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课题研究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题研究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题研究计划

第1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一)进一步强化理论学习,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以深入学习理论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数学课堂练习对课程改革适应力,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研究,教学指导,教学服务等日常工作。

(二)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质,加强数学教学质量的监控。

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方式,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重点加强对新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特别要提高新教师的语言素质和教学技能,通过学习思考,实践探索,研讨交流,总结反思等途径来提高教师学科素养;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案例或论文。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育科研质量。

要进行扎实的专题或课题研究,从而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其研究能力。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如下: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的教学计划、课题计划。

2.认真研究教材,备好每一课,重点设计好课堂练习。

3.建立好博客,按时上传各级各类的资料。

十月份:

1、认真贯彻执行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加强理论学习,撰写学习心得。

2、积极配合相关老师做好观摩研究课的准备,利用教研时间进行集体备课

3、交流典型的课堂练习设计案例。

4、认真准备迎接教科室对本课题的抽查工作。

十一月份:

1、教师解读教材。

2、认真开《小学数学课堂练习个性化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坚持每月积极参加例会工作和与课题组其他老师每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并做好学习笔记工作和反思。

3、积极准备迎接研讨课,并认真听其他老师的研

讨课、认真评课。

4、参加教学评价课题培训活动。

十二月份:

1、学习有关综合课堂教学的理论书籍,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推进课程改革实验。

2、准备好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并到各年级进行学习。

3、建立学生练习的档案。

4、准备好课题组的课题资料,以迎接检查。

一月份:

1、讨论有关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工作的综合评价方式,填写评价表,做好评价工

2、做好自我小结,撰写案例、教学反思、活动总结。

3.做好学生的期末复习工作,以最好的状态迎接期末考试。

四、本学期课题研究方法和手段

1、文献法。通过专题辅导、培训学习、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学习现代课堂教学有关理论,指导课题研究,为课题组成员夯实理论基础。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调查我校数学课堂教学现状,了解教师对待数学课堂教学固有的方式,分析成因,寻求实验的突破口。

3、个案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教师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制定解决的方法,最终形成有效的反思途径和方法。

4、集优法。收集整理课题组数学教师及其他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片段反思的案例,有效地解决课堂教学中问题,形成优秀案例集,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范本。

5、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6.研究的具体步骤及进度安排(包括阶段时间划分、阶段研究内容、阶段成果形式)

三、本学期研究内容

1、对教材的理解、对基础的掌握、对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案例研究。

第2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课堂教学中错误资源的利用研究》

二.指导思想:

为了让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实际有机结合,让课题研究真正践行于教学实际中,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特制订此工作计划。

三.研究内容:

1、分析学生产生错误的原因,确定错误的类型。

2、研究错误资源对教学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1、观察法:观察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的知识类型和某个知识点的出错概率。

2、反思法:记录课堂上的观察发现,反思错误资源的利用情况。

3、个案法:通过对班级学生的个案研究,掌握学生学习错误的差异性,进行因材施教。

五.主要措施:

1、认真学习各种理论,提高研究水平。

2、收集各种资料,制订具体研究计划。

3、认真观察,及时反思。教学中观察、归纳学生容易出错的题型,分析学生对待错误的态度,反思学生出错的原因,探索运用错误资源来指导学生学习。

六.预期成果:

第3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1、在五年级科学教学中继续深入实施苏教版小学科学“生命世界”主题单元探究活动设计与实施的研究,重点是对《人体的“司令部”》、《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两个单元的探究活动进行重构,寻找出更切合学生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活动的设计中提炼出一定的教学策略。

2、对前一阶段的研究情况的进行总结与反思,在研究中不断修改与完善实验方案,提高研究的有效性。

3、在研究过程中实施探究活动设计的成果分析,并撰写研究报告。

4、取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科研成果。(如教学设计、研究课、教学随笔、心得、论文等)

5、完成课题中期评估的研究报告,全面迎接课题中期评估工作。

二、研究方式:

1、依托课题博客,构建交流平台。

课题博客的内容在研究过程中不断积累,这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搭建了一个较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时研究的过程中要不断将研究的内容充实到课题博客中,做到信息上传的常态化,要把一些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响资料及时上传,使得博客内容丰富,能反映课题研究的全过程。

2、借助他山之石,提高理论素养。

各成员自选一本与课题有关的书籍,自学、吸收、消化,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心得体会,然后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学习、探讨。定期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信息。

3、参加市课题组教师专题会议,落实课题的研究目标和重点,清醒认识到自我实验现状(优势与不足),明晰个人的研究任务,.清工作思路和研究重点,有效地开展研究实验。

4、提炼研究成果,形成有过程,有效益,有精品,有价值的课例、论文、改进意见等等。

第4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关键词 工学一体 体系 典型工作任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Technical Schools Integration Curriculum System Research

XIE Yuanhui[1], ZHANG Lixin[2]

