会干部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再次是运用新型的通讯联络方式,建立健全网络体系,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做到工会组织上下级之间、与企业工会之间、与会员之间联络通畅,有声音要传得出、传到底,有活动要喊得响、呼得应。

第6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如何提高活动参与度一直是企业讨论的经久不衰的话题。改变用户的网络行为浪费了顾客大量的时间,复杂的参与方式使顾客失去耐心。传统营销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推广,企业不能听到直接、及时的用户反馈,而透明度低是其最大的问题。Twitter在很多美国企业中很流行,之所以这样,是因为Twitter便捷促销产品方式和完善的客户服务。在互联网中,在微博上互动和营销产品已蔚然成风,在企业看来,似乎每个粉丝都是一个潜在客户。不光是Twitter,还有Facebook,用户分享的海量级信息,在不同类型的商业领域崭露头角,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因此尝到了甜头,并想方设法利用社会化媒介寻找潜在客户,并和客户做即时的沟通、互动、促销等。而用户自然就成为了信息传播的参与者,帮助企业把信息迅速转发给更多的参与者。据统计,截止到2010年,全球范围内使用Twitter的企业数量迅速增加,同比增长78%。Twitter在欧洲使用也十分广泛,增长比例达到83%,而亚洲企业数量增长比例也达到了68%。截止到2008年,全美只有42%的企业使用社会化营销。而到了2010年,在Facebook和Twitter上开展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美国中小企业则达到了70%,而这一数字还在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微博营销的行列。2011年3月,腾讯微博抢先一步,极具眼光地率先开发了微博管理应用。在中国,微博营销的发展形势一片光明。微博在企业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人格彰显品牌的品格,塑造企业形象和维护品牌形象;二是和传播信息,与企业已有的管理平台相结合,并寻找潜在的客户。微博营销的效果十分明显,用最小成本实现快速度、大范围传播,但是大量信息的定向传播还是个重要的问题,谈扩大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还为时过早。迄今为止,微博的转发模式是迅速传播信息最便利的工具,但便利不等于为人所用,所以,做出真正优秀的内容,真正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就显得尤为重要。与企业博客相比,企业的微博具有要求低、内容短、实用性强的鲜明特色就凸现出来。企业如果想要实现飞速营销,就必须删繁就简。

二、微博营销对企业品牌的积极影响

1.微博营销展示品牌形象。企业依据自身的定位和实力,选择一个微博平台,开通企业微博,并获得运营商的官方认证,往往具有权威性的东西更具说服力,同时企业的可信度得到保障;通常文字、图片、视频等具体化的东西更具吸引力,同时,多样化的形式可以彰显企业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企业品牌和企业产品的个性深入人心,这样企业的品牌形象就显得高大了;用微博跟踪和整合品牌传播活动,使用户印象深刻,方便用户的实时检索;利用关注与互粉的途径,让企业与消费者更近。

2.微博互动塑造品牌。企业在微博上可以开简短的新品会,并与用户互动交流,了解他们的需要。企业可以利用微博快速推广新产品,不仅如此,还起到“新品技术说明书”的作用。反馈和客户服务是客户最关心的问题,良好的客服还能成为企业品牌知名度的重要宣传工具。粉丝数量是企业微博营销关键,使粉丝良好的交流、互动,逐渐提高企业的网络知名度。2009年的广州车展,著名汽车企业——长安福特采用“微博”吸引了大量粉丝,促进了企业品牌的宣传。此外,还鼓励微博用户相关博文,在短短的数天时间内,长安福特的官方微博的粉丝互动交流迅速升温,一度成为新浪企业官方微博中的佼佼者,粉丝数量也跃居第一。如上述案例,随着企业官方微博被广大用户所熟知,博文也被粉丝迅速转载,长安福特可谓如鱼得水,不仅得到了大量粉丝的关注和支持,也使粉丝不断的了解品牌,成为品牌忠诚的潜在客户群。另外,由于新浪微博平台的开放,“美丽说”的微博营销也做得相当成功。这一时尚的无线营销工具,使企业尝到了甜头。

