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

第1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个学期的教学工作已经结束。在这个学期中,我做到了认认真真教学、踏踏实实工作,为此,我将对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一共有XX人,其中男同学XX人,女同学XX人。本班大多数同学能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按时完成作业,课堂上积极发言,积极参加学校、班级举行的各项活动,并取得良好的成绩。总体上,本班班风良好,得到各任课老师的好评。但是,本班有将近一半的孩子父母不在家,由其爷爷奶奶带,或是寄托在亲戚、朋友家,这些孩子相对来说,各方面的学习、生活习惯不尽人意。

六年级是小学最后一个学年,其特殊地位要求第十一、十二册加强整合性,并兼顾与初中课本的衔接。为此,要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行比较广泛的文化积累,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

二、教材回顾

新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于2019年秋期正式试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

感受自然,祖国在我心中,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轻叩小说的大门,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珍爱我们的家园,艺术的魅力,初识鲁迅。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略读课文9篇。这八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五部分组成。课例包括2-4篇课文。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

“阅读链接”和“资料袋”,全册安排“阅读链接”4次,分别在2课《丁香结》、4课《花之歌》、8课《灯光》、25课《好的故事》;安排“资料袋”3次,分别在5课《七律.》、13课《穷人》、21课《文言文二则》。“口语交际”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在全册共安排了四次,分别安排在第二、第四、第六、第七单元,主题分别是演讲、请你支持我、意见不同怎么办、聊聊书法;“习作”是每单元都有安排,主题分别是:变形记、多彩的活动、笔尖流出的故事、围绕中心意思写、学写倡议书、我的拿手好戏、有你,真好;除了这8次专项习作外,课文还安排了两次小练笔,分别安排在13课《穷人》和24课《少年闰土》的后面。全册共安排“语文园地”七次,“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是固定栏目,另有“书写提示”“快乐读书吧”穿插安排,其中,“书写提示”在第二和第八单元各一次,“快乐读书吧”在第四单元安排了一次。

三、提高教学质量的经验做法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反思

我始终坚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及关键。为了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课前,我不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而且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还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认真选择教法,安排每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活动,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课后,我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环节,反思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等等,并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来。

(二)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要想学好语文,只凭课本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我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我

还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三)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本班学生语文基础比较差,学生爱动、贪玩,缺乏自控能力,学习积极性不高,有一部分学生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为了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促使每位学生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本学期我在班中成立学习“互助”及“竞争”小组,利用优优生组和差生组结对子形式,以优生来带动差生,对学困生的学习进行辅导和帮助。又利用每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进行竞争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进步。自从成立学习小组后,我发现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孩子少了,学习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进步。我也在课外加强辅导工作,对后进生表示尊重和理解,注重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鼓励他们,使他们在学习上、品行上也能取得进步。

四、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个别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有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写字习惯比较差,写的字不规范,也不工整,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作业不能按时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

克服解决等。

2、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比较浓厚,但优生与差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全班学生的写作水平发展不够均衡。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3、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

4、教学成果少,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多动笔,多投稿,争取更多的作品获奖或发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

3、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第2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训练序列 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45-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起步在三年级,每学期至少安排了18次习作训练(不含小练笔),到了六年级有将近200次习作。经笔者在每年期末考试改卷时观察发现,有相当数量五六年级学生的习作还停留在三年级的水平。同时,笔者通过多年听课调查发现,部分教师的习作教学明显存在缺憾,突出的问题是重点把握不准,训练点设计不合理,训练难度没有层次,没有引导学生形成相应的习作能力。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吴立岗教授指出:“探索和建立作文训练的科学序列,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迫切需要,是当今语文教学科学化的重大课题。”

只要细心研读教材,我们就会发现教材在习作教学的统筹安排上有明显的训练序列,形成了一套隐性的体系。一些教师存在习作教学指导困难,正是由于他们没有在习作课前弄清小学习作训练内在的训练序列。以下,笔者试对人教课标版教材的写人习作训练序列进行梳理,并力求对单元习作具体要求、习作训练点等进行探究,结合教学实际挖掘合理的训练重点,初步构建出小学阶段写人习作训练序列,探索小学各年段写人习作的训练方法,为一线教师进行习作教学提供参考。