([1]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2] Modern Service Department, Gan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Ganzhou, Jiangxi 341000)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ed out many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 and leads to "double school-enterprise system,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teaching philosophy. Describ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system build process: industry business research, practice interviews with experts, to determine the typical tasks, the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standards, design learning tasks, teaching staff, working-page write, learn workstation construction. Make details of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syste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work and study; system; typical task

0 引言

技工院校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说,学生听;老师写,学生记”,①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端:知识点分散,前后连贯性不强,导致学生难以灵活运用;教学案例多数情况下为虚拟案例,实际问题复杂的多,学生面对实际问题往往不知所措。理论教学与实践内容既有重复的现象,又有脱节的问题,学生难以将二者有效结合等。②这些问题大大降低了教学质量,各技工院校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各种教学改革,力图改变颓废的困境。“项目驱动”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将知识点进行串联,让学生在具体的项目中学到知识与锻炼能力,李玮、刘华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对公路工程造价课程进行了改革,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③“教、学、做、评”四位一体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做中学,学中悟,学中做”,更好地促进了教学。④杨柏梁将机构与零件、钳工工艺和机床维护与故障排除三门课合并为一门课,实现了局部内容的一体化。⑤谢文明探索了校企合作机制下“四位一体”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⑥其他教学改革大致也是项目驱动法、理实一体化、行为导向法等,与上述情况类似。

1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概念

这些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效地改变了学生不学习、学不懂的局面。但其本质还是对培养方式的局部改变,并未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特别是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提高。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技能人才培养方式则符合现代企业用人需求,重点关注了学生的职业能力,这种一体化课程体系创新了现有的培养模式。⑦校企双制为办学模式,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工学一体为培养模式,学习的工作页是真实的工作内容,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⑧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这种课程体系按照人的认知规律安排学习任务,强调与实际工作的对接,要求学习者通过行动、体验实现学习。

2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主要包括以下个三个阶段八个方面。

2.1 确立课程框架

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第一阶段为确立课程框架,包括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这三个方面。

“工学一体”强调工作与学习一体,所学内容即为公司企业实际应用知识,对原有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因此,课程体系构建的第一步是行业企业调研,目的是分析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企业用人层次与数量需求、职业内涵、职业岗位群和工作职责、各级技能人才主要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同类院校办学情况、毕业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情况、技能人才层次分类与数量需求。调研方法主要有会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典型调查法、资料调查法等。调研的最终目的概括为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同时寻找合适的实践专家,为下个环节做准备。

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主要目的是让企业实践专家回顾自己的成才发展历程,将自己从入行以来所从事的工作任务进行罗列与整理,再一起汇总,从而提取该专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典型工作任务是指一个职业的具体工作领域,是具有完整工作过程的一类工作。一个职业一般由10~20个典型工作任务构成。典型工作任务是一体化课程框架确立的基础,要通过实践专家访谈会来提炼。如照明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办公软件应用、Web标准化布局等均属于典型工作任务,这些任务都是实际代表性工作任务的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可包括多个代表性工作任务,如Web标准化布局典型工作任务可包括个人网页布局、企业网站布局和门户网站布局等代表性工作任务。

2.2 制定课程方案

在经过行业企业调研、提取典型工作任务之后,课程体系构建的下一阶段是制定课程方案。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制定课程标准和设计学习任务两个方面。

一体化课程方案要依据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该环节主要描述专业基本信息、各等级培养目标,规定每门一体化课程及参考学习任务的目标、内容及教学建议,设置课程进度及学时分配,设计各等级综合职业能力评价方案。一体化课程方案将原有的学科体系彻底打乱,根据国家职业标准,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对专业进行了体系重构。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专业名称、专业代码、学制年限、培养目标、综合职业能力、就业方向及对应职业资格、一体化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表。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指学生的工作态度、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这也是一体化教学的培养目标。课程标准要注意区分中级、高级和技师不同教学层次。学习任务设计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划分为生手、熟手、能手和高手依次递增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能力特征、任务特征、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均不相同。学习任务设计主要流程为描述学习任务情境、制定学习任务目标、利用学习任务分析工具鱼骨图分析各工作环节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完善学习任务内容并且填写学习任务内容序化表。方案实施建议主要指教学组织形式、学材选用和学习场地等方面的一些教学实施建议。而考核与评价方案指的是对学习者的综合职业能力进行考核,考核要与培养目标相适应,评价主体应该包括企业、教师和学生。要特别注意:每门课程所有学习任务的目标和内容总和应涵盖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内容。在所有课程方案编制完成之后进行汇编并提交主管部门和行业专家等审核。

2.3 建设课程资源

第三阶段为课程资源建设。这一阶段主要包括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页编写和学习工作站建设三个方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措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邀请企业行业有经验的师傅到学校来担任兼职教师,并且与本校专业教师结成团队,以此来带动本校教师的成长;二是派请本校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脱产学习一段时间,把自己相关教学的典型工作任务熟练掌握。

