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是《战争风云下的苦难》。这课主题有"从儿童眼中看战争""战争带给人们的灾难"通过搜集有关战争给人类带来苦难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和分析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深重灾难,体会战争给人类带来的苦难及和平的美好。上完这课后引发了我的思考,品德与社会课到底应该教给学生的是什么能力。《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该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品德与社会》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学生成为合格的公民,教给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我倒觉得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思考能力。那么怎样培养学生思考社会的能力?引导学生走好进人社会的第一步路呢?
首先应该是认识社会。学生天天坐在教室里面,父母灌输给孩子大多都是生活上的一些东西,学生和朋友聊得可能也是动画片之类的有趣的事情。可以说对社会完全不了解,根本不知道社会的疾苦、社会的阴暗、社会目前的发展形态。所以,我们更需要借助《品德与社会》书,看到比自己周围环境更宽广的社会。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我在上这课时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分析文字资料,和同学讨论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让学生了解到当今社会并不像我们看到的这样太平,在世界上的一些国家仍然遭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让学生了解到了一个不一样又确实存在的社会面貌。
其次是观察社会。课本上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认识社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观察社会。教学中,要有效的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材料针对重点问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够将教学目标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主动的想要去观察社会和调查社会。例如这节课,学生对战争有了自己的认识,在联系我们国历史,我们国家也在几十年前经历了二次世界大战,于是学生自然就会想去了解这些历史,想去了解战争带给我们国家的灾难。这时,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调查老人们眼中的战争。指导设计科学合理的调查活动方案,引导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探究学习,学生也才能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组织学生写调查报告、写小论文、设计主题活动方案、开展辩论等活动,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当然,学生收集了这些资料之后,还应组织他们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发展、变化和过程。评价要做到两个结合。这些其实都是在潜移默化的训练学生如何观察社会,应该怎样围绕主题来观察社会。
最后才是形成思考社会的能力。当学生在课本上认识了社会,在生活中了解了社会之后,自然就会形成对社会的一些疑惑。要正确对待学生的这些疑惑,引导学生学会批判、学会创新和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如这几课上到这儿再请学生回答这样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了解到战争引发的巨大灾难。假如你是小萝卜头,你是一个伊拉克孩子,此刻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学生在认识、观察社会的过程中自然就引发了他们对战争的思考,引发了对社会的思考,自然就会得出结论:我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最后学生就会自主的思考我们能为世界和平做点什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社会的能力。
总之,《品德与社会》不仅要重视课堂对学生认识社会能力的培养,更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学生走出课本,融入社会,体验社会,感悟社会,让学生有所思、有所想,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世界,培养学生关注自我、关注社会、关注人类的良好品质,从而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起这场黑雪的原因是1990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从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开始,到1991年2月28日战争结束科威特宣布重新独立,这场战争除了消耗掉军费1000亿美元,科伊两国双方死亡10万人之外,还给环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了战争的直接经济损失。
在这场战争中,参战各方共出动飞机10万架次,投掷1.8万吨炸药,不仅严重污染了大气,还殃及了臭氧层。在这场战争中,科威特约有700眼油井被破坏,点燃的油井一直燃烧了8个月,最多时一天烧掉80万吨原油,价值1亿多美元。这些被点燃的油井在燃烧中每小时排放出1900吨二氧化碳(CO2),所产生的浓烟遮天蔽日,使白昼如同黑夜,人们白天开车要打亮车灯,步行则要靠手电筒照亮。油井燃烧引起了大规模的空气污染,导致气候异常。由于日照量的减少,植被和土壤也都受到了影响。燃烧使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二氧化碳含量大大超过正常值,很多地方都出现高酸度降水,对植物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有些地方的雨水甚至都无法饮用。石油燃烧后出现的大量尘埃弥漫扩散,这些黑烟经印度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向东移动,在飘过喜玛拉雅山上空时就凝成了黑雪降落下来。黑雪会迅速吸收阳光,使冰雪融化,引起河水暴涨,成为引发洪灾的祸源。
这场战争使参战国付出的经济代价也许可以用数字计算,但给环境带来的灾难却是无法估量的。如果波斯湾确如专家们所料在100年后恢复到战争前的状态,那么这100年之间生活和生长在波斯湾的人和其他生物损失掉的却是人们难以预料的。
