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

第1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理论教学;理论实践;实现途径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也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多数的体育教师及其他教师都认为文化课就是纯理论的学科,而体育学科是一项纯实践性的学科,从而忽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单纯的实践对于教学不利,而且单纯的理论也不能对体育动作进行巩固。所以,为了使小学体育教学的最优化有效实现,促使小学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达到,要对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充分的认识,将体育理论知识与体育实践活动更好、更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是小学体育教学中非常必要的措施。

一、体育理论实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1.有利于学生了解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的

对于小学体育教学而言,其教学基本任务的最终目的就是全面锻炼学生的身体,促进学生正常的成长和发育,并使学生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对体育基本术语、基本技能以及基础知识进行初步的掌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进行教育,而学生掌握体育基础技能、基础术语以及基础知识的重要途径就是体育理论的教学与实践。

但是,从目前的小学体育教学来看,体育教师只是对体育技术动作的教授特别注重,学生就对技术动作单纯地进行模仿,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和实践不注重。因此,造成多数的小学生不知道学习体育的目的,对体育的科学知识极其缺乏,甚至有的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看法和认知不正确,从而导致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降低。所以,对体育理论知识进行教授和实践,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体育学习的锻炼,使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能够有效地实现显得尤为重要。

2.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培养

在小学体育理论教学中,有很多的体育教育内容和道理,如心理健康教育、道德教育、合格公民的道理、运动中如何保护自己以及运动后的注意事项和如何做恢复训练等内容都包含在体育理论知识中。比如,小学生对一些活动的比赛规则进行学习,在体育活动实践中,就能有一个良好的体育道德,而且在社会中也能自觉地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融入全面的体育健康知识理论及实践,对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身体健康教育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理论实践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实现途径

1.以游戏的方式引入理论实践

现在的小学体育教育,其教学方法基本都是体育教师对体育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进行讲解,再亲自示范动作,然后学生跟着体育教师所做的动作来模仿和练习,不但教学方法单调,而且就算在教学中讲授了体育理论知识,学生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也不能记住其要点,且其主动性和自觉性也不能被充分的发挥出来。所以,在教学时采取游戏的方式将理论实践融入体育教学中,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小学生乐于做游戏,比如,在教学生前滚翻的理论要点时,可以采取猜谜语的方式进行,教师将题目“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说出来,然后让学生猜,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学生的注意力明显集中,理论实践也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对于所学习的体育知识更加容易接受,并牢记。

2.多开展小型的体育知识竞赛

对于小学生而言,其好胜心是很强的,而且喜欢听到老师对自己的夸赞和肯定,所以对于小型的竞赛他们就一定会去参加,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时,可以将他们这一心理特点充分地利用。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全年级的体育知识竞赛,在知识竞赛中选择那些体育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经常强调的体育理论知识作为竞赛的题目。如“如何进行快速跑的动作”,针对这一题目,竞赛中不仅要求学生将动作概念和要领一一列出,而且还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将动作示范出来,教师根据学生所作答和动作示范来给出相应的分数,并将其中不足的地方提出来让学生改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有效地实现了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实践,而且让学生真正有效地对理论知识进行了掌握训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理论实践的效果。

3.加强小学体育教师自身素质培养

其实在新课改的标准要求中有规定:要注重小学体育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践,但是由于应试教育以及教师自身因素的一些影响,小学体育教师就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体育动作教学上,而忽视体育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工作。所以相关学校要加强对小学体育教师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并对教学进行强调,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要求来教学,强调将教学的重点进行平均分配,并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理论实践落实到位,从而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成长。

总之,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知道,小学体育教学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体育理论知识中不仅有体育相关的内容,而且还具备德育知识。所以,为了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只对动作教学加以强调和重视,同时要注重理论实践的重要性,并选择合理的方法来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理论实践。

第2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创新精神;培养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教育改革的目标就是要坚持以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从一般意义来讲,创新是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的心理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整个教育改革,也是体育课程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建立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造的本质是思维的活跃性,而学生思维的活跃有赖于对学练过程感兴趣,有赖于学生身心的积极主动参与,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刻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创设情景,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然后激发学生的学练兴趣,发挥其主动性,让学生要敢想敢做,最终让学生视野开阔,思维敏锐,创出新颖、独特的方法以及与众不同的练习方法等等。对体育教师来讲,谁能使学生对重复排列的,或较为枯燥的,或是远离生活实践的体育知识和技术产生亲近感、新鲜感,谁就真正掌握体育艺术。

二、改革教学模式,重视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习惯。

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直觉(指想法)开始的,学生是先有想法才主动练习、验证,而不是在练习、验证中寻找想法。他们的想法常常是不完整的,但就问题的解决来讲,不完善的想法比没有想法要有价值得多,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防止那些有良好直觉的学生受到冷落,要给他们有意创造机会,首先鼓励学生猜想、想象,接着让学生自己加以练习、验证;其次要借助于发展学生的自信和勇气去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要求教师不是一味的指导学生练习,而是不时的给学生问题,让学生在尝试、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感受。久而久之,学生才有勇气去猜想。

