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

第1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专业技术师岗位竞聘演讲稿范文】

尊敬的企业领导、专业前辈:

大家好!

我叫xx,XX年6月即将毕业于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软件编程与开发专业。

得知贵公司正在招聘一名自动化专业的电气工程师,我就赶来应聘了,虽然我深知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与专业内容与招聘要求相去甚远,但我还是满心希望地参与竞聘,理由有三:

一、熟悉公司电气设计的职责范围及设计各阶段任务;电气专业与其他专业的分工;电气专业设计各阶段工作程序等等;能够协同主题专业参加现场勘察。选站、选址、选线及收集有关本专业的各种基础资料(包括供电电源、电压等级、功率因数要求、外部线路走向及当地气象条件等);能够论证供电方案,根据工程项目的用电负荷,进行负荷等级划分及用电负荷估算,确定工程项目电气设计的原则,选择变配电所的配置;能够完整的完成项目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熟悉各专业接口分工问题,确保分工明确。在设计审核方面,有我师傅和其他工程师负责,确保设计无误。

二、熟悉单位电气设备的运行方式及检修工艺是我的一个明显优势,我从1996年到单位,从刚开始设备的安装、调试及运行,至今一直都工作在一线,能够熟练地从事电气设备的日常维护及预防性试验等,特别是公司从二期工程以来,采用了许多新型的电气设备及全自动微机控制,电气设备采用综合自动化系统,我对电气设备综合自动化系统及保护等方面都比较熟悉,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网络知识与能力,经过努力和加强学习我完全可以胜任。

三、在公司两年左右的时间里,我参加了很多工程项目。其中包括:在刚来的时候,抚顺项目部的一、二、三厂及洗化厂的污泥脱水工程、高升轻烃项目等设计都是由我师傅设计,我负责施工前设计交底及竣工图。今年的主要项目有:大庆聚南八放水站沉降罐气浮改造工程及大庆南ⅱ沉降罐加气浮技术处理含油污水现场试验工程,虽然电气方面的内容工作量不是很大,对撬块内的用电设备配电,但我依然能够细心完成;华锦集团废水处理及回用工程,四台500方气浮及加药系统配电,系统防雷接地等;kbm油田采出水回用蒸汽发生器源水处理中试试验项目,集装箱内用电设备配电,照明、接地等;新疆油田风城油田重32井区1号特稠油联合站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撬块配电及过滤管管线电伴热;陆梁作业区水厂水处理设备优化改造工程,撬块内配电。

四、在目前的企业实践中,专业对口招聘虽是常规,但专业人才的成长和杰出好些都来自专业外的精英。大学教育的重点是在灌输专业基础的同时,注重能力的培养。我认为大学教育的目标有两个:一是专业基础,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专业理论知识,这是教育的主流,目的是理论灌输和专业素养浸染以提升专业能力;二是教育学生如何利用专业工具(包括文献、著作等)快捷、方便地为现实专业服务以提升应用能力。而好多历史故事甚至当下现实告诉我们,应用能力的快速提高才是职场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法宝。

五、我认为,刚出校的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工作中,不管是专业对口的还是专业不对口的,都需要重新再学习,几乎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只不过专业对口者有事半功倍的优势而已),而这种学习的效果以及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绩效可以说千差万别,甚至与专业本身相去甚远的现象都会发生。所以,我想自己的优势是:学习能力强,悟性较高,学习速度快,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电气工程师所要求的一些基础知识,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的专长,把一些电气开发程序等固化成软件,从而为公司自动化专业工作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六、我认为,事情绩效的体现主要取决于做事者的意识思维,因为意识决定思维,思维影响行为,行为产生结果,结果体现绩效。在实践工作中,意识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哪怕是专业能力极强的人,没有大局意识,没有全局意识,没有协同意识,没有事必做于细的系统性意识,只是埋头苦干,带给企业的可能是伤害而不是利好。而意识的培养,与是否是专业出身,关系不是最大,与个人的性格、习惯和修为关系最大。

爱岗敬业,我会把工作当成一种享受,把工作当成一种使命,使我们的企业蒸蒸日上,我会一如既往地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不断地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基于这些,所以,我希望满怀地来参与竞聘,讲述了上面这些。不对的地方,恳请指正。谢谢!

【拓展】竞聘的重要性:

内部竞聘是企业人力资本招聘管理的内在标杆。

赛马重于相马。

企业所需的人才不外乎两个来源:外求与内升。外求能够保证企业及时获取所需要的人才、为企业带来活力;但也带来了高成本、不利于调动企业内部人员的积极性及维持人员稳定性等弱点。当企业发展相对成熟之后,人力资源管理就会由外求为主发展到以内升为主。

第2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转型升级 环境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模式 探索与实践

[作者简介]李莉(1968- ),女,四川绵阳人,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教育。(四川 成都 61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科研基金资助项目“设计艺术专业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之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0YKB0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4-0106-02

当前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企业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而现阶段的职业学院毕业生还不能完全满足社会的这种需求。突出表现在企业重点关注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敬业精神等方面的欠缺,因此,以教学为中心、以教育质量为生命,已成为职业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高职环境艺术教育如何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专业建设的需求,在校企互动合作形式、共建共管模式、互利双赢模式以及独特联系方式等诸多方面,建立一种良性、稳定、可持续的互动状态共同培养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发挥推动行业发展的社会功能,是当下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各行业正面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面对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历史性跨越的挑战和机遇。企业需要大批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队伍,掌握理论知识和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我们结合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将美术教育同工艺技术教育有机结合的艺术教学思想与现代艺术设计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基于“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是将艺术设计职业领域的“工作室”这一典型工作模式,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转换成学习领域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其特点是教学内容项目化、学习情境职业化、学习过程岗位化、学习成果社会化;其本质是学生主体、能力本位,做中学、做中教;其诉求目标是素质与能力协同推进。我们将人才培养模式分解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完成专业基础技能训练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第二阶段,通过“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工作室化教学,实现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确保职业核心能力的有效学习。第三阶段,通过项目实战,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

二、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特点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改革教学方法和优化人才培养途径是整个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下面以室内设计课程为例对“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进行说明。

1.职业性。在专业教学方式上,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更适宜以“行为导向教学法”进行多项课程的学习。通过行为导向教学,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成为一个个典型的学习情境,设计出相对应的项目教学方案,针对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培养。项目课程中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组合,本着“组内合作,组外竞争”的原则成立设计工作组,每个设计工作组为3~5人,按照设计公司的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运作。设置设计总监职位,选择企业的实际项目,分工协作,这样不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和设计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

