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节标语范文

教师节标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节标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节标语

第1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2、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3、向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4、热烈庆祝教师节!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5、尊师重教是永恒的主题,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6、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7、着力打造陈旗教育品牌,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8、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9、为祖国培育花朵,用心血浇灌未来!

10、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学生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人格,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11、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2、恭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全家欢乐!

13、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14、科教兴国振国威,尊师重教敬园丁!

15、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16、人民教师无尚光荣;教书育人无私奉献!

17、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致以真挚的问候和热烈的节日祝贺!

18、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9、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0、加强师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1、天天勤业敬业作表率,一生教书育人乐奉献!

22、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23、树师德、铸师魂,塑新世纪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24、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5、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26、讲台能载千秋伟业,烛光亦照万里河山!

27、社会尊师重教,教师回报社会!

28、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29、晨曦细雨育桃李,金秋硕果慰园丁!

30、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3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陈旗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32、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高尚师德回报社会!

33、加快教育发展,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34、热烈庆祝第二十四个教师节!

35、坚持“科教兴旗”战略,加快陈旗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36、情难舍,恩难忘,以大地为纸,江河为墨,也写不尽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37、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38、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第2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1、人民教师 无尚光荣;教书育人 无私奉献!

2、在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共同道一声:老师,您辛苦了!

3、热烈庆祝教师节!敬爱的老师,您辛苦了!

4、恭祝全体教师节日快乐 身体健康 全家欢乐!

5、在教师节到来之际,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全体教师致以真挚的问候和热烈的节日祝贺!

6、树师德、铸师魂,塑新世纪人民教师的崇高形象。

7、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

8、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9、情难舍,恩难忘 ,以大地为纸,江河为墨,也写不尽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10、千秋基业,教育为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

11、天天勤业敬业作表率,一生教书育人乐奉献!

12、尊师重教是永恒的主题,敬业爱生是教师的天职!

13、科教兴国振国威,尊师重教敬园丁!

14、讲台能载千秋伟业,烛光亦照万里河山!

15、为祖国培育花朵,用心血浇灌未来!

16、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学生良师益友,铸教师高尚人格,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17、按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用高尚师德回报社会!

18、晨曦细雨育桃李,金秋硕果慰园丁!

19、向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20、振奋精神,与时俱进,开创教育现代化新局面!

21、热烈庆祝第32个教师节!

22、认真贯彻落实《教师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2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2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25、坚持“科教兴旗”战略, 加快陈旗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26、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

27、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弘扬尊师重教社会美德!

28、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形成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

29、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开创陈旗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30、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

31、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32、一手抓改革,一手抓发展,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33、认真落实全国和省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34、着力打造陈旗教育品牌,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信息化进程。

35、争当育人模范,勇为教学专家。

36、大力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 营造支持教育事业的良好氛围。

37、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步伐。

38、聚精会神抓教育,一心一意谋发展。

39、加强师德教育,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第3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这本身是校领导对我们年轻同志师德修养的肯定和褒奖,但是这里举目皆是的德高望重的前辈,老前辈,本人实在不敢高谈阔论师德二字。只能说谈谈自己对这两个字的粗浅认识。 我认为师德有三个层次,首先有爱,然后是德,最后是师德。

爱是爱什么哪?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爱岗敬业,爱学生。不爱教师这个职业是很难有教师特有的那种奉献精神的,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自然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我说的德,也就是品德,换一句说也就是教师的人格魅力。因为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教师是教人怎样做人的人,首先自己要知道怎样做人。

教师工作有强烈的典范性,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才能起到人格感召的作用,培养出言行一致的人。

第4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目的是隆重庆祝第×××个教师节,隆重表彰优秀教师,努力开创全区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省教育厅***厅长、市教育局*****局长,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领导们的到来!

参加今天庆祝表彰大会的还有:区四大班子领导同志;各乡镇、街道办事处和区直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各中小学校长、书记和优秀教师等,共×××人。

本次大会共有八项议程,下面进行第一项,请全体起立,奏国歌。

······

请坐下。

······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师生代表献辞。

······

下面进行第三项议程,请区政府副区长***同志宣读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优秀教师的决定》。

······

下面进行第四项议程,为优秀教师颁奖。首先,请中学优秀教师代表上台领奖。

······

请小学优秀教师代表上台领奖。

······

下面进行第五项议程,请优秀教师代表、***中学教师*****同志发言。

······

下面进行第六项议程,请市教育局局长***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下面进行第七项议程,请区委书记****同志讲话,大家欢迎。

······

同志们,刚才***副区长宣读了区委、区政府《关于表彰优秀教师的决定》,大会为优秀教师代表颁了奖,师生代表作了精彩的发言,最后,**局长和**书记做了重要讲话。

受到表彰的优秀教师为全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教育战线的先进典型。区委、区政府希望大家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辛勤耕耘、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们勤于学习、善于钻研的态度,在全区教师队伍中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第5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纺织品在日常使用中会接触到各类液体,表面润湿性是其表面性质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与其实际使用要求密切相关的一项性能。本文重点详述了纺织品表面润湿性的现象和原理,接触角试验方法,接触角在纺织品表面润湿性中的应用及研究状况。