三、发展学生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前提条件。

何为个性?个性指的是人在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在思想上具有独立性的人,在行为上就必然具有创造性。试想,一个学生能在思想上保持独立性,对问题高度敏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养成了敢于假象、独立思考的习惯,那么创新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时间问题。相反,一个人云亦云、没有独立见解、方法也是顺从别人的学生,其结果也只能是传统的延伸、他人的复制品。因此,对一个人来讲,最重要的是富有个性,对生活充满激情,才会有创新精神。新的课改就是要求我们体育工作者要指导学生的独立见解,促其养成敢于假想、独立思考的习惯,造就更有个性的新一代。

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需要一位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首先要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和创新精神的人。一个循规蹈矩、不研究学生创新机理的教师不可能去超越常规教学模式。他本身就不会创新,指导他行动的思想也总是处于奴役状态,这样的教师别人想不到的,自己永远也想不出来,他只能是一个知识、技能的“传播者”,只会传授,不懂育人。因此,课堂教学不仅仅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层面,更重要的是作业与学生的情感层面,刺激想想,激励情感投入,大胆学生假想,忽视小错误(指认知过程和想象过程),积极向学生提问,甚至可以让学生提出问题自己解决。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欲、创新意识,而不是让学生每节课做大量的重复练习。长此以往,在教学中把握这些并不是空想。

当然,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体育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问题:一、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与方法之后,才能教师指导其发展创造精神,避免教学快而不稳。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产生及其发展与学生学习和掌握必须的专门知识是密切相关的。在体育学习中,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体育知识与能力以后,才具备了进行创新的基本条件,然后在教师正确的启发和诱导下,才可能产生独特的学习方法和见解。比如,在武术教学中,让学生自编简单套路进行练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武术基本功和基本技术,教师就急于采用让学生自编套路的练习方法,学生是无法编出符合武术运动要求的套路进行练习的。

五、根据体育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合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避免教学中搞“一刀切。

体育教学内容广,项目多,其运动特点也各不相同。有的教学内容适合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可以采用的方法也比较多。比如球类项目的战术练习和教学比赛。有的教材内容则不适宜在教学中放任学生去“创新”。如:武术器械练习、双人攻防练习和游泳项目等。教师在这类教材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应采取谨慎的态度和相应的保护措施,切不可盲目创新而影响教学质量。

六、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应以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为目标,注重实际教学,避免“花架子”。

在体育教学中,还存在着一种只注意开发学生的创新性,而忽视完成体育教学基本任务的倾向。如学习分腿腾跃山羊,有的学生则从山羊旁边单腿腾跃过去,这种练习方法不能正确掌握分腿腾跃技术。学生创新的练习方法虽然有新意,但与正确技术动作的要求相比较却是错误的,严重影响了教学基本任务的完成。因此教师应该以完成教学任务为目标设计与选择有利于发展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方法。

第3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 高中体育 增强体质 思想教育

随着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全国中小学的不断推广和施行,每一位体育教师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如何把压力转化为动力,上好每一节体育与健康课,是每一个体育教师所必须解决的问题。下面就如何上好体育与健康课谈一下个人的见解: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充分显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行为的养成,强调要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中。因此,在上体育与健康课时,教师应该谈化竞技意识,不要过分地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善,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只要能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就可以了。

一、教师积极完善自身综合素养

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有一定的分辨能力,且这一阶段的学生偶像性心理逐渐增强,这就要求教师以身作则,做好学生的榜样和示范,积极完善自身,教师除了掌握丰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外,还要努力做到博学多才。在进行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时,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做到,声音洪亮,讲解精炼,抑扬顿挫,突出重点。动作示范要优美、准确、有力度,能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课堂的管理和控制要松紧得当,对学生要求严肃而不缺乏温和。在对待扰乱课堂纪律和犯错误的学生时,要采取合理、巧妙、有效的方法对其批评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要准确处理同学生的关系,加强与学生的交往和交流,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以及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与烦恼,获取学生的信任,做学生的好朋友。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师掌握着教学方向、进度和内容,用自己良好的思想品德、丰富的知识、高超的运动技艺,活泼、生动的形象教育和影响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学习目的、态度、动机、积极性、身体状况、兴趣、思维能力、情绪等都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传统的体育理论认为师生之间是命令与服从、上级与下级、教与学的关系,教师神情严肃,不容置疑,学生唯唯诺诺,言听是从。而现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应存在着双向信息交流,要建立和谐的师生、生生关系。

