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质量控制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质量控制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质量控制研究

第1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不确定度;质量控制;统计模型

对于实验室的检验结果,实验室校检人员必须认真对待,任何实验结果的报告都要以书面或者电子版的形式,简洁、准确的校准记录。在检验过程中,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统计和评定方面的技术支持,如分析实验室的各项数据和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不确定因素等。在《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规定在实验程序中将有效性作为校准检验结果的重点。为此本文以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价与实验室质量控制为出发点,简单的阐述不确定度对实验流程的影响。

1不确定度评估应用于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必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数据分析测量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这种误差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完全肯定性。对测量值的不能可定程度,形成了影响实验预期成果的不确定度。测量不确定度是为了控制实验室的质量,将外界对实验结果影响力降到最低,保证实验流程的准确性,而确立的在校验、实验程序中有效的基本指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对不确定度做出了详细的解释,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允许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预估时出现一定数值范围内的偏差。对于实验结果是否达到实验前计算出的预估目标有着巨大影响。实验室内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包含很多方面,按照产生原因来划分,可以归纳为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和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两种。按照不确定度统计分析方式的不同标准,不确定度可以分为A类评定、B类评定两种类型。

2不确定度评定的标准

统计与测量的专家学者们不断试图寻找更加严谨的术语来取代“测量误差”这种在测量领域里指代范围过于广泛的名词。随机误差的前身即偶然误差,由于“偶然”两字表达范围太广,不能明确阐释测量误差范围的含义,因此被取代。同理“测量误差”被“测量不确定度”替代,两者含义并不是完全相等的。而不确定度评定的划分也有不同的类型。

2.1标准不确定度

针对每种不确定度因素评定的标准差,称为该因素对应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基于对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的评价就是标准不确定度。A类是把通过直接对观测系列进行统计分析,使从有限的随机样本中所获得的信息,逻辑推断到样本总体的分布期望值和标准差;B是采用除对观测系列进行统计分析之外的其它方法和信息库,比如已有检测数据资料、有关仪器仪表和测量方法特性的了解和质量控制经验、选择的统计模型已知的概率分布估计、规范性文件所提供的重复性限r和重现性限R等,来获得的标准不确定度分量ui。二者共同之处是,均为依托于统计概率分布,都使用标准差来定量表达,都具有同等意义的重要性。但是,A类评估更偏重于对某次测试过程的直接评估;而B类则还包含着实验室为实现质量控制目标,对于某类测试任务的技术条件的基础性的总体评价。显然,若从实验室能力质量控制水平等方面来考察分析,B类标准不确定度更有现实意义,因此也是实施和优化实验室质量控制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尽管二个基本类型的方法功能是等价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偏爱从优选择。但是根据上述理由,我们倾向地认为作为检测和标定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的基本建设而言,应该更多地注意B类的研究和应用。因为,它在更大程度上显示了实验室本身的技术和经验积累方面的素质高低,而不仅限于某次给出的测量结果的好坏。

2.2扩展不确定度

其实,我们给出的测试结果更多的并非简单的直接测量量,而是通过若干个直接测量的测定值计算求得的间接测量量的数值。此时,测量的不确定度可以根据各直接测量量的方差和协方差计算出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它是对最后给出的检测或标定结果标准差的估计值。方差是标准差的平方值,自然和标准不确定度有关;而协方差是由测量这些直接量的仪器和方法之间相关性引起的方差,其值的大小与相关系数密切相关。为减小协方差分量的贡献,在确定测试分析方案和程序时要考虑避免和解除相关,比如如果要使用同一种标准仪表测量两个不同的间接量,那么采用二台仪表分别测量,等等。我们常规是把合成标准不确定度扩大若干倍率k(称作包含因子,一般多取做2或3),扩展为一定大小的区间,使得被测量的结果按一定的预期度控制在该区间上。这就是扩展不确定度,用我们熟悉的置信概率和置信区间等参数来表达。生物医学测量中的不确定度由于协方差分量的显著贡献,更把测量数据的扩展不确定度的评价作为给出结果的必备部分。

3不确定度的测量过程和建模

测量不确定度时,使用设备工具是整个测量过程的基础环节,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不确定度测量工作展开之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达到预期的使用效果。首先要考虑如设备的使用是否稳定、实验室的量程、目标受力程度等等技术范围内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到测量的经济成本是否符合实验室的项目预算、测量设备运行时是否便利等技术范围外的影响因素。在实验室测量过程中计量器具不确定度的允许值必须小于或等于计量器具所引起的不确定度允许值。而后者在测量范围内是由实验室质量控制所允许的误差或变化范围除以三个数值的检测能力指数得出的范围。假定某实验室在测定样品的放射性浓度时,共测得四组结果,分别是(95±3),(105±100),(94±6)和(118±12)。如果简单地用一般均值和标准差表示结果,则为(103±11.2)。但是如果考虑到不同标准差的数据组测定的不确定度是不同的,标准差越小,可信度越高,评价权重越大。如用加权平均值和加权标准偏差,则最后结果为(96.5±2.5)。通过举例可以判断出准确的建模可以有效的减少在测量不确定度构成中的风险和不必要资源损耗。在分析测量结果时善用不确定度的评估结果,有效的保障了实验结果在最大程度上贴合实验的预期目的,与此同时,精确地预测建模极大地俭省了实验室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优化了实验模式,达到了实验室项目资源的合理配置。

