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营销监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最多的结构体系是B/S结构,把握这种结构的总体设计思路就是明确其应用分层化的思想,以服务为目的的管理信息系统致力于构建业务模型。该结构由资源层、Web服务层、应用层与客户层四大层次构成。资源层的管理是集中化的,其管理对象涵盖了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中数据的分布情况、备份保存进程、同步更新工作等几大方面的内容。Web服务层的工作内容包括两大方面,一方面,访问请求主要面向该层次;另一方面,数据信息的更新发表与本层次紧密相连。顾名思义,客户层的工作就是接受客户的要求,客户的问题,满足客户对具体业务的具体需求,其工作的实现方式主要为联系设备与客户。服务器的体系结构设计有着规定好的设计要求,此外管理信息系统所需要的构件需要在服务器的结构设计中得到明确的落实与科学的分配。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复杂代码的编写数量,简化程序编译的过程,降低编程工作的错误率确保服务器运行的可行性与稳定性。我们对诸如CORBA、COM都做出了明确且详细的规定。
2系统实现的核心技术
2.1构件的耦合技术
构件技术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发中体现出相互操作性强以及多重性高的优势,能够实现系统匹配软件的多功能化。而构件耦合的方法在我国当下的电力营管理信息系统中使用比较普遍。构件耦合法的主要优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可以有效实现构件的研发,能够有效匹配管理系统的具体要求与构件在服务器中的实际位置;其二、在保证这种方法科学使用的条件下,技术人员能够准确把握构件的具体坐标位置和事实状态。其三、作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构件技术,耦合法能够拓展软件的相关功能,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进而优化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功能。构件耦合技术在保证构件的独立运作性的基础上,强调了系统各个构件的协和工作,通过降低构件互斥原来完善整体系统。我们将从紧耦合与松耦合两个大方面来考察该项技术。紧耦合强调了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中构件的合,以数据库的衔接池与数据库的操作为例它们是相互关联相互结合的。而松耦合从性能上来看突出了构件个体的功能的独立化,有一些构件对系统内其他构件的依赖性比较弱,这就要求保证这类构件单独完成任务的能力。
2.2运作流程管理技术
运作流程管理技术的理论基础是工作流联盟,该技术通过数学物理建模工具的使用、信息数据服务的提供以及系统整体任务的调度而建立起了抽象运作流程的工作平台。在运作流程管理技术的作用下,我们可以实现程序编译的简约化,有效地回避了一些复杂的代码编写问题,系统在分析处理具体业务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实现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其自动化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业务的处理动态也能够被及时、真实地为我们的管理工作人员掌握,因而,业务的修改处理不会产生较大的滞后性。我国时下应用的在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如果有采用运作流程管理技术,通常会选择利用图表图形来直观地表达既定构件组件的特征以及组件之间的具体的内在关系。工运作流程管理技术可以说是管理信息系统技术实现研究中的一个突破。就算运行中发生意外情况,我们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来解决特定的问题,而不需要大规模地改动整体的工作,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2.3系统整合的安全管理技术
系统整合要求管理信息系统以结构耦合为基石,将分散的功能模块进行集约化的处理,应用软件与相关操作集约化的实现能够加强各个系统之间的联系紧密程度,便捷化各个信息使用部门的操作。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把握的是电力供应与输送的全部业务信息,电力输送网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在电力营销的每一个环节中都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因此在系统整合方面我们需要把握先进的安全管理技术。目前比较常用的安全管理技术指定一套统一的制度与配给规格,但是我们需要对这种既定的规定作出灵活的调整,根据级别的差异对安全管理技术作出适当的变化。此外,连接端口的安全管理需要特别加强,因为客户信息安全对客户本身对电力企业良方都是非常严肃的问题。权限管理服务的提供是一种有效的安全控制手段。我们可以通过权限管理平台的建立来管理客户的访问权限,在权限管理平台中,客户的身份信息、消费记录等具体信息都能得到控制与保密。
2.4信息系统辅助决策的管理技术
电力营销的信息整理分析使用就是为了帮助电力系统管理着做出正确的决策,因此我们要求电力营销管理的信息系统能够做好与其他系统的对接工作,从而发挥信息系统辅助营销决策的作用。在辅助决策的管理技术方面,营销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划分出包括收费管理、用电检查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线路故障管理等在内的子系统,通过这些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系统可以采取根据具体内容采取特定的计量方法对各类信息以灵活的方式进行分析,并且利用数学图表直观表现。收费财务处理方面要做到规范化,明确收支状况;在收费服务方面,可以推行窗口收费与网络银行收费的方法。
3总结
[关键词]关系营销;人际关系;制度安排;交易成本
一、关系营销观念的兴起
从大市场营销概念衍生、发展而来的关系营销是由美国营销学者巴巴拉•杰克逊于1985年首先提出的。关系营销的产生和发展同时也得益于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借鉴、对传统营销理念的拓展以及信息技术浪潮的驱动。关系营销对其他科学理论的广泛借鉴主要来自系统论、协同学的役使原理和传播学的交换理论。菲利普•科特勒在其《营销管理》第六版中对关系营销作了详细的论述,从而使关系营销的理论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传播。对于关系营销,没有统一的定义。著名的美国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称“关系市场营销是买卖双方之间创造更亲密的工作关系与相互关系的艺术”。巴利从服务业角度来下定义:“关系营销就是在各种服务组织中有吸引力、保持和改善顾客关系”。克里斯托弗•佩恩把关系营销看作是市场营销、顾客服务和质量管理的综合。摩根和亨特则提出了最宽泛的定义:“关系营销就是旨在建立、发展和保持成功的关系交换的所有营销活动”。而较综合的观点则认为关系营销是指企业通过与主要合作伙伴之间,如供应商、顾客、经销商等构筑起长期的、满意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通过互利交换及共同履行诺言,使有关各方实现各自目的,从而谋求共同发展。
二、关系营销的经济学渊源
关系营销的实质是在买卖关系的基础上建立非交易关系,以保证交易关系能持续不断地确立和发生。而关系营销的关键是做到顾客满意。弗兰克•索尼提了关系营销的10条准则:①共存共荣,双方获利;②互相尊重,和谐一致,富有人情味;③诚恳守信,坦诚相待;④目标明确,合作关系建立前有明确目标;⑤长期合作,不基于短期优势,基于长期机会;⑥了解对方,深入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⑦最佳合作,双方为最佳合作状态而努力;⑧经常沟通,及时解决问题,消除误会;⑨共同决策,不强加于人,双方自愿;10长期延续,关系长期延续。以上准则处处体现了买卖交易各方之间关系的重要性,理解关系营销的概念,关键也在于理解“关系”的内涵。东亚各国,尤其是我国历来非常重视人际关系的重要作用。但随着东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东亚注重关系的发展模式被西方定名为“裙带资本主义”。我国长期存在利用关系谋取私利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在几乎所有国人的眼里,关系是一个与行贿受赂、以及不平竞争等联系在一起的字眼。但在现实生活中,虽然关系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却客观存在,人们无论做什么又确确实实离不开各种各样的关系。经济学为分析社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因此有必要对关系作经济学内涵的分析。
