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对金融危机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应对金融危机措施

第1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全球金融危机;实体经济;虚拟经济

一、美国次贷危机向全球金融危机演变的原因

次贷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演,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绝非偶然,它是现行国际金融制度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政府在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金融监管,未能建立起有效健全的金融调控体系等矛盾不断积累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现行国际金融制度与经济全球化的矛盾是此次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根源。经济全球化推动了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优化配置,加速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促进了各国之间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实行贸易、金融自由化,表现出了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旧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矛盾,尤其是现有的世界金融体制和经济全球化间存在矛盾。现有的世界金融体制脱胎于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国际储备资产由黄金和美元构成。美国作为国际货币发行国家可获得巨大的货币发行收入,通过发行美元,通过信用扩张与收缩,美国可操纵国际金融活动,干预他国财政金融。同时,由于各国美元储备大多采取美元存款、国库券、债券、短期票据的形式,这使美国可利用这些资金加强自己的经济实力,加强美国银行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并通过美元汇率的变化输出风险、转嫁危机。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欧元区和以金砖四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全球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的全球经济格局要求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体系相应调整,要求改变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这样就产生了矛盾。

(二)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发展的严重失衡是金融危机产生的内在根源。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整个经济系统已分为以金融资产为标志的虚拟经济和以商品和劳务为代表的实体经济两个部分,并形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对立。在虚拟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虚拟经济已渗透到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贯穿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成为经济发展的粘合剂、推动力和支配力量,逐渐成为经济运行的核心。虚拟经济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又会给实体经济带来损害。一国经济的正常运行客观上需要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大体保持均衡状态,不能出现二者发展的严重失衡。当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基本协调、均衡时,虚拟经济发展就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推进器,而一旦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出现严重失衡时,这种失衡就极有可能会造成金融危机,并有可能引发经济和政治危机,导致社会动荡。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日益增强的今天,已出现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而片面过度发展的趋势。大量虚拟的金融资本急剧增长,必然表现为金融资产的总量及其增长率大大超过实际生产总量及其增长率。而经济的稳定归根到底是以金融资产能否变成实物为前提,一旦这个前提发生动摇,只要有某个不可预测或不可控制因素的引爆,人们就会对金融资产丧失信心,金融危机就会突然发生,并且很快影响到其他国家。

(三)对金融的监管不到位,未能建立起有效的金融调控体系。随着金融国际化、自由化浪潮的冲击,一些国家纷纷放松对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监管,这虽然使金融创新日趋活跃,但也逐步出现了一系列难以回避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金融创新过程中忽视了金融监管,未能使二者协调一致的发展。这次金融危机虽然与金融创新有关,但不能说明金融创新是错的,而恰恰告诉我们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高效率的同时也能带来高风险。世界上一些国家在推行金融自由化的过程中,未能建立起有效健全的金融体系。各国银行直接或间接介入风险行业,盲目的将大量资金投向房地产等非生产性领域,造成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推动了“泡沫经济”恶性膨胀。当“泡沫”破裂后银行的巨额贷款无法收回,形成大量呆帐、坏帐。一方面动摇国内储蓄者的信心,引发了挤兑风潮,加速金融机构的倒闭;另一方面,巨额的不良贷款影响了外国投资者对有关国家经济发展前景的预测,加速了资金的抽逃。

二、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首先,金融危机会影响中国经济发展速度。目前在欧美等国,金融危机正向实体经济蔓延,初步显露出演变为经济危机的征兆。美国和欧洲的最新统计数据表明,美国和英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出现经济衰退。目前,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较高,全球经济放缓及由此带来的外需减弱必然使中国出口受到影响,从而对经济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其次,会对我国金融市场产生巨大冲击。从宏观上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尽管我国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但本次金融危机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相比,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尽管这个危机起因在美国,但全球股票市场的下跌幅度最深的却不是美国。从全球看,美国从危机爆发到现在,下跌幅度不过40%,欧洲大约50%,亚太地区60%多,日本达到了61%,香港的恒指甚至达到了67%,其他的新兴国家也都超过了60%,而中国的股市更是跌到70%以下。不仅如此,中国拥有约两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其中约60%为美国国债、“两房”相关债券和其他美元资产(美国国债大约为6000亿美元,“两房”相关债券3000~4000亿美元)。美政府接管“两房”对中国具有正面影响,但美元未来的走势对我国外汇储备影响极大,如果美元大幅贬值,我国官方外汇储备将不可避免的显著缩水。再次,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的冲击。由于中国已经深深地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70%,在世界经济和美国经济出现严重问题的时候,由于美国和欧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欧美等国经济陷入衰退将会降低进口需求,从而导致我国出口减缓。次贷危机以来,我国广东、浙江等地沿海企业已受到巨大冲击,且影响在逐渐加深。

(二)全球金融危机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首先,有利于我们从这次危机中吸取教训,抓住机遇,将我国的事情做得更好。其次,这次金融危机会带来世界能源、原材料降价。随着人们对欧美经济进入衰退忧虑的不断增加,世界能源、原材料降价的趋势短期内还不会发生逆转。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下降,对延缓和一定程度上消除中国经济发展资源瓶颈的约束,降低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成本也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中国应审视度势,待机而动,在合适的时机动用外汇储备到欧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去购置发展所需的战略性资源。再次,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走出去的投资机会。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同样也决定中国必须走出去,必须走向世界。我国已成为全球出口大国和第三贸易大国,且还前所未有的开始了由资本净流入国向资本相对过剩国转变的过程。这些过剩的资本加上长期以来我国高国民储蓄率的基本事实表明:我国只有走向世界,才能造就一大批世界级的跨国公司,才能为中国的经济进一步腾飞,为中国的崛起和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措施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扩大内需,切实保障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当前要扩大有效需求,政府应及时调整需求结构。一方面,应对全球经济衰退的形势,我国的经济发展必须由原来较多依赖出口向注重扩大内需转变,由进一步启动内需来带动未来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我国有效需求拉动经济的贡献率显示,消费需求占5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80%的贡献率,而投资需求比例比发达国家高出20个左右百分点,投资需求又主要集中在固定资产方面的投资,针对这一现状,当前扩大有效需求应重点加快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特别是加快农村民生工程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农业发展起来,必然带动农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需求的增长,从而形成一个内生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良性经济发展态势。

第2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政策选摘:

一、政府鼓励。政府鼓励支持举办各类会展节庆活动,并以此发挥会展节庆活动在振兴经济中的先导作用。对符合杭州发展方向的会展节庆活动项目,市政府、西博会组委会或相关部门予以冠名主办、协办,并给予最大的保障和有力推进,促进项目的顺利圆满举办。

二、激励引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2009年度展会节庆活动引进扶持,对-引进举办大型国际性、国家级展会活动等实行扶持。经申报审核,对引进举办大型国际性、国家级会展活动给予5-10万元的奖励;给予国际展位按每个标准摊位200元的政策补助。

三、奖励企业。市会展办、市会展协会进一步组织行业评比表彰,2009年将安排100万元奖励年度优秀会展节庆活动企业、优秀会展节庆活动项目及对会展业宣传营销,配套服务等作出贡献的优秀单位。

四、减免费用。市会展办积极协调市相关部门,减免办展办会办活动等相关费用;市西博办免去申办2009年西博会项目的相关费用(立项费、注册费等);市会展协会免去2009年度协会会员年费。

五、强势营销。对全市会展活动整体宣传,组织境内外推广系列营销,开展招展招商;充分利用西博会宣传资源营销杭州主要会展活动。

六、提升品质。市会展办对有关展览、会议、节庆项目的整体布置、环境美化等予以全面指导和帮助,鼓励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提高办展水平。