一、人教版语文教材人物描写习作一览表

二、写人习作训练序列分析

从上表可以看出,中年段(三、四年级)是写人习作起步阶段,要求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并且写完后读给所写的人听。习作的目的是让学生贴近生活实际,使得学生乐于表达,易于完成习作,旨在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和信心。写作完成后,学生读给所写的人听再进行修改,分享了习作的快乐,并不知不觉地修改了习作中明显的错误;四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敬佩的一个人,是在三年级掌握运用事例说明人物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表现人物的优秀品质,习作完成后,学生进一步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高年段(五、六年级)的习作要求是写特点鲜明的人,如五年级习作提示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进行表达;六年级要求通过两件事来介绍自己的小伙伴,描写的对象没有大的变化,只是习作要求从写一件事增加到写两件事,并且要求将人物的特点写清楚。可见,三到六年级写人习作的难度逐步加大,并且都非常重视习作的修改,从自我修改的提高到相互修改的共同进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留心自己的学习生活,在实践中写作,说真话、心里话,不写空话、假话。虽然高年级的写人习作有一定难度,但都是在学生可以掌握的范围。

三、初步构建写人习作训练序列策略

要较好地完成写人习作教学,初步构建起写人习作训练序列,教师要善于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融合,注重读与说、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中年段写人习作训练教学策略

1.抓住对话描写,确保写人习作“言之有物”

小学生第一次写人习作是“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三年级上册的单元课文都是讲述名人的平凡小事,让学生从一件件小事中感受他们的不平凡。课文的对话描写非常多,四篇课文中的对话均占内容的一半左右,故事情节大多是通过对话描写展开。例如,以下是《灰雀》一课的人物对话片段。

(列宁)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

男孩说:“没……我没看见。”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

那个男孩本来想告诉列宁灰雀没有死,但又不敢讲。

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

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

列宁问:“会飞回来?”

“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

以上文本内容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掌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必将大部分时间花在对课文内容的分析上,只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两遍课文,着重理解人物对话描写的几种表达形式,注意冒号与引号的正确用法。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情境,通过活用造句、造段等方式让学生进行仿说、仿写。结合本单元四篇课文的强化训练,再加上学生在二年级就有了关于对话的专门训练,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写人习作方法,即通过对话描写把一件事情说得比较完整。

2.按一定的顺序表达,使学生写人习作言之有序

第二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要求“介绍我自己”。本单元课文讲了几个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问题、怎样解决问题。单元的另一个重点是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具体,如在《惊弓之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就更赢怎样正确判断大雁会掉下来展开讨论;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对文中最后的讲话进行讨论,并且背诵下来,学生就容易发现和掌握课文描写的顺序,从中受到启发。由于有了上次习作训练的基础,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醒,学生很容易把作文写好。教师在习作之前可制作表格,表格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长相中最满意的地方、兴趣爱好、喜欢的食物、最擅长的功课、性格特点”等,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在小组内进行汇报,请同学帮忙指正,这样学生就能够对自身的特点有了清楚的认识。为了达到“按一定的顺序说(写完整)”的习作目标,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介绍某个中等生的表格,请学生参照表格介绍自己,最后师生共同参与,将表格中的文字变成我们日常说话的形式。需要注意的是,学生依据表格进行介绍时虽然能够按一定顺序说(写),但是这样的表述没有重点,教师还要指导学生着重通过一件事来说一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让学生从中掌握表达的技巧。

3.初步学习抓住细节描写人物,使写人习作言之有情

小学阶段的第三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四年级上册,要求学生看图习作或写一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图片主题为“胜似亲人”。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快乐和幸福。课文中的很多片段非常感人,如课文《搭石》倒数第二自然段是关于大家怎样过搭石的场面描写,《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第二自然段是关于小钱躺在病床上的描写等,教师可以训练学生由课文内容出发,联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感人故事,抓住动作、语言描写表达出感人的场面。如以下是教师引导学生品读《桥》中描写老汉的细节片段,并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

(1)出示句子: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神态描写;老汉的沉着、冷静)

(2)出示句子: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语言描写;坚定、果断、命令式)

(3)出示句子: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动作描写;“揪”“吼”说明十分愤怒,“冲”动作果断,不容置疑)

教师小节:“文章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并适当地加入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正是这一处处令人感动的地方,让我们感受到一位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教师出示一张学校举行运动会或是学生熟悉的场面特写,让学生进行小练笔,指导学生根据今天学习到的细节描写尝试在课堂上说一说,课后安排写一写。这样的习作训练,加强了学生对场面描写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中不知不觉地渗透学着关心、帮助他人的德育品质。

4.抓住侧面描写,使人物描写更加精彩

小学阶段的第四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四年级下册,要求写“我敬佩的一个人”。教材中本组课文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教师在课文教学中要注意训练学生重点抓住外貌、动作、神态、语言等表现人物的品质。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均有从侧面描写主要人物,如《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中通过斜塔周围议论的人们突出伽利略的坚定,《全神贯注》最后一个自然段茨威格回忆的话语突出罗丹的全神贯注等,教师只要稍微点拨并加以鼓励,就会让学生尝试学习运用。

(二)高年段写人习作训练教学策略

1.熟练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等细节描写

小学阶段的第五次写人习作训练安排在教材五年级上册,习作内容是与父母交流、沟通,表达自己的心意。本组课文展示的是父母之爱的一个个侧面,通过对课文学习,学生们感受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学习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继续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写作方法,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关注生活细节,抓住细节运用外貌、语言和动作描写表达父母的爱。例如,以下是课堂教学中品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课的细节片段。

(1)出示句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厉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

(2)师:多年以后,作者经过深思感受到了什么?

