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具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能够熟练运用标准化手段管理市场,政府和企业诚信度高
意大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管理主要是法制管理,政府以法律、法规的方式管理市场。但是对于许多涉及技术问题的法规要求在法律文本中是难以或根本不能叙述清楚的,这些工作就由标准化工作来完成。比如欧共体的安全法规规定,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各国不允许禁止销售,不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不允许流通,同时规定满足欧洲相应安全标准即视为满足法规要求。围绕这些法规,欧洲各国制定了近千个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同时还起到了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建立技术壁垒的作用,因为满足不了标准要求就难以进入欧洲市场。为此,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派员长住欧洲以观察其标准发展动态。这种以标准作为法规细化的技术手段,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了一种政府管理市场的措施。具有了法规细化的技术手段,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一种政府管理市场的措施,具有了法定的地位。
政府除将标准作为法规的细化手段之外,有机地运用了法规的强制性与标准的自愿性和协调一致性的特点。意大利的标准都是自愿性的,即使是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标准也都是自愿采用的。此次考察,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意大利政府和企业在执行标准工作中表现出的高度诚信,虽然法律和政府行为对标准化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诚信自律在其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意大利,对于企业产品的检测,由政府委托中介机构来完成,中介机构对结果负全责,如果不能准确及时地出具结果,该中介机构将受到政府的严厉处罚,甚至于吊销经营资格。而企业更是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对于添加标准规定外的添加剂等行为,一经查处,更是受到法律和法规的严厉惩处。
从考察中体会到,如果政府能够正确运用标准化手段为管理市场服务,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标准化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如果政府和企业双方都能够讲究诚信,恪守承诺,那么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二、协会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者,起着贯彻政府方针和联系企业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意大利国家一级的标准化工作都是由协会承担的,协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国家政策及企业需求来进行的。政府的法规需要细化的标准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实行,企业也需要一个不在产品市场中有利益关系的中介机构来组织大家共同制定国家标准。社会其他方面如消费者、学术机构等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协会的工作,承认协会的作用。有这样一种需求的环境使得协会能以不盈利的中介组织的身份,对上对下进行服务工作。协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依靠社会上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以及其服务的质量。
意大利标准化协会uni于1921年成立。总部设在米兰,是意大利国家的标准化团体,是由意大利政府确认的、制定国家标准的标准化机构。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uni经费来源:销售出版物占37.1%,政府拨款32.9%,会费收入20%,咨询、培训收入10.9%。协会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欧洲标准,所以欧洲标准后很容易就被等同采用为本国标准。协会同时也承担相当数量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于用标准手段帮助政府和本国企业占领、巩固欧洲市场和国际市场。协会开展的任何工作均以企业需要为前提。标准的立项原则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技术法规需要的标准;二是企业需要的,或者是企业愿意介入的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开展标准制定前的科研工作,以期在标准方面与欧洲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或用企业标准影响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适应性,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完全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
通过实地考察意大利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有些设在市场部,有些是由质量部门管,有些是由技术部门管,但总的印象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完全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全员性工作。企业的各部门工作都涉及标准化工作,标准工作者是结台各 自业务来干的,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标准化人员,兼职人员的工作也主要收集资料和协调。具体的标准执行和起草工作大多效都是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的。企业各类人员的标准化意识都很强,使用标准是各种职能岗位的一种基本技能。企业在人员培训中把标准列为培训内容之一。
四、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标准化发展进程
通过对意大利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学习考察,结合国内标准化发展现状,我认为:
第一,标准化应是政府部门推动市场经济规范化的技术手段。国家逐步推行市场经济后,根据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仅限于安全、卫生、环保方面,大量标准是推荐性的,企业自愿采用,国家用于制订标准的费用也大大减少。近两年来企业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支持和参与程度较从前有明显下降,涉及标准的质量问题也变得突出了,而行业标准化工作很难推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门削弱了对标准化的管理。我国将大多数标准变为推荐性标准后,并末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约束机制来代替,因而忽视标准,质量下降,配套混乱等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从意大利的经验来看,政府是把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相结合,作为推动市场经济有序化、规范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标准化工作应作为政府管理市场的手段发挥作用。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考察的目的
这次考察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等市院目标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经验,提高我院目标管理工作水平。
*、*、*市院目前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中成效明显,已连续三年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的综合及各单项考核中名列前矛,同样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考评中等次及排名较好。这三院的目标管理工作成效突出,诸多经验值得我院学习和借鉴。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与三院目标办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收集了部分工作资料,请教了疑难问题,探讨了搞好目标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感受益匪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目标管理工作考察学习在全省检察机关尚属首次。省检察院目标办和三个市院予以了重视和支持,确保了学习考察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便捷的交通路线上,学习到了工作成效较为突出的内地先进市院的工作经验,确保了学习考察的质量,为取得较好实效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几点体会
通过到*、*、*市院的学习考察,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感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目标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确保目标管理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工作机制,才能全面实现目标管理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能,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有序,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所到的成都等三院,均构建了以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为核心的责任和组织体系,设立了目标管理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市院日常工作人员有*人,资阳市院由办公室和政治部各定*名日常工作人员,*市院由检察长办公室主任负责目标日常工作),对辖区内两级院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形成了纵横贯通、内外并行的工作机制。从主要领导至干警个人形成了良好的目标共识。*市院还根据自行编制的干部职位说明书将目标分解到人,推行了对个人的绩效考核(由政治部负责组织实施),实现了目标管理工作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不同职务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间无法比较的问题。
