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流行音乐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流行音乐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流行音乐论文

第1篇: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1.流行音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音乐教学应当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主要突破口,没有兴趣的牵引和调动不仅教学过程中吃力,学生也无法在学习环节提升自身的积极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从他们的关注对象入手,实施证明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吸引力非常大,因此结合流行音乐开展的音乐知识教学也更加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为此在中学音乐教学中适当的引入流行音乐对阵个教学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中利用流行音乐深度整合教学的现象还并没有普及开来。同时,这也为提高音乐教学的实效性做出积极贡献。

2.流行音乐的基本属性更加符合中学生认知特点。流行音乐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和群体。流行音乐以大众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为创作主体,方式简单灵活,思想通俗易懂,节奏清晰鲜明,旋律朗朗上口。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创作是在遵循音乐规律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在青年受众中迅速展开的一种重要音乐形式[2]。在这种音乐教学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音乐教学在这些不同侧面之间的呢关系,使他们能够更加准确的影响到关键作用和前提,从而在这样的基础上更加符合我们在这些教育过程中应当具备的素质和作用,从而在整个音乐教育过程中能更好的满足学生需求。

二、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的具体措施

流行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具有特点的历史文化背景,同时也带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在利用这种音乐文化丰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做好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到流行音乐文化与音乐教学之间的关系。具体而言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对音乐教材进行合理的设计。教材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抓手。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教材的编写对学生和教师造成的影响。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流行音乐的编排与整合,而且这种整合不是将流行音乐内容照搬到教材当中,而是根据教学内容和相关的音乐知识进行必要的结合。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与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同时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的满足学生对知识和娱乐的两方面需求。

2.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正确、合理的发挥流行音乐功能的具体体现。流行音乐创作和传播的自由性使得这一文化现象中不很包含了积极成分,同时也充斥着社会当中各种不良思想,对学生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为此,我们应当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甄别能力为基础。帮助学生正确的分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糟粕和精华。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升品位,主动思考知识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音乐教学中对流行音乐的以来和帮助作用。

3.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音乐教学中的作用。流行音乐引入教学需要借助具体的音乐手段,其中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同时这种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明显的,为此引入多媒体手段作为重要辅助,提升教学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多媒体手段的引入应当结合教学工作需要和具体流行音乐之间的关系开展。教师应充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不仅表现在流行音乐的引入上,同时还应当更加关注已经引入的这些元素如何有机的、恰当的整合到教学课件当中。

三、结语

第2篇: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一、初中音乐课堂流行音乐教学的现状

首先,受到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都是古典音乐和民族音乐,教材的内容就决定了流行音乐很难融入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教学生学习流行音乐。就算学生有类似的想法也会被扼杀在摇篮之中。其次,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传统,对流行音乐有一种偏见,认为流行音乐没有展现艺术性,演唱缺乏科学指导,流行音乐的旋律和歌词也没有古典音乐正式,那样振奋人心。因此,很难将流行音乐贯穿到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最后,初中生学习流行乐的热情没有那么高,教师对流行音乐不了解,在教学过程中没有采取正确的手段对学生进行引导,会导致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偏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听流行音乐,流行音乐在他们的心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分量,这对引进流行音乐有一定的帮助。流行音乐在当今社会的传唱度比较高,音乐形式新奇,对初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体验,接受起来也比较快。教师在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教学的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筛选,选择有积极健康的音乐元素的曲目,提高教学的质量,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他们的音乐潜能,让学生在学习流行音乐的过程中,不断提升主观能动性,充分提升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传统的音乐教学过于死板,教学模式单一,学生长时间受古典音乐等音乐形式的影响,禁锢了思维的发展。流行音乐的引入,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新的音乐体验模式,激发了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不同音乐视角去鉴赏艺术,在全新的领域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初中教学的过程中,音乐虽然不是重点的学科,但是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仍然有重要的作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全面的人才,音乐教育提升的是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长时间的音乐熏陶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的音乐能促进人的性格朝积极的方向发展,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

三、流行音乐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策略探讨

(一)创新教学内容

流行音乐在初中教学中有重要的作用,流行音乐的引入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育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适当引入流行音乐的教学模块,能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创新教学内容的手段有很多。首先,教师要根据初中生的特点,结合他们学习的实际状况,尊重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意见,在教学中尽量引起和学生之间在情感上的共鸣,不断地进行音乐上的交流,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提升课堂的效率。其次,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音乐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思维,让学生能够自主进行创作,对音乐有自己的理解,能够从音乐中获取情感意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最后,由于初中生年龄的限制,他们的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对是非判断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尽量引入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旋律和歌词的流行音樂,这样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被作者的积极一面所影响。

