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高考作文红楼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考作文红楼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考作文红楼梦

第1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关键词:高考作文;古诗词;妙用

我国的古典诗文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资源,妙用古诗文可以激活语言表达,彰显文章底蕴,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这无疑是高考作文“出彩”“创新”的一条有效、便捷的途径。那么,怎样借用古诗文来为高考作文增辉添色呢?

一、以诗句为题,画龙点睛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可见拟好文题很重要。在文章标题处引用古诗文名句,能让题目显得典雅蕴藉,富有文学情趣,起到耀人眼目、催人卒读之功。如2003年福建考生的《月是故乡明》,引用杜甫名句作为标题,不仅紧扣“感情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一作文话题,而且表达得更有韵味;2004年福建考生的《一蓑风雨任平生》,引用苏轼《定风波》语句,作为题目,既紧扣所选的历史人物,贴切凝练,又昭示文章题旨,写出了苏轼的豁达与超脱,可谓“一石双鸟”。再如2007河南高考考生以“暖风吹人醉,疾风见劲草”为题,道出“爱还是潮水般涌来,孩子依然是那个在荒岛等待救援的无助者。在我们跌倒的时候,需要家的温馨,教育、社会、学校的搀扶,这样的爱才完整”的深刻主题;2006高考全国卷Ⅰ考生以曹操短歌行中“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诗句为题,巧妙扣住文章论点――找准自己的位置。然后由物及人,论述“人要发挥自己的优势,也要有创新精神”。

二、以诗句为题记,引导全文

2004年高考佳作《闲话山水》的题记:“山,沉稳,敦厚;水,灵动,聪慧。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既为文章增添文化底蕴,又关联了全文,使用恰当。

三、以诗句开篇,先声夺人

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阅卷者立刻“窥”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如2004年陕西考生的《寻找快乐,精彩人生》的开头:“漫步于秋日落叶徐徐的小径上,不禁吟了一句:‘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愁绪滚滚来。’慨叹落叶的悲哀与不幸。其实,落叶的生命或许就是这样,只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纷。换个思维方式,龚自珍曾说过‘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嘛!我们应该欣喜,享受落英缤纷的秋景。”

这个开头由情景入手,化用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自然引出对落叶的联想,然后再引用龚自珍的名句,恰当地诠释了“快乐幸福与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一哲理话题的内涵。这样处理,使文章在开头便显得意蕴深刻,诗意灵动,从而避免了“开门见山”式说理可能会有的干巴枯燥。

再如: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坡“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无奈与感伤。

比较:生命就是龚自珍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坡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的无奈与感伤。很明显,后一语段显得单薄、空洞,前一个语段则具体形象。

四、以诗句写景,境界优美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上面这段文字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文章撷取白居易的《忆江南》、欧阳修的《蝶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五、以诗句议论,观点鲜明

寂寞是什么?曾几何时,有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许,寂寞便是皓月当空,好风如水,万籁俱寂时形影相吊的那种感觉吧!曾几何时,有李后主感慨“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也许,寂寞正是深宫大院,国愁家愁人也愁的情丝纠缠吧!曾几何时,有陈子昂感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也许,寂寞就是芳草依旧,天涯依旧,物是人非的空虚心境吧!于是,我问月亮,广寒宫的嫦娥告诉我,寂寞是“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辰”的“碧海青天夜夜心”。寂寞到底是什么?我无法回答。(高考优秀作文《寂寞的意韵》)

上文所选语段连用5句古诗词名句,让“寂寞”具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使文章底蕴厚实,充满典雅蕴藉的诗意和丰富的人文气息。这样的语段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在高考作文中常被运用。其实这种语段并非只是展示作者的积累,而且可以使语言具体形象。

六、以诗句抒情,情感丰富

为了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可用这样一组句子:

我爱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庐山瀑布;我爱那“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的泰山绝顶;我爱那“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九曲;我爱那“两岸猿声啼不住”的长江三峡;我爱那“秦时明月汉时关”的古朴塞北;我爱那“日出江花红胜火”的秀丽江南。

运用时要注意:(1)当用才用,不可为炫耀而堆砌古诗文名句;(2)要选用适当的古诗文名句,不可与语段主题脱节;(3)选用的古诗文名句与上下文衔接要紧。

总之,高考作文中如果能巧妙引用古诗,就会化平淡为神奇,收到字如珠玑、情真意浓、底蕴深厚、余韵悠长的效果。只要你心存诗意,追求诗意的语言表达,高考满分作文或许离你并不遥远。

参考文献:

[1]赫学颖.2007年全国各省高考优秀作文报告[J].课堂内外,2007(7).

