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运维项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运维项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运维项目总结

第1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Linux;运维;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35-03

一、引言

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如今越来越多的网络架构采用Linux作为核心服务器,Linux集群服务更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中的金融、铁路、民航、电力等各个领域;由于Linux系统具有开源性、稳定性及强大的网络功能等特点,备受Linux爱好者所追随,更是大中型企业网络体系结构核心服务热门的首选系统,随着Linux的应用普及,IT行业中急需Linux运维的人才。

为了满足社会不同行业对Linux人才的需求,山东大学(威海)继续教育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学科建设中新增了Linux应用这门课程,并对此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优化。

二、传统的Linux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的学科,一直以来受到学校及其教育管理部门的重视。Linux系统作为计算机科学中的一门专业课程,也备受学校和学生的关注。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重理论、轻实践,从而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教学上达不到学以致用的预期效果,培养的学生也不能满足IT行业的需求。

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模式一般分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理论教学过多地注重原理的讲解,而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项目独立、内容相对简单,不能够将理论完全在实验项目中体现出来,从而影响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基于项目、单元驱动或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虽然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可用性,但学生仅掌握了独立项目的模式化的实施方案,欠缺对运维过程出现的突发问题灵活的处理能力,缺乏在生产环境中的实战经历,因此,我院针对Linux的运维过程,提出了教学方法的改革,将运维过程融合到Linux实践教学中来,为学生更好地掌握Linux应用方面的知识以及就业,夯实了基础。

三、基于运维的教学方法

关于Linux的运维,目前业内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运维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对Linux下各种网络服务、应用系统、监控系统等进行自动化shell script脚本开发,并根据项目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②熟练部署和维护Linux服务器;③在Linux服务器上架设各种服务;④LAMP、LNMP以及Mysql、Oracle数据库维护。

首先,基于运维过程的教学方法,是基于实际的生产环境,从Linux的集群、虚拟化、系统安全以及服务器故障等多个角度对构建Linux架构提出解决方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从运维过程入手,以运维项目的实施过程为导向,为学生讲解具体的实施和解决方案,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具体构建服务的可用性方案,还能了解和掌握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改变了学生的过度依赖教师的局面。

其次,基于运维的教学方法与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相比,改进之处在于教学内容基于生产环境,让学生能够明白所学内容如何应用到具体的运维中,而不仅仅是局限于独立项目的解决方案,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明确学习目标

通过讲座或实地考察的形式,让学生对Linux运维有个初步的了解和整体的把握,增强了学生对Linux学习的趣味性、全局性和展望性;

2.设计运维项目

课余时间,教师带着学生到校园网的网络中心去实地考察、学习和体验Linux运维过程,综合运维过程和教学大纲,设计出新的教学项目;

3.创建虚拟生产环境

通过Vmware等虚拟机软件模拟网络环境,有助于学生练习运维过程中项目具体方案的实施;

4.设计完善的成绩评价体系

设计一套完善的衡量学生成绩的评价体系,以此考查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情况,同时也能督促学生总结经验,不断地学习,以提高求学的欲望。

四、基于运维过程的教学具体应用

Linux独立的项目方案解决起来相对容易,目前很多资料都有详实的项目解决方案,只要按照资料介绍的步骤,基本的功能都能实现,但运维过程中的解决方案随机性强,而不仅仅是基础项目和步骤的罗列,还涉及到系统的安全、执行效率、负载等一系列问题,故解决起来项目难度增大。

1.引入教学项目

构建高可用的Linux集群,是基于Linux网络构架中核心的部分,它指的是网络范围内的整套系统架构,涵盖面广,其中包括了负载均衡。

负载均衡建立在现有的网络结构之上,它提供了一种廉价、有效、透明的方法来扩大网络设备和服务器的带宽、增加吞吐量、加强网络数据处理能力,以及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用性。通过负载均衡器,可以实现多台Linux服务器的并行处理,从而提高集群的计算能力。

以构建Linux集群中的负载均衡为例,引入教学,引导学生解决如下问题:

(1)了解Linux集群中负载均衡的有关概念,以提问的方式讲解,加强对概念的理解;

(2)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目前线上环境中应用得较多的负载均衡器软件有LVS、Nginx及HA Proxy;高可用软件有Heartbeat、Keepalived;成熟的Linux集群构架有LVS+Keepalived、Nginx+Keepalived及DRBD+heartbeat等。

(3)了解每一种Linux集群构架的体系结构,在设计集群时要考虑系统的透明性、可伸缩性、高可用性和易管理性。

(4)项目案列:用LVS+keepalived构建JSP集群

2.学生执行任务

(1)学生根据项目案列,设计出项目的拓扑结构图;

(2)分别在Linux服务器上安装Nginx和tomcat软件,并进行相关的配置;

(3)配置完成后使用命令启动Ngnix;

(4)配置LVS+Keepalived,并修改master为backup,优先级低于100即可。

3.解决运维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以上仅是基本项目的配置过程,解决方案相对简单,但在运维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以下问题:

(1)随着网站流量增加,文件服务器的压力在增大,这时要考虑图片单独分离,网站最前端的负载均衡层称之为Director,它起着分担请求的作用。

(2)一台负载均衡器坏掉后要求在1秒内切换到另一台,这就要求用到Heartbeat+DRBD;

(3)配置Nagios监控机来实时监控服务器的运行状况,并以一定的频率扫描网站;

(4)关于网站安全性,端口开放的越少越好,建议使用硬件防火墙。

4.学生答辩,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完成某个项目后,采用答辩的形式回报项目的完成情况,包括演示、项目实施的结果,并对项目的整个过程的运维情况进行讲解,在演示讲解过程中,教师可以就运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随机提问,并根据案例的完成情况做出评价,以促进学生不断深入的探索,更好地掌握运维案例中所设计到的知识。

5.分析和总结

答辩结束后,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案例中所遇到的技术重点和难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对运维过程中不能解决的疑点和难点问题,重新修改和完善,并以报告的形式发送给教师,为避免有些学生急于求成而抄袭他人报告的现象,教师可采用随机抽查的办法,将学生所写报告进行二次提问,以杜绝抄袭现象的发生。

五、结束语

总之,基于运维过程的教学方法的实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奠定了基础。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运维过程中存在的解决方案难度大,不容易解决,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实习的生产环境仅限于校园网,局限性大,学生的知识面相对较窄,缺乏实战经验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对于这些问题,还将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第2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BIM技术;钢结构工程;应用

中图分类号:TU391;TU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9-0138-01

美国标准协会(NBIMS)对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的定义是:BIM是一个设施(建筑项目)物理和功能特性的数字表达;是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设施的信息,为该设施从概念到拆除的全生命周期中的所有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在项目不同的阶段,不同利益相关方通过在B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映其各自职责的协同作业。

钢结构工程是以钢材为预制构件的原料,现场拼装时构件间采用特定连接方式的一种结构。它具有轻质高强、力学性能良好、抗震性能优越、施工速度快、工业化程度高、投资回收快、外形美观、可再次利用及符合可持续发展政策等一系列的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大型厂房、轻型及大跨度结构工程、高层建筑工程等领域中。

