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范文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化学难题归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三化学难题归纳

第1篇: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范文

一、在试卷讲评课中要注重抓好基础知识,巩固学习的基本环节

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只注重化学学习的难点,却忽略了基础知识与概念的掌握与运用,导致在解题中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清晰而经常出现误区.学生往往从分值的角度分配学习与练习的时间,由于概念类题目的分值相对不大而忽略了这一类题目的分析与训练.但学生却没有发现基础知识是综合性题目解决的基础与关键,没有一个良好的基础学生在解题中会寸步难行.因而,我们在进行试卷分析的时候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有重点的分析与讲解,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好基础知识学习的任务,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化学学习理念.

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例2经实验测定,某物质中只含一种元素,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C.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D.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我们在对这类基础性题目在进行试卷评价教学的时候要帮助学生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以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化学知识的学习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对这类概念性的题目产生足够的重视,为学生的解题提供保障,并为日后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试卷讲评的过程中注重综合性知识的总结与分析

初三化学教学不同于前几年的教学,它是一个知识综合运用的阶段.在训练的时候学生会遇到很多综合性问题,我们在进行试卷讲评的过程中要注重为学生分析、总结、归纳这类题目.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化学有一个系统的掌握,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初三学习阶段是对之前化学知识的总结运用阶段,试卷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同时建立一个完善的化学学习体系.因而,我们在进行试卷讲评的时候要注重对这类综合知识进行分析与总结.

例3取13.8 g R2CO3(R为未知金属元素)固体完全溶于水中得到100 g溶液,加入一定质量溶质质量分数为32.4%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沉淀19.7 g.向所得的滤液中加入2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溶液刚好变为无色.请计算: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最后所得R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1)碳酸根离子是-2价金属元素R的化合价为+1价,

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R2CO3+Ba(OH)22ROH+BaCO3

R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n=138

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R=39

(2)设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钡的质量为x, x=17.1 g,则所加氢氧化钡溶液的质量为52.8 g.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的生成物质量为166.6 g则滤液质量为146.9 g.

可得ROH的质量为11.2 g,生成的RCl的质量为14.9 g.

最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7.8%.

在这类题目中综合了几个化学知识,学生在化学学习中要对化学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以便更好的解决问题.我们在进行试卷讲评时就是为学生建立一个综合性解题理念的过程方便学生对这类问题的分析理解.

三、试卷讲评要从问题出发,寻求解决方法

我们在进行试卷讲评的时候要有重点、有主次的进行讲解,教学的过程中不是仅仅应当把学习重点放在难题上.同时我们应当从试卷中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与误区进行重点的解释与分析,这才是我们进行试卷讲评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要帮助学生从试卷出发总结问题,试卷是老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并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分配的有效依据.我们在进行试卷讲评的时候要从学生试卷中出现的问题出发进行点评,这使我们充分提高教学的效率,建立高效化学教学课堂.

第2篇: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范文

一、物质中原子个数比的计算,这类计算一般都不会太难

题型:已知某物质化学式,求各原子个数比;解法:只需找出化学式中各原子的个数,对照相应的原子写出比例式即可。典例:求酒精(C2H5OH)中,C、H、O原子个数比 解:C:H:O=2:6:1

二、物质中质量分数的计算

题型1:已知某物质化学式,求该化学式中某元素所占质量分数。解法: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化学式相对分子质量×100%典例:计算KMnO4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KMnO4相对分子质量=39+ 55+4×16=158 KMnO4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K的相对原子质量×K的原子个数/ KMnO4相对分子质量×100% =39× 1/158×100%=24.7%

题型2:已知某化混合物样品质量,求某一物质在样品中的质量分数。解法:这类题一般在矿物的冶炼中计算矿物纯度和溶液中计算溶质质量分数中最常见,其解法基本和题型1的解法相似,也就如同我们用合格人数除以总人数乘以100%,计算某科合格率一样。

