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音乐学院学位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音乐学院学位论文

第1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 “2010年全国音乐美学会高层论坛暨专题笔会” 音乐美学研究 新维度

一、前言

音乐美学的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程,自19世纪20年代萧友梅开创音乐教育事业及对音乐的大力推广,中国有了专门的音乐院校、音乐教科书和音乐论著。青主的两本音乐美学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的问世,开创了音乐美学专业研究的先河。近年来,音乐美学的研究论域涉及许多方面,诸如音乐美学的研究对象、音乐的存在方式、自律论与他律论、音心对映论、现代西方音乐哲学等,为创建中国音乐美学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成长,音乐美学的研究在我国正向更广阔、更深入、更全面的维度和视野发展。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全国音乐美学会议,更是有力地推动了音乐美学研究的发展进程,而与此相关的音乐美学会高层论坛,对于音乐美学的研究和音乐美学年会的举办,具有重要的意义。

2010年11月19―20日,由中国音乐美学学会举办,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的“2010年全国音乐美学会高层论坛暨专题笔会”在金华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举行。出席此次会议的有来自上海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南京艺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华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西南大学音乐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浙江传媒学院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台州学院艺术学院、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等各兄弟院校音乐美学专业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们。

2010年11月19日上午,开幕式在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会议由宋瑾主持,张前、韩锺恩、罗艺峰、邢维凯、冯长春、刘承华、杨和平分别向大会致辞,并就各自提交的论文进行了概括性发言。19日下午和20日上午会议在分会场就音乐美学课程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讨。20日下午,会议在分会场进行“自由论坛”研讨活动,由杨和平主持,罗艺峰、邢维凯、韩锺恩等各与会代表就音乐美学学科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大家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将研讨推向了。研讨结束后,会长韩锺恩做了总结性发言,对学科建设问题提出了设想,并对2011年在西安召开的全国音乐美学年会提出了会议论题和任务。在热烈的学术争鸣,以对下一次音乐美学会议和音乐美学发展的期待中,大会胜利闭幕。

二、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

对于高等音乐院校和综合大学相关院系的音乐美学学科的教材建设与课程教学问题的探讨,是这次会议论题的重中之重。张前教授对于目前音乐美学教材提出了十五个需做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包含在几个大的框架之内:关于音乐本体的问题、音乐的功能和价值问题、音乐美学和音乐哲学的概念和关系问题、对现有概论性的音乐美学教材的讨论。韩锺恩教授在19日上午开幕式上,对其向大会提交的《音乐美学课程建设与教学问题讨论》论文纲要做了解释性发言,分别从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方案、个案分析、学科关切等七个焦点问题提出了自己独特的看法。上海音乐学院的杨婧博士代为宣读其导师杨燕迪教授提交的论文《中国音乐美学教学问题讨论之我见》,其中针对普通的音乐系科学生、音乐学专业本科生、音乐美学专业的研究生的教学,以及音乐美学研究生的培养与选题提出了一些颇具参考价值的意见和看法。罗艺峰教授就“音乐美学课程的教学特点来自于学科性质”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冯长春教授关于高师音乐美学教学提出了几点感想,认为音乐美学教学中师范性的突出,重点在于对音乐美育理论的讲解与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实施从具体问题开始到一般原理结束这个基本策略;避免把音乐美学课开设成音乐欣赏课;希望编纂更富针对性的教材。刘承华教授认为,音乐美学课的教学应以理论思维和阐释能力的培养为教学目的,在教学内容上应注重从知识性陈述转向学理性呈现,在授课时应注意强化问题意识、展示逻辑张力,以及个性化的语言表述。杨和平教授针对目前音乐美学教材与教学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性的意见及富有建设性的建议,认为音乐美学教学必须基于经验而超于经验又最终回到经验,必须以强化学科特性为己任,必须建立在人的音响感性体验的基础上,并强调主次轻重难易的层次。宋瑾教授以音乐美学教学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音乐的美学”为出发点阐述自己的观点,认为音乐美学学科建设需要的人才,应具有相关领域的学理的知和亲历的知,音乐美学的发展,应朝着多元并置的方向,依靠集体的力量,鼓励学生开拓音乐美学的领域,将视野扩展到世界音乐的广大领域。罗小平教授认为音乐美学课程应形成比较完整的教学系统,有自己编写的教材,能够因材施教,并将其作为这一课程的特色及最终追求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及整体素质的提高。彭永启教授以音乐美学课的实际教学及历史意义为出发点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音乐美学的教学应该从观念上升到史论,从史论角度出发会更加切合实际。马卫星教授认为音乐美学课推进了教育消费;应进一步探索针对大专、本科及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建设;音乐美学应加入哲学关切。

杨易禾教授就课程教学及音乐美学的一些基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认为对于音乐美学课来说,教学对象是很重要的;音乐美学抽象思辨的属性,应该充分运用到表演美学中去;音乐美学课要保持贵族风格吗?临响是体验还是直观?音乐美学一定要形而下还是形而上?这一系列相关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参与研讨的代表们更深的思索与更热烈的反应。黄汉华教授认为目前的音乐美学教材种类繁多,编写杂乱,不能适应音乐美学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于音乐美学这一学科的发展,建议编写出一本更加实用的教材。叶明春教授主张音乐美学应回到感性学;音乐美学课程在教学理念问题上某些题例表述不够简明。云南艺术学院申波教授立足本土,谈音乐美学学科如何与少数民族特色结合起来,在其独特的文化生态视野下认知与解构音乐美学教学的“方言”。

中央音乐学院何宽钊在其发言中讲道,法国是从初中就开设哲学课的,建议国内的音乐美学课也可以开始得更早些,且应从其他学科吸收资源;并提出问题:音乐美学究竟是自律的还是他律的?音乐美学的任务是什么?等等。四川音乐学院陈思关于本科《音乐欣赏》教学中主体性建构实践谈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学生主体性建构中,首先要树立敏感意识;培养合理联想的能力对于音乐欣赏的重要性;增强审美主体的再创造能力,等等。武汉音乐学院汪申申关于开设音乐表演美学课谈了自己的看法,其中包括作曲专业应开设音乐美学基础课,并在其研究生招生时加入中西方音乐史的基础知识考核。陈新坤教授认为音乐美学课应结合音乐作品的听赏,且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听不同的版本。周雪丰教授就音乐美学本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并建议编写音乐美学科目的词条,以方便教学与研究。

四川音乐学院何弦则从西方音乐史的教学谈其课程所涉及的音乐美学的教学,认为音乐美学的教学对于学生是一种引导,而不是规定;并对音乐美学的生存方式提出质疑。西安音乐学院苏小龙结合课程目标,就如何使音乐美学课生动起来侃侃而谈,并对涉及音乐美学学科的基本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音乐美学即美的音乐的学问和音乐的美的学问。

三、研究生的培养

关于研究生的培养,是各与会代表非常关注的问题,也是讨论的热点。张前教授在会议发言及其向会议提交的论文《关于音乐美学教材编写与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的一些回顾与反思》中,重点谈到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指导问题。认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很重要,其关键问题在于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比较喜欢和熟悉,且有一定积累并具有创新意义的题目,同时还要考虑与选题相关的文献的条件。通过学位论文的写作,既要使研究生学会如何写学术论文,又要锻炼其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在为论文确定题目后,进一步查找资料的过程中,需特别注意对材料的比较鉴别、辨别真伪及确定重点,最好编排出与题目相关的文献目录,并在头脑中时时构思写作提纲。进入论文写作时,应集中思想、精力、时间,进入写作状态,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要将搜集到的资料上升为理论,并不厌其烦地反复修改与琢磨。最后谈到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应注意写好论文摘要、确定关键词、列好论文目次、注释及参考文献。张前教授所谈到的上述方法和意见,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邢维凯教授在会议发言及其向大会提交的论文提纲《学术共同体在研究生论文选题与指导中的作用》中,总结了几点目前研究生论文选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诸如导师研究领域对学生选题范围的限制、导师指导经验的不足、师生配比不均所导致的问题等,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认为与当前的人才选拔机制与学术思维定式有关。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与思路及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难点分析。

刘鸿模教授在发言中谈到了音乐美学方向研究生的入门教育问题,从分析近年来研究生新生的特点入手,进而指出研究生在入学之初就应明确学科性质、特点,以及能力培养的目标,摒弃学生考研的功利目的,引导学生读书,通过读书培养对本学科的兴趣,并在读书的同时,安排写作与学术研究的任务,在此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本专业的热爱。刘鸿模教授还指出要注重对研究生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的教育,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避免抄袭现象,凡是引用别人的文章内容,必须加以注释。罗艺峰教授在发言中指出,在研究生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问题,即问题意识、材料功夫、写作技巧,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对研究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吉林艺术学院的孙佳宾教授在其向会议提交的论文《培养研究生的几点体会》中指出,在研究生的培养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水平;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围绕专业方向,建立合理的结构化知识,拓宽知识结构体系;在读书的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并开展问题讨论,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形成对相关问题的重新认识。

四、相关问题之“自由论坛”

在11月20日下午的自由论坛研讨活动中,各与会代表就音乐美学学科的教材建设、课程设置及研究生的培养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踊跃的发言。罗艺峰教授就教材建设与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教师与学生用书应分开;主张在韩锺恩会长主持下编写音乐美学关键词辞典,等等。韩锺恩教授就课程设置问题提出了一些大胆的设想,诸如各个学校可以根据本校不同的情况,考虑本科取消音乐美学基础课。此话题一出,犹如在平静的湖中投进一颗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众多不同的声音纷至沓来,其中反对者居多。马卫星教授认为,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不应取消音乐美学基础课,这一课程设置有利于提高音乐学专业学生的整体素质,拓宽就业渠道。黄汉华教授认为应该让本科生接受音乐美学基础教育,而不应使之成为贵族专业。刘鸿模教授认为,本科音乐美学基础课的设置是有必要的,同意杨燕迪教授提出的“音乐学专业的本科,《音乐美学概论》应是必修课”的意见。叶明春教授支持马卫星教授的看法,认为在本科生的教育中应保留音乐美学基础课,并且最好豪华版的与简明的通史性质的教材各一套,适应不同层级的学生。何宽钊则就音乐美学研究方向的学生为何读书或者如何读书展开话题,认为这是比如何教学更重要的一个问题,主张学生带着问题意识读书,要有一种探索追问的欲望。罗小平教授针对这个话题作出回应:认为要使学生有问题,必须老师先有问题。张前教授深感此次研讨交流的激烈与各参会代表的热情,以及一些待解决的问题,于是提出:下一届音乐美学年会仍旧以此为中心议题,希望各参会代表根据各自学校不同的情况编写讲义,并做汇报;研究生表演类专业可以考虑开设音乐表演美学。

