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改进计划

第1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关键词:化学;实际;学情;兴趣化;习题

1 化学教学的课堂实际现状

1.1 教学观念传统

部分教师惯性于采用纯粹的讲授式,教学观念过于传统,或者是表现形式、手段单一,或者是缺乏情感交流,对于用这种方式讲授的内容,有些学生当时不能立即接受,有些学生虽然接受了听明白了,但由于印象不够深,缺乏情感上的体验,过后容易遗忘。

1.2 教学中缺少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例如问题的思考空间不大,课堂提问少,对知识只重传授,思维方法训练不当,不重视知识的探究和拓展等,都会让学生不能充分地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以应用,感觉独立思考的机会少,久而久之,学生越来越依赖老师直接给出问题的答案,在思维上就会产生惰性,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的意愿低下,所以就会常常出现这样的想象,学生平常做题时,在老师的点拨下能够解决,可没有了老师的指点就做不出来了,换了一道类似的题目,也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一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现象其实就是在培训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效果低下造成的。

1.3 教学中没有把握好知识的难度、深度、广度

在展开教学前如果没有分析教材学习目标要求层次,在教学过程中随意拔高难度、深度、广度,没有认真分析学生的层次、思维水平和目前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仅让学生难以接受,教学效果低,还造成课程进度慢,教与学和谐性失调。长期以往,学生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教学活动陷入恶性循环的死胡同,对化学科学习丧失信心,越来越难以开展。

2 立足课堂实际改进化学教学的策略方法

2.1 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培养学生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由于教师一味地以传授知识,失去了化学创造性较高的特点,导致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一旦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那教学就算成功了一半。因此我们需要在课堂中转变教学方式,比如在讲《金属钠的性质和应用》这一课时,我引入了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学生们感到十分新奇,无形之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我在带领学生做“滴水生火”的实验时说:“我要让钠与氧气、水、盐溶液分别进行pk,看看它们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另外,由于有的学生对实验步骤操作还很生疏,学生们对口诀很感兴趣,我会教他们一些郎朗上口的口诀,因此达到了我们教学的目的。

2.2 了解学情,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新教材知识面非常广、安排的教学课时又很少,教师必须从旧教材中解放出来,掌握课程标准对每一个知识点的要求,并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基础,结合学生实际,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合理组织,对教材进行取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必须有效控制,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并且特别要处理好选修与必修的关系。例如:必修2在糖类教学中,不需要学生去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只要求学生了解葡萄糖可以与新制度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并且会实验操作及其应用就可以了,这样学生就学得轻松、有趣。如果我们把葡萄糖的相关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势让学生望而生畏必增加学习的难度。又如在在学习化学反应的限度时有些老师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管适合不适合,把化学平衡移动的规律等知识全部抛给学生,随意加快学习进度,拓宽与加深理论知识,使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师所教导知识结构不能很好匹配,就势必造成学生厌学的不良后果,学生对化学生畏,继而丧失继续学习化学的积极性,最后导致教学失败。

2.3 兴趣化教学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青少年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编写风格及新课标的理念,都需要运用兴趣化教学策略,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动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持续的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常见的教学方法有:

(1)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

(2)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在进行元素化合物教学时,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背默比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

(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墙报,化学展览会, 制作教具、模型,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农业部门, 撰写化学小论文等等活动,进行社会热点问题的调查,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有理有趣。这些活动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他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4 习题选择要少而精,习题类型要多样化、生活化、开放化

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大类习题的综合和代表,教师必须让学生在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梳理知识、对基本概念进行辨析、掌握规律,精选知识覆盖面广、典型的习题,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并且要启发学生运用已学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确保学生学习的兴奋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化学习题类型繁多,学生手中的习题资料也品种不一,如果面面顾及,势必将学生引入“题海战术”。

不同类型的习题对巩固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有不同的作用,教师选择习题时要广泛联系生活实际、挖掘独到角度,鼓励学生从身边事例出发,提出新颖的探究课题,自己动手实验操作,体会其中乐趣的同时,也可以拓展视野,增加应用能力,增加思考题、讨论题、实践题和开放题的训练比例。

2.5 创设和谐的化学课堂师生关系

学生的有效学习是在教师与学生的交互活动中进行的,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有效学习的外部条件,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可见课堂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是启动学生学习内驱不可缺少的外部动力。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中都应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地位是平等的,这就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合作的基本前提。教师一定要积极鼓励学生在与教师、与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与才华,为学生创造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

参考文献

第2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课堂改进第一步――教学诊断

首先,武宁路小学组织专家对肖塘小学进行了为期8天的实地调研。语、数、英学科的教研员分小组深入课堂,以随堂听课的形式,对肖塘小学包括骨干教师在内的50余名教师进行了课堂教学会诊与把脉,并在课后一一与授课教师进行了反馈与交流。

通过课堂诊断,专家意识到提升教学有效需要教学环节的保证来加以落实。因此,采用了“建立教学流程管理制度、不断提高教研组备课质量、不断加强计划管理意识、不断推进执行力度落实常规管理”的教学管理策略。

课堂改进第二步――建立制度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建立了教学流程管理制度,包括学科教师教学与备课的基本要求、学科教师作业书写批改基本要求……并辅以备课检查表、学生作业检查记录表、课堂教学评价表、质量监控试卷质量分析表、学困生转化记录表等为支撑,从上课、听课、评课、考试、阅卷等环节,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

课堂改进第三步――教研跟进

自课堂教学诊断后,武宁路小学开展了四个阶段的培训和教研:组织学习――个体反思――集体攻关――展示总结。期间共组织了两次专家报告;每位教师都撰写了改进和提升计划;开展了《校本研修,促进基础教育转型发展》的深度学习。

英语教研组针对英语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展了伙伴互助式的纠音与赏音活动;由于学校原来没有学科总复习的要求,教师也不知道如何制定复习计划,造成以做作业代替复习的现象非常严重,自从开展了“如何加强复习有效性”的教研活动之后,老师们尝试着自己制定复习计划,并开展有效复习课的教学实践。