第2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导入教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4-0139-01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课时如果有一个好的导入,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能够集中精力上语文课,而一个好的导语设计往往会起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它既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整节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又能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生动、活泼、自然。课堂导入的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综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及这段时间的听课所得,略列举如下:

1利用歌曲导入

音乐自古以来就有教化作用,能熏陶人的性情,能抒发人的情感。现在中学生很爱听歌曲,许多人也都有MP3等,利用课余时间在听歌曲,甚至两人合用一个在听。所以我在上课时就利用学生爱音乐的特性,让他们先熟悉与教学内容有联系的音乐,提起对课文的兴趣。如在上《别了,不列颠尼亚》时,这则新闻是写于1997年时,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来的优秀新闻,我就从歌曲《东方之珠》导入。教学必修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时,就从学生喜爱歌星周杰伦的《兰亭序》入手,再加上作者有关的传说,学生一下子就对课文感兴趣了。教《孔雀东南飞》时,又让学生去找歌曲《孔雀东南飞》,学生提前对课文相关内容有了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其实,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有相当多的课文都有相对应的歌曲,如上李清照的词时,就有“月满西楼”、“一剪梅”等歌曲,李煜的《虞美人》,苏轼的

2利用影视导入

学生对影视还是很喜爱的,对于一些影视剧,多少也有接触过。所以我在教课文时,尽量把这些资源利用在教学上。

如在教《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先去看张艺谋导演的电影《英雄》,学生一下子就能就说出了许多相关的知识,也更容易理解荆轲在易水送别时“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那种悲怆感情。在上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前,我先让学生去查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有关资料,在课堂上我可利用徐志摩一生与三个女子的爱情故事导入,学生会更好地理解诗歌中那种情感。用影视来导入,利用其中的片段、细节、画面,学生有感性认识,较直观,可以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内容。

3利用对联导入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所以我就考虑让学生在课堂上怎样才能真正动起来,其中就是让学生要自己走进课文,而写对联就是让学生动笔的最好方法。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学生从小就熟悉,但却不理解,认为这是很难的。但教过“梳理探究”中的“奇妙的对联”后,又明确对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加上前几年高考福建卷有考过,学生一下子就来了兴趣了,很想自己来对对子。当我教到《孔雀东南飞》时,就提前布置了预习,让学生去读课文,我写了上联“纫如蒲苇,勇兰芝抗婚赴清池;”让学生对学生对出很多内容,甚至对到现代革命追求精神。我就从内容相对、意义相关、句式、平仄等角度进行分析,并让学生修改,挑出对得工整的对子。

“少长成集,几俯几仰参悟人生哲理,岂不悲哉?”这一下,就让发现原来对联也可以这样写的,于是兴趣就来了,很快从文章中摘出了对仗的句子,自己整合一下就成了对联了。通过这些对联的练习,促进学生去理解课文,概括内容,用对联来提高仿写的能力。

4利用高考作文导入

第3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一、“契机”创新。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曾获得“世界邮政日”征文一等奖的辽宁省学生曾晖在总结经验时写道:“苦思冥想几天,也没想出一个思路,收到朋友来信,我脑子里便来了灵感。”“找准契机就把握住了纲领,我写得很轻松,很潇洒,可以说是一气呵成。”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所以我们教师要善于“拨弄”、引导,为学生作文提供契机。

二、“逆转”创新。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曲径才能通幽,曲折才能生姿。作文最忌的就是平铺直叙,要在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才能做到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是逆转达手法的高手,《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才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三、“求异”创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要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思考,在相同的表象中找出不同的因素来,摈弃陈规,发前人所未发,立意求异。文学史上有许多求异创新的成功范例。的《卜算子·咏梅》就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写成的名篇。一样的咏梅,两者迥然不同。陆游笔下的梅花,处境偏僻,心情寂寞,饱受风吹雨打,极度消极孤苦,然而互相争权夺利,勾心斗角,目空一切,孤芳自赏;而笔下的梅花,不怕狂风暴雨飞雪,敢于傲雪开放,并且昂然向上,向百花报春,充满了乐观主义精神。曾有一年高考作文题就是“近墨者黑”与“近墨者未必黑”,前者为“常规”,后者就是“求异”。平时可以从一些成语或俗语入手进行训练。如“班门弄斧”与“弄斧到班门”(前者讽刺在行家面前卖弄,后者提倡能手竞争),“毛遂自荐”与“自遂自退”(前者指自告奋勇,自我推荐,后者提倡能上能下,反对终身制);再如“物极必反”与“物极未必反”,“欲速则不达”与“不速则不达”,“大器晚成”与“大器未必晚成”,“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与“各人自扫门前雪,也管他人瓦上霜”等。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辩证求异正反说理的能力。

