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风建设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要想形成良好的“三风”,需要院校各部门、各院系的统筹协作和师生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但实际情况是,高职院校或多或少都存在部门之间、院系之间、部门与院系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这也是导致“三风”建设无法在深层次开展的直接原因。并且,有些部门领导对“三风”建设认识不到位,没有认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导致“三风”建设无法持续推进,有的没有建立长效机制来保障和巩固“三风”建设成果[1]。
2“三风”建设的方法
2.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随着我国高职院校事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三风”建设对教学质量和办学声誉的重要意义。第一,“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三风”对师生的行为和思想具有积极的意义,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拼搏进取的精神,提升校职工和学生的综合素质,继而去保证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第二,“三风”建设关系到老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机制的形成,良好的“三风”有利于老师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有利于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与提高。第三,“三风”建设关系到学校科研事业的发展,良好的“三风”有利于提高师生员工的创造力、积极性和凝聚力,使得他们取得更多的科研成果,不断地提高学校法的科研水平,促进高职院校科研事业的发展。
2.2练好内功、提高素质第一,领导要注意自身政策水平、管理能力的培养,在高职院校这个组织系统中,领导干部身处高位,影响着“三风“建设的规章制度的制定,指挥、协调着学校的科研、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等活动。第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良好的职业操守,坚持服务学生的情怀,不断地强化在专业的领域的学术修养,修生养性,成为一个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立德修身的垂范,无论在学识上还是公德上都成为学生的典范。第三,高职院校要注重对学生品德言行的引导,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风教育,鼓励学生在学识和技术上大胆专研,为他们学习创造更多的便利条件。
2.3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三风”建设,组建“三风”建设小组,制定总纲领,校长任组长,负责整体的组织和指挥,而各部门、各院系制定的计划方案,经建设小组研究通过后,再进行具体的实施。其次,各部门、各院系在实施计划方案时,在明确自身职责的同时,也要注意和其他部门的合作,根据“三风”建设的总纲领,积极主动地向其他部门学习、相互促进,既要完成自身的目标和任务,也要注意部门和院系之间的合作,使自己成为“三风”建设的拼图[2];最后,部门、院系之间工种的中心是其制定的计划方案能在师生间得到顺利的实施,要采取有效的手段,增强师生在建设“三风”时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他们成为“三风”的建设的主力军。
2.4建章立制、巩固实效针对“三风”出现的问题,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一,根据院校的具体情况对对规章制度进行删减和增定,尽量使各种章程合理规范;第二,建立强有力的考核评价体系,奖罚明确,无论学生、还是老师一视同仁;第三,在学生和老师之间树立先进的典型,促进师生拼搏进取精神的形成;第四,把“三风”建设纳入到院校部门职能、教职工岗位职责和学生操行的评定中,不断细化考评规则,增强考评的操作性,保证公平公正。
(一)学生自我要求因素对学风的影响分析
学风建设中,学生自身因素是导致学风建设工作滞后的关键。现阶段高校在读本科生大部分是“90后”,他(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80后”学生有着较大差别。以该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学两个专业为调研对象,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旷课问题,而且在旷课时间、对象都有着明显规律性。学期开始时,任课老师点名较多,学生到课率高。期末进行总复习,学生不想考试不及格,到课人数也多。学期中间,老师放松了考核,学生认为平时上课与考试及格没有直接关系,只要总复习去划重点,考试就可以顺利通过,故到课率较低。放假前一天、开学第一天到课率较低,学生急于外出或车票定于放假前一天的下午,学生请假多。开学第一天,一部分学生还沉浸在假期中,以各种理由请假,或假期太累,开学第一天在调整状态。价值观扭曲。如今在学生中各种扭曲的价值观流行,学习无用论、人情关系论等。有些学生从入校开始对大学认识不准确,没有意识到大学学习的重要性。凭借自己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到社会上兼职挣钱,到最后学业无成、事业无成。有些学生,家庭背景好,以为有个好家庭,自己就可以不去学习、奋斗。有些学生,家庭情况不好,在就业压力较大的今天,感觉毕业就是失业,是“就业困难生”,在大学混一张文凭而已,也不积极学习。
(二)学校监管举措缺位对学风建设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师生互评中的不满呈加剧态势,教风与学风在高校教育环境中呈现双下滑现象。教师对学生评价方面,老师对学生表现不满意主要集中在上课迟到、早退和作业完成情况不好。学生对老师意见方面,据该校教务网教师评价系统统计结果显示,授课内容陈旧、硬件投入不足、缺乏技巧性等,在高校中学风与教风相互影响。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制度存在纰漏,影响了学风优化进程。好的作风是基础,好的制度是保证。长期以来,高校在教学制度、教学评价机制、教学监督制度、教学奖评管理等方面日益完善,但一些环节仍然难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学风建设的关系理顺、责任明确和考风建设上。如在学风整治和管理过程中,哪些环节是教务部门责任,哪些工作是学工部门职责,哪些是教师和学工干部共同的负责范围,这些管理真空,还需要职能部门进一步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在考风建设上,有些学校委托任课教师选择考题,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考前划重点、考题有泄露、考后讲情面等现象;在有些考试科目或考试环节中,由于多方面原因,考场违纪现象时有发生。
二、高校学风建设工作优化路径选择
(一)加强思想建设,以新风领学风
思想道德素质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对其他方面的发展具有导向和统领作用。要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其认识水平,激发其成才欲望,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以崭新的思想风气引领学风建设。为此学生工作部门要完善学风反馈制度,及时掌握大学生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针对不同阶段大学生思想状况,因材施教,对其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确立坚定信念。并要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或实践活动,通过社会的再教育弥补学校、家庭压力教育方面的不足,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使命感、责任感,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二)规范教学秩序,以教风带学风