战争给人类和环境带来的是苦果和噩梦。直到今天,在朝鲜、越南和科索沃的土地上,战争留下的环境污染还在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摘自自然之友编《20世纪环境警示录》
关键词: 灾难片 生态文化教育 生态意蕴
一、灾难片的定义及特征
好莱坞灾难片近几年发展迅猛,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20世纪90年代开始,好莱坞灾难片《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龙卷风》(Twister)等上映,将灾难片的票房纪录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灾难片已经逐渐成为美国电影的一个重要组成类型。那么什么是灾难片呢?据调查考究,灾难片并没有一个明确定义,也没有在严格意义上的界定。2009年时光网根据全球票房选出了最受欢迎的二十部灾难篇,排在榜首的是《泰坦尼克号》(Titanic),紧随其后的是《独立日》(Independence Day)、《龙卷风》(Twister)、《后天》(The Day after Tomorrow)等。在这个排行榜中我们可以看到灾难片的题材非常宽泛,有表现自然灾害的《龙卷风》及《后天》,有外星人袭击地球的《独立日》,有以沉船为主题的海难片《泰坦尼克号》。灾难片并没有明显界定,它可能混杂这科幻片的模式,或者混杂恐怖片的情节。《电影艺术词典》对灾难片有这样一个定义:灾难片是以自然或人为的灾难为题材的故事片。其特点是表现人处于异常状态下的恐惧心理,以及灾难所造成的凄惨景象,并通过特技摄影造成感官刺激和惊秫效果[1]。从银幕表现手法看,灾难片往往杂糅其他类型的影片,如科幻片、恐怖片、战争片等。然而从严格意义上说,灾难片应该是反映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大规模的灾难事件,并且表现人类与灾难相抗衡的类型电影。
二、灾难片中的生态意蕴
新世纪以来生态危机和环境问题逐渐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开始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谋求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识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必须遵循自然的规律,否则将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而灾难片,之所以能得以迅猛发展,主要是因为它通过大规模的灾难事件,让人们预见了生态危机的可怕后果,从而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动物乃至整个宇宙之间的关系,洞悉灾难是生态危机的表现。人类对自然造成巨大的毁坏,同时让自身失去家园[2]。
2004年上映的好莱坞影片《后天》就凭借高超的数码影像生成技术逼真地反映了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气候变暖使得南极的冰川开始融化,异常的天气造成冰雹、暴风雪等灾害性天气,最后龙卷风袭击了洛杉矶,纽约在短短一天之内气温急速下降,各种象征人类文明和权利的现代建筑物,包括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大本钟在内,都骤然冻成了冰柱,地球再次进入冰河期。在《后天》中,导演艾默里希望通过这种虚拟电影世界呈现出严峻的生态现实,以此警醒观众,让观众意识到全球变暖现象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厄运。
事实上,电影中显示的各种气候异常是有科学根据的。由于人类工业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大自然过度攫取。这种滥用自然资源的行为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当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全球的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巨大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重新分配,世界气候格局发生改变,生物链、食物链也遭到改变。全球变暖既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了人类的生存。近几年人们可以越来越清楚地感受地球气候的异变,大自然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对人类的随意攫取进行惩罚。2004年印度洋海啸导致了20万人死亡;2008年汶川地震7万人遇难;2010年智利地震200多万人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亡。这些骇人听闻的自然灾害无一不验证了《后天》中假设的灾难情景,让观众在感叹导演惊人的前瞻远瞩的同时,使人们不禁反思自己的行为,意识到如果人类继续放任自己,对大自然恣意掠夺,那么真正的“后天”离我们就不远了。
新世纪的灾难片充分体现了人们对生态危机的忧患意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思考,大部分影片最后都重现了人类美好的生存环境,这种失而复得的结局处理,使人们在面对灾难时不会放弃希望,让人们学会珍惜生命,保护自然,正确认识到人在自然中的位置。在电影《2012》中,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被人类掠夺性破坏,地球自身的平衡系统已经面临崩溃,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杰克逊一家和地球上幸运的其他人到达方舟基地,人们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三、生态意蕴对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意义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新发展,能够更好地促进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一样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以人们最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就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灾难片能够以一种直观的方式向观众发出警示:大自然会用残酷的方式报复人类对她的藐视,从反向的角度倡导了人类的生态文明,号召人们用更文明的态度对待大自然,融洽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
人类如果一味地追求经济的迅猛发展,而轻视大自然,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负担。
参考文献:
[1]徐南明,富澜,崔君衍主编.电影艺术词典(修订版)[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12.
