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茶具考察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能够熟练运用标准化手段管理市场,政府和企业诚信度高
意大利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管理主要是法制管理,政府以法律、法规的方式管理市场。但是对于许多涉及技术问题的法规要求在法律文本中是难以或根本不能叙述清楚的,这些工作就由标准化工作来完成。比如欧共体的安全法规规定,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各国不允许禁止销售,不满足安全要求的产品不允许流通,同时规定满足欧洲相应安全标准即视为满足法规要求。围绕这些法规,欧洲各国制定了近千个标准。这些法规和标准的出台,同时还起到了对欧洲以外的国家建立技术壁垒的作用,因为满足不了标准要求就难以进入欧洲市场。为此,日本、美国等国家均派员长住欧洲以观察其标准发展动态。这种以标准作为法规细化的技术手段,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了一种政府管理市场的措施。具有了法规细化的技术手段,使标准化工作成为一种政府管理市场的措施,具有了法定的地位。
政府除将标准作为法规的细化手段之外,有机地运用了法规的强制性与标准的自愿性和协调一致性的特点。意大利的标准都是自愿性的,即使是安全、卫生、环保方面的标准也都是自愿采用的。此次考察,一个突出的印象就是意大利政府和企业在执行标准工作中表现出的高度诚信,虽然法律和政府行为对标准化工作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诚信自律在其中起到了主导的作用。在意大利,对于企业产品的检测,由政府委托中介机构来完成,中介机构对结果负全责,如果不能准确及时地出具结果,该中介机构将受到政府的严厉处罚,甚至于吊销经营资格。而企业更是严格执行标准规定,对于添加标准规定外的添加剂等行为,一经查处,更是受到法律和法规的严厉惩处。
从考察中体会到,如果政府能够正确运用标准化手段为管理市场服务,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对标准化工作本身也是一个很大的促进。如果政府和企业双方都能够讲究诚信,恪守承诺,那么将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最终受益的将是整个社会。
二、协会是国家标准化工作的组织者,起着贯彻政府方针和联系企业为企业服务的作用
意大利国家一级的标准化工作都是由协会承担的,协会的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国家政策及企业需求来进行的。政府的法规需要细化的标准相配合才能有效地实行,企业也需要一个不在产品市场中有利益关系的中介机构来组织大家共同制定国家标准。社会其他方面如消费者、学术机构等也以各种形式参与协会的工作,承认协会的作用。有这样一种需求的环境使得协会能以不盈利的中介组织的身份,对上对下进行服务工作。协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依靠社会上是否有这方面的需求以及其服务的质量。
意大利标准化协会uni于1921年成立。总部设在米兰,是意大利国家的标准化团体,是由意大利政府确认的、制定国家标准的标准化机构。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大会。uni经费来源:销售出版物占37.1%,政府拨款32.9%,会费收入20%,咨询、培训收入10.9%。协会的主要工作是起草欧洲标准,所以欧洲标准后很容易就被等同采用为本国标准。协会同时也承担相当数量的国际标准化工作。着力于用标准手段帮助政府和本国企业占领、巩固欧洲市场和国际市场。协会开展的任何工作均以企业需要为前提。标准的立项原则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满足技术法规需要的标准;二是企业需要的,或者是企业愿意介入的国家标准,乃至国际标准。同时,充分利用企业的积极性,开展标准制定前的科研工作,以期在标准方面与欧洲乃至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或用企业标准影响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以提高企业产品的适应性,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
三、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完全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
通过实地考察意大利的企业,发现这些企业的标准化管理没有统一的模式,有些设在市场部,有些是由质量部门管,有些是由技术部门管,但总的印象是企业标准化工作完全是围绕市场需求进行的。
企业标准化是企业的全员性工作。企业的各部门工作都涉及标准化工作,标准工作者是结台各 自业务来干的,大多数企业没有专职标准化人员,兼职人员的工作也主要收集资料和协调。具体的标准执行和起草工作大多效都是有关业务部门负责的。企业各类人员的标准化意识都很强,使用标准是各种职能岗位的一种基本技能。企业在人员培训中把标准列为培训内容之一。
四、充分借鉴国外经验,加快我国标准化发展进程
通过对意大利标准化的工作模式和方法的学习考察,结合国内标准化发展现状,我认为:
第一,标准化应是政府部门推动市场经济规范化的技术手段。国家逐步推行市场经济后,根据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强制性标准仅限于安全、卫生、环保方面,大量标准是推荐性的,企业自愿采用,国家用于制订标准的费用也大大减少。近两年来企业对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支持和参与程度较从前有明显下降,涉及标准的质量问题也变得突出了,而行业标准化工作很难推动,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部门削弱了对标准化的管理。我国将大多数标准变为推荐性标准后,并末同时建立相应的其他约束机制来代替,因而忽视标准,质量下降,配套混乱等问题就越来越严重,从意大利的经验来看,政府是把标准化与法律、法规相结合,作为推动市场经济有序化、规范化的重要技术措施。所以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标准化工作应作为政府管理市场的手段发挥作用。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计划安排,并配合市人大常委会上下联动开展节能执法检查的工作要求,财经工委会同城建环保工委,于7月上旬至8月下旬,对本区节能减排工作开展了专题调查。7月中旬,课题组专题讨论并制定了调研方案。7月下旬,*副主任带队走访区经委,并召开区发改委、经委、科委、建交委、财政局、环保局、房地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和部分重点用能单位负责人的座谈会,了解本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情况。8月上中旬,走访了*松下半导体有限公司等单位,实地察看企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设施改造情况。8月下旬,组织部分市、区人大代表视察宜家家居、*先进半导体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和*龙华水质净化厂,听取了区经委、区环保局、区机管局和三家被视察企业负责人的情况汇报,并进行座谈交流。现将有关调查情况及建议报告如下:
一、我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的实现,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来加以落实,认真贯彻实施国家和本市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责任主体,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推进、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配套方案。20*年初成立区节能降耗领导小组,区经委下设节能办,形成了由政府、部门、用能企业组成的产业节能三级管理架构体系。制订《*区产业节能减排三年行动计划方案(20*-2010年)》、《*区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区能源统计实施方案》等配套规划和制度,明确总体思路和政策导向,将节能减排的目标责任逐级分解落实到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部门)和重点企业。
(二)抓住重点环节,深化重点监管。在加强能源统计、摸清能耗底数的基础上,对年耗3000吨标煤以上工业企业和500吨标煤或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楼宇)等能耗大户实行重点监控,重点管理,重点服务。以实施“第三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紧紧围绕我区二氧化硫(SO2)和化学需氧量(COD)的减排目标,扎实推进污染减排工作。突出重点领域,持续开展黄浦江准水源保护区工业废水达标排放、漕河泾开发区和都市型工业园区、高校实验室污染物排放等专项整治,加大执法检查力度。
(三)吸引市场参与,探索“2+*”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在节能减排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探索市区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模式,利用*区的科技资源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与市节能服务中心、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两家专业机构合作,探索市区、区院“2+*”的节能合作模式。依托专业机构,提供技术服务,帮助用能单位做好节能计划和项目建设,试行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效益分享模式,推动节能减排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加快结构调整,增强推进实效。结合以发展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低能耗、高产出的现代服务业对地区增加值的贡献,重点锁定污染严重、高耗低效、限制淘汰类的行业和企业,控制高耗能企业及项目享用资源和能源,“十一五”期间纳入计划调整的高能耗企业约30家。重点推进固定资产投资节能和建筑节能,固定资产投资“批项目,核能耗”,新建建筑执行国家强制性建筑节能标准,既有住宅结合旧小区平改坡工程实施综合节能改造,将创建节约型工地、施工现场节能降耗纳入建设施工工程项目的监管考核内容。严格控制排放总量,通过环保审批制度,坚决杜绝不符合我区产业发展定位的新项目设立,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积极促进落后或污染产业结构调整和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改造,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五)强化政策引导,鼓励自主创新。设立财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的示范性应用项目,鼓励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区域内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的创新成果产业化。如对*多佳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的“军团菌的源头治理及其监控”等4项涉及生化环保工艺、环保设施自控和节能技术的自主创新项目财政支持362万元,并带动企业投入超过1600万元,体现了政策资金的放大效应。在创新资金等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计划项目中,每年以不低于10%的立项比例,支持能源循环利用、清洁和新能源及环保、污染控制技术等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应用示范。