教师对课堂教学与管理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各教学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可行措施,定期对老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督导,严格上课考勤。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教学工作规章制度,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同时要建立、完善师生间交流沟通机制,不能仅仅依靠教务网的网评,在平时师生就要加强沟通、使师生之间充分的理解与信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个积极性,避免师生相轻的事情发生。
(三)革新管理体制,以制度保学风
将学风建设由单一的课堂学习方面向学生公寓等学生的生活全面推进,如将学风状况纳入文明寝舍的评价内容中,培育勤奋好学的寝室文化,建立起优良的学习生活氛围。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要改变以前单一垂直的管理模式,更加深入到学风建设的基层中去,如增加听课次数、多找学生谈话,以掌握课堂教学动态,及时收集教学方面信息,听取学生意见。革新管理体制最重要的是加强班委会一类基层组织的作用,一方面,班委会贴近学生与学生零距离,了解学生及学风建设的最新动态,这是学校其他部门机构所无法比拟的优势;另一方面,班委会成员来自学生,与学生之间没有代沟,特别是由于其在班级特殊的号召力,相比于其他的先进、典型,班委会成员的榜样作用更加显著。
(四)严肃考试纪律,以考风正学风
教务部门要积极征询老师与学生的意见,改革考试方法,建立适合高校教学实际的命题、监考、阅卷考试制度,加强考试规范化和科学化管理,同时严厉打击考试作弊的行为,严肃处理考试作弊的典型学生,提高作弊成本、断绝学生作弊的侥幸心理。还要进一步加强关于诚信考试的宣传,在学生中营造“诚信光荣,作弊可耻”的考试氛围。
(五)完善评价机制,以考核促学风
1.社会环境因素。一是当今多元文化对高校学风产生消极影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各种先进文化大量涌进为我所用,但随之而来的一些腐朽文化的影响,使得一些大学生不能正确辨别是非对错,以致他们在思想认识和意识形态上出现了混乱和偏差,引起了部分学生质疑大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必要性,从而丧失学习动力。二是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因素显现。受市场经济因素的影响,部分教育者和学生呈现功利性的价值取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风气在校园中滋生,大家一味追逐物质享受,学习的目标被涂上功利的色彩,直接导致了大学生对实用知识感兴趣的功利和投机色彩的学风,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三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日益显现。在中国,学生奉行的都是“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抹杀了个体兴趣和个体需要,滋长了厌学情绪,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创新精神的培养。学习变成了漫无目的的简单重复,缺乏生机和发展。四是就业形势的错误导向性。当前社会处于快速发展期,一些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这样导致了大学生的就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无限化,扩大到学生家庭的整体社会关系的竞争,造成了“成绩好不一定能找到好的工作、成绩差照样找到好工作”现象,致使高校学习风气受到了影响。此外,高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不足,使得具有实际动手能力的高中生打工工资比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毕业生工资高的现象不断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2.学校环境因素。一是学校办学理念存在偏差。教育的“产业化”趋势使得部分高校过分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忽视高等教育规律,而以企业管理模式来办学,盲目扩招增收,办学仅瞄准招生和就业升学率两个方面,而不重视最为重要的人才培养环节。二是管理机制尚未完善。缺乏科学的学生指导管理机制,对学生学习管理、成长发展和学业预警存在工作盲区,在学风建设上缺乏行之有效的规划和措施,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需要。三是师资队伍发展不均衡。固然大多数教师是“德才兼备”,但有些教师不良的行为也会影响到高校的学风。部分教师缺乏爱心和责任心,具体表现在:重科研轻教学,教学态度敷衍,随意性调停课,学生作业批改潦草,监考管理不严等。更有些教师利用学生评奖、评优、入党、考试等索取好处,。四是校园硬件设施落后。一些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滞后,校园环境不能使学生心情舒畅。
3.学生个体因素。一是学习目标不明确。有些同学认为上大学仅仅是为混张文凭,大学学习就是“六十分万岁,多一分浪费”;有些学生盲目从众,选择考研或考各种资格证,忽视对自己需要学习的课程研究。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现在的大学生均是“90后”独生子女,自律意识较差,不珍惜大学学习时光,贪图享乐。三是学习动力不足。由于我国在初高中阶段没有实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在高考之后的专业选择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学生往往在家长或者亲人的推荐下选择学校或所学专业,学生个体毫无兴趣。四是朋辈的负面影响。在高校中,一些学生往往受到高年级师哥师姐的朋辈负面影响,都对学风建设起着消极的作用。
二、高校学风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和着力点探析
1.找准高校学风建设有效切入点。首先要创新理念,明确学风建设的任务。我国的高校学风应传承五千年来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化成果,树立多元人才质量观。我国的学风建设要更新理念,适应中国的特殊国情,对现有一些不适宜的理念要废弃。特别是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观念转变为教师、学生同为教学中的主体,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和教师的内在学习动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升学风建设水平。其次要创新内容,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信息知识爆炸的当今社会,人们特别是年青一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文化诉求等方面都有新的需求,必须适应形势发展,不断创新学风建设内容,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风建设,以丰富学风建设的内涵。在学风建设中创新开展素质拓展工作,整合现有的教学实习、创业就业和校内社团组织等资源,建立一套模块化、系统性、动态化的素质拓展体系,在实践活动中提升大学生的学风认识。建立一套动态大学生生涯预警体系,及时针对每位学生近期远期目标实施评估,让学生在动态评估中树立能力为主的评价指导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学习主观能动性,以点带面,带动学风建设向良性方向发展。创新学风建设的奖励表彰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奖励体系,既要重视拔尖同学的引领作用,也要注重多元个性人员的提高,让人人在学风建设中都有成就感。最后要创新方法,提升学风建设的成效。变单一学风建设方式为创新各类学生社团建设,以社团建设为依托,通过学生自娱自乐的自组织举办学术类、科技类和文艺类等活动,这样既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强化学风建设工作。创新利用新媒体等现代化的网络服务学风建设,通过搭建新媒体平台,鼓励教师从事教科研“,晒晒”教师成功的不寻常经历,引领大学生进行学术科研和实践锻炼探索,引领学风建设的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对学风形成有效制约,在刚性制度督导的同时,需要人性化地实施动态预警。