(二)选择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在不断改变,流行音乐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将流行音乐引入初中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选择有积极意义的流行音乐,引导初中生从音乐中寻找情感共鸣,今后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通过曼妙的音乐,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影响,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里长大。同时,教师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听取学生的意见。如果双方在流行音乐的理解和选择上发生分歧,教师要耐心听取学生的意见,不能独断专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交流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三)科学设置课程,打造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在初中音乐教育中引入流行音乐,不是取代传统的音乐,而是二者在交融中发展,流行音乐符合时代的趋势,传统的音乐对人的艺术性的提升更不能忽视。因此,在课程安排上,要进行穿插,以传统音乐为主,流行音乐为辅。同时要提高音乐教师的整体素质,改变对流行音乐的偏见,采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对两种音乐形式进行授课,全面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全新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进行流行音乐教学,将音乐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在吸引学生兴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理解,充分展现流行音乐的魅力。

(五)选择符合学生心理的流行音乐

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心理特征,精神需求也不同。初中生的年纪处于叛逆期,心理上容易受一些波动。这时候青春向上的音乐更加适合他们,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积极性,这样的歌曲旋律欢快,情感真挚,没有复杂的感情,适合初中生。

(六)运用形式要注意

每一首歌曲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流行音乐也是一样,在创作的过程中作者是注入了一定的情感的。因此,教师在教授音乐的过程中,要帮助学生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这样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才能更好地理解流行音乐的内涵。

第3篇: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时代的不断进步,流行音乐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活跃于大众的生活中。从广义上来说,流行音乐的内容多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能让大众在心灵上产生共鸣的。这样就让人们从它生动形象的内容中更加容易地体会到歌曲所传达的内容和情感,并将这份情感融入到生活当中。所以说,流行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那么,如何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中使流行音乐发挥其优势作用,也是高校音乐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二、高等教育改革中流行音乐的发展

(一)丰富高校教育改革的内容。首先,从流行音乐的特点出发,它易于接受的形式和形象生动的内容丰富了高校学生的课余生活。同学们在课下可以通过流行音乐来缓解压力,调节自身不良情绪,在繁重的学习后也可以通过听音乐来放松身心等。其次,流行音乐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和机会,让他们逐渐从音乐的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高校学生处在人生当中最具活力和热情的阶段,他们渴望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而流行音乐独具的特点则为他们展现自我提供了平台,使得他們能够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个性,让身心都融入到音乐中来。

(二)阻碍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流行音乐严格上来说,是在商业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兴盛起来的,追求商业利益的目的性较强。所以很多流行音乐存在质量低下、肤浅化和表象化的缺点,这些负面的东西不仅影响大学生审美素质的提高,而且阻碍大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比如有些流行音乐在表达情感方面趋于媚俗化,使得大学生在受其感染后,被不良情绪所影响,意志消沉,精神低迷,不利于他们健全人格的形成。此外,流行音乐的娱乐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高等教育改革中流行音乐的创新发展策略

我们大家都知道,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学生完善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任务,其中当然也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而高校音乐教育因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在培养大学生的审美素质和创新能力方面起着巨大的作用。所以,可以说在高等教育的改革中,高校音乐教育的改革是主要的趋势之一,同时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一)摆正地位,辩证看待。流行音乐在音乐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广泛传播,在高校音乐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是我们也应该明确,流行音乐以其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为学生们所喜爱的同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影响。对于流行音乐的发展,我们更应该看到其特定的艺术价值。在高等音乐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流行音乐也更要摆正位置。教师应合理选择流行音乐的作品,向同学们传达流行音乐强烈的时代感和艺术性,让他们领会到流行音乐积极健康向上的一面,从而让他们在放松身心,陶冶情操的同时,也促进自身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自身艺术水平的提高。

(二)改革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时代在不断地进步发展,音乐也不例外,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在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流行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对于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方法来说,也应该转变视角。在课程设置、教学方面多增加实践互动环节,增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性,让同学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和素质。在课下,也可多组织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如建立音乐论坛、组织音乐讲座、设立音乐社团等,为同学们营造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此外,从教学方式上来说,要改变过去简单化和死板化的方式,采用多元化和丰富化的教学内容,让同学们在注重以分数来评价自身成绩的同时,更看重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除此之外,我们在进行流行音乐创新发展的同时,也要坚持主流音乐对大学生精神发展的教育作用。

