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终极的意思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反思 高中数学 意义
由于认知结构水平的限制,学生表现出对知识不求甚解,热衷于做大量题,不善于解题后对题目进行反思,普遍欠缺一个提高解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不善于纠正和找出自己的错误,缺乏解题后对解题方法、数学思维的概括,掌握知识的系统性较弱、结构性较差。一道数学题经过一番艰辛,苦思冥想解出答案后,学生必须认真进行探索:命题的意图是什么?考核的概念、知识和能力是什么?验证解题结论是否正确合理,命题所提供的条件的应用是否完备?求解论证过程是否判断有据,严密完善?等等。所以,为了提高解题能力,应该倡导和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解题反思。
解题反思的积极意义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积极反思,查缺补漏,确保解题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学生解数学题,有时由于审题不确,概念不清,忽视条件,套用相近知识,考虑不周或计算出错,难免产生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即学生解数学题,不能保证一次性正确和完善。所以解题后,必须对解题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结论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验证。可是一些同学把完成作业当成是赶任务,解完题目万事大吉,头也不回,扬长而去,由此产生大量谬误,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克制,引以为戒。如:1. 结论荒唐,引为笑柄;2. 以特殊代替一般;3. 臆造“定理”,判断无据,以日常概念代替科学概念。以上常见的错误,不胜枚举。由此可见,解题反思的积极意义及其重要性,必须引起师生在教学中的足够重视。
二、积极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提高综合解题能力
数学知识有机联系纵横交错,解题思路灵活多变,解题方法途径繁多,但最终却能殊途同归。即使一次性解题合理正确,也未必能保证一次性解题就是最佳思路、最优最简捷的解法。不能解完题就此罢手,如释重负,应该进一步反思,探求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问题,开拓思路,勾通知识,掌握规律,权衡解法优劣,在更高层次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自己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一题多解,每一种解法可能用到不同章节的知识,这样一来可以复习相关知识,掌握不同解法技巧,而多题一解每一种解法又能解很多道题。然后比较众多解法中对这一道题而言哪一种最简捷、最合理,把本题的每一种解法和结论进一步推广,同时既可看到知识的内在联系、巧妙转化和灵活运用,又可梳理出推证恒等式的一般方法和思路: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中间会师、转化条件等。善于总结,掌握规律,探求共性,再由共性指导我们去解决碰到的这类问题,便会迎刃而解, 这对提高解题能力尤其重要。
三、积极反思、系统小结,使重要数学方法、公式、定理的应用规律条理化,在解题中应用自如、改进过程,寻找解题方法上的创新
在问题解决之后,要不断地反思:解题过程是否浪费了重要的信息?能否开辟新的解题通道?解题过程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简捷?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式,照搬了熟悉的解法?通过这样不断地质疑、不断改进,让解题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
例1:求证:正四面体和正八面体相邻两侧所成的二面角互补。
此题有常规的解题思路:分别求出两个多面体的二面角的值,再求和。这也是一般参考书上的解法。探索解题过程,总感觉这样解题很笨拙,缺少灵气!不能反映两个多面体的巧妙结构。事实上,问题隐含了“结构”这个重要信息,那么,能否把“结构”作为切入点去探究问题呢?这样,此题的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意义就大不一样了
四、重视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探究问题所含知识的系统性
解题之后,要不断地探究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能否对问题蕴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地探究?能否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把问题所蕴含孤立的知识“点”,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地拓展、联系,加强对知识结构的理解,进而形成认知结构中知识的系统性。
例2.试证以过椭圆的焦点的弦为直径的圆必和椭圆相应的准线相离。
证明完这道题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
(1)把题目中的条件“椭圆”改为“抛物线”,结论有何变化?
(2)把题目中的条件“椭圆”改为“双曲线”,结论又有何变化?
学生在这三题的证明过程中发现:在不同曲线下可得不同的结论,椭圆是相离,抛物线是相切,双曲线是相交,这三道看似不同的题目的证明方法却完全相同,都可以根据圆以及曲线的定义来证明。
五、整合知识,创新设问
要让学生明白,问题与问题之间不是孤立的,许多表面上看似无关的问题却有着内在的联系,解题不能就题论题,要寻找问题与问题之间本质的联系,要质疑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它和哪些问题有联系?能否受这个问题的启发,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创造性地设问?让学生在不断的知识联系和知识整合中,丰富认知结构中的内容,体验“创造”带来的乐趣。这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非常有利的
六、探究规律,形成小结
对每个问题都要寻根问底,能否得到一般性的结果,有规律性的发现?能否形成独到的见解,有自己的小发明?点滴的发现,都能唤起学生的成就感,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问题的兴趣,长期的积累,更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结构的个性特征的形成,并增加知识的存储量。
总之,解题后引导学生不断地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归纳类比、抽象概括,对问题中所蕴含的数学方法、数学思想进行不断地思考并做出新的判断,让学生体会解题带来的乐趣,享受探究带来的成就感。长此以往,学生就能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并懂得如何学数学,这是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TU-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10)05-0080-02
1 图式思维及其意义
