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

第1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关键词】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

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环境下,企业及企业产品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励,这一激励竞争的背后其实是核心竞争力的比拼,要想保证企业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关键还在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因为产品质量最终要作为企业及其核心竞争力的代表在市场上与其它企业及产品进行角逐。标准化被认为是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有效方法之一,标准化水平高低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以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为例,与国外航空产品相比,国内航空产品的问题就在于质量不高,确切的说是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无法保证每一件航空产品的质量;在当前国外航空产品生产企业觊觎国内市场,想方设法进入与占领国内市场的严峻形势下,提高国内航空产品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势在必行,有必要进一步推行“航天行业标准化”,加大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标准化管理的力度,旨在短时间内提高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的产品质量。

一、航空零部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作用与意义

(一)短期内有效提高零部件产品质量 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不同于其他类型产品的生产,它多属于尖端技术,具有产品精度要求高、制造难度大、可借鉴经验少等特点,一旦研制成功转入产品生产就面临着较大数量的需求,要求要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度和生产的成熟度;生产工艺、操作的标准化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可以在短期内提高与稳定产品的质量。

(二)缩短产品的试制与生产准备周期 航空零部件由于生产成本较高,一般库存数量有限,如有零部件需要又是非常紧迫,即生产时间有限,要求要不断提高零部件的生产效率;需要的是成熟的零部件产品还好,而一旦需要改进,为了保证产品质量还必须要进行试制,试制及生产前的准备都要占用大量时间;而标准化生产体系一旦形成,就可以大幅降低产品的试制及生产准备周期。

(三)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 工业产品生产过程中,标准化水平高低被认为真正体现了一个企业或者一个产品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标准化也被认为是产品成果及先进经验保存和传递的最有效手段;标准化体系一旦形成,产品质量及企业生产水平就不易受到人员素质、人员离职等因素的影响;是企业已有生产能力的真正固化,对进一步夯实与提高航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四)进一步提高航空企业的生产效益 航空零部件产生产效率、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必将带动企业生产效益的提高,以及良好的产品社会信誉和企业社会形象。同时,产品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也有助于企业产品生产过程中相关人员“责、权、利”的明确及产品生产问题的准确确定和解决,做到产品生产各个环节的高度统一、协调、有序。

二、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的实施

(一)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 标准化生产管理目的就在于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生产技术、原理、方法来最大限度提高产品的生产效率,以及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实施标准化生产之前必须保证产品生产技术的成熟性;因此,优先采用成熟产品的生产标准,也就成为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质量标准化管理实施的一条基本原则。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考虑先借鉴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标准化成果,也许同类产品中没有标准化生产可以借鉴,那么可考虑其更小的零部件构成,因为一个非标准结构整件,其可能是由许多标准零部件构成的。

(二)引进与应用国外先进产品标准 通过与国际知名航空企业的交流,尝试引进国外相关航空零部件生产标准,在经过必要的消化吸收后应用的国内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中,前提是保证引进产品生产标准的成熟、安全、可靠。国内企业引进国外产品生产标准应用失败例子不在少数,并且多是因为可靠性不足,导致最终的失败。在产品生产标准可靠性设计方面,以日本质量工程学家田口玄一发明的“三次设计法”最为著名,国内航空零部件生产企业在引进国外相关产品标准时,可以考虑利用“三步设计法”来检测相应产品生产标准的安全性、可靠性。

(三)加速与强化产品研发的标准化 新产品是企业生命力的体现,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新产品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其背后研发方法与生产技术,谁掌握了新产品的研发方法,谁就拥有了新产品。因此,加速与强化航空零部件产品研发过程的标准化,对航空零部件产品生产企业牢牢把握住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航空零部件新产品研发的标准化,应该贯穿于新产品的计划决策、情报调研、新品试制、验证、确认和投产各个阶段;是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标准化生产的开端。

(四)加强标准化实施的监督与检查 制定或者引进标准的目的是实施,只有标准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保证产品的生产质量。这就需要对相关标准实施情况予以监督和检查,变传统的事后整改为事前控制。以航空产品中的惯性器件设计为例,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依据事先制定的产品设计标准化大纲对标准化实施情况进行定期、不定的检查和抽查;要求在一个设计阶段结束后,要先有设计主管按照标准化大纲要求对产品设计进行自检,然后再由企业产品标准化主管进行检查、验证,对不符合标准化大纲要求的要予以限期整改,并在整改后再次依据标准化大纲进行检查、验证。

(五)尝试建立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 一套完整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主要由生产标准、生产方法、生产设备及产品质量检测方未能、设备等构成。为了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要求在制造技术上要科学、在方法上要先进、在质量检测上要可靠;如果只是实现上述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中某一部分的标准化,不可能保证航空零部件产品的生产质量,最终还是要从构建完善的产品生产标准化体系入手,因为体系一旦形成,就不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而真正实现航空零部件产品的标准化生产。

参考文献

[1]王璐,于冠龙,马永强.浅析航空电子元器件的质量控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32).

第2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徐庄煤矿始终坚持国家级安全质量标准化矿井建设目标不动摇,进行与标准化龙头单位对标,查找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分析质量管理上的不足,将质量意识贯穿到重大决策、生产计划和经营管理中,将质量价值观融入到技术设计、质量管理各环节中,不断打造“产品即人品”“追求零缺陷”“质量是发展、质量是效益、质量是生命”等质量理念。注重细节管理,深化内在质量,开展精品采掘头面创建,推行无尘化、精细化管理,成立矿精细化推进小组,每月制定推进项目和计划、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强化过程控制与班中班后整理,真正让干部收入和政治前途与标准化结果挂钩,从根本上解决意识不坚决、停滞不前,亮点不亮、精品不精,标准要求低、考核不到位等问题。以标准化示范点和示范线为支撑,制定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方案,工程施工实行质量终身制,做到一次设计、一次施工、一次达标、一次到位,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逐步实现点线达标向持续达标的提升。标准化管理坚持检查动、静结合原则,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考核,对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严格处理;对工程质量达不到规程要求的,严格按停头停面处理。

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是推行全面质量一体化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和活动。徐庄煤矿通过不断改进质量信息管理手段,完善质量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发挥QC小组作用,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质量管理活动,小建议、小革新、小攻关、小发明、小创造,把群众性质量活动推向深入。徐庄煤矿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全体员工中开展了读一本质量书籍、组织一次QC小组活动、提一条合理化建议、分析一次质量事故案例、举办一次质量培训“五个一”活动,做到记录真实、材料详实、成果扎实、效益实在。每年组织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交流活动,推广活动成果。多个质量管理QC小组课题在全国获奖,极大地提升了质量管控绩效。

二、强化经营管理,实现优化结构集约发展

徐庄煤矿从生产布局上,尽量布置储量较大的综放、综采工作面,减少生产准备工作量。优化巷道布局,改进支护设计和老巷改造技术,合理降低各类支护材料的使用量,降低投入材料成本。在工作面受设备、地质条件影响时稳住阵脚,抓好均衡生产、良性循环。并且优化设备配套,通过多调研、多论证,杜绝盲目引进,选用高可靠性设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最大限度地提高了设备的可靠性和利用率。同时加强劳动组织,合理安排生产,杜绝工时浪费,提高工作效率。按照“标准不能降、制度不能松、奖罚不能减”的原则,及时掌握各专项预算项目进度完成情况和费用发生情况,强化材料管理,执行一计划一审批一跟踪一考核,严格把好审批关口,严禁无计划投入。从源头上加以控制,加大材料跟踪检查力度,做到材料全过程、全方位跟踪管理。实行单项工程专人管理、一跟到底,直到工程结束,严格考核兑现。持续开展修旧利废和回收复用活动,开源节流,做好回收、修理、复用等工作,最大限度盘活废旧物资,减少新的材料投入。全员发动、全员行动,降本、节约、挖潜、提效,促进煤矿效益最大化。