1 设计阶段的应用

目前钢结构工程在设计阶段,因钢结构专业和BIM技术人才缺乏,导致设计深度不够、设计造价偏高;因设计方案不合理使后期施工困难,只能返工重新设计而导致投资增加等情况屡见不鲜。利用BIM技术按照设计图纸,调用“构件库”和“节点库”进行三维建模,录入构件、节点的参数信息,这在利于构件节点的深化设计的同时,还利于钢结构工程的可视化与信息管理。胡育科等人通过阐述国家推出的有关推广钢结构的政策,及当前钢结构推广的瓶颈和问题,提出了大力推广钢结构根本在于提升工程设计和应用水平;杨振方通过对TeklaStructures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阐明了TeklaStructures在不同结构中的详图深化设计功能及运用方法。结果表明,TeklaStructures的数据交互功能,及建筑设计、分析、出图、报表等功能,能提高设计的效率和准确性;尚超宏等人通过实际工程,介绍了Tekla在项目中的深化设计流程、设计依据、深化中遇到的难点重点,突出了BIM技术对设计和后期施工流畅、经济的重要性。由此可见,运用BIM来解决深化设计中的问题,并优化设计方案是可行且有效的。

在当前发展较为成熟的BIM软件中,TeklaStructures在解决节点深化设计问题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借助钢结构工程的BIM模型,一则能直观地向业主反映项目的建造过程与成果,对现场复杂的安装节点、难度系数高的施工工艺进行可视化三维技术交底,优化设计方案;二则模型自动生成的报表,能为项目和造价管理提供依据;三则模型在TeklaStructures中深化后可同其他软件进行交互,进行管线综合和碰撞检查等。最终达到最优设计,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 施工阶段的应用

目前在钢结构工程的施工阶段,项目的成本、质量、进度、安全控制方面都存在问题:因工程变更引起造价波动;因预制安装工艺不当、装配安装顺序冲突引起工期延误;因预制构件在运输过程中造成变形、碰伤或污染而增加造价,延误工期;因安全教育工作或安全措施的不到位而引起安全事故。利用BIM技术,对3D模型中的构件进行参数化管理,并进行3D模型与时间轴关联后的4D模拟施工、场布模拟等施工前的计划审查,以保证顺利安装,避免施工工序之间的冲突和施工安全问题,并纠正偏差确保项目各项目标的实现。周慧恩等人通过对工业化钢结构的4DBIM虚拟建造方法的研究,提出用BIM部品库以及对软件插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快速、智能、高效地建模。之后基于4D模型进行模拟施工、各专业综合后的碰撞检查,并模拟重点部分的可建造性以进一步优化施工方案,达到多次虚拟建造优化和一次实物安装建造结合的效果;任玲华等人通过BIM技术在虚拟建筑及节点构造模型中的应用研究,提出了借助BIM模型中精确的节点展现,能提高设计质量及施工效率,并能在随后的建筑施工信息流转中,利用模型制定计划、共享信息、指导现场;壮真才通过一栋钢结构办公楼工程,重点介绍BIM技术在项目施工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提出BIM技术在能保证工程质量、工期、成本、施工安全的同时,提高管理团队的综合施工管理能力;孙亮等人通过介绍BIM-QR系统中动态二维码的信息集成和管理功能,提出了此系统在钢结构施工质量验收和钢结构制造、运输、安装进度、质量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基于BIM平台,实时跟踪并采集项目实际施工中成本、质量、进度的信息,录入3D模型中与模型结合转化为数字信息,并阶段性地与原施工计划比较,动态更新BIM数据模型后再利用BIM-QR系统对完工部分工程进行验收。这样的信息智能管理系统使项目各方能实时跟踪项目的在建状况,及时进行数据共享与意见交流,也使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确保成本、质量、进度,安全目标的实现。

3 运营阶段的应用

在钢结构工程的全寿命周期内,运营维护阶段所占时间最长、花费最高。传统建筑的运营维护系统一般是根据工程图纸,人工采集数据后结合Excel表格中设备系统的数据进行监控。这样的运维方式直观性低,时效性差,数据传递易丢失。BIM技术能将项目设计和施工阶段的数据资料完整地传递到运维阶段,为项目建立一份全寿命周期内数据动态更新的成长档案,有效提高运维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目前学者们对BIM技术在项目运维阶段的应用有所研究,但针对于钢结构工程运维阶段的研究却极少。胡振中等人通过综述当前国内外BIM运维的研究和应用,总结出已实现的功能、现存问题及研究空间;陈广军等人通过介绍BIM的项目运维管理系统,提出了多种基于BIM技术的运维管理方案。但涉及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空间管理、物业管理、应急管理及能耗管理方面的研究还很欠缺。

4 结论

BIM技术在钢结构设计阶段应用研究大多趋于可视化模型生成、深化设计、图纸报表生成、设计审查方面,而利用BIM技术进行可持续低能耗设计应用的文献较少;在施工阶段的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关注4D模拟施工、项目进度造价管理应用文献较多,而关于施工质量验收、安全文明施工、施工风险管理和物资管理、建筑垃圾的回收管理方面却并未深入研究;关注工程的设计与施工阶段BIM技术应用研究的文献较多,运维阶段的较少。未来应在设计中实现可持续低耗理念,施工中推广BIM5D平台进行全面的施工管理,运维阶段进行BIM技术在多方面应用的深入研究。建筑业的发展必然朝着“绿色高效”迈进,钢结构工程应充分利用其可回收、智能化、集约化的特点,标准化、工业化、装配化的生产安装形式,在大力开展BIM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完善企业信息系统、培养BIM技术及钢结构设计的综合性人才,以推动钢结构的产业升级和行业变革。

参考文献

[1] 路丽华.BIM技术在钢结构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6(3).

第3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一、狠抓制度建设

本人自入职以来,一直强调公司制度及体系建设,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也就是规章制度,是我们应该遵守的,用来规范我们行为的规则、条文,它能保证良好的秩序,是公司对外经营对内管理的重要依托。有体系的建立制度能够最大限度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健康快速发展。截止2017年11月底,针对运维技术部和安全培训部,共制定各类管理制度、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工作条例近30部,基本解决公司在正常经营活动中无章可依、无据可查、无考核依据的现象。

当然,制度和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不断持续改善和持续优化的过程,制度和体系的建设必须要根据公司经营活动的变化而变化,公司目前的制度和体系建设需要横纵两条线实施,既要完善、补充、修订制度和体系,又要把制度和体系植入公司每一位员工脑中,保证每一位员工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最终达到公司规范有序管理。

二、狠抓安全管理

我是公司总经理助理,负责公司运维技术和安全培训工作,涉及海工装备、风电设备运维两大专业,安全管理是重中之重,而我国海上风电发展刚刚起步,可借鉴的安全管理经验有限,国内相对专业人员较少,在社会招聘过程中很难寻觅到高水平的管理人员。随着公司的快速发展,为保证各项目均处于安全管控内,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来必须关注人的不安全行为,坚决杜绝违章操作。二来必须借鉴或引入国外海上风电运维的安全管理体系,少走弯路,坚持安全管理下沉到基层。考虑到公司经济效益和长远发展。为此,2018年,建议增加安全管理的投入,这不仅是引入国外海上风电的管理体系,同时也要加大一线项目人员的安全培训。

三、狠抓团队建设

加入公司伊始,各项经营业务都在按部就班的运作,这也使我坚定留在公司的信心,但同样也面临着不少困难,主要体现在公司管理人员较少,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虽然所有员工都在努力工作,却始终找不到发力点,哪些是重点工作,为什么做、由谁来做、怎么做、做成什么样,心里始终都很迷茫。基于这样的一个现状,在公司领导的带领下,开展了多次头脑风暴,公司经营团队畅所欲言,对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战略定位有了更明确的认识,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公司在经营决策、市场开拓有了明显的进步,2017年9月完成了xxx风电场维斯塔斯机舱的技改样机的安装,10月公司运维技术部正式入驻项目,共同运维该风电项目。11月公司承接船舶租赁业务。

