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品德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第1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课型不同,课堂结构亦应有所不同。这正是分课型教学的意义所在。要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我在长期的思想品德教学中,对不同课型的课堂结构进行了探索。现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图画型课文课堂结构

(附图{图})

实施要领:

1、导入:图画型课文的课堂导入一般应开宗明义,即要首先阐释课题,因为此类课文以低年级多见,学生很难“望图生义”。教师还可采用新奇的教具、提问式的谈话等手段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读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一般是从局部到整体,让学生细细“读”图,使学生知道图上画了些什么,特别要知道图上有什么人,在做什么事情等,使学生充分感知画面,获得对图画的整体印象。

3、导图:运用情景,比如放大的课文插图和图画、灯片等,引导学生在想象中自觉地进入画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道德是非判断和道德行为导向。

4、析图:教师要善于运用启发式,对图画中人物的道德行为进行分析、评价,挖掘课文的深刻内蕴,使画面充实起来,让学生多弄懂几个“为什么”。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观点对课文中人物的道德行为展开评价。

5、议图:是对课堂知识的实际运用,一般不要就图论图,而要力求走出画面,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化道德认识。

6、演图:在图画教材中,有正面教材,也有反面教材,演图一般以正面的教材为宜,以防学生模仿不良的榜样行为。这种表演能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即使演得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无须课前预演。

7、总结:教师总结课文观点,按照课文提出的道德要求,指导学生道德行为。

故事型课文课堂结构

(附图{图})

实施要领:

1、导入新课:一般不要直接接触课题,可用故事导入,辅以音乐渲染气氛,效果更好。

2、展示形象:可以通过阅读课文展示形象,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展示形象,还可通过表演展示形象,有条件的最好采用电化手段,将形象搬上屏幕,能获得更为直观的效果,增强艺术感染力。

3、分析形象:①抓故事的主线,复述基本情节。②阅读课文中的有关句段,初步理解故事的中心思想。③分析人物的心理和言行,思考他们有什么思想品质,并要注意设计好板书。

4、传知明理:揭示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接触课题,使学生按照课题的要求明理。

5、延伸扩展: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学生身边的故事教育学生,更亲切,更有说服力。

6、练习巩固:布置几道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测教学效果。

7、反馈矫正:检查练习情况,帮助学生订正不正确的地方,说明改正的理由。

8、总结导行:总结强化课文观点,指导道德行为,防止学生“买椟还珠。”

事例型课文课堂结构

(附图{图})

实施要领:

1、导入新课:多以揭题导入,采取先入为主的办法,使学生对课题了然于心,便于下一步“摆事实,讲道理”。

2、列举事例:是说明道理的主要依据,应充分加以利用,还要从其它地方搜集有关资料。当然列举事例并非多多益善,而是要选择典型,最好有正反两方面的事例。如附以图片、数据等,则更能收直观教学之效。有些也可以用故事启发。

3、揭示道理:把事实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再让学生反复阅读有关句段,牢记这个结论。

4、延伸扩展:针对实际,列举学生熟知的事例加强说服力。

5、练习巩固:除常规练习之外,可让学生进行分小组讨论,让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一些“事例”,以活跃课堂气氛。

6、反馈矫正:检查练习或讨论情况,收集反馈信息,纠错补漏。

7、总结观点:总结全文,强调观点,指导行为。

论说型课文课堂结构

(附图{图})

实施要领:

1、导入激趣:论说型课文最忌生硬说教,在导入新课时,要十分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可采取的手段有:①问题导入式;②插图导入式;③故事导入式等。

2、提出论点(问题):此类课文多见于高年级教材,有的开篇提出论点,有的则提出问题。整个课堂教学都应围绕这个核心。

3、进行论证:是培养学生道德思维能力的过程,要求以理服人。教师应分析教材,运用教材中的材料作论据,通过推理判断等,使论点成立。其中很多课文仍然是以故事或事例为主的,要注意思维过程的前后呼应和连贯,而不能仅仅只对材料作些表面的简单的分析,注意发挥榜样激励、名言启迪、典型示范等作用,使教学既具有逻辑的严密性,又做到生动活泼,情理交融。