——目标方案切合实际是确保目标可行的基础。目标方案是领导决策的具体分解,是各项工作的导向。因此,合理配置目标任务,科学制定目标方案是目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标过高会导致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目标偏低会导致因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而流于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制定目标方案一直是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考察中,我们感到*等三院的目标方案在结构和内容上结合实际,各有侧重。*市院分类区下达各基层院的目标方案,*和*市院逐院下达各基础院的目标方案。*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实现院党组意图的有效手段,解决了省院、市委下达目标与本院党组意图的结合问题,所制定的目标指向明确。同时,该院在目标运行上还另有特色,*月底前便制定下达了年度目标任务,待省院及市委的目标下达后再作相应调整,做到了早部署、早运行,充分体现了目标的导向性。*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全面分解落实省院下达目标的同时,纳入了综合工作目标,硬化了各项管理措施,所制定的目标内容全面。*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规范办案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有效载体,除省院下达目标外,不再设置其他考核指标,但在分解省院下达目标时,对量化指标均按增加*%的指标下达,对定性指标,则相应提高标准下达,确保获得*%的考评加分。该院所制定的目标方案主旨突出。
——执行有力是确保目标实现的关键。目标确定后,关键在于组织实施。因此,对目标运行情况的跟踪督查是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等三院均对目标的执行管理高度重视,实施了强力监控。各院的目标分析会均由市院检察长亲自召集,泸州的部分区(县)院还自行召开目标会。三院均实施了定期通(汇)报、分析、评价制度,其中,*市院实行按季通报制;*市院实行按月通报及评价制、按季分析制及半年全市检察长目标工作专题会议制;*市院实行了前期月通报、年末周报告制,同时,还推行了目标责任制、目标预警制、案件督查制、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市院党组成员片区联系制,注重案件分析和内部资源的合理调配,形成目标管理的合力。
——严格考评,兑现奖惩是增强目标管理公信力的重要条件。目标考评是对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差距、有效激励的过程,只有通过准确的目标考评,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院、一个部门、一位干警的工作实绩,真正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等三院的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标准明确,考评工作透明度高。各院均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定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并将考评结果与干警晋级、晋职、奖惩挂勾,拓展了目标考评结果的转化利用,充分调动了干警的积极性,争先创优意识浓厚。三院均对基层院和部门采取分类考核,日常检查与年终全面考评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评定相结合。*市院采取分类区、分部门、按比例综合考评;实施了绩效考核反馈制,并把绩效考评结果计入干部个人档案;加大了对特色工作、突出贡献工作及宣传工作的鼓励,促使全市检察机关走
出就办案而办案的模式,提高检察工作的整体效应。*市院还实施了目标考核集中考核、现场评分、交叉复核制,切实增强了目标考核的透明度。三院在表彰先进,发放奖金及对干警晋级、晋职评定时,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基本条件,优先考虑完成目标任务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激励积极争取获得上级表彰。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违法违纪、重要目标任务未能完成的,取消评选先进资格。*市院各部门年终目标奖以部门的年终考核得分为依据,低于*分的按比例扣发;个人目标奖金分配以对个人的绩效考核为依据;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及担任目标领导责任的处室以下负责人,按追加目标奖金发放办法执行。*市院对目标长期完成不好的中层干部,责令其辞职或免职;一般干警先进行诫勉谈话,三次以上仍无明显进步的予以待岗处理;对完成目标任务特别优秀的干警,院党组提请上级检察机关为其记功。*市院对连续几年未能在省院的目标考核中评为优秀的部门,其负责人要引咎辞职;市院党组成员的工作业绩、年终目标奖与所联系的基层院及分管部门的目标考评结果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院的目标管理工作分别始于*年、*年、*年,近两年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目标管理工作由初步探索阶段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状态。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由于我州的目标管理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滞缓,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我们的工作与内地兄弟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增添可行措施,努力使我们的目标管理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提高认识,树立目标理念。目标是工作的导向,是狠抓落实的重要依据。目标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检察职能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监控、考核、奖惩,实现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的良好目标共识。
二要定好方案,科学配置目标任务。要坚持把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力求突破作为目标管理的主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改进目标方案制定方法,认真总结目标完成情况,明确工作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制定目标方案。
一、考察的目的
这次考察的目的是学习和借鉴*等市院目标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和经验,提高我院目标管理工作水平。
*、*、*市院目前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中成效明显,已连续三年在全省检察机关目标的综合及各单项考核中名列前矛,同样在地方党委政府的考评中等次及排名较好。这三院的目标管理工作成效突出,诸多经验值得我院学习和借鉴。在学习考察过程中,我们与三院目标办进行了交流,听取了他们的经验介绍,收集了部分工作资料,请教了疑难问题,探讨了搞好目标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深感受益匪浅,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这次目标管理工作考察学习在全省检察机关尚属首次。省检察院目标办和三个市院予以了重视和支持,确保了学习考察工作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最便捷的交通路线上,学习到了工作成效较为突出的内地先进市院的工作经验,确保了学习考察的质量,为取得较好实效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几点体会
通过到*、*、*市院的学习考察,与他们进行交流,我们感到,要做好新形势下的目标管理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健全的工作机制是确保目标管理有序开展的基本保障。只有建立健全规范的管理工作机制,才能全面实现目标管理工作机构的工作职能,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各项目标管理工作的开展规范有序,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全面实现。我们所到的成都等三院,均构建了以目标管理领导小组为核心的责任和组织体系,设立了目标管理工作机构,落实了工作人员(*市院日常工作人员有*人,资阳市院由办公室和政治部各定*名日常工作人员,*市院由检察长办公室主任负责目标日常工作),对辖区内两级院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形成了纵横贯通、内外并行的工作机制。从主要领导至干警个人形成了良好的目标共识。*市院还根据自行编制的干部职位说明书将目标分解到人,推行了对个人的绩效考核(由政治部负责组织实施),实现了目标管理工作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较好地解决了不同职务层次、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工作间无法比较的问题。
——目标方案切合实际是确保目标可行的基础。目标方案是领导决策的具体分解,是各项工作的导向。因此,合理配置目标任务,科学制定目标方案是目标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标过高会导致脱离实际而成为空中楼阁,目标偏低会导致因缺乏必要的压力和动力而流于形式。如何科学合理制定目标方案一直是目标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考察中,我们感到*等三院的目标方案在结构和内容上结合实际,各有侧重。*市院分类区下达各基层院的目标方案,*和*市院逐院下达各基础院的目标方案。*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实现院党组意图的有效手段,解决了省院、市委下达目标与本院党组意图的结合问题,所制定的目标指向明确。同时,该院在目标运行上还另有特色,*月底前便制定下达了年度目标任务,待省院及市委的目标下达后再作相应调整,做到了早部署、早运行,充分体现了目标的导向性。*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落实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在全面分解落实省院下达目标的同时,纳入了综合工作目标,硬化了各项管理措施,所制定的目标内容全面。*市院将目标管理作为规范办案行为、提高办案质量的有效载体,除省院下达目标外,不再设置其他考核指标,但在分解省院下达目标时,对量化指标均按增加*%的指标下达,对定性指标,则相应提高标准下达,确保获得*%的考评加分。该院所制定的目标方案主旨突出。
