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最后一次讲演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最后一次讲演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一、班级“百家讲坛”的缘起

翻开人类教育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自古以来注重“讲演”和“辩论”。尤其当今社会,口才愈来愈受到大家的重视。企业的公关、谈判离不开口才,产品的推销离不开口才;从政需要口才,外交需要口才;法庭审判需要口才,辩护需要口才;教学离不开口才,学术交流离不开口才;目前求职面临的重要考验是面试,面试时的口才成了展示才华、赢得机会的重要手段。

《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以下简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可见口语交际能力训练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然而,我们的口才培养并不乐观,我曾在四年级某班中进行调查,发现22%的学生说话有词不达意、含糊不清、吞吞吐吐、颠三倒四的现象;17%的学生因为紧张或怕说错的心理而不敢表达。比如学生何这样说:“我是恐惧讲台的,正如老师在我一年级的《素质报告单》中寄语:‘今后如果能大胆发言,勇于表现自己才能,就更出色了。’可见,我对讲台是恐惧的。”就连校长助理余远同学也说:“我想逃避讲演,最希望自己嗓子哑了,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可是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十五呀!真想永远躲下去,或者倒流时光,或者让时光加速……可是时光不愿意……”

由此可见,现状不容乐观,我们学生的口语能力缺少锻炼。因此,学校教育应当高度重视并有效开展对学生口才的系统化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我从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得到启示,在班级搭建“百家讲坛”,以此作为一个训练平台、有效载体对学生加强口才训练。

二、班级“百家讲坛”的开展

所谓“口才”,《现代汉语词典》说,就是说话的才能。我的理解是一个人在社会交际中具有说话的才能。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口才训练,比如各科教学的发言和辩论,班队课开展的演讲比赛,平时与同学的交往等。除此之外,我重点在语文课前的三至五分钟内开展班级“百家讲坛”活动。

(一)班级“百家讲坛”的内容

我和学生在进行“百家讲坛”活动时,主要选择以下内容开展,并且根据不同主题分成若干栏目。

1.看世界:以介绍国内外大事、重要人物为主。比如“我看乔布斯”“从去世说起”“校车安全之我见”等。

2.讲历史:以介绍古今中外历史知识为主。比如“我所了解的禅让制”“罗马帝国的建立”“美国的独立战争”“”等。

3.啄木鸟:以评说班上各种现象,同学言行正确与否为主。比如《我们的班集体》《节俭从现在开始》《不能轻易模仿人》《珍惜友情》《微笑面对每一天》等。

4.谈趣闻:以长知识谈趣闻为主。比如《二十四节气》《怎样缓解期末压力》等。

(二)班级“百家讲坛”的形式

我们开展的“百家讲坛”采用“一人讲演,一人主持,大家评议”的形式,这样可以实现更多人的参与互动,使活动取得更大的效益。

1.一人讲演:就是每一次请一位同学上台主讲,可以是自告奋勇上台的,也可以是按照学号轮流的,也可以是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的。要求人人有上台讲演的机会,可以事先做好准备,也可以即兴进行讲演。

2.一人主持:由于“百家讲坛”活动,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就必须请一位学生进行主持,从而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主持人可以请班干部也可以是口才较好的同学,一般主持半周或者一周。主持人不仅要主持好每次活动,组织同学对该同学的讲演进行点评,而且事先必须通知下一位讲演同学做好准备。

3.大家评议:“百家讲坛”如果就是讲演人和主持人的事,那么就失去了更多同学交流的机会。所以我们还要请班级同学对主讲人和主持人进行评价。评价可以从讲演的选题、内容、声音、神态、肢体语言、情感等方面进行,从而给大家更多的启示。

(三)班级“百家讲坛”的要求

我根据《课标》中“口语交际”的总目标(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制定了“百家讲坛”总体要求:要求讲演人做到:脱稿,自信,大方,响亮,得体,主题明确;要求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积极参与评论。

我还根据《课标》各学段的目标,提出“百家讲坛”的具体要求:

1.第一学段(1~2年级)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有表达的自信心。积极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2.第二学段(3~4年级)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

3.第三学段(5~6年级)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表达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语言。

(四)班级“百家讲坛”的阶段

班级“百家讲坛”活动的开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立竿见影的,需要有一个过程,是要分几个阶段进行的。否则达不到口才训练的目的。

1.故事引人,树立榜样。在开始“百家讲坛”时,学生总是有一些担心和紧张,这就需要我们创设良好的锻炼口才的氛围。我通过主题班会,让学生明白口才的重要性,还通过讲故事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雄辩家成长的经历,从而树立心目中的榜样。比如,德摩斯梯尼原是个口吃患者,但他勤学苦练,竟至于把石子含在嘴里练习发音,终于成为古希腊最著名的雄辩家。又如,英国作家萧伯纳年轻时候非常胆小,上台发言时总是结结巴巴、语无伦次,结果受到别人的讥笑。当他意识到自己这个严重的缺点后,便发愤练习演讲。他抓住任何一个开口说话的机会,不怕出丑。结果成了一名出色的演讲家。学生听了故事表示要向他们学习,不怕出丑,勇于出丑。