第4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摘要: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增长知识才干和思想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接触的各种信息对于他的人生观的确立,世界观的形成尤为重要,而这些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走出课外阅读的误区,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关键词:课外阅读;误区;积极引导

拓宽中学生课外阅读,无疑是当前中学语文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但是,在实践中我们了解到,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这一环节上,教师对“读什么”、“怎么读”这两个主要问题把握不够准确,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觉得,在课外阅读方面虽然下了很多功夫,而仍然于语文能力的培养无甚裨益。造成课外阅读这种“高投入、低效益”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然而主要症结所在,还是由于这些学生在课外阅读活动中,不知不觉陷进了某一“阅读死角”,以致徘徊、困惑,从而制约了语文诸多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我们把这种状况姑且称之为“课外阅读的误区”。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形成中学生课外阅读误区的原因,试图引起同行的重视,以期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因“偏食”而形成“阅读误区”

对于中学生课外阅读,教师往往放任自流,忽视和淡化了其具体的指导,学生凭兴趣遨游书海,久而久之,必然因“偏食”而形成“颇具个性”的读书嗜趣。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迁移能力、鉴赏能力、审美能力还很不成熟,看语文作品,难免“情人眼里出西施”。比如偏爱古典诗词的学生,就以为古诗词以外别无书读;热衷钻研文言散文作品的学生,对现代文一类的东西往往觉得不屑一顾;港台及内地的某一类文章读多了,部分学生就认为文章不绮丽,不柔情,不浪漫就不够味。我们曾抽查过部分学生的读书笔记,发现了三种比较特殊的情况: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摘抄的多是些古典诗词,有些学生的读书笔记尽是些绮丽柔情的支言片语,还有一些学生的读书笔记摘取的大多是些险僻的词句。学生如此进行课外阅读,仅在课堂测试里边,就会暴露出许多问题来。以上情况显示,部分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是不平衡不全面的,而制约这种能力发展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因学生阅读“偏食”而形成“误区”,有所偏废,导致“受力不均”,终至无所“增益”。

二、因“涉奇”而形成“阅读误区”

“涉奇猎异”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心理,尤其是中学生,阅历浅,求知欲旺盛,“涉奇心理”更加突出。具体在课外阅读的时候,就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唯奇是缺,余者不顾。比如读长篇小说,一些学生一般只追求离奇的情节;读报纸杂志,总是对林林总总的奇谈怪论感兴趣。

我们曾作过这类实验调查,暑假前,布置学生阅读长篇小说《红楼梦》,学生返校后我们拟出六个小问题要求学生回答:①有人说,袭人是主子的奴才,又是奴才的主子。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②贾宝玉吟诗、题对、制艺(应试作文)三项,他最擅长哪一项?最讨厌哪一项?③宝钗身上有缺点吗?若有,试举两例说明。④贾蓉与“红楼二尤”是否是亲姨甥关系?⑤晚唐的李商隐以抒情诗而盛名,多情的林黛玉对李诗持何态度?⑥“木石前缘”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果显示,前面三个较重要的问题,大多数学生不能回答,后面的三个问题,反而有多数学生答得上来。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后面三个问题所涉及到的小说情节有一定的“奇”味在里面,比如“红楼二尤”的情节,“黛玉论诗”的情节,“木石前缘”的“神话”情节,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片段。因而比较关注,而对那些与主题密切相关的情节内容以及鲜活而细腻的人物刻画,反而忽视了。所以,学生虽然花了一定的时间读了《红楼梦》,仍然还是懵懵懂懂。我们还在学校图书馆进行过一次“热点图书”调查,发现同样是1995年的新杂志,《知音》、《少男少女》、《爱情?婚姻?家庭》等杂志很抢手,而于语文学习有直接帮助的《散文》、《散文百家》、《杂文》等杂志,学生反而较冷淡。这一状况同样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只是一种盲目的涉奇猎异,自觉不自觉地忽略了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这一目的,而被五花八门的奇闻异事所吸引。

三、因“求速”而形成“阅读误区”