三、教学方法多样化、趣味化

高中学生对体育课的要求比较高,要看体育教师上课的能力与水平。因此,教学方法和练习手段要多变,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如走步练习比较枯燥,可采用拍手走、两臂加动作的走、前脚掌着地的走、听音乐走等多种形式,来完成走步的教学任务。学生正当的欲望得到满足,就能集中思想和精力很好地学习下一项内容。

四、选择能够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体育活动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全面落实素质教育。逐步推广落实体育课程整体教学改革。根据这一文件精神,我校在高中年级开始实行了体育课选项课程整体改革。主要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数和比例做了较大程度的调整。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改为“体育活动课”。在体育活动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大学生喜欢的娱乐体育活动和教学竞赛课程安排,突出“体育活动课”的活动为主的教学特点。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满足,从激发学生的锻炼热情。通过活动课进行大量的运动实践,使学生了解了一些体育竞赛知识和规则。学生也在活动中体会到体育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锻炼身体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意识、能力和习惯。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身心,培养了学生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勇于拚搏的精神。总之,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些新的手段和方法,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的教学任务,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五、采用分层教学法关注个体差异

在体育与健康课中要多采用分层教学法,以不同的投掷起点来挑战相同的终点,给素质好的学生给予更高的要求,培养学生积极挑战自我;给相对素质差的学生给予成功的喜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总体来说,分层教学重视了学生主体参与和教学信息的反馈,引进了平等竞争的激励机制,使各类学生在练习时都能处于亢奋状态,既能让优秀生“吃得饱”,又能让希望生“吃得好”,还能让中等生再提高,使学生在求知中感受乐趣。浓缩了许多新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这些基本理念既是对传统教学思想的挑战和突破,也有助于改革体育教学模式,作为第一线体育老师的我,还将继续努力。

六、及时总结,弥补不足

第4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小学教育 课堂教学 因素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8(c)-0241-01

小学体育是体育教育的基础,也是人们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起点。一个人若小时候就能养成一种良好的体育锻炼的习惯,将会为他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体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走、跑、跳、投等基本的身体锻炼能力。怎么样才能使小学生很好地掌握这些基本运动的能力呢?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这也是成功教会小学生这些运动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小学体育却开展的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并不是一方面的问题,可以说这是综合环境决定的。本文从影响小学体育教学的教师自身因素和外部环境展开阐述,并给出合理建议。

1 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自身因素

1.1 体育教师对上课不够重视

由于体育课大都在室外进行,组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排除各种干扰,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这就需要教师要用心组织体育课。但是,经过走访调查,发在很多体育课老师对上课的积极性不够,也不够重视,他们认为小学的体育课只要让学生不受伤、能够得到活动就行了。不单某些老师的想法是这样,在实际上课过程中,也出现了差强人意的一些方面。

1.2 体育教师对自己的衣着不讲究

教师的外表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有些老师上课,衣着不齐、蓬头垢面,这就无声的告诉学生体育课不是那么正规的课程,更能让学生对体育课有种厌恶感,试想这样的老师无论怎样上课,其教学效果也可想而知。

1.3 教师的表情冷漠

有的老师上课时给学生一副冷淡的面孔,学生看到害怕,于是敬而远之,近而其思维受到抑制,师生之间顿时产生距离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距离感使学生不再相信老师,更不用说他讲授的课程,怎能谈起高质量的课堂教学。

1.4 “放羊式”教学一直是体育常态课的重要问题

两哨一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这是很长时间以来体育课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放羊”现象。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小学生体质状况有了明显的改善,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相继也产生了体质和发育的不相协调,即: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而体质却明显下降。新课标改革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按理说在这较长时间里,学生的体质应该逐年上升,但是事实却与之相悖。近年来新课标中的各种教研活动、新理念、新教法、新学法接踵而来。但只停留在研讨课、展示课、评优课的表面上,而真正的体育常态课与之相差很远。

1.5 教师的教法不灵活,缺少趣味

当前,在很多体育课堂上,教师教法单一不灵活,具体表现在,课前的体育常规呆板,课中讲解繁琐。教师无视学生的兴趣和个体差异,教学一刀切。甚至有的教师把惩罚学生作为达成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使学生体会不到体育运动带来的成功体验和乐趣,相反尝尽失败的苦涩。

2 影响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因素

2.1 学生人数多,班额太大

现在新生入学给体育老带来的最大难题是人数比较多,大多数学校的一年级学生比较多,大班往往在70人左右,这样的班级对各个学科实施教学都带来了困难,对体育学科的影响尤其大,想要完全消除这种影响,在不减少人数的情况下不现实,那么,我们体育教师就要想办法削弱大班带来的影响,顺利实施体育教学。人数多的班级,最困难的不在于教学,在于如何组织,尤其是对于尚“不识号”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更是困难,因为这些学生初来乍到,虽然经过幼儿园的训练,但是幼儿园是保育性质,小学是教育性质,学生在某些方面对老师存在强烈的依赖感,具体的表现就是,“拍一拍,动一动,推一推,转一转”,不拍不推学生不会按照老师的指示来做。这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影响。

