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九年级化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前置作业;设计原则;设计形式
生本教育是新时期化学教学中使用得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论,它在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具体教学中,它强调“先学”“先做”,也就是说,它需要学生不断地去预习。
一、前置作业设计原则
在九年级化学前置作业设计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作业设计必须有针对性。众所周知,前置作业设计的目标是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对陌生的知识能够有一个简单的思考以及讨论,这有利于教师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其次,作业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层次性。在作业设计时,必须防止“一刀切”,如果教师布置的作业没有一定的层次性,只会造成学生学习之间的落差。最后,作业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不管是作业设计的形式还是设计的思维,都需要一定的开放性,这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方式地去思考问题。
二、前置作业设计形式
前置作业设计的形式可谓多种多样,本文着重指出以下几种:①家庭实验形式。就家庭化学形式而言,它有着自身的特征,比如材料易得、安全可靠以及富有启发性等。比如九年级下册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中“金属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节,就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前先做调查:“在现实生活中,铁钉等发生腐蚀的条件是什么?”这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果。②问题驱动形式。事物总是发展中,它在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中实现前进,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引出新内容,不断为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比如教师在讲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一章时,就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问题1:酸和碱能发生反应吗?问题2:写出生活中我们最常见的酸和碱的化学方程式。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师教学的展开。
综上所述,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引入“前置作业”势在必行,它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减轻教师教学压力,最终提升教学效果。为此,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必须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的、形式多种多样的前置作业,要让学生能够自主、自立地去学习,最终创造实现学生终身发展的化学课堂。
1 对演示实验及分组实验所用药品的改进
在做分子运动的分组实验时,其中有品红的扩散实验。实验时若将品红直接发给学生做,会因品红浮在水面上难以扩散,影响实验的效果。所以在准备实验药品时,我对品红进行了处理,即取5克的品红与20克的细食盐相混合均匀后,再在一起压制拌均,让品红附在盐粒上。做实验的时候,只取用米粒大小的药品投入水中,品红很快就下沉了,扩散得很快。这样处理后,实验更直观了,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教学效果更好了。
2 对实验仪器的改进
化学实验中对药品的取用,除正确的操作外,还要注意节约,节约其实也是环保的体现。我们在做硫、磷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时,常用到燃烧匙,课本上只讲取少量硫、磷来做实验,往往由于燃烧匙的原因而稍微多取了点,浪费了药品不说,还造成了燃烧时间长、污染严重的问题。一般我们取米粒大小即可。为控制药品的用量,有必要在燃烧匙上下功夫。我在教学中用一根粗铁丝,一端用锤子砸成耳挖勺状,自制成一个小燃烧匙,这样可以很好的控制药品的用量。
我们农村中学条件有限,常常缺少药品、仪器。对于遇到的困难,我们应想方设法来解决,药品缺少可以用替代药品;仪器缺少我们自己做。本着一心为了学生的思想,我想没有办不到的事。“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3 对实验装置的改进
在做进行水电解实验时,课本上说用铂或金等作电极,像我们这样的农村中学现有条件,根本做不到,用其它材料作电极,由于电极氧化等原因,阳极上收集的氧气量不足,这给说明水分子的构成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对电解水的装置进行了改进。为了便于取材,我选用了9号注射针头作电极,通过实验,效果比较理想。方法是:将金属注射针头从离针座1/3处截断,然后将针座所连针尖和另2/3的针尖分别折弯,在折弯处拴上铜芯导线,把导线穿在事先弯曲好的玻璃管中,使针座,针尖露在玻璃管口外,再用蜡烛融化滴入下端管内堵住管口,不让铜线与水接触,同时又固定了“两极”。这样两个电极就做成了。但应注意接电源时,带针座的一端接在正极上,带针尖的一端接在负极上。(电源最好选9V直流电,这样电解速度快。)
4 对操作方法的改进
在研究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对其燃烧产物的检验,课本上是将一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结果烧杯壁上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但事实上,现象并不像书上说得那么明显。我将检验方法做了修改,我选用一只洁净的烧杯(集气瓶亦可)罩在火焰上,片刻后,迅速翻转烧杯(或集气瓶)并尽快向内倒入1~2ml澄清的石灰水,盖上玻璃片,摇动烧杯(或集气瓶)结果现象十分明显,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了。又如,教材中对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的实验中,我按课本上的实验程序操作,多次皆不成功,不是两只燃烧的蜡烛不熄灭,就是两支蜡烛一同熄灭。我将此实验作了两种方式改进,教学效果皆很好。第一种方式的改进:将点燃的一长一短两支蜡烛放于一只烧杯中(蜡烛可用液态蜡粘牢),用一透明塑料片或玻璃片(宽度与烧杯口的直径相当)插入烧杯底部(注意底部应留有一些空隙)。然后把两支蜡烛隔在一边,再向无蜡烛的一边,倾倒二氧化碳气体,两支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一、把课讲清楚
1.概念要仔细讲
化学教材中的每一个概念都是专家们反复推敲概括出来的,概念内容中的关键字和其包括的范围都很重要。因此,教学时要注意几点:概念的意义;重视不同章节、不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概念在本节中的作用;帮助学生记忆概念中的关键字、词、句;结合经典题目灵活运用概念。
