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公募基金范文

公募基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募基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公募基金

第1篇:公募基金范文

目前,我国公募市场上成立的养老主题基金一共有14只。从成立时间来看,有8只于2014年底之前成立,6只成立于2015年,其中,最早成立的是天弘安康养老混合,于2012年11月28日成立。从基金类型来看,我国公募养老主题基金中,基金类型最多的是偏债混合型基金,一共有7只,而被动指数型、灵活配置型和普通股票型各有2只,偏股混合型产品仅有1只。

就延迟退休的养老来说,股市并不是普通人的最佳选择。目前的养老主题公募基金中,有8只产品追求“绝对收益”,业绩比较基准以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基础变量。分析偏债混合型基金,天弘安康养老、华夏永福、泰达宏利、国泰安康养老、天弘普惠养老以及华安添顾养老基金设定的股票资产占比均不超过30%,宝盈祥瑞养老的股票资产比重为0-40%。灵活配置型产品的股票资产占比为0-95%;被动指数型和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股票资产比重较大,除了光大银发商机混合的股票标的不作限制外,其余基金所持股票的80%均限定为养老产业股票。

下表反映了14只基金2015Q2规模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2015Q2参与过打新的基金规模都有大幅度的增长,且该时期新成立的基金中,参与打新的基金规模也超出未参与打新的基金。在所有产品中,海富通养老基金增长的规模最大,共增长106.24亿元;泰达宏利养老收益B增长幅度最大,增长约18倍。

我们来看一下养老概念主题基金的收益率情况。2015Q2规模大幅增长的天弘安康养老、海富通养老、华夏永福、泰达宏利养老和国泰安康养老基金在Q1的净值增长率表现均非常平凡,排在各自可比类型基金的后50%。在今年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排名中,天弘安康养老和华夏永福养老表现不错,分别在72只可比基金中排第25、24位;在近三月排名中,天弘安康养老、天弘普惠养老A和天弘普惠养老B表现不错,分别在可比112只可比基金中排12、23、25位;而在近一年和成立以来的排名中,除华夏永福养老表现不俗外,其余均差强人意。

第2篇:公募基金范文

基金二季报一如既往地在7月份陆续公布,呈现在媒体和投资者面前的也许不仅仅是枯燥的数字。

就像业内人士所言:“数字是死的,关键取决于你站在什么角度看”。的确基金业靠天吃饭的状况是难以改变的,无论是业绩还是销售都是如此。不过那种“整体亏损”,高额管理费却照收不误,员工薪酬居高不下的状况是否应该有些许改变。

规模缩水5500亿

据天相投顾统计,截至上半年末,基金业规模前五为华夏基金1985.26亿元未含QDII;嘉实基金1335.51亿元;易方达基金1199.18亿元;博时基金1089.66亿元,南方基金990.57亿元。

其中,资产规模第五的南方基金退出了千亿俱乐部,而在一季度末距千亿俱乐部仅一步之遥的广发基金资产规模则萎缩至854.78亿元,与前五名的差距则进一步拉大。七到十名分别为大成基金、华安基金、银华基金、交银施罗德,排名与一季度末没有差别。

排名微调背后,基金业的总体资产规模也在萎缩。据Wind统计,与2009年末的2.67万亿的资产规模相比,截至6月30日,基金业的资产规模萎缩5500亿元,缩水20.6%。

如果说千亿俱乐部上半年有一个赢家,那一定是嘉实基金。由于华夏基金在规模上具有几乎不可撼动的优势,所以规模亚军之争历来十分精彩。如果说2008年的熊市成就了华夏基金,那么2009年下半年至今的震荡市就成就了嘉实基金。“计算方法的差别会导致基金排名上出现偏差。”华泰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杨艳艳告诉记者。

弱势行情下,船小好调头的定律再次得到了印证。随着基金二季报的出炉,规模排名前十的基金在业绩上的表现制约了其规模的增长。

业绩因素的影响在基金公司份额净申购方面体现得也较为明显。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成了今年小基金公司中最耀眼的明星。该公司在二季度取得了42亿份的净申购,环比增幅为104.95%,使得该公司的规模达到了94.57亿元。这其中大摩领先优势功不可没,在偏股型基金哀鸿一片的时候,大摩领先优势的份额则一路暴增,从去年底的5.84亿份到今年一季度末的22.1亿份,再到二季度末的39.55亿份。

惨亏3514亿元

二季度是伤心的一季。根据华林证券数据,60家基金公司的652只基金二季度整体亏损3513.73亿元,仅次于2008年一季度的6688.3亿元和二季度的4138.84亿元,为历史第三大亏损额。

银河行业:清仓金融地产

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20日,华商盛世成长收益率最高为0.42%,该基金从年初就全线清仓地产使其一直傲视群雄,紧随其后的东吴价值成长和大摩领先优势,股权变化和人才引进使这两家基金公司今年也面貌一新。最具代表性的抗跌基金要么是减仓早,幅度大,要么是调仓动作大,金融、地产、采掘业全线清仓。

信诚盛世蓝筹基金则是减仓早的一类,而且大举减仓24.17%,把仓位从86.84%下调到62.67%。

银河行业优选基金二季度末金融、地产、采掘业全线清仓,金属非金属仅有0.01%,是二季度基金减持方向的典型代表。

银河行业优选基金经理王忠波告诉记者:“其实我们从去年10月份就对中国未来经济有一个思考,经济增速肯定会下一个台阶,所以今年以来就避开强周期行业,金融、地产、采掘都清仓。二季度周期股基本没什么大的表现,所以我们很少参与。”谈到未来的投资思路,王忠波表示,未来依然看好泛消费品和新兴产业。