工作页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工具,不提供全部具体的专业知识、现成的结论或者完整的工作计划。因此工作页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工作和生活经验,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体验工作世界,形成职业认同感。工作页不同于传统的教材和习题册,工作页编制应由引导问题贯穿始终,围绕各环节学习的重点、难点、关键点进行设计,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工作页可以由文字、图片、表格等多种样式呈现,将学习任务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与必备的专业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工作页有合适的体例,但无固定的体例,工作页一般包括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描述、学习目标、主要环节及学时分配、教学环节、总结和评价。

学习工作站建设主要指的是教学硬件的配置与教学场地的安排,同时要考虑企业文化,使工作站与真实的工作环境基本保持一致。学习工作站一般可划分为资料查询区、学习讨论区、实训区、展示区和工具区。教学区、工作区、展示区有时是彼此融合的。

上述过程为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流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及时反馈修订相关内容。

3 结语

“校企双制,工学一体”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包括三个阶段八个方面:行业企业调研、实践专家访谈、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制定课程标准、设计学习任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页编写、学习工作站建设。执行时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注释

① 刘智玉.《汽车电工电子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初探[J].中学理科园地,2014(2):26-28.

② 姜艳芬,康新英.《PHP程序设计》课程项目驱动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J].高职教育,2014(2):59-60.

③ 李玮,刘华.“公路工程造价”课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初探[J].交通职业教育,2014(2):18-19,55.

④ 任利峰,王静.“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机制研究与实践[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23(1):76-77,116.

⑤ 杨柏梁.机修钳工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5.26(29):41-42.

⑥ 谢文明.校企合作机制下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探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1.32(17):34-36.

第5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关键词】高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

在我国机电一体化这门学科发展始于1970年以后,一开始它作为一种工程技术应用在机械、自动控制、信息等领域,作为一种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体现出了它的强大的影响力,同时它作为一个交叉学科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在这几十年里通过学科的融合、技术的创新等持续发展机电一体化产品由单一逐步发展到了拥有一大批大型设备甚至大型成套设备或系统。这一系列的发展不仅丰富了机电一体化的产品,其中最大的作用是不断的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方便。进入21世纪以来,一些高科技迅速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机械、电气、微电子、信息技术等领域都保持着迅猛的发展势头,然而这些领域都和机电一体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对我国的科技发展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看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是小型化、轻型化、高精度、高效率集成化的发展。

1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的应用

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相对较早,一开始主要是在数控机床上有所应用,其主要是把一些程序放在一些芯片上,然后通过读片机对程序进行读取,然后再执行,这一系列的过程相对较慢。目前这种应用几乎被淘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开始朝着新型化、小型化的发展,使得一些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精度上都有很大的提高,也就是一台机床基本上可以完成很多独立的工作,同时还能够检测出各个部件的损伤程度,包括一些刀片的破损情况也能够被识别出来。这一系列的功能都离不开计算机,其中包括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等等。在我国机电一体化在汽车领域应用的十分广泛,除了应用在汽车的各个零部件以外,还包括一些高科技的系统也应用到了机电一体化,包括车身稳定系统、防抱死系统、安全气囊等等,这些系统使得汽车在使用的过程中变得非常方便,同时也使得汽车的各种性能都显著的提高。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家用、办公电器力而更是得到迅速的发展,复印机,扫描仪、数码照相机、摄像机、变频冰箱、空调、电子体温计、血压计等等。给人们的生活上作带来极大的方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我国许多煤矿也得到广泛应用国产的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电牵引采煤机、全数字直流提升机己占领国内市场,我国己能生产用计算机监控的掘进机、胶带运输机、矿井供电设各等另外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胶带机集中控制系统、矿井生产过程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图像监视井卜关键设各和主要上作地点、调度室的装各实现数字化、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生产调度、则务、人力资源、设各、销售及办公自动化都得到了普遍应用为煤矿生产实现高安全、高可靠高效率和高效益提供了保障。

2高校机电一体化课程的重要性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现代工业的基础,是机械、电子和微电子等技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形成的现代化高新技术,是其目的是运用机械、电子、液压、气动、信息等方而的知识和技术,来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提高产品性能及自动化程度,是高等学校机械、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等专业的莘莘学子应该掌握的技术。

