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机械设计基础知识

第1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制造基础;优化设想;实施

一、课程整体设计思路

1.课程简介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现代制造技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包括金属材料、热处理、铸造、锻压、焊接、车削、铣削、刨拉镗削、磨削、钳工、数控加工和点火花等内容。

2.分析教学目的

教学的目的是学生通过该课程的理论学习及操作练习,达到知识、能力、素养三提高。知识能力为掌握材料、热处理、机加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能力目标是通过课程的学习,能进行电焊、切割、机床加工、质量检测等基本的操作,打下职业技能的初步基础。通过课程的学习,同时还能获得学习能力的提高,与人交往能力的提高,集体合作能力的提高,创新能力的提升。

3.教学内容的优化

对工程材料、热处理、互换性与测量、机械加工、特种加工等基础内容进行取舍、优化,以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为主线,将机械制造过程中的相关基础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依据机械制造专业教学和生产的特点,整合后形成机械制造基础这门课程。

将教学内容设计成教学知识点项目,每个项目体现不同的知识点,并且注重项目任务的详细描述、技术知识与项目任务的相关性。授课计划根据各专业特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制定。将重点内容进行重点保证,一般内容作综合介绍,可讲不可讲的内容不讲,留给学生自学。

教学内容安排表

注:安排的工厂参观亦可改为视频学习;先进加工工艺介绍可以根据专业需要进行调整。

二、优化教学条件

1.理论课教学条件

优化教学内容理论课的教学条件比较容易满足,需要一件机械类的教室,可以和机械设计原理、机械零件等课程通用,四周有基本的机械零件等,烘托教学气氛。教师工作台设多媒体教学设备。

运用成熟的电子教案、多媒体视频作为教学的主要展示手段,运用实物辅助教学,提升学生的现场感,运用试题库辅助学生完成一定量的课后作业,提高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强度。

2.实践课教学条件

实践课要有比较固定的操作场所,如电焊、气割、机床等设备若干套。如,电焊设备可以配备交流焊机、直流焊机、CO2保护焊机、自动焊机等,机床要尽量以数控机床为主,如,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磨床、简单的加工中心等。安全教育要放在首位,每小组人数控制在12人之内,各小组设助教1名,各班级设指导教师2名。实训条件比较成熟的地方,可增加设备的台套数,以方便教学。

3.师资教学条件

师资的配备注意教师团队的建设,理论课教师必须从事实践教学,高水平的技师上实践专题课。这样既照顾了课程的整体性,又使学生接触高水平的技师,对学生将来的职业产生有利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的优化

1.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结合,教学中要坚决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以学生能动手、能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学习效果检验的重要标准。

适当地运用加工原理的动画和虚拟实训,网上实验及习题库,立体化教学系统,最大化地利用时间,培养高理论水平的人才。

教学适宜深入浅出,相信常识的深度与魅力,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是容易的、有乐趣的。

实践教学中,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对实践教学的人力物力资源进行整合,对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以达到用相对较少的资源、较短的时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采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对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进行现场教学,提升教学的便利性。

抓住总复习的时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模拟考核,深化理论基础。

2.课程考核

考核注重学生学习结果的考核,兼顾过程,鼓励创新。理论知识可以通过机考实现,实践内容通过现场评定。采取激励措施鼓励学生面向新技术、新科技,对参加高水平竞赛的学生,对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学生,予以鼓励。

课程的教学离不开教师的主观努力,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行动上严谨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方案为目标,不断地优化课程设计与改进教学过程,这个过程日日新,与教学一起永不停歇。

参考文献:

第2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运行机制

《机械设计基础》是机械类、近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技术基础课,涉及专业多,课程内容庞杂,该课程是学生进行机械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意识训练的主要课程。其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果,进而影响教学质量。为保证这一需求,《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成为有力的保证。文章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实验室建设和运行机制的思考和探索,对其他专业的实验室建设也可起到示范辐射作用,同时在整个建设和运行中,更应该加强各类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运行平台建设,提高各类实验室运行效率;完善各类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实验教学创新;注重各类实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一、实验室师资队伍建设

1.实验队伍建设政策措施。学校应制定一系列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政策和措施。比如,教育教学能力提升实施方案、教学实验中心管理办法、岗位职责与考核办法、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

2.实验队伍培训。学校应该专门出台实验队伍培训措施,对实验人员培训和继续深造提供经费支持,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以在职、在岗的方式参加短期进修班、培训班为主;以通过在职进修、系统学习以及学历培养为辅,少部分人员可以考虑安排脱产进修,重点培养。

二、实验室管理制度

为了保证实验室运行良好,该实验室应专门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

学校专门制定实验室管理办法。比如,实验室管理办法、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实验室设置与调整管理规定、实验室考核评比条例、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办法、实验技术人员岗位职责与考核管理办法、实验技术成果评审奖励办法等。