(六)普及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意识。通过报刊、有线台等新闻媒体,改版*区“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网站,宣传节能减排政策法规。开展“机关节能,从我做起”系列活动,发挥区级机关的表率作用。开展学校节能减排主题教育,打造*绿色教育品牌。利用“五进社区五到家”社区平台,向全区30多万户居民发放百姓手册,介绍和宣传日常节能环保知识。开展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节能宣传周等活动,普及节能减排知识。
20*年我区综合能源消费量为115.65万吨标煤,单位增加值能耗0.3*吨标煤/万元,下降4.49%;SO2年排放总量市政府下达的目标责任为到2010年底控制在904吨/年以内,我区则提出要控制在500吨/年以内,截至20*年末,已控制在631吨/年以内;截污纳管率区“十一五”规划目标从期初的92.5%提高到95%,截至20*年末已达到94.1%。节能减排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节能减排初见成效,任务依然艰巨。大型企业迁移导致GDP骤降,增加了单位能耗指标的压力。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降低能耗总量虽见效显著,但涉及人员、场地等因素,矛盾突现。楼宇经济发展较快,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导致管理部门控制能耗缺乏抓手。区域内河道众多,局部污染仍存在,污水处理厂家对周边居民生活造成影响,截污纳管率的指标完成与居民实际满意度仍有差距。
(二)能源统计初具体系,基础仍待夯实。能源统计体系虽已建立,但数据准确性、前后可比性等仍有待完善。*区域范围大,企业分散,目前重点跟踪企业仅占区域总能耗的42%,不可控因素仍较多,且受人力、财力限制,扩大监控范围难度较大。目标责任和考核体系虽已制定,但制约措施的实效还有待提升。
(三)财政政策显现效应,配套尚需完善。财政政策的覆盖面侧重于企业,事业单位的积极性调动不够。节能产品及生产企业数量不少,产品目录和质量控制缺乏统一的权威标准,且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信息渠道不够畅通。政策扶持偏重于资金的直接支持,财税政策、价格体制、示范激励等综合效应的体现不够明显。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工作尚需加强。
(四)全民意识有所增强,践行动力不足。节能减排成功企业的经验推广尚不到位,部分企业过分看重当前利润和成本投入,缺乏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积极性。党政机关节能表率作用发挥不够。生活条件较为优越的居民群众更看重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节能意识未能更多地付诸行动。
三、几点建议
(一)聚焦世博主题,增强节能减排的紧迫性。结合“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演绎,正视整治废水废气排放污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通过实施“迎世博600天行动计划”,努力使区域生态环境的改善让居民更加满意。加快田林和吴中泵站、蒲汇塘水域等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确保南线干管污水处理系统工程如期竣工。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视野来认识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大力推广、宣传和使用节能产品,优化资源利用方式,提高资源生产率,减少废弃物排放。
(二)健全法规制度,强化节能减排的约束性。健全节能减排工作机制,积极争取市有关部门的支持,完善统计评价体系,执行能耗报告制度,拓宽监管覆盖面,形成有效的动态监管网络和考核评审机制,将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到实处。深入调研,配合市有关部门抓紧出台建筑节能管理条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条例等政策法规,研究建立能源消耗总量和重点行业能源消耗增量的控制办法,切实解决目前所存在的法规缺失和体制障碍,提高节能减排工作的强制性和约束力。
(三)合理规划布局,提高节能减排的绩效性。坚持节能减排与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的有机结合,按照“十一五“规划,知难而上,有序推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的调整淘汰。完善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和产学研联动机制,培育中介组织,依托专业力量,聚焦示范项目,推广合同能源管理,提高节能减排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打造信息平台,畅通供需渠道,组织经验交流,引导和帮助企业实行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降低成本,提升实效。加大政府采购向节能减排倾斜的力度,率先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产品、新能源。
(四)完善政策体系,调动节能减排的自觉性。制定完善区节能减排扶持政策,重点研究财税政策和专项资金的综合使用,激励方式和受益范围的合理界定,资金投入和产出效益的科学评价,加大对重点扶持领域、项目、产品和单位的倾斜力度,并最大限度地放大政策资金的引领效应。加强市区联动,积极向市相关职能部门建议,加快推进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多领域、大范围地实施节能成效激励政策,充分调动企事业单位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一、填表者基本情况
(一)类别:执法:41份
(二)职务:副科级:7份;科员:34份
(三)学历:本科:6份;大专:24份;高中(中专)11份
(四)年龄:50岁以上:5份;40-49岁:8份;30-39岁:24份;30岁以下:4份
二、近三年参加培训情况
(一)学历教育:大专:11份;大专升本科:7份;研究生:0份
(二)脱产培训:0份
(三)在职培训:《公务员法》39份;《行政许可法》36份;《行政领导学》11份;《公共政策分析》7份;《政府组织行为学》6份;《公共管理原理》19份;《电子政务》12份;《普通话》5份;《公务员精神知识》18份。
三、今后需要培训哪些方面的内容
(一)公共内容: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34份;基层民事调解基本原则和方法14分;沟通和协调28份;公务礼仪26份;基层工作的心理调查26份;依法行政的基本原则和要求31份;公共服务内容和方法18份;国家赔偿制度的概念,实用范围赔偿方式21份;有效执行力的提升27份;如何应对集体上访、群殴、安全事故、环境污染、重大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20份;处理带倾向性、潜在性问题的方法和技能15份
(二)县、乡、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4份;村镇规划2份;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政策和措施1份;农村1份;农村区域经济发展3份;农村社会事务管理1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2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2份;发展现代农业的主要政策和措施4份
(三)街道:街道办事处主要工作任务、程序及方法2份;街道、社区常见社会问题及处理方法1份;社区管理5份;社区服务2份
(四)执法:行政处罚的原则、设定权、种类、程序31份;行政复议制度的概念、基本原则和要求27份;行政诉讼的概念、原则、范围和受理、判决的执行15份;行政执法常见案例分析与应对30份;文明执法与和谐社会19份
四、其它培训需求(文字表述)
1、增加法学知识的培训,以提高对法条的理解力。
2、加强对工商行政管理专业知识的培训。
3、组织外出学习、考察与经验交流活动。
五、调查情况分析
(一)脱产培训是空白,适当安排人员进行脱产培训。
从本次调查问卷发现,我局公务员近三年来参加脱产培训是个空白。公务员任职培训基本上在三年前已经完成,近三年来新任科级干部数量很少,没有参加任职培训。应适当安排公务员参加法律知识的脱产培训,脱产时间以三个月至半年为宜。
(二)公务员对于公共内容知识培训需求很大。
基层公务员对于公共内容知识的缺泛由来已久,此次调查反映了基层公务员对于公共内容的渴求,培训部门可以组织跨部门的公务员学习公共内容,组织课堂讨论。
(三)应多安排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培训,提高公务员的基本法律素养,增强知法守法意识。
基层公务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对于法律的理解能力很薄弱,因缺少法学基础知识,对法律精神和法律条文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知法与守法的意识也不强。因此,应该从提高公务员的基本法律素养出发展开培训,多安排法学基础理论的学习培训。
按照院党组的安排,四月三日至四日由副院长杜忠科带队,与立案庭庭长张志强、执行庭庭长张永、监察室审判员杨斯野组成考察组先后赴*、庄浪、崇信县人民法院对审判流程管理、执行工作、案件质量评查情况进行了考察学习,基本完成了院党组交给的工作任务。现就有关情况作以简单汇报。
一、总体印象
学习考察期间,我们受到了兄弟法院的热情招待,各院主管院长、立案、执行、审监庭的同志与我们进行了座谈交流。我们还观摩了他们的部分案卷,收益非浅。总体印象是这三个法院在审判流程管理、执行、审判监督等方面都各有一套成熟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这些制度和办法制订早,完善好,落实到位,极大的促进了整工作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县法院审判流程管理运作规范,管人管事、执行工作力度大、执结率高;庄浪县法院执行卷宗材料齐全,整洁美观;崇信县法院邮寄送达成本低,很有特色。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既开阔了眼界增进了友谊,又交流了工作。学到了兄弟法院的先进经验,不失为一种好举措,但愿条件许可时我们能在外地法院去学习,带回一些更为先进、科学的司法理念和管理办法,以促进我院各项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他们的一些具体做法