——执行有力是确保目标实现的关键。目标确定后,关键在于组织实施。因此,对目标运行情况的跟踪督查是目标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等三院均对目标的执行管理高度重视,实施了强力监控。各院的目标分析会均由市院检察长亲自召集,泸州的部分区(县)院还自行召开目标会。三院均实施了定期通(汇)报、分析、评价制度,其中,*市院实行按季通报制;*市院实行按月通报及评价制、按季分析制及半年全市检察长目标工作专题会议制;*市院实行了前期月通报、年末周报告制,同时,还推行了目标责任制、目标预警制、案件督查制、办案质量责任终身制、市院党组成员片区联系制,注重案件分析和内部资源的合理调配,形成目标管理的合力。
——严格考评,兑现奖惩是增强目标管理公信力的重要条件。目标考评是对年度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发现差距、有效激励的过程,只有通过准确的目标考评,才能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个院、一个部门、一位干警的工作实绩,真正发挥目标管理的激励约束作用,更好地推动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等三院的考评机制完善,考评标准明确,考评工作透明度高。各院均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定工作实绩的主要依据,并将考评结果与干警晋级、晋职、奖惩挂勾,拓展了目标考评结果的转化利用,充分调动了干警的积极性,争先创优意识浓厚。三院均对基层院和部门采取分类考核,日常检查与年终全面考评相结合,单项考核与综合评定相结合。*市院采取分类区、分部门、按比例综合考评;实施了绩效考核反馈制,并把绩效考评结果计入干部个人档案;加大了对特色工作、突出贡献工作及宣传工作的鼓励,促使全市检察机关走
出就办案而办案的模式,提高检察工作的整体效应。*市院还实施了目标考核集中考核、现场评分、交叉复核制,切实增强了目标考核的透明度。三院在表彰先进,发放奖金及对干警晋级、晋职评定时,把目标任务完成情况作为基本条件,优先考虑完成目标任务成绩突出的部门及个人,激励积极争取获得上级表彰。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违法违纪、重要目标任务未能完成的,取消评选先进资格。*市院各部门年终目标奖以部门的年终考核得分为依据,低于*分的按比例扣发;个人目标奖金分配以对个人的绩效考核为依据;对副科级以上领导及担任目标领导责任的处室以下负责人,按追加目标奖金发放办法执行。*市院对目标长期完成不好的中层干部,责令其辞职或免职;一般干警先进行诫勉谈话,三次以上仍无明显进步的予以待岗处理;对完成目标任务特别优秀的干警,院党组提请上级检察机关为其记功。*市院对连续几年未能在省院的目标考核中评为优秀的部门,其负责人要引咎辞职;市院党组成员的工作业绩、年终目标奖与所联系的基层院及分管部门的目标考评结果挂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市院的目标管理工作分别始于*年、*年、*年,近两年作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改革,目标管理工作由初步探索阶段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良性状态。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由于我州的目标管理工作起步晚,发展速度滞缓,还处于初步摸索阶段,我们的工作与内地兄弟院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我们将结合实际,切实改进工作方法,增添可行措施,努力使我们的目标管理工作上取得新的成效。
一要提高认识,树立目标理念。目标是工作的导向,是狠抓落实的重要依据。目标管理工作是一项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涉及党委、政府、检察职能工作的方方面面。要着力抓好各项工作目标的制定、分解、实施、监控、考核、奖惩,实现任务、责任、措施三落实,形成人人心中有目标的良好目标共识。
二要定好方案,科学配置目标任务。要坚持把加快发展、增强实力、力求突破作为目标管理的主题。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改进目标方案制定方法,认真总结目标完成情况,明确工作重点,针对薄弱环节,实事求是制定目标方案。
作为*唯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矿区,在风起云涌的新时展大潮中,*区的经济发展一度显得步履蹒跚,加上采空区农赔、地质灾害、企业改制等各类矛盾问题的存在,更是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拖累。为摆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窘境,*区立足自身实际,依托时展大背景,全力实施“231”发展战略,掀起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劲浪潮。
在这样的浪潮中,*区政法系统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找准政法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以开展和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创新服务思路,强化服务措施,围绕坚定服务企业决心和确保企业办事顺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及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等“五心”要求,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增强政法稳定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力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在服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坚定服务企业决心从强化组织领导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不是某一个人的激情冲动,而应该是集体的自觉行为,这就需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组织领导上加强保障。政法系统只有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认识,作为一项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甚至党和政府形象的重大问题来认识,作为推动政法事业自身发展的大事来抓,真正做到合力同心,才能集体迸发出服务企业的坚定决心。
【做法】
毫无疑问,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前提保障。*区政法委根据全区企业发展实际和政法各单位职能,在2008年以正式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在政法系统建立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并成立了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艾亚军为组长、政法各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专门确定一名副书记具体负责政法系统的日常服务企业发展的协调督查工作。同时,在政法系统中普遍建立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结合实施“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落实了22户重点企业的联系抓点领导,认真明确工作任务,切实为服务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为强化服务企业发展意识,*区政法系统还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召开(举办)了“打造良好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研讨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法稳定工作”研讨会和“打造良好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演讲比赛,不断强化政法队伍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服务意识和“平安稳定就是发展环境”、“平安稳定也是政绩”、“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意识,使政法队伍牢固树立起“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形象”的观念,树立起“服务发展有功、阻碍发展是过”、“发展为先、企业为重、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而且,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也不管在机关还是基层,政法委领导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服务企业发展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要求政法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处处为企业着想,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使“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入耳入脑入心。
【效果】
*政法委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有效增强了政法队伍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主动性和积极性,坚定了政法各单位为当地企业服好务的信心和决心。
确保企业办事顺心从转变工作作风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不是坐等企业求上门来,更不能对企业的诉求置若罔闻,这就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态度和作风,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政法部门要本着便于企业经营、利于企业发展、为企业着想的原则,努力形成“尊重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浓厚氛围,使整个政法战线从领导机关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警,都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
【做法】
竭力保证企业办事顺心,无疑是政法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区政法各单位切实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认真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积极与2户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了联系制度,并建立了一份具有联系领导、责任科室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企业优势及存在主要问题等基本情况的服务企业联系卡,扎实开展调研、走访、慰问等活动。自2008年以来,该区政法各单位主动走访企业63家,邀请企业负责人175人次召开座谈会31次,收集建议意见32条,有针对性地细化措施,对涉及企业案件实行“一案一评”,认真开展企业物资采购法律指导、消防技术指导等工作;投入资金4万余元,开展酷暑走访慰问活动23次,慰问职工385人;帮助企业发现火灾隐患326处,提出整改意见452条,消除隐患318处。
