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校安全教育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校安全教育论文

第1篇: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一)以校园安全管理体制建设为出发点

校园安全稳定是关系学校发展的大事。要想促进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首先必须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制的建设。[5]在学校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直接领导下,成立校级层面的安全工作管理小组,集中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科学划分各部门职责,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其次,要不断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的理论研究和制度建设,在充分借鉴国内外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安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做到与时俱进,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用得上、可操作、实效强。最后,要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的队伍建设。

(二)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把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理念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高校安全管理部门也应当切实重视起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重要性,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作为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价值目标。学生既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服务对象,又是教育对象,如何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是高校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环节、重中之重。笔者认为,要做好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必须避免生硬、僵化的工作方式,避免单纯事后“救火”式的工作方法,而应当以预防为主、以教育为主,借鉴和采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实践,将学生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融入到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工作中。

(三)以多层次多样化的活动为载体

当今社会,信息传递快捷,价值观念多元,大学生群体也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面对更具自我意识、更有自主想法的新一代大学生群体,我们的安全教育工作也必须与时俱进,更加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需求,更加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情感需要。笔者认为,在安全教育的实践中,应当更多地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抛弃单一枯燥的说教方式,以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做好安全教育。

1.系列化、品牌化突破以往松散的宣传教育方式,以系列化、品牌化为指导思想,策划组织整合一系列活动,采用固定名称,在具体执行中充分贯彻系列化、品牌化的指导思想,让大学生逐步认可接受。并且,今后每年均以同一品牌作为载体,来包装组合一系列子活动,以打造安全宣传教育的品牌。比如,可以打造“安全宣传月”、“消防安全周”等这样的安全教育品牌,在这样的品牌下策划组织安全知识巡展、安全讲座、防身术教授、消防演练等一系列活动,在各个活动的海报、展板、网络宣传等方面均采取品牌化包装,使用统一的色调、版式进行宣传报道,使学生充分认可这些安全教育品牌,从而取得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2.点线面、多层次策划活动要充分考虑到点线面结合,多层次布局,使得安全教育工作更具实效性。比如,在“面”上可以通过安全教育巡展这样的活动,多采取漫画、表格、案例等生动活动的形式精心编写展览内容,将展板流动布展于食堂、教学楼、宿舍区等人流量大的地方,让绝大多数同学都接受到安全教育;“线”上则可以参与性强的形式让一部分同学参与到安全教育中,如“安全知识有奖问答”“安全宣传标语征集”,通过有奖知识问答让学生潜移默化的学习到各种实用的安全知识,通过安全标语征集让学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平安建设;“点”上则可以定期设立“处室开放日”,在“走出去”的同时把学生“请进来”,邀请一批同学参与了解校园安全管理,与安全管理人员充分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管理人员能了解到学生的想法,而学生也能够更加了解、理解安全管理工作,使得今后的安全管理工作更能取得学生的理解配合,进入良性循环,避免安全管理措施遭遇反感、贯彻不力的情况发生。

3.良性互动、和谐发展活动策划中,应充分考虑安全管理部门与学生群体的良性互动,避免单一说教的僵硬教育形式,让学生以主体地位参与平安校园建设,并充分感受到安全管理部门乐于服务同学、倾听同学声音的诚恳姿态。例如,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某一安全问题展开调研,充分听取学生意见建议,在具体执行中适当考虑采纳学生的合理意见,变被动为主动,减少政策实施的阻力。另外,安全管理部门可以凝聚一批热心安全教育工作的学生并形成人才培育长效机制,定期选拔“安全宣传大使”,或者成立如“学生安全管理委员会”这样的社团,充分发掘学生自我管理的潜力,做实大学生安全宣传教育,谋求与全校学生的良性互动和平安校园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四)结语

第2篇: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一)安全教育课程缺乏系统规划目前,通过网络可以搜索到的将安全教育纳入统一规划的有北京市教委、上海市教委、重庆市教委、山西省教委等一批教育部门,2013年9月5日,山西省教育厅发出《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教学安全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要继续推进安全教育进课堂、应急演练全覆盖工作。要将安全教育课设为学生必修考查课,课时总量本科32学时,每学期均需开设4个课时,每学年0.5个学分,共2个学分。同时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安排专门时间,组织师生进行应急演练,确保演练不漏一所学校、不差一个班级、不少一个学生。〔3〕还有北京大学、山西大学、天津大学、海南大学等很大一批高校开设了安全教育公选课。但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专业或学科进行系统规划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并不多,很难见到将安全教育课列为大学生必修课,尤其是将安全教育课写入人才培养方案中,安全教育仍然没有统一的课程设计,据杨耀、张峰对四川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调查,“安全教育有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高校仅占调查对象的50%;安全教育计入学分的高校仅占30%”,〔4〕安全教育课仍处在边缘化。