2.2 场地器材不足

具备规范运动场地和齐全器材的学校并不普及,但体育教学不能因条件不佳遭到严重影响。场地器材不仅对教师心理有影响,而且对学生的心理影响会更大。坑坑洼洼的场地,陈旧无序的器材,会让学生产生不安全感和逃避感。

2.3 学生组织纪律性差,吃苦耐劳精神少

调查显示,现在学生,尤其低年级的学生都是“龙子龙孙”在家是“皇上”,凡事依个人爱好,兴趣去玩玩、看看,甚至个别学生不去上体育课。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学习环境的改善,学生怕苦、怕累,体育中的顽强拼搏的精神离学生们越来越远。具体表现为:推铅球嫌脏,长跑怕累,武术怕劈叉。

2.4 学校和家长对体育存在偏见,重视程度不高

大部分学校和家长把学生的卷面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的优差,致使学生认为学习是第一位的,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文化课中,忽视了日常的体育锻炼和体育课。其主要原因就是家长和学校的旧观念没有完全转变,上体育课就是老师领着学生玩,保证学生的安全就行,进而影响到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主动性。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小学体育课堂由于受很多内外因素的影响,使得小学体育还存在着教师不够重视,放羊式教学还时有发生、老师的教法有待改进、学生人数多、场地器材不足、学生怕吃苦、学校和家长不够重视等问题。

3.2 建议

(1)要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必须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发挥教师主导性加强师德修养和业务学习,端正教学态度,精心地组织教学,通过精简的讲解,准确的示范与学生的求知心理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兴趣及迫切的练习欲望,且与学生达成情感沟通,有效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领导和家长重视,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大力支持体育教学,进而增加学校体育设施,改善教学条件,更要家校联盟,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调动家长、学生、老师积极性,为提高小学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保证。

参考文献

[1] 吴之懋,张跃.谈影响体育教学质量的几个因素[J].天文学刊,2000,15(5):85.

[2] 周晓刚.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实际运用中存在的问题[J].太原科技,2003(2):89-90.

[3] 顾志勇.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9-160.

第5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德育

体育课作为技能课,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体育课程标准》中也提出:“根据体育学科和体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尊重体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因此,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引下,农村中学的体育课堂教学如何渗透德育,是当今农村中学体育课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在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论述。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进入21世纪以来,新一代的农村青少年呈现出与他们的父辈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信息能力强,拥有比父辈更加优越的生存发展条件。但是与此同时,社会整体道德水准继续滑坡,主要体现在崇尚自我、缺乏团队精神、是非善恶标准模糊、知行脱节、责任心不强等方面。这些不可避免地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近十多年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不断确立,传统价值观受到了时代的挑战和洗礼,纯洁的农村校园里频发“校园案件”。随着媒体对“校园案件”的报道,教育界再次把目光倾注于学生的德育问题上来。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因此在中学体育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显得非常有必要。

二、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

农村学生接触到的书籍、报刊都非常少,由于网络在农村现在基本得到普及,十几岁的学生跑到网吧去上网。让他们自觉地学习知识,我们教育工作者都知道是不可能的,因为敢跑到网吧去上网的大多学生目的都是逃避学习去玩游戏。因此,农村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有限,于是课堂就成了他们接触外界的主要渠道。教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这就是我要论述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可行性了。农村中学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断加强,自我表现欲望也十分强烈,他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获得同学的好感,而他们获得他人好感的常用方法就是自我表现。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设计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课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成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这几年国家给学校配置了很多体育器材,学校体育器材越来越全,上体育课时我们不再为没有体育器材而发愁,完全可以把心思放在上好每一节体育课上,认真钻研教材,为学生设计出他们感兴趣、爱参与的体育活动,使他们的身心能得到全面的发展,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老师应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和发挥主人翁精神,以促进学生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对高尚品格的渴望。

现在,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的学校只重视运动技能,而忽视了德育。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处理德育与运动技能的关系呢?我认为体育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要有充分的认识,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奠定终身参加体育运动的基础。

此外,教师可通过让学生了解我国体育成就,学习体育名将为国争光的事迹,潜移默化地培养他们的爱国热情,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兴趣,从而达到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目的。

体育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要从增强农村学生的忧患意识开始,这是体育学科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方面。紧密联系农村学生生活实际,有针对性地走入学生心灵,引导其学会在农村实际生活中正确看待体育。以平淡之心讲述中国体育上的辉煌,以浓墨重彩展示昔日的耻辱,使忧患警钟长鸣。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的第一媒体。教师上课是教育艺术的创造过程,教师应该投入感情,使课堂充满激情,无论褒贬,教师的语言都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既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知识,探索体育问题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体育崇高的精神和道德之美的感化,逐渐成为情趣高雅、热情向上的人,促使学生自我道德品格的再创造。