第2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音乐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经过70多年的建设,现已发展成为国内实力较强的高师音乐学院。开设我国高师院校最早的音乐学博士点,音乐学学科是省重点学科,现有音乐与舞蹈学、艺术学理论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其中1个合作),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艺术硕士(MFA)专业学位点,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根据2012年度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音乐与舞蹈学排名全国第四位。设有音乐学(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音乐学(师范类)、音乐表演、舞蹈学(师范类)等本科专业,音乐教育是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音乐学是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等。

音乐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0人,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35人。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学科带头人王耀华教授是民族音乐学家、教学名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博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音乐与舞蹈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带头人叶松荣教授是现任院长、第六、七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福建省高校领军人才、福建省文化名家、博士生导师。

依托高水平的学科和师资队伍,音乐学院教学科研成果丰硕,共获70多项、部省级奖项,其中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精品课程1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项,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等奖4项,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9项,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2篇。本科毕业生孙砾在第十届“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获业余组美声唱法金奖;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4项,学院合唱团在第四届世界合唱节荣获金奖银牌、中国音协主办的“放歌海西——中国福州首届海峡两岸合唱节”获金茉莉奖、“同圆中国梦——第七届海峡两岸合唱节”获荣誉——金茉莉奖、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中分获团体赛和合唱单项比赛优秀奖等。

为进一步做好2015年我校音乐表演专业的招生工作,根据教育部及相关省份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招生简章。

一、报考条件

1.符合普通高校2015年度招生工作规定中的报名条件者;

2.考生须参加所在省份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专业所属艺术类别省级统考(联考),并取得省级专业统考(联考)本科合格证。

二、招生计划

专业

层次

招生计划

学费

音乐

表演

本科

35名(面向全国招生,只招艺术文科;其中①西洋管弦乐器:圆号2人,长号2人,小号2人,长笛1人,双簧管1人,单簧管1人,巴松3人,大提琴2人,小提琴4人,贝司2人,大号1人;②民族管弦乐器:唢呐1人,笙1人,笛子2人,琵琶1人,二胡2人,扬琴2人,北管乐器3人;③中西打击乐器2人。)

每生

9360元/年

三、考试考点设置及报名考试时间安排 报名时间

考试时间

报名考试地点

2015年2月10日

2015年2月11日

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音乐学院

四、报名办法

1.考生须携带身份证、考生所在地招生主管部门颁发的艺术类专业准考证和省级专业统考(联考)本科合格证[如考生所属省份没有组织音乐学、音乐表演等专业所属艺术类别省级统考(联考),则可不做要求]等前往福建省福州市福建师范大学旗山校区音乐学院报名参加考试。

2.报名时须缴纳报名考试费150元。

五、专业考试要求

科目

考试内容

科目说明

科目一

视唱

视唱简谱或五线谱

科目二

模唱

音程模唱、和弦模唱

科目三

曲目二首

演奏练习曲、乐曲各一首

六、合格证发放

在考生专业考试成绩达到我校划定的专业合格分的基础上,根据各器乐类型招生计划,按不超过1:4发放合格证。

七、录取规则

在教育部、考生所在省份招生主管部门和我校2015年招生章程有关规定基础上,根据考生的专业、文化课考试成绩及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体检情况,全面考察。

音乐表演专业(面向全国招生,只招收艺术文科考生):只录取参加我校音乐表演专业考试且获得合格证的考生。在专业考试成绩达到我校单独组织的专业考试合格线且文化考试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省定艺术类本科文考控制线的考生中,根据器乐类型分别排序,按专业考试成绩从高到低择优录取。在专业考试成绩相等的情况下,学校将根据考生文化考试中语文、外语二科成绩之和,择优录取考生。

学校根据国家有关招生政策和录取标准对新生进行复查,凡不符合条件或有弄虚作假等舞弊现象的,一律取消入学资格。

八、其它事项

1.考生自备器乐参加考试,考试期间食宿、交通等一切费用自理。

2.上述各器乐类型招生人数系我校2015年拟定招收人数,具体招生人数以各省份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

3.以上内容如有变动,学校将在招生办公室网页(zsb.fjnu.edu.cn)或音乐学院网页(music.fjnu.edu.cn)上及时公布,请考生注意查阅。

4.未尽事宜,按国家有关普通高校年度招生工作规定执行。

音乐学院咨询电话:0591-22868060、22868053、22868055(传真)

第3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目前,音乐撰写的毕业论文,问题很多,离“学术规范”很远。其中,抄袭、剽窃现象是最为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或抄袭音乐老师的文章;或抄袭音乐名家权威的文章;或抄袭外国音乐家的文章;或抄袭一般音乐作者的文章。其抄袭的方式多样,有的是东拼西凑,有的干脆从网上下载,改名换姓。

音乐本科毕业论文抄袭、剽窃现象为何如此严重?许多专家教授都曾论述,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先天文化基础不牢”。音乐专业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不高,他们被录取时,文化分数低于其它专业很多。而“论文写作是一种综合的脑力劳动”,撰写论文“实际上是作者思想、观念、知识、修养和语言文字能力的全面体现”。

[1]“他们最应该补习的东西是文化。” 〔2〕

音乐专业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有些“先天”不足。他们从小用大量的时间接受音乐技能训练,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字表达能力的培养自然要受到一定影响。[1]因此,撰写毕业论文困难较大。“论文是人类用语言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的最方便、最好的一种载体。”〔3〕“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首先应该能清晰明白写作,表达自己的思想。他们现在还不习惯人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知道学术思想从哪里来。” 〔2〕

(二)“后期训练不够”。开设相关的课程很少,音乐专业开设此课程更少。他们在撰写毕业生论文之前没有受此教育,没有进行写作音乐论文规范化的系统训练。郑州大学教授郭英剑说:“不客气地讲,我们的大学生,甚至研究生,没有能够受到良好的学术规范教育”。[3]因而,直接导致音乐专业写作训练的不足、学术规范意识的缺乏。中央音乐学院钟子林教授认为:“对音乐系来说,应该把论文写作规范作为一项教学的重要内容”[3] 例如,音乐专业学生不通晓论文写作的技术规范。有位学生的论文题目是《源远流长的古筝史》,其内容摘要:“凭着自己对古筝的兴趣和爱好,以及大学四年所学到相关音乐知识,使我对古筝的学习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写成此文。”显然,这位音乐专业学生不会写“内容摘要”。

音乐专业本科毕业生,是未来音乐学科研究队伍的后备力量。然而,我们目前却没有加强对他们的科学道德教育、没有制定防止学术失范的根本措施;没有教育音乐大学生,充分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是从事学术研究者所应具有的最起码的道德;也没有组织他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树立法制观念。

(三)“部分专业教师对此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其一言一行、思维方式、指导思想都会对学生的价值判断产生影响。而专业教师中重技术、轻学术的思想也会对使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写作的重要原因之一。音乐专业的特殊性质要求对其所学专业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而对其教学及工作的评价也由其技术水平的高低来决定 ,至使教师产生技术至上的思想。“作为大学教师,要用自己高尚的品德和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如果一个教师在学术道德上不能为人师表,那他怎么可能传道授业解惑呢?所以,教师决不能在学术人格、道德操守上把自己降为普通人”。[3]

一句话,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最终导致音乐专业学生不知该怎样入手撰写毕业论文,不知做学问的方法。

二、

“音乐学是一门专业技能,要从事这门职业,必须掌握学科术语以及写作技

巧,对音乐学提出看法。这种看法必须就学科规定的内容用学科接受的写作方式表达出来。”〔2〕

音乐毕业论文写作的目的,要在毕业之前受到科学研究工作各环节的初步训

练。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科研实践训练。怎样达到这一目的?

笔者认为:综述训练方法是有效训练音乐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方法,能够

达到这一目的。

其实,西方国家的大学音乐教育,早已注意这一问题。“在西方国家学习音

乐,首先要学习的课程是文献书目与研究方法。这门课程的教师会告诉学生各种有关书籍文献、图书馆分类和查找方法等等必要的资料收集手段。”“在学期末课程结束时,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做研究状况综述,就某一个题目总结有关数据,明白前人做了什么,自己可以做什么。”〔2〕

何谓“综述训练方法”?是指根据论文写作规律,在专业教师指导下,通过

学生根据已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每年围绕音乐某一选题,一开始就学习将大量分散的有关本选题的音乐文献,通过各种检索方法收集整理;一开始就学习广泛综合、归纳前人音乐文献数据中有实用价值、有见解的新材料的方法;一开始就学习具体分析有关本选题音乐文献的异同点,并学会述评、阐明自己的观点。“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艺术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每篇以综述文体撰写的学年论文,字数要求在3000字以上。经过2至3篇的“综述训练”,再撰写毕业论文。当然,优秀的综述文章也可以作为毕业论文。这种训练要求具备以下特征:

(一)连续性。从大学一年级开始综述训练,连续不断,直到大学四年级完

成撰写毕业论文。这样,将音乐本科毕业论文由一次性写作变为“四年性”论文写作过程。从“综述训练”到论文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练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论文写作的所有环节,最后撰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通过答辩。

(二)同步性。音乐专业学生撰写综述与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公共课的学习

同步进行,有机结合,其知识结构同步扩大,学问同步积累,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必能很快进入研究状态。因为在这期间,他们学习《哲学》《法律》《教育学》《心理学》和专业理论等课程,通过综述训练的不断思索,已经积累相关知识,感悟必出。

“综述训练”为本科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选题打下基础。学生选择毕业论

文课题,总要做到两个结合:一是与专业理论课结合,二是与已撰写过的综述训练内容结合。河南大学音乐教育2000级于捷在大三时曾撰写学年论文《音乐治疗学综述》,她的毕业论文《现代音乐治疗学管窥》就是在综述基础上完成的。此论文被评为优秀论文,收入《河南大学学术论文集》(2004)印刷出版。

(三)实践性。坚持多写综述,实践再实践,是掌握撰写论文和做学问的基

本途径。在实践中学习撰写综述,在实践中提高撰写综述的水平。

(四)全员性。要求所有音乐专业本科学生参加“综述训练”、所有专业教

师参加指导,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宏观管理。

“综述训练”离不开专业教师指导。有谁来组织实施“综述训练”?笔者

认为:由的二级学院组织,以音乐专业理论教师为主、音乐专业技能课教师为辅,并有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的队伍,具体指导学生进行综述训练。在教学计划“毕业

论文写作”中,应有所体现这一方案。其指导形式,或专业理论任课教师通过课堂组织;或专业技能课教师单独指导。

三、

综述训练方法的步骤:

(一)选题:一是专业教师结合本课程的教学规定题目。例如,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班一讲师在讲授《中国传统音乐概论》中,为学生学年论文规定的选题范围限定在《中国传统音乐综述》。这样,学生可选其中一章题目综述,也可选所有章综述。学生结合所学课程的内容撰写综述,有可能做到综中有述,述中有综;既不是纯碎的音乐文献堆砌,也不是专业教材的简单重复,而是专业知识的升化与掌握。二是学生结合自己主修课程选题。一般要选较小的题目,文献资料的来源有保证。如果选题太大,不易掌握。例如有的学生选题是《小提琴的发展史研究综述》、《世界舞蹈艺术的发展历程研究综述》,这类选题偏大,难以承载,不能完成。如果没有围绕已掌握的专业知识选题,学生则对要综述的内容不能形成自己的论断。“综述的题目越具体、明确,搜集音乐文献越容易,写作范围越清楚,因而也越容易把综述的“焦点”写深写透。”〔4〕提倡“小题大作”,而不提倡“大题小作”。

(二)收集音乐文献。

“综述训练方法”的基础是检索音乐文献。欧美许多国家,“大学里导师们

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指导,一开始便是如何使用图书馆数据。”〔5〕音乐专业学生没有掌握音乐文献及其检索知识,也就没有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在撰写论文之前,对有关课题前人的研究成果不了解,也是抄袭、剽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当他们具备了检索音乐文献的能力,不但有利于在有限的时间内,确立重点需要阅读与研究的论文论著;有利于确立资料收集的范围与相关研究的意向,避免研究课题重复;而且也能从根源上杜绝抄袭、剽窃现象的发生。

首先,音乐专业学生要认识音乐文献的特性。音乐文献既有理论论著、乐谱,更有载体形式不同的有声音乐作品(单声道唱片、立体声唱片、激光唱片、激光视盘、录音慈带、录像磁带等等);音乐文献具有语言文字和非语言文字特征。〔6〕

其次,音乐专业学生要熟悉音乐工具书,掌握传统的检索方法,到学校图书

馆、院(系)资料室查找音乐文献。在西方进行音乐研究,其快捷方式是辞典和百科全书。“在这些工具书里,我们可以找到基本事实,某一个术语的准确解释,以及该词条所涉及内容的简要概括。”〔2〕音乐工具书是在已有的大量音乐图书数据基础上,广泛搜集音乐范围的知识材料,按照一定方式加以编排,为人们提供音乐基本知识和数据线索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图书。常见的主要有音乐文献目录、百科全书、音乐年鉴、图录等。还可利用音乐期刊查找,效果不错。它分理论和乐谱两类。理论有《人民音乐》《中国音乐学》《音乐研究》等,以评论音乐为主;《中央音乐学院学报》《音乐艺术》《星海音乐学院学报》《黄锺》《乐府新声》《交响》《音乐探索》等,以音乐理论研究为主,以其学术性见长。曲谱有《音乐创作》、《音乐生活》、《音乐天地》、《歌曲》、《通俗歌曲》、《祁连歌声》、《广播歌选》等,以刊载不同体裁的音乐新作为主。〔7〕音乐专业学生可查馆藏音乐期刊目录或馆藏音乐期刊篇目索引,就可获得有关资料。

再次,面对浩如烟海的网络信息,音乐专业学生要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检索

方法,熟悉主要网站及网址,上网查找。(1)雅虎(http:.cn)。其按主题分为14类,音乐专业学生点击“娱乐”类目下的“音乐”,即能获得各类

音乐相关信息;若点击“参考数据”类目下的“图书馆”,又可以查到联网的音乐图书馆的文献信息。(2)中国期刊网(.cn)等.。

(三)做读书笔记和卡片。这是很关键的一步,目的是获得本选题有用的音

乐文献。首先“确定摘录项目:包括参考文献著录项的作者、论文题目或书名、刊物名称或出版社名称、年、卷、期”〔4〕等。其次确定摘录内容:重点在于写好摘要,适当摘录正文内容等。再次将卡片“分类、归入提纲、标号:根据摘录卡片的内容进行初步分类”,〔4〕将相关的、类似的观点内容分别归类;对结论不一致的音乐文献,要学会对比分析,按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做出是非的判断。另外,在这一过程中,应将自己的心得、感受、思想火花记录在卡片上 备用。

(四)草拟提纲:在积累大量读书笔记和卡片的基础上,写出本课题综述提

纲。通过提纲,将已掌握的音乐文献组织起来,并串连到本课题研究的问题上。一般可采用“分类综述”,例如余琛《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载《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2期)就是分类综述:“一、打击乐;二、吹奏乐器;三、弦乐器。”

(五)评判:在概述音乐文献的基础上,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就浮出水面。这

时,就要评判前人的成果是否有价值、取得哪些成绩,尤其要注意分析两个以上音乐学者不同的学术思想、观点的异同。在此基础上,适当阐述自己的意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样,“文献综述”不是纯粹从文献到文献的碓砌。

(六)回顾研究与建议:这是最后的步骤。在评判的基础上,要提出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和内容,力争发前人未发之言,并分析新的研究思路的可行性等。

为便于说明问题,再详细分析上例:

1、综述题目:近年来唐代乐器研究综述(作者:余琛,载《交响——西安

音乐学院学报)

2、前言部分:本文对20世纪50年代以来有关唐代乐器的研究作分类综述。

3、正文部分(分级分类标题):

(1)打击乐(再细分各种乐器);(2)吹奏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3)弦乐器(再细分各种乐器).

4、初步印象: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

这篇论文作者至少做卡片85张之上,因为本文引用论文85篇。

音乐专业学生可选其中一类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弦乐器综述研究”;

也可先其中一种乐器进行综述研究,例如“古筝研究综述”。另外,根据读书笔记和卡片,可把年限定为“近年来弦乐器综述研究”、“近年来古筝研究综述”。

四、

“所谓学术,它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一是做学问的方法,二是指应用一

定的方法去认识事物所得到的成果。”〔8〕著名学者王力先生特别强调学会撰写论文方法的重要性,他说:“研究生的任务不单纯是接受知识,而且要进行科研工作。因此,研究生有个重要任务就是写论文。”“我们现在要求研究生写论文,就是要他学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学会写论文的方法。”〔9〕显而易见,综述训练方案,对培养学生做学问的方法、养成良好的学术习惯、走向“学术规范”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综述训练”为音乐专业毕业学位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命题。“在西方,指导

教授和学界人士一看论文的导言就可以判断论文是否有学术价值,因为导言部分通常会对前人在某一个问题上所做的研究做出回顾和评价,然后以此 作为基础,提出自己的中心论点,即命题。”〔3〕而我们目前,音乐专业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百分之九十以上没有这一部分。

(一)“综述训练”使学生对前人的学术成果一目了然,熟悉本课题的研究

现状、进展和困境,避免“重复研究”和“常识研究”。“按照德国学术规范,在大学学习期间,学生们就受到文献分析训练:要研究某个问题,先必阅读归纳有关这个问题的全部文献,然后再考虑自己能做什么。”〔2〕

(二)“综述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引文、注释等。曲阜师范大学教授杨昌

勇认为:“学术论著注释和索引的规范化是学术规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7]“西方的学术论文注释很长,实际上就是一种学术积累和保证学术发展的重要措施。如果不重视这种积累,就为剽窃抄袭制造条件。”〔3〕

(三)“综述训练”能够训练学生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锻练学生覆盖专业

知识的能力。分析与综合是科学的逻辑思维方法,而撰写综述文章离不开分析与综合。只有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形成科学规范的写作思路。

(四)“综述训练”能够锻练学生查找和积累文献资料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各种检索音乐文献手段和方法;学生做笔记、做分类卡片,为毕业论文积累学问。厚积累,多看书、多搜集、多动手,根深方显凝重,厚积方能薄发。“抄一本书是剽窃,抄十本书是研究,抄一百本书是学问,抄一千本书是大家。” 〔2〕

五、

在音乐专业毕业论文工作中进行“综述训练”,既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

的培养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和掌握做学问的方法。但要全面解决培养学生走向学术规范的问题,还应开设相应的课程,“学术规范”教育应成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其内容包括:音乐文献、音乐文献检索、著作权法、学术论文写作等。这门课程可称为《音乐信息文献综合检索与论文写作》。

在音乐专业开设这门课程,有必要与信息素养教育结合起来。当今,在“美

国,信息素养教育成了讨论热点。”﹝10﹞我国在图书馆界也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图书馆员要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发挥作用,责无旁贷。

从这门课程内容看,涉及音乐学、法学、图书馆学、情报学、写作学及计算机应用。要完成这门课程的教学,提倡图书馆员、音乐教师、法学教师、写作教师、计算机教师等多方合作开课,音乐教师讲授音乐文献部分、法学教师讲授著作权法部分、写作教师讲授论文写作部分、图书馆员讲授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部分;辅导实习以图书馆员为主,专业教师亦积极参与,与图书馆员密切合作,这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在美国,专业教师与图书馆员的合作,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它意味着图书馆员积极走进学科教学的课堂,全面地深层地参与课程;另一方面,它要求教师把信息素质内容纳入自己的课程要求,接纳并主动寻求图书馆员的帮助与合作,双方协同进行课程作业活动等的设计师实施乃至评价。这是信息素质教育最基本的合作形式。只有通过它,信息素质教育才能直接惠及全体教育对象。”﹝10﹞美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文献:

〔1〕蔡际洲.音乐论文的写作基础〔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4(1).

〔2〕陈铭道.音乐学——历史、文献与写作〔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3〕程千帆,巩本栋.贵在创新〔C〕.学术规范读本.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324.〔〕郭英剑.〔〕杨玉圣.学术腐败、学术规范与学术伦理——关于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问题〔C〕.697.〔〕张国春.近期学术界关于学风问题讨论综述〔C〕.*128.〔〕刘南平.法学博士论文的命题和注释——简评我国法学研究的流弊〔C〕.497.〔〕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C〕.194页.

〔4〕黄栩兵.文献综述的写作〔J〕.人民军医,2004(4).

〔5〕杨沐.我国音乐学学术论文写作中的几个问题〔J〕.音乐研究,1988(4).

〔6〕郭旗.音乐文献的特性〔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3).

〔7〕童小燕.谈音乐期刊文献的开发利用〔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3)(4).

〔8〕王振铎主编.编辑学通论〔Z〕.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94页.

〔9〕葛发智,陈崇铨.学位论文的要求、准备与撰写能力的自我培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1996(3).