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区公安分局的做法在当地政法系统无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定单位”、“定内容”、“定时间”的“三定”工作模式,积极为所联系的16家优势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认真出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在大型商贸活动审批和出入境证照、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居民身份证换发等诸多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中,竭力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提高民爆物品审批效率,切实方便了企业、投资者和广大群众。
【效果】
*区政法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联系企业、贴近企业、深入企业、服务企业,坚决防止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冷、硬、横、推”等现象,真正保证了企业办事顺心如意。
确保企业创业安心从营造良好环境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企业创业安心,这就需要全力以赴为企业保驾护航,切实维护企业及周边治安环境和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政法系统只有充分发挥打击、防范、调节、保护、服务、维稳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才能有效确保企业安心创业。
【做法】
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无疑需要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作保障。*区政法系统立足当地实际和政法职能,着力强化矛盾化解工作。他们认真研究制定*(*)煤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法制保障工作方案,积极在重点企业南桐矿业公司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大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力度,竭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涉及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纠纷。曾经,南桐镇麒麟村光明社村民多次向该镇有关部门反映,南桐顺安爆破有限责任公司少征多占村民集体土地40亩;河边3.5亩集体土地因化工厂围墙阻断,村民不便耕管,多年无收成,要求公司补偿。但公司认为少征多占问题不应由厂方负责,已经国土局发证确权;河边3.5亩地是荒地,村民一直未耕种,不同意赔偿。为此,光明社100余村民数次围堵化工厂进出路口,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生产。虽然有关单位和人员曾出面协调,但始终未能根本解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艾亚军得知此事后,立即深入南桐镇和顺安爆破有限责任公司走访、调研,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最后专项安排矛盾协调资金4万元用于改造该社人畜饮水基础设施,圆满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厂地矛盾。
为有效防范和处置涉及企业的,*区政法委认真组织政法各单位互通情报信息,完善工作方案和预警机制,加强与各级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范处置工作,近两年先后化解苗头139起,妥善处置群众阻工堵路等50起。尤其在*大道二期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政法各单位积极参与对重点拆迁户的结对帮扶工作,适时开展司法强拆、保护性施工等31次,出动警力1010人次、车辆150台次,拆除拆迁房屋2617.98平方米,对维护施工企业正常工作秩序、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着力强化治安维护工作,是*区政法系统服务企业的又一重要举措。他们创造性地推出警务室进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在*(*)电厂、兴隆煤田等重点企业和项目设立警务室,专门组建10人的关坝协勤中队,整合和增强企业巡逻防范力量;依法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突出问题力度,确保了重点企业和项目驻地周边治安秩序稳定。例如,*区公安分局通过开展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犯罪专项行动,先后打掉盗割煤矿电力设施、盗窃通信电缆、高压线犯罪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突击清理检查*电厂周边废旧金属收购窝点11家,取缔非法收购窝点3家,查获非法收购物资约2吨,有力地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让企业安安心心谋发展。
【效果】
*市*区政法委通过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强化治安维稳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强有力地保证了当地企业安心创业。
确保企业经营放心从维护合法权益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就是要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努力维护企业经济运行安全。政法系统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强化惩罚、保护、调节职能并重的意识,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慎重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慎重准确地办理涉及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有效调节和规范经济关系,竭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做法】
要保证企业放心经营,就必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区政法各单位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和依法保护企业无内外的观念,从依法惩治合同诈骗、加大债权执行力度等方面入手,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譬如,该区重点企业振兴煤业公司出资260余万元购买綦江梨园煤矿后,经技术人员和专家反复勘察,发现该煤矿是一个无资源、高风险、高瓦斯的劣矿,企业由此陷入前期投入无望收回,尚需追加资金进行善后处理的困境。*区司法局得知该情况后,主动并及时派出执行律师进行对口法律服务,在深入调查取证,逐字逐句推敲和分析双方所订合同的基础上,依法提出该合同显失公平、属于可撤销合同的建议,通过与綦江梨园煤矿多次交涉,据理力争,终于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达成了和解,撤销了该合同,为振兴煤业公司挽回了1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又如,该区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企业*时珍阁普生药业有限公司与呼和浩特华蒙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订立药品买卖合同并出售药品后,华蒙医药公司拖欠货款达16万余元。*区法院受理此案后,立足于服务企业发展,着眼于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依法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判决,并积极组织力量奔赴*被告所在地进行财产保全,最终促使被告主动履行还款义务,有效维护了企业利益。
【效果】
*区政法部门秉承“企业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及时主动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通过依法惩治合同诈骗,不断加大债权执行力度,有效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从提供智力支持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不仅要为企业保驾护航,做好企业的“护法使者”,还要想方设法推动和拉动企业发展,积极做好企业的“参谋”。政法部门应始终把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作为鉴别政法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第一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切实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倾心倾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做法】
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更需要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支撑。*区政法各单位充分发挥熟悉法律和有关政策的优势,着力加大对企业的智力支持力度,竭力增强企业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信心。