(3)出示投影: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如此是不全面的,它可能把人引入歧途,所以我们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教师小结:这份独特的感受源于作者深刻的思考和体会。我们一起读这句话,感受一下爱是什么。(作者的感受是那么真切、细致、独到,这是最宝贵的)

细节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一句话语,学生抓住了人物的一个个细节,在习作中就能做到言之有物,表达出朴实真挚的情感。

2.综合多种方法进行习作训练

第3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素质教育在我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教学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为了响应素质教育模式的号召,各级小学校都根据各自的条件进行创新教育体制改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小学生,满足新时期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新要求。小学语文教学是基础教学,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新课改理念下,传统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为此,作为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陈旧的教学思想,顺应现代教育事业发展的趋势,采用全新的教学手段来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现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就小学语文高年级有效的教学方法总结以下几点:

一、运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创建课堂提问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思维已处于发展时期,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会去质疑、讨论与研究,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为学生营建一个问题情境,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多进行提问,想方设法地创设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实施创设问题情境教学,能够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教师在讲解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山中访友》一课时,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根据教材内容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间进行讨论。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也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教师可顺势提出以下问题:这个“仪式”是什么仪式?为什么说是短暂的?又为什么说这仪式是别有深意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领悟课文内容。

2、创设课堂表演情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天生好动,即使到了高年级仍对课堂表演充满热情。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为学生创建表演情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创设表演情境,有利于促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视频、动画、音乐、图画等形式来刺激学生的感官,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受作者所表现出的情感。例如,在教学小学六年级上册《穷人》一课时,通过多媒体播放渔夫妻子桑娜在炉火旁等待出海打渔的丈夫的情景,学生通过多媒体能够近距离地接触文本内容,对渔夫一家人的生活环境有了真实的了解,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内容和情感。同时可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分角色表演,学生个个身临其境,表演得栩栩如生,通过表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二、注重课内外结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1、开发教学资源,增强教学趣味性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教材内容的讲解,还应适当地延伸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因此,教师可以引进课外语文教学资源,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以有效地开发社区语文教学资源,走进学生的生活,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教师可以多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充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开发现代教育技术资源,创建良好的学习环境

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在台上枯燥地讲,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为仅有的教学资源,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要求,因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开发现代教育技术资源,有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气氛。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制作合适的PPT教学课件,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采取分层教学法,实现有针对性的语文教学

第4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关键词:引导;善于思维;促进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66-02

一、激发兴趣是引导学生多思、善思的前提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老师要为营造学习氛围而努力。《课标》指出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朋友、导师,要真正体现在教学的方方面面,让学生能与你推心置腹地交流、对话,切忌将学生当对立面、当敌人。现代教育学知识一针见血地指出:任何优秀的老师都是将学生视为朋友、好友、视为完全可信赖的伙伴。因此,任教者为构建平等、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应采取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兴趣语文、乐于学习。要让学生明确善于思维的重要性。从现实生活与古今中外中选取典型事例,使学生领悟善思的好处与懒思的危害,激发其想思考、乐思考的欲望。在课文的导入中,以生动的导语驱动其好奇心理,使之乐于学习。如悬念式导入:作者从普通的钓鱼中得到人生的启示,到底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让我们来共同学习吧!——这样的话语,是能激起学生学习欲望,使其欲摆而不能,真是有如磁铁般功效。

二、教给多种训练方法是引导学生善思的关键

1.画图想象法。现代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画图是思维的一种载体。在画图之前,作图者必须先有一定思维,必须对所要反映或表现的内容有比较深刻的领会。只有这种情况。画图才能真正表情达意。比如,教六年级上册《詹天佑》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提出要求,“请按照课文具体内容,自己动手划一划开凿八达岭采用,‘中部凿井法’是怎样的情况”。学生根据课文具体内容,画出了简图,虽然大家作画水平有高低之分,但是,学生还是对“中部凿井”理解得比较准确,每个人都会在山的中部画‘一口井’示意中部开凿并在“井”的两侧以及“山”的两侧分别画上“”示意工作面。因为学生在动手画“”中就由原来的书面上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工作面,而且又画了四个工作面。这时教师只要稍作提示:从“画”中,你看出詹天佑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创新体现在什么地方?——从具体画图中学生的思维有更具体的对象,既显明又突出,有利于学生理解詹天佑的杰出所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在画图中得到突破。