三、创新用人管理,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第3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运行正常 管理 措施

在煤矿企业的生产中,机电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监测监控设备的使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大力提高机械装备技术水平,改善安全生产条件,扩大机电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随着矿井采掘机械化、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各种新技术、高性能的机电设备、电子仪器在煤炭企业已广泛投入使用,使得机电设备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机电管理是综合性的人与物的管理,是煤矿重要管理体系之一,是煤炭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必须认清形势,认真对待,坚持“装备、管理和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加大对机电设备的管理,加快用新的管理理念来减少机电事故的发生,从而提高我国煤炭工业发展水平。

一、煤矿机电设备答理的现状

1、管理水平偏低

近年来,由于国家能源需求快速增长,煤炭需求量大幅上升。许多煤炭行业盲目追求眼前产量,忽视了管理理念的提升。管理理念还处于20世纪80年代,即“什么时候坏,什么时候修”的水平。由于管理理念滞后,管理不到位而造成的机电事故率约占总事故的30%―40%。另外,对于煤矿机电管理没有跟上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等的现代化步伐。例如:我国电牵引采煤机只能实现部分运行参数的检测,多种智能化控制尚属空白。国外电牵引采煤机均具有建立在微处理基础上的智能化监测、监控和保护系统,可实现交互或人机对话、远程控制、无线电摇控,具有工况监测及运行状态显示、数据采集、存储与传输故障诊断及预警、自动控制、自动调高等多种功能,以保证采煤机最低的维护量和最高的利用率。同时亦可实现与液压支架、工作运输机的信息交流和联动控制等功能,使整个采煤工作实现自动化和无人控制。

2、没有充分发挥机电管理职能部门的作用

尽管现在煤矿一般都设置了机电管理部门,但大多数矿井机电科都承担着两种职能:一是机电管理,另外是机电生产。机电科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放在应付生产上,管理作用没能充分发挥。同时一些地方煤矿的机电管理机构大量压缩机电人员,造成管理人员不足,专业组织未能健全,管理网络经常中断,机电职能管理作用淡化。

3、机电监察力度和深度不够

在专业性很强的机电安全监察中,又由于专业监察人员少,而机电运输系统战线长、范围广,安全监察普遍采用抽查式,监察的随机性大,缺乏全而性和主动性。而现行的执行标准有时又无详细的操作说明,甚至有的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无十分准确而清晰的界限,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监察过程中有时难以把握。

二、加强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措施

1、加强职工的技能素质培训

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安全高效的关键在于提高全体员工技术素质,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技能,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合理地检修维护设各,才能强化机电设各管理。煤矿工人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技能部门可以针对专业岗位和个人特长采取灵活多样化的培训,加强职工业务培训工作,提高技术水平,提倡一技多能,对职工的技能培训要有针对性,要分层次,对操作人员重点培训他们的操作技能,系统的工作原理,应急处理方法。对维修人员重点培训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故障的现象及处理方法。另外,随着机电设备智能化的投入,还需对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机电技术管理水平。

2、建立完整有效的设各管理系统。

建立健全设备全过程管理制度,使设备发挥最大的效能。加强煤矿机电设各的安全管理,落实专职检查人员责任制,确保设备出现不完好现象及时处理,严禁带病运转,对岗位人员要强化责任意识,增强职工自觉保护设备的责任心。?建立稳定的安全投入机制,摆正机电安全与生产、经营的关系。保证矿井维护、维修机电设备所需资金的足额、及时到位。对矿用安全设备、器材、安全防护用品开展检测检验。特别对机电设备及机电设备辅助产品要严把质量关,决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投入使用。对机电设备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具体的处理方法,对一些大的技术问题应及时与厂家联系,商讨解决方案,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完善机电设施,便于工人在现场的操作。

3、夯实质量标准化基础,构建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煤矿企业的质量标准化工作是煤矿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的重要基础工作,是煤矿实现文明作业、安全生产的前提,是煤矿企业建设高产、高效现代化矿井的重要途径。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绩效考核和奖惩体系,实行安全质量标准化风险抵押制度;坚持现场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检查,由静态达标向动态达标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强化现场监督检查手段,严把“二违”关,提高广人干部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通过加强矿井机电质量标准化管理,实现生产全过程达标。

多年的实践证明,煤矿事故大多是由机电设备的故障引起的。要大力提高机械装备技术水平,改善安个生产条件,扩大机电设备在生产中的应用。要加快机电设备的更新与使用,使煤矿要减少事故的发生率,还要对机电设备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安个生产的系数,消除煤矿机电设备从生产到采购应用的各个安全短板。针对日前机电使用与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先进的机电设备管理理念,建立健全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并完善各种现代化的管理制度与机制。充分突出机电管理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永恒主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从而使煤炭得到快速、高效、安全、可靠的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尽可能地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创造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王全效. 简析煤矿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09, (09) .

第4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相聚一起,共同探讨和交流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经验,首先,我代表××*煤矿党政工组织和925名职工及家属,向前来检查指导我矿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对各兄弟单位多年来对我们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开展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以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煤矿始建于××年12月,××年12月正式投产,目前拥有固定资产1.74亿元,工业储量1.23亿吨,专业技术人员116人,高级职称10人,35岁以下青工722人,占职工总数78%,设有11个二级单位,11个职能部门。

××*煤矿原是一座设计生产能力仅××万吨/年的中型矿井,建矿以来,全矿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弘扬“××××、××××、××××、××××”的企业精神,按照“××××、××××、××××、××××”的工作思路,创新管理机制,不断革故鼎新,先后积极实施了××*系统技术改造、××*采煤方法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技术改造项目,使生产能力连续大幅度跃升,现已达到××*万吨/年以上。目前正在实施的矿井改扩建工程将于2006年完成,届时年产量将达到200万吨以上,成为××矿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的高产高效现代化文明矿井。

××*煤矿虽然建矿历史相对较短,工作经验相对不足,但我们多年来始终坚持质量标准化挂帅,依靠安全质量标准化办煤矿,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上坚持“超前认识,高起步,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有效避免了煤炭行业质量标准化工作上常见的“滑坡”和“反复”现象,使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长期保持在一个较好水平。××××年即矿井正式投产的第一年,就先后达到了国有重点煤矿省级和行业级标准,至今连续*年保持了煤炭行业级标准。在此期间,我们以建立矿井安全管理长效机制,预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推进矿井管理上台阶为目标,逐步形成了“矿领导督导,职能部门监管,基层区队具体实施”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走出了一条“全面夯实,局部治理、整体推进”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创新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管理责任,形成全方位齐抓共管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机制

一是领导重视,管理到位。矿党政对开展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由主管安全的副矿长任组长,有关矿级领导和副总工程师任副组长,各专业职能部门和生产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与安全检查部实行合署办公,强化了对安全质量标准化达标工作的组织领导。同时组成了采掘、“一通三防”、机电运输、综合等四个专业工作组,各单位成立了领导小组,做到任务清楚,责任明确,措施得力,抓出实效。矿每月对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进行全面检查评比,奖优罚劣。在全矿形成了“矿领导督导,职能部门监管,基层区队具体实施”,全面覆盖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网络,。

二是坚持思想先行,用思想达标带动安全质量达标。从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认识上入手,宣传安全质量标准化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积极了解和借鉴国内同行业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的先进经验,使广大干部职工认清本地区、本单位在质量标准化工作方面的差距,增强工作的紧迫感,进一步坚定大家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信心;把解决好中层干部思想认识问题作为重点,引导他们牢固树立起“干一辈子煤矿,抓一辈子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理清思路,明确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工作步骤、工作重点、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而增强全体干部职工搞好安全质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是强化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根据矿井生产需要,配备了专职“三员”(安检员、调度员、质量验收员),在生产现场实行质量标准“三员一体”管理制度,当班生产任务完成后由上述“三员”与现场带班队长共同对工程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并在验收记录上签字认可。每月由生产、机电、调度、安检、经营计划等职能部门组成工程质量验收组,对当月完成工程量严格进行现场验收,根据验收结果统一结算工资费用,使全方位质量标准管理制度最终得到体现。