学校专门为设备管理制定设备管理办法。比如,仪器设备管理办法、受赠、捐赠仪器设备管理办法、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办法、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办法、仪器设备报废、报损、回收管理办法、仪器设备验收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

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办法应打印出来,张帖在实验室的墙上,以便师生可随时查询,使实验室和设备管理有章可循。

三、实验室考评办法

1.学生评教。每学期组织学生进行评教活动,由学生对每门实验课程按评估指标进行打分,作为对实验教师教学效果考评的一个重要依据,而且学院及时将评估结果反馈给实验教学老师,以便老师及时改进实验教学工作中的缺陷,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2.督导教学。聘请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的老教授担任督导员,协助检查、监督实验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教材的选用、考试以及成绩评定,帮助实验教学老师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四、实验室环境建设

实验室设计、设施、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安全、环保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应急设施和措施完备。实验室应制定有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学生初次进入实验室时,实验教师都按规定先介绍实验室的安全条例和安全实验知识。设置责任人的消防安全检查落实情况。

重视实验环境与安全的建设,制定有专门的环境与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实验室环境卫生由实验教师或勤工俭学学生共同负责,并进行定期与不定期检查。

实验室场地明亮、宽敞、安全,教学仪器设备先进完备,管理科学规范,运行维护保障措施得力,适应开放管理和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

五、实验室运行机制的探索

实验室应该实行全开放式教学。

1.内容开放。学生可以在指定的多个实验中,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实验;还可以提出自己的与课程相关的课题,内容不限。

2.时间开放。每个实验室,除正常的课堂教学时间之外,可以全天开放,学生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自由来实验室完成实验;学生进入实验室动手做实验,应该有专门的指导老师给予指导。

3.空间开放。对部分实验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学生在做实验时,可跟进企业使用设备的结构和原理;鼓励学生参与课外创新性实验,可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各级竞赛比赛;允许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选择与实验课程相关的实验内容,在教师的科研实验室中完成实验。

实验室应以企业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建设先进、开放、服务型的教学实验室,是确保该课程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基础。通过实验室的建设,可以形成系统化的教与学的运行机制,有力地保证实验教学有序运行和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建平,刘志毅.矿山机电专业的《机械设计基础》实验环节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5(3).

第3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脑室出血;脑室外引流;尿激酶

[中图分类号] R74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4-4721(2009)08(a)-178-01

脑室出血是神经外科的急症,常可由高血压脑出血脑外伤血管畸形脉络丛血管瘤等多种原因引起。出血后果较严重,特别是出血量大或者第三四脑室有铸型者,其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如出血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水,颅压进行性增高,不得到及时处理可引起严重的后果,甚至死亡。我科2003年9月~2009年4月,共收治脑室出血36例,行脑室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1],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9~74岁,平均48.1岁。入院时意识[2]呈嗜睡4例,浅昏迷7例,昏迷18例,深昏迷7例。全部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室出血。出血原因:高血压病20例,动脉瘤及血管畸形4例,脑外伤10例,病因不明2例。单纯位于侧脑室者5例,三脑室者12例,四脑室者6例,位于多脑室者13例。术前单侧瞳孔散大18例,双瞳散大7例,瞳孔无变化11例。

1.2 治疗方法

确诊后立即手术。采用局麻或者加基础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脑室前角安置引流管,通常采用内径4~6 mm的多孔硅胶引流管,抽吸出部分血凝块及血液,通过三通外接引流器。术后通过三通注入尿激酶2~4万单位/3~6 ml生理盐水,关闭1~2 h开放,每日2~3次,引流液变淡后复查头颅CT。血肿消失或基本消失,无脑积水征象,则可拔管。