“求速”,是部分学生希望通过课外阅读找到一条提高语文能力的捷径,以期“学以致用”、“现趸现卖”的一种表现。有些学生反映,他们为了提高作文水平,“中学生写作范文”一类的文章也读了不少,可是写起作文来,眼前还是一片茫然。我们甚至发现,在平时的作文训练或考试中,有些学生竟将所谓的“范文”照搬或“移植”。这类情况显示,部分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有一种“贪便求速”的心理,试图取那些“优秀作文”的“现成之长”来填补自己的“眼前之短”。于是就有一些学生竟像清朝的童生读“八股文”一样,捧着《中学生一流作文荟萃》之类的书籍如获至宝,不管是与不是,硬是横念倒背,朝夕揣摩,而对其他优秀作品则视而不见,不予理睬。步入这一阅读误区的学生,写起记叙文来就只见“故事”而不见“人物”。写起议论文来几乎每篇都只是填充一些司空见惯的例证。古人说,欲速则不达。部分学生通过背几段“妙文佳句”,或者眼光只盯在一些“同龄人”的“佳作”上,来模仿套用程式,其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作文越写越别扭,越写越空洞。比如今年湖北省考生高考作文,在谈“人无完人”的问题时,许多考生仅能列举秦始皇等的功过是非来作论据材料,而那些典型、新颖、独到的论据材料在考生的试卷里几乎很少发现;在谈“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问题时,有些学生甚至“强拉”张海迪、居里夫人来佐证。

第5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然而,不容忽视的现实是,阅读正在遭遇危机。面对当下浮躁的社会心态,我们不能不反思,今天的阅读,到底丢失了什么?

我们丢失了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虚荣心”。读书人在过去人们的印象中是羡慕和尊重的对象。人们渴望读书,热爱读书,以读的书多为荣。一个孩子如果手上经常拿一本书更会被长辈们称赞,说这孩子将来一定有出息。去年湖北高考文科状元就曾经把《红楼梦》读了不下十遍;一些高考作文满分的学生,一般都是有超强阅读欲望的孩子;古往今来那些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经济学家,哪一个不是喜爱读书的人?而且,那些学有所成者,往往都很注重阅读经典。可是现在,你手上有没有书、你读不读书,并不是人们非常关心的事情。

我们丢失了对内容的鉴赏能力。读书并不应该停留在读故事,读故事只是消遣,真正的读书是增加人生的分量。

以文学作品为例。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写的是一个叫桑提亚哥的老渔夫,在大海里驾着一条小船打鱼,八十四天没打着鱼,生活没有着落,靠一个小孩儿给他四处讨吃的,到了第八十五天,他一个人下海,打到了一条大鱼,跟这条鱼较量了几天,把鱼杀死拖回港口,但一路上鱼被各种鲨鱼吃掉,等他回来时,鱼只剩下了一副骨架子。这是一部好作品。你可以把它当励志小说读,因为有大家都知道的警句:“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但往深处看,是一个老人的孤独,一个失败英雄的悲歌,那种深深的孤独感才是作家想表达的。再看下去,你可以发现小说的语言奇妙、温暖,还发现它有许多象征的隐喻,更发现许多让人琢磨不透的东西。比如,作家常写老渔夫梦见狮子,狮子也是沙漠和草原上孤独的英雄,这是老人对海的恐惧吗?等等。在这些之外,你还可以读出一个作家伟大的人道主义情怀。老渔夫的那些可怜又可敬的大量内心独白,等于在和大海不停地说话,和命运不停地说话,没有激烈的言辞,没有抱怨,没有诅咒,只有卑微的乞求和敬畏,宽容和理解。当你读完全篇,读到最后一句“老头儿正在梦见狮子”时,你感到对命运的隐忍也许是最伟大的。所以,真正的阅读会读出更多的东西。

我们丢失了阅读的耐心。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里,手机阅读的“刷屏”让阅读速度加快,不想读的可以“刷刷”地跳过去。譬如微博,是典型的快餐式阅读。那里有社会热点,人们可以天天做读者,还可以发帖做评论员,但长期下去,丧失的是冷静的思考和沉醉的阅读体验,丧失的是做一个有思想分量和生活质量的人。

第6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1、要在课本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这样的英雄,热爱祖国、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高风亮节如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头脑中树立起英雄形象,让这样的英雄深入学生心中,照亮学生的人生。再次、通过学习教材,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语言文字和民族文化、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的爱国情感。如通过唐诗、宋词、元曲等的学习,把握我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本民族语言文字的信心,并让学生学习古人的高尚情感。因为古诗词中的情感是丰富的,亲情、友情、爱情都是高尚的,尤其是爱国之情,更是古诗词中思想内容的主旋律。杜甫《登高》、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都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应该教授学生从中领略古人的忧国忧民之情、赤心报国之志,并将这种爱国思想作为学习、生活的动力,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事物。最后、通过学习教材,让学生体会并学习严谨的治学态度,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精神,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品质。我们的高中生是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而二十一世纪又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期,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迫在眉睫。同时,帮助学生树立勇于探索、勤于实践的精神和发扬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传统也刻不容缓。如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虽然是一次平常的游山却包含了不少哲理,要使学生深刻领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的道理。学习就正如游山的一条路,也是一条长远不息的路,我们能做的只有“尽吾志”。有志者能以读书、活学、利用为己任树立好明确的目的,然后经历种种的挫折、辛酸,加上不懈的意志与毅力才能成功。更让学生明白到:凡事开头难,要坚持不懈、经历辛苦,才有实现理想与梦想的机会。