(二)教学内容较为陈旧、教学方法较为落后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实施的安全教育教学内容较为陈旧,仍停留在一些关于防火、防骗、防盗等基本知识讲解,而风险社会下高校存在的安全问题类型越来越多,如关于国家领土、世界格局、地缘政治、半岛问题、网络安全、非法传销、生命价值、、事件、宗教民族等一系列新型问题却很少涉及,尤其是在风险社会下,这些新型问题的应对技能和技巧比传统安全问题更要科学、先进,假如在安全教育课程中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的话,就会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安全教育除了理论教学外,辅助于必要的实践技能训练将会起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如果仅围绕理论的宣讲,无疑在危险来临时,学生仍然不会逃生自救,那些逃生的技能必须通过实践检验才能确保是正确的、科学的、便于操作的。比如,在2008年上海商学院火灾事故中,有4名女大学生死亡,在后期记者采访时,有教师回应称“从小到大的教育中,虽有火灾应急教育,但是流于形式较多,真正实用的信息并没有传达给学生,例如身处类似险情,该如何处置。”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高校在教学过程中纯理论教学多于实践教学,尤其是实践技能训练比较少。比如,在火灾、地震中的逃生技能训练,消防灭火演练,突发事件中的自救、互救训练等相对比较薄弱。科学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增强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兴趣,而且能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但是,在实践中,以“填鸭式”、“宣讲式”、“说教式”的教学方法仍然长期存在。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由于各高校开设安全教育课程的时间不长,专门从事安全教育教学的专职教师较少,甚至有的高校一味的扩大教学规模,对兼职教师没有严格的选拔标准,有的高校随意从安全保卫部门或学生辅导员中抽取,这种业余性的安全教育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知识培训,他们对安全教育的知识还停留在一般性的认识,大多数是“现学现卖”,很难保证较高的教学质量。目前,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或师资培训基地,关于安全教育师资培训还较为偏少,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还比较薄弱。

二、风险社会下的高校安全教育课程改进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2013年6月13日,教育部、司法部、中央综治办、、全国普法办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的若干意见》,要求“高等学校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法律意识,使学生了解现代法学的基本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律原则、法律制度及民事、刑事、行政法律规范,提高运用法律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高校安全教育课程设置,旨在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加强科学管理,确保高等教育目标的实现。

(一)系统规划安全教育课程在高校中,我们有专门的人才培养方案,而针对每个专业都有具体的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这是为了确保在培养人才过程中提供有效的指导,使大学生清楚在大学期间要学什么、如何学的问题。而安全教育课程也应该同此考虑,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调研,针对不同地区的高校实际,制定安全教育指导方案;二是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方案指导下,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这样,在实际教学中既能保证教学的科学实施,同样也不会脱离实际。由于地域性和办学资源的差异,各高校结合实际,结合自身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二)更新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高校安全教育教学要紧跟形势,尤其是要准确把握新时期高校安全面临的新问题,及时研究,不断完善教学计划。在教学内容上既要注重对传统安全的宣传,又不能忽视新型安全问题。要及时修订教学资料,对于自编教材的高校,要及时组织编写人员对教材进行修订,确保每年教学中能使用到最新的教材和视频资料。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适应大学生的人群特点,有针对性的实施体验式教学。“采取体验式教学法,可以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用身体去亲身经历、体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心理素质,外化为行为习惯。”〔5〕开通微博、微信、手机报等,用全方位、立体式的教学手段,促进安全教育内容全覆盖。新时期,伴随着互联网、电子通讯行业等一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这些新兴媒体已经被当前大多数90后的大学生青睐,在学习和生活中使用新媒体的越来越广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18亿,手机网民规模达5亿,占总网民数的81.0%;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学生依然是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5%,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6〕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有力的安全教育师资队伍是确保安全教育课程有效实施的坚实保障。高校要结合各自实际,有计划的加强安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建立专职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可以从现有的教师队伍中抽调学法律专业的教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人才引进的方式,引进一批安全类、法学类等专业的博、硕士研究生;二是建立兼职的安全教育教师队伍,一方面要加强同地方公安、国安、消防、卫生等单位的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强同其他高校的合作,建立校地合作关系,促进资源共享;三是通过举办专题安全教育师资培训班的形式,不定时的对安全教育教师进行培训,提升其能力。