七、网络办展。为会展活动项目搭建电子商务平台,以“网上西博会”为载体,资助未设立展会网站的西博会展览项目建立网站营销平台;充分利用会展网络平台,推广会展活动项目,举办网络展会。

八、强化服务。充分发挥西博会“一办十部”的有效功能,对展会活动相关的工商、质检、税务、海关、商检、公安、卫生等实施一条龙服务。

九、组织培训。组织多种形式的培训,以“中国会展入西湖沙龙”为平台,分期分批为杭州会展企业开展免费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十、人才引进。搭建产学研平台,多形式、多渠道引进会展人才,使学校、研究机构、会展企业人才互通,做大做强会展企业队伍。

十一、做强协会。协会要服务企业发展,进一步整合会展、节庆、策划、保障等会展相关产业链的企业优势,在协会的大家庭中,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力发展、抱团过冬。

十二、规范行业。规范市场秩序,对影响我市会展节庆业发展的欺展骗展等现象予以重拳打击,保障我市会展节庆行业健康快速发展。

第3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资本外逃;监管;措施

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在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资本外逃。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国际经济环境进一步恶化,这为资本外逃造成了一定的运作空间,因此,资本外逃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尤其是中国人民银行、外汇管理部门和对外经贸部门的高度关注。基于此,本文从理论的角度探讨和研究金融危机背景下,资本外逃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应对之策。笔者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加强对资本外逃的应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一、金融危机前后我国资本外逃现状及原因

(一)我国资本外逃的现状(见表-1和图-1)

(二)我国资本外逃的原因

从以往各国所发生的经济危机来看,金融危机和资本外逃有相互影响的关系:资本外逃在某种程度上会造成金融危机;而金融危机发生也会加剧资本外逃,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经济造成恶劣的影响。然而,我国在经济正常发展的过程中资本外逃的情况也是很严重的,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1 我国资本外逃的走势,主要取决于人民币是否具有弹性的汇率安排、是否实现贸易和金融自由化、金融监管是否有效以及是否执行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在金融机制比较脆弱、市场机制不成熟和相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的情况下,受趋利避险动机的驱动,当突发事件发生时引起外资流入突然逆转,大规模资本外流会动摇投资者的信心造成大量外汇资源流失,严重时还会引发诸如墨西哥和阿根廷等国当年发生的金融危机。

2 金融危机会加剧我国资本外逃。2008年金融危机的主要特征是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造成了通货紧缩和失业加剧,导致企业出口、资本利润率以及人们消费能力的相继下降。因此,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我国资本外逃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1)目前我国整个金融业基本上仍处于被压抑的状态之下。对利率等金融资产价格的管制、对市场准入的限制等,这些管制与其说是一种保护,不如说是一种压抑。(2)国内储蓄受到歧视。由于我国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发达、投资渠道相对狭窄,银行储蓄仍是居民的首选保值增值手段。但是,我国储蓄的实际利率较低,同发达国家有组织的资本市场中的收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明显的利差对国内资本显然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导致储蓄的逆向流动。(3)金融危机的重灾区(北美、欧洲等发达国家)出现资金流动性严重不足,此时一些跨国公司的母公司会将大量的国外资金抽回。而我国又是最大的引资国,因此当金融危机进一步恶化时,会导致大量资本的流出。与此同时,我国经济也面临巨大的挑战,股市、地产价格的低迷,使大量隐形资本没有投机获利的机会,因而也会大量地流出。最后,2005-2008年度流人我国的大量逃逸资本有获利回吐的要求,这也是导致2009年第一季度热线呈现大规模净流出的原因。

二、金融危机后资本外逃对东道国的消极影响

资本外逃对东道国经济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也给东道国造成严重的社会福利损失。

(一)资本外逃客观上会造成经济紧缩的效应

资本外逃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导致国内储蓄和外汇的恶性输出。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资本短缺是构成其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性的约束。在资本本来就十分缺乏的情况下,资本的大量不正常外流会严重损坏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增长潜力。资本外逃造成国内储蓄和外汇的流失,使资本短缺状况恶化、国内投资萎缩,经济建设项目无法获得足够的融资,进而从长期来看会阻碍经济和就业的增长。

(二)资本外逃会引起收人分配的恶化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研究现状,是分析那些将资本转移到国外的资产持有者不仅能够保持避免国内的异常风险、保障资产的安全,而且还可以在国外获得额外的资本利得;而那些未能将资产转移出去的则可能承担国内的异常风险,甚至会遭受重大损失。在大量借入外债并且汇率高估的发展中国家,资产持有者可以廉价(以本币价格表示)并轻易(因为外债大量流入带来了外汇资金)地购买到国外资产,因而实际上享受了本币汇率高估所带来的“隐性补贴”;当需要偿还外债时,政府会采取扩张性政策,导致通货膨胀,而由此引起的“通货膨胀税”则主要由持有国内货币的人群负担。可见,那些资产持有者是资本外逃的受益人,而国内低收入阶层则是资本外逃后果的承担者,富有人口将会变得更富,而贫困人口将会变得更穷。这便是资本外逃引起的恶化收入分配的效应。

(三)资本外逃会增加东道国政府的财政负担

在财政方面,资本外逃会引起额外的负担。首先,若资本外逃是由本币汇率高估所引起的,资本外逃会给那些依赖于外债的国家的债务偿还增加额外负担。政府通过对外借债来弥补资本外逃引起的融资不足,一旦无法继续获得外部融资(借新债还旧债),外债偿还就会出现困难。在这个时候,要大幅度提高税收是比较困难的,可行的解决办法就是发行货币,以弥补预算赤字。紧接着,由此引发的国内通货膨胀(相当于征收“通货膨胀税”)又会导致新一轮的资本外逃。其次,资本外逃会侵蚀税收基础。很显然,为了规避税收或其他动机的资本外逃,直接减少了国内税源;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意味着更大的财政赤字和更高的通货膨胀。第三,为了偿还外债而引起的本币实际贬值将增大外债还本付息的实际价值,进而会扩大预算赤字和加重通货膨胀税,货币对内贬值必然会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政府要用更多的本币购买外汇来偿还外币债务。可以看出,资本外逃对一国财政的影响最终会引起通货膨胀,而通货膨胀又是资本外逃的一个动因。这样,资本外逃和通货膨胀之间会形成一种自我加强、循环往复的恶性关系,最终就很难判断哪个是因哪个是果。

(四)资本外逃会加剧东道国金融体系的不稳定

20世纪80年代前后,许多受债务危机困扰的拉丁美洲国家一个很严重的现象就是国内金融媒介输出:一方面公共和私人部门通过银行借入了大量外部资金;另一方面,一些私人部门又将这些外汇转移出去,存放在外国金融机构里面。在这些国家,资本外逃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金融媒介输出的过程,它严重影响着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

(五)资本外逃会导致金融市场的信心崩溃

卡丁顿指出,大量国际游资流动会造成国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在货币可以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以游资形式发生的资本突然大量抽逃会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外汇市场,造成强烈的冲击,使得一些敏感的经济变量,如利率、汇率变得十分不稳定,利率上升压力增大,汇率贬值压力也增大,外汇储备面临大量流失的压力。如果游资冲击力量十分强大,而官方外汇储备又不充足的话,外汇储备可能会在短期内被耗竭,国际收支状况在短期内会恶化。在一定条件下(如居民完全丧失对本币币值和国内金融体系稳定的信心,并且货币可以自由兑换,政府也没有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严重的冲击很可能导致破坏性更大的金融危机的爆发。东南亚金融危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资本突然大量抽逃冲垮了汇市和股市,信心危机转化为金融危机,国际短期资本流动现状分析危机的深化又反过来引发更加巨大的资本抽逃。