2 结果

本组资料36例中治愈或好转[3]30例,占83.3%(30/36),其中18例于术后24 h内意识转清。治疗无效死亡6例,均为入院时病情危重,意识状态极差,出血量大,多系多脑室血肿,术后脑疝不能恢复,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于术后第2~5天死亡。生存30例出院前查头颅CT未见有进行性脑室扩大梗阻性脑积水者。所有患者均未因注入尿激酶而出现抽搐、再次出血或全身性出血、颅内感染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脑室出血发病急,症状体征重,入院及时作头颅CT能迅速作出诊断,较缺血性脑血管意外更易达到早期治疗之目的。本组资料大部分脑室出血是由于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和脑外伤所致,不明原因的脑室出血只占2例。脑室出血自然吸收消失约3周,常导致脑脊液循环通路堵塞,颅内压急剧升高,引起脑疝致患者死亡,故保守治疗的效果差,死亡率高。脑出血后,血肿部位及血液分解产物对周围脑组织压迫、损害,使血肿周围组织由近而远地发生坏死,血管周围性出血,海绵样变性、水肿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其造成脑病理损害的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重,一旦出现脑疝征象,预后很差。脑室引流可迅速减轻颅内高压,防止脑疝形成,清除脑室内血肿,故引流术后常可见患者意识好转较快,生命体征趋于平稳。说明脑室引流术应尽早实施,它除了可以引流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减少血红蛋白分解后血管活性物质的刺激作用,同时还提供了一条方便的给药途径。由于脑室出血多继发于脑实质出血,我们发现行引流术后脑实质内血肿吸收的速度明显加快,可能是由于引流术后脑室内压迅速下降,脑实质内血肿积血可能因压力差与脑脊液分泌冲击加速流向脑室之故。尿激酶是一种纤溶酶原激活物,有较强的溶解血肿的作用。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使纤溶酶原从精氨酸缬氨酸处断裂成纤溶酶,半衰期为11~16 min[4]。根据尿激酶能分解液化纤维蛋白的凝块,溶解血栓的作用,在脑室内注入尿激酶促进侧脑室及第三、四脑室血块溶解,从而防止引流管的阻塞及中脑导水管的梗阻,因而提高了已形成脑室铸型者抢救成功率。目前认为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经脑室引流管注入溶栓药物(如尿激酶等)溶解积血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5]。笔者认为,外引流加尿激酶注射治疗脑室出血,操作简便,并发症少,适应证广,疗效确切,是治疗脑室出血比较理想的术式。

[参考文献]

[1]赵继宗.神经外科手术精要与并发症[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208.

[2]王忠诚.脑血管病及其外科治疗[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63-69.

[3]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临床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7-390.

第4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金融机构;供电;网络;应急演练

一、引言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社会对金融服务质量、效率以及资金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与此同时,针对金融业务的违法犯罪活动呈快速发展趋势,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安全形势越来越复杂,金融信息安全工作越来越艰巨,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金融机构面临的信息安全风险主要有网络通信中断、电力供应中断、网络攻击、网络犯罪等,这些风险的处置将涉及到公安部门、通信管理部门、电力监管部门等多个不同领域的机构。因此,金融行业主管部门适时组织金融机构与公安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协同处置应急演练,对增强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共同处置网络攻击事件的能力,建立各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二、演练目的

通过组织开展金融机构网络攻击事件协同处置应急演练,达到以下目的:

?增强金融机构和通信行业、公安部门等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处置金融业信息安全风险的能力;

?建立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主管部门、各金融机构之间的长效沟通机制;

?掌握相关应急资源的实际操作数据,为今后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三、演练组织

应急演练可由金融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选择一家金融机构为应急演练主体单位,公安部门、通信管理局为演练协同处置单位,负责配合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开展应急处置;基础通信公司(电信公司、联通公司等)负责配合上述机构开展网络攻击事件应急演练。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单位 职责分工

金融行业主管部门 组织、指挥、协调各参加单位开展应急演练,制定网络攻击事件协同处置应急演练方案。

公安部门 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演练。

通信管理局 1、对网络攻击事件进行监控和预警,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演练;

2、协调基础通信公司配合金融机构共同开展网络攻击事件演练;

金融机构 应急演练主体单位,制定供电故障和网络攻击应急演练方案,负责演练具体实施。

基础通信公司(电信公司、

联通公司等) 配合行业主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开展网络攻击应急演练。

四、演练场景

网络攻击应急演练场景

金融机构网上银行系统受到syn flood网络恶意攻击,对网上银行服务造成影响,监控人员监测发现网络攻击情况(于此同时,通信管理局监控人员发现网络攻击情况)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同时向金融行业主管部门(电话报告和传真事件报告单),请求协调通信管理局技术人员帮助查找攻击源;金融行业主管部门将情况告之通信管理局和公安部门,并派员赶赴事件现场协同处置网络攻击事件;通信管理局协调基础通信公司查找攻击源IP,定位攻击者物理位置;公安厅网警总队执法人员及时赶赴网络攻击现场,对网络攻击犯罪人员实施抓捕。

五、应急演练流程图(见图1)

六、演练风险评估及风险防范措施

为确保演练不影响业务系统的恢复运行,演练实施中采取以下风险防范措施:

?将演练时间安排在非关键性日期和非业务时段进行,并预留足够时间防止演练失败时有进行生产系统恢复;

?演练期间,要求相关基础通信公司提供现场技术保障,确保演练期间线路的正常;

?详细记录演练操作步骤及操作指令,以便追溯;

?密切监控演练每一步骤的执行结果,若某一步骤失败则停止演练,恢复生产系统,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

图1

七、总结

金融业信息安全事关经济金融的稳定大局,责任重大,切实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是保障金融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所设计的应急演练方案为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期望能对金融机构应急演练工作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共同维护金融业信息安全。

作者简介:

邢诒俊(1983-),男,海南海口人,硕士研究生,主任科员,现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海口中心支行科技处,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第5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

