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程管理合同范本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地铁合同;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2
地铁工程作为一项系统且复杂的工程,不仅具有涉及范围广、数量大的特点,而且其施工周期长、投资规模比较大。现阶段,在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指导下建立了多个地铁工程建设管理单位,在人员构成上,多是来自不同城市和行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相对缺乏。对地铁工程而言,投资的有效控制,项目管理期间管理人员面对的管理风险是建设管理单位必须要思考的问题。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中项目管理组织模式等可以指导地铁工程进行合同管理,使地铁工程顺利建设,充分发挥其效益。
一、地铁工程项目合同特点
地铁工程不同于房屋建筑工程,其集中于发达城市市区内,在建设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拆迁,且施工过程中需要占用较多场地。在地铁工程中涉及诸多工程项目,如车站工程、车辆段土建工程等基础工程,除此之外地铁工程还涉及到通讯工程、屏蔽门、牵引供电、信号以及自动售检票等项目,可见地铁工程涉及范围之广,因此地铁工程需要耗费较大资金和较长时间。通常情况下,若地铁线路运营长度在20公里,则需要投入人民币一百亿左右,历经四年左右时间才能建设完成。对地铁工程而言,合同管理尤为重要。并且合同也包括很多种类,合同数量多达几百个,不仅包括设计方面的合同,也包括施工方面的合同,另外还有监理和检查等方面的合同。在地铁建设过程中,需要与多个单位进行合作进行,包括设计方、施工方、监理方等。同时建设管理需要多方人员的参与,包括合同管理人员、法律工作人员、财务管理人员以及施工技术人员等。因此要想完成建设目标,则应对各个合同、专业之间进行协调处理。
就我国而言,地铁工程属于基础设施之一,因其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收回投资的时间比较长,因此通常情况下,地铁工程经济来源主要来自于财政收入。政府是地铁工程的投资主体,不仅需要关注工程质量和安全之外,还应通过监控审计的方式确保财政资金利用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现阶段,地铁工程相关管理单位成立时间均比较短,部分城市仍处于筹备建设时期,多在政府指导和带领下进行建立,其中管理人员通常来自多个城市和行业,尽管在我国范围内项目管理理念已经得到有效应用,但其相关理论和方法的实际应用却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专业人才不足方面。地铁工程作为建设领域新兴工程,所以对于不同来源的管理人员应进行统一的培训和学习,使其专业素养得到提升,为管理效率提升奠定基础。
二、合同管理组织模式
(一)模式确定
现阶段,以地铁工程管理现状为依据,建设管理单位的管理工作不仅要保证工程稳健开展,同时还要兼顾效益,使专业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为项目管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优秀管理人员的培养打下基础,基于此,就现阶段地铁合同管理而言,矩阵式为最优选择。
在工程管理过程中,矩阵式指的是三个部门分别负责三项管理内容,第一为合同商务管理;第二质量与工期管理;第三预算成本管理,其中最主要的管理内容为质量与工期管理,另外两项管理内容为主要管理内容提供服务与支持,即一个项目小组对一个具体项目进行管理,小组成员由上述不同部门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经理由工程管理部门人员担任,预算和商务两个管理部门对项目经理进行协助实现管理。
在这一管理模式中,各个小组成员并不是只能管理一个工程项目,而是可以兼顾其他几个工程项目进行管理,要想合理的管理地铁工程项目,项目经理应取得预算方面和合同商樟椒矫娴墓芾碇С郑项目目标的实现需要预算、工程以及合同三个方面的共同作用。
(二)矩阵式的优势
第一,利用预算成本和合同商务两方面管理的参与,在管理权力上建立起制衡、分散的关系,使管理人员出现腐败的现象得到有效避免。第二,利用预算成本与合同商务两个管理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使管理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第三,利用预算与合同两个部门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交流,实现管理经验的共享性,对建设管理单位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有促进作用。第四,此种管理模式可以快速的反应出合同变更以及纠纷事件等,在同类项目中变更同类合同时,承包商处理不会出现差异。第五,由于地铁工程项目本身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因此在合同管理中矩阵式的应用可以使不同项目接口的处理更加容易。第六,在工程建设结束之后,矩阵式管理合同,可以避免项目组人员因去向问题而影响工作。当然,在地铁合同管理中,矩阵式的应用也面临一定挑战,主要体现在管理期间不同部门职责的界定上,如果各部门之间可以清晰的界定管理职责,则可以使部门之间冲突事件发生概率降低,从而降低各部门工作对项目管理效率的不良影响。在项目管理过程中,矩阵式管理属于综合管理模式,利用此种模式对工程合同进行管理对工程项目管理有积极影响。
三、在地铁合同管理中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
(一)合同范围与目标确定
第一,工程管理部门就工程工期和技术提出项目策划和需求,从工程工期、管理以及协调等层面上制定合同标段策划,并对合同范围进行确定。第二,从合同管理层面出发,合同管理部门不仅需要将标段划分的市场响应度进行考虑,还需要考虑其经济合理性,并与初步标段策划内容相结合,审核并确定合同具体范围以及标段策划内容。使合同标段划分的更加合理,工作范围确定的更加合理。第三,从成本管理层面出发,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应为标段规划和工作范围提供可靠意见,同时以项目整体概算为依据,对标段概算进行分解确定。
(二)合同关键原则确定
第一,工程管理部门应对合同技术内容进行编写,并对技术内容与其他内容之间的协调性进行审查,同时参与制定并修订合同范本,并参与确定合同原则。第二,对于合同范本,合同管理部门应做好组织和编写工作,并管理好范本内容,对合同关键原则进行组织和审定,同时对合同商务条款进行编写,确保合同结构整体的完整,同时保证各项条款之间合理、协调。另外合同管理部门应组织资格预审工作,并对审定资格评标和预审办法进行编写。第三,合同预算成本的编写由预算成本管理部门负责,对财务及其他条款进行严格审查,保证其协调性。同时参与资格预审、制定并修订合同范本、确定合同原则等工作。
(三)合同谈判
第一,工程管理部门参与谈判,同时就工期、技术等方面的管理问题进行把关,对合同中相关内容进行再次审核。第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并主持谈判,同时就商务相关问题进行把控,管理合同范本,针对合同进行最终审定与汇总。第三,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参与谈判,并就预结算以及支付问题进行把关,对预算相关内容进行再次审定。
(四)合同实施
第一,以合同内容和相关管理制度为依据,工程管理部门应控制和管理工程进度和质量,并初步审核承包方的付款申请。第二,合同管理部门负责召开合同变更审核会议,并参与合同款的审核中,并以变更内容和支付款项就项目总体进行总结。第三,以合同与管理制度为依据,预算成本管理部门审核完成计量支付申请的工程价格,并理扣款事宜,对合同变更金额进行审定。
(五)合同收尾
第一,工程项目管理部门就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报告编写,并总结合同管理经验,参与相关培训,参与结算。第二,合同管理部门需要就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报告编写,形成经验库,将典型案例编写并收纳其中,组织相关培训,参与结算。第三,预算成本管理部门需要就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报告编写,对经验库进行完善,参与相关培训,组织结算。
四、结语
在地铁工程中,合理管理非常重要,项目管理理论的应用为合同管理提供了支持,在组织环境和目标的差异中实现有效管理,使地铁工程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同时促进了我国项目管理的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洪侠.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23).