关键词:接触角;表面润湿性;躺滴法;超疏水表面;荷叶效应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科技水平的进步,人们对纺织品的性能也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表面润湿性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是评价其具有拒水性/亲水性的项目之一。例如医用防护服、手术单、户外运动服装、墙布、桌布、雨衣、防雪服等产品都对表面润湿性有不同的要求,以确定其是否能够满足实际环境的应用。

接触角试验方法通过测量纺织品表面与液体之间的接触角大小,得到可量化的接触角值来表征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还可以通过观察纺织品表面接触角的变化情况了解其润湿过程。

1 表面润湿性

润湿是固体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所取代的过程,往往是指液体取代气体的过程。表面润湿性是液体在固体表面上附着的现象,是固体表面的重要性质之一,也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界面现象。自然界中的荷叶、玫瑰花瓣和鳞翅目昆虫翅膀等表面都存在特殊的微观几何结构以及具有一定疏水性的化学组成,其表面与水滴的接触角可以达到160°,水滴在这样的表面很容易滚落,如图1所示荷叶上的水珠,这种现象被称为荷叶效应。荷叶效应理论已经应用到很多行业,而在纺织行业中,很多企业基于这种理论开发了具有荷叶效应的织物,该类织物具有超疏水的能力。

图1 荷叶效应

著名的杨氏方程揭示了在理想的光滑表面上,当液滴达到平衡时表面张力与接触角之间的函数关系。一般当固―液间的接触角θ90°时,认为表面具有疏水性质,如图2(b)所示 [1]。

图2 接触角示意图

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通常包括对织物表面润湿性和单根纤维表面润湿性的研究。对于织物而言,它是纤维的集合体,纤维之间存在空气,其表面润湿是液体和纤维集合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单根纤维的润湿,则遵循固体表面的润湿原理[2]。润湿作用包括沾湿、铺展、浸湿三种类型,对于织物来讲,其表面润湿性主要是沾湿和铺展;而对于纤维以及染色工艺来讲,其表面润湿性主要是研究浸湿。

2 接触角试验法

接触角是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作液―气界面的切线穿过液体与固液交界线之间的夹角,它是表面润湿程度的度量,如图2所示。接触角是肉眼可以观测到的一种界面现象,是液体与固体表面相互作用的直观表现。将液体滴于织物表面,液体可能在织物表面形成一个具有一定接触角的液滴并停留在织物表面,也可能铺展开来并被织物吸收。接触角的大小可以用来表征织物表面的润湿性或者疏水性,接触角越小,表明织物润湿性越好,疏水性越差;接触角越大,表明润湿性越差,疏水性越好。

液滴的平衡是体系能量趋向最小化,使液滴在固体表面处于稳定状态,静态接触角是固―液―气界面间表面张力平衡的结果。织物表面的润湿性能一般采用静态接触角表示,简称接触角来衡量。常用的纺织品接触角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座滴法和Wilhelmy法,其中座滴法适用于织物的接触角测量,而Wilhelmy法则适用于单根纤维接触角的测量。

2.1 座滴法

座滴法是测量织物表面与液体间接触角的一种最常用方法,也称躺滴法,将规定体积的液滴直接滴在织物表面上,然后通过量角法、量高法、液滴形状分析法和光反射法等方法来测量液滴在织物表面的接触角。

(1)量角法:将一个液滴滴在织物表面,在获得织物和液滴的清晰图像后,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作液―气界面的切线,使用量角器直接量出接触角大小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快捷,缺点则是受试验人员的操作影响较大,精度较低,不能实现连续动态测量接触角的变化情况。

(2)量高法:当液滴的体积小于6μL时,可忽略重力作用对液滴形状的影响,认为液滴呈现标准圆或者标准圆的一部分[3]。将一个液滴滴在织物表面上,通过测量织物表面上液滴的高度和接触面的宽度来计算接触角,同时可以通过连续跟踪测量液滴高度和接触面的宽度来得到动态的接触角变化情况。

(3)液滴形状分析法:随着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其在接触角测量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软件可以通过使用液滴形状分析算法来计算接触角。常见的液滴形状分析算法包括:多项式拟合法、Snake法、轴对称液滴形状分析法、Young-La-place方程数值综合法和解析近似法等。液滴形状分析法重复性好,误差小,精确度高,已广泛应用于接触角测量中[4]。

(4)光反射法:将液滴滴在织物表面后,将光源通过狭缝照射到三相交界处,通过改变光的入射方向,当反射光刚好沿着固体表面发出时,可根据入射光与反射光的夹角计算接触角,光反射法只能用于测定小于90°的接触角,局限性大,并且操作繁复、难度较大。

