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竞争力越来越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只有对会计制度进行不断的改革,才能更好的满足企业的发展。本文主要从中小型会计制度现状、中小型企业会计制度原则及内容、中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会计制度进行论述。
一、中小型企业会计制度现状
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是很完善,尚未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常会因国家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经验相同,而引起不必要的矛盾。但是一些时候要处理的事务,必须有相关的准则、制度作为保证才能实施。如企业与国家的会计准则与制度相一致,就会出现混乱的局面;我国中小企业自身的会计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内部控制制度和外部控制度也不能有效的协调在一起,这就给企业内部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完善,相关的会计规范中已经明确了财务管理人员工作内容,但是只是强调了财务人员的责任问题,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并没有明确的规定。内部控制的不完善,使得会计工作很多时候流于形式,同时也牵制了会计人员之间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原则及内容
(一)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原则
1.会计制度一致性原则
会计制度一致性原则在企业中是非常重要的,在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这一点。要将同一类会计事务进行统一,同一会计事务年限不同也要对其进行统一,以保证会计的横纵向对比。当企业有重大变化的时候,就需要会计制度的一致性对其进行解决。
2.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
区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重大的影响。由于财务活动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广,要想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提高,保证企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正确的处理好财务关系,并使企业财务活动组织更加合理。在运用这一原则时候,就要明确责任,并赋予相关财务管理人员一定的管理权限,同时也应该根据现实的状况给予物质上的帮助。
3.适应企业发展的原则
会计制度在设计的过程中,不仅要符合企业自身的特点,还要与国家的制度、规范相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会计的权利不仅有国家赋予的还有企业赋予的,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会计在行使相应权利的时候,必须将国家统一规定的内容和企业自身的实际经营规模、组织形式等相关内容有效的结合起来。
4.效益性原则
规范社会行为是会计设计的主要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把规范社会行为作为主要目的同时,还应该兼顾运行机制及工作效率。在设计会制度的时候,必须以满足企业管理为前提进行设计,会计设计的内容不仅要简单明了,还要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还要考虑到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使企业效益和成本得以统一。
(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制度包括的内容比较多,不仅包括企业会计机构的设置、会计人员的配备,还包括会计工作的交接手续及相关的档案;在进行企业会计设计的时候,必须对相应的会计信息进行确认、归类、收集、记录,以保证为企业做出相应的决策提供依据。这其中主要包括凭证的设计、会计科目、账簿、报表的选择及会计核算形式的选择等;中小企业进行会计设计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内部控制制度和核算制度。这一项内容中主要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核算制度、材料保管控制制度及管理规程、固定资产管理等。此外,还有财务管理制度。其主要包括企业财务、会计岗位职责和职位范围规定、资金使用及出纳企业财务管理基本形式及企业内外财务关系协调基本程序规定等。
三、中小型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会计制度的设计
中小企业在设计会计制度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现在的发展状况,也要对未来进行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必然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很有可能会成为大企业,那时对会计制度的要求也必然会很高,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要想保证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在设计会计制度的时候适当的将新旧会计制度进行衔接,使会计信息制度更加的灵活并有一定的稳定性。在会计制度设计的过程中,企业必须清楚的一点是当企业规模扩大的时候,没有必要再对会计制度进行重新设计,只需要在原来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就可以了。如果再重新设计会计制度,不仅会使会计制度重复,还会浪费企业大量资本。因此,企业在设计会计制度的时候,必须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便企业在扩大规模或业务的时候,能够及时对会计制度进行调整,避免不必要的企业会计制度变更,以便更好的满足企业发展的去求。
(二)注重对会计人员进行培训
会计人员在会计制度设计中有重要的作用,要想保证会计工作顺利进行,是需要会计人员参与、执行的,如果没有会计人员的参与、执行,会计制度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在聘用会计人员的时候,就必须对其进行全面考察,不仅要考虑其专业素质,还要考察其业务素质、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一个会计人员只有具备综合素质,并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负责,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此外,企业还应该对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考核,并建立相关的奖惩机制,使会计人员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以便更好的为企业服务。
结束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会计制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企业及相关的会计人员对会计制度进行重新的思考,并设计出满足企业及现实需要的会计制度来。企业要设计出符合企业发展的会计制度,是需要企业上下员工的重视并参与的,同时也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
参考文献:
摘 要 进入21世纪以来,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于文化创意的企业而言,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在会计制度方面进行更加系统和完善的设计,提高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本文对文化创意企业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重点研究了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和内部控制问题。寄希望于对提高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 文化创意企业 会计制度 内部控制 问题
一、文化创意企业的概述
文化创意企业是创意经济型企业的简称,注重知识产权,以创意为源头,以市场为目标,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与传统型企业相比,文化创意企业同样是以商业模式进行运转,包含创意产品创作、传播与销售三大主要业务板块,但是它与其它企业是有很大区别的,主要体现在文化创意企业为市场提供的是创意产品和相关的文化服务,与传统的咨询顾问公司和点子公司有点类似,但是它更注重的是为广大消费者提供精神上的产品或者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是心理和精神上的服务。
二、加强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一)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会计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文化创意企业加强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会计体系,实现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尽早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连的,内部管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科学的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能够帮助企业改善经营管理状况,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