2、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训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是学生文字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的综合体现。而且,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一直强调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立意——即要求做到思想健康、立意深刻,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自然应当重视德育渗透。在写作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奋发向上,使他们的思想健康发展。首先、通过为教材中的优秀人物写颁奖词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颁奖词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使我们心中激荡起感动的心潮,传递着巨大的正能量。而颁奖词语句清新,文笔优美,让我们心灵受到强烈震撼的同时,还能把感动凝固下来,将敬佩、颂扬之情渗透在字里行间。如在学习《张衡传》时,学生为张衡写下了这样的颁奖词:“你,善属文,善机巧,善术学,善政事;你,人品、文品、官品,品正行端;你,天才、全才、奇才,才高八斗。你,可谓德智兼备,品才双馨!”其次、在写作过程中,和学生共同积累课本和现实生活中的优秀人物和哲理名句。这样才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写出格调高尚、内容深刻的文章。如优秀人物事例:曹雪芹:(清)举家食粥,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司马迁(汉):史学家,受宫刑后,发愤著《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廉颇、蔺相如:将相和;屈原:沉江殉国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鲁迅:弃医从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民族之魂”)……如哲理名句事例:王安石“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鲁迅“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最后,通过选择能够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的作文素材材料和文题来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因为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学生世界观、道德情操、理想追求、思想方法的一面镜子,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我曾设计一些作文题,如《生命的价值》、《目标与现实》等等,让学生思考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人活着为了什么?教师要善于点拨,对学生进行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无形中引导他们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要活的有意义。总之,我们要根据新课标下设置的语文教材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特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的激发、意志品质的砥砺、道德情操的陶冶等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把思想教育适时适度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去,以收到春风化雨、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感情得到熏陶,思想得到教育。(本文来自于《华章》杂志。《华章》杂志简介详见)

作者:孙文梅单位:吉林省白山市第一中学

第7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第一步:积累

坡曾说:“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由此可见,古诗词的积累是运用的基础。积累要讲究方法:

一是巧用积累卡片。学生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去文具店购买,但要便于随身携带和保存。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已经学习过的古诗词进行分类积累,例如可以按照写人、叙事、写景、抒情等分类;也可以更加细化分类,如写景的诗句,按季节有春夏秋冬,按景物有风霜雨雪、花草树木等;如抒情的诗句,有思乡情、爱国情、亲情、爱情、友情等。古诗词积累卡片的好处是学生携带方便,可以利用下课等点滴时间进行背诵,而且学生可以随时将看到的好诗句进行分类记载,积少成多。

二是运用积累本。学生准备一本厚点儿的精美练习本,每学期由学生自己选择一位古代诗人,准备一本这位诗人的作品集,也可以通过网络、报纸杂志等方式,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分类汇总。如李清照可以分成生平简介、文风介绍、代表作品、名言赏析等栏目。这样,学生不仅对李清照有了全面系统的认识,而且锻炼了他们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是自办手抄报。教师可以在前面两种积累的基础上,围绕一些主题来创办,如“走进山水田园诗人”“边塞诗人的胸怀”等,通过手抄报,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古诗词加以运用,增加他们的自豪感。

第二步:赏析

学生的积累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我们就要思考如何将古诗词和作文教学进行衔接,最好的方法是先找一些范文来欣赏。首先是让学生去搜集一些在古诗词运用方面比较优秀的文章,特别是名家名篇、历届中(高)考中的满分作文等,让学生欣赏文句、片段,并作点评批注。然后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利用课堂时间,先小组交流讨论,每组推选优秀的文章和精彩的批注,再上讲台交流,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其次教师要自己选择典型范文,带领学生一起来感受。

例如有一节课我选择了这段文字让学生欣赏:

唐人眼中的花,妩媚而浓烈。“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那里的落英缤纷,很美。宋人眼中的花,伊人憔悴,“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那里的花烛照红妆,红瘦绿肥,很美。清人眼中的花,飘零流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那里的花,游丝无力,楚楚动人,也很美。

――节选自辽宁一高考作文《今年花胜去年红》

我的点评是:文章撷取白居易《忆江南》、欧阳修《蝶恋花》及《红楼梦》中黛玉的诗句,紧扣话题,展现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有的繁盛美丽,有的满目凄凉,昔日之花与今日之花相对照,历史之景与现今之景相衬托,为表现主题作了很好的铺垫,而且风流华美,读来满纸花色蕊香,令人折服。

