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敬业与乐业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这种内在的精神,是鼓舞人们勤勤恳恳、认真负责工作的强大动力。是一种对事业全身心投入和不悔追求的信念,是拼搏奋斗的动力,以及事业成功的保证。教师的职业注定安于平凡,淡泊名利,讲究职业良心,它的平凡才能创造出不平凡的事迹。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
1、乐业尽责之源泉
乐业,就是指要深刻认识自己肩负的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坚定为人民事业而献身的职业信念,并从热爱事业出发,进而对社会负责,这是确立只有责任感的内在条件。
孟二冬老师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他主动要求参加了北京大学对口支援石河子大学的教学工作。他非常珍惜支教的时光,努力把自己的全部知识奉献给石河子大学的师生们。在到石河子大学的第二周,他就出现了严重的嗓子沙哑症状,直至失声。但这都没有摧垮他的意志,没有改变他从事教育的选择,没有影响他对教师职业的无限精神追求,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非凡的业绩。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体现了一名优秀教师的崇高思想境界和高尚道德情操。
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又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教师的劳动,很难用严格的时空、具体的标准来度量。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主要靠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2、 勤业----尽责之展现。
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只有勤奋的人才能更敏锐地发现机会和创造机会,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去拿灵敏的手去抓机会。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张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
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活泼好动的、沉默寡言的、优秀的、顽皮的、聪明的、落后的,都需要去细心呵护;成功的喜悦、失败的伤感、平凡的细节、难忘的片断,都需要及时总结。这一切,只有在勤奋者的耕耘之中才会领悟其中的精华所在。邹有云是全国模范教师、江西省永修县太阳山教学点教师,她在大深山坚守了30年。太阳山教学点是山区典型的一师一校,邹有云一人身兼多项工作,其艰苦条件可想而知。他将全部的精力和心血献给山区的孩子,他深情地说:我图的就是山区孩子有个好前程,山村有个好面貌,山民能过上好日子,自己能当个好老师!他说,看到孩子从山里走出山外,看到山里孩子的人生从这里起程,他感到幸福。他深知责任一旦承担就无法放下。
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先生的这些论述都启示我们,培育学生良好的人格是教师的重要职责。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赋予我们重大的责任,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劳动和不懈的努力。
3、精业----履责之依托。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校本教研,对教师而言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对学校而言是保持和创新办学特色的重要支撑;对课改而言是保障新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的关键环节。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因此,学校要加强教师的校本校验活动,营造一种融洽的教研氛围,开放的校园教研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业务统领和指导作用,为教师专业的发展提供平台,为教师业务提升创造机遇。下面通过“一个建立,两个开展。”来谈谈我得一些思考。
1、建立教育沙龙。
教育沙龙是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它可以营造出宽松、随意又不失严谨的研究氛围。对于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教师需要发现并提出问题,对问题的各种因素进行反思,同时对其中的多元见解要进行批判性分析,要分辨他们见解的合理成份,又要找出它们可能的差错,以便自己据此采取行动。这些活动有助于教师的反思和自我完善意识、能力和习惯的培养。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2、开展课题研究。
众所周知,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其中课题研究是非常常见也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一个有价值的科研课题,如果以认真的态度,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就一定能够起到先导作用。实践证明:教育要发展,科研必先行。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里,科研型教师尤其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处理信息能力,包括善于发现、选择、简化和整合信息,对已有的信息进行创造性的处理,综合成新思想、新观念等能力。做科研型教师就要边教学边教研,在教学中发现问题,通过教研解决问题,形成教学和教研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教学新模式。
3、开展案例研究。
案例分析是教师自觉地以教育理论去思考、分析、对照案例中所反映教育实践的过程。无论是对教师的教育理论还是教育实践的发展都有意义。同时,教师的案例研究不仅仅为了追求一个结果,更需要一个过程。教师的研究成果不仅在于显性的案例文本的呈现,更在于隐性的缄默知识的体验和获得。因此,要注重对教师教育案例的撰写、分析和交流工作的开展,使之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如,在进行“圆的认识”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二、对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几点思考:
通过这些年的教学活动,发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觉得它与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有很大关系。
1、敬业精神是否缺失?
古语说:“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也就是说只有敬业乐业,对教育事业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才能尽职尽责,全力以赴,倾情奉献。敬业精神是教师在实践中随着职业信念的不断提升,职业情感的不断增强以及自身行为的不断规范和完善,对人生价值的不断思考和体验中产生的。然而,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拥有敬业精神的人的数量是否在慢慢减少?
2、知识更新慢慢在“变味”?