他们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建言献策。*区政法委领导到南桐机械制造厂调研企业发展环境时,积极建议企业保障科研经费搞好产品研发,根据西南地区采煤环境,积极开发新产品,尽量拓展市场;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作好规划、早谋思路、合理经营,加快企业发展,推动地区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搞好安全生产,扎实抓好单位内保和综治工作,协调好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纠纷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对促进企业发展和全区经济发展提速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他们积极帮助企业加强职工教育管理。*区政法各单位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合同法》、《经济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消防培训、安保培训,着力增强企业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该区政法委深入当地重点企业振兴煤业公司,为中层以上干部播放国家安全及维稳工作纪录片,并就抓好国家安全工作、防邪工作提出要求,使公司干部丰富了国家安全知识,增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意识。该区检察院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在全区开展国有企业干部职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组织管钱物、管项目、管工程等关键部位的工作人员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查办的个案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隐患,积极配合企业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章立制,制定完善整治和规范措施,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效果】
*区政法委主动跳出政法思考服务,竭力拓展服务内涵和范围,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优化内部发展环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记者手记
置身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区政法委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服务措施,竭力增强服务实效,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他们在服务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给予了我们如下一些启示:
在思想认识上要坚持做到合力同心,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政法大事抓紧抓实。*区政法委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项事关全区改革发展、事关政法队伍甚至党和政府形象的重大问题来认识,竭力统一思想,不断强化服务企业发展意识,认真理清服务企业发展思路,切实为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坚定了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决心。
一、三市的主要做法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维持着经济生产能力、人类生活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
古运河是*的母亲河,环抱半个*城,千百年来对*市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19*年以来开展的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20*年12月,*市启动实施了运河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全面提升古运河两岸景观。行驶于古运河上,两岸的历史壁画、经典建筑一一闪过,在现代灯光的照射下,河水变幻迷离,远古气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氤氲其中。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有着千年历史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它构成了*中心城区水抱城、城拥水、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水城风貌。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古都*,沿明城墙蜿蜒流淌的秦淮河,经过3年综合整治,这里又重现碧水清波、两岸垂柳的秀美风光,赢得百姓一片赞许。根据*发展规划,秦淮河西岸正在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原先环绕古城的外秦淮河已成为纵贯全城的城中之河。
二、考察的主要感受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等地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管理理念之新、发展速度之快为考察团所有成员始料不及,所考察的各地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这些都是各地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思想解放已真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这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深入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意识的差距。江浙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当地的干部绝没有盲目乐观,没有自吹自夸,更没有躺在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相反,“危机”、“紧迫”、“严峻”、“忧患”这样的词汇倒是经常听到。在他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做敢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二是发展理念上的差距。体现在加快发展方面,江浙人真正吃透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不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还是统筹发展、全面发展,他们始终把核心定位在加快发展方面,围绕“加快”二字做文章。三是服务环境上的差距。今年以来,我市召开了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文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上做得很不够,优化环境,安商、亲商、富商、护商做得还远远不够,与“五禁止”、“十不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工作目标
我市作为水利大市、农业大市,面对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我市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坚持不懈地抢抓机遇,实施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带动战略,争取投资,加快建设,实现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为信阳水利系统的一员,我认为应当结合实际,将此次学习考察的成果落到实处:
一是加大争跑项目力度,使专网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争取项目工作上重点是在市防汛调度中心至大型水管单位及县(区)间实现数据、视频、话务功能一体化上下功夫,逐步立项,分期实施,力争“十一五”期间重点单位达到通信网络化(数据、视频、话务同时传输),办公无纸化(全部网络办公)、会议和监控视频化(异地会议和监控)。
*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市约有*%以上的家庭、*%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三)融资方式灵活。从*户样本企业期限结构看,期限6个月以下的*户,6至12个月的*户,12个月以上的*户,不定期的*户,普遍在12个月以上,不定期的最多,根据借入者的需要,随用随取,借入的企业信用程度较高,偿还能力较强。家庭融资期限基本为6至12个月,且大部份以一年期限为主,再用续借,这样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可较好地满足借入户的不同资金期限需求;但也有一部分未定期限,主要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融通,要用即还,这样增加了资金融出者资金调度灵活性。同时,融资手续趋于规范化,大部分融资行为都立有字据凭证,有的还有中间人作担保;企业民间融资多采取向社会、职工集资等借款手段,如*股份公司向社会集资*万元、向职工股东集资*万元;*市*有限公司向职工集资*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用于还债的占*%。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二、*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年末,*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据测算,20*年末,*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亿元,20*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亿元,资金缺口达到*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年末,*份家庭问卷中有*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户,占*%,借入金额达到*万元;借出资金的有*户,占*%,借出金额达到*万元。*份企业问卷显示,有*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融资总额达到*万元。
三、*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加上遍布乡镇的邮政储蓄机构的大量吸存,造成县域金融主体缺位。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客观上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难度提高。在*市金融机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投放适当紧缩的背景下,近年来新增贷款大部分发放给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加。同时,为降低贷款风险,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纷纷提高信贷门槛,大力推行抵押和质押贷款,严控信用贷款。对于那些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和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而言,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加上原辅材料大幅度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在买方市场下基本持平,大多数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反映资金紧张,因此只能求助于民间融资。