学校的学风建设属于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是思想层面的基础教育,因此,在高效的学风建设中融合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学校的学风建设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另外,学风建设是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载体与突破点,可以为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一个切实有用的平台。
二、学风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实现途径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前提,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是学风建设成功与失败的重要表现,因此,要在大学的学风建设中,切实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工作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让学生明确“以学为主”的观念,在此基础上形成奋发学习、诚实守信、勇于创新的优良学风,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兼顾学习成绩与其他素质的提高。
2、将大学生的学术教育与诚信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两者结合起来是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将中华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大学生的学风建设中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将校园内的各种文化活动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学风是一种校园文化,是学校内涵的积淀,而校园内文化活动是学风的外在表现。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作为学生学习的的第二课堂,包含了非常丰富综合的内容,比如:文体活动、科创活动、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校园的文化活动也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精心布置与完成每一项校园活动的过程中都是使学生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过程。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逐渐修正自身为人处世的态度与做法。
三、总结
学科技能竞赛是考察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比赛,是面向广大学生群众的竞赛活动,是激发潜能、提升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力途径,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和工作信心的系列化活动。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该校作为农业类院校,拥有茶学、观赏园艺等特色优势专业,并积极组织相关技能竞赛。该校茶学系茶艺表演队成立于1992年,是湖南首支大学生茶艺表演队,23年来多次承办各级茶艺比赛,获得国家级、省级大学生茶艺技能竞赛共二十余项,参与培训及参加竞赛的学生从十几人发展到数百人,获得茶艺师资格证的学生人数高达73%。园艺园林学院从2012年至今每年定期开展大学生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大赛针对全省园艺专业的学生参赛,还设置有不同层面的赛前辅导、插花培训、大师讲座等系列活动。学科技能竞赛一方面能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们通过学习、思考掌握另一门谋生的技巧,拓宽了高校大学生毕业就业路径;另一方面该类学科技能竞赛的开展是对该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工作的大力支持,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学科技能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促进作用
2.1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是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有效途径之一。大学生学科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实际演练的机会,在实际操作中参赛学生之间互帮互助互学,可以不断地查缺补漏,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的重要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营造和谐上进的学习氛围。通过利用茶艺、插花花艺技能竞赛活动的开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参与、共同训练、在竞赛体制下进行学习,通过学生间学习效率的横向比较,无形间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态度的端正、竞争意识的提高,使整个高校被围绕在一个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之中。
2.2有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当代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90后,既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好胜心,也具有探究问题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信心,乐于挑战不同难度的新鲜事物,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给他们带来成功的喜悦,并产生强大的正能量,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这种正能量地反复出现,必然会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并逐渐转化为一种内在的求学动力,激发出学生最根本的好学精神。经历了操作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更善于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经常开展技能竞赛能让学生得到更多的知识运用机会,从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3有益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毕业人数与日俱增,就业压力节节攀升。随着科技的发展,“纸上谈兵”式的人才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综合素质成为新时代考量人才的重要标准。参与过学科技能竞赛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知识、较强的操作技能和团队合作意识,各方面显得更加成熟。调查发现参加过技能竞赛的学生综合表现能力较强,在应对就职应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学科技能竞赛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遵守活动制度、服从相关时间安排,完成不同难度的任务,还要学会处理学习工作与竞赛活动的各方面的冲突和矛盾。通过矛盾冲突的解决,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应变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组织纪律性也得到了强化,提升了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对于高校构建优良学风是强有力的保证。