学生看到这段文字,也艳羡不已。因此,欣赏训练可以使学生从感性的角度感受古诗词运用到写作中的妙处,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运用古诗词写作的热情。

“赏”和“析”是不分家的,在赏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来思考:我们如何让自己的文章也这么精彩呢?由此,可以让原来的学习小组进行探究、讨论,归纳方法。我通过一年的课题研究,发现古诗词在作文中运用的方法非常多,现列举一二: 1.直接引用法。如:展望未来是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回顾历史是晏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2.取词摘句法。如:“那润物的小雨,可曾抚淡了锦官城的浓艳。”“沏上一杯茶,来听一曲巴山夜雨的倾诉。”3.词句重组法。如:“那飘逸的太白,可愿为我拉来九天的银河,千尺的飞流。”“窗前明月光永远是思乡的霜露。”4.联词扩句法。如:将“碧天如水夜云轻”扩成“碧天如水,长空澄碧,是梦是幻,夜月飘忽不定的进了我的眼,融入我的心。”5.画面想象法。如:“那探出墙头的一抹杏花红,可知园外春意正浓。”“夕阳映红的古道上,斜长的一抹,是被西风吹瘦的马的影子。”

第三步:训练

在学生归纳出方法以后,我们要运用典型的方法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训练,练习的过程也应是循序渐进的,可以先由句子的训练开始,再到段落直至篇章。

1.化诗成句。要求学生可以将古诗词融入段落中,对之前归纳出来的方法要有针对性的重点练习。比如直接引用法,可以这样来练习:①我爱春天,在桃红柳绿的江南感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勃勃生机;②我爱夏天,在碧波荡漾的荷塘享受“______________,――――――”的无限乐趣;③我爱秋天,在高远澄明的天地,抒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豪迈之情;④我爱冬天,在白雪皑皑的原野,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苍茫壮阔。又如取词摘句法,教师可以给出诗句让学生来拼装,如写夏景,可提供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等等。也可以是教师给出一个话题,让学生采用归纳法,在自己丰富的积累中造出富有自我个性的句子。

第8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一、知识渗透,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的富有特征性的细枝末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由许多属于自己的生活细节构成的,可以说没有细节就没有生活。细节描写就是抓住生活中的这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细枝末节加以描绘。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包括动作、肖像、语言、环境等细节描写。文学作品中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就没有特征鲜明的景物;就没有让人难忘的事件。

二、指导鉴赏,让学生感受细节描写的迷人魅力和巨大力量。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感受、鉴赏细节描写的迷人魅力和巨大力量。

动作细节描写,反映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比直接的心理描写更能真切地展示人物性格。比如讲到杜甫的《兵车行》时,可以引领学生鉴赏其经典的动作细节描写“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只上干云霄”。父母妻儿,牵着征人的衣服,捶胸顿足,拦着道路,放声号啕大哭,连续的四个动作细节,把送行者那种眷恋、悲怆、愤恨、绝望的神态,表现得细致入微,生动传神。哭声遍野,震耳欲聋,直冲云天。这样的描写,给读者以听觉视觉上的强烈冲击,集中展现了成千上万家庭妻离子散的悲剧,令人触目惊心,有力地控诉了唐玄宗穷兵黩武的政策。

至于肖像细节描写,最为典型的是《林黛玉进贾府》(选自曹雪芹《红楼梦》)中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等人的描写,教学这篇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鉴赏。同是写眉眼,王熙凤是“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林黛玉是“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贾宝玉是“眉如墨画”“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写活了王熙凤的外表美丽,内心刁钻狡黠;写尽了林黛玉的多情善感;写透了贾宝玉的纯真多情。

语言细节描写若运用得当,能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人物的个性乃至灵魂。如阿Q偷静修庵的萝卜,被老尼当场抓住。阿Q情急之下说:“这是你的?你能叫得他答应你么?你……”鲜活地写出了流氓无产者阿Q的那种窘态和可怜又可憎的无赖习气,让人难忘。九斤老太(出自鲁迅的《风波》)之所以成为保守落后者的典型,就是因为她的极具特色的口头禅——“一代不如一代”。

富有表现力的环境细节,能展现生动、细致、精确的生活图画和时代风貌。《林黛玉进贾府》描写的贾府府第的豪华壮丽、庭院的轩峻,各种排场、礼节的讲究等,生动展示了当时贵族世家的日常生活图景;描写的东耳房王夫人住处的坐具、卧具和各种摆设,充分显示了当时贵族的豪华奢侈。贾府整个府第的庞大豪华和“敕造”、“书赐”和“东安郡王手书”等字样,更充分表现出贾府尊贵、显赫的地位,与朝廷、皇亲权贵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课外阅读,引导学生搜集描写细节的片段或诗文,激发鉴赏细节的兴趣,培养鉴赏细节描写的能力。