2.问题想象法。问题,指课文中重点问题或关键性问题。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欧洲伟大的哲学家康德说得好:“从哲学角度讲,想象力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认识能力,是一种强大的创造力量,它从实际自然所提供的材料中,创造出第二自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凭借课文所描绘的人或物,启发学生由此及彼、由近及远展开想象,充实丰富或适当拓展延伸课文内容,达到巩固知识与发展思维之目的。问题,不是乏指课文中的一般性问题,而是比较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关键性问题或重点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想象能达到巩固拓展知识与发展思维两方面目的。比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穷人》时,引导学生根据原文的赞美穷苦渔民桑娜和丈夫的美好心灵,续写《穷人》,当渔夫看到了床上的孩子后的片段描写(注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以及心理活动的描写)。这种规定范围的想象,既有利于学生对原文内容的深入理解,又有利于其思维的再发挥、想象。大多数学生都能从“爱、关心”这一理念出发,描写渔夫发现西蒙的孩子后十分关心、疼爱的话语以及他俩如何从吃、穿等方面对西蒙孩子的照顾。又如,教学《唯一的听众》时,教师引导学生从课题想象,谁是“唯一的听众”?在什么情况下成为“唯一的听众”?“唯一的听众”说明了什么?由于本文的课题就是文章的关键性问题,从这一问题引导学生想象,学生既要熟读课文了解相关的内容,又要思考、探究,找出答案。从这种“读书—问题—再读书—结论”的学习方法中,学生逐步提高了思维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

3.正反辩论法。从无数课堂实例中,教师们明白了,小学生往往从自己的看法为根据,通过“正”“反”的争辩,逐步获得正确观点。因为,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引进“正反辩论法”,有利于启发思维,有利于综

素质提高。比如,五年级上册《假如没有灰尘》略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时,教师采用“正、反两方辩论法”的方法,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正、反”两方,然后组织在课上各抒已见。由于,两方的学生都想在辩论中取胜,所以学习课文时,个个很认真,同一方的学生偶尔还窃窃私语,很神秘地交换自己的学习成果。这种学习方法,能较大幅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思维能动性,很有利于启发思维、引导想象。

4.课题开花法。不少课题是文章的中心,是“题眼”。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课题为切入点,进行合理想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六年级下册《各具特色的民居》(略读课文)采用‘课题开花法’教学;教师在提出课题《各具特色的民居》后,这样引导学生思考:①课文介绍几种民居?②每一种民民有什么特点?③课文运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这些特点?第一个问题根据课题的前部分提出;第二、第三个问题根据课题的后部分提出,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学生易于理解,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要细心精读思考其中内容,是能够回答的。这样引导,也完全符合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训练,是提高学生素养的有效训练。

第5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要结束了。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教学方法,虚心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首这一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既有成功之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备好每一节课,课后及时反思

我始终坚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及关键。为了向40分钟的课堂要质量,课前,我不仅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而且了解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还了解他们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等。备课时,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材体系、基本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明确重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把握教材的关键,并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认真选择教法,安排每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活动,注重每一个教学重点的突出和每一个难点的突破,精心地进行备课,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正常、有序的进行。课后,我及时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环节,反思学生课堂学习过程等等,并在备课本上记录下来。

二、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

要想学好语文,只凭课本是不够的,必须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标准》提出:“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本册教材继续安排了向学生推荐一本好书的内容,推荐的是《鲁宾孙漂流记》。我以此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积累课外知识,扩大知识面。要求学生必须根据自己课外阅读的内容做摘抄,可以是作文,可以是名言,可以是精彩片段……我还注重培养学生读书后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时间久了,学生积累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我相信这样的活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是大有好处的。

三、做好学生的辅导工作

第6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这体现了时代对语文素养的发展性理解。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应该联系语文教材、学科资源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选择和组合相关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内容,合理采用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多读多练,日积月累,在适量的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中,培养学生判断、辨析、提炼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一、基于教材,实现连续性文本和非连续性文本转换

苏教版小学高年级教材中,除了目录、插图以及部分练习以外,文本形式基本上都属于连续性文本。那么,我们如何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落实新课标中对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要求呢?