1.理念引领,固本浚源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要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和谐发展,理念引领是根本,是泉源。我们教研组围绕“生态课堂”“有效课堂”“和谐发展”这些主题词,开展一系列校本培训活动,帮助教师领会生态课堂的实质、有效课堂的内涵。
1.1 组织理论学习
我们定期进行教研活动,组织学习新课标、学习与 "生态课堂"相关、与学校课题研究相关的文章,我们的学习并不是静态的书面学习,而是动静结合,个人学习、同伴学习相结合,在教研组活动时大家会就某一理念的解读作热烈的探讨,在思维的碰撞、智慧的迸发中,把先进的生态教育理念深刻于心,从而引领自己的教学。
1.2 聆听专家讲座
一直以来,我们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聆听了许多市级学科带头人和江苏省特级教师的专题讲座。在学习中,大家的教育理念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是一个生态系统,它必须保持生态平衡;课堂教学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生命运动,学习内容和各种信息都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的师生、生生之间流动、处理和深化。
1.3 开展读书活动
我们每学期都开展“和谐校园从读书开始”的活动,期初,学校向全校老师推荐一大批著名教育家的专著,要求每位老师必须仔细阅读一本并深入思考,撰写读后感,在每周一教师例会上进行交流。
1.4 拓宽渠道学习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教研组每位成员凭借学校提供的优越的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等,开展多向互动式学习,学校还采用集中培训、自主学习、年组教研、外出参观等形式为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学习达到制度化和规范化,给不同层面的教师创造成长和提高的机会,达到了取其精华、优势互补、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学习,我们理解了生态课堂主体因子是学生,生态课堂的主导因子是教师,生态课堂是学生的和谐发展和幸福成长的场。生态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是“低能耗,高效率,高产出”的课堂,它的起点不是知识,最终目标瞄准的不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师生的和谐发展。
2.行动诠释,教学相长
构建生态课堂,促进和谐发展,是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孜孜不倦的憧憬与追求,大家敬业乐业,用汗水行动着、努力着。
2.1 精彩课堂,师生共享
教研组倡导在生态课堂上,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共同探究、合作讨论。教师把命令式的、居高临下式的话语转化成商量式的、平等交流式的话语,把生硬冰冷的语言变成富有感彩的话语,将内蕴关注、激励、鼓舞的话语当作传递情感的灵丹妙药,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生存沃土。
2.1.1 我们重备课
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我们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老师们共同参与备课、研讨,从各语言点的分析到课文难点、重点的把握,从教学方法的应用到学生学法的选择,甚至某一句教学语言的组织,点点滴滴,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可以说,每一次教案的形成都是同备课组老师集体智慧的结晶。
2.1.2 我们重上课
我们改变了每学期开学初传统单一的随堂听课活动,变成了“生态课堂”的专项调研活动,变成了分层次对各类教师的课堂把关活动。听课组围绕生态课堂的有效性开展听课活动,活动中主要看学生的参与,看参与的热情,看参与的时间,看参与的人数,看参与的实际效果。一轮听课活动结束后,围绕“有效”开展总结,并由骨干教师作“生态课堂”主题讲座。
在公开课的教学中,我们更重视评课。上课教师每上一节,就由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组织进行评课,互相交流、探索,取长补短,做到上课必评,评课必改,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同时做好记录。开课的教师积极准备,虚心听取建议;评课的教师们则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看法,探讨更完善的教学设计,收获精彩的课堂。
2.1.3 我们重反思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特别重视对集体备课教案的修改和对教学过程的反思,很多老师都能在努力钻研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个性修改,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内化的思考后再进行实际教学。之后再认真地思考教学的得失,及时地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写下来,并写出有质量的教后反思,有必要的还进行二次备课,从深层次上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而提高教学效益。
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心得体会一
在举国上下、大力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今日,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提高师德师风,做一个好的教育工作者显得十分重要,而好的教师必须要爱岗敬业,在强烈的职业感、职责感和事业心上狠下功夫、富有成果。
职责感是师德师风的基矗对教育工作的强烈职责感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也是爱岗敬业,热爱教育的师德师风原则的具体体现。
一个人仅有当他感到自我所从事的职业对社会对人民有不可推卸的职责时,他才会全力以赴地去奋斗。我认为,教师的职责有三个方面。一是对社会的职责,我们是在为国家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目前国家现代化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我们就是要用自我辛勤的工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二是对家长负责,家长把子女交给学校,交给教师,就是期望学校教师能把小孩培养成才,帮忙他们学到各种知识,家长期望教师做到他们无法做到的事情;三是对学生负责,学生来到学校应当是有所求,不管他们的目的如何,他们的行为如何。在这一点上,教师就应当想方设法,帮忙他们发现自我的长处,让他们在知识,做人各方面得到发展。从事教师工作的人,必须要有强烈的职责感,这是我对师德师风的一些体会。我自我要从以上各方面努力。
职业感是师德师风的前提。社会上有许多种职业,其中教师职业最神圣最受人敬重。一个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必然对教师这一职业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在这个职业中工作的人,如果没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怎样能够担当起社会的重托,怎样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定的影响的人?怎样为国家培养有用人材?有职业感的教师,他首先会把自我的职业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振兴联系在一齐。
认识到自我的职业不仅仅是教书,并且是为国家培育新人。职业感让教师明确自我是一个理解社会重托、对学生身心施加特定影响的人。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均喜欢模仿,这将给学生成长带来一生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时时刻刻为学生做出好的榜样,凡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我首先做到。坚持严于律己。教师仅有构成强烈的职业感,才能发挥出人生价值,才能对社会有所贡献!