不同的学科由于分析的角度不同,对关系的理解会有明显的不同。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关系可以被看作是一份没有付诸文字但却又早已被人们所默认的非正式契约,由于任何契约都是关于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安排,通过这份非正式的契约,关系双方可以建立起对彼此行为的稳定预期。由于社会舆论、道德等压力的存在,以及伴随而来的对违约行为的社会制裁,这些制裁包括名誉与信用的损失、失去合作伙伴等等,从而使得关系契约具有了自我实施的基础。新古典经济学等传统的经济分析局限于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在传统的分析框架中契约安排作为一类现象一直受到轻视,对关系的理解从来没有被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如果所有的交易成本都为零,科斯定理的一个重要引申是不论生产和交换活动怎样安排,资源的使用都相同。这意味着在没有交易成本的情况下,生产和交换活动都只是由市场看不见的手引导的。但是组织或各种制度的安排确实存在,而且为了解释它们的存在和变化,必须把它们视为在交易成本的约束下选择的结果。交易成本可以看作是一系列制度成本,包括信息成本、谈判成本、拟定和实施契约的成本、界定和控制产权的成本、监督管理的成本和制度结构变化的成本,简言之,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张五常,1992)。关系契约普遍社会化后,一系列人际关系契约联结成的人际关系网就形成为一种制度安排。制度的基本功能是节约(林毅夫,1999),人际关系作为制度安排的一种也具有明显的节约的功能。要进行交易首先要有明确的私有产权,其次要有关于交易的信息。传统的经济学假设信息对于买卖双方是完全的,这与现实不符合,在现实中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而信息对于一个市场的运行是相当关键的,一个面临信息问题的市场交易绝不可能繁荣。发达的市场信息传递系统也发达,而不发达的市场信息传递系统也不发达。如果信息在买卖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机会主义行为就会产生,进而导致缺乏普遍的信任基础。如果社会缺乏信任基础,关系就能够起到间接地传递信息的作用,同与自己有关系的人进行交易,可以有效地约束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交易不确定性,增加交易的数量。交易成本是源于交易的不确定性的,不确定性越大则交易成本越高。如前所述,产生交易成本的环节非常多,关系的存在可以大大降低交易成本。例如关系这种非正式的契约的存在可以减少谈判的时间和谈判的难度,从而能够以较少的交易成本签定正式的合同契约。当一个社会普遍对关系进行投资,投资越大则违约成本越大,进而机会主义行为越少。关系是一张与一般的契约不同的契约,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关系可以被看作能够带来长期收益的产品(董志强,2000)。建立关系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的过程,而在舒尔兹和罗默等人的论述里,人力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对关系进行投资的最终目的是建立关系和发展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为自己服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建立并发展关系犹如品牌的培育,一旦拥有,其溢出效应会十分明显。
当然关系的作用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增加交易和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又有普遍存在于东亚各国的利用关系来谋取局部利益而损害整体利益的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了宏观经济整体的运行效率。例如中国人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走后门”上面。
人们之间的关系有自我强化的作用,当人们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两两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多,逐步产生了网络效应,形成了人际关系网。在人际关系网里面的人越多则关系网发挥的作用就越大,而关系网中的每个成员可从中获得的利益也更多,获得的利益越大则脱离关系网的动力越小,最终是人们违背关系这种非正式的契约的可能性越小。从上面的经济学分析中看出,关系的存在是人们在交往中自然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可以把关系分解成搞好生意关系和靠关系走后门等两类(DouglasGuthrie,1999)。前一种关系降低了交易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后一种关系常常导致资源的错误配置,抬高交易风险和成本。
企业怎么处理好各种关系是企业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难题。有美国战略家认为:“在全球大多数企业中,全力以赴掠夺或竞争的时代结束了,代替掠夺或竞争的是,许多各国公司正在认识到他们必须相互合作去竞争。”精明的市场营销专家和企业家们不再把顾客、制造商、经销商、同行企业视作对立面,而是视为合作伙伴,试图与他们建立一种长期信任和互利的关系,双方通过不断承诺和提供高质量的产出、良好的服务、公平的价格,以及加强经济、技术、社会联系来建立伙伴关系,并且在相互合作中加深信任、了解和关心,进一步发展这种伙伴关系,以此来实现双方的长期互利。实践证明,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增加双方信任度和品牌忠诚度,促使市场固定化,大大减少交易成本,节约交易时间,获得远比单纯追求每笔交易成功大得多的利益。关系市场营销正是适应这种形势的要求而产生。从这个意义上讲,关系营销产生并存在是有其理论依据并符合现实经济的需要的。
三、关系营销在我国的适用性
前面已经讲过,制度都具有节约功能,但不同的制度具有的效率本身是有差异的,不同制度安排之间存在着潜在的竞争。效率比较高的制度安排往往有更强的生命力,如杨小凯就认为以英美为首的普通法系就比法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有更强的灵活性。关系与法律作为不同的制度安排,二者具有竞争的关系,可以相互替代。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既定的假设下,如果人们较多地选择关系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相应地就会较少地采用法律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