建筑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而图是建筑师从事建筑设计的语言,每栋建筑的产生都离不开图,因此,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师与业主等之间要进行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如果从某一方面考虑到“视”和“想”结合在一起,即:在“视”的同时,积极思维,“视”、“想”同时进行,我们称之为“视觉思维”。由视一想一画的循环构成的视觉思维,并用图(主要是草图)等手段来表达,就是图式思维。图式思维主要是帮助建筑师在设计方案阶段解决构思和表现问题,尤其是设计开始阶段。强调的是建筑师如何用草图和分析图的方法捕捉灵感,找出办法,把构思变成设计方案,然后,再按科学的设计程序进行修改、综合与完善。如图1为图式思维过程的图解。由a视觉形象到b知觉形象,再到c理性形象,最后到d纸上新形象为图式思维的过程。
其实,图式思维具有悠久的传统。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大师达・芬奇的手稿中不难发现:他在一页纸面上已应用图式思维方法对同一主题表达了许多不同设想的草图,而且他的观察既有透视,又有平面、剖面、细部,甚至全景图。另外他的表达显得轻松而随意,具有探索、开敞的思考方式。现代建筑大师阿尔瓦・阿尔托的建筑草图(如图2)更是快捷多变,技巧圆熟,表达真实,手、眼、心密切凝聚。图式思维过程关系到纸面的草图形象、眼、脑和手四个环节。在交流过程中,这四个环节都可能会对通过交流环的信息进行添加、削减或变化。从纸面(草图)经过眼睛到大脑,然后返回到纸面的信息循环中,不断地循环,不断地更新草图。我们不难总结出用草图表达出思维具有如下优点:
1)直接、即时性。建筑草图比用文字书写来表达形象要直接得多。例如:许多图形的意义远比文字说明简洁、直观、醒目。图式思维比文字书写要节省时间和精力。大脑里的思维往往是模糊的、漂浮不定、暂时的形象、昙花一现。运用图式思维,我们用草图可以把它们即时地、直接地记录下来。也许用图表达出来的形象与大脑中的思维形象有些不符,验证思维形象以便更正。
2)同时性。设计草图让我们在同一时刻看到许多大量的信息,体现其相互关系,并能描述细致的区别。
3)激发性。图式思维中的许多草图能激发大脑思维,促进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4)机遇性。图式思维由视――想――画的循环,在作建筑草图中,常会有一种出乎意料地产生灵感,意外的欣喜。
5)共享性。图式思维的建筑草图可供建筑师、工程师、规划师、业主等交流,共同研究、思考。它是公众参与设计不可缺少的东西。
6)快速、省时、省工。作建筑草图,快速、粗糙,能充分表达意图,不必费工、费时去追求供欣赏的艺术效果,完全是为建筑设计服务的。
2 图式思维在建筑设计中的作用
2.1 表现。设计与表现密切相联。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从各个方面进行全面交待,没有表现是不行的。建筑物在建造之前,要让业主看到其形象,能为他们解决多少问题,要让规划师知道其造型,是否满足城市规划方面要求,要让工程师知道其设计是否达到工程技术方面的要求等等。也就是说,在花费大量时间、能量和资金之前预先看到实现的可能程度和最后的结果。例如:我们制作一个泥箱子仅意味着简单地用双手操作直到所要求的结果。但是,要制造一个金箱子就需要昂贵的材料、大量的准备、时间和能量。因此,在动工之前,须具备金箱子的设计图。以图表现大脑中的思维,不仅可以了解最后竣工的造型,而且也计划所需的人工、材料、资金等,有利于工程的顺利完成。当然,设计草图的表现能力是有限的,即使具有非凡的技巧,图毕竟无法取代建筑环境的实际感受。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作为图式思维的草图却可能超越草图实际包含的内容,目前常用的表现手段有:
1)工作模型。工作模型是为了探讨和研究设计方案的工具,它不是设计方案的完成,目的是为了观察空间效果与各个方向的环境,可给建筑师最直接、全面的实际感觉印象,有些方面比徒手草图更直观、更快、更全面地反映建筑形象,常用硬纸板、胶水、泡沫塑料切块等制作,比较简单、省时。
2)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即在计算机上做草图。直观、快捷、全面、省时地反映建筑形象。
3)徒手草图。把大脑中的设计构思用草图快速记下来,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形成设计方案。它可以是分析图解也可以是具体形象。
4)主要是平、立、剖、透视图等造型设计。为了系统地研究设计,必须从许多不同的方面来表现,是一种理性的分析。(如图3)
5)细部设计。建筑师在进行设计方案过程中须推敲建筑细部与应用各种装修材料的质感、色彩等,用图形表现出来,以作比较研究。
2.2 抽象。建筑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关系到许多方面的问题。建筑师须用简单、清晰、明了、概括性强的语言(包括:图解、符号、象征性图式等)代表设计中非常复杂的概念,表达出足够的方案信息,并能体现出具有特征的设想,这个过程就是抽象的过程。抽象过程必须简化,如果包含的信息太多导致无法一目了然,就失去了草图的作用。当然也不能太过于抽象。要能看懂,如果连自己都看不懂了,那就失去了抽象草图的意义。抽象草图的主要作用:(1)有助于建筑师记忆大量的信息,也可直接用来作为各类设计变化的记录,可在大量草图中马上获得信息。(2)可同时观察各种不同的构思,从而大大激发了思维。(3)把注意力集中于总体而不拘泥于细节。(4)可促使产生多个不同的设想,以便比较,从中择优。如图4为抽象草图与具体草图示意。
根据保罗・拉索的《图解思考》中的观点,建筑设计可抽象分析为:需要、文脉、形式。“需要”指:空间、关系、优先、程序、目的、环境等的需要。“文脉”指:位置、自然气候的关系,地质的因素等等。“形式”指:地区形式、流线形式等等。“需要”、“文脉”、“形式”三者处于平衡状态,即:处于最理想的统一协调状态,矛盾得到妥善解决。三要素出现不平衡状态,需要在设计中分清主次。“需要”与“形式”出现分歧,则可各行其是,用文脉联系。由于“需要”、“文脉”、“形式”三者要求各不相同,于是从某一点出发所作的设计各不相同,因此,要从中寻求协调统一的最佳方案(如图5)。
2.3 手法
图式思维中的手法在于变化图式形象,开拓思路,发挥想象力,产生新的形象。设计过程中,需要对思维中的创造性活动作充分表达,这就要求设计者有灵活的思维和熟练自如的笔
下功夫。这些草图仅用很少几根线条表达设计思维,因而,徒手草图应简洁,写意性,表达性强。常用的三种手法:1)可能发展的开阔形象。用模棱两可的大杂烩和具有多重意义的形象来表达构思。可借助透明性,使同一位置出现两个或多个形象,也可绘制不完整、模糊的设计草图,还可用软铅笔产生更模糊的线条。2)转化形象。常用的有三种转化类型:a)拓扑分析法(如图6)。b)装饰性转化手法。C)相反转化手法。
2.4 发现。许多建筑师把设计中的发现作为工作的关键,因为它是建筑师创作的重要方法。发现就是在图式维当中,寻找灵感,从许多不同构思中,经过反复比较、推敲,从中找出最佳方案。其中,相似是重要的方法。所谓相似就是根据自然界的规律从中汲取灵感,运用于建筑设计中。如:根据树木生长的结构特点,可以吸取灵感,类推到高层建筑设计。又如:根据花朵向阳开放的特征,可在建筑向阳一面的窗户上设计有可控制的活动百页窗帘。常见的相似有:1)象征(如图7)。2)直接相似。3)幻想相似。4)个人相似。
2.5
检验。一个工程,如果等其建成后再来检验,已没有多大意义了,所以,在设计方案过程中,建筑师要枪先一步,使抽象概念图解变成更具体、实在的图象,特别是空间形象。同时,也是对头脑中思维形象的一个检验。如图8为设计方案检验过程的图解。
2.6 刺激。建筑师设计的方案给业主、承包商等一个刺激,要通过运用其熟练的草图技巧将自己的设计意图表达出来,体现设计者的个性、风格、艺术修养、构思的热情等。
如图9,建筑师做的这些草图似乎在帮助建筑师说话,“讲解”其设计。因为建筑设计不仅有功能、技术方面的问题,而且具有环境心理、艺术、精神等许多方面的考虑,可创造一种心理上的刺激,吸引业主。
建筑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而图式思维是实现创作的方法和手段。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们在建筑创作中要重视建筑理论和创作方法的研究。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们也要在建筑设计实际当中不断地研究和改进图式思维方法,提高我们的建筑创作能力。