2.实践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今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总趋势,是高职教育的必由之路。首先,通过校企合作使我们真正了解到企业需要的是能做施工图、能做方案、能把工艺表达清楚、能动手的学生。要求明晰了,课程的调整就有了方向。其次,深化课程改革,将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工作室和工厂车间成为主要的教学场所,鼓励教师成立工作室,聘请企业专家参与到教学实践当中来,引进真实的设计项目,根据工作流程以工作任务为载体,通过“成立设计项目工作组、项目接洽与项目分析、资料搜集、实地调研、室内设计空间组织与计划、平面布置、界面处理、材料选用、采光与照明、工作模型、效果图绘制、图纸打印、设计文件汇总、编写设计说明”等14项任务,在完成项目任务中训练与掌握相应的设计理论知识、设计策划技能和表现技能。在此特别强调一点,在重视设计实践的同时,绝不能忽略且非常强调设计理论对实践的提升和指导。实践可以强化操作技能,而思想可以拔高意识、开阔视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强调实践性。

3.开放性。信息闭塞,缺乏调查研究,缺少对外联系,造成与市场脱节,使创造力的培养失去实践与技术支撑。专业教育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结合课堂教学,发展多元化的教学形式。如组织专业学生参与行业内各项学术研讨和学术交流活动,利用社会上的相关资源优势,为我们专业教学服务。依托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及优势,聘请在工作方面和技术方面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工程总监及能工巧匠,带着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实际项目,参与到日常实践教学中,并承担着指导学生的顶岗实习等教学工作;在教学实施中,我们与多家企业合作,同时结合各类室内设计大赛等,来充分体现教学过程中开放性的特点。

三、依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基于工作过程改革开发课程

要使人才培养模式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必须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按企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和行业岗位能力标准,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将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学习情境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当中。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项目学习能力标准:专兼职教师共同完成项目教学,让顶岗实习时达到岗位能力与真实工作能力的对接。如图所示:

第3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总体设计;实施方案

近年来,各大院校都在积极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这项赛事的举办不仅能够提高相关技术人才的操作技能,还能在比赛的过程中加强参赛者在技术上的交流与沟通。技能竞赛立足于专业基础,来源于生产实践,对参赛选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怎样将技能竞赛对教育教学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开展职业技能竞赛的目的

职业技能竞赛是一项面向生产岗位、面向社会、面向企业的社会性活动,它突出反映了当今社会各行各业对新技术与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每年举办的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会有全国几千万职业院校的老师与同学,还有各行各业的专家共同参加,竞赛的内容都是当前各行各业中最新的知识和技能,既能将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发挥出来,还能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因此,职业技能竞赛开展的目的就是要更好地促进学校实践性教学的发展,使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推动职业教育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职业技能竞赛对实践教学提出的新要求

职业技能竞赛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在竞赛的过程中体现的是参赛者对职业技能的应用。在教育教学中要采用项目教学法,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注重教师的引导作用。职业技能竞赛也对实践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技能大赛中的题目大部分都是综合性的,对多种技能同时进行考核。在2013年的“亚龙杯”全国高职院校自动线安装与调试技能竞赛方案中就指出:参赛的队伍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气动回路的安装、连接和调整,自动生产线设备中部分工作单元的机械安装和调整,电机驱动参数的设定以及系统统调、运行等,考核选手们自动线系统的设计、安装、维护等工程能力。从竞赛方案中可以看出,技能竞赛对参赛者的要求是非常全面的,这就对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相关的教育教学中,要多设置一些实训课,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职业技能竞赛模拟的是一个真实的工作场景,对参赛者的要求也比较高,要求选手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高质量地完成实践任务。通过参赛者在竞赛中的表现能够反映出参赛者对本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和运用情况,并且在竞赛的过程中锻炼选手们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技能竞赛对选手的考验和工作岗位对技术人员的要求是一样的,技能竞赛的开展能够促进实践教学向着生产实践的方向发展,让学生在竞赛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理论知识是为实践工作服务的,也为相关的职业教育院校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

三、实践教学要以技能竞赛为导向

1.实践教学的总体设计

职业技能竞赛为实践教学改革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在实践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目标,不仅要重视学生的单项专业技能,更要重视学生对多种技能综合应用的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可以采用多层次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实践教学的目标,实践教学环节由课程实训、学期综合实训和岗前综合实训组成,这三项是层层递进的关系,课程实训是基础,学期综合培训起的是辅助的作用,岗前的综合培训是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强化,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安排好这几项,能够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巩固,达到熟练应用专业技能的目标。

在实践教学中,课程实训要安排在课程教学结束之后,学期综合实训则以学期为单位来进行,在每学期只安排一个实训的项目。综合实训是将一学期中所学课程的技能统一起来进行设计,综合程度非常高,涵盖的课程知识和技能也比较多,难度较大。在每门实训课程中要安排两个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实训项目,通过实训项目的联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岗前的综合实训可以在实习前进行,进行此项实训的目的是要在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对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巩固和强化,让学生学会用自身掌握的技能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加强课程之间的重叠和融合,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能够提高学习兴趣,树立学习的信心,能够对所学的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牢固掌握专业知识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践教学环节具体的实施方案

实践教学具体实施的方案要根据教学任务平均分配到每学期中,每学期的课程安排都有相应的课程实训的项目和学期综合实训的项目,如表一所示。

表一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分配表

[学期\&课程实训项目(每个实训30课时)\&学期综合实训项目(40课时)\&教学目标\&第一学期\&电工电子技术实训:(1)焊接万用表;(2)焊接收音机\&小型用电设备的安装与调试(需综合使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知识)\&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应用\&第二学期\&单片机技术实训:(1)花式流水灯的设计;(2)LED抢答器设计\&景观河道水位控制系统设计(需综合使用单片机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知识)\&掌握控制系统的设计思路与方法\&工厂供配电实训:(1)配电盘的安装调试;(2)工厂照明控制线路设计\&电机控制实训:(1)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设计;(2)电动机启动控制线路设计\&]