﹝10﹞王朴.为信息素质而合作——来自美国的启示.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1)

第4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世界音乐 音乐文化 价值

中图分类号:J609.1-5 文献标识码:A

1世界各地绚丽多彩的音乐文化

笔者认为洛秦博士的《人文叙事》(以下简称为人文叙事)应该称得上一本关于世界音乐专业性质的读物。但作者摒弃了以往学者写作时苦涩、生硬、学术气味浓厚的学风,代之于散文化的笔触、诗一样的语言、生动鲜活的实例。这使得作者的论述不但不落俗套,反而使我们这些热爱世界音乐的读者们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大有凉爽春风沁入心脾的。同时,读《人文叙事》就像一次在世界各地的旅游,但我们这次旅游是以专家级的向导为前提的。这位“向导”循循善诱地向游者介绍着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生活,及其与音乐相关的林林总总。“我们从中国先秦金石琴萧的吹奏中感应了士文化的精神;听到了日本尺八对悲凉人生那如怨如慕的倾诉;感悟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音乐与当地宗教“轮回”观念切切相生的神奇;更对非洲黑人对鼓、对节奏、对音乐的顶礼膜拜,以及赋予一个小小拇指钢琴(mabria)以灵魂载体的无限的敬畏”……在叙述以上的同时,作者还以一个“局外人”(outsider)的身份,以一个中国民族音乐学家的视角对美国这个多民族、多元化的国家进行了阐述。在书中,洛秦博士洋洋洒洒地向读者朋友讲述了从街头走向音乐学院殿堂的爵士音乐、作为我们身边经济、文化、活动载体的摇滚音乐以及令人充满遐想的美国社会里的安第斯音乐……

2不同视角下的人类音乐文化解读

何为音乐?音乐日常生活中对人们的有什么功能作用呢?这是每一个喜欢音乐热爱音乐的人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在时间上的流动来创造艺术形象,传达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表现性时间艺术。”音乐能够使人们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并达到心理与生理的双重满足。对音乐在生活中的功能再深刻一点的解释则为:“人们对于音乐艺术的天然生物需求得到满足的非倾向、人们对于音乐艺术审美需求能得到某种满足的审美功能以及人们对音乐艺术社会需求能得到某种满足的倾向”。

笔者认为年轻的读者们应该和笔者一样,对于音乐的概念,以及音乐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肯定会有所差异,就像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林黛玉一样,但对音乐及其作用的认识一定也没能逃离彭吉象教授对其的界定!但在洛秦博士的这本书里我们的这些概念就会被更新,会注入一股新鲜得血液,音乐及其功能的概念也将会在我们的脑海中有一个重新的诠释。洛秦博士告诉我们:“其实对于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来说音乐意味不同的东西,同样也承载着许许多多的不同。”也就是洛秦博士经常说的“不了解一国的文化,你就很难了解它的音乐”,即音乐中包含着文化,文化中蕴藏着音乐。“同样,不同的观念对什么是音乐和音乐是什么的理解做出了不一样的回答。”例如洛秦博士在“苏亚为什么歌唱”中告诉我们“苏亚歌唱存在着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内在的,另一则是外部的,内在的意义体现“歌唱”对血缘、家庭的维系,对生产、生活,生存的作用,是对视觉形象的表达,对宗教膜拜的渲染。”笔者认为书中让读者更加费解的是美国黑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

3宽广的人文主义情怀

以上述说的林林总总只不过是此书所要表达的点点滴滴。此书真正能够在我们读者心中激起涟漪阵阵的则是洛秦博士在书中所给我们阐述的宽广的人文主义思想及其伴随这种思想应运而生的对待世界万物的态度。通读全书,会发现作者在此阐发的不仅是一种理论、一种事实,还是一种角度、方法和思维。

本书在向读者传达这种宽广人文主义思想的同时也映射了作者本人作为一名中国音乐学者的历史责任与道德良心。无独有偶,本书的思想与我国所提出构建和谐世界的宏伟构想是不谋而合。笔者认为作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文化学者的真正价值不在于他说了什么,说得怎么样,重要的是他所阐发的思想是否能够对本学科、更甚至外延到其它学科及其社会在方法思维上有指导价值。这正是洛秦博士此著作的可贵之处,也是作者著述的终极关怀。他在向读者们讲授世界各地的音乐同时,还让我们对生活、对的世界有更多的思考与感悟……

诚然,就像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一样,洛秦博士的这一著作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一些问题。比如,该书的一些内容、语句和洛秦博士的其他著作有明显重叠的部分,给人一种似曾相识却又冗杂的感觉。希望洛秦博士能够对此加以删改或为读者增添更加新颖的实例加以论证。但瑕不掩瑜,洛秦博士这部充满宽广人文情怀、新颖叙事方式和角度的著作,对于我国音乐的建设和完善,无疑具有极大的启示。

参考文献

[1]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 张前,王次.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

[3] 罗小平.音乐美的寻觅――罗小平音乐文集[A].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附:

第5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俄罗斯高等音乐教育 培养模式 课程设置

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俄罗斯HERZEN国立师范大学)创立于1797年,至今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俄罗斯历史最悠久、唯一冠有俄罗斯国家名称的师范大学,也是当今世界著名的师范大学之一,为俄罗斯培养了大量的社会人才。近年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和中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芬兰、荷兰、挪威等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和科学中心合作办学,在教育界扮演着开拓者的角色。

一、科学严谨的培养体系

音乐教师的培养是一项艰难而复杂的工作,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需要长期严格的系统性理论及专业训练。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根据专业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对本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设置不同的培养内容,定位培养人才的类型。笔者在俄罗斯高等师范完成了硕、博士阶段的学位进修并留校任教多年,对俄罗斯的高等师范类音乐教育有着更为全面的接触。下面,笔者以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为例(以下简称俄师大),根据俄罗斯对本专业各层次的不同社会要求,简述其设置的不同的培养内容。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本科学制为四年制,相当于我国学士学位水平,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即为普通学校中的传统音乐课培养任课教师。音乐课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以音乐知识、音乐欣赏和合唱为主。在这样的需求下,俄师大音乐学院把课程设置定位到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上。本科阶段的课程安排涉及面广,专业多样,钢琴、声乐、合唱、指挥等成为贯穿大学四年的必修专业课,教育学、心理学,各类教学法及英语音乐教学从二年级开始同样也要学习两年以上。以上这些课程也是俄罗斯所有国立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必修课,这就要求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能够较为熟练地掌握各项专业技能和丰富的理论知识。除专业课之外,学校还会定期进行各种各样的合唱、独唱、乐器演奏、各类音乐会等实践活动,并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在学校的安排下定期去各地小学实习。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硕士阶段为两年,为“补充性音乐教育”,即为儿童音乐学校和中级音乐专业学校培养师资人才。中级音乐学校是俄罗斯学生升入大学或音乐学院之前必经的过渡性学校,学制为四年,以器乐、声乐等专项专业学习为主,因此,在硕士阶段的培养内容上,除四项基本专业技能仍然是必修课程外,公共课的层次也更加深入,如开设音乐创作心理学、现代音乐教育问题、现代音乐教学实践、现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技术专项教学法等课程。此外,学校也非常重视增强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一年级为模拟实践课,二年级转为中学实践课,每周分别去音乐学校实习,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熟练掌握专业音乐教师的职业技能,力求毕业生将来既能在普通小学任教,也可以在中等专业音乐学校就职。

俄罗斯高等师范类博士研究生则为高等音乐院校、音乐研究院所培养高水平的音乐师资或音乐研究人员 ,故课程设置进入专项专题研究阶段,侧重学术性,要求研究者对音乐研究领域中存在的问题有敏锐的洞察力和研究能力。

二、丰富、科学的课程设置

在课程设置和内容上,俄罗斯高等师范在本科、硕士阶段都由公共课、专业技能课和实践三部分组成,在课程内容上与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相差不多,只在重要的课程上有些区别,下面笔者详细说明。

(一)公共课的设置

公共课的课程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根据音乐教育这一特定学科设置的必修公共课,是学生毕业后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理论基础。通过学习哲学、美学、历史、外语、教学法、电化教学等课程,使学生获得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视野。

俄罗斯教育界认为:教授音乐是一个多方面综合的行为,同许多领域紧密相连,如史学、哲学、美学、心理学和各类艺术理论等,这些知识横向决定着音乐的本质和方向。在这个指导思想下,针对音乐学科,近年来开设了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音乐心理学、音乐创作心理学、艺术美学等新兴课程,并且迅速地占到了重要的地位。

教育学心理学教研室,根据各年级的不同,由浅入深地分别开设各类相关课程,如高校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史等科目,并针对音乐学院的专业特殊性开设了音乐心理学、现代音乐教育问题、现代音乐教学实践、现代世界音乐教育发展史等课程。而且,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教育实践课的教育实践环节上,把心理学、教育学用于教学实践的经验。这种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无疑会成为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

哲学是唯一一门在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本科、硕士、博士学习阶段中贯穿始终的公共学科,学习内容从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音乐哲学、音乐培养哲学等逐渐加深,也是各个学习阶段最终“国考”的重点课程。

(二)专业课程的设置

专业课程的设置由音乐理论、合唱、器乐演奏、声乐表演四个教研室来完成。音乐理论史学教研室为学生开设音乐史、视唱练耳、和声学、音乐曲式分析、作曲、音乐评论等大量的理论课程,此外,俄罗斯高师音乐系里通常会有个书籍储藏丰富的图书馆,便于学生随时查阅资料。

音乐评论的专业技巧被认为是一个音乐学者的专业化特征,因此,音乐评论课成为非常重要的、使学生掌握音乐认知能力与技巧的实际应用课程。在这个长达两年的过程当中,学生要完成对当代音乐主要趋势的分析评论、大型器乐作品的评论,以及对综合型复杂音乐即歌剧作品的分析评论三个阶段的学习,这就要求学生接触大量的音乐作品,收集阅读音乐界专家的著作和论文,并定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整理,写出总结,撰写不同类型评论文章,并围绕自己所选择的主题,较广泛地关注各种音乐活动,通过学习音乐评论理论和参加音乐评论实践,使学生得以把基本理论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技巧课的内容密切联系起来,学以致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合唱和合唱指挥课也是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必修课,是本硕学习期间两门“专业国家考试”的课程之一,可见其在俄高等音乐教育中的受重视程度。他们采取大小课结合的上课方式,合唱指挥课采取一对一的导师制,并搭配一个钢琴伴奏,同时以大课的方式,在合唱课上,锻炼学生的实践性,将指挥技法、合唱、作品分析等相关理论与技能知识融为一体,针对学生合唱指挥的排练与组织能力进行重点培养,是检验学生对综合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应用能力的主要课程。

专业技巧课可以说是本硕学习阶段课时量最多、最重要的科目之一,以技巧课和室内乐课的形式同时进行,每周六课时,其中室内乐课四个课时,可见学院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重视。授课教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除了教授专业技能外,还会给学生讲解相关的教学方法,跟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以教师自身为例,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教学设置使学生在专业技巧进步的同时,还可以掌握相关内容的教学方法,为以后学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在毕业考试时,主修专业课将参加俄罗斯国家学位考试委员组织的“国家考试”,以音乐会的形式和成套的音乐作品,身着演出礼服参加,这是对学生几年专业学习非常重要的考核和展示。

音乐实践课一般在音乐教学法的课程结束后开设,作为专业课的具体实施课程,在课程编配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般由学生的主项专业技能导师担任指导,与专业技能课搭配进行。其上课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由导师亲自示范上课过程,学生在旁边学习,这个过程通常与技能专业课同时进行。二、由学生自己给同学上课,导师在旁边指导,上课的人数一般为3—5人不等。音乐实践课与专业技能课相辅相成,从而为学生以后步入专业技巧的实践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三、紧张的成绩考核