四是党政工团组织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组织和动员全矿方方面面的力量,对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行齐抓共管,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优势和工作优势,形成了全方位的安全保障网络。

二、坚持科技兴矿,科技兴安的管理理念,努力加大安全装备投入,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建设装备精良、管理科学、高产高效的本质安全型矿井为目标,不断加大安全装备投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步伐,通过持久开展群众性的科技创新活动,不断提升矿井的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促进矿井跨越式发展。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兴矿”战略,推动生产技术更新换代,大幅度提高矿井的技术装备水平。毫不松懈地对制约矿井发展的各环节进行连续性技术改造,先后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了××防灭火综合监测监控系统、大屏幕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制氮、通风、供电等系统改造、斜井防跑车装置研制等一系列安全改造项目,增强了矿井安全监测监控和抗灾防灾能力,使矿井安全生产条件实现了四个历史性的转变。即采煤方法由××放顶煤方法向××放顶煤方法的转变;支护方式实现了由××支护向××支护方式的转变;主提升系统实现了由××提升向××提升运输方式的转变;煤巷掘进实现了由传统××方式向××掘进方式的转变,极大地提高了矿井的综合实力和抗灾防灾能力。二是大力开展群众性科技创新创造活动,以科技保安全。建立以总工程师为首,全体工程技术人员和员工参与的分层次技术创新体系,长年坚持开展群众性的技术革新和小改小革活动,近三年先后完成了××××*工作面防灭火技术、××××*采煤方法研究应用、××××*支护工艺推广应用、××*测绘技术与生产设计系统软件开发应用、××*型斜井智能防跑车装置研究与应用等一系列重大科技进步项目,解决了矿井安全生产上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其中有3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5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多项获局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有的项目还填补了国内煤炭行业空白。仅2003年全矿科技创新成果就达112项之多,其他qc成果、小改小革项目遍地开花,为提高矿井安全程度起到了显著作用。三是坚持质量标准化挂帅,以安全管理为重点,继续搞好“三个会战”、“两个创优”,狠抓现场管理,促进安全文明生产,建设高度安全矿井。在安全管理上,我们坚持合理组织生产,正规循环作业,不超负荷安排工作,不搞延时超点会战,坚决杜绝工人盲目蛮干、赶急图快、干部违章指挥,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质量、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坚持质量标准化挂帅,持续开展“三个会战”、“两个创优”活动,把“三个会战”、“两个创优”与加强现场管理紧密结合起来,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严格检查验收标准,扎扎实实,不走过场;认真汲取本行业各类事故教训,抓好井下零星工程、分散作业地点、节假日以及夜间的安全管理,做好自查自纠,认真排查隐患,坚决做到不安全不生产;大力提倡“一线工作法”(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创业、工作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经验在一线总结、作分在一线转变),严格执行干部下井制度,抓质量、抓现场,靠前指挥,工作到位;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坚决做到安全培训、操作规程、管理职责三落实,全方位发挥群监组织、青年安全岗和家属协管会等群众性安全协管网络的作用,推广“安全六法”,狠反“三违”,长期保持安全管理上的高压态势。

三、强化四个意识,突出三个关键环节,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各项基础工作

我们非常注意防止“为了标准化而搞标准化”的不良倾向,坚持抓出一点,巩固一点,提高一点,拓宽一点,认真抓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各项基础工作,在提高矿井安全水平上狠下功夫。

强化四个意识——一是强化各级干部的安全使命意识。在长期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践中,我们形成了这样的两条安全理念:第一,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职工生命高于一切第二,安全是形象工程、效益工程、政治工程、民心工程。二是强化职工的“生命工程”意识。把安全质量标准化作为事关煤矿职工生命安全的大事,作为矿井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所在,作为企业强基固本的根本途径,真正摆上“生命工程”的高度,抓住不放,一抓到底。三是强化创新意识。在继承发扬以往好传统、好做法的基础上,注意研究新形势下矿井安全质量工作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途径,推动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思路、工作内容、政策措施、方式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四是强化依法办矿意识。始终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等为依据。从责任划分到标准的贯彻执行,从标准化工作内容到程序,从监督检查到奖惩,都做到了符合法律规范和矿纪矿规。从各级领导到普通员工,都自觉做到依法按章办事,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

突出三个关键环节——“一通三防”、机电运输和顶板管理

“一通三防”方面,我们我们将防自燃发火、防煤尘瓦斯作为“一通三防”工作的核心,以夯实基础促整体推进。一是加强通风管理。对矿井风量调节、计划内停电停风,突然停电停风均制定专门措施,严格执行。严格按《通风质量标准》管理局扇和风筒,保证掘进工作面风量稳定。每季对矿井反风设施检查一次,每年十二月份进行一次反风演习,每旬对全矿井风量进行全面测定,及时调整供风量,按照《通风质量标》准构筑通风设施,制定专门制度,确保各处风门关门到位,通风风设施完好,各用风地点风流稳定、可靠。确保矿井抗灾能力满足生产要求。

二是狠抓防灭火工作。第一,在工程设计、作业规程编写和工程施工中,优先考虑是否有利于防灭火,是否有可行的防灭火专项措施,否则审查人员拒绝签字,施工工程不得开工。第二,在回采巷道设计和施工中,采取措施提高掘进质量,尽量使巷道成形规则,以减少冒落孔洞,降低向巷道煤体的漏风供养条件。防止形成蓄热条件,预留发火隐患。对局部的高冒孔洞采取气雾阻化、洒水降温、目标注氮、挂牌监测等手段防止高冒区自燃。第三,以加快综放面推进速度,采空区埋管注氮为主,黄泥灌浆,小风量供风等为辅,实行综合防灭火措施。第四,加强综放面撤面期间的防灭火管理,撤后及时封闭,密闭喷浆堵漏。通过以上措施,有效防治了巷道、工作面、采空区燃发火。矿井自××××年12月移交试生产,到目前为止只发生过一起火灾,矿井百万吨自燃发火率仅为0.73次,××××年后基本上消灭了高温火点,确保了矿井安全生产。

三是强化瓦斯管理,杜绝瓦斯事故。矿井装备了国内先进的××*监测系统,对采掘工作面进回风流、硐室、采区总回风、矿井总回风流中均安设了瓦斯传感器,对瓦斯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测。对井下班组长、放炮员、电钳工以及管理人员配发了便携式瓦斯监测报警仪。严格执行瓦检员巡回检查制,放炮地点严格执行“一炮三检”和“三人联锁放炮”制。在瓦斯排放、停电停风、井巷贯通等关键环节制定专门措施,由总工程师组织,现场指挥实施。

四是抓好尘源治理,防止煤尘聚集。坚持湿式打眼,采掘机械洒水喷雾运行,坚持风流净化和粉尘定期冲洗定期测尘,根据工作地点粉尘浓度大小采取针对性防治措施大大降低了粉尘浓度,有效地控制了煤尘事故,确保了矿井安全和作业人员身心健康。