——题记
纸这种物质,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很不陌生了。谈到纸,我们无不骄傲的竖起大拇指说:“是中国发明了纸呢!”是啊!纸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的街上到处都有纸的身影。可是,当真正给你一张白纸,你能做什么呢?
有人说:“我会画上和平,让战争远离!”是啊!现在还是有战争的影子存在,他破坏了人们美丽的家园,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给我一张白纸,我要毫不犹豫的画上和平鸽,呼吁人们的“和平心”,让带来灾难的战争停止!
有人说;“给我一张白纸,我要画出美丽的大自然。”现在,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越来越严重了。清清的河水变成了污水,成了鱼虾们的“葬身之地”;翠绿的森林越来越少,沙漠越来越多;汽车越来越多,大自然的美景越来越少了。给我一张白纸,我要画出世界末日,让那些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人看看,如果再破坏下去,总有一天世界末日会来临…。
提坦神普罗米修斯从天上盗火种送给人类,人类学会了使用火,主神宙斯十分恼火,为了抵消火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好处,宙斯决定要让灾难也降临人间。宙斯(Zeus)首先命令火与工匠神赫准斯托斯(Hephaestus),使用水土合成搅混,依女神的形象做出一个可爱的女性;再命令爱与美女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淋上令男人疯狂的激素;智慧战争女神雅典娜(Athena)教她织布,制造出各颜各色的美丽衣织和灵乔智慧,使女人看来更加鲜艳迷人;神使赫尔墨斯(Hermes)传授她语言的天赋。众神赐予她所有的天赋后一个完完全全的女人终于完成了。众神替她穿戴衣服,头戴兔帽、项配珠练、娇美如新娘。汉密斯出主意说:“叫这个女人潘朵拉(Pandora)吧,是诸神送给人类的礼物。”众神都赞同他的建议。古希腊语中,潘是所有的意思,朵拉则是礼物。“潘多拉”即为“被授予一切优点的人”。
宙斯于是命令赫尔墨斯把她带给普洛米修斯(Prometheus)的弟弟埃庇米修斯(Epmetheus)成为他的妻子。埃庇米修斯完全不同于普洛米修斯,生性愚蠢,普洛米修斯劝告他说:“如果宙斯送你任何东西绝不能接受。”但是埃庇米修斯原本就愚笨,加上潘朵拉的诱惑,立即着迷于美色,忘掉普洛米修斯的交代,快快乐乐地接受了宙斯的赠礼。
一说普罗米修斯曾经警告过他的弟弟,不要接受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的任何赠礼,而要立即把它退回去。可是,埃庇米修斯忘记了这个警告,很高兴地接纳了这个年轻美貌的女人。直到后来,他吃了苦头,才意识到他招来了灾祸。在此之前,人类遵照普罗米修斯的警告,因此没有灾祸,没有艰辛的劳动,也没有折磨人的疾病。现在,这个姑娘双手捧上礼物,这是一只紧闭的大盒子。她一走到埃庇米修斯的面前,就突然打开了盒盖,里面的灾害像股黑烟似地飞了出来,迅速地扩散到地上。盒子底上还深藏着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潘多拉依照万神之父的告诫,趁它还没有飞出来的时候,赶紧关上了盖子,因此希望就永远关在盒内了。从此,各种各样的灾难充满了大地、天空和海洋。疾病日日夜夜在人类中蔓延,肆虐,而又悄无声息,因为宙斯不让它们发出声响。各种热病在大地上猖獗,死神步履如飞地在人间狂奔。