3.微博亲和力彰显企业魅力。品牌的塑造不仅包括产品、形象、个性方面,企业本身的魅力更加重要。长久以来,企业忽略自身的文化形象,很难和消费者靠近,这就使企业与消费者慢慢脱节,而互联网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微博具有人性化和亲和力,它摒弃了教条、门槛、规则,大家畅所欲言。这种简单、轻松的互动方式,可以深层次地了解用户的内心需要,调动用户参与的积极性,用情感彰显品牌的影响力。微博走进用户的生活和内心,像亲密的伙伴,成为绝好的交流缔结。企业通过微博与用户拉近距离,使其品牌也深入用户的内心,微博营销无疑成为市场营销中的一颗闪亮的新星。当今这个新经济时代,瞬息万变的形势需要信息的快速传播、个性的创新。因此,微博营销可以使企业走在品牌营销的前列。

三、结语

第7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1990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为1278.89元,其中生存消费占73%,精神消费和保健消费分别占9%和2%。居民消费大部分的集中于满足基本的生理需求,较高层次的消费匮乏。2000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为4998元,生存消费占61%,精神消费14%,保健消费6%。2012年城镇居民的平均收入为16674.32元,生存消费占56%,精神消费12%,保健消费6%。从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中可以看出,随着城镇居民收入的迅速增长,满足生理需求的生存消费比重逐渐的降低,精神消费支出和保健消费支出逐渐增多。也就是说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渐趋多样化、消费质量提升。不再单纯的追求单一的物质产品满足,更加注重产品多样性和文娱产品的满足。

二、消费方式变化

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同消费资料相结合的方式。本文将消费方式解释为消费者购买产品、进行消费的渠道和方法。受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消费者的消费方式也是逐渐变化。改革开放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居民消费完全是在政府的严格管制之下,采取按票供给、按需分配的计划消费方式。国家整体供给有限,供不应求,消费者以被动性计划消费为主,缺乏自主性消费,消费被动。改革开放之后,计划经济体制逐渐转向市场经济体制,居民消费能力得到释放,消费方式开始向多样化发展。这一时期,居民消费自主性提高,但是市场消费品供给相对不足,社会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改革开放后消费方式摆脱了原有的计划消费,消费者可以通过商超、卖场等销售终端进行消费,消费方式渐趋多样化,消费者主动性加强。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居民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随着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消费自主性和选择性更强,消费者已成为了市场核心。加之便捷的互联网工具,消费者既可以通过超市、专卖店等实体终端进行消费,也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互联网虚拟终端进行网上消费。消费者拥有绝对的消费自,消费方式多样且向虚拟终端发展。

三、消费心理变化

消费的最基本作用就在于满足消费者的物质生活需求,然后消费才会表现出精神层面的需求。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也不仅仅局限于生存消费,面子消费逐渐增多。加之中国人“爱面子”的传统,消费的攀比心理、面子心理成为消费者的重要消费动机之一。近几年,国内高档品消费、奢侈品消费以及种种“炫富”性消费,归根结底就是一种面子消费的表现。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品的丰富以及消费渠道的便利,使得消费者消费同时又出现一种随主流、跟趋势的“从众消费”现象。一部分人的消费引领甚至是代表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这种消费心理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整个社会消费环境的影响,大多数人的消费行为影响整个社会消费趋势。但是,在居民从众消费的环境下,个性化消费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消费趋势,尤其是较为年轻的消费群体,消费不仅仅是满足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体现个性、彰显与众不同。个性化消费的发展代表了消费新的发展趋势,消费更加趋于个性化和差异化。消费者消费行为在以上几个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消费者消费行为的新发展,这需要企业适时地调整营销策略来适应消费行为变化的需求,制定以消费者为核心,突出顾客需求的以4C为基础的营销策略。

1)消费者(custome)r。

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方式和消费心理是一种不断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要真正的做到以消费者为核心,时时关注和满足顾客不断变化的需求。企业营销策略要转变思想,认识到营销的核心是消费者,不是产品。

2)成本(cos)t。

企业营销要考虑到企业的成本问题,但是这里的成本不仅仅是企业成本,更重要的是消费者成本。也就是消费者购物时所花费的体力、精力、时间及购物风险等方面的成本。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既要考虑消费者成本、还要考虑企业成本,以此制定合理的价格。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销售渠道,提供优越的售后服务等方式都是降低成本的方式。

3)便利性(convenience)。

消费便利性就是指方便消费者消费的,降低消费的时间成本,体力和精力成本。这就要求企业营销战略的制定要考虑到方便消费者。在渠道、终端建设等方面尽量的靠近消费者、便于消费者的购物。尤其是,营销策略的制定要充分的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借助网络的力量通过便捷的手机APP、购物网站等线上力量,再借助便利的物流和交通,最大程度的接近顾客方便顾客。