宝盈:受累银行煤炭仍垫底

和抗跌类基金的策略南辕北辙,业绩可想而知,宝盈泛沿海增长、宝盈策略增长和景顺长城精选蓝筹死守金融股,对钢铁、煤炭抱有重望,最终换来垫底的命运。根据Wind数据,截至7月20日,宝盈泛沿海增长下跌29.03%,排名倒数第一,宝盈策略增长、国联安红利和景顺长城精选蓝筹跌幅紧随其后,都跑输大盘。

宝盈泛沿海增长二季度10大重仓股中,6只都是银行股,其他的也是中国石化、中国石油、中国铁建等蓝筹股。行业方面,大家都躲着走的银行、煤炭行业,宝盈系基金却当做香饽饽,二季报显示其采掘业占比18.01%,金融、保险业更是占比高达41.74%。

和宝盈泛沿海的偏执不同,景顺长城精选蓝筹则是涉猎太广,对很多周期性行业都有眷顾,虽然也搭配了医药消费,但是没有重点的投资,加上节奏把握可能出错,业绩也不佳。金融、保险业持仓17.41%、采掘业7.77%、金属、非金属7.34%、房地产业5.14%,同时,食品、饮料5.18%,医药、生物制品4.57%。只是二季度不流行混搭风格,截至7月20日,景顺长城精选蓝筹跌幅23.8%。

基金清盘红线焦点转移

连续6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基金将被清盘?当这个2008年已经被媒体炒作过一番的话题再次被提起的时候,又有四只基金达到或接近所谓的“清盘红线”。

华富策略精选:股市下跌惹的祸

截至6月30日,华富基金份额为5145.9万份,资产净值4808.46万元。如果假设华富策略精选的份额自6月30日起没有变化的话,那么至7月13日,该基金已经连续10个交易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与此相对应的是,与一季度末的份额数据相比,该基金在二季度遭遇了830万份的净赎回。

记者注意到,在华富策略精选的合同中,对“清盘”并未提及,华富基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募基金目前还没有出现清盘的现象,当前华富策略精选还是在一个正常的运作范畴,资产净值损失较大主要是因为6月30日之前的几个交易日市场大跌造成的。如果出现资产净值连续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到时候会上报证监会,出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不是说清盘就清盘的。”

天治创新先锋:混乱治理的牺牲者

客观地说,天治创新先锋今年的业绩并不算差。在该公司的7只基金中,能够跑赢业界平均水平的只有天治创新先锋和天治趋势精选,天治创新先锋甚至可以在185只同类基金中排在第26位。

与华富策略精选相同的是,天治创新先锋在基金合同中亦未提到如基金连续60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将清盘的字眼儿。天治基金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其实我们创新先锋一直以来做的还是可以的,由于市场原因,在6月30日时资产净值正好低于5000万元,如果我们出现连续20个工作日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况,我们会向监管层报告解决方案。”

第3篇:公募基金范文

尽管各种离职传闻已经成为业内人士餐桌和朋友圈的谈资,但对于严肃的思考者而言,基金行业正在经历怎样的变化,市场又该如何看待,则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基金经理更替加剧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在Wind数据的基础上梳理发现,截至12月22日,2014年出现基金经理更替的公募基金数量为576只,较2013年同期的275只增加301只,增幅达到109.45%。

考虑到2013年12月23日至年底还有3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发生更替,2014年剩余时间基金经理出现更替的基金数量应不会低于该水平,可以预计全年将超过600只。

过去几年出现基金经理更替的基金数量一直在逐年快速上升,2007年仅有6只,2010年增加到75只,到2013年达到306只;从2007年到2013年,年均增速达到了惊人的92.57%。

2014年10月份以来,基金经理更替的基金数量同比增速明显超出1-9月份,其中10月份为66只,同比增长200%;11月份为62只,同比增长240%。基金经理更替并没有因为牛市的到来而放缓,反而有所加速。

那么,2014年哪些基金公司的人动最为频繁呢?《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统计,截至12月22日,资产合计超过100亿元的53家基金公司中,有7家公司旗下50%以上的基金替换了基金经理,其中光大保德信旗下17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悉数更替。在这53家基金公司管理的1667只基金中,513只发生了基金经理更替,占比达到30.77%。

如果将视线进一步缩小至资产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的11家基金公司,其管理的合计515只基金中,131只发生了基金经理更替,占比为25.44%,低于以百亿元为门槛的平均水平。

资产规模低于100亿元的基金公司有43家,除了5家新设立的公司还未发行基金,其他38家管理的218只基金中,63只发生了基金经理更替,占比为28.9%,也低于百亿元以上公司的平均水平。

股票型基金人事异动多

从出现基金经理更替的基金类型来看,占比最多的为普通股票型基金,截至12月22日,2014年共有131只普通股票型基金的基金经理更替,占比达到22.74%;其次为货币基金,数量为94只,占比为16.32%。2013年,出现基金经理更替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占22.87%,货币基金占14.05%。