4、得出结论:通过上述论证,引导学生顺理成章地得出结论,懂得怎样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使学生对课题的理解深刻而明朗。

5、练习巩固:对课后的练习题组织讨论或要求学生自己思考,对道德观点起强化和巩固的作用;或是先要求学生读阅读材料,再提出有关问题,对教学起延伸作用。

6、反馈矫正:检查练习阅读情况,纠正错误。考察学生中还有哪些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加以疏通引导。

第2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情智课堂如何实现知识情境化?一是贴近学生。教师创设的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思维水平,帮助学生解决认知过程中的具体与抽象、感性与理性、实践与理论、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增进学生的理解和思考。二是贴近学科。教师创设的情境要紧扣教学内容,突出所教学科的性质和特点。三是贴近生活。通过情境创设,让知识回归到它产生的地方,呈现鲜活的状态,以此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提升他们主动探索的欲望和能力。

二、内容问题化,激活情智

内容问题化,就是把教学内容转化为问题,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用“问题”驱动教学的进程,实现以问激趣、以问引思、以问促学,以问改善课堂气氛,以问提高教学效率。什么是教育?“教育”一词在德语中有“引导、唤醒”的意思。就是说,真正的教育是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中,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实现自我建构、自我教育、自我超越。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内容问题化的艺术。善教者必善问。情智课堂要求教师善于“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让学生感到“三分生,七分熟,跳一跳,摘到桃”;善于设计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无数教学实践表明:如果问得机智巧妙,就会事半功倍;如果问得不当,就会事与愿违;如果问题过大、过深、过难,学生就会卡壳,课堂就会出现冷场;如果问题过小、过浅、过易,课堂虽然热闹,但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要多方面、多角度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书本中、实验中、作业中、反思中找到转化学习内容的“问题”。学生只有多次经历“质疑———解疑———再质疑”的过程,才能从“不问”到“敢问”再到“会问”,培养问题意识与怀疑精神,养成质疑与创造的习惯与品质。

三、过程活动化,生成情智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任何教育都存在于活动之中,并通过活动表现出来。活动,既有外部活动,又有内部活动。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性的实践活动;内部活动主要指内部心理与观念活动,包含知、情、意三个方面。这两类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的发展中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过程活动化,思想品德情智课堂就是把课堂教学过程转化为学习主体的活动化过程。通过学习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之间的双向转化,通过由内而外的实践活动和观念活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促进学生探求知识、解决问题、获取能力、提升情意、发挥潜能,实现主体性情智和谐发展。

四、师生互动化,发展情智

思想品德情智课堂中的师生交流互动有多种方式:一是倾诉式交流互动。学生在情趣盎然的学习活动中,产生了许多感悟、体验,急需倾吐。教师要因势利导,创造互动机会,在交流中激发生成、引领生成、提升生成,促进学生认知的增长,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提升,习惯的养成,满足他们发展的需求。二是反思式交流互动。新课程理念倡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主人的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反思。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成功处反思,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迁移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失误处反思,使学生在吸取教训中成熟起来;引导学生在疑惑处反思,使其减少失误与困惑,不断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三是辩论式交流互动。当学生个体产生独特体验,形成鲜明立场,以至出现不同观点评长品短、辩是论非时,教师要组织辩论式交流互动,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辩论中增乐趣,长智慧。四是拓展式交流互动。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内的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思考书本外的知识,把交流互动活动延伸到社会、家庭,拓展到课前、课后,为学生的情智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五、效益最大化,展示情智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效益有三项指标:一是学习速度,二是学习结果,三是学习体验,因此,展示情智,也不仅展示谁学得快,谁掌握的知识多,而且还要展示学习体验。学习体验是有效性的灵魂,学生热爱学习、主动学习,是效益最大化的内在保证。基于此,教师要通过学习速度、学习结果、学习体验的全方位展示活动,拓展学生认知、情感、思维发展和习惯养成等综合效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进一步内化知识,张扬个性,升华兴趣,发展思维,养成习惯,从而发展成为情智和谐的高素质新人。