2.实验要具体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看不如一验”。化学课本中选入了很多演示实验、分组实验。老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有限的资源,通过这些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让学生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进而独立地做-好分组实验。化学实验是很有趣、很直观的,实验中的“奇观”能激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部分学生只看热闹,不动脑子思考。故此,要让学生知道,观察实验现象是有目的的。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观察时先让学生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红色的铜。实验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思考后教师要总结出做本实验的目的,为以后的实验埋下伏笔。
3.化学用语要反复讲
化学用语是代表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的一系列符号或图式,化学用语不仅代表化学事物,且表达特定化学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涵义则是化学用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在化学式的教学中,可以从复习元素符号及其涵义引入新课。这样既巩固了元素符号的知识,又为学化学式做了准备。所以,教学时要循序渐进,让学生反复练习,规范书写。
4.举的例子要慢慢讲
我们平时教学要重视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例时,一是要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联系我们实际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的观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举例不要:多,要有代表性;三是不能出现任何错误,否则学生会迷茫;四是:例子要有广泛性,要照顾绝大多数中等生;五是讲例子时力求慢,讲,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化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并能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让学生听明白
我们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都知道,教师把教学内容上完后,学生不可能全部清楚。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教,也需要学生学。部分学生积极性不高,有时上课不认真听讲,这时我们就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从实际出发,从学生简单的认知出发,慢慢来加强引导,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从一开始,教师就要有严格的要求,从学生的细节抓起,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学态度,因为细节决定成败。’学习任何一门知识,一定要认真钻研,学生只有养成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才能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课前预习过新知识,课堂上注意力高度集中,课后加强巩固和总结,进而使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有所提高。
2.努力开阔学生的思维
对于初学化学者,理解问题时思维狭窄,教师要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的思路由“窄”变“宽”,由“慢”变“快”,由“笨”变“巧”,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所以,在讲授知识时,要求教师知识面要宽,能够把课本不同章节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网络结构,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3.对学生进行学法上的指导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单单是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可以用自己作为例子,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不断帮助学生,让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摸索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让学生灵活记
初中化学知识点多、杂、乱,并且涉及面广,学生一下子很难记住。比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物质的性质等。多数学生认为学到后面的知识,前面的知识就忘了。面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教学生分散记忆、集中记忆、联想记忆,还可以把一些知识编成歌诀,编成顺口溜,编成诗词等提高记忆效果。同时,要求学生多解题、多应用。这样,在不经意中就记住了很多化学知识。比如:记化学价:“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三价显铝,四价显硅,氯不光负一,还有一五七,氮不光负三,还有二四五来添,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七锰来担。”这样,把枯燥的化学知识趣味化,学生就能记得清、记得牢。
帮助。
关键词: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
教学方法指的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想要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实现设置的教学任务,通过采取适宜的教学技能和对策,将教学原则当作指导,设置一套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教学方法属于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因此,下面将进一步分析如何优化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
一、总体掌握教材,完善课堂要素