2.2 Wilhelmy法

Wilhelmy法可用于测定液体的表面张力和液体在单根纤维上的接触角,是由Wilhelmy于1863年提出的,根据其测量原理也将其称为润湿天平法。该方法基于Wilhelmy公式,对于浸没在某一种液体中的物体:F=P・C・cosθ-(QL-QG)・V,其中F为润湿力;P为润湿周长;C为液体表面张力;θ为接触角;QL为液体密度;QG为气体密度。对于相当细小的纤维来说,与总作用力相比,浮力约为总润湿作用力的1%,可忽略不计,则F=P・C・cosθ。当纤维与液体接触时,润湿力会给纤维一个拉力,或者是推力,通过测量纤维垂直与水接触时的润湿力,根据公式可以计算接触角。

纤维表面并不是完全均质且光滑的理想表面,因此其实际接触角并不是如杨氏方程所预示的取值唯一,而是在两个角度之间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接触角滞后现象。当液体沿着纤维表面上升时,纤维的表面是由固―液界面代替固―气界面,该接触角称为前进接触角;当液体沿着纤维表面下降时,纤维的表面由固―气界面代替固―液界面,称为后退接触角。通过采用前进接触角和后退接触角的差值来表征接触角的滞后性。

3 应用研究

接触角法在纺织品中的应用包括:计算表面能、亲水/拒水整理效果表征、染色、开发超疏水织物、纤维表面性质和纤维和树脂界面相容等方面。

3.1 计算表面能

表面能是固体表面特征和表面现象形成的主要推动力,是描述和决定固体表面性质的重要物理量,表面能的计算与表征是许多自然现象和生产过程的理论基础。至今为止尚未找到一种能够从试验上直接测量固体材料表面能的试验方法,对于纺织品表面能的计算,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就是接触角法,该方法通过测量织物与不同表面张力的液体之间所产生的不同接触角去计算出纺织品的表面能[5]。用接触角来计算固体表面能是基于杨氏方程的推导,由于杨氏方程只适用于化学性质均一的理想光滑表面,因此研究学者在杨氏方程的基础上,发展了很多计算表面能的方法,如Zisman法、Antonow规则法、Berthelot规则法、Good-girifalco法、Fowkes法、Owens法、几何平均法、调和平均法和LW-AB法等[6]。

Wenzel理论认为粗糙表面使得实际上固―液之间的接触面要大于表观观察到的面积,增大固体表面粗糙度会使疏水表面更疏水,亲水表面更亲水,这种粗糙是指纤维表面的微纳米级的肉眼不可见的粗糙。Wenzel只考虑了液滴在固体表面完全接触的情况,Cassie-Baxter理论认为当固体表面具有很高的粗糙度时,液体与固体不完全接触,部分与气体接触。在材料微细结构化表面,因为结构尺度小于表面液滴的尺度,将有截留的空气存在,于是表观上的固―液接触面将由液―固和液―气共同组成[7]。

狄剑锋等[8]为了比较各种纺织品表面能计算方法的结果差异,分别用Owens二液法、Owens三液法、Neumann法、Forkes法和Vanoss法计算表面能,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Neumann法测量和计算最为简单,Owens二液法最为常用。Owens二液法、Owens三液法、Neumann法、Forkes法和Vanoss法在国际上被广泛使用,但研究发现,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这5种计算方法均可用于表面能大于20 mJ/m2的表面,但对小于20 mJ/m2的最好选用Neumann法计算[9]。

3.2 亲水性/拒水性评价

刘娴等[10]采用亲水整理剂浸渍PP非织造布,然后以蒸馏水为试液,通过针管将水滴滴落在整理过的PP非织造布表面,测得其平衡接触角为0°,即液体在织物表面完全润湿,而整理前PP非织造布的接触角为148°,通过整理前后非织造布接触角的测量结果来表征其亲水整理效果。黄锋林等[11]研究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表面形态以及接触角的变化,利用基于Wilhelmy原理的接触角仪测量了纤维的动态接触角,通过比较分析得出了等离子体处理后丙纶纤维的表面形态和表面接触角的关系,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技术能够显著降低纤维表面接触角,改善纤维润湿性能,发现表面粗糙是导致纤维表面后退角降低的主要原因。

3.3 染色性

丙纶纤维表面润湿性差,使得其染色困难,限制了在服装上的应用,所以改善丙纶纤维的润湿性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狄剑锋等[12]为了改善涤纶纤维的染色性能,采用碱液对其进行了表面处理,用动态接触角仪测量表面处理后纤维的动态接触角,用原子力显微镜测量了纤维表面的粗糙度,用分散染料对处理前后的纤维进行染色,并用测色配色仪测试了样品的染色深度。试验结果显示,经过表面处理后的纤维,表面粗糙度明显增大,表面接触角明显减小,纤维上色速度明显加快,可以减少染色时间10min以上且达到同样的染色效果。

唐晓亮等[13]采用自行研制的常压介质阻挡放电连续处理装置,在不同气体(Ar,N2-Ar,O2-Ar)环境下分别对涤纶织物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测量了涤纶纤维处理前后接触角、毛细效应和色差值等。结果表面经过常压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的涤纶织物,其染色性能和表面润湿性能都得到了改善。

3.4 超疏水纺织品

通常将接触角大于150°的表面称为超疏水表面,具有超疏水表面的纺织品在表面自清洁、防雨雪、拒油、抗血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超疏水透气织物可用在军用作战服装、户外服装、医生手术服、帐篷、防雨服、防雪服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和经济效益,使其成为纺织领域研究的热点。