第4篇: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流行歌曲在音乐教育的用途

音乐是一种艺术,蕴含丰厚的文化在内,社会城市化、工业化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工业文化的进步,人们对音乐的要求也不断变化着。以前人们偏爱西洋音乐的高雅脱俗,但那已是十九世纪,离我们太远;民歌是音乐文化的积淀,虽然经典,现实生活中却也逐渐消失。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各方面的压力巨大,高中生对那些高雅的、艺术性强的音乐认识不够,难以理解。而流行音乐歌词浅显易懂,贴近生活,便于掌握,有些流行歌曲就是现实生活的原形,如《一封家书》,在歌词上的创作方法采用的是书信体,容易被大众接受。

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鉴赏能力除歌词外,流行歌曲的旋律节奏、人声、音箱等因素共同产生的感性效果,有利于挖掘人的表现能力,是另一种音乐美学。沉溺在流行音乐中,人们的身体是活跃的,精神呈”本我“状态,身心都能得到极度放松。而在欣赏音乐时,由于全身心地投入,能净化心灵,缓解紧张和劳累,心跳和节奏融为一体,不仅缓和了情绪,还能扩大学习音乐的空间,有利于提升音乐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这种表现力和创造了都具有很高的音乐美学价值。例如《朋友》这首歌,不仅易学易唱,还能让学生们从中领会到友谊的可贵,加深他们之间的团结。而陶喆的《Susan说》借用了传统戏剧《苏三起解》中一小段,可以经此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加他们的素养。

接触多元音乐,拓宽文化视野在21世纪这个多元化时代,音乐教育也应该更新换代,建立多元音乐的理念。学校音乐教育已有部分把流行音乐引入到课堂上,提高了高中生的对音乐的兴趣,开阔了他们的视野。而音乐教育者应对流行歌曲的形成原因和发展历史作总结,对每一种音乐形式的产生及其文化背景都进行论述,这样学生才能更全面地了解音乐的价值和期间的差异音乐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通国文化学习去接触全世界的音乐。流行歌曲在放松身心的作用下,还要承担一些责任,让高中生在认识了解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音乐表别能力、创新能力和鉴赏层次。

第5篇: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音乐

“探究”既是一种课程形态,又是一种学习方式。高中音乐课程中的探究式学习,是以学生的自觉性、探究性为基础,以设定的音乐研究课题为对象,学生独立的发现问题、主动地收集资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音乐的鉴赏能力和综合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的教材容量非常大,要求在有限的36个课时内完成34节丰富的教学内容,据调查,每学期除掉期中、期末考试、考试前两周停课复习迎考及五一、十一假期外,一学期最多只剩12节,与教学大纲要求差距甚远。在教学时间有限的条件下,音乐教师必须面对选择、整合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需要学生采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前课后收集、查阅、整理材料,配合课堂教学,才能更好的鉴赏音乐体验音乐,并缓解了教学内容丰富,而课时少的矛盾。如何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呢?以下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思考。

一、改变学习方式,提高探究能力

“传统学习结构有三部分组成:学生――教师――内容。教师是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的一座桥梁,没有教师传授,学生无法直达彼岸。探究式教学结构仍由这三部分组成,但相互间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可以直面学习内容,而教师则从传授者的角色变为音乐教学的设计者、音乐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必须帮助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将课堂开放到现实的情境,探究什么、怎样探究,学生有决定的权利。

案例片段描述一:在教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鉴赏》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时,我是这样让学生探究的,探究之前,教师简单地交代,接下来两节音乐课准备学习《非洲歌舞音乐》,请全班学生共同做探究,做什么,可参考老师给同学们提供的教学目标和课本的内容,怎么做都由学生们决定(例如:书面作业、图片、音乐、视频、ppt课件等)只要能说明理解本课的学习内容就行。老师建议学生们可先分组根据本课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在一起讨论决定课后探究的问题。按照老师的建议,全班分为4小组,每组选定一个自认为最合适的问题,并由组长汇报本组提出的问题和设想,全班同学一起比较、讨论,避免重复或遗漏。最后学生决定有关于本课内容的课后探究的问题,并在小组中分工(例如: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音频资料、舞蹈动作、背景音乐等)。本节课中,主体是学生,老师起到辅助、促进和指导的作用,有时向学生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你们提出的问题,需要用什么音乐、视频、图片、文字、道具等才能说明问题等。