(一)审判流程管理。*、庄浪、崇信人民法院均制定了《案件审判流程管理规定(实施细则)》,对案件的立案、庭前准备、开庭审理、结案、执行、督查、归档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科学、规范、有序的系统化的管理,规定或细则操作性强。真正使每期案件、每个审判人员都置于公开、透明的管理之中,都由立案庭这一中枢统一调度和监督,体现了司法活动的公开、公正。
*县法院在审判流程管理中,由立案庭审查立案后,专人专车送达有关法律文书,确定案件审理程序及主审法官,并排期开庭。庭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将案件移送业务庭主审法官审理。对审理过程中即将超越审理期限的案件发出督办令督促结案。案件审理终结移送执行,审理或执行完毕交审监庭评查,整个程序规范严格。这样做既有利于杜绝当事人挑选法官、法官挑拣案件的不良风气,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关系案,人情案的发生。整个审判流程采取10分积分制,与审判人员奖惩挂钩,强有效的调动审判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审判人员多办案、办好案。
庄浪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的模式与我院相似,但开庭审理案件由立案庭统一排期,管理细则比较详尽,对不同阶段规定了时限,整个流程采取百分制考核,超期扣分。
崇信县人民法院审判流程管理如*县法院一样严明,有自己独到的特色。整个流程用微机管理,立案庭以“法院专递”的形式向当事人送达有关法律文书,节省了人力和财力。
(二)关于执行工作。考察期间,几个兄弟法院都认为执行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头戏,近几年大量的上访、、督办案件都与执行工作有关,执行工作搞的好不好,是衡量一个法院执法水平、司法为民理念的尺度,体现着法律的尊严。要搞好执行工作,关键在于院党组重视,领导得力,执行人员齐心协力。所以他们都将执行工作列为整体工作的重中之重,在人力、物力、财力、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方面向执行庭(局)、执行人员倾斜。在各项制度和措施上给予大力支持,引进激励机制、调动执行人员的积极性、促进执行水平的提高。
*县法院有14个庭室,66名工作人员,有8名(含法警)干警从事执法工作,占全院总人数的12%,配备三名庭长,力量比较强。20*年以来采取审、执完全分离的方式,各审判庭审结有执行内容的案件履行期限届满,立案庭即移送执行庭执行。几年的实践,他们感觉到执行庭的压力太大,审判庭只审不执,也存在一定弊端,今年又鼓励办案庭执行一部分案件,执行清结,加分奖励。为了加强执行工作队伍,激励执行人员的工作热情,他们为执行庭配备了车辆,曾给执行人员配发了手机、报销话费、提高收费返还比例等。为了规范管理,他们制定了《执行工作操作规程》,对执行款物及收取的费用由有关庭室统一管理,票据结算。他们的执行案卷材料齐全、装订整体规范,并进行了质量评查。
庄浪县法院有14个庭室,68名工作人员,执行庭(含法警)现有8人,占全院总人数的12%。他们也采取审执分离的做法,院内对执行工作十分重视,对执行庭的装备、执行人员的待遇也比较优厚,实行政策倾斜,大力支持执行工作。令我们十分赞赏的是他们的执行案卷非常认真细致,卷内材料齐全、文字书写整齐,装订规范。特别值得我们借鉴的是他们每个执行案卷均有阅卷笔录,以便执行人员从审判卷中熟悉案情,有针对性地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提高执行效率。另外,他们还主要执行和解,和解率较高。
崇信县法院执行庭共有5人,占全院干警36人的14%。他们在执行方面采取的方式、方法与庄浪、*两县大体相同,他们的执行率较高,上访、案件少。
(三)案件质量评查。考察学习的三个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工作均由审监庭承担,实行十分或百分制量化评分。评查结果具有权威性,按月通报,并纳入责任制考核,与经济奖惩挂钩。审判卷评查项目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审判质量检查方案”制订;执行卷有执行文书材料排列的规范性制度,按该制度确定的项目评查。
三、几点建议:
通过观摩、学习,我们认为*、庄浪、崇信人民法院在审判流程管理、执行、案件质量评查等方面都已实行了规范化管理,用较为严密的制度管人管事,是办公秩序井井有条。这是他们的共性,也是作好各项工作的保证,他们也各有特色,显示出他们的风格和魅力,给予我们以启迪。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院党组决策时参考:
一是借鉴*县法院的做法,结合我院实际,制定一套审判流程管理的办法,充分发挥立案庭的监督、管理职责,使我院的审判管理科学规范紧凑有序,彻底解决职责交叉,多头管理,互相扯皮,调度不灵的现象。
二是加大执行力度。今年我院在人员、车辆配置等方面已向执行庭倾斜,充分体现了院党组对执行工作的高度重视。而我院的执行工作面临的形势依然很严峻,特别是部分历史积案困绕着我们的手脚。根据*、庄浪、崇信法院介绍的经验看充分发挥执行人员主观能动性是主要方面,也必须辅立相应的制裁措施方能推动工作。为此,建议:①向县委、政法委汇报,争取党委支持,通过政法委协调对个别有履行能力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被执行人员给予必要的刑事处罚;②对个别因审理或执行对我院产生抵触情绪、曾在我院闹过事的执行案件汇报市中级法院提级执行或协助执行,避免我们孤军作战发生意外情况;③号召院内各庭室都能关心、支持执行工作,尤其是执行人员受阻时及时听从调动,赶赴现场工作;④协调好与公安机关的关系,保证司法拘留渠道畅通,关的进,放的出。
三是借鉴崇信县法院的做法,尝试邮寄送达的方式送达法律文书,节约人力、财力资源。
作为*唯一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老工矿区,在风起云涌的新时展大潮中,*区的经济发展一度显得步履蹒跚,加上采空区农赔、地质灾害、企业改制等各类矛盾问题的存在,更是给当地经济发展造成很大的拖累。为摆脱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窘境,*区立足自身实际,依托时展大背景,全力实施“231”发展战略,掀起了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强劲浪潮。
在这样的浪潮中,*区政法系统站在科学发展的高度,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找准政法工作服务经济建设的结合点和着力点,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以开展和深化“企业服务年”活动为载体,积极创新服务思路,强化服务措施,围绕坚定服务企业决心和确保企业办事顺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及增强企业发展信心等“五心”要求,充分发挥政法机关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方面的主力军作用,切实增强政法稳定工作服务企业发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力推动地区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在服务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
坚定服务企业决心从强化组织领导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不是某一个人的激情冲动,而应该是集体的自觉行为,这就需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组织领导上加强保障。政法系统只有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来认识,作为一项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甚至党和政府形象的重大问题来认识,作为推动政法事业自身发展的大事来抓,真正做到合力同心,才能集体迸发出服务企业的坚定决心。
【做法】
毫无疑问,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前提保障。*区政法委根据全区企业发展实际和政法各单位职能,在2008年以正式文件制定出台了关于在政法系统建立联系重点企业制度暨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开展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工作措施和相关要求,并成立了以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艾亚军为组长、政法各单位领导为成员的活动领导小组,专门确定一名副书记具体负责政法系统的日常服务企业发展的协调督查工作。同时,在政法系统中普遍建立联系重点企业制度,结合实施“平安建设示范工程”,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落实了22户重点企业的联系抓点领导,认真明确工作任务,切实为服务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为强化服务企业发展意识,*区政法系统还以开展活动为载体,先后组织召开(举办)了“打造良好环境,服务经济发展”研讨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政法稳定工作”研讨会和“打造良好环境,服务经济发展”演讲比赛,不断强化政法队伍的大局意识、发展意识、稳定意识、服务意识和“平安稳定就是发展环境”、“平安稳定也是政绩”、“有为才有位、有位更有为”的意识,使政法队伍牢固树立起“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个个都是*形象”的观念,树立起“服务发展有功、阻碍发展是过”、“发展为先、企业为重、服务至上”的工作理念。而且,无论是大会还是小会,也不管在机关还是基层,政法委领导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强调服务企业发展对于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要求政法及相关职能部门要处处为企业着想,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真正使“服务企业发展”的理念入耳入脑入心。
【效果】
*政法委通过强化领导,落实责任,明确要求,提高认识,有效增强了政法队伍服务企业发展的责任感、主动性和积极性,坚定了政法各单位为当地企业服好务的信心和决心。
确保企业办事顺心从转变工作作风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不是坐等企业求上门来,更不能对企业的诉求置若罔闻,这就意味着必须从根本上转变工作态度和作风,切实变被动为主动,变消极为积极。政法部门要本着便于企业经营、利于企业发展、为企业着想的原则,努力形成“尊重企业、支持企业、保护企业”的浓厚氛围,使整个政法战线从领导机关到基层单位、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干警,都主动为企业发展服务。
【做法】