俄罗斯高校的考试形式和打分制都与我国不同,他们分考查、考试和国家考试三类。“考查”只分合格和不合格,不记录分数;“考试”则采取五分制,三分为及格,四分良好,五分优秀,其中可用加减号来区分学生成绩的不同,如“5+”“4-”。考试不采取像我国通用的卷面考试制,而是在考试前一个月左右,个别课程在开学伊始,由任课教授根据该学科的要求,给学生预留出几十道相关的论题,学生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个论题自行准备考试内容。考试一般以师生小型答辩的形式来进行,学生在所准备的几个题目中现场抽选出其中一道,宣读自己准备的论文提纲,然后由1—3个导师以自由提问的方式进行答辩。在答辩的过程中,这个论题会被横向延伸,除音乐领域外,甚至会涉及到史学、哲学等相关学科,这就要求学生在准备过程中,不但要积累平时学到的专业知识,还要大量地查阅资料,进行与论题相关内容的学习和整理,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习能力,也避免了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的弊端。

所谓“国家考试”则是由俄罗斯国家学位考试委员会组织的、由国家学位考试委员会成员组成的评委来进行的考试,简称“国考”。俄罗斯师范大学音乐教育专业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在毕业时都有四门课程必须进行“国考”,其中基础课考试为外语和哲学两门,专业课考试为合唱指挥和专业技能(器乐和声乐自选一门)两门。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的主修乐器课和合唱指挥课均以音乐会的形式和成套的音乐作品,并要身着演出礼服才能参加。

结语

俄罗斯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以其严谨的治学态度,合理的课程安排,丰富的课外实践,保证了音乐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培养出的教师实践能力强,具备教学、演奏、演唱、合唱及指挥等较为全面的能力,对音乐教育领域中存在的问题也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这种培养模式,对普及全民音乐素质教育、奠定音乐艺术广泛而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产生了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Tatiana“Music of the People”.World Music,Vol. 1: Africa,Europe and the Middle East[J].2000.Broughton:p 248-254.

[2](俄)Marina Ritzarev.Eighteenth -century Russian music[M].Ashgate Publishing,Ltd.2006.

[3]张晓武.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师范大学音乐教育硕士培养解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4).

第6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西班牙政府对教育十分重视,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现有高等学校300多所。由于西班牙是一个可移民国家,并且要求相对宽松,使得更多的留学生涌向西班牙,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中国人开始选择西班牙做为自己留学或者移民的首选国家,同欧美等国的高消费相比,西班牙的确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学习“与上帝对话的语言”

除了英语、汉语之外,西班牙语是当今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的实用语言之一。全球讲英语的人约为4.9亿,讲西班牙语的则有4亿,同时有二十多个国家的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这其中包括了大部分的中南美洲国家,而美国的官方语言除了英语之外,也包括西班牙语。这使得学习西班牙语的国际学生越来越多。由于西班牙语优美动听,所以被誉为“与上帝对话的语言”。据专家估计,英文、西班牙语、中文将成为21世纪最通用的语言。

首先,西班牙语是21世纪的官方语种,她是欧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的重要官方语种之一。她也是很多国际政治会议的最重要语种之一。

其次,在西班牙和南美洲地区共有4亿人使用西班牙语;在美国有超过2000万的居民正在使用西班牙语;在日本,有109所大学正在教授此语言,有接近4万名日本大学生正在学习西班牙语。

还有一点,近年来,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南美洲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以及加入WTO,国内将对西班牙语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但现实是国内掌握西班牙语人才稀缺,这就为选择留学西班牙、熟悉西班牙语的中国学生提供具有竞争优势而广阔的就业、发展空间。

因此,近年来,学习西班牙语已成为全世界非西语国家人们的教育投资项目,送学生到各西班牙语系国家学习西班牙语已在国际上蔚然成风。在中国,学习西班牙语,到西班牙留学将成为新的、最大的教育投资热点。

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享受同等待遇

西班牙具有悠久的大学传统,现有100多所大学及300多所闻名世界的专业高校、研究中心,可以提供各种专业和各种程度的教学。西班牙发达的公立体制,教学质量的保证,高等教育学费低廉,而且国家提供部份资助,外国留学生与本国学生享受同等的待遇。西班牙文凭也得到国际公认,每年接纳10万外国学生,欧洲式的办学标准,高质量的文化氛围,国家级的毕业文凭。这就是西班牙的国际市场上提供就学机会的本领。

西班牙的教育体制由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构成,各等教育机构中分为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学校中,从小学到博士阶段实行免费教育,外国留学生享受同等待遇,只收注册费(500-800欧元根据专业不同)高中学历的要通过考试,合格后可直接申请任何大学。

对外国学生,进入公立大学须通过西班牙语国家等级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后与西班牙本国学生一样免学费学习,部分私立大学不须考试但须交纳高学费。未通过或未参加大学入学考试者可申请其大学的专科学习,专科毕业后再转入本科和研究生学习。

接受大学教育期间,为了鼓励发展教育,国家和私人机构设立名目繁多的奖学金,只要是学习勤奋努力、能够完成校方学习要求的学生,均可以申请奖学金 。西班牙大学的奖学金金额约在500-4000人民币/月之间,享受奖学金的时间为1-6年不等。每年还向国外学生提供一定比例的奖学金。西班牙政府用于奖学金的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3%。

西班牙一般大学,修业期分为个七个学年,三个阶段教授,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为一阶段,以通材教育为重心,灌输人文地理的认识,第四学年和第五学年,为第二阶段,授予专业训练,完成二阶段所有课程,并经过考试合格,即获硕士学位,之后再接受两年之研究,缴完论文,通过测验,即完成第三个阶段,获得博士学位。 以上是西班牙大学就学现况,外国学生赴西班牙读书,多已接受原国家的高等教育,因此只要持有效的证明文件(经过翻译公证,西班牙教育承认),即可援用比较学历的方式办理。以圣诞节复活节暑假,将一个学年区分成了三学期,每期结束都有颇为紧张的期考,以确认学生们的学习成果。

申请学校注意事项

入学方式:

大学一年级新生:所有外国学生,持有母国的高中文凭,经该西班牙教育部认可,即可申请大学就读,就读之学院、学校与科别由学生自由选择。

补修学分: 外国学生在母国已接受大学教育,但所修课程非全部为西班牙教育部所承认,故需补修大学部门未承认之课程,并修齐硕士学位之课程即可获颁硕士之学位。

博士班研究:西班牙大学之博士班课程,准许在外国修毕硕士学位之学生,但仍须办理学历认证作业,经西国教育部认可后,注册大学之博士班课程,并修齐专题研究内所指定的科目,通常须两年时间,经过考试,缴交论文即可获得大学颁发之博士学位

申请时间:

一般来讲,申请入学时间应早一些。申请进入西班牙的大学,应提前一年着手准备各类材料,然后按照规定在申请截止日期前将所有必备材料递交。由于西班牙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并不多,对专科以上的中国学生持欢迎态度。

西班牙公立大学的入学时间在每年的2月和10月,DELE是外国学生的西班牙语等级考试,在每年的5月和11月举行。外国学生进入公立大学学习须通过西班牙语DELE考试和大学入学考试(或评估)后与西班牙本国学生一样享受低学费的待遇,但各个大学的入学要求不尽相同。不通过考试可以直接进入公立大学三年制职业技术学院学习,本科毕业后再转入研究生学习。部分公立大学硕士课程和私立大学硕士课程不须入学考试但要缴纳较高学费。

申请条件:

学生:大专、本科毕业生, 职大、电大、自考、成人可以申请。

父母:能够出示10-12万人民币的存款证明。

语言:目前西班牙领事馆对中国学生尚无西语学时证明,学生需具备一定的英语学习基础。

兴趣:对西班牙语言、文化有高度兴趣, 对掌握、运用西班牙语有信心和预见。

留学费用:第一年,如果您是大专、本科毕业生,或在职人员,您需要读一年的西班牙语,语言课程不享受国家的免费教育,所以第一年的学费、生活费、医疗保险、接机总共在7-10万人民币左右。

第二年的本科(Diplomatura)学费80%由政府补贴,学费注册费500-1000欧元,硕士(Licenciatura)学费1000-3000欧元左右。私立大学及西班牙语学校的学费则相当高。学生在西班牙以住经济型学生公寓或合租公寓、三餐自炊及上下学使用交通工具为例,大约为350-450美元。学生公寓生活费每月400-500欧元左右。

打工:西班牙政府允许外国学生在课余勤工俭学,但需另外申请合法打工学生工作证,工作时间不得与上课时间冲突,不得超过一般正常工作时间的77%(大约30小时/周),并需按照西班牙劳工法与雇主签订工作合约,雇主有义务为打工的学生上社会福利保险并支付保险费用的94%,其他的6%在工资里扣缴。社会福利保险包含100%公立医院医疗及60%药品费用。

想勤工俭学的学生可在任何行业寻找打工机会,像马德里、巴塞罗那这些工商贸易旅游大城,一般在餐饮、旅游服务行业,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公司是不难找到工读的机会。无论何种打工都需在通晓西班牙语的基础上,学生工读工资大约在5-8美元/小时的水平。

申请签证须知

一、 请留学签证者必须亲自前来申请。

二、 应递交的材料:

1、填好签证申请表并将4张近期照片贴在上面;

2、翻译并认证过的无犯罪公正书的原件及复印件;

3、使馆领事处指定医疗机构所开的健康证明原件,申请人不得患有对社会秩序造成危害的传染病、精神病,且无毒瘾(原件);

4、由申请人已被录取的私立或公立学校负责人签发的录取通知;

5、若无上面所提的被录取证明,无论申请人欲前往的是私立还是公立学校,都需提供此学校是被西班牙官方承认的,并有授课管理权的证明;

6、申请人学位证书翻译件的公证证书;

7、申请人拥有充足的生活来源(包括食宿及日用开销)的证明或是能收到以上方面的费用作为定期收入的证明。申请人的经济承担能力将同其去西班牙暂时居留的时间、目的、个人情况及西班牙方面接收家庭或机构的接待能力进行评估。

8、申请人如果未成年,需得到其父母或监护人关于其在西班牙学习和居留时间的批准。可能会要求申请人前来面试。西班牙大使馆有权向申请人进一步索要任何签证所需证明材料。所有证明材料需被翻译成西班牙文或英文。

三、 签证费用是405元人民币(54欧元)。

几种院校介绍

・西班牙语文研习: 西班牙各大学通常设有西班牙语文研习课程,这些课程专为外国学生所开设,修业期限通常为一年。公立语言学校,只要自认为有学习兴趣及能力者,均可入学,只要通过考试,即可获得校方的文凭。