一说潘多拉于是和埃庇米修斯生活在一起。不久后,普洛米修斯带给埃庇米修斯一个大箱子,并叮嘱一定不能打开,但潘朵拉是一个好奇心很重的女人,她想:“普通的一个箱子何必藏得这么隐密?而且又盖得这么繁,到底为什么呢?”趁耶比米修斯外出时,潘朵拉敲开了箱子。结果里面并没有潘朵拉所期待的东西,而是无数的灾祸虫害。在潘朵拉打开箱子以前,人类没有任何灾祸,生活宁静,那是因为所有的病毒恶疾都被关在箱中,人类才能免受折磨。由于潘朵拉的好奇和无知,灾祸们快乐地逃出来,从那时起,灾祸们日日夜夜、处处为害人类,使人类受苦。
慌乱中,潘朵拉及时地盖住大箱子,结果里面只留下了希望。因此,即使人类不断地受苦、被生活折磨,但是心中总是留有可贵的希望,才能自我激励。在死亡以前,希望永远存在,人生也绝对充满了美好的希望。
还有一种说法是宙斯给潘多拉一个密封的盒子,里面装满了祸害、灾难和瘟疫等,让她送给娶她的男人。普罗米修斯深信宙斯对人类不怀好意,告诫他的弟弟埃庇米修斯不要接受宙斯的赠礼。可他不听劝告,娶了美丽的潘多拉。潘多拉被好奇心驱使,打开了那只盒子,立刻里面所有的灾难、瘟疫和祸害都飞了出来。人类从此饱受灾难、瘟疫和祸害的折磨。而智慧女神雅典娜为了挽救人类命运而悄悄放在盒子底层的美好东西“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盒子,奸猾的潘多拉就把盒子关上了。
后即以“潘多拉魔盒”喻会带来不幸的礼物;灾难的渊薮。
另外在《圣斗士》中
潘多拉Pandora
身份: 冥王在现世的姐姐
年龄: 16
身高(cm): 165
体重(kg): 53
星座:处女座
生日: 9.3
血型: A
出生地: 德国组格峰
远古时期,地球上一片欣欣向荣。但在21世纪,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量的动物灭绝;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土质被破坏;气温逐渐升高;南北极冰川迅速融化,导南北极动物大量动物无家可归。这些都是人类盲目的科学所造成的。
现在,我们应放下科学,保护环境,让动物们从回家园。
当人类跨入21世纪,战争和疾病似乎直接将人类拖入的地狱之门,让我们备受折磨。所以我方认为科学发展弊大于利,毋庸置疑!不必解释!现在的科学技术应适当的利用。在我们盲目科技时,我们同时也不能忘记保护环境,不让我们的地球妈妈。
在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名叫《世界未来》的课外书。书里告诉我们,未来的人类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和平、友谊、科学发达的美好未来;一种是战争、死亡、面临毁灭的未来。我被这本书深深地吸引住了。特别是书里描绘的战争场面太可怕了!合上书,我的眼前好像出现了一幅幅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战争场面,一想起来我就感到害怕。
人类历史上,已经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了步枪、机关枪,死亡了1000多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更大,几十个国家,十几亿人们被卷入战争,战火纷飞,血流成河,死亡了5000多万人。在日本鬼子的刺刀下,中国人牺牲了近2000万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在日本的两个城市投下了原子弹,一瞬间,城市变成了废墟,十几万人成了受害者。战争给人们带来了多么大的灾难啊!