王前进等[14]以荷叶表面微纳米结构为参考模型,对棉织物进行处理修饰,获得了超疏水织物,水滴在该织物上表面接触角可达160°。织物形成的微纳米级粗糙度和ASO-1膜的存在是织物疏水的主要原因,微纳米凸体能减少纤维与水的接触面积,提高水在纤维表面的接触角,使织物具有超疏水性。

制备超疏水表面主要有以下一些途径:在纤维表面涂敷一层低表面能物质,同时增加其表面的粗糙度;对纤维的亲水基团进行改性,如将纤维素结构的―OH等亲水性基团用其他疏水性基团取代。

3.5 纤维表面性质

李健等[15]研究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对PBO纤维润湿性的影响,通过芯吸效应和接触角法表征处理前后PBO纤维的润湿性,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处理前后纤维的表面微观形貌,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处理前后PBO纤维表面化学组成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改性后PBO纤维芯吸高度大幅上升,接触角明显降低,其表面产生明显刻痕,局部有剥离现象,改性后PBO纤维O、N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4 结语

表面润湿性是纺织品的一项重要指标,采用接触角法可以得到可量化的接触角值来表征纺织品的表面润湿性,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液滴在纺织品表面的形状和变化。同时接触角法在纺织品的表面能计算、亲水/拒水性改性评价、可染色性、超疏水表面、纤维表面性质、界面相容性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加强对纺织品接触角试验方法和表面能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拓展和完善其在纺织品领域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壁,蔡再生.纺织品超拒水整理机制和新技术[J].染整技术,2008,30(11):1-4.

[2]凌群民,李永锋,谭磊,刘呈刚.对织物润湿性能的研究[J].纺织科学研究,2005,(1):44-47.

[3]狄剑锋.低温等离子处理对丙纶纤维湿润性能的影响[J].五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6(4):1-4.

[4]刘永明,施建宇,鹿芹芹,等.基于杨氏方程的固体表面能计算研究进展[J].材料导报,2013,27(11):123-129.

[5]徐广标,杨立荣.3种天然纤维表面自由能计算与评价[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9(3):280-282,337.

[6]罗晓斌,朱定一,石丽敏.基于接触角法计算固体表面张力的研究进展[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7,7(19):4997-5004.

[7]王雪梅.超疏水表面润湿性能研究[J].广东化工,2013,40(11):73-74,78.

[8]狄剑锋.织物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及其比较[J].纺织导报,2005,(9):77-79.

[9]狄剑锋.织物表面能计算公式的局限性[J].纺织学报,2005,26(5):43-45.

[10]刘娴,吴明华.聚丙烯非织造布亲水整理工艺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9,26(2):160-164.

[11]黄锋林,魏取福,徐文正.等离子体处理对丙纶纤维表面接触角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6,27(2):65-67.

[12]狄剑锋.表面处理对涤纶润湿及可染性的影响[J].纺织学报,2005,26(4):49-51.

[13]唐晓亮,任忠夫,李驰,王良,邱高.常压等离子体表面改性涤纶织物[J].纺织学报,2007,28(8):63-65.

[14]郑傲然,周明,杨加宏.仿生超疏水表面的制备及润湿性研究[J].功能材料,2007,38(11):1874-1876,1883.

第6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关键词]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课程联结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课程标准以来,课程标准在课堂教学上的引领作用就在国家政策层面上被固定下来。依据课程标准设计者的观点,教师的教学应该基于课程标准,标准和教学之间能够建立一种紧密的联结关系。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从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间,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隔膜越来越深。虽然目前理论界普遍意识到课程标准和教学之间存在距离,但是,对于两者在实践中几乎是“无联结”的状态,可能还没有深切的体认。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课程标准有自身的局限性。课程标准比较“虚”,它的知识体系不是很清晰,它的动词运用比较模糊,它与教材、练习、考试之间不是很配套。这些问题都限制了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但是,教师可以因此摒弃课程标准吗?

我们要认识到,课程标准不可能变成考试大纲、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这种模糊性质,为教师在特定课堂中的发挥留下了相当大的空间。课程标准是国家层面对学习结果的界定,教师需要将之转化为对自己的教学有实际影响的学习目标,并通过课堂教学验证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课程标准与学习、教学具有内在联结的性质。在国家不断改进课程标准的同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构建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结。本文将以数学中的某个单元为例,详细探讨这种联结的可能性。

一、标准――学习――教学的内在联结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它围绕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规定学生在各课程门类学习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培养目标转化为具体的学习结果。课程标准与学习目标、教学具有内在联结的性质。要理解这种联结关系,我们首先要从本质上看看到底什么是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基本要求,一般包含内容标准和表现标准。从本质上看,内容标准是一种特殊的目标体系,它就是回答“学生要学什么”。内容标准主要是由行为动词和核心概念(名词)构成。比如“能计算一位数除多位数”“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等。表现标准则根据内容标准界定学生的表现,它回答的是“多好才表示足够好”这个问题。