六、总结

第3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一)对“主题选择”的解析

这里的主题也可以理解为“专题”,即它与传统的根据教材体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不同,其是选择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或者是能引起学生共鸣的事情,且围绕着一个主题来进行讨论和思想升华。因此,关键问题之一便是如何进行主题选择。笔者认为,主题选择应有的放矢,即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在遵循主流的同时,让专题教学作为有益的补充。

(二)对“探究行为”的解析

探究行为是学生学习的高级行为层次,其中包含着两个环节:(1)问题意识导向;(2)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于前者而言,我们需要在主题教学中前置性的设计出适当的问题,进而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对后者来说,则要求变“教师主导”为“教师引导”,从而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完成对事件思想性的提炼和升华。

二、主题探究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分析

通过上述认识,该模式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作用可分析如下。

(一)对实施课堂教学的作用

这是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的,其对实施课堂教学的作用可以借助现阶段教学现状来反映出来。现阶段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往往依赖于教师的“讲”来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对学生情感诉求的关注。通过引入主题探究模式后,在收敛性的主题和问题导向下,便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与自身有关的思想品德问题学习中来。这种参与感将有助于减轻教师搜集案例的负担,且能使教师在与学生的平等交流中获得彼此情感的增进。

(二)对学生思想提升的作用

不难发现,这是站在学生学习角度来进行分析。初中生的学习规律包括,缺乏对抽象事物的理解能力,以及课堂学习集中度不高等。另外,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喜欢热闹和争辩。因此,通过引入主题探究模式来充实思想品德教学,就能在规避他们学习上的软肋和迎合他们学习中喜好的基础上,切实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水平。

三、分析基础上的实施对策

构建根据上文所述并在分析基础上,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实施对策构建。

(一)明确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目的

以“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为例,该课程教学应引导学生相信自己、不畏困难的意识和情怀。紧紧抓住这两点,将使课堂教学更为紧凑和实效。那么,主题探究模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么呢?很明显,通过该模式来使学生能身临其境的参与到“不自信产生原因”的问题讨论中来,从而借助事物参照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可见,这就明确了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目的,即增强学生的现实感。

(二)确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边界

前面已经阐述了笔者的观点,即主题探究模式应成为思想品德教学有益的补充。因此,这里就需要确立主题探究模式的实施边界。作为有益的补充一定是起到为常规教学添彩的作用,另外若要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主体性和探究意识,首先,需要完成前期的课程内容学习。因此,建议将该模式放在每课教学的最后,以课堂讨论的形式呈现。如通过对“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的教材内容进行梳理后来实施。

(三)建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评价

建立主题探究模式实施的评价实则在于构建起教学控制措施,这里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但重点应放在事中控制上来。评价对象不仅涉及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应涉及教师在主题选择和课堂组织教学的绩效。因此,在引入这种模式的初期,应组织教研组的同行相互听课、评教,最终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应用模式来。

四、实证讨论

以“扬起自信的风帆”这一课为例:随着前期教材内容的讲授,紧接着可以利用一堂课的时间来实施主体探究模式。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将具有正能量的明星筛选出来,将他们的成长故事设计成一个专题来展现在学生面前。如选择刘德华的演艺历程(他被演艺界称作劳动模范),首先给学生播放刘德华演唱的“十七岁”,歌词涵盖了他从艺以来的心路历程,而这种形式是学生所喜欢的。然后,分组来组织学生来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提炼出“一个人健康成长所要具备的素养”。最终,教师给予总结指出自信的意义,以及如何向刘德华一样建立起自己的自信。