区别于过去专家学者将测量范围内产生的误差笼统的简称为“偶然误差”这一广泛的概念,不确定度是对分析误差的最新研究与理解。实验室的质量与不确定度的数值成反比,不确定数值越低,实验室的质量控制程度越高,实验成果与实验预期值越接近;反之亦然。将不可确定度的有效评估充分运用到实验室质量控制的实践中去,既可以实现精简成本,达到各种使用资源的合理化配置的目的,也可以将测量范围内的先进技术适用于不同领域,实现跨行业技术融合,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作者:奎雪 单位:新疆克州质量与计量检测所

参考文献

第2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地震资料;采集;现场处理;质量控制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不断深入,难度日益加大,对地震资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需要对地震勘探的起始阶段进行质量监控,从而保证采集数据的可靠性[1,2]。地震资料采集现场处理可以及时地对地震资料采集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质量控制,可以减小由于数据质量造成的浪费,提高地震资料采集的效率,从而为地震资料采集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一定的保障,与此同时,也可以为现场采集部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后续处理、解释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现场处理的质量控制

1.1记录磁带的质量控制。记录磁带的质量控制是将野外采集到的数据带进行解编,可以检查数据格式是否达标,从而可以为数据读取提供一定的保障。通过磁带读取,对磁带记录的数据炮数、道数、记录长度等信息进行确定,另外也能够得到磁带数据的格式、密度、采样间隔等信息,从而保证了野外记录数据的完整性和真实性。1.2SPS质量控制。SPS是野外地震采集的工作人员根据采集设计中确定的观测系统,对施工参数进行设置,从而生成的一种文件。在实际采集过程中,利用所提供的SPS文件进行野外放炮操作,因此,必须对SPS文件进行质量控制,从而确保其准确性和真实性,如图1所示。1.3炮点、检波点的质量控制。线性动校正是炮点、检波点的的主要质量控制手段。通过线性动校正处理,可以对定义的静校正量准确程度和观测系统进行检查,判断激发能量是否达到要求,还可以对不同炮点和检波点的实际偏移情况进行实时质量控制。图2是静校正前后的地震剖面,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静校正处理之后的数据明显较好,所反映的地层接触关系清晰可见。1.4炮点能量的质量控制。为了提高地震勘探的精度和使采集到的地震数据满足储层预测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提高地震资料能量的一致性,对炮点的能量进行质量控制,因此,应该认真分析能量突变的地方,及时发现浮炮、爆炸不全等问题,并及时进行补炮,如图3所示,这样可有效的保证激发能量的一致性,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为后续的地震资料处理提供较好的原始数据。1.5现场剖面的质量控制。通过上述的现场处理质量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品质,但是后续还需根据不同的项目工区,不同的野外地质条件,对所采集到的资料使用具有针对性的处理技术,如折射波静校正技术、叠前线性干扰滤除技术、组合反褶积逐级压缩子波技术、成像叠加技术等,从而为资料采集是否可以达到设计的要求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如图4所示,质量监控之后的数据明显优于原始采集的数据。

2结论与认识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到如下认识:地震资料采集现场处理的质量控制可以实时监控数据的采集质量,及时对采集方案进行修改和调整,可以提高野外采集的原始资料的品质,缩短工期,提高采集作业的效率,使地震采集工作顺利进行,从而避免了由于地震采集的数据质量造成的损失。另外,还可以为后续处理、解释工作提供较好的原始数据。

作者:李军华 单位:中国石油尼罗河公司

参考文献:

[1]陆基孟.地震勘探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3.

[2]高峰.现场处理在地震资料采集工程中质量控制的研究[J].内江科技,2006,(5):2.

[3]高庆辉.现场处理质量控制技术探讨[J].硅谷,2012,(10):145~146.

[4]田春林,成云.野外地震资料采集质量监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J].复杂油气藏,2011,4(1):25~27.

第3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活络骨康丸;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丹参酮IIA

股骨头坏死临床中非常常见,致病因素很多[1,2],我院为骨专科医院,很多骨病患者慕名求治,临床中针对股骨头坏死治疗的药物非常少。鉴于此种情况,我院中医药专家研制了活络骨康丸,临床使用证明,此药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疗效很好[3]。为了保证制剂质量,笔者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君药当归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臣药丹参酮IIA含量进行了测定,均取得了满意结果,介绍如下:

1.试药与仪器

活络骨康丸(郑州市骨科医院制备):对照品(由河南省药品检验所购进):试剂(色谱纯、分析纯);LC-6A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AE240电子天平(上海梅特勒―托利多公司)。

2.鉴别

取本品20 g,加正已烷50 ml,超声提取15 min,滤过,正已烷层蒸干,残渣加正已烷1 ml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不含当归的阴性对照品20 g,同法制成阴性对照品溶液。取当归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4]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 u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已烷―醋酸乙酯(9: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凉干,在365 nm紫外光下观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主斑点,阴性对照品不含此主斑点。

3含量测定[5]

3.1色谱条件

色谱柱:天津凯德ODS(200 mm×4.6 mm);流动相:甲醇-水(80:20),检测波长:268 mm;保留时间约为20 min;柱温:室温。

3.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2.872 mg,加甲醇制成浓度为2.872 mg/ml的溶液,备用。

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供试品5 g,研为细粉,精密称取2.0 g,加甲醇30 ml,超声提取30 min过滤,滤入50 ml量瓶中,滤渣分别用5 ml甲醇洗涤3次,洗液并入滤液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

3.4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按处方量,取除丹参外的其余药材,按制剂工艺及“3.3”项方法制成活络骨康丸阴性对照品溶液。

3.5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3.2”丹参酮ⅡA对照品溶液2、4、6、8、12、16、20ul,按“3.1”项条件测定。以进样量(X)对峰面积(A)进行回归,得回归方程为A=7508.15+5344603.04X(r=9991)。