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心得体会二
祖国的建设需要各方面的人才,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振兴民族的期望在于教育。教师是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的关键;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兴衰的关键。要办好教育,就必须造就一支事业心强、工作作风扎实、师德优、业务精、让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必须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收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注意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应对新的情景,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经过对师德教育的学习,我有几点感触:
一、要有恒心。
所谓恒心,就是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要把自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所从事的教师职业之中,为党的教育事业努力,有成效地工作。在商品经济社会的今日,在金钱物质的引诱下,教师队伍中有不少人抛教下海,图谋个人的所谓发展;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业只当作谋生的一种手段;有人把教师这一职位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等等;这些人满脑子的个人私利,没有将教育这一职业为高尚的事业,这些人对教育教学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不负职责,职业梦想信念动摇,情感淡漠,谈不上有好的师德师风。这些人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力不小,它会破坏教育这座大厦的基石,影响教育大业的发展。我们要学习模范教师和先进个人的感人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师德情操、强烈的职责意识、无私的奉献精神,在平凡的教育教学岗位上谱写“爱的教育”的新篇章,展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和崇高的思想境界。
二、要有爱心。
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爱满天下”。霍懋征教师从教六十年感悟到: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邹有云教师“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林崇德教师也指出“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在教学中,我树立了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和充分信任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并深入了解学生,真诚关心学生的提高和成长,力争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当然,爱学生不是一味的迁就、放纵学生。在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的同时,又要循循善诱,耐心启发,讲清道理,说明利害关系,并加以启发。对违纪的同学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而不是按照自我的个性办事。应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服务意识,创造出尊重、信任、宽容、友爱的新型的师生关系。
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心得体会三
任教以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师德高尚,赢得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热爱本职工作,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工作作风扎实严谨,善于钻研,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认真学习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政治理论素质。在工作中做到依法施教,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工作14年来,我始终坚定信念、不懈努力、严于律己、以身作则,用自我的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
本人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我肩上的担子很重,师德要模范、班级管理要优秀、教育教学成绩要突出……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我时刻感到自我的不足。《初中数学教与学》等理论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的“朋友”。我阅读摘录教育理论,学习先进经验和新的教育理念,博采众家之长,用来不断充实自我,更好的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各学科的示范课、教学论坛,都为我的思想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我的认识也有了提高。另外,各级领导也为我们创造了许多学习机会,丰富我们的理论知识,用于指导自我的实践活动。进取利用县组织的业务培训、学习的机会不断充实自我的业务水平。
在教学中认真备课,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在把握准教材中心,重难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景写出详细教案。讲课以教学法为指针,进取实践,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坚持“抓中等生、促优秀生、带学困生”的个人原则,使上、中、下三类学生都能有所学,学有所得。教书之余与教书同时,精心育人,我还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使很多名学生都有了光辉的前程。
既然命运指引我选择了这个职业,那么我愿意像那些在平凡的工作中默默付出的平凡的教师们一样努力的为我们的教育事业做自我的贡献。我明白接下来等待我的是教育途中的艰辛,但我依然会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更加的努力做好自我的工作,履行好自我的职责作为一名普通教师的职责!