机电运输管理方面,一是从整章建制,完善各类图纸、台帐上入手,狠抓基础管理。二是扎实开展井下运输治乱。执行了《井下生产车辆管理办法》,有效缓解了辅助运输能力不足的矛盾,保证了生产物料按时供给和车辆的按期循环周转,提高了矿井提升运输的安全有序性和生产效率;三是加强设备管理,强化生产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提高设备完好率。认真落实包机制,坚持谁使用,谁维护,谁管理,基层区队要对设备实行计算机建卡管理,对主井皮带、副井绞车、主排水泵、锅炉、采煤机、综掘机等大型设备建立了档案,实行动态跟踪管理。重点抓好采掘设备的管理,加强预防性检修,坚决消除井下电器失爆,努力提高设备完好率,提高设备运行质量,做到文明生产。三是抓好供电系统保护装置的检查、完善、整改工作,全面杜绝无计划停电事故。使全矿12个机房硐室全部达标,其中甲级率80%以上;各基层单位机电运输达到标准化区队标准;电气保护装置投用率100%,合格率100%,接地装置合格率100%,逐步消灭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顶板管理方面,我们针对矿井顶板稳定性和强度差,局部巷道地压较大,支架遭受损坏较多的情况,一是积极落实提高采掘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在回采工作面严格按规格和质量的要求及时支护,加强液压支架及单体柱的日常维修,确保各类支护用品性能良好;在正常回采的情况下,抓好综采面上下出口及两道超前支护20m范围内的顶板管理,严格按《作业规程》要求进行支护,做到无杂物、浮煤,行人、运料、通风畅通。加强工作面安装、初采、初放及回撤过程中的顶板管理,矿领导、安全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轮流现场跟班指挥,直到放顶工作结结束。严格组织正规循环作业,规范生产组织管理,防止综采面架前漏顶事故。二是坚持执行顶班管理各项制度。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对靠近掘进工作面的支架及时修复,每班开工前由班组长和安全员先对工作面进行全面检查,处理好顶板后,才能开工生产;安全员和班组长经常不断地对顶板进行检查,保证支护质量,严禁空顶作业。三是不断探索和提高矿井支护工艺。从2001年起,我们就开始推广和应用××*支护工艺,积累了较为丰富的技术经验,目前,在破碎岩层巷道又实行了××*支护工艺,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这种支护工艺支护效果好,成本低,维修费用较少,每年都为矿井节约了大量的支护和维修费用。

四、落实责任,强化考核,促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有序开展

在开展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中,我们首先制定了年度、季度、月度质量标准化工作目标,并根据目标认真落实三定(定人员、定区域、定时间)三包(包区域、包质量、包进度)责任制,力争在预定期限内完成预定目标。同时坚持了定期检查与动态检查相结合,日检查与班检查相结合,年检查与季检查相结合的考核制度,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奖惩兑现,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得到了制度上的保证。

为了加大对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激励约束力度,矿上设立了“三个会战”基金,年年编制或修改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计划,分解下达到各单位,根据每月生产实际情况,每月组织一次安全质量标准化验收工作,并考核兑现。目前会战基金总额已达到了20万元。

五、重视安全教育,强化职工培训,全面提高职工综合素质,

为搞好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培育过硬的职工队伍

为了加大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力度,我们充分发挥了各级培训机构的职能作用,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脱产培训与在岗培训相结合,专业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定期对全矿所有新入矿人员、特殊岗位工种和其他在职人员进行培训。

一是培训形式多样化。采用知识化、情境化、案例化、规模化、防范化相结合的研讨式培训法,提高职工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同时,利用vcd播放煤矿安全教育及井下作业规程碟片,使培训内容直观地展现在职工眼前,增加了职工对知识的记忆和学习的乐趣。

二是培训范围广。采用分期分批,按队安排培训,培训的内容包括安全教育六法、安全生产法规、“采掘机运通”等方面的安全生产常识和岗位操作技能;参加培训人数达到全队在册人数的85%以上。

三是培训力度大。矿主管生产、安全的领导直接负责,人力资源部组织实施,组织技术精、业务通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讲,各基层队干全力配合,严把培训质量关,并把培训效果作为年终考核基层班子的依据。

四是加大对新版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学习贯彻落实力度。由于质量标准化标准和考核办法的变动,给矿井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此,把安全质量标准化培训作为专项培训势在必行,矿井采用学习使用、使用完善的循序渐进法,不断锻炼和提高职工懂标准、用标准的熟练程度,最终使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得以正规开展。

六、坚持分类指导,典型引路,以点带面,整体推进,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促进文明矿井建设

一是改善作业环境,大力推进文明主体创建活动。各单位在全面达标的基础上,努力创建集团公司优质样板工程。先后创建了××××*综采工作面、××××大巷、××××回风顺槽掘进工作面、××××中央变电所、*采区绞车房、选煤楼、调度室等一批文明创建主体。使文明主体创建与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实现了有机的结合。

三是加大工业卫生整治力度。结合本矿工业广场面积小的实际,对井巷工业卫生和地面工业广场卫生加大了清洁和管理力度,各单位严格按照矿统一划分的工业卫生范围和材料码放分区,下决心对自己分管区域的工业卫生予以整治。通过集中治理,使矿井文明生产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改变。井下工业卫生做到了设施及各类管线摆放、悬挂整齐,并挂牌管理,巷道杂物、淤泥、积水得到了相应控制,施工物料基本做到了分类码放,挂牌管理。使质量标准全面体现在矿井各个管理环节上,促进了矿井工作质量的提高。

第5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各位领导、同志们:

几年来,我公司以做强供热供水主版权所有业为根基,以安全质量标准化为重点,以规范化服务为准则,以用户满意为目标,高境界定位,高标准运作,高起点创新,重新制定下发了安全质量标准化规划,全面推行了精确化管理,推动了全公司各项工作的全面发展。公司服务质量明显好转,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经济效益大幅攀升,员工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安全质量标准化不断深化升级,事故率大幅下降,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以理念导入为切入点,引领创建工作上台阶

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高境界,就没有工作的高标准。要引领安全质量标准化不断上台阶、创水平,必须以先进的安全文化为先导,强化理念灌输,增强创建工作的内在活力。

1、理念灌输引导人。我们针对现状,提炼出了“员工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核心理念,“干部的工作在一线,重心在现场,责任在保护员工生命”的责任理念,“抓安全质量不提升就是倒退”的工作理念,“有一必争,有冠必夺”的争先理念和变“管理服务为服务管理、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变弹为刚”的服务理念。同时,根据工作需要,我们又建立了“一化变十化”具有××特色的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建设体系(即:两供质量精品化、运行管理制度化、服务承诺具体化、工程管理规范化、安全管理数字化、安全装备系列化、作业牌板统一化、安全监控信息化、现场环境整洁化和安全文化人本化)。这些理念体系的提出和实施,在干部员工的思想上产生了共鸣,极大地激发了工作热情,促进了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深入开展。

2、严格培训规范人。我们牢固树立“安全以人为本,素质保证安全”的教育培训理念,突出抓了“五级培训”,坚持一周一专题、一旬一考问、一月一考试、一季一累计、一年一评比,严格计划,严格落实,严格培训。一是创造性地开展了“班前会”活动。二是深入开展了“学《供热条例》、《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学知识、学业务、提素质、保服务”活动。三是开展了事故案例剖析教育。四是开展了员工自救互救常识培训工作。

几年来,公司组织员工进行脱产、半脱产培训和特殊工种轮训的计划全面落实,共对公司5个特殊工种48人进行了培训,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合格率达到100%。

3、优化环境影响人。为规范员工行为,我们树立了“人能改造环境,环境能够改造人”的思想理念,在建立起安全教育阵地的同时,将安全教育辐射到公司的各个岗点。对供热站和换热站、供水泵站、水厂及公司办公楼都进行了美化、亮化,对水厂房盖、墙面、地面进行了全面的维修和粉刷,先后绿化草坪4250m2,栽树385棵,绿化树墙780延长米,高标准的制作了以“法规宣传、安全知识、亲情感化”为主要内容的安全理念牌板和灯箱,创造了和谐的生产和服务环境,使员工时时处处感受到强烈的安全文化氛围,有效地改善了员工的心智模式,促进了员工规范操作行为的养成。

