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公共卫生事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共卫生事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共卫生事件

第1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所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在辖区内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公众健康严重危害的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以及其它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工作原则

突发事件应急工作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明确责任、反应及时,措施果断、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原则。突发事件发生后,办事处组织卫生、防疫等部门应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并立即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经批准后启动本预案。

三、组织管理

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由分管主任任组长,卫生、财政、教委、派出所、工商、环保、管理区等主要领导成员,统一领导指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各相关部门根据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协调落实各自相应工作。

办事处卫生院设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控办公室担负突发事件的信息、收集、调查分析,综合评价和报告职责,建立突发事件监控联络网,发现突了事件及时上报,并采取及时控制措施,医院应设传染病门诊和隔离观察室担负医疗、救治、转诊任务。

教委负责全办各个中、小学校、幼儿园的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工作。

办事处及管理区组织村委会民兵连配合医院、卫生、防疫部门做好突发事件的预防、监控和控制工作。以及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民健身运动和科普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卫生预防工作,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和防疫能力。驻地厂企、村委会要建立监测点,形成监测和预警网络,做好突发事件的调查上报和防范监控工作。

处理突发事件所需物资、设备和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所需设施、设备防护用品,救治药品等由镇医院储备,所需消毒杀虫剂、灭鼠药等委托防疫储备。

办事处设立专项资金,保障因突发事件致病、致残的人员及时得到有效救治,对参加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医疗卫生人员给予适当补助和保健津贴对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监控预警体系

办事处卫生院负责全办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教委负责学校、幼儿园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工商、建委、文化、公安等有关职能部门协助镇分别抓好餐饮、市场、工地、文化、娱乐、宾馆等场所的突发事件监测预警工作。

建立办事处、村突发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工作职责,办事处监测预警力量由办事处卫生院、防疫人员组成,村由村委会负责人、民兵连长、村卫生室负责人组成,辖区内厂企单位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点,明确一名管理员在办事处的直接领导下,开展本单位的突发事件排查与上报工作。

五、发现报告机制

建立突发事件信息收集、分析制度,各村、各单位协助办事处突发事件监控办公室做好突发事件日常监测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工作,对早期发现的潜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事件及时报告监控办公室,以便及时做好应急处理和上报工作。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和上报工作。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应在2小时内向监控办公室或区防疫站报告。

1、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2、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3、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4、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监控办公室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赶赴现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确证后迅速向区卫生局报告,各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做好一切工作。

建立突发事件报告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报告、举报电话。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及时报告和举报、对报告、举报突发事件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办事处根据情节给予通报表扬。

六、应急处理

接到突发事件报告时,办事处突发事件监控办公室立即通知突发事件领导小组在向上级汇报的同时,应根据突发事件处理的需要,有权紧急调集人员及车辆、设备,各部门应主动积极配合,必要时对人员进行疏散或者隔离,并可依法对传染病疫区进行封锁。

在对突发事件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查和监督监测时,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参加突发事件应及时处理人员,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办事处突发事件监控办公室要设立责任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报告人,负责疫情登记和报告工作,包片防疫人员负责本片情况汇报,消毒管理各项记录登记。

在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办事处、管理区、村委积极做好教育,疫情报告人员疏散、隔离救治及其他公共卫生措施的落实做到团结协作,群防群控,以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应当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观察、早治疗切断传染途径防止扩散。

卫生防疫部门在对突发事件采取医学措施时,应积极配合,拒绝配合的有公安机关协助强制执行。

七、建立责任追究机制

应急预案启动后,对在突发事件调查、控制和医疗救治中、渎职失职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报请其主管部门批准给予严肃处理。

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有关单位和个人来探寻规定报告职责、隐形、缓报或谎报,阻碍突发事件处理人员执行公务者报请主管部门批准,对责任人给予行政纪律处分,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医疗卫生部门有以下情形之一的区卫生局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重要负责人、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给予适当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按规定履行报告、监控职责的。

2、未按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拒绝接诊病人的。

4、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领导小组调度的。

八、其它事项

本预案是突发事件预防和控制的指导性意见。

第2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  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

investigation on statu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capacities of hospital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  zhang hui,huang jianshi,l zhongquan.national center for tuberculosis control and prevention,chinese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beijing 10005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tatus of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capacities of hospitals in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in beijing.methods  one hundced and fiftythree secondary and tertiary care hospitals in beijing were surveyed by a standardized questionnaire.data related to hospital human resource and beds,emergency plan,laboratory diagnosis capacity,med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and stockpiles of drugs were collected.results  responses were received from 87.6% of 153 hospitals surveyed.96.3% of hospitals surveyed reported the emergency group established.surgery beds accounted for 8.5% of all the licensed beds.93.3% of hospitals surveyed had emergency plan and none of them reported a laboratory able to isolate and identify all 15 kinds of pathogens(vibrio cholera,infectious diarrhea,staphylococcus,salmonella,meningococcus,organic phosphorous pesticides,brucella,influenza viruses,anthrax,h5n1 bird flu viruses,yersinia pestis,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tetramethylene-disulfone tetramine,and botulinum toxin).18.6% of the hospitals surveyed had medical treatment procedures for all 15 kinds of diseases.5.2% of them had stored specific drugs for treatment of 16 kinds of diseases(plague,cholera,human h5n1 bird flu,meningococcal meningitis,japanese encephalitis,anthrax,influenza,brucellosis,infectious diarrhea,acute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staphylococcal food poisoning,salmonelleae food poisoning,tetramethylene-disulfone tetramine poisoning,botulinum toxin poisoning,and cyanide poisoning).conclusion  hospitals’ medical treatment capacities for public health emergencies should be improved.

    key words: hospital; public health emergency; medical treatment

    医疗救治体系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医院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防治机构和最先感知部门,是事件受害者就医的首要场所,医院应对能力直接影响着整个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2〕。为加强医疗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建设,在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疫情之后,北京市制订了《北京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规划建设方案》,并投入5 325万元支持区(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3〕。为了解北京市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能力现状,于2004年11月~2005年3月对北京市医院的医疗救治能力进行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北京市18个区县的各级医院(不含部队所属医院)153家,其中134家医院完成问卷调查,应答率为87.6%。

    1.2  方法  自行编制调查问卷,通过信函方式将调查问卷发至各医院医务处(科),由医务处(科)负责召集院内的相关人员分别回答问卷内相关调查内容。问卷主要内容包括医院的基本情况(人员及床位设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组建情况、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制定、对可能引起突发突发事件的致病源的实验室检测能力、应对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措施和应急药品储备等。

    1.3  统计分析  应用foxpro 6.0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应答医院基本情况  134家应答医院中,综合医院78家,占58.2%;非综合医院56家,占41.8%卫生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73.6%,急诊科、传染病科和感染管理科医护人员分别占医护人员总数的6.0%,2.2%和0.7%。已成立专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小组的医院占96.3%;医院急诊科床位、加强护理病床和隔离病床分别占床位总数的2.9%,1.5%和1.9%;在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时能增加应急床位的医院为79.8%,共能增加4 700张,占所有应答医院床位总数的8.5%。其中小汤山医院、北京胸科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和北京佑安医院等4家医院共能提供应急床位1 582张。

    2.2  应急预案(表1)  应答医院中,报告已制定至少1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医院为93.3%,已制定重大传染病疫情、自然灾害、重大职业中毒和生化或核辐射等10类突发事件所有应急预案的医院仅为10.4%。表1  北京市134家医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情况

    2.3  实验室检测能力(表2)表2  北京市134家医院实验室检测致病源能力情况

    2.4  医疗救治措施(表3)  备有15种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疾病或中毒治疗方案医院为18.6%;至少备有1种的医院为82.8%,制定有治疗sars、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葡萄球菌和沙门菌食物中毒和人类h5n1禽流感的治疗方案的医院在50.0%以上。

    2.5  应急药品储备  医院至少应储备有治疗患某种传染病或中毒情况30人7 d的药品量,包括治疗鼠疫、霍乱、人类h5n1禽流感、sars、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炭疽热、流行性感冒(流感)、布鲁菌病、感染性腹泻、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门菌食物中毒、毒鼠强中毒、肉毒杆菌毒素和氰化物中毒等16种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的传染病或中毒的特效药物。调查结果显示,储备有治疗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流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和sars常规药的医院在70.0%以上,储备有治疗葡萄球菌食物中毒、沙门菌食物中毒、流脑和乙脑治疗常规药的医院为57.5%~67.9%,储备有治疗霍乱、人类h5n1禽流感、毒鼠强中毒、鼠疫、布鲁菌病、炭疽热和肉毒杆菌毒素治疗常规药的医院为29.9%~42.5%,储备有治疗氰化物中毒特效药的医院仅有9.7%;储备一定数量治疗所有以上16种疾病和中毒特效药的医院为5.2%。表3  北京市134家医院疾病治疗方案制定情况