教师之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不运用课程标准,有课程标准编排的原因,它脱离了具体的教材内容,教师很难在每堂课的教学中实际感受,不像教学大纲,是直接和教材相关的;也和它的学段性有关,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累积性结果,这与教师熟悉的每一堂课的目标制订方式也有很大的差异。

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课程标准昭示了一种从学生学习结果出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让习惯了教学内容取向、考试题目取向的教师不习惯了。运用学生学习结果的思维,就意味着不只是用教学行为来衡量优劣,也不只是用学业成绩来衡量优劣,因为学习结果包含多种认知类型和层次。

课程标准与学习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结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我们需要对教学再概念。什么是教学?教学并不是教师的演示或展示,而是为了引出对学生达成学习结果的证明。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是否成功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判断。良好教学的证据是学生达成标准所规定的内容和水平。如果证据表明学生没有适当的表现,教师就应当调整或提供额外的教学。课程标准引导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思考:我为什么要教这节课?这节课我想教给学生什么?学生怎样学会比较好地达成内容标准?我应该提供怎样的机会让学生达成标准?等等。不同的教师可以有千差万别的方式来达成学习结果。教师也要有多样的策略来规划学生的学习机会,让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达成结果。

由于目前课程标准的不完善和缺少相关的培训,教师还很难将这种内在的联结转化为实际课堂上的联结。因此,构建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的紧密联结,从宏观上讲,是对课程标准的不断修订,是让课程标准能够真正准确地描述出学生应该学什么,学到怎样的程度,目前我国的课程标准并不能准确回答这两个核心问题,尤其是很多课程标准都没有表现标准;而从微观上讲,是要建构课程标准的可教学性,即分解课程标准,重新理解课程标准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流程以及评估与教学关系的意义,建立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间的紧密联结。下文从技术和程序上提供了一种行动的支架,这是让课程标准从微观意义上与课堂教学建立联系的一种可能。

二、分解标准:以数学中的“万以内的加减法”为例

为了让教师能够分解课程标准,我们提供了让教师理解学生达成标准的框架。这个框架由“学生学什么、学生怎样学、学生学得怎样”三部分组成。在此,我们以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万以内的加减法”为例加以说明。

(一)学生学什么:知识的类型

内容标准规定了学生学习的是什么。目前我们的内容标准比较散,知识与技能体系的结构关系建立得不是很到位,需要教师再度开发。明确学生学什么,首先要从处理内容之间的关系人手,根据教材、考试等多种资源,确定标准与标准之间的关系,确定要精熟的标准。何谓精熟的标准?我们可以通过下面三个指标来衡量:一是对所有学生而言,都是最基本且重要的;二是在仔细的规划下,学生可以学得最好的;三是可以被直接用来测验或测量的。

在“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数学课程标准中相关的内容标准有三个:一是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二是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三是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在这一课程标准中,教师经过讨论,发现有这样几个问题。第一,标准中没有验算这一条,而验算是这一阶段很重要的内容,而且在教材、考试中都有对验算的要求,因此,需要对标准作出调整,加上验算。第二,课程标准非常强调估算,但是估算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较有用,却很难考察。不过,当我们将估算作为一种验算的手段,要求学生体会估算的价值时,估算就和验算联结起来了,估算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新课标中对学生数感的要求也凸显出来了。第三,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并不是孤立的,而且很难直接被评估,因此可以体现在第―个标准的实现过程中,结合起来共同设计。

鉴于以上考虑,教师最终确定了这样的精熟标准: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解释估算的过程;理解验算的意义,结合估算,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在标准间建立联系是第一步,教师还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是什么样类型的知识,现有的内容

属于哪种知识类型。根据安德森(L.W.Anderson)等人的分类,知识可以分成四种类型: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其中的问题所必须知道的基本要素;概念性知识,能使各成分共同作用的基本成分之间的关系;程序性知识,如何做的知识;反省认知,一般认知知识和有关自己的认知的意识和知识,通用的学习策略,如复述、精加工和组织、概念图。

上述的三个精熟标准,“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是程序性知识;“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程序性知识和反省认知知识;“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结合估算,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则是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这样划分知识类型是为了让教师教得更加自觉,因为对不同类型的知识,主要采用的教学、评估策略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这种划分能够帮助教师在进行标准一学习联结的分析时反省:学生为什么没有达成课程标准?我所教的是这种知识类型吗?学生学的是我所教的吗?