第6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实践研究

有研究者认为教学质量主要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策略、学生状态三方面进行评价;有学者强调应从课堂教学教案材料、组织结构、教学过程、主教材完成情况、学生练习密度、运动生理负荷六方面进行评价;有研究者表明应从教师教学素养、学生学习表现、课堂教学效果这三方面进行评价。有学者认为评定小学体育课应从课前编写教案准备和课前教学环境准备开始;将课的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的时间安排好,教学内容的示范、讲解、场地、器材安排布局是否科学合理,教学结构、方法运用是否合适,执教者对重点、难点把握的准确度,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评价。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小学体育课教学备课、小学体育课的教师精神教态、教学效果、教师的教态、学生是否得到了全面的锻炼。一堂好的小学体育课,能让小学生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如,教授的主要是跑跳等发展灵敏和下肢力量的运动内容,在课程最后可加入锻炼上肢的力量练习,这样起到全身锻炼的目的。

一、小学体育课备课

备课体现在教案上,应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来设计教学过程。不仅要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学有创新,让学生感兴趣,而且还要有助于学生达到学习目标。所以笔者认为写教案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的教学目标;(2)合理的教学方法;(3)备学生;(4)备体育器材。如果是准备公开课、优质课的教案时,还需设有“授课教师简介”“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课的设计思路”等。

二、小学体育课的教师精神教态

小学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教学经验反映,体育教师在课堂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教师的教态:服装、语言、肢体动作等;(2)教学组织是否严密,纪律是否良好,教师有无应变能力;(3)讲解、示范是否准确到位,师生配合是否默契;(4)语言是否经验准确,是否做到了精讲多练。

三、教学效果

衡量体育教学效果必须要用具体事实和教学加以说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看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三条基本任务的实际效果。在思想教育方面,要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情况和效果。在增强体质方面,要看运动负荷和密度达到的程度如何,在知识、技能教学方面,要看学生学习掌握基本教材和巩固的程度如何。教师必须对教学的内容、步骤、运动负荷等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安排、要严格要求。

四、教学的改革

要改革体育课教学中过分注重运动技术传授的倾向,这要求体育教师要不断设计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教法形式多样,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教材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上得生动活泼。

五、小学体育课的安全措施

在素质教育实施的现代社会,学生的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因此作为一名小学体育教师,自身一定要有安全意识,采取一切合理有效的措施保证体育课堂教学的安全,为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1)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树立安全责任感 。(2)了解学情,科学开展体育教学 (3)重视安全教育,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4)加强常规检查 ,体育教学中学生的安全问题要引起体育教师的高度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小常规,大责任,做好点点滴滴,才能万无一失。

六、 小学体育课教学质量评价的建议

经过多年的体育教学,作为基层的体育教师我总有一种迷茫的感觉。觉得体育课程改革纯理论的东西过多,具体实际指导的、可操作性的东西太少。建议如下:

(一)不能只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不进行体育训练与竞赛

理论与实践总是存在着一定的距离。由于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兴趣不同、体育项目种类繁多,假如都依照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那么在学生的心里可能会认为这是一堂活动课,但在其他老师的眼里则认为这是一堂“放羊课”。

(二)实施“放羊课”,需因材施教

话说“放羊课”其实是一堂特别难上好的课。所谓“放羊”,除了要有足够的“草”让“羊”吃,还要有安全的场地让“羊”吃饱。像这类课我还不敢去尝试,原因如下:首先,让其他教师看了觉得我们有些不务正业,让学生在操场疯玩,自己到处转悠,巡视;其次,学校的环境不允许。田径场上常常会同时出现几个班几百人一起上课,如果都上“放羊课”,学生可能会随便跑,撞倒人,投球砸到人,更别说其他项目了。

(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高喊了几年的素质教育,快乐体育,还是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打转,四列横队集合、慢跑、讲解示范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我们只有全盘接纳,待到仔细回味真是酸甜苦辣尽有。不管怎样,笔者认为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体育教学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张影飞.小学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南方论刊,2007(1):112-113.