[2]张双德.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科研,2016(4).
[3]何鑫林.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工程管理中的运用[J].商品与质量,2015(33).
[4]邢文峰,黄东升.现代项目管理理论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2).
[5]陈宾业.试论工程管理中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的运用[J].企业技术开发月刊,2016(6).
关键词:合约管理 建设单位项目管理 成本控制
合约管理是成本管理与工程项目管理的关键载体,工程项目各项工作的实施都是围绕合同总体目标来运行的,是融合了财务、招标、工程、法律等多个部门对生产过程综合管理的体现。是需要多部门通力协作才能显现效果的项目核心经营管理工作之一。因此,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和成本控制是通过有效的合同管理实现的。
合约的管理贯穿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始终。项目工程建设的工作过程概括起来就是两个环节:一是签订合同环节,二是执行合同环节。这两个环节是密不可分的,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的基础,后一个环节是前一个环节的继续,缺一不可。项目的一线工程管理人员对现场的质量、进度等管理还是很强有力的,但忽略了合同的管理。很多工程管理人员对合同条款不够熟悉,这就要求加强对项目工程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培训让全体一线管理人员的合同管理意识得到提高。
1建设单位工程合约管理的现实意义
1.1加强合约管理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必然要求
市场经济机制的有效发挥要靠契约和法律。施工合同作为调节业主和承包商经济活动关系的主要法律依据,必须按照市场规律要求,健全和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中,其中合约管理制度是其管理制度的关键内容之一,其对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作用不言而喻。
1.2加强合约管理是规范建设各方行为的需要
目前,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及交易行为来看,工程建设的参与各方缺乏市场经济所必须的法制观念和诚信意识,不正当竞争行为时有发生,承发包双方合约自律行为较差,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建筑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因此,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约的管理,对规范市场主体的交易行为、促进建筑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十分必要。
2我国建设单位合约部的管理目标
2.1提高全员的合约管理意识
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融合于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要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必须对整个项目、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项目的所有工程活动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在工程建设中,没有合同意识,则工程项目整体目标不明;没有合同管理,则项目管理难以形成系统,难以有高效率,并使效益丧失殆尽。没有有效的合同管理,则不可能有有效的工程项目管理,当然就不可能实现工程项目的目标。
合约部将通过台帐、会议、培训、检查等手段提高生产管理人员的合约意识、法律意识。促使生产过程中的各部门、各环节互相衔接,密切配合,保证项目经营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使生产过程的质量、进度、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
2.2强化合同交底工作
在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中,只是注重“图纸交底”工作,忽略“合同交底”工作。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合同交底更为重要,只有“按合同施工”才能在执行合同时不出偏差。项目在开工前必须首先进作合同交底,分解合同责任,实行目标管理。在总承包合同签订后,具体的执行者是项目部人员。项目部从项目经理、项目班子成员、项目中层到项目各部门管理人员,都应该认真学习合同各条款,对合同进行分析、分解。项目总、生产主管经理要向项目各成员进行“合同交底”,对合同的主要内容及存在的风险作出解释和说明,使大家熟悉合同中的主要内容、各种规定及要求、管理程序,了解作为业主的合同责任、工作范围、工作半径以及法律责任。避免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发生扯皮、争议等不利于顺利生产的现象。
2.3最大限度的实现合同范本化
采用范本合同是为了对参投单位体现公开、公平的原则。是为了避免在招标过程中的“暗箱操作”。使招标投标活动具有透明度,给予所有投标人平等的机会,使其享有同等的权利并履行相应的义务,不歧视任何一方。采用范本合同也是为了让甲方管理人员尽早熟悉管理体系,使各项目的现场管理动作都是标准动作,是集团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一环。
2.4规范及完善现有的现场沟通机制
业主和总承包商、监理工程师、分包商之间的沟通都应该以书面形式进行,或以书面形式为最终依据。这既是合同的要求,也是经济法律的要求,更是工程管理的需要。这些内容包括:定期的工程实施报告,如每月的工作量报表;在工程过程中发生的特殊情况及其处理的书面文件,如工程环境的突然变化、不可预测的地质条件以及其他情况等等,这些都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及总承包方的签署和认可。对在工程中合同双方的任何协商、意见、请示、指示都应落实在纸上。使工程活动有依有据。
2.5通过信息化手段完善资料的归档
工程的原始资料都是在合同实施的过程中产生的,是由业主、施工单位提供的。对各种合同资料和相关的工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存是非常繁复的,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并且纸质资料的保存并不容易,查找起来也费时费力。所以只有通过信息化手段,把除需保存原件外的绝大部分资料变成电子文件,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料存档系统及查询系统,来减少资料的流失及减轻一线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为日后工程的索赔与反索赔奠定坚实的基础。
2.6合同的统筹化管理
为了将“集团决策,地区、项目执行的管理思路”进行落地。就要把涉及到决策的环节统筹到集团统一管理。统筹合同管理是其中重要的一步,只有通过固化范本、制订标准化的流程、明确各层级的权限等统筹手段,才能将各项目合同管理的步调统一,对整个集团的统一经营提供有力支持。只有将合同管理进行统筹,才能把一线的生产管理人员从繁杂的招标事务上解放出来,去从事质量管理、跟踪落实生产计划等保证项目生产的一线管理。
3建设单位合约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核心体现
3.1 工程管理合约决定着工程项目的目标。工程项目管理的合约其实也就是项目管理目的在工程管理中的目标和依据。在工程承包合同中,一般都必须明确提出要求施工达到的质量等级;工程进度的目标是在何时完工等;工程中标价多少万元,因而工程合同管理控制着质量管理,进度管理,成本管理等目标。
3.2 合约规定是双方的最高行为准则。合约一经签订,只要有效,双方的经济关系就限制在合约范围内。由于双方权利和义务互为条件,所以合约双方都只能利用合约, 保护各自利益,限制和制约对方。合约不但决定双方在工程过程中的经济地位,而且合约地位受法律保护,在当事人之间,合约是至高无上的,如果不履行合约或违反合约规定,就必将受到经济甚至法律的制裁。
3.3 合约是解决双方争执的依据。在工程施工中争执经常发生。合约对争执的解决有两个重要的作用:①争执的判定以合约作为法律依据。即以合约条文判定争执的性质,谁对争执负责,负什么样的责任等。②争执的解决方案和程序由合同规定。
1.1直接风险形式和间接风险形式
直接风险形式和间接风险形式主要是依据合同管理过程中出现风险的责任主体方来划分的。直接风险是指风险的主要责任属于管理企业自身,即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由于管理企业人员素质不高、管理制度不完善、监管力度较低等因素而带来的风险;间接风险是指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主要由于合同履约各方自身的因素而造成的管理风险,其中企业管理方只是间接地参与其中,不承担主要责任。