(四)构建“三位一体”的安全教育格局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大学生安全教育格局,充分发挥社会教育在大学生安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行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推动家庭、学校有针对性地对有大学生开展安全教育。要不断整合现有的资源,比如,高校要加强同公安、消防、卫生、社区等单位的合作,建立安全教育基地,通过警校共育、校际合作、校地合作的模式,使安全教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

三、结语

第3篇: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1.1高校安全教育是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的时代要求

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针,而在教育管理中,依法治校则是治国方针的具体实践,它既满足转型阶段高校教育管理的客观需求,同时也符合法治社会所提倡的高校管理的内在要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和谐社会的不断推进,党和政府也逐渐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严重性。为此,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使得高校安全教育与社会法制接轨,其中有《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试行)》、《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教师法》、《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在这些法律法规中,针对高校的权利义务给出了明确规定。

1.2高校安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未来,所以,高校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将安全教育作为一门教学必修课。实际上人的肢体行为由人的意识、价值观控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律、道德的约束,而且与个人的成长环境有关联,它取决于个人文化素质的高低,从侧面反映出人的行为品质。如果大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修养,那么他们就会在人格上或多或少产生缺陷,产生不健全的人格。目前高校的主要任务是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文化素养,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是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要要求。

1.3高校安全教育是维护学校稳定的现实需要

由于高校教育观念、办学理念的改变,使得全国高校的招生人数、学校占地面积跟着扩展,形成多层次、多结构的办学模式。从某种程度上说,高校的安全会对教师员工的生命安全、科研和周边生存环境产生重大影响,直接决定了学校教学的好坏,关系到其今后的生存和发展。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只有不断发展才能凸显自己的地位,而发展则需要有稳定的教学环境。所以,高校必须加大安全教育教学力度,提高师生的防患意识,做到有保护自己的能力,避免发生某些意外事故对人员的伤害,进而为师生提供安全的教学环境,有助于高校更好更快地发展。

2当前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问题分析

2.1高校普遍忽视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

一方面,在现阶段安全教育并未真正受到高校的重视,对安全教育主要采用传统的专业知识讲授,高校的安全教育意识还不够高,校园安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安全设备投入量少,例如照明灯、应急设备的缺乏等,高校的保卫工作只是走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和学生没有接受安全教育,使得整体人员都缺乏安全意识,目前国内大学校园意外事故时有发生,这说明高校的安全工作没有做好,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不利。

2.2现有安全教育的可操作性不足

由于大部分高校忽视了安全健康教育的严重性,使得校园事件屡屡发生,既不利于校园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不利于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发展。外加当前安全教育的实践性不够强,导致有不少女大学生认为,学校现在开展的安全教育课程不够用,很多课程都缺乏实际应用时的具体操作。

2.3高校安全教育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

最近几年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方面取得巨大进步,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潜在的安全隐患。其一是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电脑传播病毒,窃取他人的聊天记录进行网络诈骗;其二是某些思想偏激的人通过网络宣传一些不健康、邪恶的消息,无形中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一种伤害。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的安全教育要求,不适合现代安全教育的教学,无法达到安全教育应有的效果。

3加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对策措施

3.1高校要提高对安全教育的重视力度

第一点,高校首先要重视安全教育,并将安全教育工作加入教学计划当中,增强校园安全巡查力度,提供更多的必要安全设施(消防器、监控摄像等),同时还要提高学校保卫处的防患意识,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校园生活环境。第二点是要增加安全教育课程,加强安全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并聘请专业的教职人员辅助教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将安全教育列为本校的必修课程,开展多种教学方式,积极鼓励学生们的参与,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

3.2高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层出不穷的校园安全事件给高校敲醒了警钟,学生的心理出现问题不仅不利于自身发展,还危及了他人的生命安全,不利于安全舒适校园的构建。社会的快速发展给年轻人带来各种各样的压力,不堪重负的学生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走入生活误区。所以,高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全教育。

3.3高校的安全教育内容和方式要满足时代的发展和要求

由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网络已经走进了人们的生活,学校和家庭逐渐被网络覆盖,极大便利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高校应该紧跟时代步伐,在不同阶段开展不同的安全教育,例如在上述情况中则应该对学生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多宣传网络安全知识,让学生有较高的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4结语

第4篇: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写完了那么我们就要着手靠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写作了,首先我们要清楚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标准格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要求等。本篇针对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的写作格式来做范例,欢迎大家都来阅读借鉴。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黄美云.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2004(13):216.