[中图分类号] F1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461(2009)02-0051-03

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2008年)规划项目《江西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追踪及绩效评价研究》(08SH29)阶段性成果之一。

一、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社会的稳步向前发展,社会保障的作用日益凸显,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支出的总量不断增大,其比重也将逐步提高。2007年中央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增长13.7%,完成预算的114.1%。①2008年,我国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6,684亿元,较2007年增长1,288亿元。②2000年至2007年财政每年拨大量资金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财政拨入合计2,656.25亿元,财政净拨入合计2,649.72亿元。③

国家投入如此多的资金到社会保障,到底产生多大的效果呢?因此,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是非常必要的,引用现代市场中的管理理念,像企业财务计划一样,对社会保障资金支出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控制,强化支出效益和责任意识,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益。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对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这意义在于它促进社会保障的发展。因为社会保障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制度建设。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则是通过对一系列绩效指标进行评估,监测和跟踪资金运行整个过程,分析评估社会保障资金分配的合理性和经济性,评估社会保障支出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客观反映社会保障支出政策的先进性和有效性。它能实现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监督,确保社会保障资金专款专用;有利于社会保障支出管理的科学化和效益化;有利于增加社会保障支出透明度、提高公众对政府社会保障支出部门的信任度,也就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最后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社会保障决策水平和分配社会资金的合理性,有利于社会保障目标的实现。最终促进我国社会保障的发展,为和谐社会编织一道牢靠的安全网。

二、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模型

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极大地推动社会保障向前发展,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积极的意义。其模型设计是首要的,它清晰明确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具体工作及流程。依照系统理论的观点,任何系统只要存在输入就必然会存在某种运作表现和结果的输出,而这种运作表现和结果通常被称之为绩效。[1]但是仅仅有输入、输出的开环系统是不稳定的,系统要正常发展还须具备某种反馈回路,成为闭环系统。社会保障支出作为一种特定的系统,其系统模型必然遵循系统普遍的、一般的规律。如图1所示。这个模型的构建是在分析影响社会保障支出绩效因素的基础上。

绩效评估作为系统的一种反馈回路,是指对评估对象的输出结果进行判断并反馈作用于未来输入的管理行为。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就是对社会保障支出的运作结果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判断并将评估信息应用于未来决策优化的管理行为。基于系统理论的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模型从图1可以看出,整个模型可以分为项目前期准备、绩效评估准备与实施、评估结果反馈及应用等三个阶段。

1.项目前期准备阶段

项目前期准备阶段包括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政策中绩效目标和确定战略目标、预期结果两项内容。

(1)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政策中绩效目标。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政策中绩效目标对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社会保障支出活动是依据于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政策条例。它是基础性的工作,有利于增加对社会保障支出活动的认识,更多地了解社会保障支出的发展与方向,有利于把握社会保障支出的使命。如果不分析社会保障支出相关政策中绩效目标,以后的工作就会可能偏向不合理。根据社会保障支出基本理论,政府提供社会保障产品的根本绩效目标是优先增进公平,兼顾提升效率。

(2)确定战略目标、预期结果。战略目标,是指能够描述社会保障项目支出在一定周期内所取得的最终结果的可测量的“标的”。[2]目标的制定通常要求表述清晰,易于理解;具体化,不可过于抽象;可测量与结果导向;与社会保障支出的使命保持相一致。战略目标的确定在整个社会保障支出绩效管理战略性框架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但在制定战略目标时,要在预测产出的基础上,注意确定预期结果。确定预期结果,需分析归纳开展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种有利、不利条件,主观、客观条件,还需审视整个宏观经济环境,否则会产生偏差。

2.绩效评估准备与实施阶段

本阶段是整个模型的核心、关键,包括绩效评估准备、绩效评估实施两项内容,可细化成很多项内容。

(1)绩效评估准备。首先,了解社会保障支出投入、转换过程及产出结果,明确制定评估的内容。评估内容不同,其绩效成绩就有可能出现差异。如果是对社会保障支出某一具体项目绩效评估,一开始就得确定项目,因为绩效评估是服务于特定项目的。其次,确定评估标准与指标体系。评估标准可采用最优实践法、绩效协定法等确定。评估指标体系应包括对实施绩效、功能绩效、资金管理绩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内容的评估。评估指标可采用适合的绩效分析方法加以确定,同时考虑到输入、运行状况和运行结果。构建适用的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要围绕评价对象的绩效目标来设计,因为评估社会保障支出的绩效根本是看评估对象在绩效目标方面的运作结果如何,而评估对象的运作结果即绩效信息是通过评估指标来体现的。同时,科学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确定评估方法。现有的绩效评估方法有多种,如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等等。我们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及社会保障支出本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