    3  讨  论

    充足的人员和床位是医院应对大规模突发公共卫生的必备条件〔4〕。本文结果显示,目前北京市大多数医院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只能提供少量的应急床位,能提供应急床位最多的4家均为北京市确定的集中收治sars患者的定点医院〔5〕。本文结果提示,北京市二级和三级医院在床位满员时,至少还能接纳4 700名突然增加的病人,其中可接收传染病人1 582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医院要临时打破常规,调集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来积极应对。要想在短时间内有条不紊地调集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必须提前制定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6,7〕。目前,北京市93.3%的二级以上医院至少制定了应对1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有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预案的医院最多(93.4%),而制定有生物、化学、核辐射等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的医院最少(18.7%)。由此可见,各医院在应对重大传染病疫情的应急预案准备方面做得较好,也说明sars暴发流行后,医院增强了应对传染病尤其是重大传染病疫情的意识,而对于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准备还不够。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北京市各医院对sars、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等疾病的防控工作比较重视,虽然以往监测数据表明,北京市鼠疫、炭疽热、布鲁菌病和肉毒杆菌毒素中毒发病不多,但考虑到这几种疾病的致病源均容易被用来作为生物恐怖袭击的物质〔8〕,因此,也应该重视对此类疾病的防控工作。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卫生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规划的通知[r/ol].(2004-05-15)[2007-6-14]./ zwgk/zfgb/gb2003/20qi/ 200412247437.htm.

〔2〕 macintyre ag,christopher gw,eitzen e jr,et al.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events with contaminated casualties:effective planning for health care facilities[j].jama,2000,83(2):242-248.

第3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2021年卫生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危害,在各类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迅速、规范地进行应急处理,维护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经济发展,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天津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办法》及有关法规规定,结合南开区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突发事件及其界定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直接关系到公众健康和社会安全的公共卫生事件。包括:重大传染病疫情、影响公众健康的自然灾害、危害严重的中毒事件、影响公共安全的放射性物质泄漏事件、放射性危害事件、各种危害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群体不明原因疾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健康的事件等等。辖区内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即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重大传染病疫情

1.发生鼠疫、肺炭疽、霍乱、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

禽流感暴发;

2.发生动物间鼠疫,发生布氏菌病和炭疽等流行;

3.乙类、丙类传染病暴发或者多例死亡;

4.发生脊髓灰质炎野毒株感染病例;

5.发生罕见或者已消灭的传染病;

6.出现新发传染病或者疑似病例;

7.可能造成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的传染病疫情;

8.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重大疫情。

(二)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1.中毒人数超过30人或者出现死亡1例以上的饮用水、食物中毒事件;

2.短期内发生10人及以上急性职业病或者职业中毒事件;

3.有毒有害化学品、生物毒素等引起的集体性急性中毒事件;

4.有潜在威胁的传染病动物宿主、媒介生物发生异常;

5.医源性感染暴发;

6.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引起的群体性反应或者死亡事件;

7.严重威胁或危害公众健康的水、环境、食品污染

和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漏等事件;

8.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9.发生生物、化学、核和辐射等危害公众健康的恐怖袭击事件;

10.放射性污染、丢失放射源和人员受超剂量照射等事件;

11.自然灾害引发的疫情或者中毒事件;

12.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二、工作原则

(三)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提高全社会防范突发事件发生的意识,按照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原则,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建立并实行对可能引发各类突发事件因素的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四)统一指挥、属地负责

在政府统一领导和指挥下,卫生局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预案规定的职责开展工作。发生突发事件的区域内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配合政府、街道办事处、卫生局及有关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

(五)快速有效、减少损失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要不失时机地做出快速反应,

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尽最大努力和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保障社会秩序的稳定,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

(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开展突发事件防范和处置的相关研究工作。及时总结控制工作成效,沟通信息,推广经验,完善应急处理技术规范。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方法。科学、规范、有序地处置突发事件。

三、组织指挥体系

(七)卫生局成立应急处理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局局长担任,负责领导、指挥全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卫生局。办公室由疾病控制、医疗救治、卫生监督等科室、部门有关人员组成。负责组织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和医疗救治工作。

(八)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织。

分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医疗救护技术指导组、预防控制技术指导组和检测技术指导组。各组由相应的专家组成。

(九)卫生局组建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十)卫生局组建成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设在卫生防病站。

四、参与突发事件处理的有关机构、组织职责

(十一)卫生局

1.负责草拟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并报政府批转执行;

2.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

3.对医疗救治、预防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根据取得的经验,不断完善各项防治方案;

4.组

织推动社会心理卫生、卫生科普知识宣传、咨询等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5.组织突发事件处置相关人员的培训;

6.建立检查制度。督导检查本预案各项措施在平时或者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的实施情况。

(十二)防病机构(含结防所)

1.做好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预警;

2.确认突发事件性质。做出事件的发展趋势报告和评估;

3.负责核实疫情,提出疫点和疫区的划定意见。参与对控制疫情的组织实施工作。负责疫点、疫区消毒隔离等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汇总、分析、评估疫情;

4.建立紧急控制物资储备库。储备消杀药品、检测试剂、防护用品和相关器械等;

5.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效果进行评估后,提出改进建议;

6.对医疗机构消毒、隔离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和评价。负责对在医疗机构外死亡的传染性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7.具体落实对预防控制工作人员和医务人员进行培训;

8.承担社会心理卫生、卫生宣传教育和预防医学咨询服务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实施其它疾病预防控制措施;

10.承担对应急处理单位的技术指导工作。

(十三)卫生局卫生监督所

1.参加突发事件的现场取证和违法事实的调查工作;

2.监督检查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措施或疫点、疫区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

3.监督检查收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及有关卫生单位的消毒、隔离、防护和医疗废弃物的处理工作;

4.监督检查医务人员个人防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5.监督检查医疗机构、疾控机构的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中危害公众健康,造成人员病、死、伤的报告情况;

6.监督检查公共场所消毒;

7.监督传染性疾病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疫点环境的消毒的落实情况;

8.监督检查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的消毒产品、防护用品的质量;

9.监督检查学校、托幼机构和公共场所等预防控制工作;

10.依法进行其它监督检查工作。

(十四)各级各类医疗机构

1.按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和突发事件所涉及病例的报告;

2.负责病人的诊断、治疗和管理工作;

3.负责病房消毒、隔离工作;

4.对医疗机构内病人或疑似病人污染的场所、物品、排泄物进行卫生处理;

5.负责对医疗机构内死亡的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尸体进行消毒处理;

6.协同疾控机构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完成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相关检验物、样品采集等工作;

7.负责医务人员的培训和个人防护;

8.进行疾病及有关防治科学知识的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9.依据有关规定开展其它防治工作;

10.建设符合应急工作要求的门诊、病房。

(xx)医疗卫生应急队伍

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机动队伍。由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负责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各级医疗卫生等机构进行应急处理。

1.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

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的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

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

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

(十六)评估和技术指导组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成立评估和技术指导组,下设突发事件评估组及医疗救护、预防控制和检测三个技术指导组;承担社会心理卫生教育和咨询工作。

1.突发事件评估组: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和信息,为公共卫生政策和法规的实施提供咨询;预测突发事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预案的建议;

2.医疗救护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诊断、救治和医疗单位内医务人员防护、消毒隔离等工作。负责重点病例的诊断。

3.预防控制技术指导小组:指导防止突发事件危害进一步蔓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流行病学调查、疫情统计报告、消毒隔离与个人防护等预防控制工作。

4.检测技术指导小组:指导并开展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事件发生的样本采集、运送和病原学检测等工作。

(十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

1.突发事件发生时

(1)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组织工作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对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现场监测、现场采样、疫点消毒等工作;迅速查找突发事件原因,并按照突发事件应急报告要求,及时报告。

(2)提出防治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协助各医疗单位进行病人或者疑似病人的救治工作,对密切接触者或相关人员采取有必要的控制措施;全面负责疫点、疫区现场的防疫控制工作。