但通过关系解决问题意味着与通过法律解决问题的对立。在缺乏立法的国家,人们更多地依靠关系。但即使在有法律的情况下,人们也会在通过关系解决问题与通过法律解决问题之间进行成本收益的权衡。如果同样可以达到双方满意的结果,而通过关系解决问题的成本较通过法律要低一些,那么人们就会选择通过关系来解决问题(董志强,2000)。中国在长期的博弈中选择了关系作为解决交易问题的重要手段。而制度一旦形成后就存在路径依赖的特性,具有自我强化的趋势。当我国开始主要利用关系来解决各种交易问题时,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就不断被强化,于是我国逐步演化为一个独特的关系社会。在我国历来有和气生财、童叟无欺、信、义、仁爱等古朴的理念,这些中华民族的优良理念和道德规范为关系营销的运用也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我国改革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制度变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利用关系搞好生意关系和靠关系走后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靠关系走后门这种机会主义行为会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完善而得到约束。而利用关系搞好生意由于我国本身是个关系社会的特点越来越显得重要,它不会由于法律的完善而走向消亡,恰恰相反,一方面我国的法制建设决不会在短短的时间里就得到彻底的完善,另一方面,利用关系搞好生意关系作为一种制度安排有促进交易、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所以利用关系搞好生意关系会在我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据美国汽车工业调查,一个满意的顾客会引发8笔潜在的生意,其中至少有一笔成交。一个不满意的顾客会影响25个人的购买意愿。争取一位新顾客所花的成本是保持一位老顾客所花费的6倍。另外当今世界新产品出现速度加快,市场竞争也进一步加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更易发生变化,顾客忠诚度降低。而开展关系营销则可以使企业广结人缘,同公众搞好关系,取得人和,从而保持和发展顾客,减少交易成本,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可见,关系营销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而产生的,它是现代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产物。
而代表以后发展趋势的新经济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之上的,更加重视消费者的终身价值以及股东利益,营销上注重以人为本,通过实际行动来创立品牌,努力保持和开拓客户资源,追求的是差异化、个性化、网络化和速度化。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正确运用关系营销是企业成熟的特征,因为营销就是要研究围绕交换活动而发生、而变化的各种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公司与顾客的关系,同时也包括公司与竞争者的关系、与供应商的关系、与政府的关系以及公司内部关系,这些关系的建立、维持与推进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营销是否成功,也会造成企业营销效益的好坏。
[参考文献]
[1]马迎贤.关系营销若干问题的探讨[J].经营与管理,1999(3).
[2]齐智慧.营销新论———关系市场营销[J].销售与市场,2000(8).
关键词:施工企业;市场营销;能力建设
当前市场环境下,部分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还处于服务于招投标的初级阶段,管理理念落后,营销手段单一,营销团队建设滞后,对建筑市场形势的变化和发展,了解不及时。因此,加强企业的营销能力建设,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提升管理能力,抢抓市场机遇,规避风险和挑战,既不可或缺,又势在必行。
1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
1.1市场供需失衡,竞争激烈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年增加,但另一方面,由于建筑施工行业门槛比较底,施工企业增加迅速,从而导致建筑行业生产能力过剩,供给大于需求,恶性降价和垫资施工等现象层出不穷,建筑产品附加值低,企业创效和盈利能力大打折扣。
1.2营销管理理念落后,手段单一
部分施工企业仍然停留在传统的营销阶段,主要表现在认为市场营销就是招投标,缺乏对目标市场的深入研究分析,市场营销没有长远规划和战略,对于建筑市场新出现的PPP业务及产融结合模式热情不够,适应性不强。在营销管理上,手段单一,渠道建设不通畅,对于营销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无法及时反馈、纠正。
1.3营销团队建设滞后,效率不高
部分企业对自身的主业和发展战略认识不深刻,对区域市场的研究分析不深入,从而造成母子公司、区域指挥部、营销职能部门及营销办事机构之间职能重叠或者条块分割,管理链条长,责任划分不清,营销效率不高。
1.4地方保护仍然存在,市场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当前,在建筑市场,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仍然存在。许多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为了本地区、本行业的局部利益,或者实现税收落地,存在人为设置障碍,通过备案、信息登记、设置子分公司等手段限制阻碍其他地方和其他行业的企业进入本地的现象。政府对建筑市场的干预和管理还有待于进一步规范,市场竞争中仍然存在场外交易和幕后交易的现象。
2改善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
2.1树立立体化市场营销理念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立体化营销理念,以适应新的建筑市场环境,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建设。一方面,当前,建筑市场前景广阔。铁路市场还每年保持较高的投资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市场方兴未艾,“一带一路”影响日渐深远,雄安新区的设立也必将带来基础设施市场投资的大规模增加。另一方面,建筑市场变革空前,供给仍然大于需求,竞争非常激烈。因此,要树立立体化营销理念。立体化营销理念要求企业全面理解什么是经营,经营不是单纯的市场经营和承揽任务,而是要立体化看待经营对象,要善于通过承包、投资、收购等各种经营模式,灵活运用规划、开发、物流、运营管理等经营手段,提高营销层次,拓宽营销领域,丰富营销资源,提升营销效益。
2.2夯实营销管理基础,加强风险防控
营销基础工作是做好市场营销工作的保障。要坚持营销规模和质量并重,在做好标前调查、投标策划、报价决策的同时,严格执行项目标前分级评审制度,全面实施风险识别和方案预控。①根据项目业主不同的侧重点和具体要求,组织各区域营销机构收集相关信息,建立共享数据库,提高标书编制水平。改进标前调查模式,拟任项目经理及总工提前介入,提高投标文件施工组织设计的针对性和操作性。②规范标前成本测算工作,为投标报价决策提供准确依据。③加强风险防控,杜绝先天不足的投标项目,从源头上提升项目质量。
2.3深耕区域经营,完善市场布局
要结合企业经营管理的实际及主营业务特点,着眼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瞄准重点区域市场,不断深化区域经营能力,完善企业营销网络和市场布局,不断增强企业营销能力。①扎实搞好区域经营,做到组织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管理制度相匹配,明晰企业各层营销管理人员的责权利,理顺工作机制,充分调动营销人员的积极性。②推进管理创新。将PPP项目运作、融资业务管理等作为管理创新的重点,及时关注市场营销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认真学习领会,提升人员素质和工作水平。③不断完善市场布局。要保持定力,在传统业务板块,发挥自身的人员、设备、管理及业绩等传统优势,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策划落实,不断做大做强。在新兴市场领域,要加大人财物投入,不断拓展在投融资、综合管廊、海绵城市等市场份额,积极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3结束语
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市场形势的研判和分析,切实加强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不断建立健全管理体系,才能适应建筑市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同时,还要培育朝气蓬勃、敢于争先的经营文化,培养敢打敢拼,追求卓越的营销团队,促使企业稳健发展。
作者:刘宏星 单位:中铁上海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赵亮.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营销研究[D].清华大学,2005.