截至12月22日,纳入Wind资讯净值统计的2627只公募基金中,普通股票型基金有433只,占比16.48%,货币型基金有428只,占比16.29%。可以看到,占全部基金16.48%的普通股票型基金出现基金经理更替的比例却达到了22.74%,而货币基金的相应比例则基本持平,显示普通股票型基金更容易出现基金经理的更替。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偏股混合型基金。在2627只公募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有169只,占比6.43%;但576只发生基金经理变更的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为54只,占比达到9.37%,较数量占比高出了近3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和被动指数型基金在发生基金经理更替的基金中占比分别为9.37%和9.55%,明显低于其分别在全部基金中的占比13.09%和13.44%,这意味着这两类基金的人事情况相对而言更为稳定。

毋庸置疑,中国公募基金行业正在经历深刻变化,大部分离职的基金经理选择了离开公募行业。

基金经理离职的背后是中国基金行业整体的转型。自2012年10月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暂行规定》以来,基金子公司业务迅猛发展,一些小型或者次新基金公司的子公司业务规模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公募业务。有业内人士甚至为此抱怨,相比之下公募业务在公司内部似乎越来越不被重视,遭遇“边缘化”。

然而,这或许只是转型过程中的一环,监管部门已经绘出了蓝图。2014年6月,证监会在《关于大力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行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放宽了公募行业的准入。

针对如何提升公募业务的效益,监管层提出的应对思路是:支持专业人士设立合伙企业担任公募基金管理人;支持管理层、投研人员及其他业务骨干等专业人士持股或实施利润分享计划,建立长效激励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稳定发展;支持设立管理费率与回报挂钩的浮动管理费基金,进一步降低发起式基金成立门槛。

2014年1月,证监会正式启动了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工作,8月正式《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对私募基金的运作做出了基本的规范。可以说,除了募集资金渠道存在根本差异外,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其他方面的差异正在不断变小。在监管层看来,未来更好的划分方式可能是 “综合性、集团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与“专业化、特色化中小型资产管理机构”。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公募基金基金经理离职潮可能并不是一件坏事,从乐观的角度看,可以被视为整个资产管理行业内部为适应政策环境变化产生的一轮人力资源优化配置。虽然当下公募基金传统业务将继续遭遇人事频繁更迭的困扰,但随着各项机制的逐步落实和完善,以及产品、业务、管理创新的继续推进,传统公募业务终将度过这段“青黄不接”的时期,重新焕发新的活力。

从顶层设计来看,2014年11-12月,证监会先后了《商品期货交易型开放式基金指引》和《证券公司及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管理规定》,为商品期货基金的推出和基金子公司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奠定了法规基础。

根据证监会的规划,下一步出台的指引还将覆盖不动产投资基金和基金的基金(FOF),对公募基金参与融资融券、转融通业务及衍生品等投资也将做出规范。

从业界来看,基金公司也在积极探索业务创新。嘉实基金于9月份率先推出了首只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权的公募基金嘉实元和,该基金以不超过50%的基金资产投资于重组后准备上市的中石化销售公司。嘉实元和发行规模100亿元,封闭期5年。

在人才孵化机制方面,上投摩根则首家推出了“种子基金”计划,投研人员可按自己的投资策略建立投资模型,然后申请进行种子基金模拟电脑操作,在试运行期通过绩效考评后就可以申请设立种子基金,公司将拿出部分自有资金,在合法合规的框架下,设立种子基金产品,投研人员也可根据自身意愿投入个人自有资金,在受到市场认可后可能转为公募基金产品。据悉,上投摩根将拿出超亿元的公司自有资金,推行种子基金计划。

灵活配置型基金抢眼

基金行业整体对创新的诉求集中反映于2014年灵活配置型基金份额的高速增长,其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不亚于2013年货币基金的兴起。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2日,普通股票型基金的资产净值合计7478.69亿元,占全部基金资产净值的18.70%,较2013年末的20.02%下滑1.32个百分点;偏股混合型基金资产净值合计3621.66亿元,占比9.35%,较2013年末的10.55%下滑1.2个百分点。二者份额合计下滑2.52个百分点。

2013年,余额宝等产品的发行让货币基金资产净值占比急剧扩大,从2012年末的35.01%上升12.57个百分点至2013年末的47.58%。不过这一势头在2014年并未得到延续,截至12月22日,尽管货币基金的资产净值从1.63万亿元增长至1.92万亿元,但占比却仅增长0.39个百分点至47.97%。

2013年,货币基金抢夺到的份额大多来自于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后两类基金在2013年丢失的份额合计达到10.66个百分点。那么,当这两类基金的合计占比在2014年继续下滑时,是否又有哪一类基金的占比对应上升呢?

第4篇:公募基金范文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私募排排网研究中心对全国40家私募基金管理公司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结果看,82.05%的私募愿意公开发行产品;15.%39的私募不确定,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2.56%的私募表示不愿意开展公募业务。

图:对私募基金是否愿意公开发行产品的调查

数据来源:私募排排网

私募排排网之前的调查还显示,68%的私募认为私募基金应该被纳入基金法监管范围,32%的私募对私募基金是否应该被纳入基金法监管范围持不同观点。

李振宁:意在打破公募垄断

基金法的修改主要是确立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监管私募和监管一般投资者是一样的,但和公募的监管形式是不一样的。公募保护中小投资者,而私募的客户是有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富裕的人群和机构,所以不是靠证监会的监管来保护投资者利益,主要靠投资者自身的判断。