2.日常工作

(1)对传染病疫情和各类突发事件的信息资料以及其他国家、地区的相关疫情和信息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分析、报告,为政府采取预防与控制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组织制定相关工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的技术标准、技术规范;突出突发事件的预警功能。

(2)置备、储存、保管突发事件所需应急设备、药品器械,现场防护用品、通讯设备、交通工具等等。

(3)对相关疾控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进行

模拟演练并对演练结果进行评估。

(4)组织开展社会心理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五、突发事件应急报告

(十八)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发现突发事件,必须在1小时内向卫生防病机构报告;

卫生防病机构应迅速进行核实,并在2小时内报告卫生局和市卫生防病中心;卫生局必须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政府和市卫生局;政府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报至市政府。

(十九)卫生防病机构在突发事件发生后,首次报告内容包括未经确认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隐患的相关信息,应说明信息来源、危害范围、事件性质的初步判定、可能原因、病例发生和死亡分布及可能发展趋势和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卫生防病机构在进一步调查基础上,尽快做出阶段和总结报告,阶段报告包括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

总结报告包括对事件的发生和处理情况总结,分析原因和影响因素,提出今后对类似事件防范和处置建议。通过《国家救灾防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上报。

(二十一)卫生局(含卫生防病机构)在接到毗邻

地区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相关疫情通报后,要做好应对准备,必要时应及时通知辖区疾控和医疗机构。

(二十二)发生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现严重威胁或危害公共健康的水、食品污染、有毒有害化学性物质泄露、发射性污染等特大、重大事故时,主管部门、当事单位、个人要立即向卫生局和有关部门报告。

(二十三)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突发事件,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

六、突发事件分级(执行市级分级标准)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四级:蓝色预警、黄色预警、橙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二十四)蓝色预警

1.发生腺鼠疫,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20例;

2.其他省市已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发生、本市存在传入可能,但未发现疑似或临床诊断病例;

3.发生霍乱,1周内发病10例以下;

4.一次食物中毒人数30~100人,无死亡病例报告;

5.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下,未出现死亡;

6.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5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二xx)黄色预警

1.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或周边省市及地区疫情上升;

2.1周内霍乱发病10~3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

3.1周内在一个区(县)内乙、丙类传染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4.在一个区(县)域内发现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5.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心因性反应或不良反应;

7.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50人,或死亡5人以下;

8.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51~1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11~20人。

(二十六)橙色预警

1.局部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续发病例,或发生局部暴发;

2.腺鼠疫发生流行,流行范围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在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多点连续发病20例及以上;

3.霍乱在一个区(县)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50例及以上;

4.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1周内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5.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扩散到其他区(县);

6.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7.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

8.一次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死亡5人及以上;

9.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101~200人,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21~50人,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10人,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3~5人;

10.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二十七)红色预警

1.发生肺鼠疫、肺炭疽病例;

2.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区(县),并有继续扩散趋势;

3.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涉及多个省份,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4.发生新发传染病或已消灭传染病;

5.一次放射事故超剂量照射人数200人以上,或轻、中度放射损伤人数50人以上,

或重度放射损伤人数10人以上,

或极重度放射损伤人数5人以上;

6.国务院卫生主管部门认定的其它特别严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七、应急处理

当接到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蓝色预警级别)报告后,卫生局应立即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并对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综合评估。必要时,向政府提出成立区级应急处理指挥部的建议。同时,迅速组织医疗、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机构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处理工作,并按照有关规定,向政府和市卫生局报告。

发生较重、严重、特别严重(黄色、橙色、红色预警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立即报告市卫生局和市政府,并进行应急处置。

(二十八)启动预案

1.当天津市突发事件达到黄色预警程度时,卫生局应急办公室根据黄色预警的要求,将有关情况立即上报政府和市卫生局。

2.当突发事件达到橙色预警、市政府决定启动市级预案时,卫生局提请成立区级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并

根据突发事件的类别和处理需要,设置由有关部门组成的若干工作组。

(二十九)应急措施

应急处理工作采取边调查、边处理、边抢救、边核实的方式,落实各项控制措施,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1.区卫生局在征得区政府同意或批准后,紧急调集、调配各类人员、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进行应急处理工作。组织应急处理队伍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医疗救护和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应急队伍到达现场后,尽快制定流行病学调查计划和方案,专业技术人员按照计划和方案,对突发事件累及人群的发病情况、分布特点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措施。

3.实验室检测。卫生防病机构按有关技术规范采集足量、足够的标本,送市级或区级实验室,必要时送国家应急处理功能网络实验室检测,查找致病原因,协助市防病中心的病原查询和病因诊断工作。

4.划定控制区域。甲类、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区政府报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宣布疫区;经市政府决定,可以对甲类传染病疫区实施封锁。对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根据污染食品扩散和职业危害因素波及的范围,划定控制区域。

5.采取控制措施。根据突发事件类别和应急处理需要,按规定采取以下控制措施:病人和疑似病人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易感人群应急接种,疫点消毒,水源保护,污染食品追回和封存职业中毒事故物品等。

区卫生局报请区政府可以依法发出公告,采取限制或者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的活动;停工、停业、停课;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等紧急措施。对流动人口进行预防工作,落实控制措施,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采取就地隔离、就地观察、就地治疗的措施。

6.追踪调查。防病机构根据疫情线索,对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病原携带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调查,查明传播链。并向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报情况。

7.开展医疗救治。区卫生局按照医疗救治方案启动指定的专门医疗救治网络,开展病人接诊、收治和转运工作。实行重症和普通病人分别管理。对疑似患者及时排除或确诊。做好消毒隔离、个人防护和医疗垃圾处理工作,防止院内交叉感染和污染。要进行传染病和中毒病人的报告。对因突发事件造成的病人,任何医疗机构不得拒绝接诊。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中毒事件,按照相关的应急处理和医疗救治方案进行现场救援、病人转运、后续治疗工作。对新发传染病作好病例分析与总结,积累诊断治疗的经验。必要时,请市卫生局或卫生部派出医疗专家组,参与和指导医疗救治工作。

8.督察与指导。区卫生局负责对辖区内的应急处理工作进行督察和指导。

9.普及卫生知识。针对事件性质,开展社会心理卫生、医疗卫生知识宣教,提高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消除公众心理障碍,开展心理应激和危机干预工作。

10.进行事件评估。应包括事件概况、现场处理调查概况、患者救治概况、所采取的措施、效果评价等。

(三十)终止预案

根据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进展和突发事件专家评估委员会的评估建议,市卫生局向市人民政府适时提出预案实施终止的建议。区卫生局报告区政府后,执行终止预案。

八、工作保障

(三十一)技术保障

1.区卫生局负责建档,列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专家和技术人员的名单及相关个人技术档案资料。同时列出相对应的第二梯队名单及其技术档案资料。

2.区卫生局负责组织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开展突发事件处理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推广最新知识和先进技术。建立考核制度。

区卫生局按照预案的要求,在市卫生局指挥下,统一组织、定期安排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演练工作。演练形式有:对单一突发事件从指挥到救治处理的全过程演练;局部演练;指挥系统、救治系统,涉及预案各系统、各单位、多发事件的全过程演练。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由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的系统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业务培训。平时要针对不同学科举办培训班。需要公众参与的应急演练必须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3.常规监测。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市卫生局的要求,建立统一的突发事件监测、报告组织网络系统。包括:法定传染病监测报告组织网络、卫生监测组织网络、实验室监测网络、监测医院监测网络、突发事件报告网络等。

4.医疗救治网络。按因地制宜、平战结合、防治结合的原则,建立医疗救治网络。该网络由指定的急救机构(包括市、区县急救机构和院内急救机构)、综合医院、市、区(县)传染病专科医院、后备医院及职业病防治机构组成。针对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别的突发事件,指定不同的医疗机构承担应急工作。医疗救治网络机构之间建立有效的横向、纵向信息连接机制。

5.信息系统。建立突发事件信息系统决策支持与指挥调度的技术平台。承担辖区突发事件及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应急处理工作。

(三十二)物资保障

1.建立已知可引起重大突发事件现场处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常备储存系统。包括:诊断试剂库、血清库、疫苗库、药品库、特效毒剂库等。

2.建立与突发事件相关的诊断,救治仪器装备储备系统。

3.建立应急物资信息管理系统。明确各种物资的储备、运行、功能状态标准,确保可迅速调配使用。

4.健全应急物资资产更新规定和操作规范,并强制执行。确保应急物资使用时的可靠性。

(三十三)经费保障

1.为了保证我市突发事件应急反应机制的正常运行,区卫生局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专项基金,并建立相应的补充机制。