・私立语言学校:专门教授外国人学习西班牙语的学校,教学内容以加强西语会话能力为主,并另有选修课程,如西班牙文化、历史、商用西文等。

・音乐学院及舞蹈学校: 西班牙的音乐水准,在欧洲是相当闻名且具高水平,在西班牙的独特风情中所蕴育的音乐和舞蹈,更是吸引无数爱好者与有心学习者的兴趣。在音乐学院上,西班牙约设有43所大小不同的音乐学院,其中以马德里皇家高等音乐学院及巴塞隆纳高等音乐院最负盛名,在音乐学院所研修的课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学生于每个阶段修业后取得初中高三级艺术文凭,至于外国人进入音乐学院就读,需参加能力鉴定考试,确定其可进入之等级就读修业。 西班牙约有7所舞蹈学校,其中以马德里皇家高级舞蹈学校,和巴塞隆纳高级舞蹈学校最为著名。

・美术教育: 西班牙的艺术在欧洲颇富盛名,在各大城市中均设有美术学校或装璜学校等,培养艺术人才。

第7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 陕北民歌 伴奏合唱 融入

陕北位于我国西北部高原地区绵延千里的黄土高原之上,它东临黄河、北接内蒙,山川沟壑、纵横交错是它独有的地貌特点。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以及长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这里的人民生活贫穷落后、苦不堪言,在长期巨大生活压力的影响下,陕北人民逐渐找到一种最自然、最淳朴的方式充当心灵上的慰藉,由此产生了独具西北地区特色的民歌艺术——陕北民歌。

有学者曾说过:“陕北民歌是陕北人民生活的反映,是这一地区社会历史的忠实记录,是千千万万劳动群众集体创作的一部生活的史诗,也是一部争取自由、追求幸福的心灵的呐喊。”①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智慧与情感的结晶,是最贴近生活现实的真实写照,它不仅包含了山歌、秧歌、小调以及劳动号子等多种民歌体裁,也因为特殊的地貌形态和社会文化背景形成了高亢、奔放、激昂的音乐风格。

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就是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陕北民歌基础上,运用西方作曲技术理论重新编创,融入西洋声乐演唱方式方法的“新式民歌”,它将土生土长的陕北音乐品种带入更高的音乐殿堂,让全世界的耳朵聆听到中国传统民歌的声音。所谓“无伴奏合唱(a cappella)”,原意为“教堂风格”,指的是按照传统的用法,完全无伴奏的合唱曲或没有独立伴奏的合唱曲。②笔者认为,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对于陕北民歌的全新演绎,不仅在保留自身传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借鉴西洋声乐演唱方式方法弥补了原生态民歌唱法的一些不足之处,而且通过中西音乐理论、作曲技术、语言习惯、唱法技巧的结合使陕北民歌的理论体系和演唱方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2009年10月西安音乐学院与榆林市人民政府联合制作出版了一张《陕北民歌十二首无伴奏合唱》专辑,共收录了《三十里铺》、《蓝花花》、《走西口》、《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等十二首经典的陕北民歌,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为什么运用现代作曲技术理论重新编创以及采用美声唱法全新演绎的民歌会受到大众如此的喜爱?笔者认为西洋声乐演唱的融入对于民歌演唱的提高和拓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演唱形式的转变——由独唱到合唱

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由于受本土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影响主要以“线性思维”为主,即“横向思维”。所谓“线性思维”指的是在某单项领域中使思维热点构成连绵不断向前传递的线性轨迹式的思考方式,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认识过程中的初级抽象,亦是一种单向式的、封闭式的思维。③在我国传统音乐中,无论是民族声乐曲还是器乐曲都是以主旋律为核心,并辅助织体伴奏,民歌也承袭了这一思维创作模式,而独唱则是最基础的演唱形式。相反,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从奥尔加农的出现开始,整个欧洲进入复调音乐创作时期,随着和声、复调等作曲技术理论的不断完善,“纵向思维”已成为西方音乐创作的主导因素,与之相对出现了合唱、重唱等演唱形式。

原生态的陕北民歌是由当地劳动人民即兴创作、口头流传,大多由一人演唱,或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表现当时生活情景的民歌体裁。随着流传范围的不断扩大,陕北民歌独唱的演唱形式,从原始的口传心授逐渐转变为规范的记谱,用一种专业化的民族音乐作品而被保存下来,如我们现在听到的《黄河船夫曲》《跑旱船》《泪蛋蛋抛在沙蒿林》等著名曲目。如今,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的出现,使得陕北民歌的演唱形式从简单的独唱上升为合唱,美妙动听的入声旋律在无乐器伴奏的衬托下显得纯净而唯美,增强了整部作品的和声扩张感和旋律厚重感。如著名的陕北民歌《三十里铺》(冯毅编曲)开头运用男女声自然发出的语气衬词“啊”作为引子,随着几名女高音的出现将听众带入了陕北绥德县的三十里铺村,并不时穿插有其他声部跟唱,一句歌词反复由不同的声部进行演绎,使整个音乐呈现出由合到散再到合的状态,旋律也从最初单一的横向发展扩展为纵向发展,从听觉效果来讲更加空灵、凄凉,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凤英为双喜送行时依依不舍的心情。

二、演唱方法的改变——由民歌唱法到美声唱法

我国传统的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创作、口传心授保留下来的智慧结晶,是人民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思想、意志的一种艺术形式,与我国的歌舞、器乐、戏曲、说唱(曲艺)共同构成了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音乐。我国的民歌大多短小精炼、结构平衡对称、唱词采用地方方言,而陕北民歌亦是如此,如陕北的信天游、山曲等由上下句乐段反复构成,结构清晰,上句常常运用比兴的手法塑造歌曲的意境,下句唱词则是具体的叙事和抒情。整个音乐的曲调往往上句较开放,音区较高,跨度较大,情绪激昂;下句则较收拢,旋律线平稳下行,表现叙述性或感叹性的情调。④这些都是陕北民歌演唱中必须要注意的,但笔者认为陕北民歌唱法中最重要的两点是:“词”的注重和“情”的把握。

“词”即“唱词”,指的是陕北民歌歌词采用地方西北官话,要求“平分阴阳、入声消失”,除此之外在唱词中还经常加入语气衬词和叠字来烘托演唱者情感的抒发。如陕北民歌《上一道坡坡下一道梁》的唱词:“上一道(那个)坡(来呦),(哎呦呦哎),下一道(哎咳)梁(哎),想起了(那个)小妹妹(哎呦呦哎)好心慌(哎)。你不在(那个)淘菜菜(哎呦呦哎),崖畔上站,你把(那个)哥哥(哎呦呦哎)心扰乱(呦)。我在那个山(来)上(哎呦呦哎),我在沟,探不上(那个)拉话话(哎呦呦哎)招一招手(哎)。”括号中“哎”、“哎呦呦哎”等语气衬词的添加和“小妹妹”、“淘菜菜”、“拉话话”等叠字的运用丰富了歌曲的意境,突出表现了他们隔沟相望、相思难耐、惆怅凄凉的心情。而“情”则是对于整首作品情感的把握和表达。在民歌的演唱中,演唱者常常会在了解作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故事的发展和情感的抒发进行“二度创作”,即音乐美学中提到的“二次完成艺术”(音乐表演自从与音乐创作相分离,作为对音乐创作的成果——音乐作品的表演而获得它的独立品格以来,一直被人们称为第二度创造,或再创造⑤)。简而言之,就是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融入自身的情感表达,使作品表现地更自然流畅。

西洋声乐中的美声唱法注重的是“声”的表现,即在声音上要求甜、圆、脆、亮;在发声上要求气息、声带和共鸣的灵活变化,以及嗓音的合理协调、持久力强;在声音效果上要求音域宽广、穿透力强;除此之外在歌唱方法上也要先动情后发声,以情带声、以声传情,达到声情并茂的境界。⑥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大胆将地方方言改为普通话,偶有方言音调穿插其中,从语言上更加平易近人,并从传统的民歌唱法转变为美声唱法,从民歌的注重“词”转变为美声的注重“声”,通过演唱方法的改变使陕北民歌以一个全新的姿态呈现出来。正如韩兰魁说的:“原生态陕北民歌一般由民间艺人单人演唱,虽然好听,但局限于其发声的颤音特点,无法在合唱中推广,难以在高雅音乐殿堂进行演唱。而此次无伴奏合唱的形式则强调了国际流行的美声唱法,在改编后,这一组民歌成为结构层次丰富、更加完整的合唱艺术作品,唱起来音色更丰富,音域也更宽广。”

三、声部安排的编配——从单声部到多声部

陕北民歌的演唱形式主要以独唱为主,大多是由一人演唱,无乐器或人声伴奏,是单声部的演唱。所谓单声部,即是只有旋律、而没有独立或衬托性伴奏的音乐。⑦陕北民歌是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即兴创作,直接表现现实生活和人物内心真实情感的音乐作品,它没有经过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修改、加工,是原汁原味的传统音乐艺术作品。如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是纤夫表现拉船场景的一首民歌,由一人演唱,只有旋律而没有器乐的伴奏,仅仅有几个吆喝性的语气衬词(“吆”、“吆嗬”)表现纤夫迫于生计辛苦生活的无奈。

谱例:陕北民歌《黄河船夫曲》⑧

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大胆地将淳朴的单声部民歌运用现代作曲技术理论改编成多声部的合唱曲,由之前的一个声部增加至四个声部,包括女高音声部、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和男低音声部,每一声部由数人同唱。多声部的合唱不仅拓宽了音域的范围,达到了从男低声部到女高声部多达四个八度的音域效果,使音乐作品不再局限于单一声部音域,而且还丰富了音色,因为男女高、低声部的音色感觉是不一样的,通过不同声部的组合所产生出的音色效果也是不一样的。除此之外,多声部合唱增强了整个作品的力度变化和表现力,通过不同声部的巧妙组合可以完美地达到从最弱ppp到最强fff的力度变化,这是单声部音乐与之无法媲美的。另外,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是运用现代作曲技术理论改编而成的,在和声、复调等方面,以及声部的组合、音色的变化、力度的掌握都是原生态陕北民歌无法达到的。

原生态的陕北民歌是我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独有的音乐品种,是中国传统民歌中璀璨的一颗明星,虽然它在音域、音色、音响以及表现力上无法达到那么完美的效果,但正是它的这种“土气、大气、美气”才使得陕北民歌源远流长,为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的改编奠定了基础,通过声部的重新编配并结合纯粹入声无伴奏的演唱,陕北民歌换上全新的面貌、站在全新的高度、运用全新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冲击世界听众的听觉感官。

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是我国传统音乐新时期创作的产物,它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民歌特色,还采用现代作曲技术理论进行改编,大胆吸收融入了西洋声乐演唱方式方法,使原生态的民歌品种站在了高雅的音乐殿堂。

继承、借鉴、融合一直是推动我国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的首要问题,我们不仅要时刻保持具有中国特色民族音乐的优良传统,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掌握新的文化内容,把新气息、新风貌、新思想、新理论注入到传统的民族音乐中并加以吸收。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正是陕北民歌融入西洋声乐演唱的体现,所谓“融入”并不是摒弃自身的特色,而是在立于特色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并将其与我国的传统特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陕北民歌无伴奏合唱将西方合唱的演唱形式、美声的演唱方法以及多声部的编配安排融入原生态陕北民歌中,为陕北民歌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视角和更广阔的空间,也更好地把具有我国浓郁民族特色的陕北民歌推向全世界的舞台。

注 释:

①张志斌.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2005,6:17.