阅读鉴赏,如果不转向课外,学生的鉴赏能力就不会有真正的提高。对细节的鉴赏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因此,在引导学生鉴赏细节描写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在课外自主鉴赏,要求学生搜集精彩的细节描写片段,并评点其佳妙之处,以便巩固鉴赏知识,提高鉴赏能力。为了防止学生敷衍塞责,可以明确不许抄袭;为了防止学生盲目地搜集耗时费力,可以提示学生,从必读的名著、订阅的报刊、图书馆的藏书、课外作业中的阅读文本中搜集;为了防止学生不感兴趣,可以事先说明要交流比赛,比一比,谁搜集的细节描写更精彩,谁评点得更到位,年轻人血气方刚,争强好胜,肯定不会善甘落后,必定会尽全力。为了防止学生没时间阅读搜集,可以把这作为假期家庭作业,或者见缝插针合理利用零散时间,督促学生完成。完成后及时交流、评比,以提高学生对细节描写魅力的感受鉴赏能力,激发学生鉴赏细节描写的兴趣。

四、作文训练,指导学生以描写细节的原则,提高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

激发学生鉴赏细节描写的兴趣,是为了提高学生描写细节的能力。不论片段作文训练,还是整篇作文实战演练,都应在要求学生细致体察各种生活细节、恰当选用词语、巧用修辞手法的基础上,加强对细节描写的指导。指导学生描写细节时必须遵守以下几个原则。

1.描写的细节要典型。即能为表现人物性格、发展故事情节或直接间接揭示作品主题服务。为了细节而细节往往会弄巧成拙。

2.描写的细节要细致真实。细节要尽量细致,富有表现力,才能起到以一孕万、以小见大的作用。著名作家赵树理说过,细致的作用在于给人真实感,越细致越容易使人觉得像真的,从而使看了以后的印象更深刻。真实是艺术的生命。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的真实。典型环境,典型性格,典型事件,必须建立在细节真实的基础上。离开了真实的细节描写,就会失去感人的艺术力量。但这种真实,是艺术的真实,是现实中可能存在的真实。

第9篇:高考作文红楼梦范文

读书会有苦,但苦即为一种乐,读书会感到快乐,而必须是在经历苦的条件之后,是亦苦即是乐,乐必经苦,这便是读书的苦乐之境了。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2020,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1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会呢?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如此。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读书乐之境呢?

首先,要忘记苦境。如果忘不了苦,那么就无法在意义上体会到乐。当今的学生,大多说读书苦。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但学生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子,也是不争的事实。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古今读书之心境为何有如此之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久而久之,看到书就心烦气躁,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心不净(静),则难成事。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当今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早已俘虏了我们的心。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当然是苦的。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林语堂先生曾说:“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见林语堂《论读书》)读书本是无功利的。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有趣吗?还是林老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见林语堂《论读书》)。因此,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唯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样,豁然开朗。我以为,读书应该只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另一种就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也只有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读书不是负担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实,畅游书海,我们的生命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在书中,我们会认识孔子和庄子,认识屈原和文天祥。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了解了卢梭与康德。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当然,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半空坠”是常有的事情。如今的我们太怕考试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独。我认为,分数大多与读书无关,分数低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

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么,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2在人生的旅途中,或有欢乐,或有悲伤,但这一切的情感一旦通过阅读的洗礼,一切情感都已全无,只剩读书之乐。

或许有人会说:“书是一杯不加糖的咖啡,品起来可真苦啊!”可是不然,你殊不知,口感越苦,越会使人振奋,口感越苦,越能使人体味深刻,正如钱钟书的那句:“真正的读书的快乐是不放糖的咖啡,在苦中能品出甜味来,苦才真正是读书的快乐的引诱。”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在书中,我们可以重返《三国》的激烈战场,感受《水浒》英雄的英姿飒爽,身临《西游记》的神人怪鬼之界,垂怜《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在书中,从孔子的《论语》鲁迅的的《彷徨》《呐喊》到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从冰心的《小桔灯》《繁星?春水》到郭敬明的《梦里花落知多少》。在书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四季轮回,从“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从“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到“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读书令我们感受到了从古至今,由国内到国外,从老一辈到新一代的改变与不同,博览群书,生活是如此充实。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只有读书,才能为未来的蓝图染上光辉的色彩。是故有古人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邻光,更有程门立雪,囊萤映雪,燃糠自照,最终终成一代名人。因此,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更可以造就一个人,何乐而不为呢?