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心得体会四
《教师成长与师德修养》一书主编是唐xx和刘xx,本书以教师职业性与生命性的统一作为师德修养的出发点,以增进教师对职业的理解为基本路径,以促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完善为基本目标,以敬业、悟业、乐业为基本线索,抓住当前教师职业道德中的主要问题,最终落实在教师职业人生的幸福与卓越。师德乃是教师人生的根本标示,师德修养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全过程,是引领教师职业行为的内在灵魂,是教师职业人生幸福的心灵根基。优良、合宜的教师职业道德将教育生活引向和谐、完美,成为教育生活乃至整个社会道德生活重要的风向标。
读了这本书,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教师仅有多读书,勤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我们的教育,才能教育好祖国的下一代。同时让我深刻体会到师德修养是作为教师不可缺少的一门学习功课,如何让自我树立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如何更好的得到专业化的发展是很重要的。经过阅读本书让我学到了:
一、增强职责感热爱教育事业
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所以,我们教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自我不单单是为教书而教书的“教书匠”,而应是一个教育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以情育人,热爱学生;以言导行,诲人不倦;以才育人,亲切关心;以身示范,尊重信任”。尊师爱生,是一种理性化的高尚情感,对待学生,管而不死,严而不厉,爱在其中。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仅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限度的作用。能够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此刻“严”和“慈”上。充分鼓励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提高,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即是敬业精神的核心,又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既是育人的目的,又是教师教书这个职业的具体表现。
二、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
“无德无以为师。”真正优秀的教师。必须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人。他对祖国的爱,对学生的爱,对事业和未来的爱,都表此刻他对自我的高标准要求的落实上。率先垂范就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就是潜够默化、影响深远的教育。作为小学教师的我们,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为祖国的未来夯实基础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本身要有必须的人格魅力,而这种人格魅力表现为教师必须要有敬业精神,必须具备健康的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用奉献的人格,塑造每个学生的心灵
没有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精神,就不可能成为一名好教师,也决不可能为人民的教育事业创造业绩作出贡献。教师是园丁,学生是花朵,仅有靠园丁辛勤无私的浇灌,花朵才能茁壮成长,芬芳世界。有人将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我,照亮了别人默默地牺牲了自我,却给人类带来了光明,所以教师应当是无私的。
四、学会开心工作
开心工作每一天,其实这是个古老的话题,但在现实中,总有某些人,因一些客观因素,每一天总是带着一张乌云盖月的脸工作着,这不关是对所在的单位无益,对本人也是一大伤害,欢乐与否,实际是在于你那颗心的变动。但不管你开不开心,日子总是那么悄然而过,不会因你的不开心而有丝毫的停顿。欢乐工作每一天,那么,明天永远属于欢乐的我们!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似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作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习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在整个初中音乐教材中的欣赏里,既有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又有中西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作。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首先要避免生硬的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背景知识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它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可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可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例如:欣赏音乐作品时,老师有意安排一些情境可调动学生动脑思考和联想,使学生整体参与意识增强。参与和配合将会提高欣赏效果。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益。例如:vCD中的歌曲欣赏和录像带音乐欣赏中的背景画面,给音乐的意境提出了良好的效果,使学生更容易了解音乐,在图片幻灯放映的特定氛围中,老师动听的引导讲述、清晰明静的画面、将会引起学生情绪的强烈反应,激发起学习兴趣近而参与产生共鸣。兴之所至,趣味盅然。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加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饣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来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同学都能上台来表演节目,培菜同学们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与人合作的精神。也可让学生各自带一些自己家里的CD、LD、vCD等自认为好听的音响资料,在上课前几分钟甚至后几分钟,播放给大家听。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对其他音乐的评价能力。同时,在音乐教室开辟音乐教学园地、张贴著名音乐家的挂像,等等。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健在教师
关键词:新课改;体现;培养;营造;审美教育
当今,全世界都在改革音乐教学。21世纪的人才观,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中学音乐教学的审美教育是我国教育教改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为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音乐课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由它的学科特点所决定的。音乐教学在审美教育方面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比拟的。但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偏重“专业化”,习惯把音乐课仅仅看做是一门学习识谱、唱歌,传授技能、技巧的所谓调剂性课程,以至音乐课的美育功能和作用不能充分地体现和发挥。这种思想认识上的片面和狭隘与全面贯彻落实教育方针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必须及时纠正和改变。为了使美育落到实处,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树立以育人为目的,加强审美教育,才能保证美育的效果。那么,如何突出审美教育呢?笔者认为应从下面五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加强音乐欣赏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情感的体验,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要训练学生听音乐的能力。音乐欣赏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最直接的过程,音乐的审美要从学会欣赏、评价一首作品开始,了解歌(乐)曲所体现的审美特征。种类之齐全,内容之丰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极好教材。利用教材的这种刻意安排,充分发挥欣赏课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使音乐欣赏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环节: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手段和方式