(2)绩效评估实施。收集与绩效评估指标有关的各种资料,包括数据资料、社会调查所获得的资料等。所取得的相关资料必须详实、有说服力,因为认识和判断都是建立在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基础上,而且这样才能评估产出成果的有效性。评估者应根据评估目的和所选择的评估视角对所收集的信息加以筛选、核实、鉴定,进行合进化处理,为我所用。之后采用合适的绩效评估方法分析绩效资料,依据选定的评估标准,计算出基本指标的分值,再进行修正,得出实际的分数。最后根据指标权重及指标实际分值得出绩效评估的总分。

3.评估结果反馈及应用阶段

最后这一阶段包括评估结果反馈、评估结果应用两项内容。有效的绩效评估系统应该有个连续的、随时反馈并及时予以纠正的监控运行机制。评估结束后,绩效评估组应按规定以书面形式书写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报告,并对评估结果再进行分析讨论,以确保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最后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社会保障支出相关部门。这些部门分析与应用评估结果,调整社会保障支出政策,调整下一期战略目标,更加合理配置社会保障资金。评估结果的最终价值也在于这应用,如果报告中的评估结果不能很好地被利用,那么绩效评估将成为一纸空文,失去意义。

三、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指标设计

构建科学与合理的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在整个绩效评估中至关重要。由于指标体系不仅关系到绩效评估活动的实质性开展,也关系到评估对象下一周期绩效的改进和提高,而且其所具有的强烈的价值取向引导着评估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由于社会保障支出产生的效益是以间接的社会效益为主,有的需要长时间才体现出来。而且社会效益的量化一直是各种核算长期难以解决的技术性难题。

基此,以公平与效率为核心,围绕系统的投入、过程、产出、结果等四个方面选择适合我国实际的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表1. 社会保障支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1)社会保障支出总体概况。这方面的评估指标设计,主要是从规模状况、水平状况以及结构状况三个方面来进行。每个方面包括若干个关键指标,其设计宗旨主要是了解、掌握社会保障支出的总体情况,并且由于支出的分配情况将直接影响支出整体绩效,所以突出公平方面的评价指标。

(2)社会保障支出过程情况。主要选取能反映社会保障支出计划完成情况的指标。

(3)社会保障支出产出情况。社会保障支出的直接产出主要体现在社会保障所包含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四个方面。每个方面包括若干个关键指标。

(4)社会保障支出结果情况。主要围绕社会保障支出的直接产出所产生的经济社会效益两方面进行,每个方面也包括若干个关键指标,重点突出整个社会公平的实现、效率的提高。

此外,还需科学地确定评估指标标准值和权重。评估指标标准值的确定可采用三种方式:[3] 一是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值、国情与我国相当国家的标准值、国际平均标准值来确定标准值;二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障支出绩效目标、战略目标来确定标准值;三是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及国际经验或社会保障支出相关理论,确定理论上应达到的理想值作为标准值。对于评估指标权重,一般是根据指标的重要性及其影响程度所赋予的[4]。也可采取排序法、层次分析法、专家直观判断法、“拉开档次”综合法等予以确定,还可根据因子分析法初步确定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调整与修改。

[注 释]

①数据来源:财政部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财政部网站.

②数据来源:2008年财政预算安排社会保障支出较上年增长1288亿元,新华网.

③数据来源:财政拨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资金情况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网站.

[参考文献]

[1]吴建南,李贵宁.教育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模型及其通用指标体系构建[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31.

[2]王宇龙,周战强,安秀梅.公共支出绩效评估模型略论[J].理论探讨,2007,(5):35-37.

[3]曹信邦.政府社会保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6,(7):30-34.

[4]丛树海,周炜.中国公共教育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财贸经济,2007,(3):35-42.

Establishing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Li Chungen,Li Jianhua

(Jiangxi University of Economic and FinanceNanchang330013, China)

第6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现代大学生多已是年满十八周岁的成年人,心理和生理都迅速走向成熟,已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对事物初具独立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他们具有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好奇心。《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作为机械类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其教学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在机械方面的创造能力。例如,在讲授齿轮的相关知识时,“齿轮”这个名词对于每一位大学生都不陌生,不管是儿时的玩具汽车还是现在随处可见的轿车上,都有它的存在。之前,学生对齿轮的认识只是主观上的“知道”。现在,在课堂上我们要教会学生从原理上认识齿轮、学会齿轮的特点、使用或设计齿轮。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大学生的生活阅历和强烈的好奇心等特点进行分组讨论式教学,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让他们产生对齿轮的第一映像和最初认识。可以先让学生分成小组,相互讨论大家见过的齿轮,总结其特点和使用等,然后老师充当揭秘者,对齿轮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和介绍。如此,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避免课堂上打瞌睡等现象出现,还能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齿轮”这个名词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具体的形象,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另外,现代社会已是一个分工明确、团队合作的社会。个人能力固然重要,但要完成一个项目更重要的是集合团队的力量。在各种招聘会现场,“善于沟通,团队协作”的字样频现,由此可见,团队合作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现代企业需求。现在的大学生是未来各行各业的精英,学校应该肩负起培育精英的重担,让他们走出校园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分组讨论式教学,能够让学生定位自己在团队中的地位,协调与组员之间的关系,发现别人的优点与自己的不足,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能力。