(二)紧跟现代化企业制度发展的步伐
现代化的企业管理离不开科学有效地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会计审核制度、内部管理制度和财产核算制度等。文化创意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方面来自于企业外部的竞争,另一方面更多的来自于企业的内部。因此,现阶段文化创意企业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地管理制度,这也是紧跟现代企业制度发展的重要举措,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
三、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
会计制度对于文化创意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必须要加强会计制度的设计工作。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的设计涵盖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方方面面,主要包括会计组织系统的设计和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具体如下:
(一)会计组织系统的设计
根据文化创意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会计组织系统的设计不能完全照搬其它企业会计组织系统,而是需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管理组织体系,并且确保二者能够有结合在一起。在会计岗位的设计方面,必须要设定会计主管岗位、出纳岗位和明细账会计岗位。会计主管岗位是负责整个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编制和审核企业账目、审核财务报表、核算成本等都属于会计主管的职责;出纳岗位负责企业货币资金收付的具体事项,主要针对企业日常的收支、申报和缴税等工作;明细账会计岗位负责登记企业各种明细账,定期核查账目、企业内部财产清查等工作都属于其职责。
(二)会计核算系统的设计
文化创意企业的会计核算系统主要包括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五大类的核算科目。资产类主要指的是银行存款、无形资产、现金、投资资金、应收回资金、固定资产等核算;负债类主要是指企业的各类借款、工人工资、应缴纳税金、日常运营费用等核算;所有者权益类主要是指对企业年度利润、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等核算;成本类主要是指企业的业务成本核算;损益类主要是指企业收入与企业成本及企业支出之间的差额。
四、文化创意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研究
近年来,文化创意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内部控制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的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对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
当前我国文化创意企业的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没有在思想上对内部控制引起重视,从而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环境的形成。同时,文化创意企业的组织结构具有扁平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难以体现出来,一些监督机制也发挥不了作用。
(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机制问题
现阶段,国内许多文化创意企业还没有建立相对完整可行的风险识别系统,风险管理处于被动状态,企业管理层缺少对风险的预知能力和把控能力,不能够正确分析企业内部与外部存在的风险,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决策。
(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问题
文化创意企业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都需要全体员工配合执行,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搭建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但是,从现状来看,大部分文化创意企业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往往导致信息传达不到位,直接影响企业整体的工作效益,降低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水平
结束语:文化创意企业属于当今市场的新兴行业,不仅可以帮助现代产业优化升级,还可以增强企业的经济文化功能,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而加快推进会计制度升级和解决内部控制问题,都有助于文化创意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杨蓓,唐琳.文化创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与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河南科技,2014.22:183-184.
[2] 仲洋.内部控制制度在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的应用[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内部会计制度是在企业内部应用会计方法,对于财务、会计以及经济等业务进行控制,主要包括企业的财产保护以及财产记录的可靠性。
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企业适应新的外部发展环境,紧跟时代步伐,增加自身核心竞争力及建立现代化管理制度的基础。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离不开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通过采取各种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公司内部财产损失、资源浪费、资金盗窃、高层贪污、会计人员随意挪用公款等问题的发生;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增加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科学性、有效性及可靠性,同时也是管理者科学预测未来的基础;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规范企业管理经营者以及基层员工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提高企业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有效保障,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促使内部部门协调稳定发展,最终实现企业与内部职工的共同发展。
因此,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对于企业财适应新的发展、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力、及企业内部部门及全体员工的积极性、保障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及风险防范的提高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岗位设置不健全,部分企业还存在兼岗现象
有些中小企业经营业务相对较少,企业在建设内部会计岗位中缺少科学性,岗位设置过于简单且数量相对较少,导致某些岗位职责不明确,会计工作人员工作过于庞杂。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减少开支,虽然会计岗位设置比较合理,但是却存在严重的兼岗现象,比如有些企业的会计和出纳为同一人,严重影响会计工作的开展,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会计环境相对较差
会计环境是会计工作开展的基础,稳定的会计工作环境有利于会计工作的展开,促进集团的发展。绝大部分会计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其他部门的配合。比如企业销售人员工资的发放,不仅仅涉及到会计部门,还涉及到销售部门,生产部门等。企业会计环境相对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会计制度不健全,表现在会计人员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没有相应的会计规章制度作为参考,或者有相应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规章制度并不够科学,缺乏实际可操作性,会计人员只能依靠自己的直觉及经验去处理,其结果有时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第二,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等内部管理层到基层管理人员会计控制意识薄弱。或是缺乏相应的会计控制制度,或是很难去执行某一具体的会计控制制度。
3、内部会计制度更新不及时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政策及法规不断涌现,会计行业也是如此。企业要与会计行业同步,及时完成自身会计制度的更新。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跨国企业数量迅速增长,国内企业要学会引进与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做到吸收引进再创新,促进自身会计制度的发展。