关键词:图形设计;创新性;思维模式
图形作为设计的语言,要注意把话说清楚。在处理中必须注意主要特征,注意关键部位的细节。否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比如苹果、西红柿、桔子等在体量上差不多,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要在处理中注意它们各自的不同特征。一种形象的特征往往是在与它同类形象的比较中显得更为鲜明,所以,在比较中把握特征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图形设计的主要分类
1.点视图形
点是简洁的形态,它是所有形状的起源,其数量是无限的。最早把点运用于组成物形中的,要算“点彩派”画家修拉。修拉称这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的绘画公式,但创造一个新鲜和颤动的色彩,他并不很成功。然而,把点作为有表情的元素并提高到理性精神高度进行创作研究的,当数康定斯基。康定斯基对点的理论实践,被本世纪中的光效应艺术所继承和发展。它为构形方法增加了新的内容,尤为重要的是点视图形大众化,在设计与绘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对现代视觉传达设计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点视图形被设计师广泛应用于广告、标志等设计中,丰富了视觉传达设计的构形方法。
2.线视图形
线是最单纯而又概括的构形方法之一。线对客观物形是一种高度概括,是有选择的、简洁的物形展现。它舍去自然物形非重要和琐碎的形状,显现能够代表物形本质特征的形状。当你漫步在公园,就会被引入曲径幽然的园林布局之中。正是由于这不同方向的曲径差线在一定区域内相乒作用,使我们的视觉产生一种稳定的平衡感。一旦这种平衡感在我们眼前消失,我们眼中的客观世界将变成一片混乱。
3.仿影图形
谈到仿影图形,不禁令人联想起那具有高度夸张、幽默、神奇的皮影。中国皮影源自于某个民族或地区对已逝人物的追念。栩栩如生地仿制出逝者的剪影以做招魂之用,借以安抚一颗相思悲痛的心灵。皮影戏则是由光和影的光学应用同绘画工艺的巧妙结合而共同创造出一种用影子活动表演的戏剧艺术,它依靠灯光被投射,将仿影图形映现于屏幕上。
4.双关图形
没有哪一种视觉艺术象现代视觉传达设计那样充分地利用多种表现物形的方法。从多种角度皆可观看的物形组合在一起的双关图形,就是利用视点的转换和交替,在二维平面上表现了三维立体物形。在三维立体,尤其是几何形状的物形中显现模棱两可的视觉效果,更具表现多视点的双关图形的特性,这是由于几何形状物形的单纯和简化更易在一定组合中构合成双关图形。
5.共生图形
共生图形在很早以前就已出现。在共生图形中,形与形的轮廓线之间相互成为对方的一部分,相互借用,组成巧妙的两形共用一条轮廓线的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共生图形是一种独特的构形方法。构合共生图形的物形来自于客观世界,但是这种构形方法却完全是凭设计师主观和理智所共同创造的两形共存的组织结构,这两者结合而成为奇特的、非客观的共生图形。
二、图形设计的形式变化
1.具象图形
具象图形能真实的表达产品形象,色彩层次丰富,在包装上的应用较广泛。具象图形除写实的表现手法外,还可以采用多种特殊处理,形成多种图形效果。
根据表现要求对所要表现的对象加以有所取舍的主观选择,使形象比实物更加单纯、完美。在表现方法上,点、线、面的变化可以形成多种表现效果。夸张变化图形,这是在归纳简化基础上的变化处理。这样不但有所概括,还强调变形,使表现对象达到生动,幽默的艺术效果。
2.抽象图形
抽象图形指用点形变化、线形变化和面形变化形成的没有直接含义而有间接联系的图形。抽象图形具有广阔的表现地方,在包装画面的表现上有很大的发挥潜力。抽象图形虽然没有直接的含义,但是同样可以传达一定的信息,在设计上这一点很重要。如前面谈到的在联想与构思表现中,抽象图形同样可以引导观者的联想感受。
3.装饰图形
装饰图形的利用也很广泛,其中包括对传统装饰纹样的借用,设计中要注意不宜滥用装饰纹样,而应配合内容物的忏属性、特色、档次适当运用。图形除常规印刷外,还可以采用模压等技术处理手段。当然这要根据包装的成本档次及内容物的表现要求来选择。
三、图形设计的创新思维
如今我们生活在高感触设计时代,人们需要过一种更舒适,更富刺激性的生活,以能够触及我们的感官和心灵。这似乎离我们不很远,但我们正在逐步缩小这种差距。如果有这样一则广告,一位青年朝气蓬勃,自由自在,身着牛仔裤T恤衫,戴着随身听欣赏音乐,那么,画面所展示的生活方式要比广告上的产品本身更能给顾客留下深刻的印象。其次,设计师还必须了解世界设计动态,把时尚的国际潮流融入本国文化特色的设计中去。因为视觉传达能使世界变得更让人易于理解。也就是说,图型创意的过程,就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来进行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由于在创意过程中设计师受到各自生活实践和艺术修养的重大影响,其创意方法也必然是各具特色的。但是,尽管如此,图型创意仍然存在着可以找寻到的共同规律。因此,在创意的方法上,也必然存在着这种共性。也就是说,在图型创意的过程中设计师必须从主题的要求出发,通过联想和想象,找出这些看似各自孤立的形象之间的内在联系,再通过反复的艰苦的思维活动进行分析和判断,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最有意义的形象,重新整合,同构共生,孕育并创造出全新的图型来。而设计师的神秘力量就在于他能通过其作品给人以惊悸感。他靠某种欲望而创造,就像传说中皮格马利翁雕刻心中美女一样创造第二现实,而达到这个第二现实的思维模式是非常正规的。从思维的方式上看,它是对平面的,线性的,聚合的思维的方式的突破,而以发散的,立体的,非线性的以及直觉,灵感等方式为主。而创意图形正是这种创新型思维模式的图形化过程。
综上所述,图形创意作为一种创新设计思维的训练手段,或许明天就会被某种新形式取代,而创意思维的养成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社会文化巨变的年代,成功的设计师往往是那些不愿遵循旧有游戏规则,敢于挑战前辈成就,不畏惧尝试失败,在思维模式上能迅速改变的人,通过拥有创新的设计思维这一确定性,来应对审美变化的不断确定性。
参考文献:
[1]《现代超视图形创意图典》.河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第
一版
[2]迪尚.《电脑图形设计》.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3]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新世纪出版社,1995年版
男人大都不爱去看医生,总认为自己没什么病。然而统计表明有80%的重病患者是因为小病误成大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列出了四种最易被男人忽视的疾病。
高血压
高血压是不折不扣的沉默杀手,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除非经常测量血压,否则在它给你的身体带来严重伤害之前,你可能并不知道自己患上了高血压。
血压包括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指心脏在收缩时,血液对血管壁的侧压力:舒张压是指心脏在舒张时,血管壁上的侧压力。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而最近也有研究表明,血压140/90mmHg也会对健康有害,所以有专家建议将正常血压界定标准降为120/80mmHg。
高发人群:几乎所有的男人都有可能患上高血压。尽管科学家并不确定什么原因导致了高血压,但是普遍认为和遗传基因、饮食习惯以及压力有关,肥胖也会导致血压升高。
症状:也许只有在你的血压非常高的时候你才会注意到它。慢性高血压通常会使人疲劳乏力、神志不清、视力低下以及胸口疼痛。
诊断和治疗:所有的医院以及很多药店都可以测量血压。