2.每年公共卫生事业经费的比例占卫生事业费的比例应逐步提高到30%-50%;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局财务部门应提供相应的经费支持,必要时,可向区政府申请专项拨款。

(三十四)人员保障

1.卫生局要组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备队,随时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2.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中心按照工作职责,配备各类

专业人员,并保证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保障日常工作正常运转;

3.充实专业技术人员,扩展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项目;

4.不断完善社区防疫网络。

5.第一中心医院、第三医院、第四医院、传染病医院、海河医院、医大总医院和儿童医院等单位作为突发事件发生时,市级指定的应急医疗救治单位。

(三xx)宣传教育

卫生局协调和组织有关单位利用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宣传画、册等各种形式对社会公众广泛开展突发事件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年一月二十六日

南开区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门职责

一、环保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监管医疗卫生部门对医疗废水、废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监控医疗废水、固体废弃物处理方式和最终走向,记录废水、固体废弃物产量、处理量、排放量并上报;督查医疗机构对医疗废水处理设施和固体废物焚烧设备的安装和使用等工作。

二、环卫局

根据突发事件处理工作的需要,加强晨扫和日、晚两次保洁工作,做好重点路段水洗压尘工作。督查落实门前卫生责任制,做好全区垃圾转运站的内外环境卫生和消毒,做到生活垃圾集中清运,日产日清;全天候开放转运站并增加运输车辆,及时接纳重

点区域的生活垃圾。搞好全区环卫公厕清掏、刷保、消毒工作。及时处理群众热线反映的问题。严格管理道路污染,大力处罚和处理违章饲养的家禽和家畜。根据需要,加强处理突发事件地域的清洁工作。

三、公安南开分局

协助有关部门,依法强制管理拒不服从监控隔离规定的被隔离人员和外部闯入人员。依法严肃处理严重扰乱救治秩序的违法人员。开展专项治理违章养犬行动。认真受理群众举报,做好查处工作;协助社区做好防治突发事件的宣传工作。坚决打击借机制造恐慌、造谣惑众、哄抬物价、制售伪劣防护用品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不法行为。必要时,选派警力全程驻守市传染病医院、防病站、医学观察所和突发事件发生地等重要场所,做好安全保障工作。

四、爱卫会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清除四害,使蚊、蝇、蟑螂和鼠密度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提高市容环境卫生水平;重点做好疫区及周边地区的消毒工作,防止蚊、蝇、蟑螂和老鼠传染病菌。

五、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大队

大力治理外来商贩违章摆卖等乱摆乱卖和违章占路摆卖;严格清理违法经营盒饭、快餐和露天制售餐饮的马路餐桌及马路烧烤;彻底清理全区干、支道路两侧的餐饮、食品制售企业的里空外卖和露天加工;大力查处和拆除违章建筑,特别是严格治理对外来人口的违章建筑。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农贸、封闭市场防控工作的检查。

六、工商南开分局

加强市场巡查,强化对防治突发事件药品及相关商品生产经营的监管工作,依法严肃查处趁机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及相关商品,哄抬物价等违法经营行为;及时查处借机进行违法经营的不法行为。加强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监管。

七、建管委

全面负责对辖区建筑工地及其外来民工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各项防控制度的落实,专人负责各建筑工地外来人员的身体状况、外出登记、民工驻地及重点部位的督查工作;一旦发现施工人员出现传染病、中毒症状等,立即通报防疫部门,并立即进行对施工现场的消毒和有关人员的隔离。必要时,建立建管委、各建筑工地、卫生等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例会制度,及时沟通信息,果断处理有关防控问题。

八、财政局

强化预算管理,保障应对突发事件工作的经费,并及时足额划拨。加强监督,确保经费专款专用。

九、交警南开支队

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备勤工作,及时处理交通突发事件。做好对重点医院和隔离区周边的道路疏导,确保交通畅通;严格安全检查。协助卫生等部门做好进津车辆所乘人员的体质监测和车辆的消毒工作;加强逐级报告制度。

十、教育局

全面负责辖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师生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系统单位做好教室、图书馆、食堂、实验室、宿舍、厕所等部位的清洁、消毒工作,保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消毒到位。督查系统单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预案、防控工作措施和建立应急队伍。督查系统单位设立隔离室;出现可疑症状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消毒和隔离。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师生自我防护能力;按全市统一部署,调整教学安排,合理安排学生生活。

十一、经贸委

全力组织好突发事件防控期间市场供应,做好市场监控;督查所属各经营单位的消毒、通风、依规购销货等防控措施的落实;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大中型商场与超市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做好突发事件预防、治疗等工作必须的药品、器械、消毒药械、防护用品等物资的储备和供应工作。

十二、科委(科协)

广泛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普及各种突发事件防治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联合有关部门,负责驻区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十三、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按照有关规定,协调市社会保障中心做好参保人员医治突发事件涉及疾病的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工作。

十四、民政局

做好老年公寓的预防和救助管理工作,做好低保人员和民政救助对象的疫病救治和社会救助工作。

xx、武装部

协助街道办事处做好基层武装部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织民兵积极参加爱国卫生运动和防控突发事件宣传教育活动;建立防控突发事件民兵应急分队,建立预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十六、侨办、民宗办(外办)

负责区内归侨侨眷、海外华侨华人、在区外国人及宗教活动场所突发事件防控工作,加强疫情预防和其他应急措施;建立出入境人员的疫情报告制度

.

十七、房管局(含物业管理办公室)

负责区域内各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组建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工作联络协调组,开展互助和互检,做到监控管理不留死角;作好小区居民的预防宣传、保洁消毒和外来人员登记等防控工作;督查全区物业管理项目单位突发事件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及时受理业主投诉。

十八、物价局

有效监控药店、医院、超市、市场经营的药品和相关商品价格,依法从严处理拒不执行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明码标价规定和价格干预措施的单位和个人。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受理群众投诉,稳定价格和群众情绪。

十九、文化和旅游局

加强和规范网吧、歌舞场所、电子游戏厅等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督查娱乐场所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联合有关部门,负责文化娱乐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质量技术监督局

认真做好突发事件防控相关产品的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以次充好等制假售假行为;督查食品加工企业落实从业规定的情况。

二十一、消防南开支队

做好执勤备战工作;督查火灾救援中心的各种防护措施的落实;做好参战人员和器材装备的洗消工作,防止二次感染。及时调集所需警力及器材,应对处理突发事件时出现的其他紧急情况。

二十二、招商办

督促大中型企业落实防控突发事件总经理负责制,协助企业做好防控管理和防控知识的宣传工作,正确处理好企业生产经营和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关系。联合有关部门,负责外资、合资企业的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的检查。

二十三、宣传部门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宣传市区有关突发事件防控的指示精神,广泛信息收集,全方位搞好对内、对外的宣传报道工作;多角度、多侧面宣传突发事件防控的科学知识,营造全民参与共同抗击的良好氛围。

二十四、供水、供电、商业部门(经贸委)

负责保障医疗机构、卫生防病机构和医学观察留验场所等部门的用电、用水和有关生活用品的供应。

二xx、街道办

组织各街道办事处做好社区突发事件防控工作;督查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突发事件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发现问题帮助整改;及时协调街道办事处与有关职能部门的关系,共同做好突发事件防控工作。

二十六、卫生局

组织协调卫生技术力量,防止、控制突发事件的蔓延和继续发生;负责疫情监测并及时准确上报疫情动态;负责突发事件病例、确诊及疑似病人的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疫点、疫区实施管制的建议;负责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指导并实施消毒和隔离工作;医疗救治

第4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突发事件;药学应对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作为在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责任重大的县级医院药品使用、管理部门,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品应急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药学应急指挥体系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明确指出:突发共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的原则是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为了确保应急药学体系能够快速、高效应对突各种发公共卫生事件,我们成立了药学应急领导小组,由主管院长担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小组组长,药剂科主任任业务组长,具体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急预案制定、论证;根据不同性质、不同类别、不同级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启动不同级别的药学应急预案;部署突发事件药品储备、调配及配制;掌控药学应急人员的合理调配;和医、护紧密配合及时沟通的工作,以确保大规模人群用药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