当前时期的九年级化学教材,集文字和图像为一体,对于学生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学生对于教材十分感兴趣。在看到教材之后甚至会产生一下子将其看完的冲动,但是,当前九年级化学教材知识点分布十分散乱,不具备良好的系统性,学生即便看完教材也只是简单地了解部分与平时生活当中有着紧密关系的基础性化学常识,而对于化学专业方面的知识了解得较少,这对于学生自主学习十分不利。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可以仅仅依赖教材的知识顺序实施单一的讲解,而是将课程标准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教材和材料一一进行比较,然后进一步分析,将知识重新整合起来,制订合理的课堂教学知识和情感目标,也就是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在教学方式选取上,教师应该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若自己是学生那么希望教师使用哪种教学方式,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自己是否喜欢或者说可以接受,以这个当做判定采用的教学方式是不是适合的根据。在充分思考教学目标和思路以及方式之后再编写教案,这样能够再次梳理一遍教学过程,对于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十分有利。
二、运用多种方式
1.兴趣导入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时常使用趣味实验和故事等制造悬念,将要学习的课程导入,进而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欲望,在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化学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有趣的实验,将学生引入神奇的化学世界。新教材当中有很多实验,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尽可能地给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实验。例如,教师在讲解碳酸钠性质与过氧化钠变质有关问题时理解难度较大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到实验室亲手实验探索,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很好地理解这种类型的问题。通过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学习的知识。
2.提高自信
因为大部分初中生在没有进行化学学习之前,对于化学就存在一种畏惧的心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并且,教师要时常对学生进行鼓励,灌输化学这门学科只要掌握好学习方法是十分简单的思想,这样绝大多数学生都可以理解,进而在心理潜意识形成化学这门课程不仅简单并且十分有趣这一观点,在思想层面消除学生对于这门课程的畏惧情绪,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因为学生消除掉畏惧的心理,能够增强其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学生化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利用网络资源创设情境
网络技术可以将教育题材和文字以及图片和声音一同展示出来,教学课件可以将微观世界具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化学中那些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形象,进而可以通过网络技术创设情境,这样便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和现象。
4.利用问题和认知冲突创设情境
学生的思维主要开始于疑问,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相比,提出问题更加重要。创设问题情境在目前化学教学领域当中属于情境教学重点探究的问题之一,新课标提出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可以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之后解答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不断提升其科学素养。教学实践和探索活动的进行必须使用科学的方式和技巧。而化学教师作为一线的化学教学实践人员,要求其必须不断探索教学理论,加深对于教材的理解和掌握,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凸显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想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化学素养,要求教师还应该将教和学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使教学方法最优化。
通过本文对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的进一步分析和阐述,使我们了解到学生普遍对于化学学习存在畏惧的心理,教师应该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断优化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因此,希望通过本文的进一步探究和阐述,能够给九年级化学教学方法优化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从而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一、化学故事导入
学生普遍爱听故事,故事对学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教师如果结合化学教学把讲课内容故事化,定能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时,讲欧罗巴号战舰因为马吃的草料堆积缓慢氧化起火而沉船的,也可以讲二战期间把白磷溶解在CS2里,再把溶液滴加在小白鼠身上,由于CS2的挥发,白磷自燃而烧毁敌人兵工厂的故事.故事导入法能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让学生感到趣味盎然.
二、“悬念激趣”导入法
一个恰当的耐人寻味的问题可以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巧设悬念”导入新课时,精练、有创造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是创设悬念的有效方法.看似与本节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实则联系紧密.一些典型的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紧紧抓住学生的心弦,使其情绪高涨,从而步入求知兴奋状态,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效果.如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一节开始,讲了这样一则故事:游客牵着小狗进入一个深山洞,在接近洞底时,小狗晕倒,而人却没有事.这是怎么回事?以这样一则故事作为悬念,让学生去思考“为什么”,使学生一上课就兴趣盎然,沉浸在乐学的气氛中.