2.自学检测式教学

大部分的大学生都经过高考的洗礼,对新知识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学生大学毕业后,不管是继续深造还是进入企业工作,必须要有更强的自学能力。我国大学生的培养模式正逐渐向“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转变:(1)以科研项目为依托,以开发成果为目的与企业进行联合;(2)在学校(科研院所)或企业设立人才培养基地进行大学生的联合培养;(3)聘任企业的高端人才作为联合导师进行联合培养[5]。而企业更是以“产”为主,所以,为了适应未来的发展,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这时,自学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课堂上,再优秀的老师也不能教给学生他们以后全部要用的东西,能传授的只是冰山一角。所以,我们要在教授机械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上。例如,在讲授“螺旋传动”的知识点时,我们可以采用自学检测式教学。首先,让学生借助课本和参考资料进行自学,然后老师按照教学要求对他们进行测试,并纳入成绩考核范围。如此,不仅锻炼了大家的自学能力,同时,督促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学习,避免学生敷衍了事现象的出现。

3.实践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偏向于实际应用的课程,理论学得好并不意味着学生能把所学的东西应用于实践,去为社会创造财富,空谈理论没有意义。为了加强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必须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增加实践环节。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带领学生到工厂、学校的加工中心、实验室等地点参观学习,看看课堂上学的轴承、齿轮、联轴器等零件是用在机器的什么地方、起什么作用等,深化对课堂理论的理解。理论与实际的综合联系能够让学生对机械学科有更好的认识。老师还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组件,让大家动手拆卸组装,锻炼动手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设计题目一直比较单一,均为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的设计。减速器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机器,包括了大部分理论课程中给学生讲授的内容,比较符合学生的课程设计任务要求。但符合要求的典型零部件不只是减速器一种,题目的单一往往使一些学生抄袭他人成果,极大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如工程制图、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工程材料、公差配合等这些课程的成绩差别很大,有些非专业的学生甚至没有学过这些课程,导致做出的课程设计水平千差万别,极大的影响了课程设计的质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设计题目,使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目标,教师则可以根据学生个体目标因材施教。

4.改进成绩评定方式

传统的通过卷面考试来评定课程学习成绩的方法只能在短时间内强化学生对部分知识点的掌握,它只是让学生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知识点进行一次总结和记忆,对机械相关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短期效果良好,但从长远看并没有意义。这种记忆式的知识掌握,将随着时间的迅速淡忘。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真正掌握机械设计基础知识,巩固课程学习成果,可适当取消课程结束后的卷面考试,将自学测试环节的测试成绩与最终的设计实验环节相结合,对学生综合评价。课程即将结束时,老师应该让每位学生开拓自己的思维,设计一种具有一定实际意义的简单机械,提交设计报告,以设计报告的完整性,创新性等为标准评定每位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按照设计实验的要求,不管学生是对已有的机械结构进行改进还是原始创新设计,这都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学生将以一位机械设计工程师的身份去体会机械行业从业者该有的素质,培养学生的整体素养。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复习已修课程《机械设计基础》等相关课程的知识、需要查阅《机械设计手册》等工具书、需要绘图,甚至是三维建模。这将使学生在很好地掌握书本知识的同时学会收集整理信息,独立解决问题。这种能力是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

5.总结

第7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教学内容;教学主线。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它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构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应用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具体条件及与本课程有关的标准、规范,选用机构及零件类型,并能对机构的运动、零件工作能力进行简单的校核,从而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作了以下探索。

一、 合理安排各章顺序开展教学

由于机《械设计基础》所介绍的常用机构及通用零部件众多,为了不使学生感到“繁杂”,合理安排各章顺序是很重要的。

“轴”在机《械设计基础》中是很重要的一章,轴的设计涉及到轴上的所有零部件。如联轴器为标准零部件,在选择时,其轴孔直径影响到轴的最小直径;齿轮的尺寸影响到齿轮所在位置处转子的直径;在进行轴的结构设计时,轴上传动零部件的受力情况,影响到滚动轴承或滑动轴承型式的选择,进而影响支承所在位置处轴的直径及轴的结构。因此笔者在讲授时,将“轴”的内容安排在最后讲。先介绍各种联接、传动及支承零部件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然后通过介绍“轴” 的设计,将各种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滚动轴承及滑动轴承等零部件综合在一起。这样做容易使学生感到系 统性强、条理清晰。