4、会计人员选拔不够合理,素质不够高
有些企业在选择会计人员时,并没有按照公司制定的流程进行选拔,而是面试官凭借自己的感觉,更有甚者,直接选用自己的亲戚。有些新选拔的会计人员并不具备独立开展会计工作的能力,也不了解企业的会计制度,给公司会计部门带来巨大的麻烦。在实际工作中,有些会计人员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对行业行规不够了解,缺少理论知识及动手操作实践,思想道德素养较低,给企业财产造成巨大损失。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计算机在会计工作开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多会计从业人员缺少相关软件的操作经验,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为会计工作开展的累赘,影响工作的效率。例如原江夏区农业银行金口办事处金岭储蓄所储蓄会计黎某,利用职位便利携款80余万元出逃,逃跑时间长达16年,最终被反贪检察官抓获,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
三、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1、科学设置内部会计岗位,杜绝会计部门兼岗现象
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建设中,首先要合理设计会计岗位的数量,数量过多则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公司运营成本,数量过少则加大相应会计工作人员的负担,降低其工作效益。其次要明确相应会计岗位设置方式,并对该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责任和工作义务对相应的会计从业人员的进行说明。企业通常应完整设置会计主管、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资金核算、稽核和总账会计等岗位。在设置岗位分工时,要注意考虑回避原则与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会计部门还应该建立会计人员轮岗制度,不同分公司相同岗位会计工作人员和相同公司不同岗位会计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轮岗。轮岗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意识,促使员工自觉学习行业内的业务知识,强化职业技能,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自身的发展;通过轮岗,可以增加会计人员对工作的新鲜感,积极勤奋工作,迎接新的挑战;轮岗制度还可以使相同岗位不同员工间相互监督及不同岗位间的相互监督。此外,企业应设置科学的保密机制,限制会计部门保密信息的内容范围,奖励相应的奖罚机制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奖励及约束,确保会计部门机密信息的安全。
2、优化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第一,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合理设置内部会计岗位。企业应该根据会计行业行规及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设计企业内部会计体系。在设计自身会计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突发状况,设置突发状况处理方案,且方案的执行要具有可操作性。
第二,增强企业内部人员会计控制意识。为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管理层必须树立科学的会计控制思想,自觉学习先进的会计控制理念,把实践与理论相结合,自觉形成风险防范意识,明确自己对会计控制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部门员工进行积极的引导与培训,加强他们对自身所处的环境的认识,使他们对会计行业信息变化持有高度的敏感性,逐渐树立会计控制意识与风险防范意识,从上至下形成科学的会计控制意识,最终营造出适合企业效益增长的企业会计控制氛围。
第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内部控制通过职务分离、内部审计、岗位轮换等手段,对会计数据的从采集到汇总的各个流程实现全方面多角度的监控,从而有效地降低错误发生的概率,提高数据资料的正确性,保证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企业会计工作效率。
3、不断更新自身会计制度,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
企业领导层要对企业会计制度与相关原则进行了解和掌握,对其是否达到企业经营及日常生产活动要求进行合理的评价,及时发现自身会计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找到解决方案。例如对于一些制度条款,已经没有现实可操作的意义,则领导层应该进行调整或立即废除,保证内部会计制度的先进性及合理性,增加会计工作的可操作性,保证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更好地发挥会计工作的监督职能。例如,中国联通作为一家上市企业,在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体系建设过程中,充分结合公司特点和控制重点,于2007年顺利通过了外部审计师对中国联通的内控审计,从2008年开始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变化不断完善内部会计内控体系,实现中国联通的快速发展。
4、规范选拔流程,提升会计人员素质
第一,企业要规范选拔流程。企业选拔制度是为了选拔适合该岗位的优秀人才,是为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选拔流程应该要规范,符合实际工作需要。首先企业领导要对选拔人员的负责人进行考核,防止在选拔过程中出现营私舞弊现象。其次企业领导要进行全程监控,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最后要选拔综合性人才,人才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会计部门不同于其他部门,企业选拔不仅仅是要选拔具有专业技术之人,还需要特别注重一个人的品德,对于品德不合格的人,即使才能出众,也坚决不予使用。
第二,企业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企业要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和培训。不仅要对管理层进行考核和培训,更要对基层员工进行考核和培训。不仅要进行理论培训,更要进行实践培训。作为企业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培训,培训不是走过程,更不是形式主义,培训就是实战。同时,企业要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一些会计人员随着工作年限的加长,很容易在工作当中迷失自我,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企业领导有必要经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道德素质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例如,中国建设银行定期对银行会计工作人员进行思想道德考核和培训,提高员工思想道德水平。
1.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为完成受托责任而建度。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规模的扩大,会计信息市场出现了产权、股权分散、多人共有产权的局面,而社会分工的进一步专业化,使得产权所有者、投资者把控制权交给拥有相关知识的人,最终产生了两权: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投资者成了委托人,经营者、内部控制人成了当然人,在委托关系中,经营者为了完成受托责任,必须建立或依靠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2.随着委托人对人控制程度的越来越间接,经营管理活动日益成为公共物品,内部会计控制外部化趋势也将越来越显著。从专业性、权威性角度看,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都是要靠企业外部的政府或其他社会机构解决或促进的。我国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是财政部对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制定的相对原则性的规定,并使之上升到了法规高度。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执行和评价都是由人来完成的,并反过来影响着人的行动,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非常强调“人”在组织中的重要性。内部控制人和被控制人都应对内部会计控制负有责任,而不仅仅把它看成是董事会、管理层的事,此目的在于强调企业的团队精神,发挥全体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构成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重要的控制环境。
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首先必须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力求将每一项经济业务活动控制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