那么未来的战争将是什么样呢?现在科学越来越发达,战争武器也越来越先进,有导弹、火箭、原子弹、氢弹、化学武器、激光武器、……想到这,顿时在我的脑海里出现许多悲惨、可怕的景象:人们在互相残杀,许多人在血与火中搏斗,在枪林弹雨下生活,我们少年儿童不能上学,无家可归,人们的尸骨到处可见。我越想越感到浑身发抖、手脚冰凉,就好像导弹、火箭正在我的头顶上呼啸飞过,原子弹的蘑菇云笼罩在地球上空,一下天空暗淡了,绿树烧焦了,鲜花枯萎了,动物死亡了。这时,我感到自己的整个躯体也僵直了……
战争真可怕,我们要制止战争,消灭战争。
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环境下,清晨我们高兴地背着书包上学,假日我们和爸爸、妈妈去公园游览,过着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我多么希望世界永无战争,人们永久过着和平幸福的生活。我想:这不仅仅是我一个少年的愿望,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的心愿。愿全世界少年儿童团结在一起,反对战争,保卫世界和平。
[关键词]科幻电影;环境保护;警示
科幻电影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就出现了比较鲜明的悲观的意识。科幻电影中很多都具有一种关于未来的悲观,无论是社会政治的黑暗,还是环境的恶化导致的人类的悲惨境地,都是现代社会中人的思想意识的一种深化。这种由现实社会所引发而在电影中进行表现的关于未来的悲观,与现代社会中关于环境的保护有着明显的关系。
一、科幻电影中的环境危机
科幻电影可以说是电影史上出现最早的类型电影之一。雨果・根斯巴克在其出版的《惊奇故事》杂志中首次运用“科幻电影”这个词。对于“科幻电影”的概念,目前主要是从超现实的虚构角度对其进行界定,如美国科幻文艺家赫伯特・W・弗兰克将科幻电影定义为“科幻电影所描写的是,发生在一个虚构的、但原则上是可能产生的模式世界中的戏剧性事件”。科幻电影,顾名思义就是“科学幻想电影”,是“以科学幻想为内容的影片,其基本特点是从今天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成就出发,对未来的世界或遥远的过去的情景做幻想式的描述。”
悲观意念指的是悲观的思想和意识,是指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的正面结果欠缺信心。亦即犬儒主义或悲观主义。悲观主义是人生观理论的又一种形式,叔本华是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叔本华认为:“人生如同上好弦的钟,盲目地走――一切只听命于生存意志的摆布,追求人生目的和价值是毫无意义的。”叔本华认为:“人的生存就是一场痛苦的斗争,生命的每一秒钟都在为抵抗死亡而斗争,而这是一种注定要失败的斗争。”科幻电影的悲观意念是指在影片中人类对未来的道德进步和人类能力及未来的发展都持悲观主义的态度,对人类行为的正面动机、或对人类经营过后而得出正面结果欠缺信心。
在这些关于未来的悲观的科幻电影中,人类所处的都是一种险象环生的环境。而那些危险的环境,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与人类现在生存的环境和人类的行为有着一定的关系。人类对极地冰雪消融的现象有一些认识,而在电影中将这种认识和意识进行极限化的处理,将现实的担忧化为一种可能性的发生的环境的危机。在科幻电影中,关于未来的悲观随处可见,2009年热映的《2012》也是一种关于未来环境危机的担忧。人类生存的地球只有一个,如果这个惟一的地球毁灭了,那么我们将何去何从。在影片中,人类寄托生存希望的方式只剩了,只有在宗教中的诺亚方舟中去寻找寄托种族的生存。人类对生存环境的破坏,也只能由自己品尝苦果,接受地球毁灭的命运。
二、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环境保护的警示
在科幻电影中出现的环境悲观,并不是人们心目中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不断开发和掠夺自然,幻想通过自己的方式使自然臣服于脚下。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社会的不断动荡,人们逐渐意识到对自然的破坏所带来的恶果。无论是生态环境的恶化,还是各种各样的疾病的出现,都在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和发展。
1笨苹玫缬爸腥死嗌存的环境危机的警示