2.4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传统文化是涵盖中华民族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纽带。然而,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多元化,使不同于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二文化空间”传播开来。外来思想和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产生巨大冲击,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现状堪忧。茶艺和花艺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更具有历久弥新的发展生机。东方式插花艺术在国际花艺界独树一帜,茶艺的精神核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思维。二者深厚的历史根基和强劲的生命力让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通过插花花艺竞赛和茶艺技能竞赛,学生不仅能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还能为优良传统文化的发展贡献力量。
2.5有效地促进高校良好口碑的打造
湖南农业大学作为游离在一流大学边缘的高校,录取的大学生中有一些同学可能因为高考失误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而处于低落时期,这些学生自身有极大的发展潜能。通过开展出色的学科技能竞赛,提高高校的竞争力,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提高学校在高校间的排名,让学生充满自信、开心快乐的学习,形成学科技能竞赛和学风建设之间的良性循环。该校茶艺和插花花艺技能竞赛分别从2010年与2012年启动,每年各组织1次茶艺与插花花艺技能大赛,并积极参与全国茶艺、插花花艺专业技能大赛,与各兄弟院校同场竞技,扩大该校特色专业的社会影响力,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与心胸,增加他们专业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以此形成常态,逐步增强该校学生的参赛水平及动手能力,提高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进一步扩大了该校在全国农林院校中的影响力,打造了学校的良好的口碑。
3学科技能竞赛体系的构建
3.1与时俱进,重视学科技能竞赛意义
学科技能竞赛既不是少数学生的事,也不是最终目的,是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培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一种手段。让所有有兴趣的学生参与其中,才能从根本上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才有利于高校优良学风的建设。因此,首先要从思想上对学科技能竞赛的认识走向深刻,认识到技能竞赛的真正意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打造和谐的学科技能竞赛氛围。湖南农业大学校、院各级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插花花艺、茶艺等学科技能竞赛工作,在省级和国家级的学科技能竞赛中,院校领导全程参与竞赛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同时,园艺园林学院相关专业教职工每年定期召开学科技能竞赛研讨会,交流总结竞赛工作、制定来年工作计划,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和扩大影响,争取使学科技能竞赛工作更上一个台阶。
3.2持久深化,完善组织结构、健全评价激励机制
完善的组织结构和健全的评价激励机制是学科技能竞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竞赛相关文件由学校统一出台,竞赛组织指导委员会统一部署,使得组织工作都有据可依,责任到人。最终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由院系主管教师主导的三位一体合理架构。而评价激励机制的构建更是调动各方积极性、激发学生潜能的重大举措,从而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健康发展。该校教务管理部门不断规范学科技能竞赛流程,及时总结表彰,并将其制度化,将竞赛相关的组织和辅导工作纳入考核评价体系之中。对获奖学生给予综合测评加分、湘农青年素质拓展学分、竞赛奖金等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工作量认定和职称评定倾斜等奖励,并在每年的校级表彰大会上对获奖的优秀个人和优秀集体进行表彰,全面激发了学生和教师对学科技能竞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3打造品牌,逐步形成多级管理长效机制
打造学科技能竞赛的品牌在一定程度上是一所高校办学特色的体现,具有学科特色和专业特点的学科技能竞赛是拔高教学质量、推动创新能力的重要契机。通过推动学科技能竞赛的多级管理,使学科技能竞赛向规模化发展,才能实现一院一特、一校多品的精品学科技能竞赛品牌的打造。该校茶艺表演队与茶学协会于2012年正式合并,从校方管理转向同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的合作管理;花艺协会自成立以来由园艺园林学院单独管理。由学生与学院、学校共同参与管理工作,既能保证各项竞赛活动的正常开展,又培养了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及活动的主动性,从而真正实现“学校—学院—学生”多层次高统一的管理长效机制。
4结语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学风建设;发挥作用
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等学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当前,高校学风建设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如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不够等问题。新时期,加强学风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学校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理应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那么,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如何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呢?