二、围绕一条主线开展教学

任何一门知识都具有系统性,《机械设计基础》亦如此。因此课堂教学应围绕一定的主线展开。

《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主要介绍了三大类常用机构: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齿轮机构,其中各类机构又可划分为很多种类。由于种类众多,容易使学生感到内容繁杂。为了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各类常用机构,在讲解时以常见的往 复式四冲程内燃机作为这一部分的教学背景或主线。使学生在学习某种常用机构时,联想到其它常用机构,并进一步引 导学生主动分析各种常用机构的异同点 。

往复式四冲程内燃机利用平面连杆机构变换运动形式(移动形式与转动形式之间的变换),实现可燃气体的进气、 压缩及排放;利用齿轮机构变换运动速度;利用凸轮机构变换运动形式(将转动形式变换为移动形式),实现进气阀与排 气阀的开关;最后通过飞轮实现输出转速波动的调节。内燃机工作过程所涉及的内容包含了《机械设计基础》上半部分 需要讲授的所有主要内容应该在第一章中给学生较详细地介绍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并在以后各章的教学中加以利用。

如在讲解曲柄滑块机构时,讲到该机构有两种类型,即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及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然后提问:在内燃机 中的曲柄滑块机构究竟采用哪种类型?接下来讲解这两种类型的区别,即对心曲柄滑块机构没有急回运动,而偏置曲柄 滑块机构存在急回运动。然后解释内燃机的输出要求尽可能匀速输出,故选用对心曲柄滑块机构。这样以实际工程机械为例讲解对心曲柄滑块机构及偏置曲柄滑块机构的特点,能使学生印象深刻。

三、紧密联系课程设计内容开展教学

《机械设计基础》下半部分是关于通用零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基本的设计理论和计算方法。通用零部件种类 较多,如有螺纹联接、键联接、销联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轴、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等,学生对这部分内 容普遍感到“繁杂”。在介绍这部分内容时可考虑与对应的课程设计内容相联系,如与带式输送传动装置(减速器)的设 计相联系。

众所周知,课程设计是高等工科院校相关专业学生运用所学相关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第一次较全面的设 计训练,是机械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l21。因此笔者在《机械设计基础》下半部分教学中以工程设计为目标,以减速器为主线。使学生在学习各种通用零部件时能够密切联系实际,同时能从全局高度理解各零部件间的关系。

如齿轮传动设计,通常已知传动方案、转速比、传递功率及输入轴转速。笔者在讲解时告诉学生,传动方案是根据使用情况及各种传动方式的特点首先确定的。传动方案可以包括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带传动、链传动或它们的组合。而在齿轮传动部分,转速比的选择一方面与齿轮传动类型、齿轮精度、方式有关,另外也与整个系统各部分传动比的分配有关。传动比的不同分配,决定了齿轮所受到的力的大小和齿轮的尺寸,同时对齿轮所在主轴的结构尺寸和滚动轴承的选择产生影响。因此齿轮传动设计不是孤立的,它对整个系统各零部件的设计都有影响,设计时应综合考虑。

四、 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机械教学内容

传统机械主要由原动机、传动部分及执行部分3部分构成,这也是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所要讲述的对象。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机械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所谓现代机械是在传统机械上集成了控制系统、测试系统及其它辅助系统(如故障诊断、显示等),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水平、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护环境等。

目前大多数《机械设计基础》教科书没有“现代机械”这一方面的内容介绍。笔者认为,一方面,教师应该强调现代机械仍然是以机械工程为基础的,工科学生必须具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为后继专业课程的学习及日后从事技术革新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课时也应适当介绍一点现代机械特别是机电一体化机械方面的知识。这不但不会削弱所应讲授的传统机械方面的内容,反而会加深学生对机械的发展及整个机械大系统的理解,增强学习机械设计基础知识的积极性,消除“机械过时论”或“机械无用论”的错误思想。

五、 结 论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内容较多,但课时相对较少。研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机械大系统的观念、工程意识、机械设计能力、创新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为今后进行相关机械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可桢,程光蕴。机械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朱如鹏,郭学陶。机械设计课程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5。

[3]徐龙祥,欧阳祖行。机械设计[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熊细保(1947—),男,江西丰城人,汉族,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机械类专业教学工作。

第8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机械设计基础 研究性学习 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2(a)-0208-01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是机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具备将所学到的理论应用到工程实践中去的能力。虽然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完善,和立体化教学资源的逐步建设,教学效果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学生仍然是被动地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少学生自主性地参与、探究性的学习。而在本课程中引入研究性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学习、生活及社会活动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通过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过程,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

1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工作基础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课程教学中,我们一直重视基础和实践,并不断尝试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正是开展研究性教学不可或缺的资源。