[学期\&课程实训项目(每个实训30课时)\&学期综合实训项目(40课时)\&教学目标\&第三学期\&自动生产线:(1)西门子自动生产线安装调试(2)三菱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自动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需综合使用PLC控制技术、自动线安装调试技术知识)\&掌握自动生产线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技能\&PLC技术实训:(1)电动机顺序启动控制实训(2)单台供水泵的控制\&第四学期\&组态技术实训:(1)自动生产线的HMI控制系统设计(2)四层电梯的HMI控制系统设计\&恒压供水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需综合使用组态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知识)\&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开发技术\&变频器实训:(1)电动机工频变频切换控制实训(2)模拟洗衣机的设计\&岗前综合实训(120课时):全自动温室控制系统的设计安装与调试(PLC控制方案和单片机控制方案)

(需综合使用电工技术、PLC控制技术、单片控制技术、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组态控制技术等)\&掌握用PLC和单片机开发控制系统的方法、能独立完成项目研发和设计\&]

3.改革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

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借鉴职业技能竞赛的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训效果,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技能的学习和训练。实训考核的内容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任务考核、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各自占总成绩的百分比为60%、20%、20%。考核方式中的任务考核,是针对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的评价,该内容的评价标准也是参照技能竞赛评分标准来执行,考核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电路连接及工艺、职业素养与安全意识、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运行效果。教师评价采用的方式是教师就某些问题对学生进行随机的提问,让学生在现场对问题进行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现场进行打分,这种评价形式能够督促学生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实训,从而有效地提高实训的效果。学生评价指的是实训小组内的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的表现进行互相平分,这种评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时还能增强学习小组的凝聚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电气自动化专业任职教师队伍的改革

从职业技能竞赛的角度来看,对电气自动化专业任职教师队伍的改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从以往举办的竞赛经验来看,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加快建设具有专业技术能力和合格教师资格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如何让职业院校中的教师具有这种高素质,首要的解决办法就是加快开展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相关的教育培训部门要加快落实专业教师的定点培训基地,让每位教师都能够到与本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实践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在各大专业院校中,学校要保证各专业教师每年要有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到生产服务的第一线进行实践,在实践完毕后还要进行相关的考核,只有考核通过才能进行教学,对其进行考核不仅是检验教师的实践成果,更提升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保证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保持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还要将这种实践性的学习作为教师职称晋级的一个必要条件。

五、职业院校对待职业技能竞赛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1.过分重实践轻理论

职业技能竞赛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察,对学生理论知识的考核相对较少,这有利于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必要的理论知识教学是必须的。职业技能竞赛的指导思想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但很多学校为了加强职业技能竞赛而过分强调实践教学,甚至“以赛代教、以赛代学”,过分忽视学生的理论教学。这样必然使学生所学知识缺乏系统化,这种教育方式与“培训班”无异,对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培养不利,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应注意避免。

2.为追求技能竞赛奖牌而开展“精英教育”

对于职业院校来说,参加职业竞赛的目的就是要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对于职业院校来讲,职业技能竞赛只是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如果高职院校过分看重竞赛结果,追求奖牌数量,只选拔极少数成绩优异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为了竞赛而教,学生只是为了竞赛而学,这不仅使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与职业技能竞赛而提升技能,也使参加技能竞赛的学生所学知识窄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育是要面向全体学生的,从这个角度来看,职业技能竞赛的选拔性与教育的普遍性之间存在矛盾,所以,各高职院校如果过分重视竞赛的选拔性,就会使学校中大部分的教学资源被少数学生占据,这对其他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

职业技能竞赛对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的改革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各高职院校应从竞赛中总结经验,将竞赛中好的地方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完理论知识之后,要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只有将理论与实践进行结合才能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邓立群.从职业技能竞赛看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01).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刘昌亮,凌艺春,杨铨.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23).

[4]莫慧芳.基于职业岗位能力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6).

[5]何国荣.面向技能竞赛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2).

[6]雷声勇.以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广西教育,2013(03).

[7]吴学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8]倪涛.高职院校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4).

[9]钱炳芸,訾兴建.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14(02).

[10]徐志保,阮予明,苏翠云.基于中央财政支持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05).

第4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一、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介绍和发展方向

1.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环境艺术”是一个大的范畴,综合性很强,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环境艺术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是二战后在欧美逐渐受到重视的,它是二十世纪工业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中,科学、经济和艺术结合的产物。它一步到位地把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作为有机的整体统一起来。

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教学应强调设计中的人文,强调挖掘继承传统文化,民间文化。只有首先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是一个纯粹的艺术方向指导法,也适用于艺术设计,得出一般性设计艺术学院的目标定位标准。首先,根据“优质教育”、“个性化教育”,培养和促进艺术设计的创新和创造力。其次,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方向、专业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和专业结构,对市场的发展也有前瞻性的,冷、热专业相互调剂、合理的配置。最后,结合当地经济的特点,从实际出发,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教育的功能和特点,以服务地方经济。

2.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水平不断提高,一方面是室内和室外环境设计教学系统化和专业化;另一方面,相关行业逐渐成熟,在环境艺术设计实践领域,已经形成例如室内装饰和设计两大行业,对更多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设计实践对人才培养的声音也越来越高,可以说,社会分工的不同使原始的教学结构分化着。同时,先进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由于有限的读书时间和逐渐涨增多的课程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整合现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十分必要,在强调基础宽厚、积累厚实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加强专业方向的学术研究与实践,建立相对独立的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教学结构。

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实践环节的研究

1.讲授时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设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去解决解决问题。但是,低年级的学生是很难理解一些枯燥的理论,从而失去学习的兴趣,所以应考虑将理论教学内容分成若干单元,每个单元都密切与设计过程进行有机结合,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互结合起来,把枯燥的理论知识的融入每个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中。通过参观访问,老师现场指导学生,让学生零距离感受每一个设计原则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从而直接提高学习效率,如“装饰材料和施工”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学。另外,现场教学,能够使学生学习一些日常的课堂教学无法描述的知识、无法感受的设计理念,如空间感,装饰材料的质感、材质的对比等。

2.进行市场调研并分析资料

任何创新意识的建立都出现在科学的思考之后,因此市场调查和研究是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这个过程是基于对设计项目的整体环境、功能、背景、数据收集、调查和分析收集到的数据,再比较、归纳。科学的结论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如果市场调查不深入就会造成数据分析不全面,项目的市场定位不准确。因此,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设计提出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对市场定位的项目设计起关键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同时也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观察、勇敢、独立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等。