一、抓好新生入学教育是前提
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起点,更是大学生涯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当前,高校均制定新生入学教育方案,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虽然内容和形式略有不同,但目的均是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完成角色转换,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因此,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生入学的教育时机,使新生明白读书、学习是大学阶段的首要任务,追求高深的学问和普世的真理是大学生不可推卸的责任。辅导员可通过专业课老师介绍、高年级优秀学生现身说法等形式,让新生牢固树立稳定的专业思想,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对于那些专业认同感不强(有调整专业意向)的学生,辅导员要主动与其谈心,介绍专业背景及专业发展前景、就业及考研情况,引导其转变专业认知,明确学习目的,培养专业情感,使他们了解到专业选择只是一个方面,关键在于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个人能力和素质,提高个人竞争力。同时,辅导员要积极向新生介绍国家和学校各级、各类奖助学金政策及申请、评选办法,引导学生们刻苦学习。
二、营造浓厚的班级学习氛围是基础
学习氛围是指一个学习群体中,全体成员对待学习的动机、态度、兴趣、信念、抱负水平、努力程度等特点的综合。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自尊心与自信心,从而达到加强学风建设的目的”。辅导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一是建立“一帮一”互助小组。辅导员可在班级内,让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与一名成绩较为吃力的学生结为对子,前者帮助后者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尤其在学习方面给予指导帮助,共同取得进步。二是定期举办交流会。辅导员可通过举办学习方法交流会或主题班会等形式,安排同年级或同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介绍学习方法和学习经验,这样不仅可帮助其他学生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形成优良学习氛围的示范效应。三是大力开展校园学术文化活动。学术文化活动是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要带头并积极培养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学术活动的意识,积极鼓励学生经常关注学校学术报告信息,并参加一些学术交流会。当然,辅导员也可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一些以促进学风建设为目的的学科竞赛、学习报告会、专业模拟考试等学术活动,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学习精神,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三、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学习习惯是在不间断的学习实践中养成的自然而成的习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育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业成绩的重要保证,也是一个人成才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习惯方面存在的“学习积极不高、过度依赖网络、学习时间安排不合理、学业重点把握不到位、学习过程中缺乏交流意识等问题,首先,辅导员要发挥好“榜样”作用。辅导员的言谈举止、学识风度,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身边的学生,什么样的辅导员带出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辅导员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因此,在良好习惯的养成方面,辅导员首先要以身作则,不仅要养成良好的读书学习习惯和学习行为,更要博览群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给学生们做榜样。同时,辅导员也要树立品学兼优的学生榜样,让学生在榜样的力量下逐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计划性。“凡事欲则立,不预则废。”学习没有计划性、目的性,就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往往缺乏学习动力。因此,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根据专业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的学习计划,每一年每学期甚至每个月、每个周都要有详细的学习计划。最后,辅导员要引导学生养成学习的自觉性。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老师“领着走”的教授模式,而是采取课堂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学生课余时间较充足,辅导员要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涉猎更多与专业相关的知识,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性。
四、做好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是保障
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指出: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针对当前高校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辅导员应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育,消除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不利因素,启迪他们珍惜美好的大学时光,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首先,加强学生日常管理。辅导员可通过规范早晚自习、加强平时课堂的考勤、深入课堂听课等方式,狠抓学风管理工作,及时矫正不良学风,严肃处理违纪学生,培养良好的风气,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学习、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使之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优良的学风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建立多层次激励制度。每年评优、评先时,辅导员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那些平时遵守校规校纪、学习努力刻苦、学风优良的学生要给予适当照顾,尤其是在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更要突出学生的学习成绩这个主要指标,通过评优、评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再次,切实抓好考风考纪和诚信教育。