1.1 研究性学习的基础――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

在机械设计基础的整个教学中,我们不仅注重教材的建设,还建立了一系列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辅助资源。制作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系统,编写了电子教案和试题库,编写了机械设计基础的学习指南与典型题解,建立了网络课程,以方便学生自学。这种立体化教学包的建立,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研究性教学的开展。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过程中,有全方位的教学资源可供参考,这无疑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性学习的雏形――“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一

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前期的教学中,我们就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们过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采用“全课程系统课堂讨论”的教学方法,将整机(减速器)的设计步骤中主要环节分为五个专题:即从已学过的力学知识开始,逐个讨论系数选择、受力分析、结构设计等,最后到设计出一整减速器。但在实行过程中发现还是有欠缺,总有部分学生置身于课堂讨论以外,没有积极的参与其中。而开展研究性学习后,把学生编成小组,给每个学生进行分工,让每个人有事干,则有助于改变这种部分学生“不作为”的现状。

1.3 研究性学习的促进――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本课程组一直积极组织与指导学生参加我校的创新大赛、“机电杯动力小车大赛”、“全国机器人大赛等活动”,在“全国足球机器人大赛”、“游中国机器人大赛”……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

2 开展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思路

研究性教学并不是一味地脱离基础知识的教学,而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融入研究的理念,加入实践的训练。所以学科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但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获取学科基础知识的方法要有所改变。过去的常规教学模式主要通过学生预习、同学交流、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等方式,达到新知识的全面理解,但这是一种被动学习模式。而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下,教师根据每一章节的教学计划,根据重点、难点的要求,布置相应的研究任务。该任务要难度适中,且尽可能从现实生活中寻找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真实材料,提出挑战性问题,布置真实任务等。让学生能够利用已有相关知识和经验,去同化和旁通当前所学的知识,启发学生思考与创造。对综合性内容,通过选取“项目”来创设“情境”,通过“协作方式”开展学习讨论,通过完成“项目”实现知识的更新。

2.1 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研究性学习模式要综合多种教学方式,互相促进,而且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也是依课程内容而变化的。比如:在土《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绪论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了解机械方面的相关扩展知识,可布置有关“了解机械发展的历史,机械学科的新发展”方面的研究性论文;对平面四杆机构和凸轮机构等内容可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连杆、凸轮机构的应用实例,并通过实际的使用来自行研究机构的特点、种类,发现相应的缺点,撰写调查报告;比如在介绍轴的结构设计这一章时,我们准备了错误的图例让大家进行结构分析。过去都是教师先行讲解,现在我们让大家课前分组讨论,画出正确的结构图,并且让每一小组做成PPT在课堂讨论。这样在讨论中大家都能畅所欲言,也不再会出现“冷场”或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了。此外还可以有问卷、读书笔记等等形式,充分地将学生调动起来,通过各种研究手段来掌握所学知识。

2.2 组织形式要合理

在研究的过程中,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按学习成绩、性格特长合理搭配以进行互补。组内分工由学生自行决定,如创造能力强的可以制定计划或进行方案设计,力学好的同学可以进行运动学或动力学的分析、研究,制图好的同学可以进行画图,其余的同学可以帮忙查资料、调研等。这样可以各尽其才,也能够使每一位同学都主动参与到研究中来,享受探究带来的学习乐趣。

2.3 实施步骤要细致

由教师布置研究任务,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资料一各研究小组经研究确定相应的研究主题一组内讨论分工协作,并制定研究计划和方案一按研究任务的不同,展开项目实施工作(在学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教师要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使他们学会思考。)一组内成员制作成果的展示或撰写研究报告等一教师点评、总结。

2.4 成绩评定要客观

对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不应同于对学生的知识评价,采取以过程评价为重点,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研究性学习强调的是研究过程,通过探究性的过程,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所以成绩主要分两部分:一是平时成绩,主要依据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在项目研究的的参与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60%。为避免研究流于形式,在平时成绩的评定时,由小组和教师根据学生在小组中的参与情况共同评分;二是项目成果,主要依据项目成果的展示、介绍和答辩的情况来评分,占总分的40%。

第9篇:机械设计基础知识范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主要课程有哪些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主要专业实验:现代制造技术综合实验、测试与信息处理实验。

专业选修课:机械动力学、软件工程、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机械创新设计、工业机器人基础、机械故障诊断学、文献检索、专业外语、有限元方法、机械优化设计、工艺过程自动化、先进制造技术、特种加工、成组技术与CAPP、智能机械概论、微小机械概论、虚拟样机技术、市场营销学、在线检测与控制、实用控制系统设计、数控机床与编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就业前景如何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们将来可以从事科技研发、运行管理、应用研究、销售等机械制造领域的一些职位。该专业的学生们需要具备机械制造方面的一些基础知识,学会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相关问题。毕业生们可以参加到机械制造以及设计、机械、电气、气压、液压等控制设备的维修维护的一些工作中去,为我们国家的机械工程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