(三)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使急需资金者转向民间融资。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尤其是对散户及众多的农村经营户的贷款方式,基本上是抵(质)押贷款,但一般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户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客观上增加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为不贻误时机、商机,急需资金者就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急需。
(四)贷款考核要求过高,打击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业务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员的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甚至对信贷员制定了“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严加处罚。很多信贷人员出于明哲保身,怕负信贷风险责任,存在“慎贷”、“恐贷”的保守思想,造成资产市场拓展不力,出现银行“难贷款”,企业、个人“贷款难”的“两难”现象。在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情况下,资金需求者只能转向民间融资。
(五)存款利率低,投资渠道窄,利益驱使成为民间融资活跃的动力。
四、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经济金融的正面影响。
1、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序上融通了社会闲散资金,缓解了农民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活跃了城乡经济,填补了金融支持的空白。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覆盖面窄、独力难支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了生产或生活的一时资金急需,私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渠道组织资金,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民间融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个体私营企业,其活跃和发展必然占领中小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市场,加大它们的经营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其改善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3、拓宽了投资渠道,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存款利率偏低及利息税的征收,迅速发展的个体工商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促使部分民间资金转向生产和经营投资,既缓解了银行信贷压力,又扩展了民间投、融资渠道,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
1、冲击国家产业政策,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控下,金融部门收回贷款或减少贷款。个别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民间融资继续生产经营,甚至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和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2、影响社会稳定。民间融资法律约束力差,手续不规范,大都采用白条方式,担保简单,在借款期限的掌握上人为因素较大,不能合理确定借款周期,而且资金所有者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借款人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有可能引发纠纷,酿成不稳定因素。
3、造成利率失控。民间融资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都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婚丧嫁娶、治病求医、子女上学等生活性贷款和企业的急需贷款,由于借款时间的突发性和使用的急切性,借款户对融资利率基本上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易诱发高利贷行为。
4、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目前民间融资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农民生活消费借款,涉及到农业生产投资的寥寥可数,大部分农村资金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流入非农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造成农村资金日益减少。
5、干扰金融秩序,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民间融资使很大一部分资金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容易滋生非法金融活动,干扰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信用和社会资金总量统计的准确性,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6、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储户利息收入必须缴纳20%的所得税,但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国家没有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规范,资金持有者的利息收入逃避了国家税收。
7、借贷风险不容忽视。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融资市场,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最大的风险还来自于借贷本身法律手续的不齐全,一旦出现行业性和信用风险,则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将受到很大威胁。
五、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改进当前的信贷管理体制,赋予基层行一定的经营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信用社在取得人民银行票据置换资金后,信贷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应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贷款营销理念,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努力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应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满足农户小额资金需求,努力拓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投资理财手段。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存、贷款定价,吸引更多资金以减少民间游资,扩大对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缩小民间融资的生存发展空间。
一、*市国土资源局基本情况
*市是*市下辖的县级市,地处江苏南部,东近*,西偎*,是长江三角洲开放城市之一,人口54万,面积975平方公里。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第50位。
*市国土资源局内设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资源规划利用科、地籍管理科(测绘管理科)、耕地保护科、法规监察科、矿产资源管理科(地质环境科)等7个职能科室,下辖16个基层国土所。局机关领导职数为:局长1名,副局长4名;科长(主任)7名,副科长(主任)8名。局机关及国土所人员总数为200人。
近年来,*国土资源局积极顺应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形势需要,结合实际,以规范化管理、目标考核、承诺服务、电子政务等为抓手,努力培育基层国土所建设“亮点”,受到上级和社会各界的好评。连续3年被评为*市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在20*年度*市机关千人行风评议中名列第一;服务窗口连续8年被团中央授予“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在乡镇七所八站行风评议中,80%的国土资源所名列前三名,50%的国土资源所名列第一名;先后25次获省(部)级荣誉称号,46次获市(厅)级先进称号,7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国土资源局基层国土所的建设工作得到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据了解,国土资源部计划下半年在*市召开基层国土所建设现场会,准备在全国范围推广*基层国土所创建的成功经验。
二、基层国土所建设的主要“亮点”
全国很多地区的国土资源局都在探索基层国土所建设经验,但受多种原因影响,基层国土所建设工作在不少地区流于形式或半途而废,*市国土资源局的可贵之处在于能够沉下心来,因地制宜,持之以恒地将“虚”的工作思路转化成“实”的工作业绩,达到了“提高素质、增强战斗力、提升服务水平、树立国土资源新形象”的目的,有力地推动了全局工作向前发展。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队伍综合素质
鉴于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从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出发,把学习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开展了创建“学习型国土资源所”活动。为了避免理论学习走过场,他们建立了完善的学习制度,将理论学习开展情况纳入国土所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狠抓落实。局里逐月制定学习计划,定期邀请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专家来局里开设时事政治和国土资源业务讲座。局领导还不定期到国土所抽查学习情况。针对基层人员年龄、文化基础存在差异的实际,结合不同的学习内容和目的,采取“集中上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书本理论和工作实践相结合,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相结合,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组织考核与全员竞赛相结合”的方法,将理论学习搞的红红火火,全面提高了基层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