(二)学生怎样学:认知的过程

教师应该知道,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经历怎样的认知过程,达到怎样的认知层级。教师也应该知道,在一个教学任务下达后,学生有可能经历怎样的认知过程。这样才可能保证自己的教学不会给学生太高或太低的认知要求。

根据安德森等人的分类,认知层级可以分成六类: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估、创造。事实上,教师对这种划分是比较熟悉的,只是很少有意识地运用于教学。而在安德森等人的分类中,对教学更为有用的是这些认知层级中具体的认知过程。比如“理解”,就包含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说明等过程,而“运用”这个层级包含执行、实施两种不同的认知过程,它们的要求很不一样。

根据上述的分类,“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的认知类型是“运用”中的“执行”,“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的认知类型是“运用”中的“实施”。这两个标准虽然同处于运用层级,但前者是执行,后者却是实施,因为前者是一种程序性的熟练任务,而后者需要根据不熟悉的问题情境进行选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结合估算,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的认知类型是“理解”中的“解释”、“运用”中的“执行”和“评价”中的“核查”。

确定每一个标准包含哪些认知过程是一个有趣且富有挑战性的过程。必须承认,在一开始,教师进行这一过程是有难度的,他们需要将这些看似熟悉实则包含丰富内涵的概念与自己的实际教学结合起来。但是,一旦他们初步掌握了这些认知层级,发现了这一过程的乐趣,它们就会成为教学利器。在这一过程中,教学团队是必要的。在教师合作讨论认知层级的过程中,他们对自己应该怎样教学,教到怎样的程度有了更深的体认。这一过程能够帮助教师在联结分析中反省:我所教的认知层级过高或过低吗?学生所经历的认知过程是标准所规定的吗?

(三)学生学得怎样:表现标准

完整的表现标准包含表现水平、表现级别、表现描述、范例、分数线五个方面。要求教师发展出完整的表现标准是不现实的,但教师应该能从结果的角度尽可能将要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表现出来,如“至少写出两种解题方案”“80%学生都能回答正确”。在“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部分,根据三个精熟标准,我们可以制定出如下具体表现目标。

精熟标准1: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

目标1a: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共6课时),全班学生独立解答时,解题步骤和答案的正确率至少应达到“不连续进(退)位”80%,“连续进(退)位”70%。

精熟标准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目标2a:学生根据N类具体的富有挑战性的有意义的生活情景(购物、租车……),能够正确地选择估大(小)、估多(少)等方法进行估算。

目标2b:能用简洁的语言和式子,合理而完整地表述出来。

目标2c:能通过估算,基本判断计算结果的数值范围。

精熟标准3: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结合估算,会对加法和减法进行验算

目标3a:能正确说出加、减法的互逆关系(包括说出两种运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联)。

目标3b:会用估算对计算结果进行初步验算。

目标3c:能通过验算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率达到100%。

教师需要确定教到怎样的程度,确定学生表现出的行为。这个过程看似轻松,却是非常考验教师的,因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很少考虑学生掌握了这一目标到底意味着什么。

三、建立联结:评估先于教学

标准与教学之间的距离只有通过教师有意识地追问“学生达成标准意味着什么,他会产生怎样的状态”才能被不断缩短。当教师通过上述三个阶段深入剖析了学生达成标准意味着什么后,他要做的不是教学,而是设计评估方案。

这是非常重要的“评估先于教学”的思想。通过先设计评估,一方面,教师可以检验目标设置是否合理;另―方面,设计评估的过程也让教师进一步追问:我希望不同层级的学生有怎样的表现。下面我们以目标1a为例展示评估方案的基本组成内容。

目标1a:通过这一单元的教学(共6课时),全班学生独立解答时,解题步骤和答案的正确率至少应达到“不连续进(退)位”80%,

“连续进(退)位”70%。

评估载体:课堂练习、试卷。

评估任务:计算题。

评估要点:要达到一定的量;要达到一定的速度;要包含两种类型,且有一定比例。

题目设计:……

这时的1a就成为评价目标。不仅对目标1a,对上述所有的目标,教师都可以设计出包含上述要点的评估方案,并进行相互的讨论,根据本班学生的情况作出调整。这个评估方案可以帮助教师验证,自己的教学活动是否确实帮助学生达成了标准。我们并不能给出一幅静止的图景或一个固定的答案,告诉教师―个真正基于标准的教案或课堂是怎样的,因为达成标准的教学路径多种多样,而规定学习结果以及验证结果的手段就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参照系。

第7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关键词] 视觉素养能力; 标准; 高等教育; 美国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美国视觉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十分发达,由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简称ACRL) 针对高校制定的《高等教育视觉素养能力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国内尚无相关报道。以下简要分析ACRL 视觉素养能力标准制定的背景、标准的内容,从中窥见美国高校大学生视觉素养能力标准的特色,以期对我国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带来启示。

一、标准制定的背景

图像和视觉媒介在当代文化中日渐凸显的优势正在变革着21世纪读写能力的内涵。在今天高度视觉化的社会中,视觉图像已不再是其他形式信息的附庸,而是与书写文本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及地位。[1]个体必须发展基本的视觉技能才能有效地参与到以视觉为导向的当代社会中。而视觉素养教育则是赋予个体这一能力的教育内容。提高大学生视觉素养能力,成为高等教育改革重要目标之一。