[2]高强.建筑施工企业市场营销特点与营销能力建设[J].中国市场,2016(31):33~34.
[3]杜迎凤.建筑施工企业加强市场营销策略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5(22):98+100.
【摘要】:综合绩效评价是指以投入产出分析为基本方法,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照相应的行业评价标准,对企业特定经营期间的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以及管理状况等进行的综合评判。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需要进一步探讨和逐步去完善。
开展企业绩效评价是国际上一些国家加强国有企业管理的普遍做法,只是方法不尽相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与经济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也逐渐得到了发展、完善,但在评价结果的应用中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如何拓展绩效评价的应用、更加有效地发挥其作用,值得探讨。
一、国资监管的历史沿革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这次会议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决策,决定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相应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始出台。财政部于1995年制定了《财政部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1999年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人事部和国家计委联合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及《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经过三年多的评价试点和试行,财政部、国家经贸委、中央企业工委、劳动保障部和国家计委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进行了修订,并于2002年重新颁布了《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操作细则(修订)》。2003年国资委成立时,国务院在“三定规定”和《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中明确规定,要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开展所出资企业综合评价工作。经过三年的实践,国有资产监管体系框架已初步建立,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但是对国有企业包括中央企业经营行为的引导力度依然不够,一些企业只重视当期利润目标,忽视持续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培养,短期行为比较严重。为了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引导国有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健康发展,需要一套全面评判企业盈利能力和资产运营质量,诊断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引导企业正确经营的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国务院国资委研究制定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并于2006年4月7日以国资委令第14号颁布,又一新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手段呈现在大家面前。
《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是根据出资人监管工作需要制定的,所规定的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具有综合评判、分析诊断和行为引导三大功能,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综合性与客观公正性的特点:一是以投入产出分析为核心,分析出资人资本的回报水平和盈利质量,这是出资人资本属性的内在规定。二是多角度综合评价,其中:财务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以综合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对管理绩效的评价包括了企业战略执行能力、经营决策水平、风险控制能力等八个方面,以全面反映企业的管理水平。三是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将企业经营绩效分为财务绩效和管理绩效两个方面,分别设置定量财务指标和定性评议指标予以反映,以克服单纯定量评价的不足。四是运用行业标准进行评价,包括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以增强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引导企业开展对标活动,寻找自身差距,并向国内、国际先进标准看齐。
二、当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的应用情况
目前,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主要应用在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和企业财务监督工作方面。过去的经济责任审计在评判企业经营者任期经营业绩方面缺乏有效的手段,而将企业综合绩效评价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可以为综合评判经营者的任期经营业绩提供基础,从而有利于形成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因此,企业综合绩效评价是企业负责人管理的一个重要工具。在财务监督工作中应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主要是根据企业经审计的财务决算报表实施年度绩效评价,以进一步检验企业的经营成果,诊断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问题,揭示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企业健康发展。
三、财务监管手段与综合绩效评价的结合
为了推动企业“规范、科学、稳健、高效”的发展,国资委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监管手段,完善了出资人监管工作体系,有财务预算、财务快报、财务决算、财务审计、绩效评价、业绩考核等等。但在这个内在联系非常密切的过程中,却缺少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去贯穿整个过程,使之无法相互衔接、无法形成合力、无法发挥更好的作用。如何完善事前引导、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财务预算、财务动态监测、财务决算)的财务管理体系,目前来看,凭借绩效评价所独有的特点,采用绩效评价无疑是最好的手段。