首先要避免生硬地强调作品的历史意义和作者的情感态度。而要在生动地提供给学生能够接受而又必须了解的音乐知识和有关的知识背景的情况下,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艺术语言和音乐要素的运用,进而了解作品的艺术特点。所有的音乐概念都应尽量用音响来体现。在安排多首作品一同欣赏时,可简单地进行一些比较和联系,区分不同作品的不同处理法及他们的审美特质。将学生接触过和了解到的音乐知识及技能使用到对作品的分析中来,以训练和培养学生对作品的艺术分析能力和对美的感受能力。
2.充分准备教学资料
如果资料准备不足,光靠教师在前头说教、灌输,那么学生所能了解掌握的知识将是零散的、单纯的和不怎么完整的,课堂的效果也不活跃,学生的兴奋和兴趣也不太容易激发起来,其对教材的吸收率将是很低的。因此,为使音乐欣赏课更有效果,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同一首歌或乐曲的不同音响资料),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图片等等,这样可以增加信息量,增强欣赏课的艺术感染力。
3.采取生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以讲故事的方式、讨论的方式、观看同学上台演唱(奏)等方式进行,增强课堂的气氛和活力。
4.注意电教媒体的应用
实践证明,发挥现代教育媒体在作品欣赏中的应用,可拓宽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二、挖掘美育素材
在音乐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蕴含在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加以概括和提炼,并加以刻意地强调,增强审美教育的效果。如:对音乐的速度,让学生参与律动去感受苦乐;对于节奏,可让学生玩弄打击乐,去进行感受和领悟。这样既可扩大学生的审美领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增加对美的认识和分辨,加深对美的理解。
三、重视美感的训练
音乐课属于美育范畴。我们既要使学生具有美的意识、美的观念,又必须具备表现美的方法和技术。也就是说既要注重对美的感受力、判断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的训练,又要注重表现美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我们应明确学校艺术教育是非艺术专业的人才教育。可适当降低对学生技能的要求,以便面对全体学生,让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感受到音乐的美。一个学生想要有音乐修养,脑子里必须装有大量的音乐旋律,这需要长时间的积累。故,从一定意义上说,音乐课的每一环节,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教师都必须贯穿对美感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音乐想象、音乐认知能力。让学生充分理解感受课业练习中多种美的类别和特征,引导他们将各自对美的感受和理解,贯穿到练习之中进行应用,获得艺术表现的愉悦和。
四、营造审美氛围
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增强美育的效益,还应当积极地创造条件,努力营造艺术氛围。如:请一些在器乐、声乐、表演上有特长的学生上讲台演唱、演奏、表演节目。进而使每个学生都能上台表演,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久而久之,形成一个积极的良性循环,对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能力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五、审美教育最终落实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结构、艺术修养、专业视野等等,这些都是贯彻审美教育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要求教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乐业,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钻研教材。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案,组织教学程序,努力营造美的氛围设计美的过程,从教师的仪表美和语言美,到授课的每个环节都有美育的渗透和参与。还有,必须培养自身的艺术修养,提高自身的美育素质。正确引导学生体验美的情意,了解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提高音乐课的美感,激发学生表现美的愿望,大胆表现美好事物,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关键词:欢迎 学校 教师 学生 家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教师也随之倍受关注。教学成绩突出,学生特喜爱的教师更是
成了关注的焦点,学习的榜样。作为一名教师,下面我就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从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四个角度,就如何成为受欢迎的教师谈一点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学校要求
学校是学生受教育的主要场所。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白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社会造就一定类型的人才。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明白这一点,糊里糊涂,势必误人子弟。其次,应对学校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了如指掌。如计划、教案、检查、总结等各项工作认真完成。否则一旦出现失误,难辞其咎。领导找你谈话不说,如要让学生、家长或搭班教师知晓这一情况,后果不堪设想。第三,作为学校的一员,学校的荣辱就是我们的荣辱。因此维护学校尊严、维护学校声誉是我们每位教师应尽的责任。为了它的发展壮大,需要你我齐心协力,共创辉煌。
二、教师素养
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思想、道德风尚的传递者,是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遗产的桥梁,是年轻一代的培养者。教师通过自己的劳动培养人,既促进社会的发展,又促进人自身的发展。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大都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一)基本专业素养
1.教师的主要任务之一是传授知识,它除了自己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外,还必须掌握如何传授知识,如何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手段、方法和艺术。许多的东西,教师自己懂了、会了是一回事,要使学生也懂也会,这又是一回事,有时甚至后者比前者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和更加需要创造性。
2.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也要育人,还要发展学生的智能。既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又要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得到充分的、和谐的发展。因此,这是一种更加复杂的劳动。它要求教师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有献身精神和创造性,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完成好造就人才的光荣使命。
3.教师的职业道德。任何职业道德,都要求其职业人员做到“敬业乐业”,“忠于职守”。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造就优秀教师的重要途径。俄国民主主义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教师的思想品德对青少年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度”。
(二)教师的仪表风度
风度是一个人的德、才、体、貌等各种素质在社会交往中的综合表现所形成的独特精神风貌。一个人的风度是其内心世界与教养程度的外部表现。莎士比亚在他的剧本《一报还一报》中写道:“没有德行的外貌是转瞬即逝的;可是在你的美貌中,有一颗美好的心灵,所以你的美貌是永存的。”一位从外表至内心都很美的教师,他的照人的风采,往往能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并为学生所终身效仿。
因此,有人对教师的仪表风度提出如下要求:衣着朴实整洁而不呆板,举止态度稳重端庄而不矫饰,活泼开朗而不轻浮,轻松愉快而不懒散,热情大方而不做作,善良和蔼而不怯懦,谦逊文雅而不庸俗。试想一下,如果一位蓬头垢面,衣冠不整的教师来给我们上课,大家会有什么感觉呢?这样的教师又有谁会喜欢呢?