除平时注重诚信教育外,每次考试之前,辅导员应举办诚信教育动员会,让学生签订诚信考试承诺书,从思想上杜绝考试作弊。对那些违反考试纪律、舞弊的学生,严格按照学校规定从严从快处理,决不能照顾情面,通过严肃考试的纪律,警戒学生不要作弊。最后,积极关注“两类”学生。一类是学习有困难学生,辅导员要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每次考试完,辅导员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及时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和他们的思想状况,通过思想开导、学习方法传授等方式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正确认识自己面临的困难和形式,及时调整心态和学习方法,从而找回自信,提高成绩。另一类是成绩优异的学生,辅导员在肯定成绩和鼓励其更加刻苦学习取得更好成绩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乐于助人,帮助学习困难学生,主动分享成功的学习方法与技巧,以期形成互帮互学的良好学习氛围。
五、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媒体是补充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媒体已成为辅导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辅导员与“网络主力军”之一的青年大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密切,具有利用现代网络媒体加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天然优势和厚实基础。当前,电脑、手机等现代媒体已成为大学生热捧的对象,也已经成为他们学习生活中的伴侣。现在的大学生人人有电脑、天天用手机,辅导员可利用手机媒体,建立微信群、QQ群、飞信群,定期在群内推送大学学习方法、名家读书学习心得等有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学习,甚至可以将任课教师拉入群中,学生们随时可以和专业教师交流学习内容。值得一提的是,网络是把双刃剑,辅导员要注重引导,谨防学生过度依赖网络、沉迷网络。
作者:杨要杰 单位:河南财政金融学院
参考文献:
当今的学风建设不应该仅仅是盲目地追求学生上课到课率,更重要的是在学风问题上对学生进行的思想教育,辅导员应该让学生对学风建设能够做到思想上的理解、认识和接受。一直以来,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自觉性不够、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网络、游戏、各种新鲜事物等外界因素的诱惑,对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认识不足。要改变这一状况,仅仅依靠辅导员去监督和强制要求每个学生每天不准逃课、迟到、自觉上自习是异常困难的,收效也甚微;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是影响学风成效的关键因素,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才是根本策略。在新生大一刚入学这一阶段对他们进行关于学风建设的思想教育、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积极性尤为重要,使学生从入校开始养成良好的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这是奠定良好学风的思想基础。辅导员是新生进入大学接触的第一位老师,也是伴随他们大学阶段最重要的老师,辅导员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其言行和个人人格魅力具有深入性、持久性、渗透性,起着示范、激励和熏陶的作用,它可以深入到学生的灵魂深处,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指引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辅导员应该给学生们树立一种积极、向上、严谨、热心、有能力的形象,让学生意识到辅导员是自己学习的榜样、人生的导师,能够主动去听取、接受辅导员进行的思想教育,能够长期坚持主动去学习,并养成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氛围。
二、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文化传统用一种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使之深入人心。
在学生们眼中学校的规章制度是限制他们自由的,因此总是引起他们的反感和漠视,根本不愿意主动去了解学校规章制度。即便被强制要求,也只是被动地接受,而难以真正用心去践行。辅导员如何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和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了解学校优良文化传统是一项有挑战性的工作。在工作中,笔者会在新生军训阶段让没有学习压力的学生去翻阅学习学生手册,并经常组织开展一些规章制度知识竞赛活动,奖励表扬表现优异的学生,在学生中营造一个学习规章制度的热潮氛围;在军训结束后,开展规章制度知识考试,对于不及格学生,要求重新学习参加补考,这样就使学校的规章制度深入学生心中,规范他们在校的行为。对于违背校规校纪的学生,批评教育和惩罚处分双管齐下,保证学风建设工作正常开展。
三、引导学生自己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现在很多大学生没有目标和规划,他们不知道如何去上大学、上大学期间要做什么、大学毕业后要怎样发展,因此在学校无所事事,玩游戏、上网、谈恋爱,把宝贵的大学时光浪费掉。作为辅导员,要鼓励学生去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引导学生对大学和未来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不同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做法,例如,对于没有明确目标的同学,为他们讲解大学四年时光的重要性和制定良好生涯规划的必要性,并帮助他们根据自身情况树立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对人生进行科学规划;对有明确规划和目标的同学,为他们指出自己思维中存在的误区,帮助他们找出规划中存在的不足,指导他们对生涯规划进行科学的修订和完善。有了奋斗目标,更容易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风建设也会事半功倍。
四、注重科学管理,构建合理学风建设管理框架。
开展学风建设仅仅依靠辅导员是难以实现的,需要建立起由学生干部、任课老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构成的管理框架。首先要建立起一支自律、负责、高效的学生干部团队。辅导员把营造良好学风的责任分给每位学生干部,敢于把权力下放,让学生干部做到班级事务敢抓敢管,对于出现的问题如实及时上报反馈。辅导员要同任课老师做好分工协调,了解学生课堂动态、学习情况,配合任课老师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促进教、学、管相结合;任课老师加强课堂管理,辅导员做好学风违纪处理,利用两者不同的工作特点,加强学风违纪的预防和处理,加大学生违纪的成本。此外,还要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告知其子女在校的学习、生活、心理状况,让家长了解学校培养人才的宗旨。对于有些学生,有的时候辅导员工作难以开展,家长介入会有更好效果。
五、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催熟优良学风。