三、物质中某元素所占质量的计算

题型:已知该物质总质量,计算某元素在该物质中质量。解法:物质总质量×所求元素在该物质中的质量分数。典例:计算100g化肥(NH4HCO3)中氮元素的质量。解:100×(14/79×100%)=100×17.7%=17.7g

四、物质组成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题型:已知该物质化学式,求组成该物质各元素质量之比。解法:元素质量之比=(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的比。典例:双氧水(H2O2)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之比解:m(H): m(O)=(1×2):(16×2)=1:16

五、相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解法:这类计算题的解法关键掌握这样几个步骤

1.审题设出未知量;写出与计算相关的、正确的化学方程式并配平;找出对应的比例关系并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作答;典例: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多少克?

解:设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x克。

2H2O2 催化剂 2H2O+O2

2×32 32

6.8 x

2×32:6.8=32:x

X=3.2

答:6.8g双氧水(H2O2)加催化剂充分反应后,可制的氧气3.2克。

六、溶液的计算

这类计算综合性较强,它的计算往往与质量守恒定律分不开,并且这类计算在中考题型中最为常见。解法:1.认真审题,抓住关键词,如完全反应、杂质没有参加反应、生成气体或沉淀多少克等等;2.提粗取精、理清思路、认真分析、绕开干扰因素;3.解题思路要清晰,熟练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运用和以上几类计算题的解法。

典例:向25.8g含少量NaCl杂质的Na2CO3白色固体中慢加入10%的稀盐酸到恰好不在有气体产生为止,共收集到8.8g干燥的CO2气体。

求:1.白色固体Na2CO3质量分数?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典例分析:1. NaCl和Na2CO3的混合物25.8g。2. Na2CO3与HCl反应生成CO2;3.10%的稀盐酸,说明HCl气体在稀盐酸中的质量分数为10%;4.不在有气体产生,说明完全反应。

解:设Na2CO3质量为x克,NaCl质量为y克,HCl质量为z克。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06 73 117 44

x z y 8.8

106:x=44:8.8 x=21.2 117:y=44:8.8 y=23.4 73:z=44:8.8 z=14.6

(1)w(Na2CO3)=m(Na2CO3)/m(白色固体) ×100% =(21.2/25.8) ×100%=82.2%

(2)所得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m总(NaCl)/m(NaCl溶液) ×100%

=(25.8-21.2+23.4)/(25.8+14.6× 10%-8.8) ×100%=17.2%

第3篇:初三化学难题归纳范文

关键词:化学知识 日常生活体验生活

生活的体验是学生感受最为直接的,也是最为深刻的。化学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化学无处不在。

一、日常生活中处处可见到与化学相关的知识

在古代,我国在化学方面就取得了比较巨大的成就,比如在宋代沈括所编的《梦溪笔谈》中就有了对石油的描述。生活之中处处显化学,人们的衣食住行样样都需要物质,丰富的物质世界带给我们多彩的生活。学了化学,你会发现其实化学就在你身边。无论是生产、生活,还是环境保护、能源与资源的利用、医药卫生与人体健康等都与化学物质有着广泛的关系。生活中有着许多化学常识需要我们去认识。比如:加碘食盐的使用。碘是人体必需的营养元素,长期缺碘可导致碘缺乏症,食用加碘食盐是消除碘缺乏症的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加碘食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人体中需要的碘就是碘酸钾提供的,而碘酸钾受热、光照时不稳定易分解,从而影响人体对碘的摄入,所以炒菜时要注意,加盐应等快出锅时,且勿长时间炖炒。又如,豆腐不可与菠菜一起煮,草酸钙是人体内不能吸收的沉淀物 。菠菜、洋葱、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草酸、草酸钠,豆腐中含有较多的钙盐,如硫酸钙等成分。上述物质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草酸钙沉淀等物质。从医学的观点看:菠菜、洋葱、竹笋等不要和豆腐同时混合食用,会生成草酸钙的沉淀,是产生结石的诱因 ,从营养学的观点看,混合食用会破坏他们的营养成分。又如2008年发生的“三鹿集团奶粉”事件,婴儿为什么会出现结石,其实就是不法分子在奶粉中加入了三聚氰酸,而聚氰胺会在胃的强酸性环境中水解,胺基逐步被羟基取代,先生成三聚氰酸二酰胺,进一步水解生成三聚氰酸一酰胺,最后生成三聚氰酸,三聚氰酸随后在肠道内被吸收,从而进入血液,在血液中三聚氰酸能够和钙离子结合形成不溶解的三聚氰酸钙,肾脏在过滤血液杂质的时候三聚氰酸钙就会在肾脏聚集最终形成结石。