二是符合企业规模大小、行业特点、经营方式等实际情况。不能脱离企业实际而一味求大,应该根据本企业实际情况,分析其制度实施的可能性,制定出最适合本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机构、岗位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设置和分工,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四是成本效益原则。控制点的设置必须考虑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五是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完善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检查、监督不力,部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弱化
目前有不少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检查流于形式,稽核的范围有限,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执行的好坏也缺乏一个赏罚有度的奖惩制度,有的单位虽然也有一些奖惩制度,但没有完全制度化,致使部分人员认为执行与否无关紧要,加之无相应的检查、考核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得力机构,使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大为削弱。
2.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无章可循或有章不循的现象较为严重
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基础薄弱,相当一部分单位的领导对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够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建设持冷漠态度。有的并未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有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残缺不全,甚至有的单位负责人超越内部会计控制行使职权,不支持会计工作,使内部会计控制执行起来大打折扣,失去了应有的刚性和严肃性。
3.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难以发挥应有的功效
目前虽然有些单位建立了相关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从总体上看,仍缺乏科学性与合理性。一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健全,某些单位受利益驱动,重经营轻管理,自我防范、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内部会计控制的组织网络不健全,控制制度的健全让位于业务的发展,以至于既定的内部会计控制失效;二是偏重于事后控制,事前的内部会计控制从总体上来看基本上属于以补救为主的事后控制,而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对较弱;三是重钱财等有形资源的控制,轻人员素质、信息等无形资源的控制,重钱轻物现象严重,从而导致内部会计控制失去了应有的效力。
四、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对策
1.切实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重要性的认识
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单位负责人支配的权利与承担的责任比以前都有显著增加。在设立内部会计控制时,单位负责人的认识和态度至关重要。只有单位负责人不断提高自己执行财经法纪的自觉性,切实加强对本单位会计工作的领导,理顺会计工作关系,才能保证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合理设置和有效执行。所以尽快提高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取得单位负责人对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解和支持,对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显得十分重要。
2.注重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和培养
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执行上,一项制度制定得再完善、再合理,如果没有负责的、称职的人来执行,其作用将大打折扣,甚至没有作用或起反作用。所以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作用,发现并制止各种不合理、不合规定情况的出现与存在,我们必须重视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执行人员的选用、培训和考核,提高这部分人员的素质。
3.内部会计控制需要有相应的内部监督,同时强化外部监督,形成监督合力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通过纳入管理制度及相应活动来实现。因此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且效果良好、内部控制能够随时适应新情况,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
各级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法定管理部门,应通过《会计法》执法检查和其他监督检查方式,检查、督促各单位实行规范性的内部控制制度。《会计法》规定了财政、审计、税务等监督检查部门在对有关单位的会计资料依法实施检查后,应当出具检查结论。有关监督检查部门已经做出的检查结果能够满足其他监督部门履行职责需要的,其他监督部门应当加以利用,从而提高外部监督的质量,促使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4.明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主体,创造优良的控制环境
为了保证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权威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设计的组织者必须是单位管理当局。由管理当局牵头组织设计,才有可能在会计信息处理系统之外,在整个单位营造一个顺畅的真实会计信息生成环境,才有可能有效建立和运作会计内控制度。
5.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对独立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企业一线业务的全过程中建立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二个层次是设立事后监督,即在会计部门常规性的会计核算的基础上,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第三个层次是以现有的稽核、审计、纪律检查部门为基础,成立一个直接归董事会管理并独立于被审计部门的审计委员会,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以上三个层次构筑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和会计部门进行“防、堵、查”递进式的监督控制,对于及时发现问题,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风险和会计风险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6.强化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并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建立内部会计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会计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检查考核和评价是内部会计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内容应包括:对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考核,并在此基础上,对内部控制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要对执行内部会计控制成效显著的单位、机构和人员给予表彰,对违反内部会计控制的要提出批评和处理意见,使内控监督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7.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具体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设计和执行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和公司法人治理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与诚信会计的关系、内部会计控制与组织创新的关系、硬控制与软控制的关系、内部控制效果与控制成本的关系、约束与激励的关系。
8.强化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
会计变更通常是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或会计主体的变更。一个报告主体的会计变更可能会对该主体所披露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经营成果产生很大影响,也可能对比较会计报表和历史总结所反映的变动趋势产生重大影响。因此,会计变更的反映与报告应该便于会计报表的分析与理解。会计变更通常可以分为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主体变更两种类型。
关键词:
会计变更;会计差错;差错更正
中图分类号:F2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1017002
1 会计政策变更