1.目录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图书大都有目录,语文教材也不例外,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认识到目录这种非连续性文本形式的教学价值的老师却不多。其实,古人在学习时,就非常重视目录的重要性。清人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一《史记集解分八十卷》中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涂,方能是其门而入。”尽管目录类非连续性文本的开发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渗透有关目录学的知识,但是,在教学中依据课标,相应地重视目录,充分利用目录这种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则是非常必要的。

从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来看,必须在每学期每册教材使用之初,从程序上和制度上重视目录、阅读目录,让学生重视语文教材的目录阅读,进而在所有阅读行为中形成对目录的重视态度和阅读习惯。

以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为例,可以通过目录阅读,首先明确目录结构:单元组合,各个单元目录分为课文目录和习作、练习。其次探究目录内容:从每单元三篇的课文目录看,如《姥姥的剪纸》《牛郎织女》和《安塞腰鼓》这几篇文章,它们置于同一个单元的原因大概是什么?是共同的主题还是相同的文体?最后,在学完相关课文后,在学生对文章内容、主旨、人物特点、作者等进行有选择的归纳总结之后,回归目录,把相关知识点标注在目录旁边。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系统化、条理化,将语文书读“薄”,又能够促使学生在忆、说、写的活动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自主意识,培养学生提炼、运用信息的能力。

2.图表类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植根于教材,开发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连续性文本的理解,还增加了语文课程的趣味性和语文学习的实用性。那么,如何开发与运用图表类非连续性文本呢?

(1)依据文体特点,落实资源开发。比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这类说明性的文本时,结合说明方法的学习,可以配以图表、数据,让学生在生动的数据和形象的图表中明确事物的特征。而在《记金华的双龙洞》这类游记类文本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写景顺序的梳理,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制作导览图,既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又能指导学生进行背诵。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非连续性文本的插入要适当、融合,不能喧宾夺主。

(2)指导学生自编,促进课外阅读。在进行课外阅读指导时,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编写非连续性文本来进行交流读书感受。如在阅读《水浒》这部作品时,可以让学生制作人物卡片,从以下角度来对自己喜欢的水浒英雄进行介绍:姓名、绰号、本领、事迹。这样,既能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巧用综合活动,打通课堂内外。苏教版语文教材每册都安排了一次综合性学习,这是培养学生阅读和创作非连续性文本的重要途径之一。以五年级下册《节约用水》为例,第一个活动是小小调查,就是要求学生用文字或者图表的形式来反映自己的调查结果。在整个调查的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训练与提高。

二、跨越学科,实现非连续性文本教学资源的融合

现代课堂提倡融合,表现之一就是学科间的融合。其实,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对非连续性文本并不陌生,并且经常接触。比如,数学学科的文本大都以图、文字、表格相结合的形式出现,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为阅读和编创非连续性文本提供了基础,同时,语文学习又促进了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协调发展。以下,具体以与品社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整合为例。

1.品德与社会学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品德与社会学学科知识丰富,涉及的领域较多,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在教学《郑成功》这篇课文时,由于学生对于台湾比较陌生,缺乏感性认识,势必对郑成功、建设台湾的伟大意义体会不够深刻。因此在教学时,可结合六年级上册中的《隔海相望》这一课,让学生快速浏览台湾的位置示意图、台湾的物产分布图及相关介绍,让学生形象地感知郑成功的伟大功绩。既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借助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2.科学学科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策略

科学学科倡导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练,在学中乐,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更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接经验。借助科学学科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既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课文中的难点,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如在教学《大自然的文字》时,为了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质的变化,可以结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地表的变迁》中相关图表的阅读,来达成教学目标。

又如,在六年级下册习作四《记一次实验》的教学中,带领学生走进科学课堂,创作非连续性文本来记录实验的材料、现象、结论,为顺利完成习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学生比较、归纳和推理等能力。

三、服务生活,实现非连续性文本课堂教学的延伸

新课标要求突出语文课程生活化特点,力图让学生通过生活化感悟的深入体验达成语文能力的综合提升。日常生活中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既是语文向生活的延伸,又是语文服务生活的要求。

1.说明类文本的解读与运用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同样需要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就必须得到重视。

(1)重视并读懂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可以通过选择生活中的火车票、药品或食品说明书等相关文本,指导学生阅读,提取有价值的信息。这样,学生才不会出现离开家长用电饭锅烧饭会触电的特殊案例。

(2)根据生活实际需要,学生创编相关非连续性文本。现在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社保卡,老师可设计这样的阅读练习:首先让学生带来自己的社保卡,读懂姓名、卡号编排规律等信息,然后让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最喜欢的一个人物给他设计一张医保卡,要求:介绍姓名,编写正确的卡号,用一句话介绍他(她)的特点。