所以为什么私募采取备案的形式?备案某种意义上就是达到一定规模的私募基金,就是大型机构会对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证监会更多的是从监管市场的角度来考虑的,而不是由于私募基金需要特别的监管。

此次,基金法修改的主要是私募合法地位的问题,而不是监管的问题。

如果私募从事公募业务,监管就比较严。而私募发行的对象是合格投资者,一个是私下募集,一个是合格投资者,合格投资者对风险的判断、对理财机构的判断都比较清晰,承受风险能力较强,所以监管比较松。所以私募和公募的监管是有区别的。

同样的私募管理公司,既可以发行私募,也可以发行公募,但公募部分的监管会比较严格,而私募就不需要更多的信息披露和监管,只需对本身的投资者公布,而公募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披露,两者是有区别的。

私募达到条件可发行公募的意思,是私募公司也可以从事公募业务,但管理的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要区别对待,两者的收费标准也不一样,私募有业绩报酬,而公募只收取固定管理费,监管的标准也会不一样。

基金法修改的实际意义,在于打破公募基金在发行资格上的垄断,不仅金融机构,一般投资管理人也可以发行公募,成为公募的股东。目前公募的注册资金要3个亿,股东基本上都是国企和大型民营企业,以后也会改变,核心在于放松公募的准入条件。而放松准入条件后,也可以对公募进行有效的股权激励,如果公募发行还是垄断的,股权激励就不会被市场认可。

余定恒:私募未来会分化

《基金法》修改主要是给了私募基金国民待遇,备案和受监管是一件好事。之前是向银监会备案,现在可能向证监会备案,对我们而言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在性质上却有不一样的地方,这也表明了私募有合法的地位,得到了法律的认可。

备案制是海外的主流模式,如果采取基金备案制,不但可以提高效率,也同时减少各个部门的工作量,两全其美。一旦新基金实行备案制,新产品发行的节奏肯定会加快。私募公司之间的分化也将更加严重,可能会出现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的情况。

几种组织形态各有优缺点,在私募得到法律认可后,几种形态都会有发展。如果信托依然不能在中登公司开户的话,有限合伙制会有长足的发展。如果中登公司放开信托开户,信托模式还是会占主流,因为它的成本最低。

《基金法》修法允许私募符合条件可公开募集基金,如果达到条件,我们会发行公募。因为私募未来一定会出现分化的过程,在分化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品牌、规模、渠道和人才来分化,当你具有一定的规模后,才能够吸引高端人才。为了引进高端人才,必须把规模做大,发行公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私募立法对私募的发展当然是一件好事,能够规范行业的发展,扩大行业的规模。首先,一旦合法地位获得确认,其整体规模会迎来爆发式的发展。其次,个别私募基金公司管理资产的规模也会取得重大突破,会出现“强者恒强”的局面,不排除诞生一两个不逊色于公募的私募公司。另外,私募基金行业数量众多,私募行业会出现分化,鱼龙混杂的局面有望改变,优胜劣汰的自然秩序表现更突出。

张可兴:未来私募主流形式会是合伙制

基金法修改后,严格按备案制的模式运行后,管理人要发行产品需要到证监会提交基本的信息,这就是备案制。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及香港地区对于私募基金的监管,都采用的是备案的形式。

我认为草案规定了私募基金的三种组织形式为契约型、公司型和合伙型,表示市场存在的所有私募基金的都有望获得合伙地位。2009年,信托账号暂停开户,一直到现在没有开放,而到去年初,合伙制作为一种新的模式才可以开户,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是管理层对私募基金其他组织形式的一种鼓励和培育,尤其是合伙制私募。

我们认为合伙制私募基金一旦获得法律认可,契约型也就是目前的信托型作为目前私募基金的主流模式,地位可能会受到冲击。随着基金法修改的进程,我认为未来各种形式的私募基金在税收方面有望得到相同待遇,这样合伙制私募基金才会得到大力的发展。未来合伙制会成为私募基金的主流形式。

《基金法》修订草案中允许符合条件的私募公开募集基金的细则,我还不是很清楚,当是我认为目前私募与公募的竞争处于劣势的地位,公募可以发行一些私募产品,管理层或者是出于公平的考虑才出台这些规定。但是,即使私募管理人未来被允许发行公募产品,客户群的定位也会不一样,1000元可以购买公募,未来私募公开发行产品,购买的门槛或者会比较高。

邵德楷:公募和私募都存在制度缺陷

私募基金以备案的形式进行监管,对于私募而言肯定是好事,基金管理人更灵活,私募的发展会更加迅速。公司更灵活、经营更有特色,可以分散未来整个资本市场的风险,增加投资者的选择空间。

第5篇:公募基金范文

国外众多以全球资源为投资标的的基金跃跃欲试,但作为背后最大推手的中国投资者却一直无法分享这一盛宴,随着招商全球资源股票基金的获批,这一空白地带被打破。

沉默的“上帝”

买中国所买,这是全球投资者投资时的一条重要法则。目前中国对资源品的巨大需求可能成为资源品价格牛市的一个最重要基础。

回顾历史可以发现,资源品的每一轮大牛市背后,都有着大国崛起的支撑:上个世纪初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战后日本和德国迅速崛起都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对资源品的需求,从而带来了资源品价格的牛市。

新一轮全球资源品的牛市,或将得益于包括中国在内的金砖四国的崛起。

值得一提的是,以金砖四国崛起为主要动力的资源品牛市涉及的人口规模非常惊人:金砖四国人口达到27亿,占全球人口42%;相比之下,战后日本和德国迅速发展,所涵盖的人口数量只有2.1亿,占世界总人口的比例只有3%左右。

