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居家月考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第一节课 导入 教学方法
俄罗斯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但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更是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知识。一旦同学们培养了对统计课的浓厚兴趣,就会激发强烈的求知渴望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就会有一种昂扬、奋发、不怕任何困难的斗志,就会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知之”到“好知”到“乐知”,是治学过程中的三个台阶,而兴趣则是攀登这些台阶的重要动力。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则至关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呢?第一节课显得尤为关键。
1上好第一节课。让学生觉得统计有用,我要学
上第一节课,我没有一如既往地去讲统计的含义、统计的工作过程,而是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来思考。试想,居家过日子,不知道包里还有多少钱,不知缸里还有多少米,那日子还怎么过?开办企业,竟然搞不清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弄不明需用多少原料,能有多少利税,那企业还怎么开下去?一个地区,有多少城乡人口,有多少就业岗位,人均收入有多少,物价水平有多高,这些问题都糊里糊涂的,还如何发展经济?一个国家,不知道自己有多少生产总值,有多少财政收入,有多少能源供应,有多少外汇储备,这个国家将如何面对激烈的世界竞争?学生仔细想想,不难明白,小到柴米油盐,大到国库收支,什么事离得开统计?由此可见,统计工作几乎能触摸到国民经济的每一根神经,它的重要性非同寻常。怪不得有这样一幅统计对联:计山计水计经济囊括四海,统天统地统社会包揽五洲。横批:天下归一统。学生一旦意识到统计如此与经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无处不在,就会带着些许惊奇,些许疑问,些许兴趣去认识统计。
2课堂导入有声有色。学生学习兴趣盎然
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而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导入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成功的导入,能够“抓住”学生,使学生欲罢不能,不得不听,进入最佳听课境界,使45分钟课堂一脉相承。相反失败的导入则使学生产生莫名的心理拒绝,无精打采,提不起精神。笔者曾在统计课堂上对《相对数》教学内容运用如下导入方式,效果很好。
在讲相对数时,我给学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王某在街上碰见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张某,两人一阵寒暄后,王某得知:张某现在在北京从事IT行业,月薪8000,而自己不足2000,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到家后,依然闷闷不乐,其子问:“老爸,怎么啦?”于是王某就把事情的缘由告诉了儿子。儿子说:“( )”。王某听后,脸色立刻多云转晴,同时又不解地问:“你这次期中考试不是得了82分(上次月考63分),怎么也是眉头紧锁呢?”儿子又说:“老爸,你真是老糊涂啦,( )”。老爸听后,啧啧称叹:“真不愧是学财会的啊!儿子究竟说了什么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加以点评,引出本节话题,相对数。这样的导入,突出了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的胃口,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让其在欲望中学习。
3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更新教学方法,促使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效果不错。
3.1多媒体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已走进课堂。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抓住了当前课堂教学的主要矛盾,它是启动活力的一个突破口,既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之在教学各个环节上发挥主导作用,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其思维的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去年在我校公开课中,讲解《计划完成相对数》时,多媒体技术教学的优越性体现的淋漓尽致,不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方法更加新颖,手段更加多样,更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投入学习,从而达到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2案例式教学。以案例分析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使学生更形象、快捷的接受知识,发挥其独立思考与创造才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案例教学法不仅可以将理论与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而且对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