在现在,多数同学只重视读课本,而不重视课外阅读,只重视考试成绩而不重视身心感悟,只重视表面意思而不重视深层涵意,这并不是真正的阅读,这样读书只会觉得乏味,枯槁,必会感到苦了,而只有用心,用爱去读书,读书之乐必会令你乐得合不拢嘴。

读书会有苦,但苦即为一种乐,读书会感到快乐,而必须是在经历苦的条件之后,是亦苦即是乐,乐必经苦,这便是读书的苦乐之境了。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3书——是我们每一个人所需要的,就与吃饭睡觉一样。可是有些人厌恶读书,认为读书十分枯燥无味,而我却认为读书可以给我带来乐趣。

书好象是一位懂得许多知识、有许多经验的智者,可以从她的谈吐中学到各种知识,这倒应验作家歌德的一句名言:“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位高尚的人谈话。”书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有用的知识,她在各个方面还是我们有用的向导,如果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便可以去请教工具书;如果我在生活上遇上麻烦,可以去请有关生活方面的书来帮忙......读书还可以交流作者与读者的感情。作者在写一本书时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到文章中去,读者读到他的书时,便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喜怒哀乐。

读不同的书给人的感受都不一样。读历史书能让人回到那遥远的过去,了解各种各样古代的事情;读小说能让人变成书中的主人公,去亲身体验一下主人公的经历;读科幻书能让人置身于新奇的幻想世界;读科普书能让那些复杂而深奥的科学原理通过图片与文字展现在你面前......

我最喜欢的书是美国作家房龙所写的《人类的故事》。这本书图文并茂,里面有367幅世界名画和60多幅经典照片,介绍了人类历的各种大事,有罗马兴衰、埃及女王、希腊与波斯之战、、一次世界大战......等等。

我们一家人中,不仅我一个人爱读书,爸爸妈妈也都很爱读书。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都在家中,我在全神贯注地读课外读物,爸爸正在津津有味地读一本小说,妈妈把切好的肉放在锅里烧,趁肉没熟,自己去看看书,不知过了多久,妈妈闻到了一股糊味,大叫一声:“肉糊了!”,来到厨房,发现肉已经黑糊糊的了,我笑着说:“看来咱们啃书本的味儿比吃肉还香!”大家都笑了。

说到读书,我想起一个笑话:有一个人到图书馆去还书,图书管理员发现他的书又破又烂,便问:“为什么你的书破成这样?”那个人答道:“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管理员又问:“为什么这两页不见了?”那个人又答道:“高尔基说过,‘看一本书就象一个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这两页我吃了。”——我们读书可不能象他这样呀!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4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如同鸟儿没有翅膀。高尔基曾经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一种享受。”古今中外,没有一位诗人不读书,就可写出优美的.诗集;没有一位作家不读书,就可写出优美的散文。然而,他们都为书儿痴迷。

期间,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我国着名的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有句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好书,确实给我带来了很多帮助。不仅是我,可能读好书的人都会感觉到这一点。总而言之,读好书,会带来很多益处,同时它也会帮你奠定一个坚固的“地基”。

读书高三议论文800字5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她对于这个世界是重要的,对于我也是一样。我说不清对书的感觉,这种感觉很微妙,似乎是朋友,似乎又是亲人,又好像是师生,难以琢磨。对待她,我与孙犁就有些志同道合了,“惟对于书,不能忘情。我之于书,爱护备至:污者净之,折者平之。阅前净手,阅后安置……”之一句话;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师生情。每当我困惑、懵懂了,她填补了我的无知,充实了我的心灵,开拓了我的见识,给予我人生的智慧。她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不幸而有顽强的一生,告诉我,人要坚强;她用十八本《语文》把我引进中华民族五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她用一本泱泱万字的《上下五千年》为我讲述了中国这只雄师鲜为人知的过去。书,她是我的良师,给我带来智慧与见识。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友谊。每当我寂寞、无聊时,是书给我带来娱乐、轻松、解脱。每当沉浸在福尔摩斯的悬念侦探世界中,我的空洞一时间被满足,跟随她揭破一个又一个阴谋;每当我漫游在二月河描写的宫廷宦海中,看着康熙斗螯拜、清黄河、撤三藩,似乎我也投身在着起伏翻滚的动荡宫廷,见证一个又一个气势辉煌的里程碑……书,她是我的益友,与我分享那一份刺激与喜悦。

我和书之间有的是一种亲情。每当我难过、失落时,是她拂平我的伤痛。一本《经典笑话三千则》在我脸上画出灿烂、开怀的笑容。一本快意恩仇、行侠仗义的《天龙八部》让我忘却了烦恼,坠入了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书,她是我的至亲,抚慰我失落的心灵。高考作文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