五、小结

第4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在传统的教学中,思想品德课是比较抽象的,在教学上普遍存在“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而且,教师最多是一本书、一支笔、一张嘴、一块小黑板,教具简单,设备缺乏。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很多知识在课堂上不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同时,教师也无法用二维思维将三维的语言、图像阐述和展示给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下,教师教得很累,学生学得也很累,甚至使一些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现在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教师可以通过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突破传统模式,拓宽教与学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上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一单元一课《珍爱生命》时,我就先放了一段由图片组成的小短片,并配有轻松的音乐。悦耳动听的音乐、精美的画面,一方面给了学生美的享受,带来了视觉冲击,另一方面又可以将学生分散的心集中到课堂上来。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学生觉得课堂既轻松又新颖。而且,直观的教学使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体会到了生命的珍贵与独特,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说,交互式电子白板能创设良好的情境,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有效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能突出直观性、形象性,易于学生感知

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它的理论性强,内容比较抽象,使得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初中学生直观感受能力强,喜欢学习更加直观的知识。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如果增加更多的直观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多形象生动、看得见、摸得到的感性材料,便可以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交互性,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习。例如,在上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四课《抵御不良诱惑》时,我意识到大部分学生无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诱惑,而且仅靠讲解这样的传统教学手段是不会引起学生认同的。于是,我就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资源创设了情境,并播放视频资源给学生看,然后用低沉的语调讲述哪些是不良诱惑,都有哪些危害。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直观展示比较抽象的问题,让学生能清晰感知哪些是生活中的不良诱惑,并知道如何抵御不良诱惑,从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应用,能增加信息储备,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重要目标。要由学习课本、解决课本这个“小社会”的问题到认识社会、解决社会这个“大社会”的问题,决定了思想品德课教学要适度增加有利于教学的信息量,要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和新情境、新语言。而且,要让学生学会知识储备能力,增强自我意识和民族使命感,学会辨别事物,认识事物,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可塑之才。而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体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可使思想品德课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增加信息量,反映时代脉搏,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上北师大版教材九年级第一单元第二课《了解经济生活》时,教师要让学生在感受身边生活环境的变化,感受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学习为什么要提倡节约;怎样学会理财、合理消费,同时作为现代中学生又怎样进行“绿色消费”等。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有效查阅大量关于消费的资料,通过国内、国外的例子来证明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从小学会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并结合主席在十提倡的“厉行节约”为准则,严格要求我们自身,做一个合格的好公民。这就使知识得到了融会贯通,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四、结语

第5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调查表明,当前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存在着环境、课程、实施主体等方面的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1.实施环境的问题

环境泛指个体生存于其中,在个体的交往活动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影响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

(1)社会环境

从小学开始,学校就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然而道理讲了很多,实效却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社会有时未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来引导少年儿童的品德发展。现今,一些网络不健康信息层出不穷,学生甄别能力弱,极易受不良文化的影响,特别是一些暴力恐怖游戏,潜移默化地侵蚀了学生的心灵,模糊了他们的道德认识。

(2)学校环境

将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是,在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偏差。重智轻德普遍存在,以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更有甚者将学生的成绩与教师的奖金、考核挂钩。思想品德教育的评价难以量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难以公正地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进而导致思想品德教育有时可能背离了正确的方向。

(3)家庭环境

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部分家长只顾经营自己的事业,没时间对孩子进行良好的教育,更谈不上会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另外,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让他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忽视了对他们思想品德的培养,遇到挫折时,心理抗压能力弱。

2.实施内容的问题

实施内容主要指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是为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但课程本身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教材内容

思想品德教材在内容上有时过于理想化,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着重于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理想人格。但有时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下降。若教材过于单一乏味,内容缺少趣味性,则很难对学生起到启发作用。

(2)教学形式

一堂生动有趣的思想品德课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但部分教师大多采取说教的形式,让学生们坐在枯燥乏味的教室里进行重复的学习,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灌输知识的状态。教学缺少系统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大打折扣。

(3)课程评估体制

大部分教师只注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并未关注学生的课外表现,不能对教学效果进行真实而全面的反馈。他们忽视了思想品德的养成和培养更多的是从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相对于课堂教育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学校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质量没有科学合理的衡量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表现仅靠个人主观印象就做出评价。

3.实施主体的问题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思想品德教育实施的主体。然而,现今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教的能动性、学生学的能动性未得到很好的配合。