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的信息联络和快速级体系

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药学应对人员(特别是有技术特长人员)联络方式(手机、住宅电话及家庭详细住址)。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应随时处于待命状态,根据不同应急的技术要求,随时启动不同级别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快速接受应急召集。

三、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品的储备、调配、应急配制体系

3.1建立“重点储备,网络调配”体系应急药品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物质基础。在各种突发事件中,备好抢救药品,争分夺秒地进行救治,可以挽救许多生命,减少致残率。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偶然爆发的特征,药品的储备很难计划、不可预知,作为北京市的远郊区县我们采用“重点储备(有季节性、有预见性的储药,如:夏季集体食物中毒,冬季一氧化碳中毒等),市区县二级调配网络系统”,这样既能满足突发应急需求,又能极大地节约有限医药资源。

3.2建立应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配制体系对于特殊的应急药品(没有应急储备),为挽救生命,报应级领导小组同意后,按照《中国药典》、《中国医院制剂规范》或其他地方标准由具备配制制剂资质的药剂师进行配制。例如:发生在我县某工地集体误服氯化钡中毒事件,针对钡离子中毒药物治疗是需要大量口服硫酸钠溶液,但在我院没有储备,致电本市各兄弟医院也没有储备,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及时报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同意后,立即组织制剂人员配制硫酸钠口服溶液,解救了38位工人的宝贵生命。

四、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药学技术预案体系

4.1对突发公共事件了解确切,能够及时确诊的病症,药学应急人员要参与临床救护,参与疑难病症会诊,向医护人员提供药物信息咨询,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制定正确的药物治疗方案,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以获得预定的治疗结果。例如:确证发生煤气中毒时,在采取必要医学抢救同时,可采用细胞色素C15mg(用前须做过敏试验),辅酶A50U,ATP20mg改善组织代谢,用20%甘露醇快速静滴防止脑水肿等。

4.2对突发不明原因罕见疫情,确诊致病原进行药敏试验,针对病症进药物治疗同时,加强临床药学监护。监测病人血药浓度、尿药浓度,为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有力依据,同时用于判断病人现实的或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解决病人现实存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预防病人潜在的与用药有关的问题。把多个个体化给药方案综合起来分析、论证,从而摸索出较为成熟的药物治疗方案。例如:2003年春季爆发的一种呼吸系统传染病SARS,2003年4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公布SARS的致病原是一种未知的冠状病毒,并将这种种导致SARS的新型的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冠状病毒(后命名为SARS-Cov)。作为县级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药学人员,我们遵循“非典”药物治疗原则,明确目标,参与设计药物治疗方案(即个体化给药),监测病人用药全过程,对药物治疗做出综合性评价,发现和报告药物过敏反应及副作用,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和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的发生。在用药过程中,我们为病人建立了用药档案,评价不同个体人群不同用药方案,摸索出了适合本院的一套治疗“非典”方案。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县级药学应对体系的建设,将大大提高县级医院药剂科综合应对能力及管理水平,有利于药剂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常态化,虽然整个体系是基于“突发”的前提,但对平时药品储备、调配、配制、临床药学监测体系的完善也有重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是促进医院现代化药学建设的一个难得的契机,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6号(2003/4/14):《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条例》[S].

2ThomasG.Ksiazek,etal.Anovelcoronavirusassociatedwithsevereacuterespiratorsyndrome.NEnglJMed,2003,May15;[epubaheadofprint].

第5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特点

(一)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往往发生突然,发展迅速,波及面广,影响力大。形成的档案资料是政府为人民服务的真实记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显示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也展现各政府各部门分工合作、团结一心应对突发灾难的凝聚力。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特点,档案材料形成多而复杂,可以说是历史罕见的。

(二)广泛性

有的突发疫情分布广,且有呈地区性、季节性分布和长期变化的趋势。如SARS疫情及禽流感疫情,还有流脑、流感等,收集其档案材料必须具有通观全局意识。

(三)综合性

从其材料来源看,包括文书类、科技类;从其载体看,有纸质、声像、电子、实物等不同载体的档案材料。它们构成突发事件档案一个整体,全面记录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处理突发事件的整个过程。

(四)保密性

由于突发疫情涉及面广,公众关注、社会影响一般比较大,此时档案工作与整个突发事件一起成为其事件处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作用

(一)预警作用

档案对人类的活动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警示和借鉴作用尤其明显。在2003年SARS防治中所积累的经验形成的档案,由于管理和提供利用的及时到位,使其平时就处于“准动员”的状态,在2005年禽流感、麻疹等传染病的防控中起到了警示作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平时加强各类基础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应急预案的完善和演练、应急能力的建设和演练、应急信息系统的维护和完善,在战时才能充分利用信息,合理调配资源和快速进行指挥决策。档案工作发挥了前哨兵的作用,并以其强大的信息资源,为各级政府和部门从容应对突发事件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指导作用

及时分析、汲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过程中的经验,有利于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准备和各项工作的安排部署,可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此类档案对突发事件的指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很多重大突发事件在看似迥异的外表下,都有相似或相近的发生、发展规律,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因为及时地存史,为各级政府部门应对类似事件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快速制定并启动相应的紧急预案,将损失减少到了最低限度。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归档

(一)归档范围

根据对兴化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预防非典、甲流工作中收集、整理文件材料的经验分析,本人认为疾控机构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档案的归档范围有如下内容:

1.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大决策、预案、监测方案、会议材料;

2.各级党委和政府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讲话、指示;

3.本单位及下级单位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构文件材料;

4.疫情信息,包括流调报告、病例报告表、个案统计表等;

5.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采取的措施;

6.电子传输文件材料;

7.进行健康教育咨询、人员培训情况;

8.本单位印发的宣传材料,新闻媒体刊登的本单位的宣传稿件;

9.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情况;

10.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形成的声像材料;

11.药品、器械、物资调配、储备情况。

(二)归档要求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机关档案工作条例》、《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等有关文件的规定,凡属归档范围的文件,向档案室移交时,一般应符合以下三项要求: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归档文件系统性方面的基本要求是:归档文件要收集齐全,遵循文件形成的规律,按照文件之间的历史联系、文件特征和价值分类整理归档(立卷),使其正确地反映机关活动的基本面貌,以便于保管和使用。其中单位内党和行政机构的文件材料应分别整理归档(立卷);文件和电报一般应按其内容联系统一整理归档(立卷);绝密文件和电报应该单独归档(少量普通文电如与绝密文电有密切联系,也可随同绝密文件归档);注意区分文件价值,需要永久、定期保管的文件一般应分开整理归档(立卷),以便在档案室重点保管和日后向档案馆移交。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归档案卷在技术加工方面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案卷封面的各个项目均应填写清楚,特别是案卷题名(即作者)、内容和形式;要根据“档案保管期限表”注明每个案卷的保管期限;需要永久和定期保存的案卷,卷内文件应按一定次序排列好,并逐张逐页编号,填写“卷内文件目录”和“卷内备考表”。

3.向档案室归档的所有案卷,都要按照一定的次序进行系统排列,编以案卷顺序号,并编制案卷目录一式数份(一份经档案室签收后由移交单位保存)。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开发利用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期间,档案的追踪搜集、开发利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以及时控制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提升编研质量

信息资源的形成有赖于档案资源的积累与开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资源进行研究开发,编纂出有利于突发事件应紧处理借鉴的精品材料,是档案管理人员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管理的要素之一。档案工作者必须通过对第一手原始资料进行认真分析梳理,去粗取精,加工提炼,对信息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发加工,从不同的视角,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历史上突发事件档案进行深度编研,丰富档案信息;对新发生的突发事件结合历史,分析解剖,形成新的观点和理论。并将各个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应对、善后工作等全程纳入社会、历史发展的大背景之中,将其中的精华总结归纳,以翔实性和专业性形成精品工程,为利用好档案提供有力保证,通过高质量的编研,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价值得以提升。

(二)主动提供利用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面广,影响深远,因此利用面也非常广泛。为保证其利用价值的全面提高,档案管理人员要勇于突破传统利用模式,开动脑筋,拓展服务领域,改变服务方式,强化服务手段,变被动为主动,在做好日常提供利用的同时,坚持上门服务。要结合现阶段的社会需求,为机关、学校、部队、各企事业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和巡回展览,为社会各界的危机预警、决策制定和组织实施提供生动教材,以提高突发事件档案的知情度,达到以史为鉴、以史明志的目的。