课堂改进第四步――科学监控

质量监控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可以较全面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是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反馈。在指导肖塘小学做试卷质量分析时,改变以往只强调分数统计的现状,而是将重点放在分析每个学生对每项知识点掌握,并强调教学分管校长必须认真阅读各学科、各年级的质量分析报告,并在全校性的教师大会上进行教学质量的点评与分析。

第3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一、全面实施《行动计划》

以《行动计划》的实施作为全室的中心工作,遵循“规划设计、打好基础、全面动员、面上推进、重点突破”的思路,认真抓好落实。

⒈认真规划。学校要围绕质量提升这一目标,按照《行动计划》的要求,认真制定好行动规划和实施方案。在《行动计划》的三个目标中,有效课堂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两个方面是当前工作的薄弱环节。学校要立足校情,全面分析教学管理、课堂教学实际、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找准制约学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问题,确立目标,很好的修订本校实施方案。改进行动可以是以课堂为突破、学案为抓手、备课为载体,也可以是作业设计与管理、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同时,要强化成果意识,把提高教学质量的预期成果以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明确成果目标,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好每学期的重点实施项目,分阶段、分步骤加以实施。

⒉抓好基础。以调研为手段,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不断规范,探索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行动计划》的推进打好基础。校级调研工作要正常有序开展,工作计划要及时报教研室备案。开展培训活动,把全体教职工的思想统一到教学工作上,统一到质量提升上来。

⒊面上推进。一方面以建立新型教学常规为突破口,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把落实教学常规作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在严格管理的同时重视人文关怀,让制度成为教学的促进者和引领者;另一方面要抓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的重点是围绕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即学科教学素养的提升。搞活研讨活动,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形成集体备课、共同研讨的制度,建立学习型组织。在深化学科主体教学研究的同时加强学科间沟通与交流,鼓励不同学科教师之间互相配合,共同研讨,形成新型的教学共同体。

⒋点上突破。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突破口,加强常态课的改进与管理。明确改进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措施,有具体的成果和展示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积极开展“高效课堂”的系列教学研究活动:走进教材,各年级教师都要对教材内容系统学习,完整把握课程标准和学科特点,科学处理教材;走进学生,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研究,寻找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有效与无效行为,因材施教,关注差异;走进课堂,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研究,优化教与学的方式;走进练习,改革学生作业内容和完成作业方式,拒绝惩罚性作业和无设计作业,重视发展性、实践性作业设计。加强有效课堂教学设计、教学策略、教学结构、教学模式的研究,每学期重点在1—2所学校组织现场会,同时其他各校也要进行一定规模和范围的成果展示活动,教研室将在教育局的安排下对各校进行考核,其考核结果作为评选《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先进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深入开展调研工作

三级调研工作在原来的基础上向纵深推进,建立健全调研工作跟踪管理制度,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跟踪调研,督促改进。尝试开展培训式调研,重点指向学科课堂教学,将调研工作由诊断、评价功能逐步转向培训与指导,全面推行学科调研工作。

⒈区级调研。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两个重点,开展提高教学质量行动计划专项调研。立足于梳理经验、发现典型、查找问题、指导改进,在中小幼等不同层面的学校打造1-2个典型,同时对存在薄弱环节的学校进行指导。本学期区级调研工作中学(含高中)开展5-6次,小学3次,幼儿园3次。

⒉片级调研与互动。采取教学管理工作互查和校级联动课堂教学研讨的方式加强交流和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升。要发挥片级调研工作在互相交流、学习、借鉴中的作用,使各片内的教学研讨活动常态化、规范化,形成区域内新的教研合作机制。

⒊校级调研。充分认识校级调研工作在提高校本管理和校本教研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行校级调研工作,按照调研工作开展的要求,围绕教学常规的执行、教学管理制度的创新与落实、课堂教学等方面开展调研,做到规范教学行为与改进指导教学并重。每学期初,各校要制定好详细的校级调研方案,并报教研室备案,防止校级调研工作流于形式。

⒋学科调研。学科调研工作要能有效地发现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学科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每个学科都要整合学科中心组成员的力量,发挥学科中心组成员的作用,每个学期要开展1-2次学科调研工作,提炼学科工作的典型经验,梳理学科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强学科管理,优化学科活动,落实学科常规,提高学科教师的专业素养。

三、不断强化常规管理

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常规工作,使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高效。

⒈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全部课程,维护课程实施的严肃性,课程计划的执行情况做为调研评价的重要依据

⒉修订教学管理制度。召开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修订《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试行)》,发挥《管理制度》正确的导向作用。加强校本化教学管理制度的研制,努力形成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工作特色。

⒊开展管理人员培训。开展一到两期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组织开展教学管理人员评课活动。按照教育局的工作意见,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开展“课堂改革我先行”活动,每学期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带头上好一节公开课,做好一次专题讲座。

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先进校。启动教学常规管理考核工作,研究制定《区教学常规管理制度量化考核表》,在本学期开始评比教学常规管理工作先进校。

四、切实加强研究工作

⒈课堂教学研究。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加强常态课管理,分学科研究制定常态课改进计划。要正确理解把握课堂教学结构“三个必须”提出的根本目的,全面推行“三个必须”的要求,促进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而有效的转变,同时,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研究,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形成校本化、学科化的教学特色。加强理科实验教学,重视阅读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密切关注常态下的教师课堂行为:一是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与达成。课堂教学目标不清的现象比较普遍,要关注教师的课堂是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每节课要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二是教师的科学指导。课堂教学中有没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如何才能进行有效指导;三是学生自主学习状态怎样,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调动;四是检测与反馈是否及时适当,有没有开展当堂检测;五是课堂无效教学行为的剔除与矫正。每个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有效课堂专题研讨与展示活动。本学期将举行全区“有效课堂”专题教学研讨与观摩活动。