4)沟通(communication)。

第8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我国饮料产品消费市场之大,是任何国家不能比拟的。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软饮料行业需求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和优化。本文从竞争对手、消费者两个方面对我国饮料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进行深入阐述。

微观营销环境是直接制约和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力量和因素,企业必须对微观环境营销进行分析。分析微观营销环境的目的在于更好协调企业与这些相关群体的关系,促进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根据波特教授竞争战略理论,在一个行业里,存在着五种竞争作用力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本文重点从竞争对手、消费者两个方面来分析饮料企业面临的微观环境。

一、饮料行业的主要竞争品牌

饮料行业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在每个细分的市场,都有了一个或者几个品牌的领导者,市场上的主要品牌在自己的细分领域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主打产品。

1、碳酸饮料市场。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几乎占据了我国中型城市以上的市场,他们在品牌传播、市场运作、销售体系、广告运用、经销商管理等方面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可口可乐品牌传达“快乐,轻松的生活方式”,而百事可乐从2000年开始推广“表现自我,渴望从生活中获得更多”的品牌主张和核心价值。

娃哈哈的非常可乐则采取了不同策略。首先宣传自己是“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来获得部分消费者认可,并通过其独创的联销体销售网络将产品铺到全国市场。目前,在“两乐”势力较弱的广大农村市场,非常可乐已占据优势地位。

2、包装水饮料市场。在包装水饮料市场上,高端品牌有屈臣氏、依云等。可口可乐推出了低价水品牌水森活、冰露来进入大众市场。其他品牌还有娃哈哈、景田等,而农夫山泉则占据市场龙头。

农夫山泉以新颖、别致的创意,富有轰动效应的广告策划等主要手段来获取市场份额。凭借“农夫山泉有点甜”一炮打响,之后又以“天然水”的概念对“纯净水”发起挑战,步步为营,最终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3、茶饮料市场。康师傅的市场运作与可口可乐有点像,都是采用在城市中心做终端,由业务员到终端拿单,由直营批发送货,对于城市边缘无法掌控的地区则由自流批发负责自营送货。康师傅成功地将网络建立起来以后,对市场的掌控能力非常强。

统一、可口可乐、雀巢、娃哈哈都推出了自己的茶饮料,希望能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另外,传统凉茶品牌是目前茶饮料市场中独树一帜的力量,王老吉、黄振龙等品牌重新翻身越来越多地进入人们的视野。

4、果汁饮料市场。越来越多的人特别是女性开始倾向饮用健康饮品。统一“鲜橙多”把果汁作为公司发展的重头戏,他们在广告、促销等方面不遗余力,针对其女性消费的主导市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有奖促销活动,稳固了自己的地位。

康师傅一向是与统一重叠性最高的企业,无论企业背景、经营策略、产品种类,两者惊人地相似。

5、乳饮料。与其他饮料品类相比,乳饮料不仅清凉解渴,而且营养丰富,是新一代的健康饮品。“草原双雄”蒙牛和伊利目前市场占有率占据一、二位,与其他乳饮料品牌的差距还在逐渐拉大。

伊利乳饮料一直以来坚持多线发展的策略,以满足不同年龄层消费群的需求,其中伊利优酸乳无论是销售还是品牌知名度都是全行业最高的。

二、消费需求分析

1、饮料市场的消费心理特征。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的不断改变,消费者追求健康、天然的意识不断提高,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消费者对饮料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饮料消费呈现需求品种多样化、品牌集中趋势非常明显。同时,各个不同的消费阶层消费习惯的界线越来越明显,这给厂家细分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主要表现在:

(1)消费者口味的多样性和猎奇心理,以及明显的缺乏品牌忠诚,为新产品开发提供了市场空间。同时,不同口味系列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企业占据更多货架空间,如“大湖”推出“大湖明朗”系列提高其品牌渗透率。

(2)针对不同群体而设计的包装样式和容量,符合饮料消费场合的不同特点,如可口可乐用家庭形象推广2.25升可口可乐包装,正适合平常人们请客吃饭时的饮用量。

(3)针对价格敏感型顾客,企业可适时推出不同价位的饮料产品以形成市场区隔,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日常饮料需求。如利用“加送容量,价格不变”的促销策略吸引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4)目前,消费者开始更多关注自我发展,主要表现为对饮料产品的营养成分以及是否天然健康、绿色环保和品位时尚等更高层面的心理需求。这也为饮料企业在产品研发、包装设计、营销推广以及广告利益点诉求等方面提供重要启示。