对此,中金公司资源品行业研究组的报告认为:“目前中印两国崛起涉及的人口数量数倍于前两次‘大国崛起’,其带来的资源品价格牛市可能持续更长时间。”

以中国为例,国内资源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需求,企业纷纷走出国门在全球寻求资源。

“国家队”在海外收购中,因为国企的身份以及其瞄准的标的太大,竞争对手会借题发挥,阻挠中国突破他们的价格联盟。

继国企之后,中国的民营企业登场了,2009年12月26日,民营企业顺德日新发展公司宣称已经成功收购智利一座储量高达30亿吨的铁矿,项目总投资达150亿元。

金融资本登场

不仅是国内产业资本频频试水全球资源市场,中国的金融资本也不甘人后,开始加入挖掘全球资源的队伍中,已经获批的招商全球资源股票基金将在全球范围内精选优质的资源类公司进行投资。

招商基金公司国际业务部总监章宜斌告诉《投资者报》记者,资源需求的持续上扬与供给瓶颈问题日益严重的危机,赋予了资源行业较好的投资价值,即将发行的招商全球资源股票基金至少将股票等权益类证券资产的80%投资于全球资源类上市公司的股票,主要包括能源、材料、新能源及替代能源、公用事业、农产品等行业 ,可以帮助投资者参与在A股市场买不到的全球优质资源股票的投资机会,建置一揽子资源股票投资组合,布局全球资源长期牛市预期。

据记者了解,招商全球资源股票基金的投资顾问为ING投资管理公司(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截至2008年12月31日,ING管理的全球资产达到4640亿美元,管理资产规模全球排名前30位。该基金ING投资顾问团队具备丰富全球投资经验,记者据公开数据测算,该团队领军人物Vik Pitrans管理的ING资源机会基金在过去五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15%。

第6篇:公募基金范文

目前,全国主要城市的金融市场正悄悄上演一场“人才争夺战”,银行信贷、国际金融、金融法律、资本运作、保险顾问、投资分析等都是需求量大、要求高的职位。金融服务业是智力密集型行业,核心竞争力就体现在高素质的人才。

2006年底的一股牛市,使得中国证券公司从长达4年的熊市中开始复苏,当证券公司们准备在2007年大干一场的时候,突然发现手上的兵马相形见绌。人才争夺战由此升温。据最新数据显示,包括中信证券、申银万国、广发证券、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在内的11家大型券商,近期的招聘规模接近1000人,其中保荐代表人等成为招聘热点。

伴随股市的火爆,中国的基金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基金投资账户数已经超过9000多万个,是2007年初的3.8倍,截至2007年9月21日,基金管理公司共管理基金341只,基金总规模为18962亿份,金额已达30228亿元。基金规模如此攀升,“基金经理荒”在所难免。据2007年初的资料显示,基金经理仅有300余名。人才流动亦蔚为大观:证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底,共有28家基金管理公司的54位基金经理离职,涉及60只基金。

而外资行需求更甚。普华永道一份对外资银行在中国内地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显示,受访的35家外资银行目前拥有6654名雇员,至2008年这个数字将增长154%,达到16910名。按这个数据来计算,到明年外资银行还需要人才10256人。

金融市场的人才争夺战已愈演愈热。而随着国内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对金融类人才的需求将会进一步扩大,人才短缺现象在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继、江晖、闵昱和吕俊之后,又一明星基金经理――景顺长城投资总监李学文也将离开公募圈。

景顺长城基金公司近日公告称,该公司投资总监、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经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同意李学文不再担任内需增长基金和内需增长贰号基金经理职务。

据记者了解,截至2007年一季度末,我国共有341只基金,共发生基金经理变动72人次。而另一份统计显示,在今年4月份,基金变动频繁的这一趋势得到了进一步延续:193只开放式基金发生基金经理变动22人次。2006年内,则共有130只基金基金经理变动公告,其中104只属于原有基金经理离职,占基金经理总数的33.88%。

再显私募吸引力

作为投资总监和两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李学文对景顺长城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去年,李学文管理的景顺长城内需增长基金以182.27%的净值增长率夺得股票型基金冠军,他管理的基金和他本人多次获得最佳基金和最佳基金经理的桂冠。

至于李学文的去向,业内人士表示,“他很可能像、江晖和吕俊一样投身私募,我觉得这么多基金经理对公募心灰意冷,也许行业需要反思。我们需要反思现有考核标准业绩排名给基金经理造成的压力,需要反思基金公司一味要做大基金规模给基金经理投资造成的困难,需要反思基金经理激励机制。”

“大量基金经理离职,有他们自身的缘由,也暴露了公募基金在基金经理管理制度上存在着严重的问题。”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孟立坤表示,自从监管层拿上投摩根唐建“开刀”后,基金经理群体人心惶动。

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刘骏也透露,在利益上同一家基金公司的不同基金经理,收入差距达3-5倍,即相差50万到300万。而私募基金那里,所有的收入都要翻10倍,利益的巨大差别是公募转私募的首要原因。

在灵活性上,刘骏分析,如果基金公司管理人格外强势,旗下基金经理的发挥空间就受到限制,能力难以全部发挥出来。不同的基金公司中,这种灵活程度有所不同,部分基金经理另谋高就也是冲着更大的发挥余地。