⒉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多方面的意义:它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急需,也是构建终身学习社会的必然要求,更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石。自主学习既是学习方式,更是课程的目标;实施自主学习要适应学生发展的学段特点和个性差异;要特别关注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适性而教”,才能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要围绕《区中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这一区域课题开展研究,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准切入点,制定规划方案,开展案例研究,组织各种活动,研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方法和教学策略。教研室将组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讨活动以及论文、案例评比工作。

⒊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研究。加强使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实践和研究,搞活校际之间的联动研究。强化成果意识,重视资料积累,多出优秀案例和教学反思。发挥优质教学资源在校本教研活动中的作用,加强各类教学资源的应用研究,提高教师利用与开发课程资源的能力和水平。

⒋加强学科建设。成立全区“中小学教学指导专家委员会”,形成区、片、校相互配合的教学研究体系。发挥学科中心组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区级学科基地的作用,围绕优质高效课堂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等重点问题,制定好学科基地活动方案,定期开展好学科基地活动,使学科基地成为学科建设与学科质量提升的重要阵地,成为全区教学改革的实验基地和示范基地。

⒌课程建设。参与并支持学校课程建设。学校课程必须安排固定时间和教师认真组织实施,不断加以完善。加强教学方法和活动方式研究,努力提高教学效率。我室将在教学调研中关注学校课程计划执行和校本课程的实施情况。10月份,将组织开展中学校本课程方案评比活动。

五、切实加强队伍建设

⒈教研员队伍。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教研工作目标就是建设区域学科优秀教师群体、打造区域学科教研工作与课堂教学改革特色、全面提高区域学科教学质量。教研员要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要有扎实的教研功力。开展争做优秀“研究员、教练员、指挥员”的主题教育活动,带头研究学科教学、研究教师和学生、研究教学管理,提高研究能力;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指导学科教学、指导教学管理,提升指导能力;勤于学习、善于思考、科学谋划学科发展,增强引领能力,为基层学校提供更好的服务。教研员要坚持做到“八个一”,即每学期读好一本书,研究好一个围绕学科有效课堂教学、常态课改进计划或者学科领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课题,培养指导一名青年教师,开设一次专题培训讲座,开展一次高质量的学科调研,提炼一个学科课堂教学经验,蹲点一个学科教研组,建设好一个学科基地。努力把教研室建设成为教学研究的学术中心、课程资源的开发中心、咨询和指导的服务中心。

⒉学科中心组成员队伍。完善学科中心组成员管理与活动机制,定期组织开展研讨交流和专题培训活动,发挥他们在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引领作用。

⒊骨干教师跟踪管理。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有效教学”评课活动,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在推行《行动计划》中的示范作用、表率作用。

⒋学科教师队伍建设。坚持研训结合,边研究边培训,重点围绕课堂教学改革、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着力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导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引导教师关注日常教学,以发现、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方式,提升专业素养。大力推进网络教研,扩大教师合作交流范围,构建新型教师发展平台,形成重实践、重研讨、重反思、重合作的研究氛围。组织开展教学论坛、教师教学技能展示和比赛等专项活动,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

六、不断完善质量监控

加大质量监控的力度,组织开展好学生学习质量监控与分析工作,使围绕质量提升的监控工作更加科学、规范、细致、准确。

⒈加大随机监控。立足常态,在各种形式的调研中加大随机监控力度,选择部分学科,根据教学进度和计划,围绕常态课教学目标,设计监控试题,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监控。

⒉组织好专题监控。围绕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监控,在全区营造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良好氛围,完善工作措施,形成质量提升的工作机制。

⒊做好阶段性监控。对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学业质量进行阶段性监控,及时准确了解学科教学现状,发挥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

加强测试质量监控结果的分析研究,在做好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改革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评价和教学指导的科学化水平。淡化监控的评价功能,强化监控的指导与改进功能,发挥网上阅卷在质量监控中的作用,提高监控的科学性、准确性。

七、抓好高中教学工作

⒈认真规划。树立“高中三年一盘棋”的观念,在认真分析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好高中各个年级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有计划、有步骤抓好落实。

⒉开展调研。围绕集体备课、作业管理、讲评课效益等组织开展对高中的调研工作,了解高中学校教学与管理工作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校管理工作水平。

⒊分学科开展高三复习观摩研讨活动,着重研究各学科指向高考的教学目标与内容,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与方法。组织教师参加市高三教学研讨和集体备课活动。

⒋认真组织开展好高三年级测试。加强考试过程管理,对考试进行客观统计分析,为各项工作提供指导的依据。

⒌加强高三命题研究。以暑期举办的高中语数外命题高级研修班为契机,加强命题工作指导,提高教师命题研究能力。

八、加强教科研管理指导

切实加强对学校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努力提高教科研工作水平和实效。

⒈成立教科研规划领导小组。出台《关于加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意见》,对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领导、工作目标等提出具体要求。加强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出台《教科研课题管理办法》和《学科课题过程管理指导意见》,进一步就学校课题研究的组织领导、申报评审、管理指导等提出明确的运作规范。

⒉强化学科课题研究的有效指导。建立学科课题过程资料跟踪管理制度,发挥教科研工作对学校的指导与服务功能。以区域自主学习、质量改进等课题为抓手,促进学科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选好自主学习课题研究点上的学校,加强研究工作过程指导与管理。同时,各个学科要以学科基地为依托,确定自主学习研究课题并开展研究,使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⒊完成各项教科研常规工作。按照计划做好课题的立项、申报、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各级论文评比工作。

九、统筹协调各类教育

⒈职业教育。围绕课程改革,引导开展校本“主题式”研修活动,努力实现课程模式“企业化”、课程内容“项目化”、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以课改促办学特色的突显,以课改促教学效益的提升。丰富活动载体,拓宽师生的视野,推进“名师工程”,扩大“双师型”和骨干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努力改进技能教学方法和措施,推动学校技能教学面向全体学生,切实落实阶段性目标,确保学生考工合格率。全面开展专业技能竞赛,提高全体学生的技能水平。引导教师深入学习省厅颁布的《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范》和区教育局制定的《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镇江市综合高中语文、数学、英语教学进度建议》。本学期将对其执行情况作专项调研,促使学校在教学过程管理、环节管理上做到精细化、长效化。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