3.6稳定性实验

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溶液,每隔50 min进样测定一次,共测定5次,结果其峰面积积分值基本一致,说明溶液在4小时内基本稳定,RDS=1.08%。

3.7精密度实验

精密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8 ul,重复进样5次,结果峰面积积分值基本一致,RDS=1.01%。

3.8重现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050116)5份,按“3.10”项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表明,本法重现性良好,RDS=1.03%。

3.9加样回收率试验

精密称取已测知含量的样品(050116,每2.00 g样品,含丹参酮ⅡA 0.124 g)6份各约2.0 g,加入精密称量的丹参酮ⅡA对照品,按上述方法进行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详见表1。

3.10样品含量测定

取不同批号的样品15粒,烘干,粉碎,过60母筛,精密称取样品洗粉1.0 g,按“3.3”项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0 u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将峰面积值带入回归方程,即得丹参酮ⅡA的含量,结果详见表2。

4 讨论

本方当归、丹参为君、臣药,所以鉴别、含量测定以此二味药为主进行。经方法学研究数据表明,笔者所建立的质控方法用于活络骨康丸的含量测定是可行的,可作为该制剂的定量控制指标。

在提取样品中的丹参酮ⅡA时,分别采用了甲醇、乙醇、乙醚、甲醇一二氯甲烷为提取溶剂,结果表明甲醇较好。

[参考文献]

[1]赵炬才,张铁良.髋关节外科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13―315.

[2]陈卫衡,林娜,王胜,等.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酒精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06,3(32):16-18.

[3]白秀美,活络骨康丸治疗无菌性股骨头坏死620例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06,27(5):515.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S].2005年版一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附录VIB:31.

[5]伍丕娥,易秋艳.HPLC测定心元胶囊中大黄素与丹参酮ⅡA的含量[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2):107.

(收稿日期:2008-10-20)

第4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涵洞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制度;地基处理;混凝土施工

引言

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中,涵洞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涵洞施工质量控制,不仅能促进公路桥梁施工任务顺利完成,还能确保整个工程质量提高。但在工程建设中,一些施工单位管理制度不完善,施工人员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过关,容易导致涵洞施工出现缺陷,制约工程建设质量提高。今后应转变这种情况,结合涵洞工程建设需要,有针对性的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涵洞施工质量和效益提高。文章将对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涵洞施工质量控制对策,希望能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

1.涵洞施工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涵洞工程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自然环境,施工材料、技术、人员等,都会对涵洞工程质量造成影响,施工中应该从这些方面入手,加强每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

1.1自然环境。涵洞施工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包括基础处理、钢筋绑扎、混凝土施工等多项内容,受自然地理环境影响较大。基层处理、地基施工、水文特点、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等,甚至决定涵洞的类型、功能、标准、质量要求等。并且这些因素难以改变,施工前必须全面进行勘察,做好施工方案设计工作,从而更为有效的指导涵洞施工。

1.2施工材料。施工材料对涵洞施工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也是确保涵洞工程质量的基础。如果忽视施工材料质量控制,今后在工程维修中即使采取修复措施,也难以消除质量隐患,不利于提高工程质量。因此,施工前必须重视原材料采购,做好试验检测工作,确保材料质量合格,不合格材料不能被运往施工现场。通过加强施工材料质量控制,最终达到提高涵洞质量的目的。

1.3施工技术。技术因素对涵洞施工质量会产生重要影响,选用成熟的、先进的施工技术不仅能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还能保证工程质量。这样有利于避免涵顶跳车现象发生,优化排水系统施工,并且路面与涵洞之间需要增设搭板,促进二者顺利连接,取得更好的施工效果。由于施工技术方案对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因而在施工前需要做好勘察设计工作,对比不同施工技术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保证技术先进,工艺合理,有效指导涵洞施工顺利进行。

1.4施工人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对涵洞工程建设也具有重要影响,如果他们的技术水平较低,施工质量控制意识淡薄,忽视每个施工环节质量控制,容易导致施工质量事故发生。常见质量问题包括混凝土养护不到位,钢筋焊接不牢固,支模架搭设不合理,或者检查监督不到位,未能及时处理质量问题,留下质量缺陷。

2.涵洞施工质量控制对策

为确保涵洞工程质量,为提高整个公路桥梁质量创造条件,根据其影响因素,施工中应该采取以下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

2.1健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根据涵洞施工具体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涵洞施工质量管理目标,对施工流程、材料质量要求、技术标准等做出明确规定。对基底处理、钢筋绑扎、模板安装、混凝土施工等环节做好安排,明确质量控制要点,促进施工任务顺利完成。机械开挖基坑时,距离基底20cm处应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同时还要明确施工、管理、监理单位的职责,建立严格的施工管理责任制,推动涵洞施工规范化和制度化,为提高涵洞施工质量奠定基础。

2.2提高施工队伍综合素质。施工单位要注重对技术水平高,责任心强的施工人员引进,充实施工队伍,为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准备人才力量。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和培训,着力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为保障涵洞施工质量奠定基础。主要培训内容包括质量控制策略、安全管理策略、施工图纸设计意图、质量控制关键环节等,掌握施工技术控制标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配备相应数量的监理人员,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做好施工进度、质量、安全监督,确保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定期和不定期开展施工现场巡视,对存在的质量问题及时处理和应对,从而实现对涵洞工程质量的有效控制。