如同其他国家的资本外逃一样,资本外逃也会给中国的宏观经济金融运行造成多个方面的不利影响。前面提到的资本外逃不利影响在中国也同样可能存在,如对国内金融市场形成冲击、降低经济增长的潜力、形成紧缩效果、侵蚀税收基础和恶化收入分配状况等。

三、我国针对资本外逃的应对策略及建议

正如本文前述的那样,近年来资本外逃在我国有愈演愈烈之势,其结果必然导致一方面用于国内建设的资金减少,对国内经济建设起到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公众预期从众心理的存在,可能会引起以后资本外逃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尤其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局势动荡的形势下,更应该提高对当前资本外逃的警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继续推进金融深化,完善金融体制

从我国资本外逃的实际情况来看,各类经济主体之所以具备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将外汇资金转移到国外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前我国在金融管制,尤其是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存在漏洞。这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在国外利率及金融资产收益高于国内市场的情况下通过转移资本牟利。针对这一方面原因导致的资本外逃,我们应采取的对策如下。

1 政府今后应减少金融压抑,如减少在利率、市场准入、投资限制等方面的直接管制和行政干预。这一要求是与我国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要求转换政府职能相适应的。鉴于资本外逃在我国的隐性化和规模日益扩大。政府的金融压抑的弊端日益明显。

2 进一步改善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在投融资方式上,注重改变投融资渠道单一的局面,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拓展投融资渠道;在深化外汇改革的同时,建立人民币外汇期权交易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充足的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工具;在转化商业银行经营机制的过程中,有效地化解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使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得到根本转变,从而真正做到资源的有效配置。这一改革举措是培养市场力量旨在通过市场自身的调节机制来规避风险,改善经济主体面临的困境,从而从根本上消除导致资本外逃的动因。

(二)有效协调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

资本外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且它的出现也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引起的。因此,消除这些因素,需要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间的协调运作。

1 在财政政策上,要坚持稳健的原则,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保证财源,逐步减少财政赤字和预算外资金。财政政策的稳健原则无非是为了保证通货稳定,防止货币贬值进而引发国内资本出于保值的目的而外逃。

2 在货币政策上,根据实际经济状况,采取相机抉择的措施,抑制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发生和蔓延。之所以实施这一政策,与上面提到的稳健的财政政策的缘由相类似,也是为了稳定货币汇率。同时,加强货币市场建设,努力使货币调控向市场化间接调控方式转变。目前我国在运用i大货币政策工具时重点仍放在前面两个,即再贴现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上,这两类政策工具具有强度大、效果显著的特点,因而易导致调整过度,造成货币供应量出现波动,进而影响币值稳定和居民信心。此外,当前我国尚未实现利率市场化。中央银行根据经济形势适时调整利率的做法无法准确反映资金市场的供需变化,这一点是阻碍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手段市场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在汇率政策上,维持人民币稳定而合理的实际汇率,减少风险预期,增强企业和居民的投资信心。东南亚金融危机后,中国周边国家的货币竞相贬值,造成人民币的贬值压力增大,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国内资本外逃的诱因之一。人们出于财产保值增值的考虑,将手中的人民币转移到国外转换成其他硬通货。因此,保证人民币币值的稳定,对于维持居民信心、防止资本外逃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从长期看,由于人民币终将实现自由兑换,币值的稳定最终还是要由一国经济实力和稳定的国内政治经济环境来保证。所以,实现我国经济快速持续发展才是维持币值稳定的根本所在。

4 确定适度的外汇储备规模。美国学者多恩布什曾指出,发展中国家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所获得的外汇如果不是用于国内扩大再生产,而是以外汇储备形式或外国金融资产形式储存,就会面临一个由于未将资源用于国内高收益项目而导致的机会成本损失,这部分损失也属于一种资本外逃。因此,我国应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三)制定合理有效的外资管理政策

第4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财税收入 金融危机 影响 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F81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226-02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主要依靠驻县工业企业的青海省大通县财政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特别是自2009年以来。财税收入持续负增长,给全县各项工作的开展带来巨大压力。如何确保收入进度、保持收支平衡,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国际金融危机对大通县财税收入的影响

自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实体的影响十分严重。大通县是个工业大县,财政收入70%以上靠的是驻县企业税收,长期以来对驻县大企业的依赖度较高,受经济危机影响更加严重。

1.经济增速减缓必然会使财政增收难度加大。随着国际金融危机对企业影响的扩大和蔓延,外部市场需求减弱,工业产品价格下跌,产量降低.利润减少,全县工业产值从2008年11月开始首次出现负增长,工业经济效益和运行质量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一季度,全县完成地区I业总产值25.36亿元,同比下降29.14%:完成工业增加值(现价)8.52亿元,同比下降4.4%;完成工业销售产值(现价)26.4亿元,同比下降21.54%。同时,受增值税转型等相关改革政策影响,税收减少,财政增收的外部压力日趋增大。一季度,大通县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完成4950万元,比年初预算少收2013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3.5%,减收1521万元。

2.财政支出压力进一步加大。由于各方面对公共财政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财力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保增长、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都需要政府财政加大投入力度。全县的财力总量小。对上级财政的依赖性高,在2010年的经济形势影响下,省、市的转移支付也套受到一定影响。同时,由于经济增长减缓,就业压力增大,需要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和补贴困难群体支出,需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创卫工作也需要资金的投入.这些因素必然导致收支矛盾更加突出。

3.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差距还很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省对下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的加大,基层的保障水平有所提高,但由于经济总量小,财力规模较小,财政提供公共服务和集中资金解决突出问题的能力十分有限,各方面欠账仍然较多,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任务艰巨。

4.目前的机关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个别部门的“等靠要”思想严重,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勤俭节约意识不强,花钱大手大脚,财务管理混乱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

虽然当前全县财税工作面临着诸多困难,但也蕴含着一些新的历史性机遇。一是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以及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省、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为我们积极争取国家和上级财力的支持,克服困难.统筹协调。推进大通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二是从全县来看,近年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效应、招商引资的效应、农业结构调整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好势头将会继续保持。三是在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下,201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将明显高于往年。兰新铁路第二双线等一些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将在大通县实施,项目对经济的拉动将进一步强化。四是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财税征管机制不断完善,征管手段不断强化,组织收入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县上下跑项目、争资金的意识明显增强.顷目工作的水平和能力逐步提高。为全县财政和专项资金争取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财税政策措施

1.千方百计组织收入,切实增强财政实力。一要加强部门协作.强化税源分析。进一步加强财政、发改、统计、经济、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间的联系,建立联系机制,密切关注经济结构、税源结构的变化,密切关注重点企业、重点税种的变化,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加强对税收形势和税源状况的分析,进一步提高组织收入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二要健全综合治税体系。强化税收管理。强化部门联动,完善信息共事与综合治理机制.实现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综合治税,形成政府管税、部门抓税、社会护税、群众协税的良好工作氛围。加强财税收入监督.确保收入应收尽收,及时八库。建立完善税源管理长效机制,深入开展查找税源活动。积极寻找税收增长点和臆蔽点,把潜在隐蔽的税源和可能流失的税源查找出来,转化为税收收入。针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积极实施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税收稽查力度,堵塞税收漏洞。建立重点企业税收档案。健全动态税源监控体系.及时掌握税源变化情况。防止税收混库和流失。严格发票管理.促进以票控税。严格执行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加强动态管理,及时做好税收优惠政策的审查、清理工作。三要坚持优化服务,推动经济发展。围绕优化创业环境、吸引投资、推动发展研究新形势下的财税工作,拓展思路,延伸财税工作内容,更好地发挥税收服务经济发展的作用。认真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政策,特别要落实好国家、省、市关于扶持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以落实好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业在县域内创业发展。不断做大经济总量。协调相关部门主动深入企业,宣传政策。加强沟通,建立和谐融洽的税收征纳关系。四要继续深化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加强对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管理,合理挖掘专项收入增长潜力,不断增加政府可用财力。