三、质疑导入法
学始于疑,一个有质量的问题,往往能挑起学生的好胜心和探究欲.例如在《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节的,先从复习开始,请同学说出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紧接着让学生完成下面题目:将5克某物质溶于95克水中,请想一想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是5%吗?举例说明.开始的问题很简单,有一些同学露出不屑的表情,紧接着的问题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家马上意识到不会是5%那么简单,于是大家积极投入到讨论、思考的氛围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不但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而且总结出了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
四、魔术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导入法当为新课导入的最佳方案.如在化学起始课中教师先做几个有趣的化学实验:如茶水变墨水、清水变牛奶、魔棒点灯等等,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常用手段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真实、形象的教学操作形式,既有展示化学知识的直观效应,又有表演操作的示范作用.它能吸引学生的高度注意,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例如在讲《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时,教师问同学们是否喜欢魔术表演,大家齐声说“喜欢”.那么今天老师就给大家边表演一个魔术,名叫“烧不坏的手帕”.实验:把棉手帕放入酒精与水的溶液里浸透,然后轻挤,用两个镊子夹住手帕两角,在酒精灯上点燃,火焰很大,等火焰减小时迅速摇动手帕,使火焰熄灭,而手帕依旧完好如初.同学感到很惊讶,有的小声议论,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候因势利导,提出问题:“手帕为什么没有烧坏呢?”,从而引出新课“燃烧是有条件的”,为后面讲解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着火点的概念做了很好的铺垫.学过这些内容之后,教师又问同学们“有人在做这个实验时,使用的不是棉手帕,而是化纤的,结果手帕也跟着燃烧了,谁能分析一下原因?”,同学们踊跃举手发言,又进一步落实了“着火点”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通过实验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五、复习导入
化学中有些内容和后面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可在检查学生上节课所学知识的同时导入新课.这种导入方法既可以使学生对新知识不感到陌生,又可以降低新知识的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使学生在学习新内容时既有了思想准备,又有了知识基础,学习起来轻松自如.在讲CO2的实验室制法时提问O2的实验室制法自然就过渡到后者,在《碱的通性》一节开始,提问酸具有哪些通性?酸为什么具有通性?自然地过渡到见碱的通性.以复习旧知识为桥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运用该方法,既复习了学过的知识,又降低了本节的难度,顺利地导入新课.
六、谜语导入
学生对猜谜语兴趣很浓,有些知识可以编成谜语,让学生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例如在学习《空气》一节时,教师请同学们来猜一个谜语:一物到处有,用棒赶不走,眼睛看不见,手摸也没有,咀嚼无滋味,无它活不久;又如讲《氢气的性质》一节时,一上课先给学生说了一个谜语:符号象倒工,无色味最轻,遇火有水生,还原有本领.这个谜语说后,学生兴趣盎然,头脑中产生了问号,迫不及待要解开这个迷,从而促使了学生的求知热情.
七、生活实例导入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S:32 Si:28 Cl:35.5 Na:23
Mg:24 Al:27 Cu:64 Fe:56
一. 选择题(本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它的编号填入下表对应的空格中。)
1.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汽油挥发 B. 玻璃破碎 C. 空气液化 D. 钢铁生锈
2. 下列物质中所含氯元素化合价的是( )
A. HClO4 B. HCl C. C12 D. HClO
3. 新制的蒸馏水不宜用于养金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含有较少的( )
A. 氧元素 B. 氧原子 C. 氧分子 D. 氢元素
4. 氧气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以下有关氧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氧气具有可燃性
B. 氧气能提供动植物呼吸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某些物质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燃烧
5. 在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使人中毒,造成中毒的气体是( )
A. 氧气 B. 氮气 C. 一氧化碳 D. 二氧化碳
6. 空气的净化问题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各组中成分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一组是( )
A. SO2 CO NO2 B. CO2 HCl N2
C. CH4 CO2 H2 C. SO2 N2 O2
7. 汽车尾气中主要含有NO、CO等气体,为减轻污染,北京市对所有汽车均强制给汽车安装“三效催化净化器”,反应为:2CO+2NO N2+2CO2,其中被氧化的物质为( )
A. NO B. CO C. N2 D. CO2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镁条在氧气中燃烧时,有黑色固体生成
B.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产生
C.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有黑色物质生成
D. 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有淡蓝色火焰产生,生成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9. 氮化硅(Si3N4)是一种新型陶瓷材料的主要成分,能承受高温,可用于制造业、航天工业等。氮化硅属于( )