对财务预算进行绩效评价,可以从企业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和经营增长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客观、公正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反馈意见,以便企业进行调整和控制。同时,计算绩效改进度,若大于1说明企业财务预算基本合理;若小于1说明企业预算过于保守,从而进一步验证预算的科学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需要下定决心建立一套科学的预计标准值与之配套,从目前预测能力看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解决观念的问题。
在财务动态监测中引入绩效评价,是指对企业季度报表进行评价,将得出的结果与财务预算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如果结果相近则说明企业运行较为正常;如果结果偏离较大则要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一方面警示企业采取相应措施;另一方面可以作为预算调整的依据。
对财务决算进行绩效评价除前述的作用外,还可以综合评判企业财务预算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有效性,更为主要的是可为业绩考核提供有力的保障。业绩考核是出资人对经营者所下达的最低完成指标,但在过程中往往出现企业根据业绩考核目标倒挤财务预算的现象,使财务预算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业绩考核目标进行报表粉饰,使财务决算失真。利用绩效评价评判企业经营成果,有利于企业从主观上真实反映经营成果。
随着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以及科学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日益重要。绩效评价工具凭借其特点,其应用范围将更为广阔,不仅在财务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经济结构调整、收入分配、发展规划、人事任免、投资评审等领域以及企业集团内部运用综合绩效评价手段实施子公司监管也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需要逐步去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课题名称:
姓 名: 年 级: 班 级: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指导老师:
一、研究的目的及其意义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3、 4、 5、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手段
1、2、3、4、
四、实施的步骤
1、2、3、4、5、6、7、
表1—1 开题报告(表格形式)
主题: 课题题目:
导师: 课题组成员:
组长: 班组: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活动计划:
1)任务分工:
实地调查:
上网:
查书面资料:
总结论文:
发倡议:
2)阶段步骤: 分阶段实施
阶段 时间(周)主要任务 阶段目标
一 周 二 周 三 周
3)计划访问的专家:校内 老师等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综述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具体如下:
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姓 名 班级xxxx班 学号
题 目品牌核心力营销策略探究——以青岛海尔公司为例
一、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
1.背景及概况:
市场营销是指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开发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目标。.市场营销是一种企业活动,是企业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满足和引导消费者的需求是市场营销活动的出发点和中心。 企业必须以消费者为中心,面对不断变化的环境,作出正确的反应,以适应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不仅包括现在的需求,还包括未来潜在的需求。现在的需求表现为对已有产品的购买倾向,潜在需求则表现为对尚未问世产品的某种功能的愿望。企业应通过开发产品并运用各种营销手段,刺激和引导消费者产生新的需求。
随着政府监管趋严,市场逐步规范,竞争压力与日俱增,依靠不规范营销保持生存,将会越来越难。海尔家电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的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国际化战略和全球品牌战略,现在,海尔集团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市场格局,也根据自己的特点建立了适合企业发展的销售渠道。但随着营销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连锁商业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是迅速发展,传统的营销渠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需要,因此营销渠道创新势在必行。而与其他家电企业的博弈中,海尔集团只有创新营销观念,进行渠道创新,才能在竞争中争取主动,实现自身的进一步的发展。
2 选题意义
(1)理论意义:在目前现有的文献资料中,大部分营销模式是比较传统的营销方式,适应不了日新月异的时代和社会,在现阶段,营销理念和标准有4c营销理论,营销的策略和手段有4p即研究适合网络时代下的广告传播模式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早已过去,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市场条件下,营销方式的是企业品牌传播的重要手段。但如果继续借用传统的营销模式来会导致产品销售的不善,严重的会使企业的资金链陷入恶性循环,因此,必须研究适合新时代的合理营销的模式,提升品牌在受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并且能综合开发利用广告信息资源,为企业产品价值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主要内容
1.本研究的基本思路是:(1) 通过文献阅读与资料查找,明确 “营销”概念,知道营销的相关理论,比如“传播的策略”,“营销的分类”及前人关于“营销模式”做了哪些研究;(2) 明确“核心力”概念,知道核心力营销的相关理论。(3)结合青岛海尔公司个案,提出核心力营销的运用。
2.具体结构如下
一、绪论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营销学理论概述
1 营销的概念和特征
2 营销要素
3 营销的分类
4 营销模式发展概述
(二)核心力营销理论的概述
1 核心力营销的定义
2 核心力营销的功能
3 核心力营销成要素分析
4 核心力营销基本流程
5核心力营销理论发展概述
三、青岛海尔公司现行营销策略及核心力营销的可行性
(一)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介绍
(二)上海回力鞋业营销策略分析
(三)上海回力鞋业核心力营销的可行性分析
四、核心力营销在青岛海尔公司的模拟运用
(一)青岛海尔公司核心力营销运作图
(二)青岛海尔公司整合核心力营销实施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理论逻辑分析、实证分析三种方法。
1. 文献研究:先对己有的营销学理论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的学习和阅读。归纳整理营销学的相关理论,重点整理前人关于“营销模式”与“核心力营销模式”的研究。
2. 理论逻辑分析:通过对传统的营销模式的详细解读,提出每一个模式的进步与不足之处。循环广结合时展的新特点,提出了适合新时代模式。