学分制对该院会计学专业学风建设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该院学分制实行3-6年的弹性学制度及选课制度,选修课使得一些行政班级弱化,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都一起上同一门课程。老师的管理难度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自律性差,学习的主动性变弱。经过对该院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调查,发现在学分制改革下,学风建设面临着困难。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调查问卷,可以反映该院学生认为学分制对学生约束差,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常常出现无故旷课的现象。
2会计学专业学分制下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学分制度还不健全
该院学生对学分制并不太了解,对学分制的内涵没有认识充分,许多学生不知道完全学分制与学年制的区别,学分制有什么特点,每学期通知选课只是忙于修满学分为目的,只要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选课就行,总是没有计划和安排随意选课,不顾及学习效果,不考虑自身的专业修养和职业生涯规划。由于学生从思想上不重视,盲目选课,甚至让同学代替选课,必然对课程和老师都存在意见,从而对所选课程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再有,由于各学院专业的要求,对于一些课程限定专业,就会出现一些学生认为选课的空间不大,备选的课程太少,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兴趣。再次,学分制的实行确实能够为学生带来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对学习主动性强的学生,能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学分制下,学生自主选课,学生完全打乱教学班,学生的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就不能很好地与学生沟通交流,疏于管理,指导力度变弱,各种教学的信息不能很好地在同学中间传递,直接导致了教学组织松散,学生之间感情淡漠,同时也影响学风建设。
2.2缺乏有效的常规管理
该院常规管理主要包括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宿舍管理、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对学生的评价指标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包括学生的学习效果、品德、体质等等进行评价。但因为学生基本没有选择的机会和经验,学生同时受多方面的影响和条件的制约,学分制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各种表现约束力减弱,学习的过程主要靠学生自主的学习。没有常规的约束机制,使得不少高校“恋爱风”“、作弊风”“、上网风”盛行。有些学生课余时勤工俭学,甚至有些学生中途退学在社会上创业,不能正常毕业。学生的课余时间在大多被“推向社会”或趋于“放任自流”,使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高校的正面教育和管理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有时对高校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3加强会计学专业学分制下学风建设的对策
3.1坚持应用型会计人才办学定位,促进学风建设
学分制的改革,首先必须完善管理制度,结合该院的实际确定了“以实践教学为突破口,打造学院办学特色”,培养“适应强、上手快、后劲足、有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思路。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坚持专业能力培养与学生全面发展相统一,坚持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坚持校内模拟实习与校外顶岗实践相统一,坚持教学与科研、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相统一,全面落实“一实二高三强四会”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该院学分制的要求,认真制定会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让每个学生了解人才培养目标,熟知学分下学生应该如何学习好,学好习,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
3.2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优良的学风
为了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学分制,该院加大对学分制学习的力度,通过深入学习贯彻《呼伦贝尔学院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会做人、会做事、会学习、会生活”。
3.2.1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宿舍文化节等各类课外活动。学生参与面广、积极性高。举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举办迎新晚会、院系风采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学生得到锻炼、成长。
3.2.2强化学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学院质量工程实施方案,加强日常管理,坚持“严细实恒”的工作原则,规范学生行为。经常召开“严肃考风考纪、加强诚信教育”专题会议。每学年还隆重召开表彰大会,颁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学习进步奖”、“外语学习成绩突出奖”、“体育突出贡献奖”、“文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通过一系列的活动,目的是培养优良的学风。
3.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导优良的学风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该院十分注重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新老教师间的相互学习、交流,通过“传、帮、带”等措施,促进年轻教师尽快成长。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呈多元化的趋势。加上学生自身需要的多样性,所以,所学课程的多样化已成为必然趋势。学分制下实行选课制,高校根据需要开设大量的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在课程设置和学分的要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自主选课留出充足的空间,在一定范围内选择专业和自由选课。通常情况下,如果师资基础不牢靠,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就难以发挥到最佳状态,势必会对学院的学风建设造成负面影响。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发挥任课教师的导学作用,引导优良学风的形成。
3.4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巩固优良的学风