A. 金属单质 B. 非金属单质 C. 化合物 D. 混合物
10. 月球土壤含有大量氦3原子,它可能成为未来核能的重要原料。氦3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氦3原子结构示意图是( )
11.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许多强致癌物和有害物质,其中对人体危害的是尼古丁(化学式C10H14N2)、焦油和一氧化碳等。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学校应当成为无烟场所
B. 尼古丁由碳、氢和氮三种元素组成
C. C10H14N2中,碳、氢、氮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0:14:2
D. CO易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降低
12. 根据下表中列出的几种常见的气体和空气的性质,可知其中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
项目 空气 A(甲烷) B(二氧化硫) (氨气) (氯化氢)
0℃、101kPa时的密度
(g/L) 1.29 0.72 2.86 0.77 1.63
20℃、101kPa时1体积
水中溶解气体的体积 / 0.033 40 680 500
13.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 倾倒液体 D. 加热液体
14. 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火灾,不会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最适宜的灭火器具是( )
A. 高压水枪 B.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C. 干粉灭火器 D. 泡沫灭火器
15. 安全意识,是人类生存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下列实验操作比较安全的是( )
A. 用鼻子直接嗅未知气体的气味
B. 用嘴品尝未知物质的味道
C. 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和深洞前,要做灯火试验
D. 先加热盛有氧化铜的试管,后通入氢气
16.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已于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酒后驾车已成为一种违法行为。交警通常用一种“酒精检测仪”检查司机呼出的气体中的酒精含量是否超标,其反应原理为:C2H5OH+4CrO3+6H2SO4==2X+2CO2+9H2O,反应中红色的CrO3转变为绿色的化合物X。则X的化学式应为( )
A. Cr2O3 B. CrSO3 C. Cr2(SO4)3 D. CrS
17. 在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气体中,测知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0%,则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质量比为( )
A. 2∶1 B. 1∶2 C. 11∶4 D. 11∶7
二. 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它的编号填入下列的括号中。若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错选、多选均不给分;若有两个选项符合题意,只选一个且正确的给1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给2分,但只要选错一个就不给分。本题共5小题,10分。)
18. 近日,专家否认了“味精致癌”的说法。实验表明,味精在100℃时加热半小时,只有0.3%的味精(谷氨酸钠)生成焦谷氨酸钠,其对人体的影响甚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谷氨酸钠受热不分解
B. 谷氨酸钠在加热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 大量食用味精有利于身体健康
D. 实验是研究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
19. 将一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上出现细小的水珠;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可推断蜡烛的组成为( )
A. 一定含有水和二氧化碳
B. 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
D. 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肯定没有氧元素
20.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正确方法是( )
A.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 B. 通过灼热的木炭
C. 通过肥皂水 D.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21. 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气体中,碳与氧的元素质量比为3∶5,则该气体组成可能是( )
A. 由CO或CO2单独组成的纯净物
B. 由CO和CO2共同组成
C. 由CO和O2共同组成
D. 由CO2或O2共同组成
22. 下图所示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某些气体,并能随开随用,随关随停。
下表中所选用的药品及制取的气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选用的药品 制取的气体
固体M 液体N
A 大理石 稀硫酸 二氧化碳
B 锌粒 浓硫酸 氢气
C 大理石 稀盐酸 二氧化碳
D 碳酸钠 稀硫酸 二氧化碳
三. 填空题:(28分)
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接触到化学,学习化学能加深我们对自身和自然的认识。
23. (5分)用名称或化学式填写:
①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____________;
②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____;
③ 煤气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___;
④ 石灰浆的主要成分___________;
⑤ 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___________。
24.(4分)用数字和化学符号表示:
① 2个铁离子___________;
② 3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
③ 氯化钠中钠显+1价___________;
④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_____。
25. 下列物质:⑴ 氖气 ⑵ 液氧 ⑶ 空气 ⑷ 铁水 ⑸ 水煤气 ⑹ 水银 ⑺ 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后所得剩余固体 ⑻ 稀盐酸 ⑼ 水。用序号按要求填写:
属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属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
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金属单质_____________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
26. 根据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① 石灰石高温锻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敞口久置于空气中的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白磷在空气中发生自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 你想喝自制的汽水吗?小雨同学为你提供了“七喜”汽水成分表(见下图)。
(1)根据“七喜”汽水的成分表,分析自制汽水所需的原料是:
白砂糖、果汁、食用香料、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体逸出。请你对该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完成下表:
猜想与假设 验证方法及操作 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四. 推断题:(8分)
28. 如上图所示,已知:A、E是两种金属单质,其中A在空气中燃烧时,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同时生成一种白色固体。试写出上述各步反应的方程式,并写出其基本反应类型。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 实验题:(15分)
29. 化学实验室中取用固体药品时,粉末状的用___________,块状的用_____________,取用一定体积液体药品用___________,研碎固体用______________。
30.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试管中所放药品的化学式是_________,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C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如果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可以用B装置制取的气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请写出制取其中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该气体时锥形瓶中放入的物质是_________,从长颈漏斗中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用D装置收集该气体时,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管通入。
六. 计算题(本题共1小题,5分)
31. 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30g放在大试管中加热,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冷却,称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6.16g,然后继续加热,至不再有气体放出为止,第二次收集到的氧气为5.76g,求:(1)共收集到 多少克?(2)原混合物中有多少克 ?(3)第一次加热后,有多少克 分解了?(4)第一次加热后剩余的26.16g固体中含有几种物质?各多少克? 一. 选择题
1. D 2. A 3. C 4. A 5. C 6. A 7. B 8. C 9. C
10. D 11. C 12. A 13. A 14. B 15. C 16. C 17. C
二. 多选题
18. C 19. C 20. D 21. BC 22. C
三. 填空题
23. ① N2 ② Al ③ CO ④ ⑤ CO2
24. ① 2Fe2+ ② 3OH- ③ NaCl ④ H2O
25. 属混合物的是⑶⑸⑺⑻;属化合物的是⑼;氧化物的是⑼;
金属单质⑷⑹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⑴⑷⑹
26. ① CaCO3=====(高温)CaO+CO2
② CO2+ ====CaCO3+H2O
③ 4P+5O2======(点燃)2P2O5
27.(1)柠檬酸、柠檬酸钠
(2)该气体可能是二氧化碳;把汽水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汽水中逸出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四. 推断题:
28. ① Mg+H2SO4(稀)==Mg SO4+H2(置换)
② H2+CuO====()Cu+H2O(置换)
③H2O====(通电)H2 +O2(分解)
④2Mg+O2===(点燃) 2MgO(化合)
五. 实验题:
29. 药匙、镊子、胶头滴管、研钵
30.(1)① 酒精灯;② 铁架台。
(2)高锰酸钾,防止高锰酸钾粉末随气流进入导管,收集到的氧气不纯。
(3)氢气、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大理石,稀盐酸,a。
六. 计算题
化学是一门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本期我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学任务,这些学生基础高低参差不齐,相对而言1班学生基础较牢,成绩较好;而4班学生大部分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教学总体目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未来公民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具体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知识与技能:
1.认识身边一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能用简单的化学语言予以描述。