3 实证分析:
(1) 分析青岛海尔公司背景及营销策略
(2) 分析青岛海尔公司目前营销模式的特点及可以借鉴之处。
(3)提出青岛海尔公司对该模式的假想运用。
四、研究进度计划
1.XX年10月16日,师生面谈,探索选题方向及思路;
2.XX年10月16日至XX年11月10日,收集资料,阅读文献,在不断修正中形成较为具体的研究方法,形成开题报告初稿;
3.XX年11月10日至XX年11月20日,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材料收集和整理,修改开题报告初稿,最终形成开题报告;
4.XX年11月20日至XX年5月13日,收集资料形成写作思路,撰写初稿;
5. XX年5月14日至5月26日,初稿修改并撰写论文第二稿
6. XX年5月27日至6月2日,第二稿修改并撰写第三稿。
7. XX年6月3日,最后定稿,完成论文。
五、参考文献
1、托尼,普罗克特(英).营销调研精要.机械工业出版社.XX,(8)
2、西顿,班尼特(美).旅游产品营销.高等教育出版社.XX,(10)
3、john quelch(美).营销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XX,(2)
4、卢子,佩而顿.营销渠道_一种关系管理方法.机械工业出版社.XX,(7)
5、詹姆斯.伯克,巴里.雷斯尼克.旅游商品的营销与推销.电子工业出版社.XX,(1)
6、郭英之,张丽.旅游市场营销.湖南大学出版社.XX,(8)
7、韦明体,杨晨晖.旅行社市场营销.旅游教育出版社.XX,(5)
8、陈锋仪,王莉霞,库瑞.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南开大学出版社.XX,(7)
9、历新建,张辉.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与发展.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XX,(12)
10、李国振,胡巍.旅游营销管理.山东人民出版社.XX,(5)
学生签名: 徐晓 20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及开题是否通过):
论文摘要:前一时期,保险营销制度在促进保险业快速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进步,我国保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保险营销员管理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比较突出。通过改革创新,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对保险业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防范保险市场系统性风险、维护被保险人利益具有深远意义。
保险营销制度自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庞大的营销群体为保险业的发展、保险意识的渗透与保险知识的普及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为社会多元化就业与社会个体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示范效应。但随着保险业吸纳人数的增长以及保险规模的快速发展,保险营销员管理的一些体制机制性矛盾和问题开始显现。管理粗放、大进大出、素质不高、关系不顺等问题突出,保险营销员现状已渐渐不利于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其表现形式为:(1)一直以来营销员中存在销售误导、贴费返佣、无序竞争等行为,从个别行为已发展成了行业习惯,“返佣”现象严重扰乱了保险市场的正常秩序。(2)营销员为保险公司保险业务,保费佣金为单一收入来源,这种只与业绩挂钩的报酬制度没有任何基本劳动保障,使得营销人员流失变动速度加快,造成营销服务的不连续与不完善,既影响了客户对营销群体乃至保险行业的形象认知度,同时也降低了保险营销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3)保险主体用工体制差异。薪酬管理的不统一,存在部分保险主体通过绩效工资形式代替了手续费;通过增加工资补贴,给营销员贴费提供条件,从而加大了保险监管部门对市场监管的难度。
面对以上困境,随着保险营销队伍不断扩张,营销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问题与当前营销机制矛盾日趋尖锐。结合保险营销员的规模和现状,员工化管理是保险营销制度变革的理想模式和现实路径。
一、保险公司调整与规范营销员薪酬体制,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
1.实行“双轨制”,既有职员制又有制。
保险营销制度采用灵活就业模式,保险公司对其管理既有职员制又有制。考虑到公司的经营成本和经营政策的连续性,将所有保险营销员纳入保险公司的员工编制会给保险公司带来沉重的负担,所以把现有的营销员管理模式完全抛弃也是非理性的。最可行的办法就是对新录用的营销员先签订合同,实行员工化管理,经过培训和实践,将一部分高素质、业绩优秀的人转为公司员工,为营销员提供成长的渠道。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为营销员提供“动力油”和“油”。
激励机制包括业绩考核系统和薪酬管理系统。在业绩考核方面,制定好级别考核、业绩考核制度和表彰制度,增强营销员的争先意识。在薪酬管理系统方面,充分发挥手续费对结构调整的杠杆作用,用手续费来调节效益险种与非效益险种发展方向。打破直销人员与营销员身份界限,实行“效率优先,绩效挂钩”的分配机制,在社会养老、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方面,逐步缩小与直销人员的差距。 转贴于
二、监管部门从制度上对营销员加以规范和引导
通过规章制度和市场监管行为对营销员进行强制性约束,这一约束的意义在于保护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同时防范行业中出现系统性风险。
1.建立保险营销员诚信体系。
维护诚信要靠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改善信用秩序;确立诚信体系的征信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和个人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和实行客户对营销员的道德评估制度,逐步改善个人收入只与销售业绩挂钩的习惯做法,从“数字论英雄”向“有质量增长”转变,重视和促进信用资本质量的提高。
2.提升保险营销员职业素质。
切实提高保险营销员的市场准入门槛,完善人员资格证制度,加强营销员岗前培训,抓好营销员继续教育,提高营销员综合素质和职业素质,规范保险营销员的展业行为,提高保险营销队伍竞争力。建立全行业规范、统一的专业化培训体系,有效整合资源,对营销员进行持续的培训和考核,以提升营销员的专业化水平和社会地位。
3.加强对保险营销员的管理。
2006年《保险营销员管理规定》的出台,不仅对营销员资格准入、从业行为管理直至市场退出实施了全程动态监管,更强调了营销员的行为规范、社会监督,激发了保险营销员个人潜能,构筑了保险业核心竞争力。所以,只有使社会、行业协会与保险公司监管约束机制共同发挥协调作用,通过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才能为保险公司的良性竞争创造公平稳定的环境和秩序。
总之,保险营销体系改革前景是依法理顺和明确与保险营销员的法律关系,减少与保险营销员的法律纠纷,切实维护保险营销员的合法权益,着力构建一个法律关系清晰、管理责任明确、权利义务对等、效率与公平兼顾、收入与业绩挂钩,考核向业务质量倾斜、基本保障健全、合法规范、渠道多元、充满活力的保险销售新体系。在制度上保险营销员将逐步向员工的管理体系过渡,给营销员一定的福利和保障,稳定人员结构。而作为保险营销人员,要有一个职业生涯的定性,要有一个短期、中期、长期的职业规划。只有激励与约束共同发挥作用,营销群体才能真正体现稳定性、集约性,保险行业才能稳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980年9月,15岁的王竹泉怀着对“自动化”的无限憧憬考入了北京科技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1984年7月大学毕业之后被分配到冶全工业部鲁中矿山公司工作。1985年初,冶金部在青岛组建面向冶金矿山系统的成人高校,王竹泉被选派作为会计学专业教师赴东北大学进修学习两年,从此与会计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