为了解决学生盲目选课,对平时学习放任自流,应付考试的情况,学院严格执行学校的教学质量标准,强化教学管理和监控。教学管理队伍健全,责任明确,组织督导运行有效。该院建立了由教学督导制度、听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学生评教及学生信息反馈制度等部分组成的质量监控体系。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确保实际教学工作状态与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坚持每学年日常对所有教师进行督导听课外,还结合阶段性目标,针对薄弱环节,开展重点督导。通过强化教学督导,有效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升。
4总结
网络虽然给大学生学习带来了便捷,但由于各类负面信息充斥网络,加之网络监管措施相对滞后,因此网络严重影响到大学生时间分配比例和学习态度,给高校学风建设带来极大的冲击[2]。
(一)过度上网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精力难以集中由于网络与人们生活联系得过于紧密,不少学生将上网视同吃饭、睡觉,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的甚至沉迷网络,根本无心顾及学习,即使是学习时,心里考虑的也是网络,很难集中精力学习。此外,很多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原本想通过上网自我放松一下的学生,却在不知不觉中耗时过长,甚至玩成通宵不睡。喜欢“网上冲浪”的学生,有时准备用几分钟查阅资料、浏览信息,却在不经意间浪费了几个小时。因此,对上网时间把握不好,长时间上网会影响正常的作息规律。休息不好,上课时就会无精打采、精神不振,严重影响到自己的学习。
(二)过度上网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所削减网络逐渐成为人们交友、购物、娱乐等平台,不少大学生由此沉迷网络而难以自拔,造成学习兴趣锐减,成绩一落千丈。有的学生喜欢网上购物,有时为了淘到一件满意的商品,往往会在不同购物网站反复比较,耗费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三)过度上网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偏离大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网络作为人们获取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不少大学生对网络信息缺乏应有的辨别能力,极易受到不良思想文化的侵蚀。有的迎合网上消极思想,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标不明。有的受到网上自由思想的影响,迟到、早退、无故旷课,课前不主动预习、课堂讨论不积极、课后不完成作业。有的从网上学到贪图享受的习性,学习怕吃苦,平时不用功,考前抱佛脚,甚至在考试中作弊。
(四)过度上网导致大学生的不良学风相互影响与传统媒介相比较,网络具有开放性和交互性的特点。不良风气往往通过网络交叉影响、快速放大,个别“网瘾”学生对身边同学会产生不良示范效应。个别学生还喜欢上课时用手机上网,这不但自己不专心听讲,还会影响到周围同学。有的学生喜欢玩团体性网络游戏,通常会拉上其他同学一起玩,久而久之“游戏圈”越来越大。有的学生意志不够坚定,看见其他同学上网玩得开心刺激,会不知不觉地被吸纳进去。也有的学生认为,同宿舍的同学都在玩游戏,自己不会玩,就难以融入集体,逐渐被边缘化。为了融入集体,本不想玩的同学也会加入到网络娱乐的大军,从而导致整个集体的学习风气每况愈下。
二、改进高校学风对策建议
高校学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高校发展的永恒主题[3]。笔者认为,需要主动适应信息化时代高校学风建设的特点规律,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充分激发大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进取精神。
(一)重视网络文化建设,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网络对大学生的精神世界有着强烈的影响和冲击,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会向大学生传递巨大的正能量。高校应该重视网络文化建设,将其纳入校园文化建设范畴,借助网络向广大学生宣扬体现文化特质、具有历史传承的校园文化,在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熏陶中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保持强劲的学习动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通过网络聊天、校园BBS等形式,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勤奋学习是大学期间的首要任务,是事业成功的重要前提;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将网络作为学习工具,而不是娱乐手段的重要性。教育工作者通过网络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教育大学生入学之初就要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做好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明确每个阶段的任务重点,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
(二)强化网络自律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自觉学习习惯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规定能否落到实处,关键在于学生的自觉行动和自我管控。教学管理部门一要开展经常性思想工作,引导大学生端正用网态度,自觉抵御网上种种诱惑,加强网络使用的自我约束;二要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上网自律意识,形成健康文明的网络行为规范;三要大力抓好班集体建设,选准配强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表率作用,真正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逐渐养成乐学、比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发挥网络助学功能,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网络信息容量大、资源交互共享,为大学生利用信息资源、拓宽知识视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推动教学手段创新,借助网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普及师生网络操作使用技能,引导高校形成以网促学、以网促教的新时尚。还应重视网络学校和虚拟课堂建设,围绕教学任务精选部分优质课件,建立专业论坛、专业QQ群、微信群,建立专业化学习资源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开展学术探讨、拓展知识领域,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4]。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实践,积极培养学生网络学习能力,主动提供好的学习网站,督促学生上网查阅资料,借助网络完成课余作业,让他们真正体会到网络学习的成效和快乐,以好的教风推动好的学风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