3高校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要求

3.1课程设置需满足市场需要,体现优化综合能力

高校在设置机电一体化专业时要综合考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社会的需求量,社会没有需求开设专业是没有就业方向的,除此之外还要考虑一些行业的需求和各个工作环境的特点等等。只有全面的了解了这些状况,才能根据这些状况来开设具有特色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开设课程以后,还要根据机电一体化本身的实践性特点,充分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保证理论课学时的同时又不耽误学生的实践时间,同时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时要把一些公司的用人标准以及到工作岗位上以后应该掌握的一些标准进行专门的讲解,这样才能让学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由于市场经济下的一些公司的发展非常迅速,在市场不断变化的同时高校也要不断的跟进市场的变化,要办成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教育模式,这样才能让学生贴近市场的需求,高校只有围绕着这个理念才能使得学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越办越好,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目前人才市场也有了不同的改变,很多用人单位开始慢慢的把学历选择变成能力选择,目前很多用人单位都非常欣赏一些操作能力强的人,同时这个标准也是他们选择人才的标准,因此在设置机电一体化这个专业时要把理论操作严格的、科学的进行分配,分配好各个阶段需要做的任务,并且能够在实习的过程中找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输出一些动手能力较强的人才,才能使得机电一体化专业越办越辉煌。高校要严抓实践课的开设,利用实践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理论知识,这是教育部提倡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发现理论学习中的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

3.2加强研究,搞好教材编写工作

纵观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教材,很多都是一些理论性极强的教材,往往这种教材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的学生都爱好实践,然后企业中需要的就是动手能力强的人,学生又喜欢动手,那么为什么不为他们准备一本实践教材呢?这是高校在编写教材时的问题,也就是说编写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去编写,不要盲目的编写,盲目的编写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教师在编写教材时要充分的去了解学生的意见,和学生进行交流,这样才能编写出更加实用的教材。同时一些课程设置不科学、教材陈旧的状况也要不断的进行更新。

3.3加大机电一体化课程实践性教学设置

3.3.1课内实践的开设必须有效、实用机电一体化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在开设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它的实践性,保证开设的有效和实用,同时还要保证实训室的可用性,要把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达到1比1,这样才能充分的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教学的初期要对专业课进行详细的分析,然后确定这门课程需要掌握的知识和一些必要的操作项目,然后再进行一些实验室的建设,这样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知识都能够在实验室体现出来,这样就可以充分的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充分的加强的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要积极的与企业协调不断的引进企业的一些标准进行现场教学,这样能够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先进的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才能加强理论和实际的学习。3.3.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途径学生就业是学校办学的唯一的方向,那么要想学生就业好就必须加强校企合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企业的一些情况,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一些机电一体化工程师到学校进行授课,这样他们可以把企业中的一些先进的机电一体化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也能够让老师认识到目前机电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还可以利用一些假期的时间要求学生到企业参观或者是顶岗实习,可以根据实习的项目写一些实习的体会,学校可以根据一些特殊情况给予学生一些学分,这样采取一种鼓励的方式才能让学生真正的去工厂实习,保证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机电一体化是多学科交叉的专业,它所涉及的技术十分广泛,如果想要更加深入的研究机电一体化就必须全面的掌握这些技术。教学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综合的运用,把机电一体化的一些学科相互融合,把涉及到的知识都运用到实际的应用中来。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的机电一体化的教学必须面向市场,要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进行培养,同时还要积极的联系校企合作,这样才能让学生了解需要学什么、怎么去学,还要定期的把学生送到实践岗位上进行综合的训练,这样才能奠定机电一体化课程设置的基础。当然机电一体化的课程设置不是一时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老师、学生、企业三者进行相互的交流,不断的改进才能保证机电一体化专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书.新形势下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思考的问题[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5):94~95.

[2]张义俊,杨灿.中德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行为比较[J].河南农业,2012(06):37~39.

[3]付中元.浅谈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课程设置[J].科技信息,2010(13):260~268.

[4]黄文建,郭卫凡.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课程设置的探讨[J].科技信息,2009(27):176.

[5]杨永春.对开办高校大专《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骨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思路[J].消费导刊,2008(07):178.

第6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一)完整与独立性原则评估体系应根据评估目的,对评估对象进行全面判断。体系设计应具备完整性,重要指标的设计不能遗漏或有所偏颇[2]。否则,评估结果就不能真实、全面地反映项目的具体情况。另外,在体系设计过程中,各个指标之间不一定要有很强的相关性,要具有相应的独立性,指标所涵盖包容不要重叠。(二)定量和定性原则建立评估体系的主要目的,是为避免立项评估过程中出现主观随意性。因此,评估指标应尽可能量化,并对各指标中分配合理的权重,在评估过程中做到“有一说一”。定性指标的设计要把握好分寸,要与量化指标相辅相成;对于原则性的、政策性的要求,要明确说明,没有可商量的余地,可以实行“一票否决”。(三)共性和个性原则科技计划项目的类别繁多,诸如成果转化、科技攻关(支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资金、产学研、社会发展、软科学等等。各类计划针对的群体不同,要求也不同,各自都应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要求在项目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应体现共性和个性原则。在定性指标方面要尽量相近,在定量指标方面要反映各类计划的不同要求。同时,权重设计要体现项目类别的个性化。(四)科学和实用原则指标体系与评估计算方法的设计要科学,同时,要具备简单、实用,便于操作的特色。要防止出现指标过于繁锁或过于简单,不具备实用性。(五)稳定和灵活性原则指标体系的主体指标(如技术等指标)在一段时期内,应处于稳定状态,不宜经常变动。然而,各类计划每年都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对项目承担单位的要求具有动态性,因此,在具体评估中,对相应的指标要灵活把握和调整,以适应科技管理的要求。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的内容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主要在项目立项前,从技术和经济角度,对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项目立项的必要性评估。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政策,以及其研究水平、研究目标、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等作出评价。(2)项目立项的可行性评估。对项目的技术方案、工艺路线等进行评价。(3)项目实施单位的能力评估。对实施单位的科研能力、科技人才的专业水平、技术装备、科技项目的管理能力[3]以及单位的经济状况进行评价。(4)项目经费的落实情况评估。对资金来源,配套资金及其数量进行评价。(5)项目风险评估。对项目实施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进行评估。