以上项目的承接,为公司参与运维业务带来了信心,但是海上风电不同于陆上风电,对人员的技能水平、装备等要求较高,如何快速的培养能力、快速的进入海上风电市场,就要下大力气,加大投入,从人员培训的层面,既要考虑我们的一线员工的薪酬待遇、减少人员离职率、又要评估培训成本,因此必须考虑员工的归属感、用企业文化留人,同时还要在培训协议方面做足功夫,减少公司损失。

作为技术服务型企业,技术研发、设计、施工、装备保障是未来公司经营的主方向,因此,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那么人就是把科学技术转变为生产力的主要执行者,培训运维人员就是在培植市场。2018年必将是公司加大能力培养最主要的一年,预计培训成本在80万左右。在能够保障具备风电机组常规故障处理能力的前提下,始终要把能力培养的方向放在为公司创造增值服务的业务和专业上。

四、加强日常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只有不断加强日常管理,才能促进工作提速增效。在加强日常管理工作中,我着重做好四方面工作:

1.建立项目团队:通过在厂家的学习培训和实践磨合,建立了一支海上风电运维的项目团队,整个团队充满斗志,能够齐心协力应对各种困难及突发事件,对明年独立承接平海湾项目充满信心,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2.健全完善工作制度:项目部编制了系列项目日常管理制度,主要通过绩效考核来提升项目人员工作积极性,通过定期组织培训,提高项目人员技能水平,同时灌输项目即营销概念,做到技术人员也要参与业务洽谈,把整个项目团队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营销型项目团队”;

3.积极引进项目经理:自2017年10月份承接项目以来,经初步评估具备项目经理资格的有3人,未来通过培养,都具备独立承接项目的能力。

4.建立项目经理评估体系,为今后项目施工奠定深厚基础,确保项目合格,争创项目优良;

五、积极拓展业务渠道。

市场经营是公司生存、发展的基础和根本,2017年9月,公司管理层决定由我协管市场经营部,在此期间,主要开展三方面工作:

1.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努力开发海上风电整机厂资源,先后配合市场经营部完成与海信院、上海电气、金风科技、湘电风能等国内主流整机厂框架协议的签署;

2.积极参加、筹备海上风电交流研讨会:2017年9月21日,在公司各部门的鼎力配合下,圆满的完成了公司第一届交流研讨会,在行业内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同时通过本次研讨会广交朋友,建立关系,互通有无,为公司业务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3.市场经营多样化举措:海上风电随着规模的不断增长,不同需求会越来越多,但总的方向不会变,就是解决风电整机厂和海上风电运营商不能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整合各方优势资源,优质、高效、快速的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

六、2017年存在的不足问题

本人由于加入公司时间不长,跟公司的要求和不断发展的形势相比,还是存在一些不足问题,主要有五方面问题:

1.市场定位不够清晰:大而全的市场开拓模式,缺乏工作重点,加上人力资源短缺,相关管理不够到位;

2.项目管理不够到位、没有及时跟进,致使项目部分管理单元存在管理漏洞;

3.专业水平不高:目前公司资质办理大部分已经完结,但相关技术人员配套一直未能跟上,导致没有专业人员配合,使得很多能承接的项目未能及时跟进,影响公司的业务发展;

4.公司对外推广强度不够,使公司的对外影响不大,虽然公司刚刚筹建不到一年,但是公司对外宣传也应该做为主要任务去推动;

5.个别员工主观能动性不高,与员工谈话交流时间不多,对员工关爱不够。

这些存在的不足问题,我要引起高度重视,向公司提出建设性意见,与公司相关部门一起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进和提高。

七、2018年工作思路

我在总结2017年取得成绩和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根据2018年的海上风电的发展,结合公司实际,提出以下2018年工作思路:

1.加大团队能力建设力度:要进行市场细分,明确市场定位,有针对性的培养一批能够迎合市场要求的高端技术人才;根据市场经营需要,加大安全、技能投入,提前开展团队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有凝聚力的工程项目团队。

2.根据海上风电未来发展和公司的市场定位,开发海上风电运维综合管理系统,利用平台优势快速抢占市场,基于安全、成本、智能、高效、可追溯、快速响应这几个关键建设集中运维、集中调度、集中海工监控系统;

3.加强对外宣传。加快公司企业网站建设,同时在行业内影响力较强的网站、杂志刊登广告,扩大公司的影响力;筹备运维公司第二届海上风电技术研讨会,努力提高公司社会知名度和行业影响力;

4.完善公司制度和体系建设的同时着重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5.加大市场经营力度。随着公司相关资质的取得,全面参与海上风电市场报价及投标工作;

6.全面推进精益管理工作,确保公司经营精益求精,通过精益管理缩减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风险、规范管理方法。

八、建议

1.关于组织机构的调整

组织机构设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经营团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直接影响公司未来的在发展,因此建议增设研发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考虑:

1.1全面了解未来海上风电技术发展方向,为公司船舶设计、建造、运维关键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1.2海上风电运维关键是要将海上风电的交通、风电机组运维有机的结合起来,二者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因此从技术层面、市场层面要多考虑应用性,要有专业的科研团队去整体考虑。

1.3海上风电运维必须要有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短期要考虑技术支持的重要性,储备相关技术人员;长期要考虑技术支持体系的建设,根据业务量的多少,建设内部专家库和外部专家库。

2.建议开展独立经营体经营模式,启动业绩合同管理模式

第4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在实际工作中,通过对信息运维管理的分析研究,并结合销售信息运维工作实际情况,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逐步摸索出适应成品油销售企业需要的信息运维管理模式。

成品油销售企业信息运维管理的现状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各管理环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性越来越高。保障企业信息平台系统高效、安全运行成为了企业信息运维日常工作的首要目标。近年来,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不断加强信息运维队伍的建设,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与此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信息运维效果还不能让人完全满意:一方面运维人员像救火一样被动地扑灭不断冒出的故障“火苗”,疲于应付;另一方面各种系统问题仍然时常发生,感觉好像所有的付出都打了水漂,信息运维能力已经成为企业加快发展的瓶颈,并反映在以下几方面:

运维人员不足,运维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在信息运维管理体系的三大核心(人员,流程、技术工具)中人员组织因素是根本,目前四川销售公司的运维管理面临人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按照现有管理模式,每个二级公司信息部门一般为3~5人,这几个人要负责整个公司的系统建设、运维、信息资产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等,有限的人力需维护的信息系统多、设备规模大、范围广、领域宽,一人多岗的现象严重。运维人员疲于解决问题。不能深入分析问题根源,难以预防问题再次发生。

运维管理仍然以被动式、救火式为主。日常工作中,通常是用户先于信息运维人员发现问题,然后再找到运维部门要求解决问题。随着近几年信息化达到一定的规模,这种运维方式的弊端就暴露出来了。由于运维人员的精力有限,在专业应用系统赖以生存的各基础设施支撑单元上很难做到专、精、准的多面手角色,加之由于管理范围的界定和监控手段的限制,导致问题发生后,运维人员很难直接判定问题是出在基础网络、系统服务器、数据库还是应用系统自身,故障难以定位将直接导致业务恢复时间的推迟,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服务质量。