⒉幼儿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继续深入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着重围绕队伍建设、保教管理、内涵发展,质量提升等方面开展教研工作。要倡导学习,积极培育学习型组织,引导保教人员学习教育理论,拓宽知识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强化课程管理,提高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提升课程实施水平。加大区级教研和园本教研的力度,帮助教师解决保教实践中的问题与困惑。开展课堂教学专项调研,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指导,为教师搭建活动平台,锤炼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进一步规范保教管理,优化一日活动,提高常态下幼儿活动的质量,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各幼儿园根据自身情况,确定研究重点,在此基础上,认真制订方案,预设研究成果,夯实研究过程,期末进行展示。

十、其他工作

在着重抓好上述工作的同时,认真做好珠心算实验研究、读书活动、教学基本功竞赛等工作。

⒈开展好珠心算实验研究。把珠心算实验研究作为区域特色着力打造,按照《珠心算实验研究规划》,认真组织开展好相关活动,做好典型的培植与经验的推广工作,使全区珠心算实验研究工作取得更大的成绩。

⒉继续推进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各校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读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浓厚的读书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积极创建“书香班级”和“书香校园”,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让每一位学生亲近书本,养成爱读书、好读书的习惯。本学期将在各校“校园读书节”评比的基础上举行“区小学书香校园”表彰活动,十一月份组织开展“区小学生古诗文诵读比赛”。

⒊做好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工作。按照大市第七轮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的要求,做好区内相关学科基本功竞赛评比、选拔和指导工作。

⒋组织好专题教学研讨与评课活动。开展命题、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案例分析等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提高教师的学科教学技能和素养。

第4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新的一个学期又拉开了序幕。在上学期,我们五年级数学教研组通过开展互相听课、评课、讨论教学方法、业务学习等教研活动,每个教师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顺利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学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均有所提高。为了使本学期的数学教研工作更上一层楼,特制定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教学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减轻学生负担,转变数学学习方式"为核心,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索"为工作重点,研讨教师如何发挥自身的创造才能,真正从学生出发,制订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自主发展,帮助学生体验到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1、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全面落实素质教育。

2、进一步规范教学常规和常规教学,使我组的教育教学工作正常有序地开展。

3、鼓励教师积极探索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渗透新课程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的全面改革。

4、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分阶段有重点地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学习习惯。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通过学习和讨论,更新教学观念。

   组织教师学习和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从而提高认识,实现由教书性教师向科研性教师的转变。大胆实践,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数学教学中去。

2、坚持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坚持每周一进行业务学习,组织教师学习新的教学理论,通过听评优质课、观摩优秀教学录像片等,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3.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领会教材编者的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特别是对旧教材,要根据新课标理念,重新组合,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改进课堂教学,努力体现新理念。课堂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放手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4、坚持养成教育,狠抓习惯培养。

    继续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从平时做起,严格要求,很抓落实,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书写习惯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活动安排:

二月份: (1)学习新课程标准。

          (2)制订本数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三月份:  (1)、组织本组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四月份:   (1)、组织本组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五月份:   (1)、期中教学质量检测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六月份:   (1)、组织本组数学教师业务学习。

(2)、研讨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七月份:  (1)、制订复习计划

          (2)、撰写教学工作总结

第5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关键词:课例;课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3)12-0027-03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而中小学的课例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日本开展,后来引入美国学校进一步深入研究,美国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逐步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循环研究,是提升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

本文旨在介绍课例研究的基本要求,加深教师对此问题的理解,为广大教师开展课例研究提供帮助。

一、课例与课例研究

(一)何谓课例

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是以学科教学的内容为载体、具有某个研究主题的教学实例,其中“主题”正是课例的研究成分,即他的“灵魂”。

(二)何谓课例研究

课例研究是指围绕一堂课的教学在课前、课中、课后所进行的种种活动,包括研究人员、上课人员与他的同伴、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对话、讨论。课例研究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他人学习的范例。课例研究为教师集体观课,课后相互评论,共同改进教学提供了平台,为深化教学研究提供了有效途径。通过完成课例研究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课例研究的特点

(一)基于专题

课例研究应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选取研究对象,常见的研究方式是根据教材内容选定一节课的内容进行研究,由学校学科教研组推荐一位主研教师,围绕选定的专题制定课例计划专题教学设计开展研究。研究过程由学校与学科教师参加,学校可以邀请学科教研员和教育专家参与指导。

(二)持续研究

课例研究在设计研究时,根据选定的一节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在同一年级确定3个不同的教学班,在第一个班上课后,课题研究组开展对课堂教学情况进行讨论,对教学内容的目标达成,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效果提出改进意见,主研教师根据大家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然后在第二个班上课,课后,再对课堂教学结果进行讨论,第二轮的研究最好邀请学科教研员和教育专家参与指导,主研教师根据教育专家和学科教师的意见对教学设计进行再修改,然后在第三个班上课,基于专题的持续研究一般到这里都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三)见证效果

课例研究在持续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研究组首先要制定课例计划,规定达成目标,在研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讨论和总结,按照要实现的目标,在教学的过程中持续地进行实践改进,见证改进的效果,直至问题解决。课例研究在持续研究的过程中,主研教师的教学能力能很快地提高,课题研究组的其他教师也能见证问题的解决过程和课例研究的效果。

(四)形成成果

课例研究既是教学研究活动,又是教学科研项目。作为教学研究活动,他要对教材、教法、课堂、学生和学习结果等教学要素进行研究。作为教学科研项目,开展课例研究要制定研究计划,规定研究专题,确定研究要达成的目标,严格按照课例研究的流程和要求开展研究,最重要的是课例研究结束后,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把研究过程的专题、操作方法、课题组的讨论意见、改进内容、主研教师的反思、研究目标的达成情况都要记载下来,形成课例研究的成果。