3月6日,*市召开建设学习型城市表彰大会,*市国土资源局被评为建设学习型城市先进集体。
(二)以人为本,积极改善国土所办公条件
基层国土资源工作非常辛苦,良好的工作条件能够使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产生一种归宿感,进而激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能。*市国土资源局高度重视国土所建设,并把基层环境建设作为提升国土资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平台。20*年,在全市系统内开展了“四个一”建设活动,即提供一个好的工作、学习、生活和活动环境。这项活动的开展,使基层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在此基础上,20*年10月,又开展了“六有”国土所创建活动,即有一流为民服务的明亮窗口,有一间设施完备的学习阅览室,有一套健全的学习管理制度,有一个整洁、舒适的职工宿舍,有一个卫生、洁净的食堂,有一个设施简便的健身娱乐室。
我们在薛埠国土所参观时发现该所工作人员和来客都在食堂就餐,这样不仅避免了不必要的应酬,节省了招待费,而且还杜绝了下基层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可谓一举三得。据了解,建立职工食堂后,*市16个国土所全年共节省招待费20多万元。考虑到国土所所长异地任职和部分职工异地工作的实际情况,为了方便职工工作和生活,薛埠国土所还修建了职工宿舍,受到干部职工的欢迎。
目前全市16个国土所都建设了自己的办公楼,并按照要求配齐了全部设施。除了办公室外,还有服务窗口、档案室、阅览室、会议室、娱乐室和职工宿舍、食堂,使国土所真正成为职工之家,极大激发了基层国土资源队伍的工作热忱。
(三)树立群众观念,将便民利民落到实处
乡镇国土所是国土资源部门的第一扇窗。如果这个窗口不透明,得不到老百姓的信任,将直接影响国土资源系统整体形象。*市国土资源局以“人民满意的国土所”为目标,发挥市局“大窗口”带动国土所“小窗口”的作用,本着“利民、便民”的原则,在基层国土所服务窗口实行首问负责、一站式服务和时效承诺等制度。坚决做到任何事都在窗口办完,能办的事立即办,难办的事想法去办,不好办的事给予书面答复。办理时效和投诉电话对外公开,投诉一经查实,将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同时,窗口推行文明用语,严禁使用“不好办”、“明天办”、“找领导”等忌语。
为加快推进国土资源管理政务公开,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市国土资源局还在市、镇两级服务窗口全面推行电子政务。
我们在金城国土所看到,群众到所里办事不需要上楼,全部在服务大厅办结,如果是急办事项,所里的流动服务队则上门服务,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
(四)实施规范化管理,塑造国土资源新形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市国土资源局在基层国土所全面推行规范化管理,提出向管理要水平,向管理要形象。在办公环境方面,规定:
1、服务窗口必须宽敞明亮,办事程序醒目,服务制度上墙,便民设施齐全,政务公开栏定期更换,人员集中使用电子政务办公。
2、学习阅览室必须专门设置,有一定数量的报刊杂志和政策法规科普书籍。
3、学习制度必须张贴在学习阅览室的醒目位置,阅览室内要开辟单位(个人)学习目标、阶段学习计划、学习体会的“学习交流园地”,学习制度的执行情况要有完整的书面记载。
4、宿舍窗净明亮,电视、卫生等设施齐全。
5、食堂有专人管理,环境清洁,餐具洁净。
6、活动室有乒乓桌、方桌等基本设施。
在强化办公环境规范化的同时,*市国土资源局还十分重视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行政行为的规范化,他们从人员管理、依法行政、文明服务、队伍建设、作风纪律人手,制定了以公示制度、窗口申报制度、廉政建设制度、内部会审制、阳光操作制度为主要内容的40多项制度,并将其汇编成册,做到系统内人手一册。局里组织专人对国土所各项制度落实情况制定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考核标准,定期进行督导考核,确保用制度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增强素质、提高水平,塑造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国土资源新形象。*国土资源局基层国土所规范化管理取得显著成效,基层广大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进一步提高,服务意识得到增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得到加强。20*年底,*国土资源局获得*市级“文明标兵”称号。
三、几点启示
在考察中,我们发现*国土资源局基层国土所的创建工作并不是“制造新闻效应和沽名钓誉的噱头”,而是实打实的真功夫。通过与该局有关领导交流,我们认为该局基层国土所创建工作成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对国土资源局各项工作非常支持。*国土资源局庄六孝局长兼任*市政协常务副主席,便于同各方面进行工作协调,这为国土资源系统的改革和创建工作创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庄局长非常重视干部队伍建设,多年来精心培养和大胆提拔重用系统内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国土资源局四位副局长全部来自于本系统,平均年龄不到40岁。庄局长还经常把年轻干部送到省厅和国土资源部进修,在开阔年轻干部眼界,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把外部的先进经验带回来,在工作实践中创造性地进行消化吸收,为机关和基层国土所建设工作的开展积蓄了战斗力。庄局长对基层国土所建设工作高度重视,将基层所建设列为全局重点工作,他认为:国土资源工作的难点在基层,重点在基层,活力也在基层,不断加强基层建设是国土资源管理焕发生机的源泉。在基层所建设中,局里安排分管局长靠上抓,配齐工作班子配合分管局长工作。所里建立了由所长主管,其他成员密切配合、分工合作的机制。局里出台了一系列相关制度,用制度的刚性保障国土所建设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资金保障到位。资金是影响基层国土所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缺乏资金支持,再好的工作思路也只能停留在务虚的层面。*国土资源局的做法是以政策扶持代替资金扶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允许国土所按照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和江苏省物价局核定的标准对临时用地征收2——3元/平方米的管理费;2、允许国土所同用地单位自愿签定用地手续全程代办协议,并按照征地补偿费的1%——3%收取服务费;3、国土所为辖区内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提供基础服务,土地出让后,财政局按照一定比例向土地所在乡镇返还土地经营收益,用于小城镇建设,乡镇将所得收益按照约定比例拨付给国土所。上述三项收入由局财务科监督管理,全部用于国土所建设和发展。国土资源局本着“穷补,富不收”的原则,为基层国土所建设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空间。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市基层国土所收入都比较可观,效益最好的国土所年收入近200万元,总资产达几百万元,为开展基层国土所创建工作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三)基层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基层干部职工是国土所建设的主力军,只有充分调动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使他们把国土所创建工作放在心上,安心做好国土所工作,精心抓好国土所管理,悉心打造“人民满意国土所”,用心做好“人民满意土管员”,才能把基层国土所建设好。在调动基层干部职工工作积极性方面,*国土资源局一是通过抓学习,教育人,促进基层干部职工思想觉悟和责任意识的提高;二是通过抓制度建设,管住人,统一规范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为;三是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吸引人,激发干部职工的工作热情。围绕人性化管理,局里一方面支持各基层国土所加大投入,为干部职工创造优越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环境;同时十分注意改善国土所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国土所所长除基本工资外,每月可享受1000元左右的月度奖金,年底根据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成绩,排出优秀、良好、合格三个档次,良好、优秀档次的国土所所长可得到2——3万元的年终奖,合格档次的国土所所长的年终奖是1——1.5万元左右。国土所普通工作人员的奖金额度在不低于局机关普通工作人员平均奖金基数的前提下,按照“只上不下,只涨不降”的原则,根据所在国土所的年终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档次进行浮动。基层干部职工的待遇高了,四处化缘解决职工奖金福利的烦恼没了,心情好了,干劲更足了。扎实工作有甜头,温情服务有盼头,积极创建有奔头,成为*国土资源局基层国土所干部职工的共识,国土所创建工作的根基进一步牢固。
四、对加强我局基层国土所建设的几点建议
基层国土所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最前沿,与群众关系十分密切,加强国土所建设是关系到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能否得到贯彻落实,资源保护和保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上级是否放心,群众是否满意的重要举措。尤其是我局基层国土所刚刚调整合并,机构和人员还处于磨合期,因此应抓住时机,全面加强国土所建设,创新思路,促进团结,提高素质,增强活力,适应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变化的新要求和全市赶超发展的工作需要。根据我局实际情况,现对国土所建设提出以下五点建议:
(一)完善制度,加强规范化管理。我局基层国土所调整合并工作刚刚结束,由于机构、人员调整幅度较大,国土所在工作和管理方面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下一步应围绕全局中心工作,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目标,以依法行政、文明服务、队伍建设、作风纪律等为切入点,着力抓好国土所的规范化管理工作,下大力气创牌子,树形象。建议由局分管领导牵头,配备专人,靠上去抓国土所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国土所工作守则、服务守则、学习、财务管理、食堂管理、接待、卫生保洁、资产和办公环境管理、安全保卫等规章制度,根据国土所工作实际,制定具体明确的业务和精神文明工作目标及考核标准,将国土所工作纳入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对考核位次靠前的国土所给予一定经济奖励。对考核成绩不佳的所,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整顿和提高,以促进全市基层国土所工作平衡发展,再上档次。