2.教师示范,优生带头。在正式开展“百家讲坛”前,除了讲名人练口才的故事外,我还利用身边的榜样进行引导,甚至教师“现身说法”,以自己的示范来带领学生进行讲演,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我通过讲故事,说历史,谈现状,大约两个星期,让学生感受教师的讲演的技巧和方法。在此基础上,让优秀学生进行讲演,从而为全班同学的讲演做好铺垫。这期间还有自告奋勇上台讲演的,比如毛晨同学是第一个上台讲演的,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向来是八班最积极活泼的一个,百家讲坛怎么能少了我呢!我毫不犹豫地举起来手……我在台上讲得眉飞色舞,台下同学听得如醉如痴。”

3.轮流上台,个个讲演。在一个月左右的榜样的引领下,许多学生已经跃跃欲试,于是开展按学号轮流上“百家讲坛”已是水到渠成了。我请上台示范者作为主持人,组织同学按照学号进行讲演。2010年3月12日杨舸寒同学这样写道:“我看寿睿新愁眉苦脸的感觉,让我想到不久之后我也要登台,我就有了一丝的恐惧……今天,寿睿新战胜了自己也勇敢地登上了舞台,展现出自己的风采。我要祝福他!我也要勇敢地走上舞台勇敢地战胜自己!”

4.抽签决定,即兴讲演。采取抽签的形式进行百家讲坛,一方面源于《课标》的要求:“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作简单的发言”,另一方面源于郭煦瑞同学的建议:“我觉得百家讲坛是一个好活动,为了更好的锻炼我们的口才,可以按照抽纸条的方式来选定题目,因为这样,所以最好在课前10分钟将题目告诉选手,让他们临场发挥。这样不仅提高同学们即兴讲演的能力,而且更能表现同学们内心世界最真的东西,就如现场作文一般。”我接受这个建议,做了一个抽签筒,先抽出讲演的同学,再请这个同学在题目签中抽出一根签,这根签上有四个题目,他任选一个,稍作准备进行讲演。这些题目来自学生,我请每位同学出五个题目,最后汇总整理了200多个选题,来自学生的题目对学生更有吸引力。

三、班级“百家讲坛”的成效

班级“百家讲坛”开展三年来,仅语文课上每个学生都有将近20次机会上“百家讲坛”,日积月累,长期有计划,有序列地进行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

三年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在毕业前的一次调查测试中显示96%的学生表示现在不怕上台讲演了,84%的学生上台讲演大方、自信、口齿清楚,语言流畅,一半学生表示期待着上“百家讲坛”。有一次,在快要期末时,学生发现还有三分之一的同学将轮不到讲演,于是觉得不公平,就找到老师,要求一节课安排两个或者三个同学进行“百家讲坛”,这样才显得公平公正。后来我不仅安排每节语文课进行两位同学的讲演,还利用班队课让更多的同学得到锻炼。

(二)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与口才

三年来,学生的上台勇气不断增长,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口才以及口语交际能力。无论是班级的辩论赛还是学校的演讲比赛都能看到我班学生的出色表现。比如在“学雷锋见行动”的演讲比赛中,有两位学生获得了学校一等奖,一个获得区级一等奖。在竞选大队委的讲演中,我班三位同学参加,最后都成为大队委干事。许多教师上公开课,也选择我班的学生出场,这也大大的增长了学生的信心。

(三)形成班级口语交际特色

第2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我是一个新新人类,拥有如此大的成就,头上的光环自然少不了,现在的我就正在地球村给亿万名村民去演讲:

“先生们,女士们,你们好,我是绿色集团的总经理,今天我就要向大家介绍我成功的经验。”

“这事还得从头说起,我是一位90后,自小就受够了那黑黑的烟囱和成堆的垃圾,每当空气中散发着一股股刺鼻的气味,我就头昏脑胀,有口难言呀!所以我就暗暗发誓长大之后一定要还自己一片纯净的天空。”

“后来长大后,我根据目前世界的环境状况,制订了一个合理缜密的方案,目的就是要把“绿色”进行到底,于是我的‘绿色公司’就此成立。”

“短短的四五年我通过卖新鲜空气,卖纯净水,卖花草树木起了家,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都来购买我公司的产品,市场量之大,简直供不应求。后来我又和我们公司的科研小组研发了许多如‘净化空气、草木催长、污水净化……’这一类的产品,结果刚一上市就被抢购一空。我们除了欣慰同时也深深感到环境恶化的‘水深火热’,这不,现在我们又举行了环保讲座,也深受大家的好评,地球村就是其中的第999站,当然也是今年的最后一站,但环保的宣传不是最后一次。”

“讲演进行到现在,除了演讲效果是我想知道的,最重要的是我更想知道大家有没有从内心中接受‘环保’,据宇宙联合会指出:目前宇宙中污染最厉害的就是咱地球村,而且咱地球村现在有将近1/3的人口是住在垃圾堆和空气恶劣的环境中,更有甚指出每5个地球人中,就有一个人是因为污染而致癌或患病……我也是地球村人,看着家园这般模样,哪会不心痛呢?”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新的感受,反正我想大家听了我的讲演应该会有新的观念吧!地球曾经也是美丽的,如今,我们作为子女该拿什么去拯救我们的地球母亲呢?我想我们应该团结一致,赶走环境恶化,去迎接新一片天空!”