会计政策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各国的会计准则关系会计政策的定义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按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要求进行核算,在此前提下,可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本企业的会计制度。企业应当在允许采用的会计政策中选择适当的会计政策,并正确的运用所选定的会计政策进行相关交易或事项的会计核算。
企业在其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所采用的会计政策的内容主要包括:
(1)合并政策,即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所采纳的原则。
(2)外币折算,即所采用的外币折算方法以及汇兑损益处理。
(3)收入确定,即收入确认的原则和方法。
(4)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方法:是采用应付税款法还是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在纳税影响会计法下,是采用债务法,还是采用递延法。
(5)存货的计价方法:是采用历史成本法,还是采用成本与变现净值孰低法;成本的确定是采用先进先出法,还是采用加权平均法或其他允许的方法。
(6)长期投资的核算方法。如长期股权投资是采用成本法核算,还是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债权投资的折溢价,是采用直线法摊销,还是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
(7)坏帐损失的核算方法:是采用直线转销法还是采用备抵法。
(8)借款费用的核算方法:借款费用是予以资本化,还是计入当期损益。
2 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与条件
(1)会计政策变更的含义。会计政策变更,是指企业对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企业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核算。依据一贯性原则的要求,各期采用的会计原则和方法应当保持一致,不得任意变更。如果确实需要改变会计政策,则应当将变更的情况、变更的原因及其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在财务会计报告中说明。
(2)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在我国按现行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只有在符合下述两个条件之一情况下,才可以变更会计政策:一是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由于实施了新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或修订了原有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要求变更会计政策。二是变更会计政策能够使所提供的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信息更为可靠、更为相关。例如,企业原来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由于技术进步,采用加速折旧法更能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3)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两种情形。企业必须明确认定哪些情形属于会计政策变更,那些情形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以便正确选择会计处理方法。以下两种情形不属于会计准则所定义的会计政策变更:一是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例如,企业以前没有对外长期股权投资业务,当年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属于初次发生交易,企业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进行核算,并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二是当期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区别,而采用新的会计政策。
3 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
对于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就是要决定:(1)是否计算和确认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2)如果确认政策变更的积累数,是将其计入当期(变更期)损益还是调整当期期初留存收益。据此,可以将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分为追溯调整法、当期法与未来使用法三种方法。
(1)追溯调整法,是指对某类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要视同该类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就采用了此次变更拟改用的新的会计政策,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据以对本期期初留存收益和相关会计报表项目以及比较会计报表中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
(2)当期法,是指对某类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将其计入变更当期的损益,且不必调整比较会计报表数量。但为了使报表具有可比性,需要报告备考数据。
(3)未来适用法,是指对某类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不进行追溯调整,只需将新的会计政策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的方法。也就是不计算与不确认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但根据披露要求,企业应计算确定会计政策变更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数。
4 会计估计变更
(1)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经常需要运用判断和估计。这是因为,企业需要定期、及时地为有关发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因而必须将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的期间,并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上定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然而,在企业进行会计处理时,与本期经营成果和期末财务状况有关的某些重要的是事实尚不可知,或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
(2)企业发生会计估计变更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在账面上记录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二是如何在比较会计报表上报告会计估计变更。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的会计处理,一般采用未来适用法。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年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为了使不同期间的会计报表能够可比,如果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在以前期间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则以后期间也应计入日常经营活动损益;如果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在以前期间计入特殊项目,则以后期间也计入特殊项目。
5 会计主体变更
对会计主体变更,通常采用追溯调整法。在会计主体发生变更的当年财务会计报告中,应当揭示这种变更的原因,要用追溯调整法重编前期报表,要在变更当年的比较会计报表中,揭示这一变更对净利润、每股净利润的影响,但在变更年度以后各期会计报表中则不需要重复这一报告。至于用追溯法重编前期会计报表的方法,与前述“会计政策变更”部分所介绍的方法相类似。
6 会计差错更正
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和完整,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但是,在企业的日常会计核算中仍然可能由于各种原因而造成会计差错。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如抄写差错、对事实的疏忽和误解以及会计政策的误用。
更正会计差错的方法很难进行概括,这是因为会计差错的种类很多。对于一项会计差错,都必须仔细分析,以便确定一项交易是如何被记录以及应该如何记录。从改错的账务处理来看,有两种可供选择的方法:一是编制一笔综合分录;二是首先将原来有差错分录转回,然后编制正确分录。
会计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必然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服务,会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是企业会计工作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这一环在完善会计工作、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关键词:企业管理;会计制度;