(三)教育机智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做出判断并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教师善于观察、熟悉情况、敏捷果断和富于经验的产物,是教师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智慧水平的结晶,它集中表现了教师的教育才能,是一种高超的教育艺术。
一个教师可能具有丰富的知识和一定的教育本领,但是如果他没有迅速地运用这些知识和本领的能力,在突然出现某种新的问题或意外的情况面前,他就很可能束手无策,难于应付。
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在瞬息之间,能正确地估计形势、掌握足够的信息,并估计自己行动的环境。在选择解决方法时,要注意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要估计对学生集体可能产生的教育影响。教育机智要求教师十分重视自己的行为后果,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前段时间看电视节目“马斌读报”,说:“某学校一位老师上课时,两个学生开始打架,这位教师非但不上前制止,反而煽风点火,你们有本事不要在课堂上,去操场上分个胜负。说完又没事似的开始讲课了,而这两个学生继续打闹,谁料想其中一名学生被打得昏迷不醒,经医院抢救,无效身亡”。或许在这之前,他是一位人人称道的好老师,可是在这以后,又有哪所学校、哪位家长肯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像他这样的老师呢?
教师机智与教师的性格特点是密切联系的,因此,教师从各方面陶冶性情,提高修养。要学会遇事能够从容镇静、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学会轻松而准确地判断情况,谨慎而迅速地作出反应,满腔热情地进行工作。
(四)多才多艺
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教师,单纯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一整堂课的讲解训练,即使再好学的孩子也难免觉得单调乏味。这就需要教师采用一些添加剂,来活跃课堂气氛。这些添加剂就是教师自身的才艺展示。
教师的才艺姑且理解为四个字“琴棋书画”,这本是古人对礼仪的要求。用在此,通俗地理解,琴就表示懂音乐或能歌善舞或善于表演,比如说,英语中的对话或是模拟情景,都离不开这一点。如若不用表演形式表达,就显得呆板无趣,使人感觉索然寡味。棋是运动的一种,在这指各种运动:生命离不开运动,一个热爱运动的老师必定是一位充满活力的老师,而这样的老师学生是不会拒绝的。至于书当然是书写了,书就要写得好,不仅指格式,更重要的是字体和内容,有老师这么说,用笔书写比电脑打的字更让人感到亲切。曾经杂志上也刊登过这么一段话,有一个学生说,我们的老师要求我们书写要认真整齐,美观大方。可是他们给我的作业批语,龙飞凤舞,看不明白。我不理解为什么老师对自己和对我们的要求不一样呢?透过这位同学的话语,我们是不是该反省一下我们的书写规则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多媒体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然而黑板的地位依然不可替代,所以,当漂亮的板书展现在学生们面前的时候,他们眼底流露出的敬意,会让你信心倍增。最后是画,当然是指绘画了,在课堂上,当无法用言语手势清楚表达意愿或借用图画可以更好地辅助教学时,图画、卡片就派上了用场,寥寥数笔不仅可以使老师如释重负,而且学生也会感觉老师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况且中学生身心发展迅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希望老师同他们一样爱好活动。当老师以浓厚的兴趣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时,就缩短了自己同学生的距离,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当老师能进一步表现出自己的一定特长时,就更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更加树立老师的威信,从而增强了对学生的影响力。由于年龄差距,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心理距离,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老师如果能特别注意有意识地保持自己心理上的年轻,尽量使自己保持童心未泯,就容易与学生心理相融,使学生乐意接受自己的教育和帮助。
诚然,老师不是全才。不过,只要我们根据教学要求,结合教学实际,挖掘自己的潜力,在薄弱环节适当改变,力求提高,相信努力就不会白费。
三、了解学生
要想成为一名受欢迎的老师,学生的感受不可忽视。第一,关注学生生理心理的变化。中学生身体器官的发育和激变,生理机能逐步向成熟过渡,以及新的学校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新的学习内容和要求,促使他们心理的各个方面也发生重大的变化。第二,课堂上学生的反映。学生喜欢某一位老师,从上课喊起立开始,到讲课当中,再到说再见为止,无一不反映出学生对老师的喜欢程度。第三,课后表现,学生作业质量完成的程度以及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学生作业不错,说明他热爱这门学科,尊敬本学科老师,否则,就是另外一种情况了。和谐的师生关系,离不开师生之间的直接交往,教师要尽可能利用各种机会,经常主动地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努力发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设身处地地处理好学生中发生的各种问题,做到师生之间情理相融,达到互相尊重,互相爱护的高尚境界。
四、联系家长
一个受欢迎的教师,一个负责任的教师,肯定是一个与家长联系密切的教师。他们或谈孩子的学习,孩子的生活,甚至孩子的烦恼与喜悦,双方都密切关注孩子的成长过程,为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总之,一位受欢迎的教师,必是德才兼备,必是敬业乐业,必是一位良师益友。
参考文献:
1.张士富《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
2.朱新春《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3.常汝吉《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一、寓意于“行”,在“行”中施教