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指标体系的构建根据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的原则,以及项目立项需要评估的内容,本文设计的指标体系,主要从项目的创新性及技术水平、项目的适用性、技术方案可行性、项目的分析风险、承担单位的研发条件和经济状况、预期经济和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考虑。体系中的指标分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一级指标主要包括:选题必要性、技术创新性、方案操作性、支撑条件、市场前景、风险分析、预期社会和经济效益、财务状况和项目投资等;二级指标相对应于一级指标,具体见表1所示.(二)指标权重的设计指标权重的确定一般采用德尔菲法[4]与层次分析法(AHP)[5]相结合的办法来确定。首先,根据指标的设计情况,建立相应的层次分析模型。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构造判断矩阵,用两两比较法。请若干专家各自对评审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给出相对标度,并计算出相应指标的权重,再对专家们的权重值进行加总、求平均,确定各项评审指标的最终权重(过程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对不同类别的计划,权重要作相应的调整。例如,对于工业攻关(支撑)计划类项目,其技术的创新性、研究方法、预期经济效益等指标的权重,就应该有别于社会发展、软科学等计划类别相应指标的权重;工业类项目要有别于农业类项目;实用技术要有别于基础研究项目。(三)评估细则的设计在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工作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对于同一个项目,专家给予的评价差距较大。分析其主要原因是:在评估过程中,专家对同一指标的理解不同,给分没有具体的准则,可高可低。为保障科技计划项目立项评估体系价值真正得到实现,保证评估的客观、公平和公正性,为专家把握项目评审过程中的打分梯度,让专家对同一指标的理解趋于一致,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有必要针对评估体系制定一套评估细则。评估细则是对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的评价给予具体的说明和要求,以及给分的原则。可以说,评估细则是专家对项目评估的度量尺。评估细则的制定,要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的基础上进行。以“技术创新性”的二级指标“技术创新程度”为例(设定该指标的分值为15分),相应的评估细则如表2所示。

第7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一 关于职业学校的学生

因为种种原因,职业学校的学生被认为是学习上的“差生”,因为他们考试成绩太低。实际上,这些考试“考”的是学科课程的理论知识,成绩即使不及格也不意味着这部分学生智力低下。

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就在于动手能力强,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较为丰富。尽管他们可能考试成绩比不过其他类型院校的学生,但他们在实际应用领域有着明显优势。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充分发挥职业院校学生的优势。

二 关于一体化课程

应当说,一体化课程改革正是基于上面谈到的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结构的基本指导思想进行的。目前,一体化课程包括按工作任务划分为实践导向课程、少量的学科课程以及综合性实践课程。

每门实践导向课程按照工作任务来分也可以细划为多个子课程。那种课程划分依然存在一个不足之处,这就是学生是在割裂的工作任务中学会如何工作的。而实际上,工作任务是一个整体,通常是很难分割的。这就需要设计另一种课程,能够把这些工作任务整合成为一个整体,以便让学生获得综合技术实践能力,即综合性实践课程。另外,实践导向课程并不完全排斥学科课程,少量的学科课程仍然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科课程或理论课程可以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一体化课程的实施中,应把学习过程设计成工作过程方式,并在工作情境中展开。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课程模式是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工作方式将“做中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式。掌握技术知识不是目的,掌握技术才是目的,真正的技术只有在工作实践的过程中,在主体真正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才能被掌握。

需要说明的是,超越特定工作情境进行技术知识教授是必要的,通过在相对轻松的情境中采取更为正式的教学方法,为技术理论知识和技术实践知识的整合提供机会。因此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应把工作情境学习和学校情境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 关于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

1.课程性质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是电工电子专业必修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电工电子专业工作所必需的电子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且达到中级工考核标准,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需的基础,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标准以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本专业所涵盖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本课程以技能训练为主,做学一体化,让学生在操作中强化理论知识的理解。本课程将教学活动分解成若干课题,以课题为单位组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3.教学目标

通过一体化教学,让学生掌握电子中级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具有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环保、节能、安全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求学生具备:(1)能分析电子线路工作原理;(2)能装接调试电子线路;(3)能处理电子线路的简单故障。