在现代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都有着生存上的危机。“科学小说的行动并不是由故事中的角色所决定,而是由环境所决定。科学小说的情节不是角色造成的故事,而是环境造成的故事。读者的注意力不是被角色性格刻画及角色行动所决定,而是被一个完全不熟悉的世界环境所吸引。”在科幻电影中,环境是电影的组成重要的一部分,一种关于电影场景的处置非常的重要,人物生活在具体的场景中,并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在科幻电影中,人类的家园总是设定在一个充满了危机的地方,人类自身的生存是一种非常的危机。无论是环境破坏所导致的最终地球的毁灭,还是来自于外太空生物的威胁,都在警示着人类,如果任由自己对地球继续破坏下去,任由自己的行为和欲望贪念的继续而不加以制止,电影中出现的场景也许会真的在人类的身边发生。在环境问题中,无论是工业生产的污染、生活废水的排放和海洋的污染等,都是人类自己造成的。在科幻电影中,所展示的关于环境的灾难都是由人类自己行为不当所造成的。如在美国科幻片《挑战者》揭示的就是关于环境问题所带给人们的危害。在现实生活中,大气遭到破坏,臭氧层出现空洞的现象也对未来有了一定的警觉。而在影片中,则将可能发生的臭氧层消失作为题材来展现。在电影中,人类生存的环境非常脆弱,这种脆弱的环境使得人们难以正常地生活,而只能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用悲哀的方式维持下去。
2笨苹玫缬爸泄赜谀茉次侍獾木示
能源从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一类资源,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原始社会的钻木取火也是一种对于能源的利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也越来越广泛,能源的重要性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中,甚至在国家的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作用。现代社会中对石油等能源的利用,为占有石油这种能源所引发的一系列战争,不仅是对于能源的争夺,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争夺。在科幻电影中,关于能源危机的问题也非常多,人们现代对能源的利用以及能源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都引起了人们的思考。而在地球上能源是有限的这个观点,更令人们禁不住要设想有一天能源都被开采利用完将会怎样。现实能源的重要性和能源的缺乏以及能源的争夺所引发的问题,都令人们对未来的能源有一种悲观的想象。
在电影中,能源的危机和能源存在的问题甚至已经成为人们忧虑和灭亡的重要的原因。一些影片中展示一种对于未来的能源匮乏时代的社会混乱的想象和展现,如在电影《信使》中,用一种非常写实的手法展现关于未来的设想。能源危机将未来社会变成一个灰暗的未来,美国在被一系列的灾难摧毁之后,能源变得极为匮乏,这时政府已经不复存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在没有能源的状况下快速退步。而在社会中,还存在着一些奇怪的军阀组织的军队,带着现代的冲锋枪和原始的利剑等兵器的组合,对人们进行欺压。另外,在彼得・杰克逊的电影《坏品味》里,描述了外星人因缺乏做快餐的原料,就到地球上猎杀人类来获取紧缺资源。这种叙述方式正是建立在人对于粮食问题的悲观和忧虑所产生的。关于未来的想象,是从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人类的悲观和对环境问题出现的恐惧而引发的,并非是一种关于未来的凭空想象。电影用科幻的方式,展现关于未来社会中环境的一切危机,能源的匮乏所带来的悲惨社会,人类的悲惨境地来进行警示,激起人们对于能源的正确认识,激发人类对能源的思考,要珍惜和爱护地球上的环境,节约使用地球上有限的能源,并寻找和开发新的能源替代品。
3笨苹玫缬爸锌萍蓟倩祷肪车木示
科技的发展,最初给了人们征服自然的自信,也带给自己对自身巨大能力的自信。但是,在人们的生活被科技所包围的时候,却发现科技在给人们带来生活便利和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更严重的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存的问题。在科技的发展中,人类发展的科技中诸如核技术、基因工程、试管技术等,都引起人类的关注和思考。核技术强大的摧毁力和辐射力不仅在出现的泄漏等事件中将周围的物体都辐射到了,而且还具有改变人的基因致病的严重后果。而基因工程更是将人类的自然法则破坏,而可能会产生一些以前从来不会出现的怪物出现,对人类造成威胁。