学生在讨论问题、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排练作品、分工合作等活动中形成了主动探究音乐的意识,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探究,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地位,学生会从探究中感悟到乐趣,体会到探究学习的益处,提高探究的能力。

二、融入生活素材,激发探究兴趣

“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究式教学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选题,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关心的音乐问题、学生有兴趣的音乐话题中来选择”。例如:非洲音乐与街舞、京剧与流行音乐、影视音乐、音乐与生活、音乐与广告、音乐与自然、音乐与诗歌、音乐与健康、礼仪音乐、音乐的社会功能等。音乐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与情感艺术化的表现。

案例片段描述二: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当学生展示爵士乐、摇滚音乐、街舞与非洲音乐的联系后,课堂上涌动着探究与讨论,学生万万没想到,他们最喜欢的流行乐、经常跳的街舞,鼻祖居然是非洲歌舞音乐,因此激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学生觉得这遥远的古代非洲音乐就如在自己的身边,音乐真正成为学生心中的旋律,激起了继续探究的动力。

案例片段描述三:在上《京剧》一课时,学生通过课前探究,知道了许多他们喜欢的流行歌曲都融入京剧的元素,如,陈升演唱的《北京一夜》、周杰伦演唱的《霍元甲》、陶的《苏三说》、谢津的《说唱脸谱》、李玫的《刀马旦》、舞蹈《江山美人》等,通过对这些流行歌曲的演唱及创作素材的了解,让同学们知道京剧跟现在的流行音乐一样诉说着浪漫的爱情,诉说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它也可以很有趣、很流行、离我们很近。

音乐课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有机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音乐生活的丰富性,获取欣赏音乐的手段和方法,通过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使探究式学习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其探究音乐的兴趣。努力寻找“人文性”与“探究性”的有机结合点。

三、师生角色转换,营造探究氛围

傅道春在《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一文中指出:“在新课程中,教师的主要职能已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定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课堂气氛;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由于教师角色的转变,探究式学习的音乐课堂,是“开放”的“自由”的课堂,是学生的“探究室”,教师已无法把自己的思想强加给学生,学生也不用被教师牵着鼻子走。教师要考虑的是:①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提出什么有价值的问题;②学生需要什么帮助;③准备充分的资料,为学生解决问题;④如何对学生的探究活动作出评价。学生考虑的是:①根据教学内容如何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②需要什么资料和帮助;③同学之间如何分配、合作完成问题的探究。课堂中,师生所寻求的是教学相长、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案例片段描述四:在《非洲歌舞音乐》一课中,是这样完成课堂中的实践探究的。有一个小组在汇报了非洲音乐节奏的特点后提出这样的问题:虽然我们小组听了很多非洲音乐,觉得非常强烈和刺激,并查找了相关的资料,但是还是不明白非洲节奏的多线条、复合性特点是怎么回事?这时,教师在课件中展示三种不同节拍、节奏的节奏型,把学生分成三小组,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如:矿泉水瓶、饭盒、脸盆、水桶等,每小组拍出其中一条节奏,等学生练熟后,在老师的指挥下,第一小组拍出第一条节奏,反复不断,接着第二小组加入拍出第二条节奏,同样反复不断,最后第三小组再加进来。老师一个手势结束了节奏练习,然后问。刚才我们的练习有多少条节奏?学生说三条,老师说,在非洲的节奏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节奏线条同时进行,这就是多线条了。老师再问,这三条节奏的拍号一样吗?学生答,不一样,有2

拍子和3拍子,老师说,在非洲的音乐节奏中可以加入更多不同拍号的节奏线条同时进行,这就是非洲节奏的复合性,老师总结说,非洲音乐节奏因为他的多线条、复合性,造成多个强拍的互相冲击,所以你会感受非常的刺激和强烈。学生通过了课中的合作体验探究,真正体验了非洲音乐的节奏特点,这是学生在课后没办法单独完成的,需要老师在课中进行指导,教师要在课前就要考虑到,并准备好教学资料,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总之,探究式的教与学,使音乐教师往日课堂“总指挥”的角色不在,而更像交响乐队中的那位“平等中的首席”。

四、布置音乐短文,检测探究效果

《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论》指出:“论文法,是通过命题作文的方式考查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体验、理解以及音乐文化素质水平的方法。这种评价方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被广泛使用,其特点是被测者通过文章描述或抒发对音乐的体验。”通过布置学生撰写课后音乐短文来检测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一)用论文法检测学生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后的效果