2.3重视地基处理施工。合理配备施工机械设备,对地基施工进行精确测量,如实记录基坑、基顶等数据,做好测量放养工作,提高桩位准确性。对基坑采用分层开挖方式,将机械和人工方式结合起来使用,及时清理基底杂物和积水。路基与路堤间设置高效合理的排水系统,预防路基下沉,避免出现桥头跳车现象。对基底进行承载力试验,保证密实度和抗压力满足规范要求,为后续施工质量控制奠定基础。

2.4加强台身钢筋绑扎质量控制。重视钢筋质量控制,认真检查钢丝、钢材出厂说明、质检报告等,确保其尺寸、强度、数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重视抽检试验,确保钢筋性能合格,满足规范要求。根据需要搭设脚手架,保证脚手架搭设安全与合理,钢筋定位支架的质量应该合格,提高预埋位置准确性,保证垂直精度满足要求。采用闪光对焊施工技术进行钢筋焊接,保证接头合理,连接牢固,校核水平度,对钢筋和模板的间距进行严格控制,提高钢筋骨架的稳定性。

2.5注重施工模板质量控制。基础模板常用钢模板,脚手架搭设时采用扣碗形式,截面制作与设计规范要求一致,保证水泥和混凝土施工质量。模板安装时应重视除锈操作,采用高性能脱模剂,用砂浆和水平尺找平支承处顶部,用螺栓进行连接,保证模板安装到位。模板安装应该垂直、牢固,缝隙严密,防止出现漏浆现象,检查脚手架的牢固性与稳定性,为施工准备良好条件。

2.6提高混凝土施工质量。重视粗细集料、水泥、外加剂质量控制,做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拌合、运输、浇筑、养护等每个环节施工质量控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浇筑过程中要做好振捣施工,保证振捣密实,提高混凝土浇筑密实度。做好二次抹光处理和养护工作,预防裂缝问题发生。

2.7加强回填施工质量控制。选用稳定、密实性高的材料进行回填,分层填筑和压实,保证每层压实度合格,预防不均匀沉降等问题发生,有效控制施工质量。

3.结束语

涵洞施工质量对整个公路桥梁工程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施工中应该认识加强其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对策。另外还要提高施工组织设计水平,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做好质量检测和验收工作,有效保障涵洞施工质量,促进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高。

参考文献:

[1]万成涌,何慧芬.简述公路工程中涵洞施工的技术质量控制的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4(12), 75

第5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摘要】:通过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重视度不够和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强化操作流程、加强过程质量控制和提高分析结果质量控制的质量控制策略,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机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关键字】:临床医学;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我国临床医学检验对硬件设备的提升与发展较为重视,而对临床检验医学的理论体系研究不够重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我国目前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还处于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尚未形成具有实用意义的理论指导体系,与其他学科的综合与交叉不够,科研意识和能力较低等原因,致使我国目前无法建立完善的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理论体系。因此本文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出入,对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机制建立进行了探究,为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体制的建立提供参考。

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1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工作不被重视

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是保证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重要条件,是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精度和可靠性的重要方式。然而随着科学化仪器的普及,临床医学检验的精度被提高,不少医院和机构对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环节的重视度降低了,甚至认为机器的分析和监测已经很精准了,无需进行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控制了,还有一部分医院和机构认为室内质量控制无关紧要,只要做好室间控制就可以提高效益,实事上,室内控制是临床医学检验的重要步骤和环节,是影响室间控制效绩的,并且从本质意义上来讲,室间质量评价并不能代表一个医疗机构的真正实力,而是要从室内质量控制的实绩中来进行考核,通过室内质量评价来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实效,提高医疗机构的质量控制水平[1]。

1.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资源利用不合理

目前我国大中院校、医疗医院针对临床检验都建设了自属的实验室,其机构繁多,人员繁杂,针对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力度不够,不能形成综合的、协调的、统一的临床医学检验平台,人员力量分散,这使得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较难,难以保证临床医学检验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2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机制建立策略

2.1 强化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操作流程

第6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桥梁钢筋分项工程是桥梁工程中的钢筋进场、加工、连接、安装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是桥梁工程中的重要控制部分。本文对桥梁钢筋工程的现场质量控制方式进行研究,从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等方面探讨控制方式,期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桥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

现代桥梁工程中,钢筋分项工程是桥梁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钢筋工程承担着桥梁工程的承重作用,其施工质量与桥梁工程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确保桥梁钢筋工程质量,需要对桥梁钢筋分项工程,包括钢筋进场、加工、连接、安装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进行控制,加强钢筋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随着桥梁工程检测与桥梁工程验收手段的发展,桥梁隐蔽的钢筋分项工程质量明显提升,但是当前施工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钢筋选择不合理、钢筋加工与连接质量不高、钢筋加工粗劣等问题,为了提升桥梁工程质量,需要强化各阶段的质量控制。

1钢筋进场与保管的质量控制

1.1钢筋的进场核查

桥梁钢筋分项工程的进场核查是对进场的钢筋进行核查,对其产品合格证、现场检验报告、材质证明等资料进行逐一核实,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对入场钢筋的标牌、生产厂家、牌号、炉批号等进行检查,确保资料符合,同时需要对钢筋的数量、外观质量等进行检验,要求钢筋无损伤、无油污、无锈斑等情况。根据桥梁施工的需求,产品合格证应该是原件(或盖有经销商质量证明章的复印件),对其发货规格、日期、数量、炉批号等进行检查,必须既有签名与联系方式,入场的钢筋材料的生产厂家应该具备钢筋生产的资质。