公募基金的瓶颈

“基金行业不断扩张、基金数量飙升,公募基金在利益机制和灵活性上的相对匮乏,是引发基金经理跳槽或转做私募的主要原因。”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认为,公募基金管理制度相对严格,投资运作不但受到证监会的很多监管,还要受到基金公司整体战略的颇多限制,与之相对,私募基金往往投资运作灵活,基金经理的权限更大,管理制度相对轻松。

而在公募基金里,动辄一月一次的考评,常常会刺激基金经理们短线操作。而且在2006年基金普遍超过100%以上回报的市场压力下,狂热的投资者对基金经理的要求不断攀升,也会使得一些基金经理在铤而走险和心灰意冷间徘徊。

王群航分析说,最近频繁出现公募转私募的原因之一是,年关的时候正是换人之际,市场经历了2006年的上涨之后,现在已经积累了过多的涨幅,此时运作起来风险较大。

同样让公募基金经理们感觉郁闷的是制度上的差异。“不单是排名上的压力,在投资上的各种掣肘和限制也相当多,不如私募可以看得更长远,可以真正贯彻巴菲特式的买入并持有。” 湘财证券李向东向记者感叹。

据业内人士透露,基金经理收入的固定部分是在20万~100万元/年,其他部分是跟业绩挂钩的奖金。但如果按照私募基金收益提成的方法,可以轻松获得数千万元的年薪。

私募的诱惑

2006年股市的井喷让私募基金开始张扬。原国泰君安老总杨骏归去来兮,李驰、但斌等多年私募人士浮出水面,李振宁、刘红海等也纷纷加入,私募基金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张扬。

“私募资金会随着行情的波动而波动,但总容量目前在1万亿以上。” 王群航认为,目前私募基金的状况整个规模有大有小,大的话可能是上亿、上十个亿,中型可能是几千万,最小的有几百万,呈现一种大中小格局并存的态势。

相比公募基金,私募为基金经理提供成就理想的大舞台。

“申购我们这样的私募基金,不需要什么时机,因为我们的运作时间是长期投资,不在乎短期业绩,也没有人来排名和给压力。”深圳一位私募机构总经理在博客中这么写道。

但是公募基金就不能提供这种舞台,“比如有基金经理崇尚精选买入长期持有的策略,但是短期市场博弈不允许,短期排名,基民动辄赎回等等都在迫使他不得不随波逐流。”

除了舞台,私募还对基金经理提供巨大的收入诱惑。

“原先巨田基金的投资总监加入了私募之后,在2006年上半年做了2亿元的收入,一下子利润提成达到4000多万,这足够其一辈子的收入。” 王群航说。

基金公司留人计策

面对刮起的基金经理跳槽风,基金公司也不得不拿出挽留人才的措施。

“基金经理频繁跳槽,激励机制是重要原因。”中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刘骏说,“这方面华宝兴业做得不错”。这指的是华宝兴业基金推出的业内首份内部人持有基金份额的激励计划,鼓励基金经理购买一些自己管理的基金份额,并长期持有。具体做法是公司同时以等额的自有资本金投资并持有相应的基金份额,但投资的收益最终归基金经理所有。

第7篇:公募基金范文

东边不亮西边亮。2014年上半年股票市场一片愁云,上证综指在2000点左右萎靡不振,新股中签率也让人大失所望。然而,在市场共呼“钱难赚”的同时,《投资者报》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在2014年1月1日之前成立的保本基金却交出了不错的中考成绩单,不但52只保本基金全部为正收益,而且排名前十的保本基金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全部超过6%。

52只保本基金全部正收益

今年的保本基金赶上了好时候。债市回暖,新股配售等等,都对保本基金形成鲜明利好。受此影响,不但可纳入统计的52只保本基金全部为正收益,而且从公募基金产品上半年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来看,也是保本基金略胜一筹。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截至6月30日,股票型基金方面今年鲜有亮色,标准股票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仅-1.04%。其中,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年化收益率为-1.06%,股票上限为95%的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更是低至-3.15%;债基方面受债券牛市的影响表现趋强,其中a类的长期标准债基平均年化收益率是5.43%,b类的长期标准债基平均年化收益率是5.34%;不过最好的仍要数保本基金,不但全部正收益,也以上半年平均年化收益率5.58%领衔于全部公募基金概念类别。

具体来看,长城久利保本以26.12%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一马当先。大成景恒保本、国联安保本、诺安汇鑫保本、安信宝利分级B(净值)、金元惠理惠利保本、诺安鸿鑫保本、招商安润保本、东吴保本、财通保本依次排在第二至第十名,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2.55%、9.36%、9.22%、8.91%、7.35%、7.28%、6.69%、6.69%、6.69%。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52只保本基金的平均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到了5.57%,但受规模大幅增长等诸多因素影响,也有两家保本基金上半年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均不足2%。其中,华润元大保本以1.19%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排列队尾,泰信保本以1.81%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位列倒数第二。

长城久利保本26%遥遥领先

尽管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超过10%的保本基金仅有2只,但是排在第一的长城久利保本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仍超过第二名大成景恒保本一倍多。

“长城久利保本总体收益不错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中新股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益,二是我们的债券做得比较积极。”长城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

查阅长城久利保本的2014年1季度季报,《投资者报》记者发现,其前十大重仓债券持仓占净值比高达66.07%。而股票持仓占净值比仅为4.8%,持仓市值2006万元,正好符合IPO新规网下申购新股的标准线。