2.积极培植壮大财源,加大专项资金争取力度。一要进一步加大专项资金和项目争取工作力度,强化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支持青海等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以及省市出台的相应政策机遇,主动跟进,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认真准务和争取国家、省、市建设项目,全力推进一批重点项目建设。以项目为栽体,积极争取相关政策落实和专项资金、上级转移支付、财力补助资金到住。二要扎实做好项目工作。抓好项目储备.扎实做好项目库建设,编制一批符合国家投向的项目,储备一批有规模、上档次、有竞争力、关系大通长远发展、带动能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积极向国家部委、省、市衔接汇报。使大通的优势项目纳入国家和省、市计划盘子。抓好已确定的项目,对照建设任务和要求,尽快落实业主和资金,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如期完成。抓好正在申报的项目,认真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抓住重大项目争取工作不放松,确保申

第5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经济危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对措施

一、引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中小企业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自从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他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企业因各种原因处于亏损状态或者破产的边缘。分析其中的缘由:当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是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另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自身也存在着种种问题,尤其是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对财务管理在企业中的核心地位认识不足,管理思想落后僵化,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仍限于生产经营,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与此同时,受到体制和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受到了一些阻力。如:政府政策的“歧视”使我国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不能公平展开竞争;行业管理部门、地方政府的干预,使我国中小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受企业领导的影响过大、目标短期化等等;从成功的中小企业发展历程看,企业的成功与否与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尤其是财务管理制度有着直接的联系。根据国外的经验看,超过80%的失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均存在问题。我国的中小企业由于产出规模小、技术和资本构成较低、受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和传统体制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财务管理方面不适应市场经济的状况,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二、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缺乏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政策支持主要是指国家法律支持、各级政府的政策扶持、以及资金支持。首先,缺乏法律和政策支持。一直以来,我国财政政策体系倾向于大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而缺乏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政策支持。那些关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仅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中,并且主要是侧重于政府的管理职能,很少有对我国中小企业弱者地位保护的规定。另外,我国的税收、融资、土地使用优惠政策也倾向于上市公司和国有大型企业。尽管我国中小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和数量全国相应数总计中都占绝大部分,但在获得贷款规模方面,其贷款规模却占全国信贷总额中比例很低。中小企业重复收费和税收随意性较强,且税费较多,有些政府部门甚至将中小企业作为摊派各种费用的对象。

(二)财务管理基础薄弱

一方面,我国的中小企业,相当一部分单纯追求市场份额和销量,这样会使企业的管理当局将企业的发展和管理仅限于生产经营,而忽略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多数企业的财务管理仍处于财务记账阶段,并没有像管理财务和决策财务方向迈进,没有充分发挥风险控制和财务管理的作用。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属于民营性质,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建立起来。在财务和会计机构设置方面,大多数企业层次不清,职责不清,越权行事,分工不明,存在严重的家族管理现象,结果便是会计账目混乱、会计信息失真。造成财务监控不严,另外,由于管理者对财务管理不重视,导致财务人员的员工素质不高,加之管理者对会计人员缺乏培训,且工作负荷大,结果便是会计人员超负荷工作,将大部分精力用于被动处理日常业务,对于深层次的财务管理问题却很难有时间和精力主动钻研,从而使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和决策作用不能得到发挥。

根据本人的调查,在接触的中小民营企业当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对银行的贷款制定了清楚的还款计划,只有一两家制定了完善的资金预算。当国家实施了从紧的货币政策时,银行会缩紧银根,导致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资金链发生断裂,导致这一情况的原因是落后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薄弱,必然会造成财务管理失效、目标短期化,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薄弱、受企业经营者的影响较大,缺乏财务预警机制。

(三)财务融资渠道狭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成长迅速,然而,一直困扰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未解决。一方面是由于政府和银行,另外也有企业主道德问题和企业自身的问题。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外部因素主要有:银行和政府长期对中小企业融资具有歧视倾向;与中小企业融资有关的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健全;中小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受到的限制;为中小企业发展服务的金融机构缺乏等。造成融资难的内部原因主要有:中小企业短期行为较普遍;企业规模小、经营时间较短、实力弱、贷款规模偏小;贷款风险交易成本高;还贷诚信低等。这些因素都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产生影响,特别是全球经济仍处于危机时期的今天。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上目前银根缩紧,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得资金。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其资金绝大部分来自内部留存收益和业主资本,融资主要依赖银行贷款,直接融资比例不足2%,民间借贷和银行贷款约占98%,然而,由于业主投资资本有限,一旦资金链断裂,容易引发财务危机。总而言之,贷款难、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四)财务投资能力差

中小企业投资能力差主要表现有:1.追求短期目标。2.融资成本高缺乏投资所需资金。中小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不大,与大企业相比,面临的风险高,他们将业务的重点放在收回投资,忽略了企业规模的扩大。3.投资缺乏可行性研究,投资存在盲目性,且难以把握方向。

多数中小企业投资规模小,存在较大的投资偶然性,缺乏系统的投资规划。其投资决策主要依赖于经验,虽然有着较高的效率,但是决策程序较为粗糙,在项目投资决策中,财务管理人员缺乏对信息的搜集和分析,中小企业对项目投资缺乏周密系统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不能准确的把握投资时机,加之决策所依赖的经济信息不真实、不全面以及决策者的决策能力不高等原因,都有可能导致投资决策失误频繁发生,投资决策的失误对企业的发展而言,可能存在巨大的风险,企业有可能因为这项失误而一蹶不振,最终导致企业走向破产。例如我们对巨人集团的倒下、太阳神的覆水难收、黯然落幕的健力宝进行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企业法人权责不明外,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资存在盲目性,

缺乏对投资项目的科学预测和对产品成本的有效控制等。总而言之,缺乏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

(五)财务内部控制环节薄弱

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环节薄弱主要有以下表现:1.是现金管理混乱无序。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而言,对现金管理不严,缺乏现金计划,造成的结果便是资金闲置,未能参加生产周转;另外一些企业由于价格波动,过量购置不动产,造成资金链断裂,缺乏正常经营所急需的资金,陷入财务困境。2.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笼缓慢,当经济景气时,盲目采用赊销方式增加企业受益,是应收账款金额较大,同时缺乏建立严格的赊销政策,对即期付款、延期付款、超期付款缺乏具体措施,没有有力的催收政策,导致了较多坏账的产生,加剧了企业困境。3.资金呆滞现象泛滥,存货控制薄弱。在销方面,我国中小企业大多缺乏相应的市场预测能力,结果便是缺乏科学的生产计划,导致原材料超储、成品库存积压严重。另外,一些企业质量较差,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导致存货积压严重,基金呆滞,周转失灵。4.资产流失浪费严重,重钱不重物。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现金的支出审批特别重视,而对原材料、半成品、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薄弱,结果便是这项资产管理混乱,浪费严重,非正常损毁较多。

总而言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上述问题,使得其抗突发性风险能力较低,经营管理的弹性不强,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命力脆弱。

三、后金融危机时期强化财务管理的措施

金融危机前期的倒闭潮已经过去,后金融危机时期,存活下来的中小企业怎么办?本文从国家政策支持和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两方面提出了应对财务困境的具体措施。

(一)国家政策支持,应对经济危机

国家对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支持,要通过政策调整逐步改善中小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来实现,其中,主要是改善中小企业发展所处的法律环境、融资环境和税收环境。这些外部环境往往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空间,政策的变更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中小企业自身加强财务管理,应对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中,许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陷入财务困境,是很难靠政府解决的。因此,广大中小企业要把克服财务困境的立足点放在自救上,首先,应转变观念,切实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可通过强化资金管理、多渠道融资求生存,通过科学投资、自主创新、苦练内功谋发展,通过强化管理、内部控制和财务预警来防范和化解风险。这不仅是积极开展自救,应对当前财务困境的有效措施,也是谋求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作者单位:山东汇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质量控制部)

参考文献:

[1]卢升鹏,樊洁.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困境及自救措施[J].商业时代,2009(35).