王教授早期学术研究多是与专业教学结合在一起的。他有意识地将专业课程教学作为发现研究课的机会,井对捕捉到的研究课题进行深入研究。1999年,王教授考取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师从导师罗飞教授。他谦虚好学,很快发现了自己学术研究的不足,“就会计论会计”,缺乏系统的理论创新。从此,王教授开始研读经济学、管理学的经典著作,从中寻求思想火花和创新灵感。在此期间,他尝试将会计监督、财务管理等纳入公司治理结构中进行考察,将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与会计研究,财务研究紧密联系起来,井取得了初步成果,在《会计研究》等刊物发表了《国家作为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管理》、《论国家出资者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等关于“国有企业财务与会计监督”的系列论文,该系列论文获得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
2002年博士毕业后,王竹泉教授独辟蹊径,开启了致力于原始创新的学术之旅。王教授率先将利益相关者理论引入会计理论的研究中,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会计”命题,以会计信息与利益相关者经济利益关系分析为基本立足点,创建按利益相关者结构特征的企业分类方法,并在研究不同类型利益相关者会计信息需求及其会计行为共性、会计行为偏好的基础上,分两条路线深入展开利益相关者会计的研究,一是适应利益相关者治理要求的财务报告改革研究,提出一种“既能够全面揭示企业总体价值增值的形成过程和分配状况,叉能够对各类利益相关者所享有的权益做专门揭示的财务报告模式’,井对“揭示企业总体价值增值形成过程”这一关键核心技术的实现进行深入研,建立“基于业务流程管理的企业价值增值报告模式”。二是利益相关者财务披露监管的研究。在对利益相关者财务披露监管偏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按利益相关者结构特征对企业进行分类、建立按利益相关者监管偏好进行分工监管”的财务披露监管新思路,井按这一思路系统探索财务披露监管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研究成果《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会计监督研究》获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和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
论文关键词:保险营销;产品创新;发展策略
1 保险业市场营销的内涵
1.1 保险营销并非等于保险推销
保险营销是围绕满足投保人的需要而进行的整体营销,即从搜寻保险市场上的需求,一直到完成险种设计以及对投保人投保后的服务等一整套营销活动。而保险推销的重点则在于保险产品本身,主要是为了销售保险产品而进行的活动。
1.2 保险营销更适于非价格竞争原则
保险商品价格(费率)是保险人或保险主管机关依据对风险、保额损失率、利率、保险期限等多种因素的分析,并通过精确的计算而确定的,因而它是较为客观、较为科学的。为了维护保险人和被保险人的利益,为了保证保险人的偿付能力,为了促进规范竞争,国家保险监管部门对保险价格有统一管理和限制。所以,价格竞争在保险营销中并不占有重要地位,相反非价格竞争在保险营销中却占有重要地位。
2 保险市场营销管理现状 1 保险企业竞争激烈却没突显各家的特色服务
从1980年我国恢复保险业以来,我国保险业的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业务持续快速增长。但是,由于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薄弱、覆盖面不宽,功能和作用发挥不充分,与国外相比,我国保险业还存在很大差距。我国保险营销还处于低级阶段,各家保险公司主要是停留在价格竞争上,还未按市场细分的原则定位,保险产品的同构现象十分严重。 2 保险产品远不能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目前我国的保险市场仍是保险公司推出什么产品,客户就买什么产品,当前保险业的主要矛盾是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与保险业发展滞后的矛盾,即保险供给不适应保险需求。近年来,虽然新险种开发较多,但从市场需求来看,保险产品的创新思路狭窄,形式单一,险种设计与开发远不能满足顾客对险种的多样化需求。 2.3 保险营销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专业人才缺乏
我国保险企业普遍采用人海战术,大量招收人员,补充营销一线。这些保险从业人员总体水平低偏,大专以上学历者只占总人数的30%~40%。据调查,由于一些营销人员缺乏职业道德,或缺少保险及相关知识,致使在推销保险时经常出现误导陈述、保费回扣、恶意招揽等违规、违法现象,极大地破坏了保险业的声誉。
3 如何巩固市场 1 树立公司品牌形象,营造公司企业文化
品牌是产品质量和企业信誉的保证。当代市场产品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企业要提高产品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围绕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来做文章,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保险公司要想使顾客选择自己,就必须树立自己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的品牌形象。 2 开发创新保险产品
保险产品是保险公司赖以生存的基石。近年来,我国保险公司虽然不断开发新险种,但具有鲜明个性的险种很少,使得各保险公司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无法构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导致过度竞争和内耗较大,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保险公司应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积极开发、设计新的保险产品,从而提高市场份额,赢得更多客户。 3 细分市场实施差异化营销策略
首先要进行充分的市场调研。以研究市场、研究客户、研究同业、研究自己为主要内容,为更好的开展各项业务、制定可行性营销方案打下基础。针对不同子市场的特点,推出不同的适应各个子市场的保险产品和服务,并针对不同客户消费口味的差异开发不同的险种,做到既有的放矢,又区别对待。 4 提高保险从业人员的素质
保险营销是一项艰巨而又辛苦的工作,保险从业人员不但要具备保险专业知识,而且还要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及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完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认证管理体系,实行保险业人才信息化管理。最后,要改进保险教育培训制度。加强人才教育培养,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立体教育培训体系。
关键词: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监控