1.2客观风险形式和主观风险形式
对于客观风险形式和主观风险形式划分,主要是依据风险的作用范围来界定的。主观风险表现为由于国内的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操作管理规范欠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监管力度有待加强等因素,进而使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或终止等各个阶段中存在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往往是无法避免的。客观风险主要体现在合同签订各方的综合实力、信誉程度、财政状况等,是可以通过加强监督管理避免的。
1.3可控风险形式和非可控风险形式
对于可控风险和非可控风险形式的界定,主要是依据该风险的可控情况等级的高低来划分的。可控风险形式指的是管理方在合同履行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合同的管理工作,可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非可控风险形式,是由于一些非主观因素(地震、洪水、法律、政策等)影响使得项目合同无法正常履行的风险形式。
2合同管理中风险的影响因素
2.1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人是合同管理工作的行动主体,直接掌控合同管理的每一步流程。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是引发合同管理风险的最直接、同时也是最主要的因素。从其专业素质角度来看,合同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往往只对自己负责工作内的专业知识有所掌握,而对于国家的相关政策的颁布与实行缺乏必要的敏感性,这在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必然会给合同的签订与实施带来很大风险。
2.2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1)合同结算方面:由于工程结算制度的完善性较差,无法及时对已完成的工程进行监管、审核以及结算等,进而导致合同不能如期履行。(2)合同审核方面:由于合同在评审过程中未按照相关要求对其内容等进行严格审核,导致合同履行存在很大风险。
2.3客观影响合同管理因素
(1)自然灾害突发。随着全球环境遭受破坏程度的加大,我国近些年来的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地质自然灾害逐渐增多,对于这些带有极强偶然性的灾害,很难进行有效的预测与控制,只能通过风险转嫁分担相关责任。(2)经济发展趋势变化。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重,中国的市场经济时常受到国际经融危机的影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能通过搜集信息,在合理的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后进行必要的风险规避。(3)政策和法律的变更。为了完善市场经济的管理制度,国家必然会不断地对已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进行调整,并会出台新的措施与政策以推动社会的进步。面对此类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关注国家政策、法规的颁布情况。
2.4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理念淡薄
(1)法律理念淡薄。主要体现在工程合同签订及实施的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缺乏应有的重视以及理解不透彻等原因,使得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并未按照法律的相关规定执行,从而导致该合同履行过程中存在法律风险。最典型的就是某些工程存在先开工后签约的情况。(2)责任理念不明确。主要体现在对合同管理风险控制的认识不明确,进而责任理念较为模糊,使对合同管理中风险的防范与控制能力有所下降。(3)风险理念缺失。主要集中表现在对于项目合同中存在的风险隐患缺乏应有的重视,同时由于对风险理念的缺失,造成风险管理措施的缺乏。在实际工程中,此种情况往往体现在承包方由于对合同风险认识的不足,不得不承担工程质量、赔偿等诸多风险问题。
3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应对方法与措施
3.1培养高素质的合同管理从业人员
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是提高合同管理质量的充分条件,建立完善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已迫在眉睫。对此,国家应设立专门的机构对相关专业人员进行培训与选拔,不仅只是对专业技能的培训,还要求其熟悉国家的相关政策法规,对于形势判断具有敏感性。同时,合同管理团队有良好的职业操守,企业应适时对合同管理团队从业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以改变传统的知识架构体系,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3.2加强对合同文本的管理
合同文本往往会由于其中存在不严密或不合理的条款而使其风险存在。控制合同文本风险需要加强对合同评审制度的监管,即根据国家规定的管理合同范本,结合工程项目具体的实际情况,编制适当的合同文本。但随着我国加入WTO,工程管理方面也要与国际社会全面接轨。因此,要不断借鉴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模式,与我们自身情况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发挥对合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作用。
3.3加强对合同管理流程的整体性监管
(1)确认合同管理流程的各个细节,明确每一环节的工作目标及其措施,以此保证对合同内容的切实履行。(2)对合同的准备、签订、履行、终止等各个阶段实行全过程监管,以此确保合同内容的合法性、完备性以及规范性。(3)客观地开展对合同管理的综合评述,有效控制合同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实现合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制度化。
3.4建立完善的风险预测系统
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预测系统可以及时对风险进行控制与防范。首先,需要对项目进行完整的风险评估,以此找出合同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并对其进行初步的类型划分和合理预测;其次,需要对已进行合理预测的风险隐患进行进一步判定,确认其风险等级;最后需要进行信息的会商讨论,对该风险隐患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并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
3.5加强对工程信息的管理
加强对工程信息的管理,不仅可有效控制管理风险,还可降低成本,加快项目进程。为了实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可以建立一个广大的信息平台,并要求保证数据内容的实时更新,让参与各方实现信息共享,进而实现对合同进程全面掌控,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6加强信用评价制度的建设
良好的信用评价制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合同双方的综合实力,增强双方的合作互信,确保合同的顺利实施。必须加强对信用评价制度的建设,对合同双方的财政状况、信用状况、发展形势作出公正合理的评价,并适当地进行等级划分。在实际合同签订时,对于有良好信用的单位应予以优先考虑。
4结语
关键词:项目、劳务分包、材料分供方、机械租赁方管理
Abstract: Iin order to improve project management level, enhance the project creation ability, project management to achieve the " task" change to " benefit " type, construction contractors to subcontract management, materials management, lease of mechanical problems in engineering are analyzed deeply research,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methods.