[2]李艳,李海涛.如何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J].现代企业,2007(04).

[3]严复海,张巧良.财务管理[M].1.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19-25.

[4]杨雄胜.财务管理原理[M].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0-25,36-47.

第6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次贷危机 影响 金融业

一、次贷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 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1)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

国内一些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涉及次贷的金融产品。由于我国国内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从事境外信用衍生品交易管制仍然比较严格,这些银行的投资规模并不大。虽然还没有明确的亏损数据,但这些银行的管理层普遍表示,由于涉及次贷的资金金额比重较小,带来的损失对公司整体运营而言,影响轻微,少量的损失也在银行可承受的范围内。

(2)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

随着国内外金融市场联动性的不断增强,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持续动荡,必将对我国国内金融市场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一方面,会直接加剧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另一方面,外部市场的持续动荡会从心理层面影响经济主体对中国市场的长期预期。以2008年年初为例,部分国际知名大型金融机构不断暴露的次贷巨亏引发了一轮全球性的股灾。1月份,全球股市有5.2万亿美元市值被蒸发,其中,发达国家市场跌幅为7.83%,新兴市场平均跌幅为12.44%,中国A股以21.4%的跌幅位居全球跌幅的前列。

持续动荡所导致的不确定性会影响到市场的资金流向,加之香港市场与内地市场的互动关系日益密切,香港市场的持续动荡很可能对内地市场形成实质性的压力。在直接融资比例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很可能会引起国内资产价格的调整,从而进一步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

2 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

在美国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可能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弱势美元的汇率政策,来应对次贷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一方面,在美国采取宽松货币政策同时,中国趋紧的货币政策会加大人民币的升值压力。近几年,在国际收支不平衡和流动性偏多的情况下,为了缓解国际游资投机人民币的压力,我国央行倾向于把人民币存款利率与美元存款利率保持一定的距离。自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为应对次贷危机的负面影响,采取了减息等货币政策措施。目前,中美利差已经形成了倒挂。如果中美货币政策继续反向而行,扩大的利差将增大热钱流入的动力,人民币将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的对冲也将变得更加困难。另一方面,弱势美元政策在不断向全球输出流动性的同时,会直接影响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的贬值。

3 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

全球经济的复杂多变,严峻挑战着我国的货币政策。一方面,美欧等主要经济体开始出现信贷萎缩、企业获利下降等现象,经济增长放缓、甚至出现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另一方面,全球的房地产、股票等价格震荡加剧,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市场粮食、黄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全球通货膨胀压力加大。所以,我国不但要面对美国降息的压力,而且要应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压力,这些都使货币政策面临两难的抉择。目前,次贷危机还没有结束,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待作进一步的分析和观察。然而,可以明确的是,在现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影响,防止外部环境恶化作用于国内整体经济运行。尤其是要重视观察前期宏观调控政策的累积效应,结合外围和内部情况的变化适时做出灵活反应,熨平经济波动,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二、次贷危机中我国金融业的应对措施

1 金融机构应加强对风险控制的重视

在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流动性较为宽裕的背景下,投资者对经济发展的前景较为乐观,往往会低估风险。但是经济发展具有周期性,处在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经济主体基于盲目乐观情绪购买的资产不一定就是优质资产。美国次贷危机就是一个最新的例子。低利率和房价上涨使房地产市场的投机气氛迅速激发,然而在利率提高和房价持续走低后,次贷危机迅速暴露。因此,作为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永远要将风险控制放在第一位。以商业银行为例,近年来,我国的商业银行纷纷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各家银行十分重视利润的增长,纷纷加大了信贷投入。与此同时,在我国市场上也存在着低利率和局部地区房价上涨过快的问题,因而住房抵押信贷一直被认为是优质资产。虽然我国的情况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是我国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有必要吸取美国、欧洲等国有商业银行在此次危机中遭受损失的教训,保持清醒的头脑,从预防经济周期波动和外部冲击的角度出发充分估计风险,实现自身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1)加强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提高征信体系数据质量

在抵押品持续升值的背景下更要重视贷款管理的基本原则,即收入所得是第一还款来源,而不是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所以必须针对贷款者的所得情况进行征信,而不是仅凭贷款者自己提供的数据。因此我国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贷款申请批准后,应将相关信息及时录入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详细记载借款人及其配偶的身份证号码、购房套数、贷款金额、贷款期限、房屋抵押状况以及违约信息等。

(2)关注贷款抵押物的价格风险

抵押物价格风险指随着经济环境、房地产市场状况的变化而导致房屋价格下跌的风险。按揭贷款期间发生突然变故,贷款人无法偿还银行贷款时,银行不得不面对抵押物的处置问题,一旦房价下降,房屋处置变现后就不能补偿银行贷款的损失。而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处于上升周期,房价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不仅要对商品房实行价格,而且要对二手房交易价格、上市后房改房的交易价格进行监督与管理。通过建立科学的定价、估价管理制度使各类房屋成交价格最大限度地接近市场实际价值,以达到规避个人住房贷款业务价格风险的作用。

(3)正确认识评级机构的评级风险,审慎调险标准

在美国这次危机中,评级机构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众多投资者由于盲目信任评级机构对次贷的评级,而对次贷证券进行了巨额的投资,因此遭受了巨额的亏损。我国资产评估机构是重要的市场中介机构,商业银行往往根据资产评估机构的报告确定抵押物的价值,进而确定发放贷款的金额、利率和期限等要素。信誉好的评估机构不但能够为银行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估结果,有助于减少房贷风险,提高信贷资源分配效率,还能根据宏观经济的走势,合理确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和未来风险。同时,商业银行还应建立规范的评估报告复核制度,该制度不但可以确定资产评估机构股价的准确性,还能有效防止资产评估机构评估的随意性,从而达到降低信贷风险的目的。

2 金融机构应兼顾加强创新和完善监管

在美国的次贷危机中,金融创新一方面通过广泛的证券化分散了美国房地产融资市场上的风险,另一方面也加剧了金融风险的传染性和冲击力,造成了难以计量的损失。因此,我国要在不断加强金融创新的同时,完善对相关产品的监管。

(1)要加强金融创新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市场工具的创新正在不断加快,如果不能跟上这一发展趋势,就会在将来的全球化金融竞争中处于相对不利的位置。就目前而言,对金融衍生产品以及一些复杂金融产品的定价能力是我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因此,要努力提高定价能力,确保对风险一收益进行较为准确的评估。