(3)利用地域资源,开发生活中的非连续性文本。如在教学《郑和下西洋》这篇课文时,即可巧妙利用南京本地的地域资源,带领学生去宝船公园游玩,进行语文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将非连续性文本――公园游览示意图作为课程资源,结合课文教学进行落实。老师可将公园的游览图发给学生,学生分组后,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手中的游览图到宝船下集合,并将自己的体验写下来。

2.生活规划表的创制与运用策略

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必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通过生活规划表的创制与运用,来规划自己的生活。

英国贝尔教育集团在自己的办学宗旨中有这样一条:懂得如何通过休息、放松,来照顾自己的精神、身体和情绪。比较中外教育的不同,我们在培养学生的时候忽略了这些方面。因此,毫无疑问,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价值之一就是直接指导学生的生活,指引学生健康成长。

每次放寒暑假的时候,我们都会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安排社会实践活动。但每个学生具体的阅读安排、阅读进度及效果、活动安排及进程,完成是否到位,老师都无法了解、无法督促。那么,创制生活规划表进行自我规划和督促,就是极好的选择。

第7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一、 指导阅读,体悟感情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一般在课后练习的第一题中都有安排,其中最主要的形式是朗读,其次是默读。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在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有利于增强语感。例如在教授苏教版12册的第十八课《广玉兰》一文时,作者用大量辞藻来表现广玉兰的幽香纯洁与旺盛的生命力。当读到“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纯白吧,又似乎有一种淡淡的青绿色渗透出来;我也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质感,说它玉琢冰雕吧,它又显得那样柔韧而有弹性。”,学生们仿佛跟着作者一起看到了那给人美的震撼的广玉兰花朵。 经过试读,学生们很快进入情境,真实地受到了美的熏陶。

学好语文,需在听说读写方面多下功夫,要想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的二十几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应当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找课外读物看。在学习了苏教版第十册《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后,学生对于《水浒传》这部作品非常感兴趣。最后做课文总结时,我向学生介绍了《水浒传》中几个有名的故事,让他们课后去读这部名著,学生们都跃跃欲试。几天以后,班级里几乎人手一本《水浒传》。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课外书,有利于拓宽视野、增长见识,能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

二、 精读课文,理解词句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点,而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词语及句子。作为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借助工具书的同时,要学会结合生活实际,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以达到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如苏教版五年级《黄山奇松》一文中有“饱经风霜”一词,这个词语重在理解“饱”字的含义。通过查阅工具书,得知“饱”在这里是“充分”的意思,但仅从工具书得到的答案还不足以理解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艰辛。我让学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哪些人可以称为“饱经风霜”的人,学生很快找到答案,都认为经过岁月洗礼的老人才能配得上这个词语。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还必须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即根据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把不理解的词语换成其他词语,在这个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如仍能讲得通,符合语言环境的特定意思,那么这个替换的词语就可以作为不理解词语的解释。如六年级上册《詹天佑》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京张铁路不满四年就全线竣工了,比原来的计划提早两年。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对这段话中的“竣工”一词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反复读这段话,通过琢磨、思考,他们会很自然地想到“完工”。

三、 指导学法,激发趣学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巨大潜力的生命个体,为了充分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精读课文时还应当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实践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自主学习的原动力。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下册《三打白骨精》一文时,我带领学生精读了孙悟空的“第一打”,从“第一打”中感受人物的形象,体会其性格特点。顺利学完这部分内容后,我做出学法总结,告知学生带着这个学法自主合作学习下面的“第二打”和“第三打”。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他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成功地解决了“二打”和“三打”的重难点。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体现了自主学习的精神。

四、 质疑问难,鼓励多元

创造性思维是提高语文素养的开始。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问难。中国古人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要培养学生善于从无疑处生疑,从看似平常处见奇,这是发现问题的起点。课堂教学是属于学生的,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质疑释疑,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

在六年级下册《天游峰的扫路人》一文中有这样一个问题:扫路老人到底累不累,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必统一,意对即可。这个问题一出来,学生立刻就自己的意见展开讨论,最后得出两种答案:一种认为老人不累,另一种认为他累。认为累的原因是老人70多岁的年纪还要每天扫一千八百多级台阶,身体肯定吃不消。另外一部分学生则从老人和作者的对话中找到答案,老人很享受工作中的情趣,所以他们认为老人不累。对于这两种答案,学生争论不休,互不相让,我告诉他们这两种看法都对,我们不必拘泥于以往的问题模式,只要是你认为对的,且言之有理、说得通的就行。对此学生们开始很讶异,后来则欣然接受。我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己就不能思维定工,对待一个问题要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来看待它,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第8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为目标,以深化“制度改革、管理方式改革、评价改革、学生团队活动改革”为突破口,以典型带动、整体推进为基本工作思路,以管理创新和评价机制改革为动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明确办学理念,突出办学特色,办人民满意的小学教育,让农村的孩子享受优质的教育。