第7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中职体育; 教学改革; 终身体育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7-151-001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工作,应把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效益与学生终身收益相结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体育的意识。选项课程的开设为启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提供了最有效的途径。

一、开设选项课意义十分重大

1.开设选项课有利于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

中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主要阶段,特别是对体育运动、体系和价值的正确认识;对运动快乐的体验等方面,真正使学生成为主动的体育运动实践者,从而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学校体育不仅要注意连续纵向发展,还要考虑学校体育的横向发展,及学校体育与学生毕业后所需的生活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的关联,实施一种与社会需要紧密相关的体育教育,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能力并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使他们走向社会后终身受益。

二、开设选项课能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的作用和功能

学校开设体育课的目的,就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学生体质,这是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也是中职学校体育教育的首要目标。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比较重视运动负荷的安排和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近年来,随着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逐步深入与终身体育思想的普及,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继续重视教学的健身价值的同时,开始重视追求体育教学的长远利益,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开设选项课,是适应新时期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适应学生体育锻炼的心理需求,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选项课的任务与中职学校体育教学大纲的基本任务相一致,都是从增强学生体质出发,使学生的身心全面而健康的发展,是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基础。

三、开设选项课能充分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及自身的体育特长,自主选择上课内容,选择个人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上课。这样,学生在课上练习的积极性很高,教学效果显著,做到了学以致用,终身受益。同时,教师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项技术特长,使每位教师都有了用武之地,教学中也得心应手。通过选项课的教学,调动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变被动的教与学为主动的教与学,并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如何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发展他们的个性,就要看他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是否对教材项目产生兴趣。学生主体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强调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师讲授的一切内容和提出的一切要求,都必须通过学生的兴趣和主观的努力,才能掌握和实现。

四、对全市中职学校开设选项课教学调查及效果分析

近几年,本人对全市中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调查表明开设选项课,占调查学校的58.3%。在对学生开设选项课的态度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非常喜欢选项课教学的人数很多,支持开设选项课占85.1%;无所谓的占8.1%:反对的有6.8%。

我校开设选项课教学的情况是:我们把45分钟的体育课,分成两个时段,前25-30分钟,进行准备活动和基本内容的练习与学习,后20-15分钟进行选项课内容的练习(设有足球、篮球、排球、羽毛球等项目),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选项练习。没有固定的人数,选项可以随时轮换,而且是学生咨询与教师巡回指导相结合,不打破原有班级。我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班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喜欢上前25-30分钟的有15.5%人,喜欢上后20-15分钟内容项目的有84.5%。由此可见,我校绝大多数学生支持开设选项课教学,体育课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五、开设选项课教学的条件及组织形式

应根据教学大纲及学校体育教师的人数与专长,结合学校现有的条件,如场地、设施等情况,拟定开设的选项:足球、篮球、排球、网球、羽毛球、武术、健美操等。每位教师担任一至两个项目的教学工作。每项选生应在25-30人之间,最多不能超过35人;每个项目最少上一个学期;需要转项的学生要填写转项申请表,批准后方可转项。选项时,学生要填写选项表,选项表内设有所要选的项目,每位同学可选择两个项目,在选择的项目下面写上1或2志愿。当某项人数太多时,就满足第二志愿,调节各项之间人数基本相等。学生在选项前,要通过体质健康标准的测试,学生具有良好的体质和基本的身体素质基础,有一定的专项技术才可以。

六、选项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在选项课的教学中,选派有一定专项和特长的老师来担任,发挥教师专长,使教师技术水平、战术素养、教学经验等在教学中得以充分发挥。

2.选项课仍然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兴趣锻炼中学到知识、技术并发展技术,使他们在“玩中运动,在运动中享受玩的快乐,在玩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要把巡回指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与学生同场练习,做好正确美观的示范动作。

第8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体育选项教学模式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80088

一、教学文件管理

1. 一级管理

教学文件是教学过程中依据一定教学理论、按照一定方法形成的多种文字性材料,它规范和约束选项教学的实施途径、实施内容和评价标准,是实现选项教学预计效果的关键。

* 制定选项教学的校本课程内容

* 制定选项教学总体目标

* 制定各选项的教学大纲

* 制定各选项的评价体系

* 制定各选项的反馈机制

2.二级管理(分项的单项管理)

* 制定选项教学的教学计划

* 制定选项教学的教学进度

* 制定选项教学的备课计划

* 制定选项教学的课时计划

教学目标应清晰、确定,教学内容要体现知识的科学性、系统性、校本特式,合理使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要体现校本特式、学生实际,通过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达到预期的效果。对一系列教学材料,要定期进行收集,根据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反馈信息进行科学修改与整理,最终形成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文件。

二、课堂建构

1.遵循兴趣活动规律,培养学习兴趣

信息论、控制论、神经生理学告诉我们,心理活动的最起码水平,称为“觉醒水平”,觉醒水平表明大脑神经细胞处于一定的能量状态下,这样才能进行思维活动,才能吸收、分析、判断、储存信息。教学时,心理活动最活跃的水平,且称它为“积极水平”。积极水平表明大脑中有关学习的神经细胞处于高度兴奋,而无关的部分则高度抑制,神经纤维通道的有关部分保持高度畅通,因此“神经噪声”大大降低,信息在神经纤维通道内的传输达到最佳状态。这只有在高度兴奋、聚精会神下才可能达到,在被强迫的、不自觉的、程度不同的苦恼或烦躁的心理状态下学习,有关学习的神经纤维通道对信息的传输不可能达到最佳状态。