二、以强抓严管为根本点,创新标准化管理机制

我们制定了工作服务标准,对每一人、每一件事、每一天、每一处都实行精确控制,逐步构建起了以精确化推动质量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1、行为精确化。对外公开、公示办事程序和服务承诺内容,提高了服务的透明度,全方位接受用户对供热、供水服务工作的监督。每季度定期以测评和问卷的形式征求用户意见,确保服务内容落实到位。同时,我们还注重制度约束的刚性管理与人性化的柔性教育相结合,以规范单位班前安全会为重点,创立并完善了“一点、二讲、三说、四分、五宣誓、六上岗”班前程序,做到坐姿站姿规范统一,最优最差相互激励,总结讲评简洁明了,安排工作重点突出,宣誓上岗精神饱满,从一上岗就达到了行为精确。促进员工从小事做起,从细节抓起,一言一行遵章守纪,使员工服务行为和综合素质不断攀升。

2、管理精确化。我们始终坚持党政工青齐抓共管,先后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半小时回音制》、《各岗位安全生产责任制》、《领导干部责任追究制度》,层层明确责任,落实了各层次、各专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逐级签定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如对上级检查发现的重大问题,从生产班子逐级追究责任;公司领导在现场发现的重大问题自副总往下逐级追究责任;有关生产部室管理干部在现场发现重大问题,追究基层干部、现场班组长、安监人员的责任。安全管理出现漏洞,发生事故按其性质对生产部室负责人、专责工程师、基层干部给予撤职、降职或诫勉处分。此外,我们对公司《安全目标管理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做了必要的修改,并制定下发了《××公司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公司2006年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规划》,使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3、考核精确化。工作中,我们完善了“三三三一”的考核模式,即:安全、质量、任务各占30%,培训占10%,考核细化量化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事、每一人。在不发生事故的前提下,完成考核指标的,兑现全部效益工资;否则,按比例扣发效益工资直至扣完为止。发生事故的责任者,按事故责任和性质,承担公司对基层考核的20%—40%;对“严违”人员实行了交现金制度。通过精确考核奖惩,强化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始终保持了安全质量管理的强势力度。

三、以科技创新为着力点,增强公司服务保障能力

安全投入是提高公司安全水平的重要保证,也是安全质量标准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大力实施科技兴安战略,不断增强公司的服务保障能力。

1、加大安全技措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兼顾,专款专用,保证了安全生产,提高了服务质量。四年来,共投入工程及达标改造资金5500余万元,对水厂、三个调峰锅炉房及所有的供热站和换热站、供水泵站的设备、管路进行了更新、改造,提高了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供热站、换热站、供水泵站精品率分别达到35%、80%和60%。在供热方面,由分散的小锅炉房区域型供热转变为热电联产和大型调峰锅炉房多热源的集中型供热网络,建成高新科技的换热站16座,供热服务质量明显好转,室内温度由过去的16℃提高到现在的18℃,一举扭转了长期以来供热不好的被动局面,确保了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双鸭山市区的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供水方面,水厂新安装了6台一体化净水设备和二次过滤消毒装置,扩建了14100立方米的预沉池,增加了储水能力和水调节能力,彻底改善了水质问题,老百姓都吃上了放心的自来水,得到了广大用户的一致赞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版权所有

2、加速技术更新改造,确保安全效益协调发展。通过近两年的设备更新改造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了企业的科技含量和科技贡献率。一是改造更新设备,提高使用性能。在设备选型上,遵循高可靠性、先进性、小型化、免维护的原则,改造安装了立式高效节能水泵,采用了换热机组取代燃煤锅炉供热,系统运行稳定性明显增强,极大地提高了供热质量和水质;二是量化分析,优化工艺技术。通过对供热系统能耗现状的调查分析,综合三年来的运行参数,确定和实施了系统运行调控方案,绘制了科学的供热系统运行控制图,根据室外气温变化及时调整运行数据,保证了供热标准和热平衡,使供热系统调控技术进入同行业先进行列。三是推广应用了变频调控、热工监测技术,确保了系统安全运行,为改善供热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我们通过科学调控和大力开展安全运行、经济运行等生产竞赛活动,取得了显著的经营成果。2005~2006年度采暖期,公司全年总用电量325.38万度,同比下降20万度;全年用水7.6万吨,同比下降0.28万吨;全年用煤2.04万吨,同比下降0.21万吨;共节约资金62.3万元,取得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与经营效益双羸。

3、加快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公司安全生产信息调度监控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系统已全面展开,机关办公楼50多台电脑已全部实现内部联网,对供热、供水系统和供热首站进行24小时全天候监测,随时掌握生产过程中运行的各种数据,每天早调度会按时通报运行数据和水、电、煤耗情况,为领导决策提供了依据。公司管理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保障了公司生产服务的正常运行和公司的顺利发展,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创建安全质量标准化公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加强人本管理,实现规范化服务。几年来,我们抓住创建省级文明单位目标不放松,在加强人本管理、人性化服务的实践中培养具有行业特色的企业精神、服务宗旨和经营理念。特别是04年参加天津全国供热企业优质服务经验交流会,05年北京国际供热现状研讨会后,结合贯彻《黑龙江省供热行业服务规范》,我们又自我加压,提出了供热标准化、服务承诺化,推出了七项便民措施和“六声”、“四轻”的规范化服务的要求。在05~06年的采暖期中,为了规范服务,兑现承诺,我们先后走访700多家用户,先后召开各种征求意见座谈会17次,收到表扬信、感谢信32封。承诺化服务、规范化服务规范了员工的职业行为,得到了用户的广泛赞誉,树立了公司形象。

第6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0 引言

标准化是凭借先进的专业技术和丰富的实际经验,制定并组织实施有关生产、经营活动中大量重复出现的事物标准的一种活动,以获得更好的经济生产秩序和效益。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贸易范围由国内扩展到与全球各个国家之间,质量标准化建设显得就更为重要,标准化监管水平成为我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关键。在当前中国产品质量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下,质量监管部门必须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工作,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办法,规范引导社会各企业经济工作,提高对企业标准化监管的有效性。

1 质量技术监督含义

质量监督技术就是指凭借相关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法律方法,建立在标准化和计量基础方面上,统一协调社会各个领域的经济生产以及技术问题的一种监察和督导活动,关键部分是产品或者技术的质量方面。其中凭借的法律方法不是指所有的法律,而是指质量技术监督在实施监督控制的对象时涉及法律依据;经济生产及技术问题指的是社会各阶层进行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由此可以看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重要职能作用就是通过监督和管理企业生产质量,进而规范社会市场经济秩序,帮助遵纪守法的企业提升经济效益,惩治治理违规企业,服务好各企业的经济活动等方面。

2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行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质量监督和标准化工作都属于国家对国民经济的经济管理方面,两者的实施目的都是通过一系列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标准化工作就是制定了一系列的产品相关要求,促进产品的性能方面必须达到这些要求,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就是通过对这些产品是否达到这些要求进行监察和督导,反映实际的产品质量情况,从而达到促使政府关注产品的总情况,以及百姓关注产品的消费情况,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维护个人利益。企业必须依照一定的产品技术标准才能实现产品的生产以及检验工作,评价产品的技术标准是否处于先进阶段和生产技术标准是否真正落实对产品质量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企业必须要对标准进行配备并按照标准实施,做到日常监督生产标准的配备和具体实施过程,不加工生产不符合标准的原材料,不销售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保障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都符合业内的标准规范。企业通过日常质量监督既能及时发现处理违法标准的生产行为,又能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标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标准的贯彻实施并推动质量监督工作的大力开展。