运维工作流程还需要补充与完善。当前的运维工作中存在部分流程与职责划分不够规范、操作与流程规定不符等问题。同时现有的运维管理流程的统计和分析功能不足,特别是相关员工完成绩效的管理指标难以统计,数据不完整也不准确,很多事件没有进入事件流程,使得大量工作没有得到及时的记录和跟踪,造成运维工作中没有足够的准确的数据支持。

运维组织管理有待加强。目前对运维队伍应怎样建设还没有非常清晰的概念。只是按照需要设立了一些岗位,至于这些岗位的设立是否合理、岗位职责是否科学、每个岗位的人数是否合适,没有相应的标准依据。还没有一套比较完善的运维组织内部的考核机制和内部控制体系,无法对运维工作的质量、效率进行考核,导致运维工作随意性大、运维质量难保障。而且组织协同有待完善,各级运维组织之间的协同机制、治理管控和职能定位还需要明确定义。

成品油销售企业信息运维管理模式的选择

企业具体选择哪一种信息运维管理模式需要综合考虑业务、人员、技术、安全、财务等多方面的因素。从中国石油四川销售公司目前的现状来看,一方面企业急需改变目前的运维管理局面,有必要构建一个全面的、科学的信息运维管理体系,发挥信息化建设的最大效益。另一方面,由于受编制、费用等条件限制,不可能不受限制地建设一支规模庞大的运维管理团队。

结合上述分析,在成品油销售企业应该采取的是一种外包服务与内部运维相结合的三级运维管理模式。整个运维管理体系分为三个层级:技术支援级、运行监控级、现场作业级。(见右图)

第一级 技术支援级

技术支援级是整个运维管理体系中的最高管理层级和技术后盾,它的主要职能:一是负责对全公司整个运维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二是负责对全公司运维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进行技术支援,三是负责对各层级运维人员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支援级可以按照不同的运维对象分为硬件组、网络组、各专业系统组等。该层的技术人员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由全省运维队伍中技术水平较高的人员以及各专业系统关键操作人员组成内部专家组,另一部分是由设备供应商技术人员及外包服务商的专家组成的外部专家组。

第二级 运行监控级

运行监控级是在企业运维管理中的关键层级,它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对企业生产经营中使用的信息设备、网络、系统进行7×24小时的运行监控和故障管理,确保其正常平稳运转。该层级工作主要由公司内部运维工作人员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监控系统、维护工具等)来实现,通过该层级工作,要实现设备集中维护、故障事前排除的目标,如果该层级的运维工作能较有效地完成,将大大降低现场作业级的工作量,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运维工作效率和质量。

第三级 现场作业级

现场作业级是运维管理体系中的基本保障,它负责对发生故障的信息设备、网络、系统进行故障修复。由于该层级工作有及时快速处理的要求,因此运维工作人员必须具备一些综合维护技能,同时运维工作人员数量也必须要有保证。鉴于现有条件限制,在日常工作中,建议采取内部运维与服务外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内部运维由信息部门运维人员主要负责,同时在每个片区、库站指定一名相对熟悉信息技术的人员作为现场支持人员,协助运维工作人员完成故障处理。运维外包则是将一些非核心的维护、故障处理工作交由维护专业技术较强的服务商完成,由信息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考核管理。

内部运维管理

运维管理体系需要不断完善,从粗放和分散式管理,逐步过渡到科学、规范和专业化管理,使运维管理成为信息管理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强信息运维与业务的融合。信息运维不仅要能管理日益复杂的信息系统,而且还要让信息运维能灵活地支持业务的变化,进而提高信息服务的支持能力。因此信息运维就必须与业务部分能够“对上话”,相互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视图。

建立完善的运维考核机制。目前信息运维部门普遍面临的一个窘境,就是如何实施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由于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每年考核运维部门的指标都是参考其它业务部门的考核体系,再增加一些技术指标,但是这些指标根本就体现不出运维部门的价值。因此必须建立一套自己的运维绩效考核机制:一是在财务方面对信息化运营进行控制,主要目的在于促进投资建设的合理化,这样也可以同时降低运维管理的成本;二是信息化服务运维的职责在于给客户提供运维服务,因此对于运维的考核也应该考虑到用户角度,可以从用户满意、服务的效率来分析;三是在运营方面对信息化服务运维工作的绩效考核,主要体现在服务保障上,确保服务的可用性、安全性。为达到运维工作有效考核的目标,在信息运维考核中必须要有量化的指标支撑,因此建立一套运维管理系统是运维绩效考核能否正常开展的一个重要前提,只有通过这些量化的指标,才能有效地对运维工作情况进行准确合理的考核管理。

完善运维队伍建设,规范制度建设。充实信息技术专业人员,加强运维队伍建设。制定统一的运维规范及标准,建立信息设备、网络、系统管理规范,建立运维管理维护流程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等,明确各层运维人员的职能职责和管理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运维工作的及时性,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

加强培训力度,营造良好的专业技术学习氛围。建立定期长效培训机制,促进信息工作人员对服务理念、信息技术、制度流程、运维管理等知识的学习、理解和掌握,提升个人的技能和管理水平,营造良好的专业技术学习氛围,成立各种技术课题讨论小组,鼓励运维专职技术人员在业余时间专研信息技术,提高信息运维能力。

规范细则,强化运维标准化管理力度。标准化是实现科学管理和现代化管理的基石。推进运维标准化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秩序,有利于克服工作的随意性,盲目性,增强工作的条理性、规范性,从根本上提高运维管理水平,保证运维工作质量。

建立运维监控系统,提高事前故障排查率,将故障扼杀在萌芽状态。建立一种有效的集中运维监控管理系统,对系统进行日常监控,帮助运行维护人员快速地分析出应用故障原因,有能力把问题在萌芽状态解决,减少现场处理时间,把运维人员从繁杂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推动运维知识库的建设。运维知识经验的总结、维护和共享是提高员工运维技能水平的重要手段,要在企业中建立起一套知识库管理系统,建立知识总结共享的制度,将知识库建设作为一种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不断优化、提炼、更新知识库。

运维外包服务的管理

当信息运维专职技术人员不足,且专业技术力量不足以自主地维护所有专业技术较强的软硬件设备时,引入运维外包服务是当前的一种必要选择,有利于企业利用外部优秀的专业资源,有效降低运维成本。要做好运维服务外包管理工作,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首先,选择合适的外包内容,逐步逐块地外包出去,可以先选择服务运作标准、自己容易掌控的部分,以及专业技术要求高的软硬件设备进行外包,如计算机终端及附属设备的维护、网络维护、视频监控设备等项目的维护等。

其次,确定外包方式,现有外包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根据各外包内容选择最适合的服务商,然后由被维护方负责各服务商之间的协调,另一种是由一个服务商负责其它服务商之间的协调和管理工作。就成品油销售企业而言,第一种外包方式应该是较合理的选择。

第5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信息通信专业融合发展工作范围主要包括组织机构变更、人员合理调配、资源全面整合、运维工作统一调控和工作流程再造优化等内容,并辅以信息化手段,依托信息通信状态检修及运维系统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平台的数据及应用支撑作用,形成符合信息通信融合管理业务的统一的、促进专业融合的信息系统构建,从而实现信息通信的标准化、规范化运检工作的统一调控和各类资源整合和优化。