人的兴趣的发展,一般要经过“有趣-乐趣-志趣”三个阶段,在选项教学中学生对某一项目的兴趣一般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有趣阶段-乐趣阶段,由于这时学生的兴趣处于兴趣发展的低级水平,学习见异思迁。如某一学生看到别人打篮球、看NBA,觉得篮球有趣,就选篮球项目。学习一段时间后,“有趣”淡化,看到同学踢足球或看到世界杯足球赛,对足球产生兴趣,便去选足球,参加足球项目的学习。

乐趣阶段-志趣阶段,如形体教学班有一位男生,身体素质很好,尤其是舞美的协调性很强,他从小就喜爱舞蹈,学校体育课选项开设形体班,他主动报了名。在教师的调教下很快成了班上的“角”,后来多次代表学校比赛并获奖,他更自信、更加热爱舞蹈了,兴趣发展到较高阶段。

由此可见,在选项教学中我们要发展学生的某一兴趣,就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苗头,及时定向,建立乐趣、志趣。

2.创设情境

教学目标的分析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情境的创设,是课堂教学设计的两个重要内容。情境的创设是实现、完成教学目标的捷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也就是说,在意义建构学习下的课堂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的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情境创设问题。把情境创设看做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意义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基本技术、应用背景以及与其他技术动作之间的联系或简单组合解决复杂情景下的问题,达到较深刻的理解。要为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设计有针对性的组合练习和教学比赛。

第9篇:体育课程的基本任务范文

关键词:课程 体育课程目标 多元性 层次性

Abstract: The use of systems theory approach seeks to target the diversity of phys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oint of view, and the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to courses in pedagogy, sociology and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an overall comprehensive and pluralistic understanding. With a view of science curriculum reform in sports, accurat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aim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 curriculum;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goals; diversity; hierarchy

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是现阶段体育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经过综合国内的已有成果的理论与实践的资料,发现了若干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第一,的层次理解上混乱。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体育教学大纲体现得很清楚,用增强学生体质,掌握体育知识、技能、技术,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三项基本任务写入大、中、小学的学校体育课程目标中来代替体育课程目标。用体育课程的下位目标或体育手段来代替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而也是在课程概念的层次理解上出现混乱。

第二,在体育课程改革时,运用体育目标和体育思想如“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人为本”、“终身体育”等等,作为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把体育课程的上位概念(体育教学目标、体育目标、教育目标)和课程目标层次性上的概念理解混淆,用上位概念代替课程目标。

第三,体育教育的时代性和流变性应作为贯彻新课标的实践基础。在制定学校体育课程目标时,如何处理好体育课程的显性效应与体育课程的综合效应的关系,是实现新课标的实践操作难点。如何处理学生在校期间的有形体质、技能方面等的近期的效益,与学生无形的心理与社会适应方面的长期效益,成为我们探索的主要问题。要想深入的理解课程目标,深入的理解课程目标的本质,就必须从课程的源头来挖掘,就必须要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和目的。

一、对教育的本质再认识

教育的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要塑造的社会成员的质量规格的总规定或设想,即:人们通过教育期望在受教育者的身心诸方面产生怎样的结果或所要达到的预期质量规格的标准,是所有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教育目的有两个部分组成:

一是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要塑造受教育者的个性。

二是对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做出规定,即:塑造受教育者符合社会的需要或为阶级的利益服务。身心素质的规定是教育目的的中心。因为教育的职能在于培养人,教育目的就必须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出发,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做出切实的规定。才能有效的指导教育活动。

然而,从某种程度来说,要想达到教育目的,就一定要通过课程这个媒介才能得以实现。可以说课程是使学生达到教育目的的首选手段。根据教育目的准确地制定出课程目标,是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再认识

课程是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合及其进程和安排。而学校体育课程就是学生在学校所要学习的所有关于体育的学科的内容总合、进程及安排,包括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课程目标阐明了编制者的意图,符合学科的逻辑体系,关注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考虑到课程的内容和社会需要的关系。它是课程编制的准则。学校的体育功能是由决策者根据目标设计和建构的,不是概念化的功能。并且功能发挥得如何,能否满足目标需要由体育课程实施驾驶。

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为主要目地的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做成部分,是国民体育的基础。他的发展即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制约,也受一定社会的教育、体育所制约;既为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目标服务,也为一定社会的教育、体育目标服务。

三、对体育课程目标的再认识

1.对体育课程目标取向的再认识。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体育课程目标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甚至制约学生的体育发展。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目标制定的科学合理,然而,制定体育课程目标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体育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是,由于人们对三者的关系认识理解不同,在体育课程目标采用的形式有所不同,所以,形成了三种不同的取向。