3 我国质量监督部门监管企业标准化的现状

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与全球各个国家经济贸易往来范围的扩大,一个国家的标准化监管水平成了其在经济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我国加强了对标准化建设和监管方面的工作力度,并取得了很大的工作成效,但是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科学技术水平同西方工业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差距,生产设备、工艺水平不够先进,致使与生产相对应的标准化水平较低,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制定标准化的时间较长,标准化中使用国际先进标准的数量较少,现有的技术标准不能很好地集中形成国家标准,很多技术标准已经使用多年未能跟随产业升级而升级完善等,国际标准化组织主席斯穆特曾说过,中国的国内标准就是生产企业自行制定的相关文件,属于企业生产规定,也只是自己采纳,与别人采纳不采纳无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虽然已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标准化工作已与国际接轨,但是在标准化监管的细致具体方面的工作确实任重道远。

4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做好企业标准化监管的措施

4.1 加强对生产重要标准的大力宣传

质量标准化监管体系主要是围绕企业的生产质量方面开展,因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做好监管企业标准化的工作,首先,应当组织企业召开党政工联席会议,让企业决策层和广大干部职工进行学习、讨论,统一其政治、工作思想和提高其对于质量标准化建设的认识,并使其深刻认识到企业应当加强标准化建设工作;其次,应当组织各行专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与设计人员进行交流、讨论和制定标准。

4.2 积极参与标准编写、制定工作

在日益加强的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同一种产品或者技术的使用人群日渐增多,因此,企业如果想要更好地推广自身的产品或者技术,必须要跟随制定并掌握统一生产标准规范的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引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积极、充分的参与制定国家、行业相关生产标准,并将标准指导企业实际生产过程,必须要符合实际生产情况,按照标准体系编写的程序和阶段进行,首先就是调查并摸底基本情况阶段:了解并掌握企业历史和现在的生产数据信息、预测评估企业生产潜力、预测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更新等;其次是起草标准的阶段:分配主要技术、管理以及工作标准的相关编写人员,按照起草大纲进行编写标准;最后是审阅标准的阶段:编写人员、管理技术人员以及领导审阅标准,并进行修订完善。

4.3 强化标准执法,加强监督管理及质量认证

我国企业面对着国内外市场的激烈竞争形势,想要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保证从原料供应到生产到销售等每个环节都建立并健全严格的质量标准体系,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等标准文件执行,保证生产过程管理很明晰,同时,企业要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产品生产情况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保证ISO标准在企业内部的有效运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更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企业各项工作的监管,保证企业生产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质量标准、生产规范执行,保证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能都符合质量标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企业的监管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途径就是必须加强执法工作,尤其是对于那种质量标准化实施效果较差的企业更为重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通过加强标准化的执法力度,一方面维护了国家法律的尊严,一方面有利于良好市场竞争秩序的建立。

4.4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对企业加强监督检查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应当监督检查企业日常实施标准化的情况,通过对成本质量标准化体系运行是否充分和有效,目标和指标等管理方案是否设置合理以及实际完成情况,企业组织结构设置以及相关责任人职责是否落实,资源是否配置合理和充分,企业风险实际控制防范情况,相关的法律和观点是否符合标准,企业对于标准组织控制是否有成效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企业运行质量标准化体系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企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确保标准化体系能够在各个企业中运行良好有效。

4.5 实现数据信息标准化

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实施企业标准化监管不能仅仅通过颁布标准规则来实现,更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规范量化和程序化的监管流程以及处理分析量化指标和数据来体现,更好地保证企业标准化的实施。各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都是不断壮大的,因此,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若是仅依靠人工方式进行监管会越来越困难,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规范化、现代化的监管。

第7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关键词:翻译产业 翻译市场

一.我国翻译市场现状

自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开展,我国翻译工作产生了质的飞跃。翻译行业涉及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贸易、法律、电子、通讯、计算机、机械、化工、石油、汽车、医药、食品、纺织体育多个行业等各个领域和英、日、德、法、韩等语种。翻译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对各种翻译人才的需求,市场上也出现了各种规模的翻译公司。尤其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际化程度更高的一线城市,翻译行业的发展更加迅速。据统计,仅在2010年,中国多语信息市场规模已达到500亿元,并以每年25%-41%的速度增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到2015年中国的信息市场规模将超过千亿元。

二.中国翻译市场问题及翻译行业标准化

中国加入WTO以来,各行各业的人们逐渐认识到,企业的标准化可以帮助企业逐渐参与国际市场的活动,掌握竞争主动权。对全社会而言,增强标准化的意识可以保护产品消费者和服务使用者的自身利益。我们所说的标准化就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而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无论是作为过程的标准化,还是作为结果的标准,其本质就是把同类事物的表现形式限定在一个可控的范围内,或达到绝对的统一,如代码、专有名词等,或达到相对的统一,如能力评估的分级、质量标准的范围等。只有在统一的标准指导下,才能寻求定义中所说的最佳秩序。针对翻译产业标准化的制定,国内和国际都出台了相关的文件规范。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颁布并已实施的有《翻译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 笔译》,《翻译服务译文质量要求》以及《翻译服务规范 第二部分 口译》。全世界来说也有一些较为权威的翻译规范相关文件,如美国的《口语服务标准指南 F2089-01》(Standard Guide for Language Interpretation Services,F2089-01)和国际上的《翻译项目-通用指南,ISO/TS11669:2012》(Translation projects Generalguidance, ISO/TS11669:2012)。这些规范性文件充分说明翻译的标准化制定意义重大而且将会对我国翻译产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从根本上来说,翻译属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要始终以顾客为导向,以满足顾客的需求为行业的目标,这对于翻译行业来说更是如此。只有当翻译服务行业进入标准化时期以后,顾客才能够通过有关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来对将要消费的翻译产品的质量进行有依据的预期。即使顾客感到正当权益受到侵害,也可以根据有关标准申请司法救济。这样可以更有利于保护客户的利益不受侵害,也有利于翻译行业的有序发展,提高翻译的质量。第二,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频繁和国外接触,翻译行业的需求量的猛增,各种自由翻译人员以及翻译公司也不断出现,其数量有增无减。但是,市场上高质量的翻译人才缺口较大,翻译市场也没有一个较为稳定的标准规范,所以翻译市场出现了各种问题也就不足为奇了。价格的恶性竞争导致翻译市场的混乱只有通过翻译服务标准化来拨乱反正。翻译服务质量标准化有利于翻译市场的规范,提高翻译准入门槛。第三,翻译行业标准化有利于我国翻译产业的真正形成。前面已经提到,现阶段我国翻译行业主要有各种自由翻译人员和小型翻译企业组成,这些只是小规模的翻译,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产业。但是,翻译产业化势在必行。

三.翻译产业化和翻译项目管理

翻译产业化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1、翻译技术现代化2、翻译团队化、合作化3、翻译质量有所保障4、翻译产业与其他产业紧密结合5、更加重视翻译项目的管理。其中项目管理在翻译产业化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翻译项目管理(以笔译为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翻译服务方和翻译项目请求方或客户之间的配合程度、翻译服务类型的差异、译员资源质量和翻译技术水平,以及翻译项目管理团队的素质,这些因素都是影响翻译项目质量的因素。对于一个笔译项目来说,干系人主要包括:翻译项目请求方或购买产品的客户、项目执行机构或翻译项目提供方、项目经理、参与项目的团队成员和为项目提供技术或其他业务支持的伙伴,以及终端用户。其中项目执行机构及其指定的项目经理和项目团队构成了项目的管理组织,其核心则是项目经理领导下的项目团队。对于这个项目管理组织来说,他们的管理范围不仅仅是翻译质量的管理,尽管翻译质量是所有工作的终极目的。所有这些干系人对一个翻译项目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翻译项目管理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影响国内的翻译产业化步伐。

语言服务行业已经成为在世界范围内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翻译服务行业走上标准化、产业化、IT化是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要加快步伐,积极推动翻译事业的良性发展,最大程度发挥翻译行业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南军. 翻译服务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意义及趋势[J].《上海翻译》,2006.