“我的讲演结束,谢谢大家!”

顿时全体观众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整整响彻那一片不太明朗的天空。

第3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1

从孩提时代起,本格·兰德就喜爱拳击运动,23岁时,他参加全国拳击大寨,并且赢得亚军。第二年再试一次,仍然是相同的名次。本格·兰德沮丧不已,几乎想要放弃,他去咨询一位资深教练。

那位教练问他:“你在拳王领奖台站过多少次?”

本格·兰德说:“我一次也没站过。”

“我指的不是现实上而是想象中。”

“可能有十几次吧。”

“太少了,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应该至少在拳王领奖台站上一千次。”

“想象能有这么大的作用吗?”

“有。世上的每件事情,都是被想象复制出来的。它能够引爆神秘的灵魂的力量,既能启动灾难,也能召引成功。想象中,你在拳王领奖台上站了一千次之后,定有一人在现实中应邀站在你身边。有了他,你绝不会输。”

“这人是谁?”

“命运。”

本格·兰德于是观看了上百卷拳击比赛录影带和颁奖录影带,包括国内的、州际的、国际的等等。在脑海里,他无数次被裁判在决赛后举起手臂,无数次抚摸拳王金腰带,无数次站上领奖台接受如潮的掌声与喝彩。在频频展现的辉煌画面中,他修改了失败记忆,将自己描绘成豪情万丈的英雄。起初,是这一画面进入他脑中,后来,是他进入这一画面。

当他觉得自己已是当之无愧的拳王时,果然就在全国拳击大赛中成了拳王。

对手们说:“本格·兰德的眼神里有种令人生畏的意志,和他对垒中总有一种抑制不住的绝望。”

裁判说:“他的每个出击都果断有力,每个抵抗都胸有成竹,像电脑程序准确流畅。他看金腰带的眼神就跟看自己身上的腰带一样。”

一位记者问本格·兰德,当他走上颁奖台,向台下和电视机前数以百万计的观众挥手致意时,会不会紧张?本格·兰德回答:“不会,我一点都不紧张。因为,这是我第1001次站在这个冠军领奖台了。”

2

“人生毫无价值,生命不需要意义,自杀完全应该。”这是一位哲学家的著名论断。他把生命无需意义的哲学讲述得透彻而又生动,一些头脑简单的年轻人听完他的讲演以坠崖上吊服毒等名种方式自杀了。

一天,这位哲学家也绝望地走向悬崖,然而在即将坠落的最后时刻,却站立不动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扭转身体,回到了舒适的家里。

从此,这位哲学家充实而愉快地又活了几十年,直到90多岁。

有人问他:“很多追随者听从你的讲演自杀了。为什么你不去自杀?为什么又从悬崖边走回?”

“因为在那最后一刻,我寻到了自己所需要的生命意义。”

第4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记得高中时候一位老师说过:“有比较才有鉴别”。我向来很信奉这位老师的这句话。因为与上期党课培训班相比,我才真正对于党课学习有了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首先从党课的内容和上课方式方法上,让我对党课培训班多了更多地喜爱之情。因为党课的内容没有上次党课那么样的以老师的有关入党动机,党的发展历史等诸多方面的理论讲演为主,多的是诸位教授名师对于和谐社会建设,民主教育,幸福与生存教育等与我国社会建设及我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联的生动演讲。在党诸多讲授中,我不仅从理论上领略到中国***的魅力,而且在活生生的故事以及教授们的旁征博引中触及到党的风采,原来理论的党课并没有期待的那么枯燥和乏味了。诸多党课中,我都被老师们的精彩讲演所吸引,全神贯注地倾听,并作了详细的笔录。在课后,我还在自己的博克上写了自己关于沈湘平老师讲演的感想和体会。我想这期党课培训,对于我而言,收获是比较大的。

再从党课的活动形式上来说,那次心理素质拓展训练对我记忆犹新,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除了激动和兴奋,我想收获更大的则是自己的团队意识,团结合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的极大提高。这次活动量较大,我们留下了汗水,粘上了泥土,可是收获了合作的幸福感与成就感,我想这才是最主要的方面。我想以后如果学校还有此类素质拓展活动,我一定会积极参加的,因为我很喜欢这种挑战性的,富有激情的活动,喜欢在拓展中全面提升自己与人交流交往,合作的能力。