(三)做好资源共享

第6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指已经发生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疫病,表现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自然灾害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具有几个基本特点:突发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都是突然发生、突如其来的,一般是不容易预测的;群体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危害的不是特定的人,而是不特定的群体;危害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可对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医|学教育网整理、身心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造成严重危害;系统性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仅仅是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它还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甚至是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来源:文章屋网 )

第7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酒店行业;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区域经济;危机应对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肺炎疫情对山东酒店行业影响概述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来看,2020年一季度,全国星级饭店7101家,平均出租率22.83%,同比下降53.31个百分点;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为72.58元/间夜,同比下降56.54%;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为1.49万元,同比下降53.26%。2020年一季度山东有459家星级饭店,同比减少53家;营业收入11.05亿元,同比减少11.88亿元,降幅51.81%;平均出租率只有21.72%,同比下降50.01个百分点;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57.28元/间夜,同比下降50.37%;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1.47万元,同比下降48.96%。酒店出租率方面,二星级为19.37%,三星级为25.75%,四星级为20.42%,五星级为16.01%。随着2020年二季度山东大批量企业复产复工,酒店业也逐步回暖,但每个季度收入均未达到同期水平,山东第二、三、四季度酒店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7.49亿元、28.21亿元、25.92亿元。山东第二季度出租率为38.07%,同比下降31.87个百分点;第三季度出租率53.87%,同比下降12.15个百分点;第四季度出租率为47%,同比下降15.21个百分点。山东酒店业第二、三、四季度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同比分别下降40.57%、20.33%、19.00%。虽然随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好转,但是不管是从单个季度还是全年来看,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酒店业的影响程度仍旧存在。

2山东省出台的主要惠民政策

2.1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在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采取的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两个方面。简单来说,“实体法”是指面对这种突发性卫生事件相对应的减征或者免征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免征增值税、关税、增值税附加、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税收减征或者免征力度最大;“程序法”是指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可以延期申报或延期缴纳税款等。2.2房租减免优惠政策。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有企业需承担服务山东大局的责任与担当。2020年3月山东省政府国有资产管委会下发了鲁国资财监字[2020]7号文件,文件中指出,要严格落实山东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鲁政办[2020]5号文件关于权属国有企业需对下游租户落实租金减免的优惠政策。之后,在《关于加快企业项目全面复工达产的若干政策措施及实施细则》第5条中明确租金减免时间“一季度全免,二季度减半征收”。鲁政办字[2020]77号文件中规定,在上半年租金减免的基础上,将对中小企业减半征收租金的优惠政策延长至2020年12月31日。租赁经营的住宿业租金费用占比很高,政府出台的这些优惠政策缓解了企业的经营压力。2.3贷款优惠政策。面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对重点受灾行业在企业贷款方面给予了多项补贴与优惠政策。降低贷款利率,鼓励银行机构压降成本费率,确保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综合融资成本低于去年同期0.5个百分点;降低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担保费率,取消反担保要求;国有五大银行开通防控金融服务绿色通道,并推出防控专项信贷政策,加大对受灾严重的中小企业的信贷力度等。

3酒店业内部控制优化措施

3.1全面预算管理。尽管全国逐渐复工复产,但是对于酒店业冲击仍然很大,2020年11月27日,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韩明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饭店大会上指出,10月份餐饮收入增速首次转正,达到0.8%,第三季度酒店业营业额恢复至去年同期的80%。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酒店资源使用效率的最大化,根据国家政策与酒店的经营状况合理预测收入与产出。优化资源配置,科学、高效地利用资源,避免资源、资金等的浪费,加强预算的管理与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不能只靠传统的酒店预算管理方式,需要用更适宜的敏感性预算分析方法来进行预算管理,特别是零基预算管理,在特殊时期建立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一要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架构,预算不仅是某个部门或某个岗位人员的职责,还需要各部门全面配合,协助做好预算相关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决策与预算执行。二要全面、细化预算,进行经营业务预算、资源配置预算、财务预算、风险预算、资金预算等,对于客房收入、出租率、平均房价、Revpar、餐饮上座率等实行零基预算管理模式,并结合弹性预算法,对特殊时期不同销售量与客房、餐饮成本之间的关系合理编制预算。对人力成本、固定资产折旧、房屋租金、长期待摊费用等实行增量预算管理模式。三要特别注意资金预算,资金链是企业的重要命脉,在客房、餐饮收入的基础上,预测酒店的直接人工成本、餐饮与客房成本,同时做好销售费用与管理费用预算等,预测酒店的现金余缺,根据企业的规模性质,合理调整企业货币资金,利用非常时期国家融资政策帮助企业合理融资,根据行业繁荣程度,跨期综合平衡企业资金运作,编制短期滚动预算。四要强化预算执行的考评与奖励机制,将财务指标的执行情况与个人绩效相结合,既要纵向与往年指标项对比,也要横向与同行业相对比,制定合理的适合本企业的奖励机制。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须定期召开预算执行分析会议,纠正酒店运营执行预算过程中的偏差,通过奖惩等激励手段帮助企业渡过难关。3.2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目前酒店收入达不到往年水平,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保证资金链的稳定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管理。一是制定一套完善的信用评价体系。合理评估客户的信用风险,并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随时更新客户信用等级,对客户按照风险等级进行管理,对连续一段时间评估为高风险的客户予以特别关注,与持续评估为高风险的客户及时解除合作关系,合理避免客户信用风险。二是确定合理的赊账金额及期限。根据客户的信用度、财务状况、前期回款情况及消费情况等,确定合理的赊账金额及期限,同时要加强执行度,任何人不得擅自扩大赊账金额及期限。比如通过混淆S账和AR的方式扩大赊账金额等,如遇特殊情况,及时报告上级领导并按照规定完成相关流程的审批,严控赊账金额及期限。三是限制个人担保金额及权限。个人担保能力有限,如果给予个人太大的担保金额,会给酒店造成较大的风险,可以设置担保人员范围,比如只针对中层以上人员发放担保权限,同时根据个人在公司的任职级别、工资水平、个人信用等确定个人的担保金额,合理避免因个人担保能力不足给企业造成的不必要损失。四是加强应收账款回款考核管理。将应收账款的清收与个人绩效挂钩,同时明确责任到人,加大考核力度,一方面防止出现应收账款长期挂账而无人管理的状态,形成超期账款,造成坏账损失;另一方面责任到人后,可以与客户始终保持联络,避免后期出现客户失联,增加清收难度和成本。五是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管控。对应收账款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督,针对管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增强应收账款的管控,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随时关注风险,充分做好全链条风险分析工作,降低坏账风险。六是合理控制应收账款与销售额的比重。根据酒店的实际情况,分析历史数据,确定一个比较合理的比重,避免应收账款占用较大资金,合理保障企业正常运营的资金需求。3.3加强业财融合度。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涉及到酒店的方方面面,而其财务的日常工作缺乏系统性,与业务运营相脱节。国内大部分酒店都缺乏业财融合的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导致业务活动与财务活动独立运行,财务人员作出的经营分析不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以上问题更为凸显。酒店财务人员要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经营中,熟悉各业务流程和相关制度,全方位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充分融合财务专业知识,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出专业的分析,为高层决策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同时,完善企业的业财管理软件,以会计ERP管理流程为核心,逐步融入企业费用支出签批管理系统、采购管理系统、前台收入系统,使资金流、信息流得到实时反馈,实现企业信息动态管理,让酒店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同时降低企业各项风险。3.4采购管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收入降低,企业为了生存必须节本降费,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对采购成本的控制,降低采购环节的风险点。第一,要全面跟踪采购质量,完善质量监督体系,对酒店日常采购的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类等产品实行标准化管理,对大小、尺寸、颜色、产地等制定验收标准;第二,完善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比价、招标等方式选择供应商,同时不仅要关注供货商价格,更要注重货物品质,加强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建立长期稳定的供应关系;第三,科学合理制定采购清单,结合客流量,选择最佳采购时间与采购数量,既要满足日常消耗,也要防止出现采购过度造成的库存积压与资金占用问题;第四,加强预付款风险评估,酒店日常采购的原材料很多来自于中小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更要提高对这类供货商的评估,了解供应商整体的经营情况,防止坏账或断货情况发生,保证资金安全,并做好风险应对措施;第五,利用互联网信息透明、公开、规范化等优势,增加网上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同时也能更好地防止采购人员“吃回扣”等现象的发生。3.5税务管理。建立税务管理风险机制。设置税务管理部门,建立一支税务工作团队,参与到企业运营的方方面面,全方位评估企业税务风险,提出解决方案,降低企业纳税风险;在大型企业中,部分管理者缺乏税收筹划意识,公司运营过程中只重视经营销售业绩而容易忽略税收管理与筹划工作。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国家出台多项税收优惠政策帮助受灾严重的企业渡过难关,尤其是对酒店、餐饮旅游等中小企业优惠力度较大,企业需要根据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及时作出调整,否则就容易出现税务风险,同时因为没有享受到税收优惠政策而造成资金流失;企业还应将税务管理纳入财务人员业绩考核中,从根本上提高财务人员税收筹划的积极性,规避税务风险,不仅可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同时还能降低企业不必要的税务支出;另外,还应加强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对国家出台的各项会计政策变更要迅速反应、理解到位,帮助企业降低税务风险。

4结语

酒店业作为服务产业,应根据行业发展的要求不断调整内部控制理念、创新发展,才能使酒店健康发展。内部控制作为企业决策的重要基础,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管理水平与效率,才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提高抗风险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明,汪晓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税收政策探讨[J].财政科学,2020(02):17-23.