2平台主要内容

平台具体研究内容如图1,主要分为体系研究、技术应用和平台构建三项工作内容。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空间信息平台研究信息通信相关设备三维模型,完成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设备、光缆等设备的全景模拟,实现信息通信资源的一体化展示。构建数据共享及接口平台,实现与现有IMS、TMS、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等信息与通信专业原有系统的数据共享,接入设备运行监控数据、预警数据等相关数据,实现GIS平台下的信息通信一体化监控为信息和通信专业监控职能整合提供技术支撑。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运维管理模式,将原有分散于各个系统的运维管控相关工作全面整合,消除信息和通信专业的壁垒,实现运维计划制定、运维任务安排、运维全过程管控和运维结果验收等各个环节的统一管理,并结合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智能巡检。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完成所有资源优化和合理配置,统一考虑和配备资源。建立信息通信人才一体化培养机制,通过构建知识库,将信息通信各类型知识归纳总结,形成人员掌握信息设备检修技术的同时兼顾通信运维检修技术,实现信息通信更高层次的融合共生。

3平台建设目标

实现信息通信网资源空间信息、设备属性三维展示。建立数据接口完成IMS、TMS和一体化安全运维综合监管系统的数据共享,实现信息通信专业一体化监控预警管理。建立信息通信一体化调控体系,实现信息通信资源、运维管控全面整合,消除信息通信专业壁垒,构建标准化、信息化运维电子流程。运用物联网技术,为各通信站点设备建立“身份”;同时利用平板电脑和信息通信站点网络资源,实时上网,核对巡视站点设备属性和状态,实现中心机房和站端设备信息通信设备智能巡检,现场标准化作业,实现资源精益化管理和运维。实现信息通信资源一体化调控,即“统一监控、统一运维、统一调度、联合故障处理”,完成资源合理配置,业务处理整合优化,运维过程科学管控。建立信息通信运维知识库,归纳设备故障处理、标准化检修要点,实现知识传递和人才快速培养。

4平台主要特点

4.1运检业务统一调度,协同检修

如图2所示,严格遵循信息通信融合的管理新需求,各项管理全面涵盖信息和通信专业的个性和共性需求,无论是现阶段班组分别运检或信息通信一体化运检都能良好适应。在此基础上实现运检工作统一协调调度,实现协调检修工作模式的探索。

4.2运检资源全面调控,优化配置

以设备运维监控为核心全面调控检修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打破原有信息通信专业下资源独立管理使用模式,形成统一的信息通信资源管理调控。实现信息通信设备监控、故障报修处理、运行日报管理、运行方式维护等工作的信息化管控。以设备管理为核心,协调检修资源,形成人员、车辆、物资和备品备件的合理安排和优化配置。

4.3运检工作全过程、流程化管控

信息通信融合管理形成信息通信运检任务分解、工作安排、进度管控和环节智能要求,结合工作周报、周期性工作汇总等展示手段实现运检工作全面管理、清晰展现和细节要求。

4.4班组工作细化分解、精细要求

通过对班组各类型工作的细化分解,为信息通信专业业务融合奠定了基础,探索了班组出班作业的各专业融合作业及员工各专业技能一体掌握的新路,并通过更加规范的细节要求,结合标准化作业管理形成对专业末端的智能管控与支持。

5结束语

第6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我自2018年5月15号入职以来已有半年多,在这半年中,在公司领导及各部门各同事的帮助下,严格要求自己,遵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及管理程序,与同事之间相处融洽;工作上,尽职尽责。严格履行外协系统运维工程师的岗位职责,认真学习,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本职工作和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为了今后更好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本人就本年度的工作做出总结。

一、工作总结:

工作内容:

1、负责非核心信息化系统的日常运维(视频监控系统、集中文印管控系统后端、邮件系统、B角等)。

2、负责信息系统的监控系统和日志服务器的搭建、维护、管理工作(zabbix、360安全卫士企业版、FTP等)。

3、协助云管理平台的运维工作。

4、负责小型IT项目的部署实施工作。

5、负责非核心网络设备故障处理及日常运维。

6、协助核心网络、服务器、机房设备的管理工作。

7、协助信息安全建设工作。

8、负责厂区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

9、完成上级领导安排的其它工作。

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公司360安全卫士企业版部署并在安保部安装运行,运行情况良好,根据公司需求可随时启动全面安装360企业版,并短时间能够完成提升个人电脑防护病毒能力。

2、完成公司FTP服务器搭建,利用三级用户特权机制及虚拟目录清晰简练地完成SER-U用户权限设置,方便以后扩展用户使用,并成功应用于ERP系统的升级服务中,运行稳定,可用性高。

3、完成跟进公司商务谈判室录音录像工程项目建设、地磅室监控系统安装测试。

4、完成机房路由器设备升级,优化路由双线热备配置,针对最近半年电信网络不稳定,实际影响公司生产经营、行政办公的情况,信息管理部门策划并组建了上网宽带双线热备。上网宽带线路全部正常时,有线应用走电信出口,无线应用走联通出口;电信线路异常时,所有应用走联通出口。并对当前网络病毒较多,不同攻击状态进行路由进行安全加固,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

5、完成办公楼6-7楼新办公室调网络设备增加及安装调试使用。

6、完成FZL-2 FZL-2机柜搬迁及监控拆除及改网事宜。

7、完成机房服务器增加上架及系统调试,协助ERP服务器迁移。

8、完成zabbix设备监控增加新服务器及联通出口故障监控,并进行日常检查维护。

9、完成邮件系统升级及数据迁移,进一步提高邮件系统安全性、稳定性,解决境外邮件收发问题,并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

10、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响应各部门邮件系统、集中文印管理系统、监控系统及网络的维护。

11、完成办公楼、生产楼电脑软件正版化检查

12、完成机房日常巡检工作及领导安排的任务。

二、查找不足反思改进:

半年来,我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努力,在自己平凡而普

通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从不把情绪带到工作中。回顾

半年来的工作,我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取得了新的进步。但我

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1、自己的思路还很窄对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认识的不够全面,

自己对新技术掌握速度还不够快。

2、有时候在一些突发故障比较集中时,没有分清轻重缓急,科

学的去安排时间,导致少数问题处理不及时。

    3、对于领导交办的任务,办事心切,处事不够干练,想问题不够全面,不够深刻,虽然能基本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但在工作中面对困难面对压力也感到力不从心,缺乏工作动力。

4、有时面对问题过于急躁,一心想干点事情,做点成绩,但缺少全盘筹划,工作不够谨慎周密,工作的方式方法也有待领导同事的进一步指导改进。

三、展望2019:

   1、争取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通过,在来年的项目中锻炼自己的项目全程把控能力。

   2、努力完成专升本学业,全面提升个人各方面技能,更高效的解决工作上的问题。

   3、进一步加强公司网络状况全局监控,并做出定制的优化及故障处理提升网络安全工作,公司电脑安装企业版杀毒软件进行统一管理管理,对局域网进行监测,及时发现网络故障和排错,使网络快速高效的运行。

   4、进一步加强公司数据备份及异地容灾建设工作。

   5、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及领导交办的每一项工作,分清轻重缓急,科学安排时间,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任务。

   6、希望能转入重工大家庭中,以便更好为公司处理工作上各种问题。

第7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三集五大;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