二、教师在课堂中,结合生活实际讲解,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对于作为基础学科之一且又以其乏味枯燥、令学生望而却步的化学来说,我们只注重理论的讲解是无法学好化学的,我们应该紧密与生活中的许多现象结合,一旦发现学过的化学知识能解决许许多多的实际问题,学习化学的欲望便会愈来愈强烈。例如,我们在初三化学中学习 “燃烧和灭火”时,我们都知道,燃烧与氧气有着密切的关系,关于讲到“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知识点时,我们先用点燃的木条伸到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归纳结论: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此时再做一个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的实验,学生都很奇怪:镁条怎么在二氧化碳中能燃烧呢?教师此时可以抓住时机问:前面的结论是否错了?启发学生思考:①二氧化碳使点燃的蜡烛熄灭,却使点燃的镁条燃烧得更旺,这个问题说明了什么?②本节开头时讲的燃烧条件是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而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是在无氧情况下进行的,前后内容是否矛盾?通过分析,学生终于得出正确结论:前面讲的燃烧是指通常的燃烧,要有氧参加。因此,特殊情况下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前面讲的燃烧定义狭窄。老师及时给学生总结燃烧的广义定义:燃烧是指任何发热发光的剧烈化学反应,从而达到既拓宽了化学知识,又发展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目的。

三、在学习化学中体验生活

新的课程观认为,学科知识应注意联系实际生活,要做到学科生活化。化学科学与生产、生活以及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学生会接触到很多与化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更多地回归生活、聚焦社会,通过身边的化学常识、周围的化学环境,来体验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和乐趣,提升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难题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成语“滴水穿石”的本意是屋檐流下的水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从化学的角度来看,这里面主要包含了两个化学反应:一是石灰石的溶解过程,二是碳酸氢钙的分解沉降过程,其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aCO3+CO2+H2O==Ca(HCO3)2和Ca(HCO3)2== CaCO3+CO2+H2O,这两个化学反应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它创造了溶洞和石钟乳、石笋等许许多多自然奇观,让我们感觉到自然界的奇妙和伟大。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小到厨房里的化学、饭桌上的知识,日常用品、肥皂、洗衣粉,大到市区周围的一些化工厂等教学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更贴紧生活、贴进社会。

课堂教学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更重要的是应该让学生学会运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有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比如我们在学习了NaHCO3的知识后 ,知道了做馒头、糕点的发酵原理,知道了NaHCO3可以用来治疗胃酸过多,知道了泡沫灭火器的原料可用NaHCO3.再比如《卤素》一章中讲到由氯气可以制漂白自来水的漂白粉、碘的酒精溶液可以用以消毒、氢氟酸可用于雕刻玻璃、氟化钠可以用来杀灭地下害虫、溴化银可应用于照相技术,碘化笋可用于人工降雨等;这些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展开来,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的很好的例子。

化学教学中“回归生活”,“贴近生活”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如白色污染与我们的生活,温室效应与人类生存,添加剂与绿色食品,空气污染与呼吸疾病,化学品与人类疾病、农药与生态平衡,水体富营养化及对策,化学在解决能源、资源、人口等问题中的作用。这些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都直接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