1.2钢筋进场检查与保管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的规定,入场的钢筋的力学性能、重量偏差等必须具备验收规范,经过现场试验合格后方能够应用于桥梁工程。采用抽样检验的方式,按照批次、炉号等进行分类,抽选样品送专业检测机构进行复试,合格后才能够应用钢筋材料。钢筋检查时,纵向受力钢筋强度应该满足抗震设防的要求,其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比值应该≥1.25,满足抗震设计的需求。根据笔者桥梁钢筋分项施工的经验,钢筋重量负偏差常常是引发产品不合格的原因,为了确保桥梁工程质量,需要根据新修订的规范进行检查,钢筋的质量、抗震等均需要满足规范需求。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应该按照批号、种类、规格、型号等保存钢筋存放区,所选择的保存场所应该做好防潮、防暴晒的要求,钢筋下部应该增加垫木防止锈蚀。钢筋放置场地须挂牌标示材料待检区和合格区,新进场的钢筋放置在待检区,在标牌上标示钢筋的厂家、进场时间等信息,材料检测合格后,将钢筋的状态改为合格,可以进行使用。钢筋的标示牌所有钢筋相关资料应该进行归类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

2钢筋制造与加工质量控制

根据桥梁工程的需求设计施工图纸,对桥梁工程构件等进行详细设计,规范构件样式、数量、尺寸、所用钢筋型号等施工参数。制作、加工钢筋构件时,需要对照设计图纸进行制作,所选择钢筋的品种、牌号、规格等均需要满足设计的要求,在对钢筋加工表进行复核确保无错漏后,经过试验进行大批量加工。为了确保施工准确性,需要了解设计图中的参数内容,对图纸进行会审,确保图纸设计与实际工程相符。针对施工工艺与施工需求确保图纸的作用。在施工前,设计人员需要做好技术交底,保证施工人员掌握材料的检验方法、施工组织方法以及详细了解各参数内容,保障施工顺利进行。对于钢筋分项工程的设计变更,应该加强其控制与管理,在施工单位允许的情况下进行钢筋代换与变更处理。

3钢筋连接质量控制

桥梁钢筋连接,有焊接、机械连接、绑扎连接三种,在现场应用较多的是机械连接,因其节约材料、冷加工作业现场无须动火更加安全,应用较为广泛。机械连接常见问题是直螺纹连接工程责任心不到位,机械连接的直螺纹套筒未拧紧,导致丝扣外漏长度超出规范。为了确保钢筋连接质量,需要根据《建筑施工手册》的要求,对钢筋直螺纹现场连接施工进行控制,对接头进行标记,确保外露丝扣长度不超过2P。施工过程加强检查,采用管钳扳手进行拧紧检查,加强事前控制与施工过程控制管理。

4钢筋安装质量控制

桥梁工程的钢筋安装是分项工程质量控制的重点,其受力钢筋的品种、级别、规格以及数量等均应该加强严格控制。钢筋连接过程常见问题为:(1)平板钢筋混凝土保护层不准,主要是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未达到规范要求,(2)框架柱钢筋出现移位,现浇钢筋框架柱的钢筋在浇筑完成后,出现少量移位,产生移位的主要原因是工作人员未严格按照控制线进行绑扎,浇筑过程中发生扰动;(3)钢筋搭接长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下层钢筋绑扎不牢固,混凝土振捣时导致钢筋下滑。为了确保钢筋按照质量,需要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质量控制:(1)加强钢筋质量与工序的管理,对于可能随着混凝土振捣而沉落的钢筋网片,采取绑扎的方式防止保护层偏差,确保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大小合适;(2)加强钢筋定位,确保钢筋绑扎牢固,固定钢筋措施可靠有效,为了确保保护层厚度准确,可以在主筋部分加一道临时箍筋,提升其强度;(3)浇筑时注意浇筑方向与顺序,避免浇筑时混凝土造成钢筋一位,浇筑振捣过程由专人对钢筋位置进行检查管理;(4)钢筋搭接部位的绑扎不得少于三道绑扣,做好成品管理,防止碰撞造成的钢筋移位。

5结语

加强桥梁工程钢筋分项质量控制,严格钢筋进场、保存、加工以及连接等方面的质量控制,确保钢筋工程施工质量,提升桥梁工程质量水平。桥梁分项工程是桥梁工程最为重要的工序之一,其质量与桥梁工程最终质量密切相关,因此需要加强事前控制、技术交底、事中监督管理,加强预防与控制管理,提升工程整体质量。

作者:赵坤 单位:青岛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文献:

[1]北京土木建筑协会.钢筋工程现场施工处理方法与技巧[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7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医学检验;检验流程;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34-02

21世纪是科技进步的时代,随着医疗检验设备及技术的升级、优化,近年来我国的医疗水平也在不断向更高效、更快捷的方向发展,为医学检验创作了新的篇章。医学检验工作作为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准确判断的重要环节,其检验水平已成为医院整体医疗水平的衡量标准。医学检验中一切从准确,精细出发,保证检验流程的流畅及其质量的控制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和运转效率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医学检验流程的标准化、质量控制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检验流程设计分析

根据1509000质量管理标准的规定,对医学检验进行质量控制及质量保证之前,一定要对其流程进行设计。在根据医学检验作用特点的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及发展趋势提出标准化的检验流程(包含7个主要过程及3个辅助过程)。[1]主要过程:㈠由医生开检验申请单;㈡通过申请,检验准备;㈢患者准备,采集样本;㈣检验;㈤诊断分析;㈥向患者说明检验结果;㈦检验后处理;辅助过程:㈠检验样本的准备;㈡检验仪器的准备;㈢检验试剂的准备;