4.课程内容及要求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的内容主要由五个课题组成。分别是振荡频率的测量、声控计数器、脉冲的数显与电压指示、倒计时定时器、脉冲式充电器。通过课题训练,学生边学习边应用,更好地巩固理论知识,同时也提高了技能水平。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主要包括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通过一个个完整的基本电路来学习无线电知识。基本电路主要包括:文氏电桥振荡器、施密特整形电路、分频、计数电路、译码、显示电路、电压比较电路、RS触发器等电路。实践内容主要包括:电子元器件的识读、安装、检修,基本焊接技术,常用电子仪器仪表的使用,简单电子电路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通过理实一体化的学习,使学生的知识内容与体系呈现模块化与系统化,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电子综合训练与中级技能鉴定课程的教学要求有四点:

(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采用课题教学,任务引领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开展以产品为载体的现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要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与学过程中,认识电子产品,掌握关键的理论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水平。

(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紧密结合职业技能证书的考核要求,加强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第8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关键词: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综合评价

中图分类号: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4-0104-04

一、引言

科技企业孵化器(以下简称孵化器)是培育和扶植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服务机构。孵化器的发展需要拥有一个健全的硬软件环境,亟需建立一个最优的资源结构,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营环境。建立一个科学、规范和制度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导、规范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健康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国内在绩效评价方面的研究不少,如张礼建等构造了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晏敬东等人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刘宁晖、王小敏也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进行了评价;徐菱涓、刘宁晖针对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管理与评价之特殊性进行了研究。也包括针对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力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是定性的研究,如罗公利,边伟民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力影响因素研究。宋艳的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行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但以上的研究没有考虑到孵化器自身的发展能力方面的指标,全面科学的研究应在科技企业孵化器运营绩效方面的指标基础上,增加有关自身发展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分析调查数据,阐述各个指标的量化方法,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该指标体系的建立,希望使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功能在科学的发展观下得到完善,从而能够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的信息以制定促进孵化器健康发展的政策。

二、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与内容

在借鉴大量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孵化器自身的特点,得出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遵循导向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分类性、鼓励发展及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重点突出等7个原则。

指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核心,对指标的筛选和把握是建立指标体系的基础。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借鉴前人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在强调全面有效的基础上,第一阶段归纳出具有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其中包括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6个三级指标,指标内容如表1所示。

三、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的筛选

通过归纳出具有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后,本文选择湖南省作为调查范围,针对全省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单位进行调查,主要是为指标的筛选提供实证数据。为了确定有效的指标,并由此指标内容形成第一阶段调查问卷。

通过问卷设计进行调查,将各个指标对于孵化器企业的重要程度分为“很重要、比较重要、重要、不太重要、不重要”五个层次,用于测量调查对象对于其重要性程度的评价,即获取最终调查数据。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目前,问卷调查对象是湖南省从事孵化器运营单位、政府管理人员和孵化器研究学者、专家。通过现场调研、电子邮件、传真、信件等方式共发放问卷19份,收回有效问卷11份,问卷回收率为57.9%。收回问卷的孵化器单位,均属于目前湖南省内影响较大、发展较具规模的孵化器单位。

(二)运用信息熵确定指标

在本研究阶段中,主要采用的数据处理方法为信息熵。调查问卷中获取的对于孵化器指标的评价,即可以看成是一类信息活动,其信息源为问卷调查结果的概率分布,通过信息论理论的量化处理,得到较为客观的评价,从而消除对评估对象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表2是本次评价指标体系中任选的两个指标,共有10位专家对其进行了评价,打分如表2所示:

可以得到:

HC=0.8×log0.8+0.1×log0.1+0,1×log0.1=0.921928

HD=0.2×log0.2+0.2×log0.2+0.3×log0.3+0.1×log0.1+0.2×log0.2=2.246439

对于指标c,专家的评价分布大都集中在“重要”这一等级,消除了大部分的不确定性,故而其熵值也很小。而对于指标D,专家评价分布很平均,对于这一指标的区分度较差,基本没有消除其不确定性,所以其熵值很大。对于D这样的指标,不确定性太大,不利于评价的公平性、客观性,故而不会选入我们的指标体系,而指标C集中性很好,可以入选该体系。

运用上面的信息论理论,对第一次调查问卷结果进行计算可得出每个指标的熵值。

通过对各三级指标按计算所得的熵值从低到高进行排序,并针对本次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构想,第一次筛选时,将熵值定为1.8及以下的指标,一共选取21个;第二次筛选时,考虑到在问卷结果中体现的指标重要性的偏向性情况,选取3个,即考虑到指标“孵化器基础设施完备程度”,有40%的调查对象认为其“很重要”,虽然在信息论理论分析的结果并不理想,但因为在专家的评判中重要的程度很高,所以入选本指标体系;对于指标“在孵企业创造的年销售收入”,有40%的调查对象认为其“比较重要”,40%的调查对象认为其“重要”,其重要性的偏向性较为明显,且在专家的评判中也处于重要位置,故也选人本指标体系;对于指标“孵化基地面积”,鉴于湖南省孵化器目前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有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其在现阶段以及可预见的短期未来内,是具有很大实际意义的,酌情人选本指标体系。最终,本指标体系一共选取指标24个,如表3所示:

四、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权重

在以上指标筛选的工作基础上,确定一个由2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4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内容如表3所示。根据确定的指标内容形成了第二份问卷,让调查对象对各二级指标下的三级指标进行两两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水平的对比,以此确定各个指标在指标体系中应有的权重。

问卷设计中,将两指标之间的相对重要性水平确定为“极端重要、强烈重要、明显重要、稍重要、同等重要、稍不重要、明显不重要、强烈不重要、极端不重要”九个水平,调查数据来源于专家调查所得,被调查专家通常为理论与实践界权威人士,对科技企业孵化器有深入的研究,他们通过理论推导以及实践经验选取最合理的选项,以此获取最终的调查数据。

(一)处理数据得到估计值

本次调查统计数据表现为离散型分布,使用矩法估计模型处理得到样本均值的估计值,作为两个指标的相对权重均值。

(二)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指标体系的建立过程是将上述处理过的数据运

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处理,得出每个指标相对于这个体系的相对重要程度。

根据指标之间的隶属关系与相互之间的联系,把指标划分为三个层次,形成一个多层次的结构模型,分别为目标层(即整体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层、二级指标层、三级指标层。建立的层次结构如图1:

最上层就是研究要达到的整体指标体系,一级指标层(A)、二级指标层(B)、三级指标层(C)所包含的具体指标见表3。

建立了递阶层次结构后,就可以逐层逐项进行两两比较,利用评分办法来比较它们的优劣,并根据一定的比率标度将判断定量化,形成比较判断矩阵。

全部计算结果列示如表4:

从表4中可以看出,C3、C4没有通过一致性检验,在统计学方法中通过对数据的合理调整可以使得结果通过简单,但在本项目中,由于数据面来源广泛、正确性要求高,因此不能对数据进行随意的调整。因此,本研究保持了原有的数据及结果。在本研究中,8个矩阵中仅有2个明显没有通过检验,即75%的结果通过了检验,数据的处理结果还较满意。

完成了层次的单排序之后,要进行层次总排序。利用层次单排序的计算结果,确定递阶层次结构中的最下层(方案层)中每一元素(方案)在总目标(最上层元素)中的权重。

通过层次分析法的处理运算,获取了整个研究体系中不同指标的相对权重。本研究共选取了24个三级指标,按其重要性权重排列如表5:

基于表5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内容,最为重要的应该是员工素质结构以及优惠政策落实。

五、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了信息论中的信息熵对第一份指标筛选问卷进行处理,获得了“员工素质结构”、“中介机构数量”等24个评价指标;在第二份指标权重设计问卷当中,项目组采用了概率论中的点估计法综合了当前的问卷数据,得到了修正后的综合数据以用于最终指标权重的计算。在权重计算的过程当中,本研究使用了统计学中的层次分析法,获得了指标的相对重要性程度。

以湖南省为数据调查范围,可以发现研究的结论强化了当前科技企业孵化器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结论。湖南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此基础上应该加强此体系建设,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给予相应的加强,同时孵化器管理部门也应在此指标体系的参考下,制定相应的政策,予以支持和促进。研究结果同时也反映了目前国内科技企业孵化器最重视的指标。按重要性程度排列的前十位指标多数为孵化器环境评价指标,其中尤以软件环境为各大孵化器所重视。因此,必须要加大对科技企业孵化器环境建设的力度(尤其是软件配置环境的建设),同时积极提供政策性的服务和引入专业化的中介服务机构,这样才能使科技孵化企业从根本上提供多维的企业孵化服务。

参考文献:

[1]张礼建,郑荣娟,程乐,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造[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48-151。

[2]晏敬东,简利君,胡树华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设计[J],科学学与科学管理,2004,(6):44-46。

[3]刘宁晖,王小敏,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绩效评价[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2007,(12):20-22。

[4]徐菱涓,刘宁晖,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绩效管理与评价之特殊性探析[J],中国科技论坛,2008,(2):32-34。

[5]罗公利,边伟民,我国科技企业孵化器孵化力影响因素研究[J],高新技术产业化,2008,(6):38-47。

第9篇:课题研究计划范文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断面图》是机械制图机件表达方法的一个重要内容,通常用来表达轴、轮辐、肋板等断面的形状,它是假想用剖切面将机件的某处切断,仅画出断面的图形。《断面图》的教学内容涉及断面图的规定画法、特殊画法以及标注。笔者最终选取断面图的规定画法和特殊画法进行教学,而不涉及标注。这些知识既有重点,又有难点,学生容易混淆,适合用信息化手段来实施教学。