[2]白彦锋,唐艺宁.中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财税政策的对比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0(07):17-29.

[3]梁志宏.酒店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18):169-170.

[4]李钢.酒店财务管理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财会学习,2020(29):187-188.

第8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对策

十年前, 在全国范围内爆发了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十年间, 相继又出现了禽流感、流性脑膜炎、猪流感甲型H1N1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 最近一次出现的H7N9也一度引起了全国性的恐慌。由此可见,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给社会带来的不仅是人们在身体上的危害, 还有心理上的影响, 引起整个社会的恐慌, 对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经济的发展都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的原因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是个人口大国, 地貌和气候又相对复杂, 很容易引发卫生问题, 加上居民个人防护意识普遍不强, 在人口密集的城镇就易产生公共卫生事件[1]。在处理这类事件时, 除了提高医疗水平和居民的自我防护意识之外, 护理工作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 在护理工作体系中, 提高护理人员的个人素质和制定相关的护理预案管理十分必要。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应急护理现状

1. 1 专业人员缺乏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我国的护理队伍依旧缺乏急救专科护士。鉴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具有的不可确定性、不可预见性以及情形复杂性等特征, 其发病的原因、症状、病种等因素同样具备这些特征。由此也决定了面临突发状况, 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时救援护理人员队伍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 在应急救援时, 需要反应迅速、技术专业精湛、实践水平高等。而当前我国的护理队伍现状是, 从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组建专门培养应急救援人员的基地, 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之后, 相比国外的技术和队伍素质依旧相差甚远。为了能够保证临床医疗急救人员的输送, 西方各个发达地区相继成立了专门的培训机构以培训出专科护士, 而我国到目前为止尚未成立相应的国家或者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专门负责审批以及认可专科护士, 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专业护理人员的重要性提高到相应的高度, 导致了专业人才的缺失[2]。

1. 2 参与救援人员素质偏低 虽然我国缺乏专业的应急护理人员, 但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不乏救援人员, 甚至出现了参与救援的人员数目大大超过了实际需要的人员数目。这样就不可避免地导致参与救援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 从普遍情况看, 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参与救援的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根据相关调查显示, 我国近700所三级综合医院的卫生护理人员的受教育程度偏低, 其中大专以及大学以上学历的护理人员所占的比例仅有55%左右, 而在美国, 一个州的专科护士中具有硕士学位的就超过了70%, 博士也有近18%, 相比较而言, 我国在专科护理人员的教育程度上确实与国外存在一定的差距。国际上早有对专科护士的标准, 其教育水平是在硕士的基础上的, 在这方面, 我国的救援人员的素质明显未能与国际水平接轨, 高学历与多经验的专科护理工作者数量十分不对称。根据突发卫生事件的特征, 应急救援人员更应该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和熟练的急救知识以及技能, 这样才能在突发卫生事件中对患者和突发状况有条不紊地进行处理。

1. 3 装备技术较为落后 在现代社会中, 科学技术是弥补人类能力的一大助力, 在先进的医疗设备的帮助下, 医护工作能够更好更便捷地进行, 而护理装备的水平的高低, 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的高低, 因此是必不可少的[3]。但是, 我国现阶段在应急救援护理的装备水平并不理想, 在对护理装备不甚重视的情况下, 技术相对落后, 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大大地影响了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我国应急救援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限制了护理人员的发挥, 情况严重时更是延误了病患的最佳救治时机。

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对策

2. 1 全面提高应急救援护理人员的素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对策中, 首先要提高的便是护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培养一大批的专业急救专科护士, 加强对应急救援护理队伍的建设。根据相关的标准, 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是道德、礼仪、知识修养三者互相结合, 对其的基本要求是知识、能力、态度和体魄。除此之外, 对护理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四个方面也有具体的要求。这些都是对常规护理人员的要求, 而对应急救援的护理人员的要求因为事件的紧急性、复杂性和多变性, 其要求又更高。按照国际的标准, 在队伍建设时在自愿的基础上选拔优秀的护理人员, 然后进行相应的培训教育以及实践训练, 培训内容主要集中在院前急救和急诊抢救室, 以及急诊ICU (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三大环节[4]。除了培养新人员之外, 对在职的护理人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做到“技能全面化, 职业专业化”。定期开展相应的培训课程和讲座等, 在现代高新科技教育手段的帮助下, 使得更多的护理人员学习到更多的护理学知识和心理干预知识, 方便在实际中运用, 帮助患者和亲属的心理过渡。

2. 2 加强对专业应急救援护理装备的研究 先进的医疗和护理装备能更好地帮助医护人员在突发卫生事件中的救援, 在第一时间抢救人的生命, 因此加大护理装备的研究力度, 增强技术储备是十分必要的。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基于原有的装备的基础上, 对设备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 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操作的简单便捷。国家也应当给予相应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技术含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另外, 还可以引进国外先进的培训应急救援护理人员的科学机制和方法, 以及专业的应急救援护理装备, 研究和设计出适应我国国情的培训方法和装备。

2. 3 科学的应急救援实践方法 科学的应急救援实践方法是护理人员提高素质的一个方面, 同样也是培训技术进步的一个体现。“实践出真知”, 只有在实践过程中结合理论的学习, 才能达到最好的培训效果, 才能培养出经验丰富, 护理技术娴熟, 心理素质过硬, 应急能力强的专业应急救援护理人员, 全面提高应急队伍的业务水平。科学合理的实践和演练方法, 强化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逐渐掌握熟练的技术,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也不易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而出现错误, 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

3 讨论

综上所述, 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问题, 在引起重视的同时, 也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 全面提高我国应急救援护理人员各方面的素质和应对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 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和对居民产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威胁。

参考文献

[1] 萨百艳,黄淑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护理管理.管理·教育, 2013(9):23-25.

[2] 崔琳,罗羽,陈俊国.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中护理人员的素质现状及对策.现代医院管, 2011,(07):56-58.

第9篇:公共卫生事件范文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编制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实施办法》、《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

卫生部门要坚持对各类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进行分析、预测,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应急处理预案,采取预防措施,防范突发事件的发生。

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各级政府负责本辖区内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应在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根据突发事件的级别,实施分级控制、分级管理,并启动相应级别的预警和响应。

3、反应及时,措施果断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部门应及时做出反应,迅速采取措施。

4、依靠科学,加强合作

卫生部门要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科学防治,并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四)概念、分类与分级

1、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对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2、根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事件划分为三级:一般突发事件、重大突发事件和特大突发事件。

(1)一般突发事件。指在局部地区发生,尚未引起大范围扩散或传播,还没有达到规定的重大突发事件标准的突发事件。

①在边远、地广人稀、交通不便的局部地区发生鼠间鼠疫流行,或肺炭疽流行范围局限在一个乡(镇)以内,一个平均潜伏期内病例数未超过3例。

②周边县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我区境内无病例报告。

③霍乱病例在一个乡(镇)1周内发病5——10例,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乡(镇)、发病30例以下,或县内发生疫情。

④乙类、丙类传染病在一个乡(镇)1周内发病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

⑤在一个乡(镇)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

⑥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人,或在学校地区性或县级以上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⑦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群体性心因反应或不良反应。

⑧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戈瑞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下,或个人全身受照剂量≥0.5戈瑞的受照人员剂量之和≥20戈瑞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⑨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