(一)媒介教育深入发展,视觉学习成为普遍性活动

自视觉教育运动起,视觉学习一直是美国高校学科教育的一种重要范式。随着视觉媒介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视觉文本成为校园环境的一部分,视觉研究和图像应用已不再局限于艺术领域,而成为弥漫于校园生活与学习各个环节的一个普遍性活动。视觉媒介成为日常教与学的必要工具的同时,大学生常常要涉及到无数以视觉形式发送的信息查找、阅读及分析、制作活动。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这些学习活动与查找、创造和操作书写文本信息的活动相互交织且边界模糊不清,信息素养与视觉素养的关系日渐相互交织,运用视觉素养并主动地将其与信息素养、语文素养整合起来进行专业学习显而易见已成为一种前提条件,这提出了整合视觉素养教育的需求。许多美国高校基于新型媒介技术的支持开展整合视觉素养教育活动的学科教学改革,开发了丰富多样的视觉学习与研究资源、工具和教学模式。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开展空间教育促进本科教学变革,促使教师与研究者认识学科知识领域学习中空间概念的重要性,帮助教师在学科课程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视觉推理能力及视觉分析方法,并创办了“空间整合社会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Spatially Integrated Social Science)网站。[2]网站提供该校开发的众多工具软件、视觉材料及教学经验。

(二)美国高等教育机构重视发展学生视觉素养

当学校生活在逐渐适应视觉文化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美国教育机构认识到视觉素养是21世纪学生应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培养学生批判地观看和创作多种模态信息应该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和重要组成部分。从2002年起,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在每年出版的年度“更高期望报告”(Greater Expectations Report)中都强调,“区域教育质量的一个核心特征是赋予学习者有效地运用口头的、视觉的、书写的以及第二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3]美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协会(EDUCAUSE)在颁布的2009年度“地平线报告”(The Horizon Report)中,指出“视觉素养成为解析、编制以及决定数据的可信性和真实性的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能力”,呼吁高等教育要为学生提供“信息素养、视觉素养和技术素养以及如何运用今天的技术来建构意义的正规教育”。[4]美国权威性教育机构对视觉素养教育的重视促进了高校视觉素养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展。

(三)应对视觉素养教育需求,重构通识教育构成

视觉素养教育新需求不仅要求高校教师、教育技术专家及图书馆员在日常教学中能有效地运用视觉表征来促进学生学习,在学科课程中有效地整合视觉素养教育以发展学生的视觉能力,同时也要求现有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变革。越来越多的美国高校在重视写作、表达、逻辑、批判思维、外语、数学及计算机等基本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把视觉素养教育纳入通识教育范畴中,提出视觉素养要求并增设相关课程。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设置的本科通识教育要求中,语文素养和图像素养是核心构成部分。在该校制定的20个通识教育必修学习单元中,视觉素养课程占3个单元。[5]俄亥俄州立大学对已有20年历史的通识教育课程进行修订,明确提出每位学生需要完成嵌入视觉素养构成的通识教育选修课的新要求。该校重新设计通识教育课程,在书写、口语要求基础上增加视觉素养,同时强调书写、口头和视觉表达相互交织。[6]辛辛那提大学也在原有通识教育的书写、听说、批判思维等三个维度的基础上增加视觉素养作为通识教育的第四个构成要素,同时设计并实施教师工作坊来促进教师的视觉素养专业发展。[7]

二、标准的内容

第8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关键词】 英语教学 教学过程 教学方式 阶梯式教学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据国家教育部提出,现代教学方式就应该由传统式教育向现代化教育转变,对英语改革计划指出明确的方向,并且要朝着新的方向发展,同时也针对新方向提出了适合时展的要求。在英语教学课程上就传统式教育方面应该不断进行改革与更进,只有向此发展才能取的一定的成绩,本文通过实验性的对比,就阶梯式教学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和总结性的分析,以便为英语教学改革做提出一些科学性的值得借鉴的参考。

一、关于阶梯式教学法的相关概念

阶梯给我们的理解很明显,就是顺序的递进,所谓的阶梯式教学法具体含义就是指在教学任务中,通过英语教师,教授第一批学生,然后是学生间的阶段性传授,就是再由第一批学生教授第二批学生,第二批教第三批,以此类推,再加上教师的细心指导,此阶段为一个完美教学任务的呈现。

二、阶梯式教学法的特征

2.1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异与否和教学方法是紧密联系的,在阶梯式英语教学整个阶段中,老师传授学生后,之后再进行学生之间的相互传授,每一名学生都是传授者,为了别的学生更好的讲解,课堂上多数学生都在很认真的听讲,进以顺序性的将知识教给别的学生。因此学习积极性的主观上学生的听课效率与听课的积极性就会自然而然地上升。

2.2学习间的团结

由于阶梯式教学的轮流性,使学生在教学传授过程中有了不同的教学对象,由于很大的轮流性让每一名学生所教授的同学在每一次英语阶梯式学习中都产生了有所不同的现象,正因为这样,无意中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沟通关系,彼此间更加熟悉从而进行学习上的互相交流。

2.3提高了教学速度节省了教学时间

因为是一批学生教另一批学生,和原来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不同,当一名教师面前有数十名同学时,反反复复的教授同一内容,不但没顺序还没有重点间的知识链接。阶梯性教学法恰恰克服了这一个难点,不仅节约了大部分无用时间,而且在教学过程中还能做到有顺序有终点,因为阶梯式教学法提高教学速度是以几何倍数呈直线上升的。