⑴行为目标。1918年博比特出版了《课程》一书。他认为教育是要使学生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做准备,所以教育目标应根据人对社会的需要来确定目标,为了使课程科学化,就必须使教育目标具体化。所以,他强调教育目标具体化和标准化。

⑵展开性目标。认为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实际进展提出相应的目标,强调课程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是一个演进的过程,既看到过去又指向未来是一个系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的每个阶段所有的目标都指向最终的目的。当今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中,可称不应以预先规定的具体目标为中心,而是以过程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课程的表现展开,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学习经验。

⑶表现性目标。是美国学者埃斯纳借助设计和评价课程的理论对行为目标进行批判而提出来的。在课程目标中除行为目标外还要解决问题和表现性目标,在体育课程中学生要解决技能、交往等问题。解决方式多样,且不能量化,不能明确的规定出目标。要把这类目标放在任职、理性和高级心理过程上。

随着现在体育课程发展的动态性和任务的多元性,虽然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体育课程教育活动,但是,任意一种目标取向都不能全面地反映现代教育目标的本质特征。行为目标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强易于评价,但不能确定学生的思想品德、认知能力、个性培养等目标。展开性目标从学生兴趣的变化和发展、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个性的培养和表现考虑,但在班级授课制增加了评价的难度。如果把体育课程教育扩展到隐蔽课程和社会课程,相信促进展开性目标的评价和发展,并能促进体育课程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由于我们长期没有把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学视为一个整体―― 即没有把体育隐蔽课程和体育社会课程列入在体育课程目标之内,学生在教学课上得不到自我价值的体现和肯定性的评价,从而出现了学校学生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的问题。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三种目标取向虽然基本包含了体育课程的本质特征,但每一种取向只能作为总目标的子目标。目标是动态发展的,在实践过程中在学生学习的不同阶段,课程的首选实行为目标发展机能、技能、理论和健康知识;展开性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性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挖掘潜质、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作用。

2.对体育课程目标分类的认识。根据体育课程目标的性质及他和课程的关系,从宏观到微观可以把体育课程目标分为不同的层次目标。

⑴体育课程的总目标――体育教育的目的。体育教育的目标是体育课程总目标的规定,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对体育的合格成员的基本要求,与现代社会的最根本的体育价值观一致。一般有较强的哲学理念以及浓厚的社会政治倾向。这一层次的目标经常写进国家和地方的教育法,或是其他形式重要的教育文件中。

关于教育目的的研究和讨论,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明显的带有课程总体目标的性质。在这种意义上教育目标是与课程目标一致的。教育目标是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的。

⑵体育的学科领域的课程目标。这个层次的目标适应于一定阶段的具体课程。对于课程设计而言,这一层次的目标要比总体目标更为具体,可以说是总体目标在特定课程领域的力的表现。对于我们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讲,所制定的六个水平的目标就是制定的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学习水平的目标。如:在水平――的阶段也就是在小学一至二年级时的课程领域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高中阶段的课程领域目标是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⑶体育课程目标。体育课程目标与体育课程的关系非常密切,课程目标对于课程设计的作用是最直接和具体。可以说上两个层次的目标对于体育课程的科学化与合理化很重要,但能否把目标真正的体现和落实到体育课程中,是主要取决于能否科学和恰当地分解为这个层次的目标。

对于体育与健康课程来讲有了前两个层次的目标,而直接的就过渡到课程的教学内容上。在颁布的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中都有教学要求的部分。然而,这些要求也具有目标的性质,从内容看,实际上是根据已经确定的课程内容而提出来的,并没有指导课程设计的功能。

四、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

1.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是体育健康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目标分为五个方面。

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第二,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锻炼的习惯。

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第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这五个方面形成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整体目标,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

2.体育与健康课程还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课程标准将中小学12个年级划分为6个学习水平,并在各学习领域学习水平设置了相应的水平目标。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中小学教育的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和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还考虑到学生的高等教育,还设置了水平6的学习目标,是为了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设置的。

五、结论

1.关于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在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的几年中,都在积极的努力创新。但是,由于我们体育教师的素质总体上比较低,对教育理念,教育的功能,体育课程的本质的理解和体育课程目标的认识上的一些偏差或是混淆。

2.关于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致使我们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理解和认识上的混淆。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国教育事业和体育教育事业的进步,一定会更加关注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研究会更加深入,人们对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解会更加深刻。一定会制定出更加准确科学合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促进学校体育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更加促进学校对人才的培养和对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庞元宁:《体育课程新论》,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6。

[2]《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5。

[3]曲宗湖:《学校体育教学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

[4]王道俊:《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3。

[5]李忆湘:《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多元化对学生评价影响的研究》,《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7。

[6]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陈琳:四川师范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