[2]韩晓军.浅谈高校学生公寓管理[J].科技视界,2015(11):114.

[3]张慧婷.浅谈当代高校学生公寓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4(18):40.

[4]张丽华.高校学生公寓管理创新模式探析[J].青年时代,2015(3):80.

[5]杨卫兵王务均.《大学生廉洁教育项目化管理的基本内涵及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5):46

[6]刘建荣.《探索公寓文化建设途径,强化公寓文化功能》[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2):119

[7]郝丽丽宋岩蔡慧慧,《浅谈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项目化管理》[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2)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何芳.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探讨与实现.电脑知识与技术.2006.11.

[2]郝晓芳.对高校学生管理的浅谈.科学之友.2010.4.

[3]张春艳.基于Qt的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研究与实现.大连海事大学.2008.5.

[4]霍亚飞.QtCreator快速入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2.5.

[5]郑何.Qt4开发实践.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6]李琪,李聚宝,刘相坤.铁路计算机应用.2012.1.

[7]施红峰.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大学生公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电子科技大学.2012.9.

学生公寓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1]张庆国,等.对高等学校学生公寓安全问题的浅析及对策[J].高校后勤研究,2007(3).

[2]陈翔.高校公寓文化建设的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6(6).

[3]杨志强.采矿业建立安全文化管理体系的设想[J].有色冶炼,1999(s1).

[4]金长星.高校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架及建设思路[J].石油教育,2007(3).

[5]章学军.高校内盗案件及其对策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5(2).

[6]夏泽清,等.建立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维护学生公寓的安全稳定[J].高校后勤研究,2004(3).

[7]骆清.高校学生公寓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7).

第5篇:高校安全教育论文范文

关键词: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创新实践能力;结构设计竟赛

作者简介:付果(1979-),男,湖南株洲人,长沙理工大学土木与建筑学院,讲师。(湖南 长沙 410114)马晓娟(1979-),女,湖南株洲人,长沙县第一中学,中教一级。(湖南 长沙 410138)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沙理工大学教研教改项目(项目编号:CN12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050-02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下,创新实践能力是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灵魂。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与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1]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单一的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无法实现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不能适应现代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围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国内各高校纷纷设立并实施了以大学生结构设计实践基地、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及大学生创业项目等为载体的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探索以各种基地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辅导,以学科竞赛为导向,以创新为核心,自主实践,研学结合的培养方式,这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举措。[2]

一、土建类本科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与创新实践基地使用现状分析

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中,力学类课程设置较多,若一味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因缺少实践操作机会而不能灵活运用力学理论来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会导致学生学习力学与专业课程的兴趣大减,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薄弱。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是力学理论知识和现实问题联系的桥梁。它可以针对一个现实工程问题作出必要的简化假设,运用力学理论工具,通过力学计算得到一个合理的结构模型。我国自1994年清华大学举行了大学生结构设计竟赛以后,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在各大高等院校中应运而生,它是综合有限元数值计算模拟、加载试验和模型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理论知识教育、轻实验实践教学,忽视实践教学活动在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上的作用,许多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仅服务于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的开展,建设效果逐渐趋于冷清,最终沦为简单的试验基地,仪器设备使用率低、管理混乱等问题逐步凸显。

二、基于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的创新实践活动

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能为大学生主动探索和勇于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是培育高素质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高效实验室。它不仅可以支撑结构模型设计的集训与竞赛的开展,也可以承担工程力学及其他相关课程的教学、实验、实训和创新项目活动的开展。将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作为创新实践基地,构建创新实践活动实施框架结构,着力培养和提高土木工程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这为传统的教学实验室使用提供了新思路。

1.开设创新实践项目

利用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开设省级、校级和院级课外科技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创新性实验项目等创新实践活动,由具有一定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教师指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题研究,[3]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应用知识的方法与技巧,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2.组织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实践竞赛