未来饮料市场竞争将更多地表现在消费者心理空间的争夺上,也就是说,谁真正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谁就会成为饮料市场新的领导者。

2、我国居民饮料消费习惯。上海新秦商务研究咨询公司(http://)对我国居民进行了一项关于饮料产品消费习惯的调查。调查发现:

(1)目前在饮料市场上,矿泉水/纯净水在人们日常所饮用的饮料中所占比重最大,达到42.5%;其次是果汁类饮料,占到21.8%;植物蛋白饮料所占的比例只有0.7%;而蔬菜类饮料则只有0.4%。在碳酸饮料、牛奶类/酸奶类饮料不能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生活需要的今天,果汁类饮料已经成为人们的新宠。果汁饮料汇集了新鲜水果的精华,融营养、保健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而矿泉水/纯净水由于既能解渴,且健康卫生、价格便宜这一性价比的优势,成为大多数人的首选,大大高于其他品种。

(2)矿泉水/纯净水饮料在40~49岁人群的选择比例略高于其他年龄段;果汁类饮料在年龄分布上,随着年龄段的上升,百分比呈现一定下降趋势;相反,茶饮料则随着年龄段的上升,呈现明显上升趋势。

(3)在品牌选择上,矿泉水饮料方面,农夫山泉、娃哈哈品牌独占鳌头;碳酸饮料方面,则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两大品牌遥遥领先。男性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这一碳酸类饮料的喜爱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消费者;相应地,女性消费者对于统一“鲜橙多”这一果汁类饮料的喜爱程度要明显高于男性消费者。此外,康师傅及统一的茶饮料也排在较前位。

(4)消费者在购买饮料时的考虑因素主要是味道、健康效果、品牌,而且在购买饮料时成分构成及价格也是主要因素。对于一个饮料产品来说,好喝肯定是排在第一位的;与此同时,在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的今天,饮料的健康效果也逐渐受到人们重视,不仅要喝出美味,也要喝出健康。

(5)对于购买饮品的信息收集途径,54.5%的人还是通过电视这一传统的广告渠道获取信息;其次是店面的宣传单及各类促销活动,也是收集信息的主要渠道。自20世纪九十年代电视普及以来,收听广播的人数有所下降,所以从收音机广播中获取信息的比例也较低,仅为8.1%。

因此,对于我国饮料企业来说,无论是产品还是营销,高品质仅是企业参与竞争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了解市场、掌握消费者购买习惯及口感偏好是企业研发新产品、制定营销策略的基础因素。作为消费者,人们所考虑的因素除去饮料最基本的解渴功能,情感和审美的个性化需要开始成为主导。

参考文献:

第9篇:小微企业论文范文

据统计,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0.78%,而国外企业一般都在4%左右甚至更高。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政策上或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所有制差别,削弱了政策应有的引导力。

2.在投资取向上,许多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3.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且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4.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动力问题

(1)政府要加大财税扶持政策的力度,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2)由政府设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以贴息贷款、无偿资助或资本金投入等方式,培育和扶持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最需要由政府支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项目,并将为其进入产业化和商业性资本的进入起到铺垫和引导的作用。

(3)要强化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功能,及时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培训、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并通过建立商业信息中心,向小企业提供最新的企业硬件、软件和资讯方面的技术信息。例如,美国政府将集中于700多个国家实验室的大部分技术解密,以“扶持幼小的高技术工业,扩展国家经济基础”,这一带有鲜明产业政策色彩的科技政策,极大地推动了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二、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

1.创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市场秩序尚不规范。存在较为普遍的地方保护、恶性竞争和要素价格失真。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由于创新产品的外部效应较强,企业创新的收益很容易被其他企业模仿、假冒而侵占,因此,在外部制度环境不完善,尤其是在知识产权和专利制度得不到有效保护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动机就会减弱,而跟随与模仿的动机则会增强。正因为这种“免费搭车者”的客观外部环境,使许多企业惧怕投入得不到应有回报的心态普遍存在。而且,与自主创新相比,模仿的成本更低、效益更好、风险更小。