减肥通常是治疗高血压的第一步,而且效果显著。注重饮食、多做运动,还有像沉思、瑜伽这样的精神放松也被证明对降低血压有效。如果这些方法都不能保证血压在正常范围之内,那就只能选择药物治疗。
胃溃疡
你可能会觉得不可思议,怎么会有人连自己的胃里有个洞都浑然不知。然而成百上千万个男人确实如此。轻度的溃疡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即便是严重的胃溃疡也被很多人误以为是胃酸过多或者消化不良而忽视。其实如果诊断和治疗得当,胃溃疡很容易治愈。
大量研究表明,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专家说,在这个世界上十分之一的人会在有生之年患上胃溃疡。
高发人群:科学家并不确定幽门螺杆菌是如何传播的,任何人都有可能患此病,不管你每天吃粗茶淡饭还是生猛海鲜。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
症状:严重溃疡会造成胃疼,这种间歇的疼痛通常在餐后2到3小时或者空腹的时候出现,而且持续几天到几周。通常进食或者服用抗酸性药物会缓解疼痛。
诊断和治疗:如果你的胃部不适,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目前,大夫已经可以通过抗体试验、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
食管裂孔疝
男人总是认为肚子疼是小事,所以一种常见疾病――食管裂孔疝,往往被他们忽视。
食管裂孔疝是指胃经食管裂孔疝入胸内,其危害在于破坏了远段食管与膈肌裂孔的正常关系从而导致胃和食管间的返流,少数情况下还会引起出血甚至穿孔。
专家估计超过50岁的中老年人有四分之一会患上此病。
高发人群:科学家目前尚不确定此病的高发人群,但是有家族病史的人,患上此病的概率要高于常人。
症状:食管裂孔疝症状主要表现为进食后饱胀和胸闷,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呕血、黑便等严重临床表现。
诊断和治疗:医生主要依靠X线钡剂造影、食管镜及食管功能检查确诊此病。
食管裂孔疝可以采取内科保守的方法治疗,改善饮食结构,避免暴饮暴食,且餐后不能立即平躺。适当服用抗酸药物及胃黏膜保护剂等也可以治疗。此外,减肥也会对治疗此病有益。如果以上办法都不能治愈,就只能采取手术治疗。
腕管综合征
我们的身体构造并不适合像我们所从事的许多工作那样长时间执行精准的机械动作。长期使用电脑,每天重复敲击键盘和移动鼠标,使得手、腕、胳膊甚至肩膀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便有可能患上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是由于从手臂通往手指的正中神经在腕部受压所致。正中神经所“指挥”的三个手指,拇指、食指、中指会首先产生疼痛和感觉麻木。但是大多数男人都对这种疼痛置之不理。腕管综合征虽不是大毛病,但如果对它长期置之不理,可能会导致神经受损,手掌发黑、肌肉坏死。
高发人群:腕管综合征在需要手腕用力、做重复动作的职业中发病率最高。电脑操作者、厨师、木工和艺术家都是此病的高发人群。统计数据表明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但是考虑到男人可能仅仅在腕管综合征症状变得很严重时才去看医生,因此有专家说男性发病率被低估了。
症状:腕管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腕部、手掌面、拇指、食指、中指出现麻、痛,或者伴有手动作不灵活、无力。
关键词:《周易》;造物;道;器;设计;存在论
中图分类号:J50-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9)07-0072-03
如果说《周易》是我国第一部充满哲学思辨意味和人类存在经验总结的著作(《易传》为主要体现),那么它同时也是一部充满博大精深设计与艺术思想的著作。《周易》作为六经之首,不仅其成书关键的卦象乃是中国古代设计的集中体现,同时书中有关造物、道器以及制器尚象等有关理念与思维都是关于设计的理论层面的哲学阐释,这对于中国传统设计影响深远,正如风水学与建筑设计关联一样,它同时也对中国当下设计有着不可忽视的启迪意义。
一、占卜作为设计的存在
“太卜掌三易之法”《周礼-春官-大卜》表明了“易”是周代的一种算卦占相的工具。“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试图通过阴阳艾符号对人类及其存在进行经验的总结和形而上的把握,这本身就是设计的最为本源性的表达。“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设计乃此在的规定,其最终旨归是为了人更加诗意地居住在此大地上。《周易》试图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更好地把握人类乃以居住的生存世界,正是其作为设计存在的最好表征。
一方面,它对原始先人观察、体悟和把握世界的方法进行了经验性总结与描述。“古者包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渚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八卦乃是对天地万物直观与体验的结果,这其中包含了对事物变化与运动的抽象把握。八卦的每一卦象都有特定的指涉,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其中尤以乾卦和坤卦则被认为是《易》之关键。因为乾坤是阴阳矛盾运动的集中体现,代表着变化运动的人之生存世界。人通过占卦获得卦象及其衍变的直观,从而把握与经验人之存在。在这里,卦象的衍变与隐喻及其暗示都是在对原始先人所生存的生活世界展开审美观照与历史把握之后的本源性思考。
具体到器具的制造,《周易》也作了详尽的阐述。从生产工具到服饰设计、从交通工具到兵器生产、从建筑设计到视觉传达设计,《周易》既归纳出了设计者,同时也对设计的旨归、所凭借的原始质料都有简明扼要的总结。“包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乃是对于生产工具设计起源的表达;“垂衣裳而天下治……,”表明早在上古时代已经有了服饰的出现。“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舟楫之利,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也暗示了交通工具的设计早已存在;“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雨,以待风雨……,”,则显现了原始建筑设计发展的流变……,尽管在《周易》里,所有的造物和设计都是圣人来完成的,但是对于远古时代的设计无论是从旨趣、质料、创意思维还是设计衍变都作了经验性阐释。
另一方面,无论是观物取象还是立象尽意,都包含着人的感性的参与,同时这种对于卦象的把握与体悟又是直观的,并没有手段与目的之分。另一方面,它首次把原始先人造物设计的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更为本源地思考人如何更为本源性的存在,这着重体现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有关论断。道与器的关系表明作者不是仅仅在经验层面来考察人类有关造物的认识与体验,而是上升到人的存在与思想的高度,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周易作为设计存在的另外一个表征就是有关太极八卦图的出现及其理论阐释。如果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对太极图内在旨趣的存在层面的揭示的话,那么太极图像自身的形式乃是图形创意设计的典范。这不仅仅在于形式上的完美,而更在于它彰显了中国古代设计的由器(技)与道关系的总体表征。