最后我还想从这次培训班的考核与培训方式上谈一谈我的想法和感受。我记得大学那次党课培训我很顺利的就结业了,我们没有采取网上党课考试的方式,只是听了数次教授的理论讲解,并作了小组讨论,提交了党课心得体会。可是这次,除了上述的内容之外,我们还参与了网考,论坛研讨等。网络考试由于我没有进行模拟考试,直接参加了正式考试,所以成绩不是很理想,恰巧80分!我觉得我是幸运儿,因为我是这次培训班四百多人中成绩最低的一个,所以有些自责和不甘心,我想以后做什么事情,都应该提前着手,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是应该汲取的经验教训,我想它适用了我们生活学习乃至工作中的各种事情。

从**年4月4日,即我正式开始接受党课再次熏陶和教育的那天起,就决心按的规定严苛要求自己,努力在党课的学习过程中,做到“三个转变”:

一是角色的转变。从普通同学向入党积极分子身份的转变,高标准,严要求自己,高度重视党课的培训学习,我觉得这一点做到了,而且做的比较好。因为每一次的培训或者活动我都积极准时地参加,从未迟到或者早退过,并且都作了详细而认真的听课笔录,并在课余时间在自己的博课上发表了自己对于党课学习的心得体会。

二是学习内容的转变。大学时上党课,看到很多同学都昏昏欲睡,好一点的同学会带闲书到课堂上“认真”学习,而这次,由于授课内容与形式的多样化且富有新意和吸引力。在课堂上我都很认真地听讲并积极思考,消化吸收。在讨论中我都拟好发言提纲,积极发言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心得。

三是思想的转变。大部分同学包括自己,对党的认识很多时候都停留在的感性认识上,我想通过这次党课的培训与学习,我们能够对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升华到理性的认识上来,从而对于党的认识更加的全面和生动。

第5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关键词:教师口语 讲故事训练 大专化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71-01

讲故事能力是成为一名幼儿教师必备的基本功,因此提高幼师学生的讲故事能力至关重要。首先,从提高幼师学生专业化程度、从教技能角度来看,讲故事不仅是锻炼普通话水平的方法之一,而且还是日常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所以讲故事水平高低是评价幼儿教师语言素养和从教技能一个重要指标;其次,从提高幼师学生的综合素质来看,在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进行讲故事训练,不但能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提高心理素质和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深化幼师学生的职业意识,激发他们对幼儿文学的兴趣;最后,通过这项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对即兴说话、演讲、交际语、辩论等能力训练都具有很大帮助。

1 大专化要求和“讲故事训练”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如今许多幼师学院都正在逐渐从中等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转型。中职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高职则必须进一步拓深学生的知识结构。在教学中,不仅要对专业技能和技术进行指导,而且要对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对专业技能相关原理做出具体阐释。

教师口语之“讲故事训练”专题在大专化背景下存在哪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呢?第一,课时变少。大专是三年学制,教师口语课从原本的三年课程压缩成了一年,“讲故事训练”这一原本贯穿于三年的重点项目现在只有六课时的教学练时间,以及2课时的考核时间。第二,学生缺乏讲演自信和能力。第三,教学研究方面,从目前知网、万方等论文系统中有关幼师“讲故事训练”的论文研究内容来看,多数研究停留在简单记录和经验整理上,对前沿理论的运用仍不够多。

2 打造大专化“讲故事训练”特色课堂

“讲故事训练”是幼师教师口语这门课程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项目。根据西方现代先进的系统论,我们在教学中应将“讲故事训练”看做一个系统,这个系统由四个环节组成:讲故事的重要性解读,故事选材讲解、讲演故事分项训练和期末考核。其中,讲演故事分项训练又细分为四个部分:分析故事训练,语音形象塑造和语气语调训练,态势语训练以及课外拓展训练。

为了让学生学会如何全面深入地学会讲演一个故事,在分项训练中,教师只选取一个内容具有趣味性、角色鲜明、对话富有个性特征的典型故事――《两只笨狗熊》作为课堂范例。

2.1分析故事训练

故事中心和重点:《两只笨狗熊》讲的是一个两只笨狗熊因为贪心而导致丢了西瓜拣芝麻的故事。重点应放在狐狸帮狗熊分面包和狐狸挖苦狗熊这两个情节上。

分析角色:①狗熊贪心,都希望自己吃到更多的干面包。但同时狗熊又非常愚蠢,居然眼睁睁看着狐狸一口一口吃掉最大部分的干面包,却还觉得这是在帮助他们;②狐狸贪婪、伪善、狠毒,看见两只笨狗熊抢面包,便很快想出诡计骗得了大部分面包,吃完后还嘲讽狗熊太笨。

2.2语音形象塑造和语气语调训练

所谓语音形象塑造,即讲故事者运用符合角色年龄、身份、性格、生理特征的语音塑造角色形象。所谓语气语调,即用声音的高低、快慢、虚实、强弱变化来形成不同语气语调,表达不同的语义和思想感情。