三、课例研究的一般过程

(一)制定课例研究计划

课例计划是课例研究的纲领性材料,他不但支撑着课例研究的过程,而且是进行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作为教学工具,它为课例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剧本”;作为交流工具,他向其他研究人员传递着主讲教师的课堂构想和教学过程;作为观察工具,他为研究人员观课提供了方向和指南,为观察者记录和分享提供场所;作为研究工具,他为研究人员指明了研究方向,制订了研究步骤,提供了研究材料。

(二)上课、听课

研究者根据学科教学中选择的主题,带着问题认真备课,精心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其余的研究人员参加听课,形成过程性材料。这和一般的上课和听课几乎没有什么不同,但是最大的区别是带着问题,带着研究意识进行上课和听课。

(三)说课、评课

上课者向其他研究人员说明该课的重难点、希望解决的问题、期望达到的目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的策略等。参与听课的研究人员根据执教者上课和说课的情况,发表自己的看法,可以对教学的相关环节、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进行评价,也可以对执教者进行询问和质疑,还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需要强调的是,主研者和其他研究人员都必须围绕课例内容的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进行。

(四)反思教学过程,修改教学设计

主研者深入分析自己的教学过程,写出教学反思。并根据研究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意见和建议,优化教学设计,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课例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课堂教学中的疑难问题,从而把课上好,因此反思和改进是必不可少的。第二轮课前,教研组成员积极介入教学设计,教师通过再设计、实施、课后讨论与反思,达到新行为阶段;第三轮课更多地关注如何通过对前两轮课的改善,缩短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实现理念与经验的整合。这样一人同课多轮进行课例研究,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五)撰写课例研究报告

一般情况下,三轮课后,主研者要撰写课例研究报告,报告的结构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课例研究首先要向读者交代课例的相关情况,对课例的背景、研究意图、思路等进行说明,课例研究想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等等;课例叙述真实地记录与阐释课堂教学的实际过程,从而将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课例反思,内容涉及课后的反思及研究、与他人的商榷和争鸣、课例的意义与价值、新的改进方案。包括教育教学的指导思想、过程和结果,以及利弊得失,作者必须发表看法或进行分析。课例研究报告其实就是教师的学科教学小专题研究成果,对同学科教师教学具有非常典型的帮助。

四、开展课例研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建立课例研究课题组

学校教师开展课例研究要在学校的指导下成立课题组,课题组由3—5人组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邀请学科教研员和教育专家参加指导。课题组成立后,确定持续研究(上课)的主研教师,由主研教师提出研究专题或者上课的课题,课题组认同后主研教师便制定研究计划开展研究。

(二)课例研究评课的要求和变化

课例研究的评课要对课堂孰优孰劣的评价转向教学问题的诊断与研究;评课要从坐而论道转向教学行为的改进和优化;评课要从见仁见智转向主体之间的倾听与回应;评课活动要从教师的群体活动转向师生同台的把脉和协商。

(三)课堂的持续研究和同课异构

课例研究的组织形式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方式:“同一内容+同一教师+连续改进”;“同一内容+不同教师+接力改进”;“同一内容+不同教师+异课比较”。课例研究课堂的常态是持续三次的上课研究。但是,有时由于时间的限制和教学进度的安排,课堂的持续研究也可以改为同课异构的方式进行,确定三位教师上同一内容的课,课后分别评课,比较分析哪一种课堂设计更能体现教材的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更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四)课例研究的基本步骤

在我国中小学开展的课例研究,不同的专家有不同的方法和流程,胡庆芳先生提出的六步操作法,比较适合开始做课题研究的教师。包括:确定研究专题;选择教学内容;带着目的观测;畅所欲言讨论;着眼达成改进;形成研究成果。六步操作法简单明确,教师按照基本步骤开展课例研究必然收到预期的效果。

(五)课例研究要注意过程资料的管理

课例研究其实质是指这种聚焦课堂教学,是以教师的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一节课的全程描述或其中若干件教学事件的描述,使之形成个人反思的对象、理论研究的素材或供他人学习的研究案例。在研究的过程中,课例研究小组要建立分类的研究档案袋,对过程资料整理和归类。包括课例研究小组选题依据、课堂设计、研究方案,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以及师生间的互动情况,教师上课的课堂实录,根据方案三次实施的行动跟进、每一次课后的反思、研究、提升等。只有保存了大量的研究资料,教师最后写出的课例研究报告才有深度和力度,具有研究性和推广性。

五、教师开展课例研究的流程样式

对于初次进行课例研究的教师,明确课例研究的流程样式非常重要。下面我们根据温州市初中“精品百课”课例的流程样式和课例研究的实践,介绍一种流程样式供教师参考。

(一)主题阐述

依据教学实际,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同时深入理解文本,说明教学内容的选择(筛选、调整、整合、重构和补充)与呈现方式(情境创设、问题设计、实验演示等)的理由,对其中的创新点可重点解说,字数控制在500字以内。

(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分环节简要说明教学活动的安排,包括主要教学问题与教学情境的设计,采用文字叙述的格式。板书设计:简明扼要,突出重点,有一定逻辑联系。作业设计:简约、有效,具有针对性。

(三)课堂教学研究过程

描述教学设计中关键性内容与环节,介绍课堂教学的研究过程,以及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的推进和变化。

(四)课堂实录片段

展现教学过程有价值的片段,包括成功与失败的,可采用师生对话式,也可采用师生对话+描述式等。

(五)教学反思

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实际的落差,以及精彩与遗憾之处进行集中分析,做到深入浅出,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有机结合。

(六)文献研究

提供参考文献,主要是与本课相关的教学理论性文献、教学实践性文献(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实录等),简要说明其中哪一两个资料对自己的教学设计启发、影响最大。

第6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1 引言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大学英语教学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行动研究,探索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和教学行动计划,以解决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并优化大学英语课堂中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