(2)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

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其产品虽然可以对冲和分散风险,但不会消灭风险。层出不穷的金融衍生产品拉长了资金的链条,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通过MBS,ABS、CDO等典型的金融衍生工具,使得高风险的房地产资产以证券化方式进入投资市场。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初期阶段,虽然规模较小,但是要从起步阶段就注意有效控制和化解市场风险,提高银行业的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审慎稳步地开展资产证券化。

第7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 会计部门; 应对; 金融危机

如何发挥会计部门在应对危机工作中的作用,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创新地调整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会计部门是一次挑战,也是对会计基础工作的一次检验。本文结合五菱集团的实践,对此进行案例分析。

集团公司要求会计部门在这一次应对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争取主动,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危机,除了要采取措施积极应对,还要抓住有利的机会充分利用,争取最后产生正面效应。如何提高集团的抗风险能力,加强内部控制,防范金融危机带来的风险,抓住金融危机过程中的有利机会,成为会计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根据金融危机过程中市场情况的变化,灵活调整财务结算方式

财务结算方式的决策对于公司的经营影响较大,也是应对金融危机一个重要手段,选择有利的结算方式与供应商、经销商办理结算,成为会计部门在应对金融危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根据供应商为抵御金融危机对结算方式的调整,会计部门经过分析研究选择有利的采购结算方式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供应商为促进产品销售,对结算方式进行调整,采购方可以选择用汇票或现金办理结算,同时以提高现金折扣的方式鼓励用现金结算,会计部门经过分析用现金办理钢材结算十分有利,在现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向用户支付2.5%的折扣率收取现金,同时采取增加银行贷款和增加汇票贴现等措施,多渠道筹集现金,基本保证主要钢材以现金的方式进行结算,全年现金结算约4亿元;而对于结算方式调整不大或没有调整的其他供应商,经过平衡利弊后采用汇票结算方式,全年以汇票方式结算约50亿元。由于灵活调整结算方式,除了保证公司生产经营外,还年获利1 600多万元。

(二)根据金融市场贴现率的变动,调整销售收款方式

在贴现率高的时候,利用付给用户2.5%的折扣收取现金,减少公司贴现业务,当贴现率下跌至平衡点以下,停止以折扣方式向用户收现金的结算业务,改为无折扣收汇票结算,生产经营所需要现金通过增加汇票贴现解决,抓住有利机会,全年为公司节约1 200多万元。

根据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结算方式,是对供应商、用户及本公司各方都有利的一项工作,会计部门通过分析、预测,抓住各种结算方式运用的有利机会及时进行调整,尤其是金融危机时期显得特别重要。

二、保持良好的融资渠道,适应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研究金融市场的变化,创新地开拓融资渠道,保证适合生产经营特点的融资渠道,是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保证。这方面五菱公司会计部门高度重视抓得早,做到了临危不惧,有备无患。

(一)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动及时调整公司的融资方式

2007年末以来金融政策变动较大,由“适度从紧”到金融危机后的“适度宽松”,为了使公司有稳定的现金流,同时有利于与银行加强战略合作关系,2007年财务部门经过分析,预测到金融市场可能发生较大的变化,提请董事会批准逐步向银行贷款2亿元的方案,改变之前几年无贷款资金运作方式,2008年3月基本完成了融资2亿元的任务。从目前看这一决策,是应对金融危机的一项有力保证,同时对于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起到重要作用。

(二)利用金融危机、美元贬值的有利机会,创新开展在香港融资业务,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

2007年为了满足公司在香港上市使用外汇的需要,会计部门经过分析,发现在香港融资成本低、贷款期限长,而且美元贬值还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于是向公司提出建议开展在香港贷款的新业务。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外汇政策发生变化,方案一度夭折,会计部门果断调整方案,采取应急措施,用最短时间,使用银行“海外融资保”在香港贷款1亿元。2009年又获得融资1.4亿元,共在香港获得融资2.4亿元,公司抓住金融危机股价低的行情,以较低的价位买入了相应的股权,有力地支持公司在香港上市。据银行反馈,此项业务在广西为首例。

(三)发展与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融资工作的日常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从适度从紧到金融危机冲击,许多单位急于找银行要求授信贷款,而我们比较从容,这一项工作走得比较稳,可称得上是有备无患,在金融危机到来之前已经拥有银行授信40多亿,授信内容包含公司经营所需要的金融产品业务,能满足生产经营需要。之所以能做到有备无患,得益于重视对银行融资工作的日常管理,推行发展多家银行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强对金融市场的分析,综合开展金融产品业务。集团内部通过集中与统一办理方式,充分发挥集团及各所属企业优势,最大化获取各家银行授信,并作为日常重要工作加强管理,这些措施在这一次应对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适应应对金融危机工作的需要

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力保证。在应对金融危机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检查、分析,目的是检验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能适应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落实到会计基础工作中,加强控制,提高防范危机的能力。

(一)对用款审批程序进行改革,以适应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受金融危机冲击,部分产品生产经营秩序受到严重影响,时停时开,根据月度计划审批用款的程序与实际生产经营严重脱节,原材料库存增加,造成现金流不足。为了使用款审批程序适应生产经营的特点,保持用款与生产经营相适应,将部分按月计划审批用款调整为按生产时段审批用款,使用款审批更适应生产经营,同时加大统一调度资金力度,达到统筹安排资金使用的目的,由于改革措施得力,现金由短缺到有适当结余,应对金融危机有了资金保证。

(二)利用财务支付杠杆,调整生产周期安排,防范金融危机造成的跌价损失

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钢材价格大幅度下跌,公司主要原材料钢材,跌幅最高时超过40%,为了防范由于存货量过大而造成跌价损失,严格控制存货量,尤其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产品,按过去淡季加大库存旺季销售的模式势必造成跌价损失,形成风险,会计部门建议对生产安排进行调整,通过提高旺季劳动生产率解决产销平衡问题。同时通过采购支付方式对生产周期进行调节,对于造成存货增加的无正当理由款项不允许支付。措施实施后获得成功,有效控制了公司跌价损失风险,从实际效果看也没有对供需平衡造成影响。

金融危机时期,钢材供应商提高批量采购的折让幅度,会计部门建议充分利用集团公司钢材采购渠道的优势资源,将下属企业主要钢材采购纳入集团采购,一方面提高集团公司的采购批量,可获得更优惠的价格,降低采购成本;另一方面所属公司的主要材料采购量受到集团控制,降低跌价损失风险,年节约采购成本600多万元。

(三)调整采购报销程序,适应抵御金融危机的需要

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家实施购置固定资产增值税可以抵扣税的措施。经检查由于固定资产报账时间长,公司原采购报账程序不能及时完成增值税发票的认证工作,影响进项税的抵扣,造成公司损失。会计部门提出整改方案,对采购发票报销传递程序进行改革:一是对集团内所属企业之间交易的发票抵扣联由会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接,并在当月及时到税务部门办理认证手续;二是收到外单位发票后实施抵扣联与其他联分流,当月将抵扣联交会计部门,减少抵扣联传递环节,加快发票抵扣联传递时间;三是加强对相关人员考核。使采购报销程序适应应对金融危机需要。

(四)重新核定成本定额和产品售价,降低产品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公司部分产品、原材料受金融危机影响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公司部分产品价格及成本偏高,不利于应对金融危机。根据市场材料价格变动,为了提高产品竞争力,调整材料、配件的采购定价以及销售产品定价,组织对部分产品消耗定额及售价重新进行核定收到较好的效果,年节约400多万元。