Key words: project; labor subcontracting; material supply; machinery rent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L372+.3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一、劳务管理
在分包管理方面,要强制性推行《专业分包管理办法》、《劳务分包管理办法》,加大企业规章制度的落实力度;对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合同的审核力度,加大合同履约过程监控力度;严格执行合格分供方名录;通过成本核定、加强内部经济审计等措施,加大对分包价格、劳务费用、周转材损耗率、主材损耗率的合理性分析;在劳务分包中,将小型机具、主材损耗、周转材损耗捆绑承包。 二、实行材料竞标采购管理机制
在材料管理方面,在资金允许范围内,加大现金采购比例,严格执行《大宗材料招标采购》制度,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发挥材料供管站的管理职能,加大对项目材料需用计划的审核力度,严格材料采购、进库、领用审批手续;通过成本核定、加强内部经济审计等措施,设定工程项目的材料预控计划和责任指标,核定实耗成本。在材料采购和定额适用方面,一是工程大宗材料采购坚持阳光采购招标制度,择优选用质高价低的供应商,有效地控制工程成本。二是清包工程项目推行工程材料限额包干,实施限额供料,节余分成的控制管理,解决大手大脚,粗放式管理,工程项目施工材料用量超耗的问题,有效地控制项目施工成本。三是加强过程检查、成本核算的审核力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措施。四是严把质量关,坚决杜绝因返工造成的材料无理超耗。 在监督制约机制健全的情况下,可以探索让分包队伍承担部分材料的采购职能。组建分包工程管理中心,科学合理测定提取管理费系数,强化分包工程的资金管理。 在材料采购方面合理化解风险,鼓励分包单位自行采购工程材料,缓解资金压力,规避或减小经营风险。分包队伍使用周转材一律自行解决,遇有特殊情况可租赁,租费执行现行市场平均价格,丢失损坏按合同条款约定赔偿。 三、严格分包合同管理
加强分包管理,按照有利于成本控制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分包形式,依法认真制定分包合同,对照合同范本,完善补充条款,确保不留死角,不出空档,不给任何人以可乘之机。依法管理合同,采用抵押金的形式有效控制分包合同执行的全过程,确保分包方对合同的完全履行。扩大对分包队伍选择范围,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采用招投标的办法,把分包工程的成本压下来,把分包队伍的管理促上去。分包时坚持单价对比,科学预算。及时落实计量审核,完善基础资料,做到有理有据。结算时加强领导监督审批,消灭个别人谈结算,个别人说了算的现象。进一步关心教育分包队伍,提高分包队伍的整体素质,及时解决分包队伍的生活、劳动保护和维权问题,充分调动外来工积极性,争取把分包管理尽快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更加适应企业发展。
建筑机械设备是建筑施工重要的生产力要素,施工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建筑机械设备管理的作用更显突出。机械租赁正在成为行业主流。在机械租赁方管理,选择提供设备保养维修服务的有资质、专业租赁公司,大型机械租赁要重视合同管理,无效的合同自始至终没有法律效力,合同的无效的所有风险直指总承包商。 对零材、周转材和小型机具管理,继续推行由分包队伍负责,考虑一定的损耗系数后一次包死的做法,所有损耗系数外的消耗、破坏、丢失等均由分包队伍自行承担,并在工程款中予以扣除,并按企业定额结算,通过建立风险共担、效益双赢的分包模式,降低工程成本,促进项目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 四、规范施工项目管理
为了规范施工项目的分包管理,追求施工项目利润最大化,同时最大限度地保障甲乙双方的合法权益,总承包企业制定出台的《施工项目分包管理办法》,要明确分包权限,严格分包资格管理,规定分包合同必须附有补充协议和工程量清单,强制执行和满足法律法规要求。以严格工程拨款程序为手段,解决先干后签分包合同的问题。推行分包合同会审制度,加强分包合同实施的过程控制,全面规范项目分包管理程序。工程分包管理要采用有力措施、科学的方法,严格的制度、先进的机制。一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行招投标竞争机制,对劳务分包、工程分包在合格供方名录中合理选用质优价低的承包商。坚持业绩考察,优胜劣汰的原则选用分包队伍。二是建立完善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项目管理组织体系,从上到下形成项目管理组织网络,落实以工程项目为核算主体的施工成本控制责任目标,为工程项目分包确立与实施控制管理提供组织保障。三是加强制度建设,强化工程分包成本预测、过程控制和工程结算审核制度。四是强化合同管理工作,建立问责制度。
对分包管理,要建立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如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及工程分包费用的支付,要有支出的原始凭证,要有结算单和结算小票作依据,坚决堵塞管理上可能发生的各种漏洞。实行“阳光”分包,能采用“清包”工程尽可能“清包”。对于“清包”工程,对主材的耗用要同分包队伍建立明确的责、权、利关系,杜绝因清包浪费主材及零材现象的发生。
工程监理制从试点到今天已经18年了,监理制的推行对保证建设工程质量,提高建设工程管理水平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由于监理行业发展时间较短,市场不够成熟,监理在工程建设中实际发挥的作用与社会期望的目标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弊端和不适应。如何尽快解决这些问题,进一步提高监理制在工程项目管理上的作用,使工程监理制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增强我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能力是国家政策制定者和监理公司决策者面临的共同问题。2004年11月建设部了建市[2004]200号文《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本文拟通过对它的解读,结合国际通行的FIDIC合同条件下咨询工程师制度,对工程建设监理制度的发展方向做一探讨。
一、现阶段建设工程监理的特点
我国的监理制度是在对我国几十年建设工程管理实践的反思和总结,参考国外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还是在业务内容和工作程序上,与国外的建设项目管理都是相同的。然而,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我国的监理制度在监理服务对象、监理阶段和监理内容、监理工程师的责任和权利等许多方面都与FIDIC合同体制下的咨询工程师制度有着区别。
1、在国际上,建设项目管理按服务对象主要可分为为建设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和为承建单位服务的项目管理;而我国的建设工程监理制规定,监理企业只能接受业主的委托为建设单位服务。建设部在2003年2月13日所发建市[2003]30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中已明确指出:“依法必须实行监理的工程项目,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受业主委托进行项目管理时可不再另行委托工程监理”,从此我们能看出具有相应监理资质的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由于与监理企业的功能重叠就产生了合作的可能。
2、FIDIC合同中的咨询工程师讲求的是全过程的参与,这种参与在业主立项之前就已经开始咨询服务,立项后的投资、设计、招投标、采购、施工、安装、调试、验收各个阶段都有监理工程师的参与;而在我国,虽然监理制度出台的初衷是做到“三控、二管、一协调”,但是由于体制原因,机制上不配套,监理的“三控”,即投资、进度、质量管理的职能被异化,实际操作中绝大多数监理单位仅是以“质量监理为主”,投资控制基本上由建设单位实施,很少项目给予监理实行“三控制”,因此长期以来,监理的“三控、二管、一协调”未能得到有效贯彻。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工程监理单位从事的都是施工阶段的监理。
3、FIDIC合同条件中的咨询工程师是执业资格,英美国家在建筑市场上实行个人市场准入管理;我国的监理工程师必须依附企业才能执业,更易被理解为传统意义的工程师职称。前者的好处在于责任到人,易于管理,且责任明确。而后者则是企业责任仍然是基础,由企业承担包括赔偿等最基本的民事责任,这使得监理工程师关心企业得失胜于关心自己的执业资格。同时,在监理公司的大招牌下可能有素质低下,服务意识差的从业人员存在,也严重影响了监理的声誉。再者,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监理单位仍然是国有经济,达不到分散风险的目的。
4、当年国家引进监理的初衷就是业主的项目管理,只不过由于各种原因,监理只是在施工阶段得到了推广,且主要负责质量方面。执业范围的变小带来了就业门槛的降低,从而使近来监理市场越来越混乱,各企业间恶性竞争,竞相压价,监理从业,服务不到位。这也违背了国家引进工程监理制度的初衷,不利于我国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推行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的现实需求
1、建市[2003]30号文《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为了深化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培育发展专业化的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与工程总承包的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一致,监理也应做到全过程监理,这一点也是同FIDIC合同中的咨询工程师的全程参与相吻合的。监理的业务范围应逐步扩展到为业主提供投资规划、投资估算、价值分析,向设计单位,施工单位提供费用控制,项目实施中进行合同管理、进度、质量、成本控制、付款审定、工程索赔、信息管理、组织协调、决算审核等项目的全过程。
2、开工前阶段的项目管理工作,以往一般均由业主自设机构完成,但因业主自设机构由于专业水平和经验的限制,难以将手续、设计、招标等工作结合成一个整体,往往只有大的目标、原则要求,却不能落实到每一个可控的子项。待工程开工时,工程手续不全,设计不到位,合同规定不清等问题就可能不断暴露出来。这时监理就算有三头六臂,也无法很好地实施“三控”职能。而专业管理公司受委托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不仅有合同目标、责任,更有能力利用以往项目管理积累的数据和经验,细化分解落实目标,使项目管理目标真正清晰、可控。