在这里,我们悬置太极图与《周易》时间顺序上的优先性考察。无论是太极图先于《周易》存在,还是先有《周易》,后有太极图,都与我们对于太极图作为《周易》智慧的集中显现,以及太极图作为设计并无直接的关联。流传后世的太极图种类很多,天地自然河图、太极先天图、周氏太极图、来氏太极图、景岳太极图,左辅太极图以及循环太极图等。但无论哪种太极图其基本的形式都是由一个圆圈、一条曲线、两个圆点、两条黑白鱼图形等组成的阴阳鱼图案。人们通过太极图来推导和把握其所居住的生存世界表明了太极图首先是作为设计的存在。虽然太极图造型简洁,高度抽象,但其形式非常完满,符合形式美法则,不仅对称均衡,而且和谐富有节奏美和韵律感。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个简洁抽象的图像乃是中国智慧的集中显现。它以均衡对称的图像方式,揭示了阴阳、和谐等中国传统思想,成为后世造物与设计的典范。
二、本性直观与形式的显现
《周易》与设计的内在关联不仅在于其本源性地对设计的旨趣作了规定,同时也有着设计形式层面的指涉。
而这种对于形式的显现与把握则是以一种本性直观的现象学的思考方式。现象学起源于胡塞尔,他力图克服传统形而上学,通过直观把握事物的本性。“我们在这里是在完全广义上运用直观这个表述,这个广义无非是指自身经验,具有自己看见的事物并且在这个自身的看的基础上注意到相似形,而后进行精神上的递推,在这种递推的过程中,共同之物、红、形状等等‘自身’地表现出来,就是说,被直观地把握到。”在此,胡塞尔不再基于形而上学主客二分、现象与本质、感性与理性的区分而运用直接展示与具体描述的方式来把握纯粹意识或先验自我的有关问题。而其学生海德格尔则把胡塞尔的先验现象学发展为存在论,通过把握此在的存在来把握存在,也即通过此在来通达存在,以此来追问存在的本源。
在思想运行的维度上,《周易》与现象学有着内在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首先,《周易》把握世界基于经验与直观。无论是通过占卜及卦象来获得对于世界和存在的把握,还是作为《周易》思想集中体现的太极图的图形直观事物本性的思考都表明了古人通过直观把握自身存在命运的意象性思维。其次,不仅《周易》把握存在的方式是直观的,它对于先人的思维方式也进行了经验描述,它不是理性的,逻辑的归纳和推理,而是一种直观的、形象的思考方法,同时包含着对于事物本性的洞见。《周易》认为通过“象”的直观可洞察时局,万物之变化。因而,力图通过“象”直观来把握思想和人之存在。这种思维没有明显的主客之分,也没有在直观之后尚有一个理性 或者逻辑思辩的设定。一旦获得“象”便能经验到天地之道。“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彭富春认为,中国思维的特征,不是理性的和逻辑的思维,而是经验的思维。经验的思维又可具体化为自然性的思维和历史性的思维。作为群经之首的《周易》,非理性非逻辑的直观形象思维正是这种自然性与历史性思维的表征,因为它意味着“人首先从自然中搜索出尺度,然后将此尺度给于人。”在此,走向事情本身,便成了走向自然本身,因为中国古代最大的事情便是自然的事情。
如果说《周易》与现象学在思想运行维度上的有着一致性与关联的话,那么《周易》对于形式的把握则是其直观思考方式的具体显现。无论是“观物取象”还是“制器尚象”都包含了对于事物形式的把握。古人体悟和通达存在的“卦象”,乃是对于自然的模拟的表号化或者抽象化。“鼎”卦的卦象是对现实中鼎的形象的抽象与符号化把握,而“坎”卦的卦象则是对于甲骨文之“水”的模拟。“象”都是基于图像思维和设计的观照,也即直观地、表现地把握物之存在,创造出“有意味的形式”。而“观象”、“立意”、“赋形”的直观、表现的思考正是造物和设计活动不可缺少的步骤。
《周易》对于具体的形式美也有着本源性地观照。一方面如前所述,卦象在造型上具有强烈的形式感,极其符合形式美的特征。八八六十四卦,每一卦首先都是一种抽象的图形创意,其次对称、和谐、均衡的形式美法则得到充分的表现,比如说“鼎”卦的卦象就取材于日常使用的器具,它是作为实用和礼器的鼎的具体形象的抽象与符号化表现。另一方面,《周易》也有着色彩和装饰方面的考虑。比如“革”卦、“贲”卦、“离”卦所谈论的都是关于设计装饰与色彩的把握。“革”卦讨论的是因人身份地位的差异性而进行选择性地服饰。“‘大人虎变’即《玉藻》之君车以虎皮为饰,‘君子豹变’即士大夫车以豹皮为饰,‘小人革面’乃是未命士者不得乘饰车。”这里《革》卦强调了装饰的差异性与特定的指称性。《贲》卦“白贲,无咎”表明了装饰上空白、自然与虚实的运用。装饰并不在于色彩的艳丽,同样,空间的经营也不并在于布局的繁多,而是要恰到好处,自然而然。白贲,无色也,从有色达到无色,乃是设计最高境界的设定。这并非是不要装饰,而是强调装饰的有效性。
与《贲》卦体现了装饰上的素朴自然的重要性不同,《离》卦不仅与古代工艺美术有着本性的关联,同时也对装饰的地位给予了肯定。“离者丽也”,只有装饰的事物才是美的,宗白华不仅赋予“离”以丽的含义,而且还认为它是对于器物的艺术加工和装饰的把握。
三、道器关系的把握
《周易》作为设计的存在,乃是中国古代造物与设计思想的集中显现。道器关系的区分在此成为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的不可回避的主题。“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是《周易》对于道的最为本源的规定。尽管《周易》没有阐释道和器如何具体关联,但是道器关系在此成为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思想的开端。
首先,在造物与设计的开端处,是没有道与器的区分的,至少道与器的关系没有形成主题。设计作为人的创造性活动,它跟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最为直接的关涉。于是,我们追问,人的第一件设计作品是什么呢?毫无疑问,正是这样的一件作品标明了人的诞生――人基于造物与设计而与其它动物想区分。在此意义上,我们是否可以说第一块打制石器的诞生就意味着真正意义上的人的诞生呢?而作为生存作为第一要旨的原始人来讲,器物或工具的制造则是为了满足其最为基本的生理和生存需要的物质需求。此时,造物最为主要的追求乃是基于实用性和上手性的“形而下”工具的制造。造物的旨趣、精神的追求,艺术的意味乃至道的显现的形而上层面的事情尚没有展开。而当人的意识开始觉醒时,人开始有意识地注重造物的技巧与规律的把握、造物思想的表达和艺术与审美的追求。于是,形而下的器的制造于超乎“形而下”的物质范围的“形而上”的道发生了关联。
在中国传统思想中,“道”是神秘的、抽象的、难以言说的,同时它又是自然的,给予人以最高规定,而“器”是则直观的、感性的、形象的,是人对造物与工具的具体把握,它与人的日常生活及其形态紧密相关。“器”的制作受“道”的规范与制约,“道”则要通过“器”来传达与显现,“器”是“道”的载体与物质表现。于是,器以载道自此形成了中国传统在造物与设计思想的主题。《周易》不仅明确地提出了通过直观达到对“象”的获取的“观物取象”,而且也指明了造物与设计的最为显明的旨归“立象以尽意”、“观象以制器”、“制器以尚象”。
“象”作为器以载道的中间环节,在传统造物思想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象”通达道,乃是因为“道”只能通过天地万物的变化之象被人所感悟,人凭借于所感悟到的“象”在造物的活动中运用特定的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创造出可用之“器”。于是,“以‘象’为中介,通过人为事物的创造,把不可见的‘形而上’之‘道’转化成可见的‘形而下’之‘器’,同时又通过‘形而下”之‘器’传达出‘形而上’之‘道’,实现了两个世界的互动和‘双重转换’。”
不同于“文以载道”更多地强调装饰的重要性,“器以载道”注重实用性的把握。文,则是对器物的装饰与美化,是人对器物艺术与审美的追求,而文作为道的体现则是要符合道对于人的规定,在中国传统思想即天和自然的规定,于是有了天文与人文之区分。人文作为器物的装饰和美化乃是天文的具体显现。也即,器物应当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无论是个体的还是群体的;物质的还是精神的。一方面,造物受人乃以生存的外部环境、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制约。另一方面造物与设计又引导着人的生活和思想。