(1)部分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部分学校缺乏专职的思想品德课教师,教师缺少专业的知识,教学方法陈旧,形式单一,课堂教学不能吸引学生。部分教师只注重语文、数学和英语的分数,不注重学生平时的思想表现和行为习惯。思想品德课虽纳入课程计划,但大部分教师不严格执行计划,当成是“副科”,看轻思想品德课的思想越来越严重。

(2)有时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学生是一个完整的发展中的人,他们有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当前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多是教师的硬性灌输,空洞说教,生搬硬套的多。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让学生亲自参与体会。教师很少对学生感情进行激发,引起学生感情方面的共鸣。还有部分老师不仅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情感活动,而且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因素,致使学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

二、对策与思考

以上问题仅仅是枚举一些现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还有很多,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协调,综合解决。

1.优化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环境

在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整个社会环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发挥着极大的影响力。因此,应动员全体社会成员参与到思想品德教育的宣传工作中,从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根本目的提供良好的社会保证。同时,学校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一个整洁优美,生机勃勃,井然有序,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出校园文明的润泽作用。通过浓郁的校园文化来给予学生们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再次,应重视家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性,使学生家长形成对思想品德教育的正确认识。

2.改善思想品德教育的课程系统

首先,应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身心健康作为教育的出发点,教学内容中融入学校、家庭、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去体会、感悟,学会合作,提高独立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在教学内容中更多融入学生能够理解的信息,让他们去认识社会。同时,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比较喜欢的革命故事、先烈事迹等作为教学内容,侧重于爱国主义精神、情感的教育,以提高他们对革命先烈的事迹及爱国主义精神的认识与感悟。应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加道德实践活动,促进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知行统一,提高道德评价能力和道德素质。让学生走出课堂,自觉主动地参与,亲身体验。应改变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主的评价标准,综合考虑笔试、校内实践以及校外实践等综合内容。在评分上,还可以通过等级制代替百分制,做到评价的客观性与合理性。

3.提升思想品德教师的综合素质

第6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人文教育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智力快速增长的发育期,思想随着身体与智力的开化也逐渐清晰、活跃。由于特殊的生理期导致学生受外界的影响较大,并且出现叛逆心理。为了对中学生的思想有一个正确引导,培养和塑造良好的品德,大部分中学开展了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传统的思想品德课程主要是以教人、育人模式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参与。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学教育吸收了外国先进的教育模式,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融入了人文教育,这不仅可以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可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使教师可以及早发现学生心理的问题和思想上的困惑,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关心学生内心的感受,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名利与荣誉。

一、人文教育的含义与作用

人文主义始于西方,是文艺复兴的重要思想体系,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围绕人性和人的价值的体现,实现人性的解放、自由与平等,重视人的社会意义,关怀人的精神生活。而人文教育则是基于人文主义的基础上,承认人的核心地位,尊重人的本性,关心人的多元社会需求。通过人文关怀与教育,推动人性差异化、特殊性、独立性的发展,实现人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满足。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人文教育体现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育学生涉世做人的原则与道理,仪礼的要求与标准,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实现人性的尊重,使其真正了解人生的意义。人文教育不仅是现代思想教育的一种技能,更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培养需求。

二、中学思想道德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1.人文教育应以学生为本。传统的思想道德教学是以教师教学为主,学生学习吸收为辅,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模式死板、机械、被动,而人文教育以学生为主导,将情感融入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得到情感的认同和品德的熏陶,形成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从而理解地学习与交流,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人格潜力。思想品德教学课程要向学生灌输人文关怀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的责任感,将学生的自我发现和自我发展作为思想品德教育课程的教学目标。

2.注意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所谓“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中学思想道德课程的教师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师德与师资,要有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和较高程度的文化素养,通过言谈身教的形式给学生树立榜样,对学生的心理困惑做出解答。因此教师首先应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激情,拥有积极、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开阔的心胸。其次,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可以辨清世间的真假、善恶、美丑,发挥良好的思想导向作用。第三,应该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阔的视野,不断地加强学习,在提高自身素养的基础上,教书育人,更好地培养学生。