国家电网公司在2011年的工作会议上提出,为实现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化公司的目标,需要加快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其中,“大检修、大运行”是“五大”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电网公司对大检修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强化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实施运维、检修一体化管理,落实安全责任,提升设备可靠性和综合利用效率。

1 变电运维一体化实施背景

变电运行与变电检修同属于我国电力安全生产五大专业中的变电专业。变电运行担负着变电站日常运行管理工作,是供电企业重要的生产运行单位,传统的变电运行人员主要负责变电站设备的运行巡视、倒闸操作与事故应急处置。变电检修负责对变电设备进行定期小修预试、大修技改以及日常缺陷处理,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传统的变电检修人员是指从电设备维护与检修的专业人员。在以往的组织结构里面,变电运行和检修是分属两个部门,相对独立的完成对同一变电设备的各项工作,而在国网公司“运行维护一体化”(简称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下,则要求将传统的变电运行和变电检修部门进行整合,由一个部门完成对所辖范围内变电设备的运行和检修任务。

所谓运维一体化,[1]就是改变传统由运行人员进行设备巡视和现场操作、由检修人员进行维护检修的这种专业分工协作的生产组织方式,将设备巡视、现场操作、维护(C、D类检修)业务和运行检修人员进行重组整合,按照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逐步推行运维一体化管理。运维一体化有效整合了倒闸操作、设备巡视、运行类维护及维护类检修工作,成功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效益。[2]

2 变电运维一体化具体实施

根据国网公司“运维一体化”工作的要求,在适应“大检修”体系建设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整合设备巡视、倒闸操作、维护性业务,实现一体化运作。同时,规范各级运维岗位工作标准,明确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内容,根据近期、中期、远期三个目标阶段,分级逐步推进运维一体化管理,最终实现人员精简、作业高校、成本合理的目标。

以某供电公司开展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为例说明:

(1)实施阶段

实施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已经开展运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讲接地导通、接地电阻、铁芯接地电流、避雷器阻性电流测试等技术难度较低、安全风险较小的D类检修业务纳入运维班职责;第二阶段,将变压器带电渗油处理、断路器、隔离开关带电操作机构处理、继电保护、监控装置带电缺陷处理等专业性较强的D类检修业务及变电站设备专业巡检纳入运维站工作职责;第三阶段,在前两阶段的基础上,将超高频和超声波局放检测、油色谱带电检测分析、SF6气体成分分析等技术难度较高、专业性强的带电检测或停电检修项目,以及变电设备停电例行试验纳入运维站;第四阶段,对前三阶段的工作进行调整、总结、验收。

(2)实施步骤

①制定标准及流程。包括工作标准、标准作业指导书(卡)、工作流程、设备管理制度、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等。

②编制相应的运维工作培训方案及技能鉴定标准,开展变电运行及检修人员培训及技能鉴定工作,提高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水平,评定变电运维人员的技能等级。

③对变电运维业务的各级人员进行资格认定。

④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效果进行评估和改正。

(3)人员调整方案

根据各运维站管辖的设备量,测算变电运维一体化后的工作量,结合变电运维人员的资格认定情况,在变电运维工区适当调整各运维站人员配置情况,对于技术难度高、专业性强的项目,调整部分检修专业人员转岗到变电运维工区。

(4)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配备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需求,分析各运维站管理的设备的各项运维工作,测算各运维站需要配置的检测试验仪器、工器具的种类及数量,依此制定运维站的标准装备配备方案,同时提出各运维站的差异化配置需求。

(5)安全管控

通过分析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存在的危险点,制定相应的技术措施防范风险,同时提升变电运维人员的安全技能水平与安全意识。

安全质量监察组、技术支持组要对运维站开展的运维一体化工作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技术难度、专业性、危险性不同制定不同的措施。

(6)备品备件管理

按照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的需要,每个运维站应根据管辖的设备确定所需备品备件的种类和数量;改造现有的备品备件库,使之符合备品备件存放条件;完善运维站的备品备件管理规定,在PMS上建立台账。

3 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的思考

近年来,随着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水平及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我国电力系统变电站运行管理模式由有人值班向操巡队模式转变,一个操巡队集中管理多个无人值班变电站,建设“三集五大”后,操巡队又转变为运维一体化的运维班,按照能力的发展逐步实施运行与维护一体化各项生产任务。运维人员除了要负责所辖变电站内设备的巡视、倒闸操作等工作外,还要对设备进行维护性检修。维护性检修指的是无需使用大型装备,不涉及复杂停电及安全措施,不涉及设备整体或重要部件更换、设备大范围拆卸及带电作业的C、D类(传统意义上的小修)一次设备检修工作和不涉及二次回路改动、设备功能校验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针对这个要求,变电运维一体化培训的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对原运行人员开展变电检修技能培训,二是对原检修人员开展变电运行技能的培训。具体来说主要以下四点:一是要能掌握变电站运行方式和电网结构特点;二是要掌握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三是要能熟悉各类调度规程及现场运行规程并能应用;四是要提高动手解决设备故障的能力。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着机遇和调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建设“三集五大”体系,变电运维一体化作为“三集五大”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知识水平、技术能力、工作作风上都会有更高的要求。开展好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将进一步推进电力系统向大容量、大系统、智能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艳阳.变电运维一体化方案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2(33).

第8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化;减人增效;建议

1.引言

变电站实现无人值守可有效节约人力资源,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同时,无人值守模式积极推进了运维一体化,真正实现减人增效。据了解,按照国网公司关于加快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的统一部署,到2013年底,国网公司系统各电压等级交流变电站需全部具备无人值守条件。

下面就以某电力公司为例,介绍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和运维一体化推进的经验,提出初步建设性建议,供各电网运行公司参考。

2.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回顾

国家电网公司为解决电网快速发展和运行人员紧缺的矛盾,要求在部分地区率先开展变电站无人值守试点工作。某电力公司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于90年代就着手开展11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0年全面启动了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工作,2005年全面实现了220千伏及以下变电站的无人值守。2007年,明确了500千伏变电站集中监控及无人值守建设目标。2008年底,该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集中监控中心与第一个新建500千伏无人值守变电站投入运行,该500千伏变电站按集中监控管理模式一步到位。

同时,该电力公司逐步对已投运500千伏变电站开展无人值守改造。2011年底,该公司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工程圆满完成,并全部通过了各相关部门联合组织的验收,从而实现该公司17座50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率100%。

该公司年自2010年起着手谋划变电运维一体化推进工作,本着试点先行、不立不破、先立后破的原则,在下属检修公司等试点推进。2011年,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大检修”体系建设要求,该公司全面推进检修专业化和运维一体化,截至2012年末,已基本实现运维一体化近期目标。其中下属检修公司500千伏变电运维一体化业务达项目标总数的85.7%,同时深化拓展了部分设备A、B类检修以及专业性较强的故障异常处理等二次设备检修工作。主要做法有:

2.1 加强组织保障,为运维一体化工作保驾护航

一是加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运检部、安质部、人力资源部紧密协同、分工协作,加强对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检查、指导和考评,及时研究解决推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开展提供全方位支撑。二是健全、完善公司二级运维单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维岗位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运维人员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变电运维一体化装备的调整与配置,修订、完善运维班组仪器、设备配置标准,确保运维业务正常开展。