2、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并开足课时。

3、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音体美、英语学科配专业(专任)教师,建立教师自主研修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以课标理念为指导,构建各学科新授课教学模式,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各年级学生合格率达98%以上,优秀率达70%以上。

5、加强教学常规过程管理。进一步修订、完善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推行教学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学校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方案,多方面、多角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6、充分发挥乡镇、街道小学教研会的作用,建立教研会工作制度,制定教研会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本单位的教学视导活动。

7、强化校本教研管理力度,学校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的的专题研讨活动,组织开展经常性地听课评课活动,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推广一批课题实验成果。

8、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发展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9、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学校认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团队活动。在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中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10、强化“亮点”,突出特色,打造有影响力的办学品牌,努力打造一批“镇名校、区名校、市名校”。

三、工作措施

1、解决好学校定位的问题,从2011年开始,各学校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特色,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将“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办学特色、教学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六个方面的内容展示出来。此项内容列入2011年上半年教学视导检查内容。

2、加强课程管理,规范课程设置,健全三级课程体系,按照《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要求,开齐国家课程科目,开全课程;按照《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指导意见》要求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同时,要加强对各学科师资配备管理,配齐配足学科专(兼)职教师。英语、音体美配专任(专业)教师。

3、以省、市、区教学管理有关规定、要求为依据,各学校要对备课,上课,课堂教学,作业设置与批改,辅导,当堂当课练习与检测,理论学习,论文撰写,教学计划,个人研修,执教公开课、观摩课、研究课,课题实验,团队活动,听课与评课,教学反思,家长会等各方面的工作制度进行重新修订与完善,使其更加符合课改理念,更加科学,更具操作性。各学校要依据《山东省普通中小学教师工作评价指导意见》的精神,制定本校教师教学评价方案,将常规检查结果列入评价方案。学校应按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组成检查小组定期对教师的常规工作进行检查,并进行及时的反馈与跟踪管理。同时,各学校要建立常规检查结果公示制度,每月检查一次,在学校适当位置设公示栏,将每次检查结果进行公示。

4、继续深化校本教研改革,努力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学校建立听课、评课制度,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听课、评课”活动。人人上研究课,人人参与评课。同时,按照“问题即课题”的原则,组织教师认真开展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专题研讨活动,每个学期、每个学科力争解决几个教学中突出的问题,并写出问题研究报告。对于已经立项的实验课题,各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开展研究,积极准备课题鉴定,在课题鉴定的基础上教研室将以现场会的形式推广一批实验成果。

5、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精品教案,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乡镇、街道教育指导中心要认真总结前段集体备课的经验,在教师自备的基础上,继续组织好集体备课与研讨活动,优化教学设计,实现高效的课堂教学。本学年要特别重视当课、当堂练习题与检测题的设计,并把此项作重点检查的内容之一。本学年,区教研室将推出部分学科新授课课堂教学模式,各学校要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研讨,并进行创造性地运用。

6、强化教学视导,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本学年,区教研室将继续组织上下两个学期的教学视导活动。增加视导成绩在教学评价中所占的权重,强化教学视导的指导、评价功能。同时,降低视导重心,将教学点纳入视导范围。各乡镇、街道教研会要切实发挥作用,真正担负起培养骨干教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等方面的责任,每学期要对本单位的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视导,将视导成绩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方案,并以现场会的形式进行反馈,各单位开展教学视导的情况列入区教学视导内容,年终要以总结的形式报区教研室。(1)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 | | | | | | |

【返回 栏目列表】

7、以活动为切入点,继续深化“十好”教育活动,认真实施“五个一”工程,扎实开展各项兴趣小组活动。各学校不仅要制定活动方案、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评价打分表、评价结果统计。更重要的是不作表面文章,扎实、认真地开展活动。既要有班级活动,又要有校级活动。活动记录既要有文字材料,又要有照片、音像资料。照片资料要装订成册。班内及学校均要有评选结果展板,校级小明星、小标兵要佩戴标志牌或奖章。

8、按照“习惯育人、生活育人、活动育人”的理念,各校要在“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开展的基础上,可有选择性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感恩教育活动”、“爱心教育活动”、“激励学习教育活动”、“爱家、爱校、爱国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活动”、“生活安全教育活动”、“交通安全教育活动”、“法制教育活动”、“革命传统教育活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少年儿童自我保护教育活动”、“个人卫生与疾病预防教育活动”等等。各学校要将“十好”教育活动、“五个一工程”、兴趣小组活动,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及其他团队活动按“校级”、“班级”活动统一进行规划,以墙壁展板的形式列出“校级”、“班级”活动安排一览表,直观地把活动内容展示出来。学校成立团队活动中心,有专人负责各级各类活动,做到定内容、定计划,定期开展活动。