3、在业务范围方面,国外工程监理公司提供的是技术设计、施工监控、管理和咨询的全过程一体化服务,其重心在市场需求和服务上,基本能做到让承包商无可挑剔。而我国的监理公司目前主要提供的是施工质量控制,导致满足市场业主需求的综合能力不强。这就需要我国监理公司加强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这样才能为建设单位提供优质服务。只有培养和造就出大批高素质的监理人员,才可能形成相当数量的高素质的工程监理企业。为了应对加入WTO以后竞标国际工程的需要,我国的工程监理企业要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由单一的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为主向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为主转变。
三、适应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需求,推进监理制度发展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试行办法》规定,“项目管理企业应当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一项或多项资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造价咨询、招标等企业可以在本企业资质以外申请其他资质。”这项规定相对监理制来讲,进一步扩展了监理企业业务范围。它也要求监理企业完善工程咨询服务体系。促进管理和监理合一,逐步向整合的项目管理过渡,通过管理和监理的整合,减少管理重叠,提高效率。增强自己在项目管理方面的竞争能力。
2、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使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责任由项目管理公司及其派出的项目部人员承担,其工作的广度、深度和压力都是传统监理工作所无法比拟的,项目部主要人员不仅要有工程立项管理、合同管理、施工监理知识,还要有较强的综合协调能力、决策能力和勇于承担责任的心理素质。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并不是管理工作与监理工作的简单相加,而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项目管理体系,这就要求监理企业加强监理人员的学习和培训,提高员工的项目综合管理能力。
3、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由专业管理公司承担日常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业主仍保留对项目管理全过程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重要事项(如:合同、价格、支付等)的决策权,如何使操作层与决策层有机结合是影响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使业主认同项目部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才能取得业主的信任和充分授权,使项目部能放开手脚全身心投入工作,使项目管理工作能高效率、高水平的运转。所以,与业主最大程度的融为一体是建设项目全过程管理的重要课题。
4、查阅国际通用的FIDIC合同范本(第三、四版)后会发现:70个条款中有45个条款,都涉及到业主赋予(监理)工程师的职责、权力或作用,而且其规定非常具体、可操作。目前,在我国还存在着一种较为普遍的看法:“监理的作用是管承包商;而业主的工作就是管监理。”这种观念充分反映了某些业主对监理的不信任,在这种条件下的监理是不可能发挥真正的作用及主观能动性的。最终导致业主取代监理,直接去指挥承包商,此类现象屡见不鲜。
5、制度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法律、法规。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我们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让技术规范、技术法规、保险、担保、质量审查等管理规定和措施逐步完善,形成企业重视信誉和竞争力的培养的良性机制。
关键词: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即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施工单位应按合同规定完成业主交给的建筑安装工程施工任务,业主应按合同规定提供必要的施工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合同签订不规范不统一已经成为了我国施工企业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工程合同管理工作。
二、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合同管理即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需要, 从而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它在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 主要从三个方面体现出他的重要性:首先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工程建设各方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确保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防止建设领域“ 两个拖欠” 的重要措施。其次合同管理对项目承包的经济效益有重大影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干预作用越来越小, 需要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在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过程中,合同作为调节发包人和承包人经济关系的法律依据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第三方面是合同确定了双方的项目实施目标。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双方商定的建设任务, 明确相互利益、义务关系的协议, 是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 认真贯彻合同法律制度, 严格规范合同履约行为, 严格控制好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 不仅能有效地约束合同当事人的行为, 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各项违约行为, 还能够很好的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三、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范围和重点
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业务面很广,每项业务都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每项业务之间又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业务范围包括:进度控制、图纸和规范、工程施工设备、材料、施工质量控制、施工条件、安全检查、现场会议、合同变更和索赔、工程风险的合理负担、工程验收、劳务和分包合同的管理、仲裁和纠纷的协调处理、档案资料管理等。但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是有重点的,只有突出重点,才能做好管理工作。建设工程合同管理重点就是如下三项:
1.工程质量控制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也是管理的核心工作。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应采取以下措施:明确职责,实行分级管理。在质量管理方面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体系,做到承包商自检、监理员检查和现场监理工程师抽查三者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上下贯通,内外连成一体的质量管理网;健全各类测验表格,使质量管理工作规范化、程序化、标准化;督促承包商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把好质量管理关;加强监理,严格按规范施工。在日常管理中,监理要做到严格按质量标准办事,做到单项工程准备工作不足不批准开工,未经批准的施工图纸不得使用,未经同意不得变更工程设计,未经检验或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不准使用,未经试验或证明不可行的施工方案不准采用,上道工序未经认可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未经质量检验认可的工程不可计量等。
2.工程进度控制
工程进度涉及到业主和承包商的利益,计划是工程进度控制的依据,也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工程进度计划是保证施工工期的前提条件。工程进度的控制主要是审查承包商所制定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并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追踪检查。当发现实际进度与计划不符时,及时提醒承包商, 帮助分析查找原因,适时指导承包商调整进度计划, 并监督和促进其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
3.工程付款控制
工程付款控制是合同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是各项工作按合同规定程序进行的保证。通过进度付款对工程投资随时加以控制;另一方面通过付款对工程质量控制具有很强的否决权。
四、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我国的建设工程市场尚不发达,建设单位为了完成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片面强调工程的进度和质量管理,对合同管理缺乏全面的认识,往往因为合同意识淡薄、合同条款不明确或不完备等合同类文件不规范问题引发纠纷,导致在后续的工程实施过程中处于被施工单位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的局面,甚至出现个别为了完成建设任务违约下发联系单或擅自调高合同进度款支付节点,最终出现工程款超支付的严重后果,给国家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1. 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施工企业在合同签订以及后期的合同执行过程中,都缺乏法律风险防范意识,随意性较大,往往容易导致法律纠纷。在签订合同时,没有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的研究便草率签订,未明确违约条件及违约责任,合同文字不严谨,合同主体不当,甚至签订违反法律法规签订无效合同等,这样一旦发生法律纠纷,便不能较好的依据法律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签订合同后,没有严格按照合同条款进行实施,发生随意修改合同或违背合同规定的违约现象,使自身处于不利地位;并且在实施过程中,应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签证确认的没有办理签证确认,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应收集的证据没有收集,应当追究的错过了诉讼时效,从而损害了应得的利益。对于合同在施工中的重要性很多企业都是容易忽略的,这主要表现在执行力度上。因为一些单位对合同管理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了单位缺少相应的管理机构和人员,缺少充足的经费保障,不能进行日常的对比审查。