毕业实习是培养本科学生具备运用当前所学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之重要步骤,同时此关键阶段增强了学生创新意识和学术能力,是后期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毕业实习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就业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创新型、实用型的高质量药学人才,在培养模式、实习内容及方式、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并规范实习的各个环节,探索和改革符合培养药学人才规律、适合社会需求的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质量的监控体系,对我校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作用。
一、编写实习文件,提高实习效果
实习教学文件是实习过程的指导书,根据各毕业实习点的特点和要求编写实习教学文件是提高实习效果的有力保证。我们派出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基地调研,分析实习基地的具体情况,并研究实习过程中呈现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据此分别编写出计划等实习文件一套,在编写大纲中,标明对实习的需求以及监管规则,明晰实习的目的、需求、内容和绩效。
二、形成实习流程的模式
1.建立和完善实习基地。根据中药学、药学、药剂学、制药工程、中药资源与开发、食品工程、市场医药营销等7个本科专业的培养目的,学生实习基地将有所区别。建立相对稳定的实习场所,把科研院所、药学监管部、制药单位、制剂和药房、医药营销公司、中药种植研究部或公司等归入我院实习场所范围;经过实地考验、刷选、构建、甚至带教的筛选等几个环节,最后签订实习基地协议,明确各自的职责与义务。2.制订和下达实习方案。学校根据此学科培养目的要求,在结束第七学期前,审定其实习方案;然因自择实习单位而分散实习的实习生,我们对其分别提出符合其自身状况的具体实习方案。最后上报所在学院相关主管部审批同意后,方案得以实施。考虑到规避实习与就业之间冲突,我们尝试把毕业实习分成两部分来进行:(1)学生可利用第六学期末暑假,提前“预实习”,事先做好开题和论文书写的数据文献检索,加强实习效果;(2)学校主导为主,在第八学期安排相关人员值班,这可实时处理实习细则。3.选择及申请实习场所。为了保证实习质量和实习监管力度,学生应当书写《学生实习申请表》(《实习表1》)或《学生自择单位实习申请表》(《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选择学校下达的实习方案实习者,则填写《实习表1》;自主选择实习基地及指导教师者,则填写《实习表2》和《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资格审查表》。4.协商和审查实习申请。当提出实习申请书时,同学的意愿须经相关指导教师的审批,在此期间,指出实习基本要求,同意后签相关意见,然后二级学院根据其意见,继续审批,从实习场地是否符合实习的需求、实习内容是否适当、实习场地之指导教师是否具备相关能力等方面进行考量,最后签意见。5.批准和下达最终实习方案。分管教学院长参考指导教师、二级学院对同学申请的意见做出相应指示。另外,一些同学自主选择的实习基地,通过最终审查后,再向实习基地的教师实习指示的方案以及颁发相应的聘书,学校通过二级学院对校外指导教师进行专业性指导和培训。6.学生办理离校前的准备及手续。实习前一周,根据学生申请实习的情况,邀请学院有经验的老师和专家为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对各类型实习学生群体进行针对性讲解,使学生更快、好地适应实习环境。7.实习基地信息回馈及实习过程记录。为方便对学生进行管理,学生到达实习单位后须当即填写《实习回执表》,由实习单位盖章后,一周以内将表交给或者邮寄给校内指导教师。指导教师通过面谈、会议、网络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状态反馈。学生在实习单位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在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实习,其实习内容分阶段进行,要求写实习报告并持续写实习笔记。
三、加强监管,提高实习质量
1.派定实习辅导教师,明确责任。在增强实习质量条件下,二级学院应当任命专业能力强且具有高级职称的指导教师,有条件的基地可实习双导师制,聘请经验丰富的药学技术人员任第二导师。指导教师职责与任务是:(1)据大纲要求编写实习指导书,贯彻执行实习教学方案;(2)联系生产实习单位;(3)实习中,须严格要求、加强辅导,精益求精各个教学任务;(4)实习生需接受正确的导向与监管,适应其实习和生活的状况;(5)实习完成后,在整体做工作报告后,完成相关实习资料的整理。2.增强实习期间纪律,稳升实习效果。通过完善党团建设,加强同学自我监管,同时同学之间互相督促。(1)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基地规章制度。(2)实习期间人数达到实数的三分之二时,才能评算实习相应成绩,相反则视情况给予相应补实习的资格。(3)针对无特殊事由不进入实习者,除遵照学校考勤制度处分之外,成绩还要以零分来计,且无补实习资格,不予毕业及延迟毕业。(4)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制度,保护仪器装备,确保实习安保。3.构建严厉的考勤规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缺勤等情况进行记录,当实习结束后上交并存档;实习中,对实习生先考察,在给出合适分数。
四、明确目标,科学全面考核
药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方向,其实现的目标:(1)提高实践能力,奠定良好的就业基础;(2)形成稳重的就业规划,养成良好的职业操守。此阶段是“预就业”的过程,除完成实纲完成任务外,还应该提高适应环境、交际及团结意识,增强就业意识,综合评定实习成绩。1.实习文件考核。(1)考勤记录表。按照企业的规章,学生进行签到或打卡上下班,待实习完成后,将经带教教师签名的签到或打卡原件或复印件交给学校,为成绩参考提供依据。这为学生完成校园到社会角色转换提供帮助。(2)实习基地评析表。参考同学工作态度、临床基本操作等方面的能力,实习基地做出细致的量化评析表。①监管学生实习表现;②根据企业反馈意见,改良教学设计及教学过程,以符合现代企业标准;(3)毕业论文。学生根据实习中实际工作的深刻体会,写毕业论文,锻炼写作能力,对于优秀毕业论文给予表彰,重视毕业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实习成绩考核。实习成绩评定包括以下几方面:(1)实习考勤和单位评价以四级评分制实行,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2)以百分制评定实习毕业论文。这样可以全面体现学生综合素质、实际工作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回校一周内,就实习纲领、规划等方面反馈自己的建议以及意见,为下一届的学生实习做准备。
五、结语
我校药学院本科历届各专业毕业实习的成功范例[1,2],从毕业实习文件、实习流程、实习监管和实习考核等多个环节,对实习质量监管控制系统做出初步分析,基本建立了药类本科专业毕业实习质量监控体系。虽然开拓新的实习基地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而且学院投入资金不足,双导师制因企业的不稳定性和复杂性而迟迟不能实现,毕业成绩的总评也存在着专家不同意见等,但我们把实习与就业统筹兼顾,分类、分期实现,既保证了学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又保证了学生实习质量不下滑,为提升药学本科专业毕业实习的教学质量、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辛宁.对广西中医学院制药工程专业后期教学的探讨[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1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