3.确立合适的课题,再展开设计

目前,很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计中,普遍有一些利用虚拟的课题进行联系的情况。作为一个合格的设计师,为项目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项目的实际情况,如该项目的招标、投标、可行性研究、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现场施工协调和监督等都需设计到,甚至一块玻璃的成本应该知道。课堂上的虚拟课题,没有实际设计项目真实,解决不了真正的技术问题。因此,建立设计课题时,应结合实际工程中,实题实做,要在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和范围中,让学生到社会去联系及设计项目,还可举行实际设计项目的设计比赛,更加调动学生的设计热情。

4.加强能力和自身修养的提高

加强跨学科,跨专业的课程建设。艺术设计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范围广,要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设计水平,就必须涉及到多学科,如现代科学、建筑、历史、文学等。目前,各种新的学科、边缘学科的整合了各种传统专业知识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很多方面的对其需要进行立体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不妨学习美国的一些课程经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朝着多面化、宽广化的方向发展,应该是具有很大的优势。

三、结语

环境艺术设计有较强的实践性,其中培养专业水平高的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才最重要的环节就是要建立理论教学和实践的相互关系。高等院校不是游玩的乐园,当代的大学教育要在加强素质教育的同时,也万万不能忽视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训练,这是由于环境艺术设计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对于高校中的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我们应该倡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引领设计市场方向的信念和理想,同时也应该具备适应设计时间的基本技能。我们相信,在国家建设的大潮中,环境艺术设计会占据较为重要的一席。

参考文献:

[1]赵琛.设计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关系辨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04).

[2]谢麒.论环境设计中的用户参与机制[J].装饰,2006,(12).

[3]李晓敏.建筑绿色景观与现代建筑环境设计[N].中国房地产报,2004.

第5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高职环艺专业;微课程;学生本位;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23-0226-02

当前,微信、微电影、微店、微课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面前,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正悄悄地改变着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方面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重大挑战,以“微课”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创新教育备受关注,研究适用于高职教育教学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为此,本文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为视角,探讨了符合高职办学特点的微课程教学模式,以期为高职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借鉴。

一、“微课程”的界定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事物,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并不长。2013年,堪称我国的“微课年”,在这一年中,教育部举办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微课大赛,教育部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首届全国高校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设立微课程组比赛以及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首届全国微课程大赛,这些大赛促使“微课”成为教育信息化的热点和焦点。然而,在提法上却存在着“微课”与“微课程”之分。首届中小学微课大赛官方文件指出,“微课”全称“微型视频课程”,它是以教学视频为主要呈现方式,围绕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实验操作等进行的教学过程及相关资源之有机结合体。国内一些学者和专家也对此进行了界定,如黎加厚认为,微课是指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胡铁生认为微课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郑小军将其界定为,以10分钟以内,短小精悍的微型流媒体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知识点而精心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趣味性、可视化的数字化学习资源包。由此可见,在专家的界定中并没有完全明确“微课”与“微课程”异同,而笔者认为,以单一视频形式呈现的只能是“微课”,其中应包含其他配套教学材料,如课件、教案、习题等,但作为教学的“微课”不应该单独呈现,应形成真正的课程。“微课程”是指以“微课”形式体现的某一门课程的完整的教学过程,其中应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所谓的“翻转课堂”是由“FlippedClass Model”翻译而来,即“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最早于2000年,出自论文“Inverting the Classroom:A Gateway to Creating an Inclusive Learning Environment”中,在文中,MaureenLage和Glenn Platt and Michael Treglia介绍了其在大学教授“经济学入门”时采用的模式,即“翻转教学”,同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随后,在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老师乔纳森・伯尔曼(Jo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将其应用到化学课的教学中,帮助那些缺课和学习困难的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教学时间,一个固定的教学场所,将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师讲授,学生听讲。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对时间、地点的限制,将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自由化,将教师从传统课堂中解放出来;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力,提高学习效率,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更加的牢固,传统教学中教师对知识点的强调是有限的,而“翻转课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知识点反复观看,更加深入地理解。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以视频形式存在。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录制,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最初采用的是屏幕捕捉软件,形成带有讲解的PowerPoint演示文稿;可汗采取的是边画边录的形式。无论哪种形式,最终都形成视频格式,然后上传至网络,学习者自行下载观看。

2.知识点清晰明确。视频时间通常为几分钟,在几分钟的时间里,一般只能针对一个问题,使得视频的内容清晰明确,每个视频都是针对特定的知识点,查找方便,学习的针对性强。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教学视频吸收知识,不是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讲解获得知识。对视频中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就需要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完成,学生可以通过查阅所需资料,参考相关书籍等方式自主解决问题。

4.解放课堂教学时间。学生通过视频在课前或课后自主完成知识点的学习,教师就可以不用课堂时间讲授传统知识点,将课堂的教学时间解放出来,有针对性地进行答疑解惑。课堂时间不再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是学生知识点的内化、吸收时间。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近些年来,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迅猛发展,如何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环艺专业高技能人才成为各高职院校关注的焦点。深入分析高职院校环艺专业学生特点有助于提高环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1.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引发学生学习和维持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高职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动机比较多样化,一方面,有一部分学生真心学习,积极进取,为了毕业后能找一份较好的工作而努力;另一方面,有少部分同学存在混日子的现象,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专业也不感兴趣,只是找了一个暂时的“安身之所”,学习上存在惰性。

2.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的情绪化,对感兴趣的东西较有兴趣,对不感兴趣的事物置之不理。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高职教育教学关注的要点。高职教学应从实践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内容的生动性和趣味性。

3.环艺专业学生的学习方法。高职环艺专业学生普遍缺乏系统的学习方法,仍然习惯于初高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老师教多少学生接受多少,欠缺探索精神,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环艺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应考虑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而不是知识内容的简单灌输。

四、“学生本位”的微课程教学模式

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是当前教育阶段要求下的新的教学方式。“一切为了学生”是学生本位教学理念的根本出发点,在实践教学中应探索“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使高职环艺专业教学从传统的“教师本位”转向“学生本位”,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思考。

1.“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目标。“学生本位”即指以学生为出发点,以一切学生的专业发展为目标。微课教学目标的设定应紧密围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相应企业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企业的岗位需求,确定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室内装饰装修设计方向,主要面向室内装饰装修企业,培养具有较高室内设计水平,较强的动手能力,懂材料和施工工艺,熟悉从设计制图到工程预算整个工作流程,具有与所从事岗位相适应的文化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细化教学内容。高职教学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必要的专业技能。在教学内容方面要具体结合“微课”的特点,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知识内容、专业技能、职业素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以了解、掌握、熟练等不同程度为标准设定具体内容。