狗熊体型笨重,头脑愚蠢,应该用粗、重、慢、低的语音形象来表现其二愣子的个性。狐狸体型瘦长,性格伪善、狡诈、阴毒,应该用尖声细气,带着曲折调的语音形象来表现其特征。

2.3态势语训练

态势语是通过身姿、手势、表情、目光等配合有声语言传递信息的一种形式。

叙述性态势语要求平实自然、大方得体。角色态势语则要结合具体角色,用夸张、生动的身姿、手势、表情来诠释。用缓慢的动作、傻愣愣的表情来表现笨狗熊,用灵活多变的身姿和手势,皮笑肉不笑的表情来表现狐狸。教师应该多做示范,另外还要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教学视频、动画片、幼儿园教学录像等,让教学更直观形象。

2.4课外拓展训练

课外拓展形式有很多种,针对“讲故事训练”这一系统,可以开展以下活动:①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情境性和社会性。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到幼儿园、公园等真实的社会环境下去讲故事给幼儿听,以便知道自己讲演故事的实际效果;②扩展阅读。推荐几本幼儿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必须至少熟读五十篇幼儿故事。

3 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化考核评价形式

教师对学生讲演故事能力的考核评价也应该形成一个体系。在课堂中,我们要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建构主义核心内容,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到“讲故事训练”的课堂中,就是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应该体现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来分析故事、揣摩角色、上台来进行分项训练,老师在一旁进行指导、示范、评价。在课外拓展中,教师挑出几名较为优秀的故事讲演者,让他们组织几个讲故事小组,在同学间形成互帮互助、互评互改的良好氛围。经过课堂和课外的各种训练以后,还应该在期末进行一次最终考核。

“讲故事训练”是一个复杂、长期性的训练,但我们的课堂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到能受用一生的知识,是教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课堂上,我们采用具体案例进行教学,然后总结升华出讲故事的普遍技巧,保证学生既有具象化的经验,又有抽象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王巧霞.略论影视艺术语音形象塑造的基本原则[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

第6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接下来的病人是住在114号的凯瑟琳,她今年70多岁,几个月前突然不能说话,整天待在自己的轮椅上一动不动,对医生护士的问话无动于衷。我听说她没有朋友,而她的家人已经不再来看望她了。走进她的房间时,只见窗帘紧闭,屋里全靠床边的一盏小灯照明。凯瑟琳坐在轮椅上,背对我们,身体蜷成弓形,面对着看不到外界的窗户。

一进门,博便迫不及待地来到她身边,把头放在老人的膝盖上,像往常一样期待着病人的。我也拉过一把椅子坐在凯瑟琳对面,向她打招呼。但是她没有反应。足足15分钟过去了,她仍然一动不动,连一句话也没说。但更让我惊奇的是博也一动未动。它站了整整15分钟,自始至终博的下巴没离开过老人的膝盖。如果你像我一样了解博的秉性,你就会知道,对它来说等10秒钟都是不可能的。它会用鼻子不停地拱你,会发出抱怨的呜呜声,会靠在你身上扭动全身,直到你不得不抚摩它为止。

我问一个护士为什么凯瑟琳对外界会这样冷漠。“我们也不知道,有时候老年人的亲戚对他们不理不睬时,这样的情况就会发生。我们能做的也就是让她最后的日子过得舒服些罢了。”

从此以后每周一我和博都重复这同样的路线:到112探望查理再到114陪凯瑟琳坐15分钟。我们得到的永远是相同的反应:查理的热情和凯瑟琳的冷漠。每次探访,我都努力逗凯瑟琳说话,打听她生活的情况,给她讲我和博的事情。但是她从不张口,我变得越来越泄气。然而每次静坐的那15分钟,博都坚守自己的“岗位”,用最简单的方式来默默地关爱一个人。