2. 缺乏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
当前我国大多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施工单位都没有成立专门的项目合同管理机构。建设行政主部门通常都委托监理部门或其他机构进行合同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工作,往往容易在工程中标后及施工过程中发生合同纠纷。一些施工单位也对合同管理工作不够重视,没有成立专门的合同管理机构,无法很好的开展合同管理工作。
3. 合同范本更新不及时
目前建设市场在用的合同范本大多还是1999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制定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由于近年来工程建设行业发展迅速,建设行业的相关规范也在持续更新,导致原有合同文件对目前建设市场的一些问题未约定,再加之部分建设单位管理水平有限经验不足,导致施工合同刚签订就存在重大缺陷,为后续的合同顺利履行造成障碍物。
4. 专业人才缺乏
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 专业面广,合同管理人员需要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很多建设项目管理机构中, 没有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合同, 或合同管理人员缺少培训,将合同管理简单地视为一种事务性工作。甚至有的合同领导直接敲定由一般办公人员办理合同。一旦发生合同纠纷, 缺少必要的法律支援。
5. 合同价款引起的纠纷
合同签订过于草率,有些政府的指导性意见没有很好落实到合同中,最初对合同管理的想法过于简单,工程实施过程中一些不确定因素没有充分考虑,一些无法包干的风险也相当然的转嫁给施工单位,最终导致工程实施过程中施工单位不勘重负消极停工,合同文件无法全面履行。一些合同虽然条款比较齐全,但内容只作原则性约定,不够具体和明确,特别是缺乏对违约责任的具体约定,或对违约责任约定仅停留“点到为止”程度,没有约定违约执行时间,造成发包人无法适时履行合同。
6. 施工索赔难
建设工程往往存在着政治上、经济上、合同上的风险等各种风险,施工条件、工程量、物价的变化等都会给施工单位带来额外的经济损失,影响其正常施工利润,这些本可以向发包方进行依法索赔的。但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大都注重“人际交流”,而没有实行以合同和证据基础上的规范化管理,实际工程中常会碍于情面而没有向建设单位进行索赔,承包商合同索赔工作难以实现。
五、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的对策
加强合同管理即是市场经济的需要也是规范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的需要, 从而更好地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有效的合同管理是促进工程建设各方面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 确保建设目标的重要手段, 是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防止建设领域“ 两个拖欠” 的重要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行政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管理和干预作用越来越小, 需要更多地应用法律、法规和经济手段调节和管理市场。在建筑市场机制的健全和完善过程中,合同作为调节发包人和承包人经济关系的法律依据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双方商定的建设任务, 明确相互利益、义务关系的协议, 是保证工程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法律文件, 认真贯彻合同法律制度, 严格规范合同履约行为, 严格控制好合同履行的各个环节, 不仅能有效地约束合同当事人的行为, 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各项违约行为, 还能够很好的保证项目建设质量和投资效益。
1. 做好工程合同的谈判签约工作
合同和合同管理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出现问题的话,就会导致另一方面无法正常进行。所以想要加强合同管理,首先就必须做好工程合同的谈判和签约工作。工程的谈判和签约要求合同双方人员都要掌握相应的有关建设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同时需要双方都仔细的阅读合同中对于双方的规范,如果有不合适的地方进行互相之间的磋商、解决。在合同的签订之前,双方当事人要根据自身情况,深入考虑、分析,自己可能在以后的过程当中出现一个怎样的问题,事先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合同中的条款要相对明确、专业化,对于发包方和承包方的责任和义务要表达清楚,要杜绝合同中双方权益不对等的现象发生。同时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订立要严格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以便于更好的保护合同双方的权益。
2.加强合同管理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须由专职人员进行管理,所以施工单位应引进具有这方面才能的专业人才,也可通过教育培训来培养本企业的合同管理专业人才,注意合同管理人员必须是优秀的工程技术人员,还应熟悉各种法律、法规,具有较好的合同履行和工程索赔管理才能,精通各种合同业务。施工企业应重点培养知识面宽广、应变能力强、工程经验丰富的人员来承担合同管理工作,同时也应加强项目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等管理人员合同方面的培训,以便他们更好的从全局上围绕合同来开展各项管理工作。
3. 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合同管理体系及合同管理制度
施工企业就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每个环节建立和健全具体的可操作制度没,这些环节应包括:介绍信的开具、信息的跟踪、合同的草拟、洽谈、评审、用印、交底、责任分解、履约跟踪、变更、索赔、违约、解除、终止等。使合同管理有章可循,规范合同签订程序,减少失误。
4.注重合同实质性条款审核及约定
近年来,由于工程造价咨询行业迅速发展,很多建设主体为稳妥起见,都把工程结算审核的任务委托专业造价咨询机构进行审核,但是由于根据国家发改委新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净核减比例超出一定范围的,追加审计费是需委托方承担的,而且这部分费用无法在建设单位管理费中开支,过去老文件规定追加审计费是由施工单位承担,但现在文件没有约定,由于施工单位高估冒算产生的追加审计费却要建设单位承担,无疑会让建设单位成冤大头,因此大部分建设单位都在合同文件中追加关于追加审计费由施工单位承担的条款,对于已开工项目的但没约定追加审计费的项目则以补充协议的形式来明确追加审计费的承担事宜。这些细节的问题实实在在地影响着合同双方的利益,因此对实质性合同条款约定要尊重客观同时也需考虑日后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合同中既要有对性质约定,要有量的指标,让合同执行人员一看合同就知道该如何操作,什么节点是合同管理的关键点,从而使得工程管理更科学有效。
5.加强合同法制教育
施工企业应增强法律意识,加强培训学习,坚持经常性的学习制度,尤其是施工企业管理人员和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应熟悉《合同法》、《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建筑相关的法律知识,可外部聘请专家、知名人士进行内部培训,对全体人员普及合同法制知识,掌握与自己有关的合同内容,提高他们依法履行合同的意识,让其了解合同违约的严重后果,让施工企业合法地参与建筑市场经济活动。
6.加强施工合同索赔管理工作
我国工程承发包双方在合同履行中对工程索赔认识不足,建设单位对施工单位上报索赔价款比较感冒,哪怕索赔理由确实成立且索赔依据充分,个别建设单位也希望以变更形式支付索赔价款,由于这种畸形建筑市场大环境导致承发包索赔意均不强,反映在大家对合同索赔条款的重视度不够,承发包更注重对方的合作态度,反映出来索赔成功否不取决于合同约定而取决于跟建设单位领导的关系的怪现象,甚至个别项目因此而发生建设单位领导因此而腐败的事件。如何合同管理明确索赔条件,实行索赔规范化,是当前合同管理关键。基于市场变化、地下条件的不确性,发包人在签订合同时要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分析合同变更和索赔的可能性,采取最有效的合同管理策略和索赔策略;在合同整个履行过程中,要随时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结合法律法规进行分析研究,既约束施工单位也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企业尽快适应国际工程建设规范,提高企业建设管理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合同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建设单位要形成高效、科学的管理机制,从投标阶段就做好合同的统筹与规划,提高自身在合同管理中的主动性与动态性,采用精细化管理,在完成工程质量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刘牧荣:《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关系探析》,《中华民居》,2012年12期
谭海珊:《浅论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年13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管理内容;项目实施
1. 工程项目管理的体系