税务在企业的正常运营过程中,税务方面的工作是企业管理之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企业的会计处理税务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诸多的工作内容,而一旦涉税事项的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给企业正常运行带来影响,甚至会造成法律问题。另一方面,当今社会各领域在创新能力、科学研发能力等方面都有划时代的发展,也就使得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领域有所增加,进而使得企业在税务核算方面的内容也就有所增加,这些税务审核工作在监督企业合法运行的同时,也使得企业之中的会计部门在进行审核的时候往往就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给企业的高效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一、现阶段税法和相应的会计制度的不同点
(一)税务制度和相应的会计制度
在当今企业工作中会计核算工作是企业工作的关键组成部分,所以会计核算工作必须保证高度的严谨性以及准确性,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企业的税务核算过程中也就需要能够将会计原则作为核算工作的根本原则来执行。一般来说,虽然在实际的企业税务方面的核算过程中有着较为繁杂的内容,但将其细化来看,可以将种类繁杂的审核内容分为三个方面,包括企业在生产经营之后所获得成果方面的核算、和国家财务之间发生的交拨款方面的核算、和企业合作单位之间资金往来方面的核算,这几个方面的核算工作也就基本覆盖所有的企业核算工作。而目前阶段企业核算方面相关规定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在某些法律条例的规定和会计制度的相关规定存在矛盾,使得会计人员在进行企业核算的过程中存在难度。
(二)税务制度和相应的会计假设
在企业进行核算方面工作的过程中,为了能够使会计核算工作具有较高的质量和效率,在开始核算之前,通常会对会计核算相应的核算范围、核算基本内容、核算必要程序等方面做出科学的假设,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具体包括主体方面的假设、持续经营方面的假设、会计分期方面的假设、货币计量方面的假设。并且在实际的核算过程中几项假设内容撑起了企业税务核算的基本骨架,同时是在这一基础上开展的税务核算工作。因此,在计算所得税时,依据了两项会计假设,即会计主体假设与会计分期假设。发包人是按会计期间纳税的,承包人是按承包期纳税的,当会计期间与承包期不一致时,就会产生矛盾。
(三)税务制度和相应的会计方法
在长时间的会计工作期间,会计工作者开拓性的发展出了大量优秀、高效的工作方法,而在其中最为突出且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复式记账方式的会计方法,在这一重要的方法原理之中指出,在企业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任何经济活动都会对会计的相应关键要素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经过会计人员对这些影响的进一步研究,最后发现众多的变化规律完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资产实物和相应的债权形式方面的转化;其次是权益和相应的负债形式方面的转化;最后就是资产实物和相应的权益方面的转化。特别是资产与权益的变化会引起税收的变化。由于资产的交易和收益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不同,而在制定税法时没有考虑复式记账的原理,造成税务处理的结果不同。
二、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一)容易引起税源的流失
由于税法与会计制度规定的不一致,或者说,税法的改革滞后于会计制度的改革,对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可以计入成本费用且并没有规定其限额或比例的,而税法却没有明确规定是否可以或不可以确认其计入成本费用的,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往往全额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这样就会造成国家税源的流失。
(二)造成纳税调整项目增多
凡是会计制度中规定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而税法中规定不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凡是会计制度中规定不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而税法中规定应确认的收入或费用,在申报纳税时都要调整;这种差异称之为永久性差异。
(三)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而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如现行企业会计制度赋予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较大的空间,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准备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制度选择和制订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但企业的会计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一旦变更需按规定披露。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权益与税务会计根据税法核算的权益不一致时,进行纳税调整便影响了企业的权益。
(四)纠纷难以处理
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并且难以仲裁,如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可以对或有事项确认或有负债,而税法并没有对此做出明确的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法未规定可以或不可以做的事,就难以仲裁。
三、促进企业在进行税务核算方面效率的措施
(一)尽可能做到税法以及会计制度
各方面的协调国家在进行宏观调解的过程中,最为基本就是要做好国家经济方面的协调分配工作,并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就需要能够有效的处理好国家、单位企业、个人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并且在这个分配过程中还要明确,这三者在经济活动中不仅是相互之间相对独立部分,这三者更是有机的协调在一起的整体。而在国家进行实际的分配过程中,最为主要的分配方式就是税收的方式。并且在实行税收等过程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国家税收情况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为了促进税收工作能够有良好的效果,也就需要通过企业带动经济发展,从国家发展、国民基础建设方面来看,国家和企业在经济效益发展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能够促进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就需要在实际工作中,能将税法以及会计相应的制度尽可能的协调起来,使得企业核算、会计相关工作能够更顺利的开展。而当将这一发展目标落实到实际相关制度、实施过程中的时候,就要做好各方面的协调,比如在对《企业会计制度》进行制定以及修改的过程中,就要将协调性放到首位,在保证其在不和会计核算原则、会计要素发生冲突的情况下,尽可能和税法相关的内容保持协调一致;在税收方面的法律法规在进行制定的过程中同样也要对会计制度进行分析研究,并尽量的吸收其中的优良的要素。
(二)适当的保留税法以及会计制度之间不一致的要素
虽然为了促进企业在税务核算方面的效率,需要将税法以及相关会计制度保持高度的一致性,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之中,由于税法以及会计制度两者所要面对的具体问题有所不同,并且两者在确立之初的目的也有所不同,所以要将两者完全的协调一致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国际上往往也就会采用纳税调整的方式。在实行纳税调整方式的时候,在最开始的阶段企业往往需要通过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这样就能够保证企业会计在核算过程中能够具有较高的效率,而之后企业在进行缴纳企业相应的所得税的时候,在依据税法对这种情况的规定进行相应的纳税调整。通过这种方式就能够在保证国家依照税法正常执行税收的同时,企业的会计在进行核算的时候能够保持较高的效率以及准确性。
四、结语
在当代社会企业运行所涉及的方面越来越多,这种多元化的信息模式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好发展,并且现代社会之中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模式也越来越普遍,甚至还出现了跨国联合的合作模式,以上的这些情况使得企业的流动资金数量越来越庞大,进而也就给企业在进行税务核算的过程中带来了巨大的难度。当企业的运行、管理之中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的时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运行的减缓,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这也就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能够积极地对现阶段存在的不利因素进行处理,使国家能够保持高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玲.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特点[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6(02).