第4次去114病房时,我下午刚好要做一个讲演,心想反正动物疗法对凯瑟琳也不起作用,又何必

自讨没趣呢?便决定把15分钟的访问缩短到5分钟。打定主意后,我没有再主动和她说话,而是一心计划着下午的讲演。凯瑟琳对此肯定是不会注意,更不会介意的。

第7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关键词: 梁任公《桃花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箜篌引》饮冰室主人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刻画了一个有思想、有个性、沉稳、幽默、潇洒、睿智,既谦逊又自负的学者形象。课文结尾时说梁任公先生是一位“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梁任公先生的“有学问,有文采”的性格特点很容易理解,在文本中很容易找到与之相呼应的内容。至于“热心肠”的特点,学生即使找到相关内容,理解也很浅显。而“热心肠”正是体现梁任公高贵而难得的人品,是文本的亮点也是文本的难点。但是,有不少教师在教授此点时,往往引用的是文本中以外的梁任公先生的生活故事加以说明。笔者认为这样不好。虽然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但是不能紧扣文本,无助于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文本中有足够的内容来说明此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体悟文本感受梁启超的“热心肠”,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热心肠”在辞典中的意思是“待人热情,做事积极的性情”。“待人热情”体现在梁任公积极帮助青年人方面。青年人是国家前进的主要力量,是国家的未来。只有青年人的发展道路正确了,国家前进的方向才会正确;只有青年人前途无量,国家才会有锦绣前程。可见,青年人的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而梁先生积极帮助青年人、启迪领导青年人,不仅体现了他“待人热情”的一面,更能体现他对国家的热爱之情。首先,从演讲的准备工作上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从这句话不仅可以看出梁先生的治学态度严谨,而且还体现了梁先生对启迪青年人的那份热情。其次,从讲演的内容上看,引用的古诗有:《箜篌引》、《桃花扇》、杜甫的诗歌等等,不仅体现了梁先生博闻强识、旁征博引,还体现了梁先生对青年人情感的引导启迪。关于这些内容,笔者将在后面的阐述中详述。此外,从出席演讲的风貌上看,一个稳健、潇洒、精悍的学者形象,也可见梁启超对这次演讲的重视。一出台就是精神抖擞,良好的精神风貌更加振奋人心。最后,梁先生的演讲给青年人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这都是从侧面描写体现出来的,如:“他掏出手巾拭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之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任公“待人热情”的一面,对于引导启迪青年人可谓是用心良苦。

“热心肠”还有一点是“做事积极的性情”。梁先生一生都在积极地做事情,从戊戌到组织护国军反袁以及到各地讲学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等。这些事情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支柱,那就是爱国之情。梁先生的爱国在文本中也有体现,只是涉及的课外知识多,比较难以理解。但是,这恰巧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文本中主要有以下几点体现:

一、引用的《桃花扇》的部分内容。关于此点,学生能找到文本中相关的内容,但是,学生一般理解为梁任公演讲感情投入深,感情充沛而已。那么,梁先生为什么演讲到此处“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呢?文本中引用的《桃花扇》部分内容是“左良玉在听到崇祯帝上吊而死”的消息时悲痛万分而唱的一段曲词。崇祯帝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生前也曾有过远大的抱负。他励精图治,力挽狂澜,希望改变明朝的命运,但是当时明朝已经内忧外患,最后只能是以失败告终,而他自己也悲惨地上吊而死。当讲到这儿时,梁先生想起了命运相似的曾经被寄以厚望的君主光绪帝。曾几何时,梁启超等人和光绪帝发动戊戌,君臣一起策划美好的未来,希望借此改变国家命运,使国家强大起来。但是,结果却以失败告终。光绪帝被软禁,抑郁而死,一切终成泡影。于是乎,说到崇祯帝上吊而死时,梁先生“不能自已”“痛哭流涕”。既有对光绪帝的怀念,又有着对国家命运何去何从的担忧,不是爱国深切怎能体会得了呢?

二、当梁先生讲到“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高兴地于“涕泗交流之中张口大笑”。这句诗写于唐朝基本上平定了安史之乱后。当杜甫听到朝廷军队已经收复了部分失地,此时已经收复蓟北时高兴的“欲狂”之状。梁先生讲到此时就好像看到朝廷割让的土地一一收复回来,祖国大好河山就好像完全收复了一样,不禁“张口大笑”,这其中只有心系国家、内心满怀着深厚的爱国之情的梁先生才能切身体会其喜其“欲狂”。

三、引用的古诗《箜篌引》。这首诗歌说的是一位看守黄河渡口的士兵子高,一早出去时看见一位狂夫,披发提壶,步行要渡黄河,结果渡河而死,他的妻子阻止不住,也坠河而死,死前鼓箜篌而歌曰:“公无渡河。”回来后,子高告诉其妻丽玉,丽玉非常感动,作了《箜篌引》,从此广为传唱。诗写一位狂夫不顾家人所劝渡河而死,实际上所表达的是一种疯狂的人格力量。是抗争的极致,也是一种执着地追求理想至死不渝的精神。讲到这儿,梁先生想起了昔日的战友――谭嗣同,谭嗣同是为中国牺牲的第一人。正是执著的追求――追求国家富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驱使着谭嗣同坚定不移地像《箜篌引》里的狂夫一样奔赴死地!谭嗣同如此,梁任公先生也是如此。

四、梁任公自号饮冰室主人。“饮冰”源自于《庄子・人世间》:“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后人用“饮冰”比喻重任在身内心之忧虑。梁先生自号“饮冰室主人”,就是把国家的前途、朝廷的任务、人民的命运当成是自己的重任,无人逼迫,无人强压,恰是梁先生内心真挚的爱国情感促使着他主动担当这个重任,并且为之日夜难寝,内心焦虑,痛苦万分,一生奋斗,死而后已!