公开资料还显示,目前管理长城久利保本的两位基金经理,均有过前十大基金公司历练的经历。其中,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的现任基金经理史彦刚,曾就职于工商银行总行信贷评估部、银监会监管一部、中信银行总行风险管理部,2007年9月至2009年3月任嘉实基金公司固定收益部高级信用分析师,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任国泰基金公司固定收益投资经理,2011年6月进入长城基金公司基金管理部工作。自2011年11月14日起担任本基金的基金经理。

另一位现任基金经理于雷也曾就职于华夏基金公司。2008年进入长城基金公司,从研究员干起,历任长城优化升级股票型基金经理助理,其管理的两只保本基金长城久利保本与长城保本的任职回报率分别为24.40%和5.85%。

泰信保本规模暴增6倍影响收益率

规模增长太快对基金产品来说亦意味着巨大的压力。因为这可能意味着相关基金产品的业绩表现会在同类中较为难看。泰信保本基金就是其中较为典型的例子。截至6月30日,其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仅1.81%,排在可纳入统计的52只保本基金中倒数第二。

“2014年上半年以来,受市场对保本基金后市看好的因素影响,泰信保本基金出现了持续的净申购,基金规模自2013年底的4600万左右升至3.3亿元,规模增长了6倍左右,由此导致了基金的收益率被新申购资金摊薄的情况。”泰信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王斌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根据基金合同规定,泰信保本基金严格执行了原定的保本策略,未来将继续以安全边际收益较高的品种为主要配置方向,力图使该保本基金的收益趋于稳定。

公开资料显示,泰信保本基金成立于2 012年2月2 2日,保本期限为三年。成立时的初始规模为2.22亿份,之后一路不断缩水,截至2014年3月31日,份额规模只有区区0.43亿份,然而“丝”逆袭现象惊奇出现,截至6月30日,泰信保本基金的资产规模为3.33亿元,短短3个月时间,资产规模暴涨了6倍多!

华润元大保本无缘“打新”

“与市场上保本基金保本周期多为三年,投资品种以较长期的债券为主不同,华润元大保本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是国内唯一的一年期保本基金。产品发行之初希望兼顾投资者对于保本和流动性的需求。为配合一年期的保本期限,华润元大保本基金无法持有中长期债券,其收益率与较长周期的保本基金相比具有相对劣势。”对于华润元大保本基金只取得了1.19%的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华润元大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回复《投资者报》记者的采访时称。

第8篇:公募基金范文

公募基金机构作为一个投资机构,频繁出现散户化的现象,其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原因为以下几点:

1、我国投资大环境尚不完善我国投资大环境尚不完善,我国处理投资业务的经验不足和实操技巧不完善是导致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按照我国投资业的现状而言,投资者以个人投资为主,个人投资者无论数量,还是资金量均大大的高于规模性的机构投资者,这将导致投资者结构的失衡。更何况,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比较机动化,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为投资依据,市场信息收集不够迅速,也缺乏分析信息的能力和技巧,只能一味的靠“小道消息”随波逐流,或者一味的靠运气和投机取巧。这种状况将大大的增添了我国投资市场的不确定性。再加上,我国投资业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其法律法规也相当不完善,没有一个较为健全全面的市场信息披露机制和投资者利益保障机制,在这样的投资环境中进行投资将大大的提高了投资风险。

2、公募基金的内在原因公募基金开发时间晚、发展时间短,各种投资的具体操作尚不完善,其自身的内在原因是导致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直接原因。公募基金投资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其仍然缺乏一定的投资专业人才,然而新培育的投资人才虽然知道一定的金融投资理论,但缺乏一定的投资经验,其投资目光较为短浅,较多为中短期投资。从基金经理的角度上而言,许多的基金公司均由每年的公司排名作为基金经理的业绩考核内容,因此许多基金经理为了自身业绩而不得不放弃长期的投资,而转向中短期投资,这样的投资结构失衡,反而会导致公司利益的流失。更何况,基金经理的收入由工资和奖金组成,与投资业绩没有直接的联系,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这样将会导致基金经理失去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再加上,基金公司通过公司业绩来选择基金经理,时常更换基金经理,这样不但让公司无法获取长期投资的利益,还会使公司的投资风格发生变动,无形中加大了投资风险。在行政部门中,公募基金机构普遍缺乏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管机制,对公募基金投资的过程缺乏一个较为全面的监管,这样将导致许多违法行为的发生。

3、基金排名制度不科学基金排名对于基金机构的投资方向和基金经理的选择有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因此基金排名对基金机构和基金经理而言都十分重要。然而,按照目前的状况而言,我国的基金机构排名的审查时间较短,根本无法考虑长期的投资因素,该排名大部分是针对中短期投资的投资收益而言的,忽视了长期投资的利益,这样的基金排名缺乏一定的真实性。更何况,国内的公募基金机构会为了争夺基金排名而出现频繁换股、参与绩差股等行为出现。

4、投资者缺乏相对应的投资理念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是由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组成,且以个人投资者居多,而个人投资者的投资状况容易受到个人的投资情绪和投资理念影响,且容易影响其他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情绪。一旦市场处于过度乐观或者过度悲观的状况时,投资市场将会出现羊群效应,市场将会出现大量的申购或者赎回,这样将会导致投资市场出现经济泡沫或者陷入低迷。