一、教学环节的设计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课前课中课后。

(一)课前准备

课前用一道承前启后的作图题让学生绘图:即根据轴的主视图,运用所学知识来表达键槽。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课前比赛教师只能与学生接触短短40 分钟,教师通过学生答题情况能快速了解学生的学情、知识水平、机械制图基本功。学生通过答题能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回顾。为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优秀资源,让学生进入中国大学MOOC网学习范梅梅老师讲解的《断面图》线上课堂,通过视频学习在学生心中播下断面图的种子。

(二)课堂教学

1.课堂导入先对学生课前作业情况进行反馈以引入新课断面图,学生对比两种表达方案,得出用基本视图表达键槽,左视图中出现了同心圆,这些同心圆究竟应该对应哪段轴,很难立即看出,且在键槽位置出现了虚线,键槽深度表达不清且不便标注。而用剖视图表达,键槽处是实线已经表达清楚,同学们觉得这是完美答案。此时老师追问剖视图中最大圆有必要表达吗?是否重复?有更简便的表达方法吗?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该节课要学习的知识《断面图》,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2.概念讲解什么是断面图?是教师直接讲授还是学生自我探究?此处可让学生先读教材,在教材中划出概念,找出关键词并齐读。为什么要在公开课上让学生齐读概念呢?这是为了培养学生使用并重视教材的习惯,发挥教材该有的作用。了解概念后,教师分别给出剖视图和断面图,学生观察说出不同点和相同点,通过图形对比,进一步掌握断面图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3.绘键槽,定画法教师讲解移出断面图的规定画法,学生认真听讲并总结为移出断面、轮廓粗线,仅画断面;接着学生对照模型绘制键槽处的断面图。学生会存在作图不规范,教师需在黑板上详细演示作图过程,以利于学生规范作图。比如圆的中心线,此处要与剖切位置线对齐;画圆,要量取键槽所在处的轴径;画槽,用手掌当剖切平面,根据投射方来确定键槽朝向;演示如何量取槽宽和槽深;示范剖面线的画法等等。4.绘通孔,用剖视掌握断面图的规定画法,接着学习断面图的特殊画法,此处先让同学自行绘制销孔的断面图,教师预设学生会得出两种答案,一种孔口未封闭,一种孔口封闭。教师用雨课堂投屏两种答案请同学讲述理由,在辩论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效率。5.学微课,知特殊通过销孔绘制引出断面图的三种规定画法,是该节课的难点。教师将其制作成微课,循环两次播放,使学生们掌握特殊画法。网上关于机械制图的资料非常多,特别是断面图规定画法的资源,图片色彩分明,语言讲解精炼。可用Camtasiastudio软件录制视频变成微课,可反复播放。学生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多次观看掌握特殊画法,用信息化手段突破该节课的难点。6.课中当堂检测,帮助学生巩固知识为检验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能力,用雨课堂发起在线测试,测试内容为典型的、难度递进的选择题;教师投屏学生答案,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亦能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接着设置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火眼金睛,小组齐挑错,找出图中几处错误来巩固当堂所学知识。7.编口诀,助记忆最后,梳理该节课知识,师生共同将断面图的画法编成口诀方便记忆:移出断面,轮廓粗线;仅画断面,两种除外;回转孔坑,视图相封;分离结构,相连不错。

二、教学反思

(一)课堂教学信息化平台的选择

该节课选用的信息化平台是雨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的主要信息化手段是PPT,雨课堂恰好是插在PPT中的一个小插件,用雨课堂课堂测试、投屏答案不需退出PPT,方便教师操作。而其他学习平台,则需退出PPT,打开相应平台,再试题,这样会让教师手忙脚乱,从而耽搁学生时间,信息化的高效性无从体现。

(二)教师是否示范作图

教师示范作图,要准备的工具很多,三角板、圆规,不方便携带。但通过示范作图,既能培养学生认真、规范、严谨的学习态度,又能在比赛时展现机械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何乐而不为?因此在机械制图公开课上,教师需要适时画图,“展现”专业水平,体现基本功,让评委眼前一亮。

(三)教师要不要自己做微课

微课推行已经很久,网上有很多优秀的资源,如中国大学MOOC网职教MOOC委员会制作的机械制图课程,它的画面色彩协调,语言准确精练,网上若有相应资源,教师不需自己再做微课,可直接录制需要的部分上课使用,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其他研究和专业理论学习上。

(四)课堂习题是否要给出正确答案

所有的课堂习题都应给出正确答案(如图1 ),因为学生个体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有些学生却对答案模棱两可。虽然老师会用语言描述正确答案,但没有图片来得直观。因此教师在设计习题时,要考虑周到,在PPT中给出正确画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课堂效果更好。

参考文献

[1]李薇,赵国伟,张艳琴.高职机械制图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螺纹紧固件的规定画法为例[J].内燃机与配件,2018(12).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