竭力保证企业办事顺心,无疑是政法部门服务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区政法各单位切实从转变工作作风入手,认真结合本部门工作实际,积极与2户以上的重点企业建立了联系制度,并建立了一份具有联系领导、责任科室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姓名、联系电话、生产规模、主要产品、企业优势及存在主要问题等基本情况的服务企业联系卡,扎实开展调研、走访、慰问等活动。自2008年以来,该区政法各单位主动走访企业63家,邀请企业负责人175人次召开座谈会31次,收集建议意见32条,有针对性地细化措施,对涉及企业案件实行“一案一评”,认真开展企业物资采购法律指导、消防技术指导等工作;投入资金4万余元,开展酷暑走访慰问活动23次,慰问职工385人;帮助企业发现火灾隐患326处,提出整改意见452条,消除隐患318处。
在服务企业发展过程中,*区公安分局的做法在当地政法系统无疑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该局结合自身工作实际,采取“定单位”、“定内容”、“定时间”的“三定”工作模式,积极为所联系的16家优势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认真出台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二十条”措施,在大型商贸活动审批和出入境证照、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居民身份证换发等诸多公安行政管理工作中,竭力简化办事程序,缩短审批时限,积极提高民爆物品审批效率,切实方便了企业、投资者和广大群众。
【效果】
*区政法委积极转变工作作风,主动联系企业、贴近企业、深入企业、服务企业,坚决防止和克服工作中存在的“冷、硬、横、推”等现象,真正保证了企业办事顺心如意。
确保企业创业安心从营造良好环境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证企业创业安心,这就需要全力以赴为企业保驾护航,切实维护企业及周边治安环境和企业发展的法制环境。政法系统只有充分发挥打击、防范、调节、保护、服务、维稳的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努力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才能有效确保企业安心创业。
【做法】
要实现企业的稳定发展,无疑需要和谐稳定的良好环境作保障。*区政法系统立足当地实际和政法职能,着力强化矛盾化解工作。他们认真研究制定*(*)煤电化基地等重点项目法制保障工作方案,积极在重点企业南桐矿业公司建立人民调解工作室,加大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工作力度,竭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涉及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纠纷。曾经,南桐镇麒麟村光明社村民多次向该镇有关部门反映,南桐顺安爆破有限责任公司少征多占村民集体土地40亩;河边3.5亩集体土地因化工厂围墙阻断,村民不便耕管,多年无收成,要求公司补偿。但公司认为少征多占问题不应由厂方负责,已经国土局发证确权;河边3.5亩地是荒地,村民一直未耕种,不同意赔偿。为此,光明社100余村民数次围堵化工厂进出路口,严重影响了公司正常生产。虽然有关单位和人员曾出面协调,但始终未能根本解决。*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艾亚军得知此事后,立即深入南桐镇和顺安爆破有限责任公司走访、调研,并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开会协调,最后专项安排矛盾协调资金4万元用于改造该社人畜饮水基础设施,圆满解决了困扰企业发展的厂地矛盾。
为有效防范和处置涉及企业的,*区政法委认真组织政法各单位互通情报信息,完善工作方案和预警机制,加强与各级有关部门的配合协作,扎实有效地开展防范处置工作,近两年先后化解苗头139起,妥善处置群众阻工堵路等50起。尤其在*大道二期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中,政法各单位积极参与对重点拆迁户的结对帮扶工作,适时开展司法强拆、保护性施工等31次,出动警力1010人次、车辆150台次,拆除拆迁房屋2617.98平方米,对维护施工企业正常工作秩序、保障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着力强化治安维护工作,是*区政法系统服务企业的又一重要举措。他们创造性地推出警务室进驻重点建设项目制度,在*(*)电厂、兴隆煤田等重点企业和项目设立警务室,专门组建10人的关坝协勤中队,整合和增强企业巡逻防范力量;依法打击干扰企业生产经营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大整治企业周边治安突出问题力度,确保了重点企业和项目驻地周边治安秩序稳定。例如,*区公安分局通过开展打击盗窃电力设施犯罪专项行动,先后打掉盗割煤矿电力设施、盗窃通信电缆、高压线犯罪团伙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7人;突击清理检查*电厂周边废旧金属收购窝点11家,取缔非法收购窝点3家,查获非法收购物资约2吨,有力地维护了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让企业安安心心谋发展。
【效果】
*市*区政法委通过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通过强化治安维稳工作,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治安环境,强有力地保证了当地企业安心创业。
确保企业经营放心从维护合法权益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就是要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努力维护企业经济运行安全。政法系统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着力强化惩罚、保护、调节职能并重的意识,积极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慎重处理企业经济纠纷,慎重准确地办理涉及企业的经济犯罪案件,有效调节和规范经济关系,竭力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做法】
要保证企业放心经营,就必须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企业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区政法各单位牢固树立“企业无小事”和依法保护企业无内外的观念,从依法惩治合同诈骗、加大债权执行力度等方面入手,及时为企业提供法律帮助,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譬如,该区重点企业振兴煤业公司出资260余万元购买綦江梨园煤矿后,经技术人员和专家反复勘察,发现该煤矿是一个无资源、高风险、高瓦斯的劣矿,企业由此陷入前期投入无望收回,尚需追加资金进行善后处理的困境。*区司法局得知该情况后,主动并及时派出执行律师进行对口法律服务,在深入调查取证,逐字逐句推敲和分析双方所订合同的基础上,依法提出该合同显失公平、属于可撤销合同的建议,通过与綦江梨园煤矿多次交涉,据理力争,终于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范围内达成了和解,撤销了该合同,为振兴煤业公司挽回了100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又如,该区招商引资引进的重点企业*时珍阁普生药业有限公司与呼和浩特华蒙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订立药品买卖合同并出售药品后,华蒙医药公司拖欠货款达16万余元。*区法院受理此案后,立足于服务企业发展,着眼于保护企业的合法利益,依法及时对案件进行了判决,并积极组织力量奔赴*被告所在地进行财产保全,最终促使被告主动履行还款义务,有效维护了企业利益。
【效果】
*区政法部门秉承“企业无小事”的服务理念,及时主动地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法律服务,通过依法惩治合同诈骗,不断加大债权执行力度,有效保护了企业合法权益,保证了企业正常的经营秩序。
增强企业发展信心从提供智力支持做起
【观点】
服务企业发展,不仅要为企业保驾护航,做好企业的“护法使者”,还要想方设法推动和拉动企业发展,积极做好企业的“参谋”。政法部门应始终把是否有利于企业发展作为鉴别政法工作质量和水平的第一标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展服务范围,切实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提供帮助,倾心倾力为企业排忧解难,增强企业发展的信心。
【做法】
企业要实现持续、健康、和谐发展,不仅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保障,更需要健康、和谐的内部环境支撑。*区政法各单位充分发挥熟悉法律和有关政策的优势,着力加大对企业的智力支持力度,竭力增强企业科学发展、做大做强的信心。
他们积极为企业生产经营建言献策。*区政法委领导到南桐机械制造厂调研企业发展环境时,积极建议企业保障科研经费搞好产品研发,根据西南地区采煤环境,积极开发新产品,尽量拓展市场;结合地区产业发展形势和自身实际,作好规划、早谋思路、合理经营,加快企业发展,推动地区资源型城市顺利转型;搞好安全生产,扎实抓好单位内保和综治工作,协调好与周边群众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纠纷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这些合理的建议和意见,对促进企业发展和全区经济发展提速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他们积极帮助企业加强职工教育管理。*区政法各单位主动上门为企业开展《合同法》、《经济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培训、消防培训、安保培训,着力增强企业职工的法制观念和安全意识。该区政法委深入当地重点企业振兴煤业公司,为中层以上干部播放国家安全及维稳工作纪录片,并就抓好国家安全工作、防邪工作提出要求,使公司干部丰富了国家安全知识,增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意识。该区检察院结合法律“六进”活动开展,在全区开展国有企业干部职工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组织管钱物、管项目、管工程等关键部位的工作人员到*监狱开展警示教育;针对查办的个案深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对存在的问题、隐患,积极配合企业纪检监察等部门建章立制,制定完善整治和规范措施,切实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有效促进了企业健康发展。
【效果】
*区政法委主动跳出政法思考服务,竭力拓展服务内涵和范围,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帮助企业优化内部发展环境,使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
记者手记
置身资源型城市转型期,*区政法委牢固树立“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认真落实服务措施,竭力增强服务实效,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法治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他们在服务企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探索与实践,给予了我们如下一些启示:
在思想认识上要坚持做到合力同心,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政法大事抓紧抓实。*区政法委把服务企业发展作为一项事关全区改革发展、事关政法队伍甚至党和政府形象的重大问题来认识,竭力统一思想,不断强化服务企业发展意识,认真理清服务企业发展思路,切实为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和组织保障,坚定了政法机关服务企业发展的决心。
一、三市的主要做法
水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维持着经济生产能力、人类生活和全球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完整。
古运河是*的母亲河,环抱半个*城,千百年来对*市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在19*年以来开展的综合整治工作的基础上,20*年12月,*市启动实施了运河文化公园一期工程,全面提升古运河两岸景观。行驶于古运河上,两岸的历史壁画、经典建筑一一闪过,在现代灯光的照射下,河水变幻迷离,远古气息、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氤氲其中。濠河是国内保留最为完整、有着千年历史且位居城市中心的古护城河。它构成了*中心城区水抱城、城拥水、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水城风貌。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古都*,沿明城墙蜿蜒流淌的秦淮河,经过3年综合整治,这里又重现碧水清波、两岸垂柳的秀美风光,赢得百姓一片赞许。根据*发展规划,秦淮河西岸正在迅速崛起一座现代化新城,原先环绕古城的外秦淮河已成为纵贯全城的城中之河。
二、考察的主要感受
此次学习考察,我们感觉到*、*、*等地思想解放程度之深、管理理念之新、发展速度之快为考察团所有成员始料不及,所考察的各地有着强烈的创新意识、发展意识、机遇意识,这些都是各地思想解放的具体体现,思想解放已真正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助推器。与这先进地区相比,我们存在一定的差距,深入分析,主要表现在:一是思想意识的差距。江浙地区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但当地的干部绝没有盲目乐观,没有自吹自夸,更没有躺在已有的成就上睡大觉,相反,“危机”、“紧迫”、“严峻”、“忧患”这样的词汇倒是经常听到。在他们经济快速发展的背后,都有一种干事创业、敢做敢为的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二是发展理念上的差距。体现在加快发展方面,江浙人真正吃透了“发展是硬道理”的内涵,不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还是统筹发展、全面发展,他们始终把核心定位在加快发展方面,围绕“加快”二字做文章。三是服务环境上的差距。今年以来,我市召开了干部作风建设大会,出台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文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了相当程度的优化。但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有相当一部分政府部门在为企业服务上做得很不够,优化环境,安商、亲商、富商、护商做得还远远不够,与“五禁止”、“十不准”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三、今后工作目标
我市作为水利大市、农业大市,面对水利发展的重大机遇,加快我市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坚持不懈地抢抓机遇,实施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带动战略,争取投资,加快建设,实现水利跨越式可持续发展。作为信阳水利系统的一员,我认为应当结合实际,将此次学习考察的成果落到实处:
一是加大争跑项目力度,使专网建设再上新台阶。在争取项目工作上重点是在市防汛调度中心至大型水管单位及县(区)间实现数据、视频、话务功能一体化上下功夫,逐步立项,分期实施,力争“十一五”期间重点单位达到通信网络化(数据、视频、话务同时传输),办公无纸化(全部网络办公)、会议和监控视频化(异地会议和监控)。
*市民间融资的主要形式有三种:一是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资金时难以获得银行信贷,相互之间或向社会居民筹资;二是资金比较富裕的私营企业主或个体户把民间融资作为一种投资形式;三是社会居民之间因一时之需而进行的“互通有无”行为。从调查情况看,*市民间融资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融资主体广泛。目前*市约有*%以上的家庭、*%以上的中小民营企业涉及民间融资,融资主体不仅涉及农户、城镇居民、个体工商户、民营企业主,甚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也有参与,融资主体相当广泛。值得一提的是,农村学校、乡村政权机构也成为民间融资的重要借方。在*市较为贫困地区,很多的农村中小学都有向教师和其它社会成员借款维持运转的经历。绝大部分的农村中小学负债都源自民间融资。一般都是期终的冬夏时节借,开学的春秋时节还。“一费制”导致农村学校收费锐减,财政保障程度偏低,再加上学校没有用以抵押的资产,历年负债沉重,所以农村学校的负债流动性差,借债渠道窄,利率明显偏高。
(二)融资规模大。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融资目的的变迁,以前民间融资金额一般单笔几百、几千元,但现在扩大到最多单笔达到几十万元。
(三)融资方式灵活。从*户样本企业期限结构看,期限6个月以下的*户,6至12个月的*户,12个月以上的*户,不定期的*户,普遍在12个月以上,不定期的最多,根据借入者的需要,随用随取,借入的企业信用程度较高,偿还能力较强。家庭融资期限基本为6至12个月,且大部份以一年期限为主,再用续借,这样既能有效防范风险,又可较好地满足借入户的不同资金期限需求;但也有一部分未定期限,主要是亲朋好友之间的资金融通,要用即还,这样增加了资金融出者资金调度灵活性。同时,融资手续趋于规范化,大部分融资行为都立有字据凭证,有的还有中间人作担保;企业民间融资多采取向社会、职工集资等借款手段,如*股份公司向社会集资*万元、向职工股东集资*万元;*市*有限公司向职工集资*万元。
(四)融资交易方式简单化。根据融资对象不同及金额大小有所变化。
(五)融资用途多样。据调查测算,企业民间融资用于生产、经营的占*%;家庭民间融资中农民用于购买农业生产资料的占*%,用于婚丧嫁娶、修建房屋、子女上学、找工作、住院治病的占*%,用于还债的占*%。借款用途转向多样化。
(六)融资趋利增强。以往民间融资绝大多数是互质,但当前的民间融资已向生产经营或投资获利方向转变,超过一半的民间融资以各种形式和方式参与到企业或个人的生产经营活动,投资特征和趋利目的十分明显。
(七)地域差异明显。从调查情况看,民间融资受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性。一般来说,经济发展相对较慢、交通不便的地区,或者私营经济比较活动的地区,民间融资相对活跃。
二、*市经济发展资金供求与民间融资基本状况
至20*年末,*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7.3%;各项贷款余额*亿元,比年初增加*亿元,增长7.8%;存贷比例只有*%。据测算,20*年末,*市经济发展资金需求总额约*亿元,20*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发放贷款只有*亿元,资金缺口达到*亿元。据问卷调查,至20*年末,*份家庭问卷中有*户参与了民间融资,比例达到*%,家庭(个人)融资总额达到*万元,其中借入民间资金的有*户,占*%,借入金额达到*万元;借出资金的有*户,占*%,借出金额达到*万元。*份企业问卷显示,有*家企业参与民间融资,占比为*%,融资总额达到*万元。
三、*市民间融资日趋活跃的原因分析
(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民间融资提供了资金基础。近年来,*市经济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尤其是国家支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成为民间融资活跃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二)基层金融机构金融服务欠缺为民间融资提供了生存空间。近年来,*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了改革步伐,经营重心向大城市、大企业集中,对县级及县以下机构进行撤并、降格、上收贷款和资金管理权限,削弱了对基层的信贷投入。特别是农业银行近几年来,大量撤并农村网点机构,乡镇网点减少了近*%。县及县以下金融机构主要职能只是吸收存款,加上遍布乡镇的邮政储蓄机构的大量吸存,造成县域金融主体缺位。而农村信用社由于规模小,难以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客观上为民间融资提供了发展空间。
(三)中小企业获取银行信贷支持的难度提高。在*市金融机构落实宏观调控政策,对信贷投放适当紧缩的背景下,近年来新增贷款大部分发放给规模大、效益好的支柱产业和热点行业,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资金支持的难度增加。同时,为降低贷款风险,各商业银行和信用社纷纷提高信贷门槛,大力推行抵押和质押贷款,严控信用贷款。对于那些可供抵押的资产少而又急需贷款的个人和部分个体、私营企业而言,难以从金融部门获得贷款。加上原辅材料大幅度上涨,而产品销售价格在买方市场下基本持平,大多数企业资金需求旺盛,反映资金紧张,因此只能求助于民间融资。
(三)金融机构贷款程序复杂,工作效率低,使急需资金者转向民间融资。目前一些金融机构贷款方式,尤其是对散户及众多的农村经营户的贷款方式,基本上是抵(质)押贷款,但一般农户和个体私营企业户缺少有效抵(质)押物。特别是近年来,金融机构为防范信贷风险,上收贷款审批权,客观上增加了贷款的审批时间和审批环节,为不贻误时机、商机,急需资金者就通过民间融资解决资金急需。
(四)贷款考核要求过高,打击信贷工作人员积极性。近年来,金融机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完善,业务经营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信贷管理制度对信贷员的职责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个别金融机构甚至对信贷员制定了“包放、包收、包效益”的终身责任制,过分追求贷款“零风险”,严加处罚。很多信贷人员出于明哲保身,怕负信贷风险责任,存在“慎贷”、“恐贷”的保守思想,造成资产市场拓展不力,出现银行“难贷款”,企业、个人“贷款难”的“两难”现象。在向金融机构贷款困难的情况下,资金需求者只能转向民间融资。
(五)存款利率低,投资渠道窄,利益驱使成为民间融资活跃的动力。
四、民间融资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一)对经济金融的正面影响。