无论是器具的造型、装饰还是其实用性的设计都与技术的应用分不开。技术在此表明为:设计如何凭借技术和特定的方法创造出既具有实用性,同时又反映一定的生活旨趣和信仰,体现天道和人文的器具。而设计满足人的实用与审美的旨归则是作为欲望的外在显现与表达。同时,器具的设计必须借助于特定的材料及其特性的把握,运用一定的思维与创意方法,设计出不仅实用与审美统一,同时符合礼制的器具,也离不开道或智慧的指引。于是,造物乃是欲望、技术与智慧的游戏,而器具的生成,则是此种游戏的结果。在《周易》里,器具的设计者虽然都是圣人,但是器具的最终生成都是欲望、技术与智慧游戏的结果。圣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之所以观物取象、立象尽意,乃是为了得到智慧的指引,获得对于道的把握与体悟。而凭借工具对特定材料加工,造物的过程则是技术被应用和发生作用的过程。而“以教天下”、“以威天下”、“以待风雨”等圣人造物的旨归正是人作为存在者整体欲望的生成与表达。
与《考工记》侧重对于具体的造物规范、分工、材料及技术标准详加论述不同,《周易》则偏重于道与智慧对于造物和设计的引导。以至于设计中的欲望与技术的考虑在此隐而不显。但是这种对于道或智慧的重视,则为传统造物与设计作出了本源性的规定。设计必须体现道,符合道,有着智慧的参与,而不是对于物的一种强迫。于是,自然性成为中国传统造物与设计的最大特征,而在开端处最为显明。因为中国的道乃是天道和自然之道。在此,不再有人与自然的主客二分,而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听从自然或道的召唤。因而,无论是石器时代设计的稚拙,青铜时代造物的笨重,还是铁器时代的刀剑的坚硬,瓷器时代的技艺的精巧,自然都是人的最大规定,器物只是人存在和体悟道的通道。无论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还是建筑设计,都遵循自然和道对于设计的规定,而正是有了道的指引,中国传统设计才具有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与审美追求,寄予了人的理想情趣与诗意居住的可能。
1、表示解释说明。
2、表示语音的延长。
3、表示意思的转换,跳跃或转折。
4、表示插说。
5、加强重点。
6、分行举例。
7、用在副标题前。
8、标明作者。
9、补充说明。
10、引出下文。
11、表示意思的递进。
12、表示总结上文。
关键词:中药制剂;问题;发展;效益
中医专科医院自制的中药制剂,对配合临床中西医结合治疗专科疾病、特别是开展中药内服结合外用治疗,以及弥补中药市场供应不足、展示中医专科特色与优势等方面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国家中药管理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医院制剂的软硬件要求越来越高,价格形成中的不合理因素等使医院中药制剂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1中医专科医院中药制剂发展现状
以自配、自用为主是中医专科医院中药制剂的原则,具有配制量小、品种少、价格便宜的特点。现在国内中成药的新药不断上市和进入医院,使医院中药制剂面临巨大挑战,加之国家对中药制剂管理的加强和完善,一些医院制剂方面的软硬件已经跟不上脚步,他们要么在等待中驻足观望,要么缩减品种和产量,甚至选择自我淘汰。
2存在的问题
2.1生产条件与管理
2.1.1制剂室规模结构不合理,生产及科研资金不足
中药制剂室的规模小,医院领导发展中药制剂的想法往往因政策的不明朗左右摇摆,影响资金、人员和设备、设施投入少,造成人员缺乏,生产设施条件差,设备不齐、质控手段和仪器的缺乏,产品质量无法全项检测和控制,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医院中药制剂的发展及质量的提高。
2.1.2人才的匮乏,制约了制剂室的发展
长期以来,医院往往偏重于经济效益,不太注重制剂专业人才的培养,专业人员少而不精,又因生产设备落后,只能生产工艺简单、包装简单的制剂。再者因为制剂岗位不受重视,往往留不住人,使医院制剂的内在质量因人员变化存在较多不稳定因素。
2.1.3生产工艺和设备老化,原料药质量不高使制剂的质量水平停滞不前
很多中医专科医院中药制剂室设备老化,提取及分离工艺较为落后,难于将有效成分充分提取,直接影响了中药制剂疗效。同时因不注重原料药的选取,使用的常为普通药材,质量参差不齐,造高品质的中药制剂几乎难以成为现实。
2.2质量控制
2.2.1质量控制手段有限
中成药制剂传统的单一成分的质量控制模式不能适应全面控制制剂质量的要求,难以体现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念,造成定量指标与临床疗效脱节,难以全面反映制剂质量。[1]
2.2.2卫生学检查
由于中药的原料源自天然,工序繁琐,加上医院制剂室的硬件条件原因,所以微生物指标容易超标。
2.2.3重金属、农药残留等有害因素控制
中药制剂中重金属、残留有溶剂、有机氯农药量等含量控制手段缺乏,为中药制剂的安全性埋下了隐患。
2.3中药制剂报批行政审批手续复杂、成本高
医院中药制剂须经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后方可配制医院制剂。申报制剂就需要几万至几十万试验研究费用[1],中药制剂的行政审批成本影响了这些医院的中药制剂的发展。
2.4中药制剂价格形成机制
医院中药制剂由当地的物价部门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定价,只准在原辅料成本上顺加5%[2],在近几年中药材原药接连上涨的情况下,物价部门对于医院上调中药制剂的批复迟缓,致使药价倒挂,大大打击了医院生产的积极性。
3解决办法与发展方向
3.1加强中药制剂的队伍建设
加强制剂人员的能力培训和责任心的培养,参照 GMP和GPP要求,对生产过程中的员工行为进行规范并落实奖罚措施,建立健全各项操作规程和监督制度,实现生产和管理上的制度化、标准化。
3.2开发与医院专科特点相结合中药制剂
特色中药制剂是临床中医特色治疗的支撑和具体体现之一,中药制剂应该着眼于保证临床“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并且把中药的内治疗法和外治疗法很好的结合起来,使中医的整体观念在药物治疗方面得到品种的支撑。
3.3要建立符合GMP和GPP标准的制剂室
医院中药制剂要发展,不光要有与本院特色诊疗相适应的中药品种,更要有符合GMP和GPP标准要求的场所及相应的各种严格的管理程序以保障其生存和发展。
3.4加强原料入口把关,优化制剂生产工艺
制剂室应尽量使用地道药材为原料药,选派责任心强、经验足的高年资中药师负责中药饮片的原料入库验收工作,采用先进的提取分离技术及制剂工艺加工成药。
3.5制定与疗效相适应的质量控制标准
作为中药制剂,应该要注重质量的可控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应要求在标志物检测的基础上,增加“指纹图谱”检测项目。产品必须同时符合标志物检测和指纹图谱检测,以保证质量的稳定均一。
3.6充分利用国家的扶持中医药的政策,加强和政府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因势利导,促进特色中药制剂的使用
着力研制和应用特色中药制剂,对制剂生产进行严格的全成本核算的基础上,与物价部门充分沟通,使中药制剂的价格更加科学合理。另外积极与社保、新农合等部门联系,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医疗机构中药制剂纳入报销范围[3],进一步减轻患者的就医负担。
总之,医院中药制剂,是各级中医医疗机构保障“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对市场供应品种的有力补充,是中医医院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市售中成药的新药重要来源,医院中药制剂作为中医药文化遗产现代传承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将继续存在,作为中医专科医院,发展中药制剂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做出“质量稳定,效果一流,价格经济,使用方便”的产品,按照GMP和GPP要求加强软硬件和质控管理,为医院药学和祖国的中医药事业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希东.医院中药制剂现状及展望[J].实用医药杂志,2011,(3):238.