②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钱仁康校订.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0:3.

③林华.中国与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比较[J].音乐艺术,1994,3:17.

④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⑤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183.

⑥刘梦.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⑦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 钱仁康校订.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0:502.

⑧刘梦.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参考文献:

[1]林华.中国与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比较.音乐艺术[J].1994,3.

[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及其特点[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1.

[3]张志斌.陕北民歌形成的历史渊源及其调式特点——陕北民歌探究之一[J].西北大学学报,2005,6.

[4]刘梦.美声唱法在陕北民歌中的运用[D].西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

[5]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汪启璋、顾连理、吴佩华编译 钱仁康校订.外国音乐辞典[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10.

[6]周青青.中国民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第8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公共音乐教育 培养模式 培养目标 课程设置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与世界上比较发达的国家相比,在整体发展水平上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但就整体来说发展方向是一致的,即公共艺术教育被认为是培养全面人才的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的教育。公共音乐教育对于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完善知识结构、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等方面起到了不能替代的作用。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与公共艺术师资队伍水平息息相关。师资质量关键在于要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师资培养模式,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方向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和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方向统招硕士的培养模式,这两种研究生层次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师资的整体素质,而且也缓和了公共音乐师资匮乏的矛盾。虽然目前的公共音乐师资培养模式在特定的时期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和对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我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现行师资培养模式将会出现种种不适应的状况。

在普通高校担任公共音乐课的教师,大部分是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及综合大学的音乐系和高师院校培养出来的师资。在这其中,音乐学院的培养目标是音乐表演型人才、高师院校则是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摇篮,这些院校的培养方向并不是高校公共音乐教师,但是因为长期以来培养模式的单一化,很大一部分本科毕业生进入到普通高校,担任公共音乐课的教学工作,成为我国长期以来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主要来源。我国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及综合大学的音乐系和高师院校多年来,基本上采取的是专业为主的课程体系。形成了课程体系知识面较窄,侧重于专业性的特点。而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要求教师不仅专业突出,还要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文化知识,也就是高校公共音乐教师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所以,不能仅凭专业技能的优劣来衡量一个公共音乐教师水平的高低。我们要正视这一学科的特殊性,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公共音乐教育师资,一定要转变过去的师资培养模式,创建多元化的教师培养模式。

一、拓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培养途径

随着公共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的今天,现有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更多的需要,首先:

(一)音乐本科阶段增加公共音乐教育专业,为培养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做好铺垫

目前,在我国音乐教育本科阶段还没有一个培养目标是针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这一新兴学科,尽管研究生的培养阶段有,但是这根本满足不了全国众多的普通高校的需求。而且,很多在普通高校担任音乐课的教师本科阶段的学习根本不了解这一学科,更谈不上对普通高校音乐教育这一学科的目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等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掌握。他们都是担任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以后,才开始了对这一学科进行学习摸索,进入研究生阶段才开始了对这一学科的系统学习。如果在本科阶段增加这一教育专业,或者增加此类课程的选修,那就给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学科基础,那样的话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师的质量也会随之提高,那么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发展就有了有力的保证。

(二)在全国有条件的院校推广首都师范大学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方向的统招研究生培养模式

首都师范大学的公共音乐教育方向的统招硕士招生点在全国是仅有的,这一模式的尝试非常成功。但是就全国范围来说,仅靠这一所院校的培养力度是完全不能满足全国普通高校的需求的。现实情况是全国普通高校并不是所有的院校都开设了公共音乐课,有的虽然开设了,却处在一种散漫、不受重视的状态。所以,教师的缺口还是存在的,一线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教师并不够,远远达不到教育部文件中规定的:高校公共艺术教师与学生总数之比为千分之一点五至千分之二这一比例。所以,还需要加大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培养力度,最重要的是培养高规格的公共音乐教师。

招收公共音乐教育方向的统招硕士,是培养高素质公共音乐教师的最好渠道,到目前为止,只有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在招收,这样的培养面太窄,培养速度无法跟上。所以,在全国有条件开展这一工作的招生院校推广此模式,为我国普通高校培养公共音乐教育的专门人才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最重要的是加快了培养高素质的高校公共音乐教师速度,促进了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方向在职研究生已经停招,考虑其公共音乐教师的继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认为,首先可以改进普通高校公共艺术课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招生办法、攻读形式等。研究生课程进修教育肩负着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责任。所以,职后培训的形式值得我们去思考。要充分认识到,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职后培养教育工作的开展和加强,不仅是一项可行的而且是必须的长期工作。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师教育,既可以是攻读学位的进修学习,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短期培训、讲座,还可以是访学、函授进修等等,以及非正式的研究与团体工作、网络学习、教学观摩活动和出国考察等方式。这些多样化的培养形式丰富了公共音乐教师职后培养形式,可以多级别、多层次、多渠道地为普通高校培养具有一定的公共音乐教育理论水平和较强的公共音乐教育能力的专业教师队伍。

二、创建多元、灵活的培养模式

在具体操作中,可灵活实行公共音乐学科教育加音乐教师专业教育的培养模式。比如: 4+1(4年音乐专业教育1年公共音乐学科专业教育,毕业时获双学士学位)、3+1+2(3年音乐教育, 1年到普通高校实践教学, 2年普通高校公共音乐专业研究性课程学习,毕业时获教育硕士学位)、4+2(4年音乐教育, 2年教师专业和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毕业时获教育硕士学位)、4+3(4年音乐专业教育,3年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毕业时获硕士学位)等多种形式。当然,这只是一个建议性尝试性的框架,是一种改革的思路或引示,各培养院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

(一)本硕连读即4+2模式

本硕连读即4+2模式,主要指学生在获得学士学位后,进入到专门的师资培养机构进行教师教育的专业学习,最后授予硕士学位。4+2”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是指在本科学习阶段,完全按照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本科学习结束后,经过一定的筛选程序,继续学习公共音乐教育教育这一方面的系统知识、当然还包括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研究生课程,最后撰写专业论文,获得硕士学位。4+2培养模式可以改善培养规格,提高师资的质量,从公共音乐专业、教育专业、音乐专业三方面加强对未来普通高校教师的培养,使未来的高校教师能够胜任工作。这种模式培养了高水平、高层次的公共音乐教师。同时,这类毕业生专业知识学得充分,又懂得教育,最重要的是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方向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这样的话,进入普通高校就能很快的适应教学实践。

(二)本硕连读即4+3模式(4年音乐专业教育,3年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研究性课程学习,毕业时获硕士学位)这种本硕连读的方式首先在本科学习期间,按照音乐专业的培养模式接受本专业的训练,本科学习结束后,经过一定的筛选程序,继续学习公共音乐教育教育这一方面的系统知识、也包括心理学、学科教学法的研究生课程,最后撰写与之相关的论文,获得双证。这种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也会为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培养一批高素质教师。

三、建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专业培训机构

目前,师范院校综合化和非师范院校设立的教师教育的状况,教师培养呈现出多元化发展趋势。为了突出公共音乐教师教育专业特色,提高其专业质量,建立如西安音乐学院筹备建立的专为高校培养公共音乐师资的教育中心(名称暂定为“西安音乐学院第二师范系”)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个中心的建立,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供了专业的培训机构,将会为全国的高校解决一批公共音乐师资问题。而这一专业的培训机构也是值得各个培养师资的院校所借鉴的。此外,可以利用院校设立的专业的培训机构来开展公共音乐教师的岗前培训,上岗前在培训机构培训一年,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 以此充分发挥专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四、关于招生录取标准的思考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考试录取方式延续着多年来专业院校的传统方式,侧重于学生专业音乐技能的考核,而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考核不足。因为音乐表演专业的传统考试办法有其针对性,他要为社会培养出高水平的音乐表演人才,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的专业素质高水平要求是必须的。因此,对其文化课考试分数要求较低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这种现有的选拔演唱、演奏高水平人才的考试方式对以后要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学生是不适宜的。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师面对的是思维活跃的大学生,通过公共音乐艺术教育要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开拓思想视野,培养创新精神,提升人格修养,促进身心全面。这一系列的培养目标就要求公共音乐教师本身就具有较全面的知识结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培养模式要求学生要成为跨学科型的教师,这就与招生标准产生了矛盾。那么只有改革考试标准,才能满足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培养模式对生源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如何才能招收到具备高校公共音乐教师潜质的学生呢,首先要做的就是重视文化课的成绩,提高文化课的录取分数线;其次可以增加一些考试科目,如:艺术综合知识等等;另外,也可以在录取的学生里挑选适合从事公共音乐教育工作的,可以进行考试,考察综合素质,最后择优录取。

五、构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培养的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是通过各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取得。为了培养合格的公共音乐课程教学的师资,制定相应的课程方案,建立课程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一)统一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明确培养目标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师资培养中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如全国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方向在职研究生培养模式,承担培养任务的一共有13所院校,但是课程标准却存在很多不同。所以,缺少统一的课程标准必然导致各个培养学校各自为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本校师资的实际情况设置课程,而不是完全按照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需要设置课程。所以,要完善公共音乐教师培养的课程设置,必须统一课程标准,各个培养单位在这个课程标准的框架内,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调整,以此解决课程设置较为随意的问题。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是符合公共音乐教育专业特点的人才,不是培养技艺高超的音乐表演人才,更不是侧重于专业能力的中学音乐教师。培养学校只有具备明确的培养目标,才能合理设置课程,培养出高素质的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合格师资。

(二)改革课程内容,紧扣培养目标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的工作需要一套特殊的教育知识体系,其课程内容应该紧贴普通高校教师教育的实际。

一般来说,教师应该具备的知识内容,为普通文化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专业学科知识三大块。对于高校公共音乐育的教师在课程结构上要求需要接受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公共音乐学科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

教育理论知识是一个合格教师所必备的,但实际情况往往不被重视。教育理论知识包括学科的体系框架、技能技巧知识、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学科的背景知识和发展方向等。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对普通文化知识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教育课程具有陶冶人文精神、提高人文素质的内在价值。它给教师带来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人文基础、广阔的视野、高品位的素养。它们对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教学质量以及教师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等都有着实际意义。

对于从事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来讲,教育理论知识是基础,音乐学科知识是教学的主线,而其他普通文化知识则是使音乐教育全面提升的保障。缺失教育理论知识就会违背了教育的基本规律;缺乏音乐学科知识则会缺失音乐教学的实际意义,音乐艺术教育就会干涸枯竭;缺少了其他普通文化知识的补充,音乐艺术教育将会失去了光彩。所以,文化素质低的的音乐教师来从事教学工作是不可能获得成功的。

综上所述,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一定要走专业化培养道路。首先,重视公共音乐专业这一学科,把握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师的职业特点,与别的专业教师培养相同的力度。其次,拟定合理专业标准,包括公共音乐教师标准、公共音乐教师质量标准、公共音乐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公共音乐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定标准。我们应当认清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各个专业的发展离不开师资队伍建设,而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要有一个合理的师资培养模式作为基础。所以,构建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是公共音乐教育发展的基石。高校需把师资培养当作首要任务来抓,给以合理的指导,并且认真对待,落实好培养的各个环节,寻求更好的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安国.从实践到决策――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M].广州:花城出版社,2005.