3.“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师本位”的教学方法,将“微课”内容应用于课前和课后,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在课堂外时间,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有效利用“微课”教学形式,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点;课堂内时间,教师可以根据各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进行答疑解惑,将学生所遇到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拓展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范围。

4.“学生本位”的微课教学评价。在教学评价方面,改变传统的“以量评价”评价标准,真正实现“以质评价”的评价模式。“微课”的教学评价颠覆了传统的“一对多”评价方式,即由教师一人对全体学生进行评价。“学生本位”的学习带来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师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模式,还可以进行在线测评等信息化的评价手段。

总之,以“学生本位”的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因材施教,更加充分地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结语

研究适合于微课程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微课程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国外已有比较成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认可,而我国对此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当前,研究适用于我国高职教育实际情况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已经迫在眉睫,应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高职教育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创造性研究,发挥微课程在高职教学中的作用,真正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第6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管理

职称是评价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质、技能等的一项重要标准,能够促进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生,更新知识,强化业务水平,进一步促使相应企业综合水平的逐步提升。近年来,职称评审工作越来越为专业技术人员所关注,职称评审工作开展客观、公正与否,关系被评审人员切身利益,还影响着他们的工作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及医疗机构部门有序持续和人际关系。建立一套合理、完善的卫生管理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发挥职称的导向作用,更科学有效地提高卫生事业管理人员素质,保障工作顺畅有序进行。由此可见,对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精准管理的实践开展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相关人员晋升高级职称难度大

我国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依旧处在初级发展阶段,政策覆盖范围不全面、深度不足,致使形成难以让每一位从事卫生专业技术岗位的人员都拥有晋升高级职称的局面。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相关重要管理岗位,大多由学有所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一般管理岗位也存在一些自卫生专业技术岗位转岗过来的管理人员。此部分管理人员倘若未继续开展原本专业技术岗位工作,其专业技术职务通常保持在初级、中级,难以进一步晋升原本的专业技术职称。

1.2职称评价体系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

(1)高级职称评审机制不完善。卫生专业技术存在一定的特殊性,以卫生管理为例,其作为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机构所受管理工作好坏影响往往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有效显现,同时团队合作是无法开展有效划分的,其不可直接被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科研成果,因此要通过长期效应的评价方法开展审评。然而,现阶段职称评价体系配套支持体系不完善,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职称评价工作的难度。(2)继续教育工作开展不完善。继续教育能够有效强化专业技术人员素质,充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框架,促进行业的有序发展。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而言,他们需要面对的是一个知识、技能繁多复杂的系统,要想开展好自身工作,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面,还要拥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唯有如此方可满足现代卫生岗位需求。卫生专业技术继续教育是增强职业内涵、强化行业内部交流的一条有效途径,构筑更为专业的继续教育门类是现阶段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价体系亟待解决的一项问题[1]。

2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精准管理策略

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审评工作在时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大力进行改革创新,引入先进科学理念、成功发展经验逐步加强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精准管理。如何进一步促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申报管理工作有序进行可以从以下相关策略着手:

2.1健全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标准

(1)健全基层评审优惠政策。对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予以健全,全面优化基层卫生高级职称考评范围、申报人员,提升流动范围灵活性,消除不允许向它县流动的规定,促进申报人员在考评范围之中的顺向流动、平行流动;放松申报门槛,加大对申报人员工作业绩考核侧重力度,可考虑对偏远地区及为基层工作服务长久的申报人员予以优惠或者破格晋升等优惠政策。此外,还应当提升基层卫生高级人才比例,权力打造专业技能过硬的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促进基层卫生事业的有序发展,使更多的人能够得到基本医疗卫生、公共卫生服务等,为分级诊疗提供有力人才保障,促进分级诊疗的有效实施。

(2)完善评审标准体系,消除不科学指标。优化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是实现评审标准优化的重要前提,应当逐步健全申报人员条件规定,引入国内科学成功的政策,促进地区卫生高级职称评审政策的优化健全。例如可引入广州、湖南评审标准,对计算机、外语有效期予以取消,研究推出提升有效期的审核方案,抑或在指标量化方面缩减它们的分值占比。

(3)增加病历评价,构建客观评价体系。近年来,我国不断强调卫生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要强化实践能力方面的考核[2]。要想转变现阶段卫生高级职称申报关注科研、不重视临床的现状,促进提升卫生专业技术人才专业技能,可考虑增加病历评价,并与日常工作评价开展结合。例如,部分增加病历评价的考核标准,并设置病床临床类专业,职称申报需要提交三份自身任期内各个年份主治或主持的可凸显自身专业技能的原始病案复印件。

2.2建立健全的信息系统,达成评审常态化

卫生专业高级职称评审材料量化指标完备性不足,通常要求医生自行填写,仅通过书面材料难以开展评定。倘若能有医院提供表明其工作能力的材料,好比门诊情况、会诊患者数量、手术级别等客观指标才能评定,而这便对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出了严苛的要求。因此,北京市推出计算机模拟病历,也就是卫生专业高级职称晋升考评题库,计算机对临床诊断治疗工作开展模拟,审核在临床实践中问题分析处理能力,并逐步开展智能模拟,促进计算机模拟与答辩者的有效交互,经由对真实临床情景的营造,客观有效地对其专业技能开展评定。上海市某医院,推出与医院内部网络中心平台有效链接的移动终端,并将其发放给院内临床医师,已然能够对相关医师临床业绩完成状况开展监测,能够有效客观地表明临床医师真实职业状况。鉴于此,可考虑引入学习北京市、上海市等先进应用软件,研发适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信息系统,达成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常态化。

2.3凸显行业有效作用,推进评审社会化

我国一些发达城市,诸如北京市、上海市等,在推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社会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专业化、社会化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属性,因此高级职称评审标准应当符合社会、行业双重价值标准。结合目前实际情况,将评审权交由给社会组织是不太可能的。由于卫生行业较为特殊,在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下的相对完备的官办社会组织,好比医学会、医师协会、护士协会等,拥有相对健全的组织机构、活动能力,一些组织还肩负相应的政府职责。此部分行业学会、协会等应当尽可能凸显自身优势,发挥中介组织有效作用,配合卫生行政部门一同专研研究、逐步健全自不同专业学科分类特色出发,有效客观评定专业技能、临床工作水平、临床实践技能等的评审标准[3]。同时,可推行分步改革手段,有序将职称评审权移交给官办社会组织,有序推进卫生专业技术高级职称评审社会化。