2 翻转课堂及行动研究理论

2.1 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Flipping Classroom)是21世纪的最新教学理念。2007年,美国两位高中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最先使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用录屏软件录制PPT和讲解的声音,并将录制完成的视频在网上,以此来帮助缺课的学生。2012年,萨尔曼?罕想在TED发表“用视频变革教育”的演讲,提出可罕学院将参与K11翻转课堂的实践,推动了翻转课堂在全球的流行。

美国富兰克林学院的罗伯特?陶伯特教授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他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有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课前,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观看教学视频并完成相应的课前练习;课中,教师检查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并进行探讨,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并指导学生总结所学知识。

在罗伯特?陶伯特教授提出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国教授张金磊和王颖在他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一书中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他们在课前阶段的学习中加入交流平台,学生可以在交流平台上讨论完成知识的学习。课中,教师指出问题并创造学习环境,学生进行探索、协作学习、交流成果、并进行反馈评价。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提供可行性条件。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课内课外的学习顺序进行简单的颠倒,而是强调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自主学习,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

2.2 行动研究理论

1. 行动研究的起源

1933-1945年间,美国印第安人事务局局长柯立尔在研究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的关系时首次将“行动” 和“研究” 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形成术语“行动研究”。1946年,德裔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在他的《行动研究与少数民族问题》一文中首次对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进行具体阐述。20世纪5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科利(Corey)倡导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领域,并于1953年出版《以行动研究改进学校实践》,鼓励教师和学校行政人员进行“教育行动研究”,以改进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学校管理形式。20世纪60年代,美国教育行动研究发展缓慢,英国教育行动研究兴起。在斯登豪斯等人的带领下,“行动研究运动”逐渐形成。随着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发展,行动研究的思想对教育的发展影响深远。1993年,国际刊物《教育行动研究》的出版标志着教育行动研究在教育领域的地位得以正式确立。

2.行动研究的定义及主要特点

关于行动研究的定义,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见解。影响较为深远的是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Kemmis)和麦克唐哥(Mctaggart)(1982)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行动研究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社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他们对自身所从事的社会或教育事业、自己的工作过程及工作环境的理性认识和正确评价。”

英国学者Mcniff提出行动研究具有参与性、合作性、系统性和实验性这四个基本特征。参与性是指教师参与整个研究过程,提出设计方案,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研究。合作性是指教师之间或教师与其他相关人员的合作关系。系统性是指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实验性是指教师教师通过观察和数据调查等方式进行实验研究,获取实验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研究,形成实验报告。

我国学者张正东在他的《外语教育的研究方法》一文中提出行动研究的四个特点:研究的对象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和研究者自己的学生;研究内容一般是研究者自身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研究者本身也是设计者、实施者和评价者;研究方法主要是反思。

3.行动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凯米斯与麦克唐哥认为行动研究由计划、实施、观察和反思四个环节构成,这四个环节是一个螺旋式盘旋上升的过程,每一环节都相互联系。

计划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研究者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针对具体问题设计具体行动的方案。

行动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研究者按照计划行动,并根据实际情况,对行动进行调整。再整个行动过程中,完整记录行动的整个过程,并将数据进行整合。

考察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三个环节。研究者对行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考察。

反思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第四个环节。对整个行动的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案,计划下一步的行动计划。这是一个螺旋圈的结束,又是另一个螺旋圈的开始。

3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3.1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系统的规划,是教师教学准备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在分析学习者的特点、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条件以及教?W系统组成部分特点的基础上统筹全局,提出教学具体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知识来源、板书设计等”。

教学设计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影响整个教学过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设计,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基础,以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为核心,“先学后教,演练展示”,“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活动为主体”,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从网络自学、互动学习、教学评价等方面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自主、开放的大学英语课堂。

3.2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根据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理念,设计方案如下:

1.教师课前准备阶段

为了能够让学生在课前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根据大学英语学科特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和学生的学情,为学生准备形式新颖的自主学习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准备的学习材料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

教学PPT: 教师制作的PPT包含学生需要学习的语法与词汇,将知识点以简单、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知识点设计探索性的检测习题,让学生对自己的自学效果进行自我检验。

教学视频和音频: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录制微视频,也可以到国家精品课程网、每日英语听力、爱课程网站、空中英语教室等英语学习网站和学习软件上去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视频,如:TED演讲、特朗普每周电视讲话、VOA、BBC、CNN、名人演讲等。选择的视频应主题突出、情感丰富,避免单调、枯燥与冗长,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引入主题。

2.学生课前学习阶段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学习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通过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自测练习,巩固学习成果。将材料中不明白的知识点和遇到的问题做好详实的记录,从主观与客观两方面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将自己在材料中学到的知识记录下来,为之后课前和课上的学习互动积累知识。

3.课前互动阶段

学生通过QQ群或微信群将自己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老师和同学探讨,找到问题解决的方法。学生在完成了课前的自主学习材料之后,可以在QQ群里或微信群里给老师反馈。通过课前在网络平台的互动,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老师可以在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4.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

通过课前学习老师布置的自主学习材料和在QQ群和微信群上的互动学习,学生已基本掌握将要学习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课前互动掌握的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将知识吸收内化,使课堂成为学生探求真理、学习互动的地方。

①小组活动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组,给每个小组布置课堂活动安排,让学生交流讨论,练习和应用课前自主学习的知识,用所学语言知识编对话、写读书报告、开展辩论会等。小组成员积极参与,互相协作,共同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堂活动。老师积极参与每个小组的讨论,了解他们的活动进展,并进行指导与点评。

②小组汇报

小组汇报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经过课前自主学习、课前互动和课堂小组讨论,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对小组活动的成果及仍然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逻辑思维。教师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总结和点评,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练习巩固

通过小组活动和小组汇报,师生互动,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之后,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学生布置一些问题进行练习,以小组检查或老师检查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了解,巩固学习成果。

④反思总结

翻转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在反思与总结中不断提高,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将知识要点吸收内化。