另外,电影中也表现了一些因为科技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如工业带来污染,污染给人们带来各种各样的疾病等。虽然现代社会医疗和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工业化所带来的危害也更为严重,新的疾病出现的速度和对人类带来的威胁的程度也越来越严重。无论是“非典”,还是“甲流”的出现,都跟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对自然的肆意掠夺有着一定的关系。现代科技在发展着的同时,也破坏着生态的平衡,并且这种被科技所破坏的生态很难得到恢复。在电影中,也有关于人工智能的一些警示。在人类通过科技将机器进行智能化之后,机器还会听从人的意见并服从人类的统治吗?在人工智能中,他们高超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甚至随着科技的发展会有智力能力,那个时候,人工智能出现反抗,并想成为一种新的物种而统治人类的时候那将会怎么样?这些,科幻电影大多都给予一种悲观的揭示,这种对于未来的悲观,不仅是一种对于未来的忧患,还是一种对人类现在的行为的警示。
三、科幻电影中关于未来的警示的积极意义
科幻电影的存在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电影的发展。无论是对电影特技镜头的利用,还是对于电影中的光线、蒙太奇等的表现手法,都是关于电影的探索和实践。在科幻电影中、在环境问题上都表达一种悲观的意识,这种悲观意识的融入,使得科幻电影在进行未来幻想的镜头书写的同时,更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在影片中对于未来的悲观使得人们在观看影片的同时,也会注意到环境的破坏和生态的破坏给人们带来的深刻的灾难甚至是灭顶之灾。无论是现代环境中的保护问题、生态问题、能源问题、还是现代科技在损害环境的同时所带给人们的负面的影响,都在影片中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引发人类的思考和关注。这些问题都在无时无刻地提醒着人类,如果不注意这些危机所带给人类的灾害,不反思自己的破坏,电影中的灾难场景也将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
四、结语
在科幻电影中,关于人类未来的悲观的电影具有悠久的历史。科幻电影中的关于未来的环境的悲观并不是一种凭空幻想的场景,而是一种基于人类环境的现状继续发展下的未来思考,同时也是一种人类对于未来的忧虑和恐惧。而科幻电影就是在这种关于未来的悲观中,给人们对未来的警示和对自我现状的思考。警示人们从现在做起,保护自然环境,保护自己的地球家园。
[参考文献]
[1] 匡妥.从受众体验看科幻电影的审美效应[D].2008年硕士论文.
[2] 刘荔.论科幻电影中的“虚幻”与“真实”[D].2005年硕士论文.
[3] [美]约翰・巴克斯特.电影中的科学幻想[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95.
[4] [英]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M].三联书店,1998.
一口气看完了老舍先生的名著《四世同堂》,仿佛置身于那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古老的北平城中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郁的瑞宣、由隐士诗人变为革命斗士的钱默吟、任劳任怨的大嫂、热血青年瑞全、耿直的常二爷、狡猾却正直的白巡长、乐于助人的李四爷四大妈、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阴狠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一步步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桐芳、最终成为革命青年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在眼前跳动。
漫长的八年,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困苦屈辱不幸死亡反抗斗争,使我更深切地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获取的比较抽象空泛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无悔这近乎不眠不休的一日一夜。
老舍先生是我非常欣赏的中国作家,之前也不过看过他的话剧茶馆和几个短篇,‘马裤先生’、‘抱孙’、‘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