[2]郝俊莉.对我国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思考与探索[J].山东科技,2006(03).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涉水事项;研究前言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各个行业的新理论规章制度层出不穷。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营的重点任务,税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进项详细阐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1.1会计原则与税务制度
企业在核算税务的时候必须遵守会计制度的要求。税务核算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与国家财政交拨款核算、与合作单位资金来往核算。现在《企业会计制度》里面规定的核算原则部分与现行的税务制度不一致。
1.2会计假设和税务制度
会计假设有四方面内容:货币计量的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主体的假设。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依据会计主体在当会计过程中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税法范围内的开支后,按其净比例计算所征收。但是承包人是按承包期间纳税,会计期间和承包期间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
1.3会计方法和税务制度
复式记账是会计的一种方法,依据此方法,所有经济状况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因素的改变。由于资产交易和收益交易的处理方法不同,并且在制定税法时没有考虑复式记账的原理,导致税务结果不同。
1.4会计政策与税务制度
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是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采纳的会计具体处理方法。新的制度给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多,选择空间变大。
2会计实务与税务制度
2.1捐赠支出
依据制度规定。捐赠的支出部分属于企业“营业外支出”范围。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人在公益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金额3%之中的范围,准予扣除;非公益性质的捐款和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则不可以在扣税之前扣除。
2.2罚款支
依据制度规定,企业的罚教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部分。依据税法,违背经营的金额和被没收财物的金额,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不得扣除。
2.3或有事项
会计制度规定,或有事项是企业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的,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严谨确认或有事项,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确认或有负债,而不会确认或有收益。企业一旦确认,就会增加企业的支出,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因此减少了国家税收。
3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一般,因为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不同带来的问题一般分为以下三种:①因为税法和会计制度不一致,或者税法的更改落后于制度的改革等情况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一般全额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这样就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②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而且难以解决。按照会计制度,企业可以或有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负债,而企业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法规定可做可不做的事,就难以仲裁。③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但是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企业会计制度赋予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较大的空间,比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制度选择和制定企业的核算方法,但是企业一旦确定就不得再随意更改。在宏观上讲,有利于保护税本,增强企业的发展力量。但是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权益与税务核算的权益不一致的时,进行纳税调整就影响了企业的权益。
4解决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①企业制度与税法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国家财政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见的利益,而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从长远角度来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在指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应该在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原则下尽量和税法保持一致。②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一样,两者在会计处理的差异上并不会消除,因而调整纳税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企业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进行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和税法相隔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原则将没有办法贯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必须要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涉税事项认真的分析研究,因此才能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然而企业的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方法、政策等与税务制度中的原则、方法、政策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运营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可能会因为税务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状况不佳。企业的会计制度的涉税事项关系重大,因此,在企业建立会计制度中,必须要着重对涉税事项进行考虑,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英波.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王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
一、当前我国一些企业在建设内部会计制度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缺乏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意识
现如今,在我国部分企业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人员并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并且对内部会计制度缺乏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积极性。
(二)缺乏完善的内部会计制度
目前很多企业并没有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内部会计制度,虽然由部分企业构建内部会计制度,但是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要求,导致内部会计工作存在非常大的问题,甚至很多年龄比较大的管理人员往往会依据多年经验处理各项会计工作。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会对企业投资与决策造成影响,严重现象会对企业利益造成危害。
(三)企业内部会计制度更新过慢
在伴随着国家所颁布的各项法律法规的不断变革,很多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已经失去了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不再具备可操作性质。要想真正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定期完善、更新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推动企业的有序发展。
(四)企业缺乏内部控制组织机构
根据调查与研究,有很多企业建立了内部会计制度,但是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并没有执行与考核,也没有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进行管理。很多内部会计制度仍旧停留在书面层面上,并且在实际工作之中并没有严格相关的制度进行执行,导致内部会计制度呈现出流失化。
(五)会计人员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有部分企业在选拨会计人才的时候会选用自己的亲戚或者朋友,但是这一部分人群并不具备专业的会计能力,甚至会做到误判或一味地听从领导的安排,很难认真执行内部会计制度,职业道德水准也较低。
很多企业在实行会计电算化时,没有对会计人员进行计算机系统的学习培训,使得会计软件的许多功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更谈不上实际工作情况进行二次应用。
(六)财务风险意识淡薄,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会计人员的企业风险意识比较薄弱,没有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很多人员对企业风险体系不甚了解,对经营活动以及现实预期目标中所存在的各种财务风无法识别以及科学分析,导致财务工作比较琐碎。
(七)审计监督不力