我们知道,梁先生在那个生灵涂炭的岁月里,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而再、再而三地受挫,但是他并没有气馁,反而越挫越勇,这是一种什么力量?是深厚而真挚的爱国之情,是他一生奋斗的支柱。而今,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对祖国的热爱却是亘古不变的。我们要让今天的学生、明天的“希望”牢牢记住这份情感,并且世世代代相传,延绵不绝。

通过这篇课文的教授,笔者发现这篇课文教学目标不仅要实现引导学生学习叙事中表现人物的方法等写作技巧,还要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了解梁任公先生的人格魅力,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欣赏水平。

参考文献:

[1]孔尚任原著桃花扇.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版.

[2]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第8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一、演讲要有针对性。不同层次的听众对同一演讲内容,兴趣绝不相同。因此,在讲座之前,我都要了解、揣摩听讲人的心理,调整演讲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比如同样是师德讲座,在给名师、骨干教师的培训会上,我举的是本市许多近年来很有成就的名师、骨干教师的例子,但在农村中学教师提升培训中,我就列举了我市偏僻农村中学老师的例子,老师听了感到非常亲切。

二、事例要力求典型、新颖。一个成功的演讲者一定是现实社会的敏锐观察者和睿智思考者,他会努力把社会上发生的新鲜的、典型的事件运用到演讲中,给听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例如我在题为“努力做一个智慧的家长”的培训讲座中介绍了美国的虎妈教育,介绍了湖北省武汉市五道杆少年——黄艺博的事迹,介绍了旅日“海归”机场刺母的悲剧等,然后提问: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科学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合格的家长?因为有了那些典型且新颖的事例铺路,听众的思考也就积极,会场气氛非常活跃。

三、演讲要联系自我,增强亲切感。演讲中,当演讲者提出某种观点时,听众的心里往往也会提出疑问:你自己在实践这一观点方面做得如何呢?如果在听众疑问之际,我们演讲者能以自身的实例给听众做出回答,自然可以增强演讲的亲切感和说服力。因此,在培训讲话中,我非常注意把自己放进去,尽量举一些自己经历过的事例。如讲教师的专业发展,我既讲我国、我市老师的事例,也讲自己的专业发展经历。

四、可以做适当的形象描述。演讲基本上偏向于说道理,但它并不完全排斥形象性的表述。鲁迅先生在《未有天才之前》的演讲中,把群众比作泥土,把天才比作种子,形象地说明了支持新思想、新文化对于培养天才的重要性,听众很容易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演讲中为了增强表达效果,我也适当采用形象描述的方法。

五、演讲要有激情。当我们阅读《最后一次讲演》的演讲稿时,仍然有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为什么?就是因为演讲者在演讲中充满了激情,这种激情带着巨大的冲击力感染着听众,使听众的情感与演讲者的情感实现共振,从而增强演讲的效果。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的论坛上,我用的词《如梦令·元旦》来比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青年教师从业之始,充满艰辛,真是‘路隘、林深、苔滑’;然后进入‘今日向何方?直接武夷山下’的第二阶段;然后开始新的征程,憧憬着‘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的美好境界。在我们心里,都有一座风景迷人的武夷山,都在探寻着向武夷山进军的路线与方式。”

六、语言要力求新颖。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更是语言的艺术。因此,演讲中我特别讲究语言的新颖性。在全省教学技能大赛培训会上,我以《缺乏教学技能,神马都是浮云》为题做了讲演。演讲中,我从三方面进行阐述。这些分论点固然也很有说服力,但给听众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那个题目。

七、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地进行互动。在演讲中适当地进行互动,既是对听讲者的尊重,也是提高演讲效果的需要。在上课伊始,我就在屏幕上打出一幅群星璀璨的图景,问大家:“在这璀璨的星空中,你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颗星吗?”于是就有老师的不同个性的发言。之后,我说:“在座的老师虽然平凡,但我们绝不平庸,我们或许默默无闻,但我们却胸怀壮志。我们都是中国人民教师群体中一颗颗闪亮的星!”我这些话是对这些发言者的赞扬与回应,因为发自内心,听众听来既亲切又很受鼓舞。

第9篇:最后一次讲演范文

罗念生(1904年~1990年)四川威远人,具有世界声誉的古希腊经典著作翻译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就读于清华学校,毕业后留学美国,回国后,罗念生将翻译和研究古希腊经典著作作为自己的终身事业。他穷尽毕生之力完成了近千万字的翻译和文论。

经典看点

罗念生的一生,只有一个单纯的主题:古希腊。他的成就让雅典科学院折服。他们将“最高文学艺术奖”的殊荣,授予这位中国老人(迄今为止,全球只有4人获得过)。在答谢辞中罗念生说:“每天早上,我展开希腊文学书卷,别的事全部置诸脑后,我感到这是我平生的最大幸福。”

罗先生是一个安静的人,但他曾有两次不顾一切地大喊。有一次,当大家讨论怎样把莎士比亚戏剧搬上舞台时,他当众喊道:“你们为什么不重视一下希腊戏剧呢?”还有一次,他重访希腊,朋友请他到海边游玩。他突然离座,撇下手杖,颤巍巍地小跑到浅滩上,把手浸进海水里,突然高举着湿漉漉的双手高声喊道:“我沾到爱琴海的海水了!我沾到爱琴海的海水了!”