1. 结合社会实践,以事实对学生进行教育。将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开辟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活动,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土建专业课教学中,为了确定社会需求对路的教育内容,我们组织学生参观、调查了我市新建和原有的一些规模宏大的建筑。调查中不仅了解了当地的资源、经济发展的形势和人才需求的情况,更目睹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建筑业迅猛发展的繁荣景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改善、居住条件变得更好,很多农民都住上了暖气楼。这些事实,使学生更加热爱自己可爱的家乡,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热爱社会主义。激发学生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情感,促使他们树立建设家乡、投身经济建设的雄心壮志。同时,学校利用自身资源,广泛与施工单位合作,广泛地给予学生实习和工作的机会。通过学校的德育与实习单位的实践性教育相结合,将学生培养成在理论、实践和道德等诸多方面均有所发展的优秀学生。
2 结合专业课的教学实践,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在专业课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对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对学生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如,教师在施工课教学中就如何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生产操作安全,明确提出劳动纪律观念、强调用材的节约观念。这既是对学生进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教育,使学生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而加强传统美德教育。
二、寓意于“境”,在“境”中陶冶
在土建专业技术教育中,注重优化育人环境,是加强德育的一个重要措施。德育实践表明,青少年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是青少年学生思想内部一系列矛盾的运动在一定条件下向着正确方向转化的过程。每个受教育者都生活在一定环境中,环境的好与劣,对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效果必然有很大影响。在新生入学初期,精心组织和开展以职业理想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定,使学生树立法制观念和文明意识,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做文明守纪的学生。每学期组织的文艺晚会、专业竞赛、职业道德教育专题报告等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专业的美、生活的美、人性的美,触发内心的感动,体验生活的美好。
职业高中学生的校园生活,大多数时间是在教室的课堂教学中度过的。所以,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将德育有机地渗透进来。如,介绍一下建筑的发展史,古今中外的一些宏伟建筑,开展行业史教育。建筑行业有着漫长、充满曲折的发展史。年轻一代对此不够了解,这是一个很大的缺憾。因而,要通过系统的回顾使人们了解过去,不仅要了解中国建筑行业的过去,还要了解世界建筑业的过去。中华民族的建筑行业涌现出一批杰出人物,他们技艺高超,为中国和世界建筑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而且他们品格高尚,其乐业、敬业的道德风范为众人称颂。这些事迹要让青年一代了解、学习并效法。把课堂教学内容与唯物论、辩证法中的德育观点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在一个优美、舒适的环境中受到感染、熏陶。另外,在专业课的教育中,还要注重实践基地的选择。土建专业有“脏”、“累”、“难”三大特点,有些学生不想学,也不爱学,这就要向他们讲清本专业在祖国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帮助他们把个人理想、前途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并组织参观各个建筑公司的厂容、厂貌,领略那里领导、职工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要选择布局合理的实践基地,以工地老工人不怕脏、不怕累、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以境育人,以情育人。
三、寓意于“管”,在“管”中求教
“备”与“患”相辅相成,没有“备”就会有“患”,“备”与“患”是一对相依相存的合欢树。有“备”就会无“患”;有了充分的“备”,就会有喜人的收获,“患”就会逃得无影无踪。有备无患,是说事先有了准备就可以避免祸患。
我们做任何事情,事先都要有个准备过程,准备的充足、准备的有条理,事情就能取得圆满的成功,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如果事先不做好充分的准备,只凭着“瞎猫撞死耗子”的想法,碰碰运气,那么成功的可能性几乎是零。
一个企业,有生产计划,这就是预定的“备”;一名好的教师,讲课之前必须做充分的准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名教师如果找借口因工作紧张而不准备第二天的课,那么讲课时,有的问题就会讲得模棱两可,心里一定很窘迫,感到内疚。如果事先做了充分的备课,哪会出现尴尬的局面?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学又是通过教师的劳动实施的。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是“上好每一堂课”。“上好每一堂课”听起来容易,具体做起来就难了。首先是难在“每”字上,千万堂如一堂,不允许有一堂课上不好。这就要求老师思想上重视,意志坚强,始终如一,善始善终;其次,难在“好”字上,达到普通《教育学》规定的上好每一堂课的标准:(1)教学目的必须明确;(2)教学内容必须正确;(3)正确贯彻教学原则;(4)教学的语言要清晰生动;(5)教学的过程组织的合理严密。要达到这五条,最重要的就是准备好每一节课。上课是中心环节,备课是关键环节,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加强备课的管理。事实证明,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与备课有直接关系,教师如果对教材理解的透彻,对学生了解的清楚,教学步骤科学,教学方法恰当,教学质量就高。如果备课马马虎虎,上课就会稀里糊涂。结果师生都疲惫而痛苦。学生的素质就难以提高。因此,必须抓好备课工作。