3结语

第7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职业意识 教学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 民办高校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带来,我国民办高校逐步兴起,在培养综合型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生力量。环境艺术设计这类热门专业在民办高校中也竞相开设,但近年来各高校毕业生总量急剧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继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两大问题之后的又一个新的关注焦点。许多民办院校学生之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树立好正确的职业意识。

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研究最早提出者是美国教育家帕森斯和英国的舒伯。我国普通高校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目前只有高职高专院校对此有一定的重视。我国民办高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职业意识培养尚不尽如人意,难以满足学生成材为当地社会发展、为装饰及景观设计行业服务的需要,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融入社会从事相应的设计工作。虽然已有部分学者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进行研究,但民办高校教师中对学生职业意识的研究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面对此种情形,笔者针对以职业意识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希望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合理的就业观念。

一、职业意识的概念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职业意识是职业道德、职业操守、职业行为等职业要素的总和,是人在职业问题上的心理活动,是在职业定向与选择过程中对自己现状的认识和对未来职业的期待和愿望,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态度和择业方式。我国民办高校大多是新建的本科院校,建校办学时间较短,以服务地方,为地方培养人才为主,注重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环境艺术设计行业非常注重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对员工职业意识的要求也较高,而民办高校作为相关企业人才输出的基地,就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综合能力。

我国的教育历来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学以致用,我们所强调的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也在于教学为学生成材和就业服务。近年来,大学生职业意识研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有识之士的重视,诸多专家学者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研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总体而言,主要是从教育和就业两个角度来研究,且多建立在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意识的研究基础上,仅有少数理论工作者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职业意识”方面给予了关注。而目前针对我国民办高校大学生建立以职业意识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造成了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研究深度不够、有价值的研究不多等问题。

国外对职业意识的研究则较为深入,例如德国的普遍性职业教育、瑞典的职业指导课程和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等提供了各自不同的实施模式。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中全方位开展以企业工程项目实训为主的教学也是一种职业意识培养形式,即通过自主学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多科学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二、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的教学研究的意义

2015年10月19日,教育部的《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强调,要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相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出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职业精神养成的独特作用,推进优秀产业文化进教育、企业文化进校园、职业文化进课堂”[1]。从国家对大学生职业意识的重视程度来看,主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第一可以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第二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果更接地气。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灵活地将专业知识与工作任务直接联系,以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使教学实际化、具体化。总的来说,在环境艺术设计课程中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将有利于培养专业能力“接地气”、技术水平“有底气”和综合素质“有人气”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三、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的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

目前,在我国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配套中,师资的教学经验和社会影响力及教学硬件资源等诸多方面无法与其他高校相比,如果教学环节中还是套用常规的教学模式,在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今天,我们的毕业生就无法与其他同类二本院校毕业生同台竞技,很难有自己的生存空间。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改革教学方法,将为民办高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提供坚实的平台,实现“弯道超车”。

1.将职业意识融入课程教学,实施案例式和项目化教学

首先应构建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体系,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度整合环境艺术设计的课程,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开设符合市场需求的课程课时,使整个课程更加科学合理。在具体的课堂训练中,一方面是进行案例式的基础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另一方面可以适当引进社会具体项目。让学生分组选择真实的环境设计项目,完成与客户交流、现场勘查、问题提出、施工方案可行性论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具体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会交往与包容,竞争与合作,以树立较强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设计、施工与工艺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民办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学生面对市场的能力。

2.加强实施校企合作,开展工作室教学

加强校企合作的工作室模式,由教学单位、设计公司负责人共同参与制定具有较强市场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改革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可以采取由学校教师讲授理论、由实习实训基地的公司技术人员讲授实践操作技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学习期间对各种环境设计装修材料的性能、工艺和施工要求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在环境设计课程实训中以项目为载体,将真实工作项目引入课堂,按照“公司化”实行管理制度和运行方案。打破以往课程实训完后仅由教师自己打分,而由企业、客户共同参与评价,以设计方案能否为市场应用作为评价标准。

3.培养学生适应环境艺术设计岗位需要的综合能力

探索出一条更为科学、理性而务实的人才发展之路,完善以职业意识培养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系统。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职业岗位调查的数据显示,岗位需求的能力主要分为素质要求、技能要求和知识要求三个方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品质,培养学生的守时观念,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健康的体魄及心理承受能力;一方面要强化技能要求,培养学生较强的空间组织与计划能力,熟练掌握手绘效果图表现,各类软件辅助设计及设计材料和施工预算能力;另一方面要巩固基础知识和设计原理,根据不同的项目特征拓展设计思路和概念。通过各种途径对学生的阅历范围进行扩充,以此来拓宽学生的视野,这样对于学生就业或自主创业的前期经验积累也具有重要意义。

结语

民办高校学生职业意识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这关系到学生综合素质和设计能力的体现及未来的工作发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民办高校的学生能具备较强的职业意识无疑将给自身增加竞争的筹码,提升在设计行业的竞争能力。做为民办高校的教师,我们也应为学生职业意识的引导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D2018年)[EB/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刘春苗. 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培养模式创新[J].现代装饰(理论),2014,10:221-222.

第8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理论上来说,我国职业教育人数众多,应该基本能够满足企业相应岗位的人才需求,但实际情况却是企业在面试了大量的学校毕业生后仍有大量岗位无法找到符合要求的工员。这里面有企业的原因,比如大部分企业只愿意招聘熟练员工,而不愿意投入力量对行业新进人员进行培养;随着近年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聘者对于薪酬标准的要求超过了企业的支付愿意或支付能力。但总的来说,主要还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还不能达到企业岗位的要求,而教师自身专业技术、实践能力的不足是导致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之一。

一、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人才要求

全国软件企业、新技术企业和信息化程度较高的企事业单位都大量缺乏基层的软件开发人员,他们应该具有熟练的规范化编码、测试、实施、维护能力。软件企业所需要的一线基层人员主要承担编写程序、数据采集、测试软件、整理文档、安装调试、系统实施及维护等工作,同时企业还要求这些人员承担制定计划、控制质量、记录程序差错、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等工作,这些要求属于较高级别的软件从业人员的工作范畴。因此,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培养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满足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创新能力和一定的创业能力,掌握计算机软件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软件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能力,能熟练应用程序设计语言按照软件工程规范熟练完成程序编制任务,可以从事软件设计、编码、测试、维护及计算机软件销售、咨询与技术支持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教师专业技术技能要求