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在不断的发展中,结合我国工程项目的特点,工程项目管理的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工程项目主要参与各方的项目管理、工程项目综合管理、工程项目范围管理、工程项目的组织、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工程项目招投标管理、工程项目进度管理,工程项目费用管理、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工程项目信息技术管理等。
2.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
施工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是研究如何以高效益地实现项目目标为目的,以项目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对项目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适应内部及外部环境并组织高效益的施工,使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合理配置,保证施工生产的均衡性,利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以实现项目目标和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施工工程项目管理是为使项目实现所要求的质量、所规定的时限、所批准的费用预算所进行的全过程、全方位的规划、组织、控制与协调。项目管理的对象是项目,由于项目是一次性的,故项目管理需要用系统工程的观念、理论和方法进行管理,具有全而性、科学性和程序性。项目管理的目标就是项目的目标,项目的目标界定了项目管理的书要内容是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即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费用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3. 工程项目的管理内容和建设程序
3.1工程项目组织
工程项目组织主要是由负责完成项目的各项工作(直到工作包)的人、单位、部门组合起来的群体,通常包括业主、项目管理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和设计、供应单位等.有时还要包括为项目提供服务或与项目有某些关系的部门.如政府机关、鉴定部门等。它可以用项目组织结构图表示.按项目工作流程(网络)进行工作,其成员各自完暖规定(由合同、任务书、工作包说明等定义)的任务和工作;
3.2工程项目的组织制度
根据国家的有关法规规定,我国的工程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承发包制、招投标制和合同管理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是项目管理责任的主体。
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将投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项目法人对项目规划、设计、筹资、建设实施直至生产经营、以及投资保值增值和投资风险负全部责任,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经营机制。
实行工程承发包制、招投标制及合同管理制,是对项目法人责任制的重要补充。它通过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一方面强化了投资风险约束机制、分散了项目法人的风险,减轻了项目法人组织项目建设的工作量,可集中精力从事监督、协调、服务,另一方面保证了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和实现项目建设的目标。
3.3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
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是指一个工程项目由筹划立项开始,直到项目竣工投产,收回投资,达到预期投资目标的整个过程。这个过程对每个项目来说是一次性的,而对整体来说,则是依次连接,周而复始地进行的,是一个循环过程。
3.4 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大体上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3.6.1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决策阶段(又称为概念阶段),这个阶段从项目构思到批准立项为止。
3.6.2项目的设计与计划阶段,即开发阶段。这个阶段从批准立项到现场开工为止。
3.6.3项目的施工阶段,即实施阶段。这个阶段从现场开工直到项目的可交付成果完成,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为止;
3.5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
在上述工程项目的生命周期中,每个阶段都有复杂的过程,形成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任何工程项目在其生命周期中都必须经历一个完整的过程,即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按照工程项目的性质(政府投资,或私人投资,或中外合资等)、规模、承发包方式不同,建设程序会有一定的差别,通常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3.6.1工程项目的前期策划
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有项目总体方案策划、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项目的评价和决策。
3.6.2工程项目实施前的设计、审批等工程实施准备过程
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有项目管理组织筹建、工程勘察设计、规划、用地审批、工程招投标、征地拆迁、施工许可的批准、场地“三通一平”。
3.6.3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
这个阶段主要是项目的各方根据实施计划履行合同规定义务、职责,按照项目的设计经施工一步步形成符合要求的工程。
3.6.4工程项目结束阶段
这个阶段的内容主要有项目交付营运使用、工程结算、工程保修、工程项目的后评价。
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是每一个工程项目必须遵循的程序,项目管理贯穿在整个建设程序的每一个过程,组织、管理、协调好每一个步骤的各项工作对工程项目的成功实施非常重要。工程项目管理必须掌握工程项目的建设程序。
4.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管理
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管理是指做好管理和协调配合工作,组织协调勘察设计单位之间以及与其他单位之间的工作配合,为设计单位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保证其及时提供设计文件,满足工程需要,使项目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管理工作主要有:直接委托或通过招标选定勘察设计单位并签定合同,组织管理合同的实施;收集、准备勘察设计基础资料及依据,组织对设计方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的审查并确定;配合设计单位编制设计概、预算,并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做好勘察、设计文件和图纸的验收、分发、使用、保管和归档工作。
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管理中,要注意做好对勘察设计单位的管理协调,使工程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质量第一、经济合理的原则,以达到业主对项目所要求的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目标。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阶段是整个项目控制投资的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必须加强对勘察设计质量的管理,对设计方案要多方论证、合理优化,为工程项目的实施打下关键性的基础:
5. 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工程项目的招投标是通过公平、合理的竞争方式来选择合格的、有能力的承包商,工程项目中大量的采购任务都是以招标投标方式委托和承包的,招标投标是采购合同的形成过程。由于工程实施过程和工程采购的复杂性,工程实施过程中大量的问题、争执、矛盾,以及许多工程采购失败的原因都起源于招投标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对于项目的总目标能否顺利实现非常重要。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应做好以下工作:
5.1符合法律和法规规定的招标程序,并保证各项工作、各文件内容、各主体资格的合法性、有效性,使整个招标合法、有效。
5.2做好招标所需要的设计图纸、文件、地质勘察资料、合同文本、技术要求等招标文件的准备、审核工作。
5.3组织好标前会议和现场考察,使投标人充分掌握招标人的要求、了解工程项目的情况、特点,了解现场的实际情况,使其做好投标文件。
5.4做好投标文件评审和授标工作。组织、挑选评标专家,认真、细致地进行投标文件评审,选择符合招标人要求且价格较低的投标人。
6.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与协调
6.1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
在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由于技术设计、计划、合同等已全面定义,控制的目标十分明确,所以人们十分强调这个阶段的控制工作,将它作为项目管理的一个独特的阶段。
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控制由以下七个方面:
①项目范围控制。保证按合同、设计文件规定的数量完成工程;②成本控制:保证按计划成本完成工程,防止成本超支和费用增加;③质量控制;保证按合同、设计文件规定的质量完成工程,使工程顺利通过验收,交付使用,实现使用功能;④进度控制。按预定进度计划实施工程,按期交付工程,防止工程拖延;⑤合同控制。按合同规定全面完成自己的义务、防止违约;同时,督促合同对应各方完成相应的合同义务;⑥风险控制。防止和减低风险的不利影响;⑦安全、健康和环境控制。保证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和产品符合安全、健康和环境保护的要求。