四、总结应对金融危机工作的经验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

从五菱集团公司应对金融危机工作中看到,一些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常抓不懈,因此应加强日常内部控制和基础工作的管理。

(一)抓好日常融资管理工作,保障正常的融资渠道

正常的融资渠道是企业生产经营的一项重要保证,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发展多家金融机构的战略合作关系,加强与金融部门的业务联系,发展金融部门的合作关系要从企业战略高度来考虑,算大账,着眼长远利益,不要光顾眼前利益。对金融机构依靠程度低时,这方面关系容易被疏忽;而到危机时候才急于去寻找融资渠道,有时可能是措手不及。有良好的银企合作关系,企业应对危机就多了一份保证。同时了解各种金融产品的特性及适用范围,业务成本高低,遇到合适的机会要善于运用。

(二)抓好会计基础工作

一旦会计基础工作影响到企业增加盈利,增加了企业的风险,就应该及时调整,不要让会计工作形成一种刚性,会计人员不应成为教条主义者。在处理采购报销工作上,习惯上采购发票都随着“检验――入库――报销”程序走,时间长、程序多,既容易丢失,又容易错过税务局规定的认证时间,造成企业损失。实行购置固定资产进项税抵扣后发票处理较之前更为复杂,部分固定资产入库――检验――报销所需要时间大于税务局规定发票认证时间,需要改革,有一些工作人员不理解。类似的情况还很多,这就要求企业要提高员工对会计基础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经营发展和防范风险的认识,提高会计人员为增加企业效益、防范企业风险服务的能力。

(三)了解掌握好会计工作上潜在的资源

什么是会计潜在的资源呢?比如融资渠道、金融产品还有哪些可以用而未用的隐性资产;应修改而未修改的程序制度;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的哪些方面等,这些潜力什么情况下可以利用,心中要有数,危机来了这些潜力是否可以利用,这也是一种机会的把握。

(四)把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落实到基础工作和内控措施中

在这一次抵御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有效措施以及总结的经验、教训,能使其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的应当贯彻到日常工作中去,长期坚持,以达到加强基础管理工作和日常内部控制的目的。

五菱集团在应对金融危机的这两年,2009年集团销售收入达100.88亿元,增长20.16%;利润2.8亿元,增长16.52%;资产总额85.43亿元,增长29.46%。成功地应对金融危机,会计部门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资金的组织和调度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李鹰,男,1953年10月28日出生,广西梧州市人。1987年电视大学工业会计专业毕业,高级会计师。1982年6月至1998年6月在广西柳州机床厂从事会计工作,先后担任财务科副科长、科长、副总会计师、总会计师;1998年6月至2005年3月在柳州市财政局担任财务总监工作,期间先后派驻柳州五菱集团任财务总监、董事,广西花红药业财务总监,柳州投资控股公司财务总监、监事会主席,柳州东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柳州联运总公司财务总监;2005年至今在柳州五菱集团工作,先后担任副总会计师、财务总监,集团所属企业南宁五菱桂花车辆有限公司总会计师、董事等职务。

社会兼职:现任广西会计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柳州市会计学会常务理事。

第8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影响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金融危机的国际背景分析与现状

2008年美国爆发了严重的次贷危机,这场金融危机来势凶猛,不仅让美国本土的许多著名企业纷纷破产,也深深打击了中国市场。尽管中国经济在政府强有力的调控下跨过了各种艰难,但是中国市场作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仍然面临着金融危机带来的各种考验。

美元一直是世界经济的主导货币,中国自从加入WTO后,经济发展越来越国际化,自从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受到影响。因此中国经济的现状就是,尽管平稳发展,但是仍受到来自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一旦政府不能很好的调控宏观经济,中国经济也势必会出现崩盘现象。

二、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直接来说就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其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对我国贸易渠道的影响

近几年来,尽管我国贸易进出口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是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可是,金融危机仍在不断的蔓延,美金市场也不停的在波动,因此金融危机仍可谓是深不见底,这就使得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将要一直面临着未知的挑战。受全球市场需求的影响,很多国家出现了保护性的贸易形式,这就导致除中国以外的外部经济环境更加的恶劣。除此之外,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欧美等国家的进口需求,这就减少中国的出口额度,加大了供应过剩问题。最终结果就是导致部分小企业处于破产的边缘。因此,中国政府就必须加大对宏观经济的调控力度,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贸易遗留问题。

2.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爆发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证券A股市场受到重创,但由于我国一直以来都没有实行自由的货币兑换政策,证券市场也没有完全的开放,因此这就让A股市场没有直接面对来金融危机的冲击。尽管如此,这也不是值得乐观的事情,毕竟金融危机一直在不断的恶化,中国市场也会继续恶化,这就让部分投资者产生了怀疑的想法。投资的减少,就会直接阻碍宏观经济的发展。

3.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美国突发金融危机,最主要就是受其房地产泡沫经济的影响。如今美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处于低迷状态,但是由于美国联邦储蓄不断大规模的救市,放松银根,这就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更多的国际资本开始源源不断的流向中国,加之外汇储备能力的加强,使得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资金处于过剩状态。因此中国政府就必须不断的对房地产进行干预,作为金融危机的间接影响结果,我国的楼市目前的价格一直处于上升的状态,这对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最直接的打击。

4.对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影响

在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下,目前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而这势必会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虽然人民币升值会对处理我国贸易不平衡问题有所帮助,也会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一直处于紧绷状态中的中美贸易冲突,但是如果美元一直下跌,人民不断升值就会对我国的经济,尤其实体经济造成冲击。除此之外,一旦美元持续贬值,也绝对会影响中国产品价格的涨跌,更会不断加剧我国的通货膨胀情况。此外,受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就会直接加大我国企业融资的难度,直接导致部分企业倒闭。

三、宏观经济的应对措施

正确把控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采取果断有力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有预见性的、针对性和建设性的增强宏观调控的力度是我国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具体政策,其措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人民币直接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影响,美元如果一直处于贬值状态,而其他国家的货币浮动不大,我国的进口价格就会大幅度的涨幅,这就会直接加剧通货膨胀,此外也会使我国现有的货币政策和调控的宏观手段无法抑制通货膨胀。如果人民币只对美元大幅升值,我国的很多企业势必面临倒闭,这也就直接加剧了我国人口的失业率大幅增长,自然实体经济也会无法正常发展。这也就要求国家对人民币的升值速度有所控制。此外对金融体制进行有效的改革主要是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之路,积极发展多种体制的金融企业,使民间资本得到合法、健康的融资发展。宏观经济作用于金融机构的改革,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不断的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平衡汇率,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

2.放宽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增加政府支出,采取减税政策和税费改革措施会不断的优化我国财政支出结构和金融调控结构。此外,积极的财政政策可以给资金的流通提供保证,也会对各行业的投资和就业形成链接,加强宏观调控的调控力度。放宽货币政策,宏观调控就会积极的投入到民生建设之中去,不断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大力拉动内需,让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中小企业从外销转内销,找到合适自己的生存之路。

3.选择性的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金融危机之后,我国政府采取了积极的宏观调控手段,但是宏观调控应该是有选择性的进行。其最主要的任务是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我国从2008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例如三次提高出口退税政策,采取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降低住房交易费等。但是,正确的宏观调控应该是在经济处于良好发展的状态下操控,而不是给经济的发展带来更大的冲击,以房地产为例,政府的宏观调控不仅没有使房价下跌,反而上涨,因此在实际的宏观调控中,政府必须有选择性的进行。

四、结束语

宏观调控是国民经济强有力的调控工具,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必须不断的深化与各国的贸易合作,共同抵制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不断的推动国际金融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国际经济的复苏做出应有的贡献。为了避免通货膨胀,也要不断的拉动内需,保证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

参考文献:

[1]甄炳禧,透视美国次贷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11).