以下是学生学习《非洲歌舞音乐》后的课后短文评价表,分别从文章中表达的音乐情感体验,文章蕴含的音乐学习方法,文中阐述的音乐知识来进行评价: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后的对比

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与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后对学生撰写的音乐短文进行对比:图(一)是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习《非洲歌舞音乐》后,学生撰写的音乐短文成绩统计表,图(二)是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习《非洲歌舞音乐》后,学生撰写的音乐短文成绩统计表:

从图表可看出:运用探究式教学的班级A分率是20%,B分率是12%,C分率是8%。运用传统教学的班级A分率是10%,B分率是12%,C分率是18%。说明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包括理解、态度、概括、评论),音乐学习方法(探究、合作、交流),音乐知识(特点、背景、文化)等的成绩都有所提高。学生对探究式课堂教学给予高度的评价,有位学生感慨的写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采用了课前探究――课中探究――课后探究――体会、反思的方法,进行了一次非洲歌舞音乐之旅,我们不仅感受了非洲音乐的魅力,更体验了非洲独特的节奏和音乐文化,让我们的心灵进行了一次洗涤,灵魂得以升华,这样的音乐真想多上几节啊!”

综上所述,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新型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把探究式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更好地鉴赏、体验音乐,并缓解了教学内容丰富,而课时少的矛盾,对于高中《音乐鉴赏》模块来说,许多课程都是探究的课题,请同行无妨尝试一下,让探究式教学之花在音乐课中常开。

参考文献:

[1]金亚文,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金亚文,高中音乐课程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第6篇:流行音乐论文范文

2009年10月19日,第二节国际电子音乐周在上海音乐学院拉开了帷幕,笔者有幸参加了本次国际电子音乐论坛。此次论坛集中了当今世界上顶尖级的中外电子音乐作曲家,如作曲家法国蒙贝利亚尔学院prisma机构创办人雅各布•巴博尼—施林吉教授、作曲家葡萄牙艺术科学技术研究中心(citar)卡洛斯•凯雷斯、美国哈佛大学作曲家让—弗朗索瓦•查尔斯和汉斯•图斯科库、奥地利维也纳大学作曲家约翰尼斯•克雷兹、芬兰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学院作曲家米卡•库斯科汉凯尔和迈克尔•劳森、加拿大温尼伯湖市大学作曲家奥尔扬•桑德来以及中国著名学者和作曲家中央音乐学院张小夫教授、武汉音乐学院计算机音乐实验室中心主任刘健教授、上海钱仁平教授以及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陈强斌主任等专家。

此次音乐周共五天,包括6场音乐会、10个系列普瑞马斯工作坊、6场相关讲座以及3天的国际论坛,其中有以上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新生代的作品音乐会及非学院派作品音乐会等。“电子音乐(electronic music)可以泛指一切利用电子手段产生、修饰的声音制作而成的音乐,与由共鸣体自然发音的音乐相区别。”[1]电子音乐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但电子音乐的教学产生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电子音乐也有人称之为噪音音乐。电子音乐的音响冲破了传统乐器的演奏及音响概念,严格地说,电子音乐不是传统乐器演奏的,也不是传统音高、旋律、调性、和声、节奏等技法的运用,更不是当代电声乐器的概念,而是在实验室里运用电子设备,采样、录音、制作,利用各种音响进行作曲。

一、电子音乐暨计算机音乐综述

电子音乐的发展从1948年法国作曲家谢菲尔(schaeffer)的第一首电子音乐作品《火车练习曲》开始[2],经历了录音带音乐和合成器音乐二个发展阶段。而在电子音乐相当普及的今天,计算机音乐(computer music)已经是电子音乐的主流。“计算机音乐是指那些不仅利用计算机作曲而且其音响材料也出自计算机的电子音乐作品。”[3]确实如此,当今,电子音乐从构思、设计、创作、制作、播放及演奏无一不在计算机平台上,来自荷兰海牙的吉斯•塔泽拉教授重点地阐述了这一点。他在《个人创作策略与作品展示》的论坛中详细的解释了电子音乐与传统音乐的异同,传统音乐无论如何都是有着音高、旋律以及和声等因素,而电子音乐则不是,而是非音高有的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有的甚至是噪音的组合。他的实验室从1996年开始做计算机的创作、研究工作,以前的电子音乐音响的制作都是物理的模拟音乐制作设备,当今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早已淘汰与代替了原来的模拟音乐实验室。计算机有着产生各种声音的巨大的可能性;有着利用各种软件制作复杂节奏与丰富音响的能力,并且可以简化电子音响的制作过程和提高效率,有时只需简单改变一些菜单“指令”,就能变化出多种同首作品不同的音响演示版本,甚至会出现意想不到的特殊音响效果。计算机平台上的电子音乐制作所展示的广阔前景,人们还难以预料,还有待致力于电子音乐创作的作曲家们不断去挖掘。