二、 问题的解决
教师备课过程,就是认真钻研教材、广泛收集资料、研究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过程,所以教师必须自觉自愿地加强备课。
1.打有准备之仗
打无准备之仗的将军是一名失败的将军。不认真准备上好课的教师,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师。
常胜将军总是打有准备之仗。
教师若想上一堂优质课,就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责任感对待备课。准备的程度是否适宜、准备的内容是否充分、授课方法是否成熟,主要看我们教师如何对待。如果用认真的态度对待,我们准备的就好;如果敷衍了事,那么上好一堂优质课就无从谈起。
准备就是预先安排和筹划。对任何事情不好好准备,我们就会处于不利地位。
凡事预备就会“立”,不预备就不会有“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成功青睐于时刻有准备的人。
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老教师走上讲台,如果拿着几年前的教案念经,内容陈旧,没有新鲜感,学生听之一定厌烦。
所以无论老教师还是新教师,在上课之前都要好好准备一堂课,做到一丝不苟,兢兢业业。一堂课准备的成熟,教师上得游刃有余,学生自然就会欢迎。
(1)“兵”不厌“艺”
“仗”打得漂亮,准备就要充分。一堂课,精彩动人,教师就要准备一桶水。学生就会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多种教学方法,喜欢上好语文课。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充满艺术色彩。
好的艺术能陶冶人的情操。教师的教学艺术能使学生“百课不厌”,就是说对上课从来不讨厌,从而产生一定的情趣和兴致。
兵者,艺道也。教与学之间,不厌艺也。教师课前进行了充足的准备,上课时采取多种形式――这种形式是后创造出来的,对于学生来说很新颖,他们愿意接受,并产生联想。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迷惑不讨厌。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
(2)“兵”贵神速
学生要很快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孙子?九地》中说:“兵之情主速”。
《三国志?魏志?郭嘉传》中也说:“太祖将征袁尚,嘉言曰:‘兵贵神速。’”用兵以行动特别神速为贵。
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果不顾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就会给课堂造成很大的反差,犹如两条永远不会相交的直线:如图所示――
从上图我们不难看出,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按照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不吻合,势必造成僵硬的课堂局面。
3.“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在课堂上,面对纷繁的情况能决定对策。简单地说,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质疑发问,教师能有条有理地解答,并且起到提示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对于自己的授课内容如果不做充分的准备,就不会形成“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阵势。
如何作好准备工作呢?
教师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学生、备课、收集资料和以往的知识储备情况。
首先,了解学生水平,明确教学任务与目的。
其次,备课。做到有备无患。教师上网、上图书馆查阅资料收集材料,并与往日的知识储备联系在一起。从多方面考虑问题,争取在上课的时候做到万无一失。语文教师准备的材料要丰富一些,包括天文地理等其它科学,才能使语文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注重“态”
“态”是指风度和气质。
教师的风度应是美的,教师的气质应是怡人的。在这里,我专指教师的态――主要是指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
1.内省,自悟。
思考一切。行成于思,毁于随。教师通过内省,然后自悟,养成自觉的习惯。没有自觉就谈不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性是严格要求自己的首要前提。
自己有所觉悟并能甘心情愿地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2. 他山攻错――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为错”、“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每个人都自有优缺点,只是多与少而已。教师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借助外力(社会、家庭、学生)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力争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3.向前走路,踏踏实实。
生活在世上的每个人,每天都要进步一点点。时间向前流驶,人总在向前走路。如果原地踏步或者后退,就会使自己的人生世界变得荒芜。教师只有走出自己的固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有自己的教学建树,才会使自己的教学生涯丰富多彩。
4.建设属于自己的教学规则。
古代寓言书记载:谁能解开奇异的高尔丁死结,谁就注定成为亚洲王。所有试图解开这个复杂怪结的人都失败了。后来轮到亚历山大来试一试。他想尽办法要找到这个结的线头,结果还是一筹莫展,后来他说:“我要建立自己的解结规则。”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规则等方面不能步人后尘,而应该建设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技术。
教师如果不严格要求自己,不敬业乐业,就不会有事业上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