6.2工程项目实施过程的协调
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关系,要使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就要处理好这些关系,就需要协调。协调是管理的重要职能,其目的就是通过协商和沟通,取得一致,齐心协力,保证项目目标的实现。工程项目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协调工作:①人际关系的协调,包括项目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项目组织与关联单位的人际关系,主要解决人员之间在工作中的的联系和矛盾。②组织关系的协调,主要是解决项目组织内部的分工与配合问题。 ③供求关系的协调,包括工程项目实施中所需人力、资金、设备、材料、技术、信息的供应,主要解决供求平衡问题。④配合关系的协调,包括求得建设管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供应单位、监理单位、拆迁单位等在配合关系上的协助与配合,以达到同心协力的目的。⑤约束关系的协调,主要是了解和遵守国家及地方在政策、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制约,求得执法部门、审批部门的指导和许可。
7. 工程项目管理改革及几点建议
7.1大力推进采用FIDIC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
FIDIC推荐的项目管理模式和FIDIC合同条件,我国已在一批大型工程和国际承包工程中采用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采用还不够普遍,宣传面也不够广泛。1999年,FIDIC出版了一套新的合同条件范本,对老版本从结构上、定义上和适用范围上作了较大改进,这对我国工程项目承包业将起积极作用。我们应尽快组织制定以FIDIC合同条件为基础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合同范本,加大推广和宣传力度,改变工程项目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业主单位和部门主管领导观念陈旧,地方和部门条块分割,在项目管理上政企不分,行政干预盛行,保护主义严重的局面。尽快让工程项目管理从传统的自营式管理走向社会化、专业化的市场运作模式,实现同国际惯例接轨。
7.2加快推进咨询工程师对项目的管理
咨询工程师(Consultant)是以工程咨询服务为职业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人员的总称。目前,国际上习惯将提供独立咨询服务的个人和公司都统称为咨询工程师。
加快实现咨询工程师对项目的管理,为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按照委托合同规定的工作内容,以咨询工程师执业标准为尺度,对项目进行有效的组织、指挥、协调、督促、检查和指导,为项目投资业主当好助手和参谋,保障委托方实现其对工程项目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电网工程;精细化;工程质量;无缝隙管理;项目策划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26-0089-02
1 概述
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是对涉及工程的各种因素实施全过程进行严格的无缝隙管理,形成一环扣一环的管理链,严格遵守技术规范和操作过程,优化施工工艺,克服各个细节的质量缺陷,从而实现对项目的全过程规范化、流程化、精细化的全方位管理,实现建设高质量的工程。
实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质量管理精细化,就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项目质量管理机制,在保证安全文明施工的前提下,有效地控制工程的进度与资金的使用,提升项目质量控制管理的执行力,提高项目成品的质量,创造精品工程。
2 目前电网工程质量问题剖析
2.1 设计深度不够
部分设计单位技术骨干不足,人员年龄结构不合理,尤其是在电网建设项目的投资日益增加的情况下,设计单位新进人员多,经验不足,设计单位追求进度,忽视设计深度与质量,造成可研、初设、深度不足,在进行设计评审时也由于为了让项目尽快上马,没有深入评审追究审计方案;施工图设计问题较多,参建单位在审查施工图时也是临时抱佛脚,对施工图没能把好关;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专业技能不强,在施工阶段没有及时发现设计问题,造成工程成品存在质量问题。
2.2 工程项目策划不合理
工程项目的策划方案没有深度,不能有效地指导工程项目全过程施工。在进行工程项目策划时工期确定不合理,工程进度计划不细,工程质量管控目标和措施与实际脱节,重进度轻质量,甚至有些工程前松后紧,在后期往往出现堵后门、赶工期或人为干预缩短工期的现象,造成工程项目应有的合理工期没有得到很好的安排,工程质量得不到保证。疏忽工程物资管理,往往出现工程物资遗漏和工程物资无法及时满足工程进度的现象,也一定程度上造成工程项目赶工现象,最终造成质量缺陷的出现。
2.3 施工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
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经验不足,质量控制意识不强,专业性技术人才紧缺现象普遍,管理不到位、工序不合理,质量控制方法不正确,特别随着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施工人员也没能及时掌握,质量控制无法得到保证;施工单位普遍出现分包现象,在利益的驱动下甚至出现以包代管的现象,造成了一些工序出现遗漏、工程的原材料质量不符合标准、野蛮施工等现象,更是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出现。监理单位未能按照实际工作配备相应的专业监理人员,监理人员技术水平、经验不足,甚至监理工作受到人为的干预也使得工程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没能好好地对施工质量进行控制。
3 工程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的主要做法
3.1 全面推行标准化设计,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
要做好项目管理就必须做好前期准备工作,项目负责人应提前介入项目的前期工作,通过定期了解设计进度与成果,督促设计单位是否严格按照已经颁布的变电、线路、配电的典型设计与典型造价执行,编制设计文件审查标准,对于阶段型设计成果要按标准严格组织审查,确保设计的深度与质量。在施工图阶段应根据工程项目的质量控制要求编制施工图控制要点,结合要点对施工图进行审查,并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动态的完善施工图设计。制定设计代表的到位标准,设计代表开工前应对施工图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到位标准不定期检查施工图的执行情况、施工成品的质量。
3.2 做好项目策划
细化工程的策划方案,根据不同的工程制定项目的合理工期,工程的进度计划应根据工程项目不同的分项工程、分部工程结合合理的人力、物力进行计划。工程质量控制策划能够与施工图相结合,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规范、标准制定,尤其是新工艺、新技术应通过参建各方结合相关的规范、标准确定,确保施工过程中“怎么做、怎么验”有相关的依据和标准。加强项目管理机构的策划,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是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项目经理的选择尤为关键,项目管理组织机构人员的配置应考虑人员的专业素质、专业经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一个好的团队是造就一个成功项目的有力保证。
3.3 采取有效的手段进行质量控制
一是建立电网基建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选用和管理,修编电网工程项目设计、施工、监理合同范本,对质量控制考核条款应细化,明确质量考核责任与奖惩办法,加大、加重工程质量问题处罚。二是规范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管理,安全文明管理水平是一个项目的面貌的反映,是工程项目管理水平的代表,是工程质量得到保证的有力措施。三是做好施工安全技术与质量交底,结合施工图、作业指导书编制施工的质量控制点,施工单位要对管理人员、施工人员进行质量控制的宣贯与培训,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注重细节,把提高建设质量当作一种自觉行为。四是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优化工程时标网络进度图,制定与之相适应的人力、物力配备计划措施,在安全、组织、技术等方面确保进度的同时也保证质量。五是制定精细化设计、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涵盖电网建设工程项目的工艺行为,对每一项工艺,规范其设计和施工细节,并以效果图或照片的方式统一设计成品的视觉效果,做到内容实用,提高施工工艺水平,规范工程的建设管理。六是加强工程物资的质量管控,工程物资的质量是工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统一物资的技术规范书标准,按照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做好物资供应商的招投标;严格执行物资监造作业指导书,把好物资制造过程质量控制关;严格执行物资到货开箱检查制度执行,确保工程物资到货质量合格。七是加强工程质量过程检验控制,严格执行工程“三检”制度,将工程质量问题消除在建设过程中,制定工程验收表单,实现表单化验收,表单中包括验收的项目、验收依据的标准、验收的方法。八是统计与分析工程质量通病、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技术措施、质量控制的先进经验等方面的数据,推进质量信息化管理,编制质量通病图集,做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
4 结语
电网工程项目质量的精细化管理,就是要抓好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把好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质量控制点,运用程序化、标准化、数据化和信息化的一体化管理手段,规范工程人员的行为,实现工程管理随意化、经验型管理向规范化、科学型管理转变。通过加强精细化管理,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降低工程项目建设造价,向生产单位移交更多的优质的工程项目,助推电网发展向更加智能、高效、可靠、绿色的方向转变,企业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
[1] 宋文强.现场精细化管理(图解版)[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