第9篇:应对金融危机措施范文

【关键词】金融危机 高等教育 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指的是2007年夏季由美国次级房屋信贷行为违约剧增(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震荡、恐慌和危机。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经从局部发展到全球,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这次金融危机尚未平息,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来说是一次挑战,但也存在潜在的机遇,也不得不让我们重新去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人才培养模式、就业理念等。

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虽然在教育产业化的战略上有不可争议的失误和种种负面后果,但终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跨入了国际所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不仅每年以为数百万计的青年学子提供了可能改变命运的圆梦机会,而且,对我国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公平、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增强总体竞争力,支持和促进了中国经济稳定、健康和持续的发展,实现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创新型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二、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影响

1、对就业的影响

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影响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对我国高等教育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毕业生就业矛盾凸显,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改变高校专业结构。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专业大多集中在与经济、国际贸易等相关的领域,而这次金融危机中受影响最大的就是金融、证券、房地产市场以及进出口等相关领域。这些领域的用人需求在金融危机下明显萎缩,更为重要的是,金融体系内的危机已向实体经济体系蔓延,进一步影响了非金融企业。这必然会使更多跨专业毕业生同时竞争一个岗位,加剧岗位竞争的激烈程度,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2)给大学生发展前途蒙上一层阴影,造成学生心理矛盾。目前,金融危机对毕业生就业心理产生了严重影响。全球各地各种媒体对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严峻的报道铺天盖地,就业成了整个社会,包括高校学生和每个学生家庭谈论的中心话题。让广大毕业生产生害怕、失望、迷茫等消极心理,在部分经济贫困地区还产生了读书无用的言论,甚至不少优等生、高才生放弃了高考,选择学一门实用技术,早点就业。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3)整个社会就业环境恶化。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下降,社会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将随之减少,就业需求也随之下降,而高校毕业生人数却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需求与社会就业供给之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甚至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4)改变区域经济环境。由于我国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特点不同,受到金融危机的冲击也不一样。外向型产业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是受影响最大的地区。前些时间,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了中小企业停产、减员,劳动力市场用工量下降等现象,而这些地区一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集中的地区,金融危机的冲击必然会使毕业生区域选择的理想与现实出现矛盾冲突,从而使毕业生就业形势更加复杂。

2、对人才结构和招生的影响

后金融危机必然使人才市场发生结构性的调整,金融、房产、投资、证券、保险等行业对人才的需要急剧萎缩,社会市场对人才需要的结构发生了变化,而我国很多高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大多沿袭原有的需求模式,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加之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本身具有滞后性和周期长的特点,而社会需求却瞬息万变,高校招生与社会需求结合不紧密,这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往往不吻合。后金融危机对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和人才培养将产生深远影响。

3、对出入国留学的影响

金融危机使国际货币之间的汇率产生大幅波动,这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跨国留学。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国家的货币都出现了大幅贬值,其中包括很多中国学生所期望的留学目的地的货币贬值,如美元、欧元、澳元、韩元等,这些货币的大幅贬值将使得前往这些国家留学的费用大幅下降,并加强这些国家对留学生的吸引力,而那些货币坚挺的国家对于留学生人员的吸引力将下降。

三、应对策略

1、充分利用政府扩大内需政策,积极争取国家投入

为应对本次金融危机,国务院提出10条旨在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重大措施,其中第4项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涉及到教育的资金数目是44亿元,这44亿元主要包括3个大的工程:一是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工程,涉及资金30亿元;二是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涉及资金10亿元;三是中西部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涉及资金4亿元。教育部在2009年初首次将“化解高校债务风险”列入年度工作要点,着力化解高校2000亿贷款。由此可以看出,政府在应对本次金融危机中的第四项措施是在巩固高等教育发展的根基,而投入巨资帮助高校化解债务危机是为高等教育下一步的发展减轻阻碍。所以高等教育一定要抓住这次政府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发展机遇,努力提高办学质量,积极争取国家建设资金的投入,建好校舍、购买教学设备、补足教学资源,打捞“海归”,提升师资水平,努力申请减免自己在以往办学过程中产生的债务,为下一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面对金融危机,积极探讨和改变人才培养模式

此次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对高等教育来讲,是一次重新审视自身社会功能,不断提高人才培养模式的机遇。金融危机对整个经济区域的重新洗牌使得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提高,从而也对高校通识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育人目标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在专业课程的内容设置方面,只重视学生专业课的知识积累,强调的是考试成绩,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能力的发掘。这种状况与新形势下市场对人才的要求不相适应,体现了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滞后性。2009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设立了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每个实验区资助总经费50万元,用于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综合改革。而这100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大多以“创业”为主题,其中西南大学更是将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锁定在“顶岗实习支农”上。由此可以看出,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必须坚持以国家重大投资建设发展为方向,使人才培养真正契合社会需求。

3、面对金融危机,加强相关人才培养

面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高等教育应该勇于发挥自身的社会功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此来提高自身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1)培养高级金融人才。金融危机的发生,反映了金融行业复合型高级人才的匮乏及其职业道德的缺失。主要反映在高等教育领域,要求大学完善金融人才培养计划,提升金融人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情操,提高应对金融危机与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

(2)培养技能型人才。金融危机的发生,对高校人才培养显示最突出的就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企业裁员首先裁掉的肯定是文职人员,而拥有一技之长的技术性员工则工作相对稳定。目前,我国最缺乏的是大量高级技术人才。因此,高等教育应转变观念,积极培养适销对路的技术性人才。

(3)充分发挥技能培训的优势。金融危机必然造成社会失业人口的增加,高等学校可以充分发挥技能培训的职能,为广大失业者提供各种就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再就业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鼓励大学生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创设新的就业岗位,为自己、为他人提供就业岗位,缓解金融危机所带来的就业压力。

(5)发挥社会合作伙伴和企业作用。企业在评价和预测技能需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也是投资教育与技能培训的重要力量。学校与企业要积极开展对话,充分了解企业对毕业生的期望和要求。建立学校、企业和咨询专家互动平台,共同设计目标教学课程,定期组织技能和就业供需见面会等。

4、面对金融危机,发展农村就业市场

金融危机对高等教育最直接、最现实的影响就是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一直是个大问题,而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这一矛盾就更加凸显,要缓解这一矛盾关键就是要积极开拓农村就业市场。

现在我国正在大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需要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后金融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来说无异于一场刺骨的“寒流”,但对于我国农村现代化建设却是难得的“暖冬”。为应对金融危机,国务院出台了刺激经济的十项措施,计划在未来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扩大内需。本次拉动内需的投资方向集中在民生领域,特别是农村的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国家把大力拓展农村市场作为国家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重要选择。我国农村正面临现代化建设的大好机遇,而要将发展机遇变为现实,必须要有大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参与其中。我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为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

当前农村的就业环境正在不断改善,国家积极为毕业生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创造了条件。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国十条”是高校毕业生在农村施展身手的难得契机。高等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走向农村,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金融危机影响下严峻的就业环境,帮助他们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让他们看到金融危机为农村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以及科教兴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国家发展战略,引导毕业生抓住到农村开拓事业的机遇,真正地解决毕业生就业难问题。

总的来讲,金融危机对经济、对社会都是一场破坏性的冲击。冲击波所具有的破坏力,也可能被转化为动力。问题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怎么应对,怎么消除、缓解其负面影响,利用机遇转变为改革发展的动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