“极”是指“用尽”的意思,极目远眺是指用尽眼力向远方眺望。
在句子当中常用来做谓语,并指尽眼力所及眺望远方。
成语出处:三国·魏·王朗《与许靖书》:“子虽在裔土,想亦极目而迥望,侧耳而遐听,延颈而鹤立。”
(来源:文章屋网 )
【关键词】心肌梗死;兔动物模型;左室支
A Simple Rabbi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YANG Yong-hui,LI Tong,ZHAO Yue,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2,9(10):001-003
【Abstract】Objective:To prepare a simple,reliable rabbit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Methods:Carefully incising the lower sternums of 20 healthyfemale rabbits along the midline,withou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and ventilator,maintaining the integrity of the ribs and pleural cavity,and ligated left ventricular branch at 5~10 mm below the left atrial appendage,to establish the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4 weeks later,the survival rabbits were detected by the ECG and echocardiography.Rabbits which complied with the model standard of the ECG and echocardiography were considered as successful MI models.Made some myocardial pathological biopsy,stained with HE and Masson trichrome,then,observing pathological changes.Results:14 rabbits had myocardial ischemia changes in ECGand decreased cardiac function in echocardiography 4 weeks after ligation of LVB.The survival rate and success rate of model rabbits were 85% and 70% after postoperative 4 weeks respectively.Th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the 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and 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compared with preoperative(P
【Key words】Myocardial infarction;Rabbit animal model;Left ventricular branch
First-author’s address:Graduate School of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ianjin 30007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10.001
动物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模型是研究MI病理生理机制和探索新型治疗途径的基本环节。虽然猪、狗等大型动物MI模型有很多优点,但是对操作技能要求高,死亡率高,且购买、饲养等成本高[1],难以开展大规模的实验,限制其在科研中的应用。兔心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少(与人相似),而且阻断后发生致命的心律失常及死亡率低[2-3]。本研究根据兔胸腔的解剖特征,参照Fujita法[4],并加以改良,在无气管插管、人工通气供氧的情况下建立MI实验动物模型,观察其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脏彩超的变化及心肌组织学特征,探索这种模型制作的可行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动物健康成年雌性日本大耳白兔20只,兔龄5个月左右,体质量2.0~2.5 kg,由天津市津南区春乐实验动物养殖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SCXK示2009-0004,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06年颁布的《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标准。
1.1.2主要试剂、仪器及手术器械盐酸氯胺酮注射液(福建古田药业有限公司),戊巴比妥钠(天津市联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天津金耀氨基酸有限公司),注射用青霉素(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光电6511单道心电图机,PHILIPS IE33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S5-1;深部拉钩、带线缝合针、剪刀。
1.2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参照 Fujita 法[4]。氯胺酮25 mg/kg经肌肉注射,同时1%戊巴比妥钠1 ml/kg经腹腔注射,保持兔自然呼吸状态,仰卧位将兔固定于动物手术板上,心电图机肢体导联线与兔四肢相连接,记录Ⅱ导联ECG。剪除胸前区毛,碘伏消毒,铺无菌巾,切口用1%利多卡因1 ml局麻,并预防心室颤动的发生。沿胸部中线纵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肌肉,正中纵行剪开下段胸骨3 cm,用拉钩轻轻拉开胸骨,避免损伤胸膜和胸廓内血管,用眼科剪纵行剪开心包,暴露心脏,拉开两侧心包及胸骨,可清楚看到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的伴行静脉及左心耳,轻轻牵拉左心耳右移,可见左室支(left ventricular branch,LVB)的伴行静脉,用6-0外科 Prolene线于LVB距离左心耳缘下5~10 mm内[3,5]“8”字缝扎LVB,结扎远侧颜色变暗或发白,搏动减弱,ECG示ST段上抬,表明缝扎完全,初步判断模型制作成功, 温生理盐水清洗心包腔,心包不缝,逐层关胸,缝合切口。整个手术过程约30 min。如术中损伤胸膜引起气胸,应尽快完成手术,关闭胸腔后用注射器胸腔穿刺抽气,恢复胸腔内负压。术后连续3 d肌注青霉素40万U,1次/d。
1.3模型监测及评价
1.3.1ECG监测实验兔四肢及胸前连接电极,分别于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30 min、建模后4周行ECG检查,记录Ⅱ导联。冠状动脉结扎后30 min较结扎前出现典型ST段弓背抬高,T波高耸;同时建模后4周出现病理性Q波作为建模成功的标准之一。
1.3.2心脏彩超检查实验兔于造模前及造模后4周行心脏彩超检查,测定心率(heart rate,HR),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为减小检查造成的误差,所有检查均由同一位医师在同一台机器上进行。各检测指标以系统默认方法计算,以术后LVFS≤35%作为建模成功标准之一[6]。
1.3.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4周(做完ECG和心脏彩超后)处死动物,取出心脏,观察大体形态。标本置于10%福尔马林中固定,石蜡包埋,沿心脏长轴中点横切取材,切片4 μm厚,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改变。Masson三色染色,光镜下观察梗死区与正常供血区心肌染色。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设计资料的t检验,以P
2结果
2.1建模存活率术中1只兔发生麻醉意外死亡,1只发生心室颤动死亡;术后2只发生伤口感染,经清创抗感染后治愈;术后1只发生呼吸道感染,医治无效,术后3周死于心肺衰竭。建模后4周共存活17只兔,存活率为85%(17/20)。
2.2ECG的演变建模后4周存活的17只兔中:17只冠脉结扎前ECG正常(图1),17只冠脉结扎后30 min ECGⅡ导联ST段均呈弓背抬高,T波高耸(图2);16只术后4周ECG Ⅱ导联出现病理性Q波(图3),1只未出现病理性Q波。16只符合ECG建模成功的标准。
图1术前ECG图2术后30 min ECG
图3术后4周ECG
2.3心脏彩超实验兔术前均LVFS≥38%。术后4周存活的17只兔:14只LVFS≤35%,其中5只提示室壁瘤,2只提示心脏周围积液,14只提示心室壁运动减弱,均表明动物心功能下降;另外3只术后LVFS分别为37%、38%、39%。同时符合ECG和心脏彩超建模成功标准的兔14只(表1),造模成功率70%(14/20)。
表1建模前后心脏彩超结果(x±s)
时间 HR(次/min) LVFS(%) LVEDD(mm) LVESD(mm)
建模前 218.93±44.14 41.79±2.85 11.00±1.05 8.58±0.72
建模后 199.86±34.72 31.43±3.50 12.55±1.69 9.98±1.45