3.改变教学方式。教师应该打破传统思想道德教学过程中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强化知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打开心扉,形成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模式,疏解学生内心压抑的情绪,展现自己的个性,教师要从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疏导,促进学生人格的正确发展。同时还应该改变当前思想道德课程给数理化、语数外等主体教学科目的辅助地位,真正实现技能培养和道德培养相结合的综合素质培养,减少重技术轻思想的教学弊端。正如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积。” 从提高学生自我体验的文化蕴涵入手,促进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领域知识的沉淀,使学生最终实现自我的思想认知升华。

4.丰富人文教育内容。中学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应不断得到丰富与完善,包括人文主义教育、人文学科教育、人性化教育等多个方面。人文主义教育就是倡导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与力量的发挥,要求自由平等和个性解放,培养学生广博的知识、身心的健康、多才多艺。人文学科的教育就是包含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社会学科内容的学习,通过人文学科的教育对学生起到人文素养和内涵的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人性化教育就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人性,全面教育发展,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并实现其全面的价值。

总之,人文教育体系是涵养人文精神、心灵疏导、知行统一、提升人性境界和文化内涵的大工程。而中学思想道德教学的人文教育就是对学生的培养从适应社会发展入手,树立贡献国家、回报社会、善待自然的观念,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积极引导人生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游学军.对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人文教育的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3期.

[2]高香梅.浅谈中学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年第11期.

第7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一个人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过程,它是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下形成的。在人的思想品德不具备独立性特点以前,其接受各方面的影响有明显的不同:年龄越小,家庭影响作用越大;年龄越大,社会影响作用越大。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学校教育应起主导作用,而学校教育影响作用的大小,关键在于学校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能不能适应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只有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学校教育的影响才能在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多方面影响中起主导作用。

因此,应根据思想品德形成的特点,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长期而又艰辛的思想品德教育。就初中学生而言,在教育过程中,他们较易于接受正面意见和出自关心的个别交谈。不负责任,歪曲事实,甚至怀有恶意的言论,是不会起到好的反馈作用的。有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如学生不听他的规劝或未按其意愿行事则视之为叛逆者,觉得朽木不可雕也!于是进行“告状式”家访。在家访中,有些家长是向来娇惯自己子女的,为了应付,表面上唯唯诺诺,而事后却听之任之;有的家长则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惨遭皮肉之苦。前者是学生对老师的教育置若罔闻,后者则是学生觉得天底下再也没有关心自己的人了,于是“破罐子破摔”。上述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学生走上邪道。我们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人格,因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不能把学生看成只是接受说教的容器,把学生当成被管制和压服的奴隶。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只有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交流思想,才能把自己的要求变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对每一个学生,每一件事情都要坚持全面了解。要做到理智地、客观地分析,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更要理智行事,要学会“冷处理”,力防主观臆测,感情用事,或流于形式走过场,否则就会给以后的教育工作带来意想不到的难度或麻烦。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复杂的工作,因为在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中,人的思想可算是最复杂的事物了。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之一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工作具有细微性、复杂性的特点。因此,教师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必须是细致的——能够知情;深入的——能够入心;有针对性的——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而不应该草率行事,急于求成,更不应该鲁莽粗暴,意气用事。在整个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两者都应该积极参与。

两者的积极参与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必备条件。而要保证两者的积极参与,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师生心理相容的原则,即教师和学生要有共同的目的要求,要有融洽的情感,要能互相理解和信任。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其一,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又要做学生的益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其二,教师必须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善于体会学生细微变化的心理因素,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启发教育;

其三,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不同情况,点燃起内心的希望之火,使之总是充满信心地面对生活;

其四,教师在进行工作时,要有机动性和分寸感,要珍惜并不断加强已经建立的信任感和情感联系。只有正确认识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坚持师生心理相容的原则,才能保证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达到预期目标。