二、如何解决我国公募基金投资散户化的状况

1、培养专业的投资人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必须要在公募基金机构内及时的补充投资人才,培养更多的优秀投资人才,设立一个由投资人才和基金经理所组成的投资小组,尽可能提高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和技巧,尽可能减少更换基金经理带来的影响,使投资风格更为稳定,投资理念更为成熟。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设立一个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把基金经理的收入与基金机构的业绩相挂钩,提高基金经理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

2、建设健全完善的公募基金内部管理机制证券监管部门应该要根据现状出台一系列的基金投资规章制度,严打“帮忙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让公募基金机构进行投资时有法可依。“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还必须要发挥其带领和监管作用,与业内的各大公募基金机构达成共识,共同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业内形成一种自律的风气,共同维护基金投资秩序。与此同时,还必须要及时的定期的公布换手率等市场信息,坚决抵制“散户化”现状的出现。

3、健全和完善基金排名制必须要对旧式的基金排名制进行合理的完善和更改,延长其审查时间,加长基金排名公布的相隔时间,鼓励公募基金机构进行长期投资,在基金排名内加入长期投资的因素,保证基金排名的真实性。这样不但能够鼓励长期投资,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投资的风险,还能对基金经理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观察,使投资风格更为稳定。

4、向投资者灌输专业的投资理念应该就投资的基础理论知识、风险意识和风险规避、投资的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投资者进行一个较为全面的专业知识的灌输,让投资者有一定的专业投资理念,在投资前对基金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提高投资者投资基金的耐性和信心,尽可能的减低“羊群效应”状况的出现。

三、总结

第9篇:公募基金范文

如何看待基金经理离职?

每到年初,基金经理的离职变化总是基民们较为关心的话题。

据证监会网站信息显示,截至今年2月底,公募基金行业已有300多只基金发生了“基金经理变更”,有30多位基金经理选择“离职”,其中包括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吴文哲、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经理何景风等。看起来很多,但是分摊到每一家公司上,可能也就是两三位。

尽管还有公司的年终奖未发放,人员还有进一步变动的可能。但对比往年,今年的情况变得相对趋于平常。那么,目前的人才流动情况真实情况如何?这种新变化背后的原因何在?为此,《投资者报》记者目前特别走访了沪上的基金公司。

两位总经理离职 去向未定

根据Wind统计并结合实地采访,在过去的12月中,多数公募基金仅离职了两三位基金经理,尚无较大变化。

只是在今年前两月,4位因个人原因离职的总经理中,上海占了两位。一位是公募老将杨东宣布离开兴全基金,去向至今成谜;另一位是海富通基金总经理刘颂,业内猜测可能是与管理业绩不佳有关。

兴全基金曾向本报记者表示,新董事长庄园芳与杨东曾在兴业证券共事多年,是多年的最佳搭档,在投资风格和管理理念方面有较高默契,并会延续之前的管理思路。

而相比之下,2015年加盟海富通的原总经理刘颂的辞去和近年来高管层接连出走,迟迟未能补位的现象更让人担心。刘颂执掌的近两年时间里,尽管总规模在增长,但受制于投研业绩不佳,主动管理型偏股基金的业绩和规模成绩单并不好看。

2015年8月,海富通副总经理孟辉因个人原因离职,2016年1月和11月,副总经理戴德舜、阎小庆先后选择出走,副总级高管频繁出走一年多,却未增聘新副总。另外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仅2016年还有5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

对此,海富通方面在回复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刘颂的离职是由于个人原因,目前公司各部门均正常运作,所有职能部门都有相应的负责人,各项公司业务均在稳定运行中。据悉,公司董事会已经安排现任董事长张文伟代行海富通基金总经理一职。

内部流动多 向外变动少

尽管如此,在走访中记者发现,目前上海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变化仍较为平稳,这与部分公司经过事业部改革和股权激励机制的建立,留住人才的韧性在增强有关。

不少基金公司表示,基金经理及投研团队的能力,与业绩的确有密切的关系,但也不能简单地画等号。基金经理的离职会给所操作的基金公司带来怎样的影响?多家受访基金表示并未受到实质影响。

在强化风格的同时弱化个人作用,加强团队投研实力,这是不少基金公司所追求的。据了解,多数沪上的基金公司都在增强团队持续性的稳定和制度流程的完善。

“基金投资不只是一个基金经理的个人行为,每位基金经理背后都有一个强大的团队支撑,一个人的离开不会对单只基金运作造成特别大影响,因为离职的基金经理所管理的基金都有资深的团队骨干接任管理。”国投瑞银基金公司告诉本报记者,2016年该公司仅两位基金经理离职。

与此同时,多家沪上基金公司的人员内部流动也在加剧,部分卸任基金经理转岗至专户投资经理等职位,内部的流动趋于常态化。

上述观点也得到一些第三方机构的认可,“基金经理离职后,会对产品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基金背后往往是一个投研团队在运作,更换了基金经理,只要投研团队没有大范围变换,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没有明确改变,基金经理变更后产品业绩影响也未必会很大。”格上理财研究员杨晓晴说。

流动趋常态 选择更多样

很显然,相比从前人才流失的慌张到如今变动的习以为常,基金公司正在逐渐适应和解决人才的问题。

多位沪上基金人士向记者表示,与牛市所不同的是,随着大资管时代的来临,当下公募基金经理择业空间更大,除了传统的“公奔私”之外,可以跳槽到“保险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