三、研究的对象和方式

例如江苏牛津英语学校在前几年做的试验中,抽出三个班130人做为实验班,以阶梯式教学法为首要的教学方式,为了对比又抽出三个班130人,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俩个实验组是在相同的条件和相同的时间内进行试验的。对于实验班,组织者严格使用阶梯式教学法来教学,老师教授第一批学生之后,然后由第一批学生去教授第二批学生,此外再加上老师的辅导,再由第二批学生教授第三批学生,每一个阶段都需要老师的辅导,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

四、结果与具体分析

4.1课堂教学中学生英语成绩的比较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在教育部大纲规定的期限内,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对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成绩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于对照班,而且学习成绩优良率也高。

4.2阶梯式教学法和传统式教学法的比较

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呆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是因为学生没有主动性而是被动性的接受学习,不能很好的激励学生练习口语以及情景对话。

阶梯式教学法让中学生真正的认识到自己是整个学习的主体。它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真正地做到听、说、读、写的运用,体会成功的乐趣,真正的进入到教与学的环境之中。

五、阶梯式教学法应该注意的问题

联系教学法必须追随一定的原则才能够达到精辟、快速、高效的效果,下面是阶梯式教学法注意的几个要点:第一,练习的选择要围绕教学的主题进行展开;第二,练习不仅要正确而且还要迅速;第三,联系方法要十分的丰富;第四,重视把基础练习与扩展联系的有机结合。第五,老师要及时的指导学生;第六,学生教学生,老师要巡回的进行辅导。遇到学生讲解不对或者讲解不充分的地方,不仅要及时的加以补充,还要及时加以纠正;第七,当老师在教授不同批次的学生的时候,教师要时刻注意把已经学完的学生和没有学完的学生区分开来,进而督促他们不断地观摩、不断地练习,防止放弃现象的发生。

六、结论

阶梯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它特别适用于基层学校、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的学校推广使用,能让老师利用有限的资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很好的学好英语、考上好的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1] 王建新等. 扩招后提高英语大班精读教学效果的对策与试验[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5).

第9篇:教师节标语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金风送爽佳节临,红花硕果暖人心。在这喜庆祥和的美好时刻,伴随着丰收的喜悦,我们全镇教师与关爱我们的领导欢聚一堂,共庆这个由鲜花与掌声、支持与鼓励汇集而成的节日--第28个教师节。

我是**中学的团支部书记张峪,今天,能有幸代表先进教育工作者上台发言,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心情也特别的激动。在此,感谢各位领导和老师对我的关心和信任。同时,我们能参加这次教师节表彰大会,离不开**镇人民政府、**教育室和学校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培养,离不开各位老师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借此机会,请允许我代表全体教师向一如既往地关心我们的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向为我们**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每一位老师说一声:“你们辛苦啦,祝你们节日快乐!”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三尺讲台,关系未来。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关心和重视下,在镇党委政府和教育室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下,我校教育蒸蒸日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巨大进步。安全工作周密详尽,让学生安心求学;德育工作细致入微,让学生学会做人;教学课改有声有色,让学生愉悦学习;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学校的中考成绩一直名列全县前茅。作为**中学的一员,我为生在**中学这个集体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更为生在**镇这片热情、友爱的土地上而感到无比的幸运和幸福。

年年花似锦,今年花更红,在这丰收的日子里,我们收获了欣慰、更收获了幸福。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体现了国家社会对教师的关怀,更体现了教师的价值。印度大诗人泰戈尔曾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们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荫。”是啊!让我们做叶的事业,播撒希望吧!因为,没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绿叶般的无私奉献、默默耕耘,就没有各项事业的发展、文化的传承、时代的进步、国家的强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理应理解教育的深刻内涵,坚定地战斗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去体会着教师职业那种收获桃李的幸福感。

昨天,我收到了已经毕业的学生给我发来的一条短信,信中这样写道: “张老师,您还好吗?在这个属于您的日子里,我衷心的祝老师节日快乐!初中三年,是您让我学会了尊重,是您让我学会了宽容,是您让我找回了自信,并教会了我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在这里,我要真心的向您说一声:谢谢您,老师!祝您在今后的日子里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天天开心。爱您的学生:周**”我读着这条朴实的短信,心里有一种无以言表的特殊的“美”,也许这就是教师的收获,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工作着,就是快乐着,快乐着,就是幸福着”的完美诠释吧。读完这条短信后,我就告诫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要不断地加强业务学习,还要不断地注重工作反思,还要不断地完善自我,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镇的教育事业服务。

其实,我和所有的老师一样,热爱这个职业,我们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在经历了酸、甜、苦、辣之后,我们也感到了无比的欣慰。在工作中,是学生清纯的眼眸给了我们力量,是领导关切的话语给了我们激励,是同事们真诚的微笑给了我们支持,是家长一直的信任给了我们信心。我们爱我们的事业,我会把“认真负责”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力争把各项工作都做得更好。

最后,我想用这样一段话结束我今天的发言:选择了勤勉和奋斗,也就选择了希望和收获;选择了纪律和约束,也就选择了理智和自由;选择了痛苦与艰难,也就选择了豁达和成熟;选择了拼搏与超越,也就选择了成功与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