第8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一)家长观念的影响

家长观念对小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形成以及好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通过日常生活,学生受到家长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现今,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家长的宠爱甚至是溺爱,这不仅不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培养,更加不利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学生认为任何事无须努力父母就可以为他们办好,长久发展下去,学生缺乏竞争意识,许多学生出现诸如不懂分享,凡事依赖家长、懒惰等情况。

(二)教学方法单一

现今,部分学校小学思想品德法依然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以说教为主。实际上,教育学生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是面对小学生,教学方法更应多样化,并且还要方法得当。正确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受益匪浅;而错误的教育教学方法,学生不仅学习不到知识,更有可能对他们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如教师采取奖惩措施来鼓励学生学习,但奖惩措施要适度,如过度的奖励,会让学生产生虚荣心和错误的价值观,给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不利影响。

二、小学思想品德教学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当前,社会发展速度过快,使得人们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激烈,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小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独自长大,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因此,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通过思想品德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为未来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社会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合作精神越发重要,因此,小学思想品德教师更要着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之间开展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性格

小学生性格正处于形成阶段,他们性格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未来学习、工作的成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性格。要让小学生学会自爱、自立、自律和自强,更要让他们懂得乐于助人、服务他人和勤于求真。

三、在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

(一)注重行为习惯养成和情感熏陶相结合

新课标下的基本理念要求思想品德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师既要重视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发展状况。因此,思想品德教师要将各部分学习内容进行整合,以便于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同时,教师的课堂教学要善于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联系,发掘生活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学生通过发表意见、谈看法,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得以规范自己的行为。

(二)课堂教学保持综合性

教材依然还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师要认真深入的钻研教材。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密切联系社会、学校、家庭的关系,把握教材前后的连贯性,尤其是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融合,在保证学生学到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进行课堂教学前,就要知道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课上积极参与。教育教学中,鼓励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提问、回答、写作、绘画、表演等方式。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各类作品进行分类、整理并选择适当时机进行展出,从而更好的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维的思维方式,更能够增大课堂教学容量。

(三)新课标下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1、建立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下的良好的教学环境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学生有主动学习的状态。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前提,优质的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对话。教师与学生不再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更不是对立关系,而是整个教学过程中和谐统一的整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尤其是要重视学生的提问认真解答。

2、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

小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就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不仅是学习政治历史等理论知识,更是要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健康的心理状态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基础。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使思想品德课堂更加生动活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加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因此,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根据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更为直观的了解知识要点。对于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制作形式多样、题材丰富的影视资料。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学到知识,更加热爱学习。

四、结语

第9篇:思想品德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快乐课堂资源准备建构方式教师素质

“快乐”教学已经成为当代教育界正深入探讨的最热门课题。笔者从事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多年,欲就新课程实施中所积累的点滴教学经验,谈谈思想品德课中“快乐”教学的一些不成熟想法。

一、营造“快乐课堂”的资源准备

1.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这是政治课堂实行快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老师必须勇于抛弃陈旧、迂腐的传统观念,放下唯我独尊的臭架子,不要害怕学生“造反”,来挑战你的权威。让学生知道三人行必有我师,老师也有不如学生的地方,师生之间是平等、民主、和谐的,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可以放胆在课堂上发表。总而言之,师生间平等了,教学才能“快乐”起来。

2.搜集充分的“快乐”素材

这是思想品德课“快乐”教学的必备条件。“快乐”教学离不开“快乐”的素材,不要等到上课时,临时抱佛脚去瞎编几个。每天都要上课,如何搜集这么多的“快乐”素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平时注意多多积累。搜集素材的途径有很多,只要我们肯用功去做去想。比如,细心留意身边或社会中的一些活生生的案例;多看一些书籍、杂志和报纸;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电视、广播等媒体上的获知等。但有一点都必须做,就是要把获取的信息资料及时记录在案,并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或筛选。