第8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关键词]核电、管理模式、HSE管理体系、安质环标准化体系、重点工程

中图分类号:TL3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8-0044-01

自2011年核电工程安质环标准化建设,通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项目各项安全管理指标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现有管理体系运行的同时如何推进核电工程安质环标准化建设?而且是否可以同时推进两种体系?这两个问题在管理层存在分歧。

目前公司执行的是HSE管理体系,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与改进,已经相对成熟,所以很多管理人员认为再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反而容易分散资源,得不偿失。而且我们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不可能同时有效的开展两种管理体系,而像核电这样的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哪怕新增加一个标准或准则,则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但是开展标准化建设工作以来的成效是明显的,它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方面有这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首先通过标准化创建,能更加全面了解、掌握和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标准、规程。安全标准化是将国家安全生产的法规、标准与行业规范相关的内容加以收集、整理、归纳并科学细化、分解,再加上评定机构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指导,我们就会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所需用的法规、标准,从而为贯彻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二)、通过安全标准化建设,查找、消除安全隐患的水平得到提高,事故防控能力得到加强,通过自查、自评、咨询、复评等环节,在专家的指导下能主动对照标准查问题,寻找隐患,对存在安全缺陷的设备设施加以整改甚至淘汰,促进了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的应用,防控事故能力得到了加强。

所以标准化推进工作是势在必行的,那么如何建立一套管理模式,使其即满足两种管理体系的应用需求,又能协调体系间冲突和矛盾,则成为我们目前管理工作的重点。

这两种体系目的是统一而明确的,都是为了保障安全生产作业的有序、可控,但两者侧重点各有不同。HSE管理体系是将管理组织机构、职责、做法、程序、过程和资源等要素有机构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要素通过系统的运行模式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是以法规、规范、标准为基础。通过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包括企业内部安全生产日常管理等在内的每个环节的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安全规程和岗位责任制,从而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总体来讲,两个体系侧重点各有不同,且各有各的突出优点。所以我们在安全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过程中要结合工程实际、充分提取两者的管理优势加以融合,从而增强管理效率。那么在核电这种国家重点工程项目中如何推进标准化建设呢?像核电工程这种大型重点工程项目有它自身的特点:

(一)、投入巨大,安全系数要求高。作为国家重点投资项目,核电建设投资巨大,且因政治、经济等需求,安全管理目标要求比普通民建高很多,所以要求我们在制定安全标准方面应遵循最高原则,并且安全管理要与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中的标杆建设活动紧密结合;

(二)、管理稳定性需求高;核电项目建设周期较长,加之安全管理标准高,则应保持管理流畅性、稳定性,不能盲目、急躁的做跨越式的调整,需要我们循序渐进,平稳的推荐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工程管理严谨。项目建设的复杂性,往往在管理上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要求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周密策划,详细梳理各个管理环节的关系,避免出现双重标准、标准不具有操作性等状况,保证管理的通用性;

(四)、项目建设规模大,参建人员多,分包队伍大量出现,现场管理环节增多,导致施工协调和安全管理难度加大。

根据以上实际管理环境,需要我们在推进过程中重视如下问题:

(一)、在保证HSE体系管理工作完整、有效开展的条件下,进行安全管理标准化推进工作的总体部署。公司HSE管理体系已经运行多年,经过了长期的实践、总结与改进,国家推行的HSE管理理念也相对完善,成熟,再加之核电工程管理稳定性的需求,所以我们没必要抛弃自己相对成熟的东西再去重新搭设新的管理体系。正确的做法是以HSE管理体系为核心,在保证其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将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融汇其中;

(二)、加强实际调查研究,保证标准制定的严谨性。我们在制定标准时必须周密策划,详细梳理各个管理环节的关系,经过调查研究以符合实际;只有经过调查研究制定出来的标准,符合实际,就不会走弯路,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三)、与质量标准化管理相结合。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很多质量方面的标准化要求对安全管理也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比如生产工艺的标准化、施工环境要求的标准化等,这些基础性的控制若不到位,那么对安全管理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推行安全管理标准化的同时要深入结合质量管理标准化,两者结合开展;

(四)、加大安全管理责任制的落实力度。标准化的主导思想就是实现与安全生产相关联的每个岗位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所以我们在制定标准时要将每个工作环节落实的具体的人员岗位上,避免出现无人负责或多人负责的状况,保证标准化推进工作的可控性;

(五)、加强标准化管理沟通。针对管理环节过多的现状,我们在制定管理流程过程中要增强任务、责任交接控制,最大限度地将此项管理环节体现在管理记录中,并在推进过程中要适时的加大管理沟通力度,利用会议、培训、宣传等手段促进管理信息的交流;

(六)、加强基层管理培训以及工种操作规程考核与培训。基层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对各种管理制度、标准的学习教育,只有管理人员都了解、熟悉具体的标准化推进流程,才能更好的指导员工的具体操作。员工培训则要具体到每个工种操作规程的培训,真正从基础抓起,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考核,认真执行”培训学习达不到要求不准上岗”的规定要求,培训部门要切实发挥机构的职能作用,高标准把培训工作做细、做实、做严。

(七)、重点加大班组标准化推进力度。班组是安全管理的最基本单位,也是最根本主体,只有班组管理能力得到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准才能得到本质提升。我们的推进工作要以班组为基本载体,将各项管理措施、推进环节落实到班组中,再结合班组安全标杆建设工作,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以及班组成员自身的工作积极性,激发广大职工的巨大创造力,最大限度地挖掘管理潜能,确保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总之,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与现行管理体系的机械整合并不能达到整合的效果,只有深入结合的实际,因地制宜,并通过一定时间的试运行进行磨合,才能充分整合体系优势。安全标准化推进工作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日常性工作,需要我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开展下去,从而构建起扎实的安全生产环境,实现稳定的安全生产新局面,才能真正达到本质安全的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第9篇:质量标准化管理交流范文

——电站2021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计划

2021年上半年白羊岭电站全面贯彻公司稳中求进、改革创新、对标一流、优化提升管理方针,紧紧围绕抓重点、保安全、增电量、强党建四个方面,提前谋划,紧盯现场,做好电站稳定运行工作。

一、 2021年上半年主要工作回顾

(一)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上半年

同期完成

同期增减

1

发电量

万kwh

4152.552

4755.93

-603.378

2

上网电量

万kwh

4052.661

4174.225

-121.564

3

站用电量

万kwh

115.061

118.581

-3.52

4

供矿电量

万kwh

477.702

-477.702

5

站用电率

%

2.77

2.49

0.28

6

发电设备 利用小时

h

2595.35

2972.46

-377.11

上半年影响发电量的主要原因如下:

1.因煤矿瓦斯供气不足影响发电量837.643万kwh;

2.因机组保养影响发电量24.348万kwh;

3.因机组故障处理影响发电量150.177万kwh;

4.因环境温度影响发电量3.494万kwh;

5.因机组大修影响发电量791.214万kwh;

6.因春检影响发电量108.786万kwh;

7.因外部原因影响发电量22.688万kwh;

8.因保安降载影响发电量222.418万kwh。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2021年上半年发电量受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煤矿瓦斯供气不足及机组大修。

(二)生产管理

1.严格落实生产计划

根据每月生产任务及电站实际运行情况,编制《月度生产计划分解表》,将生产任务分解到班,并详细记录因各类原因影响的发电量,便于日后总结分析,每天跟踪计划完成情况,及时调整设备运行方式,保障完成月度生产计划。

2.定期汇总分析各类生产数据

每月汇总各类生产数据,形成《月度运行分析报告》,着重分析发电量、站用电率、设备停跳机次数、零备件使用数量等数据的变化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环比、同比分析,找出数据变化原因,邀请检修人员共同召开“生产分析会”,总结生产运行经验,为电站经济稳定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做好生产现场文明生产