4 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行动

4.1 第一轮行动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制定为期16周的第一轮行动计划。第一轮行动研究的研究目的是尝试在大学英语的教学中运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观察并反思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

教师撰写第一轮行动计划方案,准备课前学习包括听力材料、教学视频、教学PPT等,制定第一轮行动观察内容。

2.行动

教师根据本轮行动研究目的和行动计划方案,开展第一轮行动研究。在整个行动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前学习材料,在网络平台上与学生互动,组织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完成巩固练习,详细记录出现的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行为。

3.观察

经过第一轮行动方案的实施,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和学习态度都有明显的提高。但是,学生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堂巩固和学习阶段,有部分学生不积极参与展示,或在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而且这种现象随着行动研究的深入愈发明显。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在课前学习阶段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材料的主要原因是材料难度较大,学生无法自己独立完成;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他们在听展示者展示的过程中,没有意识到课堂展示既可以锻炼口语也可以锻炼听力,并不是浪费时间;小组汇报不积极的主要原因是计划不够完善,没有明确个人汇报的重要性。

4.2 第二轮行动

在第一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二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为研究目的,提高学生课前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1.计划

根据第一轮的观察和反思,对第一轮行动计划进行修改,加入访谈活动,制定访谈表,对学生的课前学习互动情况和课堂学习巩固情况进行访谈;制定观察任务,重点观察在行动计划改进之后,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是否在第二轮行动中有所改善,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2.行动

针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轮行动研究的过程中,按照行动计划方案,开展学生访谈活?樱?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习惯和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课堂学习巩固阶段,灵活组织课堂活动,并进行及时的调整与改进;重点关注后进生在整轮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表现。

3.观察

经过第一轮的反思,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在第二轮行动中已得到改进,但在深入观察之后,发现还有以下问题有待解决:有些同学仍然无法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在课前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没有对不明白的知识点做好记录,并解决问题;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主题不够明确;在小组汇报过程中,部分学生不能完整流畅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4.反思

对第一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如下反思: 课前学习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可以和学生定好一个固定的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课堂学习和巩固阶段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有待提高,教师应该细化小组分工,加强教学评价机制。

4.3 第三轮行动

在第一轮和第二轮行动研究的基础上,第三轮行动研究为期八周,进一步完善教学设计和实施策略,研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效果。

1.计划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前两轮行动研究的观察和反思,制定本轮行动计划方案。在之前行动计划方案的基础上,加入小组自评表和学生互评表;设计观察内容,重点观察学生在本轮行动中学习行为的变化。

2.行动

按照本轮行动设计方案开展本次行动,仔细观察,并组织学生填写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

3.观察

经过前两轮行动研究,本轮行动中学生的表现进步明显。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前学习材料,认真做笔记,并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参与互动。课堂学习与巩固阶段,学生能自觉参加讨论并发言,不需要老师和组长的监督。学生的整体表现和水平变化很大,但仍有部分学生表现欠佳。

4.反思

通过学生自评表和小组互评表的督促作用,学生思考并完善自己的学习行为,同时也在互评的过程中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完善自我。由于学生个体差异,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融入新模式的教学中,但随着行动计划的继续开展,学生还是有提升的空间。

第7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关键词】反思性教学 生物课堂

一、用心体会,发现问题

发现问题,是实现“反思性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中的问题,往往具体表现在教师教学行为的明确性,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手段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上所有活动的取向性,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参与性等诸多方面。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教师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所使用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实际接受状态存在的差异,具体表现为学生“吃不饱”或“吃不了”。在目前实行的大班教学中,任务教学方法总是只能适合部分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水平,一次性教学不可避免地存在部分学生的“吃不饱”或“吃不了”。例如,“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有的学生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非常好,但有的学生需要2课时甚至3课时。如何使这种“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得以缓解,需要教师细心体会,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有意识的、自觉地检查、审视和评价,对自己的教学进程、教学方法、学生的参与度等诸方面及时保持有意识的反省,在此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例如,我们要求在上每一节课时,对自己要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讲这些内容、沿着何种思路进行讲授这些内容等都要有清醒的认识。这种认识不仅表现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中,还表现在课堂教学之前的计划与准备以及教学结束后的回顾。如课前预计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相应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构想出可能有的教学效果;课后对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从学生实际出发、教材的呈现是否清楚合理、教学是否得法等方面的分析。

二、悉心沟通,尝试改进

尝试改进是在搞清了教学的问题所在后,教师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主动寻求原因,并尝试改进、纠正和调节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各环节的用心体会,根据发现的问题寻求问题出现的原因,并因此有针对性地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尝试使用新的教学方法或补救措施,使课堂教学达到最佳效果。

成功地寻找出问题症结所在,往往跟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程度有关。如果缺乏沟通,即使发现问题,也较难把握住问题出现的原因,更难提出较好的改进方案。例如,“细胞的化学成分”中有关蛋白质内容是教学中的难点,但难点的成因却有所不同,有的学生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有机化学知识,因此不易理解氨基酸的结构以及肽键的缩合,有的学生是由于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较难展开形象思维,因而对蛋白质结构的层次理解较差。因此,同样是难点,解决的方法却不一样。因此,教师要会悉心与学生沟通。

师生间沟通的方法很多,可以是言语的,也可以是非言语的。例如,在讲授基因的分离规律时,我们可以通过当堂提问、随堂学习以及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等,来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等位基因的概念、分离规律的实质等,进而可以对教学进程作出正确的评价,同时有意识地调整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以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说,课堂教学中,言语与非言语交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明确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提出可行性的改进方案。同时,通过教师的言语与非言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可以很好地感染学生,以多种形式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并保持对自己和学生之间交流的敏感性和批判性,发现沟通过程中的问题,就立即想办法去纠正。