[2]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

[3]北京当代师范教育研究院.中国当代教育研究[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4]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第9篇:音乐学院学位论文范文

关键词: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研究能力;表达能力;培养机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五条明确规定授予硕士学位的两个条件之一是“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这使研究生创新能力成为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尺度。音乐与舞蹈学作为艺术学的一级学科,研究生普遍缺乏对学科研究方法的学习,缺乏对创新能力的理解,缺乏创新思维的训练,这使体现学科特色的创新能力培养成为影响各艺术院校学术水准和学科建设的一个亟待探讨的新课题。

一、音乐学创新能力的特征

就音乐学硕士而言,创新能力是在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广阔的学术视野、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产生有社会价值和实践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的能力,开拓新领域或交叉学科研究的能力,创造音乐表现新技法的能力,艺术创作和再创作过程中的创新性表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综合表达能力。

音乐创新能力的界定一直存在误区。人们往往重视可以用文字表述或传递的显性成果形式,忽略非文字化的隐性成果形式;重视理论创新能力,忽视隐藏在表演艺术中的实践创新能力;重视科研项目中的创新能力,忽略知识传承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因此,探讨音乐学硕士创新能力的培养机制,必须以厘清音乐创新能力的界定和属性为基础,这样才能避免大文科的雷同化。

音乐创新能力有显性和隐性两种形态,分别由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音乐研究能力和隐性音乐研究能力所制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隐性知识的特征是存于个体头脑中,难以文本化表述和传承,但在音乐艺术活动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独特的音乐表演风格、对音乐独到的理解和技巧的运用,到演奏中的动作形态、力度把握、用力方式、手感变化等等,无一不打上个性化的烙印。它们大多以示范的形式传承,而无法用准确、系统的描述来表达和交流。即便是音乐创作,也难以用统一、规范的理论概括全部成功之作,经典的作品无处不展示着个人风格的魅力和融于创作过程中的灵感。对隐性知识的研究能力,比显性知识的研究更为复杂,更能体现音乐学科的特点,更需要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各个方面进行培养。

二、考试模式的选拔意义

创新能力是在长期音乐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出来的,仅仅靠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显然不够。对研究生基础知识和创新能力检验的第一步是入口质量关,这个环节决定了选拔的研究生是否具备创新性研究的基础能力。培养目标决定考试模式,作为选拔人才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可以看做是为创新能力搭建的平台,其测试重点主要集中于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以理论类试题为例,面对同样的复习内容和参考书目,基础知识掌握的深度与广度不同,知识结构和视野不同,思想表达能力不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结论必然千差万别。史论类试题,本科生往往注重知识的全面,常采用标准化试题的考试模式,答案具有唯一性,需要死记硬背。这种模式的试题若用于研究生入学测试,则可能无法区别考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反之,非标准化试题则给考生展示理解力、分析力以更大的空间。技术理论类试题,若简单的以对错为判断标准,简单化的写作与分析显然没有差异化辨析利于选才。譬如,四部和声写作题仅用简单的三和弦可以不出错误,但与不同形态七和弦的运用和流畅的声部连接相比较,两者知识结构的要求相去甚远。

这些差别,对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试题内容、题型设计、评分标准等均提出更高的要求。把握得当,自然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起较高的平台。

三、课程设置的重叠与拓展

只有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对所有音乐学研究生培养单位而言,课程设置的焦点主要是如何与前置课程衔接的系统化与拓展性问题,也是继承与创新的问题。近十年来,研究生招生人数扩大一倍,从2003年的26万多人扩大到2012年的58万多人,已经从精英型教育向普及型教育转变。入学新生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研究型学习所必须的创新能力——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缺位。如果直接引入新的内容,进入新的知识层次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研究方法,很多学生则不具备深入学习的基础知识;若满足大部分学生的水平,则只能在原有基础上对必要的相关课程进行完善,由此导致研究生课程与本科阶段课程本质上的重叠,在人力资源和时间资源上造成不应有的浪费。

以专业基础必修课“音乐作品分析”为例,除全国几所重点音乐院校之外,在课程名称上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本科阶段的学习加以区别,如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曲式学”或“曲式与作品分析”,在研究生阶段称为“音乐作品分析”。但研究生教学内容与本科阶段基本相同,甚至考核方式、考核内容都与本科阶段非常相似。事实上,两者在教学模式上的区别应该是泾渭分明的。

本科阶段的学习,应能根据“曲式学”分析规则,侧重于典型的音乐作品分析,侧重于曲式结构分析,侧重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与浪漫主义音乐的分析,侧重于规范化的标记和阐述。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则应灵活运用“曲式学”的基本规则和学理,分析异彩纷呈的音乐作品;分析的范围从曲式结构扩大到各音乐结构元素的灵活运用,包括主题分析、动机分析、复调分析、配器法分析等等,以从个性化塑造和多元化结构样式等角度窥视音乐作品从构成规律到无穷变数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外音乐作品,介绍、了解近现代音乐作品分析的基本方法;分析结果的描述常采用小论文的形式,更接近研究性成果的表达模式,为硕士研究生的论文写作做文本分析方法的铺垫。

同样,在音乐史论、音乐美学等课程中,仍然存在着差异化设置、差异化教学的问题。对于研究生阶段课程设置,既要巩固相对统一的基础知识平台,又要突出音乐专业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必须在学科交叉、领域融合上进行针对性地改革。

四、注重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本科生课程模式主要以书本知识为主,基础课程设置量大,学生疲于完成基本学习任务,缺乏独立思考和想象的空间。这主要源自于本科侧重基础教育的教学目的。研究生阶段规定的必修课程总量减少,选修课程、学术讲座等比例增加,多学科交叉渗透、知识相融贯通,由此对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应该基于问题推广提问式、引导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引入学术辩论,将章节性学习变为专题性讨论,通过质疑、讨论、观摩等教学活动,培养理论层面反思与探讨的习惯,在思辨中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教材选择上,将以教材为主的学习变为围绕专题、广泛查阅资料、融汇各家学说,将学习的主线与不同观点的辅线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在作业方式上,将布置-完成-检查的被动程序变为课堂小论文写作,或由导师在每次课后布置一些写作题目,鼓励学生自主阅读文献,独辟蹊径思考问题,再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并在下次课堂上介绍或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导师和同学各抒己见地讲评,在实际学习和感悟中提高音乐研究和论文写作的能力。

在教师职能上,应实现课堂主宰者到组织者和协调者的转变,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启发学生思路,调动学生参与学术讨论的主动性、积极性。导师可以为学生开列参考书目,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课题和艺术活动,增加学术接触。

如音乐史论的专题研究,教师可以设定每节课讨论的主要议题和范围,由理论、演奏、演唱等不同研究方向的学生从不同的思维和视角讨论共同的问题,在讨论中发挥各自专业优势,互相取长补短,既有利于专业知识的融合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又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表达能力。

五、技能与艺术的创新

音乐是抽象的艺术,涉及到精湛的专业技能和复杂的综合知识,对表演者思维能力和艺术创造力有很高的要求。尽管技能的提升常常会越过逻辑推理的思维定势,通过突然闪现的联想、灵感实现质的飞跃和境界的升华,但成功的艺术表现离不开扎实的基本功和厚积薄发的创新意识,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二次创作;而情景的再现和传承,又离不开技能传授中的科学方法。

蕴含在表演艺术中技能提升和传承的能力,取决于艺术表现中的创新能力,是技能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其培养模式主要有4个特点:

1.专业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并举,打破单一学科知识视野的局限性,从多学科、综合视角认识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音乐感觉,培养学生多思考、多读书的习惯。

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避免两者脱节,避免单纯模仿性教学。在技能示范和学习方法教学中,一定的理论支撑是准确、科学解读的基础,对培养分析、联想、总结、概括问题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3.小课教学与交流合作并举,从不同角度突破常规的思路,以提升创新欲望,活跃创作思想。

4.实践与考核并举,表演实践是提升艺术表现力的根本途径。如果表演类研究生把考查或考试的音乐会作为学习的唯一动力,则会因实践量不足而无法掌握艺术表现和技能传授的真谛。解决的方法是从备考曲目难度、备考曲目类型和备考曲目数量等方面进行设置,以随机的方式抽取考试曲目,增加音乐文献积累、艺术实践积累。

六、创新研究与表达能力

创新研究能力是将实践成果转变为理论成果的重要途径。很多音乐院系将音乐论文写作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开设,却忽略了论文写作仅仅是研究结果的文本物化形式。如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观测方法、文献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系统方法、逻辑方法、思辨方法、比较研究法、田野方法、调查方法、统计方法、历史研究法等等,它们是创新研究的工具和手段,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人们在长期科研活动中总结、提炼出来的。只有掌握并能够合理运用适当的研究方法,才有可能对新颖的灵感、观点、联想等进行科学的研究。譬如学位论文写作,首先就应掌握文献研究法,具备信息处理能力。包括:运用现代科学工具(如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检索信息的能力,快速、准确、全面地处理信息的能力;自我更新和拓展知识,避免重复前人的研究成果的能力;总结、归纳前人研究成果,提高研究起点的能力等等。

音乐研究需要逻辑方法,也需要非逻辑方法。如在艺术表演活动中,从已知到未知之间、形象思维与创造性思维之间,往往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很可能通过直觉、感悟或想象来构建实践创新。这些创新属于隐性研究能力范畴,可能难于用语言表达,不具备复制性,但同样可以成为音乐创新的核心竞争力。如果不熟悉科学研究方法,写出的论文则会沦为“经验体会”、“学习记录”,与学位论文的创新性要求相去甚远。

对于学位论文写作而言,从文献收集、梳理、归纳研究,确定一定视角下的研究选题,到论证自己的观点或假设,都是对思维能力、研究能力的考验。这个过程,既检验创新的研究能力,又检验规范的表达能力;既要有正面阐述的能力,又要有反问的能力;既要借鉴前人的研究思想和成果,又要对引用或吸收的内容标明来源。

音乐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培养机制的建设和健全,则是其中最关键的步骤。任何机制在建立过程中都会因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差异化、培养性质的差异化、培养对象的差异化而有所侧重,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究、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具有较强研究能力、表现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高素质艺术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