罗念生的长子罗锦鳞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曾导演过多部古希腊悲剧。他说起当年自己劝说父亲不妨去争取一些头衔和荣誉,他父亲凑近他,说:“我不要那个,那个是虚的。”

素材解读

平时安静、严谨的罗念生,面对古希腊文学却安静不下来,这是他对一种文化的痴迷与狂热。我想,在他眼里,爱琴海的水是纯净的,圣洁的,她孕育了古代希腊的文明。以至于罗念生在触碰到爱琴海的水时,竟然流露出孩童的纯真。“稚嫩”的语言不会降低这位大师的身份,反而,更能让读者看到他纯真的心灵。而大师甘于淡泊、不慕虚荣的处世态度则更令我们感喟万分。

适用话题

只做自己喜欢的;一生做一件事;高调做事,低调做人……

人物名片

何鲁,生于1894年,卒于1973年,字奎垣。四川广安人。数学家,最早将近代数学引入中国的先驱之一,在民国时期的科学界、教育界、文化界具有极高声望。

他是最早赴法勤工俭学的中国留学生,第一个获得科学硕士学位的中国人,25岁归国担任教授。智慧超群,敢说敢做,可谓“风流名士”。

经典看点

在南京高师教授数学时,何鲁有时会趁着兴致高,开讲座讲古典诗词。据说,每逢此时,连窗台上都挤满了学生。在中央大学时,他更与国学大师章太炎门生黄侃等结为忘年交,意气相投,诗酒相和。安徽大学校长期间,他以数学家身份,却被学生视为与郁达夫等著名文人相比肩的“风流名士”,尊其为“酒仙”。何鲁是现代著名书法家。在重庆时,他与沈尹默谈论书法,慕名而来的听者如云。荣宝斋极为珍视他的书法作品,曾派人拿着他的字拜访他,问他如何标价。何鲁却扔下一句:“我的字,千金不卖;朋友要,分文不取!”

何鲁敢言,批评犹烈。特务头子康泽曾在重庆著名的沙利文西餐厅“宴请”何鲁,康泽问他:“何先生是否有过对委员长不敬的言论?”何鲁一笑:“是啊,经常骂。不知你说的是哪一次?”

人物名片

何鲁可谓性情中人,胆子大,完全没有一点避讳,冒着杀头的危险他也毫不惧怕。而他又是如此重视精神上的享受,“千金不卖”一词道出了他的豪迈,他的执著,他的洒脱。对朋友则是将心比心,彰显了他的重情重义,试问今日还有谁能有何鲁那样的真性情?真名士,自风流,何鲁的品格与精神,将被永远地铭记在历史的碑石上,令后人仰望。

适用话题

真正的名士;我最敬仰的人;赤子情怀;说真话的勇气……

人物名片

赵元任,江苏武进人。生于1892年,逝于1982年。他是国际知名的语言学大师,精通法、德、英等多种语言,和擅长中国33种汉语方言。作为与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并称于世的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语言学是他着力最深的领域,然而他同时还兼授物理、逻辑等课程。

经典看点

赵元任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是到了世界任何地方,当地人都认他做“老乡”。

二战后,他到法国参加会议。在巴黎车站,他对行李员讲巴黎土语,对方听了,以为他是土生土长的巴黎人,于是感叹:“你回来了啊,现在可不如从前了,巴黎穷了。”

后来,他到德国柏林,用带柏林口音的德语和当地人聊天。邻居一位老人对他说:“上帝保佑,你躲过了这场灾难,平平安安地回来了。”

1920年,英国哲学家罗素来华巡回讲演,赵元任当翻译。每到一个地方,他都用当地的方言来翻译。他在途中向湖南人学长沙话,等到了长沙,已经能用当地话翻译了。讲演结束后,竟有人跑来和他攀老乡。

赵元任曾表演过口技“全国旅行”:从北京沿京汉路南下,经河北到山西、陕西,出潼关,由河南入两湖、四川、云贵,再从两广绕江西、福建到江苏、浙江、安徽,由山东过渤海湾入东三省,最后入山海关返京。这趟“旅行”,他一口气说了近一个小时,“走”遍大半个中国,每“到”一地,便用当地方言土话,介绍名胜古迹和土货特产。

赵元任告诉女儿,自己研究语言学是为了“好玩儿”。“好玩者,不是功利主义,不是沽名钓誉,更不是哗众取宠,不是一本万利。”

素材解读

赵元任研究学术是为了“好玩儿”,他似乎一生都围绕着“好玩儿”做事情。但他并不是把语言学当成自己的工作,而是作为一种高雅的情趣。不慕名利,心性淡泊,让人不禁想起魏晋时期的陶渊明,在星辉光芒里放歌,满载一身月光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