2.形成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初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了解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认识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3.了解化学与社会和技术的相互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4.初步形成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能提出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能用变化与联系的观点分析化学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建立科学的物质观,增进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逐步树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观念。
3.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4.逐步树立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
5.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6.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四、具体措施
(1)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要坚决防止只重讲授、轻视实验的偏向。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安全教育,要教育学生爱护仪器,节约药品。
(2)积极开展化学课外活动。
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应,灵活多样。在活动内容方面可包括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结合科技发展和化学史,以及扩展课内学过的知识等;活动方式可采取做趣味小实验、举行知识讲座,化学竞赛和专题讨论,或组织学生制作教具,进行参观访问等。在组织课外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反应。这样,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4)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和电化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五、教学进度安排
第一、二周(9.1~9.9)绪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三周(9.10~9.16):走进化学实验室(参观化学实验室,怎样进行化学实验,怎样设计实验)、单元测试。
第四周(9.17~9.23):空气、氧气。
第五周(9.24~9.30):制取氧气,单元测试。
第六周(10.1~10.7):水的组成、分子和原子、水的净化。
第七周(10.8~10.14):保护水资源、最轻的气体、单元测试。
第八周(10.15~10.21):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
第九周(10.22~10.28):化学式与化合价、单元测试。
第十周(10.29~11.4):期中复习及考试、试卷分析
第十一周(11.5~11.11):机动
第十二周(11.12~11.18):质量守恒定律、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第十三周(11.19~11.25):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单元测试。
第十四周(11.26~11.2):金刚石、石墨和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第十五周(12.3~12.9):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单元测试。
第十六周(12.10~12.16):燃烧和灭火。
第十七周(12.17~12.23):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第十八周(12.24~12.30):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单元测试。
第十九周(12.31~1.6)第二十周(1.7~1.13):期末复习。
关键词:化学实验;情感沟通;探讨
从事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多年,特别近几年担任九年级化学教师“国培计划”辅导员期间,感觉中小学教师对实验课教学缺乏情感沟通,以致于学生实验怯场的心理严重、操作不规范、实验结果不准确等问题。为了培养学生敢于实践、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勇于探索和创新的实验心理素质,我认为,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师生情感交流活动,无疑是化学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根据九年级化学实验课的特点,巧妙构思,去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从心灵深处去点燃他们探索真知和追求真理的火花。我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沟通交流,创造良好的实验环境
九年级化学实验课,第一堂非常关键,先不宣读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而用亲切、轻松、舒缓的语气帮助学生一起回忆电视录像中化学实验课的场面:宁静安谧的实验室,桌上摆放着干净透亮的各种仪器,排列着五彩缤纷的化学试剂,科学工作者身穿白大褂,专心致志地凝视着反应的进行,试剂的变化,为人类寻找新型优质的各种化工新产品。随后,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要从事这项有意义的活动,在实验室的小天地里寻求知识,发现真理,论证前人的知识成果,学习基本操作技能,为将来直接从事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打下良好基础。这样学生的学习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师生间就像朋友一样融洽相处,配合默契,创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然后,再与学生一起讨论实验室规章制度和注意事项则水到渠成。
二、培养学生健康的实验心理素质
1.鼓励学生大胆动手,战胜实验怯场心理