9、按照“五园”创建要求,优化校园环境,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每个学校要在卫生、绿化、美化方面自我严格要求,做到持之以恒。“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同时,各校要大力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多挂教师、学生的作品,每个学校都要设计墙壁、楼道文化长廊,展示教师的教学成果,展示学生的精品佳作,展示学校活动的过程、成果。每位校长都要清楚:学校的墙壁是会说话的;从学校的墙壁上别人会知道你做了什么,知道你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教育成果及办学水平。创建有品味的校园环境应当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附: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2011年小学主要教研工作安排

一月份

1、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总结。

2、第二学期单元测试题修订、编写。

3、小学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4、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命制。

二月份

1、2011—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2、部分学科寒假教师培训会。

3、德育学科化课题实验情况调研。

三月份

1、参加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选活动。

2、全区小学各学科优质课评选活动。

3、上半年小学教学视导。

四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美术教学观摩研讨。

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讨。

五月份

1、全区小学教学视导反馈会。

2、“快乐英语”课题实验研讨。

3、区级课题实验调度会。

4、德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六月份

1、“十好”教育、兴趣小组,考查学科现场考查、测试。

2、小学数学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3、期末考试命题。

4、小学“攀登英语”课题研讨。

七月份

1、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会。

2、上半年小学教研活动总结。

八月份

1、部分学科教师培训会。

2、新教师岗前培训会。

九月份

1、全区创新课评选活动。

2、参加省、市各学科教学研讨活动。

3、下半年教学视导。

十月份

1、教学视导。

2、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

3、区级课题实验鉴定准备。

4、小学英语多媒体新授课教学研讨会。

5、小学体育教学研讨会。

十一月

1、教学视导反馈会。

2、科学课堂教学研讨会。

3、“口语交际”、“习作教学”研讨会。

4、全区美术教师外出写生、作品汇报展。

5、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论文评选。

十二月

1、部分课题实验鉴定。

2、教科研工作总结。

3、编制单元测试题。

[2]

2011年小学教研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第9篇:语文六年级上册总结范文

一、微讨论:集思广益入主题

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遵循“呈现主题――分析讲解――写作实践”的教学模式,使得写作课堂陷入刻板、沉闷、单调的僵局。因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有效发挥,强调以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于每节课写作主题的兴趣与关注,引导学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切入主题,开拓学生的写作视野。

例如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习作《我的长处》这节课时,笔者考虑到本单元习作主题简单易懂,切入小但是可以延伸的范围广阔,包括学生性格、优点、理想的自我认识,因此,在写作前笔者设计了一个小组讨论微广角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畅所欲言,谈谈自己的长处与本领,谈谈你眼中的小组成员的长处,综合自我看法与他人的评价,总结出自己最有特点的长处是什么。通过这种小组讨论的方式,集思广益,激发学生对于本课习作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自评与他评的方式,更加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开拓自己的写作思维,收集有益的写作素材,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

二、微思考:问题情境启思维

课堂讨论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深入探究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启迪学生根据讨论的过程与结果以及问题的情境与矛盾引发有效的思考,提高学生对于写作主题的理解与体会,打开学生有效写作的思维大门。因而,笔者以为,在写作课堂中,教师应以具有明确目的指向、难度适宜、合理有效的问题情境,开展微思考的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以思促写,在思考中明确自己的写作目的,奠定自己的写作情感。

在教授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习作二《写一种小动物》这一课时,笔者根据例文《帅鸽》提出了以下四问题:1.第一自然段描写帅鸽的哪些方面?(颜色及外形)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有什么作用?(过渡句)2.第三自然段描写它的哪些方面?(飞行动作)3.你认为这篇例文用了什么写作方式描写帅鸽?我们要怎样写好一只小动物?笔者引导学生在这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开展小组探究活动,通过阅读、讨论、总结的形式,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寻找的过程中,体会如何运用观察法、比较法以及过渡句等形式描写自己眼中的小动物。通过有效问题情境的探究模式,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习的意识,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有效的质疑与解惑,掌握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三、微提纲:动笔实践构大纲

提纲是文章构思的起步,是贯穿全文、联系段前段后的支柱,是学生写作逻辑思维与条理情感最有张力的体现。因此,在小学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小学生处于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拟写提纲的方法,让学生做到有题目、有中心、有条理,引导学生在动笔前将之前讨论、思考的结果进行有效整合,养成撰写作文提纲的良好习惯,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写作的目的性、条理性与逻辑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