三、潜心研究,调整反思

第8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有些受传统评价活动影响很深的人常常振振有词地说:“既然传统的标准化检测适合于我,那么,也将适合我现在的学生。”这种说法是令人深思的。传统标准化检测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传统的标准化监测大都倾向于为了达到某种评价的检测结果而教,强调知识的机械记忆能力,却忽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能准确地测量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兴趣的广度和深度。现在有一些教师以自己优异的检测成绩而自豪。但是,如果仔细检查一下,我们就会发现,老教师的课堂更为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参与性,并且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价。在政治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不应仅仅是对与错,要指出学生进步的地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一些教师认为,课堂教学评价中对孩子的能力的评价是有效的,那么,如果一个教师强调学生的实际应用、解决问题、分析分体的综合能力,那么检测本身就应该设有计划,准确的评价需要真实的测量方法,而不是一系列标准化的数字。时代已经变了,就拿我们政治课堂教学来说,课堂上我们不能只让学生背内容,还要让学生会用,要让学生能用学过的政治知识来理解视实问题。另外,教师也要结合一些实际发生的案例让学生进行独立分析,给学生自学的机会和时间,再对学生进行适时恰当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二、改进课堂教学评价,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教师应该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进行重点的关注,改进测评手段。学生的学习成绩不是只有试卷才能体现。现在的试卷有很多已经不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了,有些甚至超纲更严重了,考察机械记忆力的题太多,忽略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检测。所以,我们在设计方面要增加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创造力测验等内容,或者以谈话、问卷等方式进行动态评价。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教学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改进课堂教学,其最终目的是检测课堂教学能否达到素质教育的各项目标要求。而评价标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的分析反馈是评价工作中体现其方向性的核心内容。教师还应该注意到,评价的方向应该对课堂教学具有直接的导向作用,评价应在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各项要求的指导下,充分肯定课堂教学中的先进经验,从而促进课堂教学向着规范性的方向发展。评价标准要符合课堂教学的要求,符合课堂教学客观实际的要求,以搜集全面、准确、真实的信息资料为基础。

三、总结

第9篇: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范文

我们将更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师自身知识结构,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建设的首要目标。根据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等学科课程实施要求,从实际出发,树立新的课程价值观。以教育教学为先导,以信息技术为载体、以提高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圆满完成学校各项计划为工作指南,创造性地开展综合组各学科教育教学工作,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突破口,与时俱进,争创本教研组的特色。

二、工作重点及要求:

1、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活动质量和教学效益,做好作业设计工作的同时抓平时,认真做好“辅优补差”工作,教研组内形多交流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关注教育科研新动态,注意收集新信息,虚心向兄弟学校求教学习。我们的途径:一是争取一切外出学习机会。二是发动教师与兄弟学校建立联络网,虚心求教,互相交流信息。

3、公开课:讲课者交授课教案,教研组整理活动记录,听课教师要认真评课,对授课内容提出建设性意见。授课者要客观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授课内容做好记录。

4、抓好常规课堂管理,规范课堂教学,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以良好的状态随时欢迎检查。

5、体育组作好各项日常工作,积极训练。音乐组积极组织特长学生的培训及各班的教学工作,力争在本学期的艺术节比赛中取得佳绩。

6、美术组在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着重培养特长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力争艺术节取得好成绩。

7、科学要要注重观察和实验。引导学生到大自然中观察自然、认识自然;还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自主探究,发现科学规律。

8、信息技术学科搞好正常教学外,加强网络信息教育,体现学科特色,充分利用好教学软件,提高学生兴趣。并着重特长生的培养,积极参加各种比赛。

9、加强组内教研,做好听课评课工作,认真备课,认真执行学校的上课、听课制度,重视实验教学,精心引导学生进行实践与总结。在课堂教学中,改进教学方式,面向每一位学生,重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0、加强课堂教学的反思,认真撰写教学后记,及时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分析原因,提出改进的对策。教研活动时组织大家学习理论知识,收集交流教改信息。同时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提倡组内教师上网学习。

三、工作目标与任务:

1、各科任教老师认真研读本学科的课程标准,联系学生实际,探索教法,编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

2、课堂要体现开放性,鼓励创造性,强调实用性。

3、每门课程的教学要落实养成教育,把养成教育贯穿到每一节课。

4、定期组织组内理论学习。

5、组建课题研究小组。

四、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1、各任课教师必须认真研读本学科课程标准,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

2、更新教育观念,不断学习与反思,不仅钻研本学科知识,同时拓宽视野。

3、经常总结、反思自身的弱点努力学习改进。

4、各任课教师之间加强联系与学习,经常听课、评课,共同进步。

5、研读本学科系列教科书,了解本学科各年级知识点的纵向发展联系及向其他科目横向渗透情况。

五、实施办法:

1、学期初制定好教学计划,切实按计划开展自修和教学活动。

2、严抓学科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定期举办评优课、汇报课、研究课、展示活动课。

3、落实周查制度,重查教学反思以及课堂教学质量。

4、通过教研活动,可发现组内的典型课例,本学期我们将会注意典型课例的积累,把好课特色课及时录制下来。

九月份:

1、研读教育局和教研室有关文件,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和校本研修计划。

2、综合组制定教研活动计划。

3、启动教研组活动,召开综合学科教师会。

4、制定教学计划,备好课,认真进行各科教学工作。

十月份:

1、召开综合学科在研究课题组会议,讨论课题实验的有关事宜。

2、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3、每个教师开好一节公开课。

4、主体性教研活动。

十一月份:

1、新青年教师讲示范课。

2、各学科主题研讨课。

3、迎接学校期中教学常规工作检查。

4、训练各团队和节目,强化精品意识,为提高总体质量做出努力。

十二月份:

1、积极搞好体育教学工作与运动队训练。

2、各科开展研修活动(派出去听课)。

3、参加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活动。

4、新青年教师展示课。

一月份:

1、考查学生各科成绩。

2、做好各学科期末收尾工作。

3、认真做好工作总结,进行经验交流,为新学期的开始做好铺垫。

4、各学科组织复习、考试。

5、综合教研组工作总结。

6、资料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