⑩其他对公众健康可能造成危害的一般性突发事件。

(2)重大突发事件。指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出现疫情扩散,尚未达到规定的特大突发事件标准的突发事件。

①在区或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地区发生鼠间鼠疫流行,或发生首例人间鼠疫病例、疫情有扩大蔓延的趋势,或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乡(镇)、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3例以上。

②局部地区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但无继发病例发生。

③霍乱在一个(区)范围内流行、1周内发病10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以上(区)、1周内发病30例及以上。

④乙类、丙类传染病疫情波及个以上(区),1周内发病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2倍以上。

⑤在一个(区)发生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扩散到该(区)以外的地区。

⑥预防接种或学生预防性服药出现人员死亡。

⑦一次性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发生一般性食物中毒事件,但引起中毒食品的扩散未得到控制,中毒或死亡人数不断增加。

⑧个人全身受照剂量≥1戈瑞且受危害人数10人以上,或个人全身受照剂量≥0.5戈瑞的受照人员剂量之和≥40戈瑞的放射性突发事件。

⑨一次性发生急性职业中毒50人以上或者出现死亡病例。

⑩丢失放射性物质,其放射性活度(Bp)密闭型≥4×106,非密闭型≥4×105。

⑾鼠疫、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艾滋病、霍乱、脊髓灰质炎等菌种、毒种丢失。

⑿区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重大突发事件。

(3)特大突发事件。指影响大、波及范围广、涉及人数多、出现大量病人或多例死亡、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

①首例人间鼠疫病例确诊后,两个鼠疫潜伏期内连续出现病例2例以上,或肺鼠疫流行,并有进一步扩散蔓延的趋势。肺炭疽在市区内发生,或在人口稀少和交通不便地区的一个区内的一个平均潜伏期内发病5例及以上,或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的。

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波及2个及以上设区市,并有继续扩散的趋势。

③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或新发传染病,同时波及多个(区)并有扩散趋势,造成重大影响。

④重大生物和化学污染、放射事故,出现大量人员伤亡,扩散范围波及2个以上(区)。

⑤省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大突发事件。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一)应急指挥处理体系

突发事件发生后,根据其性质、类别及严重程度,区政府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总指挥由区长担任,副总指挥由主管副区长担任,各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对突发事件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指挥,调动社会力量和各种资源,负责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指挥部应急办公室(卫生应急指挥中心)设在卫健局,负责全区突发事件信息的收集、分析,组织突发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开展评估,提出预警建议和应急处理措施,为指挥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向指挥部汇报,并负责协调各有关部门按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启动准备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工作,保障整个应急处理工作有序进行,并负责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突发事件应急处理信息。

(二)成员部门职责

1、发展改革部门把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

2、财政部门保证疾病监测、疾病控制工作经费和非正常储备药械专项经费,确保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的设备、器材、药品等费用。

3、教育部门加强校内突发事件防范工作,落实校内突发事件应急控制措施,做好在校学生、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及自我防护工作。

4、公安、安全、司法部门做好法制宣传,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流行病学调查,落实各项隔离措施。

5、工商部门加强对市场经营秩序的管理,严厉打击非法经营活动,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6、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开展突发事件预警期间的药械市场治理整顿,打击制售假劣药械等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药品生产、经营秩序。及时开辟防治突发事件急需药品、医疗器械申报审批的绿色通道,保证市场供应。

7、物价部门保持物价稳定,维护市场秩序。

8、科技管理行政部门根据突发事件需要,及时组织科技力量协作攻关,支持对突发事件预防控制、临床治疗、实验室检验等各项科学研究。

9、新闻宣传部门组织新闻媒体广泛开展科学知识宣传,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消除群众的恐慌心理,营造有利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舆论氛围。

10、民政部门做好突发事件期间的社会捐赠资金、物品的接收,负责赈灾资金和物资的筹集、发放及管理工作,对困难群众实行社会救助。督促殡仪馆按照有关规定,做好传染病患者遗体的运送和火化工作。

11、铁路、交通部门对乘坐交通工具的人员进行交通检疫、查验工作,防止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传播。优先安排疫区紧缺物资的运送和人员疏散,做好疫区的交通管理工作。

12、农、林部门组织做好家畜家禽疫病的防治工作,开展与人类接触密切的家畜家禽及野生动物相关传染病的监测和管理工作。

13、商务部门配合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应急物资的生产、储备和调度,负责做好流通环节物资(不含药品、医疗器械)的储备和供应工作。组织做好外经贸活动人员的宣传、登记、观察工作。

14、爱卫会、环卫部门组织全社会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环境保护工作,清除垃圾污物,开展除“四害”活动。

15、通讯管理部门保障突发事件期间通讯联络畅通,加强有关信息的管理和控制工作。

16、监察部门负责调查处理突发事件期间的违纪违规、失职渎职事件,严肃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17、其他有关部门根据突发事件处理的需要,做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涉外事务、紧急物资的进口、救济物资发放、接收或分配捐赠、污染扩散的控制、相关法规的制定以及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交办的相关工作等。

三、突发事件的报告与评估

(一)突发事件的报告

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的突发事件报告规范,按国家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系统报告。

1、突发事件的责任报告人包括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2、突发事件的报告时限和程序。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突发事件,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区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市级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区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向市政府(市应急处)报告。

(二)突发事件的评估与确认

1、突发事件的评估。突发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根据突发事件类别、性质、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等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初步判定突发事件的级别。

2、突发事件的确认。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突发事件报告后,立即组织突发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到现场调查核实,会同突发事件发生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科学分析和初步评估,提出应急处理方案,未被省级突发事件专家委员会确认为突发事件的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由市、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调查处理。

(三)突发事件的通报

区政府有关部门,对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或者可能引起突发事件的情形时,应当及时向同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四、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应急响应

(一)预警启动

突发事件实行三级预警制度。一般突发事件启动黄色预警;重大突发事件启动橙色预警;特大突发事件启动红色预警。根据不同级别的预警,采取相应的应急响应措施。

(二)应急响应

根据省政府批准的预警级别,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

1、一般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1)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响应。一般突发事件发生后,区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致病、致残人员的救治、传染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采集环境生物样品、消毒处理等紧急控制措施,及时向当地政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调查处理情况。

(2)区政府应急响应。区政府接到卫生部门的调查报告和应急处理方案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做好疫情信息收集、组织相关人员的疏散安置、依法进行疫区的确定与封锁、隔离和舆论宣传工作;保证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所需经费、医疗救治和预防用防护设备、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的供应。

2、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1)区政府应急响应。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区政府及有关部门在市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按照要求认真履行职责,落实有关控制措施。

(2)区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响应。区卫生行政部门应迅速组织应急卫生救治队伍和相关技术人员到达突发事件现场,进行采样和监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实施医疗救治、传染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和人员疏散等紧急控制措施,及时报告有关情况,并积极配合上级部门完成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工作。

3、特大突发事件应急响应

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应急响应。在上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的统一领导和指挥下,突发事件发生地的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各司其职,共同做好应急处理工作。

五、突发事件的应急保障

(一)组织保障

区卫生行政部门设立突发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机构,并确定专人负责突发事件应急准备、预警、预报的各项协调管理工作。

(二)技术保障

1、突发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区卫健局负责建立突发卫生事件评估专家委员会,为指挥决策提供专业咨询。专家评估委员会由预防医学、临床医学、检验、行政管理等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其职责是:了解掌握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相关知识和信息,提供咨询服务。综合评估突发事件,预测其发展趋势,提出启动和终止实施预案的建议。指导、调整和评估应急处理措施,参与突发事件的总结评估并提交评估报告。

2、应急医疗卫生队伍。区建立一支由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监督三部分组成的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常备的机动队伍。随时能够处置突发事件,参与和指导基层医疗卫生等机构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1)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检测检验、突发事件的分析、评估和上报;(2)协助和指导突发事件现场救援、转运和后续治疗;(3)督导各项现场应急处理措施的落实;(4)开展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业务培训和咨询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常备队伍应当每年至少进行一次专门的培训和演练。

3、医疗救治网络。加快突发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逐步形成以紧急救援中心、综合医院、传染病医院(传染病病区)为主体的医疗救治体系,承担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治任务。区卫健局指定急救机构(包括院前急救机构和院内急救机构)、综合医院、传染病专科医院(或指定具备传染病防治条件和能力的医疗机构承担传染病防治任务)、后备医院组成全区医疗救治网络,负责突发事件医疗救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