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除了部分专业基础课教师,高职院校大部分的专业教师自身最低得达到并超过企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特别是软件开发、软件测试等的专业技术技能必须在某些方面或全面达到这一要求。同时,由于软件开发的单件特点以及软件技术持续不断快速发展的自身规律,软件技术类专业教师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必然是一个不可间断的持续过程,教师的培养资源也主要应该投入到其专业技术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完成一个能实际投入运营的系统,最少必须掌握以下技术:1.数据库:包括关系型数据库基本理论、SQL语言;2.程序开发语言:JAVA、C#等主流开发语言,包括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思想;3.WEB前端开发技术:HTML、CSS、JavaScript、JSON、Ajax;4.部分框架:SSH、EntityFramework、MVC等;此外,再进一步则对系统的架构能力提出要求,包括:设计模式、负载均衡、SOA技术、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控制反转(Inversion of Control,IoC)、面向切面编程(AOP)等。

所有这些技术技能的获得,都要求软件技术类专业的教师能在日常教学工作之外,投入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及训练,特别是完成实际运营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工作。

三、高职软件技术类专业教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1.团队和集体能提供的途径

近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对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提升,教师能从所属的团队和学校得到一些机会来提升实践能力,其中包括:周期性地赴企业顶岗实践;假期参与企业项目团队;派出教师到校企合作开设的国培班;校内社会服务团队建设等等。这些举措获得了一定的成果,院校教师实践能力总体水平得到提升,但由于这些工作缺乏评价机制或院校自己完成教师培训效果的评价,其成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2.教师个人为主的自我培养途径

与教师所在集体对其培养的内在动力不同,教师自己主动要求的自我培养成效一般都更好,但同时存在实施面不够广、持续时间不够长、获得支持的资源不足、单打独斗等各种问题。对比国外职业培训类的教育机构运营情况以及国内本科类院校的情况,高职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对自身的长期持续培养。

(1)组建技术类社会服务实体

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及社交面,与志同道合者组建独立的开发团队甚至成立科技开发公司,对外承接实际的软件系统开发、测试、运维等工程。这样的工程项目有实际的需求、项目管理、进度管理及压力、项目测试、项目验收及客户评价,教师能在项目压力下快速成长,所有的学习成果及学习经验都可以直接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同时,项目管理经验也可以成为管理、激励班级内学生团队的可复制经验。由于团队的约束力量,教师能长期地不断驱动自己向前成长,是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超过3-5个同类项目后,团队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可能长期注意在同一类工程项目中,如果团队不更新技术,则将把教师“圈”在一个技术范围内。

(2)投入企业兼职

在教师个人社交成果不足以支承其参与组建技术类社会服务实体时,教师则以个人身份参与企业兼职,利用固定的时间在企业直接承担部分开发、测试等任务,可以通过项目组技术的传播获得主要技术,并在实际项目的开发过程中提升技能。但这种方式对于技术层次不够高的教师而言可实施性不高,因为这类教师主要从事直接的编码、测试等具体工作,这些工作都需要一定的工作时间并同项目组其他成员加强沟通和交流,这些要求教师可能难以满足。对于技术层次比较高的教师,则可以在企业中承担技术指导、咨询、专项技术难题的破解等工作,这些岗位需要在企业现场完成工作的时间不会太长,主要资源投入在根据项目的需求而学习新的技术和运用新的解决方案这些方面,这些工作则可以根据教师自身的情况在任何场所进行。

(3)成为独立的服务承包商

除了以上两种方式投入实际项目以外,由于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目前项目和服务发包平台已在国内外得到认可,教师可以以个人身份作为独立承包商参与到平台。对于专业技术能力较好的教师,可以直接在freelance.com(http://freelance.com/en/,因为是国外平台,发包和接包都只能使用英语,仅适合外语水平比较高的人群)、shixian.com(http://shixian.com/)、码市等平台承担相应的发包任务,其中可以包括给原有系统添加各种指定的支付手段之类的要求,这些外包任务可能只需要独立承包商一周或10天的工作周期,更短的可能只需要1-2天。这种情况特别适合于专业教师,因为其有业余时间但又没有长期固定的工作时间。

但这种途径如果仅仅关注一些小的专项问题解决而不参与较大型的工程项目,那么教师本人可能迷失在不断地项目承担和赚取一定的收入上,对于其全面的技术技能提升作用有限。

此外,对于有一定的系统规划和设计能力的教师,可以参与到极牛(http://geekniu.com/)、在行(http://zaih.com/)等平台,主要承接技术咨询方面的业务,随着所承接业务量的增加和行业面扩宽,专业教师也可以实现对自我的持续培养。

(4)专注技术,开发开源项目

积极投入到各种开源项目的开发团队,专注提升自身技术水平。这对于已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教师是个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好方法,但对于外语要求较高,而且需要与分布在全球的团队成员合作,难度较高。

此外,还可以根据已有一定用户群的开源项目,在自身熟悉和特长的领域进行再实现,比如把JAVA语言的开源项目在.NET语言中实现,或者反过来。这种方式可以促使自己快速学习到行业内优秀的设计,同时还可能把作品商业化,取得一定的经济收益。

在完成开源项目的同时,完成对完整开发过程的录屏,后期进行视频的剪辑,构成开发视频教程,既可以直接作为教学的共享资源,又可以作为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案例,在网上出售并获取收入以支持开源项目的持续改进。

(5)注意写作技能,成为技术作家

对于具有一定技术水平,但不愿意承担工程项目压力的教师,可以利用自身技术特长,进行技术文章的撰写,在此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但与一般不同,技术文章需要有一定的深度,而且发表到如InfoQ(http://infoq.com/cn/)等要求较高的平台,这些平台一般不接受水平层次不够的文章,而且还不需要版面费,并可以把文章再到自己的博客或用于出书,仅需要标明原始出处为InfoQ即可。

除了一般的技术文章,对于某一类软件开发、测试技术,还可以自行组织在网络出版,如designcode.io (http://designcode.io/)类似的专项图书网站,实行收费阅读,在提高教师个人收入的同时为后继其他图书的撰写积累资源。

第9篇: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盟;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库;途径和方式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3-6970.2013.07.004

本文著录格式:[1]朱翠苗.校企联盟建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途径和方式[J].软件,2013,34(7):9-10