二、建构“快乐课堂”的若干方式

1.创设“快乐”的教学情景

这是进行“快乐”教学的基本方法。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去,并以其亲身生活实践为基础,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基本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思想品德第八册(上)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创设这样一个“快乐”的能调动广大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情景。以下是这堂课教学的简要片段实录:课前,我叫同学们把课桌椅搬至边上,中间空出一块地方设置成一个比赛场地。上课后,我宣布今天要搞一次公关礼仪大赛,最终将根据各参赛同学的表现评出最佳,并授予“公关小姐”或“公关先生”之称号。然后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写有情景考题的纸片放在一个密封箱里,并说明比赛规则:(1)每位同学均可参赛,先随意抽取情景考题,然后,根据考题的要求进行即兴表演;(2)欢迎其它同学上台客串配角,并允许适当“刁难”参赛选手,以考验选手的礼仪水平;(3)由同学推选出的5名相对客观公正的同学担任评委,并由评委给参赛对方打分以决定比赛结果。好多同学在听完比赛规则后早已跃跃欲试,5位被推选为评委的同学也已正经八百地坐到了主席台上开始等待参赛者的表演。就这样整堂课在一种非常轻松、欢快的气氛中度过。最后,谁获得最佳已是次要,关键是同学们在“快乐”初中到许多有关礼仪的知识,也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这比教师一个人力竭声嘶说教式的教学效果要好的多。

2.列举“快乐”的教学案例

政治课本中有许多的知识点需要举例说明,才能让学生理解明白。我们在保证合适的前提下尽量选取“有趣”而能发人深省的案例显得尤为重要。往往一个有趣的案例就能引起学生强烈关注,并进行积极思考。浓厚兴趣是学生进行主动有效学习的强大动力。

例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课《诚信做人到永远》这课的教学时,我们可选用著名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主人公皮诺丘因为经常撒谎而鼻子变长的搞笑故事为素材搞活课堂,从而引发学生对诚信问题的深思,感悟诚信的重要性。

3.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亮丽的色彩,它能做到图文并茂,影音具全,给予学生极大的感觉刺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教学效果。同样,我们也可以借助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快乐”教学。

同样是《诚信做人到永远》这一课的教学,可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欣赏赵本山的著名小品《卖拐》。“快乐”的小品马上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投入到本课焦点话题“诚信”的讨论上来。

4.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同志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尊重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的独创精神。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所以在教学中,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老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成功的“快乐”,觉得自己有能力,能胜任,有独创性。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这种“快乐”的激励性的评价,可以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创造天赋,从而使学习兴趣得到加强,激起更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强烈愿望。

三、“快乐课堂”建构的教师素质要求

1.教师应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堂课的教学质量如何,完全取决于课任教师的课堂管理能力。最好的剧本假如没有遇到一个好的导演等于白搭。教师就好比导演,一堂课准备的最充分,环节设计的多完美,如果没有一个较强课堂管理能力的老师来把握同样也不会好到哪里去的。我们都有过类似体会,本以为准备十分充分的一堂课上下来却发现根本无法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那是因为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管理中无法正确引导好课堂中“快乐”的气氛,导致“快乐”演变成混乱,无法把持。结果,每个人都“快乐”着自己的“快乐”,课堂基本思路没有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思路走,出现教学失控。所以,进行快乐教学还必须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轻松驾驭课堂这架“快乐”马车,不然“快乐”不但没有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反成了教学活动的混乱制造者。如果是这样,还不如不要所谓的“快乐”教学。

2.教师课前应进行充分备课

充分预测、充分研究、加强知识贮备。假如一堂课是一次战争,那备课就是战前的战略准备阶段。大家都知道没有充分的战略战术准备是要打败仗的。所以,备好课是关键。

3.要求教师富有个人魅力

知识的渊博、富有感染力、亲和力,和较强的责任心的思想品德教师更能在“快乐教学”中游刃有余。“快乐”教学法是对那些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无所用心的教师是极大挑战和否定,只有高素质的、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的、知识和技能全面的教师才有资格、才有能力采用这种教学方法,胜任这种教学工作。

总之,挖掘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快乐”因素,让学生在乐中学,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幽默风趣的老师很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而充满欢声和笑语的课堂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师能在乐中教,生能在乐中学,不亦乐乎!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