2.2 强化培训,着力培养“运检双能”人才队伍

该下属检修公司自接管500千伏变电站运行管理工作以来,在公司指导下,超前谋划、提前启动,大力实施“检修转运行”岗位培训系统工程,先后开展五批次近百人的“运检双能、一专多能”技能培训,并实施公司新进人员运行、检修轮岗实习培训。该检修公司运行人员中,一半以上为检修转岗人员,为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012年,随着运维一体化工作的深度推进,结合国家电网公司《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该检修公司组织编制了《运维一体化技能培训教材》、《运维人员能力规范》、《运维人员成长规划》,作为运维工技能培训、鉴定和职业规划的指导性文本。截至2012年末,该检修公司共160名运维人员通过了“运检双能”技能鉴定。

2.3 加强标准建设,健全完善运维一体化工作体系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建设、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融合运行和检修专业,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与变电运维一体化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和工作标准,在公司指导下,该检修公司新编26个管理制度、20个岗位职责、26个标准作业流程,涵盖了设备C、D类检修和日常维护、应急抢修、设备巡视等运维一体典型工作流程及TA开路、保护装置告警、SF6气压降低、直流接地等典型缺陷处理流程和典型工作票。标准体系突出个人专业融合,强调工作时界面清晰、监督到位;确保作业现场流程不乱、工序不减、监护不断、验收不松;落实“双专业”设备主人制。

2.4 强化风险管控,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安全

该公司严格按照《关于推进变电运维一体化的指导意见》要求稳步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针对现场安全管控、倒闸操作、工作票管理、标准化作业等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开展分析,认真梳理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局面稳定,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按照公司统一部署,各单位运维业务的开展由运检部、安质部共同审定并阶段性实施的维护性检修项目,现场运维人员在确定的作业项目范围内开展工作。并在推进过程中严格执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管理,杜绝因运维一体化而对安全生产局面造成影响。

2.5 建立激励机制,确保运维一体化工作可持续开展

为推动运维人员快速岗位成才,该公司检修公司率先建立了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设立1至6级运维工,对4级(检修正手、运行正值)及以上运维工提升1至2个岗级,同时优化绩效考核,将员工薪酬工资总额70%纳入绩效分配范围,对倒闸操作、C/D类检修项目单独进行绩效核算,拉开分配差距。

2.6 创建“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加强专业引领

为有效推进运维一体化工作,2011年该检修公司创建了“运维一体化创新工作室”,工作室由公司运检部主任担任组长,以变电运维专业为依托,整合检修、运行专业资源,组建运维专家团队,定期举办“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会”、“运维一体化工作评估会”等专题会议,全面进行管理诊断、效能评估、督促执行、指导纠偏。

3.成效

3.1 人力资源更优

该公司在变电站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工作推进过程中,经历了有人值班、少人值守、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几种运维管理模式的变迁,人力资源优势凸显,参照国网公司定员标准,以500千伏中型变电站为例,实施无人值守及运维一体化管理后,一个500千伏中型变电站运行和检修人员折算仅8.5人,劳动效率较有人值班站提高62%,较少人值守站提高53.7%,较无人值守站提高43.2%,对照国网公司500千伏变电站运行和检修定员标准,劳动效率提高39.4%。

3.2 应急处置响应更快

变电站实施运维一体和无人值守运维管理模式后,在倒闸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场运维人员在第一时间就能进行判断处理,确保倒闸操作的连续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应急处理的速度,现场设备缺陷处置时间由以往的平均3小时以上提高到现在的45分钟,时效提高近89%。

3.3 运维质量更高

实施“运维一体化”管理后,由于专业化巡视持续开展及运维人员对设备的分析、处理能力的提升,变电站设备管理水平明显提高,在2012年下半年,该检修公司管辖的17座500变电站中,有10座实现“无缺陷变电站”目标(即截止12月之前所有遗留缺陷处理闭环,12月无新增缺陷),维护水平迈上新台阶。

3.4 日常管理更精

结合“运维一体化”开展的每周专业化巡视、每月设备问题专题分析,深入落实设备“运行检修”双主人制度,运维一体化班组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更加彻底,设备状态评价工作更为全面、准确、及时,为变电站设备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奠定了基础。

4.总结

4.1 转变观念、主动适应

变电站无人值守模式是解决电网快速发展与人才结构性缺员矛盾的必要手段和提高效益效率的最佳途径,运维一体化是大检修体系建设的内涵要求。只有坚定信心,摒弃传统的运行、检修观念,主动思考,积极适应新模式,才能有效推进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顺利开展。

4.2 组织保障、机制激励

一是加强无人值守和运维一体化工作的统一组织领导,有序安排地加大人、财、物投入,统筹协调推进工作;二是组织对机构、人员、设备、设施等现状进行调研,做好对比分析,为科学制定实施方案提供依据;三是健全、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运检双能人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人员积极性。

4.3 不立不破、制度先行

该公司深入开展制度修编、流程再造工作,按“先立后破、不立不破”的原则,深度剖析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特点、深度融合变电运行和检修专业,不断探索,建立起一整套与无人值守、运维一体工作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工作标准和流程,确保各项工作开展有据可查、有据可依。

4.4 立足培训,人才强基

培养运检双能人才是实现运维一体的难点和关键点。以能力扩展、专业融合为主线,大力实施人才培养“三步走”战略,实现了运维能力由“单一班组”向“个人一体”的本质转变。

一是分段实施,稳步推进。二是双向换岗,专业均衡。坚持“少量多批、轮岗轮训”。三是交叉互学,结对帮扶。开展班组岗位能手、技术骨干结对帮扶,实施培训效果连带考核。

4.5 稳妥推进,风险管控

第9篇:运维项目总结范文

【关键词】BIM设计;BIM应用;铁路客站

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建筑行业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中BIM技术的出现为提高建设水平提供了新的契机。BIM技术在建设中的使用解决了传统二维设计中无法解决的复杂空间多元化设计难题,确保了项目的高品质顺利实施,同时为后期建筑运维提供了数据保障。铁路客站是个极为复杂的建筑系统,通过BIM技术的应用使建设与运维深度结合,建设过程更加科学,运维更加便利。

1BIM的概念与设计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就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在计算机中建立一座虚拟建筑,并包含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其应用贯穿于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的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各个阶段。

1.1BIM的设计

BIM在不同设计阶段和不同项目中的作用各不相同,以有利于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为目标而进行应用。1.1.1前期性能化设计在设计的前期可以利用BIM进行的性能化设计包括:(1)场地设计:场地高程设计一般较为复杂,建筑与场地BIM模型完成后,可直接一次系统性的检查整体场地和建筑的匹配度、还可进行土方算量、挖填方平衡、竖向设计优化等。(2)光环境模拟:根据太阳高度角对场地进行全天的日照模拟,为方案的总体布局提供依据(图1)。图1光环境模拟(3)风环境模拟:利用计算机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对建筑外环境中的风流动情况进行模拟,对建筑外环境中的风流动情况进行模拟(图2)。(4)疏散模拟:利用BIM可以模拟出人员疏散的时间,每个疏散出口所疏导的人数等。(5)烟气模拟:在BIM中通过计算模拟火灾发生时烟气的扩散速度与时间,对设计方案进行校对。1.1.22D-3D的辅助设计2D-3D的辅助设计是指整个设计还是通过传统二维设计方式进行,绘制二维图纸然后将其转换成三维模型,再对已有二维设计进行校正的应用(图3)。这种应用可以实现:(1)碰撞检测:目前90%的BIM应用是通过碰撞检测功能发现设计中错、漏、碰问题。(2)管线综合:相比二维管线,显然三维直观的管线系统更能反映真实的空间状态,通过BIM三维模型,进行管线综合,能够真实反映空间净高。(3)工程量的统计:BIM设计模型可以直接提量,且当模型更新时明细表统计量同步自动更新,从而对传统算量起到辅助验证作用。(4)VR/AR表达: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在手机终端或利用专业的VR设备对设计进行真实场景的体验和模拟。1.1.32.5D辅助设计在一些复杂的项目中,整体比较规整但局部非常复杂,复杂部分传统的二维图纸已无法表达清楚,这时设计还是采用二维设计,但复杂部分可以用BIM直接进行三维设计,然后将三维模型导成二维图纸出图,这种BIM应用即为2.5D辅助设计(图4)。1.1.4BIM三维设计特别复杂的项目,用传统二维设计无法表达或者效率极低的时候,比如迪士尼的城堡项目可以直接采用BIM进行正向设计,各专业都在三维模型上工作,最后直接三维出图或者生成二维图纸出图,这对设计的准确性和设计效率非常有益(图5、图6)。