1、民间融资在一定程序上融通了社会闲散资金,缓解了农民和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活跃了城乡经济,填补了金融支持的空白。在国有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向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集中,农村信用社力量薄弱、覆盖面窄、独力难支的情况下,农户通过民间融资解决了生产或生活的一时资金急需,私营企业通过民间融资渠道组织资金,实现了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促进了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的发展。
2、促进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水平的提高。由于民间融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民和个体私营企业,其活跃和发展必然占领中小金融机构的部分信贷市场,加大它们的经营压力,同时也会促进其改善服务,加大信贷营销力度,提高自身竞争力。
3、拓宽了投资渠道,带动了民间投资的发展。存款利率偏低及利息税的征收,迅速发展的个体工商业对资金的巨大需求,促使部分民间资金转向生产和经营投资,既缓解了银行信贷压力,又扩展了民间投、融资渠道,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对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
1、冲击国家产业政策,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国家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资金的有效配置。如一些国家限制发展的产业,在国家货币政策调控下,金融部门收回贷款或减少贷款。个别企业在利益驱动下,通过民间融资继续生产经营,甚至扩大生产规模,造成资源浪费和影响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
2、影响社会稳定。民间融资法律约束力差,手续不规范,大都采用白条方式,担保简单,在借款期限的掌握上人为因素较大,不能合理确定借款周期,而且资金所有者不能对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监督,一旦借款人由于天灾人祸等原因不能按时还款,有可能引发纠纷,酿成不稳定因素。
3、造成利率失控。民间融资的利率普遍不受约束,都高于同期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对婚丧嫁娶、治病求医、子女上学等生活性贷款和企业的急需贷款,由于借款时间的突发性和使用的急切性,借款户对融资利率基本上没有任何选择余地,易诱发高利贷行为。
4、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目前民间融资的使用对象主要是私营企业和农民生活消费借款,涉及到农业生产投资的寥寥可数,大部分农村资金通过民间融资渠道流入非农领域,加剧了农村资金外流的趋势,造成农村资金日益减少。
5、干扰金融秩序,影响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效果。民间融资使很大一部分资金游离于金融机构之外,造成大量资金“体外循环”,一定程度上分流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来源,也容易滋生非法金融活动,干扰国家的利率政策,扰乱金融秩序。同时,也影响了社会信用和社会资金总量统计的准确性,削弱了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
6、导致国家税收的流失。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储户利息收入必须缴纳20%的所得税,但在民间融资活动中,国家没有相应措施进行有效规范,资金持有者的利息收入逃避了国家税收。
7、借贷风险不容忽视。民间借贷在一定程度上活跃了融资市场,但其潜在的风险却不容忽视。
民间借贷最大的风险还来自于借贷本身法律手续的不齐全,一旦出现行业性和信用风险,则借贷资金的安全性将受到很大威胁。
五、促进民间融资健康发展的主要对策
(一)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在防范信贷风险的同时,商业银行要改进当前的信贷管理体制,赋予基层行一定的经营自,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农村信用社在取得人民银行票据置换资金后,信贷资金实力大大增强,应通过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内部管理,强化贷款营销理念,进一步加大信贷投入,努力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强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
(二)金融机构应不断改进金融服务。各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快金融业务创新,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应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满足农户小额资金需求,努力拓展个人委托贷款业务,使之成为一种新型的个人投资理财手段。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积极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通过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根据资金市场供求状况合理确定存、贷款定价,吸引更多资金以减少民间游资,扩大对农户和中小民营企业的支持,缩小民间融资的生存发展空间。
一、外地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
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一路上,大家边听、边看、边议,感触很深,普遍感到这些地区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大,农民积极性高,发展的规模大,速度快,势头猛,所到的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重视程度高,发展速度快。此次考察,感受最深的就是外地对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视程度和发展速度。到*市参观时,看到遍地是大葱、大姜、花生等经济作物,几乎看不到粮食作物。临朐县仅上半年就召开了五次有关全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大会,还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开展大参观、大学习、大交流活动,加大力度抓调整,掀起了农业结构调整热潮。今年春夏两季全县共调增经济作物10万亩,经济作物发展到62万亩,粮经比例达到4:6。畜牧养殖业发展极为迅速,养殖小区总面积发展到1.6万亩,奶牛存养量达1.5万头,相当于整个淄博市的奶牛存养量。栾城县自身资源优势不突出,人口仅有32万。这么一个小县,生猪存栏却是我区的两倍,蛋鸡存栏是我区的三倍,牛存栏是我区的2.5倍,畜牧业产值占到全县农业总产值的一半,可见他们结构调整的力度有多大。当然,这与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他们每年都组织万余人次到外地参观学习,把县里的农业会议开到县外先进地区,能够经常性的组织大规模的农业结构调整活动,其工作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二是农民富裕,财力增强。调查中发现,凡是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的地方,农民都变富了。栾城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长期以来,以粮食种植为主,农民增收缓慢,自*年开始,县委、县政府调整思路,把农业结构调整作为农民增收的关键,并大见成效。*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00元,其中来自畜牧、蔬菜、花卉苗木三大产业的收入分别达到778元、350元和600元。春源草业公司所在的城南镇,草坪产业平均为农民多增加收入约1200元,一些种植养殖专业村,单项种养收入占全村农民纯收入的80%以上。*年,*市财政收入实现了3.3亿元,其中农业收入达到了1.4个亿,接近财政收入的1/2,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农民纯收入70%以上来自于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民变富了,从而更加坚定了他们奔小康乃至更加富裕的信心。目前,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农民群众结构调整的积极性高涨。
三是发展规模大,带动作用强。临朐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4处乡镇形成了千头以上的饲养规模,涌现出饲养百头以上的奶牛生产专业村19个。该县大棚西瓜也非常出名,杨善镇大棚种植面积发展到4200亩,明年可达到1万亩,仅西瓜一项,该镇农民收入就达3000多万元。*的龙大集团是以农产品加工出口为主的外向型企业,现有员工13000余人,总资产10亿元,*年共加工各种食品9.2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10.1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仅在山东省内,就有5万农户为龙大搞蔬菜种植和加工。其下属企业达22家,乘车参观半个多小时还转不完。诸城外贸集团拥有资产26亿元,1.8万名职工,*年完成工业产值32.9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4.3亿元,利税1.1亿元,出口创汇2.16亿美元。其中肉鸡一体化生产体系形成年产父母代种鸡200万套、商品代雏鸡8000万只、饲料50万吨、加工冻鸡14万吨、分割出口4万吨的规模,是全国最大的肉鸡出口生产基地;玉米淀粉年生产能力106万吨,居全国同行业首位;色素提炼形成年加工色素2亿克的能力,带动基地20万亩,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色素出口生产基地。*年公司向农村投放资金30亿元,为农民增加收入2.8亿元,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起到了良好的带动作用。
四是外向度高,创汇能力强。近些年来,*市积极实施农业经济国际化战略,因地制宜,大力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直接与国际市场接轨,推动了创汇农业的发展。目前,*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1078家,年加工能力185万吨,在潍坊市商检局公布的出口蔬菜企业注册登记中,该市有45家,占潍坊总数的68%,有37家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了农产品进出口经营权。出口创汇作物基地面积达到40万亩,去年通过多渠道出口农产品63万吨,提供出口货源26万吨,实现收购值21亿元,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市食品加工企业已达到250家,今年1-6月份,农产品出口创汇达2.01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64%.