九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好奇心强,对化学实验特别感兴趣,这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十分重要的自然心理,但由于学生因部分化学药品有毒或有腐蚀性,或有些实验(如氢氧爆鸣实验)对人体感官刺激较大而产生怯场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每次实验前,教师要耐心向学生讲实验规范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边讲边演示,强调只要规范操作,绝无任何危险,消除学生怯场心理。有时,可以叫胆子大的学生上讲台当众操作,做完后让大家评议,进一步明确实验成功的关键所在,看到同伴在全班同学面前成功地实验,原先思想上有顾虑的学生自然能放下包袱,胆子大起来,怯场心理随之消失。
2.引导学生认真操作,克服实验马虎心理
每学期初做学生实验前,可以结合化学发展史和科学家的成长历史,向学生强调亲手做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情感,引起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足够重视,并要求学生操作规范,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如实记录,按时完成实验报告。杜绝马虎走过场的现象。
3.激励学生钻研进取,勇于创新
为了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心理,强化探索创新意识,平时坚持结合实验考查引导学生对实验课题进行探索,大胆提出自己的实验方案,老师对学生提出的科学性较强、简便易行的实验方案,公开肯定和表扬,可大大调动同学们进行实验探索的积极性。
三、正确处理学生在实验课上的失误
新教材实施以来,我们积极适应新课标要求,全身心投入新课程改革,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以新课改目标为牵引,结合学科的鲜明特色,把知识与生活相结合,把教与学相结合,把科学探究与习惯培养相结合,在课题引入,实验过程引导分析,课堂小结,课后习题、辅导、测评等各个环节,以知识点为线索开展探究,创新教学方法,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教学路子。
一、对知识要点,注重在引入上下工夫
在知识点的引入上下工夫,让每一个知识点的引入都有较好的情境。化学是九年级才开设的一门自然学科,它以实验为基础,具有鲜明的学科特色,初学者往往会感到茫然。化学到底是什么?我们作为引路人,如何引领他们走进化学殿堂,保护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激情呢?这就要求我们注重知识切入点的选择,给学生创设学习知识的探究情境,提供好的探究氛围,教他们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学生入了门,就不怕他不探究,有了探究的过程,不管他成功与失败,都会有很大的收获。如,对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是否变质以及变质程度如何的教学中,我们直接展示一瓶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同时提供指示剂(酚酞和石蕊)、稀盐酸、石灰水、氢氧化钡,氯化钙、氯化钡,烧杯、试管、玻璃棒,让学生分小组探究以下问题:氢氧化钠、熟石灰变质了吗?变质程度又如何?并要求小组总结出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是否变质的检验方法,以及他们变质程度的检测方法。通过一刻钟的探究,学生基本能得出检验是否变质的方法和变质程度的检测方法。
二、对记忆难点,注重在探究速记上下工夫
对学习中遇到的难以记忆的知识点,我们将其高度概括与浓缩,编成顺口溜或成语等,增强学生记忆。在教学中,我们把课本中的知识难点及重点,设计成了探究问题,引领学生分析总结成顺口溜或成语,变成了常态教学,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例如,教学化学价时,一些学生经常分不清正价与负价,还有就是记不清原子团的写法,我们编成了顺口溜:钠钾银氢正一价(哪家迎亲正一价),镁钙锌钡(没盖新被)正二价,铜正二铝正三,亚铁正二铁正三,氯有负一氧硫负二,氢氧根(OH)负一价,硝酸根(NO3)负二价,碳酸根(CO3)负二价,硫酸根(SO4)负二价,铵根(NH4)正一价。一周时间内每次课前背,学生就能完全记住。再如,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固体加热型,一插二握三冒泡;固液不加热型,一封二夹三注四液柱,或一封二拉三冒泡,或一封二推三液柱等。任何知识的浓缩总结,必须要有学生探究理解的过程,否则,学生就难学以致用了。
三、对学习重点,注重在增强理解上下工夫
我们通过探究总结出图解和简洁语言,便于提示学生回忆和复习,以达到巩固教学的目的。例如,教学不同金属与酸反应放出氢气快慢与多少与金属活动性的关系,与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关系时,我们设计探究:(探究1)计算5.6 g铁、锌分别与足量的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各放出氢气多少?(探究2)完成该实验,并测出反应完的时间。(探究3)在同一坐标中画出H2-t图形(如图2),并分析比较锌与铁,谁走陡坡,谁走缓坡,最后得出结论:A活泼金属走陡坡,不活泼金属走缓坡,B相对原子质量大的生成氢气少,相对原子质量小的生成氢气多(金属在盐中的化合价相同时),即生成氢气与同价时相对原子质量成反比。
通过这种探究学习与知识点的高度浓缩、简明扼要的概括学习与复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特别是复习的效率。
四、对实验教学,注重在引导探究上下工夫
化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在化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在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重视实践操作,另一方面重视实验的操作指导和探究,减少了学生的畏惧感。我们在实验基本操作的教学中,都会应用多媒体展示错误的操作与正确的操作,并用特别的字加上圈作强调与提示易错之处,而不是口头上提示,因为九年级学生是初次学习化学,对化学老师的语言习惯不适应,对化学仪器名称也不太熟悉,都会造成反应迟钝现象,文字可以提示,并注重了学生眼、耳、口、手的多器官学习,对重点实验还要做图文提示。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学生实践操作的成功率达到95%以上。
总之,在九年级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每一节课我们都做到了给学生选择一个好的情境引入,提供融洽的探究氛围,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或合作学习或师生合作学习,以实验、讨论、调查等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养成了科学探究习惯的学习化学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