1.2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

1.2.1BIM在施工中的应用BIM技术的出现除了可以提高设计质量和设计效率外,对施工阶段也有着诸多的益处,主要体现在:(1)4D模拟施工:4D施工模拟就是把三维模型加上时间概念,模拟施工现场情况,从而更加直观对施工进度进行预判、控制,更加科学地进行施工组织与筹划,节约社会资源。(2)辅助钢结构深化设计:将钢结构深化模型导入BIM软件,辅助检查钢结构深化模型是否与原设计意图匹配。(3)辅助幕墙深化设计:在BIM模型上进行幕墙安装设计,进行幕墙构造空间验证,使幕墙构件的加工更加准确,减少因加工后与现场的不匹配而引起的返工。(4)机电安装设计:根据精装要求、现场安装工序条件等,对机电模型进行深化设计,确保安装可行。(5)3D施工管理平台:通过搭建可视化施工管理平台实现对现场质量和安全工作的管理。此外,BIM模型可以作为载体对现场质量问题进行管理,基于模型的质量问题记录、问题销项,是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6)数字化、工厂化、预制化加工:将BIM模型中的构件导出,列出模型清单,在工厂中进行精准预制,从而提高复杂构件的制作和安装精度。1.2.2BIM在运维中应用BIM运维是指一整套基于BIM技术开发的,以工作流程为基础,对建筑的设备设施、空间、人员进行智能化多维管理的建筑管理工具。这些管理工具是以BIM模型为载体,关联了资产、设施、设备、资料等信息,以围绕运维阶段的需要,采用了物联网、异构体系集成、移动互联、二维码等应用技术,实现基于三维动态建筑数据的资产与设施设备管理。众所周知,对于建筑项目来讲,其生命周期主要分为早期的规划设计阶段、中期的施工阶段及后期的营运维护管理阶段。从建筑投入建设到后期持续运营的整体生命周期中(大于50年),建造费用占总投入的20%,后期运营费用占总投入的80%。传统的建筑运维管理存在纸质文件资料过多、管理难度大、工单管理落后、沟通成本、人员流动性对管理的影响较大等问题。采用BIM运维后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极大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和质量。BIM运维主要包括设备设施管理、能源管理、空间管理、智能化管理、资料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模块,主要应用体现在几方面:(1)设施及资产管理。设施资产管理基于运维管理平台主要实现资产盘点、折旧管理、报表管理、设施维护提醒以及包括会务以及租赁管理等功能模块集成,方便建筑全过程设施和工程资产的有效管理。(2)运营信息集成。基于BIM技术的运维平台,实现了运维信息集成化、可视化的功能,提高了物业管理信息化水平,通过用能统计、电能管理、用水管理、用气管理、人流管理、安防管理等模块的集成应用,更好地体现绿色建筑和智慧建筑的理念。(3)设备运营维护。通过运维平台可以对建筑各层设备进行三维可视化浏览,随时调看设备的基础参数信息、动态信息。也方便维保工单追踪,对设备故障作出及时响应。在遇到设备故障时,可以自动报警并第一时间通知维保责任人及时处理。(4)多终端操作。BIM运维平台实现了数据集成,各子系统(楼宇自控、火灾报警、安防监控、办公自动化等系统模块)相对独立运行,用户可在网页端、IOS端、安卓端任意选择登陆方式,自由查看相关的信息,也方便协调各子系统的相互合作关系,完成系统的联动控制。

2BIM在铁路客站中的应用

2.1BIM在兰州西站设计中的应用

兰州西站是全路第一座运用BIM设计的客站(图7)。BIM技术在兰州西项目中主要运用包括:(1)运用BIM技术对兰州西站高架候车厅进行疏散模拟,校对和确定疏散口位置和疏散宽度,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旅客能够安全疏散。(2)通过光环境模拟检验和调整立面与屋顶的开窗面积、开启方式,达到白天在不开灯的情况下候车厅有足够的照度,以实现绿色节能的目标。(3)对车站进行风环境模拟,设计出合理的建筑风环境,进一步指导建筑内的自然通风设计。(4)在BIM模型中通过碰撞检测协助,共计发现问题175处(其中建筑、结构专业问题55处,机电设备管线问题120处)并调整解决,提高了设计质量,减少了施工中返工、延误工期等问题(图8、图9)。(5)对于复杂部位进行剖切三维展示,便于参建各方更好理解图纸,减少误解。基于设计阶段的BIM应用,将设计阶段的BIM成果转移到了施工阶段,在施工阶段也进行了BIM应用的尝试,根据BIM模型进行站房施工模拟搭建,提前了解施工中可能碰到的返工、窝工等问题,提高施工效率,建设工期由24个月减少到18个月;BIM技术用于4D施工管理以控制工程进度,更加直观表达施工情况。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采用BIM技术的基础上,也对BIM运维进行了尝试,将设计建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加以收集处理并模型可视化,结合运营期间的相应数据,采用大数据管理的模式和方法,以期打造全数字化维护管理系统。由于缺少BIM全生命周期应用的前期策划,施工阶段设备信息录入不全等原因,最后兰州西站BIM运维的应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2.2BIM技术在重庆西站设计中的应用

重庆西站与兰州西站属于同时期的车站(图10),设计时间稍晚于兰州西站,在兰州西站BIM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对重庆西站复杂部位进行了BIM设计,主要包含方面有:(1)对复杂幕墙运用BIM技术进行找形和板块分割。由于重庆西站立面有双曲面,如何通过模数化的板块实现造型,并在安装中精准定位以达到设计效果是影响重庆西站成败的重要因素,但通过传统二维设计很难实现这一目标,而借助BIM技术进行三维找形和板块分割就相对容易达到效果。(2)在重庆西站预应力清水混凝土雨棚的设计中,使用BIM技术实现了雨水管及各种电线、信息管线的精准预埋,为实现清水混凝土雨棚的完美效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基于设计阶段的BIM应用,重庆西站在施工阶段也应用BIM技术实现了部分4D现场施工管理、幕墙复杂构件及局部单元的工厂化、预制化建造,对重庆西站正立面效果和清水混凝土雨棚效果的呈现起了巨大作用。

3结束语

本文由BIM技术的概念展开,分析了BIM的设计原理及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重点论述了在兰州西和重庆西站中BIM技术的使用情况BIM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对我国建筑工程的发展与进步、提高工程质量与运维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功能复杂的建筑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