二、外地农业结构调整的主要经验
外地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借鉴。主要可以概括为“六抓”:
第一,抓龙头,着力增强农业产业化的拉动力。龙头企业
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千家万户。抓好一个龙头,就会带起一个系列;建起一批龙头,就会带起一片基地。所考察的地区无不把龙头企业建设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首要环节来抓,靠龙头拉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如,诸城市近年来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展龙头企业,坚持不分层次,市乡村户一齐上;不分性质,国有、集体、民营一齐上;不分方式,独资、合资、合作一起上。截至目前,具有一定规模的各类龙头企业已发展到900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00万吨,全市7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在50%以上。*市培植龙头企业250余家,固定资产达到了26.5亿元,年加工转化各类农产品50余万吨,其中:蔬菜30万吨、粮油16万吨、肉奶4.5万吨。龙头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种养业的发展,并为第三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市有10多万劳动力参与各种食品的加工、种植、养殖等行业,占全市劳动力总数的1/4。
第二,抓基地,夯实农业结构调整的基础。有了龙头,还必须建好基地,这样才能为龙头企业均衡供应大批量的优质原料,增强龙头企业的竞争力。*市按照龙头企业需要什么,附近基地就生产什么,需要多少,就生产多少的原则,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企业车间式基地,订单式基地,大户、合作社连接下的规模化基地等,密切加工企业与农民的关系,靠加工企业的能力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开展。几年来,在蔬菜生产方面,分别建起了10万亩芋头、10万亩大田菜和保护菜生产基地;在畜牧方面,分别建起了1万头奶牛、8万头肉牛、1400万只肉食鸡生产基地和25个千头以上规模的养猪场;果品生产方面,建起了面积35万亩的苹果生产基地,稳定发展了2万多亩的*梨生产基地。诸城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的思路,大力组织专业化生产、规模种养。全市三分之二以上的耕地纳入了基地化种植,养殖大户发展到2万个,各类专业饲养场9800多处。目前,全市种养基地提供的产品占全市农产品总量的70%以上。另外,为了密切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关系,促进基地建设健康发展,对龙头与基地农户全面推行了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组织龙头企业与农民签订产销合同,并经公证机关公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对龙头和基地的双向约束,使双方真正结成了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加快了基地建设,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
第三,抓市场,拓宽农业发展空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凡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成效的地方,都是开拓市场比较成功的地方。实践证明,市场也是龙头,开辟好一个市场就能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方经济。象诸城市皂户辣椒市场,年交易量5000多万斤,交易额2亿多元,带起了1.6万亩的辣椒基地和3000多个贩运加工户。目前,该市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61处,其中兴建的龙海水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15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旱地码头”。近年来,还积极调整优化市场结构,开辟多元化市场,教育引导各龙头企业树立“站在全球搞营销”的观念,实行老市场新客户、老客户新市场、新客户新市场、大客户大市场,在巩固现有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南北美、欧共体、非洲和东欧等新兴市场;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齐闯,构筑多元化、多口岸的营销格局。该市外贸公司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主导产品肉鸡由日本市场扩大到新加坡、沙特等8个国家和地区。同时,在全国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192处直销点,内销冻鸡7万多吨,实现了内贸外贸相互补充,企业回旋余地大大增强。他们还针对市场的多样性,开发适销对路的大众化产品,抢占市场,如中康公司的大姜、圆葱、芋头、胡萝卜等保鲜品出口,在日本市场很受欢迎。去年共出口各类蔬菜9000多吨,创汇600多万美元。
第四,抓科技,提升农业结构调整的档次。农业能否再上新台阶,最终要靠科技。所考察的地区都非常重视这一点。*市顺应国际、国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从种子繁育、种植,到田间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加快农业高新技术,特别是农产品优质化生产和加工技术的引进和推广。重点抓了良种的引进、繁育和推广。几年来,先后引进蔬菜良种40多个。目前,该市种植的基地蔬菜,大部分是从国外引进的品种。临朐县加快实施畜禽良种工程建设,县政府投资成立了畜牧良种繁育中心,从国外积极引进推广波尔山羊等优良品种,加快畜禽品种的更新换代,不断提高畜产品质量和效益。莱州市加快实施“科技兴农”工程。目前,该市涉农科研组织79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在推广体系的建设上,坚持政府推广、科研机构推广与民间互相学习借鉴相结合,着力构建市、镇、村三级科普网络。目前,莱州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的人数达到6000多人。近年来,市政府还每年拿出专项资金,在电视台开辟了“农业科技天地”和“民营科技园”两个电视栏目,采取定期播出、滚动播出的方式,普及农业实用型知识,宣传依靠科技进步发家致富的典型。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发展中的专业技术难题,该市又在全省率先开通了“农业科技服务热线”,并成立了10个农业专家组,配备了专车,及时解答、解决农民在发展高效农业中的疑难问题,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农业科技110"。科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推广方式的不断创新,服务功能的不断健全,加快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
第五,抓中介,架起
农民通向市场的桥梁。为了切实解决好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拉长、拉紧产业化链条,使农民有组织、有秩序地进入市场,达到农民、企业、政府都满意的目的,他们采取政策引导、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了以合作社为主的各种中介组织。依靠中介组织,把龙头企业和农户更加紧密地联结起来,增强产业化各环节之间的关联度,以此推进产业化升级。在中介组织的建设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兴办专业合作社。*市围绕蔬菜、果品、畜牧、粮油等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重点发展了供应、加工、销售、服务四种类型的合作社。如该市的宇敏蔬菜供销合作社,共有社员126户,股金10多万元。*年,合作社统一为社员供应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170吨,帮助社员销售蔬菜、大梨等产品400多吨,为社员增加收入13万元。二是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依托兴办合作社。如*市的宏达食品公司,组织538户菜农成立了专门为企业组织原料生产和供应的宏达果蔬供应合作社。*年,合作社为企业供应的原料占企业需求量的70%。三是发展各类学会、协会。诸城市箭口镇东丁家庄子村食用菌研究所,集生产、经营、服务于一体,带动起600多个食用菌专业户,户均年收入过万元。目前全市共发展各类合作组织1400多个,提高了农民的组织程度,在推进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四是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注重发挥经纪人的中介作用,把市场与农户联结起来。诸城市乡埠头村是一个偏远村庄,交通闭塞,信息不灵,面对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村党支部围绕发掘本村养猪的传统优势,发展了一支由45人组成的经纪人队伍,靠他们跑信息、找销路,仔猪年交易量达到5.5万头,远销*、*、*、*等地,不仅把本村的传统优势变成了产业优势,而且成为全市的一个仔猪繁育、交易集散地,辐射带动了全市的仔猪生产。
第六,抓服务,为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条件。一是制定优惠政策,激励农户加快调整。临朐县每年拿出50万元无偿扶持畜牧良种繁育中心。河北栾城县每年筹措*万元财政贴息贷款,用于支持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农业发展;制定出台了《栾城县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贷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农户担保机制,调动了农民调整结构的积极性。到目前为止,累计发放农户小额贷款2795笔,总额4551万元,支持农户3055户。在发展畜牧业方面,规定年产仔猪17000头以上的养猪场每年可享受县政府40万元一年期的贴息贷款;鸡存栏1万只以上,猪存栏300头以上,牛存栏100头以上,兔存栏*只以上的养殖场享受县政府15万元一年期的贴息贷款;对新建30头以上的养牛场,每新购一头肉牛,享受500元财政贴息贷款,每新购一头奶牛,享受1000元财政贴息贷款;对畜产品深加工企业,年加工能力在1000吨以上,并与养殖户订有收购合同的,享受县政府100万元一年期贴息贷款;对中介服务组织,年销售畜禽产品在500吨以上的,享受县政府20万元一年期的贴息贷款。另外,对外地区人员或企业到栾城投资兴办畜禽产品加工企业且年加工规模达到*吨以上的,除享受上述优惠政策外,年终县政府还将额外奖励3万元。二是搞好土地流转。为解决阻碍结构调整的土地问题,栾城县采取互换、转包、出租、反租倒包等形式,促进了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流动,为农业结构调整留出了宽裕的空间。1999年,结合土地调整延包,对人地矛盾突出的142个村进行了重点攻关,共留出空白地5万余亩,育林地2万亩,规划种植小区、养殖小区、工副业小区126个,有效地促进了全县土地流转工作的开展。截至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8.9万亩,涉及农户16000户。三是重视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市成立了农副产品价格信息服务中心,及时国内各大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价格信息;栾城县投资160万元建设了栾城信息港,并且基本实现了与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产品基地、示范园区之间的联网,通过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做到了“引导农民调、帮助农民销”。四是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搞好人才服务。目前,诸城市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发展到25所,在校学生近万人。在办学方向和教育内容上,先后开设了种植、养殖、林果、桑蚕、食用菌、食品加工等30多个专业。近年来,共向龙头企业和农村输送中等技术人才5万多人,有3万人成为各行各业的技术骨干,5000多人成为农村专业户和科技带头户,为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智力支持。
三、对我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关建议
根据我区农业发展的要求,借鉴外地的先进经验,我们认为,我区农业结构调整总的思路是:牢牢把握住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国内外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布局和提高加工转化水平上作文章,在项目带动,龙头拉动上下功夫,实施“科技、市场、名牌”三大战略,在重点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积极发展林果业和畜牧业,大力发展创税、创汇农业,从而达到结构品质调优,经济调活,产品适销对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思想解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关键。不扫除思想障碍,突破“思维瓶颈”,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就无从谈起。尽管我区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由于传统
观念、传统种植方式根深蒂固,群众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对发展效益农业不积极,特别是西部乡镇,存在不愿干、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农业结构调整还有一定的难度。对此,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要从改变农村干部群众的传统观念入手,积极组织干部群众走出去开展大参观、大学习、大交流活动,让广大农村干部群众进一步开阔视野,使思想观念来一个大解放,认识来一个大提高。要选派组建农村工作队,围绕农业结构调整,集中帮助村级班子抓宣传发动和观念更新,抓统一规划和品种选择,抓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特别是注重抓好典型,以期用实实在在的做法、成效引导和示范农民,让老百姓自觉主动地调。东部乡镇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大调整力度,向“无粮村”、“无粮镇”方向发展,真正掀起全区农业结构调整的热潮。