2.创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现有的科研体制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撑不够,而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据有关方面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开发机构的比例只有25%。其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较低,而且资本市场不够健全,风险投资业的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的渠道获得创新融资,缺乏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3.要解决中小企业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问题。

(1)要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用法律手段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这在发达国家已成为一种趋势,政府应尽早制定统一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法》等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项法规,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法律规范和保障,使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得到保护。

(2)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接受风险投资,投资家们带给他们的不单纯是钱,还常常有更重要的诸如战略决策的制定、技术评估、市场分析、风险及回收的评估以及帮助招募管理人才等,因而会大大降低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心理压力。从世界各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经验看,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和发展创业基金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必然选择。

(3)要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获取持续创新的动力源泉。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的、开放的、柔性的文化环境,鼓励创新、容忍失败,促使员工开放思路,敢于尝试,使创新成为社会习惯。

三、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2008年4月12日在北京的《2008?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十五年调查综合报告》显示,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还存在明显的瓶颈。“创新人才缺乏”是第一位的因素,有59.4%的企业经营者选择此项。其它依次是“创新资金引进渠道不畅”(40.7%)、“缺乏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36.8%)等。可见,人才和资金是影响创新能力的两个关键要素。

1.就中国现状来看,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人才严重缺乏。

(1)部分中小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和专业技术背景,急功近利的经营思想、过强的规避风险意识,使其对技术创新顾虑重重,畏缩不前,使本来就屈指可数的技术人才还不能发挥应有作用。

(2)有些企业缺乏长远眼光,看不到技术创新人才所带来的长远利益。因此,由于激励制度的不健全所带来的人才流失问题非常严重,尤其是一些关键的技术人才和高层管理人员的忠诚度不强,“跳槽”和“自立门户”现象频繁发生。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按现代金融理论的解释,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商业银行为降低“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不对称,降低了它们在中小企业贷款方面的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也很少能从政府部门得到研究开发支持。当前,政府科技投入体制还倾向于将大部分资金投入到高等院校和政府所属的科研院所,投入到企业的很少,而投入到中小企业的更少。因为中小企业资信差、寻保难、抵押难,从银行获取贷款相当困难。商业银行为了避免承担风险责任,宁愿贷款给有政府保护的大型国有企业,也不愿意贷款给那些有一定市场潜力和盈利能力的中小企业。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创新只能依赖内源融资,这无疑会加大技术创新的风险性。而效益差的企业则根本无从谈起。致使许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有心无力”,技术研发能力差和技术成果产业化乏力。3.解决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问题。

(1)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进一步改善金融政策,为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产学研联合提供资金支持和信贷担保,以及为中小企业的科技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出口信贷、贷款担保等。同时政府应该对金融机构支持科技型、成长型的中小企业融资实行减税、贴息、补贴等优惠政策,以调动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积极性。并要针对中小企业特点,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例如,增强对小企业业主的信用评估与授信、开办保本理财业务、推广主办银行制度、开办租赁融资业务等。当然,其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中小企业自己的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经营素质和信誉,靠诚信和实力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公平竞争。

(2)要帮助中小企业解决技术和人才问题。“人才是自主创新第一资源”,首先必须要在企业培养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新”的良好风尚,形成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优良环境,并通过建立健全有效的创新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吸引国内外各类人才到企业工作。同时,鉴于中小企业在技术开发方面能力较弱,政府应当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创业服务中心”等中介机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创新服务:包括,为中小企业技术开发提供信息、实验、中试场所,并以较低的价格租给中小企业使用。尽快建立发展技术产权交易市场,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努力提高中国产品质量档次。鼓励中小企业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包括合作开发、项目委托、技术转让,甚至可以通过项目联姻,建立由高校和研究机构负责研究开发,由企业来负责生产和市场销售的“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发联盟,促进产学研的有效结合。

四、结论

小企业数量众多,是企业的主体构成,吸纳了大量的劳动力,提供了数目最多的就业岗位,为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受到自身资源、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在金融危机的今天,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研发能力,增强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是摆脱经济困境,恢复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对提升中国科技、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总之,只有让中小企业“愿意创新”、“踊跃创新”、“能够创新”,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难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参考文献:

[1]辜胜阻: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J].求是,2007,(05).

[2]陈俊: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立法支持[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1).

[3]陈俊:企业研发创新的立法保障[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5,(06).

[4]Christensen.C.M.TheInnovator’sDilemma.HarperBusiness,AnImprintofHarperCollinsPublishers,1997.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