2检验流程的质量控制

2.1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医学检验中保证质量控制作为一项主要监控步骤,其可以直接影响到检验项目的准确性。如有错误情况发生,针对错误项目应及时进行分析讨论,记录保存,并对错误原因以最快的时间提出解决方案,阻止错误再次发生。另外,检验室之间进行质量控制也具有重要意义,其目的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是室内质量监控无法解决的,其质量监控和盲点分析直接影响实验室之间的质量评估。[2]

2.2检验仪器及试剂质量的重要性

检验中仪器及试剂的质量作为医学检验中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要求检验工作人员要对其高度重视,仔细准确的按检验流程规定的正确方法进行操作。同时,针对检验中使用的仪器要定时进行清理,保养。检验中针对使用不同仪器的检验结果要进行对比,保证检验的结果与检验报告的吻合一致。[3]对于试剂的使用方面,要保证试剂的效果及功能,防止因试剂过期导致的检验结果无效的情况发生。

3应用标准化的检验方法

医学检验中对于一种检验指标有很多种检测方法,尽管应用相同的方法进行检测,但是,由于操作中具体的操作步骤会有所不用,导致得到的结果及参考值也大不一样如此会对医疗人员及患者造成极大不便。因此,国内外很多学术研究组织正在推行一个地区或者国家甚至全球共同使用的统一化的检验标准。标准化的检验方法有利于保证检验结果的统一,同时也大大方便了试剂的生产、质量控制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4重视流程操作

对于检验中的每一个细节要提高重视,应用严格的质量管理规定,特别是进行分析前标本的采集、运输工作,分析过程中标本的处理测定,分析完成后报告的存放。检验流程的每一个细节步骤必须要规范进行,保证最终提供给医生检测数据的及时、准确性。

4.1严格控制试剂盒的质量

试剂盒的作用是对检验标本进行采集、储存,因此,在选择试剂盒时要按国家卫生部规定的标准进行选择,并在使用之前进行自检,同时试剂盒要按规定进行保存,并要保证在有效期内使用。

4.2检验过程中质量控制

保证标本在各检验室间的稳定运转在医学检验中是极为重要的操作环节,针对标本采集完毕后,离开人体的保存有严格要求,比如:湿度、光照、温度及保存时间等外界因素。因此,在采集完成后要由专业人员进行运转,保证转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在标本运达检测室后,检测人员要对其进行核对,对于不合格的采集标本要及时退回病说明原因,叮嘱再次抽取标本时的注意事项。[4]医学检验的准确性是由每一个细小环节构成的,因此在操作中要严格谨慎,避免检验失真及误差情况发生。

5患者准备

检验前患者的准备工作也同样会对检验的质量控制造成影响,因为患者通常不了解医院的检验流程,经常有患者在拿到检验申请单后直接去抽血检验,这样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导致医生做出错误诊断。这样的的情况在医学检验时时常发生,因此医院医护人员要对质量控制高度重视。对患者检验前的要求及注意事项要进行叮嘱,警告。检验时要注意以下事项:㈠控制患者生理、情绪、心里等外源性影响因素;㈡检验前是否可以进餐及饮食是否规律人体在进餐之后,甘油三酯在血液中的含量会增加50%,血糖也会增高15%,因此检验前一定要注意控制饮食;㈢剧烈的运动也会对检验造成影响,患者在正式检验前要保持平静的状态;㈣停止服用会对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药物。

6提高检验人员医学检验知识的培训

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要以认真负责的的态度进行检验操作,保证每一步的流程顺利进行,对每一细节工作要认真核对、审查,避免检验失真和错误的发生,保证得到及时、可靠的检验报告。保证每一个检验项目都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医生及患者得到检验报告,对于高危病症的检验结果要进行再次复查,并与临床医师沟通。检验中,对于仪器有可能发生的故障情况要备有应急手段,保证最短的时间内故障问题能够得到解决。[5]当审核报告结果跟临床预期判断不符时,或者医生反映检测结果和临床差异较大时,要对结果进行复检,保证得到合理、准确的检验结果。

作者:段慧英等

参考文献: 

[1]李勇军,丁继光,曹佳佳.实验室信息系统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方面的应用价值[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0,9(19):1502-1503. 

[2]吕珏.浅谈医学检验前质量保证[J].临床检验杂志,2007,25(6):428. 

[3]王瑞丽,阮林海.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思路与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09,6(26):159. 

[4]韩刚,吴远江.检验医学与临床的联系[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9):892-893. 

第8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研究

虽然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的作用不可替代,但是从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现状可以看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很多食品质量检验人员对食品理化检验存在认识上的误区,没有真正发挥出食品理化检验的作用,导致食品质量无法得到保障。在新形势下,检验人员必须认识到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以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和安全[1]。

1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对于食品安全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但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过程中,很多因素会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主要包括以下因素:①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②实验器材;③设备性能;④实验环境。对此,要想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就必须严格控制以上几个因素。如今,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性。虽然我国相关部门也认识到了食品理化检验的重要性,加大了食品理化检验方面的资金投入,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中还是存在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虽然我国设置了专门的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但是食品理化检验管理环节比较薄弱,各个食品理化检验机构之间缺少沟通和交流,导致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依旧得不到保证,而且我国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时间比较短,缺乏实践经验,缺乏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这些都制约着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2]。