(二)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从外地发展来看,农副产品的加工水平直接影响到一个地区高效农业的发展。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已成为我区农业发展的当务之急。今后要重点抓好齐美斯有限公司、丽华集团、蔬菜公司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其进一步上规模、上档次,向大型化、集团化发展。同时,要着力挖掘和引进一批有经验有市场的能人积极来我区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有关部门要从发展农业的大局出发来制定发展农业加工企业的优惠政策,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建设。通过实施扶持政策,力争培植出一批象“龙大”、“得利斯”等那样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名牌,把我区的农业加工产品打入国内国际市场。同时,要积极探索完善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导企业和农户通过多种形式合作,形成“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格局,积极促进龙头企业与农户签订生产和供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三)下大气力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市场是高效农业的导向和载体,对实现农业商品性生产起着决定性作用,农业要发展,农民要富裕,离不开市场的带动。对此,必须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下大气力搞活市场流通,促进农产品销售。一是要下大气力抓好直销市场的开拓。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吸引和支持外地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来我区设立办事处。加强合作,要定期召开农产品销售洽谈会和新闻会,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我区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二是要大力发展农产品运销业。坚持国家、集体、联合体、个体一起上,建立起多元的运销体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特别注重和发挥个体、联合体在运销中的作用,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参与农产品运销。三是利用国际互联网、参加农业博览会、外出上门洽谈等多种形式搞销售。四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农产品的出口创汇,大力发展创汇农业。要广泛招商引资,吸引国外客商来我区创办农产品出口项目,利用这些企业,从国外引进适销对路的优新品种,提供给农民种养,建立和发展创汇基地,实行合同生产、合同收购,产品按国际市场加工后再销往国外。同时,鼓励我区蔬菜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出口,积极开拓国外蔬菜销售市场,逐步提高我区创汇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
(四)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要积极推进各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大力兴办多种类型的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发展,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发展农产品销售型合作经济组织。这一合作经济组织既可以由农村种养大户牵头建立,也可以由运销能力强的个体、联合体或加工龙头企业牵头建立,既可以是一个村、一个乡镇为单位,也可以跨村、跨乡镇,其宗旨是要积极参与和组织好农产品销售。二是发展社区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即以土地集体所有为基础,以地缘关系为纽带,以农业生产、行政管理为特征的合作经济组织,其宗旨是担负起对区域内的生产服务、管理协调、资源开发等职能。三是技术服务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依托区、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吸收农民入股参与组建,其宗旨是开展以农业技术、良种繁育推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农机服务等方面的系列化服务。四是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围绕本地主导产业和农产品的加工、销售,按照合作制的原则发展起来的合作经济组织。
(五)加快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一是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农技服务网络。尤其要稳定现有农技队伍,并制定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走向农业生产第一线,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科技承包等多种形式,创办农业示范项目,积极主动地参与科技的引进、转化与推广。二是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新技术。突出抓好“种子工程”,大力开发、引进、推广粮食、蔬菜、果品、畜禽等新品种,建议成立畜牧良种繁育基地,搞好品种的更新换代和优化升级。同时,要注重抓好高效养殖、模式化栽培和农产品加工、储存、保鲜等先进技术的引进推广,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率。三是继续抓好农业科技攻关。要结合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加大农业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发展的力度,积极在农业生物技术、工厂化栽培与养殖等领域落实一批项目,使高科技农业实现突破性发展。同时,各乡镇也要根据各自实际,抓出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具有先进性和示范性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工程,推动全区农业现代化进程。四是进一步健全完善以普通教育为龙头,职
业技术教育为主体,各级各类技术培训协调发展的农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培训,努力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吸纳运用新技术的能力。
(六)加快实施名牌战略,培植农产品名牌。现在,各地都很重视名牌效应,象*市短短几年建成了6个“中国特产”之乡,有48种农产品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商标,有18种农产品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我们必须强化品牌意识,通过特色和品牌提高市场占有率。要以蔬菜和畜产品为重点,发展一批具有竞争实力的名牌产品。为确保我区农产品质量,农业部门要引导农户向有机农业发展,要充分发挥我区被评为“全国标准化示范区”的优势,组织农户按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发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努力打响*无公害绿色蔬菜品牌,提高市场知名度。同时,搞好农产品品牌认定,积极组织参加全国乃至世界性的农产品博览会,让更多的名牌产品走出*,走向世界。
农村客运是传统意义上的县内班线客运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区至乡镇村、乡镇村至乡镇村的班线客运。它是目前我区农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区农村客运基本处于国有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以大蓬车运输为主的个体经营者开始“领跑”我区农村客运;进入90年代,随着我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一些大蓬车开始调转“车头向下”,以从事连乡通村客运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车依然在从事通乡客运;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期间,随着旅客和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蓬车等农用车载客也呈渐退之势。
目前,我区农村客运市场拥有运力1564辆,其中:
客运班车298辆,经营线路25条,乡镇通车率达96%(*、*、*未通直达班车)。
大蓬车等农用运输车辆1266辆,其中连乡通村车辆372辆。
从总体来看,以班车客运为主,以农用车载客为辅,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我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运力多,通村运力少;农用车辆多,客运班车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场少。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农用车载客将被严禁,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是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
四是交通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
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路运协调、安全经济”的原则,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场的覆盖度,确保我区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近期目标:
针对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实四化
客运车辆标准化、客运线路网络化、经营主体公司化、乡镇站场有形化。
1、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客运线路网络化: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3、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
4、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四、主要措施
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结合运力置换,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赶集班”等形式,保证了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
布局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10-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Page]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
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
3、整合运力资源,推行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而原经营者则可以由中标企业进行整体收购,收购价格主要由车辆残值和经营补偿两部分组成,也可以对经营者车辆残值及经营收益进行评估,作为股份,进入公司参股经营,原经营者可作为股东,与企业参股方实行利益共享。
4、完善市场功能,推进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公用型站场建设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一)、大力推行公司化经营
整合运力资源,推行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服务水平。在试点过程中,有的地方整合运力资源,对农村客运经营主体进行公司化改造,实行统一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使农村客运经营者的抗风险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有的地方积极引导骨干运输企业坚持“车头向下”,鼓励企业兼并收购,组建区域性或线路股份公司,实现片区集约化经营和冷热线协调运行。
理论上可行、趋势上必行、操作上难行。
统一站点、统一排班、
公司化管理的三种模式:
1、依托公司。汽运公司。(紧密型)
2、组建公司。交服公司。(紧密型)
3、车主自治。一线一司,车主自治。(松散型)
(二)、优化运力结构,
运力置换
农村客运运力适应客源集散需求,客运运力均为适合当地道路和地理条件的、列入国家客车生产名录的客运车辆;
原则:统一指导车型、调控置换比例、确保人畅其流。
1、以市区为起讫点的。
2、连接乡镇村的。
(三)、线路布局
形成较为严密的农村客运班线网络,大力提高班线辐射范围和通达深度,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在运力布局上,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统筹安排,避免弃冷线、争热线和挤干线的做法;
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加密主干线、保障连接线、发展旅游线、增开环圩线、鼓励通村线。
通过线路的合理布局,分流运力、平衡运量、提高通达、形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指市区至旅游景点的班线。
4、增开环圩线。金宝圩环圩公交。
5、鼓励通村线。乡镇至村的办线。
(四)、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
客运站场是“路网的接口、市场的门口、形象的窗口。”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
在客运站点选择与建设上,应与当地农村集市相结合,形成以站带市、以市养站、干支相接、长短配套、辐射城乡的农村客运服务网络。
三是加快农村客运站点建设。通过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投入,加快农村公路网建设,加大农村客运站点建设投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为农村运输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牢固树立“路、站、运一体化”思想,将农村客运站点设施与农村公路建设统一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实现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八、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推动路运一体化。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是农村公路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推动路运一体化的重要环节,各地要重视乡镇客运站点建设,通过试点,研究探索乡镇客运站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组织实施、站点管理等方面的问题。在制定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时,要统一考虑农村客运站点的布局,抓好农村公路与乡镇客运站点的同步建设,为实现“路运一体化”创造条件。
建设一批方便群众、有利管理的客运场站点。
原则:依托基层交管站、实行前场后站式;结合通达建设,推行站场公用型。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场、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1、农村站场: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采取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建民营等方式,鼓励各种经济组织和个人投资、合作、入股站场建设。
2、市区站场
发展农村地区道路客运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初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