内部审计系统的执行、检查不到位,常常以偏概全,缺乏完整性和全面性。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利益息息相关,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被动,难以做出准确的审计评价,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
目前,财政、工商、税务、审计等政府监督部门之间的监督功能交叉,缺乏信息沟通,难以形成有效的监督合力,外部审计监督流于形式。
二、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下几种措施
(一)积极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制度意识
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会计人员需要转变传统的会计思想,并且要对会计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重要性有所认识,积极树立正确的会计制度意识与观念。另外,企业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相关人员加以培训,积极增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基本意识,以此用来引导和激励会计人员自觉遵守内部会计制度,保证企业内部会计制度顺利实行。
(二)完善内部会计制度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分离制度,对会计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不相容职务进行解决,其中在措施实施的过程中要对内部会计制度进行分离,避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各种违法乱纪现象以及现象。
(三)加快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更新速度
从某种角度分析,企业需要结合市场的发展趋势以及自身的发展特点,实施定期测试工作,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实效性进行探究与分析,并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找出加以解决与改善,以此用来使用社会环境的变化,提高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实效性。
(四)构建完善的内控组织机构
企业在制定有效的内部会计制度之后,还要结合自身发展情况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组织结构,保证内部会计制度能真正落实到实处。其一,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要对工作进行互相监督,对相关人员的行为进行监察;其二,要对工作人员的相关业务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可以制定相应的事后监督职务,以此用来提高业务人员的监督岗位。其三,要对工作内容以及工作目的进行检查,并积极强化内部审计,针对性的构建其相关的内部监督防线。
(五)加强会计人员队伍建设
对会计人员的选拔任用应有规范的选拔程序,全面考查其综合素质,选拔真正的会计专业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学习,使其自觉地遵守和执行各项内部会计制度。
企业应加强会计人员计算机技能培训,开展系统化的计算机学习课程,并结合实践进行学习,提高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质,以便真正做到人机交互。
(六)提高财务风险意识,完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
企业需要积极提升财务风险意识,并且监理相对应的风险预警标准,企业还可以组建其相应的团队与队伍,将风险意识作为重要内容,加以规范与管理。另外,如果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突发财务风险,则需要积极制定相应的反应机制,对相关程序进行规范处理,保证突发事件能够得到快速解决,不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
(七)加强审计监督
一般而言,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在完善与建设中需要从三个方面出发,第一要对内部审计工作内容进行确定;第二要积极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地位,保证每一位企业内部审计人员具有独立性,能够将审计的作用进行充分发挥;第三则要积极构建会计部门内部审核复查制度,并及时检查会计有关部门的内部审计及情况。
充分发挥财政、工商、税务、政府审计等外部审计评价作用,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弥补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存在的不足,促进企业不断完善内部会计制度。
总之,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际工作中,企业的相关人员要严格按照制度的要求来施行和执行,同时企业要及时发现内部会计制度的问题和漏洞,及时完善,助力企业优化整合企业资源配置,以实现资源消耗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最终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凤鸣.会计制度设计[M].第一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谢艳丽.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探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7):331
关键词:企业;会计制度;涉水事项;研究
前言
当今社会经济科技高速发展,各个行业的新理论规章制度层出不穷。在企业的运营过程中,会计工作是企业运营的重点任务,税务核算是会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从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进项详细阐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1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
1.1会计原则与税务制度
企业在核算税务的时候必须遵守会计制度的要求。税务核算大概可以总结为三个部分:生产经营成果核算、与国家财政交拨款核算、与合作单位资金来往核算。现在《企业会计制度》里面规定的核算原则部分与现行的税务制度不一致。
1.2会计假设和税务制度
会计假设有四方面内容:货币计量的假设、持续经营的假设、会计分期的假设、会计主体的假设。企业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是依据会计主体在当会计过程中所得的所有收入减去税法范围内的开支后,按其净比例计算所征收。但是承包人是按承包期间纳税,会计期间和承包期间不一致就会产生差异。
1.3会计方法和税务制度
复式记账是会计的一种方法,依据此方法,所有经济状况的发生都会引起会计因素的改变。由于资产交易和收益交易的处理方法不同,并且在制定税法时没有考虑复式记账的原理,导致税务结果不同。
1.4会计政策与税务制度
会计政策是会计核算是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采纳的会计具体处理方法。新的制度给企业的余地越来越多,选择空间变大。
2会计实务与税务制度
2.1捐赠支出
依据制度规定。捐赠的支出部分属于企业“营业外支出”范围。税法所规定的纳税人在公益性的捐赠,在年度纳税所得金额3%之中的范围,准予扣除;非公益性质的捐款和纳税人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则不可以在扣税之前扣除。
2.2罚款支
依据制度规定,企业的罚教支出计入“营业外支出”部分。依据税法,违背经营的金额和被没收财物的金额,各种税收的滞纳金、罚款,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都不得扣除。
2.3或有事项
会计制度规定,或有事项是企业过去的事项或交易形成的,有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严谨确认或有事项,但是一般情况下,企业只是确认或有负债,而不会确认或有收益。企业一旦确认,就会增加企业的支出,减少了企业的利润,因此减少了国家税收。
3会计制度与税法不一致带来的问题
一般,因为会计制度和税法规定不同带来的问题一般分为以下三种:①因为税法和会计制度不一致,或者税法的更改落后于制度的改革等情况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的时候一般全额确认为企业成本费用,这样就会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②征纳双方容易引起争论,而且难以解决。按照会计制度,企业可以或有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负债,而企业并没有对此作出明确规定,这就容易引起争议。尤其是税法规定可做可不做的事,就难以仲裁。③会计制度规定合理合法,但是税法未确认的,影响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现如今企业会计制度赋予企业选择会计政策较大的空间,比如折旧政策、计提减值等。企业有权根据会计制度选择和制定企业的核算方法,但是企业一旦确定就不得再随意更改。在宏观上讲,有利于保护税本,增强企业的发展力量。但是企业根据会计制度规定核算的权益与税务核算的权益不一致的时,进行纳税调整就影响了企业的权益。
4解决方法
一般情况下,有以下两种解决方案:①企业制度与税法的规定能一致的应尽可能保持一致。国家财政分配的基本原则是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之见的利益,而这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从长远角度来讲,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应当尽量保持一致。在指定《企业会计制度》时,应该在不违背会计核算的原则下尽量和税法保持一致。②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之间可以保留必要的、少量的不一致。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收规范的对象和目标不一样,两者在会计处理的差异上并不会消除,因而调整纳税也是国际通用的做法。企业应该按照会计制度进行核算,在计算缴纳所得税时按照税法进行调整。如果不实行会计和税法相隔离,会计的“稳健”等若干原则将没有办法贯彻。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今企业的会计制度中,必须要对企业会计制度中涉税事项认真的分析研究,因此才能确保企业的合法经营。然而企业的会计制度中会计原则、方法、政策等与税务制度中的原则、方法、政策有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会导致企业运营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运营中出现这些问题的时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发展还可能会因为税务问题导致企业的经济状况不佳。企业的会计制度的涉税事项关系重大,因此,在企业建立会计制度中,必须要着重对涉税事项进行考虑,才能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崔英波.中国会计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3.
[2]王超.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