2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对策

2.1做好食品理化检验准备工作

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结果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比较大:①食品理化检验环境;②仪器设备;③实验试剂。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只有加强以上几个因素的控制,才能更好地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中,食品理化检验环境实际上就是检验人员必须每天打扫实验室,保证实验室的干净整洁,每次做完实验都需要把设备摆放在固定的位置,而且检验人员还要合理控制实验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在实验室放置温度计等测量设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和前提,也是食品理化检验的物质保障,实验室内的仪器设备必须能够满足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际需求,而且要保证仪器设备的精密度,降低食品理化检验误差[3]。检验人员必须严格按照仪器设备的操作要求和说明使用仪器设备,实验完成后要清洗仪器设备。保证仪器设备的干净整洁。检验人员还需要结合仪器设备的特点合理制定仪器设备保养和维修方案,建立仪器设备档案库,延长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充分发挥出仪器设备在食品理化检验中的作用。实验试剂也是食品理化检验中不可或缺的物质,实验试剂的质量对于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很大影响。食品理化检验中所使用的实验试剂纯度是比较高的,对于实验试剂的配置也有较高的要求。在食品理化检验中,水的质量也会影响食品理化检验结果。食品理化检验中所使用的水必须是有适宜pH的水。样品采集也是食品理化检验中的关键环节,所采集样品的以下因素会对食品理化检验结果产生影响:①采样的部位;②采样的浓度;③采样的数量;④采样的新鲜度。对此,食品理化检验中必须坚持以下采样原则:①代表性;②科学性;③真实性;④典型性;⑤匀称性,这样才能保证样品的质量,进而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的质量。

2.2食品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项科学技术得到迅猛发展,食品理化检验方法不断增多,食品理化检验方法选择的合理与否对于食品理化检验质量有很大影响。检验人员必须结合食品理化检验的实际需求合理选择检验方法,进而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的进度,降低食品理化检验成本,提高资源的利用率[4]。在食品理化检验中还要认识到溶液配置的重要性,食品理化检验对于溶液配置的要求非常高,检验人员需要结合溶液的参数来计算检验食品的含量,这对于检验人员的专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验溶液不可以长时间放置在空气中,否则溶液就会出现沉淀的现象。在开展食品理化检验之前,检验人员必须提前配置好溶液,把溶液的配置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检验人员还需要对食品理化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不同的分析方法有不同的分析标准。设置标准的实验样品进行对照,实际上就是,在食品理化检验中实验人员会先设置好空白的对照物,内部不会参杂被测物,但是检验的步骤与食品检验步骤相同,这样可以降低外部因素对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回收实验实际上就是在食品理化检验被测样品内添加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并检测样品的可回收率,以更好的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的精准度。

2.3食品理化检验后的质量控制

在食品理化检验完成后,检验人员需要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是否准确无误,并把食品理化检验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多次检查。

2.4引进先进食品理化检验技术

虽然我国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时间也比较长,但是相比于西方国家,我国缺乏完整的食品理化检验体系,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比较落后,与西方国家的差距较大,食品理化检验质量也无法保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想加强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相关部门就要引进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合理借鉴西方国家的先进经验,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我国现有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缺乏专业的参数指导,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食品理化检验工作的开展。对此,引进先进的食品理化检验技术是开展食品理化检验的基础和根本。国家相关部门还必须强化食品理化检验相关的标准,加强食品理化检验质量管理。食品理化检验相关的标准包括以下内容:①对于不安全食品的界定;②强制性召回并销毁不符合国家规定的食品;③对生产和加工不安全食品的企业或者个人进行惩处;④完善食品理化检验体系;⑤加大食品安全方面的宣传和教育[5]。由于食品理化检验中样品的质量对于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较大影响,检验人员必须认识到加强采样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性,合理制定采样方案和计划,明确采样的目标。食品理化检验中的样品有以下几类:①检样;②原始样;③平均样。检验人员需要从大量样品中采取出具有代表性的少量样品进行检验,并在保证样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对样品的质量和性能进行分析。如果食品理化检验人员不能及时对抽取的样品进行检验,就必须把样品装入到密闭的容器中,并把容器放在安全的位置。如果样品属于容易变质的,就需要把样品装入瓶子,并把瓶子放进冰箱进行冷藏保存。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样品,在保证样品性能的前提下,食品理化检验人员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的在样品中加入一定剂量的防腐剂。在新形势下,食品理化检验对于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必须认识到人员培训的重要性,定期派遣检验人员外出参加专业化培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人员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的能力,进而提高食品理化检验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

3结语

如今,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食品理化检验可以更好地保证食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但是,从食品理化检验现状可以看出,我国食品理化检验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得不到保障,食品理化检验过于形式化,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对此,国家相关部门必须制定食品理化检验相关标准和规范,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食品理化检验方案,明确食品理化检验目标,有针对性地展开食品理化检验,保证食品理化检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检验人员还需要对食品理化检验过程进行分析,这就需要加强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在食品理化检验完成后,食品理化检验人员需要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降低食品理化检验误差,缩短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差距,更好地满足人们的饮食需求。

作者:韩英 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科

[参考文献]

[1]郑俊超.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工程,2015(4):4-5,53.

[2]余林成,成文.浅析食品卫生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6(2):44.

[3]朱佳豪.基于食品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研究[J].食品安全导刊,2016(12):59.