(二)因地制宜,改善国土所工作生活环境。鉴于部分国土所调整合并后人员多,办公条件简陋的实际情况,建议借鉴*国土资源局“六有”模式,鼓励和扶持办公条件较差的国土所按照“勤俭节约、充分利用、因陋就简、量力而行”的原则,建设办公场所,逐步完善办公、生活、健身娱乐设施,改善干部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所”。
选择1——2个条件较好的国土所作为试点,以创建“人民满意的国土所”为目标,在基层国土所设立服务窗口,推行首问负责、国土所管理权限内政务一站式服务、时效承诺、温情服务等制度。加大宣传力度,虚心接受群众监督,增进广大群众对国土资源工作的理解和支持。试点成熟后,将经验向全市国土所推广。以创建“人民满意国土所”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提高基层国土所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在群众中树立基层国土资源工作者的新形象。
(四)推行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目前因特网已经非常普及,为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国土资源政务公开,建议围绕加强局机关网站建设,在全局和基层所推行电子政务。电子政务不需要太多投入,目前全局各科室和基层所都配齐了电脑,只需将电脑并网,就可以实现网上通知和网上办文。有利于避免基层所工作人员在城区和驻地之间往来奔波,节约了时间,节省了办公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给予政策支持,为国土所建设开辟资金渠道。
我局基层国土所建设的瓶颈在于资金短缺。各基层所没有收费权,仅依靠局里提供资金支持又不现实。从长远看,国土所要发展,就必须在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创新思路,开辟财源,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建议在以下两方面进行探索:1、推行征地服务。建设项目征地时,当地国土所可以同用地单位和个人自愿签定《征地服务协议》,代替用地单位办理各项用地手续,并按一定比例收取服务费;2、推行土地经营基础服务。经营性土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前可由当地国土所代替市局协调同村集体或原土地使用者的关系,代为办理土地勘测、征用、清点等基础工作,土地出让后,市局协调财政通过相应方式向国土所拨付一定数额服务费。上述两项收入由市局代管,主要用于国土所建设和
改善干部职工福利待遇。国土所使用经费,必须上报资金预算报告和资金使用申请,经局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审批后,据实拨付。
农村客运是传统意义上的县内班线客运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区至乡镇村、乡镇村至乡镇村的班线客运。它是目前我区农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区农村客运基本处于国有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以大蓬车运输为主的个体经营者开始“领跑”我区农村客运;进入90年代,随着我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一些大蓬车开始调转“车头向下”,以从事连乡通村客运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车依然在从事通乡客运;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期间,随着旅客和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蓬车等农用车载客也呈渐退之势。
目前,我区农村客运市场拥有运力1564辆,其中:
客运班车298辆,经营线路25条,乡镇通车率达96%(*、*、*未通直达班车)。
大蓬车等农用运输车辆1266辆,其中连乡通村车辆372辆。
从总体来看,以班车客运为主,以农用车载客为辅,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我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运力多,通村运力少;农用车辆多,客运班车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场少。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农用车载客将被严禁,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是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
四是交通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
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路运协调、安全经济”的原则,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场的覆盖度,确保我区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近期目标:
针对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实四化
客运车辆标准化、客运线路网络化、经营主体公司化、乡镇站场有形化。
1、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客运线路网络化: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3、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
4、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四、主要措施
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结合运力置换,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赶集班”等形式,保证了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
布局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10-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Page]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
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
3、整合运力资源,推行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而原经营者则可以由中标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价格主要由车辆残值和经营补偿两部分组成,也可以对经营者车辆残值及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作为股份,进入公司参股经营,原经营者可作为股东,与企业参股方实行利益共享。
4、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公用型站场建设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一)、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
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在试点过程中,有的地方整合运力资源,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统一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的地方积极引导骨干运输企业坚持“车头向下”,鼓励企业兼并收购,组建区域性或线路股份公司,实现片区集约化经营和冷热线协调运行。
理论上可行、趋势上必行、操作上难行。
统一站点、统一排班、
公司化管理的三种模式:
1、依托公司。汽运公司。(紧密型)
2、组建公司。交服公司。(紧密型)
3、车主自治。一线一司,车主自治。(松散型)
(二)、优化运力结构,
运力置换
农村客运运力适应客源集散需求,客运运力均为适合当地道路和地理条件的、列入国家客车生产名录的客运车辆;
原则:统一指导车型、调控置换比例、确保人畅其流。
1、以市区为起讫点的。
2、连接乡镇村的。
(三)、线路布局
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在运力布局上,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避免弃冷线、争热线和挤干线的做法;
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加密主干线、保障连接线、发展旅游线、增开环圩线、鼓励通村线。
通过线路的合理布局,分流运力、平衡运量、提高通达、形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
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
(四)、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
客运站场是“路网的接口、市场的门口、形象的窗口。”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在客运站点选择与建设上,应与当地农村集市相结合,形成以站带市、以市养站、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
三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牢固树立“路、站、运一体化”思想,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八、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推动路运一体化。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各地要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通过试点,研究探索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组织实施、站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统一考虑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抓好农村公路与乡镇客运站点的同步建设,为实现“路运一体化”创造条件。
建设一批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客运场站点。
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1、农村站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2、市区站场
发展农村地区道路客运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