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作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土木工程专业创新性和实践性最强的学科竞赛,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已经迅速发展成为教育部大学生九大学科赛事之一,每年举办一次。在这类学科大赛的导向下,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经过多年建设与积累,目前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各大赛事指导教师组。指导教师组由具有一定科研和教学水平的教师组成,由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湖南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南地区结构设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结构创新实践大赛。结构创新实践大赛对学生来说就是是一种创新实践训练,它是实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个性化的有效手段,可以打破传统以“老师为主”的被动接受知识的教育模式,向以“学生为主,老师指导”的实践型和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转变。学生通过参加这类极具挑战性的竞赛活动可切身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在实战中开拓进取,开阔视野,大胆创新,积极实践。

3.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优化课程体系,将结构模型设计的思想引用到土木类相关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学与用相结合。[4]长沙理工大学通过开设“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等相关选修课程,充分利用了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的软硬件资源,采用了理论教学和动手制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理论知识讲解外还可以引入案例,通过真实结构模型演示引出问题,从而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探索和解决问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这类教学方法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动手实践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达到学思结合,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创新意识。

4.建立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实践基地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最后阶段采用的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在毕业论文选题时,一些以实际工程问题作为背景的科学研究题目受到了大部分学生的青睐,学生面对实用性较强的课题时积极性较高。通过检索文献,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课题的相关领域,利用软硬件资源深入分析和研究课题。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作为一个教学研究和开发设计的重要场所,为土木类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试验实习环境,学生可以在基地完成有限元程序模拟计算,也可以在基地制作真实结构模型,完成结构模型的加载试验,并随着基地设备的逐年增加,能完成的模型试验类别将越来越多,加载形式与范围越来越广,这样不仅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提高了土木类毕业生综合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顺应了现代社会对创新实践人才的新需求。

5.组建有限元软件研发兴趣小组

结构模型设计在理论分析力学建模后的数值计算一般都离不开有限元程序软件,而有限元程序模拟计算的结果也需要实验来验证其计算的可靠性,在一系列模拟计算与模型实验过程中激发了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拓宽思路,积极探索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并尝试开发实用性数值软件模块,从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潜能。通过有限元软件研发兴趣小组开展的活动使学生初步养成了结构模型数值模拟与编写简单程序的技能,为将来进行科学研究或相关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开展创新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

1.注意实践与理论的有效结合

工程学科理论学习的最终价值需要体现在指导工程实践上。过分侧重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力学理论与专业课学习、轻实践,教学过程将枯燥乏味,纸上谈兵终究不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过分倾向于动手实践、轻理论教学,导致学生在动手实践时缺乏基本理论知识储备而无从下手。因此,在创新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合理分配理论课与实践课的学时比例,注意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操作训练并重,科学设计结构模型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方案,最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力学与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2.注意安全教育与科学管理

结构模型的制作离不开锯、磨、粘等多道实践工序,在制作过程中要学会安全使用各种制作工具,防止意外伤害。在结构模型的加载阶段更要注意加载设备的使用安全,要避免因结构模型的意外垮塌而出现安全事故,安全无小事,这些都需要有专门的安全教育机制。如对比较危险结构模型的加载要带安全帽,要对结构模型破坏的危险程度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这类安全教育将使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受益终生,使学生在将来的工作中能积极预防安全事故。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使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的设备使用率大大提高。基地小吨位万能试验机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与正常使用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运行环境,满足供配电、温度、湿度和防雷接地等要求。还要定期检修与保养实验设备,避免因使用过多、负荷过重而引起机器设备瘫痪。此外,还可优化实验室运行环境,加强规章制度管理,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积极采用指纹管理系统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训练基地的管理与建设当中来,做到科学化、人性化的维护和管理,从而提高训练基地的使用效率,使学生能够安全、高效地使用训练基地。

四、结束语

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是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通过探索与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开设创新实践项目,组织参加各类创新竞赛,实施教学课程体系改革,设立毕业设计实践基地,组建有限元软件研发兴趣小组,拓展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的功能,提高训练基地的使用率,不仅有利于提高土木工程类本科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土木工程类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有效克服常规教学实践存在的一些缺点,还能为社会迫切需要的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提供新思路。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探索,长沙理工大学“结构模型设计与训练基地”构建了具有鲜明基地特色的创新教育体系,培养了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并在2012年湖南省首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包揽前三名,创新教育成效显著。

参考文献:

[1]王军,李明,牛小玲,等.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198-200.

[2]陈玲玲,王义康.利用数学建模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3,(1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