第9篇:质量控制研究范文

关键词:控制;压力容器;焊接质量

引言

压力容器在工业生产制造方面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压力容器的质量安全与工业生产制造的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焊接是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一项重要的环节,若是焊接出来的压力容器质量不过关,那压力容器在使用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一些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到生产的安全和使用者的生命安全。因此,焊接质量在压力容器质量方面有着一定的地位。

1压力容器焊接质量问题分析

压力容器焊接质量常见的问题包括熔合度较差、尺寸规格不合格、裂纹、表面飞溅、气孔、咬边等,大致可以分为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两个部分。内部缺陷一般都是人为操作或者外界因素干扰,造成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出现问题。气孔是压力容器焊接过程中一种比较常见的问题,其造成的原因有很多。比如说焊接过程中,焊接人员并未注意焊接表面和焊机熔渣的清洁,其上布了一层油污,或者操作不当,熔池过快等都会造成气孔现象。压力容器焊接时,周围的环境也会对焊接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说在比较潮湿的环境下,空气中的液态物质容易在熔渣中形成气泡,从而影响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当压力容器的内部缺陷比较严重时,压力容器就有可能会在高压环境下产生裂纹,在生产过程中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外部缺陷一般都是在焊接接头的位置,其表现出来的特点有很多,比如说焊缝截面不规整、表面出现气泡、产生裂纹、焊缝尺寸超规等。裂纹是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容易出现的情况,因为压力容器的生产工作经常会使用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液体或者气体,再受到高压的影响,容易在生产过程中产生裂纹。时间一长,压力容器的裂纹就会扩大,最后在生产过程中炸裂或者爆炸,对生产工人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给工业制造企业带来很多的经济损失[1]。

2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鉴于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方面常见的问题,应该从压力容器的材料、工艺、检测这三个方面,实施对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控制措施。下面具体分析这三个方面的焊接质量控制措施。

2.1材料控制

压力容器焊接材料对焊接质量的优劣有着一定的影响,若是选择的焊接材料无法满足压力容器的质量要求,那焊接出来的压力容器就有可能成为劣质产品,无法在应用于化工生产。焊接材料的控制包括材料的选取和保护,确保焊接材料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焊接材料的选取主要从焊接材料的化学性能和力学性能来考虑,因为压力容器在应用过程中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之下,而且压力容器在化工生产制造过程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腐蚀性的气体或者液体,对压力容器的表面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焊接材料的选取一定要保证焊接材料能够拥有一定的抗腐蚀性能和一定抗力能力。这需要相关焊接材料采购部门在进行焊接材料选取时,对焊接材料的质量进行验收工作和实验工作。可以从焊接材料的生产商拿到焊接材料的基本资料,包括焊接材料的生产日期、使用寿命、型号、质量承诺书等。焊接材料部门可以当场进行焊接实验,对焊接材料的实际焊接质量进行检验。因为不同的焊接材料所需要的焊接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必要的实验工作也是需要做的,这对焊接质量有着一定的影响。另外,由于压力容器的材料一般都是金属材料或者一些低碳合金材料,当焊接材料选取完之后,需要安排相应的人员对压力容器的焊接材料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因为焊接材料中含有一些金属元素,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发生化学反应,对焊接材料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应该将焊接材料密封好,存储在一些比较干燥的地方。而且焊接材料的存储时间不能过长,不然容易出现质变。因此,在选取焊接材料时,应该考虑实际情况,选取适量的焊接材料。

2.2工艺控制

焊接工艺是控制焊接质量的重点内容,其包括的部分有焊接材料的使用、焊接操作、焊接母材的型号、焊接接头的形式、焊接质量验收等。焊接工作进行之前,需要相关设计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编制出相应的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规程。焊接人员在进行压力容器焊接工作之前,需要按照工艺规程对压力容器的母材厚度进行确定。当压力容器的母材确定之后,焊接人员才能根据母材的选取选择相应的焊接材料。在进行焊接材料选取时,一定要考虑到焊缝的形状、焊缝的坡度等,确保焊接过程中不会出现质量问题。这需要焊接人员在焊接技术方面有着过硬的技术,对压力容器的焊接工作有着丰富的经验。能够根据压力容器的质量要求对压力容器的母材和焊接材料做出准确的判断。由于压力容器是一种危险性较高的装备,因此在压力容器质量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想要确保压力容器在质量方面达到标准,就需要焊接人员在焊接工作方面能够按照焊接工艺规程对压力容器进行焊接,确保焊接参数的精确性。在进行焊接工作时,焊接人员一定要按照工艺规程的要求,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上,将焊接性能优化,达到对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控制。为了确保工艺规程的实施,需要安排相关的技术人员对焊接人员的焊接工作进行监管。当焊接人员在焊接工作方面遇到难点或者错误时,技术人员可以对焊接人员进行指导,及时纠正焊接人员在焊接方法方面的错误,确保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

2.3检测控制

压力容器的焊接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作业,需要焊接人员在焊接技术方面有着一定的基础。然而压力容器在应用方面容易出现安全质量问题,这就需要相关人员对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进行检测。压力容器焊接质量的检测内容主要是针对焊接方面常见的一些问题,包括裂纹、气泡、腐蚀等。相关人员在进行检测工作时,可以检测压力容器的抗压能力、抗腐蚀性能、表面密封性能、使用寿命等。在检测方法方面,可以安排相应的实验室,对压力容器的化工生产工作进行模拟,将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方面的各项情况进行计算和统计。这需要相关监测部门对压力容器的工作状态能够全面的了解,能够将压力容器的工作情况在实验室中模拟出来。另外,为了确保压力容器的检测工作质量,需要引进一些先进的检测仪器和计算仪器,同时安排专业的检测人员,对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进行全面的检测。若是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不过关,需要相关的焊机人员对压力容器的焊接工作进行调整,直到焊接出来的压力容器满足工业生产的指标为止。通过严格的检测工作,能够对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进行控制,使压力容器在化工生产方面能够保证生产的安全[2]。

3结束语

综上所述,焊接质量与压力容器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相关压力容器制造商在进行压力容器的焊接作业时,需要对焊接人员的焊接工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对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确保压力容器的焊接质量不会影响到压力容器在化工生产中的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杜岭,唐晓亮.压力容器焊接质量控制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0).