注:HR:心率;LVFS:左室缩短分数;LVEDD:左室舒张末内径;LVESD:左室收缩末内径。与建模前相比,P
2.4病理检查建模成功的14只兔心脏,肉眼观局部粘连较多,梗死瘢痕区明显变薄,呈灰白色,形状不规则,主要在左室前侧壁及心尖部,5例有室壁瘤形成;HE染色显示:梗死区心肌细胞排列紊乱,可现空泡变性,核溶解消失;Masson三色染色显示:梗死区心肌呈蓝色染色,见图4。
图4正常心肌与梗死心肌组织病理结果(×200)
注:A:正常心肌组织HE染色;B:梗死心肌组织HE染色;C:正常心肌组织Masson32三色染色;D:梗死心肌组织Masson三色染色
3讨论
兔子心脏解剖结构以及冠状动脉的分支、走行、侧支循环与人类相似,冠状动脉阻断后死亡率低[2-3],而且兔子大小、价格适中,容易操作和饲养,因此,兔子是制作MI模型较常用的动物。
开胸结扎冠状动脉是制作MI模型较常用的方法。传统MI动物模型制作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呼吸:有的经左侧第4肋间隙[3]切断肋间肌入胸,该术式虽然简单,极易损伤胸廓内血管;有的经胸骨左缘胸肋关节处剪断Ⅱ、Ⅲ、Ⅳ肋骨开胸[7],该术式易损伤胸廓内血管致胸腔积血,不仅影响手术视野的清晰暴露,而且常常因大量失血发生各种并发症;肋骨断端若对位不良,改变胸腔结构,损伤心肺,不利于所需指标的检测和术后恢复,影响实验效果。兔口腔解剖复杂(门切牙长,嘴小,喉部狭窄),气管插管困难,易损伤呼吸道;应用小动物呼吸机不仅操作繁琐,还易产生呼吸机应用相关性肺损伤,均影响动物术后的恢复及建模成功的效果。而家兔的双侧胸腔互不相通,胸骨后两侧的壁胸膜相互分离,当沿胸骨中线或左缘开胸和打开心包胸膜,暴露心脏时,只要不损伤纵膈膜,就不需要机械通气[8]:从剑突处开始剪开胸骨直至颈静脉切迹[4,9],这种术式对心脏显露充分,但手术创伤太大。本实验无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在动物自然呼吸空气下纵断下段胸骨3 cm(胸骨全长约6 cm),心脏显露良好,不损伤肋骨、肋间肌肉、肋间血管和胸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有1例胸腔基本无出血,开胸取心脏时未见明显粘连;不需气管插管、动物呼吸机、人工供氧,对设备要求低。
兔冠状动脉除主干外均走行于心肌内,直视下不能看见,但常有伴行静脉走行于心脏表面。因此,研究者常常凭借伴行静脉进行冠状动脉结扎,制作MI模型。兔LAD是制作MI模型最常用的靶血管,主要原因是LAD走行于前室间沟,易暴露,易操作。但兔的LAD个体差异较大,长短不一,多终止于前室间沟上1/3,部分可达心尖,甚至13%~14%无LAD[10-11],供血范围差别太大,成模率不稳定。而LVB发自于左旋支主干,相当于人类心脏左缘支,粗大行程长,直达心尖或绕过心尖与右冠状动脉吻合,供应左心大部[10-12]。本实验2/20只兔无LAD,其中10/20只兔LAD长度大于前室间沟长度的1/3,20/20只兔LVB粗大恒定,故LVB是制作MI模型的理想靶血管。但LVB及伴行静脉位于心脏左缘,打开心包后不能直接发现,需要抬高心尖、右移心脏等,笔者认为牵拉左心耳最简单:轻轻钳夹并向右牵拉左心耳,缝扎LVB,仅需几秒钟。因此通过结扎兔LVB制作MI模型。如果结扎位置过高,所结扎的冠状动脉血管较粗,肉眼易分辨,易结扎,结扎效果明显,但有相当高的恶性心律失常和死亡率;而结扎位置过低,所结扎冠状动脉较细,肉眼难分辨,手术操作难度加大,结扎后梗死面积太小而无明显效果,但能降低动物恶性心律失常率和死亡率。本实验中1例因结扎位置过高(左心耳下缘),诱发室颤死亡。LVB结扎部位应在左心耳缘下5~10 mm 内[3,5]。
如果建模成功后还需要后续治疗,就不能以心肌病理切片作为建模成功的标准。以往研究多采用ECG动态变化作为建模成功的标准,杨国勋等[13]制作兔MI模型后,存活的10只兔,术前ECG正常,术后10 min内ECG显示ST段明显抬高(>0.2 mV),术后6周出现病理性Q波,但病理显示3只兔镜下仅见较小的心内膜下MI以及不连续的MI,有2只兔未见MI。所以仅以ECG动态变化作为建模成功的标准不可靠。多次取血动态检测心肌酶的变化是临床上诊断急性MI常用的方法,但兔耳缘静脉细,兔静脉血采集困难,而且心肌酶的升高受肌肉损伤程度、心肌梗死范围等的影响。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MI的金标准,但对设备、技术要求较高。急性MI后心脏彩超显示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运动减弱或消失;陈旧MI还显示受累室壁变薄,有僵硬感,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下降。本实验兔冠状动脉结扎前、结扎后30 min、建模后4周ECG出现心肌缺血的动态变化;心脏彩超提示术后4周较术前LVEDD和LVESD明显增大,LVFS明显降低。本实验以心电图的动态变化和术后4周LVFS≤35%作为建模成功的标准,术后心肌病理切片证实心肌梗死率100%,以双标准判定建模是否成功,增加了造模成功的可靠性,避免单一标准所导致的误差,且简单易行。
传统人工通气MI模型围手术期死亡率相当高,尤其是小动物可高达35%~50%[14-15]。本实验和Fujita等[4]的实验相比:建模后4周动物死亡率分别为15%(3/20)和29.41%(5/17),本法稍佳可能与其创伤较小有关;二者造模成功率相似,分别为70%(14/20)和70.59%(12/17)。
本实验不用气管插管和小动物呼吸机,不需人工供氧,不损伤胸膜、肋骨、肋间肌、肋间血管,不用纵断全胸骨,相对以往研究,本实验对设备要求低,操作简单,对动物损伤小,造模成功率高、围手术期死亡率低,成本低,并能提供良好的动物MI实验模型。
参考文献
[1] 方厚华.医学实验模型动物[M].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2:12.
[2] Maxwell M P,Hearse D J,Yellon D M.Species variation in the 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 during regional myocardial ischaemia:a infarction[J].Cardiovasc Res,1987,21(10):737-746.
[3] Lee B H,Kim W H,Choi M J,et al.Chronic heart failure model in rabbit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the bifurcation/trifurcation coronary artery branching pattern[J].Artif Organs,2002,26(4):360-365.
[4] Fujita M,Morimoto Y,Ishihara M.A new rabbit model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out endotracheal intubation[J].J Surg Res,2004,116(1):124-128.
[5] 何智明,陈东风,邹香云,等.家兔心肌缺血模型与冠状动脉左室支解剖特点关系[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1994,12(1):54-56.
[6] Tan M Y,Wei Z,Wei R Q,et al.Repair of infarcted myocardium using mesenchymal stem cell seeded small intestinal submucosa in rabbits[J].Biomaterials,2009,30(19):3234-3240.
[7] 李卓,谷天祥,张玉海.兔改良心肌缺血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0,39(9):740-742.
[8] 施新献.现代医学实验动物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102-118.
[9] 蒋清安,何国祥,刘建平,等.一种新的非人工通气兔心肌梗死模型的制作[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8,30(5):406-409.
[10] 张嘉宁,顾为望,许乙凯.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与左室支的急性心肌梗塞比较[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97,5(2):103-107.
[11] 朱清於.兔的冠状动脉解剖学[J].心肺血管病杂志,1987,6(3):36-40.
[12] 曹桂秋,穆玉明,曾倩倩,等.结扎不同冠脉建立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特点比较[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1,33(11):1148-1151.
[13] 杨国勋,刘唐威,钟国强,等.心电图在家兔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J].广西医学,2007,29(8):1135-1138.
[14] Lindsey ML,Gannon J,Aikawa M,et al.Selectiv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ion reduces left ventricular remodeling but does not inhibit angiogenesis after myocardial infarction[J].Circulation,2002,105(6):753-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