运行人员外出巡检不仅对设备设施进行隐患排查,还对现场文明生产及环境卫生负有监督责任,发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人员清理。终结现场工作票事,着重检查是否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4.加强巡检质量,及时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运行人员现场的巡检质量是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道重要关口,运行人员严格按照《白羊岭电站现场巡检路线图》要求进行现场巡检。

每月组织进行一次安全隐患自查工作,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

5.积累经验,编写《设备异常分析报告》

因瓦斯发电行业与火力发电相比成熟经验较少,各类资料厂家技术封锁严重,对发生的各类设备疑难故障详细记录其故障处理过程,时候形成《设备异常分析报告》,积累设备运行及故障处理经验。

(三)安全管理

1.定期进行安全培训

运行人员每循环第二个早班下班后,由电站组织进行一次安全培训工作,主要对近期下发的各类安全文件及事故案例进行学习,学习中穿插现场安全知识及安规相关内容,让每个运行人员形成“我要安全”的思想观念。

2.抓好人员思想教育

在日常工作中,密切关注运行人员思想动态,利用班组安全会、安全专题会、班前班后会等形式,灌输安全理念,强化安全意识,特别是对不放心人员,通过单独谈话的方式及时纠正其思想观念,确保不发生各类安全事故。

3.开展危险点辨识,关注重大安全隐患

利用各种机会进行现场考问,了解运行人员对现场危险点的掌握情况,要求值长在安排人员外出工作之前必须交待工作危险点,并严格执行风险辨识卡。

盯紧电站护坡安全风险,定期对电站北侧护坡进行拍照对比,并形成台账,特别是增加极端天气的巡检频次,发现异常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4.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一)积极参加公司及瓦斯发电厂组织的各项安全活动,积极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加强“两票三制”执行落实,并加大“反三违”工作力度,加强细节监管,加大日常隐患排查力度,查找管理死角,堵塞管理漏洞,彻底杜绝“三违”。

(四)人员管理

1.规范日常行为准则

严格执行《白羊岭电站运行人员日常考核管理规定》,深入现场指出运行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跟踪纠正。

2.制定合理的激励制度

在厂领导的支持下,每月根据生产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小指标竞赛,并将其体现在个人工资中,从细节上提高设备利用率,在电站内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在日常工作中,对发现设备重大缺陷的人员进行通报嘉奖,提高工作积极性,保障完成各类生产任务。

3.丰富员工业余生活,舒缓工作压力

因地理位置原因,白羊岭电站运行人员在站内生活时间较长,为丰富运行人员业余生活,不定期组织大家进行聚餐,鼓励业余时间进行打扑克、打羽毛球,适当组织进行户外活动,在娱乐中提高团队凝聚力,充分调动运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五)业务培训

1.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培训计划

根据当前运行人员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结合其学习能力,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对新进员工及个别专业知识欠缺的员工进行单独培训,跟上整体培训进度。

2.组织开展业务技能培训

安排运行人员每循环第一个夜班前开展一次专业知识培训,根据制定的学习培训计划不断提高相关专业知识,重点对设备技术规范及现场事故处理进行培训。

3.定期进行业务技能考评

进行反事故演练,演练项目均参照当时的季节特点及设备运行情况设立,提高运行人员在发生各类事故时的应急处置能力,达到促进职工掌握和提高事故状态下的操作、汇报、联系等处理问题的实战能力。

定期进行运行规程考试,但内容不局限于运行规程,其间穿插各类事故处理过程及相关运行注意事项,考察运行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情况补考。

二、 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回顾半年来的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

首先在电站管理方面,应继续加强培训力度,提高运行人员专业技术水平,特别是相关电气知识;

二是精细化管理工作做的还不够,工作中多注重细节管理;

三是加强与外单位的交流,学习先进经验,为电站的稳定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三、 2021年整体工作思路

2021年白羊岭电站围绕“促安全、保电量,保障电站安全稳定运行”的工作思路开展各项工作。

(一)强化培训

当前运行人员培训工作主要由各值值长根据值内人员技能掌握情况进行自主培训,电站根据制定的培训计划进行难点及典型案例讲解,并根据现场考问及季度考试成绩来制定下一步培训计划,在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奖惩措施。

要继续深入强化运行人员技能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学习班时间,提高运行人员学习效率,整体提高运行人员在故障判断处理、现场操作熟悉、理论知识掌握、文明生产巡查、劳动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能力。

电站积极开展运行人员培训工作,根据运行人员岗位的不同,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充分利用学习班时间,注重提高员工的岗位技能,并且严格依据考试成绩、现场操作、平时表现作为岗位变动的依据,能者上庸者下,进一步巩固电站公平、公正的原则,形成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

(二)制度管理

严抓制度执行,切实提高工作执行力,严格遵守并执行厂内各项管理制度,规范电站各级人员日常行为,真正做到制度管理,避免发生拍脑袋管理及不公平管理现象。

(三)思想疏导

1. 深入交流,提高团队凝聚力

继续通过工作谈话、日常交流、集体外出活动及互动聚餐等方式加强运行人员的团队凝聚力,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集体外出活动及互动聚餐次数,做好与运行人员的沟通工作,及时疏导运行人员的消极思想。

2. 有罚有奖,合理激励

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运行人员主观能动性,培养人人为电站的工作理念,改变一部分运行人员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及混日子的工作思想。

(四)推进质量标准化

继续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全面提高电站标准化作业工作。

1. 抓好生产现场文明卫生工作,将各生产场所文明卫生工作包值管理,及时联系外委人员进行清理。

2. 做好安全质量标准化资料整理工作,按照班组建设资料管理模式,将安全质量标准化相关资料汇总整理,对不足部分及时进行整改。

(五)确保安全

安全是电站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没有安全就没有生产,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1.以点带面,开展亮点工作

(1)电站跟进运行人员巡检,通过跟巡方式提高运行人员巡检质量;

(2)定期开展生产分析会,由各值值长轮流主持,并在会议上要求每个运行人员对当前设备现存问题进行发言讨论,提高运行人员故障分析能力;

(3)跟进设备异常处理过程,形成设备异常处理报告,积累设备故障处理经验,并利用运行人员学习班机会进行讲解,提高运行人员故障分析能力。

2.稳定运行,向技术、管理要安全

(1)切实抓好运行人员培训工作,在培训中不断提高个人业务水平和安全意识;

(2)通过跟巡手段,培养运行人员在巡检中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对暂时无法处理的问题要有具体的防止故障扩大的措施及故障扩大后的应对措施,全面提高运行人员技能水平;

(3)电站管理人员加强现场巡查,并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及时监督运行人员巡检监盘质量;

(4)电站管理人员尽量多的参加运行人员班前班后会,要求做到“六必讲”;

(5)利用运行人员休息时间,尽可能多的组织集体活动,关心运行人员个人家庭问题,增加团队凝聚力。

3.夯实基础,落实“严、细、实”精神

(1)在电站生产管理方面,严格落实“抓大不放小”精神,针对日常发现的问题利用站例会机会进行批评教育,对屡次出现的问题,与绩效考核挂钩进行考核;

(2)积极开展电站自查工作,并针对季节性及各类活动进行专项检查,不放过任何一处隐患;

(3)针对电站目前设备运行情况,电站管理人员每日对带病运行设备进行巡检,了解设备当前健康水平,并要求运行人员进行特巡,防止故障扩大;

(4)电站做好站例会主持工作,正确并及时的向运行人员传达各类文件精神及上级领导的要求,做好上传下达工作,对安排的各项工作注重结果检查。

4.正规循环,落实标准化管理

(1)根据相关要求认真执行“两票三制”制度,对两票进行不定期检查,做好设备检修安全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