0 引言

长三角地区拥有最发达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产业链,尤其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发达,每年需要大量的软件技术专业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苏州太仓作为全国发达县级市,建有软件园、国际服务外包园、科技信息产业园、科技创业园、工业设计园等省部级园区,同时需要一大批高技能型的软件服务外包人才,位于苏州太仓的健雄职业技术院,跻身于省级示范高职院校,紧跟产业人才需求进行专业建设,努力打造高职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新高地,自2008年以来,“校企合作”工作深度改革与实践,实现了校企联盟模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并积极进行课程和教学内容改革,为教学提供行业化、标准化、生产性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资源开发和建设方面不断探索新途径,实践新方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获得江苏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本文在校企联盟模式下探讨校企共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途径和方式,为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真实性强、生产性高、标准规范的教学资源保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1]。

1 校企联盟

校企联盟是一种校企合作的融合模式,实现了学校融入企业生产和研发,企业生产项目和工程师融入课堂和教学的一种合作模式,主要表现在企业入驻学校、教师进入企业、校企共建专业、共同研发和服务社会等多种形式,学校目的是共享企业优质生产性资源和实践创新能力强的工程师,企业的目的是共享学校良好的合作平台、教师的研发能力和“产学并行”的低成本资源。地处苏州太仓的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和实践了全国知名的“校企双元”人才培养模式,获得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完全实现了校企联盟的人才培养和项目合作,本文将结合本校现有校企联盟基础,进一步探讨校企联盟共建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途径和方式。

2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社会育人竞争力,必须拥有整个专业课程体系相关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视频、微课、项目、案例、课标等各类资源,将它们整理、分类、加工,并以库的形式进行管理和共享,为专业教学服务。高职软件技术专业应重点针对软件编码、软件测试、手机程序开发、物联网软件设计等最新的产业技术领域,建立标准化、生产性、真实性、典型性的教学资源库[2],本文主要讨论如何通过校企联盟来建成一个层次结构明显、实战性强、标准化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3 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面向长三角地区软件服务外包产业,开展“校企联盟”合作,通过校企共建专业、校企合作培训、校企合作生产研发、企业工程师进课堂、“产学并行”承接企业订单等形式,不断引入、消化、吸收、优化加工企业化优质教学资源,建立起生产性高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

4 高职“校企联盟”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和方式

4.1通过校企共建专业建设教学资源库

与北大青鸟、微软和知名大中型软件企业合作,签约共建专业,将企业培训体系嵌入课程体系,将企业化内训资源引入教学一线。例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与北大青鸟合作,共同培养软件技术专业人才,签约约定,北大青鸟提供教材、项目、课程体系、师资等资源,经过3年合作,北大青鸟的软件技术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教材资源、项目资源等不断被学校专业教师吸收、掌握、消化和加工,形成了一批典型、完善、科学的软件技术教学资源,并逐步建成软件技术校企合作教学资源库,丰富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资源内涵建设。该种方式可以获得企业项目、课件、教材、课程标准、视频等教学资源[3]。

4.2通过校企联盟开展培训获取企业一手资源

可以与知名培训企业进行合作,学校提供平台,引起入校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实现企业培训资源在学校共享共用。例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利用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基地,与上海博为峰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上海菲优雀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企业在学院基地开展软件服务外包人才培训,专兼结对子开展教学和训练,企业将优质的培训资源共享给基地,经过对企业资源的加工和利用,不断丰富了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该种方式可以获得企业项目、课件、视频、教材等资源。

4.3通过参与企业生产研发建设专业教学资源库

指派专业教师和企业工程师结对子,服务企业研发和生产,在企业实践和挂职,经过体验和参与企业真实的项目,提高了教师实践创新能力,教师更学会了在企业研发项目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开发、设计典型、实战性强的教学项目,并能够进行标准化的加工,按照企业流程进行项目整体设计和加工,逐步丰富了专业教学资源,更为教学流程和教学模式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该种方式可以获得生产性项目资源。

4.4通过企业工程师进课堂吸收优质资源

与联盟企业签约,将实践性强的课程交给企业工程师全程授课,企业工程会将企业化、标准化的项目和训练模式带到课堂,有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企业的生产性项目资源也同时分享给学校,学校教师教注意及时进行消化加工,将其转化为服务专业教学的教学资源,该种模式可以获得生产性项目资源和工作流程化教学模式。

4.5通过“产学并行”承接企业订单积累教学资源

在校企合作工程中,专业技能和生产应用能力强的教师,要勇于带头承接企业小型项目,带领学生团队进行项目生产,在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的基础上,将真正的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学生可以体验“产学并行”的训练,在完成项目的同时,可以将项目加工成典型的教学项目。例如: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通过承接太仓软件园、太仓科技创业园等企业的项目订单,开展了“产学并行”的实训模式,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高,教学项目资源更加典型、丰富[4]。

4.6通过转化教师产研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专业教师在教学同时,结合专业技术开展了各种软件项目、服务项目和研发项目,通过相关政策,鼓励教师愿意将产研项目共享给教学,不断丰富教学资源,实现“产教融合”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建设。

4.7通过加工大学生竞赛和创新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每年都有各种实践性强、水平高的软件技术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专业特长生通过刻苦训练、积极创新,获得了各项成果,这些成果更是一种教学财富,更贴近学生学习需要,要通过优秀作品评比、优秀项目展示等形式进行项目资源整理,并统一加工成为教学资源项目。

5 校企联盟共建教学资源库平台

以往的教学资源库平台都是学校建立的,校企联盟模式下,企业有义务配合建设教学资源库平台,学校有义务服务企业生产,建立一个校企互动的教学资源库平台将是一种新的理念和模式,所谓校企互动的专业教学资源平台,就是学校和企业共同丰富教学资源库资源,共同享有平台资源,相互服务和配合下做好教学资源库的细心化管理,平台不仅只有课程教学资源,还要有社会服务技术资源、培训资源和企业需求的研发服务资源等。

6 总结

对应软件服务外包产业人才培养要求,在校企联盟的基础上,探索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教学资源库建设途径和方式,从校企共建专业、校企联盟培训、参与企业生产研发、企业工程师带项目进课堂、“产学并行”完成项目订单、教师产研项目转化、积累专业竞赛和大学生创新项目等途径和方式,系统探讨了校企联盟建设高职软件技术专业教学资源的库的方式,进一步指出教学资源库信息化平台必须建立校企互动模式,在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实践证明,校企联盟建设教学资源库是有效和科学的。

参考文献

[1] 葛建中. 关于高职院校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若干思考[J].全国职业教育优秀论文,2010,(11).

[2]杨正校. 基于ITSS的高职软件技术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J].苏州市职业大学,2013(1):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