二、电子音乐有感

这次上海音乐学院电子音乐国际音乐周同时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论坛与专家讲座。其中2009.10.22日上午由武汉音乐学院刘健教授题为《电子音乐中音响主体的东方特制》的论文为与会的国内专家教师留下了较深刻印象和启示。这其中刘健教授一是主要谈到电子音乐创作是否需要“主题”,他谈到为了鲜明地表达音乐作品表现的目的,并且为创作音乐发展所提供的素材和材料,是需要设立一个创造主题的;二是变换创作技法,如运用一个较长的过程来逐渐发展并揭示出音乐创作的表现目的而发展成的电子音乐作品,这样的创作是不需要主题的。这些技法的作品在“非学院派电子原生”音乐会上有具体的体现。如其中一首作品是一种节奏×× ×× ∣0××× ×× 的电子“噪音”重复,若干小节后加入了不协和的音高,又进行了若干小节后,它的节奏和音高开始逐渐地加厚、加浓、速度加快、音响同时逐渐产生变化形成无主题的电子音乐作品;另外一首是作品一开始,只有一只小虫子微弱地在鸣叫,然后逐步地将鸣叫加多,意味着声部的加厚,最后到有众多虫子的鸣叫。还有一首作品纯属是电流噪声的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声部由薄到厚的音响作品。

刘健教授还谈到,电子音乐和东方元素特制相互契合的问题。当使用音响材料并想构成具有主体内涵的乐队时,西方作曲家开始用音响的方式,而不是用音高的方式来思考问题时,这种状态就已经接近了东方音乐的思维模式,并且使构成的某些主体元素具有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音腔”式特征。“音腔”的概念是沈洽在他的《音腔论》中提出的。中国民族音乐的旋律可在每一个音上做到包括音高、力度、音色的细微量变,形成曲线音感。而西方音乐如钢琴它是运用音高来组合音乐的,没有音高、音色的细微量变。那么如何构成“音腔”特征呢?前提是作曲家希望有音味的主题;用不同的音响材料来区别主题的不同阶段,在技法上主要运用拼贴的手法等;用长音逐渐加强音高的方式来替代重音点,并使得音阶段落有所变化,在技法上主要运用电子设备进行调制变相的技术等。这个课题也是专业作曲家的创作研究。

在普通高等院校针对电子音乐的教学,有部分的院校开设了西方现代音乐课程;有的还只是选修课,这类课程将电子音乐的教学还停留在课堂上的一般性讲解和提及的充满,这也许是普通高校音乐院系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等教学层面的要求,因此,在普通高校这个层面对电子音乐和西方现代音乐的教学及普及就受到了局限。但就现代音乐和电子音乐的介绍与了解也应在一些有关的选修课程中加大教学的课时比重。另外,高校中双排键电子琴的教学是否可以涉猎电子音乐的创作与演奏,也是我们所思考与尝试的课题。

电子音乐属西方现代音乐的一个分支,是音乐发展中时代的产物。它不是“音乐发展的唯一方向,它是一个品种,有了它,音乐创作和作品的展示又多了一种形式”[5]。正如上海音乐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孟东教授在开幕式的随感,审视20世纪音乐发展的历程大约有三,随现代工业文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加速而蓬勃兴起的大众流行音乐广泛传播;随19世纪末20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的衰败而产生并艰难探索的小众先锋音乐(即狭义的现代音乐)不断创新;随科学技术特别是传媒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形成的电子音乐日益丰富并渗透到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当代著名音乐史学家彼得•斯•汉森在其著作中所言,电子音乐“开辟了音乐史的新时代”,“它打开了新的音响之门[6]”,21世纪将不会出现某种单一风格的音乐占统治地位的情况,“多样化很可能仍然是正常的状态。……如果我们承认所有一切风格体裁都有其实际的效用,这虽不意味着我们同等程度地喜爱所有的风格体裁,但却大大增加了我们从各种艺术中得到欣赏之乐趣的可能性[7]。”电子音乐“使音乐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同星际空间探索改变了我们关于地球的概念一样[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